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动物学课4-5

实验动物学课4-5

实验动物学课4-5
实验动物学课4-5

?普通动物?清洁动物?SPF动物

?无菌动物及悉生动物

第四章第四章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分类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分类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分类

1.普通动物

conventional animal ,CV ;一级动物

指不携带主要人兽共患病病原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病原的动物。

仅可用于示教、科研的探索方法、预试之用。新国标中大鼠、小鼠无此级别。

2.清洁动物

clean animal

,CL ;二级动物

指除普通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的动物。 ?饲养于温、湿度恒定的屏障系统中,

?饲料、垫料、笼具等都要经过消毒处理,

?饮水应用高压灭菌或用pH为2.5~2.8的酸化水,

?

工作人员应换灭菌工作服、鞋、帽、口罩等进入动物室进行操作。

?国际上此级动物仅适合于短期或部分科研实验;我国作为科研工作的主要要求的标准实验动物。

3.无特定病原体动物

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 ,SPF ;三级动物 指除普通、清洁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还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的动物。

?国际上公认SPF动物适用于所有科研实验,是目前国际标准级别的实验动物。各种疫苗生产所采用的动物应为SPF级动物。

4.无菌动物

germ free animal ,GF ;四级动物

指无可检出一切生命体的动物。

种 类 培育者及育成时间小 鼠 Pleasants,1959

大鼠 Reyniers1946;Gustafsson,1948豚 鼠 Miyakawa1958; Tanami,1959;兔 Wostmann1959; Luckey,1963狗 Glimsedt,1946猫 Bleby,1969

山羊、绵羊 Smith,1961,1966猪 Whitenair,1960马 Drummond等,1973猴 Reyniers,1942鸡 Reyniers,1943

鹌 鹑 Woodard等,1965;Miles,1966

4.1 无菌动物的特点

(一)形态学改变

1.消化系统 主要变化在肠道上。肠道肌层薄,更为特异的是盲肠肥大

2.血液循环系统 无菌动物白细胞数值恒定 3.免疫系统 免疫功能基本上处于原始状态4.泌尿系统

肾脏较小,如无菌豚鼠。

(二)生理学改变

1.免疫功能 2.生长率 3.生殖 4.代谢5.营养

4.2 无菌动物技术

无菌动物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在于胎盘屏障和屏障观念,根据这个基础开展了无菌动物工作。在无菌条件下取仔,一切操作在无菌隔离器内进行。

–临产前动物麻醉或颈椎脱臼处死

–浸泡在37℃灭菌液中,送进无菌室(或无菌隔离器)–剖腹,切除带胎子宫(子宫内首先应无菌)–浸入消毒液

–输送到另一只隔离器中,切开子宫取胎–仔体并断脐(电刀切断)

隔离器内人工喂乳或其他品系的无菌动物作保姆代养

(1)哺乳类无菌动物技术小动物--子宫切除大动物--子宫切开

取仔程序如下:

1.腹部剃毛或用硫化钡脱毛剂脱毛

2.处死妊娠雌鼠

3.浸泡于37℃灭菌液中2min

4.固定,并于腹部粘上灭菌胶布

5.剖腹

6.取出子宫

7.剪开子宫壁,取出胎鼠,呼吸正常时切断脐带8.分开胎盘,放到代乳母鼠身边

9.剖腹取胎的时限。小鼠、大鼠:9~10min。豚鼠:5min

(2)鸟类无菌动物技术常用鹌鹑,也用鸡。

无菌鸡,要选育无白血病的鸡群。培育关键在于消毒卵壳:首先选外壳干净的受精卵①将受精卵放到湿润剂中。②再放入2%升汞中浸12min

③将浸泡过的受精卵放入隔离器中孵育。建立无白血病鸡群先从母鸡选起。

5.悉生动物

gnotobiotic gnotobiotic animal

animal ,GN ;四级动物又称已知菌(丛)动物

(animal with known animal with known bacterialuflora

bacterialuflora )。饲养于隔离系统。

向无菌动物体内植入一种或几种已知细菌。单菌(monoxenic)、双菌(dixenie)、三菌(trixenie)、多菌(polyxenie)。更强的生活力和抵抗力,更易于饲养管理

6.洁净动物与普通动物的比较

不带主要人畜共患和动物烈性传染病原体,对微生物带有情况不明确的动物

开放

普通动物(—级)

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研干扰大病原,确知不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动物10万级

屏障

清洁动物(二级)无特定致病性微生物和寄生虫,确知不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动物

l 万级屏障SPF 动物(三级)经特殊饲养,确知所带微生物菌丛等寄生物的动物。

100级隔离悉生动物(四级)以封闭的无菌技术取得,用现有方法不能检出任何微生物、寄生虫等任何生命体的动物

100级隔离无菌动物

(四级)要 求

空气洁净

度饲养环境等 级对科研结果影响的比较

传染病 无 无 有或可能有寄生虫 无 无 有或可能有实验结果 明确 明确 有疑问应用动物数 少数 少数 多或大量统计价值 很好 可能好 不准确长期实验 可能好 可能好 困难自然死亡率 很少 少 高长期实验存活率 约 100% 约 90% 约 40%实验的准确设计 可能 可能 不可能实验结果讨论价值 高 中 低

实验项目 无菌动物 无特殊病原体动物 普通动物第五章第五章 实验动物的环境与设施

实验动物的环境与设施 主要介绍了各种环境因素对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影响,实验动物设施的分类和实验动物设施的组成,重点讨论开放环境、屏障环境和隔离环境的结构特点和实验动物设施使用特点,以及生物安全和感染实验设施的使用特点。

第一节 环境因素对实验动物的影响

一、环境因素的重要性

动物实验处理的反应可用下式表示:

R=(

A 十

B +

C )×

D +E

式中:

R-实验动物的总反应;

A-实验动物种的共同反应;B-动物品种及品系特有的反应;C-动物个体反应(个体差异);D-环境的影响(包括实验处理),

E-实验误差。

实验动物环境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因素)?人为因素

二、环境因素对实验动物动物实验结果的影响

?气候因素(温度、湿度、气流速度等)?理化因素(照明、声音、气味等)?居住因素(房屋、笼具、垫料等)

?同种动物间因素(饲养密度、社会地位、势力范围等)

一) 温度

温度的影响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动物的新陈代谢 2.动物的脏器重量 3.动物的生殖机能 4.动物机体的抵抗力 5.

动物实验的反应性

屏障环境内啮齿类动物实验设施(设备)内温度应控制在20~26℃

二) 湿度

动物在相对湿度为40~70%之间生活最适应,以50%±5%为最佳。 ?对动物的散热有显著影响

?对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生长繁殖与发育影响?导致动物一些疾病的发生?

粉尘的影响

三) 气流、气流速度及换气次数

实验动物的体表面积与单位体重的比值较大?气流速度 控制在0.1m/s-0.2m/s ?动物室内气流方向

清洁走廊→饲育室→污染走廊→设施外

?换气次数,一般屏障设施以10~20次/h为宜

四) 噪声

来源:①外界传入;

②室内机器产生,如空调机、排风机等;③动物自身产生,如跑动、争斗、鸣叫等。

环境噪声的影响环境噪声的影响

①影响动物的繁殖生长

②影响动物的神经系统 ③影响动物其他生理状态

噪声应控制在60dB以下

五) 照明

照明因素包括照度、波长和照明时间

1.照度对动物的角膜会产生影响 150-300lx

2.照明时间影响动物的繁殖 12:12 10:14

3.光的波长也影响动物的生长和繁殖

六)空气洁净度

动物饲养室空气中颗粒物污染的来源:

1.室外空气未经过滤处理直接进入;

2.动物体表被毛、皮屑、饲料和垫料等。

5μm以下的粉尘

我们国家洁净室的标准是《洁净厂房设计规范》

(GB50073-2001),标准中规定的空气洁净度等级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1466-1中的有关规定。

洁净室及洁净区空气中悬浮粒子洁净度等级见下表:

七) 有害气体

主要有害气体:

氨、甲基硫醇、硫化氢、硫化甲基、甲基丁烷、三甲胺、苯乙烯、乙醛和硫化二甲基

信息素(pheromone)或叫引物信息素(primer pheromone)

①Lee-Boot效应,是指小鼠群养时常常发生假性妊娠

和发情周期混乱的现象。

②Whitten效应,是指由于雄性动物分泌的信息素促使

雌性动物的发情周期出现有规律的现象。

③Bruce效应,是指怀孕初期的雌性小鼠与交配对象以

外的雄性接近或同居时产生的中止妊娠反应。

八) 动物设施建筑

?建筑物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疾病的传播

?动物居住的建筑物与周围社会的关系 九) 动物设施设备

?空调系统

?通风系统

?给排水系统

?照明系统

?清洗消毒系统

十) 笼具和铺垫物

?饲养笼具的材质和构造 ?垫料

十一) 饲养密度

动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一定的空间、定量的食物)饲养时,群体增殖的情况呈S型曲线。

十二) 社会因素和势力范围

动物的社会地位大致分为直线型与专制型。?直线型指可用直线表示优劣关系的类型。第1位的为首领,可统治第2位,第2位统治第3位,以此类推。猴、兔、鸡属此类。

?专制型指一个动物为首领,首领以下的动物之间不发生争斗。这种类型存在于小鼠、大鼠、猫之间。 动物社会结构中的势力范围

势力范围是指某个个体保卫某个地区不允许其他个体侵入。即使是地位低劣的个体,出自保卫自己势力范围的目的,面对最强的个体也有防卫的习性。

第二节第二节 实验动物的设施分类实验动物的设施分类实验动物的设施分类

一、实验动物设施的概念

实验动物设施是指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设施

的总和。一个设施可以大到动物中心或生产繁殖机构,小至某一实验动物室。

总体的原则是提供实验动物最适宜的环境,保障实验动物的质量和为动物实验的准确性提供可靠保障。

二、 实验动物设施分类

(一)、按其功能分类

1.动物生产设施(Animal Production Facility ) 指用于实验动物的饲育繁殖、生产的建筑物、设备以及运营管理在内的总和。

2.动物实验设施(Animal Experimental Facility ) 指用于研究、试验、教学、生物制品、药品生产、检定等为目的进行实验动物饲育、试验的建筑物、设备以及运营管理在内的总和。

3.特殊动物实验设施(Special Animal Experimental Facility ) 指用于感染、毒理动物实验、病原微生物和细胞培养、重

组DNA、转基因动物实验、克隆和胚胎干细胞、细胞实验和

应用特殊化学物质等进行实验的建筑物、设备以及包括运营管理在内的总和。

(二)按微生物控制程度分类

1.普通环境(Open System )

直接与外界大气相通,是饲养普通级实验动物的场所。饲料、饮水要符合卫生要求,垫料要消毒,饲养室内要有防鼠、防昆虫等措施。

2.屏障环境(Barrier System )

与外界隔离,是饲养清洁级动物和SPF级动物的设施。进入实验动物生存环境的空气须经过滤净化处理,其洁净度相对于10000级,进入屏障内的人、动物和物品如饲料、水、垫料及实验用品等均需有严格的微生物控制。

3.隔离环境(

Isolation System)

与外界环境完全隔离的环境内。工作人员通过隔离器上组装的无菌手套进行操作,不直接接触动物。饲料、饮水,垫料,笼具等都应高压、高温灭菌。进入隔离器内的一切物品均需通过传递舱灭菌。适合饲养SPF、无菌动物、动物的保种育种或同等级的动物实验。

(三)按设施的平面布局分类

1.无走廊式(No Corridors)

用于饲养品种单一或以实验为主的设施。

一般饲养普通级动物

2.单走廊式(Single Corridors

一般的研究机构在进行中、短期动物实验。 相对于双走廊其优点是占用空间小,设施利用率较高,维护费用低。缺点为清洁笼具和污染材料之间常常存在污染的危险,走廊相对拥挤。

3 双走廊式(Double Corridors)

常用的一种实验动物屏障设施类型。可以有效分割为清洁区和污染区。作为屏障设施使用,比较容易控制微生物污染。缺点是有效利用面积减少。

4.三走廊式(

Three Corridors )

三走廊式压力梯度从中间的洁净走廊、前室、动物饲养室、污物走廊逐渐降低,是目前常用的动物实验设施。

第三节第三节 实验动物设施的建筑要求实验动物设施的建筑要求

一、选 址

为新建实验动物设施选址,可参照GBJ73-84洁净厂房的

规范要求。考虑外部环境如下因素:

(1)大气含尘浓度及化学污染程度低,自然环境好的区域。 (2)空气含菌水平低。

(3)应能保证水电供应,并应有道路到达,交通方便。 (4)应远离有严重震动和噪声干扰的铁路、码头、飞机场、交通要道。

(5)设施应布置在院区内环境清洁、人流、货流不穿越或少穿越的地段。

(6)选址应避开自然疫源地。

二、设施面积的分配和布局原则

(1)繁育饲养区和动物实验区分开,各成独立系统,专区(室)专用。

(2)在规模较大的实验动物楼,从微生物控制及实验动物使用管理方便考虑,应将低级别实验动物与高级别动物所在的楼层尽量分开。

(3)同等级、且性情亦较温顺的动物可安排在同一套设施或同一楼层内,但对环境易造成较大影响的动物,如犬会制造巨大噪声,应作特别处理。

(4)洁净设施布局设计时,应保证人员、物品和净化空气单向移动,以避免交叉污染。

(5)实施布局要方便日常工作和实验操作,并有足够的空间放置必需物品。

三、实验动物设施的布局

(一)区域布局

1.前区的设置 包括办公室、维修室、库房、饲料室和一般走廊。

2.饲育区的设置

(1)繁育、生产区。包括隔离检疫室、缓冲间、育种室、扩大群饲育室、生产群饲育室、待发室、清洁物品贮藏室、清洁走廊、污物走廊。

(2)动物实验区。包括缓冲间、实验饲育间、清洁物品贮藏室、清洁走廊、污物走廊。

(3)辅助区。包括仓库、洗刷间、废弃物品存放处理间(设备)、密闭式实验动物尸体冷藏存放间(设备)、机械设备室、沐浴间、工作人员休息室。

(二)其它设施设置

?屏障环境和隔离环境均应在压力变化相交接处设有缓冲设置。

?动物实验区的设施应与饲养繁育系统分开设置。

?有关放射性实验操作应参照GB4792实施。?带烈性传染性、致癌、使用剧毒物质的动物实验,均应在负压隔离设施或有严格防护的设备内操作。

?排出气体和废物须经无害化处理

?应体现“人、动物、环境”的三保护原则。

(三)各个分区设施的功能 1.饲养室 应分设有育种室、扩大群饲育室、生产群饲育室、待发室等。

2.隔离检疫室 外部引进的动物需隔离1-2周。3.动物实验室 供作动物实验用,如手术室,实验处理室,实验观察室,动物监测室等。

4.洗刷消毒室 一般使用双扉高压灭菌器,其洗刷消毒后室与动物

室相连,物品经灭菌后直接移入

屏障

5.库房 屏障设施内应设清洁库房。 6.工作人员用房 包括办公室、休息室、淋浴室、厕所等。屏障设

施内一般不设卫生间以减少废物。7.废物处理间 污染垫料应密封运送至专门堆集场所,做到日清日

洗。尸体装于塑料袋中密封,可

先暂存在冰柜内,然后送焚尸炉

焚烧。

(四)屏障环境的人流和物流控制

洁净区压力梯度一般遵守:

洁净走廊 > 动物生产(实验)区 > 非洁净区

人的移动路向:

更衣→淋浴→二次更衣→清洁走廊→饲养室或动物实验室→污染走廊→外部区域。

物品的移动路向:

物品→高压蒸汽消毒锅(已包装的消毒物品可经传递窗,笼具经泡有消毒液的渡槽)→清洁准备室→清洁物品储存室→饲养室或动物实验室→污物走廊→外部区域。

实验动物的移动路向:

外来实验动物→传递窗→检疫室(经检疫后)→清洁走廊→饲养室或动物实验室→污染走廊(包装)→外部区域。屏障设施内必须安装空气净化器

初、中效过滤器

控温、控湿装置

每个饲养室设立独立的高效过滤器

将调控好温、湿度的洁净空气送入动物室。室内排风口也应装有初效过滤器。

四、实验动物设施的建筑要求

(一)房间面积 ?地面面积:15-20m 2?最小宽度:3m左右

?天花板高度:至少2.5m。

?

墙、地表面平滑、耐磨、耐压、耐酸、碱、盐、化学溶剂,无渗漏,自流平厚3mm ,有一定弹性,使用年限为15 年。

(二)地面

拐角处做成圆角弧面设计。地面可采用聚氨酯自流地坪,司米克地板砖拼缝镶嵌深色环氧树脂涂料,高级环氧树脂加优质固化剂自流坪。 (三)墙面

外墙首选混凝土、钢筋和砖(四)天花板

优质彩钢板制成。金属圆踢脚,隔墙与隔墙之间、隔墙与吊顶之间均有金属圆弧连接件。

(五)无菌水池和地漏

设不锈钢密封式水池,防污染。地漏为不锈钢特制,可水封,防堵,防回水、回气。 (六)门和窗

?门一般情况向内开

?在屏障内,门向压力高的方向开(即正压)

?上面设计观察窗?门宽不小于1m

?门采用特制铝合金净化门型材制作,耐腐蚀,易清洗。不设门槛,门下装密封条,气密性好,安装闭门器。

?屏障区一般不设窗。

(七)传递窗和内走廊

传递窗为不锈钢板制作,耐消毒液,内设4个紫外线灯,双门互锁。走廊宽度不应小于1.5m。 (八)药液渡槽

用3mm 厚不锈钢制作,下设排水开关,上盖可用水密封。

(九)配电及通讯

设施内的配电线暗装,由非洁净区进入洁净区的电气管线、管口应严格密封。电源插座带盖,开关均有防水膜。

(十)野鸟和昆虫控制

在门、窗等部位,要有防止野鸟和昆虫进入的设施。包括纱窗、过滤器或风门片等,同时在管道系统使用风门片或隔栅,在地面排水口覆盖纱网。 (十一)噪声控制

实验动物对声波的灵敏度和范围比人高,噪音引起动物躁动和惊恐,影响正常生活规律,影响实验结果。因此,一是防止外界干扰,远离噪音源;二是对空调及送风设备进行隔音和消音处理。

第四节 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环境国家标准

一、国家标准的制定

技术监督局1994年批准颁布了动物实验环境及设施标准(GB/T14925-94)。

2001年又进行了重新修订。

一、空气净化系统设备

第五节第五节

动物设施中的主要设备 二、电源、照明、通讯设备 三、 安全和报警系统 四、消毒与灭菌设备 (一)压力蒸气灭菌器 (二)渡槽

(三)无菌水生产系统

五、微生物控制设备与饲养设备

(一)隔离器

(二)独立通风换气笼盒

(Individually Ventilated Cages,IVC)

(三)层流架(柜) (四)生物安全柜

生物危害特殊实验动物设施

第六节 生物危害特殊实验动物设施

第六节

生物危害的种类包括:

?实验动物所产生的危害

?病原微生物感染所造成的危害

?转基因、克隆和重组基因等的危害

生物危害特殊实验设施目的就是最大限度

减少对人类的侵害。

一、感染实验微生物危害的分级

1、生物危害1级:对个体和群体危害程度低,不能对健康成年人和动物致病的微生物。

2、生物危害2级:对个体危害程度为中度,对群体危害较低,主要通过皮肤、黏膜、消化道传播。对人和动物有致病性,但对实验人员、动物和环境不会造成严重危害的动物致病微生物,具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3、生物危害3级:对个体危害程度高,对群体危害程度较高。能通过气溶胶传播,引起严重或致死性疫病,导致严重经济损失的动物致病微生物,或外来的动物致病微生物。对人引发的疾病具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4、生物危害4级:对个体和群体的危害程度高,通常引起严重疫病的、暂无有效预防和治疗措施的动物致病微生物。通过气溶胶传播、高度传染性、致死性的动物致病微生物;或未知的危险的动物致病微生物。

二、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设施和使用要求

1、生物安全-1级实验室(BSL-1)

一级生物安全水平

(Basic Laboratory-Biosafety Level,BSL-1)

是指能够安全操作,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动物无明显致病性的,对环境危害程度微小的,特性清楚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水平,也称基础生物实验室。实验室无需与一般区域隔离。 设施要求如下:

实验室有控制进出的门;每个实验室应有一个洗手池;室内装饰便于打扫卫生,不用地毯和垫子;工作台面不漏水、耐酸碱和中等热度、抗化学物质的腐蚀;实验室内器具安放稳妥,器具之间留有一定的距离,方便清扫;实验室的窗户,必须安纱窗。

2、生物安全度-2实验室(BSL-2)

二级生物安全水平

(Basic Laboratory-Biosafety Level, BSL-2)

是指能够安全操作,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动物致病性低的,对环境有轻微危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水平。也称为基础生物实验室。实验室无需与一般区域隔离。 ?要求设施门要加锁,限制人员进入;

?实验设施地点离开公共区每个实验室设一个洗手池;

?要求设置非手动或自动开关;

?建立冲洗眼睛的紧急救护点。

Ⅱ级生物安全柜:

能产生传染物外溢、溅出和气溶胶的操作,包括离心、研磨、搅拌、强力震荡混合、超声波破碎、打开装有传染性材料的容器、动物鼻腔注射、收取感染动物和孵化卵的组织等

(三)生物安全度-3实验室(BSL-3)

三级生物安全水平

(Basic Laboratory-Biosafety Level, BSL-3)

是指能够安全地从事来自国内和国外的,可

能通过呼吸道感染,引起严重或致死性疾病的

病原微生物工作的生物安全水平。

BSL-3实验室设施的要求:

1.建筑结构和平面布局

进入设施的通道设带闭门器的双扇门, 更衣室(一更室-清洁区、二更室-半污染区),后室或称缓冲室(半污染区),实验室。

实验室应有安全通道和紧急出口,并有明显标识半污染区与清洁区之间必须设置传递窗。2.密闭性和内表面

一切设施、设备外表无毛刺、无锐利棱角,尽量减少水平表面面积,便于清洁和消毒。各种管道通过的孔洞必须密封。墙和顶棚的表面要光滑,不刺眼、不积尘、不受化学物和常用消毒剂的腐蚀,无渗水、不凝集蒸气。

3.消毒灭菌设施 必须安装双扉式高压蒸汽灭菌器4.净化空调

?采用负压单向流全新风净化空调系统。

?污染区和半污染区不允许安装暖气、分体空调,

?不可用电风扇。

?温度23.0℃±20.0℃、相对湿度40%—70%。

?室内噪声不超过60dB。气流方向由清洁区向污染区,由低污染区流向高污染区。

?供气需过滤,排出的气体必须经过至少两级过滤排放,不允许在任何区域循环使用。

?室内洁净度高于万级。 5.水的净化处理

6.污染物和废弃物处理 7.实验室监控系统 8.备用电源

9.通讯

(四)生物安全度-4实验室(BSL-4)

四级生物安全水平是指能够安全地从事来自国内和国外的,能通过气溶胶传播,实验室感染高度危险,严重危害人、动物生命和环境的、没有特效预防和治疗方法的微生物工作的生物安全水平。 BSL-4(P4)级实验室也称为最高级安全实验室。适用于从事未知的或能引起致命疾病的,对个人有高度风险的病原体的工作。采用独立的建筑物,内为隔离区和外部隔断的构造。根据相应的隔离等级使室内保持负压。在密封型(即Ⅲ级)生物安全柜内进行实验,工作人员需穿上通过维持生命装置换气的整体式正压个人防护服。

实验室设施的要求

BSL-4实验室有两种类型:

1.安全柜型,即所有病原微生物的操作均在

Ⅲ级生物安全柜内或隔离器进行;

2.防护服型,即工作人员穿正压防护服工

作,操作可在Ⅱ级生物安全柜内进行。也可以在同一设施内穿正压防护服,并使用Ⅲ级生物安全柜。 三、特殊动物实验设施的建筑要求

(一)空气调节系统的建筑要求

(二)给、排水系统的建筑要求

(三)电气系统的建筑要求

第七节

第七节 放放(辐)射污染动物实验设施

射污染动物实验设施

在设计、建筑放射(辐射)污染防护动物实验设施时,必须严格遵守

GB792-84《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

GB703-88《辐射防护规定》、

GB 188712-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14925-2001《实验动物环境与设施》等要求,增强放射(辐射)卫生防护意识。 一、放(辐)射性污染动物实验设施的设计

(一)选址

(1)大型防放(辐)射行危害的动物实验设施

应考虑区域地质构造、是否为危险地带;不

宜在地震、海啸、湖震频繁、崩塌、岩堆、

滑坡区、山洪、泥石流区、活动沙丘区、高

压缩性淤泥及软土区、坡度陡的地区选址建

筑。

(2)小型放(辐)射性危害动物实验设施选址

远离其它动物实验室,不能毗邻居民密集区、

闹市区、易燃易爆品生产区。

(二)动物设施防护

(1)动物实验设施中有放(辐)射性物质的存放区域,必须在实验室某一区域设置有混凝土屏蔽室或有足够屏蔽厚度和作用的装置。 (2)防护门咬合严密,机房门内所镶铅板对接处无空隙,操作室观察窗铅玻璃、四周木框镶铅板、传片箱包铅板、电源插座等凹槽处设置放射防护标志。

(3)凡能产生放(辐)射性固体废物的动物实验活动区域,都应设计有相应的废物暂时贮存设施,并保证暂时贮存的废物必须在包装和贮存方式上,在贮存期内可完整回取,并要求经济、安全、方便。

动物实验设施中贮存放(辐)射性物质的区域暂存期应设计为5年。 (4)设施内应将非放(辐)射性工作区与有辐照工作区分开设置。操作放射性物质的工作区,应设计通过间,人员全天时间在此工作也无危险,即使有出现表面沾污和气溶胶污染的可能,也能及时发现并清除。

(5)放射性物质存放区,应设计通过缓冲间或卫生缓冲间,人员不经常停留,人员须经允许才能进入该区域。 二.放(辐)射污染防护实验设施的安全监测 (1)放射工作场所设置电离辐射标志、工作指示灯及通风设施等。工作人员配置使用铅制衣帽等防护用品,增强防护等措施,减少对人的辐射。

(2)在实验人员污染停留的工作区域设置必要的固定式监测装置和自动报警系统, 未设固定监测点的场所也应能用便携式仪表监测.

(3)在实验区设置固定空气微尘取样系统,定期取样监测。 (4)必须在实验区设置放射性气溶胶监测仪。

(5)应设置事故备用电源,保证放射设施内不间断电源供给。

第八节

第八节 环境监测

新建或改建的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设施在启用前必须进行环境险测。即使是使用过程中也有必要对有关环境指标进行检测。环境检测—-般分为内环境检监测和外环境监测1.噪声测定

(1)测定仪器:

普通噪音计、积分型噪音计。

(2)测定方法:

在洁净室无人、无动物、空调净化系统运行的情况下测试洁净室的噪声,一般测点应选在被测环境的中央区,如房间大于15m2可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测点,测点应距地面lm。

2.照度测定 (1)仪器:

便携式照度计 (2)测定万法:

采用照度计法测定洁净环境的照度,测定前必须将所有照明设备在开启状态,测点应分布在房间的各个部位,选在距地面0.8-lm高的位置测定,测定时光敏面与光源呈水平位置,待显示数字稳定后再记录。

3.空气中落下菌的测定 (1)仪器和试剂:

直径为9cm的玻璃培养皿和血液琼脂培养基。 (2)测定方法:

在不饲养动物的状态下,每5-10m 2,放置一个9cm的培养皿,敞开盖,暴露于空气中30min,然后盖上盖,将培养皿放到37℃保温箱内培养40h 后计算菌落数。

4.空气颗粒物测定

(1)仪器:粒子计数器

(2)测定方法:垂直层流式或乱流式测定应布置在距地面1m高的工作区平面上,测点间距为0.5-2.0m,乱流式动物室面积不大于50m 2的布置5个测点,每增加20-50m 2增置3-5个测点,每个测点连续测定3次,测定过程中不得调整测定次数。测定时100级净化室的采样量每分钟不少于1L,1000级以上净化室的采样量每分钟不小于0.3L。

5.各相邻洁净区静压差测定

思考题:

1.环境因素有哪些?其对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重要性及其影响如何?

2.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设施分为哪几类?

3.简述屏障设施的环境标准。

4.实验动物屏障设施的功能分区有那些?

5.生物安全实验室设计和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6.微生物危害分级标准是什么?

实验动物学试题及答案

《实验动物学》复习题及答案 1、小鼠的给药途径有那些?请演示一下 答:灌胃(ig):左手将动物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进针,沿上腭向鼠口腔的后下方插入食管。 皮下注射(sc):常在背部皮下注射。一手固定动物,另一只手注射给药。 腹腔注射(ip):左手固定动物,右手持注射器,从下腹部外侧,呈45 度角刺入腹腔,进针约3~5mm。 肌内注射(im):多注射后肢股部肌肉,如一人单独操作,以左手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头部皮肤,小指、无名指和掌部夹住鼠尾及一侧后肢,右手持注射器刺入后肢肌肉给药 尾静脉注射(iv):将动物固定,鼠尾巴露在外面,用70%~75%的酒精棉球擦尾部,或将鼠尾浸入45~50℃温水中。待尾部左右静脉扩张后,左手拉着尾,右手进针 2、请演示一下大鼠、小鼠的捉持、固定及灌胃给药 答:(1)小鼠的捉持:捉拿时可先用右手抓住并提起鼠尾,置于实验台或鼠笼上,并稍向后拉;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两耳后颈背部的皮肤,将鼠置于左手心中,拉直后肢,以无名指及小指按住鼠尾或小鼠的左后肢即可。 (2)大鼠的捉持:大鼠的捉拿时,可戴上手套。实验者可用右手捉住鼠尾,放在实验台或鼠笼上,并稍向后拉;左手掌面向鼠背,食指和中指压住鼠的头顶,拇指和无名指分别从鼠的两腋下插入,将鼠的两前肢卡住;或拽紧鼠后颈及后背皮肤即可。 (3)灌胃(ig):左手将动物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进针,沿上腭向鼠口腔的后下方插入食管。 3、大鼠的给药方法有那些?请演示一下常用的给药方法 答:灌胃(ig):左手将动物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进针,沿上腭向鼠口腔的后下方插入食管。 皮下注射(sc):常在背部皮下注射。一手固定动物,另一只手注射给药。 腹腔注射(ip):左手固定动物,右手持注射器,从下腹部外侧,呈45 度角刺入腹腔,进针约3~5mm。

医学实验动物学考试重点总结

名词解释: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寄生虫进行严格控制,遗传背景明确,可用于科学实验、药品、生物制品的生产和检定及其它科学研究的动物。 实验用动物:是指一切用于实验的动物,除了符合严格要求的实验动物外,还包括家畜和野生动物等。 实验动物与实验用动物:遗传控制不同,微生物控制等级不同,培育的形质和目标不同。 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是指医学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动物实验对象和相关材料。 实验动物标准化:遗传质量标准化微生物质量标准化环境标准化营养标准化 按遗传控制标准,实验动物分为:近交系(CH3),突变系(裸鼠),杂交系(F1),封闭群(远交系)(KM小鼠,wister大鼠) 按基因型分:1、同基因型动物(如近交系、F1代) 2、不同基因型动物(如封闭群) 按微生物控制程度分级:普通级,清洁级,SPF级,无菌级(2001年版的国家标准中,大小鼠取消普通级动物,犬、猴只分普通级和SPF级,豚鼠、地鼠和兔仍然分4级) SPF动物定义: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屏障环境中饲养,种子群来源于无菌动物或剖腹产动物。饲养管理同清洁动物) 无菌动物的特点:形态学及生理学特点: ①形态学:盲肠肥大(增大5~6倍),肠壁薄,易发肠扭转。心脏、肝脏、脾脏相对较小。 ②生理学: 血中无抗体,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弱。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B和K。无菌鸡生长较快、无菌豚鼠和无菌兔生长较慢。无菌大小鼠与普通大小鼠生长速度相同。

(3)饲养要求:隔离环境中饲养,种子群来源于剖腹产动物或无菌卵的孵化。由于肠道无菌,饲养困难,应注意添加各种维生素。每2~4周检查一次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粪便标本。 悉生动物:概念:悉生动物是指在无菌动物体内植入已知微生物的动物。又称已知菌动物。植入一种细菌的动物叫单菌动物;植入两种细菌的动物叫双菌动物;植入三种细菌的动物叫三菌动物;植入多种细菌的动物叫多菌动物。(由于肠道接种有利于消化吸收的细菌,故饲养较无菌动物容易,形态学和生理学方面与普通动物无异。) 近交系:经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而成,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 特点: 1、其基因纯合度达到98.6%,个体差异小,似同卵双生反应一致重复性好,用少量动物即可获得精确度很高的实验结果,个体相互之间可以接受皮肤、器官移植。 2、隐性基因纯合使许多病态性状得以暴露,可获得大量先天性畸形及先天性疾病的动物模型.如高血压、白内障、糖尿病.动物模型。 缺点:出现近交衰退。近交衰退是近交过程中动物群体由于基因分离与纯合发生一系列不利于个体或群体发育的变化和现象。 F1代动物:两个无关近交系杂交形成的第一代动物。 特点:虽然基因杂合,但个体之间基因杂合的一致,个体差异小。除具有近交系的优点,还具有生命力强耐受性强,可长期进行观察,具有杂交优势,个体相互之间可以接受皮肤、器官移植。 封闭群动物(远交系):以非近亲交配方式繁殖生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5年以上不从外部引新血缘或至少繁殖四代以上,在封闭条件下交配繁殖,保持了一定杂合性和群体遗传特征。每代近交系数增加量<1%。在人类遗传研究、药物筛选、毒物实验等方面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等。 突变系动物:指正常染色体的基因发生了变异,动物具有一种或多种遗传缺陷。例如:无胸腺裸鼠、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动物SCID小鼠。为肿瘤、免疫疾病的研究提供了理想的材料。

实验动物学理论考试题

第一章复习题 1、何谓实验动物?实验动物学的研究内容? 2、3R的含义及拼写? 3、何谓动物福利,动物的五大自由? 4、实验动物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5、实验动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是什么? 6、我国实验动物法规建设如何? 第二章复习题 实验动物遗传学控制分类 近交系的定义、特点及命名法 亚系、重组近交系、同源突变近交系、同源导入近交系的定义和命名 封闭群动物实验动物的定义、特点及命名法 杂交群动物实验动物的定义、特点及命名法 第三章思考题 1、普通级动物、清洁动物、SPF动物、无菌动物的概念。 2、不同等级的实验动物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人兽共患病、动物烈性传染病主要病原体的名称。 3、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鼠痘、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和症状表现。 第四章复习题 1、实验动物营养学的概念。 2、实验动物饲料含的六大营养成分。 3、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C的实验动物有哪些。 4、啮齿类、兔、犬和猴的营养需要。 5、常用的实验动物饲料消毒灭菌方法 第五章复习题 1、实验动物的环境、外环境和内环境的概念? 2、以R=(A+B+C)×D+E说明环境控制的重要性。 3、影响实验动物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4、国标中对实验动物小鼠动物实验屏障设施的温度、湿度、噪声有哪些要求? 第六章复习题 1、屏障设施的概念? 2、屏障设施运行的四要素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3、常用的小型独立实验动物设备有哪些? 4、在无人协助的情况下你如何应用清洁级小鼠在实验动物屏障设施内进行动物试验? 第七章复习题 各种动物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及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应用 第八章复习题 1、免疫缺陷动物 2、转基因动物(Transgenic animals) 3、克隆动物(cloning animal) 1、何谓实验动物和实验用动物? 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s)是指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最新交大医学院实验动物学练习题

绪论实验动物科学管理练习题 1.我国第一部实验动物法规名称是《实验动物管理条例》;(P4) 2.动物福利法的核心可以概括为让动物在康乐的状态下生存(善待活着的动物)、在无痛苦的状态下死亡(减少死亡的痛苦);(P6/百度) 3.普通动物只能用于教学实验、某些科研工作的预实验,不适用于科学研究和研究生毕业论文等实验;(P27) 4.实验动物环境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和居住因素;(P47) 5.实验动物是指:其携带的微生物、遗传及营养环境因子实行控制,来源清楚,遗传背景明确;为满足科学研究,教学,药品,生物制品的生产和检定,及其他科学实验的需要而驯养,繁殖,育成的动物;(P2) 6.野生动物演变为实验动物的过程为:野生动物家畜化,家畜动物实验动物化和实验动物标准化;(P3) 7.《实验动物学》包含的内容可简述为: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两部分。(P1) 8.“3R”原则是指减少(Reduction)、优化(Refinement)、替代(Replacement);(P152) 9.实验用动物包括:实验动物、经济动物、野生动物和观赏动物;(P2) 第二章实验动物遗传质量及其对动物实验的影响练习题 1.下列近交系小鼠命名书写不正确的是(B)。(P9-P10) A. 615 BALB/C C. C57BL/6 D. A 2.某小鼠毛色基因型为:A_BBC_,该小鼠毛色是(C)。(P18) A.白色 B. 黑色 C.野生色 D.棕色 3.在遗传检测中,观察皮肤移植成功与否,需要:(B)。(P17) A.60天 B.100天 C.10天 D.1年 4.下列正确书写的封闭群实验小鼠应为(B)。(P12) A.SHJTU:KM B. Shjtu:KM C.SHJTU/KM D. Shjtu/KM 5.下列不属于封闭群实验动物的遗传特性是(B)。(P12-P13) A.基因库大 B.多基因之间丧失平衡 C.个体间差异程度主要取决于其祖代起源 D.群体基因频率基本保持稳定 6.实验动物遗传质量的控制,包括和。 7.近交系动物每代近交系数上升率为19%。封闭群动物每代近交系数上升率应控制在1%以下。(PPT2/46) 8.下列不属于近交系小鼠遗传特性的是(C)。(P10-P11) A. 基因纯合性高 B.个体间均一性好 C.基因库大 D.背景资料多 9.简述“近交系动物”。 答:经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而成,同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该品系称为近交系。经连续20代以上亲代与子代的交配,与全同胞兄妹的交配有同等效果。近交系的近交系数应大于99%。(P9) 10.简述“封闭群动物”。 答:以非近交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在不从其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称为一个封闭群,或叫远交群。(P12) 11.用复隐性有色小鼠DBA(雄性,毛色基因型为:aabbCC)对某白化小鼠(雌性)进行毛色基因交配试验,它们的F1代全都是野生色小鼠: 1)用简图叙述测定过程。 2)该白化小鼠毛色基因是否纯合?

清华大学实验动物研究和使用计划(AnimalProtocol)(201312

清华大学实验动物研究及使用计划(Animal Protocol)(201312版) 此处供IACUC使用: 研究计划编号 批准日期 终止日期 1)为节省审批时间和节约纸张,请首先e-mail本申请书电子版至清华大学实验动物使用与管理委员会(IACUC)工 作邮箱(lac@https://www.doczj.com/doc/6b18305497.html,)。 2)接收后将由IACUC秘书进行格式审查,假如符合要求,将递交给IACUC委员会所有成员进行审阅。IACUC秘书将 收集修改意见反馈给申请者。时间间隔一般为2周。 3)研究计划被批准后,PI签字后正式生效。请递交一式一份纸质版到实验动物中心1182房间订购动物。 A.管理信息:□初次申请□3年复审,请填写已有的研究计划号:() 列出在本计划中所有动物实验操作人员: 注:职责可为:课题设计、主要操作、辅助操作、手术操作、小鼠管理等 列出每个人相对于职责,已有的实验经验和资格 B.研究或教学的目的: 以一般非生物医学背景人员为对象,简述研究目的,以及对人类或动物的健康与解决的科学问题。一般只需要以非科学术语描述做什么以及做这个实验的必要性。 C.危险试剂或感染性试剂: □本计划不使用任何有害物质 □本计划使用有害物质,假如使用 危险试剂的使用需要取得清华大学生物安全委员会的认可。危险试剂包括下列几个范畴: □1. 放射性性物质□2. 致癌物/致突变物□3. 感染物质□4. 重组DNA □5. 肿瘤等细胞系□6. 组织或抗血清□7.其他有害物质 1.请详细描述具体的试剂名称、拟使用剂量,以及给药或使用方式: 2. 请详细描述对人或动物的潜在毒性、并简述安全操作和处理受污染动物及材料的方法及程序:

第四章 常用实验动物

第四章常用实验动物 内容提要:本章啮齿类(包括小鼠、大鼠、豚鼠、地鼠)、兔、犬、猫、非人灵 长类(绒猴、松鼠猴、食蟹猴和狒狒)、鸡、小型猪以及鱼类等实验动物的生物 学特点、常用品种品系、在生物医学领域的使用价值和饲养管理要点等。 关键词:实验动物;生物学;饲养;管理;应用。 第一节小鼠的生物学特性、选择应用及饲养管理 小鼠学名Mus miusculus,Mouse,在分类学上属于哺乳纲(Mammalia)、啮齿目(Rodentia)、鼠科(Muridae)、小鼠属(Mus)。目前培育出许多各具特色的封闭群 和近交系,由于小鼠基因图谱已经绘制完成,所以小鼠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兽医学领域的研究、教学、药品和生物制品研究和鉴定工作。 一、生物学特性 (一)行为学特点 1.性情温顺,胆小怕惊,对环境反应敏感。小鼠经长期的培育,用于实验研 究时,性情温顺,易于抓捕,不会主动咬人。非同窝雄性易斗,常咬伤背部和尾部。但在雌鼠哺乳期间与雄鼠打架,则会咬人,一般很少相互斗架,操作起来很方便。小鼠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不耐冷热,对疾病抵抗力低,不耐强光和噪声。温度过高或多低时,生殖能力下降,严重时会发生死亡。雌鼠吃仔鼠与其胆小怕惊有关。 2.喜居于光线暗的安静环境昼伏夜动,喜欢啃咬。小鼠白天活动较少,夜 间却十分活跃,其进食、交配、分娩多发生在夜间,其中傍晚与黎明最为活跃,因此夜间应备有饲料和饮水。 3.社会群居性小鼠群养时,雌雄要分开,过分拥挤会抑制生殖能力,雄鼠 群居时容易发生殴斗。 (二)解剖学特点 1.上下颌各有2 个门齿和6 个臼齿,齿式为2(门1/1,犬0/0,前臼0/0,臼齿3/3)=16,门齿终身不断生长,需经常磨损来维持齿端的长度。 2.小鼠下颌骨的喙状突较小,髁状突发达,运用下颌骨形态的分析技术,可 进行近交系小鼠遗传监测。 3.小鼠无汗腺,尾有四条明显的血管,背腹面各有一条静脉,两侧各有一条 动脉。尾有散热、平衡、自卫等功能。 4.小鼠为杂食动物。食道细长约2cm,胃分前胃和腺胃。胃容量小(1.0~ 1.5ml),功能较差,不耐饥饿。与豚鼠、家兔等草食性动物相比,肠道较短,盲 肠不发达,肠内能合成维生素C。有胆囊。 5.肝脏分左、右、中、尾四叶组成。雄鼠脾脏比雌鼠明显大,可超过50%。 6.淋巴系统很发达,性成熟时胸腺最大。小鼠没有腭或咽扁桃体,外来刺激67 可使淋巴系统增生,因此易患淋巴系统疾病。 7.雌性为双子宫型,呈“Y”型,分为子宫角、子宫体、子宫颈。乳腺发达,

实验动物学试题及答案

实验动物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实验动物学研究的对象实验动物、动物实验。 2、根据我国实际,实验动物被分为四级,分别是一级为普通动物、二级为清洁动物、三级为SPF动物、四级为无菌动物(包括悉生动物)。国际上公认的标准实验动物是SPF 动物,我国公认的标准实验动物是清洁动物。 3、通常称近交系动物为品系,称封闭群动物为品种。 4、实验动物的年龄通常根据体重来判断。 5、裸鼠除全身无毛外,还有裸体和无胸腺,并随年龄增加皮肤变薄,头颈部皮肤皱褶,发育迟缓等特征。 6、药物筛选实验首选动物为小鼠;过敏实验首选动物为豚鼠;发热研究首选动物为家兔;实验外科学首选动物为犬;人类脊髓灰质炎等病的研究最理想的实验动物是非人灵长类动物;做反射弧分析实验常用实验动物是青蛙。 7、实验动物常用给药途径有经口给药、注射给药等。 二、名词解释 1.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饲养、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鉴定、及其他科学研究的动物。 2.近交系动物:是指至少经过20以上连续全同胞或亲子交配,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其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鼠的一对共同祖先的动物群。 3.杂交优势:杂种一代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对疾病的抵抗力强,寿命较长,容易饲养,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近交衰退现象的优越性。 4.封闭群动物:不以近交形式进行交配,也不引入任何外来血缘,在封闭条件下交配繁殖,从而保持群体的一般遗传特性,又具有杂合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我国制定的标准作如下定义: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在不从其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称为一个封闭群,或叫远交群。 5.诱发性动物模型:是指使用物理、化学、生物等致病因素作用于动物,造成动物组织、器官或全身一定的损害,出现某些类似人类疾病的功能、代谢或形态性结构方面的病变,即人为地诱发动物产生类似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

第二章 国内外实验动物管理机构及法规简介..

第二章国内外实验动物管理机构及法规简介 内容提要:本章主要介绍了欧洲、北美洲、澳洲和亚洲主要国家相关的实验动物 管理机构及法律、法规和条例,以及立法和监督机制,分析了各国在实验动物饲 养管理、使用和动物福利方面的差异;介绍了我国实验动物有关管理条例和管理 体制;最后简要介绍了我国在实验动物教育、培训的不同特点。目的在于树立爱 护和保护实验动物的意识,自觉在法规要求下开展动物实验。 关键词:实验动物;法规;条例;培训;教育。 第一节国外实验动物管理与法规 法规是以立法的形式管理实验动物,以确保实验动物质量和动物实验质量。 它带有强制性,是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随着国际间实验动物研究、检验和教学 相关的交流不断增加,必须加强了解和熟悉国际间普遍认可的实验动物相关标准 与法规。 一.国际实验动物科学协会 195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医学组织联合会(CIOMS)、国 际生物学协会(IUBS)共同发起成立了国际实验动物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 ICLA)。1961 年,ICLA 的活动得到WHO 的合作,并于1979年更名为国际实验动物科学协会(ICLAS)。ICLAS的组成包括国家会员、团体会员、科学家会员、学会会员和荣誉会员。ICLAS的决议由常务理事会和管 理委员会做出。常务理事会四年一届,管理委员会由常务理事会从国家会员、团 体会员和科学家会员中选出并对其负责,每年召开一次工作会议。 ICLAS提出了微生物学、寄生虫学、遗传质量控制的参考标准,并先后在日 本、韩国、泰国、西班牙和巴西设立了遗传、微生物检测中心,并依据有关标准 开展检测工作。1988年我国加入ICLAS,现有国家会员和科学家会员各1名,并在第十二届理事会担任常务理事。 二.欧共体实验动物法规 1876年英国政府颁布实行的“反虐待动物法”(Cruelty to Animal Act)是欧 洲第一部有关动物实验法规。法规颁布后引发了科学家和动物权益积极分子长期 的争论。在历史上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英国率先成为第一个立法保护动物用于科学 研究的国家。1985年,经过长期的争论,欧洲26国在法国斯特拉斯堡达成了“保护脊椎动物用于科学实验和其它科学研究公约”(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Vertebrate Animals Used for Experimental and Other Scientific Purposes),简称为 20 ETS123。起初这项公约并不是法规性文件,也不具有约束性具有宽松性。1986 年欧洲经济共同体议会在上述公约的基础上,颁布了“欧洲实验和科研用脊椎动 物保护公约”(86/609/EEC)。各个国家签约加入欧盟后,各成员国议会认可这项公约,并在国际法的框架下遵守这项协议。其目的旨在保证各个成员国所从事 的动物实验遵从相应的法规和条例,以避免影响已经建立的共同体体制运行,特 别是防止不正当竞争或贸易壁垒。

实验动物学完整重点

第一章 1.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s)特指的是人工培育,遗传背景明确或来源清楚,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用于生命科学研究、教学、药品与生物制品生产和检定以及其它科学研究的动物。 2. 3.实验动物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实验动物的标准化,它包括实验动物的 ?遗传学控制标准 ?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控制标准 ?设施环境控制标准 ?饲料营养控制标准 实验动物标准化的意义在于用符合标准的实验动物,在标准化饲养、实验环境条件下,所做的动物实验无论在时间的先后上,还是在世界的不同实验室里,其实验结果应该具有可重复性和可对比性。 4.生命科学研究所必需的四个基本条件: AEIR Animal 实验动物 Equipment 仪器设备 Information 信息 Reagent 试剂

5.什么是动物福利?(选择,判断) 动物福利是指动物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应得到人类的保护,其基本原则是要善待动物,保证动物的健康和快乐。 6.“3R”原则: Replacement 替代-是指用其它实验方法替代用哺乳类动物进行实验研究。 Reduction 减少-是指某一研究必须要使用实验动物,而又没有可靠的替代方法时,应考虑把使用动物的数量减少到实验研究目的所必需的最少数量。 Refinement 优化-是指通过改进和完善实验程序、利用先进仪器设备,减轻或避免给动物造成痛苦和不安,提高动物福利的同时,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 第二章 1.近交系(inbred strain)是指采用连续全同胞兄妹交配(brother-Sister inbreeding)20代以上而培育成的动物。 近交系动物的特点 (1)基因的纯合性(近交系动物的每个个体) (2)遗传组成的同源性(一个近交系动物的所有个体) (3)遗传组成的独特性(不同近交系比较) (4)遗传特征的可辨别性(不同近交系比较) (5)遗传的稳定性(所有近交系) (6)表现型的一致性(同一近交系个体间) (7)背景资料的可查性 (8)国际分布的广泛性(定义+特点=简答,分开是小题) 2.封闭群(closed colony)是指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种群,在不从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的动物群体。 3.杂交群动物 由两种不同的近交系杂交所繁殖的第一代杂交动物称为杂交群(Hybrid),又称为系统杂交动物,或“F1”代。 杂交群动物的双亲来自两个不相关的近交系,它具有以下几种特征: (1)各个个体的基因型相同,是其父母基因型的组合。 (2)表型一致,对试验反应均一。 (3具有杂交优势,生活力和抗病力比近交系强。 (4)具备双亲的生物学特性。 (5)由于基因互作,可产生不同于双亲的新性状。

实验动物学习题与参考答案

实验动物学习题与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14 一、判断题(正确者划“√”,错误者划“×”。) 1.凡用于科学实验的动物称实验动物。( X) 2.实验动物都是哺乳动物。 ( X) 3.实验动物学是动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4.实验动物学是20世纪50年代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学科。(√ ) 5.近交系动物、免疫缺陷动物和悉生动物的培育成功为实验动物学独立于其他学科奠定了基础。(√) 6.1907年Little首次成功地培育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近交系小鼠DBA。 ( X ) 7.动物在没有肠道菌参与条件下不能生存。 ( X ) 8.全国第一次实验动物工作会议于1982年在云南西双版纳召开。(√ ) 9.中国实验动物学会成立于1987年。 ( X ) 10.1988年,我国第一部实验动物管理法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科委颁布实施。(√) 11.无胸腺裸鼠属近交系动物。(X ) 12.悉生动物的内脏器官都比普通动物小。() 13.只有豚鼠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C,故豚鼠成为目前唯一用于实验性坏血栓病的动物。(X ) 14.封闭群动物不属于同基因型动物,故其群体内个体之间杂得不一样。(X ) 15.大鼠比小鼠更容易攻击人,同类之间的斗殴倾象也比小鼠严重,故不可将多只雄鼠同笼饲养。(X ) 16.家兔属于刺激性排卵动物,即雌免只有在交配后25~27小时才排卵。(X ) 17.使用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是将实验动物应用动物实验中去的最主要的方式。()18.下列实验动物中,妊娠期最长的是家兔:大鼠、小鼠、豚鼠、家兔。(X ) 19.同一杂交群内动物个体之间也可以进行细胞、组织、器官和肿瘤的移植。(√ )20.在实验动物的微生态模式中,无菌动物代表正常的健康无病模式。() 21.在多基因性问题的研究中,杂交群动物比封闭群动物更能较好地代表自然群体的实际情况。(X ) 22.近交系,杂交群和突变系动物都属于同基因型动物。() 23.杂交群属于同基因型动物。(√ ) 24.豚鼠是实验动物中血清补体含量最多的动物。(√ ) 25.小鼠骨髓为红髓,可终生造血。(√ ) 26.大鼠、家兔、豚鼠和小鼠中,妊娠期最长的动物是家兔。(X ) 27.清洁级动物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动物。(X ) 28.选择基因型一致或相似的实验动物做实验是保证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再现性的重要措施。(√ )

实验动物学试题及答案精编版

实验动物学试题及答案 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实验动物学》复习题及答案 1、小鼠的给药途径有那些?请演示一下 答:灌胃(ig):左手将动物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进针,沿上腭向鼠口腔的后下方插入食管。 皮下注射(sc):常在背部皮下注射。一手固定动物,另一只手注射给药。 腹腔注射(ip):左手固定动物,右手持注射器,从下腹部外侧,呈45度角刺入腹腔,进针约3~5mm。 肌内注射(im):多注射后肢股部肌肉,如一人单独操作,以左手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头部皮肤,小指、无名指和掌部夹住鼠尾及一侧后肢,右手持注射器刺入后肢肌肉给药 尾静脉注射(iv):将动物固定,鼠尾巴露在外面,用70%~75%的酒精棉球擦尾部,或将鼠尾浸入45~50℃温水中。待尾部左右静脉扩张后,左手拉着尾,右手进针 2、请演示一下大鼠、小鼠的捉持、固定及灌胃给药 答:(1)小鼠的捉持:捉拿时可先用右手抓住并提起鼠尾,置于实验台或鼠笼上,并稍向后拉;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两耳后颈背部的皮肤,将鼠置于左手心中,拉直后肢,以无名指及小指按住鼠尾或小鼠的左后肢即可。 (2)大鼠的捉持:大鼠的捉拿时,可戴上手套。实验者可用右手捉住鼠尾,放在实验台或鼠笼上,并稍向后拉;左手掌面向鼠背,食指和中指压住鼠的头顶,拇指和无名指分别从鼠的两腋下插入,将鼠的两前肢卡住;或拽紧鼠后颈及后背皮肤即可。 (3)灌胃(ig):左手将动物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进针,沿上腭向鼠口腔的后下方插入食管。 3、大鼠的给药方法有那些?请演示一下常用的给药方法 答:灌胃(ig):左手将动物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进针,沿上腭向鼠口腔的后下方插入食管。 皮下注射(sc):常在背部皮下注射。一手固定动物,另一只手注射给药。 腹腔注射(ip):左手固定动物,右手持注射器,从下腹部外侧,呈45度角刺入腹腔,进针约3~5mm。

医学实验动物学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第一章 医学实验动物学概论( 5) 1.国际实验动物科学协会的简称是 ______ 。 (A) A .ICLAS B .CIOMS C . IUBS D .WHO 2.《实验动物管理条例》 是 ____ 年经国务院批准, 由国家科技部颁布的第 2 号令,这是我国政府颁布的 一部实验动物管理法规,是全国实验动物工作的法律依据和管理准则。 ( D ) A . 1981年 B .1983 年 C . 1986年 D .1988 年 3.实验动物科学自 _____ 诞生以来,至今已成为一门具有自己理论体系的独立性学科。 (C) A . 19 世纪 50 年代 B .19 世纪 70 年代 C .20世纪 50年代 D . 20世纪 70年代 4. __ 的出现,为分子生物学、特别是人类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最好的技术平台。 (A) A .转基因动物 B.无菌动物和悉生动物 C .免疫缺陷动物 D.近交系动物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是国家科技部和国家技术监督局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合制发的。 (B) A . 1993 年 12 月 B . 1997 年 12 月 C . 2000 年 12 月 D . 2004 年 12 月 第二章 医学实 验动物学标准( 16) 1. 为保持封闭群动物的遗传异质性及基因多态性,引种动物数量要足够多,小型啮齿类封闭群动物引 种数目一般不能少于 ____ 对。 (C) A . 15 B . 20 C . 25 D . 30 2. 至少连续 20代 的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而成,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 20 代或以后代数 的一对共同祖先,是指 _____ 。 (A) A .近交系 B .封闭群 C.杂交群 D.重组系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属于封闭群命名的是 。 (B) A . A(F87) B . NIH C . B6D2FI D . CXBl 4. 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在不从其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 续繁殖 4 代以上,称为 ____ 。 (B) A .近交系 B .封闭群 5. 由不同品系或种群之间杂交产生的后代,称为 A .近交系 B .封闭群 6. 不携带所规定的人兽共患 病病原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的动物是——。 (A) 7. 除普 通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 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于扰大的病原的动物是——。 (B) A .普通级动物 B .清洁动物 C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 D .无菌动物 8. 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的动物是 C.杂交群 D.重组系 ___ 。 (C) C.杂交群 D.重组系 A .普通级动物 B .清洁动物 C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 D .无菌动物

(完整word版)实验动物学(选择题-1)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第一章医学实验动物学概论(5) 1.国际实验动物科学协会的简称是____。(A) A.ICLAS B.CIOMS C.IUBS D.WHO 2.《实验动物管理条例》是____年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科技部颁布的第2号令,这是我国政府颁布的一部实验动物管理法规,是全国实验动物工作的法律依据和管理准则。(D) A.1981年B.1983 年C.1986年D.1988年 3.实验动物科学自____诞生以来,至今已成为一门具有自己理论体系的独立性学科。(C) A.19世纪50年代B.19世纪70年代C.20世纪50年代D.20世纪70年代 4.____的出现,为分子生物学、特别是人类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最好的技术平台。(A) A.转基因动物B.无菌动物和悉生动物C.免疫缺陷动物D.近交系动物 5.我国《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是国家科技部和国家技术监督局于____联合制发的。(B) A.1993年12月B.1997年12月C.2000年12月D.2004年12月 第二章医学实验动物学标准(16) 1.为保持封闭群动物的遗传异质性及基因多态性,引种动物数量要足够多,小型啮齿类封闭群动物引种数目一般不能少于____对。(C)A.15 B.20 C.25D.30 2.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而成,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是指____。(A) A.近交系B.封闭群C.杂交群D.重组系 3.下列属于封闭群命名的是____。(B) A.A(F87) B.NIH C.B6D2FI D.CXBl 4.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在不从其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称为____。(B) A.近交系B.封闭群C.杂交群D.重组系 5.由不同品系或种群之间杂交产生的后代,称为____。(C) A.近交系B.封闭群C.杂交群D.重组系 6.不携带所规定的人兽共患病病原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的动物是——。(A) A.普通级动物B.清洁动物C.无特定病原体动物D.无菌动物 7.除普通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于扰大的病原的动物是——。(B) A.普通级动物B.清洁动物C.无特定病原体动物D.无菌动物 8.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的动物是——。(C) A.普通级动物B.清洁动物C.无特定病原体动物D.无菌动物 9.设施符合动物居住的基本要求,不能完全控制传染因子,适用于饲育教学等用途的普通级实验动物,该环境是——。(A) A.普通环境B.屏障环境C.隔离环境D.半屏障环境 10.环境设施适用于饲育清洁级实验动物及SPF实验动物,该环境严格控制人员、物品和环境空气的

实验动物学名词解释打印版

1.实验用动物:广义上来说,所有用于科学研究、检测鉴定和教学示范的动物都可以称为实验动物或实验用动物(Experimental Animals),包括野生动物、经济动物、家畜家禽、警卫动物、观赏动物和实验动物。 2.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s)是指经人工饲养,对其携带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它科学实验的动物。 3.实验动物学是一门研究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综合性基础学科,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 4. 比较医学是对不同种动物(包括实验动物和人)的基本生命现象,以及健康和疾病状态进行类比研究的科学。 5.动物福利是指动物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应得到人类的保护,其基本原则是要善待动物,保证动物的健康和快乐,减少动物死亡的痛苦,死后应得到妥善处理。 6.替代(Replacement):替代是指用其它实验方法替代用哺乳类动物进行实验研究。 7.减少(Reduction):减少是指某一研究必须要使用实验动物,而又没有可靠的替代方法时,应考虑把使用动物的数量减少到实验研究目的所必需的最少数量。 8.优化(Refinement):优化是指通过改进和完善实验程序、利用先进仪器设备,减轻或避免给动物造成痛苦和不安,提高动物福利的同时,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 9.种(Species):是生物分类学上的基本单位,由自然选择形成。在一般情况下,同种动物能共同生活、交配、繁衍后代,而异种动物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即使相近种的动物交配产仔,其后代也没有繁殖能力。10.品种(stock):是种以下的非自然分类单位,由人工选择和定向培育出来的,具有某些生物学特性,能稳定遗传。 11.品系(strain):是实验动物分类学上专用名词,采用一定的交配方式繁殖且祖先明确的动物群。具有相似的外貌、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和稳定的遗传特性。12.近交(inbreeding)即近亲交配。从一个动物群体中有意识地选用血缘关系比较接近的雌雄个体进行交配。近亲交配有三种形式:兄妹交配、母子交配和父女交配,最常用的形式是全同胞兄妹交配。 13.近交系(inbred strain)是指采用连续全同胞兄妹交配(brother-Sister inbreeding)20代以上而培育成的动物14.近交系的亚系分化是指一个近交系内各个分支的动物之间,已经发现或十分可能存在遗传差异的现象。 15.重组近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strain,RI):由两个近交系杂交后,再经连续20代以上兄妹交配培育成的近交系,称为重组近交系。16.重组同类系(recombinant congenic strain,RC):由两个近交系杂交后,子代与两个亲代近交系中的一个近交系进行数次回交(通常回交2次),在不对特殊基因进行选择的前提下,再近亲交配14代以上而育成的近交系。 17.同源突变近交系(coisogenic inbred strain):指两个近交系除了在一个确定位点等位基因不同外,其它遗传基因全部相同。 18.同源导入近交系(Congenic inbred strain):是指通过杂交-互交和回交的方式将个体的一个基因导入到近交系中,由此形成一个新的近交系。这个新的近交系与原来的近交系只是在一个很小的染色体片段上的基因不同。 19.封闭群(closed colony)是指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种群,在不从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的动物群体。 20.杂交群:由两种不同的近交系杂交所繁殖的第一代杂交动物称为杂交群(Hybrid),又称为系统杂交动物,或“F1”代。 21.普通级动物(Conventional animal,简称CV动物)不带有国家标准所规定的人兽共患病病原体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病原体的动物。 22.清洁级动物(Clean animal,简称CL动物)指除普通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体外,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体的实验动物。 23.无特定病原体级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简称SPF动物)指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体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体的实验动物。 24.无菌动物(Germfree animal,简称GF)指用现有的检测技术和方法在动物体内外的任何部位均无可检出一切生命体的实验动物。 25.悉生动物(Gnotobiotic animal,简称GN)又称已知菌动物,指动物体内带有明确的微生物种类的动物。 26. 哨兵动物:所谓的“哨兵动物”是指为微生物检测所设置的指示动物。哨兵动物一般采用免疫功能正常的清洁级或SPF级封闭群动物。 27.屏障环境是专门为清洁级、SPF级动物饲养和动物实验设计的环境,符合动物居住的要求。 28. 必须氨基酸:有些氨基酸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能满足需求,必须由饲料供给,这类氨基酸称为必须氨基酸 29. 必需脂肪酸:在不饱和脂肪酸中,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在动物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饲料供给,称为必需脂肪酸。 30.全价营养配合饲料是将各种饲料原料粉碎后按一定

实验动物学完整重点课稿

3.实验动物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实验动物的标准化,它包括实验动物的 ?遗传学控制标准 ?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控制标准 ?设施环境控制标准 ?饲料营养控制标准 实验动物标准化的意义在于用符合标准的实验动物,在标准化饲养、实验环境条件下,所做的动物实验无论在时间的先后上,还是在世界的不同实验室里,其实验结果应该具有可重复性和可对比性。 4.生命科学研究所必需的四个基本条件: AEIR 5.什么是动物福利?(选择,判断) 动物福利是指动物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应得到人类的保护,其基本原则是要善待动物,保证动物的健康和快乐。 6.“3R”原则: Replacement 替代-是指用其它实验方法替代用哺乳类动物进行实验研究。 Reduction 减少-是指某一研究必须要使用实验动物,而又没有可靠的替代方法时,应考虑把使用动物的数量减少到实验研究目的所必需的最少数量。 Refinement 优化-是指通过改进和完善实验程序、利用先进仪器设备,减轻或避免给动物造成痛苦和不安,提高动物福利的同时,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 1.近交系:是指采用连续全同胞兄妹交配20代以上而培育成的动物。 近交系动物的特点 (1)基因的纯合性(近交系动物的每个个体) (2)遗传组成的同源性(一个近交系动物的所有个体) (3)遗传组成的独特性(不同近交系比较) (4)遗传特征的可辨别性(不同近交系比较) (5)遗传的稳定性(所有近交系) (6)表现型的一致性(同一近交系个体间) (7)背景资料的可查性 (8)国际分布的广泛性 2.封闭群:是指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种群,在不从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的动物群体。 3.杂交群动物:由两种不同的近交系杂交所繁殖的第一代杂交动物称为杂交群又称为系统杂交动物,或“F1”代。 杂交群动物的双亲来自两个不相关的近交系,它具有以下几种特征: (1)各个个体的基因型相同,是其父母基因型的组合。 (2)表型一致,对试验反应均一。 (3具有杂交优势,生活力和抗病力比近交系强。 (4)具备双亲的生物学特性。 (5)由于基因互作,可产生不同于双亲的新性状。 1.无特定病原体级动物定义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的实验动物。简称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或SPF 动物。饲养条件:屏障系统内大规模生产/隔离器内保种。 2.无菌级动物:饲养条件:无菌隔离器内/无菌级大鼠和小鼠比普通级寿命长。普通级动物受辐射后往往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并发症而造成动物死亡,无菌级动物不存在这一问题,抗辐射的耐受量高。

温州医科大学研究生(本科生)实验动物学考试整理

医学实验动物学 名词解释: 1、实验动物(10年):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及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来源清楚,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物制品或药品鉴定以及其它科学实验的动物。 2、实验用动物:能够用于科学实验的所有动物,它包括实验动物、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实验动物来源于野生动物或家畜家禽,但又不同于野生动物和家畜家禽。 3.实验动物科学(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s):是研究有关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一门新兴科学。简言之,实验动物科学是专门研究实验动物的生物特性、饲养繁殖、遗传育种、质量控制、疾病防治和开发应用的科学。 4.近交系:至少经过20代以上连续全同胞或亲子交配,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的动物群。近交系数达%以上。 5. 亚系(Substrain):近交系内各个分支动物群之间,已经发现或确信可能存在遗传上的差异,则这些近交系的分支称之为原近交系的亚系。 6.支系(Subline):由于饲养的环境或人为的技术处理,可能影响动物群的某些特征,这个动物群体并未发现真正的或可能存在的遗传上的差异,相对于原来的近交系或亚系,它称之为支系。 7.重组近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strain, RI):由两个无血缘关系的近交系杂交后,得到F2代,分组分别经20代以上的兄妹交配而育成的近交系系列动物。 8.同源突变近交系(Coisogenic inbred strain):指两个近交系,除了一个指明位点等位基因不同外,其它遗传基因全部相同的品系。其更注重突变基因的研究。 9. 同源导入近交系(10级)(Congenic inbred strain):通过杂交—互交或回交等方式将一个基因导入到近交系中,由此形成的一个新的近交系与原来的近交系只是在一个很小的染色体片段上的基因不同,简称同源导入系或同类系。 10.同源分离近交系(Segregating inbred strain):在培育近交系的同时,采取一定的交配方法,迫使个别基因位点上的基因处于杂合状态。 11. 封闭群(Closed colony)(10级):是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种群,在不从外部引入新的血缘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每代近交系数F增加量少于1%,即:ΔF<1% 12.杂交一代动物(F1代)(10级):两个不同近交系动物杂交所生的第一代动物,称之为杂交一代动物(F1代) 13.普通级动物(Conventional animals, CV):是在微生物学控制上要求最低的动物,要求不携带人兽共患病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饲养于开放系统。 14. 清洁级动物(Clean animals, CL):除普通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饲养于屏障系统或IVC系统中。 15. SPF级动物(无特殊病原体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s):指动物体内无特定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存在,但带有非特定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除了普通动物和清洁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研实验干扰大的病原。来源于无菌动物,饲养在屏障系统或IVC系统中。 16. 无菌动物(Germfree animals,GF):用现有的检测技术在动物体内外的任何部位均检不出任何活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无菌动物必须是生来就是无菌的。饲养于隔离系统。17. 悉生动物(Gnotobiotic animals,GN):指在无菌动物体内植入一种或几种已知微生物的动物。又称已知菌动物或已知菌丛动物。饲养于隔离系统。分为单菌(Monoxenie),双菌(Dixenie),三菌(Trixenie),多菌(Polyxenie)动物。 18.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10级):医学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动物实验对象和相关材料。 19.自发性疾病动物模型(10级):未经任何有意识的人工处置,在自然状况下所发生的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