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配送管理重点笔记

配送管理重点笔记

一、配送的概念

(一)配送定义

“配送”,在英语中的原词是delivery,是交货送货的意思。中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对配送下的定义是:“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二)对配送概念的理解

1.配送是“配”与“送”有机结合形式。

“配”----配用户、配时间、配货物、配车辆、配路线;

“送”----送货上门

2.配送的实质是现代送货。

(1)配送是一种体制行为,有别于一般送货的偶然性行为;

(2)配送是有组织、有计划、高效益、优质服务的行为,有别于一般送货的被动服务;

王永庆卖米

(3)配送依靠现代物流技术。

3.配送是以低成本、优质服务为宗旨,是一种现代物流形式。

二、配送的特点

(一)配送是面向终端客户的服务。

(二)配送是送货、分货、配货等活动的有机结合体

(三)配送的全过程有现代化技术和装备的保证

(四)配送是一种专业化的分工方式

运输与配送的区别

三、物流配送业务的作用

(一)提高物流的经济效益

原理:批量进货,集中发货---经济订货批量增加---进一步降低单位货成本、运输成本---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

(二)通过集中库存使企业及整个社会物资库存量降低

原理:采取定时、定量方式的JIT配送,实现“零库存”进一步降低库存持有成本

(三)简化手续,方便客户,大大减轻客户工作量,节省客户开支

(四)缺货现象减少,提高了供应保证程度

(五)完善运输系统并解决交通问题

第三节配送的种类

一、按配送主体所处的行业分类

(一)制造业配送

(二)农业配送

(三)商业配送

(四)物流企业配送

二、按实施配送的结点不同分类

(一)配送中心配送

(二)仓库配送

(三)商店配送

(四)生产企业配送

三、按配送时间及数量分类

1.定时配送

(1)小时配:消费者突发的个性化需求;B—to—C型,在一个城市范围内的配送。(2)日配:上午的配送订货,下午可送达;下午的配送订货,第二天早上送达。可使用户基本上无须保持库存。

适合的情形:A、消费者对新鲜的、食品类商品的需求;B、由于消费冲动产生的突发需求;C、小型商店或是连锁型商业企业;D、用户是采用“零库存”方式进行生产的生产企业。

时配、日配是向社会普遍承诺的配送服务方式,针对社会上不确定的、随机性的需求(3)准时配送方式(或称准时—看板方式)

准时配送:。准时方式则两方面协议,往是根据用户的生产节奏、按指定的时间将货送达。

实施条件:很高水平的配送系统;往往是一对一的配送。

2.定量配送

指按规定的批量在一个指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配送。

时间不严格规定,有利于集货,有利于运力的充分利用;

有利于人力、装卸机具、储存设施的配备。

适用情形:(1)用户对于库存的控制不十分严格;(2)从配送中心到用户的配送路线保证程度较低,难以实现准时的要求。

3.定时定量配送:指按规定配送时间和配送数量进行配送。计划难度较大,很难实现共同配送。

也常采用“看板方式”来决定配送的时间和数量。

适用情形:汽车、家用电器、机电产品的供应物流。

比如为汽车装配线的零部件配送就属于这种类型的配送。采用准时制物流配送方式,生产线上只需维持2~3个小时的用量,基本是“零库存”。

4.定时、定路线配送

配送的车辆每天按照固定的行车路线,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配送,好似配送班车,按部就班、准时准点。这种配送方式的服务对象是商业区的繁华地段,人多、路窄、交通拥挤、商店集中。可以依次对多个用户实行共同配送。

5、即时配送:这是有很高灵活性的一种应急方式。主要应对于事

故、灾害、生产计划的突然变化等因素所产生的突发性需求;应对于一般消费者经常出现的突发性需求。

四、按商品品种和数量分类

1、单(少)品种大批量配送

2、多品种、少批量配送

3、配套成套配送

五、按经营形式不同进行分类

(一)在销售环节的应用—销售配送

销售配送的经营管理模式

(1)电子商务的销售配送

(2)批发分销型销售配送

(3)零售型销售配送

在供应环节的应用—供应配送

供应配送往往是针对特定的用户,用配送方式满足这特定用户的供应需要的配送方式。

供应配送有两种方式:

1、由本企业自己组织企业供应需求的配送

2、由社会物流服务商(第三方物流)进行的供应配送

这种供应配送按用户送达的不同,分为:

1、“门到门”配送。

2、“门到库”配送。

3、“门到线”配送。

(三)供应、销售一体化配送

由生产企业或者是销售企业以自己生产和经营的产品供应给用户的配送形式。

货物所有者在实现销售的同时对用户完成了供应,这是在有连锁产品关系的企业之间、子企业和母企业之间经常采用的方式。

(四)代存代供配送

代存代供配送是指用户将属于自己的货物委托给配送企业代存、代供,有时还委托代订,然后组织配送。这种配送在实施时不发生商品所有权的转移,配送企业只是用户的委托代理人。商品所有权在配送前后都属于用户所有,所发生的仅是商品物理位置的转移。配送企

业仅从代存、代送中获取收益,而不能获得商品销售的经营性收益。在这种配送方式下,商物是分流的。

六、按加工程度的不同进行分类

(一)加工配送

(二)集疏配送

七、按配送企业专业化程度分类

(一)综合配送

(二)专业配送

八、配送的现代化趋势

(1)仓储自动化。配送中心通常采用自动化立体仓储系统,大大提高了仓库空间的利用率和存货与取货的准确性和快速性

(2)装卸搬运机械化。采用高效率的自动化机械来作业。

(3)配货电子化。配送中心多采用自动分类、自动拣选系统来完成配货过程。例如,采用电子标签自动拣选系统来提高商品处理速度。

(4)补货电子化。配送中心采用了自动补货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实现补货的电子化,这样既能与供应商及时交换信息,又减少了人工作业的错误。

(5)商品数字化。采用条码与电子扫描技术,可以实现对货物的自动检测和监控,自动拣选商品在货架上的具体位置以及所需数量。

(6)流程无纸化。采用条码、扫描技术和EDI技术等无线通信的电脑终端,从收货验货、入库到拆零、配货,全面实现形码和无纸化的作业。

(7)作业智能化。例如,配送中心的配车计划与车辆调度计算机管理软件,它能大大缩短配车计划编制时间,提高车辆的利用率,减少闲置及等候时间,合理安排配送区域和路线等。(8)交流协同化。协同的关键是实现信息共享,在采用Internet 、电子商务和EDI等技术与手段后,就能紧密集成各自的信息系统和整合相互间业务流程,实现上下游间的协同运作。

第四节、配送管理

定义: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对物流配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及降低配送成本的目的。

一、配送的功能要素

1.集货

2.分拣

3.配货

4.配装

5.送货

(一)配送管理计划阶段

1、配送计划要确定配送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个目标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的先后次序。

2、要分析研究在配送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任何外界影响,尤其是不利因素,并确定对这些不利因素的对策。

3、做出贯彻和指导实现配送目标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具体措施。

(二)配送管理实施阶段

1、对配送活动的组织和指挥:组织是指在活动中把各个相互关联的环节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指挥是指在配送过程中对各个配送环节、部门、机构进行的统一调度。

2、对配送活动的监督和检查:监督的作用是考核配送执行部门或执行人员工作完成的情况,监督各项配送活动有无偏离配送既定目标。

3、对配送活动的调节:各部门、各环节总会出现不平衡的情况,重新布置实现配送目标的力量。

配送模式管理

(一)配送模式

自营配送模式、共同配送模式、互用配送和第三方配送模式

1、自营配送模式

(1)定义——企业物流配送的各个环节由企业自身筹建并组织管理,实现对企业内

部与外部货物配送的模式。

(2)优点——系统化程度高,对内满足配送需求,对外进行市场拓展。

(3)缺点——投资规模大,成本费用高。

(4)适用企业——大规模集团公司,连锁企业

2、共同配送模式

(2)含义——两个或两个以上有配送业务的企业相互合作对多个客户开展配送活动的一种物流模式。

(2)优势——实现配送资源的有效配置,弥补配送企业的功能不足,促使企业配送能力提高,规模扩大。

(3)缺点:

配送货物繁杂,客户要求不一致,难于管理。

运作主体多元化,主管人员管理协调存在困难。利益分配资源调度问题重重。

商业机密容易泄露。

3、第三方配送模式

(1)概念:

交易双方把自己需要完成的配送业务委托给第三方来完成的一种配送运作模式。是指专门从事商品运输、库存保管、订单处理、流通加工、包装、配送、物流信息管理等物流活动的社会化物流系统。

(2)特点:高效、成本低、个性化需求的满足

4、互用配送模式

(1)概念:

互用配送模式是指几个企业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以契约的方式达到某种协议,互用对方配送系统资源而进行的配送模式。

(2)优点:企业不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和人力,就可以扩大自身的配送规模和范围。(3)缺点:管理协调较困难。

5.共同配送模式与互用配送模式的差异

(1)共同配进模式旨在建立配送联合体,以强化配送功能为核心,为社会服务;而互用配进模式旨在提高自己的配送功能,以企业自身服务为核心。

(2)共同配送模式的合作对象是经营配送业务的企业,而互用配送模式的合作对象既可以是经营配送业务的企业,也可以是非经营配送业务的企业。

(3)由于合作形式的不同,共同配送模式的稳定性较强,而互用配送模式的稳定性较差。(4)共同配进模式旨在强调联合体的共同作用,而互用配送模式旨在强调企业自身的作用

2.比较选择法

概念——企业通过对配送活动的成本和收益等进行比较而选择配送模式的一种方法。确定型决策

非确定型决策

第三种方法:按折衷准则或赫维斯准则来决策。

赫维斯认为决策者不应极端行事,而应在两种极端情况中求得平衡。具体的方法是根据决策者的估计,确定一个乐观系数a,a的取值范围为0<a<l。给最好的结果和最坏的结果分别赋以相应的权数a和(l-a),中间结果不予考虑。本例是计算折衷成本值,公式为:折中成本值= a×最小成本值+(1-a)×最大成本值

在决策中,决策者根据分析,估计客户对配送程度要求高的大概占40%,客户对配送要求程度低占60%,即乐观系数为0.4。此时三种模式的折中成本值就分别为:42万元;35.2万元;44万元。根据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互用配送模式的成本最低,可作为企业选择的模式。

第四种方法:按等概率准则或拉普拉斯准则来决策。

拉普拉斯认为,在非确定型决策中,各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是未知的,若按最好或最坏的结果进行决策,都缺乏依据。解决的办法是给每种可能出现的结果都赋以相同的权数,若有几种自然状态,则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都相等,且其和为1。然后计算出各个方案(配送模式)在各种自然状态下的加权平均值,并根据决策(指标)的性质来进行决策。在本例中,各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为1/3,各种模式的成本加权值分别为50万元、39.3万元和46.7万元。可以看出,互用配送模式的加权成本值最小(39.3万元),可作为企业选择的模式。

(3)风险型决策

风险型决策是指在目标明确的情况下,依据预测得到不同自然状态下的结果及出现的概率所进行的决策。由于自然状态并非决策所能控制,所以,决策的结果在客观上具有一定的风险,故称为风险型决策。风险型决策通常采用期望值准则。一般是先根据预测的结果及出现的概率计算期望值,然后根据指标的性质及计算的期望值结果进行决策。产出类性质的指标,一般选择期望值大的方案;投入类性质的指标,一般选择期望值小的方案。

配送管理

第一节配送中心概述

一、配送中心的概念及功能

(一)概念

配送中心是从事货物配备(集货、加工、分货、拣货、配货)和组织对用户的送货,以高水平实现销售或供应的现代流通设施。

(二)配送中心的功能

●1.采购功能2.运输功能3储存功能4.搬运装卸功能5.流通加工

功能6.组配功能7.包装功能

●8.集货功能

●9.送货功能

●10.退货回收功能

●11.信息处理功能

●12.增值服务功能

三)配送中心的作用

● 1.完善整个物流系统

● 2. 降低物流成本

● 3. 改善物流服务质量

(四)概念对比:配送中心与物流中心

物流中心:从事物流活动的场所或设施,应基本符合下列要求:①主要面向社会服务;

②物流功能健全;③完善的信息网络;④辐射范围大;⑤少品种、大批量;⑥存储、吞吐能力强;⑦物流业务统一经营、管理。

联系:

都是从事物流活动的一种场所或设施,都是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节点,功能非常相似,都具有完善的信息网络。

●区别:

①服务客户群的差别。

②品种与批量上的差别。

③在供应链中位置的差别

一般情况下,物流中心的上游是工厂,下游是配送中心或批发商,而配送中心的上游是物流中心或工厂,下游是零售店或最终消费者。

④存储的差别。存储是物流中心的一项主要业务和功能,而存储是配送中心的一项辅助业务。

三、配送中心的种类

(一)按经营主体的不同

1、厂商主导型的配送中心

2、批发商主导型的配送中心

3、零售商主导型配送中心

4.物流企业主导型配送中心

5、共同型配送中

(二)按经营形式不同

供应型和销售型

(三)按经济功能

储存型,加工型,流通型,

(四)按领域广泛程度

城市配送中心和区域配送中心

(五)按对象的专业性

专业配送中心和柔性配送中心

第二节配送中心管理概述

?一、配送中心管理的目标

?(一)效益最大化

?(二)服务最优化

?(三)资源合理化

?(四)流量最大化

二.配送中心管理的内容

配送中心作业管理

配送中心设施设备管理

?成本管理

?存货安全管理

?信息管理

?顾客服务绩效管理

?

? 3.配送中心顾客服务的可靠性

?评价方法

?(1)物流绩效倍增系统(PAC)

?物流绩效倍增系统是一个对企业现有物流条件进行一系列的改善,达到提升物流绩效的方法体系。它的核心点主要有三个:绩效、分析与检查、管理。它们的英文单词第一个字合在一起为PAC,所以该系统又可以被称为PAC系统。

?(2)物流绩效倍增系统(PAC)的运作程序

?①收集日常物流配送工作各项数据资料,确定各项作业耗费的生产工时

?②分析各物流工作岗位的绩效损失原因

?③根据科学方法来确定每个物流配送工作岗位的标准工时

?④测算物流绩效的损失状况

?⑤消除物流绩效损失

?第三节配送中心组织管理

(一)组织的含义

组织是指一种由人们组成的、具有明确目的和系统性结

构的实体。

组织的含义有三层意思:

1、组织要有目标

2、组织有人们的分工和协作

3、组织是由不同层次的权力、责任形成的一种系统结构

?组织结构设计时,必须考虑6个关键因素:

工作专门化、部门化、命令链、控制跨度、集权与分权、正规化。合理的组织结构具有以下特点:

●它是适应经营管理需要的;

●它的职责是明确划分的,工作是各负其责的;

●它的内部沟通是双向的,但指挥调度是单向统一的;

●它的形式是严密简化而富有弹性的

二、企业的主要组织结构形式

?1、直线制组织(最早、最简单、集权式)

?特点:

?从上到下实行垂直领导;不设专门的职能机构。

?优点:

?★机构简单,指挥统一;

?★上传下达迅速,工作效率高,解决问题快;

?★垂直联系,责任明确。

?缺点:

?★缺乏专业化的管理分工;

?★管理工作简单粗放、横向联系差。

?适用范围:

?只适用于小型企业,规模大或者管理工作比较复杂就不适宜采用。

?2。职能制组织

?优点:

?管理分工较细,管理深入,能充分发挥职能机构的专业管理作用;

?缺点:

?多头领导,妨碍统一的领导;不利于建立和健全各职能部门的责任制,管理中往往出现有功大家抢,有过大家推的现象

3、直线职能制(集权分权相结合,绝大多数企业采用)

直线职能指组织的优缺点:

◆优点:继承了直线制组织和职能制组织两者的优点,既可以统一指挥,又存在管理的职能分工;

◆缺点:下级缺乏自主权;职能部门间联系较差;信息传递的路线太长等。

4、事业部制组织(美国通用汽车总裁斯隆1924年提出)

优点:

☆有利于企业的高层领导层摆脱日常事务,集中精力搞好战略决策、长远规划和人才的开发;

☆事业部相对独立的利润中心或责任中心,有利于事业部之间的竞争,增强企业的活力;有利于发挥事业部的主观能动性,增强经营管理的能力。

☆这种组织具有稳定性和适应性较强的双重优点。

缺点:

☆总部和事业部机构重叠会造成结构臃肿,提高管理费用,降低工作效率;

☆事业部之间横向联系差,协调配合难,容易产生本位主义;

☆各事业部往往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企业整体利益,导致短期行为等。

适用范围:

规模较大、产品种类较多、各种产品之间工作差别较大,技术比较复杂和市场广阔多变的企业。

●5、矩阵制组织

●优点:加强部门间的联合;提高创新性灵活性和机动性

●缺点:易发生矛盾

●适用范围:生产经营复杂多变的企业,特别是适合创新性和开发性项目。

第四节配送中心岗位设置

一、配送中心岗位设置的基本原则

“因事设岗”是配送中心岗位设置的基本原则。在具体设置岗位时还应该考虑以下几个原则。

●(一)岗位设置的数目符合最低数量的原则。

●(二)所有岗位有效配合,保证组织的总目标、总任务实现的原则。

●(三)每个岗位发挥积极效应,与其他相关岗位之间相互协调的原则。

(四)经济、科学、合理、系统化原则

配送业务管理

第一节进货

一、订货

二、接货

(一)主要工作

–卸货、搬运、拆装、货物编码与分类等

(二)货物的编码与作用

1、货物编码

是指按货物分类规则以简明的文字、符号或数字表示货物的名称、类别及其他属性并进行有序排列的一种方法。

2、作用:

提高货物资料的正确性;

提高配送活动的工作效率;

可以利用电脑整理分类;

可以节省人力,减少开支,降低成本;

便于分拣及送货,

降低存货水平。

(三)货物编码的原则

1、简单、易记

2、完整:

3、单一

4、一贯性

5、延续性

6、充足性

7、分类编制

8、适应自动化作业

(五)货物分类的原则

1.统一标准

2.选择适用的分类形式;

3.逐次细分,层次分明;

4. 分类明确,不交叉;

5. 分类方法应具有稳定性

6. 货物分类应有伸缩性

7. 分类应符合常识,便于使用。

三、货物验收

(一)货物验收的标准

1.采购合同或订单所规定的具体要求和条件。

2. 议价时的合格样品。

3. 采购合同中的规格或图解。

4. 各类产品的国家品质标准或国际标准

(二)货物验收的内容

1. 包装验收

2. 质量验收

3. 数量验收

4.商品条形码验收

第二节储存

一、常用的储存作业方法

(一)定位储放(二) 随机储放(三)分类储放(四)分类随机储放(五)共同储放

二、储位管理

定义:储位管理就是对货物位置的管理

利用储位来使商品处于“被保管的状态”

类别:

动管—货品在拣货出库时数量的管理和控制

保管—传统的仓储管理

目的:辅助其他作业顺利进行。

(一)影响储位分配的因素

1. 周转率

2. 产品的相关性

3. 产品的同一性、类似性、互补性和相容性

4. 货物入库的先后

5. 产品尺寸、重量、批量

6. 产品特性

(二)储位管理的原则

1.标识明确

2. 储区定位有效

3. 发生移动时要及时纪录

(三)储位管理的范围

1. 临时储区

2. 保管储区

3. 分拣作业区

三、提高仓容利用率的措施与方法

(一)合理安排货位,节约使用面积

1. “垂直、平行”的形式排列

2. “斜向”式货位排列

(二)改进货物堆码方式,节约仓容

(三)加强货区管理,及时整理货垛

(四)加强设备改造,提高库房的技术水平

四、存货控制

(一)存货控制的意义

1. 确保存货能配合销售情况、交货需求以提供客户满意的服务;

2. 设立存货控制基准,以最经济的订购方式与控制方法来提供供应。

(二)存货控制的目的:

1. 保持合理的库存量,减少超额存货投资;

2. 保有合理库存可减少由库存所引起的持有成本、订购成本、缺货成本等,降低库存成本;

3.有效的存货控制能够防止有形资产被窃,且使存货的记录正确,以达财务保护,加强财务管理的目的;

4. 防止延迟和缺货,使进货与存货取得全面平衡;

5. 减少呆料发生,减少存货因变形、变质、陈腐等造成的损失

(三)存货控制的关键问题

1. 何时必须补充存货

-订购点的问题

2. 必须补充多少存货

-订购量的问题

3. 应维持多少存货

第二节订单处理与补货

?一、订单处理

?订单处理是指从接收到客户的订单起,到开始拣货之间的作业阶段。

接受订货(接单)

接受订货是订单处理的第一步。

订货方式主要有

传统订货与电子订货两种。

补货的基本方式

1,托盘补货

2,架上层——货架下层的补货方式整箱补货

3,整托盘补货

补货时机

1、批量补货

2、定时补货

3,随时补货

第三节配货与送货

一、配货

配送中心为了顺利、有序、方便的向众多客户发送商品,对组织进来的各种货物进行整理,并依据订单要求进行组合的过程即为配货。

配送加工是根据用户的要求,对产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拴标签、组装等简单作业。

二、配送加工的目的

(一)强化流通阶段的保管功能,(二)回避流通阶段的商业风险,(三),提高商品的附加价值

(四)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五)提高运输和保管的效率

三、配送加工的重点

(一)配送加工地点的设置

(二)配送加工方式的选择

(三)配送加工成本的管理

第六章分拣作业管理

第一节分拣系统概述

一、分拣作业的概念

分拣作业就是将用户所订的货物从储存保管处取出,按用户分类、集中、处理、放置。

二、分拣作业的目的

在降低分拣错误率的情况下,将正确的货物、正确的数量、在正确的时间内及时配送给顾客

三、分拣作业的基本过程

(一)拣货信息的产生

(二)行走和搬运

“人到货”分拣法

“货到人”的分拣方法

(三)信息的确认与拣取确认方法:

确认既可以通过人工目视读取信息,也可以利用无线传输终端机读取条码,由电脑进行对比,后一种方式往往可以大幅度降低拣货的错误率。

(四)分类与集中

四、分拣作业合理化的原则

(一)便利性原则

(二)效率性原则

(三)准确性原则

(四)均衡性原则

(五)协调性原则

(六)一致性原则

(七)时间性原则

第二节分拣作业方法

一、订单别拣取(摘果式,人至货前)

特点:

1.一单一拣

2.对紧急需求采取集中力量快速拣选

3可无需暂存

4对机械化没有严格要求

5数量不受工艺的限制

适用领域:

1.用户不稳定,波动较大;

2.用户之间共同需求不是主要的,而需求差异很大;

3.用户需求的种类太多;

4.用户配送时间要求不一;

5.新建配送中心的初期;

6.直接面向基本消费者进行配送的电子商务。

二.批量拣取(播种式,货至人前)

特点:

批量拣取可以缩短拣取商品时的行走时间,增加单位时间的拣货量。

(四)适用场合:

(1)用户稳定且用户数量较多(2)用户的需求共同性强、差异性小;(3)用户需求的种类有限;(4)用户对配送时间的要求不强;(5)专业性强的配送中心三.复合拣取

(一)定义:为克服订单别拣取和批量拣取方式的缺点,配送中心也可以采取将订单别拣取和批量拣取组合起来的复合拣取方式。

拣货效率低的原因?

流程设计不合理;人;设备;商品情况;管理;用户需求波动等

如何解决?

1.改进分拣配货单位;

2.采用数字化分拣;

3.重视分拣信息的作用;

4.加强分类

编号管理;5.加强储位管理;6.优化作业流程;7.提高员工素质;8.加强存货控制管理等等

第三节分拣作业系统规划

一,确定拣货单位的必要性?

1. 避免分拣及出货作业过程中对货物进行拆装,甚至重组,以提高分拣系统作业效率

2. 为了适应分拣自动化作业的需要

拣货单位通常有以下四种:单件,箱,托盘,特殊物品。

拣货单位

拣货单位是根据订单分析出来的结果而作决定的,如果订货的最小单位是箱,则不需要以单件为拣货单位。

二、分拣作业系统的布置

(一)储存和拣货区共用托盘货架

此种模式适合体积大、发货量也大的物品。一般是托盘货架第一层为拣货区,第二、三层为库存区,

(二)储存和拣货区共用的零星拣货方式

这种方式适用于进出货量较小,体积不大或外形不规则

货品的拣货工作;达到先入先出的管理效果。入库和出库是在同一

(三)储存与拣货分设在不同货架上的布置模式

这种方式比较适合进出货量差异大,或出、入库包装单位不同的货物。

第四节分拣策略

一、分区策略

(一)按货物特性分区

分区过程的原则是尽量使用共同设备,以使设备成本降低。

(二)按拣货单位分区

(三)按拣货方式分区

(四)按工作分区

二、订单分割策略

订单分割策略必须与分区策略联合运用才能有效发挥作用。

三、订单分批策略

订单分批的原则和批量的大小是影响分拣效率的主要因素。

(一)总合计量分批

(二)固定订单量分批

优点:维持稳定的拣货效率,使自动化的拣货、分类设备得以发挥最大功效。

缺点:订单的商品总量变化不宜太大,否则会造成分类作业的不经济。

(三)时窗分批

作业总时间/时窗(TW)=分批次数

时窗:固定时间称为时窗(1小时、30分等)

(四)智能型分批

优点:分批时已考虑到订单的类似性及拣货路径的顺序,使拣货效率更进一步提高。

缺点:所需软件技术层次较高不易达成,且信息处理的前置时间较长,若发生紧急插单处理作业较为困难。

四、分拣方式的确定

(一)定量方法

EIQ分析

就是利用“E”、“I”、“Q”这三个物流关键要素,既是从客户订单的品项,数量,订货次数

EN值(订单品项数)及IK值(品项重复数)

原理:

EN值(订单品项数)越大表示一张订单所订购的货物品项数越多采取按单分拣较好,IK 值(品项重复数)越大,表示某品项的重复订购频率越高,货物的周转率越高,此时,采用批

量分拣可以大幅度提高分拣效率。

(二)定性方法

第七章物流配送方案设计

配送方案设计

(1)配送方案是从事配送活动的物流配送项目和物流配送运作的总称

两层含义:1。指某个具体配送活动的方案.

2.指解决配送活动中问题的方法和具体运作的描述

(2)配送方案的内容:

配送计划的拟定

配送路线的选择

配送合理化分析

配送成本分析

配送计划的拟定

一、拟定配送计划应考虑的因素

(一)配送的对象(客户)(二)配送的货物种类

(三)货物的配送数量或库存量(四)物流渠道

(五)物流的服务水平(六)物流的交货时间

(七)配送货物的价值

二、拟定配送计划的主要依据

(一)客户订单

(二)客户分布、运输路线、距离

(三)配送的各种货物的体积、形状、重量、性能、运输要求

(四)运输、装卸条件

三、配送计划的主要内容

1按日期排定客户所需

2优化路线

3按客户需要的时间结合运输距离而确定起运提前期

4按客户要求选择送达服务的具体组织方式

四配送运输路线的确定目标与约束条件

确定目标:效益最高,成本最低,路程最短. 吨公里数最小,准确性最高,运力利用最合理、劳动消耗最低等作为目标

约束条件:满足所有收货人对货物品种、规格、数量的要求;

满足收货人对货物送达时间范围的要求;

在允许通行的时间段内进行配送;

各配送路线的货物量不得超过车辆容量和载重量的限制;

在配送中心现有运力允许的范围内。

五,配送路线的决策方法

(一)定性分析方法如经验判断法等

(二)定量分析方法

综合评分法

直送式配送运输的决策方法

分送式配送运输的决策方法

配送式配送运输的决策方法

1、综合评分法

企业战略管理 终极笔记 复习

战略管理(梁军老师):平时就要好好看课本,日积月累,最后再看一遍课本, 只要答题能体现出你听讲了,能体现出你确实看书了,分数意想不到的高。而且老师说他阅论述题的时候,特别希望能看到大家自己的看法。要提醒大家的是,课本老厚老厚了,我们的考试又很多,如果平时不看的话,最后会十分焦急哦!还是那句话,功夫要用在平时。我们的考题是: 一名词解释(6*5分): 战略领导、水平整合、能力、产业、战略承诺、商业模式 二简答(3*10分) 1 竞争优势的四要素 2 产业生命周期及启示 3 upc模型的2种定价策略(定价选择) 三论述(2*20分) 1 给了索尼和东芝竞争的一段案例,让你说说高技术产业获得规格的战略 2 从产业链的角度谈谈你对战略管理的认识 09级人力考题: 一名词解释:战略领导,战略外包,使命陈述,产业,水平整合等。 二简答: 产业生命周期; 使命陈述如何编写? 波特五力模型? 企业的定价选择? 三论述: 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战略管理的本质 10级工商管理考题: 一名词解释:竞争优势、独特竞争力、垂直整合、战略承诺、能力。 二简答和论述:全球战略管理的区别与本质、产品生命周期模型及启示、UPC 定价策略、立拓集团战略管理的本质、电子商务与传统商业业态发展的看法。

【一.名词解释】 1.战略管理: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 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把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2.战略领导:用最有效的方法管理企业的战略实现过程以创建竞争优势。 3.战略制定:战略的确定和选择战略 4.战略实施:将战略付诸实施以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益 5.战略承诺:是指大规模的、不可逆转的投资决定。 6.战略外包:是将企业价值链中的某几项或一些企业职能交给一家技能和知识 只专注于某一活动的独立的专业企业的决策 7.战略联盟:是两家或更多家企业间建立的共同开发产品,共同受益的长期协 议 8.水平整合:收购产业竞争对手或与产业竞争对手合并的过程,目的是实现大 规模和大范围所带来的竞争优势 9.垂直整合:扩张经营,向后进入为该企业的产品生产零部件的产业,或者向 前进入使用或分销该企业产品的产业 10.能力:企业协调各种资源并将其投入生产性用途的技能 11.产业:是提供相互间密切替代的产品或服务 12.商业模式:是管理者将企业所实行的一组战略编制成具有内在一致性的整体 以获得竞争优势和实行卓越绩效的理念 13.使命陈述:关于公司存在意义的陈述 14.竞争优势:一家企业的赢利能力高于同行业(或吸引同一顾客群体)的所有 其他企业的平均水平 15.独特竞争力:相对于竞争对手所独有的引导企业产品差异化或实现持续低成 本结构的能力 16.职能层战略:是旨在改进企业运营效能的战略 17.创新:创造新产品或新流程的活动 18.移动壁垒:产业内阻碍企业在不同战略群组间移动的因素 19.战略群组:是实行相似商业模式的企业群体 20.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领域内,同时具有竞争力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 中,由交互关联关系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的厂商,以及相关机构(如大学,制定标准化机构,产业工会等)的经济集群现象 21.资源:企业所拥有的,能够为顾客创造价值的资本的,财务的,实物的,社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试题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道小题,共100.0分) 1.物流是()的流动储存活动。 A.无形物品 B.有形物品 C.信息 D.资金 知识点: 第一章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学生答[B;] 案: 得分: [5] 试题分值: 5.0 : 提示2. 3.运输管理信息系统是通过建立计算机网络和系统,实现对()的追 踪管理。车辆及所运货物A. B.人员 C.仓库 D.客户信息: 知识点第一章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学生答[A;] : 案5.0 : [5] 得分: 试题分值:

提示4. 5.下面关于物流信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物流信息与运输、仓储等环节都有密切的关系,它在物流活动中起着神经系统的作用。 B.物流信息不能自动采集。 C.物流信息按信息加工程度可分为原始信息和加工信息。 D.在不同物流管理子系统中物流信息是不同的。 知识点: 第一章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学生答[B;] : 案5.0 得分: [5] : 试题分值: 提示6. 7.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相关人员不包括()。 A.物流系统开发人员 B.物流管理人员 .. C.企业高层领导 D.人事管理人员 知识点: 第一章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学生答[D;] : 案5.0 得分: [5] 试题分值:

: 提示8. 9.下面关于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物流信息系统工作内容非常复杂。 B.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常分为供应流子系统、产品物流子系统、库存和运输物流子系统、销售物流子系统等。 C.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仅由软件构成。 D.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改善企业内部和企业间交流信息的方式,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 知识点: 第一章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学生答[C;] : 案[5] 5.0 : 得分: 试题分值: 提示.. 10. 11.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不包括()。 A.硬件 B.软件 C.车辆 D.人员和制度 知识点: 第一章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学生答[C;] : 案5.0 试题分值:

战略管理期末考试笔记

1.商业模式:是管理者整合企业要素,形成的完整的,有独特竞争力的运行系统,是企业的各种利益相关者的纽带。 2.战略管理者层次和职能: 公司层。公司层管理者包括CEO、其他高级管理者、董事会和公司层职员。CEO是总体管理者的核心,在其他高级主管的协助下,公司层管理者的任务是负责组织的整体战略。这一角色包括定义组织的使命和目标,决定开展哪些业务,在不同的业务间分配资源,制定和实施跨业务的战略,领导整个组织。负责资源的分配和掌握行业进退,还要充当企业战略设计者与企业所有者之间的联系人。保证公司和业务层的战略符合股东利益最大化是CEO的职能。业务层。业务单位是一个自足的事业部,为某一特定的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业务层的主管总经理,是事业部的负责人,将公司层的知识和意图转换成具体的业务战略。 职能层。职能层管理者负责组织公司或事业部的具体业务的职能或运营。 职能经理的职责范围通常局限于某一具体的组织活动。制定涉及本领域内的职能战略,协助达成业务层和公司层总体管理者的战略目标。 3.产业的生命周期:从产业出现到完全退出社会经济活动经历的时间。 不同周期产业的特点: 萌芽企业:成长较慢,产业的进入壁垒来自掌握技术上的诀窍而不是规模经济所要求的成本或品牌忠诚。竞争主要在于如何更有效地教育顾客,打开分销渠道、完善产品设计。 成长企业。随着产品需求的上升,顾客对产品逐渐熟悉,经验曲线和规模经济的效应令价格下降,分销渠道也变得成熟起来。这一阶段,来自潜在竞争者的威胁最大。高成长同时也以为这新进入者可以很容易被产业吸收而不至于加剧产业内的竞争。产业内的竞争强度不大。有战略意识的公司利用成长阶段相对平和的环境为即将而来的震荡阶段做好准备。 产业震荡。需求接近成熟,绝大多数需求来自产品更新,首次购买者的人数很少。产业内竞争加剧。需求增长速度下降,导致产能过剩。充分利用过剩的产能,企业通常选择降价,结果可能是爆发价格战。 成熟产业。市场充分成熟,需求完全来自产品更新,需求增长缓慢或没有增长。进入壁垒开始提高,潜在竞争者进入的威胁变小,随着需求增长的下降,争夺市场份额竞争开始,导致价格下降。为了生存,企业专注于成本最小化和建立品牌忠诚。成熟产业中较高的进入壁垒为企业提高价格和利润创造了机会。 衰退产业。需求增长变成负数。需求下降导致产能过剩。利用产能,企业开始降价,陷入价格战。 4.-波特五力模型 1)潜在竞争对手进入的风险 2)产业内现有企业的竞争强度 3)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 4)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 5)产业替代性产品的相似度 波特五力模型中的潜在竞争对手进入风险: 1.规模经济 2.品牌忠诚 3.顾客转移成本 4.资本要求 5.绝对成本优势 6.政府管制 潜在竞争对手的进入风险是进入壁垒高度---令进入产业的竞争者付出代价函数。 代价越高,壁垒越高,这一竞争力量越弱。 规模经济,是同降低公司成本结构的大规模生产相关的优势。 规模经济优势的来源: 1)大规模生产标准化产品带来的成本削减; 2)大宗购买原材料和部件的折扣;

企业战略管理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企业战略管理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1. 什么是企业战略? 企业战略是企业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环境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谋划。是企业战略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对企业经营范围的科学规定,又是制定各项具体策略和计划的基础。企业战略又是一个以变革为实质内容的概念。 2、企业战略构成要素 经营范围 资源配置 竞争优势 协同作用 3、企业战略包括哪些层次?各层次战略的主要内容是? 企业层战略:1)决定企业整体的业务组合和核心业务 2)根据业务组合和各类业务在组合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基本战略业务单位及对各战略业务单位的资源分配方式和分配次序3)建立战略变革决策机制 业务层战略: 1)决定本业务对实现业务发展应作出的贡献类别和数量,决定

本业务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远景,以及本业务活动与企业内其他业务活动的关系,包括需要与企业内其他业务共享的资源和职能。2)决定本业务的涵盖范围,明确业务活动所采用的基本技术类型和技术开发潜力,研究其目标市场的类型、结构、竞争状况和变化趋势 3)确定本战略业务单位内各项职能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 4)制定实现业务发展目标的计划,对各计划期和各方面负责的人员及业务活动进程提出明确要求,并根据计划对本战略业务单位的资源进行分配,建立对业务内各项活动资源使用效果的控制和评价机制。 5)协调和平衡本战略业务单位中的各项职能战略 职能层战略:1)明确并满足业务战略成功实施对本职能的具体要求 2)确定本职能活动与其他相关活动的关系,寻求本职能与其他职能可以共享的活动和资源。 3)对本职能的各项具体活动进行组织安排 4)确定本职能的发展方向和资源分配 4、如何理解企业战略管理过程 l 战略分析: 1)明确企业的使命和宗旨

物流管理知识点及题库

《物流学》基本知识点 (说明:小字号表示基本知识点) 一、物流管理的名词 1、商品流通及物流的概念和关系分析 1)商品流通的概念 商流是通过交易实现物品所有权的转移,实现商品的社会商流是通过交易实现物品所有权的转移,实现商品的社会价值。 2)物流(Logistics) 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有机结合起来。 3)商物分离的原因、理论 (1)商物分离的原因 1)经济发展的必然性。因为商品实体移动方面遇到了两个重要的障碍:一、在经济高速增长期增大的物流量超过了生产企业商品供应的物流能力;二、在企业物流活动上所支出的成本显著上升。因此,必须重视物流,将之单独研究。 2)物流与商流各自有着不同的规律性。一、商品交易路线,往往不是商品实物流动的最佳路线,如果商品交易过程和实物运动过程按同一路线进行,则势必出现迂回,倒流,重复或过远运输等不合理的现象,造成资源和运力的浪费。二、物流过程有其相对独立的规律性,有必要将物流从商品流通中分离出来,以提高物流活动的效率;三、商流往往多层次,多渠道,而物流则是力争少环节。 3)解释商物分离理论:商流和物流有其不同的物质基础和不同的社会形态。在流通这一统一体中,商流明显偏重于经济关系、分配关系、权力关系,属于生产关系范畴。物流偏重于工具、装备、设施及技术,因而属于生产力范畴。实质是专业分工,职能分工。 4)商流、物流的区别与联系 商流与物流的功能区别:(1)作用不同。商流是以货币为媒介,实现商品所有权的转移。物流实现的是商品的实体时空转移,完成实物的传递与交割。(2)表现方式不同。商务活动中的询价、交易谈判、签约、广告宣传、营销策划、促销、结算、付款等交易活动构成商流,而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订单处理等活动构成物流。 商流、物流的联系:(1)商流是物流产生的前提(2)商流在先,物流在后(3)商流引导物流、制约物流(4)物流服务于商流,是商流实现的保证,同时起制约商流(5)物流对商流有促进作用 5)物流与营销生产的关系?物流与运输、仓储的关系? 物流与电子商物的关系? (1)物流与营销生产的关系:1)物流是营销的一部分,是构成市场营销的重要要素之一;2)物流为营销与生产提供后勤支持; (2)物流与运输、仓储的关系:1)运输承担了改变空间状态的主要任务,帮助物流顺利完成创造场所价值的任务;2)仓储最大限度地减缓库存商品的变化,以保存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保证了物流创造时间价值的实现。 (3)物流与电子商务的关系:1)电子商务促进物流发展(A、改变人们的物流观念;B、改变物流运作方式;C、促进物流基础设施的改善和物流技术与管理水平的提高);2)物流是电子商务的保障,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6)现代物流的特征 现代物流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内容:系统化,总成本最小化,信息化,技术手段现代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专门化、电子化、快速反应化、网络化、柔性化、标准化。 7)物流创造三大价值;各价值的创造有哪些表现形式。

企业战略管理-复习笔记.docx

企业发展中企业家的困惑 ①企业永不停息扩张,不知什么时候停下来; ②面对许多机会,不知道哪一个属于自己。 ?盲点:战略管理的逻辑 ①下属总不能理解口己的意图,不能站在口己的角度来思考他们的工作; ②面对市场变化,自己的下属显得非常低能。 ?盲点:战略是高层管理的专利 ①血对…套套的战略管理理论总是觉得无法解决自己的战略问题; ②在中国不规范的市场上是怎样进行战略管理。 ?盲点:战略管理是大企业的问题 ?企业需要战略 ①企业面临环境变化; ②企业生命周期的挑战; ③3C使得企业越來越难获胜。 ?战略管理遇到的挑战 ①竞争成功只是暂时的,除非公司能小心翼翼保护住自己的竞争地位; ②21世纪的竞争局面:技术进步与扩散加快;交通与信息使区域边界打破。 1战略与战略管理概论 1.1战略概述 一、概念 (1)&& ?从战略内容來定义战略 ?战略是为了提升企业未來市场价值,开发核心能力和获得竞争优势而采取的一系列整合和协调行为的动态统筹。 (2)早期多样化宦义 ?明茨伯格的5p战略综合定义 ①战略是一种计划(Pbn) 1?是有意识的、正式的、有预计的行动程序; 2.计划在先,行动在后,战略是企业经营活动Z前制定的; 3.管理者要进行有意识的领导。 ②战略是一种计谋(策略)(Ploy) 1.战略是为威胁或击败竞争对手而采取的手段,重在实现预测的目的: 2.威胁通常是由企业发生的一些市场信号所造成的。 ③战略是一种模式(Pattern) 1.战略是一段时期内一系列行动流的模式; 2.战略体现为从战略制订到战略完成的一系列行为; 3.战略作为-?种计划与战略,作为一种模式,两种定义是独立的; 4.战略重在行动,战略也可以是自发形成的。 预想的战略一深思熟虑的战略一实现的战略 未实现的战略浮现的战略(自发形成的)

企业战略管理期末重点

第一章 一、战略管理的内涵 1、意义: 2、概念: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践,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3、特点: 战略管理具有全局性 战略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 战略管理从时间上来说具有长远性 战略管理实质上是使企业的资源和经营活动与其外部环境匹配协调,即寻求战略匹配性 战略管理也是以企业的资源和能力为基础的,并对二者进行战略延伸 第二章 一、五力模型 行业新加入者的威胁 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程度 替代产品的威胁 购买商讨价还价的能力 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 二、战略集团图 1、战略集团的含义:是指一个产业内执行同样或类似战略并具有类似战略特征的一组企业 2、目的:发现共性,找到差异 3、优点:有助于了解市场全貌 能够有效分析集团跨越的障碍 有助于预测市场变化和战略机会 三、市场信号 1、市场信号是一个竞争对手的任何行动 2、国内外企业常用的市场信号: 提前预告 事后宣告 同一产业竞争者的公开讨论 竞争者讨论和解释自身的行动

竞争者的战略与其可能采取的战略相比较 战略变更的最初执行方式 偏离过去的目标 偏离产业惯例 交叉回避 格斗商标 秘密反不正当竞争行为诉讼 第三章 一、企业核心能力 1、概念:是企业发展独特技术、开发独特产品和创造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 2、特征:能够为用户带来巨大的价值 能够支撑多种核心产品 竞争者难以复制或模仿 二、企业价值链分析 1、概念:是企业所从事的各种活动:设计、生产、销售、发运以及支持性活动的集合体(由价值活动和边际利润组成) 2、价值活动要素 基本活动要素:进料后勤、生产、发货后勤、销售、服务 支持性活动要素: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基础设施第四章 一、利益相关者 1、概念:是指能够影响企业的战略决策、战略政策、战略行动或战略目标的个人或者团体,或是能够受到企业战略决策、战略政策、战略行动或战略目标影响的个人或者团体 2、两大类: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股东和雇员) 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顾客、供应商、政府、竞争者、当地社区和普通公众) 二、企业使命 1、概念:是企业在社会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应担当的角色和责任 2、确定企业使命是制定企业战略目标的前提,是战略方案制定和选择的依据,是分配企业资源的基础 3、内容:企业哲学和企业宗旨 4、决定企业使命的因素:企业在确定企业使命时,必须充分、全面地考虑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各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和期望

现代物流管理考试重点整理

现代物流管理考试重点整理 一、名词解释(4*3’) 1.(P2)物流: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将物流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2.(P31)物流战略:物流战略是企业面对激烈竞争的经营环境,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采取的竞争行动与物流业务的方法,为了实现企业目标并支持企业战略所需的与“物”相关的,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废弃物、一般供应用品及专业服务的控制系统的计划、组织、执行和控制的谋划和方略。 3.(P59)物流系统:崔介何认为: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由所需位移的物资与包装设备、搬运装卸机械、运输工具、仓储设施、人员和通信联系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4.(P133)仓储管理:仓储管理简单来说就是对仓库及仓库内的物质所进行的管理,是仓储机构为了充分利用所具有的仓储资源,提供更高效的仓储服务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过程。 5.(P147)包装: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将包装定义为:包装是指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称。也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 6.(P157)装卸搬运: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改变物品的存放状态与位置为主要内容的活动。装卸搬运包括装卸和搬运两部分,装卸是物品在指定地点以人力或机械装入或卸下运输设备,搬运是指在同一场所对物品进行水平移动为主的物流作业。 7.(P171)配送: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将配送定义为: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8.(P203)流通加工: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将流通加工定义为: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拴标签、组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流通加工是指某些原材料或产成品从供应领域向生产领域,或从声场领域向销售领域流动的过程中,为了有效利用资源,提高物流效率、方便用户、促进销售和维护产品质量,在流通领域对产品进行的初级或简单再加工。 二、单选(10*1’) 1.条形码的作用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读书笔记

战略历程 亨利*明茨伯格约瑟夫*朗培尔 第一部分作者介绍 亨利·明茨伯格 Henry Mintzberg 1939年出生于加拿大蒙特里尔,著名管理学家,长期担任加拿大麦吉尔(McGill)大学管理学教授、法国欧洲管理学院的组织学教授。 ●学术经历&荣誉头衔 1961年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获机械工程学士 1962年获乔治.威廉士大学文学学士 1965年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管理学硕士 1968年获得该院斯隆管理学院博士学位 《战略管理》、《管理研究》、《行政管理》、《企业战略》等杂志的编委 加拿大皇家学会会员 美国战略管理协会的创始人和前任主席 ●学术思想&代表著作 研究领域涉及一般管理学、组织学;目前致力于考察管理的本质及模式、组织的形成过程。其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组织管理和战略管理方面;著有90多篇论文和7部专著。 明茨伯格比较有影响力的著作包括: 《经理工作的性质》、《组织的结构》、《组织内外的权力斗争》、《战略过程》、《明茨伯格谈管理: 我们的奇妙组织世界》、《战略规划兴亡录》和《穿越战略理论的丛林》等。 1973年出版的《经理工作的性质》是明茨伯格的主要代表作之一。 明茨伯格通过对5名首席执行官的研究及对他人研究成果的分析,向长期以来关于管理者工作的四种传说提出了挑战。他指出,传统的有关管理内涵的界定是不符合实际的。明茨伯格认为,管理工作涉及人际关系、进行谈判、激励下属、解决矛盾、建立信息网络和传递信息、在几乎没有信息或公有少量信息的前提下决策以及分配资源等。 明茨伯格强调管理者工作对组织的巨大作用,指出管理者在工作中担任的10种角色:挂名领导、联络者、领导者、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企业家、故障排除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明茨伯格第一次从实证角度分析管理者的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将管理者的类型分为:联系人、政治经理、企业家、内当家、实时经理、协调经理、专家经理、新经理。 ●国际实践管理教育创新 明茨伯格一直是美国MBA教育模式的激烈抨击者。他的名言是,MBA是以错误的理由用错误的方法教育错误的人。当今的MBA教育更大程度上是“B”(Business)而不是“A”(Administration):它们大多是关于商业管理的各个专业功能,而不是管理实践本身。它们招进那些没有多少管理实践的年轻人,给他们填食各种理性分析能力。把他们培养成各个专业功能的独立专家,而不是善于合作的管理者。 明茨伯格的过人之处在于,利用他的影响力,花了7年时间,全心打造了一个融科学、艺术与手艺为一体的管理教育模式:国际实践管理硕士项目(International Master in Practicing Management,简称IMPM)。 IMPM下一步准备在中国建立一个国际管理发展中心,负责IMPM及基于IMPM的其他高级管理培训项目在中国的下一步发展,IMPM的第八届(2003年4月底开学)计划将首次向中国大陆地区招收参与者。

战略管理重点整理

1、21世纪的企业主要面临三个方面的巨大冲击 经济全球化 信息-生物技术的高度融合 超级竞争 2、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途径主要有二: 渐进性的自然竞争 革命性的战略竞争 3、战略管理所面临的基本挑战 帮助企业人员突破因专业教育及部门经验所形成的局部思维,以动态、发展及综合的眼光,正确理解组织战略定位、选择与执行的动态复杂性(dynamic complexity),确保组织的长期成功, 4、企业战略的定义 战略是一个组织长期的发展方向和围,它通过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调整资源配置来取得竞争优势,从而实现利益相关者的期望。 5、何谓“利益相关者” 依靠企业的成功运营来实现其自身目标和期望的个人、团体和组织。 6、利益相关者分类 资本市场利益相关者 产品市场利益相关者 组织部利益相关者 7、战略的基本特点 关注企业竞争优势;关注长期发展方向;关注组织活动围;关注组织战略适应;关注战略延伸;关注资源调整;关注运营决策;关注利益相关者期望 8、核心能力的四个标准: 有价值的 高度稀缺 难以模仿 不可替代 9、战略决策的本质 决策本质的复杂性;决策环境的不定性;战略思维的整体性;外部环境的依存性;组织变革的艰巨性10、战略决策的本质 a决策本质的复杂性 b决策环境的不定性 c战略思维的整体性 d外部环境的依存性 e组织变革的艰巨性 11、战略类型 最常见的多元化公司由四个基本层面所构成 不同的层次肩负着不同的责任和使命,故而,企业战略(公司层战略)也可分为四层 公司层战略——高层战略 业务层战略——业务单位战略、竞争战略 职能战略——职能者,功能也 运营战略——一线管理者 战略管理课程的重点:公司层战略;业务层战略 12、公司层战略的定义 也称总体战略,关注公司的整体目标和活动围。 13、公司总部存在的理由是什么? 决定是否进入某一产业,怎样增加业务单位价值。其基本角色包括: a、组合管理者 b、业务重组者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试题与答案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试题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道小题,共100.0分) 1.物流是()的流动储存活动。 A.无形物品 B.有形物品 C.信息

D.资金 知识点: 第一章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学生答[B;] : 案5.0 : [5] 试题分值得分: 提示: 2. )的追 3.运输管理信息系统是通过建立计算机网络和系统,实现对( 踪管理。车辆及所运货物 A. 人员B. C.仓库 D.客户信息知识点: 第一章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概述学生答[A;] : 案5.0 : : 得分[5] 试题分值提示: 4. 5.下面关于物流信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物流信息与运输、仓储等环节都有密切的关系,它在物流活动中 A. 起着神经系统的作用。 B.物流信息不能自动采集。物流信息按信息加工程度可分为原始信息和加工信息。C.

D.在不同物流管理子系统中物流信息是不同的。 知识点: 第一章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概述学生答 [B;] : 案5.0 : 得分[5] : 试题分值 : 提示 6. 7.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相关人员不包括()。 A.物流系统开发人员 B.物流管理人员 C.企业高层领导 D.人事管理人员 知识点: 第一章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学生答[D;] : 案5.0 : [5] 试题分值得分: 提示: 8. )。 9.下面关于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物流信息系统工作内容非常复杂。A.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常分为供应流子系统、产品物流子系统、库存 B. 和运输物流子系统、销售物流子系统等。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仅由软件构成。C.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改善企业内部和企业间交流信息的方式,D. 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知识点: 第一章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概述学生答 [C;] : 案5.0 : : 得分[5] 试题分值提示: 10. 11.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不包括()。硬件A. 软件B. 车辆C. 人员和制度D. 第一章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概述知识点: 学生答 [C;] : 案5.0 : 试题分值[5] 得分: : 提示 12. 13.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是通过对()的加工处理来达到对物流、资金流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并为企业提供信息分析和决策支持的人机系统。 A.物流信息 B.产品信息 C.库存信息

《企业战略管理》整理笔记——第七章企业业务层战略

第七章企业业务层战略 重点 1业务单位战略 2公司战略态势(属于公司层战略内容) 3一般竞争战略(业务层战略,广泛使用的) 第一节业务单位战略 1、业务层战略,又称事业部,经营单位战略(business-level strategy)——属于竞争战略 概念——一整套相互协调的使命和行动,旨在为客户提供价值,并通过对某一特定产品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利用获得某种竞争优势。 职能—— a确定业务战略的发展态势(攻守进退) b制定业务部门的竞争战略 c建立业务部门的竞争优势(结合个体情况——核心竞争力) d建立和管理高绩效的业务和产品组合 e建立于职能部门的协同(业务导向;职能辅助;相互协调) 2、业务单位战略选择原则 顾客以及其需求 企业外部环境和自身资源能力 行业生产力和科技 只有凭借毅力,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这些磨练与考验使成长中的青少年受益匪浅。在种种历练之后,他们可以学会如何独立处理问题;如何调节情绪与心境,直面挫折,抵御压力;如何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去应对每一

只有凭借毅力,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这些磨练与考验使成长中的青少年受益匪浅。在种种历练之后,他们可以学会如何独立处理问题;如何调节情绪与心境,直面挫折,抵御压力;如何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去应对每一 企业规模与运营能力 企业产品类型 产品生命周期 第二节 公司战略态势(属于公司层战略内容) 略 第三节 一般业务竞争战略 低成本/成本领先战略 差异化战略 集中化/聚焦战略 1一般竞争战略/基本竞争战略划分要素—— 1) 企业市场目标的宽窄 2) 企业追求的竞争优势是低成本还是差异化 (成本领先与差异化的混/聚合) 【图示】竞争范围——目标宽泛还是狭窄(海尔,美的) 竞争优势——低成本,差异化(美国西南航空,motel6) 五种 基本竞争战略 竞争优势 低成本 差异化

企业战略管理重点

行业一般是指其按生产同类产品或具有相同工艺过程或提供同类劳动服务划分的经济活动类别,如饮食行业、服装行业、机械行业、金融行业、移动互联网行业等。 行业进入的壁垒 进入壁垒是新进入企业与在位企业竞争过程中所面临的不利因素,即它仅指新进入企业才须承担而在位企业无须承担的(额外的)生产成本(J.Stigler,1965)。 企业目标就是实现其宗旨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没有目标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美国行为学家j.吉格勒指出:设定一个高目标就等于达到了目标的一部分。 企业哲学是指一个企业为其经营活动或方式所确立的价值观、态度、信念和行为准则,是企业在社会活动及经营过程中起何种作用或如何起这种作用的一个抽象反映。 企业宗旨是关于企业存在的目的或对社会发展的某一方面应做出的贡献的述,有时也称为企业使命,是指规定企业去执行或打算执行的活动,以及现在的或期望的企业类型。 前向一体化与后向一体化如何选择 前向一体化就是企业通过收购或兼并若干商业企业,或者拥有和控制其分销系统,实行产 销一体化。前向一体化是指获得分销商或零售商的所有权或加强对它们的控制,也就是指企业根据市场的需要和生产技术的可能条件,利用自己的优势,把成品进行深加工的战略。在生产过程中,物流从顺方向移动,称为前向一体化,采用这种战略,是为获得原有成品深加工的高附加价值。一般是把相关的前向企业合并起来,组成统一的经济联合体。这通常是制造商的战略。 前向一体化战略的选择要点是: 1.企业现在利用的销售商或成本高昂、或不可靠、或不能满足企业的销售需要。 2.可利用的高质量销售商数量有限,采取前向一体化的公司将获得竞争优势。 联想公司的1+1专卖店就是这种原因。 3.企业具备销售自己产品所需要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可以是剥离富余人员的替代。 4.当稳定的生产对企业十分重要时。这是由于通过前向一体化,企业可以更好地预见对自己产品的需求。 5.现在利用的经销商或零售商有较高的利润。这意味着通过前向一体化,企业可以在销售自己的产品中获得高额利润,并可以为自己的产品制定更有竞争力的价格。 企业现有销售商存在以下不足: 1.对出厂价格压得过低,或不可靠,或不能满足企业销售需要; 2.现有经销商(下游行业)有较高利润(通过前向一体化进入渠道行业)。

最新整理《新闻学》读书笔记.docx

最新整理《新闻学》读书笔记新闻社会学读书笔记 《新闻学》读书笔记 一、所谓新闻价值指新近发生变动的事实对新闻传播者传播新的信息之需要的满足。 三、新闻价值的概念是由徐宝璜从美国、邵飘萍从日版引入的。 四、所谓新闻政策是指国家、政党或地方行政机关对新闻事业所规定的活动准则。从广义上讲,它包括新闻事业管理政策、新闻报道政策、新闻队伍建设方针等。狭义的新闻政策主要是指新闻报道政策,包括新闻采写原则、方针和宣传纪律等。 五、新闻的客观性原则是指新闻传播者在传播活动中,要尊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实世界的外部实在性,竭力按照事物本来的面目进行报道,避免在新闻报道中直接、公开地表达新闻传播者自身的观点和倾向。 六、新闻报道的类型包括客观报道、调查性报道、解释性报道和精确新闻。 七、新闻是指新闻出版机构组织、审读、编选、加工、整理稿件等工作,也指从事工作的人员。 八、新闻的宏观任务:一是确立新闻方针,二是进行新闻策划,三是组织和协调新闻采访。 九、新闻的具体工作,一是组稿、选稿、改稿,二是新闻标题制作,三是组版。 十、新闻标题的作用,一是标出新闻的主要内容,二是吸引读者注意,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四是具有评价作用,五是组织新闻内容。十一、对社会热点话题进行讨论的调查文章案例

引题,今年十一假期小型客车不用缴纳通行费,这一让人兴奋地消息也带来了大量车辆上路引发拥堵的担忧。主题,免费新政:高速公路会不会变慢速。 小标题:疑问一,免费会不会让路上车辆增加一倍;疑问二,拥堵的症结是车多还是收费站多;疑问三,免费通行的车辆是否需要领卡;疑问四,高速公路让利5%是笔糊涂账? 十二、关于图书馆发展的两段文章: 国家的发展,取决于国民素质,而提高国民素质,阅读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这条引领民众通往智慧的路,不能被短视的“当下投入即能产出”的功利心态所堵塞,否则,一座城市将失去文化色彩,一个民族将失去文化传承,一个国家将失去创新活力。 图书馆更应该是一座城市市民休闲与娱乐中心,通过公益讲座、文化展览、音乐欣赏、影视观摩、游玩参观等文化休闲服务,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人群的需要,成为市民亲切而温馨的第二起居室,成为构建城市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十三、员工持股计划,是指上市公司根据员工意愿,将应付员工工资、奖金等薪酬的一部分委托资产管理机构管理,通过二级市场购入本公司股票并长期持有,股份权益按约定分配给员工的制度安排。 《新闻学》读书笔记 新闻传播学概论,从各个方面介绍了传播学要研究的内容及其传播的意义。课本的理论知识有很大的难度,但只要抓住个章节课本知识的重点话语,加一自己的理解及一些资料的辅助,就能大略的掌握课本理论知识所要表达的意思。 比如第5章的传播学的社会功能,它主要介绍的内容就是大众传播以及人际传播信息的社会作用、功能,以及传播理论所涉及的一些特殊功能性。如传播的三种社会功能:环境检测功能、社会协调功能及文化传递功能。这个章节对我们

10507《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自考知识点整理大全

(收益管理)。P50 (供应链结构)。P51 (第三方 物 。P56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10507)知识点 、单项选择题知识点 1 ?现代物流管理的目的是 (整体最优)。物流系统功能的核心和本质是 整合和优化,实现整体最优化。P3 2 ?物流并非是多个功能简单叠加,而是各功能和环节 相互联系与整体运作 的综合体,这体现了物流的 (系统价值) 3?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军为了有效提高物资保障能力,采用 托盘、叉车等后勤设备,贯穿了军事物资从单元组合 (集装)的装卸活动到高效连贯地搬运、运输、储存、直到按军事目标到达目的地为止的整个过程,为战争提供了有 效的后勤支持。P3 4. 根据美国学者巴罗的划分,企业物流作业活动分为关键性活动和支持性活动,其分另炮括哪些内容? P9 关键性活动: 客户服务标准;运输;库存管理;信息流动和订单处理 支持性活动:仓储;物料搬运;采购;保护性包装;与生产或运作部门合作;信息维护 5. 大型零售知识店、24小时店为了消减流通成本、扩大销售,大多已连接了 POS 和EDI 系统(信息)。P9 6?拉式经营体制强调的是(尽最大可能缩短从了解客户需求到生产这段前置时间) 。P16 7 ?属于供应链运营整合障碍的是 (分散的信息结构)。P25 &供应链运营整合应遵循的原则是( 全局性视野、现代信息技术…)。P26 10. 销售与运作流程(S&OP 是以(月)为单位滚动进行的。P28 11. 设定整体制造产量及其他活动水平的一种功能,其目的是最好地满足当前计划中的销售水平,同时实现整体商业 目标的物流管理方式是(销售与运作规划 S&OP P28 12. S&OP 的核心是 供应和需求的整合。P29 13. 供应链管理的本质是对 (企业内外供应和需求的整合管理) 。P46 14. 制定生产与库存水准决策,以满足终端客户需求的企业活动是 (需求规划)。P50 15. 需求战略的制定主要有哪三个方面? (渠道设计、需求规划、供应链结构) 。P50 16. 是否能使企业拥有更多的市场份额或者对于竞争对手拥有更高的价格支配力选 17. 决策最优的参与者数目、位置以及供应链参与者的角色要解决的基本冋题是 18. 供应链整合的四种形式分别是什么?各自内容是什么? P52 四种形式:信息、决策、财务、运作。 信息整合:是指供应链参与企业之间就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共享。 决策整合:支持供应链内参与企业之间的规划与控制职能。 财务整合:改变了供应链支付的条款和条件。 运作整合:涵盖了供应链参与者之间物资与人力资产共享。 19. 介于货主企业与运输业之间, 在特定时间段内按照特定价格向使用者提供个性化物流服务的中介组织是 流)P53 20. 第三方物流为委托客户企业提供的服务有 基本业务、附加值业务 以及(高级物流业务)。P54 21. 第四方物流全程负责管理的典型特征是? 任何因为供应链运作失误而产生的责任,一定是由第四方承担 22. 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构筑首先是 企业内业务流程的再造 ,其次是 企业间业务流程的(调整和能力整合) 23. 规律性需求可以分解为哪些因素? P76 1)真实的历史需求;2)使用合适的预测模型; 3)现实的趋势和季节性等因素的影响

企业战略管理笔记企业战略管理概述

第一章企业战略管理概述 重点 1、企业战略概念 2、战略理论演进 3、企业战略层次 第一节战略概述 一、战略的产生 1、战略产生 A竞争的必然产物 B动荡的环境呼唤战略 C战略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2、西方企业管理阶段回顾 生产管理—经营管理—战略管理 3、本田案例 点评:看清对方面目和软肋,抓其弱点痛下杀手 二、企业战略概述 1、战略概念起源—军队 孙子兵法中的战略思想 己知彼百战不殆 ②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③选胜而后求 ④示形,动敌 2、战略概念 哈佛商学院三大教授

德鲁斯 安索夫(构成要素包括市场范围,增长向量,协同效应和竞争力) 迈克尔·波特 (本质就是选择与竞争对手不同的活动,提供独特的价值) 【案例】可乐空调加价 可乐——羊群效应,市场渗透 格力空调——市场开拓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亨利·明茨伯格 战略—5P ①Perspective观念,视角 ②Position定位 ③Plan计划 ④Ploy计谋,策略 ⑤Pattern模式,绩效总结 3、战略思维的本质 特点:全局性,整体性,长远性,前瞻性,焦点性,关键性,实践性,创造性,实用主义 用于培育智慧,发现真理和印证价值的哲学思维,培育智慧(抓大放小,舍得) 【例】尼采的人生三变 【补充】突发战略与战略意图 【例】毛泽东的战略观 4、企业战略 ①概念:企业——

a为了获得持续竞争优势,谋取长期生存发展, b在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分析的基础上, c对企业的发展方向,目标以及实现的途径,手段等方面d所展开的一系列全局性,根本性和长远性的谋划。 ②特点 全局性(顾全大局) 长远性(价值投资,正确的眼光) 抗争性(对手选择) 风险性(长虹案例) 可行性(资源能力匹配) 相对稳定性(确定后保持稳定) ③战略理论的演进 a以一般环境为基点的经典学派 b以行业竞争结构分析为基点的竞争理论 c以资源分析为基点的核心能力理论

中小企业战略管理考试重点-本科自考电子版

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企业战略就是要充分利用企业的机会和面临的危险去评价企业的现在和未来的环境, 用优势和劣势去评价企业的内部条件,进而选择确定企业的总体目标,制定和选择实现目标的总体性策略。 2、战略指导思想又称核心价值观或经营理念,是企业或企业家对未来发展的一种见解或 设想。 3、战略策略是指企业为实现其宗旨、目标和任务而确定的组织行为方向和资源配置纲要 或长期性经营战略方案。 4、战略措施又称战术方案或具体手段,是指实现战略策略而采取的一些具体的经营战术 和方法,是对组织目标的更景区的甚至量化的描述。 5、资源战略即以企业所在地的特定资源为依托,为社会提供主要由这种资源构成的产品 或服务,从而确定企业生产经营方向的战略。 6、局部市场战略,所谓局部市场战略是指中小企业根据所在地的市场特点,利用其比较 接近市场的优势,向局部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的战略。 7、市场调研是系统地汇集、记录和分析产品和服务市场的有关数据,它能有规律地、客 观地反映消费者或潜在消费者及他们的需求和欲望,能通过研究消费者的行为和反应做出结论,进而改善企业的营销活动。 8、分销渠道:销售渠道从生产者的角度来说,就是分销渠道。 9、分销渠道的长度:商品从生产者流向最终消费者的过程中,要经过若干环节和层次, 所经环节的数目被称为渠道级数,分销渠道的长度就是指中间商的级数。 10、分销渠道的长度策略:企业分销渠道的长度策略,是指企业根据产品特点、市场状 况和企业自身条件等因素来决定渠道的长短。 11、分销渠道的宽度策略:分销渠道的宽度是指企业在某一市场并列使用的中间商的数目。 第一章中小企业的战略体系与竞争战略选择 一、中小企业总体战略及专项战略的构成特点。 由于中小企业处于成长阶段,在还不具备“做大”的条件下,应自觉进入细分市场,实行“小而专、小而精、小而新、小而特”的发展战略,在总体战略中采用成长战略,而总体战略或各专项战略的核心任务就是为了取得竞争优势,因此把竞争战略放在战略体系的核心战略位置上。在此基础上构成了中小企业的战略管理体系,下面简述各专项战略: 1.市场营销战略,市场营销为企业提供了一整套系统的经营思想、态度、策略和战术 2.核心专长战略,企业必须建立赖以持续经营的核心能力 3.技术创新战略,技术创新是一个企业能否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 4.投融资战略,投融资关系到企业能否存在并发展壮大的最终驱动力和制约因素

自考仓储管理一二复习重点笔记

第一章 仓储的概念:是指通过仓库对商品进行存储和保管,是随着商品储存的产生而产生又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是商品流通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物流活动的重要支柱。 仓储管理的概念:是对货物存储的经营管理从广义上看仓储管理是对物流过程中的货物储存中转过程以及由此带来的商品装卸包装分拣整理后续加工等一系列活动的经营管理。 仓储管理涵盖了一般储存货物型仓库的管理,也包含现代物流链中实现货物中转、配载等功能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仓库的管理 仓储在物流中的作用:(7个) 1.仓储是物流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2.仓储可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 3.可优化商品流通,节约流通费用; 4.可保证商品在流通中的质量; 5.为商品进入市场做好准备; 6.为生产提供方便; 7.为逆向物流提供场所 仓储管理内容:(6个) 仓库的选址于建设;机械作业的选择与配置;作业管理;作业组织与流程;管理技术的应用;成本控制 仓储管理的特点:(3个) 经济性(生产力三要素:劳动力→仓库作业人员,劳动工具→仓库设施,劳动对象→仓储保管物品)技术性(仓储作业机械化、仓储管理信息化)综合性(跨行业跨产业,新技术新设备新管理理念和方法) 仓储服务的功能: 1储存功能:是仓储的基本功能对于生产过程来讲适当的原材料和半成品的储存可以防止因缺货造成的生产停顿。例如原材料、半成品和季节性商品的储存 2组合功能:商品的装运组合是仓储活动的一个经济功能例如配送中心和物流中心 3分类和转运功能:在仓库中来自不同供应商的货品可以进行分类可以进行不同意运输工具间的调配。给不同供应商货品进行分类,不同运输工具的调配 4其他增值服务功能:在仓储环节还可以为供应商和销售商提供有价值的增值服务项目例如贴标签、再包装、称重、组装组配简单加工 仓储管理的任务: 1.合理规划仓储设施网络 2.合理选择仓储设施设备 3.严格控制商品进出质量 4.认真保管在库商品 5.保证仓库高效运作 6.降低仓储运营成本 7.确保仓库运行安全 仓储发展的趋势: 一仓储活动现状的特点;1.仓储业发展势头良好2.仓储业的计划经济特征依然存在3.仓库的低水平建设与管理依然存在 4.仓储技术发展不平衡二仓储活动的发展方向;仓储社会化;仓储产业化;仓储标准化;仓储现代化 物流中心的形成于发展 物流中心的定义:是从事物流活动的场所和组织。应符合下列要求:1主要面向社会服务2物流功能健全3信息网络完善4辐射范围大5品种少批量大6存储吞吐能力强7物流业务统一经营管理。物流中心的类型:(7类) 1.集货中心:指将零星的货物集中成批量货物“集货”,将分散生产包装程度较低或者不包装的小批量或零星产品经过分级分选除杂精制等简单的或复杂的加工或按不同加工要求进行批量较大的包装或进行储存使原本分散的规格复杂的不方便进行运输和销售的货物形成批量运输以降低运输衬板方便销售。适用于小型企业 2.分货中心:是和集货中心相对应的专门或主要从事分货工作的物流中心主要功能是将大批量,大包装运进的货物按销售要求进行分装加工形成小的销售批发起点再转运出。 3.配送中心:指专门从事配送工作的,是最典型、最高形态的物流中心 4.加工中心:指以流通加工为主要任务的物流中心一种设在靠近生产地的地区以运输存储加工为主;另一种是设在靠近消费地的地区与销售服务为主 5.转运中心:又称转运站、转运终端指专门承担货物的卡车-卡车卡车-火车火车-轮船卡车-飞机轮船-飞机等不同运输方式的转运任务的物流中心 6.配载中心指为解决长途运输车辆的返程空驶为中小批量的货品长途运输而设立的货品集散地 7.储调中心:指以储备为主要任务的物流中心 物流中心的功能与传统仓库的区别:P15-16 物流中心是为了适应现在商品流通而出现的物流作业模式物流中心除了具备一般储存功能之外更多地体现商品流通网络的节点功能。 传统的仓库的主要功能是储存货品是平衡生产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