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等学校教师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胜任力行为特征研究

高等学校教师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胜任力行为特征研究

高等学校教师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胜任力行为特征研究
高等学校教师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胜任力行为特征研究

现代教育管理·2013年第7期

师资管理

高等学校教师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

及胜任力行为特征研究陆

(上海金融学院,上海201209)

要:高等学校教师根据岗位职责的不同分为教学型、教学科研型、科研型三类,不同类型的高校教师

胜任力指标应有所不同。高等学校教师教学胜任力指标包括专业知识、教学技巧、教学态度、人格特质、职业价值观五个方面;高等学校教师科研胜任力指标包括专业知识、研究能力、努力程度、个人目标四个方面。高校教师与学生对教师胜任力行为特征的理解差异较大。学生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关注程度远高于对教师科研能力的关注程度,而教师更关注科研胜任力指标。

关键词:高等学校;教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胜任力行为特征中图分类号:G4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485(2013)07-0075-05

訛基金项目: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基金项目“高校教师岗位胜任力与教师个性倾向的匹配研究”(ZCGJ98—09)。作者简介:陆慧(1969-),女,江苏滨海人,上海金融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后,主要从事教育经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农业经济管理研究。

一、胜任力文献综述与高等学校教师胜任力界定(一)胜任力研究理论及胜任力内涵界定关于“胜任力”的研究是组织行为学、心理学、当代教育学、人力资源管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胜任力的概念首次出现于“管理科学之父”泰勒的研究中,但概念的正式提出是哈佛大学教授麦克里兰。泰勒对科学管理进行实验与研究,当时将此项研究称之为“管理胜任特征运动”[1],后来被称之为“管理胜任力运动”,此概念首次出现于管理研究中;1973年,哈佛大学教授麦克里兰在其具有标志意义的文章《测量胜任力而非智力》中正式提出胜任力概念。胜任力概念的正式提出,标志着胜任力研究的开端。随着胜任力概念在管理领域的出现,关于胜任力的理论研究和应用随即风靡美、英、加等西方国家,并成为20世纪80年代一个前沿的管理理念[2]。1982年,麦克里兰与理查德·博雅兹斯出版了《胜任的经理:一个高效的绩效模型》[3]一书,使得“胜任力”开始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日

本等发达国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被广泛使用。随着学术界对胜任力概念研究的不断深入,由于对胜任力概念与特征理解上的差异,产生了若干学派,具有代表性的有特征学派、行为学派、中庸学派。综合各学派的观点,胜任力应该具有以下特征:首先,胜任力与岗位要求和工作要求具有相关性,不能独立于工作情境之外;其次,个体是在一定的条件和境况下产生出来的知识、技能、能力、特质或动机等显性或隐性的能力;再次,能够有效地区分出某职位中表现优异者和表现平平者,对人员的测评具有积极的作用;最后,胜任力与个体的工作绩效具有相关性,并且能预测工作绩效。

(二)教师胜任力理论

迪纳克提出教师胜任力(teachingcompetencies)是指教师的人格特征、知识和在不同教学背景下所需要的教学技巧及教学态度的综合。2004年,北京师范大学曾晓东提出教师胜任力是指教师知道的(知识)、能做的(技能)、信仰的(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它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成绩,但它并不指这些

75--

因素的作用效果[4]。还有学者认为教师胜任力是指教师个体所具备的、与实施成功教学有关的一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价值观[5]。它隶属于教师的个体特征,是教师从事成功教学的必要条件和教师教育机构的主要培养目标。

综上所述,教师胜任力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针对的是教师的个体,在不同环境下的综合素质;其次,教师个体应具备的主要特征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价值观等,并且要与实践结合;再次,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价值观等具体内容直接作用于教学成绩,并不指这些因素的作用效果。根据上述描述与指标的可测量性特征,具体而言,教师的胜任力包括五个方面:专业知识、教学技巧、教学态度、专业价值观、人格特质。

(三)高等学校教师岗位职责与高等学校教师岗位胜任力界定

高等学校的员工分为管理人员、办公室教辅人员、辅导员、后勤工作人员、专职研究人员、教师等几大类,教师又分为以科研为主的科研型教师、教学科研兼顾的教学研究型教师及主要从事教学的教学型教师。本文所指的高等学校教师是主要职责从事教学的教师,包括教学科研型教师和教学型教师。关于胜任力的研究总是与岗位职责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学科研型、教学型两类教师的工作职责主要包括教学工作、科研工作两个方面。教学科研型教师两类工作的职责比例大约为6:4,教学投入为

6,科研投入为4;教学型教师的两类工作投入比例

大约为8:2,教学投入为8,科研投入为2。岗位胜任力是指完成教学、科研这些岗位职责的能力,是否具备岗位胜任力用工作达到的效果来评价。就教学而言,要具有所教学科的丰富知识,即对所教学科知识体系、学科发展动态具有一定广度与深度的了

解,并且还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然后还能用学生喜欢的、通俗易懂的方式把知识讲授出来,传递给学生;作为教师,必须热爱教学、乐于奉献教育事业、具有较高的责任感;教师希望自己的课堂能够被学生所接受、喜爱,那么作为教师更要让学生接受,所以教师在个人特质方面,要善于沟通、交流、表达,性格要活泼开朗,具有亲和力,声音具有感染力;同时,教师的价值观要与学校的教学理念、文化相一致。所以从教学层面而言,胜任力包括五个方面:专业知识(包括理论知识与运用技能)、教学技巧、教学态度、人格特质、职业价值观。就科研而言,要具有丰富知识,同时要有创新力、思考力、能吃苦、有目标、有追求。所以从科研层面而言,胜任力包括四个方面:专业知识、研究能力、努力程度、个人目标。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是从事科研工作的基础,勤奋、努力,具有探究精神,是从事科研工作必备的素质,有较高的追求和目标,是前进的动力,四者缺一不可[6]。

二、高等学校教师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与胜任力词条设计

(一)高等学校教师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高等学校教师岗位胜任力包括两大类,即教学胜任力与科研胜任力。教学胜任力包括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实践、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技巧、教学态度、人格特质、个人价值观(奉献、务实、权力、物质报酬)五个方面能力;科研胜任力包括专业知识、研究能力(创新能力、探究精神)、努力程度和个人目标四个方面。基于上述分析,高等学校教师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所示。

表1:高校教师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

教学胜任力指标体系

科研胜任力指标体系

教学胜任力评价指标

二级指标

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教学技能教学态度

人格特质

职业价值观

知识的应用能力

课堂气氛学习能力

课堂控制科研胜任力评价指标

二级指标

专业知识研究能力努力程度个人目标知识广度创新能力勤奋、努力

明确的个人目标

知识深度

探究精神

专业知识教学技巧教学态度人格特质职业价值观76--

(二)高等学校教师岗位胜任力词条设计

为了确定绩优教师在各个二级指标方面的具体行为特征,通过向绩优教师、考评专家调查、咨询,对二级指标对应的胜任力词条进行设计、收集,十五个二级指标,共收集35个词条,根据得到的胜任力词条,进一步设计调查问卷,通过填写问卷,对教师、学生进行调查,确定各二级指标最终对应的胜任力词条。根据调查中词条出现频次,确定各指标胜任力具体行为特征。此次调查共发放35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18份(其中高校教师发放200份,收回有效问卷为183份,回收率为91.5%;学生发放150份,收回有效问卷为135份,回收率为90%),回收有效率达90.9%。研究对象来自于江苏省、上海市共五所高校。回收样本被调查者情况见表2所示。

表2:样本的相关信息

被调

查者教授研究生男(人)2330女(人)2028总数(人)4358

副教授

28

24

52

讲师

29

26

55

助教

18

15

33

本科生

45

32

77

教师学生

数据来源:2011年调查资料整理所得。

对结果进行整理,35个词条中有32个词条出现频次超过70%,其他3个出现频次则低于30%。对这32个胜任力词条进行分析归纳合并,最后形成28条胜任性特征要素,即28个胜任力词条。各胜任力词条出现的频次见表3所示。

数据来源:2011年调查数据整理所得。教学

胜任力评

价指标

二级指标胜任力行为特征词条频次知识的广度与深度知识积累与储备305

知识的应用

288

课堂气氛课堂语言及肢体表达能力

297师生互动285

296学习能力306

教学技巧教学技能

课件制作水平289

课程熟练程度294

课堂活跃度278课堂控制课堂驾驭能力273

科研

专业知识知识广度知识广度212知识深度知识深度220

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创新力227探究精神

探究精神

210好奇心

频次

303

280

284

298

250

250

288

286

299

288

292

228

226

210

胜任力评

价指标

二级指标胜任力行为特征词条

教学态度教学态度

认真、负责

理解、尊重学生

关心学生

人格特质人格特质

个性外向、热情

沟通

表达

自信心

亲和力

职业价值观职业价值观

淡泊名利、甘为人梯

乐于奉献

努力程度勤奋、努力

勤奋、努力

吃苦耐劳

个人目标

有明确的

个人目标

有明确目标

有理想

专业知识知识的应用能力

学习能力

表3:高等学校教师胜任力指标与胜任力行为特征词条频率统计表

三、高等学校教师岗位胜任力词条统计频次分析与验证

(一)高等学校教师岗位胜任力词条统计频次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统计,教学胜任力行为特征词条频次处于前五位的依次是个性外向热情(306)、教学态度认真负责(305)、专业知识积累与储备(303)、课堂驾驭能力(299)、师生互动(298)。其中,教师对教学胜任力词条评价得分前五名的胜任力词条分别是:专业知识积累与储备(179)、课堂语言及肢体表达能力(177)、课堂驾驭能力(176)、认真负责(175)、个性外向热情(174);学生对教学胜任力词条评价排在前五名的分别是:尊重学生(133)、个性外向热情(132)、专业知识应用(130)、与学生的互动(128)、课堂活跃度(126)。

77

--

在对教学胜任力评价中,个性外向热情及教学态度认真负责是绩优教师首要的行为特征;教师对绩优教师胜任力的评价更看重专业知识积累与储备,然后是课堂语言及肢体表达能力;而学生更看重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及个性。教师、学生都对个性外向热情这个行为特征比较认可。

在科研胜任力词条中,教师评价排序依次为知识的深度(183)、知识的广度(182)、创新力(181)、有明确目标(180)、探究精神(180);而学生对科研胜任力的评价参与度较低,除了知识的深度、知识的广度频次超过半数外,其他胜任力词条频次都没有超过半数。

根据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在科研胜任力的评价中教师的参与度远高于学生,即学生只关注教师教学方面的行为特征,而教师对教学胜任力、科研胜任力都比较重视,并且更重视知识积累、研究能力、个人目标方面的指标。另外,根据调查数据统计,参与者的学历、职称、性别的不同对教师胜任力的理解与评价没有明显差异。

(二)高等学校绩优教师胜任力行为特征假设

根据上述调查数据分析,对绩优教师胜任力行为特征作出如下假设:

一是绩优教师一定是个性外向热情,工作态度认真负责的教师;二是绩优教师一定是专业知识积累与储备丰富的教师;三是绩优教师一定是有很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四是绩优教师一定是能与学生频繁互动的教师;五是教师与学生对绩优教师的胜任力行为认定有较大差异。教师的评价比较理性,而学生的评价比较感性,强调自我的参与和课堂的吸引力。

(三)高等学校绩优教师胜任力行为特征验证

为了进一步确定高等学校绩优教师胜任力行为特征,需对上述假设进行验证。通过十个绩优教师的岗位胜任力的调查结果对上述的胜任力指标及胜任力行为特征进行验证。运用心理学的投射联想实验法,在五所学校各选出两位2010年度优秀教师,每校随机抽取20个学生、10个教师进行实验。请参加实验的学生、教师对本校2010年度获得“优秀教师奖”的两名教师的胜任力行为进行词条联想,根据学生的联想实验结果统计,胜任力行为特征词条出现频次排在前五位的是:对学生态度友好(94)、与学生的互动频繁(92)、课堂气氛活跃(90)、学识渊博(89)、性格开朗(83)。学生对心目中好教师的评价首先考虑到的因素是对自己的态度;其次是教师能否与学生经常联系、课堂上能否频繁互动交流;再次是上课的能力,即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一定是课堂气氛活跃、上课有吸引力的教师;最后人格特征是外向的教师更受学生欢迎。

根据教师的联想实验结果统计,胜任力行为特征词条出现频次排在前五位的是:爱岗敬业(46)、知识渊博(44)、研究能力强(42)、课堂的掌控能力(41)、个性外向热情(40)。教师对心目中绩优教师的评价首先考虑教师的工作态度,其次是掌握的知识,第三是研究能力,第四是课堂上的表现,最后是个性。

此次实验的结果显示:教师对研究能力的重视程度仍然大于对教学的重视程度;教师更重视绩优教师的知识储备与课堂掌控力;学生更重视师生互动,即教师与自己的关系;但同时,教师与学生对绩优教师胜任力评价中都比较重视教师的个性特征。根据此次实验的结果,上述假设1—假设5都得到了验证。

四、高等学校教师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与胜任力行为特征研究结论

一是高校教师应分为教学型、教学科研型、科研型三类,教师胜任力指标包括教学、科研两方面,但不同类型的教师指标内容与权重应有所不同。教学型教师重点考查教学方面的胜任力;教学科研型教师则要考查教学、科研两方面的胜任力;科研型教师则只考查教师科研方面的胜任力。不同类型的高校教师胜任力指标应有所不同。

二是高等学校教师教学胜任力指标包括专业知识、教学技巧、教学态度、人格特质、职业价值观五个方面;高等学校教师科研胜任力指标包括专业知识、研究能力、努力程度、个人目标四个方面。

三是在对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的评价的五项指标中,专业知识、教学技能是显性的指标,教学态度、人格特质、职业价值观是隐性的指标,在高校教师招聘过程中关于教学胜任力行为特征评价时,主要是对隐性指标的甄选。

四是高校教师与学生对教师胜任力指标的关注与理解差异较大。学生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关注程

78 --

ResearchontheEvaluationIndexSystemofCollegeTeachers’PostCompetencyandCompetency

BehavioralCharacters

LU Hui

(ShanghaiFinanceUniversity,Shanghai201209)

Abstract:Accordingtopostresponsibilities,collegeteacherscanbedividedintothreecategories:teaching-oriented,teachingandresearch-based.Differenttypesofindexesofcompetencyofcollegeteachersshouldbedifferent.Teachingcompetencyindicatorsofcollegeteachersincludefiveaspects:professionalknowledge,teachingskills,teachingattitude,personalitytraits,andprofessionalvalues;scientificresearchcompetencyindicatorsofcollegeteachersincludefouraspects:professionalknowledge,researchcapacity,effortlevelandpersonalgoals.Theunderstandingofcollegeteachers’competencybehavioralcharactersbetweenstudentsandcollegeteachersisquitedifferent.

Studentspaymuchattentiontoteachers’

teachingcompetencyratherthantheirresearch

competency;however,collegeteacherspaymuchattentiontotheirresearchcompetencyindex.

Keyw ords:college;collegeteachers;competency;evaluationindexsystem;competencybehavioralcharacters

度远高于对科研能力的关注程度,而教师尽管对教学胜任力、科研胜任力都比较关注,但两者比较而言,教师更关注科研胜任力指标,这可能与高校对教师关于职位晋升、职称评审、评优等考核中更重视教师科研成果有关。

五是高校教师与学生对教师教学胜任力行为特征的理解差异也较大。教师与学生对绩优教师的胜任力行为认定有较大差异。教师的评价比较理性,而学生的评价较感性,强调自我的参与、课堂的吸引力。

六是在对教学胜任力评价中,个性外向热情及教学态度认真负责是绩优教师首要的行为特征;教师对绩优教师胜任力的评价更看重专业知识积累与储备,其次是课堂语言及肢体表达能力;学生更看重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及个性。而教师、学生都对个性外向热情这个行为特征比较认可。

七是在科研胜任力词条中,教师评价排序依次为知识的深度、知识的广度、创新力、有明确目标、探究精神;学生对科研胜任力的评价参与度较低,除了知识的深度、知识的广度频次超过半数外,其他胜任力词条频次都没有超过半数。

八是高校绩优教师都具有这样一些特征:个性外向热情、工作认真负责、专业知识积累与储备丰

富、有很强的课堂驾驭能力、与学生频繁互动。

九是不同学历、职称、性别的教师对教师胜任力的理解与评价没有明显差异;不同学历、性别的学生对胜任力的理解与评价差异也不明显。

参考文献:

[1]SandergJ.Understandinghumancompetence

atwork:aninterpretativeapproach[J].AcademyofManagementJoumal,2000,(1):9-25.

[2]RichardEBoyatzis.TheComepentManager:

Amodelforeffectiveperformance[M].Canada:JohnWiley&SonsInc,1982,(5):124-148.

[3]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院编委会.人力资源经理胜任素质模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102-140.

[4]刘钦瑶,葛列众,刘少英.教师胜任力研究述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1):31-38.

[5]CarlOOlson,JerryLWyett.Teachersneed

affectivecompetencies[J].Proje ctInnovationSummer,2000,(7):30-33.

[6]姚蓉.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30):43-49.

(责任编辑:赵晓梅;责任校对:杨

玉)

79--

高等学校教师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胜任力行为特征研究

作者:陆慧, LU Hui

作者单位:上海金融学院,上海,201209

刊名:

现代教育管理

英文刊名:Modern Education Management

年,卷(期):2013(7)

参考文献(6条)

1.Sanderg J Understanding human competence at work:an interpretative approach 2000(01)

2.Richard E Boyatzis The Comepent Manager:A model for effective performance 1982

3.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院编委会人力资源经理胜任素质模型 2005

4.刘钦瑶;葛列众;刘少英教师胜任力研究述评 2007(01)

5.Carl O Olson;Jerry L Wyett Teachers need affective competencies 2000(07)

6.姚蓉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初探 2008(30)

引用本文格式:陆慧.LU Hui高等学校教师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胜任力行为特征研究[期刊论文]-现代教育管理 2013(7)

如何胜任教师工作

如何胜任教师工作 成功的起点就在你的脚下! ---最便捷的起点,就是你的岗位!而岗位职责就是对岗位的要求,胜任职责,做好本职工作,就是成功的必经之路!所以说:胜任才是硬道理! 如何成为“胜任”的教师,需要自身不断努力,脚踏实地从一点一滴做起。而如何做,书中已经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如:习惯找方法、树立结果意识、拥有创新思维、主动自发做事、忠诚和负责任等等。这五个指标成为整本书着力阐述的主题。 根据现有工作需要,培养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兴趣,调整心态,增强对所从事的职业的敬业精神,在实践中产生对这份工作的热爱,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工作,才能实现个人价值,做出成绩。胜任教学工作主要措施有以下三点: (一)活用教材,备好知识课 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备课要作到熟悉新课程标准、熟悉新教材、熟悉学生。熟悉新课程标准,因为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它指明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方向,规定了教材的深度、广度、体系和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应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切实落实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熟悉新教材,弄清楚一堂课的重点、难点和教材所占的地位及承上启下的关系,这样有利于更好地处理好教材,使新旧知识、技术主次分明,有利于功夫落得恰到好处,收到重点突出、化难为易的良好效果;熟悉学生,了解他们对本学科学习的兴趣程度、不同能力及年

龄、个性等特点,这样,在授课时才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能力地学生学得进、学得好、学得有兴趣。(二)端正态度,上好引导课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引导课会给以后的音乐课带来很多的意想不到的效果。多向老教师请教,对课堂经常出现的实际问题有个大致的了解,以便对课上遇到的实际问题对症下药,这样在学生的脑海里就会有个比较深的印象,便于今后的教学管理。(三)敢于尝试,上好创新课 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方面,主要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互帮互学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及同伴之间的友谊。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及优势。 作为一名新教师,在现行的教育形势下,我要不断学习,努力探索与实践自己的事业,在教育管理学生的同时,进行自我管理,多从自身找问题、找原因,多进行课后教学反,不断进步和成长。

教师胜任力研究述评

教师胜任力研究述评 刘钦瑶 葛列众 刘少英 【摘 要】 本文对教师胜任力的定义、模型构建、研究方法以及教师胜任力测评四个方面进行了述评,针对现状提出对未来的教师胜任力研究的瞻望。 【关键词】 胜任力 教师胜任力 教师胜任力评价 【收稿日期】 2006年2月 【作者简介】 刘钦瑶,浙江理工大学心理研究所硕士研究生;葛列众,浙江理工大学心理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少英,浙江理工大学心理研究所讲师。 所谓胜任力,通常是指在特定的组织环境、文化氛围和工作活动中,绩优者所具备的有利于有效工作的个体特征和可预测的、指向工作绩效的行为特征。有关管理者的胜任力研究在国外起步较早,我国的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但纵观国内外,针对教师胜任力的研究相对较少。教师作为一个职业有其特殊性,通过教师胜任力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丰富胜任力理论研究,另一方面可以在实践中指导学校进行教师招聘、选拔和培训工作,促进专业教师队伍的培养,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教师胜任力的定义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还没有关于教师胜任力统一的标准定义。下面是3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1.Dineke E.H.提出教师胜任力(teaching com petencies)是指教师的人格特征、知识和在不同教学背景下所需要的教学技巧及教学态度的综合。 2.2003年广州大学邢强与孟卫青提出:教师胜任力(teacher com petency)指教师个体所具备的、与实施成功教学有关的一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价值观。它隶属于教师的个体特征,是教师从事成功教学的必要条件和教师教育机构的主要培养目标。 3.2004年北京师范大学曾晓东认为教师胜任力是指教师知道的(知识)、能做的(技能)、信仰的(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它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成绩,但它并不指这些因素的作用效果。 国内外学者均认同的一点是,教师胜任力的定义应该包括与实施成功教学有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但在胜任力其他特征上则存在争议:国外学者认为教师的人格特征能够表现胜任力;国内学者则认为教师的专业价值观,即个人品德、职业道德能够表现胜任力。 二、教师胜任力模型 1.教师胜任力模型。 目前关于教师胜任力的研究多以构建模型为主。主要目的是构建教师胜任力的内涵,为教师胜任力的评价建立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 毕斯考夫(Bissch off)和格罗伯勒(G robler)等人运用结构化问卷对教师胜任特征包括学习环境、教师专业承诺、纪律、教师的教学基础、教师反思、教师的合作能力、有效性和领导等8个理论层面进行了因素分析,最后总结出了二因素模型,即教育胜任力(Educative com petence)和协作胜任力(C ollab orative com petence);丹尼尔森(Daniels on)等人提出教师胜任特征模型有4个维度,即计划与准备、教师环境监控、教学和专业责任感;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独立学校协会(AIS V)的一项调查指出,教师胜任力是一个多因素模型结构,由15个因素组成,即沟通能力、计划和组织、工作标准、适应性、人际关系建立、发展友谊、持续性学习、技术或专业知识、辅导、决策、以学习者为中心、质量关注、信息监控、创新、行动发起,对成功的教学行为至关重要。国外学者普遍认为教师胜任力模型应该包括:高学历(广博精深的科学文化素养)、业务全面(既会教学,又懂教育,也能进行科研)和发展能力(在知识、能力、品德等方面全面发展)。

大学教师胜任素质模型建立及选拔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b18227065.html, 大学教师胜任素质模型建立及选拔中的应用作者:罗怡天 来源:《赢未来》2017年第08期 摘要:如何有效选拔合格的大学教师需要一套全面的标准以胜任力理论和“冰山模型”相关理论为指导构建的大学教师胜任素质模型包括知识,技能,角色定位,价值观与动机。 关键词:大学教师,胜任模型,冰山模型,选拔应用 大学教师因败德行为而上新闻头条的次数和频率令人侧目,性骚扰、学术造假,甚至有极个别教师在课堂上宣扬分裂国家的极端思想,这些事件都说明了在我国大学中有部分不符合职业要求的教师。不仅招进来师德不好的教师,也没有及时淘汰这些不符合规范的教师,对此,大学的人事制度显然应该为此负担相当的责任。 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本文试图建立一个大学教师的胜任模型,以此帮助大学更好地鉴别教师的能力与品格,选拔出优秀合格的人员,淘汰掉不合格的人员。 一.胜任力,胜任素质模型与冰山模型 “胜任力”这个概念最早是于1973年由哈佛大学教授麦克利兰提出,指的是那些真正能影响工作绩效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这个概念提出的背景是麦克利兰教授发现传统的智力和能力倾向测验并不能预测职业的成功或者生活中的其他重大成就,于是主张直接从工作实际入手,分辨出每项工作所需要的能力与素质。胜任力有两个重要特征:第一是关键性,胜任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者能否高质量地完成工作,同时能够有效地区分以及预测出工作者绩效的优劣。第二是相对性,胜任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与工作环境,工作条件以及岗位特征相适应,不仅不同岗位所需要的胜任力有所差异,同一岗位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下所需要的胜任力也可能相差甚远。如酒店中常见的服务员,普通的商务酒店对服务员的要求不高,大多数人都能够达到。但是五星级的酒店对服务员则有另外的高要求,不仅要更高的学历,外语也必须达到一定级别。胜任素质模型指的是特定岗位所需要的胜任力特征的总和。 “冰山模型”同样由麦克利兰提出,把个体素质划分为“冰川之上的部分”和“冰川之下的部分”。冰川之上的部分是易于表露在外的部分,主要包括知识,技能等。冰川之下的部分不会直接表现在外,难以测量,但却对个体的行为起着关键作用,主要包括包括价值观、角色定位和动机。 二.基于冰山模型建立大学教师胜任素质模型 笔者将会利用冰山模型中知识,技能,角色定位,价值观,动机5个方面的素质来建立大学教师进行胜任素质模型。

岗位胜任能力考核管理办法

员工岗位胜任能力考核管理办法 一、目的: 为了提咼一线员工对岗位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增强一线员工学习业务、掌握技能的主动性,提高岗位胜任能力,达到以考促培的目的,打造一支高素质、业务精干的人才队伍;同时 也为培训教育、岗位调动以及薪酬调整、奖惩等提供客观合理的依据。二、考核内容: 各岗位员工必须了解、知道、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应该会操作的基本技能,即“应知应会”,其中应知部分考核内容包括专业基础知识、安全操作规程、技术规程、流程制度等岗位基本知识,应会部分考核内容为所从事岗位必须具备的基本操作技能。 三、考核周期: 定期考核、不定期考核、试用期考核、见习期考核 1、定期考核:每年一次。 2、不定期考核:由总经理办公会根据公司发展目标,结合员工岗位胜 任能力等因素综合考虑安排。不定期考核须至少提前两个月将考核 时间、考核范围、考核项目及基本技能评分标准等通知员工,并安 排学习和培训。 3、试用期考核:对于试用期员工,结合试用期评估情况,可依 据本制度考核试用期员工的岗位胜任能力。 4、见习期考核:对于见习期员工,可根据岗位特点结合见习期 评估情况,依据本制度考核见习期员工的岗位胜任能力。见习期包

括但不限于调岗、晋升、降职等。 四、培训方式:自我学习为主,部门培训和公司培训为辅 1、公司提供各个岗位所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安全规程、操作规程、 技术规程、规章制度等相关学习资料及考核大纲。并根据 实际情况适时安排统一培训。 ★生产运营部:提供考核大纲及相关学习资料、建立考试题库和技 能考核项目评价标准,并负责考核试卷的准备工作。 ★人力资源部:提供公司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和规章制度部分的考 核题库。 ★所在部门:配合生产运营部制定本部门各岗位基本技能考 核项目和评价标准,并负责安排本部门员工实操技 能的培训、指导和答疑。必要时可向人力资源部申 请内部或外部师资支持,人力资源部应予以协调安 排。 2、各部门内勤人员负责保存培训资料、员工签收签到表等相关培训文件。 3、员工本人负责所从事岗位应知应会知识的自我学习和掌握,确保达到 岗位胜任能力。 五、考核方法: 理论考试和现场实操考评 1、理论考试:考核员工对本岗位应知知识掌握程度。由生产运营部主 导,确定理论考试题库,每个岗位至少两套考试试卷和答案。试卷考题 必须结合员工所在岗位应知内容。采用闭卷考

最新 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方法-精品

胜任力模型构建最早由哈佛大学教授麦克里兰博士提出,近年来在英美两国开展的胜任力运动推动下研究成果不断,在管理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我国一些学者在界和其他行业也构建了此模型,比如中小学教师胜任模型、中学校长胜任特征模型等,并将其运用于人才招聘、绩效管理等方面.但总体来说高 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还比较缺乏,因此运用现代的管理研究方法构建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是一种具有实践意义的探索. 一. 高校教师胜任力定义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教师的两大工作指责.高校教师教学行为的效果如何,是 由接受教育的大学生来进行评价的.但在现实中,往往因评价标准难以操作而导 致评价失真的情况屡见不鲜.尽管现阶段各大学因自身类型不同,在教学和科学 研究方面有所侧重,但其办学目的却是一致的,即对大学生进行持续与引导性发 展的教学,为社会提供所需要的发展性人才.因此,高校教师胜任力可定义为: 与教书育人或科研成果直接相关联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工作动机、自我形象、社 会角色或个人特质,是个体在教育教学或科研工作中成功采取行动的决定性因素. 二、高校教师胜任特征模型 学习环境、纪律、教师专业承诺、教师的教学基础、教师反思、教师的合 作能力、有效性和领导等是研究教师胜任特征的八大因素,毕斯考夫和格罗伯勒运用结构化问卷对其分析,最后总结出了教育胜任力和协作胜任力,也即二因素 模型.丹尼尔森等人认为计划与准备、教师环境监控、教学和专业责任感是教师 胜任特征模型四个重要的维度.高学历、业务精干全面、在知识、能力、品德方面全面发展是当前国外学者普遍认为教师胜任力模型所应具备的因素.国内主要从从教师特质、素质、能力、人格和教师评价等角度对教师胜任力进行探讨.林崇德、申继亮认为知识水平、职业理想、教育观念是教师胜任力所应具备的素质.刘光洁认为教师胜任力模型除了包含教师素质 ( 工作绩效、专业技能、职 业操守) ,还应包含教师状态,即工作意愿和工作责任感.综合国内、国外的研究成果,可以得出高校教师关键胜任力不单单体现在专业技能,教师的人格、价值 观等作为更深层次更应该在胜任力模型中得到应有的体现. 三、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方法 1. BEI 法 BEI 法,也即行为事件访谈法,让被访谈者回答某一被设定的问题,通过分析被访谈者的回答内容初步判断被访谈者所表现出来的胜任特征.再对某一职位角色两种不同的表现者即表现优异者和表现平平者进行对比,确定二者差异性的胜任力特征,从而确定适合该职位角色的胜任力模型.利用 BEI 法构建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应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提炼出鉴别高绩效教师与一般绩效教师的标准,此标准各高校应根据自身、工作目标层层细分,再加以制定; 二根据步骤一 的标准选取一定的效标样本,样本应包括绩效优秀的教师和绩效一般的教师; 三在样本基础上抽取与高校教师胜任力有关的数据信息; 四运用一定的分析方法 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构建相关模型; 五验证模型.

研究型大学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

研究型大学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 研究型大学教师队伍的素质在研究型大学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研究型大学生存与发展的有效保证。本文以研究型大学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研究型大学教师胜任力维度要素,建立了研究型大学教师胜任力模型。将胜任力模型引入研究型大学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构建研究型大学教师胜任力模型,对于研究型大学教师队伍管理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标签]研究型大学教师胜任力模型因子分析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高等教育逐渐与国际接轨,研究型大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也成为提升我国教育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而被广泛认同。研究型大学教师的选拔与培养工作也同时成为这一工作目标能否有效达成的重要因素。如何很好地完成研究型大学教师的选拔与培养,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全新的途径,其中基于胜任力的新型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在这一问题上体现了较强的应用性和现实性。本文在胜任力模型理论的指导下,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以及统计分析手段对研究型大学教师胜任力进行了探讨,建立了研究型大学教师胜任力模型,分析了当前研究型大学教师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策略。 一、研究型大学教师胜任力内涵 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资源是研究型大学最重要的资源,是研究型大学的软实力,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对研究型大学的生存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作用。南京大学的张序余与施毅总结的世界一流大学师资队伍的特征是:(1)“门槛”高。研究型大学中教师的晋升非常困难。(2)流动性大。注重教师的“杂交”,避免近亲繁殖造成对教学和科研的禁锢。(3)重视教师培养与教育。通过建立良好的学术和工作环境、提供一流的研究和教学平台,给予教师充足的自主科研时间。(4)存在发展优势,有重点建设的师资队伍。(5)重视教师参与,崇尚学术自由。学者宋媛认为,高校教师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和科研创新能力,创新型教师应具备重视科学研究、具有创新精神、善于抓住机遇、不断完善自己和注重团结与合作等特征。 虽然学者们还没有提出具体的研究型大学教师胜任力概念,但研究型大学教师胜任力的内涵在关于一流研究型大学教师特征的探讨过程中不断得到拓展和丰富。研究型大学教师胜任力具体体现为个体在不同环境下的综合素质;教师个体应具备的主要特征包括专业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等,并且要与实践相结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价值观等具体内容直接影响科研教学成绩。 二、研究型大学教师特征因子提取 根据对研究型大学及其教师特质的分析,结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方法,将预想的研究型大学教师胜任力特征因子做初步提取,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知识技能类(学历、职称、学术水平、科研水平、思辨能力、信息收集能力等)、社会角色

教师要提升各方面的能力_从而更加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教师要提升各方面的能力,才能更好的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肖丽敏时代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社会的人文环境影响了这一代的学生,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提升各方面的能力,才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请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此问题: 1.教师的专业发展;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有赖于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因此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尤为重要。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提高专业发展:研读小学英语教材、教法、教育理论;阅读有关小学生心理的书籍;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不断学习,提高英语口语水平;多参加英语教学比赛和公开课;认真开展学校英语教研组活动,提高学校英语教学成效;及时记录自己在教育科研、课堂教学、业务学习、个人感悟等方面的学习心得体会和反思; 2.教育教学技能的提升; 小学英语教师不但要具备英语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更应该掌握适合小学英语学科教学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策略。教师除了具备最基本的教学技能,如:英语课堂用语、口语表达、板书、简笔画、歌曲演唱等技能以及其他方面的才艺特长,还应具备能够把各项技能及才艺巧妙、恰当地运用于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科学方法与策略。教师也可以应注意以下要点:良好的教态,如:大方,亲切,

赋予激励性和感染力。课堂管理,如:组织管理学生,引导学生学习,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3.教师的以身作则方面的表率;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最崇高、最光辉的职业,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后代的历史重任。要想当好老师、教好学生,首先就要做到以身作则、当好表率,给学生们当好榜样,如果连我们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怎么要求学生们去做,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要用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言行教育和感染学生,在要求学生的同时,我们也要尽量做好,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真正做好表率,当好楷模。同时,教师要有高度的自觉性,要有精湛的专业技能,教师在做人做事方面更要发挥榜样的作用,德才兼备才是一位好教师。为人师表,表里一致,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4.爱心和责任的体现; 冰心说:“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我们应该具备的是有一份爱心。关爱学生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做到诲人不倦。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是学生树立良好品质的奠基石,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金钥匙,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巨大力量。爱是具有多种形式的,爱是没有具体范畴的,一个温柔的延伸,一个会心的微笑,都会如同一缕轻柔的春风。教师的责任首先来源于对学生的爱,没有爱就无从谈责任心,爱是教师责任心的沃土、养料,教师有了爱才会滋养出学生健康的人格,向

教师胜任力

教师作为高校的最重要资源,对高校教师进行胜任力方面的研究,既可以丰富胜任力理论研究领域,又可以在实践中对高校教师招聘、教师培训、绩效考核、职业发展等方面的教师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对于教师培养,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胜任力、教师胜任力的概念及特征 1、胜任力的内涵及特征 胜任力是从西方发展而来的一个概念,即Competence。1973年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戴维·麦克兰德(David )发表了题为《测量胜任力而非智力》的文章,对以往通过智力和能力倾向测试来选聘和甄选人员进行了批评。他指出采用传统的智力测验、能力测验和学校成绩及等级分数等手段不能预测职业成功或生活中的其他重要成就,同时对某些特定群体存在不公平,应该用胜任特征测试来代替智力测验和能力测验。他认为:“胜任力包括三个方面: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知识是指员工为了顺利完成自己的工作所需要的东西,如专业知识、技术知识或商业知识等,它包括员工通过学习、以往经验所掌握的事实、信息和对事物的看法。能力是指员工为了实现工作目标,有效地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而需要的能力,如手工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或社交能力。能力是可以通过重复性的培训或其他形式的体验来逐步建立的。职业素养是指组织在员工个人素养方面的要求。职业素养是可以被教授、被学习或被加强的。”胜任力与我们通常所说的“能力”不同,这个“能力”更多的指知识和技能,按照通常理解,“积极进取”不应该属于“能力”的范畴,但可能是胜任力的重要因素。在对胜任力内涵的理解上,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胜任力就是将成功完成工作所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个人特质等用行为方式描述出来。这些行为应是可指导的、可观察的、可衡量的,而且是对个人发展和组织成功极其重要的。 (2)影响一个人的工作业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知识、技能,也包括一个人的态度、思维模式等层面的因素,而且态度往往是影响业绩的更深层、更核心的因素,一个人如果不具备知识和技能,但具有积极学习的态度,那么这些知识和技能一定能够习得,只是不同的人因为资质不同从而习得的速度可能有快有慢。 (3)胜任力与岗位职责具有密切关系,岗位职责解决“做什么”的问题。胜任力则解决的是“怎么做”的问题。岗位职责的不同决定了应具备的胜任力的不同,这种不同可能是能力结构上的不同,也可能是同一能力所要求的程度不同。不同组织或同一组织的不同部门在胜任力的要求上是不同的。 (4)胜任力具有阶段性,在组织的特定时期,某项胜任能力,甚至某个胜任力模式是至关重要的;在另一个时期,当组织目标或是组织策略发生变化时,胜任力的内容也会发生改变。 2、教师胜任力含义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教师胜任力的认识基本一致。如唐纳·麦德雷(Donald M. Medley)认为,教师胜任力包括三个内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或能力、专业态度或价值观,其中专业技能又可分为三类:知觉或信息收集技能、决策技能、执行或实施技能;广州大学邢强等学者认为,教师胜任力是教师个体所具有的、与实施成功教学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价值观。它隶属于教师的个体特征,是教师从事成功教学的必要条件和教师教育机构的主要培养目标。国内外学者都认为,教师胜任力应该包括与实施成功教学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态度或价值观。分歧的焦点在于在态度或价值观究竟包含什么内容,一些学者认为人格特质应该属于胜任力特征,一些学者认为个人价值观,即个人品德、职业道德表现胜任力。根据戴维·麦克兰德的研究,可以将教师胜任力的结构分为两大内容:基准性胜任力和鉴别性胜任力。基准性胜任力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这是对胜任者基础素质的要求,是外显部分;鉴别性胜任力包括专业态度或价值观,是区分业绩优秀者和业绩平平者的关键因素,是内隐部分。 二、教师胜任力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 教师胜任力评价是指教师教育机构对在职教师或拟进教师胜任教学实践进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态度或价值观的评估或测评,以判断其是否有资格和能力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对教师胜任力的评价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专业知识的评价 高校教师专业知识的储备是从事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教学的好坏。对教师专业知识水平进行评价,是教师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教师胜任力评价的重要内容。教师的基础资料是专业知识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基础资料是评价主体根据评价目的收集的、能有效反映评价对象的文字资料或操作观察记录。这种基础资料可由评价对象提供,也可以由评价主体主动收集。目前,我国高校教师的个人档案、个人简历是教师基础资料的主要内容。教师的基础资料能较有效的反映教师的专业背景、知识结构、学历水平、科研水平、教学经历等,能较准确的反映出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专业知识的测试是评价专业知识水平的一个常见手段,可采用笔试或面试来进行,主要是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以及将专业知识应用于教学的能力等方面进行测试,这种评价方式的有效性、可靠性较高且易于操作,但容易导致教师的反感,广泛推行有一定难度。教师胜任力最终要体现于教学实践中,近来,研究者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发展了新的专业知识测评方法。首先利用幻灯片呈现一个教学情境,同时伴有录音对画面的解释,并针对画面提出问题。呈现完毕后,录音放出多个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其中有一个与已学的专业知识相符,被试的任务是选出

大学英语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

2013年第11期总第235期 黑龙江高教研究 Heilongjiang Researches on Higher Education No.11, 2013Serial No.235 收稿日期:2013-08-16 基金项目:青岛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大学英语教师胜任力模型研究”的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杜景萍,青岛大学公共外语教学部副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国林祥,青岛大学公共外语教学 部副教授,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大学英语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 杜景萍,国林祥 (青岛大学公共外语教学部,山东青岛266071) 摘要:文章通过文献检索、访谈等方法,编制了“大学英语教师胜任力模型调查问卷”,在青岛、烟台、济南、重庆、哈尔滨等地的5所高校进行问卷调查。经过统计分析,构建了大学英语教师胜任力模型,胜任维度按权重大小排列分别为情感道德特征、教学态度、教学管理能力、学习理解能力、教学动机与爱好、教学技能。胜任力词条按重要性排列,处于前5位的分别为学习能力、责任感、激励学生能力、爱岗敬业、获取信息能力。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师;胜任力;模型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2614(2013)11-0072-05 大学英语教师是高校一个较特殊的群体,相比其他专业 课教师,具有教学周期最长、课时多、授课班级人数多等特点。由于缺乏一个科学测量大学英语教师胜任力的标准,往往给人留下了任何人都可以教大学英语的印象。同时,也使大学英语教师的招聘和评价流于形式。本研究拟借助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对大学英语教师所应具备的胜任力进行实证分析,构建大学英语教师胜任力模型,为大学英语教师的选任、评价及晋升提供依据。 一、大学英语教师胜任力词条的收集 本研究在提炼大学英语教师胜任力词条时运用的是文献法和行为事件访谈法。在文献方面,检索了国家、省级教育部门有关教师资格以及任职条件等方面的文件,此外,还通过中国知网等数字图书馆,查阅了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 [1] [7]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McClelland 基于关键事 件技术开发的行为事件访谈法 [8] ,即通过对比担任某一任务 角色的表现绩优者与表现平平者所体现出的素质差异,从而确定该任务角色的胜任特征模型。本研究在用行为事件访谈法收集胜任力词条时,采取了如下步骤: (一)选择访谈对象 选取青岛大学英语教学部的7名英语教师作为访谈对象,其中:女教师2名,男教师5名,有4人获得优秀教师称号。访谈总共分两次进行,第一次访谈3人,采取单独访谈的形式,第二次访谈4人,采用集体访谈的形式,两次访谈时间相隔3天;年龄结构上20 30岁青年教师2名, 30 40岁教师2名,40岁以上的老教师3名,其中:40 50岁2名,50 60岁1名,满足分层抽样的要求。 (二)正式访谈 在这个步骤中,行为事件访谈法主要是采用开放式的行为回顾式探查技术, 通过让被访谈者找出和描述他们在教学工作过程中最成功和最不成功的三件事,然后详细地说明当时发生了什么。具体包括:这个情境是怎样引起的;涉及哪 些人;当时是怎么想的, 感觉如何;当时是怎么做的;结果如何。在访谈过程中,课题组成员注意捕捉一些代表性的细 节,这些细节实际上就是水面以下“冰山”部分的折射,是建立胜任力模型的 “原料”。访谈现场配有录音设备,对访谈的整个过程进行全程录音。 (三)编写访谈报告访谈结束后,将录音资料分类进行整理。整理后的录音资料逐字逐句翻录成文字资料,不做任何删除和归纳,以此作为胜任力词条收集的基础资料。 (四)胜任力词条的收集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对访谈者所描述的行为事件进行归纳总结, 通过访谈对象的行为描述提炼词条。结合查阅的相关文献, 共收集整理57个词条。二、“大学英语教师胜任力模型调查问卷”的编制与发放 (一)问卷的编制 我们通过文献检索和行为事件访谈法收集的词条, 初步编写出符合大学英语教师实际情况的问卷。问卷初步编制完成以后,课题组成员对问卷展开了进一步的讨论,对选定的题目进行阅读,除了对问卷的内容进行讨论,每个人还对每个题目阅读后的感受发表意见建议。例如,题目的文字表

优秀教师要具备的素质能力

您认为要成为卓越教师、优秀教师必须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至少列出五项)?您认为其中最重要的素质或能力是什么? 答: 1、崇高的思想品德 2、良好的职业道德 3、过硬的专业素质 4、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5、良好的身体素质 6、良好的协调管理能力 7、较好地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沟通能力 8、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9、想象、创新能力 10、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 我认为,崇高的思想品德是其中最重要的素质。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和社会思想、道德风尚的传递者,是继承和发扬人类文明的桥梁,是后一代的培养者。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教师人格力量对学生的影响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他(她)们的专业知识对学生的影响程度。一个拥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往往是学生们最喜欢的教师;而这样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常常感受到职业带给自己的快乐和崇高感。教师的人格渗透于教师劳动的全过程,作用于学生的心灵,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一个拥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往往能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并为学生终身受益。 第一,一名优秀教师应具备先进的教育思想、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渊博的知识。 第二,一名优秀教师必须以人为本。 第五,一名优秀教师应注意:学生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所有价值观念的核心,想象、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人格素质 1、崇高的思想品德。 2、良好的职业道德。 5、行为示范,言传身教。 4、懂得尊重。 3、文明的言谈举止。 二、专业素质 1、通晓所教的学科和专业 2、具有比较广泛的基础文化知识 3、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 (1)、言语表达能力。 (2)、组织管理能力 (3)、教育智力。 三、心理素质 四、良好的身体素质。 第三,一名优秀教师必须是热爱书籍,酷爱读书的教师。 第四,教育科学研究也是一名优秀教师必备的素质。 第五,一名优秀教师要时时反思自己的行为。 首先,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 其次,要具备良好的协调管理能力。 第三,要具备较好地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沟通能力。 第四,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高校就业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

高校就业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 基于当前就业指导工作中呈现的指导教师队伍由就业部门行政人员及各院系主管学生工作副书记与辅导员组成(“1+1”模式),在借鉴前人胜任特质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了定量的研究方法,对高校就业指导教师胜任力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探索并验证了高校就业指导教师胜任力模型,同时编制了《高校就业指导教师胜任力测评问卷》,并对问卷的信效度等指标进行了验证。 标签:高校就业指导教师;胜任力模型;探索;验证 现阶段,各高校一般采取由就业部门牵头建立就业指导课程教研室的模式,向本科阶段各年级学生讲授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课程,指导教师队伍由就业部门行政人员及各院系主管学生工作副书记与辅导员组成(“1+1”模式)。深入研究高校就业指导教师的胜任特质,对促进指导教师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目标,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0世纪90年代,McClellad回顾过去胜任力理论的发展历程,将胜任力总结为“胜任力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概念、态度或价值观、具体知识、任职或行为技能——也是可以被准确测量或计算的某些个体特性,这些特性能够明确的区别出优秀绩效执行者和一般绩效执行者,或者说能够明确的区别出高效的绩效执行者和低效执行者”。 一、研究过程、对象与内容 1.预研究。首先分别选取了不同年龄、性别、学历、工作年限的就业行政人员与教授就业指导课程的辅导员各5名,对其进行行为事件访谈,编制访谈提纲。 2.选取黑龙江、辽宁、吉林三省14所高校,30名就业指导教师,其中包括14名在校就业中心或招生就业处的专职就业指导教师,16名从事就业指导课程教授的专职辅导员,对其进行行为事件访谈。 3.根据获得的胜任特征要素编制《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模型预测调查问卷》。以黑龙江省高校就业指导教师为被试群体,发放问卷250份,回收后有效问卷为184份。抽样调研的184名就业指导教师中,辅导员为113人,占总抽样人数的61.3%;校就业中心或招就处专职从业者28人,占15.2%;院系主管学生工作副书记25人,占总抽样人数的13.6%;院系就业工作助理10人,占总抽样人数5.4%。 从抽样数据分析,专职辅导员是就业指导队伍的主力,高校就业指导教师队伍整体呈现出以各院系主管学生工作的教师、就业工作专职工作教师为队伍主体的“1+1”模式。 4.对预测数据进行分析。使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2020年大竹县全员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培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在线考试试题 答题限时:60 分钟满分:100 分合格分数:70 分 一、单选题(共20题,每题2分) 1.“社会责任感”体现为两个指标,在观念层面叫做 得分:2分 A.实践创新 B.责任担当 C.自我管理 D.他人管理 正确答案:B 考生答案:B 解析: 2.文化基础素养中最本质的特征就是 得分:2分 A.素养 B.文化 C.基础 D.精神 正确答案:C 考生答案:C 解析: 3.在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建设放在 首位。 得分:2分 A.教师性格 B.师德

D.家长喜好 正确答案:B 考生答案:B 解析: 4.校本研修要 得分:2分 A.量力而行 B.不切实际 C.越高大上越好 D.越简单越好 正确答案:A 考生答案:A 解析: 5.“社会参与”素养最内核的本质就是得分:2分 A.社会责任感 B.社会认可度 C.个人责任感 D.个人认可度 正确答案:A 考生答案:A 解析: 6.()是思维的工具。 得分:2分 A.数学 B.语言

D.文化 正确答案:A 考生答案:A 解析: 7.只有教师的()发展,才是真正有效的“专业发展”。得分:2分 A.被动 B.自主 C.原地踏步 D.随遇而安 正确答案:B 考生答案:B 解析: 8.校本研修的主体是 得分:2分 A.学校 B.家长 C.学生 D.教师 正确答案:D 考生答案:D 解析: 9.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有()种模式。 得分:2分 A.两 B.三

C.四 D.五 正确答案:A 考生答案:A 解析: 10.文化基础具有三大重要的本质:基础性、稳固性、适应性。所 谓适应性是指 得分:0分 A.学生学习掌握的素养应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甚至于终身都是有效的 B.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C.学生所要学习的东西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在未来不确定的社会里能够迁移应用 D.真善美的统一 正确答案:C 考生答案:B 解析: 11.()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立足点。 得分:2分 A.学生认可 B.教师职业的理想追求和价值认同 C.领导认可 D.同事认可 正确答案:B 考生答案:B 解析: 12.教师的专业发展,内因是 得分:2分 A.条件

浅谈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

浅谈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 发表时间:2017-02-13T13:59:54.59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7年2月第268期作者:王玉静[导读] 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师作为教学工作开展的主体。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二中学256600 众所周知,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师作为教学工作开展的主体,教师的工作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那么如何有效的量化教师的工作呢?这里就谈到了教师的胜任力。 何为教师胜任力?唐纳·麦德雷(Donald M.Medley)认为,教师胜任力包括三个内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或能力、专业态度或价值观。广州大学邢强等学者认为,教师胜任力是教师个体所具有的、与实施成功教学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价值观,它隶属于教师的个体特征,是教师从事成功教学的必要条件和教师教育机构的主要培养目标。根据戴维·麦克兰德的研究,可以将教师胜任力的结构分为两大内容:基准性胜任力和鉴别性胜任力。基准性胜任力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这是对胜任者基础素质的要求,是外显部分;鉴别性胜任力包括专业态度或价值观,是区分业绩优秀者和业绩平平者的关键因素,是内隐部分。 那么如何来评价教师的胜任力呢?基于对教师胜任力的研究,可以从评价的内容指标和测评方法两个角度进行。 一、传统教师胜任力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早期一些学者从表层意义上来理解 “胜任力”,把教师的胜任力等同于做一名教师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即戴维·麦克兰德所说的基准性胜任力,只包括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这种传统的胜任力评价多用于教师的职前阶段,主要关注的是教师在上岗之前学了哪些知识,会不会教学,有没有做教师的资格。评价的方法大多采取笔试和试讲再加上对学历、学位和一些资格证书的查验,显然这种评价是一种侧重“职前”的评价。 过去我国教师测评主要采取传统的笔试,其结果常常作为教师资格证书或执照授予的依据。这种基于理论知识的测评手段在检验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尤其是解决教学情境问题能力方面的信度、效度都极低,因此这类测验中得高分者不一定是优秀的教学实践人员。另一种常用的测评方式是根据教师短时间的讲课表现,而这也不能短时间内测试出教师的胜任力,教师胜任力测评的目的在于鉴定教师的个人特征,却以受多种背景因素影响的教学效果 (如课堂气氛、学生掌握情况等)的方式来推断教师的胜任力,可靠性极低。 现在国内教师评价的主要方式仍是教学有效性评价,其评价的内容偏重于教师教学的实际结果,多关注教师的教学能力,忽略甚至缺乏对教师素质的评价。而教学评价的依据又往往只是学生的学业成绩或公开课后听课者的主观印象,最后甚至简单化为“谁的班级学生成绩高”谁就是“优秀教师”,并以班级学生分数总评的名次决定教师奖惩的等级,较为偏颇。而这种教师评价必然会阻碍基础教育领域改革的进行。 二、现代教师胜任力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教师素质评价体系是目前学校中较为普遍采用的评价方法。主要从四个方面对教师素质进行评价: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科学文化素质、能力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并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层次提出不同的测评体系,突出测评内容的侧重性。同时采用同事评价、自我评价、专家评价、学生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教师胜任力进行综合评价。建立和完善评估教师素质的绩效指标体系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 那么教师的胜任力如何去提高呢?从学校层面来说,通过教师胜任力的评价可以有效的进行导向,从而提高教师胜任力。那么作为教师个体,可以通过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专业水平来提高教师胜任力。 基于教师胜任力模型的研究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1.追求自我发展,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1)同行间多听课、多评课。听课不但可以发现授课者的不足,而且可以找到其闪光点、精华处为自己所用。而评课的作用就更加明显,这种群策群力的方式,既让讲课者查漏补缺,又让评课者受益匪浅,效果十分显著。 (2)加强经验交流。经验交流可以分为校内交流和校间交流,通过不断交流可以扬长补短,加快自身专业化的进程。 (3)建立专业发展共同体,加强合作学习。在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中,每个教师都以个体的身份参与,强调平等协商、合作交流、共同学习、自主管理。共同体中的成员有不断学习和完善自身、超越自我的共同愿望,鼓励教师之间互助、合作和共享,最终形成相互激励、相互帮助和共同提高的团队关系。 2.积累总结日常经验,不断提升专业地位。优秀的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会主动进行经验的积累和日常工作的总结,最后能够用成果的形式展示出来。 3.不断反思,自我更新实现专业发展。教师成长和发展的每一步都在于教师自身的反思、评价和改造。教师只有通过自我反思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专业发展和自我更新。反思能够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的知识结构由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组成。本体性知识是教师所拥有的所教学科的知识,是教师从事职业的基础;条件性知识是关于教师“如何教”的知识;而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如何灵活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实践所应具备的知识,它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对于教师的发展来说,新手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的区别更多的是在实践性知识上。反思是教师发展实践性知识的重要手段。 通过学校教师胜任力的评价引领和教师自身通过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来提升教师胜任力,而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对于教育教学是非常重要性的,基于教师胜任力的研究可以应用于教师管理的各个方面,如新教师的招聘、教师资格的评定,还可以指导教师培训、教师职业发展规划等。

关于从定义角度浅谈幼儿园教师胜任力的特点与提高精

关于从定义角度浅谈幼儿园教师胜任力的特点与提高 作者:娄小韵时间:2010-10-25 12:49:00 论文关键词:幼儿教师胜任力定义特点与提高 论文摘要:本文从幼儿教师胜任力定义的角度入手,分析了幼儿教师胜任力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提高这一能力的对策。 1 引言 学前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得到了现代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人士普遍认同。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在对近千名儿童多年的研究后得到下述结论:如果把17岁青少年所测得的普通智力水平作为100%的话,那么,大约50%的智力发展是从出生到孩子4岁这段时间内完成的,而48岁完成的智力发展达到30%,其余的20%的智力开发在817岁这一时间段内完成。由此可见,在一个人的智力发展与今后的成才过程中。学前教育这一阶段的重要性是无可替代的。但是,作为学前教育的主要力量——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素质提高与技能的完善是我国教育研究的软肋,其中教师胜任力的研究力度尤其缺乏,研究范围十分狭隘,研究对象也较为单一,以对中小学教师的研究为主,专门针对幼儿教师胜任力和素质提高的研究几乎没有。与此同时,教师职业的专业化也对幼儿教师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儿教师的职业定位不再是一个会唱会跳、稍懂常识的幼儿玩伴,而是一项专业性、技能性极高的职业。 2 教师胜任力的概念解析 从胜任力(Competencies)自身的概念来看,它是指专业工作人员的一种特性,这种特性能够将表现优异者与表现普通者、素质较高者与素质较低者、责任心较强与责任心较差者区分开来。是一个人潜在的、深层次特征。胜任力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可以是动机、特质、态度或价值观等不可测量的精神状态和特质,也可以是丰富的某领域的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可以测量的,并能显著区分绩效优劣的个体特征。 从胜任力的概念,可以推导出对于教师胜任力的概念,即能够将表现优异、责任心强的优秀教师从教师队伍中区分开来的重要特质,它可以是对学生教学的耐心与责任心,也可以是过人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但是这一定义并不能

教师胜任力

胜任力研究综述 摘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管理和应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才管理方法自上世纪70年代提出后直到今天一直备受青睐而不断完善。本文将从胜任力的概念阐述出发,分别介绍了两种典型的胜任力模型,随后探讨了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方法,并着重叙述了行为事件访谈法,最后对胜任力的未来研究趋势做了进一步的预测。 关键词:胜任力胜任力模型行为事件访谈法 引言 由麦克利兰(McClelland)(1973)提出胜任力这一概念后,这一领域的研究迅速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宠儿。由于其巨大的实用价值,在引入我国后也逐渐受到重视而不断完善。具备什么能力的人才能胜任企业不同的工作岗位?采用什么标准来选拔、培养、评价人才?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怎样为企业服务,这些都是胜任力理论关注的焦点。 一、胜任力的概念 麦克利兰在上世纪70年代的《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中第一次提出了“胜任力”的概念。他认为传统的智力测验存在偏差不能将业绩优秀者与业绩一般者区分开来,因此他的胜任力概念强调能把优秀绩效者选拔出来的关键特征。随后学者们又提出了许多胜任力的定义, Boyatizis(1982)认为胜任力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内在的、稳定的特性,他的胜任力概念开始突出内在特质的重要性。Spencer(1993)认为胜任力是某领域的知识、行为技能、动机、特质、自我概念、态度或价值观等能将特定岗位中的优秀人员区分开来的个人深层次特征,并且这些特征具有可测量性[2]。这个胜任力的定义比较全面,包容了较多的内容。而Jorgen Sandberg(2000)认为工作胜任力并不是指个人具有的知识和技能而是所使用的知识和技能[3],这一概念突出实用性在胜任力定义中的重要性。中国学者王重鸣(2000)认为胜任力是指和高管理绩效相联系的知识、技能、以及价值观、态度、动机等特征[4]。 综观以上各种胜任力的概念,笔者认为首先个体的潜在特质必须被包含在这一概念中,因为个性中深层次的特征才更具有持久性、决定性并且对将来某一特定岗位的工作绩效具有稳定的预测作用。其次,胜任力应具有显著的区分作用,具备这些能力的才能成为优秀绩效者。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从动态的角度理解这一概念也很重要,因为不同的岗位对胜任力的要求也不同,即胜任力概念具有情景性。 二、胜任力经典模型及其特征 胜任力模型首先是一种结构,这种结构是由特定职位所要求的胜任力特征的总和所组成的。一个优异的胜任力模型不仅包括外显的某一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等,还包括内隐的价值观、态度、自我形象、个性和品质等。美国HAY管理咨询公司的冰山模型如图1所示,非常全面地概括了胜任力的上述结构特点。洋葱模型是对冰山模型的另一种解释,如图2 所示其表层对应了冰山模型中水平面以上的显能,内层和中间层对应了冰山模型中水平面以下的潜能。在以往的研究中技能和知识常常受到重视,这是因为核心层的特质是很难被定量研究的的,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成熟现在大多数胜任力模型都把内在特质看得越来越重要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