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5祛湿剂歌诀

15祛湿剂歌诀

15祛湿剂歌诀
15祛湿剂歌诀

祛湿剂

燥湿和胃

平胃散《和剂局方》

平胃散内君苍术,厚朴陈草姜枣煮。燥湿运脾又和胃,湿滞脾胃胀满除。

胃苓汤《丹溪心法》合五苓散柴平汤《景岳全书》合小柴胡汤

不换金正气散《和剂局方》加藿香半夏

藿香正气散《和剂局方》

藿香正气腹皮苏,甘桔陈苓朴白术。夏曲白芷加姜枣,风寒暑湿并能除。

六和汤《和剂局方》

六和藿朴杏砂呈,半夏木瓜赤茯苓。术参扁豆同甘草,姜枣煎之六气平。

或益香薷或苏叶,伤寒伤暑用需明。

清热祛湿

湿温初起方《中西温热串解》

湿温初起银翘豉,藿佩甘通竹叶使。滑石茯陈苍术皮,恶寒无汗杏薷备。

藿朴夏苓汤《感证辑要》

藿朴夏苓有三仁,通草猪苓泽泻存。淡豉解表化湿气,湿温初起效可成。

枳桔栀豉汤(新)

枳桔栀豉汤竹茵,贯众翘草薄黄芩,湿温在气热偏重,宣畅清利此法寻。

白虎加苍术汤《类证活人书》

热盛阳明湿阻脾,脉洪身热重难移。膏知甘米并苍术,寒润苦燥配伍宜。

三仁汤《温病条辨》

三仁杏蔻薏苡仁,朴夏通草滑竹存。宣畅气机清湿热,湿重热轻在气分。

雷氏芳香化浊法《时病论》

芳香化浊藿香先,荷叶夏陈与佩兰。厚朴腹皮共煎服,外宣内化湿邪蠲。

连朴饮《霍乱论》

孟英连朴饮菖蒲,栀豉芦根半夏齐。湿热内蕴成吐利,苦寒温燥和中奇。

甘露消毒丹《温热经纬》

甘露消毒蔻藿香,茵陈滑石木通菖。芩翘贝母射干薄,湿热时疫是主方。

一加减正气散《温病条辨》

一加正气霍苓陈,曲杏麦芽腹朴茵。升降失司便不爽,脘连腹胀服之泯。

二加减正气散《温病条辨》

二加正气霍防通,朴卷广皮茯薏功。脘闷便溏身体痛,化湿疏络妙无穷。

三加减正气散《温病条辨》

三加正气霍陈皮,杏朴茯苓滑石宜。湿阻气机渐化热,苔黄胸闷此方施。

四加减正气散《温病条辨》

四加正气霍山楂,朴曲茯陈草果加。秽湿偏寒脉右缓,舌苔白滑服之瘥。

瘥:chai拆,指病转好。

五加减正气散《温病条辨》

五加正气霍陈苍,苓腹谷芽厚朴尝。秽浊留滞脾运阻,运脾化湿中焦畅。

茵陈蒿汤《伤寒论》

茵陈蒿汤大黄栀,瘀热阳黄此方施。便难尿赤腹胀满,功在清热与利湿。

茵陈四逆汤《伤寒论》四逆散加茵陈栀子柏皮汤《伤寒论》栀子黄柏甘草

茵陈五苓散《金匮要略》五苓散加茵陈末栀子大黄汤《金匮要略》大黄栀子枳实豆豉

茵陈术附汤《医学心悟》

医学心悟茵术附,干姜甘草肉桂辅,健脾和胃温寒湿,阴黄此方病可除。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伤寒论》

麻黄连轺赤小豆,桑白杏草姜枣助。宣肺解毒消湿肿,湿热兼表黄疸瘳。八正散《和剂局方》

八正木通与车前,扁蓄大黄栀滑研。草梢瞿麦灯心草,湿热诸淋宜服煎。黄芩滑石汤《温病条辨》

黄芩滑石苓皮猪,腹皮白寇通草主。上清下利散湿热,湿热并重中焦阻。薏苡竹叶散《温病条辨》

薏苡竹叶散连翘,滑茯蔻仁通草调。身热汗多见白培,辛凉淡渗力偏饶。程氏萆薢分清饮

程氏萆薢分清饮,黄柏茯苓术丹参。莲子菖蒲及车前,湿热淋浊功效真。蚕矢汤《随息居重订霍乱论》

湿热藿乱用蚕矢,木瓜苡仁芩连栀。跨萸通草夏豆卷,吐痢腹痛转筋治。燃照汤

燃照汤用芩滑石,半夏厚朴栀豆豉。白蔻省头草配入,清热避秽泄浊湿。当归拈痛汤

当归拈痛猪苓泽,二术茵芩苦羌葛。升麻防风知参草,湿重热轻兼风邪。宣痹汤《温病条辨》

宣痹滑苡豆防己,蚕沙杏翘夏栀齐。利湿清热祛风痛,风湿热痹肢痛医。二妙散《丹溪心法》三妙丸《医学正传》四妙丸《全国中成药处方集》二妙散中苍柏煎,若云三妙牛膝添。四妙再加薏苡仁,湿热下注痿痹痊。三妙散《医宗金鉴》加槟榔

利水渗湿

五苓散《伤寒论》

五苓散治太阳腑,白术泽泻猪苓茯。桂枝化气兼解表,小便通利水饮逐。四苓散《丹溪心法》去桂枝茵陈五苓散《金匮要略》胃苓汤

肾着汤《金匮要略》

肾着汤内用干姜,茯苓甘草白术囊。伤湿身痛与腰痛,亦名干姜苓术汤。猪苓汤《伤寒论》

猪苓汤内有茯苓,泽泻阿胶滑石并。小便不利兼烦渴,滋阴利水症自平。防己黄芪汤《金匮要略》

金匮防已黄芪汤,白术甘草加枣姜。益气祛风行水良,表虚风水风湿康。己椒苈黄丸

己椒苈黄治饮方,腹满便秘尿少当。此因水聚肠间起,前后分消病自康。五皮散《三因一极病证方论》

五皮散用五种皮,苓腹陈姜桑白齐。利水消肿理健脾,脾虚湿滞皮水医。沉香散

沉香散出金匮翼,沉香石苇滑橘皮。冬葵芍归草留行,气淋实证此方医。石韦散《和剂局方》

石韦散有瞿通滑,归芍术葵王不甘。清热利水能通窍,膀胱有热淋证参。石苇散《证治汇补》

石淋宜用石苇散,石苇车前滑石临。冬葵瞿麦共相配,清除结石加三金。三金: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

温化寒湿

苓桂术甘汤《伤寒论》

苓桂术甘仲景剂,温阳化饮又健脾。中阳不足饮停胃,胸胁支满悸眩施。防己茯苓汤

防己茯苓桂枝草,益气通阳皮水疗。

越婢加术汤

越婢加术金匮方,麻黄石膏枣生姜。甘草白术共相配,风水重肿自尔康。真武汤《伤寒论》

真武附苓术芍姜,温阳利水壮肾阳。脾肾阳虚水气停,腹痛悸眩瞤惕恙。附子汤《伤寒论》去生姜倍附子加人参

实脾散《重订严氏济生方》

实脾温阳行利水,干姜附苓术草随。木瓜香槟朴草果,阳虚水肿腹胀祟。鸡鸣散《类编朱氏集验方》

鸡鸣散是脚气方,苏叶吴萸桔梗姜。槟橘木瓜晨冷服,宣散湿邪降浊良。萆薢分清散

萆薢分清益智仁,菖蒲乌药盐煎成。下焦虚寒得温利,分清化浊效如神。程氏萆薢分清饮《医学心悟》

程氏萆薢分清饮,黄柏茯苓术丹参。莲子菖蒲及车前,湿热淋浊功效真。茵陈术附汤

医学心悟茵术附,干姜甘草肉桂辅。健脾和胃温寒湿,阴黄此方病可除。

祛风胜湿

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

羌活胜湿独防风,蔓荆藁本草川芎。祛风胜湿止痛良,善治周身风湿痛。胡麻丸《医宗金鉴》

祛风胜湿胡麻丸,独防苦参威灵仙。菖蒲甘草白附子,紫白癜风用此煎。犀角散《太平圣惠方》

太平圣惠犀角散,枳防沉苏槟榔杉。膏麦木香赤茯苓,脚气冲心治烦喘。除湿蠲痹汤《类证治裁》

除湿蠲痹汤茯甘,苍白二术羌泽添。陈皮竹沥合姜汁,着痹身重痛定先。蠲痹汤

蠲痹汤中桑枝桂,羌独秦艽海风归。川芎炙草乳木香,风寒湿痹基方推。薏苡仁汤《张氏医通》

薏苡仁汤治中风,芍甘桂枝当归呈。麻黄苍术苡生姜,祛风燥湿可止痉。薏苡仁汤《类证治裁》

类证治裁薏仁汤,薏仁归芎麻桂羌。独防川乌苍姜草,着痹沉重此方匡。独活寄生汤三痹汤

独活寄生艽防辛,归芎地芍桂苓均。杜仲牛膝人参草,顽痹风寒屈能伸。若去寄生加芪续,汤名三痹古方珍。

中医执业医师方剂学练习题及答案:治风剂

中医执业医师方剂学练习题及答案:治风剂 一、A1 1、消风散中配伍蝉蜕的用意是 A、疏散风邪 B、明目退翳 C、宣散透疹 D、息风止痉 E、疏风清热 2、消风散的君药是 A、荆芥、防风、蝉蜕、牛蒡子 B、当归、胡麻仁、生地黄 C、石膏、知母、苍术 D、苦参、苍术、木通 E、荆芥、防风、苦参、苍术 3、消风散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A、胡麻 B、秦艽 C、薄荷 D、桑叶 E、细辛 4、川芎茶调散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A、牛蒡 B、羌活 C、苍术 D、当归 E、蝉蜕 5、消风散的功用是 A、祛风胜湿,益气养血 B、祛风化痰,通络止痉 C、疏风除湿,清热养血 D、祛风清热,养血活血 E、祛风除湿,活血止痛 6、大秦艽汤的功用是 A、疏风养血,清热除湿 B、祛风胜湿,益气养血 C、祛风化痰,通络止痉 D、疏风清热,养血活血 E、祛风除湿,活血止痛 7、牵正散的功用是 A、祛风除湿,化痰通络 B、祛风化痰,定搐止痉 C、化痰通络,活血止痛 D、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E、祛风化痰,通络止痉 8、下列各项中,除哪项外,均是大定风珠的组成中药物 A、白芍 B、牛膝 C、龟板 D、甘草 E、牡蛎 9、羚角钩藤汤与天麻钩藤饮二方均具有的功用是 A、清热平肝息风 B、滋阴增液舒筋 C、清热活血止痛 D、滋阴潜阳息风 E、滋阴清热安神 10、羚角钩藤汤中配伍霜桑叶和滁菊花的用意是 A、清肝明目 B、缓急柔筋 C、清热平肝 D、祛风解痉 E、息风止痉 11、天麻钩藤饮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A、生龙骨 B、生牡蛎

C、川牛膝 D、生龟板 E、生鳖甲 12、下列各项中,除哪项外,均是镇肝息风汤的组成药物 A、白芍、甘草 B、龟板、牛膝 C、鳖甲、天麻 D、白芍、牡蛎 E、龟板、牡蛎 13、羚角钩藤汤的组成药物中不包括 A、霜桑叶 B、淡竹茹 C、茯神木 D、石决明 E、滁菊花 14、大定风珠所主证候的病因病机是 A、真阴大亏,虚风内动 B、痰浊上逆,引动肝风 C、阴血不足,风自内生 D、阳阳偏亢,化风上旋 E、邪热亢盛,热极动风 二、B

四种食物可逼出体内湿气!祛湿原来如此简单

四种食物可逼出体内湿气!祛湿原来如此简 单 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其实这些病都跟湿邪有关。古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 如何判断体内湿气重? 头发爱出油; 面部油亮; 睡觉流口水(湿气饱和自行流出); 排便粘稠(不易冲掉)且多便; 小肚子大; 耳内湿(耳禅湿)。 湿毒的程度 一级湿毒:在表皮症状:皮肤骚痒,长湿疹,头脸油腻、长痘。 二级湿毒:在肌肉症状:酸、困、累、乏,如肩颈肥厚、酸困、腰酸、乏力。 三级湿毒:在骨骼,即是骨寒湿,俗称风湿。;症状:肩周炎,肩痛,颈椎劳损,腰痛,风湿关节炎,变天关节就痛。 四级湿毒:在脏腑(如子宫、卵巢、脾胃、肺);症状:脾胃虚弱,便秘,多痰,妇科炎症。 五级湿毒:在身上(肿瘤)切了又长,长了又切。中医认为,

“湿气”是引发及恶化疾病的关键。因为环境和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因素,每个人体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湿气。湿气不除,睡再久也睡不够,而且会引发各种疾病。 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都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如果湿气缠身,吃些下面这些除湿食物,就能有效帮助身体排出湿气! 1、薏米 薏米又称为薏苡仁,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单独吃薏米或者家里有粉碎机的打磨成粉可以像冲芝麻糊一样冲着喝,比煮粥效果更胜一筹。 2、红豆 红豆可以补血,亦可以除湿。中医角度来说,红豆性平、味甘酸,有健脾利水、清热除湿、消肿解毒的功效。用红豆煮水喝,或者加上黑豆和绿豆一起煮水,可以很好的排出体内的湿气。 3、玉米须叶 挑干净的玉米须子和玉米叶子一起煮水,多煮一段时间就喝那个水即可。但是最好不要睡前喝,因为有利湿作用很容易因为睡觉而续集体内,导致湿气没除掉反而更加严重了。 4、苦瓜 苦瓜气味苦、无毒、性寒,入心、肝、脾、肺经,具有清热祛暑、明目解毒、降压降糖、利尿凉血、解劳清心、益气之功效。由于苦瓜内含奎宁,具有清热解毒、祛湿止痒之功。可用于治疗热毒、疖疮、痱子、湿疹等病症。 此外,苦瓜的维生素C含量很高,具有预防坏血病、保护细

中药士题-治风剂

中药士题-治风剂 1、大定风珠中的”三甲”是 A.生龟板,生鳖甲,生牡蛎 B.生龟板,生牡蛎,生龙骨 C.生龟板,生鳖甲,煅牡蛎 D.生鳖甲,炮山甲,生龟板 E.生龙骨,生龙齿,生龟板 2、羚角钩藤汤组成中含有的药物是 A.天麻,鲜生地 B.菊花,鸡子黄 C.浙贝,茯神木 D.竹茹,生甘草 E.桑枝,生白芍 3、桑叶,菊花同用的方剂是 A.银翘散 B.天麻钩藤饮 C.桑杏汤 D.羚角钩藤汤 E.仙方活命饮

4、龙骨,牡蛎同用的方剂是 A.镇肝息风汤 B.天麻钩藤饮 C.羚角钩藤汤 D.朱砂安神丸 E.大定风珠 5、消风散的主治病证是 A.瘾疹 B.破伤风 C.白喉 D.偏头痛 E.风疹湿疹 6、镇肝息风汤中配伍生麦芽的主要用意是 A.健脾化滞 B.消食和中 C.疏肝理气 D.清泄肝热 E.疏肝和胃

7、川芎茶调散的主治病证是 A.血虚头痛 B.外风头痛 C.痰厥头痛 D.气虚头痛 E.肝风头痛 8、下列各项,不属于消风散组成药物的是 A.石膏,木通 B.知母,苦参 C.生地,苍术 D.甘草,羌活 E.胡麻,荆芥 9、功用为祛风化痰,通络止痉的方剂是 A.大秦艽汤 B.小活络丹 C.牵正散 D.独活寄生汤 E.羌活胜湿汤 10、以下方剂的组成部分包括细辛,薄荷的是

A.小青龙汤 B.大秦艽汤 C.川芎茶调散 D.银翘散 E.败毒散 1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外风证表现的是 A.筋骨挛痛,关节屈伸不利 B.口眼歪斜 C.皮肤瘙痒 D.角弓反张 E.四肢抽搐 12、下列药物中,在川芎茶调散原方中用量最大的是 A.荆芥 B.防风 C.川芎 D.白芷 E.薄荷叶 13、大定风珠主治证的病机特点是 A.内热动风

理气剂

方剂学——第十二单元理气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一理气剂的适用范围 理气剂适用于气滞或气逆证。 要点二理气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注意辨别气滞与气逆。理气剂多辛燥伤津耗气,勿使过剂。年老体弱、阴虚火旺、孕妇或素有崩漏吐衄者,更应慎之。 细目二行气 要点一越鞠丸(芎术丸)《丹溪心法》 【组成】香附川芎苍术栀子神曲各等分 【功用】行气解郁。 【主治】六郁证。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 【组方原理】 香附治气郁,川芎治血郁,栀子治火郁, 苍术治湿郁,神曲治食郁。 因痰郁由气滞湿聚而成,若气行湿化,则痰郁得解,故不另用治痰之品。 方歌:越鞠丸治六般郁,气血痰火食湿因, 芎苍香附兼栀曲,气畅郁舒痛闷伸 趣记:越鞠神父治凶猪。 越鞠神附栀芎术。

要点二枳实薤白桂枝汤《金匮要略》 【组成】枳实四枚厚朴四两薤白半升桂枝一两瓜蒌一枚 【功用】通阳散结,祛痰下气。 【主治】胸阳不振,痰气互结之胸痹。胸满而痛,甚或胸痛彻背,喘息咳唾,短气,气从胁下冲逆,上攻心胸,舌苔白腻,脉沉弦或紧。 【组方原理】 君:瓜蒌—涤痰散结,开胸通痹; 薤白—通阳散结,化痰散寒。 臣:枳实—下气破结,消痞除满; 厚朴—燥湿化痰,下气除满。 佐:桂枝—通阳散寒,降逆平冲。 【鉴别】枳实薤白桂枝汤与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均有通阳散结、行气祛痰之功。 瓜蒌薤白白酒汤以通阳散结,行气祛痰为主,适于胸痹而痰浊较轻者; 瓜蒌薤白半夏汤祛痰散结之力较大,适于胸痹而痰浊较盛者; 枳实薤白桂枝汤通阳散结之力尤大,并能下气祛痰,消痞除满,用以治胸痹而痰气互结较甚,胸中痞满,并有逆气从胁下上冲心胸者。 要点三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 【组成】半夏一升厚朴三两茯苓四两生姜五两苏叶二两 【功用】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主治】痰气互结之梅核气。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满闷,或咳或呕,舌苔白润或白滑,脉弦缓或弦滑。 【组方原理】

清热祛湿中成药

清热祛湿最有效的药 湿热质是湿热内蕴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湿为重浊黏腻之邪,容易影响气机的流通,如与热邪相合,则湿热交困,主要表现: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口苦口干口臭,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舌质偏红,苔黄腻等。湿热质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或气温偏高环境较难适应,容易心烦急躁。湿热质者在日常饮食中宜食用甘寒或苦寒的清利化湿的食品,如黄瓜、苦瓜、薏米、茯苓、莲子、红小豆、绿豆等,少食羊肉、动物内脏等肥厚油腻之品,以及韭菜、蒜、葱、生姜、辣椒及火锅、烹炸、烧烤等辛温助热的食物。湿热主要分为肝胆湿热和脾胃湿热。 肝胆湿热是因湿热郁结于肝胆,疏泄失职,肝气郁滞,不通则痛,因此,肝胆湿热常伴有胁肋胀痛,口苦纳呆,呕恶,腹胀,大便不调,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或身目发黄或寒热往来,或阴囊湿疹,或睾丸热痛,或带下黄臭,外阴瘙痒等。肝胆湿热常热重于湿,湿的表现相对较轻。肝胆湿热质者应清湿热,以“肝”主渲泻。 脾胃湿热是因湿热之邪蕴结脾胃,受纳运化失职,升降失常,致腹胀,纳呆,呕恶。因此,脾胃湿热常伴有脘腹痞闷,呕恶,厌食,肢体困重,大便溏泻,小便短赤不清;或面目肌肤发黄,皮肤发痒,或身热起伏,汗出而热不解,舌红苔黄腻。脾胃湿热常湿重于热,热的表现相对较轻。 湿热困扰着许多人群,他们主要表现为口苦口干口黏,渴不欲饮,有些人会出现面赤唇红、口舌生疮的现象,甚至上腹胀满,腹痛、里急后重,这些人群大多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濡数。那么清热祛湿最有效的药有哪些呢,下面介绍几款清热祛湿的中成药。 1、湿热片 女人湿气重容易造成身体肥胖,湿气在体内停留,也很容易造成大便稀,不成形,湿热片可以说是女人祛湿的中成药首选药之一,可以有效的清除体内的湿气,湿气走,水肿等现象自然消失,体重也会下降,同时祛除湿气可以涩肠止痢,适用于泄泻、血痢、腹痛、属大肠湿热证。 3、黄疸茵陈颗粒 黄疸茵陈颗粒为清热利湿、退黄疸的中成药,主要成分有茵陈、黄芩,茵陈为君药,有清热利湿退退黄的功效,黄芩为臣药,具有清肝利胆祛湿的功效。佐

第六章 祛湿剂综述

第六章祛湿剂 学习要点 ①掌握羌活胜湿汤、平胃散、藿香正气散、茵陈蒿汤、五苓散、真武汤的组成、功效、主治和配伍意义。 ②熟悉祛湿剂的概念、分类、使用注意事项;熟悉独活寄生汤、八正散、防己黄芪汤的组成、功效、主治和主要配伍意义。 ③了解小活络丸、二妙散、五皮散的功效和主治。 一、定义 祛湿法化湿利水和通淋泄浊水湿病 二、适应证治法配伍代表方剂 1.湿阻脾胃(湿邪内阻,脾胃失和) 化湿和胃+理气和中药 平胃散藿香正气散

2.湿热证(外感湿热湿热内盛湿热下注) 清热祛湿+清热泻火药 三仁汤茵陈蒿汤甘露消毒丹 连朴饮二妙散八正散牛角散 当归拈痛汤 3.水湿壅盛(癃闭淋浊水肿泄泻) 利水渗湿法+理气健脾药 五苓散猪苓汤防己黄芪汤五皮散4.湿从寒化(阳气不化,水湿内停) 温化水湿(温阳药+利湿药) 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实脾散鸡鸣散 萆薢分清饮 5.风湿痹证 祛风胜湿+解表止痛补肝肾益气血羌活胜湿汤独活寄生汤

三使用注意 1.易耗气伤津,素体阴虚津亏,病后体弱,孕妇水肿慎用. 2.配伍理气药? 3.调整肺脾肾三脏的功能. 第一节祛风湿剂 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 证:风湿在表(一身重痛) 法:祛风胜湿 方:二活-祛一身之风湿(君) 防风藁本-发散风湿止头痛 川芎蔓荆子-散风活血止头痛 甘草-调和 特点:风湿初起最适宜 应用:感冒头痛风湿性关节炎

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要方》 证:痹证日久,肝肾阴亏,气血不足 法: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方:独活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君) 细辛防风秦艽-祛风湿止疼痛 桂心-散寒止痛温通经络 杜仲牛膝-补肝肾强腰膝兼祛风湿 参苓草-补气 四物汤-补血 特点:1)扶正药与祛邪药相须配,相得益彰; 2)配伍理血药,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 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腰腿疼,坐骨神经痛,骨质增生等。 小活络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8种祛湿排毒的好食物(基础教育)

湿毒又称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炎性皮肤病,在这春季多潮湿的季节,湿毒很容易复发。吃什么祛湿排毒?以下为您准备了十八种祛湿排毒的好食物,让湿毒靠边站,肌肤水灵灵,赶紧来试试吧。 01.山药:山药可整顿消化系统,减少皮下脂肪沉积,避免肥胖,且增加免 疫功能。以生食排毒效果最好,可将去皮白山药和菠萝切小块,一起打成汁饮用,有健胃整肠的功能。 02.绿豆:绿豆具清热解毒、除湿利尿、消暑解渴的功效,多喝绿豆汤有利 于排毒、消肿,不过煮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有机酸、维生素受到破坏而降低作用。 03.燕麦:燕麦能滑肠通便,促使粪便体积变大、水分增加,配合纤维促进 肠胃蠕动,发挥通便排毒的作用。将蒸熟的燕麦打成汁当作饮料来喝是不错的选择,搅打时也可加入其它食材,如苹果、葡萄干,营养又能促进排便! 04.薏仁:薏仁可促进体内血液循环、水分代谢,发挥利尿消肿的效果,有 助于改善水肿型肥胖。薏仁水是不错的排毒方法,直接将薏仁用开水煮烂后,适个人口味添加少许的糖,是肌肤美白的天然保养品。 05.小米:小米不含麸质,不会刺激肠道壁,是属于比较温和的纤维质,容 易被消化,因此适合搭配排毒餐食用。小米粥很适合排毒,有清热利尿的功效,营养丰富,也有助于美白。 06.糙米:糙米就是全米,保留米糠,有丰富的纤维,具吸水、吸脂作用及

相当的饱足感,能整肠利便,有助于排毒。每天早餐吃一碗糙米粥或来一杯糙米豆浆是不错的排毒方法。 07.红豆:红豆可增加肠胃蠕动,减少便秘,促进排尿。可在睡前将红豆用电锅炖煮浸泡一段时间,隔天将无糖的红豆汤水当开水喝,能有效促进排毒。 08.胡萝卜:胡萝卜对改善便秘很有帮助,也富含β-胡萝卜素,可中和毒素。 新鲜的胡萝卜排毒效果比较好,因为它能清热解毒,润肠通便,打成汁再加上蜂蜜、柠檬汁,既好喝又解渴,也有利排毒。 09.地瓜:地瓜所含的纤维质松软易消化,可促进肠胃蠕动,有助排便。最好的吃法是烤地瓜,而且连皮一起烤、一起吃掉,味道爽口甜美。 10.牛蒡:牛蒡可促进血液循环、新陈代谢,并有调整肠道功能的效果,所 含的膳食纤维可以保有水分、软化粪便,有助排毒、消除便秘。可作成牛蒡茶随时饮用,长期服用。 11.芦笋:芦笋含多种营养素,所含的天门冬素与钾有利尿作用,能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有利排毒。绿芦荀的荀尖富含维生素A,料理可将尖端微露水面,能保存最多营养素。 12.莲藕:莲藕的利尿作用,能促进体内废物快速排出藉此净化血液。莲藕 冷热食用皆宜,将莲藕榨打成汁,可加一点蜂蜜调味直接饮用,也可以小火加温,加一点糖,趁温热时喝。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祛湿剂)模拟试卷3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祛湿剂)模拟试卷3 (总分:6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16,分数:32.00) 1.祛湿剂属于“八法”中的什么法 (分数:2.00) A.消法√ B.下法 C.汗法 D.清法 解析:解析:因为祛湿剂是指凡以祛湿药为主组成,具有化湿利水、通淋泄浊等作用,治疗水湿病证的方剂,因此属于八法中的“清法”。 2.平胃散主治什么证 (分数:2.00) A.湿热蕴脾证 B.脾胃气虚证 C.湿滞脾胃证√ D.食积证 解析:解析:平胃散主治湿滞脾胃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恶心呕吐,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3.以下哪个方剂主治恶寒发热,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 (分数:2.00) A.藿香正气散√ B.平胃散 C.参苓白术散 D.保和丸 解析:解析:藿香正气散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恶寒发热,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舌苔白腻,以及山岚瘴疟等。诸药合用,外散风寒与内化湿滞相伍,健脾利湿与理气和胃共施,使风寒外散,湿浊内化,气机通畅,脾胃调和,清升浊降,则霍乱自已。感受山岚瘴气及水土不服者,亦可以本方辟秽化浊,和中悦脾而治之。 4.藿香正气散中配伍桔梗的主要用意是什么 (分数:2.00) A.宣肺利膈√ B.开宣肺气 C.引药上行 D.祛痰利咽 解析:解析:藿香正气散中配伍桔梗宣肺利膈,既益解表,又助化湿。 5.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肢体倦怠,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治宜选用(分数:2.00) A.藿香正气散 B.三仁汤√ C.平胃散 D.连朴饮 解析:解析:三仁汤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肢体倦怠,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 6.以下哪味药不是三仁汤的组成药物 (分数:2.00) A.竹茹√

方剂组成

1.解表剂 辛温解表 九味羌活汤: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香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 小青龙汤: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五味子、半夏 辛凉解表 银翘散:连翘、银花、苦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芥穗、淡豆豉、牛蒡子、鲜苇根(芦根、用) 桑菊饮:苇根 扶正解表 2.泻下剂 寒下 温下 润下 麻子仁丸:麻子仁、芍药、枳实、大黄、厚朴、杏仁、蜂蜜(用)逐水 攻补兼施 3.和解剂 和解少阳 蒿芩清胆汤:青蒿脑、淡竹茹、仙半夏、赤茯苓、青子芩、生枳壳、陈广皮、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 调和肝脾 四逆散:甘草(炙)、枳实、柴胡、芍药(白) 逍遥散:甘草(微炙赤)、当归、茯苓、白芍药、白术柴胡、薄荷、烧生姜(用) 调和肠胃 4.清热剂 清气分热:白虎汤 清营凉血 清营汤:竹叶心 清热解毒:黄连解毒汤 凉膈散:川大黄、朴硝、甘草、山栀子仁、薄荷、黄芩、连翘、竹叶、蜂蜜(用) 仙方活命饮:白芷、贝母、防风、赤芍药、当归尾、甘草节、皂角刺、穿山甲、天花粉、乳香、没药、金银花、陈皮、酒(用) 清脏腑热 苇茎汤:苇茎(芦根)、薏苡仁、瓜瓣(冬瓜仁)、桃仁 清胃散:生地黄、当归身、牡丹皮、黄连、升麻 芍药汤:芍药、当归、黄连、黄芩、槟榔、木香、甘草、大黄、官桂 青蒿鳖甲汤:青蒿、鳖甲、细生地(臣)、知母(臣)、丹皮(佐) 5.祛暑剂:香薷散 6.温里剂 温中祛寒 理中丸:人参、干姜、甘草、白术、蜂蜜(用) 回阳救逆:四逆汤 温经散寒 阳和汤:熟地黄、麻黄、鹿角胶、白芥子、肉桂、生甘草、炮姜炭7.补益剂 补气 参苓白术散:莲子肉、薏苡仁、缩砂仁、桔梗、白扁豆、白茯苓、人参、甘草、白术、山药 补中益气汤:黄芪、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玉屏风散:防风、黄芪、白术、大枣煎汤送服(用法) 完带汤:白术、山药、人参、白芍、车前子、苍术、甘草、陈皮、黑芥穗、柴胡 补血 四物汤:当归、川芎、白芍、熟干地黄 归脾汤: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芪、远志、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甘草、生姜、大枣(用) 气血双补 炙甘草汤:炙甘草、生姜、桂枝、人参、生地黄、阿胶麦门冬、麻仁(胡)、大枣、清酒(用法) 补阴 六味地黄丸:熟地黄、山萸肉、干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蜂蜜(用法) 大补阴丸:熟地黄、龟板、黄柏、知母、(用法)猪脊髓、蜂蜜 一贯煎:北沙参、川楝子…… 补阳 阴阳双补 地黄饮子:熟干地黄、巴戟天、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附子、五味子、官桂、白茯苓、麦门冬、菖蒲、远志 8.固涩剂 固表止汗 敛肺止咳 涩肠固脱 真人养脏汤 四神丸: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生姜、大枣(用) 涩精止遗 固崩止带 固冲汤:白术、生黄芪、龙骨、牡蛎、山萸肉、生杭芍、海螵蛸、茜草、棕边炭、五倍子 易黄汤:山药、芡实、黄柏(佐)、车前子(佐)、白果(臣) 9.安神剂 重镇安神 朱砂安神丸:朱砂、黄连(臣)、炙甘草(使)、生地黄(佐)、当归(佐) 滋养安神 天王补心丹:人参、茯苓、玄参、丹参、桔梗、远志、当归、五味、麦门冬、天门冬、柏子仁、酸枣仁、生地黄,朱砂、竹叶、蜂蜜(用) 酸枣仁汤:酸枣仁、甘草(使)、知母(臣)、茯苓(臣)、 芎 10.开窍剂 凉开 安宫牛黄丸、紫雪、至宝丹 温开 11.理气剂 行气 越鞠丸:香附、川芎、苍术、栀子、神曲 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 降气 苏子降气汤:紫苏子、半夏、川当归、甘草、前胡、厚朴、肉、生姜、大枣、苏叶(用) 定喘汤:白果、麻黄、苏子、甘草、款冬花、杏仁、桑白皮、黄芩、法制半夏 旋覆代赭汤 12.理血剂 活血祛瘀 桃核承气汤:桃仁、大黄、桂枝、炙甘草、芒硝(溶服) 血府逐瘀汤: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 补阳还五汤:生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 复元活血汤:柴胡、栝楼跟、当归、红花、甘草、穿山甲、大黄酒、桃仁、黄酒(用) 温经汤:吴茱萸、当归、芍药、川芎、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生姜、甘草、半夏、麦冬 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桃仁、丹皮、芍药、蜂蜜(用) 止血 咳血方:青黛、瓜蒌仁、海粉(海浮石)、山栀子炒黑、诃子 小蓟饮子 黄土汤:甘草、干地黄、白术、附子、阿胶、黄芩、灶心黄土(伏龙肝) 13.治风剂 疏散外风 川芎茶调散:薄荷叶、川芎、荆芥、细辛、防风、白芷、羌活、甘草、茶(用,调服或亦可作汤剂) 平息内风 羚角钩藤汤:羚角片、霜桑叶、京川贝、鲜生地、双钩藤、滁菊花、苓神木、生白芍、生甘草、淡竹茹 镇肝息风汤:怀牛膝、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生杭芍、玄参、天冬、川楝子、生麦芽、茵陈 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生决明、山栀、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 14.治燥剂 轻宣外燥 杏苏散:苏叶、半夏、茯苓、前胡、苦桔梗、枳壳、甘草、生姜、大枣、杏仁、橘皮 桑杏汤:桑叶、杏仁、沙参、象贝(川贝)、香豉、栀皮、梨皮 清燥救肺汤:桑叶、石膏、甘草、人参、胡麻仁、真阿胶、麦门冬、杏仁、枇杷叶 滋阴润燥 麦门冬汤:麦门冬、半夏、人参、甘草、粳米、大枣 百合固金汤:熟地、生地、当归身、白芍、甘草、桔梗玄参、贝母、麦冬、百合 15.祛湿剂 燥湿和胃平胃散:苍术、厚朴、陈橘皮、甘草、生姜、大枣(用) 藿香正气散: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苦桔梗、藿香、甘草、生姜、大枣(用) 清热祛湿 茵陈蒿汤:茵陈栀子大黄 八正散:车前子、瞿麦、萹蓄、滑石、山栀子仁、甘草、木通、大黄、灯心煎汤送服(用) 三仁汤:杏仁、飞滑石、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生薏苡仁、半夏 利水渗湿 五苓散: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 温化寒湿 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 真武汤:茯苓、芍药(白)、白术、生姜、附子 实脾散:厚朴、白术、木瓜、木香、草果仁、大腹子、附子、白茯苓、干姜、甘草、生姜、大枣(用) 祛风胜湿 独活寄生汤: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 16.祛痰剂 燥湿化痰 二陈汤:半夏、橘红(陈皮)、白茯苓、甘草、生姜、乌梅(用)温胆汤: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生姜、大枣(用)清热化痰 清气化痰丸:陈皮、杏仁、枳实、黄芩、瓜蒌仁、茯苓、胆南星、法制半夏、生姜(用) 润燥化痰 贝母瓜蒌散:贝母、瓜蒌、花粉、茯苓、橘红、桔梗 温化寒痰 化痰息风 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天麻、茯苓、橘红、白术、甘草、生姜、大枣(用) 17.消食剂 消食化滞 保和丸: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 健脾消食 健脾丸:白术、木香、黄连、甘草、白茯苓、人参、神曲、陈皮、砂仁、麦芽、山楂、山药、肉豆蔻 18.驱虫剂 乌梅丸: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蜀椒、桂枝、人参、黄柏、蜂蜜(用)

七大利水去湿食物

七大利水去濕食物 *生薏米:性味甘淡,能健脾利水去濕,亦能清利濕熱。 *黑豆:性味甘平,能補腎益陰,健脾去濕。功效:活血利水;祛风解毒;健脾益肾。主水肿胀满;风毒脚气;黄疸浮肿;肾虚腰痛;遗尿;风痹筋 *冬瓜:性味甘、淡、涼,能利水消腫,消熱解毒。 *赤小豆:性味甘、酸、平,能健脾利水,解毒消腫。 *黑芝麻:性味甘平,能補肝腎、潤五臟、潤燥滑腸。 *山楂:性味甘、酸、溫,能消食他積,活血散瘀。 *粟米性味甘平,能健脾開胃,利水通淋。 白扁豆功效:健脾化湿,和中消暑。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溏泻,白带过多,暑湿吐泻,胸闷腹胀。炒白扁豆健脾化湿。用于脾虚泄泻,白带过多。功效: 清热;化痰;利湿;解毒。主痰热咳嗽;癫痫;湿热泻痢;湿痰流注; 疮痈肿毒;高血压病。 西瓜皮功效:清热;解渴;利尿。主暑热烦渴;小便短少;水肿;口舌生疮 蒲公英功效:清热药;利水药[ 白扁豆功效:健脾化湿,和中消暑。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溏泻,白带过多,暑湿吐泻,胸闷腹胀。炒白扁豆健脾化湿。用于脾虚泄泻,白带过多。冬瓜皮功效:清热、利水消胀。四肢浮肿,腹胀,小便不利等症。[ 冬瓜子功效:清热利尿,消肿、排脓、消痰、止咳。肠痈、肺痈,水肿胀满,痰热咳嗽,白浊白带等症。[详细] 利水的中药有哪些 1、茯苓 利水渗湿,健脾,化痰,宁心安神。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茯苓功能利水渗湿,而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凡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属于脾虚湿聚,均可配合应用。 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术等配伍;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耆、白术等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术等同用。 2、玉米须

理气剂

1 一 单项选择题 1. 旋覆代赭汤中用量最重的药物是() A .旋覆花 B .代赭石 C .生姜 D .半夏 E .甘草 2除何方外,用药皆体现“上下并治”() A .龙胆泻肝汤 B .地黄饮子 C .苏子降气汤 D .导赤散 E .定喘汤. 3. 苏子降气汤组成中不含有() A .苏叶 B .苏子 C .生姜 D .干姜 E .甘草 4. 以下不属于半夏厚朴汤主治证候的是() A .咽中如有物阻 B .咯吐不出 C .吞咽不下 D .胸膈疼痛 E .或咳或呕 5. 除下列何项外,皆为枳实薤白桂枝汤的主治证候() A .胸满 B .或胸痛 C .喘息 D .咳唾 E .苔黄腻 6. 越鞠丸的主治不包括() A .饮食不消 B .嗳腐吞酸 C .脘腹胀痛 D .恶心呕吐 E .心胸烦热 7. 旋覆代赭汤的主治不包括() A .呃逆 B .呕吐 C .脘腹痞闷 D .腹痛喜按 E .嗳气 8. 旋覆代赭汤的药物组成中不含有() A .甘草、大枣 B .生姜、半夏 C .人参、大枣 D .半夏、干姜 E .人参、甘草 9. 定喘汤中清泻肺热的药物是() A .石膏、知母 B .桑白皮、地骨皮 C .桑白皮、黄芩 D .地骨皮、黄芩 E .黄芩、黄连 10. 苏子降气汤的功用是() A .降气定喘,清热平喘 B .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C .降气平喘,化痰润肺 D .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E .补肺益肾,止咳平喘 11. 患者喘咳短气,胸膈满闷,腰疼脚弱,肢体浮肿,舌苔白滑,脉弦滑。治宜选用() A .小青龙汤 B .苏子降气汤 C .定喘汤 D .麻黄汤 E .止嗽散 12. 暖肝煎的组成中不含有() A .乌药、小茴香 B .肉桂、沉香 C .当归、枸杞 D .茯苓、生姜 E .甘草、大枣 13. 暖肝煎的功用是() A .温脾 B .温肾 C .温肺 D .温经 E .温胃 14. 半夏厚朴汤的功用是() A .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B .行气散结,降逆止呕 C .行气散结,化痰止咳 D .行气散结,宽胸利膈 E .行气散结,止咳平喘 15. 半夏厚朴汤配伍苏叶的意义不包括() A .行气 B .理肺 C .舒肝 D .散郁 E .散寒 16. 越鞠丸所治“六郁”证不包括() A .湿郁 B .火郁 C .寒郁 D .痰郁 E .食郁 二 不定项选择题 1. 定喘汤的主治证候包括() A .咳喘 B .痰多 C .痰黄稠 D .苔黄腻 E .脉滑数 2. 以下属于苏子降气汤组成的是() A .当归 B .半夏 C .甘草 D .厚朴 E ,桂枝 3. 苏子降气汤的功用包括() A .降气 B .清肺 C .平喘 D .止咳 E .祛痰 4. 半夏厚朴汤的组成中含有() A .生姜 B .干姜 C .苏子 D .苏叶 E .茯苓 5. 半夏厚朴汤的主治证候为() A .咽中如有物阻 B .吞咽不下 C .咯吐不出 D .或咳 E .或呕 6. 枳实薤白桂枝汤的功用包括() A .通阳 B .散结 C .散寒 D .祛痰 E .下气

方剂:第十三章治风剂

第十三章治风剂 概述 一、定义: 凡是运用的药物为主组成,具有疏散外风或平熄内风作用,治疗风病的方剂,统称治风剂。 二、立法依据: 俞根初云:“外风宜散,内风宜熄”(《重订通俗伤寒论》)。 三、分类及适用范围: 风病的范围很广,病情变化亦较复杂,但据病因及证候特点,可概括为外风和内风两大类。外风指风邪侵入人体,留于肌表、经络、筋肉、骨节所致。“风者,百病之长”,为六淫中最主要的致病因素,常与寒、湿、热等邪相兼为患,故其证型有风寒、风湿、风热之别。此外,风邪毒气从皮肤破损处侵入人体而致的破伤风,亦属外风范畴。外风致病的临床表现除表证外(参见解表剂),主要有风邪上犯头目所致的头痛目眩;风邪与湿热相搏于肌肤所致的皮肤瘙痒、湿疹;风邪中于经络所致的口眼斜、手足不能运动;风邪与痰湿、瘀血阻于肢体经络、筋脉、骨节所致的四肢挛痛、麻木、屈伸不利;或破伤风毒所致的口噤不开、手足拘急甚至角弓反张等。“内风”是指脏腑机能失调所引起的风病,其病变主要在肝。常见有肝风上扰,肝阳升发,亢逆无制所致的眩晕、头痛、中风昏倒、半身不遂;或肝经邪热炽盛,热极生风所致的高热抽搐;或肝肾阴血亏虚,筋脉失养,虚风内动所致的筋脉拘挛、手足蠕动、震颤等。在治疗上,外风宜疏散,使邪从外出;内风宜平熄,使脏腑机能恢复平衡。因此,本章方剂可分为疏散外风和平熄内风两类。 四、使用注意事项: 治风剂临证使用首先必须辨证准确,分清外风、内风之证。若属外风,治宜疏散,而不宜平熄;属于内风,则宜平熄,切忌辛散。其次,应分别病邪的兼夹以及病情的虚实进行适当配伍。如风邪兼寒,兼热,兼湿,或夹痰,夹瘀者,应分别与祛寒,清热,祛湿,祛痰,活血祛瘀等法配合应用,才能契合病机,提高疗效。此外。外风与内风之间,亦可相互影响,外风可引动内风,内风可兼夹外风,立法用方,应分清主次,全面照顾,兼而治之。治风剂中所用辛散疏风药性多温燥,易伤津液,且易助火,因此,对于津液不足或有阴虚,或阳亢有热者均应慎用,亦可少佐滋阴之品以制约之。 第一节疏散外风 疏散外风剂多以辛散疏风药为主组成,适用于外风侵袭经脉、肌肉、筋骨、关节等所致的病证。若风邪上犯头目引起头痛,眩晕等症,治宜疏风邪,止头痛;风热、风湿郁于肌腠,浸淫血脉,引起皮肤瘙痒,风疹,湿疹,治宜疏风止痒,清热除湿;风邪夹痰阻于头面经络,引起口眼歪斜,治宜祛风化痰;皮肤损伤,“风邪毒气”侵入,引起破伤风,治宜祛风止痉;风与痰湿、瘀血阻络,引起手足麻木,屈伸不利等,治宜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上述五种常见病证,尽管表现各异,但皆因外感风邪所致,故在治疗上均以疏散外风为法,选择辛散疏风药为组方的主要药物,常用的有羌活、独活、防风、白芷、荆芥、川芎等。并根据感邪的轻重,体质的强弱,病邪的兼夹和邪犯部位不同所产生的不同病证,配合相应治法进行不同的配伍,主要有: (1)配养血药:如当归、白芍、熟地、胡麻仁之类。由于风邪浸淫血脉,易于损伤阴血,血虚生燥,往往使风病进一步加重,加之祛风药物辛温香燥亦易伤人阴血。因此,祛风方剂配伍养血药物,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配伍方法,达到养血疏风的目的。在祛风与养血的配比上,一般祛风药的用量要大于养血药。 (2)配熄风止痉药:如全蝎、僵蚕、天麻之类。风性善行而数变,外风又可引动内风。故在疏散外风剂中有时亦配合熄风止痉之品,以内外兼治,加强疗效。主要适用于风痰阻于头面经络之证和破伤风等。这种配伍,其中祛风药宜选用祛风而兼有化痰作用者较好,白附子、天南星常为首选药;熄风止痉药则宜选用既能疏散外风,又能平熄内风的天麻、僵蚕、全蝎之类。 (3)配活血药:如川芎、乳香、没药之类。由于风邪入中,气血痹阻,络脉不通,因此风病往往兼有瘀阻之病机,血瘀则使机体失于血的濡养,不仅能够加重风病;而且也不利于疏散风邪,所以祛风方剂配伍活血之品,意在加强祛风之效,消除血瘀络脉不通的病理改变。根据病情,活血药的选用,一是宜用活血而兼行气者,兼顾活血与行气两方面的作用,川芎、乳香、没药常为首选之品;二是宜用活血而兼养血者,针对血瘀而有血虚的病机,当归、白芍常为首选之品;三是宜用活血而兼清热者,适用于血瘀而兼热象者,常用丹参、赤芍、丹皮之类。宋代陈自明提出的“医风先医血,血行风自灭”(《妇人大全良方?卷三》)治疗方法,就是在总结前人祛风与活血药物配伍的基础上确立的。 (4)配清热药:如石膏、黄芩、生地之类。风为阳邪,易从热化,祛风药物多辛香温燥,更易助阳化热,因此祛风方剂申常配伍清热之品。宋金元时期在清热药的选择上,多以石膏清热而生津,黄芩清热而燥湿,生地清热而凉血,代表清热药三种不同的使用方法,临床可根据风邪化热,损伤津液的程度及兼夹病邪的不同,灵活运用,有所侧重。疏散外风方剂配伍清热药,有时是属于反佐之法,是恐辛温发散或火热助阻之品药后生变,故以苦寒之品以制其辛温发散太过,防止温燥伤津之弊。 川芎茶调散1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薄荷叶不见火,八两(240g)川芎荆芥去梗,各四两(各120g)香附子炒,八两(240g)(别本作细辛去芦,一两(30g))防风去芦,一两半(45g)白芷羌活甘草炙,各二两(各60g)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清茶调下。常服清头目。 【功用】疏风止痛。

方剂-12理气剂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辅导基础知识 方剂学——第十二单元理气剂 一、概述 理气剂的适用范围 理气剂适用于气滞或气逆证。气滞以脾胃气滞和肝气郁滞为多见,症见胃脘、胁肋疼痛,或疝气痛,或月经不调,或痛经等。气逆以肺胃气逆为主,主要表现为咳喘、呕吐、嗳气、呃逆等症。 理气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注意辨别气滞与气逆。理气剂多辛燥伤津耗气,勿使过剂。年老体弱、阴虚火旺、孕妇或素有崩漏吐衄者,更应慎之。 二、行气 越鞠丸 【组成】香附川芎苍术栀子神曲各等分 【功用】行气解郁 【主治】六郁证。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 【配伍意义】本方主治气、血、痰、火、湿、食六郁证。方中香附辛香入肝脏,调气疏肝解郁,用为君药。 半夏厚朴汤 【组成药物】 半夏一升厚朴三两茯苓四两生姜五两苏叶二两 【功用】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主治】梅核气。 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满闷,或咳或呕,舌苔白润或白滑,脉弦缓或弦滑。 枳实薤白桂枝汤《金匮要略》 【组成】枳实四枚厚朴四两薤白半升桂枝一两瓜蒌一枚 【用法】水煎服。 【功用】通阳散结,祛痰下气。 【主治】胸阳不振,痰气互结之胸痹。胸满而痛,甚或胸痛彻背,喘息咳唾,短气,气从胁下冲逆,上攻心胸,舌苔白腻,脉沉弦或紧。 【鉴别】枳实薤白桂枝汤与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均有通阳散结、行气祛痰之功。 瓜蒌薤白白酒汤以通阳散结,行气祛痰为主,适于胸痹而痰浊较轻者;瓜蒌薤白半夏汤祛痰散结之力较大,适于胸痹而痰浊较盛者;枳实薤白桂枝汤通阳散结之力尤大,并能下气祛痰,消痞除满,用以治胸痹而痰气互结较甚,胸中痞满,并有逆气从胁下上冲心胸者。 厚朴温中汤《内外伤辨惑论》 【组成】厚朴陈皮各一两甘草(炙)茯苓草豆蔻仁木香各五钱干姜七分 【用法】加姜水煎。 【功用】行气除满,温中燥湿。 【主治】脾胃寒湿气滞证。脘腹胀满或疼痛,不思饮食,四肢倦怠,舌苔白腻,脉沉弦。 【鉴别】 厚朴温中汤与理中丸均有温中散寒之功。但厚朴温中汤以行气燥湿为主,主治脾胃寒湿气滞之证;理中丸则温中补虚并重,而无行气之功,主治中焦虚寒证。 天台乌药散 【组成药物】天台乌药半两木香半两小茴香半两青皮半两高良姜半两槟榔二个川楝子十个巴豆 第1页

方剂歌诀完整版

一、解表剂 1.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无汗而喘服之宜。 2.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 解肌发表调营卫,汗出恶风此方功。 3.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 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4.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桂芍麻,干姜辛夏草味加; 风寒外束饮内停,散寒蠲饮平喘佳。 5.香苏散 香苏散用草陈皮,疏散风寒又理气, 外感风寒兼气滞,寒热无汗胸脘痞。 6.正柴胡饮 正柴胡饮景岳方,芍药防风陈草姜; 清疏风邪解热痛,表寒轻证服之康。 7.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8.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9.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10.柴葛解肌汤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11.人参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生姜薄荷煎汤服,益气解表效力宏。 12.参苏饮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13.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助阳解表代表方。 二、泻下剂 1.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峻下热结急存阴,痞满燥实皆可消。 2.小承气汤

小承气汤少芒硝,轻下热结用之效;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 2.大黄牡丹汤 大黄牡丹治肠痈,桃仁瓜仁芒硝冲。 3.大黄附子汤 大黄附子细辛汤,温下治法代表方;冷积内结成实证,腹痛便秘服之康。 4.温脾汤 温脾附子与干姜,归草人参硝大黄;寒热并进补兼泻,攻下冷积振脾阳。 5.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治脾约,芍药枳朴杏黄蜜;润降消导相结合,肠燥便秘最相宜。 6.济川煎 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年老肾虚便不通,寓通于补法堪宗。 7.增液承气汤 增液承气玄地冬,更加硝黄力量宏;温病阴亏实热结,养阴泻热肠道通。 8.十枣汤 十枣逐水效堪夸,甘遂大戟与芫花;胁下悬饮腹肿满,三药为末枣汤下。

祛湿剂

第十四章. 祛湿剂 1. 治疗寒湿闭阻经络所致的痹病,方中含有乌梅的是(B) A. 复方风湿胶囊 B. 风湿骨痛片 C. 舒筋活络丸 D. 仙灵骨葆胶囊 E.追风透骨丸 2. 具有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散寒止痛之功效(E) A.颈复康 B. 关节止痛膏 C. 风湿骨痛胶囊 D. 附桂骨痛颗粒 E. 追风透骨丸 3. 五苓散除温阳化气外,又能(D) A. 行气利湿 B.分清化浊 C.清热利水 D.利湿行水 E.除湿祛痰 4. 主治慢性肾小球肾炎,属于气阴两虚,脾肾不足,毒热未清证的是() A.金水宝胶囊 B.尿毒清颗粒 C.肾炎康复片 D.百令胶囊 E.黄葵胶囊 5. 尿毒清颗粒中不含有的是(D) A.大黄 B.黄芪 C.苦参 D.白芍 E.桑白皮 6. 用于下焦湿热所致的热淋,亦可用于慢性前列腺炎湿热蕴结兼瘀血证的是(A) A.癃清片 B.尿毒清颗粒 C.肾炎康复片 D.金水宝胶囊 E.消炎利胆片 7. 三金片的功能是(B) A.补肾通淋,化瘀散结 B. 清热解毒,利湿 C. 温肾化气,清热通淋 D. 活血软坚,温阳利水 E. 活血化瘀,通淋 8.主要治疗腰膝酸软,尿频,尿急,尿痛的中成药是(A) A.癃闭舒胶囊B.排石颗粒C.复方金钱草颗粒D.萆薜分清丸E.五苓散 9. 可以用于久痹体虚,关节疼痛,局部肿大,屈伸不利,还有风湿性关节炎的非处方药是(B) A.天麻丸 B.尪痹颗粒 C.活血止痛散 D.舒筋活络丸 E.云南白药酊 10. 下列不属于风湿液注意事项的是(E) A.忌寒凉及油腻食物 B.本品宜饭后服用 C.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其它泻火及滋补性中药 D.热痹者不适用 E.有高血压、糖尿病者禁用。 11. 下列中成药用于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的是(C) A.复方金钱草颗粒 B.尪痹颗粒 C.普乐安胶囊 D.癃闭舒胶囊 E.金水宝胶囊

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治风剂(精选试题)

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治风剂 1、消风散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A.薄荷 B.细辛 C.胡麻 D.秦艽 E.桑叶 2、天麻钩藤饮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A.川牛膝 B.生牡蛎 C.生龟板 D.生鳖甲 E.生龙骨 3、羚角钩藤汤的组成药物中不含()。 A.霜桑叶 B.滁菊花 C.淡竹茹 D.茯神木 E.石决明

4、天麻钩藤饮的功用是()。 A.祛风化痰,定搐止痉,补益肝肾 B.镇肝息风,滋阴潜阳,补益肝肾 C.清热凉肝,息风止痉,增液舒筋 D.平肝息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E.祛风化痰,通络止痉,活血止痛 5、小活络丹组成药物中不含()。 A.川乌 B.乳香 C.没药 D.半夏 E.地龙 6、镇肝息风汤中配伍生麦芽的用意是()。 A.消食和中 B.疏肝和胃 C.健脾化滞 D.和胃健脾 E.疏肝理气

7、羚角钩藤汤中配伍茯神木的用意是()。 A.平肝明目 B.益气安神 C.疏肝通络 D.安神定志 E.养心安神 8、下列各项,不属镇肝熄风汤主治证临床表现的是()。 A.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部热痛,心中烦热,面色如醉 B.肢体渐觉不利,口角渐行歪斜 C.眩晕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原 D.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脉沉细弱 E.脉弦长有力 9、川芎茶调散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A.苍术 B.牛蒡子 C.蝉蜕 D.当归 E.羌活 10、羚角钩藤汤与天麻钩藤饮的组成药物中均含有()。

B.霜桑叶 C.桑寄生 D.夜交藤 E.益母草 11、天麻钩藤饮的功用是()。 A.祛风化痰,定搐止痉,补益肝肾 B.镇肝息风,滋阴潜阳,补益肝肾 C.清热凉肝,息风止痉,增液舒筋 D.祛风化痰,通络止痉,活血止痛 E.平肝息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12、羚角钩藤汤的功用是()。 A.平肝息风,清热活血 B.凉肝息风,增液舒筋 C.镇肝息风,滋阴潜阳 D.息风止痉,补益肝肾 E.息风止痉,活血止痛 13、方药配伍中寓“清金制木”之义的是()。 A.桑菊饮

理气剂

第一章 理气剂 理气法,是用辛温香窜的药物为主而组成,具有疏畅气机,调整脏腑功能以治疗气病的方剂,如气机郁滞,气不通顺,气逆不降,气滞作痛,气滞胀满,肝胃气滞,肝气郁结和气腹痛等,均系本方治疗范围。 一、含义 凡是用行气或降气药物为主,具有疏畅气机,调整脏腑功能,用以治疗气病的方剂,统称理气剂。 气病有气滞、气逆、气虚,前二者是本章讲的内容,气虚在补益剂里已讲过。 中医认为“气”是非常宝贵的,《疏五过论》“治病之道,气内为宝”,即治病要人体之正气,元气为主要宝贵的东西,治病配方一定要注意治病不伤人,邪去不伤正,中医认为“气聚则生,气散则亡”,所以气是维持人体生命的主要东西,《难经·八难》指出:气者,人之根本也。气机流通无病可生,一有郁滞,则变生诸证,所以丹溪云“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拂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所谓郁,正如戴元礼云“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升,当降者不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也”《金匮钩玄》,因此《素问》逸者行之,结者散之,高者抑之。《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木郁达之”,及《本经经疏》“降可去升”,沈金鏊“气升当降,气逆当调”等原则为本章立法依据。 二、作用 三、运用 适用由气机逆乱或阻滞而引起的脏腑功能失调所致的病证如肝胃气滞,肝气郁滞,肺气上逆,胃气上逆等。 四、注意事项 1. 理气剂主要用于气机郁滞之实证,如兼见气虚,而应酌加补气药,虚实并调,纯属气虚之证 不宜使用本方剂。 2. 本章所用药物多属辛温香燥之品,易耗气伤津,对于阴津亏损,阴虚火旺,孕妇等应慎用。 五、类型 《素问·举痛论》云: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说明气的病变较多,但总不外气滞,气逆,气虚三个方面。本章主要讨论气滞、气逆的治法与方剂,所以本章分为行气、降气两法。 行气 行气剂,具有行气解郁的作用,适用于气机郁滞的病证。主要用于:(1)脾胃气滞而出现脘腹胀满,嗳气吞酸,大便失常等证,多见于消化不良,胃肠神经官能证、慢性胃炎、溃疡病等。(2)肝气郁滞而此起的胁肋胀痛,征气,妇女月经不调,慢性肝炎等。 中焦脾胃气滞常用药物:陈皮、厚朴、木香、砂仁等 行气止痛 和中宽胸 行气消满 降逆平喘 行气化痰 疏畅气机调整脏腑功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