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

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

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
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

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

“我国内地大学通识教育的使命有更多的承载,这就是:回归大学教育的本然价值,克服狭隘功利主义的弊端,冲破过度分割的专业壁垒,消除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从而培养心智健全、素养深厚、视野开阔、知识贯通、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专门人才。”日前,应南京财经大学邀请,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熊庆年教授为该校师生做了题为“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的学术报告。本报今天刊发经熊教授审改的报告摘要,敬请关注。

■熊庆年

现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大学实施通识教育,然而,社会上的人们对什么是通识教育并不一定都知晓,有不少人对推行通识教育心存疑虑。即使在大学,甚至在已经实施通识教育的学校,人们对通识教育的认识也未必一致。至于如何才能有效地实施通识教育,那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而在这里想谈谈自己对通识教育的理解,并通过回顾通识教育的历史发展,以及梳理通识教育实践的一些做法,使大家加深对通识教育的了解。

为什么要推行通识教育——保证“人”的教育的完整性

什么是通识教育?人们在使用这一概念的时候,意义所指并不完全同一。有时它指一种教育的理念,有时它指一种教育方式,有时它指特定的课程安排或者某一类课程。作为教育理念,通识教育强调大学教育不仅要有知识的理性,而且要有人文的理性,注重大学生人格、精神和气质的涵养,防止人的异化。作为教育方式,通识教育强调成才环境的营造,意图通过特定的学校生活形态和文化方式来达到熏陶学生的目的。作为课程安排,通识教育强调通过一定结构化专门课程来建构学生合理的认知基础,造就其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育是社会“人”的再生产,高等教育的任务是知识分子的再生产。在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被称作士。孔子的《论语》就说过:“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也就是说,知识分子应当是有社会担当的,所以要有坚韧的精神和高尚道德追求。在现代知识社会,知识分子的作用更加凸现。正如英国学者珀金指出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既依赖于知识的进步,也依赖于知识分子的再生产,正如工业社会依赖于资本的不断投入和有技术的管理人员和工人的再生产”。但无论社会如何变化,知识分子的再生产都不能不注重其精神品质的熔铸。现代大学生产出什么样的知识分子,就决定了未来社会发展的走向。余英时先生指出:“今天西方人常常称知识分子为‘社会的良心’,认为他们是人类的基本价值(如理性、自由、公平等)的维护者。知识分子一方面根据这些基本价值来批评社会上一切不合理的现象,另一方面则努力推动这些价值的充分实现。”现代大学能不能造就出这样的“社会的良心”来,这是需要加以考问的。

事实上,现代大学面临着种种严峻挑战。其一,人们对大学人才培养的期待越来越工具化、功利化,大学越来越成为国家和社会提升人力资本的工具,成为个人理想职业生涯的敲门砖,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本身被忽视。其二,“两种文化”分裂,即英国学者斯诺所指出的,由于学科的高度分化,导致人文学者对科学一窍不通,科学家缺乏人文素养,给社会健康和谐发展造成威胁。其三,知识爆炸式的发展,导致知识半衰期缩短,知识折旧加快,大学已经不可能把学生未来所需要的知识都教给他们,任何个人都不可能在大学完成今后生活需要的所有知识储备,而且个人职业转换次数增多,这些使得知识学习的选择变得异常困难。推行通识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应对这些挑战,以保证大学人才培养的本质不被异化。爱因斯坦说得好:“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为了获得对别人和对集体的适当关系,他必须学习去了解人们的动机、他们的幻想和他们的疾苦。”

我国内地大学推行通识教育,还要应对特殊挑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计划经济体制时期高度专业化培养模式的影响。那种模式倾向于把人当作是社会机器中的一个固定零件来塑造,难以适应当代知识发展高度综合又高度分化的趋势,以及人的职业发展变动经常化的要求。二是应试教育给大学教育造成的负债。教学围绕考试实施而忽视基本素质和能力培养,高中分科造成学生学习偏科,过度竞争带来沉重学业负担等,使得许多大学生先天知识营养不良、批判思维缺乏、实践能力不足、身心发育畸形。所以,我国内地大学通识教育的使命有更多的承载,这就是:回归大学教育的本然价值,克服狭隘功利主义的弊端,冲破过度分割的专业壁垒,消除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从而培养心智健全、素养深厚、视野开阔、知识贯通、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专门人才。

通识教育的历史轨迹——在回应社会与时代呼唤中发展

文艺复兴以后的欧洲大学,形成了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的传统,提倡个人身心的自由发展。18世纪以后,自然科学逐渐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人们把文理兼备的普通教育视为自由教育。美国早期高等教育模式是从欧洲移植的,注重古典人文学科。19世纪初,自然科学和工艺技术等职业实用科目日益受到重视,一些学者主张大学应放弃古典学科,着重讲授实用学科。1828年耶鲁大学发表专门报告,认为大学教育的目的,不是传授单一技能,而是提供广博的通识基础,不是造就某一行业的专家,而是培养领导民众的通才;大学教育必须提供心灵的训练和教养。次年,有学者发表文章支持《耶鲁报告》,使用了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一词,并赋予其特定的时代内涵,从而这个词在美国流行开来。19世纪末,哈佛大学创始的自由选修制在美国各类高校普遍实行,它使得学生的学习不再被学科专业分类所限制。20世纪初,哈佛大学改进了自由选修制,实行了课程的“集中与分配制”,以避免学生的盲目选修,主修和分类必修制度得以确立。不过,哈佛大学的制度创新在美国并非唯一,一些大学也在努力探索最适合自己学校的方式。芝加哥大学倡导建立了共同核心科目,以经典名著为全体学生必修的课程,学生通过自主习修和共同研讨,精研古典名著,汲取西方文化的精髓,掌握普世的价值。这种课程制度,在美国也很有影响。

二战以后,美国高等教育由大众化走向普及化,人才培养如何满足来自不同文化、经济和种族背景学生的要求,如何适应未来国际政治经济新格局和知识社会发展的要求,成为大学的重要课题。1945年哈佛大学发表报告《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将通识教育定义为“首先将学生教育成民主社会中负责任的人和公民的那一种教育”,并建构了通识教育三门必修加一门选修的新课程体系。其理念得到较为广泛的认同,推动了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1978年,哈佛大学推出本科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计划,内容涵盖外国文化、历史研究、文学与艺术、道德推理、量化推理、科学、社会分析七个方面的内容。正如学者舸昕所指出的:“从广义上讲,‘核心课程’的目的就是鼓励学生用批判的态度来接受知识,使他们了解在一定的重要领域里,存在着什么样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如何创造出来的,是如何被应用的,并对他们自身有什么意义。”核心课程的建构,为有质量地实施通识教育提供了载体。2007年哈佛大学再次革新了通识教育课程,确立通识教育计划的目标是:无论在课内或课外,在本科生离开哈佛学院进入各个院系进行专业学习之前,都能够使他们在哈佛学院里学到他们想学的所有学问。在这一目标导引之下,哈佛大学扩大、细化了课程领域,确立了新课程标准。新的通识教育课程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研究与经验,其中涵盖文化的传统和文化转变、伦理的生活、美国和世界、理性和信仰、科学和技术五个方面;第二部分是重要技能,涵盖书面和口头交

流、外语、分析推理三个方面;第三部分是基于实践的学习:创新型学习活动。几十年来不断的改革,体现了哈佛大学通识教育与时俱进的追求,产生了巨大影响。

美国通识教育的理念也传播到世界其他地方。在日本,二战后大学普遍设置教养学部,对本科生前两年实施不分专业的通识教育。上个世纪末绝大部分大学取消了教养学部,将通识教育课程按各自学校的特性采取更灵活的方式实施,以与专业培养相融合,并提高实效。在欧洲,一些大学也不再固守通识教育应当是高中阶段实施的教育的传统观念,在本科阶段设置类似通识教育的课程。在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上世纪中后期,许多大学努力探索适合本土实际的通识教育路径,创造了多种多样有特色的方式。2000年世界银行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的高等教育和社会特别工作小组,发表《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危机与出路》报告,专章论述了通识教育的重要性,认为通识教育是所有高校学生都应该接受的一种教育,而不管其所在院校和课程如何,并建议发展中国家设计适合自己国家高等教育系统的结构和价值观的通识教育课程。

复旦大学原校长王生洪指出:“无论美国也好,中国也好,通识教育都是大学应对时代和社会变迁的一种反应。时代和社会在变,通识教育的理念也要随时而变、因地而变。不变的则是它对教育本然价值的追求,这个价值就是人的全面发展。”

多样化的通识教育实践——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通识教育的实践样式可以说越来越丰富多样,即使在提倡通识教育最早、推行最广泛的美国大学,也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样式。如果一定要作一些归类的话,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寄宿学院加通识课程方式、单纯通识课程方式。所谓单纯通识教育课程方式,就是只在课程设置方面作出特别的安排。而所谓寄宿学院加通识课程方式,除了设置专门的通识教育课程外,还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把本科生校园生活统摄起来,将通识教育的一些要素贯穿在其中,即采用所谓隐性课程的方式来达到通识教育的目的。换句话说,就是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结合的方式。在美国,像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早期移植了英国古典学院制的大学,都有专门的本科生寄宿学院,它们早就有环境育人的基因,后来成为实施通识教育的重要载体。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学院生活,通过积极的引导、自主的参与和相互的启迪,得到人格的、精神的、价值的文化熏陶。美国那些只实施本科教育的文理学院,几乎都是采取寄宿学院加通识课程的方式。日本大学二战后普遍设立教养学部,实际上部分移植了美国一些大学寄宿学院的方式,只不过限定在本科教育的前两年,学生后两年进入专业学部。我国香港中文大学在推进通识教育中,则吸收中国优秀教育文化的传统,把寄宿学院制与书院制结合起来,注重民族文化精神的传递,注重自主探索、自治管理、构建和谐的师友关系,具有鲜明的特色。我国内地有一些大学对部分本科生教育采用了寄宿学院加课程的方式,如北京大学的元培学院、浙江大学的竺可桢学院、南京大学的匡亚明学院。也有大学本科生全部采用寄宿学院加课程方式,如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的复旦学院成立于2005年,内设四个书院。所有本科生一年级不分专业在各书院学习,二年后分别转入专业学院。2010年复旦学院增设希德书院,试点本科四年一贯的书院制,2013年开始所有书院均实行四年一贯制,以有利于通识教育贯穿整个本科教育的阶段。

寄宿学院加通识课程方式的优点在于,把课堂学习与课外习修结合起来,通识教育与学生的校园生活高度融合,对学生成长的影响较大较深。缺点在于,资源投入大,成本比较高,牵涉面较广,约束因素多,管理难度大。比较而言,单纯通识课程方式无论是成本控制还是效率要求,都要更优一些,带来的问题则是实际效果要次一些。抛开两

种方式,仅就通识课程设置来说,也是多种多样。我们又可以分为两大类:核心课程模式和非核心课程模式。核心课程模式的基本思想是,选取那些必不可少的、最精粹的通识教育内容,用结构化模块和限制性选修的方式,来保证通识教育的系统性和有效性。核心课程模式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哈佛大学,它以获取知识的方法来建构,而不是按学科分类来设计。虽然它自身也在不断改革,但是总的格局没有改变。2007版的哈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分为八个领域,增加了选修的自由度。采用核心课程模式的好处是,避免通识教育内容涣漫和学生选修的随意,有益于课程建设和提高质量。困难在于框架结构与内容选择如何更加科学、合理,以及对课程质量的高要求。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目前分为六个模块,要求所有本科生四年中必须选修12个学分。现正在酝酿调整和完善,努力提高课程品质。非核心课程模式则非常多样,有的采取不同学科领域交叉选修,有的采取共同科目与通识教育并存,部分必修,部分为开放选修,也有的采取阶段性分布选修,等等。非核心课程模式的好处是,设置的自由度较大,实施有弹性。

问题与挑战——因时、因地、因校制宜是正道

通识教育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得到推行,其理念与价值为越来越多的大学所接受,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也遇到现实的种种挑战。最大的挑战在于,当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张,越来越多的人把受高等教育看作仅仅是为将来的职业做准备,把大学看作是职业训练所。在经济长期不景气的环境下,这种个人现实功利追求被强化。而一些大学为迎合学生作为消费者的需求,更倾向于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就业的教育与课程。有调查表明,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比例普遍在下降。近来有报道称,美国原来那些奉行精英博雅教育的本科文理学院,迫于经营的压力,有不少已经开始对完全实施通识教育的体系动手术,设置有益于学生增加就业机会的课程。

在我国内地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语境中,推进通识教育面临不少的问题与挑战。从外部环境来说,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狭隘功利主义的追求、就业和职业目标的追逐,使得不少人把通识教育看作是奢侈品,不看好通识教育,不看好实施通识教育的大学。从大学内部看,通识教育理念似乎得到普遍的肯定,但一到具体实施,就会受到种种质疑,甚至遭到抵制和排斥。当然,这也与大学通识教育的定位与设计有关。这种矛盾的现象也不只是在我国内地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原校长金耀基指出:“通识教育在当代大学教育中正出现一种矛盾与困境,一方面,在理念上,通识教育的重要性被不断地肯定,另一方面,在实行中,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又不断被淡化,甚至忽视……所以出现上述的矛盾与困境,最主要的是通识教育的定性与定位问题,更恰当地说,则是大学教育的定性与定位问题。”每所大学的性质和人才培养目标都不可能完全一样,通识教育如何从本校的实际出发来确立目标、构建体系,需要花大力气。

在我看来,实施通识教育应着重处理好几个问题。一是确立通识教育的恰当目标。通识教育理念是具体而鲜活的,它应是一所大学精魂所在、个性所在、品质所在,反映大学对人才培养的理解和追求。大学应对本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素质要求进行充分调研,通识教育目标要体现本校的发展使命,切忌盲目照搬某种模式。二是要建设高质量的通识教育课程。通识课程不能搞成入门课、快餐课、加餐课、拼盘课、娱乐课。要建立课程标准,并有一套办法,防止因院系分别开设而导致教学质量难以控制。三是要改善课程组织和教学的方法。通识教育要特别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和体验。美国上世纪80年代的调查表明“教师平庸的、学究式的、术语化的、过时的、毫无吸引力的教学是学生对通识教育不感兴趣和没有热情的主要原因”。四是防止把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对立起来。通识教育可以补充和拓宽专业教育,专业教育也可以通过价值导引达成通识教育的目的,

它们共同构成人才成长的基础。正如哈佛大学第23任校长科南特所说:“生活中这两方面不是截然分开的,臆想其中一种教育与另一种教育分开是错误的。”教育的目的是把“个人培养成既是某一特殊职业艺术的专家,又是自由人、公民的普通艺术的专家。”

熊庆年,1954年2月生,江西南昌人。研究员,文学硕士、教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复旦教育论坛》执行副主编,复旦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复旦大学教师教学发展委员会委员。2003年11月至2004年2月受聘为日本国立学校财务中心研究部客座教授。

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教育史、高等教育管理。出版著作有:《周敦颐全书》(参编,1993)、《白鹿洞书院碑记集》(合编,1995)、《中国古代科举百态》(1997年初版,2008年再版)、《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中叶中日教育发展比较》(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制度》(副主编,1999)、《国外高校改革探析》(副主编,2001)、《中国理学》第三卷(2002)、《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参著,2003)、《研究型大学的课程改革与教育创新》(参著,2005)、《高等教育管理引论》(2007)、《宏观高等教育评估学引论》(合著,2011年)。发表中、外文学术论文多篇。

2019继续教育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

1.()是自然语言处理的重要应用,也可以说是最基础的应用。( 2.0分) A.文本识别 B.机器翻译 C.文本分类 D.问答系统 2.如果一个人体检时发现乳腺癌1号基因发生突变,可以推断出()。(2.0分) A.这个人患乳腺癌的概率增加了 B.这个人已经患了乳腺癌 C.这个人一定会患乳腺癌 D.这个人很快会被检查出乳腺癌 3.在()年,AlphaGo战胜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2.0分)C.2016 4.在中国现有的心血管病患中,患病人数最多的是()。(2.0分) A.脑卒中 B.冠心病 C.高血压 D.肺原性心脏病 5.当前人工智能重点聚焦()大领域。(2.0分)B.7 6.医学上用百分位法来判定孩子是否属于矮小。如果一个孩子的身高低于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健康儿童身高的第()百分位数,医学上称之为矮小。(2.0分C.3 7.《“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到,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2.0分) A.必然要求 B.基础条件 C.核心要义 D.根本目的 8.()是一种处理时序数据的神经网络,常用于语音识别、机器翻译等领域。(2.0分) A.前馈神经网络 B.卷积神经网络 C.循环神经网络 D.对抗神经网络 9.据2005年美国一份癌症统计报告表明,在男性的所有死亡原因中,排在第二位的是()。 A.肺癌 B.肝癌 C.前列腺癌 D.淋巴癌 10.()是人以自然语言同计算机进行交互的综合性技术,结合了语言学、心理学、工程、计算机技术等领域的知识。(2.0分) A.语音交互

B.情感交互 C.体感交互 D.脑机交互 11.()是一个具有大量的专门知识与经验的程序系统,它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根据某领域一个或多个专家提供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判断,模拟人类专家的决策过程,以便解决那些需要人类专家处理的复杂问题。(2.0分) A.专家系统 B.机器系统 C.智能芯片 D.人机交互 12.()是指能够按照人的要求,在某一个领域完成一项工作或者一类工作的人工智能。 A.超人工智能 B.强人工智能 C.弱人工智能 D.人工智能 13.到()年,几乎所有的算法都使用了深度学习的方法。(2.0分)B.2014 14.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初步呈现集聚态势,人工智能企业主要集聚在经济发达的一二线城市及沿海地区,排名第一的城市是()。(2.0分) A.上海 B.北京 C.深圳 D.杭州 15.()是人工智能的核心,是使计算机具有智能的主要方法,其应用遍及人工智能的各个领域。(2.0分) A.深度学习 B.机器学习 C.人机交互 D.智能芯片 16.在国际评判健康的标准中,空腹血糖值低于()才是健康的。(2.0分) A.90mg B.95mg C.100mg D.110mg 17.关于专用人工智能与通用人工智能,下列表述不当的是()。(2.0分) A.人工智能的近期进展主要集中在专用智能领域 B.专用人工智能形成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单点突破,在局部智能水平的单项测试中可以超越人类智能 C.通用人工智能可处理视觉、听觉、判断、推理、学习、思考、规划、设计等各类问题 D.真正意义上完备的人工智能系统应该是一个专用的智能系统 18.古代把计量叫“度量衡”,其中,“度”是测量()的过程。(2.0分) A.长度 B.容积

全人教育理念

全人教育理念 明德小学的理念是希望孩童在接受基础教育时,不但能学习到先进的知识,未来能在社会上立足;而同时也能得到【全人教育】的熏陶。明德小学推展【全人教育】是依循(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亲民,在止于至善)的理念;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与生活领悟【勤劳朴实、止于至善、奉献社会】的意义,并且以(真、善、美)做为人生追求的目标。 因此,明德小学教育的目标是期望学生能了解【真】就是诚实朴素、讲有用的话、做有用的事,使社会不但日趋和睦,而且能持续的往正面发展与进步;【善】就是照顾弱者和尊重长辈,以己之力不断的向国家社会做出奉献,使得国家、社会能永续长存和更和谐;【美】就是追求完美,爱护环境,凡事止于至善。 我校将推行明德教育理念,让孩童了解做人处事道理,教育的真谛,使孩童能真正肩负起往后的重任。 1、在平凡中拒绝平庸,在平淡中品味平实,在平常中感悟非常,在平常中拥有平和,在 平常的教学中不断追求做教师的幸福。 2、感谢老师!无论日出日落,无论花开花谢,在我们的学生时代,老师始终都在陪伴着 我们。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老师们默默地奉献着一切。 3、感恩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信念,给自己一颗感恩的心。 4、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陶行知5、在平常的教学中感悟教育,在平时的细节中寻找真谛,在平和的心态下追求做老师的 幸福。————刘可钦6、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控制它的宽度;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 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利用今天;你不能样样胜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力。7、人应该学会自我更新,今天的我应该比昨天的我有新的发现、新的认识、新的能力。 我新了,世界在我的眼里也新了。 ————魏书生8、内心充满感恩,我们的生命,则会充满蓬勃生机,无论父亲还是母亲,都是我们成长 中的雨露和阳光。我们的人生在他们的爱护下静静地成长,充实丰满。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和青春,是父母让我们拥有花朵般的生命。 9、教师人生需要感动,感动自己、感动学生、感动家长、感动社会、感动中国、感动未 来。 10、笑着做老师,蹲着看学生。 文明礼仪“三字经” 楼道内,不乱跑,玩游戏,讲安全,对来宾,有礼貌,遇师客,要问好。 进教室,喊“报告”,经同意,方可进,校公物,不损害,花草树,要爱护。 “上课”令,齐起立,桌椅静,问师好,上学校,自来往,不接送,校门畅。 上课时,坐姿正,勤思考,爱动脑,上下楼,靠右行,声音轻,脚慢性。 离教师,要“谢谢”,有礼貌,脚步轻,与师谈,要虚心,眼望师,耳听清。 要出门,问父母,经同意,方可行,回到家,打招呼,有礼貌,习惯好。 唱国歌,声音亮,爱国情,心中装,升国旗,要肃立,敬队礼,要规范。 尊长辈,爱幼小,客人到,心欢笑,有纸屑,不乱抛,有果皮,扔进箱。 卧如弓,行如风,有气质,有风度,谈话时,面带笑,讲理解,讲和善。消防常识“三字经”!平日里,想安全;教育孩,火不玩;扔烟头,不随便, 灭火器,会熟练;懂灭火,会全面;初期火,会全歼。

全人教育

2012年高考已经落下了帷幕。地处江尾海头的江苏省启东中学,大门、二门上挂出了两条横幅,一是热烈祝贺李天然同学荣获第11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一是热烈祝贺黄见同学被录取为北京大学飞行国防生。 北京大学在总结2012年江苏招生录取工作时指出,“在保送生中,启东中学的李天然是全省唯一参加国际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的选手,即将代表中国在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争金夺银”。在提到飞行员国防生报考踊跃时指出,“今年北大首次招收飞行国防生,在江苏计划招收2人,实际录取5人,占北大今年招收飞行国防生总人数的五分之一。启东中学的黄见不但高考成绩优秀,身体素质也非常符合飞行员要求”。 闻名遐迩的启东中学,就是这样的一所学校:先后斩获国际奥赛14块金牌、2块银牌;每年总有20名左右的学生考取北大清华;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等许多荣誉。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能陶冶和生成一代新人,“教育即生成,教育就是人的灵魂的教育,其目标就是培养全人”。“全人”,顾名思义,就是完整的人,全面发展的人。而在启东中学,“全人教育”有着全新的诠释——博士校长王生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特长,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的“新全人教育”思想,即,面向全体每一位学“人”,培养全面发展的完“人”,展现学生完整的个“人”,为了学生全部的“人”生。“全人教育”就是要强调教育的整体性、全面性、全程性,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在做人、心智、特长、体魄等各个方面得到健全、均衡的发展,才会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今天的启东中学,又站上了新的高度。作为两届全国人大代表的王生校长,又光荣地当选为中共十八大党代表。每当回忆起2008年3月5日下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向党和国家领导人汇报工作的场景,王生校长总是十分激动。他说,一定不忘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深情嘱托、热情鼓励,做一个扎根基层的优秀教育工作者,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的作用在于启迪心智、传播知识、确立人生价值,最终实现人类的进步。因此,教育贯穿了人的一生,每一步都在提升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促进社会的发展。我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感到十分光荣;作为一名校长,更感到责任重大。从1984年当副校长起,我就在思考:我们应给学生提供一个什么样的教育。近年来,更多的是在思考我们应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基于这两种思考,1998年我当校长后提出“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特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思想,近年来我又尝试提出“全人教育”的理念。下面结合启东中学的教育实践来谈谈我对“全人教育”的理解。 一、“全人教育”关注学生全体 基础教育担负的是为孩子一生幸福成长奠基的工程,是奠定学生成人成才的基石。为此,我们要坚守教育的使命与责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确立人人都能成才的理念。我们的教育要从人本出发,关爱每一个学生,反对歧视和排斥任何一个学生。学校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使学校教育走向优质化、平等化。每个人都具有独特的特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教育必须全面考虑这些特性和学习的广泛差异,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面向全体学生”是对中国“平民教育”思想的传承和发展。从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与实践,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晏阳初的《平民教育真义》及“新文化运动”,再到陶行知的《平民教育概论》,他们都是平民教育的伟大倡导者和践行者。时至今日,平民教育的理念、精神和价值不但没有过时,还依然闪耀着穿越历史的光辉。不久前,温家宝总理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到了平民教育。他说:“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平民。平民素质关系到一个国

最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通识知识考试答案 精品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通识知识考试答案 1、A 2、B 3、B 4C、5、A 6、C 7、A 8.C 9.A 10.B 11.C 12.C 13.C 14.B 15.C 16.B 17.A 18.C 19.A 20.C 21.C 22.C 23.A 24.A 25、A 26、C 27、B 28、C 29、C 30、 A31、BC 32、ABC 33.ABC 34.ABC 35、ABC 36、×37、√38.×39。√40.√41。√42.√43.√44、√45、× 46、教师终身学习的内容主要有: (1)要学习和研究教育科学理论知识;(1分) (2 )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促进专业化发展;(2分) (3)要掌握渊博的相关学科知识;(1分) (4)要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掌握网络教学,及时更新教育观念。(评分标准:只要意思对,顺序、文字可有改变)(1分) 47、①正常的呼吸道表面黏膜有一种防御能力,但在冬春季节,由于天气寒冷,冷空气的刺激可以降低呼吸道的功能,空气中的病菌就容易从呼吸道侵入。(1分) ②冬春季节气候变化较大,特别是秋末冬初,冬去春来的季节转换时,早晚午间的温度变化较大,室内外的温差也较显著,容易受凉。受了凉,(1分)身体抵抗力降低,病菌也容易侵入肌体。(1分) ③冬春季,人们在室内生活的时间增多了,开窗通风相应减少,病菌容易散布,(1分)特别是在门窗紧闭,人多拥挤,空气不能流通的情况下,健康人吸入带有病菌飞沫而受感染的机会就大大的增加了。(1分)(答出划线内容意思即可得分) 48、一是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或事件;二是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三是预防和应对意外伤害事故;四是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

通识教育课程理念归纳

通识教育课程的设计与院系课程不同,院系课程设计首先考虑学生需要掌握的研究方法和基本内容,为继续学习本专业做好准备。 通识教育课程设计则要考虑以下三个问题 1.本研究领域有哪些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或文化价值? 2.对于不继续学习本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应该了解什么内容,以便更好地体会它存在的价值? 3.了解这些知识如何帮助学生以不同视角思考道德抉择,或以不同途径为公民社会做贡献? 每门通识教育课程通过评审后都将获得编号和标签,每类标签之下都应有适当数量的课程,所有课程都要定期复审重新获得批准,大部分“伦理和公民”课程可以拥有两个标签。 哈佛大学之前的通识教育课程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是完全符合通识教育原则的课程,后半部分是250门左右满足专业兴趣的院系课程。今年秋季改革后,后半部分院系课程将被移到分配必修课,感兴趣的学生仍可选修。分配必修课要求学生分别从哈佛文理学部“艺术和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三个分部,以及工程及应用科学学院的院系课程里各选一门。不能选修初级和中级语言课程充数,同时要避开主修专业的课程。 此外,哈佛大学要求学生必修一门实证及数学推理课程,确保学生达到数学、统计和计算方法等量化技能要求,让学生运用数据时能够审辩性思考,为他们进行更高级的量化研究做准备。哈佛大学将成立专门委员会负责细化课程目标,评估当前这些目标的达成度,指导此类课程做出必要调整。通识课程应有多种水平选择,以满足不同学科背景学生的学习需求。此外,哈佛大学还要求学生学习一系列院系必修课,包括论文写作、外语和量化工具课程等。 教育支持系统 制定更清晰的激励措施鼓励院系深度参与 改革后,哈佛大学升级了行政管理和经费支持系统,确保通识教育课程的中心地位和一流质量。通识教育常务委员会将增加人员、资源和权威,以便更好地募集、开发并维持高质量的通识教育课程。辅助性教师、教学人员和行政人员将做出更大努力,确保通识教育课程达成目标。通识教育课程需要跨越专业领域,哈佛大学制定了更清晰的激励措施鼓励院系深度参与,以平衡通识教育课程的学科、广度和数量。 开发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师,可以申请专门的信息技术小组协助建设课程网站,获得经费聘请研究助理协助工作。开发跨学科课程的教师,还可以聘用其他院系的优秀硕士生、博士生。哈佛文理研究生院将鼓励研究生参与教学,为他们提供培训,协助教师招聘有经验的助教,提供经费用于课程质量提升、教学活动和课外作业,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将在职称评审、评优评奖等方面享受优待等等。助教主要负责主持小组讨论,每个小组学生数将控制在12—14名,通识教育课程助教将获得额外补贴,接受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培训(主持小组讨论、评价学生表现和作业等内容),表现突出者将得到奖励。文理学部三个分部负责人在评估院系年度聘任计划时,将统筹考虑支援通识教育的需求,适当增加数字助教、导师及其他教学和行政岗位。

新课程改革实施计划方案

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按照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规划要求,我省将从今年秋季起,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为保证我校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市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现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新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语文等十五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的通知》精神和《河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实验)》,立足我校实际,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努力构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高中新课程体系,以全面提高素质教育水平,实现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跨越式发展,为培养和造就适应21世纪优秀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新课程实施基本目标和任务 (一)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在实施的过程中,促进全体教职工努力学习新课程理论,认真研究新课标和新教材,并在实践中加强教学研究,树立新的课程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探索高中新课程管理制度

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推进基于模块的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学方式转变。加强教学管理的研究,构建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和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 (三)探索新课程评价体系 建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发展性评价制度和教育教学水平检测体系;推进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评价导向功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和教师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构建校本培训机制 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做好新课程实验的师资培训工作。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科“课程标准”,提供各种机会让教师参与国家、省、市组织的新课程培训,掌握高中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及《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基本特点,掌握相关学科“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及必修、选修模块的基本内容、教学实施的基本原则等。同时推进校本培训,实施以课例为载体,以问题为中心,以研讨为主要形式的培训活动,引导教师从教学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 (五)建立和不断完善校本管理制度 通过课程改革实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逐步建立适应新课程要求和本校实际的管理体系,开发多样化的课程资源,逐步建立起以校为本、与时俱进、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从而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品位。 三、新课程实施的基本原则

学习全人教育理念心得体会

感悟全人教育 (奉节县公平镇学堂明德小学晏洪国) 教育原本就是全人教育,从中国的儒家孔门六艺到西方古希腊的博雅七艺,无不透视出教育的原有本质和面目。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和进步,教育逐渐具有了国家性、专业化等特点,也使得我们的教育变得不再是全人的教育,以至于社会发展到如此发达的地步,我们反而需要回过头来重新思考和实践全人教育。有幸也是迫于要求,翻阅了明德项目校长培训手册,体会更是深刻,认为全人教育真是迫在眉睫、势在必行、行必有果。 一、全人教育的内涵及目标 所谓全人教育我的理解也不仅是教育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还要学生接受道德与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念。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Whole Person),即不仅仅是注重认知能力的发展,也关注身体、道德价值观、社会责任、人际沟通能力、心理和情绪健康、艺术、信念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达到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联系。 要实现真正的全人教育,首先是要有一个前提假设,即“人人皆可成为全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充满无限发展潜能的有机体,教育的目的在于激发和引导学生的自我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相信这个前提,也就是相信我们自己的教育能力和我们学生自身的学习适应能力一定都可以达到教育的目标,并坚定不移地朝着这个假设

前提和我们的受教育对象学生共同的不断努力。 二、工作中如何践行全人教育理念 全人教育在于培养全面完整的人。明德全人理念旨在培养勤劳朴实、追求“真、善、美”的孩童。作为学校工作的主持者,有义务更是责任把孩子培养成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那么,在基础教育工作中,我们应该怎么做?能做些什么?让我们六年的基础教育对孩子的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1、培养孩子勤劳朴实的品质。 勤劳朴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几千年的华夏文化,无不折射出华夏儿女这一优良品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儿童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在祖辈眼中是“皇帝”,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逐渐将勤劳朴实的品质丢失。为此,我用分区的方式将学校的教室、走廊、厕所、公共区域卫生交给学生管理,除了定时打扫卫生,还要监督责任区内乱扔、乱甩的行为。同时,要求学生每周必须回家为父母或者长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小到帮父母打一盆洗脚水、添一碗饭、、、、、、,每周各班做一次总结,对表现突出的孩子给予全校性的表扬,以此来帮助他们认识到唯有勤劳以赴才能求得良好的成就。 2、用经典陶冶孩子的情操。 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历史,老祖辈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值得诵读的经典,诵读经典,能从中明白何为真、何为善、何为美。现实社会,被网络覆盖,网络游戏成为孩子的挚爱。不爱读书,更不愿意去读祖辈留下来的这些至理名言。为改变这一现状,我要求每个班每天早上早

2017继续教育通识二答案

1、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 2、通常我们把"素养”理解为(???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 3、教师担负的责任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人类的(???发展质量?),所以其作用和地位不容小视。 4、"诸生为什么而读书?”少年周恩来的回答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5、爱学生,要(尊重平等????)地看待学生。 6、对学生的关怀,就是有(???仁爱之心),有了大爱,不自私,善良,就会让每个孩子都沐浴在爱的阳光中。 7、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师要树立新的(?人才观教育观?),研究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顺应时代的要求。 8、如果班主任老师在工作中方法陈旧,不思进取,就会导致教育教学的(?僵化???)。 9、班主任的知识构建应该是网状的,既要掌握一般教师应具备的知识,还应该有(?班级管理??)的特定知识储备,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班主任工作。 10、班主任应具备的条件性知识,即指导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和评价学生学习的知识。 11、班主任的(?学习力??)对学生的影响是及其巨大的,爱读书的班主任能带出爱读书的孩子,会学习的班主任也能带出会学习的孩子。 12、班主任比学科教师更多了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在生活中提升能力??)的任务。 13、班主任的学习力应聚焦在以下三点:学习新知;学会提炼;(??终生学习??)。 14、 教师通过自身成长,强大了内心世界,提升了(?精神追求???),可以对学生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让学生的精神营养有了基础。??? 15、(???语言?)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工具,是传播知识和影响学生的重要手段。 16、班主任的语言表达,最基础的应该做到(??清晰准确?)。 17、因为班主任经常要做辅导讲话、总结班会、约谈家长,所以要有(即兴发表???)的能力。 18、班主任老师在对话过程中,要善于对学生的谈话做出迅速而(????有针对性)的语言反应。 19、班主任与家长交流过程中需要考虑家长的性别、年龄、职业、身份等,这样与其说话,才能做到(??适合?)得体。 20、自我认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对个体身体、心理、社会特征等方面的认识。 21、自我认识不是个人孤立地闭门修养,而是强调要结合(实践???)和学生的集体活动来进行。 22、班主任设计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从同伴的(??态度?)来认识自我。 23、教师和父母的最大魅力就是帮助孩子形成自我认识的(???能力)。 24、学生们在班主任老师设计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懂得去(关注别人体谅别人??)、为别人服务。 25、(关注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让学生体会到"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幸福。 26、班主任老师设计的去敬老院实践活动,关心照顾老人,可以帮助学生改善(?与长辈???)的态度。 27、班主任创新活动设计,活动内容要丰富,要为孩子提供更多的(????活动场所),也让孩子了解了更多的生活群体。 28、班主任的活动设计要为学生提供(??融入社会???)的契机,以提升学生们关注社会,感知社会,了解社会的能力 29、班主任的创新活动设计应引发孩子们对社会的关注,以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探索

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探索 [摘要]通识教育并非是与专业教育相对立的教育理念,它是对自由教育的超越与发展,是与专才教育相对立的一种教育模式。它的目标是实现人的和谐发展。实施通识教育,要科学设置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充分发挥课外隐性通识教育资源的作用,在专业教育中渗透通识教育理念,建立科学的通识教育管理体系。 [关键词]通识教育自由教育大学生 通识教育源于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自由教育思想。它是大学的一种理念,也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它是通识教育理念和通识教育实践的统一体,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人都必须接受的职业性和专业性以外的那部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能力、态度与价值的教育。 一、通识教育理念的确立 1.通识教育并非是与专业教育相对立的教育理念。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问题实际上是教育“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冲突与交融。它们的关系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一是通识教育是专业教育的补充与纠正。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以专业教育为主,通识教育为次。二是通识教育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是专业教育的延伸与深化,即专业教育通识化,将过分狭窄的专业教育拓宽。两者互为补充,相互交融。三是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是专业教育的灵魂与统帅。只有从教育理念的高度去理解和认识通识教育,才能把握其精神内涵,避免将通识教育简单化、肤浅化地理解为开设几门课程、开展一些文体活动,才能真正实现通识教育的目标。 通识教育是相对于专业教育而提出来的,是对高等教育过度专业化的一种反正。专业教育是知识分化与社会生产发展的时代要求,是现代高等教育的显著特征。专业教育给予人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然而专业教育并不是一个人所受教育的全部。一个人无论将来从事什么职业,他首先是一个人,一个具有理性、情感、

浙江工商大学通识教育教学改革方案

浙江工商大学通识教育教学改革方案 浙商大教〔2015〕121号 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推进我校通识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实践“专业成才、精神成人”的人才培养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涵养、审美情趣、团队精神、人文修养和科学素质,建立符合浙商大特点、具有“大商科”特色的通识教育教学体系。 二、主要内容 1.成立专门的通识教育组织机构 (1)成立“通识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系统谋划设计和建设规划。 (2)成立“通识教育中心”,负责通识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和通识教育课程建设及管理。 2.调整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结构 现有的培养方案中,课程结构分为普通共同课(思政、英语等)、学科共同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通识课和任意选修课。其中通识课8学分,要求在一、二年级选修;任意选修课 —1 —

8学分,分甲、乙、丙、丁四类,且每类有学分要求,在三、四年级选修。为了突出通识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体现出通识课程的内涵,把“通识课和任意选修课”合并为“通识选修课”,学分为12学分,原则上在一、二、三年级选修。同时,把任意选修课作为专业补充或个人兴趣爱好而由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可在全校开课的课程中选择,鼓励学生跨院(系)、跨专业选修课程。任意选修课的学分为4学分。 3.优化通识选修课程体系 现有通识选修课程分为“历史与文化、文学与艺术、哲学与宗教、经济与社会、数学与自然科学”五个模块。为了更好地实现通识教育的目的,并突出“大商科”的人才培养特色,把通识选修课程分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宗教?文化、经济?管理?法律、写作?认知?表达、自然?工程?技术、创新?创意?创业”六个模块。其中,文科类学生需选修“自然?工程?技术”模块学分、理工类学生需选修“文学?历史?哲学”类学分,非经管法类学生需选修“经济?管理?法律”类学分,具体各模块的学分由各专业根据人才培养需要具体确定。 4.建设一批精品通识选修课程 为了提高通识课程的质量和优质通识课程的受益面,体现优质优酬,5年内建设40门左右的具有浙商大特色的精品通识选修课程。学校将采取遴选立项、期满验收、定期复评、不断更新 —2 —

2019年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与发展考试继续教育试题及答案

1 .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主要矛盾是()。 ?A. 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短缺 ?B. 结构不合理 ?C. 高等教育资源均衡问题 ?D. 高等教育资源质量问题 我的答案:未做答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2 .Futurelearn是由()发起的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 ?A. 日本 ?B. 巴西 ?C. 德国 ?D. 英国 我的答案:未做答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3 .《中华人民国教师法》自()开始实施。 ?A. 1992年 ?B. 1994年 ?C. 1994年 ?D. 2014年 我的答案:未做答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4 .()年,中组部和教育部联合发布《高等学校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A.

2016 ?B. 2015 ?C. 2017 ?D. 2018 我的答案:未做答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5 .建立多样化的教育质量标准,要以()为契机,全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A. 乡村振兴战略 ?B. 新时代教育改革 ?C.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D. 人才强国战略 我的答案:未做答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6 .影响教师专业发展、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包括系统性因素、偶发性因素,其中,偶发性因素的特点是 ()。 ?A. 容易发现但不容易解决 ?B. 长期起作用 ?C. 不太容易发现 ?D. 经常影响教学质量 我的答案:未做答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7 .本讲认为,()是一次高等教育的盛会,吹响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集结号。 ?A. 在大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

?B. 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 ?C.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15次会议 ?D. 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 我的答案:未做答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8 .根据本讲,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最大问题是()。 ?A. 不平衡 ?B. 不充分 ?C. 不适应 ?D. 不满意 我的答案:未做答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9 .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德等方面不断更新、演进、丰富与完 善的过程被称为()。 ?A. 教师专业发展 ?B. 教师修养提高 ?C. 演进 ?D. 研究 我的答案:未做答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10 .根据本讲,当前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A. 做事情需要没有满足 ?B.

《北京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管理办法》(试行)

北京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通识教育课程(以下简称通识课程)是我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加强通识课程管理,提升课程教学水平,结合我校人才培养目标和通识课程建设经验,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北京大学通识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的人格塑造与德性养成为主要目标。通识课程是通识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之一。通过通识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我、认识家国天下、认识宇宙自然,养成文明意识与历史观念,培育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提升思考批判、交流合作与开拓创新的能力。通识课程中的核心课程(以下简称通识核心课)更加注重经典阅读、深度学习、问题探究和能力养成。 第三条通识课程重在启迪思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习成为养成创造性思维的过程。通识课程应更多地采取“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力避免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第四条通识课程分为以下四个系列: I.人类文明及其传统。这类课程目的是使学生充分理解人类文明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理解人类在思考永恒问题过程中形成的不同传统,从而拓展跨文化的全球视野,提升文明对话的意识和能力,并面向未

来思考人类文明在全球化时代的发展方向。 II.现代社会及其问题。这类课程目的是使学生能够从经济、政治、法律和社会等角度深入思考我们置身其中的现代社会,了解不同学科认识现代社会的方法,批判性地反思现代社会面临的问题,把握未来社会的发展走向,建构美好的未来社会。 III.艺术与人文。这类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促进学生对古今中外人文艺术的感知,提升审美情趣、想象力和鉴赏力,始终保持对真善美的追求。该系列课程属于美育教育课程,重在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境界和人文情怀。 IV.数学、自然与技术。这类课程目的是向学生打开自然世界,以科学思维和方法展现大自然内在的法则,使学生理解数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领域中某些问题的认识过程及未来发展方向,提供观察、思考、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进一步理解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今世界。 第二章组织结构 第五条学校设立通识教育专家委员会 (以下简称专家委员会),为学校通识教育提供咨询建议并推动通识课程建设。专家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教务部。 第六条专家委员会根据工作情况不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其职责为:

2017继续教育通识二答案

1、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 核心。 2、通常我们把"素养”理解为(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 3、教师担负的责任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人类的(发展质量),所以其作用和 地位不容小视。 4、"诸生为什么而读书?”少年周恩来的回答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5、爱学生,要(尊重平等)地看待学生。 6、对学生的关怀,就是有(仁爱之心),有了大爱,不自私,善良,就会让每个孩子都沐浴在爱的阳光中。 7、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师要树立新的(人才观教育观),研究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顺应时代的要求。 8、如果班主任老师在工作中方法陈旧,不思进取,就会导致教育教学的(僵化)。 9、班主任的知识构建应该是网状的,既要掌握一般教师应具备的知识,还应该有(班级管理)的特定知识储备,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班主任工作。 10、班主任应具备的条件性知识,即指导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和评价学生学习的知识。 11、班主任的(学习力)对学生的影响是及其巨大的,爱读书的班主任能带出爱读书的孩子,会学习的班主任也能带出会学习的孩子。 12、班主任比学科教师更多了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在生活中提升能力)的任务。 13、班主任的学习力应聚焦在以下三点:学习新知;学会提炼;(终生学习)。 14、 教师通过自身成长,强大了内心世界,提升了(精神追求),可以对学生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让学生的精神营养有了基础。 15、(语言)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工具,是传播知识和影响学生的重要手段。 16、班主任的语言表达,最基础的应该做到(清晰准确)。 17、因为班主任经常要做辅导讲话、总结班会、约谈家长,所以要有(即兴发表)的能力。 18、班主任老师在对话过程中,要善于对学生的谈话做出迅速而(有针对性)的语言反应。 19、班主任与家长交流过程中需要考虑家长的性别、年龄、职业、身份等,这样与其说话,才能做到(适合)得体。 20、自我认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对个体身体、心理、社会特征等方面的认识。 21、自我认识不是个人孤立地闭门修养,而是强调要结合(实践)和学生的集体活动来进行。 22、班主任设计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从同伴的(态度)来认识自我。

通识教育 概念的误读与实践的困境

?专论? 通识教育:概念的误读与实践的困境 —— —兼从全人教育角度理解通识教育内涵 张东海 (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上海200062) 摘要:我国高校通识教育遭遇的困境根源在于对通识教育概念的误读,通识教育的内涵包括了理念、制度与课程三个维度。全人教育的一些观念有助于我们更加准确和全面地理解通识教育的内涵。通识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教育,是培养“全人”的教育,是跨学科整合的教育,是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 关键词:通识教育;全人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059(2008)04-0020-04 GeneralEducation:MisunderstandingsoftheConceptandPlightofPractice—— —toUnderstandtheConnotationofGeneralEducationfromtheViewofHolisticEducation ZHANGDong-hai (InstituteofHigherEducation,EastChinaNormalUniversity,Shanghai200062,China)Abstract:TheplightofgeneraleducationinhighereducationinstitutionsinChinaiscausedbyvariousmisunderstandingsaroundtheconceptofgeneraleducation.Theconnotationofgeneraleducationisassociatedwithidea,systemandcurriculum.Theideaofholisticeducationisgoodforustoknowcorrectlyandcomprehensivelytheconnotationofgeneraleducation.Generaleducationisakindofinterdisciplinaryeducation,whichcultivatehumanqualitiesandhumanisticspirit. Keywords:generaleducation;holisticeducation 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的通识教育改革走过了一个从“淡化专业,加强基础”的教学改革,到以加强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再到以美国顶尖大学为样板,把通识教育理念融入学校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乃至试图以通识教育理念来重新设计大学本科教育的发展历程。通过二十多年来教育理论界的讨论与高校的实践,通识教育理念逐步为我国高校所理解。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国高校的通识教育改革依然处在起步阶段,存在着若干观念上的误解和实践操作上的误区。 首先,对通识教育的本质存在一定的误读,把开设通识选修课等同于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这里仅指大学通识教育)是一种面向所有大学本科生的旨在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能够善尽国家公民职责的非专业性非功利性教育。通识教育概念至少可以从理念、制度、课程三个维度来理解:通识教育,是一种关于如何办大学的理性认识,是一种大学理念或者“一种大学观”,是关于如何安排大学本科生学习过程的认识,是关于大学要培养何种人的认识,“其核心命题是为什么样的社会培养一部分什么样的人”[1]。它的教育内容是非功利的、不指向某种职业的知识,而是人类发展进程中积淀下来的有普遍意义、对人的一生都有影响、能使人善尽作为“人”和“公民”职责的知识,是人类文化中的基本知识。这是通识教育的理念之维。其次,通识教育还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它的培养目标、培养制度、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方法、评价体系等都与专业教育模式有所不同。要实践这种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有一系列教

继续教育通识四_玩转微课答案

通识四——玩转微课答案100/满分100 1.以下不属于PowerPoint2010新增功能的是()。 d. SMART图表 2.对课件制作色彩搭配策略描述错误的是()。 b. 用多种颜色丰富画面 3.微课的教学设计由三个阶段构成,具体是()。 ①分析②设计③评价④录制⑤审核 b. ①②③ 4.以下不属于微课作用的选项是()。 d. 减轻教师负担 5.以下对微课描述错误的是()。 c. 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完整教学活动。 6.利用Camtasia 录制课件时,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c按钮是选择录制区域 7.微课的反馈评价设计描述错误的是()。 d. 微课的反馈评价是将课堂测验题上传到在线平台对学生测验。 8.在POWERPOINT中,若想在一屏内观看多张幻灯片的播放效果,可采用的方法是()。 a. 切换到幻灯片浏览视图 9.微课程的主要特点包括()。 d. 内容精、时间短、三随特性 10.要设置幻灯片的切换效果以及切换方式时,应在()选项卡中操作。 d. 切换

11.在PowerPoint 2010中,"动画”选项卡可以对幻灯片上的()。 d. 对象应用、更改与删除动画 12.以下对动画设计描述错误的选项是()。 d. 利用动画制作酷炫特效以展示课件的制作水平。 13.微课的制作的基本流程是()。 a. 选题、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脚本写作、录制与编辑、审核。 14.请选择你认为属于"微课程”范畴的选项()。 d. TED-ED 15.下列关于幻灯片动画效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幻灯片文本不能设置动画效果 16.若要在POWERPOINT中插入图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为了将某种格式的图片插入到幻灯片中,必须安装相应的图形过滤器 17.如果要想使某个幻灯片与其母版的格式不同,可以()。 c. 设置该幻灯片不使用母版 18.在PowerPoint 2010中,"文件”选项卡可创建()。 a. 新文件、打开文件 19.在PowerPoint 2010中,"插入”选项卡可以创建()。 c. 表、形状与图标 20.对幻灯片上的对象设置动画效果,下面叙述中正确的是()。 d. 单击"幻灯片放映"下拉菜单的"预设动画"命令,可以给幻灯片内所选定的每一个对象分别设置"动画效果"和"动画顺序" 21.微课设计中对学习者特征分析描述正确的是()。

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

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 “我国内地大学通识教育的使命有更多的承载,这就是:回归大学教育的本然价值,克服狭隘功利主义的弊端,冲破过度分割的专业壁垒,消除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从而培养心智健全、素养深厚、视野开阔、知识贯通、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专门人才。”日前,应南京财经大学邀请,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熊庆年教授为该校师生做了题为“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的学术报告。本报今天刊发经熊教授审改的报告摘要,敬请关注。

■熊庆年 现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大学实施通识教育,然而,社会上的人们对什么是通识教育并不一定都知晓,有不少人对推行通识教育心存疑虑。即使在大学,甚至在已经实施通识教育的学校,人们对通识教育的认识也未必一致。至于如何才能有效地实施通识教育,那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而在这里想谈谈自己对通识教育的理解,并通过回顾通识教育的历史发展,以及梳理通识教育实践的一些做法,使大家加深对通识教育的了解。 为什么要推行通识教育——保证“人”的教育的完整性 什么是通识教育?人们在使用这一概念的时候,意义所指并不完全同一。有时它指一种教育的理念,有时它指一种教育方式,有时它指特定的课程安排或者某一类课程。作为教育理念,通识教育强调大学教育不仅要有知识的理性,而且要有人文的理性,注重大学生人格、精神和气质的涵养,防止人的异化。作为教育方式,通识教育强调成才环境的营造,意图通过特定的学校生活形态和文化方式来达到熏陶学生的目的。作为课程安排,通识教育强调通过一定结构化专门课程来建构学生合理的认知基础,造就其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育是社会“人”的再生产,高等教育的任务是知识分子的再生产。在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被称作士。孔子的《论语》就说过:“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也就是说,知识分子应当是有社会担当的,所以要有坚韧的精神和高尚道德追求。在现代知识社会,知识分子的作用更加凸现。正如英国学者珀金指出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既依赖于知识的进步,也依赖于知识分子的再生产,正如工业社会依赖于资本的不断投入和有技术的管理人员和工人的再生产”。但无论社会如何变化,知识分子的再生产都不能不注重其精神品质的熔铸。现代大学生产出什么样的知识分子,就决定了未来社会发展的走向。余英时先生指出:“今天西方人常常称知识分子为‘社会的良心’,认为他们是人类的基本价值(如理性、自由、公平等)的维护者。知识分子一方面根据这些基本价值来批评社会上一切不合理的现象,另一方面则努力推动这些价值的充分实现。”现代大学能不能造就出这样的“社会的良心”来,这是需要加以考问的。 事实上,现代大学面临着种种严峻挑战。其一,人们对大学人才培养的期待越来越工具化、功利化,大学越来越成为国家和社会提升人力资本的工具,成为个人理想职业生涯的敲门砖,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本身被忽视。其二,“两种文化”分裂,即英国学者斯诺所指出的,由于学科的高度分化,导致人文学者对科学一窍不通,科学家缺乏人文素养,给社会健康和谐发展造成威胁。其三,知识爆炸式的发展,导致知识半衰期缩短,知识折旧加快,大学已经不可能把学生未来所需要的知识都教给他们,任何个人都不可能在大学完成今后生活需要的所有知识储备,而且个人职业转换次数增多,这些使得知识学习的选择变得异常困难。推行通识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应对这些挑战,以保证大学人才培养的本质不被异化。爱因斯坦说得好:“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为了获得对别人和对集体的适当关系,他必须学习去了解人们的动机、他们的幻想和他们的疾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