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配电网智能监控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配电网智能监控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目录

一、项目背景 (3)

1.1、项目背景 (3)

二、选题理由 (4)

2.1、问题提出 (4)

2.2、确定课题项目 (4)

三、设定目标及可行性分析 (4)

3.1目标设定 (4)

3.1.1 数据采集规范化,科学化 (5)

3.1.2实现远程控制,自动报警 (5)

3.1.3实现手动或者自动调整负荷平衡。 (5)

3.1.4 温度数据采集 (5)

3.1.5 实现数据和资源共享 (6)

3.1.6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6)

3.1.7提示用户服务质量和供电可靠性 (6)

3.2目标实现可行性分析 (6)

3.2.1配电监控终端 (6)

3.2.2综合剩余电流断路器 (7)

3.2.3遥控相位自动切换开关 (7)

3.2.4系统软件 (7)

四、提出方案 (7)

4.1方案的提出 (7)

4.1.1配电网智能监控管理系统 (7)

4.2方案的选择 (8)

4.2.1 方案 (8)

4.2.2最佳方案的确定 (8)

五、详细技术方案 (8)

5.1功能特点 (11)

5.2硬件配置: (11)

5.3软件平台: (13)

5.4软件模块功能 (14)

5.5详细解决方案 (16)

5.6软件配置 (17)

六、效益分析 (24)

6.1经济效益........................................................................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1降低台区低压线损率的经济效益.....................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2设备管理的经济效益.........................................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管理效益........................................................................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社会效益........................................................................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总结 (24)

低电压二级联调综合解决方案

----智能配电网监控管理系统

一、项目背景

1.1、项目背景

随着农村“三相不平衡负荷”治理以及“低电压”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各县公司积累了大量的农村台区的综合普查和治理数据,这些数据目前只是手工进行收集和人工汇总,显出了以下问题:

1、数据量大,比如农村低电压用户的普查数据每县的数据就在2万多条以上,还有大量的汇总数据和报表。

2、明明知道某个台区的数据不平衡,有时候只能进行人工的去调整负荷,但是人工调整负荷就面临改线换线等一些列问题,操作起来十分困难。

3、台区监控不到位,不能及时监测到台区的运行情况,比如台区漏电流情况,台区油温,接线柱温度,以及不能实现台区运行自动化等。

4、台区现行的开关耗能较大,希望能寻找一款无耗能的综合断路器替代。

5、数据只是以纸质或者电力文档的模式存在,不方便归集和处理

6、大量原始数据和基础数据分散在个基层单位,只是简单的堆积,要查询起来很难,更不用说进行统计和分析了。

7、数据统计和处理速度太慢,这样就造成数据上报不及时,甚至容易出现统计数据遗漏和出错的发生。

8、人工处理工作量大,最为关键重要的基础数据无法分析和共享。

9、不方便上级单位监管基层工作。

二、选题理由

2.1、问题提出

一些地方配电网线路末端电压较低(达160V左右)的问题相当突出,严重影响了国家“家电下乡”政策的实施,为此国家总理温家宝有过专门的指示,国网公司也因此于2010年12月16日在安徽屯溪召开了全国电力系统低电压综合治理会议,将配电网低电压综合治理问题正式纳入各地电力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低电压综合治理,主要分为三个层面,首先是配电网的合理性(变压器的容量匹配、线路线径大小的匹配、供电线路半径的长短);其次,配电网的技术水平高低;最后,加强客户的用电管理。

以前三相负荷调整都是电工自己到台区去测量电流,采集多个点、次后才可以调整。在调整的时候,需要断线、换相,费工费时,效率很低,三相负荷的调整既滞后,又很不准确。

2.2、确定课题项目

为解决以上以上农村台区综合治理的问题,为发挥科学服务社会的作用,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提升农村台区综合治理的能力,在局领导的统一部署下,我市电力公司启动了台区低电压和负荷不平衡调整二级联调系统的课题,以处理日益增长的各级电网各类负荷不平衡调整和低电压问题。

三、设定目标及可行性分析

3.1目标设定

为配合台区负荷不平衡和低电压治理,建议配电网智能监控系统分步分阶段进行实施,主要目标如下:

3.1.1 数据采集规范化,科学化

能够及时采集到台区的用电负荷,电压电流,功率等一系列配变参数,用于台区基本数据的掌握。

具体参数包括(当前总有功功率,当前A,B,C有功功率,当前总无功功率,当前A,B,C无功功率,当前总功率因数,当前A,B,C功率因数,当前A,B,C相电压,当前A,B,C 相电流,当前零序电流,当前总视在功率,当前A,B,C视在功率,正向有功总电能,费率1,2,3,4有功总电能,反向有功总电能,费率1,2,3,4反向有功总电能,正向无功总电能,费率1,2,3,4正向无功总电能,反向无功总电能,费率1,2,3,4反向无功总电能)

3.1.2实现远程控制,自动报警

如果台区出现异常情况,可通过调度软件进行台区操作,例如分闸、合闸、控制继电器等操作。

如果表箱出出现供电异常,可以通过系统实现远程分闸,合闸和参数操作等。

软件实时监测线路运行情况,通过台区终端,实现第一时间告警,预警功能。图形化监控上会直接定位是哪个变压器出现故障,变压器运行的颜色有绿色变成红色,提示告警。

3.1.3实现手动或者自动调整负荷平衡。

设定好台区最高限制的不平衡率,可以通过系统实现人工或者自动的对换相开关实现换相,用于自动调整负荷平衡,使其线路的不平衡率降到预定的不平衡率以下。并可以通过软件查询当前线路的负荷情况,用户在某相的使用情况等具体详细信息。

3.1.4 温度数据采集

可以采集台区的油温以及出线侧的接线柱温度。并通过网络实时报警,改变了以往通过人工测试或者通过红外测试仪测试的手段,大大简化了工作强度,节

省了工作时间,并可以得到相当准确的温度,直观反映台区运行情况。

3.1.5 实现数据和资源共享

通过本次系统的设计,摆脱传统的手工处理信息方式,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部门,县公司、地市公司、省公司之间的信息畅通化,促使各部门的信息和知识共享,同时为领导决策提供了数据依据,便于领导及时掌握实际情况。

3.1.6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本套系统的应用,大大减少在调整线路平衡当中繁琐的工作环节,减少人为因素的加入,避免了工作的盲目性,降低了工作强度,调整负荷只需要工作人员在系统在操作,就可实现以前非常棘手的问题,大大了提高工作效率。

3.1.7提示用户服务质量和供电可靠性

通过本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可以掌握每个线路的三相负荷不平衡调整情况和农村低电压工作进展情况,掌握农村老旧台区的改造情况,更好的服务了用户,提升供电可靠性。

3.2目标实现可行性分析

研发成员有15名,其中高级工程师5名,工程师8名,助理工程师2名,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工作经验。

3.2.1配电监控终端

配电监控终端采用新式的国家电网规定的标准壳体,以DL/T 698.41-2010为基本通讯协议,配有载波模块和无线通讯模块,工作稳定可靠,并获得国家专利。

3.2.2综合剩余电流断路器

采用山东卓尔电气发明专利技术,该技术已经被国家列入火炬计划推广项目,解决了阴雨天电网漏电大,投不住的问题,具有断零,过压,过流跳闸功能。

3.2.3遥控相位自动切换开关

采用带有无线或载波传输的锁扣电磁式单相剩余电流断路器或相位切换开关,能够同时监测相线路的末端电压、表箱单元的漏电电流和电流,本技术已经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3.2.4系统软件

采用https://www.doczj.com/doc/6b18719690.html,和sql server2005 为平台,由多个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进行开发,保证系统稳定,安全运行。

因此本项目可行

四、提出方案

4.1方案的提出

小组研制的思路和预期效果本着结合现场实际对配电网监控系统安装进行分解分析,一共提出1套方案,分别如下:

4.1.1配电网智能监控管理系统

上位机软件通过采集的数据,自动分析,计算不平衡率和三相电流平均值,找到哪相的负荷较重,然后计算需要调整多少负荷,系统通过查找该相上的换相开关的平均负荷量,计算需要调整哪几个换相开关,工作人员只需要在电脑前一键执行,就可以实现对线路负荷的调整。并可统计出台区的电压,电流峰值,三相负荷率,电压合格率,分支线路的负荷等信息。

在台区部分,采用:

1、配电监控终端

采集一级开关的三相电流数据,以及电表数据和换相开关数据等。

2、剩余电流断路器

采集分支的三相电流,漏电流,实现远控分闸,合闸,同时具有断零、过流、过压跳闸,自动重合闸。

在用户表箱处,采用:

3、相位自动切换开关

采用遥控自动换相开关,用于自动换相,调整负荷,远控分合闸,同时具有锁扣式设计,不耗电,漏电跳闸等功能。

4.2方案的选择

4.2.1 方案

采用监控终端可以把台区的参数,包括电表的参数,分支线路的负荷都采集到系统中来,自动计算其负荷和不平衡率,大大降低了成本,也减少了维护强度。在调整方面,采用遥控自动换相开关,只需要调整次处开关的相位就可以实现相位的调相,不用更改用户的接线结构,一次投入,可以多次使用节省了大量的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可以灵活控制。

4.2.2最佳方案的确定

经过小组的研讨,如果要调整线路平衡,需要把握两点:

1、调整负荷需要从线路底层调整,仅仅从台区调整是错误的。

2、调整负荷需要一个平均值,通过瞬时值调整负荷也是不规范,不正确的。

一致认为此方案可以实现线路负荷调整和末端电压的监测治理。

五、详细技术方案

该系统经过初步的试装,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有效的解决了台区数据采

集不规范,负荷调整不科学的混乱局面,在数据集中管理,自动绘制图形,分析功能,流程管理等方面具有创新性,如果应用到农网改造当中,必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由卓尔电气自主研发的自动换相开关,科学的实现了三相负荷间的相位自动转换,改写了几十年来由人工手动调节三相负荷平衡的历史,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该产品与智能配电网监控终端和电子式漏电断路器,共同组成三相负荷平衡系统,让三相负荷平衡调整变得更科学、更轻松,它同时能够实现支路电流和漏电以及线路末端电压的监测。

图5-1 系统网络示意图

5.1功能特点

本技术方案主要可以实现配电参数监测、温度监测、远程抄表、线路换相负荷调平衡、线路末端低电压监测、远程控制等方面的问题。

图5-2 拓扑图

5.2硬件配置:

1)监控终端

智能配电网监控终端通过485通讯与三相数字电

度表、剩余电流断路器等连接,及通过无线和载波与

自动换相开关连接,由GPRS通讯将所有监测的数据

上传到系统平台,不仅能实现三相负荷平衡的自动调整和线路末端低电压的监测与改善,还能实现营销管理(配电参数监测、远抄、远控)

2)剩余电流断路器或者三相数字电度表

将电子式剩余电流断路器安装在配电网低电压侧各供电

支路上,利用断路器或电度表电流监测的功能,通过485

通讯接口将各支路相线电流上传至系统平台,从而实现三相

负荷平衡自动调整的一级监测依据。

3)锁扣式换相开关

采用带有无线和载波传输或485通讯接口的自动换

相开关,同时监测相线路的末端电压、表箱单元的电流,并

由监控终端上传至系统平台,后台软件根据支路三相负荷的

不平衡情况对相线负荷大小做出调整决定,由换相开关进行

相线负荷相位的自动调整,从而实现“低电压”二级联调。

4)系统平台

软件平台可以得到台区及支路电流的数据,掌握支路及各单元表箱的用电情况,不仅实现了同一时刻三相总路、支路负荷不平衡率的监测,且根据每个支路三相负荷平均不平衡率的情况,来确定相线路中部分表箱电源的相位,其根据每个表箱单元的平均电流值,按照由大到小的原则,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所要调整电源的表箱。

5.3软件平台:

5.3.1、项目基于浏览器模式的开发主要功能层次划分

1)从管理层面:分为三级管理制度,一级管理员可以查看,修改编辑以及增加用户等所有权限的操作,主要分配给系统管理员和技术专工。二级为普通管理员,三级为一般权限,权限划分适用整个系统。

2)从功能层面:分为基础数据管理,基础查询、图形监控、数据分析、远程控制剩余电流断路器、远程控制换相开关设备、数据采集、理论计算、信息提示、远程抄表、三相负荷分析调整,报表打印等功能。

5.3.2、系统平台模式规划

web server模式

5.3.3、数据库的选型规划

Microsoft SQL server2005

5.3.4、操作系统选型规划

服务器操作系统选用window 2003server

window .net frame4.0 浏览器为IE6.0及以上。

5.3.5、通信方式:

采用公网通讯技术或者VPN通讯技术与配电监控终端通讯,终端与设备采用RS485 ,小无线以及电力载波通讯方式.

5.3.6、主要采集方式

1) 定时自动采集

按设定时间间隔自动采集终端数据,自动采集时间、内容、对象可设置,最小采集间隔可设置。当定时自动数据采集失败时,主站应有自动补采功能,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2) 典型日数据采集

按设定的典型日和采集间隔采集功率、电能量、电压、电流等数据。

3)主动上报数据

在全双工通道和数据交换网络通道的数据传输中,允许终端启动数据传输过程(简称为主动上报),将重要事件立即上报主站,以及按定时发送任务设置将数据定时上报主站。主站应支持主动上报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5.4软件模块功能

5.4.1、基础数据管理

组织结构管理

线路管理

配电台区数据管理

监控终端设置

远程抄表设置

其他配置

5.4.2、数据统计

分路线路的三相电流,漏电流的检测统计

表箱电压、电流、漏电流的检测

配电网遥信数据统计

远程抄表数据统计

温度数据的统计

配电网运行统计

峰值统计

三相不平衡率统计

过电压数据统计

过负荷数据统计

5.4.3、可视化图形界面

图形化监控功能,图形展示,了解线路情况以及每个台区的运行状态和负荷情况.

5.4.4、配电网监控报警功能

设备单元越限告警

抄表失败告警

温度越限告警

台区停电告警

遥信状态告警

5.4.5、监控数据的分析显示

监控数据的曲线图、棒图、饼图等

线损分析

其它,包括过压,过负荷,线损,以及不平衡率等相关信息

5.4.6、事件记录、查询与显示

配电网控制操作记录、查询与显示

监控数据、抄表数据及运行状态异常报警记录、查询与显示

5.4.7、报表生成

监控数据、抄表数据、事件记录等的报表数据算法设计

报表自动生成

报表打印、存储、记录

5.4.8、用户管理

用户分级管理

用户权限管理

用户操作日志

5.4.9、系统接口

提供第三方系统访问本系统的驱动接口,例如GIS系统接口;

可实现对第三方系统的访问;

与其他C/S或者B/S结构系统实现界面链接,即作为统一平台管理其他软件;

5.5详细解决方案

5.5.1农网改造规划设计的原因造成及三相负荷不平衡的调整

系统原理

根据支路三相相线负荷平均不平衡率的情况,和支路相线电流的平均值,来确定相线间负荷的调整,从而实现支路三相负荷的平衡及线路末端低电压的改善。

解决方案

①由系统软件平台与智能配电网监控终端、电子式漏电断路器(支路)或三相电度表、及自动换相开关(相线路表箱)等四部分组成。

②由安装在支路上的电子式漏电断路器,获取各支路三相线路的相线电流,由485通讯传至监控单元。

③由安装在相线路上各单元表箱中的自动换相开关,获取各表箱单元的电流与电压,并由无线和载波通讯上传至监控单元。

④最后,由监控单元将所监测到的各支路相线电流及各表箱单元的电流与电压,一并由GPRS上传至系统平台。

⑤系统软件根据设定的不平衡率上限值及调整周期,和各支路三相相线负荷平均不平衡率的情况,及各支路相线电流平均值大小,来确定是否进行相线间负荷的调整。

⑥再根据相线中表箱单元的电流平均值,按照由大到小的次序来确定具体所要调整的哪几个表箱。

⑦最后,根据设定的调整时刻,由系统软件平台发出指令,经监控单元下

传至自动换相开关,来完成单元表箱电源相位的自动转换,从而实现支路三相负荷平衡的自动调整。

⑧它改写了过去几十年来由人工调整三相负荷平衡的历史,克服了为调整三相负荷平衡去分时段测量各支路相线电流,以及估算表箱单元电流所带来的麻烦和不准确性。让三相负荷平衡调整变得更科学,更轻松,同时实现了线路末端电压的监测与改善。

农村“低电压”二级联调综合解决方案,已被越来越多的电力公司所认可,并得以迅速推广。

5.6软件配置

5.6.1用户登录及管理

系统用户基本设置:简洁明了的用户管理,为系统的安全性提供了可靠保障。不同的用户权限可以限制不用用户的需要。

图5-6-1用户登录界面

图5-6-2 用户登录界面及权限设置

5.6.2组织结构管理

根据用户的权限不同,所管理的组织结构也不一样,系统管理员可以实现对

于整个系统的管理和设置,例如下图

图5-6-3 组织结构管理

5.6.3变电站和线路管理

每个变电站下都会有多个线路组成,填好线路管理后,用户可以根据权限访

问自己所在供电所下面的线路

图5-6-4 线路管理

5.6.4台区终端管理

台区终端负责信息的传输和执行,每个终端都可采集到台区的电表信息,剩

余电流断路器的数据以及用户处的换相开关的数据。

图5-6-5 终端信息录入

5.6.5电表数据录入

图5-6-6 开关电表数据录入

5.6.6图形化监控

通过图形化,可以检测整个10kv到表箱的线路基本情况,在单线图上就可以进行数据的浏览查询。

图5-6-7 图形化监控

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 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指南编制专家名单、 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一、“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及国务院《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中国制造2025》和《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等,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专项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在此基础上启动“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并发布本指南。 本专项总体目标是:持续推动智能电网技术创新、支撑能源结构清洁化转型和能源消费革命,从基础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到典型应用示范全链条布局,实现智能电网关键装备国产化,到2020年,实现我国在智能电网技术领域整体处于国际引领地位。 本专项重点围绕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大电网柔性互

联、多元用户供需互动用电、多能源互补的分布式供能与微网、智能电网基础支撑技术5个创新链(技术方向)部署23个重点研究任务。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16—2020)。 按照分步实施、重点突出原则,2016年首批在5个技术方向启动17个项目。每个项目设1名项目负责人,项目下设课题数原则上不超过5个,每个课题设1名课题负责人,课题承担单位原则上不超过5个。 各申报单位统一按指南二级标题(如)的研究方向进行申报,申报内容须涵盖该二级标题下指南所列的全部考核指标。鼓励各申报单位自筹资金配套。对于应用示范类任务,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1. 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的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基础理论(基础研究类) 研究内容:面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及系统安全高效运行

网络智能化监控系统设计方案--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智能化设计方

案 壹、网络监控系统需求方案 一、项目背景 随着社会发展以及管理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管理自动化以及自身安全的关注程度也在逐步加强。本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原则,中心在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以及服务意识的同时,通过拥有一套技术先进、高度智能化的视频监控管理系统,实现物防、人防、技术防范三者之间的协调统一,实现中心现代社会管理。 二、系统实现的功能要求: 设计原则: 1、监控效果好、无死角 2、录像保存时间达到-----天 3、统一前台监控软件,具备网络监控功能 4、集中管理/统一控制平台:可集中管理摄像机视频数据,可在监控中心完成如:远程设置、远程控制、远程信息及状态查询等多种管理设置工作。

5、远程监看:通过网络授权,实现远程监看 整个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应用产品的可靠性和兼容性;系统具有未来的可扩展性;集中控制、布局合理;施工方便、价格合理、外形美观;架构合理、低成本、低维护量,具体要求如下: ?实时对各楼层进行高清晰视频监控 ?实时对各个楼梯出入口进行高清晰视频监控 ?可录制各点的视频录像以备安防查用 ?调节镜头焦距可以清晰的观测到大厅窗口和工作间的工作具体细 节 ?系统监控中心通过电脑实现高度智能化控制管理,包括前端网络智 能球的云台镜头控制、多画面同屏分割显示、画面分组自动轮巡切 换、图片抓拍、电子地图等功能,提供实时、定时、报警触发、随 时启停等多种录像模式以及对录像资料的智能化快速回放查询; ?系统监控中心要求实时显示所有图像,并且可以任意调用、放大指 定的图像、自动将报警对应的图像切换;视频图像达到四级以上质 量等级; ?系统网内的主控管理电脑和经授权的电脑可以任意调用视频图像 的录像资料; ?远程集中监控:各前段设备的远程视频情况全部集中到监控中心, 动态检测录像会自动集中到中心监控。也可以实现传统视频监控系 统的功能(防盗监控、管理监控);远程WEB配置管理、使用方

智能配电系统方案

智能配电系统方案 1 2020年4月19日

智能配电系统 方 案 书 北京艾夫斯科技有限公司

目录 1.公司简介 (5) 2.概述 (6) 3.设计依据和原则 (6) 3.1.设计依据 (6) 3.2.设计原则 (7) 4.项目需求 (7) 5.系统选型 (7) 6.系统方案及说明 (11) 6.1.系统软硬件要求 (11) 6.2.系统拓扑结构 (11) 6.3.报警方式 (12) 6.4.监控系统的实现与功能 (13) 6.4.1.供配电系统 (13) 6.4.2.漏水监控系统 (14) 6.4.3.温湿度监测系统 (15) 6.4.4.视频系统 (16) 6.4.5.发电机监控 (16) 6.4.6.其它系统监测 (17) 7.智能配电系统软硬件特点 (17) 7.1.智能配电系统软件平台功能 (17) 7.2.硬件特点 (20) 8.监控系统的安全性与实时性 (21) 8.1.安全性 (21) 3 2020年4月19日

8.2.实时性 (22) 4 2020年4月19日

1.公司简介 作为专业的监控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 北京艾夫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电力系统研发的公司。艾夫斯能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如嵌入式、本地监控、远程监控、联网管理监控等多种模式的个性化机房监控解决方案。 公司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工控标准的“智能配电系统软件”,该软件平台经国家版权局备案登记。 公司依靠专业队伍及丰富行业经验,在配电设备数据采集和能源管理系统方面提供完善的设计咨询、工程实施、维护保养等整体、配套服务。 5 2020年4月19日

配电房智能辅助监控系统

TIP3000配电房智能辅助监控系统 一,系统概述 TIP3000配电房智能辅助监控系统,是对小区、工业园区等变配电场所设备的状态监测、环境的实时监控、安防监控、火灾消防等信息的检测和控制。系统对各种监测及报警数据进行分析,实时反映现场设备运行的环境情况、设备本身运行情况,通过联动控制,保证配电房场所的电力设备安全运行。防止因环境改变、非授权活动、设备状态变化等引起的事故,满足配电房远程运维的可靠管控要求。为新型现代化配电房的智能化、可视化、自动化、互动化做有效支撑。

1、系统总体架构 根据《配电房管理制度》、《配电房操作规程》以及《电力安全生产条例》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公司实际应用案例,采用分布式和模块化架构,把配电房智能辅助监控系统分为站端设备和软件系统两部分。说明:可根据客户实际需求进行子系统配置。 2、网络拓扑设计 目前,对于配电房智能辅助监控系统通常有以下几种传输方式: 已有以太网的配电房:每个配电房主机需要一个RJ45网口和一个IP地址即可。 仅有2M光纤接口:配置一台2M--以太网桥,通过光电转换,提供以太网接口。 没有以太网和光纤的配电房:可以选择如下两种方式: 就近租用电信运营商的以太网或者光纤:适合于小区内运营商网络连接较为方便的地方。 租用电信运营商的无线网络:采用3G、4G路由器接入的方式,可以使用公网或者组成VPN专网。本方案需要向运营商缴纳网络使用费用和购买VPN服务器。 总之,通过各种技术手段,配备以太网为最优化和成本最低的传输方式。

配电房智能辅助监控系统平台采用云部署模式,利用统一的系统管理应用,实现参数配置管理、权限管理、日志管理、数据管理和接口标准管理。 1.实现在线监控数据管理,具备通过在线检测模块采集电力设备运行状态和参数、环境、 安防、消防状态检测数据。 2.实现配电场所的设备在线监测、环境温度、湿度、SF6气体浓度、臭氧浓度、含氧量、 烟雾火灾、水位、粉尘、噪声、震动、防小动物等信息的采集和告警,电力环境调控机、风机、空调、除湿机、灯光等设备的控制管理等; 3.通过视频监控以及安防入侵检测实现配电房安防状态检测; 4.通过对配网变压器、中压开关柜、低压配电柜和电缆等设备的现在检测,实现设备的 状态在线检测以及局放、测温等检测; 5.系统平台具备配电房设备在线检测数据浏览功能,包括:综合环境检测、安防状态检 测、设备状态检测等在线检测数据的浏览功能; 6.实现在线检测数据综合分析功能、设备实时状态分析评估功能,实现检测数据完整性、 一致性、采集及时性的统计分析功能。 四,设计原则和依据 系统总体设计原则是:以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为基础、以自主开发的监控产品和系统软件为核心,通过信息交换和共享,将动力环境设备监控、门禁监控、安防报警、视频监控、消防监控等各个具有完整功能的独立分系统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提高系统维护和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协调运行能力及详细的管理功能,实现系统所有监控子系统的功能集成、网络集成和软件界面集成,有效降低系统维护人员的日常工作强度,提高系统可用性并节约系统维护成本。

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摘要:生产经营管理的高效性、实时性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益和成本控制。当前,工厂的建设、管理正向着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通过在企业内部安装一整套局域网上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安全生产人员可实时监控各个设备的运行状况,安保人员可实时监控厂区的出入口、道路、重点建筑等重要场所的人员流动情况,企业相关部门的领导也可以在办公室随时监控整个企业的运作情况。 一、工程说明 1.1 工程需求分析 根据用户的实际要求和现代监控系统的特点对本项目的需求进行了认真的分析。 1. 防范目的 通过安装在工厂辖区的摄像机,可以对现场的人员、车辆及设备的工作情况进行实时监视,监控室能够及时观察到现场的情况,并能够将相关图像进行实时的录像。在充分保证客人及业主隐私的基础上,加强工厂的安全保卫工作,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科学的管理。 2. 布防要求 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加以安装,以便最能有效地监控现场图像,不留死角。 3. 安全可靠性 为使整个监控系统充分发挥其安全防范的作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确保系统安全可靠: ⑴前端设备品质必须高度可靠,尽量选用性价比高的名牌产品,同时充分考虑到特殊且恶劣的环境因素对设备的影响。 ⑵必须按照国家标准及工艺要求进行施工。 ⑶控制系统应采用可靠性高、功能全的产品 ⑷严格的管理制度,规范的操作。 ⑸操作简便。具有一定的扩容和升级能力。

二、方案设计的原则和思想 2.1 系统应具有的特性 2.1.1 先进性 当今科学技术发展迅速,若花巨资建成一个几年之内就要淘汰的落后系统,不仅是一种极大的浪费,而且将严重影响工厂的声誉。所以设计方案首先就要确保设计技术和应用技术的先进性,同时也要保证整个系统的最佳性能价格比。 2.1.2 灵活性和兼容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可能保证一个系统永远处于领先地位。为此在设计方案时,必须考虑到系统升级扩容的灵活性和兼容性,这就需要采用模块化、开放式、集散型、分布式的控制系统。使得不改变原有设备,在不损失前期投资的情况下,就能方便的升级和扩容,确保系统不过时。 2.1.3 经济实用性 先进性与经济性往往会产生矛盾,这就需要在制定总体设计方案时: 一、要选择性能价格比最佳的产品和系统。高科技现代化时代,经济性衡量的唯一标准是性能价格比,既不是单纯性能,也不是单纯的价格,若不顾性能,而单纯追求价格,势必会陷入不正当的价格竞争战。那么系统事故所造成损失和影响用经济是补偿不了的。 二、善于充分利用软件来实现系统功能,尽可能减少硬件开支,达到降低系统总成本的目的。 三、充分了解其它子系统的功能,并与之进行有机结合,避免功能重复。 四、要善于从实际出发,突出实用功能,去掉“华而不实”的无用功能,降低总体投资,求得先进性与经济性的完美统一。 2.1.4 可靠性 可靠性是系统设计中的关键,不可靠的系统不仅根本谈不上什么先进性,而且由于系统的瘫痪导致重大的损失会给用户带来巨大的负担和耗费。为此总体方案的设计和产品的选用时: 一、既要考虑技术的先进性,又要考虑技术的成熟性。

楼宇自动化供配电系统解决方案

楼宇自动化供配电系统解决方案 楼宇自动化供配电系统解决方案 智能建筑是为了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对建筑物各功能、环境和高效管理的要求,在传统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智能化建筑通过对建筑物的四个基本要素,即结构、系统、服务、管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关联的最优化设计,使其发挥最高效率,同时又以最低的保养成本,最有效的方式来管理本身资源,给业主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又拥有高效率的优雅舒适、便利快捷、高度安全的环境空间帮助大厦的主人、财产的管理者和拥有者意识到他们在诸如费用开支、商务活动和人身安全等方面得到最大利益的回报并提供反应快、效率高和有支持力的环境,使用户能达到其业务目标。 1智能建筑它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1)安全、舒适的环境,即具有消防功能、温度和湿度控制功能以及灯光及其它楼宇设备的控制功能 (2)良好的通信网络设施,使数据信息能够在大厦内传输 (3)足够的对外通信设施与通信能力。 可见,智能化建筑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我国智能建筑权威机构一中国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对智能建筑的定义是:利用系统集成的方法,将智能型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的优化组合以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等特点的建筑物。由此可见,智能建筑是先立足于建筑物本身,然后是配备许多现代的能给人们营造舒适、便利、灵活、安全生活的相关技术与服务。 2 智能建筑的构成 智能建筑(Intelligent Bu ild ing,I B)主要采用计算机技术对建筑物内的设备进行自动控制和管理,并对用户提供信息和通信服务等。目前它能提供的主要功能和特点如下:(1)能对各种信息进行通信并具有信息处理功能(2)能实现办公自动化(OA)(3)能对建筑物内机械电气设备等进行综合自动控制,实现各种设备运行状态监视和统计记录的设备管理自动化(4)建筑物具有充分的适应性和可扩展性,具有良好的节能和环境保护功能。在此功能和特点的基础上,建筑智能化结构由四大系统组成:楼宇自动化系统(Bu ild ing Automat ionSystem,BAS)、办公自动化系统(Offic eAutomat ionSystem,OAS)、通信网络系统(Commun ic ation Netw orkSystem,CNS)、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Struc tureCablingSystem,SCS)。楼宇自动化系统是采用计算机对建筑物内所有机电设施进行自动控制。一般有以下两个子系统:环境控制管理子系统安防与消防子系统。环境控制主要包括:暖通空调系统控制、给排水控制系统控制、运输系统控制、供配电系统的控制。楼宇供配电系统是智能建筑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楼宇供配电系统设计管理尚处于初创阶段,1997年建设部颁布了(建筑智能化系统系统工程设计管理暂行条例》,这是第一部行业管理规定。随后,许多省、市、自治区制订了自己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国家标准BG/T50314-2000于2000年7月正式颁布。 3 楼宇供配电自动化系统设计原则 3.1 稳定可靠性原则 必须保证供配电自动化系统具有高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宜选用成熟的、通过

智能化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智能化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一、系统组成 本项目智能化监控系统由视频监控子系统、智能门禁子系统、车辆出入管理子系统、可视对讲子系统、周界防卫子系统、公共广播子系统、巡更子系统7个子系统组成。 系统总体结构如下图所示: 二、多媒体综合监控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监控中心平台作为本监控系统的核心,是一个基于TCP/IP协议的监控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中心管理平台和业务应用平台。本监控中心平台具备媒体浏览、控制、存储等业务功能外,同时具有系统用户管理、设备管理、控制管理、存储管理、调度管理、告警管理等系统管理功能,实现区域综合监控系统集中、统一管理。 1、实现了权限的集中管理 2、所有子系统共用网络系统,在监控中心实现统一管理。 3、所有子系统全部信息(视频信息、车辆信息、门禁信息、告警信息、广播信息、巡更信息等)全部存储在监控中心,实现统一存储。

三、系统传输方案 选用LAN网络来进行监控的媒体信息传输,通过TCP/IP网络传输到监控中心。监控点采用多媒体接入单元实现对媒体信息进行编码压缩和远程管理。 组网方式如下图所示:

四、各子系统设计方案 1、视频监控子系统 以IP网络为基础,将分散、独立的现场采集点进行联网,实现跨区域、统一监控和统一管理。它由监控现场、网络设备及监控中心三部分组成。 (1)监控现场 监控现场的监控设备主要包括:多媒体接入单元、摄像机、各类报警探头等,主要负责监控现场现场视频及环境告警信息的采集,并且执行监控中心的控制指令。 监控现场的典型设备连接示意图如下:

在监控现场,由摄像机、报警探头等设备采集的所有现场信息,在多媒体接入单元经过数字化编码压缩处理后,直接上传至上级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将以IP单播/组播的方式实现一对多(一个业务/管理客户端同时连接监控多个监控现场内的监控目标)和多对一(多个业务/管理客户端同时监控一个监控现场内的监控目标)的远程实时监控功能。 当发生特定的报警情况时(如:人员非法入侵、设备状态变化及故障、消防报警等),系统将接收相应的报警信息,并根据预先设定的联动策略,联动相应的摄像机转动到指定的预置位,进行录像、抓图等相关操作。报警信息能与录像、抓图无缝结合,即可由报警信息检索回放相应的现场录像与抓拍图片,以便作为日后事故追忆和调查的有力辅助手段。 监控现场内同时发生多点报警时,系统将按报警级别高低和时间优先的原则进行处理:先上传严重报警点的视音频等告警信息,同等级别的报警将按时间优先顺序上传。 另外,根据实际需要,可配置话筒、扩音器、音箱、音柱等音频对讲设备,将它们通过多媒体接入单元的语音对讲接口与音频输入接口接入监控系统,以实现监控中心和监控现场的双向语音对讲与中心语音广播,以便在发生异常、设备故障时,进行及时的沟通、指导,满足调度指挥的需要。 (2)网络设备 监控现场与监控中心设备均部署在同一IP局域网下,如果采用

机房数据中心供配电系统解决方案

商业银行数据中心供配电系统解决方案 商行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系统主要分电源、环境控制和机房监控管理系统。由于数据中心承载商行的核心业务,重要性高,不允许业务中断。因而数据中心一般根据TIA942标准的Tier4标准建设,可靠性要求99.99999%以上,以保证异常故障和正常维护情况下,数据中心正常工作,核心业务不受影响。 1、电源系统: 选用两路市电源互为备份,并且机房设有专用柴油发电机系统作为备用电源系统,市电电源间、市电电源和柴油发电机间通过ATS(自动切换开关)进行切换,为数据中心内UPS电源、机房空调、照明等设备供电。由于数据中心业务的重要性,系统采用双母线的供电方式供电,满足数据中心服务器等IT设备高可靠性用电要求。双母线供电系统,有两套独立UPS供电系统(包含UPS配电系统),在任一套供电母线(供电系统)需要维护或故障等无法正常供电的情况下,另一套供电母线仍能承担所有负载,保证机房业务供电,确保数据中心业务不受影响。在UPS输出到服务器等IT设备输入间,选用PDM(电源列头柜)进行电源分配和供电管理,实现对每台机柜用电监控管理,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易管理性。 对于双路电源的服务器等IT设备,通过PDM直接从双母线供电系统的两套母线引人电源,即可保证其用电高可靠性。对于单路电源的服务器等IT设备,选用STS(静态切换开关)为其选择切换一套供电母线供电。在供电母线无法正常供电时,STS将自动快速切换到另一套供电正常的母线供电,确保服务器等IT设备的可靠用电。 供配电系统拓扑图

ATS ATS 柴油机发电 第一路市电 第二路市电动力配电柜 第二级配电UPS 配电柜 UPS1 UPS2 PDM1 PDM2 列头柜 STS 机柜P D U 1机柜P D U 2 机柜P D U 1机柜P D U 2 机柜机柜P D U 1 机柜P D U 2 机柜机柜P D U 1机柜P D U 2 机柜P D U 2 机柜P D U 1机柜机柜 第一级配电机柜 第三级配电 空调新风 双母线供电方案 机柜内走线 图示双母线供电系统可确保供电可靠性高达99.99999%以上 2、机房智能配电系统三级结构 数据中心三级配电系统是对机房配电的创新,机房三级配电系统有利于配电系统的设计和运维管理 第一级:机房配电接入层。主要包括大楼地下配电室到机房输入端电缆的部分及机房市电配电部分。 第二级:机房配电管理层。主要包括机房UPS 配电部分。通过使用模块化配电柜,实现机房的模块化配电,并将设备用电和辅助设备用电分开; 第三级:机柜排及机柜配电层。主要包括列头柜PDM 配电、STS 配电到负载部分; 3、 供配电系统的智能化管理 供配电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列头柜的智能监控系统可对配电系统开关状态与负载情况进行监测、告警、统计。 监控的输入部分电气参数有:电量、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功率因数、三相电压、电流、频率等。 监控的输出支路电气参数有:额定电流,实际电流、负载百分比、负载电流谐波百分比、负载电量、功率因数等。 这些监测信息能让值班人员掌握各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时调整负载分布,清楚了解每一个机柜的耗电量,对设备电源部分的潜在故障、对能效管理、降低能耗提供可靠依据。 模块化设计智能管理:本方案配电系统遵循以可靠性设计为核心,专

智能配电网综合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配电作为电力系统发、输、变、配环节中最贴近用户的环节,和社会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是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的重要保证。 背景与挑战 近几年针对配电设施的盗窃行为时有发生,同时老旧设备用电过负荷易过热引发火灾,防盗、防火就成为了配电生产管理的重心。而综合辅助系统的投运,能够全方位感知配网运行环境,为可靠供电保驾护航。 现阶段综合辅助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 综合监控少——辅助子系统有限,只有少量部署视频、烟感、门禁等,无法实现对运行环境的全方位综合监控; 业务融合少——“遥视”大多只实现视频复核、历史追溯的功能,视频监控系统依然独立于生产系统,并未真正融入到配电网管理流程中; 人为干预多——视频监控点的异常情况需要人为主动发现,多系统间的联动机制已逐步建立,但大多局限于开关量联动而非协议联动; 运维难度大——系统联网后,面对数量庞大的视频监控设备,运维工作量巨大且检测难度大,往往造成故障处理不及时,使得视频监控系统的使用效果大打折扣。 解决方案 智能配电网综合辅助系统解决方案主要应用于电网公司各地市公司智能配电网综合辅助系统的建设及改造。 智能配电网综合辅助系统是集硬件、软件、网络于一体的大型联网监控系统,以能源行业平台软件为核心,实现多级联网及跨区域监控,在调控中心即可对终端系统集中监控、统一管理,为智能配网保驾护航。 系统拓扑图如下: 智能配电网综合辅助系统全面采用高清、智能、物联网、4G应用技术,在“标准化、一体化、智能化”设计原则的指引下,采用标准化行业产品,实现了以下功能: 多元图像应用:现场实时录像及回放,定时抓图和报警抓图,图片上传中心,在兼顾带宽和资费的情况下,中心也可调阅现场视频,全面提升监控质量和安防水平; 辅助系统融合:实现视频监控、动环监控报警(环境监测、安防报警、智能控制)、门禁管理等系统的集成,各系统根据预案进行联动;

智能化监控系统设计方案样本

智能化监控系统设 计方案

智能化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一、系统组成 本项目智能化监控系统由视频监控子系统、智能门禁子系统、车辆出入管理子系统、可视对讲子系统、周界防卫子系统、公共广播子系统、巡更子系统7个子系统组成。 系统总体结构如下图所示: 二、多媒体综合监控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监控中心平台作为本监控系统的核心,是一个基于TCP/IP协议的监控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中心管理平台和业务应用平台。本监控中心平台具备媒体浏览、控制、存储等业务功能外,同时具有系统用户管理、设备管理、控制管理、存储管理、调度管理、告警管理等系统管理功能,实现区域综合监控系统集中、统一管理。

1、实现了权限的集中管理 2、所有子系统共用网络系统,在监控中心实现统一管理。 3、所有子系统全部信息(视频信息、车辆信息、门禁信息、告警信息、广播信息、巡更信息等)全部存储在监控中心,实现统一存储。 三、系统传输方案 选用LAN网络来进行监控的媒体信息传输,经过TCP/IP网络传输到监控中心。监控点采用多媒体接入单元实现对媒体信息进

行编码压缩和远程管理。 组网方式如下图所示: 四、各子系统设计方案 1、视频监控子系统 以IP网络为基础,将分散、独立的现场采集点进行联网,实现跨区域、统一监控和统一管理。它由监控现场、网络设备及监控中心三部分组成。 (1)监控现场 监控现场的监控设备主要包括:多媒体接入单元、摄像机、

各类报警探头等,主要负责监控现场现场视频及环境告警信息的采集,而且执行监控中心的控制指令。 监控现场的典型设备连接示意图如下: 在监控现场,由摄像机、报警探头等设备采集的所有现场信息,在多媒体接入单元经过数字化编码压缩处理后,直接上传至上级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将以IP单播/组播的方式实现一对多(一个业务/管理客户端同时连接监控多个监控现场内的监控目标)和多对一(多个业务/管理客户端同时监控一个监控现场内的监控目标)的远程实时监控功能。 当发生特定的报警情况时(如:人员非法入侵、设备状态变化及故障、消防报警等),系统将接收相应的报警信息,并根据预先设定的联动策略,联动相应的摄像机转动到指定的预置位,进行录像、抓图等相关操作。报警信息能与录像、抓图无缝结合,即可由报警信息检索回放相应的现场录像与抓拍图片,以便作为日后事故追忆和调查的有力辅助手段。 监控现场内同时发生多点报警时,系统将按报警级别高低和时间优先的原则进行处理:先上传严重报警点的视音频等告警信息,同等级别的报警将按时间优先顺序上传。

低压配电系统施工方案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轨电车 T1试验线工程 低压配电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武汉有轨电车T1T2试验线流芳车辆基地项目部 二O一六年八月

目录 二、施工组织 (1) 三、施工流程图 (1) 四、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 (1) 1.电缆桥架安装 (1) 2.电缆导管、电线导管安装 (3) 3.配电箱安装 (3) 4.电缆、电线敷设 (3) 5.灯具、插座、开关安装 (6) 五、施工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案 (8) 六、安全教育培训 (9) 一、工程概况 T1线起点光谷创业街站~终点光谷芯中心站,全长约15.824km,其中单环线长度约为2.414km,双线段长度为13.410km。另与T2线条形成三通支线。共设车站23座,其中地面站20座,高架站3座。在光谷一路-高新六路处设流芳车辆段一座,车辆段占地面积约15公顷。本方案主要为了规范低压配电的施工安装、检验和试验方法,做到经济合理、施工方便、确保工程质量制定本方案。 二、施工组织 工程开工前,组织本专业项目主管工程师、施工员、各施工队队长、施工队技术员及相关专业的项目主管、施工员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的调查,并由项目部总工程师主持,由项目主管工程师、专职施工员、施工队长等人员组成的施工图会审,对会审结果进行技术交底,细化材料和设备购置、进场计划,组织施工人员、机具进场,完善施工用水、用电布置。对本系统全体人员我们将组织熟悉施工现场并进行集中施工技术规范的交底和安全文明交底。 总体施工顺序主要考虑装修工程隔墙砌筑,先进行设备房施工,后进行非设备房施工。 工程开工,首先进行动力、照明及其它设备控制柜就位及桥架与控制箱的联络导管,同时进行配电设备的安装。然后,根据各用电设备的位置定位,即可确定电缆长度并进行电线、电缆的敷设。最后根据装修进度进行灯具等的安装接线、检查、调试及各设备的穿线、接线和调试工作及配电孔洞的防火封堵和工程的验交开通。 三、施工流程图 1 栓。其工艺流程及安装方法如下:

智能监控系统改造设计方案

智能监控系统改造设计方案 第一部分项目设计实施指导思想 一统集成商的选择 1、应有集成化系统中的一项或几项产品、或系统中大多项数产品的直接代理; 2、不但具备供货能力、施工资质,而且具备培训、开发维护等技术支持能力; 3、具备丰富的工程经验、较好的工程业绩。在正式施工前,具备实施方案的各 子系统及其集成模拟安装、测试及演示手段,保证具备各子系统以及系统集成的技术实力,做到业主放心; 4、拥统产品的专家,具备一定的科技实力,具有技术领先性,能掌握技术前沿的 硬件、软件,保证系统的升级换代能力。 5、具备现场各类机电设备的调试指导能力,保证弱电、强电系统的统一配合开 通。 6、具备独立测试、集成系统的能力,保证系统的具体技术参数和总体质量。 7、系统集成商首先要熟悉各子系统产品,这种熟悉不能纸上谈兵,应该有实际 的工程经验,能真正了解技术细节。从而能正确提出信息集成所需要的各项工作任务。 该项目是一项十分庞大的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相应的技术专家对众多产品作评估和把握,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管理和施工管理的作业方法,在这样的工程中,实际的现场经验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相信您不能将一项投资达数百万元以上的工程当作实验让没有经验的人去做。 同时,系统集成商能面对现场的需要解决各种各样的实际应用问题,去满足综合管理方面的需要。应倾注全力向业主提供一套完整、全面的、最佳的整体解决方案,是对系统集成商的基本尺度和要求,而不应只关注于推销某种弱电产品,只有这样作为弱电系统总承包者,他的做法才会客观和公正,他才能得到众多供货厂家的支持,也才会得到业主的信赖和委托。

总之,可以这样说,业主的资金加上一个优秀的弱电总包商才是一个成功的智能建筑集成化系统的保证。 二、弱电系统产品的选择 1、注重产品供应商的技术服务、工程服务和售后服务的素质和能力。 2、确认产品本身的先进性和成熟性,是否采用当今正在发展的、主流的技术, 是否可靠成熟等等。 3、一定要确保所选产品是真正开放的系统,即具有和外部世界交换数据的能力。 这一点对系统集成来说有决定性的意义。 4、在系统集成工程开展时,作为系统集成商应负全面的责任,他们应将已经掌 握的各种接口资料,向业主,设计院和建设者提出客观的参考意见。他们应向所有子系统供货商提出系统集成方案关于实现数据通讯的技术要求,由各子系统供货商承担责任,提供关于通讯接口的技术资料。他们应和各子系统供货商建立融洽的合作关系,因为集成系统和各子系统通讯接口的设计、技术开发和调试完成,取决于各子系统的本身的正常开通及现场数据地址的组织和编程,这种合作关系是极为重要的。 三、项目集成技术在业主管理中的思想体现 采用先进的概念、技术和方法,注意结构、设备、工具的相对成熟,既反映当今的最先进技术水平,又能保证系统功能在未来若干年内占主导地位。同时,面向实际应用、注重实效,坚持实用、经济的设计实施指导思想,充分考虑到保护系统投资的长期效应、及随着技术进步系统功能不断扩展的需求,以最先进、科学的方法和最经济、合理的投资,保证系统据具备高标准的开放性、扩展性,实现系统将来的扩展和维护,从而有效保护业主的初期投资。 坚持高起点,充分利用目前最先进成熟的系统设备及集成技术,总体优化,稳步推进,保证系统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先进性;并适应当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要求,全面考虑功能扩容性、技术升级性,以获取最大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配电室环境监控系统 智能化改造技术方案设计

10-35kV配电室环境监控系统智能化改造技术方案 电科恒钛智能科技 2020年4月

目录 1 10-35kV配电室环境控制要求 (1) 2 10-35kV配电室辅助设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1) 3 10-35kV配电室辅助设施目标功能 (1) 4 配电室环境监控改造方案 (3) 4.1 配电房综合监控装置 (3) 4.2 传感器采集单元 (4) 4.3 环境控制单元 (4) 4.4 排水单元 (6) 4.5 消防系统接口 (6) 4.6 照明控制单元 (6) 4.7 其它辅助设施 (6) 5典型10kV配电室改造布置图 (7)

1 10-35kV配电室环境控制要求 根据国网公司10~35kV的户主要设备长期运行环境要求及变电运行相关管理规定,变电站配电室的环境要求包括: 2 10-35kV配电室辅助设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现有已建成的常规变电站均未配置辅助控制系统及环境控制系统,变电站环境参数未考虑数据采集及在线监测,配电室环境控制均采用人工控制方式,由运行人员根据外部环境条件,到变电站现场巡视及操作,在各配电室通过人工控制空调运行模式、风机启停、百叶窗开关等方式就地控制配电室环境,无法实现自动控制和在线监测。 现有常规变电站风机均为普通通风机,空调为普通民用空调,进风窗为普通通风百叶。通过人工控制空调运行模式、风机启停、百叶窗开关等方式就地控制配电室环境,无法自动控制及和在线监测。 3 10-35kV配电室辅助设施目标功能 针对目前变电站配电室运行环境现状,需在配电室配置一套配电房综合监控装置,该装置包含环境数据采集单元、环境控制(温湿度)单元、照明控制单元、火灾报警与消防系统接

智慧城市视频监控系统云平台整体方案

智慧城市视频监控系统云平台 整体方案 二〇一五年九月

第一章整体技术构架 智慧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方案整体架构基于“信息联网、资源共享、服务实战”的理念,为了完善当地政府(区\市\县)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结合当地政府各局委办的实际需求,把握立体化、动态化、信息化、社会化四个着力点建立全覆盖防控、基础设施支撑、实战应用、指挥调度、保障体系五个方面,打造具有当地特点的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实现“更高层次、更高起点、群众最满意的智慧安防”的目标。 根据广电针对全省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构想,智慧城市整体建设可以按照“感知、传输、管理、应用”的基本原则,将整个智慧城市的架构分为四个层次,整体结构如下: 图1:智慧城市整体结构图

********在智慧城市视频监控领域,提供了包括前端视频感知设备、网络传输设备、管理平台以及视频业务应用在的端到端的整体解决方案。********视频监控系统总体架构图如下: 图2:整体解决方案 基础支持体系是整个系统的数据中心和传输中心,是其他体系的正常工作桥梁;全覆盖防控体系是整个系统数据信息的源泉,是其他体系的数据采集之源;实战应用体系利用采集的数据信息,结合实际业务应用流程,服务于实战应用,是整个系统的核心体系。通过建立四大体系,加强安防信息化建设应用,助推治安防控提档升级,打造智慧安防的新目标。 视频监控系统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社会治安防控的重要举措。 为了使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更加科学、合理,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同时又能紧跟先进技术的前沿,本着顶层设计、统一规划的原则,依据“圈、块、格、点”的规划设计原则对省各地(区\市\县)视频监控系统未来三到五年的建设容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在详细调研已建系统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对未来的建设进行指导。 智慧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目标通常分为以下两个阶段实现:第一阶段(两年):本阶段主要是建设当地政府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需要建设的容包含了: 监控资源。主要是图像监控资源,扩充后的监控点要能基本覆盖全市各主要街道、各企业,做到全天候实时监控。主要包含高清视频系统、高清卡口系统、高清电子警察系统等。 传输网络。数字视频专网传输网络计划在原有的网络上基础上进行扩容,将所有监控资源接入。 视频监控管理平台功能。视频监控管理平台是城市视频监控系统的核心部分,通过视频监控管理平台,实现政府视频资源和社会单位视频资源的联网共享。同时基于现有视频监控管理平台功能单一的现状,对功能进行拓展,建成服务于公安实战的业务模块。 运维管理系统。实现对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及其基础支撑运行环境的可视、可控、可管理,从根本上提高城市视频监控系统的运维管理水平。 对已建成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对监控系统部分软硬件进行改造和升级,对各个监控区域进行整合,实现和市局平台的互联对接。 第二阶段(三年):高度整合,深度应用,服务创新,品牌效应

供配电系统建设方案

供配电系统建设方案 第一部分说明书 第一章负荷的计算 1.1概述 负荷计算时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关系到后续设计正确性,应认真核算。 1.1.1 负荷计算的内容和目的 (1)计算负荷又称需要负荷或最大负荷。计算负荷是一个假象的持续性负荷。其热效应与同一时间内实际变动负荷所产生的最大热效应相等。在配电设计中,通常采用30min的最大平均负荷作为按发热条件选择电器或导体的依据。 (2)尖峰电流指的是单台或多台用电设备持续1s左右的最大负荷电流。一般取起动电流的周期分量作为计算电压损失、电压波动和电压下降以及选择电器和保护元件的依据。在校验瞬动元件时,还要考虑启动电流的非周期分量。 (3)平均负荷为某段时间内用点设备所消耗的电能与该段时间的比值。通常用最大负荷班(即有代表性的一昼夜电能消耗量最多的一个班)的平均负荷,有时也计算年平均负荷。平均负荷用来计算最大负荷的电能消耗量。

1.1.2 负荷计算方法 负荷计算的方法有需要系数法、利用系数法、单位指标法等几种。 (1)需要系数法。用设备功率乘以需要系数和同时系数,直接求出计算负荷。这种方法比较简便,应用广泛,尤其适用于配、变电所的负荷计算。 (2)利用系数法。采用利用系数求出最大负荷班的平均负荷,再考虑设备台数和功率差异的影响,乘以与有效台数有关的最大系数得出计算负荷。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是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因而计算结果比较接近现实。适用于工业企业电力负荷计算,但计算过程稍繁琐。 (3)单位面积功率法、单位指标法和电位产品耗电量法。前俩者多用于民用建筑,后者适用于某些工业建筑。在用电设备功率和台数无法确定时,这些方法是确定设备负荷的主要方法。 单位面积功率法、单位指标法和电位产品耗电量法。多用于设计的前期计算,如可行性研究和方案设计阶段;需要系数法、利用系数法多用于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低压配电智能化监控系统分析通用版

解决方案编号:YTO-FS-PD839 低压配电智能化监控系统分析通用版 The Problems, Defects, Requirements, Etc. That Have Been Reflected Or Can Be Expected, And A Solution Proposed T o Solve The Overall Problem Can Ensure The Rapid And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低压配电智能化监控系统分析通用 版 使用提示:本解决方案文件可用于已经体现出的,或者可以预期的问题、不足、缺陷、需求等等,所提出的一个解决整体问题的方案(建议书、计划表),同时能够确保加以快速有效的执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低压配电是电网系统的组成部分,近几年,我国在低压配电的建设中,逐渐增加智能因素,提高低压配电运行效率。在配电结构中,引进监控系统,实现无人值守以及智能化配电。本文通过对低压配电的基本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监控系统的实际应用。 电能在社会发展中属于不可缺少的能源,我国在电能供应方面,明显体现供应量不足的缺陷,所以加强对配电的控制,尤其是在低压配电上,利用监控系统,监控低压配电的实际运行,促进电能的持续发展,更显尤为必要。 分析现有低压配电监控系统 因为低压配电系统本身的运行环境和特点,促使其在监控方面,呈现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所以对目前监控系统的运行进行实际分析,如下: 1.1 断路器的智能监控 借助断路器实现的智能监控,属于集成监控类型,可以大幅度提高监控周期,实现低压配电的科学保护。在断

智能档案库房环境监控系统项目设计方案

智能档案库房环境监控系统项目设计方案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智能库房环境监控系统 设计方案 编制单位:北京融安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13年3月1日

目录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不断推广和应用,档案库房日常管理工作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智能库房环境监控系统已成为现代化智能化档案库房日常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造舒适、优雅、安全的工作环境,提高档案库房整体日常管理工作效率,减轻档案管理人员的劳动负荷、加强档案库房安全性的重要工具。 关键词:中央控制系统、空气控制系统、红外防盗、视频监控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progress, informatization, digitalization, intelligent and networked constant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the Archives storehouse daily management work also produced major change, the intelligent degree more and more high. Intelligent warehouse environment monitoring system has become the modern intellectualized Archives storehouse daily management work of the indispensable important component, is to create a comfortable, elegant, safe working environment, improve the overall day-to-day management of archives work efficiency, reduce the work load of archives management personnel, strengthen Archives storehouse important security tool. Key words: central control system, air control system, infrared burglar alarm, video surveillance

配电室智慧管理系统解决方案(通用)

配电室智慧管理系统解决方案(通用) 一、智慧安全用电管理系统概述 智慧安全用电管理系统是应用物联网平台、大数据、云计算、无线传输技术,通过物联网传感终端,将用电回路电气火灾隐患数据实时传送至云平台;可实现对配电柜、二级箱柜、末端的配电箱等各关键节点的剩余电流、电流和温度的实时检测,采集剩余电流、导线温度和电流的数据变化,及时掌握线路存在的用电安全隐患状态,预防并发现电气线路动态运行中出现的安全隐患。物联网平台将报警信息及时发送至单位监控平台和单位负责人手机。单位用电情况发生预警后,首先由单位自身及时排除险情,如果不及时排查且隐患达到一定的危险等级,在规定时间内,险情会自动上报主管部门由其进行督导整改。 二、智慧安全用电管理系统组成 采集层:电气火灾监控终端、无线传输装置、电流互感器、温度探测器、剩余电流互感器 传输层:GPRS无线数据传输 应用层:智慧安全用电管理系统web平台、手机app管理平台、短信报警系统

三、智慧安全用电管理系统特点 1.可有效预防火灾发生 通过智能的防火监控终端,能更全面、精准的监控电气电路运行的各种指标数据。 2.与移动网、互联网结合,实现无距离监控智慧安全用电管理系统通过与移动2G网络、Internet网络联通,突破了传统监控设备的内联限制,实现了真正的无距离电气火灾监控管理。

3.可大大节省人力成本 采用自动监控设备,无线传输,火灾的监控与报警基本不需要人工参与到电气电路的监控和预警工作中。4.可大幅度提高火灾预警实时性 监控设备可在电气线路发生异常的第一时刻进行自动预警,控制情况恶化。 5.可实现电气电路远程监管 智慧安全用电管理系统通过监控设备的实时、无线数据传输,后台软件系统的支撑,监管人员不用在一线就能及时把控电气电路运行情况。 6.完善的全自动化流程 通过智能监控、无线传输、自动分析等环节实现电气火灾管控的全自动化方案。 四、智慧安全用电管理系统应用场所 (一)商场市场、宾馆饭店; (二)网吧酒吧、娱乐场所; (三)养老机构及救助福利机构; (四)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场所; (五)城郊结合部农民出租房“人员集聚、电器使用集中”区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