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可溶性淀粉测定方法

可溶性淀粉测定方法

可溶性淀粉测定方法
可溶性淀粉测定方法

可溶性糖和可溶性淀粉:

Soluble sugar was determined by the anthrone method (Li, 2000) using sucrose as the standard. Half a gram of fresh samples was placed in a 25mL cuvette added with 10 mL distilled water, allowed to stand at 100℃ for 1 h, and filtered into 25 mL volumetric flasks. Reaction mixture of 7.5 mL contained 0.5 mL extracts, 0.5 mL mixed reagent (1 g anthrone+50 mL ethyl acetate), 5mL H2SO4 (98%), 1.5 mL distilled water. The mixture was heated at 100℃ for 1 min and absorbance read at 630nm. Soluble starch was determined by the anthrone method (Li, 2000) with sucrose as the standard. The remainder of measured soluble sugar was transferred to a 25 mL cuvette containing 10 mL distilled water and 1.0 mL HClO4 (9.2 mol L-1). The cuvette was placed in a boiling water bath for 30 min, cooled to 30 ℃, and filtered into 25 mL volumetric flasks. Reaction mixture of 7.5 mL contained 0.5 mL extracts, 0.5 mL mixed reagent (1 g anthrone+50 mL ethyl acetate), 5mL H2SO4 (98%), 1.5 mL distilled water. The mixture was heated at 100℃ for 1 min and absorbance read

at 630nm. Total 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 (NSC) were the sum of soluble sugar and soluble starch.

Extraction and analysis of carbohydrate

Carbohydrates were analyzed essentially as described by Pharr et al. (1985) and Modore et al. (1988). Briefly, 0.5 g (FW) of cucumber seedling leaves

were frozen in

liquid nitrogen and grounded to fine powder, then extracted three times by 5 ml 80% ethanol at 80℃each. The extracts were pooled and evaporated to dryness at 50℃ in vacuum. The residues were dissolved in 1 ml distilled water and were filtered through 0.22 lm filter. Agilent 1200HPLC system was used to analyze carbohydrate. Carbohydrate compounds were separated on a Waters Sugar Pak column (6.5 9 300 mm) at 50_C, using water as the mobile phase with the flow rate of 0.5 ml min-1. Stachyose, raffinose, sucrose, glucose, galactose and fructose were identified by comparison of retention times of known standards (Sigma) and quantified by a refractive index detector (G1362A RID). Total amount of the sugars was sum of the contents of stachyose, raffinose, sucrose, glucose, galactose and fructose. Starch in the extracted tissues was digested with 10 ml 30% HClO4 (v/v) for 24 h at 25℃. The reaction was terminated by incubating at 80℃ for10 min. After centrifugation, the supernatant was transferred to a 25 ml vitreous bottle and filled to regulated volume with distilled water. Starch was determined spectrophotometrically by reference to a glucose standard curve.

总的氨基酸测定方法:

At the end of the experiment, plants were sampled at a single day within 2 h to minimize the effect of diurnal variation. Plants were cleaned from surface salt deposits with distilled water and blotted dry. Subsequently,

fresh weight of plants was determined for calculation of relative growth rates (per day). Afterwards, plants were separated into leaf laminas, roots, and rhizomes. Only living material was used, immediately frozen in liquid N2 and stored at ?

20℃until analysed. Plant samples for determination of free amino acids and sugars were freeze-dried at ?20℃ in a vacuum evaporator (Christ, Germany) and pulverised (Mikro-Dismembrator; Braun Biotech, Germany). About 100 mg of powdered samples were extracted three times with 80% ethanol at room temperature, centrifuged (5000×g) and the combined supernatants were stored at ?20℃ until analysed. Norleucine, as an internal standard used for recovery checks, was added to the samples during extraction. All amino acid samples were purified by ultrafiltration through Ultrafree-MC Membranes (Milipore, USA), freeze-dried at ?20℃, and redried in a 2:2:1 mixture of methanol: Na-acetate:triethylamine at 4℃. Samples including standards were derivatized with phenylisothiocyanate to give phenylthiocarbamyl amino acids (Waters, Pico-Tag method), and freeze-dried at 4℃. Samples were redissolved in phosphate buffer and run on a HPLC system (Chromasystem 500, Kontron Instruments, Germany) using a Sentry-C18 precolumn (Waters, USA) and a reverse phase Pico-Tag column (3.9×300 mm; Waters). Separation was carried out at 46℃with a gradient of acetate buffer and acetonitrile/ water. Standard mixtures of amino acids were used for identific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the samples. The totals of free amino acids (TotAA) were calculated as the sum of all 20 detected and quantified amino acids. Their contents are given in absolute (mmol g

-1DW) and relative (% TotAA) units. All sugar samples including standards were determined using a HPLC-system (Dionex DX-100, USA). Samples were run on PA1-Guard precolumn and PA1 column (4×250 mm; CarboPac, Dionex) with 0.15M NaOH (eluent) and detected by a Pulse Amperometric Detector with a gold electrode at 24 ±2℃. Pulse setting was at 50, 600 and ?600mV for 360, 120 and 420 ms, respectively. Standard mixtures of sucrose, fructose and glucose were used for identific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The totals of these three sugars was designated as TotSUG. Their contents are given in absolute (mmol g-1DW) and relative (% TotSUG) units. The osmolality in rhizomes and leaves was measured using grounded freeze-dried material. This was redissolved in distilled water, sonicated, centrifuged and supernatants were analysed. Osmolality was determined using an osmometer (Wescor Vapor Pressure Osmometer, model 5100 C, USA). The measurements were done in triplicate.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整理)6种方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6种方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一、微量凯氏(kjeldahl)定氮法 样品与浓硫酸共热。含氮有机物即分解产生氨(消化),氨又与硫酸作用,变成硫酸氨。经强碱碱化使之分解放出氨,借蒸汽将氨蒸至酸液中,根据此酸液被中和的程度可计算得样品之氮含量。若以甘氨酸为例,其反应式如下: NH2CH2COOH+3H2SO4――2CO2+3SO2+4H2O+NH3(1) 2NH3+H2SO4――(NH4)2 SO4(2) (NH4)2 SO4+2NaOH――2H2O+Na2SO4+2NH3(3) 反应(1)、(2)在凯氏瓶内完成,反应(3)在凯氏蒸馏装置中进行。 为了加速消化,可以加入CuSO4作催化剂,K2SO4以提高溶液的沸点。收集氨可用硼酸溶液,滴定则用强酸。实验和计算方法这里从略。 计算所得结果为样品总氮量,如欲求得样品中蛋白含量,应将总氮量减去非蛋白 氮即得。如欲进一步求得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即用样品中蛋白氮乘以6.25即得。 二、双缩脲法(biuret法) (一)实验原理 双缩脲(NH3CONHCONH3)是两个分子脲经180℃左右加热,放出一个分子氨后得到的产物。在强碱性溶液中,双缩脲与CuSO4形成紫色络合物,称为双缩脲反应。凡具有两个酰胺基或两个直接连接的肽键,或能过一个中间碳原子相连的肽键,这类化合物都有双缩脲反应。

紫色络合物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而与蛋白质分子量及氨基酸成分无关,故可用来测定蛋白质含量。测定范围为1-10mg蛋白质。干扰这一测定的物质主要有:硫酸铵、tris缓冲液和某些氨基酸等。 此法的优点是较快速,不同的蛋白质产生颜色的深浅相近,以及干扰物质少。主要的缺点是灵敏度差。因此双缩脲法常用于需要快速,但并不需要十分精确的蛋白质测定。 (二)试剂与器材 1.试剂: (1)标准蛋白质溶液:用标准的结晶牛血清清蛋白(bsa)或标准酪蛋白,配制成10mg/ml的标准蛋白溶液,可用bsa浓度1mg/ml的a280为0.66来校正其纯度。如有需要,标准蛋白质还可预先用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氮含量,计算出其纯度,再根据其纯度,称量配制成标准蛋白质溶液。牛血清清蛋白用H2O 或0.9%NaCl配制,酪蛋白用0.05NaOH配制。 (2)双缩脲试剂:称以1.50克硫酸铜(CuSO4?5H2O)和6.0克酒石酸钾钠(KNaC4H4O6?4H2O),用500毫升水溶解,在搅拌下加入300毫升10% NaOH溶液,用水稀释到1升,贮存于塑料瓶中(或内壁涂以石蜡的瓶中)。此试剂可长期保存。若贮存瓶中有黑色沉淀出现,则需要重新配制。 2.器材: 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大试管15支、旋涡混合器等。 (三)操作方法 1.标准曲线的测定:取12支试管分两组,分别加入0,0.2,0.4,0.6,0.8,1.0毫升的标准蛋白质溶液,用水补足到1毫升,然后加入4毫升双缩脲试剂。充分摇匀后,在室温(20~25℃)下放置30分

丙二醛含量测定讲解学习

丙二醛含量测定

实验六、植物组织丙二醛含量测定 植物叶片在衰老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如核酸和蛋白质含量下降、叶绿素降解、光合作用降低及内源激素平衡失调等。这些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衰老过程的变化。近来大量研究表明,植物在逆境胁迫或衰老过程中,细胞内活性氧代谢的平衡被破坏而有利于活性氧的积累。活性氧积累的危害之一是引发或加剧膜脂过氧化作用,造成细胞膜系统的损伤,严重时会导致植物细胞死亡。活性氧包括含氧自由基。自由基是具有未配对价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生物体内产生的活性氧主要有超氧自由基(O-2)、羟自由基(OH·)、过氧自由基(ROO·)、烷氧自由基(RO·)、过氧化氢(H2O2)、单线态氧(O21)等。植物对活性氧产生有酶促和非酶促两类防御系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等是酶促防御系统的重要保护酶,抗坏血酸(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等是非酶促防御系统中的重要抗氧化剂。 丙二醛(MDA)是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的产物之一,它的产生还能加剧膜的损伤。因此,丙二醛产生数量的多少能够代表膜脂过氧化的程度,也可间接反映植物组织的抗氧化能力的强弱。所以在植物衰老生理和抗性生理研究中,丙二醛含量是一个常用指标。 [原理] 植物组织中的丙二醛(MDA) 在酸性条件下加热可与硫代巴比妥酸(TBA) 产生显色反应,反应产物为粉红色的3,5,5一三甲基恶唑2,4一二酮(Trimet—nine)。该物质在539nm波长下有吸收峰。由

于硫代巴比妥酸也可与其它物质反应,并在该波长处有吸收,为消除硫代巴比妥酸与其它物质反应的影响,在丙二醛含量测定时,同时测定600nm下的吸光度,利用539nm与600nm下的吸光度的差值计算丙二醛的含量。 [材料、仪器、药品] 1.材料:植物抗逆性鉴定实验中的四种菠菜样品,即绿色和黄色叶片的高温处理和室温对照。 2.仪器:(1) 分光光度计;(2) 离心机;(3)水浴锅:(4) 天平;(5) 研钵;(6) 剪刀;(7) 5ml刻度离心管;(9) 刻度试管(10ml);(10) 镊子;(11) 移液管(5ml、2ml、1ml);(12)冰箱。 3.药品: (1) 0.05mol/L pH7.8磷酸钠缓冲液; (2) 石英砂; (3) 5%三氯乙酸溶液:称取5g三氯乙酸,先用少量蒸馏水溶解,然后定容到100ml; (4) 0.5%硫代巴比妥酸溶液:称取0.5g硫代巴比妥酸,用5%三氯乙酸溶解,定容至100ml,即为0.5%硫代巴比妥酸的5%三氯乙酸溶液。 [方法] 1.丙二醛的提取:取0.5g样品,加入2ml预冷的0.05mol/L pH7.8的磷酸缓冲液,加入少量石英砂,在经过冰浴的研钵内研磨成匀浆,转移到5ml刻度离心试管,将研钵用缓冲液洗净,清洗也移

砂子试验标准操作方法

砂子试验标准操作方法

一.目的 检测砂子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确定砂子的规格和类别。指导检测人员按标准正确操作,确保检测结果科学、准确。 二.检测参数及执行标准 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紧密密度。 执行标准: 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中7.2.5条。 GB/T14684-2011《建设用砂》 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三.适用范围 适用于建设工程中混凝土及其制品和建筑砂浆用砂。 四.职责 检测员必须执行国家标准,按照标准操作,随时作好试验记录,填写检测报告,并对数据负责。 五.样本大小及抽样方法 同一规格产地,每验收批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将表面层铲去,然后由8个部位取大致等量的砂,组成一组样品,人工四分法缩分至所需试样。用大型运输工具的,以400m3或600t为一验收批,用小型工具运输时,以200m3或300t为一验收批。不足上述数量以一批论。最少取样数量不少于30kg。

六.仪器设备 1.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2.案称:称量10kg,感量5g; 3.电子天平1000 g:精度1g。 4.摇筛机 5.方孔筛:孔径为75μm -9.50mm的筛共八只,并附有筛底和筛盖; 6.容器:要求淘洗试样时,保持试样不溅出(深度大于250 mm); 7.量具:500 mL容量瓶; 8.容量筒:圆柱形金属筒,内径108 mm,净高109mm,壁厚2mm,筒底厚约5mm,容积为1L;; 9.密度计; 10.放大境:3倍—5倍放大率;钢针; 11.搪瓷盘,毛刷、垫棒(直径10 mm,长500 mm的圆钢)、直尺、漏斗或料勺、亚甲蓝溶液等; 七.环境条件 操作室:20 ±5℃。 八.检测步骤及数据处理 1.颗粒级配 准备好试验用的工具,检查仪器设备的状态是否正常。 按不同部位抽取大致等量的砂八份组成一组样品,并将试样缩分至约1100g,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室温后,筛除大

丙二醛含量测定

植物组织或器官中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离心机 四、实验步骤: ●1 MDA的提取称2g叶片,加入10%三氯乙酸(TCA)2ml及少量石英砂,研磨;进一步加入8mlTCA充分研磨,接着把匀浆液以4000r/min离心10min,其上清液即为MDA提取液。 ●2 MDA显色反应及测定取2ml MDA提取液(对照组取2ml 蒸馏水),在加2ml 0.6%TBA混匀,在试管上加棉塞,置沸水中加热15min,迅速拿出水浴锅冷却,以4000r/min离心15min ,于波长532nm和450nm下测定OD值。 五、结果计算 ●以测得的OD532减去OD600的非特异吸收值,分别计算衰老和对照组的值。 MDA浓度(μmol/L)=6.45OD532-0.56OD450 D450、D532分别代表450nm、532nm波长下的光密度值。 六、注意事项: ●0.1-0.5%的三氯乙酸对MDA—TBA反应较合适,若高于此浓度,其反应液的非专一性吸收偏高; ●MDA-TBA显色反应的加热时间,最好控制沸水浴10-15min之间。时间太短或太长均会引起532nm下的光吸收值下降; ●如待测液浑浊,可适当增加离心力及时间。 ●低浓度的铁离子能增强MDA与TBA的显色反应,当植物组织中铁离子浓度过低时应补充Fe3+(最终浓度为0.5 nmol·L-1) ●可溶性糖与TBA显色反应的产物在532 nm也有吸收(最大吸收在450 nm),当植物处于干旱、高温、低温等逆境时可溶性糖含量会增高,必要时要排除可溶性糖的干扰。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①测定步骤 称取剪碎的试材1g,加入2ml10%三氯乙酸(TCA)和少量石英砂,研磨至匀浆,再加8mlTCA进一步研磨,匀浆在4000r/min离心10分钟,上清液为样品提取液。吸取离心的上清液2ml(对照加2ml蒸馏水),加入2ml0.6%硫代巴比妥酸溶液,混匀物于沸水浴上反应15min,迅速冷却后再离心。取上清液测定532、600和450nm波长下的吸光度。 ②计算(3-6)式中:C—MDA的浓度;A450,A532 和A600—分别代表450、532和600nm 波长下的吸光度值。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丙二醛(MDA)是常用的膜脂过氧化指标,在酸性和高温度条件下,可以与硫代巴比妥酸(TBA)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三甲川(3,5,5—三甲基恶唑-2,4。二酮),其最大吸收波长在532nm。但是测定植物组织中MDA时受多种物质的干扰,其中最主要的是可溶性糖,糖与TBA显色反应产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在450nm,但532nm处也有吸收。 关键词:丙二醛含量测定氧化作用MDA膜脂过氧化硫代巴比妥酸TBATBA显色反应 植物器官衰老或在逆境下遭受伤害,往往发生膜脂过氧化作用,丙二醛(MDA)是膜脂过氧化的最终分解产物,其含量可以反映植物遭受逆境伤害的程度。MDA从膜上产生的位置释放出后,可以与蛋白质、核酸反应,从而丧失功能,还可使纤维素分子间的桥键松驰,或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因此,MDA的积累可能对膜和细胞造成一定的伤害。 [原理]丙二醛(MDA)是常用的膜脂过氧化指标,在酸性和高温度条件下,可以与硫代巴比妥酸(TBA)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三甲川(3,5,5—三甲基恶唑-2,4。二酮),其最大吸收波长在532nm。但是测定植物组织中MDA时受多种物质的干扰,其中最主要的是可溶性糖,糖与TBA显色反应产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在450nm,但532nm处也有吸收。植物遭受干旱、高温、低温等逆境胁

(完整版)砂子试验标准操作方法

一.目的 检测砂子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确定砂子的规格和类别。指导检测人员按标准正确操作,确保检测结果科学、准确。 二.检测参数及执行标准 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紧密密度。 执行标准: 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中7.2.5条。 GB/T14684-2011《建设用砂》 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三.适用范围 适用于建设工程中混凝土及其制品和建筑砂浆用砂。 四.职责 检测员必须执行国家标准,按照标准操作,随时作好试验记录,填写检测报告,并对数据负责。 五.样本大小及抽样方法 同一规格产地,每验收批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将表面层铲去,然后由8个部位取大致等量的砂,组成一组样品,人工四分法缩分至所需试样。用大型运输工具的,以400m3或600t为一验收批,用小型工具运输时,以200m3或300t为一验收批。不足上述数量以一批论。最少取样数量不少于30kg。

六.仪器设备 1.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2.案称:称量10kg,感量5g; 3.电子天平1000 g:精度1g。 4.摇筛机 5.方孔筛:孔径为75μm -9.50mm的筛共八只,并附有筛底和筛盖; 6.容器:要求淘洗试样时,保持试样不溅出(深度大于250 mm); 7.量具:500 mL容量瓶; 8.容量筒:圆柱形金属筒,内径108 mm,净高109mm,壁厚2mm,筒底厚约5mm,容积为1L;; 9.密度计; 10.放大境:3倍—5倍放大率;钢针; 11.搪瓷盘,毛刷、垫棒(直径10 mm,长500 mm的圆钢)、直尺、漏斗或料勺、亚甲蓝溶液等; 七.环境条件 操作室:20 ±5℃。 八.检测步骤及数据处理 1.颗粒级配 准备好试验用的工具,检查仪器设备的状态是否正常。 按不同部位抽取大致等量的砂八份组成一组样品,并将试样缩分至约1100g,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室温后,筛除大

定量分析方法的方法学验证

定量分析方法的方法学验证 定量分析方法的方法学验证 定量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是证明采用的含量测定方法适合于相应分析要求,在进行定量分析方法学研究或起草药品质量标准时,分析方法需经验证。 验证内容有:线性、范围、准确度、精密度(包括重复性和重现性)、检测限、定量限和耐用性等。 一,线性 线性是指在设计的范围内,测试结果与试样中被测物质浓度直接呈正比关系的程度。 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测定线性关系。可用一贮备液经精密稀释,制备一系列供试品的方法进行测定,至少制备五份供试样品;以测得的响应信号对被测物浓度作图,观察是否呈线性,再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回归。必要时,响应信号可经数学转换,再进行线性回归计算。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 r ) 越接近于1 ,表明线性关系越好。 用UV 法测定时,以对照品配制一定浓度范围的对照品系列溶液,吸光度A一般在0.3 ~0.7 ,浓度点n =5 ,用浓度C 对A作线性回归,得一直线方程,方程的截距应接近于零,相关系数r 应大于0.9999 。 用HPLC 法测定时,以对照品配制一定浓度范围的对照品系列溶液,浓度点n =5 ~7 ,用浓度 C 对峰高h 或峰面积A或被测物与内标物的响应值之比进行线性回归或非线性拟合(如HPLC-ELSD ),建立方程,方程的截距应趋于零,相关系数r 应大于0.999 。 线性关系的数据包括相关系数、回归方程和线性图。 二,范围 范围系指能达到一定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测试方法适用的高低限浓度或量的区间。 范围应根据分析方法的具体应用和线性、准确度、精密度结果及要求确定。对于有毒的、具特殊功效或药理作用的成分,其范围应大于被限定含量的区间。 三,精确度 准确度系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回收率( %) 表示。准确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测试。用于定量测定的分析方法均需做准确度验证。 1. 测定方法的准确度 可用已知纯度的对照品做加样回收率测定,即于已知被测成分含量的供试品中再精密加入一定量的已知纯度的被测成分对照品,依法测定。用实测值与供试品中含有量之差,除以加入对照品量计算回收率。 在加样回率收试验中须注意对照品的加入量与供试品中被测成分含有量之和必须在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之内;加入的对照品的量要适当,过小则引起较大的相对误差,过大则干扰成分相对减少,真实性差。 回收率% = [(C-A)/B]*100% 式中,A为供试品所含被测成分量;B 为加入对照品量;C 为实测值。 2. 数据要求 在规定范围内,取同一浓度的供试品,用 6 个测定结果进行评价;或设计 3 个不同浓度,每个浓度各分别制备 3 份供试品溶液进行测定,用9 个测定结果进行评价,一般中间浓度加入量与所取供试品含量之比控制在l ∶ 1 左右,其他两个浓度分别约为供试品含量的80% 和120% 。应报告供试品取样量、供试品中含有量、对照品加入量、测定结果和回收率( %) 计算值,以及回收率( %) 的相对标准偏差(RSD) 或可信限。 四,精密度 精密度是指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同一个均匀供试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接近的程度。 1. 精密度的表示方法 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对同一供试液进行至少五次以上的测定;精密度一般用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 表示:RSD= 标准偏差/ 平均值′ 100 %

丙二醛测量方法

硫代巴比妥酸法(丙二醛含量测定) 一:原理 丙二醛(MDA)是常用的膜脂过氧化指标,在酸性和高温度条件下,可以与硫代巴比妥酸(TBA)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三甲川(3,5,5—三甲基恶唑-2,4。二酮),其最大吸收波长在532nm。但是测定植物组织中MDA时受多种物质的干扰,其中最主要的是可溶性糖,糖与TBA显色反应产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在450nm,但532nm处也有吸收。植物遭受干旱、高温、低温等逆境胁迫时可溶性糖增加,因此测定植物组织中MDA—TBA反应物质含量时一定要排除可溶性糖的干扰。低浓度的铁离子能够显著增加TBA与蔗糖或MDA显色反应物在532、450nm处的消光度值,所以在蔗糖、MDA与TBA显色反应中需一定量的铁离子,通常植物组织中铁离子的含量为每克千重100—300ug·g-1,根据植物样品量和提取液的体积,加入Fe3+的终浓度为0.5umol·L-1。 二:试剂 1:质量分数为10%三氯乙酸(TCA); 2:质量分数0.6%硫代巴比妥酸:先加少量的氢氧化钠(1mol·L-1)溶解,再用10%的三氯乙酸定容; 三:方法 1:MDA的提取称取剪碎的试材1g,加入2mll0%TCA和少量石英砂,研磨至匀浆,再加8mlTCA研磨,匀浆在4000r·min-1离心10min,上清液为样品提取液。

2:显色反应和测定吸取离心的上清液2ml(对照加2ml蒸馏水),加入2ml 0.6%TBA溶液,混匀物于沸水浴上反应15min,迅速冷却后再离心。取上清液测定532、600和450nm波长下的消光度。 四:结果 C1=11.71D450 C2={6.45(D532 - D600) - 0.56D450}NW-1 C1——可溶性糖的浓度(mmol·L-1) C2——MDA的浓度(·umol·L-1) D450、0532、D600分别代表450、532和600nm波长下的消光度值。 N:提取液总体积(ml) W:植物组织鲜重

砂的含泥量检测试验方法

德庆中建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砂的含泥量检测试验方法文件编号CL20110101-05 版本号页码生效日期编制人邱长春 第1版第1页 共1页 2011.01.01 审核人罗兴群 批准人熊先华 一、仪器设备 1、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2、天平:称量1000g,感量0.1g; 3、方孔筛:孔径为750mm及1.18mm的筛各一只; 4、容器:要求淘洗试样时,保持试样不溅出(深度大于250mm); 5、搪瓷盘,毛刷等。 二、试验步骤 1、按上面的取样规定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约1100g,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冷却至室温后,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2、称取试样500g,精确至0.1g。将试样倒入淘洗容器中,注入清水,使水面高于试样面约150mm, 充分搅拌均匀后,浸泡2h,然后用手在水中淘洗试样,使尘屑、淤泥和粘土与砂粒分离,把浑水缓缓倒入1.18mm及75mm的套筛上(1.18mm筛放在75mm 筛上面),滤去小于75mm的颗粒。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应先用水润湿,在整个过程中应小心防止砂粒流失。 3、再向容器中注入清水,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容器内的水目测清澈为止。 4、用水淋洗剩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75mm筛放在水中(使水面略高出筛中砂粒的上表面)来回摇动,以充分洗掉小于75mm的颗粒,然后将两只筛的筛余颗粒和清洗容器中已经洗净的试样一并倒入搪瓷盘,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称出其质量,精确至0.1g。 三、结果计算与评定 含泥量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 式中:Q a——含泥量,%;G0——试验前烘干试样的质量,g;G1——试验后烘干试样的质量,g。 含泥量取两个试样的试验结果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

含量测定方法学验证内容及可接受标准 1.准确度 可接受的标准为:各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均应在98.0%-102.0%之间,9个回收率数据的相对标准差(RSD)应不大于2.0%。 2.线性 其主峰的面积,计算相应的含量。以含量为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可接受的标准为:回归线的相关系数(R)不得小于0.998,Y轴截距应在100%响应值的2%以内,响应因子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3.精密度 1)重复性 件下进行测试,所得6份供试液含量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2)中间精密度 4.专属性 可接受的标准为:空白对照应无干扰,主成分与各有关物质应能完全分离,分离度不得小于2.0。以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进行纯度分析时,主峰的纯度因子应大于980。 5.检测限

主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3。 6.定量限 主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10。另外,配制6份最低定量限浓度的溶液,所测6份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7.耐用性 方法:分别考察流动相比例变化±5%、流动相pH值变化±0.2、柱温变化±5℃、 可接受的标准为:主峰的拖尾因子不得大于2.0,主峰与杂质峰必须达到基线分离;各条件下的含量数据(n=6)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8、系统适应性 应不大于2.0%,主峰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0%。另外,主峰的拖尾因子不得大于2.0,主峰与杂质峰必须达到基线分离,主峰的理论塔板数应符合质量标准的规定。 有关物质测定方法学验证内容及可接受标准: 1.准确度 该指标主要是通过回收率来反映。验证时一般要求根据有关物质的定量限与质量标准中该杂质的限度分别配制三个浓度的供试品溶液各三份(例如某杂质的限度为0.2%,则可分别配制该杂质浓度为0.1%、0.2%和0.3%的杂质溶液),分别测定其含量,将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计算回收率,并计算9个回收率数据的相对标准差(RSD)。该项目的可接受的标准为:各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均应在80%-120%之间,如杂质的浓度为定量限,则该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可放宽至70%-130%,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0%。 2.线性 线性一般通过线性回归方程的形式来表示。具体的验证方法为:在定量限至

不同粒径沙粒休止角测定

不同粒径沙粒休止角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休止角的测定方法; 2、了解不同粒径对休止角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休止角(又称堆积角、安息角)φ是指粉体自然堆积时的自由表面在静止平衡状态下与水平面所形成的最大角度。休止角常用来衡量和评价粉体的流动性。因此,往往将该角度视作粉体的“粘度”。 有两种形式的休止角,一种称为注入角(堆积角),是指在某一高度下将粉体注入到一理论上无限大的平板上所形成的休止角;另一种称为排出角,是指将粉体注入到某一有限直径的圆板土,当粉体堆积到圆板边缘时,如再注入粉体,则多余粉体格由圆板边缘排出而在圆板上形成的休止角,如图1所示。两种休止角是有差别的,它与粉体的粒度分布有关。一般说.粒度分布均匀的颗粒所形成的两种休止角基本相同,但对于粒度分布宽的粉科,排出角高于注入角。 休止角的测定方法有多种,如图2所示。图2中(a)为火山口法,(b)为排出法,(c)为残留圆锥法,(d)为等高注入法,(e)为容器倾斜法,(f)为回转圆筒法。(c)、(d)两法相对于其他方法干扰因素较少,但圆锥体的高度与底部直径对休止角的测定均有一定的影响。对较粗的粉粒料在堆积时,易出现分料现象,使堆积料的粒度分布不均匀。对粘性料,粘附力对其流动性的影响较大,故只宜采用(c)、(d)两方法测定其注入角。 (a)、(b)方法对粘性料测定来说,其排出角测定值一般较注入角为大。(e)、(f)两法因料层受容器限制,测定值偏大,但对充气性粉休尤为适宜。 图1 休止角的两种形式图2 休止角的测定方法 三、实验仪器 AR-1型休止角测定仪1台250ml锥形量杯1个 四、实验步骤 1、在牢固的平台上,放一块橡皮或软塑料薄板,将仪器安放在上面,调整极板下面的底脚螺丝, 使基板上水平泡中的小气泡在小圆圈内。 2、调整支杆侧面的螺丝及基板和支架的固定螺丝,使漏斗的轴线通过基板上同心圆的圆心。 3、将透明塑料容器借助基板上的同心圆,放正在基板上(即容器的中心与同心圆的圆心同轴。 4、将测量高度的滑板移至透明塑料容器中间,使之与透明塑料容器刚刚接触,利用支杆上的毫米

丙二醛含量测定

植物组织中丙二醛含量测定 方法一: 一、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植物体内丙二醛含量测定的原理及方法。 二、原理 丙二醛(MDA)是由于植物官衰老或在逆境条件下受伤害,其组织或器官膜脂质发生过氧化反应而产生的。它的含量与植物衰老及逆境伤害有密切关系。测定植物体内丙二醛含量,通常利用硫代巴比妥酸(TBA)在酸性条件下加热与组织中的丙二醛产生显色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三甲川(3、5、5-三甲基恶唑2、4-二酮),三甲川最大的吸收波长在532nm。但是测定植物组织中MDA时受多种物质的干扰,其中最主要的是可溶性糖,糖与硫代巴比妥酸显色反应产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在450nm处,在532nm处也有吸收。植物遭受干旱、高温、低温等逆境胁迫时可溶性糖增加,因此测定植物组织中丙二醛与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含量时一定要排除可溶性糖的干扰。此外在532nm波长处尚有非特异的背景吸收的影响也要加以排除。低浓度的铁离子能显著增加硫代巴比妥酸与蔗糖或丙二醛显色反应物在532、450nm处的吸光度值,所以在蔗糖、丙二醛与硫代巴比妥酸显色反应中需要有一定的铁离子,通常植物组织中铁离子的含量为100-300μg·g-1Dw,根据植物样品量和提取液的体积,加入Fe3+的终浓度为0.5nmol· L-1。在532nm、600nm和45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值,即可计算出丙二醛含量。 三、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 1. 材料:植物叶片。 2. 仪器设备: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电子分析天平;恒温水浴;研钵;试管;移液管(1ml、5ml)、试管架;移液管架;洗耳球;剪刀。 3. 试剂:10%三氯乙酸;0.6%硫代巴比妥酸(TBA)溶液:石英砂。 四、实验步骤 1. 丙二醛的提取 称取受干旱、高温、低温等逆境胁迫的植物叶片1g,加入少量石英砂和10%三氯乙酸2ml,研磨至匀浆,再加8ml10%三氯乙酸进一步研磨,匀浆以4000r/min离心10min,其上清液为丙二醛提取液。 2. 显色反应及测定 取4支干净试管,编号,3支为样品管(三个重复),各加入提取液2ml,对照管加蒸馏水2ml,然后各管再加入2ml 0.6%硫代巴比妥酸溶液。摇匀,混合液在沸水浴中反应15 min,迅速冷却后再离心。取上清液分别在532、600和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A)值。

细集料含泥量试验办法

细集料含泥量试验(筛洗法) (T 0333-2000) 一、目的与适用范围 1、本方法仅用于测定天然砂中粒径小于㎜的尘屑、淤泥和粘土的含量。 2、本方法不适用于人工砂、石屑等矿粉成分较多的细集料。 二、仪具与材料 1、天平:称量1㎏,感量不大于1g。 2、烘箱:能控温在105℃±5℃。 3、标准筛:孔径㎜及㎜的方孔筛。 4、其它:筒、浅盘等。 三、试验准备 将来样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约1000g,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称取约400g(m0)的试样两份备用。 四、试验步骤 1、取烘干的试样一份置于筒中,并注入浩净的水,使水面高出砂面约200㎜,充分拌和均匀后,浸泡24h,然后用手在水中淘洗试样,使尘屑、淤泥和粘土与砂粒分离,并使之悬浮水中,缓缓地将浑浊液倒入㎜至㎜的套筛上,滤去小于㎜的颗粒。 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应先用水湿润,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砂粒丢失。 2、再次加水于筒中,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筒内砂样洗出的水清澈为止。 3、用水冲洗剩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筛放在水中(使水面略高出筛中砂粒的上表面)来回摇动,以充分洗除小于㎜的颗粒;然后将两筛上筛余的颗粒和筒中已经洗净的试样一并装入浅盘,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怛重,冷却至室温, 称取试样的质量(m1)。 五、计算

砂的含泥量按下式计算至%。 Q n =010 100m m m -? 式中:Q n ——砂的含泥量(%); m 0——试验前的烘干试样质量(g); m 1——试验后的烘干试样质量(g)。 以两个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两次结果的差值超过%时,应重 新取样进行试验。

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的可接受标准简介

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的可接受标准简介 黄晓龙 摘要:本文介绍了在对含量测定所用的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时,各项指标的可接受标准,以利于判断该分析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可接收标准 在进行质量研究的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对质量标准中所涉及到的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以保证所用的分析方法确实能够用于在研药品的质量控制。为规范对各种分析方法的验证要求,我国已于2005年颁布了分析方法验证的指导原则。该指导原则对需要验证的分析方法及验证的具体指标做了比较详细的阐述。但是文中未涉及各具体指标在验证时的可接受标准,国际上已颁布的指导原则中也未发现相关的要求。另一方面,大多数药品研发单位在进行质量研究时,已逐步认识到分析方法验证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大都也在按照指导原则的要求进行分析方法验证,但验证完后却因没有一个明确的可接受标准,而难以判断该分析方法是否符合要求。本文结合国外一些大型药品研发企业在此方面的要求,提出了在对含量测定方法进行验证时的可接受标准,供国内的药品研发单位在进行研究时参考。 1.准确度 该指标主要是通过回收率来反映。验证时一般要求分别配制浓度为80%、100%和120%的供试品溶液各三份,分别测定其含量,将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计算回收率。 可接受的标准为:各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均应在98.0%-102.0%之间,9个回收率数据的相对标准差(RSD)应不大于2.0%。 2.线性 线性一般通过线性回归方程的形式来表示。具体的验证方法为: 在80%至120%的浓度范围内配制6份浓度不同的供试液,分别测定其主峰的面积,计算相应的含量。以含量为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可接受的标准为:回归线的相关系数(R)不得小于0.998,Y轴截距应在100%响应值的2%以内,响应因子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3.精密度 1)重复性 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由一个分析人员在尽可能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试,所

植物组织MDA含量测定

植物组织MDA 含量测定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植物组织MDA 含量测定的原理及具体测量步骤; 2.深化理解MDA 与逆境和衰老的关系,理解植物组织MDA 含量测定的意义; 3.了解膜脂过氧化、氧自由基和MDA 形成的关系; 4.能够根据待测材料的具体情况设计实验步骤测定MDA 含量; 5.学习分光光度计,低温离心机等仪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植物遭受逆境胁迫或衰老时,体内会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如核酸和蛋白质含量下降、叶绿素降解、光合作用降低,活性氧平衡失调及内源激素平衡失调等。活性氧代谢失调直接导致植物体内活性氧的大量积累,从而引发或加剧膜脂过氧化作用,造成细胞膜系统的损伤,严重时会导致植物细胞死亡。 膜脂过氧化的产物有二烯轭合物、脂类过氧化物、丙二醛、乙烷等。其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 )是膜脂过氧化最重要的产物之一,它的产生还能加剧膜的损伤。因此在植物衰老生理和抗性生理研究中,MDA 含量是一个常用指标,可通过测定MDA 了解膜脂过氧化的程度,以间接测定膜系统受损程度以及植物的抗逆性。 MDA 在高温及酸性环境下可与2-硫代巴比妥酸(TBA )反应,产生红棕色的产物3,5,5-三甲基恶唑2,4-二酮(Trimet —nine ),又名三甲川,该物质在532nm 处有最大光吸收,在600nm 处有最小光吸收。由于TBA 也可与其它物质反应,并在532nm 处有吸收,为消除硫代巴比妥酸与其它物质反应的影响,同时测定600nm 下的吸光度,利用532nm 与600nm 下的吸光度的差值计算MDA 的浓度。 即:A 532-A 600=ε·C ·L 式中,A 532和A 600分别表示532nm 和600nm 处的吸光度值,C 是MDA 浓度,L 为比色杯厚度,ε=155L·mmol -1·cm -1。 + 100 C O H N S N H O O O H H H N H S N H O O H O OH N N H S 2O TB A MDA 3,5,5-三甲基恶唑2,4-二酮 需要指出的是,植物组织中糖类物质可能对MDA-TBA 反应有干扰作用。可用下列公式消除由蔗糖引起的误差。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普通砼用砂、石检测 作业指导书 哈尔滨市龙盛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实验室 持有人: 普通砼用砂检测作业指导书 一、检测标准 JGJ 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二、取样 同产地,同时进场用大型工具运输以400m3、以小型工具运输的200m3为一验收批,不足上述数量者以一批论。 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分布均匀。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8份,组成一组试样。 每组试样的取样数量对每一单项试验应不小于表1最小取样重量。可用同一组试样进行几项不同试验,然后用分料器或人工四分法进行缩分。人工四分法将试样在潮湿状态下拌匀,堆成厚度20mm圆饼,然后沿相互垂直的两条直径把园饼分成四等份取其对角的两份,然后再重新拌匀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缩分后材料量略多于进行试验所需数量。 每一试验项目所需砂的最小取样数量见表1。

三、技术指标 1、砂颗粒级配区 2、砂中含泥量、泥块含量限值 3、砂中有机物含量限值 有机物含量(用比色法试验);颜色不应深于标准色,如深于标准色,则应按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方法,进行强度对比试验,抗压强度比不低于0.95。 四、常规试验步骤(试验前应填写仪器设备使用记录)

(一)砂的筛分析试验 1、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普通混凝土用天然砂的颗粒级配及细度模数。 2、本试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 试验筛:10.0、5.0、2.5mm的圆孔筛和1.25、0.63、0.315、0.16mm 的方孔筛,以及筛的底盘和盖各一只。 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 摇筛机。 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0~110℃。 浅盘和硬、软毛刷等。 3、试样制备:试验前前应先将来样通过10mm筛,并算出筛余百分率,然后称取每份不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分别倒入两个浅盘中,在100~110℃的温度下烘干到恒重。冷却至室温备用。 4、试验步骤: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置于按筛孔大小(大孔在上、小孔在下)顺序排列的套筛的最上一只筛(即5mm筛孔筛)上;将套筛装入摇筛机内固紧,筛分时间为10min左右;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到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时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个筛,并和下一个筛中试样一起过筛,按这样顺序进行,直至每个筛全部筛完为止。称取各筛筛余试样的重量(精确至1g),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量的总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比,其相差不得超过1%。

(完整word版)新-实验六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片的含量的方法学研究

实验六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片的含量的方法学研究 一、目的要求 1. 掌握确证分析方法的效能指标内容和要求。 2. 熟悉建立分析方法的基本思路。 3. 掌握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及操作。 二、实验原理 对乙酰氨基酚结构中含有苯环共轭系统,在0.4%氢氧化钠溶液中,于257nm 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其吸收系数为% 11cm E 715。 C 8H 9NO 2 151.16 三、仪器与试剂 对乙酰氨基酚片,对乙酰氨基酚对照品,氢氧化钠,容量瓶,量筒,紫外分光光度计,研钵。 四、实验步骤 1. 线性与浓度范围 取对乙酰胺基酚对照品约40mg ,精密称定,置250mL 量瓶中,加0.4% 氢氧化钠溶液50mL 溶解后,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别精密量取2,4,6,8,10,12mL ,置100mL 量瓶中,加入0.4%氢氧化钠溶液10mL ,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照分光光度法,在257nm 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将浓度C 对吸收度A 回归,得线性回归方程:A=a+bC(r= ,n=6)。线性浓度范围0.0032~0.0192mg/mL. 2. 供试品测定法 取本品1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对乙酰氨基酚40mg ),置250ml 量瓶中,加0.4 %氢氧化钠溶液50ml 及水50ml ,振摇15分钟,加水至刻度,摇匀,用干燥滤纸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ml ,置100ml 量瓶中,加0.4 %氢氧化钠溶液10ml ,加水至刻度,摇匀,照分光光度法,在257nm 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按C 8H 9NO 2 的吸收系数(%11cm E )为715 计算,即得。 3. 回收率试验 取本品1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细粉适量(约相当于对乙酰氨基酚40mg ),共6份,置250ml 量瓶中,按1:1比例,分别向其中加入对乙酰氨基酚对照品,其余照“供试品测定法”项下的方法操作,按标准曲线法或百分吸收系数法计算回收率。 4. 精密度试验 照“供试品测定”项下的方法操作,计算片剂含量相当于标示量的百分数,6份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 )即为精密度试验结果。 五、注意事项 1. 为减少误差,各样品应尽量平行操作。 2. 比色皿每次用完后应清洗干净。 六、思考题

泥浆性能的测定方法

泥浆性能的测定方法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

泥浆性能的测定方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测定泥浆基本性能所用仪器 2.掌握泥浆性能常用测定仪的使用与操作方法 二)实验内容 1.泥浆比重、粘度、失水量、切力、含砂量、固相含量、胶体率、pH值、润滑性等主要性能测定所用仪器的结构。 2.测定上述性能的方法。 三)测定方法及步骤 (一)NB-1型泥浆比重计 1.仪器 NB-1型泥浆比重计由泥浆杯、横梁、游动砖码和支架组成,在横梁上有调重管和水平泡,其结构如图1。 2.测定步骤 ①校正比重计 先在泥浆杯中装满清水,盖好杯盖,把游码移到刻度1时,如水平泡位于中间,则仪器是准确的;如水平泡不在中间,可在调重管内取出或加入重物来调整。 ②倒出清水,将待测泥浆注入杯中,盖好杯盖,擦净泥浆杯周围的泥浆,移动砝码使横梁成水平状态(水平泡位于中间)。游码左侧所示刻度即为泥浆比重。 (二)MLN-4 型马氏漏斗粘度计

1.仪器 粘度计由漏斗和量筒组成,构成如图2。量筒由隔板分成两部分,大头为500毫升,小头为200毫升。漏斗下端是直径为5毫米、长为100毫米的管子。 2.测定步骤 将漏斗垂直,用手握紧用手指堵住管口。然后用量筒两端,分别装200毫升和500毫升的泥浆倒入漏斗。用筛网滤去大的砂粒,将量筒500毫升一端朝上放在漏斗下面,放开手指同时以秒表计时。流出500毫升泥浆所需时间(秒),即为所测泥浆的粘度(视粘度)。作用仪器前,应用清水对粘度计进行校正,该仪器测量清水的粘度为15秒。若误差在±1秒以内,可用下式计算泥浆的实际粘度。 (三)ZNN型旋转粘度计 ZNN型旋转粘度计有手摇两速、电动两速与电动六速三种。主要用于测量泥浆的流变参数。仪器结构如图3。 1.工作原理 电机经过传动装置带动外筒恒悚旋转,借助于被测液体的粘滞性作用于内筒一定的转矩,带动与扭力弹簧相连的内筒旋转一个角度。该转角的大小与液体的粘性成正比。于是液体的粘度测量转换为内筒转角的测量。 2.仪器结构(六速旋转粘度计) ①动力部分 双速同步电机转速 750、1500转/分 电机功率 7.5、15瓦 电源电压 220伏 ②变速部分

粗多糖含量测定方法学验证

粗多糖含量测定方法学研究资料 一、仪器与试药 (1) 二、方法的研究 (2) 1.检测波长的测定 (2) 2.样品及对照制备方法 (2) 三、方法学验证 (3) 1.线性 (3) 2.精密度实验 (4) 3.稳定性实验 (4) 4.重复性试验 (5) 5.中间精密度实验 (5) 6.准确度试验 (6)

芪参颗粒粗多糖含量测定方法起草说明 标志性成分粗多糖含量测定的方法来源于《保健食品功效成分检测方法》白鸿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第二法,该方法的原理是:多糖经乙醇沉淀分离后,去除其他可溶性糖及杂质的干扰,糖与硫酸在沸水浴中加热脱水生成羟甲基呋喃甲醛(羟甲基呋喃糠醛),再与蒽酮缩合成蓝绿色化合物,其显色强度与溶液中糖的浓度成正比,在625nm波长下比色测定。 主要研究资料如下: 一、仪器与试药 1、仪器 (1) 离心机(湘南湘仪实验室仪器开发有限公司,型号TD25-WS); (2) 离心管:50ml; (3) 水浴锅(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型号 DK-S26); (4) 旋涡混合器(DioCote,SA8); (5) SHIMADZU UV-1800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6) JB760-68 石英比色皿(宜兴市伟鑫仪器有限公司); (7) TU-1901 双光束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2、试药 (1) 葡萄糖:广州化学试剂厂,分析纯,批号为-1; (2) 无水乙醇:西陇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分析纯,批号为160802 1; (3) 蒽酮: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分析纯,批号为; (4) 硫酸:广州化学试剂厂,分析纯,批号为-1; (5) 葡萄糖标准液:标准称取干燥恒重的分析纯级葡萄糖,加水溶解,并定容至50ml,此溶液1ml含10mg葡萄糖,用前稀释100倍为使用液(ml)。 (6) %蒽酮硫酸溶液(W/V):准确称取蒽酮置于烧杯中,缓缓加入100ml 80%硫酸溶解,溶解后呈黄色透明溶液。现用现配。 3、试样

丙二醛含量测定

实验六、植物组织丙二醛含量测定 植物叶片在衰老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如核酸和蛋白质含量下降、叶绿素降解、光合作用降低及内源激素平衡失调等。这些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衰老过程的变化。近来大量研究表明,植物在逆境胁迫或衰老过程中,细胞内活性氧代谢的平衡被破坏而有利于活性氧的积累。活性氧积累的危害之一是引发或加剧膜脂过氧化作用,造成细胞膜系统的损伤,严重时会导致植物细胞死亡。活性氧包括含氧自由基。自由基是具有未配对价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生物体内产生的活性氧主要有超氧自由基(O-2)、羟自由基(OH·)、过氧自由基(ROO·)、烷氧自由基(RO·)、过氧化氢(H2O2)、单线态氧(O21)等。植物对活性氧产生有酶促和非酶促两类防御系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等是酶促防御系统的重要保护酶,抗坏血酸(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等是非酶促防御系统中的重要抗氧化剂。 丙二醛(MDA)是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的产物之一,它的产生还能加剧膜的损伤。因此,丙二醛产生数量的多少能够代表膜脂过氧化的程度,也可间接反映植物组织的抗氧化能力的强弱。所以在植物衰老生理和抗性生理研究中,丙二醛含量是一个常用指标。 [原理] 植物组织中的丙二醛(MDA) 在酸性条件下加热可与硫代巴比妥酸(TBA) 产生显色反应,反应产物为粉红色的3,5,5一三甲基恶唑2,4一二酮(Trimet—nine)。该物质在539nm波长下有吸收峰。由于硫代巴比妥酸也可与其它物质反应,并在该波长处有吸收,为消除硫代巴比妥酸与其它物质反

应的影响,在丙二醛含量测定时,同时测定600nm下的吸光度,利用539nm 与600nm下的吸光度的差值计算丙二醛的含量。 [材料、仪器、药品] 1.材料:植物抗逆性鉴定实验中的四种菠菜样品,即绿色和黄色叶片的高温处理和室温对照。 2.仪器:(1) 分光光度计;(2) 离心机;(3)水浴锅:(4) 天平;(5) 研钵;(6) 剪刀;(7) 5ml刻度离心管;(9) 刻度试管(10ml);(10) 镊子; (11) 移液管(5ml、2ml、1ml);(12)冰箱。 3.药品: (1) L 磷酸钠缓冲液; (2) 石英砂; (3) 5%三氯乙酸溶液:称取5g三氯乙酸,先用少量蒸馏水溶解,然后定容到100ml; (4) %硫代巴比妥酸溶液:称取硫代巴比妥酸,用5%三氯乙酸溶解,定容至100ml,即为%硫代巴比妥酸的5%三氯乙酸溶液。 [方法] 1.丙二醛的提取:取样品,加入2ml预冷的L 的磷酸缓冲液,加入少量石英砂,在经过冰浴的研钵内研磨成匀浆,转移到5ml刻度离心试管,将研钵用缓冲液洗净,清洗也移入离心管中,最后用缓冲液定容至5ml。在4500转/min离心10min。上清液即为丙二醛提取液。 2.丙二醛含量测定:吸取2 ml的提取液于刻度试管中,加入%硫代巴比妥酸的5%三氯乙酸溶液3ml,于沸水浴上加热10min,迅速冷却。于450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