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在了解什么是运动动机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动机

在了解什么是运动动机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动机

在了解什么是运动动机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动机

在了解什么是运动动机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动机。

动机:是人们指向某一目标,激发或抑制某个行为的愿望或意向,是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部原因

1、运动动机的概念

运动动机:是指由运动目标引发的,推动学生参加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运动动机可以分为生物动机、社会动机、内部动机、外部动机、直接动机、间接动机

2培养体育教学的运动动机

培养体育教学的运动动机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内部动机,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的内部动机。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活动性、体验性、变化性、竞争性、游戏性、集体性等特点。适当的安排游戏、竞赛、满足学生的好玩心。创设新颖的练习内容、方法、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经常组织集体性的体育活动满足学生的归属需要。给学生选择体育活动的机会,瞒住他们的自主要求。培养体育教学的运动动机还要激发学生的外部动机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并不是能够瞒足学生的需要,学生在挑战和内外部困难面前,动机可能会发生方向的偏离和强度的弱化。老师可以在这时利用表扬、批评或奖励、惩罚等外部手段来激励或刺激学生参加体育活动。

如何激发和培养个体的运动动机

如何激发和培养个体的运动动机 ———以体育教学为例 王银晖 (安阳工学院体育教学部河南安阳455000) (P.E. Department, 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yang Henan, 455000) 摘要:运动动机的激发和培养对于参与运动个体形成良好的终身运动习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参与运动个体心理特征以及对体育的兴趣特点,对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途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激发培养运动动机体育教学 一运动动机的定义 运动动机是指人们参加活动的动力,具有启动人的行为,并使其以一定强度在运动中保持的特性。一般来说,运动动机可划分为运动参与动机和运动成就动机两个方面。在不同的领域中,其研究的侧重点也不同。在竞技体育中,对动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运动员的成就动机上。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高水平运动员往往伴随有高成就动机,其运动参与动机也较一般人要高。而在大众体育这一领域,运动动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们参与动机上。达到一定水平的运动参与动机和运动成就动机对运动员的训练有良好的影响,可以使运动员更加积极、主动的参加训练,最大程度调动运动员自己的身心力量去实现目标,在困难面前更加努力,坚持的时间更久。而低参与动机和成就动机则可使个体对运动本身缺乏兴趣,训练时积极性不高,有时甚至放弃参加体育活动,这对个体有非常不利的影响。所以对运动行为的研究更离不开对动机的分析,不论是运动员为了在体育比赛中获得好成绩而进行的刻苦训练,还是体育爱好者为了保持身体健康而参与体育锻炼,或者是一个学生为了在体育课上取得好成绩而进行的反复练习,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支配的。 二恰当激发运动动机 1内部心理品质,转化学习动机 内驱力和诱因是动机存在的必要条件。内驱力由内部心理品质:好胜心、责任感、愿望、理想等来表现;内部心理品质可以直接转化参与运动动机,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内部心理品质对参与动机具有良好的激发作用。进行体育教学时应以体质、健康教育、终身体育教育等内容为中心,为使体育课成为学生在未来人

2010级体育心理学复习及答案

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 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 1.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3.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4.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涵盖了体育教育、 竞技体育、大众体育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 5.体育学习活动既是一种身体活动,也是一种心理活动。 6.体育心理学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前、20世纪50年代后。7.Triplett于1898年调查了一个今天我们称作社会促进现象。 8.Griffith于1925年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9.运动心理学家三种类型包括实验运动心理学家、教育运动心理学家和临床 运动心理学家。 10.1965 年国际运动心理学联合会成立。 11.1942年,吴文忠和肖忠国编译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体育心理学》。 12.1979年成立了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会。 13.应用运动心理学可进一步分为临床应用心理学和教育运动心理学。 14.教育运动心理学的研究集中于运动员的正常行为和超长行为。 15.临床运动心理学的研究集中于运动员的异常行为。 二、单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一个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 1.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是三门学科。(C ) A. 相同的 B. 认知的 C.不同的 D. 基础的 2.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A ) A. 体育教育教学 B. 竞技运动和比赛 C.体育锻炼 D. 娱乐 3.本书所指的体育心理学是对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进行研究的科学。( C ) A. 情感和意志 B. 个性和意志 C.心理和行为 D. 认知和个性 4.体育心理学是一个包含学科的研究和实践领域。( D ) A. 一种 B. 两种 C.三种 D. 多种 5.学习体育心理学是的需要。(A ) A. 体育实践工作和体育科学研究 B. 体育实践工作 C.体育科学研究 D. 运动训练 6.体育心理学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A ) A. 20世纪50年代前和50年代后 B. 20世纪40年代前和40年代后 C. 20世纪60年代前和60年代后 D. 20世纪30年代前和30年代后 7.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的实验是由Triplett于年完成的。( D ) A. 1901 B. 1896 C.1905 D. 1898 8.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C ) A. Scripture B. Anshel C.Griffith D. Wann 9.中国体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B ) A.20世纪60年代前和60年代后 B. 20世纪80年代前和80年代后 C. 20世纪90年代前和90年代后 D. 20世纪50年代前和50年代后 10.在中国,最早论述了体育心理学的有关问题。( B ) A. 吴文忠 B. 马约翰 C.肖国忠 D. 马启伟 11.众多的研究和实践表明,高水平的竞技运动比赛中,获胜的因素中归于心理因 素。( A )A.70% B.80% C.90% D. 60% 四、判断题(下列正确的说法用√写在题后括号内,错误的则用×写在题后括号内) 1.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这三门学科自成体系已初见端倪,也是发展方向。(√)2.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育教学中的心理现象。(×) 3.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涵盖了体育教育教学、竞技 体育恶化大众体育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 4.Pargman认为,运动心理学是通过运用人类心理学的理论、框架和原则试图解释、预 测或改变与运动相关的行为。(√)

体育运动动机量表--------(SMS)

体育运动动机量表(SMS) 以下题目是关于人们参加体育活动情况的调查,与体育成绩无关。参加体育活动,每个人可以有不同的理由,因而自然有不同的回答,答案无“正确”“错误”之分。请您每题选择 一个与您情况比较相符的答案并在相应的数字上打“√”。 您为什么要参加体育运动呢? 完全完全 不符合符合 1 因为在令人兴奋的体验中我会感到愉快。 1 2 3 4 5 6 7 2 因为体育活动使我知道更多我所参加的运动方面的知识,这会给我带来许多乐趣。 1 2 3 4 5 6 7 3 我一直有充分的理由去运动,但是现在我不知道是否要继续参加运动。 1 2 3 4 5 6 7 4 为了体验发现新的练习方法时的快乐。 1 2 3 4 5 6 7 5 我不知道,我觉得自己似乎不能在所参加的体育活动中获得成功。 1 2 3 4 5 6 7 6 因为体育活动使我得到熟人们的尊重。 1 2 3 4 5 6 7 7 我认为体育活动是与他人接触的最好途径之一。 1 2 3 4 5 6 7 8 因为当掌握了比较困难的运动技术时,我会体验到自我满足感。 1 2 3 4 5 6 7 9 我想为了处于良好的健康状态,参加体育活动是非常必要的。 1 2 3 4 5 6 7 10 为了作为运动员的声誉。 1 2 3 4 5 6 7 11 因为体育活动是我选择用来促进自己其他方面发展的最好途径之一。 1 2 3 4 5 6 7 12 为了体验当我克服自己一些弱点后的愉快感。 1 2 3 4 5 6 7 13 为了感受当自己完全投入在体育活动中时的兴奋。 1 2 3 4 5 6 7 14 因为我必须进行体育活动,以便获得良好的自我感觉。 1 2 3 4 5 6 7 15 为了感受自己能力提高时的满足感。 1 2 3 4 5 6 7 16 因为我周围的人都认为,健康的身体非常重要。 1 2 3 4 5 6 7 17 通过体育活动,可以学到许多对生活的其它方面有益的东西。 1 2 3 4 5 6 7 18 因为当我进行我所喜爱的体育活动时,我会体验到一种强烈的激情。 1 2 3 4 5 6 7 19 我现在不清楚,但我的确认为自己的身份和体育活动没有关系。 1 2 3 4 5 6 7 20 因为当我完成有一定难度的动作时,我会感受到乐趣。 1 2 3 4 5 6 7 21 如果不花些时间进行体育活动的话,我就会觉得心情不舒畅。 1 2 3 4 5 6 7 22 为了向大家显示我是多么擅长于体育活动。 1 2 3 4 5 6 7 23 为了从学习以往没有练习过的新技术的过程中获得一种愉快感。 1 2 3 4 5 6 7 24 因为体育活动是我和朋友间维持良好关系的最好途径之一。 1 2 3 4 5 6 7 25 因为我喜欢那种完全沉浸在活动中的感觉。 1 2 3 4 5 6 7 26 因为我必须有规律的进行运动。 1 2 3 4 5 6 7 27 为了感受发现新的活动策略时的愉快感。 1 2 3 4 5 6 7 28 我经常对自己说:看来我不能达到自己设置的目标。 1 2 3 4 5 6 7

《健身理论与方法》模拟试卷C答案.doc

《健身理论与方法》模拟试卷c答案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健身锻炼有何益处? 答:适度运动对健康的益处是全方位的,主要表现为: 1.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身体各系统的功能。 2.增强体能,提高基本活动能力。 3.控制体重,维持、塑造良好的体形和姿态 4.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 5.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并有助于慢性疾病者的康fi。 2、为什么在冷环境中进行健身锻炼要戴帽子? 15°C4°Cl5r答:选择大小合适的帽子,使头部保暖,帽子与人体热量平衡关系十分密切。因为头部皮肤毛细血管丰富,血液循环旺盛,所以头部散热能力较高,头部散发的热量占人体总产热量的30?40 %。有研允表明:处丁?静止状态不戴帽子的人在气,温为时,从头部散发的热量占人体总产热量的1/3,时为2/3,一时为3/4。由此可见,在冷环境中戴帽子对保持正常体温至关重要。 3、发展肌肉力fi、耐力有何意义? 答:大多数人认为,加强肌肉力量和耐力练习可增加肌肉体积和提高运动成绩,但他们并不真正知晓其健康价值,即减少脂肪和体重的重要意义。 0.25公斤0.25公斤增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对人的一生都有益处,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加,人的基础代谢率下降,能量消耗减少,体重和体脂会慢慢地增加。由于肌肉总量呈下降趋势,人的基础代谢率每10年下降3 %。不喜好运动的成年人每年约减少的肌肉,增加的脂肪。20?60岁的人基础代谢率约下降12%。基础代谢率下降虽少,但脂肪和体重的增加却很明显。 有计划的力量练习可以改善骨骼的状况,对女子来说更是如此,因为女子骨骼无机盐含量较少,骨密度厚度较薄,并且女子丢失钙的速率比男子快。而力量练习可以防止钙的丢失以及推迟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力量练习还可以加强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防止肌肉、肌腱和韧带的损伤。W扰许多中老年人的腰痛病,可以通过增加腰部和背部伸肌的力量和柔韧性而得到缓解。 4、引起消瘦的原因有哪些? 答: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儿种: 1.食物热量摄入不足,低于机体每日的消耗量,于是导致热量的负平衡。这样机体便会动员贮存于皮下的脂肪分解产热,甚至促进体内的蛋白质(如肌蛋白、血红蛋白等)分解产热。久之,机体便逐渐消瘦,并出现一系列营养不良的表现,如皮下脂肪减少、肌肉萎缩、疲乏无力、贫血等。 2.由于某些疾病引起营养素的消化吸收不良,体lAl利用障碍,或机体的消耗增加等, 都可导致体重的下降。如病人由于长期低热,体内热量消耗增加,便易引起机体消瘦。

体育运动动机量表SMS

体育运动动机量表S M S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体育运动动机量表(SMS) 以下题目是关于人们参加体育活动情况的调查,与体育成绩无关。参加体育活动,每个人可以有不同的理由,因而自然有不同的回答,答案无“正确”“错误”之分。请您每题选择一个与您情况比较相符的答案并在相应的数字上打“√”。 您为什么要参加体育运动呢 完全 完全 不符合 符合 1因为在令人兴奋的体验中我会感到愉快。 1 2 3 4 5 6 7 2因为体育活动使我知道更多我所参加的运动方面的知识,这会给我带来许多乐趣。1 2 3 4 5 6 7 3我一直有充分的理由去运动,但是现在我不知道是否要继续参加 1 2 3 4

运动。 5 6 7 4为了体验发现新的练习方法时的快乐。 1 2 3 4 5 6 7 5我不知道,我觉得自己似乎不能在所参加的体育活动中获得成功。1 2 3 4 5 6 7 6因为体育活动使我得到熟人们的尊重。 1 2 3 4 5 6 7 7我认为体育活动是与他人接触的最好途径之一。 1 2 3 4 5 6 7 8因为当掌握了比较困难的运动技术时,我会体验到自我满足感。 1 2 3 4 5 6 7 9我想为了处于良好的健康状态,参加体育活动是非常必要的。 1 2 3 4 5 6 7

10为了作为运动员的声誉。 1 2 3 4 5 6 7 11因为体育活动是我选择用来促进自己其他方面发展的最好途径之一。1 2 3 4 5 6 7 12为了体验当我克服自己一些弱点后的愉快感。 1 2 3 4 5 6 7 13为了感受当自己完全投入在体育活动中时的兴奋。 1 2 3 4 5 6 7 14因为我必须进行体育活动,以便获得良好的自我感觉。 1 2 3 4 5 6 7 15为了感受自己能力提高时的满足感。 1 2 3 4 5 6 7 16因为我周围的人都认为,健康的身体非常重要。 1 2 3 4

健身原理与方法

1.健身是指运用各种体育手段,结合自然力和卫生措施,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和愉悦身心为目的的身体活动过程. 2.养生是指集体和个人所采取的医疗预防与卫生防疫相结合的综合措施. 3.健身的特点:健康第一;长期有效;因人而异;全面发展 4.休闲体育是人们为了丰富生活.调节情绪.谋求身体满足.善度余暇而进行的自由自在的体育健身娱乐活动 5.现代健康理念是在理解生物学内涵的同时,把人体健康置于整个外部环境中来认识,把人体健康与社会文化.经济条件,自然环境,人际关系等联系起来,形成系统的健康观念 6.健康三基石:营养、休息、运动。 7.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就是指运动成绩快速增长和提高的年龄阶段.也成最佳发展期 8.有氧适能是指人体摄取运输和利用氧的能力. 肌适能主要包括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 9.我国传统体育思想观念: 天人合一的生态和谐观阴阳平衡的动态和谐观五行生克的动态发展观 10.新陈代谢是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与能量的转变过程,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个方面,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 11.新陈代谢的原理是在健身过程中必须根据有机体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相互诱导(能量代谢同化异化物质代谢同化异化) 12.超量恢复原理:是指人体在运动中所消耗的能量物质,在运动后不仅可以恢复到原有水平,而且可以超过原有水平,且机能水平的恢复也可以超过原有水平 13.人体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波浪性和阶段性非等比性程序性性别差异 14.健身原则有: 全面性原则自觉性原则经常性原则适量性原则针对性原则 15.全面性原则是指通过体育锻炼使身体形态、机能、素质、和心理品质等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16.全面性原则应注意:健身应从改善机体形态、提高身体机能、适应环境、抵抗疾病、愉悦身心等各方面综合考虑,全面发展;要合理选择和搭配健身内容;要内外结合。 17.自觉性原则是指健身应该出自锻炼者的内在需要和自觉的行动。 18.自觉性原则应注意:明确目的,强化动机;培养兴趣,形成习惯;检查评价,激发动力。 19.经常性原则是指才参加体育锻炼要持之以恒,坚持长期不断地锻炼。 20.经常性原则应注意:养成锻炼习惯;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合理设定自己的健身目标,并制定具体可操作和可落实的锻炼计划,把经常性锻炼作为培养毅力、锻炼意志、陶冶情操的手段和过程,尽力排除各种因素的干扰。 21.适量性原则是指体育锻炼要根据参加锻炼者的实际情况(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合理确定锻炼的运动负荷。 22.适量性原则应注意:健身锻炼要量力而行,适度把握健身时间,健身频率和健身强度的要素,将客观标准与自我感觉结合起来,使锻炼更具有针对性;要根据年龄、性别、环境、劳动强度、睡眠、营养、兴趣等综合因素统筹安排健身锻炼;要注意避免过度疲劳,可通过自我症状诊断等方法判断运动负荷大小。 23.针对性原则是指在健身锻炼过程中,根据锻炼者的个人实际以及客观环境条件,合理确定锻炼内容,选择健身方法手段及负荷,使之更符合健身者个人实际。 24.针对性原则应注意:注意年龄特征;注意性别特征;身体健康状况;职业特点;地域和季节特点。 25.健身方法和手段:重复训练法;交换训练法;间歇训练法;持续训练法;循环训练法;竞赛与表演法。 26.重复训练法是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按照一定要求反复做同一练习的方法。 27.重复训练法应注意:合理确定重复的要素,包括重复的总次数、每次练习的距离或时间、每次练习的强度及间隔时间等,保证每次练习的质量;注意克服单调、枯燥及厌烦情绪。 28.交换练习法是在改变练习内容、强度和环境的条件下进行练习的方法。 29.间歇练习法是在两次练习之间,规定一个严格的休息时间,在健身者机体尚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就进行下一次练习的方法。 30.间歇练习法应注意:间歇过程中应进行积极的休息和放松;要注意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加强对负荷的监测 31.持续练习法是为了保持有价值的负荷量而不间断地持续进行活动的方法

运动兴趣参考答案

第三章运动兴趣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对实际行动的推动力大小起作用时间的长短上 2. 有趣 3. 乐趣 4.运动兴趣对体育活动的推动所产生的效果 5. 乐趣 6. 志趣 7.有趣—乐趣—志趣 8. 精神兴趣 二、单选题 1.C. 2. A. 3. B. 4. D. 5. C. 6. A. 7. C. 8. D. 9. A. 10. B. 三、多选题 1. A.B.C.D 2. A.C.D 3. A.C 4. A.D 5. C.D 6. A.B 7. A.B.C 8. A.B.D 9. A.B.D 四、匹配题 运动兴趣的分类: 根据运动兴趣的内容 根据运动兴趣的倾向性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 根据运动兴趣的广泛性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根据运动兴趣的深度和范围有趣、乐趣和志趣 五、判断题 1.√ 2. √ 3. √ 4. × 5. √6. ×7. ×8. √9 ×10. × 六、简答题 1、何谓运动兴趣,运动兴趣与运动需要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人们一旦对体育运动有

了兴趣,就会主动对与体育运动有关的事情和信息表现出特别的关注,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 运动兴趣和人的运动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发生以一定的运动需要为基础。这就是说,只有当一个人对所要参与的体育运动或所学的运动知识与技能产生强烈的欲望,感到这些运动知识和技能需要了解,需要掌握,他才会兴趣盎然地进行该项体育运动或体育学习。 2、简述运动兴趣和运动爱好的关系。 答:运动兴趣可以发展为运动爱好。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把运动兴趣与运动爱好当作一回事,实际上两者是有区别的。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心理倾向,运动爱好则是从事某项体育活动的倾向。当运动兴趣发展成为从事某种体育活动的倾向时,就变成了运动爱好。运动兴趣与运动爱好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致的,是紧密联系的。一个人对某项体育运动的爱好必须建立在对这一运动的认识兴趣基础之上,但人们对某项体育运动感兴趣,却未必一定会去从事相应的运动。 3、简述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的联系和区别。 答:(1) 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所需要的意志努力程度不同。一般来说,在产生直接兴趣的体育活动中,不需要或较少需要意志努力。间接兴趣则不然,因为个体对体育活动本身不一定有强烈的兴趣,一般都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才能获得好的结果。 (2) 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具有年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学习将由较多地受直接兴趣影响转向更多地受间接兴趣的影响。 (3) 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可以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间接兴趣可以转化为直接兴趣。体育运动的直接兴趣又转化为间接兴趣,而直接兴趣又有利于参与者继续从运动中得到乐趣。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的这种转化,对于促使个人积极而有效地参加体育运动非常必要。 4、简述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对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哪些重要作用? 答:(1)强大的动力作用。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并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有助于人创造性地完成当前的活动。在体育学习中,这些积极的情感体验可以激励其行为,使之成为体育学习的动力,加快运动知识和技

体育运动动机量表--------(SMS)

完全 不符合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完全 符合 5 6 7 5 6 7 5 6 7 5 6 7 5 6 7 5 6 7 5 6 7 5 6 7 5 6 7 5 6 7 5 6 7 5 6 7 5 6 7 5 6 7 5 6 7 5 6 7 5 6 7 5 6 7 5 6 7 5 6 7 5 6 7 5 6 7 5 6 7 5 6 7 5 6 7 5 6 7 5 6 7 5 6 7 体育运动动机量表( SMS ) 以下题目是关于人们参加体育活动情况的调查,与体育成绩无关。参加体育活动,每个 人可以有不同的理由,因而自然有不同的回答,答案无“正确”“错误”之分。请您每题选择 一个与您情况比较相符的答案并在相应的数字上打“ /'。 您为什么要参加体育运动呢? 因为在令人兴奋的体验中我会感到愉快。 因为体育活动使我知道更多我所参加的运动方面的知识,这会给我带来许多乐趣 我一直有充分的理由去运动,但是现在我不知道是否要继续参加运动。 为了体验发现新的练习方法时的快乐。 我不知道,我觉得自己似乎不能在所参加的体育活动中获得成功。 因为体育活动使我得到熟人们的尊重。 我认为体育活动是与他人接触的最好途径之一。 因为当掌握了比较困难的运动技术时,我会体验到自我满足感。 我想为了处于良好的健康状态,参加体育活动是非常必要的。 为了作为运动员的声誉。 因为体育活动是我选择用来促进自己其他方面发展的最好途径之一。 为了体验当我克服自己一些弱点后的愉快感。 为了感受当自己完全投入在体育活动中时的兴奋。 因为我必须进行体育活动,以便获得良好的自我感觉。 为了感受自己能力提高时的满足感。 因为我周围的人都认为,健康的身体非常重要。 通过体育活动,可以学到许多对生活的其它方面有益的东西。 因为当我进行我所喜爱的体育活动时,我会体验到一种强烈的激情。 我现在不清楚,但我的确认为自己的身份和体育活动没有关系。 因为当我完成有一定难度的动作时,我会感受到乐趣。 如果不花些时间进行体育活动的话,我就会觉得心情不舒畅。 为了向大家显示我是多么擅长于体育活动。 为了从学习以往没有练习过的新技术的过程中获得一种愉快感。 因为体育活动是我和朋友间维持良好关系的最好途径之一。 因为我喜欢那种完全沉浸在活动中的感觉。 因为我必须有规律的进行运动。 为了感受发现新的活动策略时的愉快感。 我经常对自己说:看来我不能达到自己设置的目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体育锻炼动机研究综述_张丹霞

Vol.28No.11 Nov.2012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Chifeng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第28卷第11期(上) 2012年11月本论文以 “体育锻炼动机”为关键词,通过《CNKI全文期刊、专利库》进行检索,从1994年到2012年共检索124篇相关研究成果.体育锻炼动机的理论依据:(1)健康信念模型,最先是在健康心理学领域提出的,之后被移植到锻炼心理学的研究中来[1].HBM模型认为,健康行为来自于心理社会因素的共同影响,它的核心部分是一套关于健康的个人信念,这些信念调节着人们对威胁的感知,从而影响他们采取健康行为的可能性.(2)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SET)是一种能力自我评价的理论,即如果个体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去获得特定的成绩,那么他就会受到激励,从而奋发努力,去争取预期的成绩,最终达到对行为进行干预的目的[3].(3)Deco和Ryan提出一种内部动机理论———自我决定理论.该理论认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形成一个连续体,不同类型的非本质相关行为在连续体上由相应的位置[2].(4)社会认知理论(socialcognitivetheory)对体育运动领域整个动 机研究的方向所引起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大(Roberts,1992)[13] . 1我国体育锻炼动机的研究 本论文以“体育锻炼动机”为检索词,通过中国知网,从1994年到2012年共检索到124篇相关研究成果,根据不同年份的篇数进行统计,不难发现对体育锻炼动机的研究呈攀升的趋势(图1),同时笔者根据现有发表的研究成果中的参考文献进行二次检索,结合图书馆的图书,初步掌握了20余年来体育锻炼动机的研究概况. 2 体育锻炼动机的研究方法 我国学者采用了多种方法对体育锻炼动机的进行了研究,在研究体育锻炼动机的过程中主要使用了访谈法、测量方法、文献综合法、统计方法等.图2是笔者通过《CNKI全文期刊、 专利库》搜索124篇有关体育锻炼动机研究中使用的方法的描述统计,从图中我们不难发现,测量方法和文献综合方法以及统计方法在体育锻炼动机研究中占绝对的优势,研究者在进行测量研究的同时还使用了访谈法等. 2.1 测量工具 我国国内学者测量体育锻炼动机的量表很多.这些量表在我国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图3),为我国体育锻炼动机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这些量表产生于国外的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其的价值取向与我们存在着差异,所以,这些研究测量工具需要一个中国化的过程,我们应该吸收符合我 体育锻炼动机研究综述 张丹霞,张小楠,马丽娜 (郑州大学 体育学院,河南郑州450044) 摘要:本论文采用文献综述法,对我国近年来发表的124篇有关体育锻炼动机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分析,研究目的:旨在了解体育锻炼动机的研究现状,为体育锻炼动机研究者提供相关参考.研究结果:提出了我国体育锻炼动机研究今后努力的方向.研究结论:(1)体育锻炼动机的研究方法有待改进;(2)体育锻炼动机的研究对象过于单一;(3)体育锻炼动机的研究水平需深入;(4 )体育锻炼动机应加强中西方学术交流.关键词:体育锻炼;动机;文献述评;分类号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2)11-0170- 03 图1 不同年份体育锻炼动机研究成果统计 图2 各种研究方法使用统计图 图3 我国学者研究体育锻炼动机使用研究工具统计 170--

体育健身理论

体育健身原理与方法 1、体育健身过程:是指锻炼着自觉运用体育手段,发挥和挖掘身体潜能, 达到强身健体主要目标的实际锻炼进程 2、全民健身路径:是配置在环境较好的社区、公园、绿地以及其他宽敞的 公用活动场所,供群众锻炼的综合健身娱乐设施和新兴的健身器材。 3、有氧锻炼:是指锻炼者在运动中通过呼吸,能够满足运动对氧气的 需要,在不负氧债的情况下进行健身锻炼的方法。 4、运动处方:是体育指导者或医师在身体检查的基础上,根据锻炼者的 要求运用科学健身原理,以开处方的形式向其提供的量化的健身运动方案 5、塑身锻炼:是人们为达到形体健美的目的,运动徒手或器械等专门手段 和锻炼方法,校正身体某部位缺陷,塑造优美身体形态的一种锻炼系统 6、体能:全称是身体运动能力,可理解为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体育运动中 的表现。 它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和平衡、协调、弹跳等身体能力 7、速度耐力:是一种包含速度和耐力两种要素的综合能力, 是指机体长时间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在生理学上俗称无氧耐力。 8、职业实用性身体训练:是通过某些专门的身体训练手段和方法,来达到职业 活动对身体的要求 9、影响人体发展的基本因素: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 10、人体美包括健康美、自然美、体型美、动作美和姿态美等五种。 11、人类体育健身运动的发展: 东方:古代体育的发展(中国,古埃及,古印度) 西方:古代体育的发展(古斯巴达,雅典) 12、人体的的生理生化过程是生命这个耗散结构与 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三个方面交换的基本运动形式。 13、余暇活动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消除疲劳型、体质投资型、消遣娱乐型. 14、体育健身过程的效果目标 增强体质、延年益寿、提高适应能力、 培养美感和调节心理 15、体育健身过程的主要途径:个体性锻炼途径、群组性体育锻炼、 健身性体育比赛或表演、体育消遣娱乐、辅助性体育等。 16、体育健身过程包括的基本因素: 体育健身手段、体育健身负荷、 体育健身频度、体育健身场地设施 17、新陈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人体中主要的物质代谢包括糖代谢、蛋白质代谢和脂肪代谢 18、中国传统健身手段方法有:气功保健、太极拳(剑)健身、导引按摩 19、塑身锻炼主要包括身姿锻炼、形体锻炼、塑形锻炼和矫形锻炼 20、速度的分类: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 21、有氧耐力可分为局部有氧耐力、区域性有氧耐力和全身性有氧耐力 22、婴幼儿期的早期体育可分为两个阶段:乳婴期体育和幼儿期体育 23、体育健身运动的效果主要表现在生物性效果、心理性效果和社会性效果三

体育心理学复习

体育心理学一、名词解释 1.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2.目标定向:是指个体内心追求的成就目标取向。 3.目标设置:是指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技能水平,确定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所要达到的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采用的步骤、策略和时间安排。 4.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5.运动动机:是指由运动目标引发的,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6体育态度:是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7.归因: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8.应激:是人体对所施要求做出的一种非特殊反应。 唤醒:指机体总的生理行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填、判、名解)9.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和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

微弱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具有稳定和弥漫的特征。 10.高原现象:个体练习成绩的进步并非一直上升的,有时会出现暂时的停顿的现象,这种现象叫高原现象。 11.态度:是个体对待外界现象(包括人和事物)较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成分构成的内在心理倾向。 12.专门化心理技能:通常指适合于某一专项所必需掌握的心理技能。 13.心理技能训练(PST):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对大脑所进行的专门训练,以达到强化心理技能、培养特殊心理能力的目的。14.表象:是一种不需外部刺激直接参与,在头脑中对人体的一切感觉(视觉、听觉、触觉、本体感觉等)经验进行再现或重构的心理过程。 15.表象训练:是人们有意识的利用自己头脑中已形成的表象,对技术动作或运动情景进行回顾、重复和丰富发展,从而唤起运动感觉,强化肌肉本体感觉,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和过程。 16.技能迁移:已经形成的动作技能对掌握另一种技能的影响。积极影响称正迁移,消极影响称负迁移。 17.体育课堂心理气氛:是指师生在体育课堂中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表现。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变化性的特点。 18动作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 19.协变性原则:一个人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常常根据别人完成同一项任务时的成绩来解释或预测,即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相一致时,会把它归于外部的原因;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不相一致时,会把它归因于内部的原因,这种现象就被称

运动健身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运动健身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众所周知,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有益健康,但运动也要遵循一定规律,才能更有效达到健身要求,也就是运动健身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自我终身运动的原则是:明确目的自觉锻炼,持之以恒,循序渐进,适量运动,全面发展,从实际出发和巩固提高。这些原则是人类在自身建设、完善和优化自我生命系统整体功能过程中客观规律的反映;是人类在长期从事强身健体、提高活力和延年益寿成功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是现代人坚持自我终身体育运动锻炼必须遵守的原则。 (一)明确目的自觉锻炼 自我终身体育锻炼之目的,在于增进自身健康、提高自我的活力;从遗传与变异观点看,对改善与提高下一代乃至整个民族的身体素质也有重要意义。所以,坚持自我终身体育运动锻炼的人,要首先明确上述目的,变锻炼为出自内心的需要和自觉行动。正如毛泽东在《体育研究》中提出的“欲图体育之有效,非动其主观,促其对于体育之自觉不可”。只有解决好“动机与效果”的统一问题,才能自由、自发地去学习和掌握自我终身体育运动锻炼的知识、技能和技术;才能真正达到增进健康、提高活力、优化自身生命系统整体功能和自娱自乐之宗旨;才能正确确定锻炼的内容和要达到的标准要求;才能灵活地运用各种锻炼手段和方法。 (二)持之以恒 持久性。任何锻炼项目都要持之以恒地进行,才会达到有益健康的目的。故运动贵在坚持,贵在终身。 (三)循序渐进 渐进性。即任何人的运动都必须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先进行简单的小量运动,待适应一段时间后,再进行运动量大、动作复杂的锻炼. (四)合理的运动负荷 指在坚持自我终身体育运动锻炼中,合理(适量)安排参加者身体所能承受的生理负荷。即:使参加者身体既有一定程度的疲劳,又能承受得住,并与休息合理交替,以便更好地掌握自我终身体育运动锻炼的技能和技术,有效地增强体质。 运动负荷=运动量×运动强度 运动量包括练习次数、时间、距离和负重总量;运动强度包括练习密度、速度和负重量。心率不超过120~130次/分为小强度;心率达155次/分为中等强度,心率在180次/分以上属大强度。在坚持自我终身体育运动锻炼中,要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强度加大,量则要相应减少;强度小,量可以相应增加。作为增进以健康、提高身体素质为目的而从事的体育运动锻炼,应采用最佳运动负荷。即:每分钟心率次数=170次-年龄。 (五)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是指坚持自我终身体育运动锻炼的人,通过体育运动锻炼,达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各器官系统的机能,以及各种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都获得全面而协调的发展。人体是在大脑皮层统一调节下的有机整体,人体的各种部位、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各种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某一方面的发展都会影响其它方面的发展。这种协同关系,如果处理得当就能相

体育心理学试题与参考答案

上篇试题 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 第二章体育学习的心理基础 第三章运动兴趣 第四章运动动机的理论与应用 第五章运动中的目标设置与目标定向 第六章运动归因 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成因与康复第九章注意与运动表现 第十章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 第十一章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 第十二章心理技能训练概述 第十三章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 第十四章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第十五章体育运动中的凝聚力 第十六章体育运动中的领导心理问题第十七章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 第十八章运动技能的学习 第十九章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学方法 第二十章体育教学中的个别差异 下篇参考答案 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 第二章体育学习的心理基础 第三章运动兴趣 第四章运动动机的理论与应用 第五章运动中的目标设置与目标定向第六章运动归因 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成因与康复

第九章注意与运动表现 第十章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 第十一章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 第十二章心理技能训练概述 第十三章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 第十四章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第十五章体育运动中的凝聚力 第十六章体育运动中的领导心理问题第十七章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 第十八章运动技能的学习 第十九章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学方法 第二十章体育教学中的个别差异 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 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 1.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3.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4.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涵盖了、、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 5.体育学习活动既是一种活动,也是一种活动。 6.体育心理学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7.Triplett于1898年调查了一个今天我们称作现象。

大学生体育健身消费动机研究_徐宇华

2014.12文体用品与科技 随着近年来我国体育健身市场的活跃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指导意见的出台,以大众健身为主的体育健身消费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热点。大学生群体极具消费潜力,本研究对进一步发掘高校体育消费市场、促进体育消费具有借鉴意义。 1、问卷设计 向高校学生发放开放式问卷58份,通过词频统计得出大学生参与体育健身消费的6大动机:健康(55次)、乐趣(47次)、社交(45次)、成就(25次)、审美(18次)、竞争(15次)。结合Frederick, C.M.(1997)研制的锻炼动机量表(MPAM-R)中部分题项,制成包含27个题项的调查问卷。 2、预调研 回收问卷33份,男生19份,女生14份。2.1、题目分辨力分析 将样本中得分最高和最低的25%、共计16人选出,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高低分组在每题上的显著性差异,删除P值大于0.05的6题。 2.2、探索性因子分析 KMO检验系数0.602,Bartlett球形检验P值<0.05,适合进行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抽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7个,累积变异率达84.074%。删除在多个维度上因子载荷大于0.3、在所有维度上因子载荷均小于0.3及包含少于两题的因素下的8 题。 对删除后的12题进行主成分分析,抽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 5个,命名为成就与社交、健康、乐趣、审美、从众攀比,累计解释总变异量的74.167%。 2.3、题项调整 根据2.1和2.2中分析结果删除无效题项后,结合Trail,G.T.(2001)研制的体育消费动机量表(MSSC),增加了3个维度:消费者满意度、经济基础、家庭影响,共7题。形成8个维度19题的正 式问卷。 3、正式调研 回收有效问卷185份,男生占50.8%,女生占49.2%。样本覆盖本硕所有年级和8个学科门类,来自我国20个主要省份和地区。 3.1、验证性因子分析 KMO检验系数0.774,Bartlett球形检验P值<0.05,结果表 明题目适合进行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抽取特征值大于 1的因素5个,累积变异率达66.561%。结果显示,从众攀比维度中2个问题的因子载荷较弱,排除该维度后再次进行因子分析,累计变异率提升至70.703%。 3.2、结构效度检验 根据研究假设和调查结果,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输出标准化路径系数如图1,拟合分析结果如表1,可以看出,模型拟合程度总体良好,问卷结构有效。 表1模型拟合分析结果 指标 值 评价绝对适配检验 χ2291.238良好GFI0.850良好RMSEA0.091良好RMR0.168合格AGFI 0.798合格增量适配检验RFI0.782合格IFI0.880良好CFI 0.878良好精简适配检验PNFI0.685良好χ2/df 2.555 良好 3.3、内部信度检验 用Cronbach’sα系数对问卷的5个维度及总量表信度进行检验,结果如表2: 表2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 消费满意度 社交与成就 健康与乐趣 审美情趣 家庭影响 总量表 题目数 5442217α系数 0.791 0.811 0.817 0.728 0.607 0.836 总量表与分量表的一致性系数均大于0.6,说明问卷信度在可接受范围内。 4、比较分析 4.1、各维度间比较 计算五个维度得分均值,并进行比较如表3: 表3不同维度间均值比较 平均值 标准误 标准差 健康与乐趣20.72490.229023.14853消费满意度19.09520.404105.55547社会认同18.52380.314624.32530审美情趣10.42330.126671.74145家庭影响 8.1640 0.18114 2.49032 由此看出,在影响大学的体育健身消费的因素中,健康与乐趣、消费满一定、社会认同三点作用较大,其次为审美情趣和家庭影响。 4.2、不同群组比较 按性别、学科、年级对被调查者进行分类,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组别大学生消费得分,得到结果如表4: 表4不同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性别 均数 P值学科均数P值年级均数P值健康与乐趣 女20.050.020理科21.320.137本科生20.920.074男 21.24文科20.44研究生19.87社会认同 女17.280.000理科19.170.234本科生18.870.04男 19.62文科18.25研究生17.30审美情趣 女10.540.239理科9.790.014本科生10.390.884男 10.22文科10.57研究生10.34消费满意度 女18.260.026理科18.490.317本科生19.270.865男 20.16文科19.48研究生19.11家庭影响 女8.000.384 理科8.130.899 本科生8.300.246 男 8.33 文科 8.18 研究生 7.79 可以看出,在体育健身消费5个维度得分上,男生与女生在健 大学生体育健身消费动机研究 □徐宇华(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 北京100086) 摘要:本文基于开放式问卷调查和消费者行为理论设计问卷,通过两轮调查与统计分析,得出大学生体育健身消费动机的5个维度,按重要性从高到低依次为:健康与乐趣、消费满意度、社会认同、审美情趣、家庭影响。同时发现,男生因消费满意度、社会认同、健康与乐趣而消费的可能性高于女生;文科生在审美情趣上高于理科生;本科生在社会认同、健康乐趣上高于研究生。关键词:健身消费体育锻炼消费动机大学生量 表 体育观察 Physical Observation 27

三小《锻炼动机量表》(1)

锻炼动机量表 1.因为我想增强体质 2.因为体育活动娱乐性强 3.因为我想获得新的技能 4.因为我想和朋友在一起 5.因为我喜欢体育活动 6.因为我喜欢挑战 7.因为我想更有活力 8.因为我想保持身心健康 9.因为我想提高现有的技能 10.因为我朋友希望我参加 11.因为我想改善我的体型 12.因为体育活动使我快乐 13.因为我想改善我的外貌(比如锻炼肌肉等)以便更好看 14.因为体育活动有趣 15.因为我想结交新朋友 16.因为体育锻炼可以打发闲暇的时间 17.因为我想保持目前的技术水平 18.因为我想控制体重,以便更好看 19.因为我喜欢在身体上有挑战的活动 20.因为我想提高心血管的机能和健康 21.因为我想身体强健,过健康的生活 22.因为我希望对他人更具有吸引力 23.因为我想在体育活动中做得更好 24.因为体育是必修课,要参加体育测试 25.因为喜欢和对体育有兴趣的人相处 26.因为体育活动是有刺激性的活动 27.我爱参加身体上对我有挑战的活动 28.因为我喜欢体育活动带来的兴奋感 29.因为受关于体育方面的赛事,电视剧等节目的影响 30.不锻炼我会感到身体没有吸引力1 2 3 4 5 6 7 ???????????????????????????????????????????????????????????????????????????????????????????????????????????????????????????????????????????????????????????????????????????????????????????????????? 乐趣动机:2,5,12,14,24,26,28 能力动机:3,6,9,17,19,23,27 外貌动机:11,13,16,18,22,30 健康动机:1,7,8,20,21 社交动机:4,10,15,25,29 首先感谢你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与这个调查!你的答案将对对我们的结果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请如实填写。再次感谢你的参与! ——《自我意识对我校大学生锻炼动机与锻炼行为的干预机制研究》课题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