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广东省历史中考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大国兴衰和国际关系(配部编版含答案)

2020年广东省历史中考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大国兴衰和国际关系(配部编版含答案)

2020年广东省历史中考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大国兴衰和国际关系(配部编版含答案)
2020年广东省历史中考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大国兴衰和国际关系(配部编版含答案)

专题三大国兴衰与国际关系

1.大国兴衰的经验,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启示?

2. 大国崛起的原因有哪些?

3. (2019遂宁·改编)道路选择影响深远,战略决策根系国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导致英国迅速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在(1688年)宫廷政变之后,英国建立起了一个适合国情和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政治体制。

18世纪中期,英国人用马车在脏兮兮的路上或者用风力和水力在海上将货物缓慢地运到市场。到1850年,火车冒着蒸汽在英国2 000英里的铁轨上轰鸣运行。将人和货物迅速、便宜、可靠地运到分布在各地的车站,给制造业、商业和贸易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摘编自王加丰等《强国之鉴》材料二美国总统特朗普2017年1月签署的暂停中东七国移民入境的行政命令(“禁穆令”),被联邦法院法官裁定为违反宪法,立即暂停执行。

材料三1862年9月,林肯说:“假如不采取解放奴隶的政策的话,是不可能平息这个叛乱的。……解放奴隶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东西,使敌人减少同样多的东西。”

材料四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规定雇员有组织起来进行谈判的权利,确定最低工资标准,限制工时……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材料五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列宁

在调查后认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六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苏联模式长期桎梏下,国家发展受阻。1989年至1991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遭受挫折。

……邓小平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

(1)材料一中,英国通过近半个世纪革命,最终选择了“适合国情和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政治体制”。这里的“政治体制”指什么?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进英国“18世纪中期”“到1850年”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1787年,美国通过立法选择了联邦共和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特朗普与联邦法院法官的行为体现了联邦共和制的什么原则?

(3)根据材料三,美国内战初期,面对奴隶制存废问题,林肯选择了废除奴隶制,由此对美国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面对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各国纷纷寻求出路。德、日走上了法西斯道路,而美国选择了罗斯福新政。根据材料四,指出新政的突出特点。

(5)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面对苏俄的困境,列宁作出了怎样的决策,促进1921—1925年粮食产量的变化?

(6)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材料六中,在“社会主义遭受挫折”时,我们坚持“走自己的道路”。这里的“走自己的道路”指什么?

(7)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不同国家选择不同发展道路的认识。

4. (2019盐城·改编)国家间关系错综复杂,影响着世界和平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战期间,英国失去了1/4的对外投资,法国失去了1/3的对外投资,德国失去了全部对外投资,英国丧失了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在战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日本利用战争带来的天赐良机,经济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几乎独占了中国东北市场……

——张建华《世界现代史(1900—2000)》材料二当二战的序幕刚刚揭开,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显然占有绝对的优势,但是分成英法、美国、苏联和世界各国人民几股力量,没有形成拳头。德、意、日法西斯侵略扩张势力虽处于劣势,却狼狈为奸,先后在东非、东亚和中欧燃起战火。

材料三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

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

——马歇尔于1947年6月在哈佛大学的演讲材料四2015年7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伊朗核协议。

2018年5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宣布,美国将退出伊核协议。

2019年5月9日,伊朗宣布,终止履行伊核协议部分条款,以回击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和重启对伊制裁。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战的影响。战后美国和日本为争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召开了什么会议?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二战初期反法西斯力量没能阻止法西斯侵略的原因。哪一组织的建立,改变了这种状况?

(3)根据材料三,分析美国政府“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的措施及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歇尔演讲的背景。

(4)根据材料四,分析美国退出伊核协议的实质。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国家间关系的认识。

参考答案:

1.(1)中国走的是不同于历史上大国崛起的和平发展道路,需要借鉴前面后起大国的经验教训。

(2)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前提。

(3)中国必须坚持对外开放,改革创新,发展生产。

2.(1)建立民主的社会制度。

(2)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

(3)实现民族独立与解放。

(4)抓住时机,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发展生产。

3.(1)君主立宪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或:工业革命的开展)

(2)分权、制衡。(或:三权分立)

(3)维护了国家统一,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4)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5)新经济政策。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7)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本国国情选择发展道路;除弊创新,与时俱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言之有理即可)

4.(1)英国、法国、德国经济衰退;美国、日本获得发展机遇,迅速强大起来。华盛顿会议。

(2)各自为政,力量分散。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3)实施马歇尔计划(或:欧洲援助计划)控制欧洲,遏制苏联,争霸世界。美苏冷战开始。(4)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国家间出现的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主要是由各国的国家利益决定的;国与国之间应该以和为贵,相互交流,共谋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2019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

广东省中考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如图1的考古发现,为距今六七千年我国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来看,此类工具的出现和使用佐证他们生活在() 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青铜朝代D.铁器时代 2.如果诸侯不履行自己的义务,或超越周王赋予他们的特权,周王可以废除给他们的封地和爵禄,甚至消灭他们。以上解读源于() A.禅让制B.世袭制C.宗法制D.分封制 3.下列关于古代丝绸之路史实与推论的搭配,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4.如果把“大运河的开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的主题是() A.国家的产生和统一B.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 5.如图列举的历史现象出现的朝代是()

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 6.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以“图谋不轨”之名诛杀了丞相胡惟庸,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明太祖这样做的目的是() A.控制军队B.强化皇权C.钳制思想D.改革科举 7.《中国历史十讲》指出: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由此可见,清朝实行的政策是() A.闭关锁国B.休养生息C.轻徭薄赋D.重文轻武 8.观察表格,导致表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变化表 A.通商口岸的开放B.小农经济的破产C.纺织工业的发展D.协定关税的影响9.一位亲历甲午战争的洋人海员说:“(北洋舰队)如大树然,虫蛀入根,观其外特一小孔耳,岂知腹已半腐。”这一材料可用来说明清朝() A.舰船数量的劣势B.洋务运动的贡献C.甲午战败的原因D.维新变法的成效10.林伯渠说:“对许多末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这段话旨在强调() A.辛亥革命意义重大B.广大民众尚未觉悟C.革命时机不够成熟 D.革命缺乏社会基础11.20世纪30年代初,一群东北作家流亡到内地,他们创作了一批描写东北遭到异族蹂躏的作品迅速流行。这批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A.列强掀起瓜分狂潮B.东北沦陷局部抗战C.全国性的抗战爆发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2.1937年2月,国民党召开五届三中全会,讨论调整对中共和对日政策,确定了停止内战,与共产党重新合作的方针。直接促成这一政策的事件是()

2020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卷(word版-)

机密★启用前 2018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 说明:1. 全卷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为50分钟。 2.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3.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挣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 4.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姗;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 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 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游牧渔猎 C.农耕定居 D.铁犁牛耕 2. 有学者认为,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摒弃了重立列国的思想,从而为中央统一全国各地的集权管辖提供了手段。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 八股取士 3.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汉武帝这一措施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抑制了农业生产发展 C.彻底解决了封国问题 D.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 4.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125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3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28万。这一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政局动荡战乱频繁 B.人口南迁土地荒芜C.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5.这一制度使少数下层士人得以参政,影响到文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这所造成的是一个庞大的读书人阶层。“这一制度”最早出现在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6.题6图所示情景应选自 A.《伤寒杂病论》 B.《资治通鉴》 C.《本草纲目》 D. 《天工开物》 题6图 7.题7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军机处设置一事的历史记述,根据“孤证不立”(只有一个例子不能证明某 记述出处 “雍正十年,用兵西北……始设军事房,后改军机处。”《清史稿》 “雍正七年六月始设军机房,十年三月改称办理军事处。" 《军机大臣年表》A.因战事而设B.设于雍正十年C.强化了君权 D.设于雍正年间 8.英国在清末和中国一共打了三仗:一次是“全仗”,两次是和其他列强合伙来打的“半仗”。材料中的“全仗”结束后,中国被迫签订了

2016中考广东省历史题(有答案)

2016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海南新石器时代遗存,距今约6000年。同一时期,生活在我国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是() A.元谋人B.北京人 C.半坡居民D.河姆渡居民 2.春秋战国时期,学派纷呈。其主张能体现题2所示内容的学派是() 题2表 A.墨家B.儒家 C.道家D.法家 3.第一手史料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用于研究三国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 A.历史剧《三国》B.罗贯中《三国演义》 C.司马光《资治通鉴》D.诸葛亮《出师表》 4.“有容乃大”是唐朝超越前期特有文化气派。以下能体现唐朝“有容乃大”的是() ①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②叶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③日本多次派出使者来唐朝学习④马可波 罗来中国经商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5.货币是经济发展的见证之一。关于题5图货币演变的说法比较恰当的是()

A.由自然形成向人工制作演变B.由手工制作发展为机器制造 C.在金属货币流通中出现纸币D.在流通中纸币多于金属货币 6.这一机构的办事特点是“勤、速、密”,且“只供传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决策权同皇帝控制。该机构是() A.锦衣卫B.军机处 C.中书省D.六部 7.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8.据载,清政府的官员都不知道俄国人要求的领土有多大,兴安岭离乌苏里江有多远,还有哪些内容在《尼布楚条约》中尚未确定。材料中“俄国人要求的领土”位于我国() A.东北B.西北 C.东南D.西南 9.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辩”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下列与“第三次突破”直接相关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B.提倡实业救国 C.物况天择,适者生存D.提倡民主、科学 10.题10图所示近代某一战争形势示意图。下列表述中与这场战争相关的是()

2019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考点

2019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考点 红色为新加考点,蓝色为考纲表述更改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 1.北京人。 2.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 3.黄帝、炎帝的传说故事。 4.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5.青铜工艺的成就。 6.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7.老子和孔子以及“百家争鸣”对后世的影响。 8.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9.陈胜、吴广起义。 10.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11.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12.司马迁和《史记》。 13.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 14.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15.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交融的措施及其历史作用。 16.北方农业技术的成熟。 17.大运河的开通。 18.“贞观之治”。 19.隋唐科举制度。 20.唐朝经济繁荣。 21.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22.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23宋代的都市生活。 24.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 25.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 26.元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27.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28.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29.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史实。 30.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31.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及其历史影响。 32.明代科技成就和影响。 33.明清文学艺术的成就和特色。 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史 1.林则徐虎门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

2018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绝密★启用前 广东省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 本试卷分为第Ⅰ(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 时间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游牧渔猎 C.农耕定居 D.铁犁牛耕 2.有学者认为,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摒弃了重立列国的思想,从而为中央统一全国各地的集权管辖提供了手段。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八股取士 3.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汉武帝这一措施()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抑制了农业生产发展 C.彻底解决了封国问题 D.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 4.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125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3 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28万。这一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政局动荡战乱频繁B.人口南迁土地荒芜 C.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5.这一制度使少数下层士人得以参政,影响到文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这所造成的是一个庞大的读书人阶层。“这一制度”最早出现在()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6.如图所示情景应选自() A.《伤寒杂病论》 B.《资治通鉴》 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 7.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军机处设置一事的历史记述,根据“孤证不立”(只有一个例子 不能证明某件事情成立)的史学研究方法,能够被认为的共同历史事实是军机处 () 记述出处“雍正十年,用兵西北……始设军事房,后改军机处。”《清史稿》 “雍正七年六月始设军机房,十年三月改称办理军事处。" 《军机大臣年 表》 A.因战事而设 B.设于雍正十年 C.强化了君权 D.设于雍正年间 8.英国在清末和中国一共打了三仗:一次是“全仗”,两次是和其他列强合伙来打的“半 仗”。材料中的“全仗”结束后,中国被迫签订了()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9.在中国被日本打败举国同仇敌忾之时,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冒着千夫所指、身败名裂 的风险,冷静地提醒人们要看到敌人的长处,进而提出向仇敌学习。他们的意图是 ()A.吸取经验进行革命B.仿效日本变法强国 C.维新变法推翻淸朝 D.学习西方抵御侵略 10.1912年春,广东省临时省议会上首次出现了数十名女性代议士的身影。同年秋,湖北 省议会也特设了女子旁听席。上述材料说明() A.女性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B.广东女性地位比湖北高 C.男尊女卑思想被彻底打破 D.女性参政议政权利得到保障 11.如图,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蔡元培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时的是()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九一八”事变 -------------在-------------------- 此-------------------- 卷-------------------- 上--------------------答 --------------------题--------------------无--------------------效------------ 毕 业 学 校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姓 名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准 考 证 号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2010广东省历史中考真题试题(含答案)

2010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含答案) 历史试题 说明: 1.答卷共4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学校按要求填写在答卷密封线左边的空格内;若用答题卡答题的,还要按要求将姓名、准考证号写、涂在答题卡指定位 置上。(是否填写答卷右上角的座位号,请按考场要求做) 3.使用答题卡答题的考生,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 案不能答在试卷上。用答卷答题的考生,请将所选选项的字母填写在题号对应的空 格内。 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或蓝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不准使用铅笔或红笔作答。5.必须保持答卷(或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试卷、答卷(用答题卡的连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请将所选选项的字母填写在题号对应的空格内。若使用答题卡,则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下列最能够体现河姆渡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是 A.粟昀种植B.水稻的种植C.玉米的种植D.小麦的种植 2.在历史课上,同学们畅所欲言,内容涉及:立木为信、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和奖励耕战等。 据此判断同学们所谈论的是 A.商鞅变法B.北魏孝文帝改革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 3. 2010年是中印建交60周年。早在唐代,就有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为中印两国的文化交 流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是 A.鉴真B.张骞C.玄奘D.郑和 4.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古代中国为西方国家开辟新航路提供重要条件的发明是 A.指南针B.火药C.造纸术D.活字印刷术

2017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卷

2017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 如图1的考古发现,为距今六七千年我国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从生产力发展 的水平来看,此类工具的出现和使用佐证他们生活在()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青铜朝代 D.铁器时代 【答案】 B 【考点】 河姆渡人的生活 原始农业的发展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 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 生活在距今约六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被称为新石器时代。所以从生产力发展 的水平来看,此类工具的出现和使用佐证他们生活在新石器时代。 2. 如果诸侯不履行自己的义务,或超越周王赋予他们的特权,周王可以削减或废除给 他们的封地和爵禄,甚至消灭他们。以上解读源于()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答案】 D 【考点】 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 本题以分封制的材料为依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的知识。 【解答】 西周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定期向天子缴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如果诸侯不履行自己的义务,或超越周王赋予他们的特权,周王可以废除给他们的封地和爵禄,甚至消灭他们。 故选D。 3. 下列关于古代丝绸之路史实与推论的搭配,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 D 【考点】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 本题考查丝绸之路。 【解答】 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因此A推论错误。 丝绸之路是因为丝织品是丝绸之路上运输最多的商品而得名,因此B推论错误。 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因此C推论 错误。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的军事、政治、保护往来商旅。是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统辖的开始。因此D史实与推论搭配正确。 故选D。 4. 如果把“大运河的开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的主题是() A.国家的产生和统一 B.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 【答案】 C 【考点】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开元盛世 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 隋朝大运河 【解析】 本题考查隋唐时期的社会特征。 【解答】 依据所学,“大运河的开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反映的是隋唐时 期的史实,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强盛,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政府对外采 取较为开放的政策,中外经济交往频繁。隋唐时期的主题是繁荣开放。 故选C。 5. 如图列举的历史现象出现的朝代是()

大国的兴衰读后感(1)

《大国的兴衰》读后感 读史使人明智。 人类五百年的历史是漫长而又极其复杂的,翻开这本厚厚的书册,我看到了五个世纪以来的一场场硝烟弥漫的战乱纷争,一次次科技和经济实力的暗中较量,一个个大国的兴衰更替……,保罗?肯尼迪用他那富有魔力的语言和丰富翔实的历史资料,向我再现了一幅综合了军事,经济,国际关系的宏伟历史图景。在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之中,大国的兴衰不再是封闭舞台上的自我演绎的故事,国与国之间相互的注视,冲突和融合成为影响历史走向不可忽视的力量。人们常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国正处在向工业化和现代化国家迈进的关键阶段,吸取历史的教训,借鉴前人的经验,对一个正在成为世界瞩目的大国——中国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正如《大国的兴衰》前言所写,这本书论述的是近现代的国家或国际力量,追述和阐明了自系西欧建立新君主国和全球性跨洋集团以来,五个世界中大国的相互关系和兴衰盛亡。而我此篇读后感则是在读完历史上各国浮浮沉沉,战争风起云涌,经济不断发展后的一些经验总结,一些对当代中国复兴之路的小小见解。 元朝时中国似乎在马可波罗的描述下成为了西方世界向往的黄金之地。那里地大物博,农业发达,社会繁荣,财富泛滥到了“遍地黄金”的地步。它拥有众多的人口,灿烂的文化,并且有受到儒家良好教育的官吏治理的、统一的、等级制的行政机构。当1368年出现的明朝重新统一帝国并最后打败蒙古人的时候,许多旧的制度都保留

下来。那时的中国人不可一世,自认为是“天朝上国”,将自己放置于地球中心,却茫然不知欧洲大陆上轰轰烈烈的变革与显著的发展。这一现象的表现之一便是郑和七下西洋不为发展商贸,不为了解外面的世界,只为发扬国威,满足统治者不可一世的自负心理和无知的猎奇心理。然而3年过后,一道圣旨让如此形式的对外交流也成为妄想,中国开始了此后长时期的闭关锁国,懦弱的中国人终是转过身将背影留给了世界。这段历史总是会让后来的中国惋惜不已,我们从中应该看到一个有魄力面向新形势,清楚自身位置,对外开放,不断学习别国的国家才不至于被世界抛弃,我们也欣慰的看到,1978年后的中国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这就是历史的作用:为后世提供经验和教训在中国人深受中央集权制的后果其害时,欧洲国家因没有所谓的绝对权威,在不断的扩张权力,争夺利益的战争中寻求军事变革,也正是在军事变革上的不懈努力带动了科学技术和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欧洲国家似乎因祸得福,逐渐找到了一种螺旋式上升的途径,无形中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而在这个过程中一些资源丰富的国家表现突出,西班牙便是代表,当然还有哈布斯王朝联盟。但是这二者都在之后慢慢衰落下去,在讲他们衰落的原因之前,我想要先介绍一下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一书中阐述的关于经济,军事与大国兴衰之间的关系。他认为一个国家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受经济水平的影响,而且这种水平是相对于邻国而言,当一个国家在所在地区一定范围内,经济发展水平处于领先地位时,这个国家便一定程度上具有了区域性大国的地位。经济的发到一定程度上,对军事的投入开始提高,国家

广东省历史中考真题(含参考答案)精编版

2015年广东省历史中考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其形象是远古众多部落崇拜物的综合体。 与龙形象形成密切相关的传说是 A.盘古开天B.炎黄传说 C.禅让传说 D.大禹治水 2.北京出土的青铜器“克盉(hé)”(右图)记载:周成王封克 做匽(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匽地, 接收土地,平息动乱。此记载印证的分封制的内容是 A.诸侯得到周天子授予的土地和臣民B.诸侯在战时须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 C.诸侯向周天子缴纳贡品 D.诸侯定期觐见周天子 3.“盖有非常之功,必有非常之人。”汉武帝时期出现的“非常之人”与“非常之功”是A.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蔡伦改进造纸术 C.张仲景编著《伤寒杂病论》 D.华伦发明麻沸散 4.唐朝科举,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标准;明经科的录取率约为十分之一,进土约为六十分之一;科举出身的官员占全部官员的比例略多于十分之一。从材料中得到的信息是 ①科举制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人才②科举制是政府选官的主要来源 ③科举选拔的标准是择优录取④科举考试基本年年进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5.据史书记载,从1407年到1422年短短十多年间,有南洋多国使者多次搭乘船只访华。与南洋使者访华有关联的事件是 A.马可·波罗来华 B.荷兰人抵达台湾C.郑和下西洋 D.葡萄牙人到达澳门 6.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 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书:“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B.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 C.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了闭关政策。 D.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7.正当人们欢欣鼓舞地迎接20世纪到来之际,中国人却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收到了一份“西方人送来的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这份“礼物”指的是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8 A C.①五四运动②曾国藩③胡适 D.①洋务运动②陈独秀③梁启超 9.1924年5月,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说:“要从今天起,重新做革命的基础,另外成立一种理想上的革命军。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两年后,该校师生积极投身的“救国救民的事业”是( ) A.五四运动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10.抗战老兵张步风在回忆录中写到:“1940年秋天的三个多月时间里,我们在正太铁路附近,到底拔了多少电杆,拆毁了多少铁轨,拔掉了多少据点,现在都已经记不清了……”张老所回忆的历史事件是( ) A.卢沟桥之战 B.平型关大捷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11.2015年9月3日,全国将放假一天。这个“假日”更多的是一种纪念,抗日战争的胜利,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体现在( ) ①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②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③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④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2.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张春的“实业救国”;从詹天佑的“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到佟麟阁的“国家多难,军人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 这是仁人志士发出的时代最强音。这个时代的特征是( ) A.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B.国家分裂,民族融合 C.百年屈辱,民族抗争 D.曲折前进,民族复兴

2014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4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卷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 )1.2014年5月18日,集展览、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北京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公众开放。该馆重点介绍的原始人群是 A.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居民 D. 河姆渡居民 ( )2.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由于国力不强,受到各诸侯国的歧视,痛感脸面尽丢。为此,秦孝公 A.实行分封制 B. 任用商鞅变法 C. 推进大一统 D. 推行汉化政策 ( )3.自统一后,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太尉一职,曾“虚设其位”。对秦朝这一现象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A.削弱中央军事力量 B. 增强地方军事权力 C.皇帝亲自控制军权 D. 丞相、太尉职位合一 ( )4.民族交往在我国历史上写下了一段段佳话。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吐蕃的发展与进步。吐蕃位于题4图中的 A.① B. ② C. ③ D.④ ( )12.为了弘扬长征精神,某校学生编排课本剧《红军不怕远征难》。下列可入选的台词或剧情是( )5.1684年,沙俄政府给盘踞在雅克萨城的侵略头目颁发了一枚盾形城徽,图案是一只张开翅膀的鹰,一只爪抓着一张弓,另一只爪抓着一支箭。为抵挡这只“鹰”的进攻而做出重要贡献的是 A.康熙帝 B. 雍 正帝 C. 乾隆帝 D. 道光帝 ( )6.下列属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建造的水利工程有:①都江堰②长城③大运河④赵州桥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 )7. 了解历史事件,常常需要知道事件的各个因素。综合题7图中的要素,这页笔记记录的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 鸦片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 ( )8?他的译著很快传遍全国,“天演论”、“物竞”、“天择”等 词语逐渐成为报刊上的常用词语,他是 A.魏源 B. 严复 C. 康有为 D. 陈独秀 ( )9.1911年10月15日,法国报刊刊载了一篇关于中国的新闻报道。题目是《中国的革命,崛起的国家》,其中图片有剃头店铺、起义者和武昌风光鸟瞰等。报道中的“中国革命”指的是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北伐战争 D.解放战争 ( )10.状元实业家张謇在一无资金、二无设备的情况下,历经艰辛创办大生纱厂。该厂的创办体现的主张是 A.变法图强 B. 民主共和 C. 民主科学 D. 实业救国 ( )11.观察题11图,从图中的信息可以归纳得出 时间: 地点: 人物: 1839年6月 广东虎门 林则徐 ■ 的 * ■ 詈 奥 禺 ¥ !£ 交 述 難 押 絕 理 am M - - Hi t 一 履 書 里 * 專 I :T5£ 晁 蟲 MsjlE 囂 迄 ± 1 即 唇 £ HfsULIWKHtsw ■ 垦 聶 'fIJI 尊 -s- 曹汝霖等免职令拒签和约的报道 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主力 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北京高师被捕学生回校 A.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 B. C.五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D.

2011广东省历史中考真题试卷(含答案)

2011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精品】 历史 说明:1、全卷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为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 姓名、试室号、座位号,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3、单项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 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4、综合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指定区域 内相应的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许使 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我国古代有许多抗击自然灾害的英雄传说。其中,一心治水,在外多年,三过家门而不 入的“英雄”是() A、黄帝 B、尧 C、舜 D、禹 2、秦统一后,为维护皇权,巩固统治,加强了对官员的监察管理。其中,中央分管监察百 官的是() A、博士 B、丞相 C、太尉 D、御史大夫 3、19世纪未,德国地质学家里希霍芬将我国西汉以来逐渐形成的贯穿欧亚的陆上通道称为 “丝绸之路”。下列对‘丝绸之路’的表述,错误的是() A、“丝绸之路”的起点是玉门关 B、从河西走廊向西最远到达欧洲 C、丝绸是通道上运输的主要商品 D、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4、小龙在图书馆借了一本,《贞观政要》。在这本书中,他可以查到下列哪位皇帝在位期间 的“治世”史实() A、秦始皇 B、唐太宗 C、唐玄宗 D、明太祖 5、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在促进不同地区的文化 交流中最先发挥作用的是() A、造纸术 B、指南针 C、火药 D、印刷术 6、如果你有机会到宝岛台湾一游,建议你到台南市参观当地的名胜古迹——赤嵌城。这里 敬奉着一位民族英雄,他是() A、邓世昌 B、戚继光 C、郑成功 D、左宗棠 7、明太祖认为,秦始皇置丞相,却很快亡国。为强化皇权。以秦为鉴。明太宗采取的措施 是() A、废除丞相制,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B、废除丞相制,撤销六部 C、废除丞相制,设置军机处 D、废除丞相制,设置东厂 8、在参加《洋务运动主题展》时,从右图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工业 江南制造总局机器

大国兴衰史期末考核解答

阅读钱乘旦《英国通史》第13章,解释工业革命为什么会 在英国发生。(30分) P221 有关因素: 1)英国农奴制瓦解较早,为工业准备了“自由”的劳动力; 2)圈地运动把农民赶离土地,迫使他们到工业生产中寻找出路; 3)英国的海外殖民掠夺提供了原始资金,让英国工业得以发展; 4)英国是岛国,海上交通便利,又处在世界贸易的有利位置上,易于开辟世界市 场。 5)18世纪上半叶,农业革命增长了英国的财富,其无形中培植了贵族和乡绅的经营意 识,使他们以市场为目标进行生产,并努力赚取利润。社会上层的牟利取向向全社 会提供了一个楷模,鼓励人们去最求财富。对塑造英国的民族精神和进取性格有重 大作用,最终带动了全社会的牟利追求。 6)全社会的牟利意识推动了英国的技术革新和“工厂化”,技术革新促进了工业革 命的出现,“工厂化”使工业革命完成的彻底。 P222 根本因素: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政治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平和的环境,让人们追求个人的目标,最大程度的发挥创造能力;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论证说:一个国家的经济只有在最“自由”的状态下才能最好的发展,一切国家干预都会对经济造成破坏,只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即纯粹的经济规律不受节制的起作用,才能把这个国家引向富强。这样的环境使得“工厂化”的出现和技术革新,有了技术革新,工业革命才能发生,有了工厂化,工业革命才会彻底。

比较1500年前后的欧洲、中国和穆斯林世界的社会发展状 况。(30分) 1.欧洲 欧洲既不是世界上肥沃的地区,也不是人口稠密的地区;(从地缘政治学方面讲,欧洲“大陆”的形状隐含着困难和危险,它的北部和西部与冰天雪地和大海相连,东面容易招致频繁的陆路入侵,而南面则易受到战略包 围,)1500年前后奥斯曼土耳其军队和欧洲一些国家发生过许多战争并持续威胁着欧洲诸国; 欧洲诸国从来没有一个各部分都承认的一个世俗领袖或宗教领袖,每个国家都没有摆脱国内紧张局势,并且每个国家都把其他国家看成竞争对手而不是反对伊斯兰世界的盟国,军事力量分散;欧洲文化和科学遗产的相当大一部分是从伊斯兰世界“借用”来的。 2.中国 中国具有受到儒家良好教育的官吏治理的、统一的、等级制的行政机构,实行中央集权制; 11世纪大量书籍因为活字印刷术而大量涌现,指南针的使用使得海外开发和海外贸易兴盛; 11 世纪末中国北部已有可观的冶铁业,还有肥沃的平原和便利的运河系统,商路四通八达, 14世纪沿海地区谷物贸易兴旺发达;社会受重本轻末思想影响,农业发达;15世纪初期的郑和七下西洋反映了当时的海军规模浩大、实力雄厚。官吏们普遍信奉孔子学说,朝野上下思想处于保守状态,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他们普遍对商人、私人资本积累、贱买贵卖的做法、暴发户商人的铺张阔气厌恶,因而从15世纪中期开始各种建设事业都受到忽视:纸币的使用一度被中止;运河听任淤塞;铁工场被废弃;军队经常缺乏新的装备;天文仪器(约建于1090 年)缺乏管理;商人和其他企业家得不到官方的鼓励,禁止海外贸易和海洋渔业,这些使市场失去活力;海军因为一项皇帝诏书而发展停滞、规模和实力逐渐缩小,最终处于几乎没有海军的状态; 3.穆斯林社会 1500 年以前的几个世纪中,伊斯兰世界在文化和技术上都领先于欧洲。奥斯曼帝国拥有一支虔诚的、统一的军队并四处征讨,16世纪中叶其海军在整个北非沿海都很活跃;确立了法定宗教信仰、文化和语言的统一;并对其他种族实行宽容政策;但由于整个帝国实行专制集权并对创见、异端和商业的极端保守态度,官僚体系的各个分支麻木僵化,到了16世纪下半叶,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和文职人员开始进行内部劫掠,商人和企业家遭到不曾预料到的征税和对财产的非法没收,文职人员索取贿赂和没收货物储备,印刷业遭到禁止,禁止出口商品,行会竭力阻止创新,宗教对商人进行抨击,现代化步伐缓慢。莫卧儿帝国城镇内部有非常多的商人和活跃的市场,但由于其政治制度和思想的保守型,其绝对严格的印度教戒律妨碍了现代化:不能杀害昆虫等使大量粮食受损;社会习俗简陋造成脏差的环境以及病原的滋生;种姓制度扼杀创新精神,限制了市场;

中考广东省历史试题(电子版有答案)

2013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 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 选的选项涂黑。) 1.过上农耕生活的原始居民已经会建造房屋。如 题1图所示,居住在该样式房屋中的原始居民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题1图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2.有学者认为:“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外国朋友要了解“孔子之道”可以参阅 A.《韩非子》 B.《道德经》 C.《论语》 D.《墨子》 3.董仲舒认为,与儒学相异的学术“皆绝其道”,使文化的一统与政 治的一统相一致。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 A.焚书坑儒 B.八股取士 C.设立太学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下列现象出现在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的是 ①鲜卑贵族改用汉姓②鲜卑族改穿汉族服装③君臣一律用鲜卑语讨论国事④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通婚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①②③ D. ①③④ 5.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下列诗歌中,能反映唐玄宗统治前期盛世景象的是 A.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6.戚继光赋诗明志:“遥知夷岛(指日本)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诗中的“危”指 A. 东北地区遭到入侵 B. 台湾被殖民者强占 C.新疆地区遭受侵略 D. 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7.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研究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可以查阅

A. 《伤寒杂病论》 B. 《齐民要术》、 C. 《天工开物》 D. 《本草纲目》 8.题8图提供的信息与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 容相符的是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元 题8图③开放广州等城市为通商口岸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A. ①② B. ②③ C.①③ D. ②④ 9.1912年有报道称:“革命军手持剪刀沿途为行人强迫剪辫。”报道 中的“剪辫”事件发生在 A. 新文化运动期间 B.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期间 C.五四运动期间 D. 北伐战争期间 10.照片是记录历史的方式之一,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素材。题10图的 照片可以用于考证

2018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卷及解析

2018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3分)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A.刀耕火种B.游牧渔猎C.农耕定居D.铁犁牛耕 2.(3分)有学者认为,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摒弃了重立列国的思想,从而为中央统全国各地的集权管辖提供了手段。材料中的“它”指的是()A.分封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D.八股取士 3.(3分)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汉武帝这一措施()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抑制了农业生产发展 C.彻底解决了封国问题D.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 4.(3分)从东汉恒帝(水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125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3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28万。这一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政局动荡战乱频繁B.人口南迁土地荒芜 C.北方自然条件恶劣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5.(3分)这一制度使少数下层士人得以参政,影响到文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它所造就的是个庞大的读书人阶层。“这一制度”最早出现在()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6.(3分)如图所示情景应选自() A.《伤寒杂病论》B.《资治通鉴》C.《本草纲目》D.《天工开物》7.(3分)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军机处设置一事的历史记述。根据“孤证不立”(只有一个例子不能证明某件事情成立)的史学研究方法,能够被认定的共同历史事实是军机处()

2011广东省历史中考真题试题(含答案)

2011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含答案) 历史 说明:1、全卷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为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 姓名、试室号、座位号,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3、单项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 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4、综合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指定区域 内相应的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许使 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我国古代有许多抗击自然灾害的英雄传说。其中,一心治水,在外多年,三过家门而不 入的“英雄”是() A、黄帝 B、尧 C、舜 D、禹 2、秦统一后,为维护皇权,巩固统治,加强了对官员的监察管理。其中,中央分管监察百 官的是() A、博士 B、丞相 C、太尉 D、御史大夫 3、19世纪未,德国地质学家里希霍芬将我国西汉以来逐渐形成的贯穿欧亚的陆上通道称为 “丝绸之路”。下列对‘丝绸之路’的表述,错误的是() A、“丝绸之路”的起点是玉门关 B、从河西走廊向西最远到达欧洲 C、丝绸是通道上运输的主要商品 D、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4、小龙在图书馆借了一本,《贞观政要》。在这本书中,他可以查到下列哪位皇帝在位期间 的“治世”史实() A、秦始皇 B、唐太宗 C、唐玄宗 D、明太祖 5、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在促进不同地区的文化 交流中最先发挥作用的是() A、造纸术 B、指南针 C、火药 D、印刷术 6、如果你有机会到宝岛台湾一游,建议你到台南市参观当地的名胜古迹——赤嵌城。这里 敬奉着一位民族英雄,他是() A、邓世昌 B、戚继光 C、郑成功 D、左宗棠 7、明太祖认为,秦始皇置丞相,却很快亡国。为强化皇权。以秦为鉴。明太宗采取的措施 是() A、废除丞相制,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B、废除丞相制,撤销六部 C、废除丞相制,设置军机处 D、废除丞相制,设置东厂 8、在参加《洋务运动主题展》时,从右图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工业 江南制造总局机器

大国兴衰的历史根源和现实意义笔记

大国的兴衰(50) 由于民族国家产生的历史背景、地理条件、幅员大小、人口规模、文化基础、自然资源和社会构成不同,它们都是在不平等的条件下参加到国际体系中来的,因此对“大国”的界定很难有量化的指标,世界性大国一般应具备五方面的基本特征,即拥有强大的综合国力,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有比较完善、成熟国家制度,人民有比较富足的生活水平,在国际事务中具有全球性影响力。对照这些基本特征,从15 世纪末大航海时代开始至20 世纪中叶二战结束,在世界舞台上曾出现过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和美国等世界性大国。 大国的兴衰的历史根源长期以来受到关注。戴维·兰德斯在其著述的经济史学著作《国富国穷》中从地理、历史、科技、哲学、宗教、国际政治和传统文化等方面对国家的兴衰平复的演变作了精湛而深刻地分析,探寻了国家贫富的根源。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一书中,反思了以往500年间世界大国兴亡盛衰、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并指出科技和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力量是军事实力的后盾。大国之兴,兴于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军事强盛和对外扩张;大国之衰,衰在国际生产力重心转移以及因过度扩张而造成的科技和经济相对衰退落后。尽管如此,但不能就此认为经济是一国成败的唯一原因,大国的崛起与衰落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 历史上各大国的崛起是地理条件、民族凝聚力、对外扩张、地理大发现、科技变革、军备力量、国家战略、文化传承、国际形象、领导人的贤愚素质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单一因素难以起到决定作用。 (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富足的劳动力是实现大国崛起的现实基础。 在探讨国家兴衰的根源时,国际关系学者没有忽视国家客观条件的重要性。比如,莫德尔斯基将具备“安全剩余”的地理位置列为成为世界强国的基本条件之一。日本和英国凭借海洋这一天然屏障在一段时间内为本国营造了相对安稳,远离战争的时期。在《国富国穷》中,作者一开始就提出能够对经济产生重大意义的是地理及气候因素。在人类早期的活动中,由于地理的分隔,人类主要在亚欧及非洲大陆上活动。从对产值和人均收入的统计上看,在早期的经济活动中,自然禀赋对一国的经济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好的地理环境提供大量的耕地,产生的粮食足以养活众多的人口,众多的人口又提供了富足劳动力,促进了生产;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