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N109977151B】一种数据分析方法及系统【专利】

【CN109977151B】一种数据分析方法及系统【专利】

【CN109977151B】一种数据分析方法及系统【专利】
【CN109977151B】一种数据分析方法及系统【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10245141.2(22)申请日 2019.03.28(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09977151 A (43)申请公布日 2019.07.05

(73)专利权人 北京九章云极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西路41号

院1号楼4层E-002(72)发明人 张帆 路明奎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243

代理人 许静 安利霞(51)Int.Cl.

G06F 16/2458(2019.01)

(56)对比文件

CN 107609147 A ,2018.01.19,说明书第[0021]段-[0089]段.

CN 107609147 A ,2018.01.19,全文.CN 107609147 A ,2018.01.19,说明书第[0021]段-[0089]段.

CN 105302911 A ,2016.02.03,全文.无.“特征工程:特征抽象、特征衍生”.《布布扣-http://www.bubuko/com/infodetail-2964388.html》.2019,文章第1-6页.

审查员 范双燕

(54)发明名称

一种数据分析方法及系统(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分析方法及系统,涉及数据分析领域。该数据分析方法,包括:基于待分析的业务数据和/或业务场景获取基本特征,并确定特征衍生方式;根据确定的特征衍生方式对所述基本特征进行衍生,得到衍生特征;根据所述衍生特征创建业务模型,以执行分析处理操作。上述方案,可以提高业务模型与业务场景和业务需求的契合度,

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度。

权利要求书6页 说明书20页 附图3页

CN 109977151 B 2020.02.07

C N 109977151

B

权 利 要 求 书1/6页CN 109977151 B

1.一种数据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于待分析的业务数据和/或业务场景获取基本特征,并确定特征衍生方式;

根据确定的特征衍生方式对所述基本特征进行衍生,得到衍生特征;

根据所述衍生特征创建业务模型,以执行分析处理操作;

其中,所述特征衍生方式包括下述至少之一:基于业务目标衍生、基于深度学习衍生、基于特征组合衍生、基于时间变量衍生、基于决策树模型衍生及基于数值转换衍生;

所述根据确定的特征衍生方式对所述基本特征进行衍生,得到衍生特征,包括:

基于所述基本特征之间的关联关系,对一个基本特征衍生多层深度变量,得到衍生特征;或者,基于所述基本特征的兴趣指标利用深度特征合成的方式,生成衍生特征;

其中,所述基于所述基本特征之间的关联关系,对一个基本特征衍生多层深度变量,得到衍生特征,具体包括:基于所述基本特征之间的关联关系,组合使用多种特征衍生方式,对一个基本特征衍生多层深度变量,得到衍生特征;

所述基于所述基本特征的兴趣指标利用深度特征合成的方式,生成衍生特征,具体包括:基于所述基本特征的兴趣指标利用深度特征合成的方式,组合使用多种特征衍生方式,生成衍生特征;

组合使用的多种特征衍生方式的个数基于业务数据和业务场景确定;

其中,业务场景的业务特点包括业务特征和属性特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确定的特征衍生方式对所述基本特征进行衍生,得到衍生特征,包括:

基于业务场景和业务目标,获取与所述业务场景对应的业务经验数据;

根据所述业务经验数据,通过所述基本特征构造与所述业务目标相关的特征,得到衍生特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确定的特征衍生方式对所述基本特征进行衍生,得到衍生特征,包括:

通过稀疏自编码算法、因子分解机算法和深度交叉神经网络算法中的至少之一,对所述基本特征进行深度学习,获取衍生特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通过所述稀疏自编码算法对所述基本特征进行深度学习时,所述获取衍生特征,包括:

将所述基本特征输入到稀疏自编码神经网络中,获取所述稀疏自编码神经网络的隐藏层的各单元的激活值组成的向量,将所述向量作为衍生特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通过所述因子分解机算法对所述基本特征进行深度学习时,所述获取衍生特征,包括:

获取基于运行所述因子分解机算法模型引入的交叉特征,将所述交叉特征确定为衍生特征。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通过所述深度交叉神经网络算法对所述基本特征进行深度学习时,所述获取衍生特征,包括:

将所述基本特征输入深度交叉神经网络,分别通过交叉网络和深度网络得到第一输入结果和第二输入结果,将所述第一输入结果和第二输入结果进行组合,得到衍生特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确定的特征衍生方式对

2

专利分析流程介绍

专利分析流程介绍与专利分析报告的运用策略 专利信息分析流程一般包括前期准备、数据采集、专利分析、完成报告和成果利用5个阶段。其中,前 4个阶段包括成立课题组、确定分析目标、项目分解、选择数据库、制定检索策略、专利检索、专家讨论、数据加工、选择分析工具、专利分析和撰写分析报告这11个环节。有些环节还涉及多个步骤,例如专利检索环节包括初步检索、修正检索式、提取专利数据 3个步骤。另外,在项目实施前期准备阶段中可根据需要加入调研环节。对于需要进行中期评估的项目,应当在项目实施流程的中期阶段组织实施。项目实施过程中,还应当将内部质量的控制和管理贯穿始终。 一.前期准备 研究进入实施流程环节后,首先要进行前期的准备工作,这其中包括成立课题组、确定分析目标、项目分解、选择数据库4个环节。 (1) 成立课题组。 根据项目需求,选择相应人员组建项目课题组。课题组应由具有多学科知识背景和专业技能的人员组成,这些人员主要包括专利审查员、专业技术人员、情报分析人员、政策研究人员以及经济和法律人员等。

(2) 确定分析目标。 在项目初期,应进行项目需求分析,认真研究背景资料,了解现有技术的特征和行业发展现状以及产业链基本构成等内容,在此基础上明确分析目标。 (3) 项目分解。 项目分解是前期准备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恰当的项目分解可为后续专利检索和分析提供科学的、多样化的数据支撑。根据所确定的分析目标,将研究对象采用的技术方案进行分解的目的在于细化该技术的分类,如同国际专利分类表IPC所采用的大类、小类、大组、小组的划分方式,以更好地适应“专利”本身的特点,便于后续的专利检索和专利侵权判断分析。 专利法规定了一件专利申请如果要获得专利权需要符合单一性规定,这决定了一件专利申请的发明内容往往只会涉及某项技术的某一点创新式改进,而一项新“技术”往往是成千上万项创新式发明点的集合,其背后则对应着成千上万件的专利申请。如何将这些数量众多的反映该项新“技术”的专利申请进行归类整理,以反映该项新“技术”的专利布局情况,这正是项目分解所要解决的问题。项目分解应尽可能依据行业内技术分类习惯进行,同时也要兼顾专利检索的特定需求和课题所确定分析目标的需求,使分解后的技术重点既反映产业的发展方向又便于检索操作,以确保数据的完

专利分析的应用范围及其影响因素

---------------------------------------------------------------最新资料推荐------------------------------------------------------ 专利分析的应用范围及其影响因素专利分析的应用范围及其影响因素专利信息分析可以用于比较、评估不同国家或企业之间的技术创新情况、技术发展现状,以及跟踪和预测技术发展趋势,并以此为科技发展政策,尤其是为专利战略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专利信息分析的应用范围从专利信息的内在特征上看,专利信息分析的核心是对专利技术的现状、发展等问题的研究。 从其利用特征上看,专利信息分析在不断地向经济、社会各方面延伸和扩展。 因此它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从利用专利情报构造竞争优势的角度出发,专利分析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其具体的应用。 1.技术分析技术分析包括产业和技术发展趋势分析、技术分布分析和核心技术的挖掘。 它主要关注相关产业和技术领域的领先者和竞争对手的专利研发活动和研发能力、行业技术创新热点及专利保护特征,探索在相关产业和技术领域中企业或国家的技术活动及战略布局。 通过分析,为国家制定产业政策提供依据,为企业的决策者把握特定技术的开发、投资方向,以及制定企业的专利战略等方面提供论证。 (1) 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1 / 9

申请专利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获得相关领域的竞争保护。 因此,专利申请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地区、部门或一个企业在科技活动中所处的竞争地位的情报。 同时,专利申请的数量按照地理分布或时间分布的聚集可以反映出国家或企业研发活动的规模,并有助于分析国家或企业的专利活动历史,追踪科技趋势。 (2) 技术分布分析。 专利常常按一种特定的技术类目(如国际专利分类)进行分类,所以经常被用来研究国家专利活动强势领域或企业的技术分布领域。 技术分布揭示出国家或企业对特定技术领域的投入和关注程度,对辨别它们的研发与创新方向和技术发展的总体趋势有显著的作用。 此外,仅从企业层面上而言,技术分布还显现了企业的技术轮廓和市场竞争策略,可以用来研究企业的创新战略、技术多样性,以及企业在不同领域的技术活动组合,分析相关产业和技术领域的领先者及竞争对手的专利研发活动和研能力以及行业技术创新热点及专利保护特征。 还可以从中辨识出有关合作伙伴、收购方、协作方,以及战略联盟等方面的相关情报。 (3) 核心专利分析。 专利说明书中包含的发明创造背景知识,一般会参考具有相同发明目的的在先专利的发明创造内容。 同样,当专利审查员审查专利文件时,常常会将审查的专利与主

全国高校专利数据分析

研究生课程论文封面 课程名称:知识产权理论与实务 论文题目:全国高校专利数据分析 学生班级;研152班 学生姓名:匡政政 任课教师:李维刚 学位类别:专硕 评分标准及分值 参阅资料 (分值40 ) 具体内容 (分值20) 语言表达 (分值20) 规范性 (分值20 ) 评分 论文评语: 总评分评阅教师:评阅时间 年月日 注:此表为每个学生的论文封面,请任课教师填写分项分值

全国高校专利数据分析 摘要 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产学研合作难一直是国内高校亟待解决的两大问题,近期,国家以及一些地方政府密集出台和修改了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试图从政策入手改善上述两大问题。专利的合作申请属于产学研合作中的一个环节,可以从某个侧面反映高校的产学研合作状况。另外,一般而言,高校与企业合作申请的专利往往具有更高的科研成果转化概率。近些年来,高校的专利发行情况倍受人们关注,本文从国内外专利简介到国内高校专利发行情况分析,正是体现了专利学习应从高校就开始把握。 1.国内外专利发行趋势简介 专利申请量指报告期内向专利行政部门提出专利申请被受理的件数,是发明、实用新颖、外观设计三种专利申请数的总和。专利授权量指报告期内由专利行政部门授予专利权的件数,是发明、实用新颖、外观设计三种专利授权数的总和。该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指标,已被世界所公认。申请专利是对发明创造成果法律上的保障,具有排它独占的特质。专利关系到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素质的整体提高和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对一国的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也将产生深刻影响。发达国家凭借自身经济、科技的竞争优势,采取跑马圈地、层层保护的专利战术,期冀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而发展中国家却面临着发达国家专利竞争优势的严重压力和更多的技术壁垒。 以下先展示一下历年国内外专利受理量的比较,如下图1:

专利检索分析的主要步骤

概述 我认为,专利检索分析的门槛并没有那么高,但是因为每一次检索分析具体情况各不相同, 加上流程步骤多,且每一步要执行的操作不一,是否达到要求的判断不一,所以经常做着做 着不是漏了重要的步骤,就是某一步骤没有达到要求影响了后面所有的步骤。本系列文章目 的是梳理专利检索分析的一般流程,并针对比较复杂的步骤详细展开,尽可能归纳出模板化、标准化的内容,帮助检索分析工作者理清思路,提供工作效率。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一个完整的检索分析流程包括哪些步骤:准备工作→技术分解→检索→数 据处理→分析→报告 上述检索分析步骤基本上可以适用全部专利分析项目,要注意的是这个流程并不是做完一步 就少一步,因为有可能做的过程中需要返回上一步,比如我们进行到检索的时候,可能会发 现技术分解形成的技术分支不合理,那我们就需要返回到上一步去调整。 下面我们就开始具体讲解每个步骤的内容。 准备工作 首先要明确本次检索分析的对象是产业、产品,还是是技术问题,产业一般涵盖范围广,需 要涉及上、中、下游等诸多内容,产品是指单个物件,一辆汽车、一部手机都是产品,技术 问题则是诸如“淡水鱼饲料加工方法”之类。检索分析对象不同会造成检索分析方法、工作量 等不同。 其次要尽可能的搜集相关资料,资料来源可以是产业宏观报告、期刊文献、硕博论文、技术 标准以及互联网信息等,或者是和相关行业专家、技术人员交流,了解行业信息、研发现状等。 最后要根据以上信息,整理成一份简单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可以包含本次检索分析对象的 发展历史和现状、产业链构成、市场概况、主要企业、相关政策等。 技术分解 为什么要做技术分解?直接检索主题不就行了?

专利分析报告

中南大学 专利信息实验中心 开放实验项目 实验报告 姓名:杨刚 学号: 01 日期:2015年11月27日 指导教师:刘强 实验名称:____钢术预应力_________技术专利信息检索与利用 一、实验目的:掌握重点技术领域中国专利检索与利用 二、实验原理:利用专业软件进行数据库建设及分析

三、仪器及装置:中南大学专利信息实验中心软硬件设施 第一章项目概述 项目技术背景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体外预应力钢束应力精确检测装置,包括多个用于检测预应力钢束的磁通量、输出与应力成比例的电压至磁感数据采集装置的磁感传感器;将各磁感传感器输出的数据进行放大和模数转换后进行数字处理、并输出至控制系统的磁感数据采集装置;用于测量所述预应力钢束在不同应力状态下的振动频率的振动传感器;连接振动传感器及控制系统、用于量化所述振动传感器的振动频率的振动数据采集装置和控制系统。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磁感效应测试与振动测试结合,弥补了单独用磁感传感器和磁感采集装置测试分析时无法排除体外预应力钢束钢绞线应力松弛影响的弊端,有效提高了测试的精度。 项目目的和意义 本项目是收集、整理和分析与钢术预应力技术领域有关的专利信息,分析的内容包括对钢术预应力技术领域技术的专利信息进行宏观上的定量分析。通过对这些专利信息的分析和研究,充分了解相关技

术领域现有技术水平、发展趋势、主要竞争对手及研发重点,达到监视竞争对手技术发展动向、跟踪行业新技术发展动态的目的,充分利用专利信息进行技术创新,提高发明的品质,提升研发人员的自主创新能力,从而提升产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 第二章专利检索 检索步骤 1.建立专利数据 2.专利数据下载和整理 3.专利信息分析 检索主题及检索策略 1.检索技术主题:预应力钢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专利检索式:____摘要=(钢束 and 预应力)and 分类号=( B60 or B22) 第三章专利分析 .整体趋势分析

专利分析方法和流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利信息分析方法和流程 在本文中,将对基本分析方法应用于专利信息分析时所显示的特点进行简单的描述;同时,对如何合理、科学地安排专利分析的流程以及规范、条理清晰地撰写分析报告提出了我们的见解。 专利信息分析方法 对专利信息进行分析的方法有许多种,通常按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拟定量分析和图表分析来划分分析方法的类型。 1.定性分析方法 专利信息的定性分析是指通过对专利文献的内在特征,即对专利技术内容进行归纳、演绎、分析、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以达到把握某一技术发展状况的目的。具体地说,根据专利文献提供的技术主题、专利国别、专利发明人、专利受让人、专利分类号、专利申请日、专利授权日和专利引证文献等技术内容,广泛进行信息搜集,对搜集的内容进行阅读和摘记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比较和分析等研究活动,形成有机的信息集合。进而有重点地研究那些有代表性、关键性和典型性的专利文献,最终找出专利信息之间的内在的甚至是潜在的相互关系,从而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专利信息的定性分析,着重于对技术内容的分析,是一种基础的分析方法,在专利信息分析中有重要作用和不可替代的地位。常见的定性分析方法包括专利技术定性描述分析和专利文献的对比研究。 2.定量分析方法 专利信息定量分析是研究专利文献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建立在数学、统计、运筹学、计量学和计算机等学科的基础之上,通过数学模型和图表等方式,从不同角度研究专利文献中所记载的技术、法律和经济等信息。定量分析方法是在对大量专利信息加工整理的基础上,对专利分类、申请人、发明人和申请人所在国家和专利引文等某些特征进行科学计量,将信息转化成系统的、完整的有价情报。这种分析方法能提高专利信息质量,可以很好地分析和预测技术发展趋势,科学地反映发明创造所具有的技术水平和商业价值;科学地评估某一国家或地区的技术研究与发展重点,用量化的形式揭示国家或地区在某一技术领域中的实力,

知识产权数据分析与改进程序(含表格)

知识产权数据分析与改进程序 (GB/T29490-2013) 1、目的 规范数据(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应用,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适宜性、有效性判定,为寻求改进的机会提供依据,以促进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与公司知识产权管理过程、体系有关数据的分析和应用及持续改进活动的控制。 3、职责 3.1知识产权办负责公司知识产权相关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汇总; 3.2销售部、外贸处、采购部负责市场信息、采购信息的收集和分析; 3.3分管副总裁负责对提报的各类汇总信息进行分析,并对改进计划和改进效果进行审核; 3.4各部门负责职能相关的数据收集、分析或传递、交流,以及负责本部门统计技术的具体选择与应用,落实改进计划。 4、工作程序 4.1数据(信息)收集 4.1.1公司收集下列信息:

a)公司产品、项目所属领域和竞争对手的知识产权信息,包括各对手关键技术的专利数量、地域分布和专利权人信息等。 b)市场知识产权信息,包括产品可能涉及他人知识产权的状况、公司知识产权被侵权状况、境外知识产权法律、政策及其执行情况、行业相关诉讼等。 c)采购知识产权信息,包括供方知识产权状况以及供方常规信息、进货渠道、进价策略等。 d)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运行信息 4.1.2数据(信息)收集渠道 a)市场信息、采购信息等常规知识产权信息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素引擎、电话邮件交流、订阅杂志等渠道获得。 b)知识产权专业信息可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中国专利信息中心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官网”、“中国商标网”和“专利之星”等渠道获得。 c)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运行信息可以通过管理评审各类输入资料获得。 b)对信息进行分类筛选和分析加工,并加以有效利用; 4.2数据分析 4.2.1知识产权办每月对知识产权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汇总,编制信息报告或数据报表。

【CN110232073A】一种数据处理分析系统及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387206.7 (22)申请日 2019.05.10 (71)申请人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 100033 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21号 (72)发明人 吴洋 张涛 高洁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 有限公司 11274 代理人 申健 (51)Int.Cl. G06F 16/2455(2019.01) G06F 16/2458(2019.01) G06F 9/48(2006.01) (54)发明名称一种数据处理分析系统及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处理分析系统及方法,涉及数据处理系统技术领域,用于以一套架构对时延敏感任务及历史静态数据批量挖掘任务进行高效率的处理和分析。该装置包括:数据接入单元、数据缓冲单元、数据预统单元、存储单元、分析单元;数据接入单元并发获取实时数据;数据缓冲单元对数据接入单元获取的实时数据进行缓存;数据预统单元对数据缓冲单元缓存的实时数据进行低时延级别的汇总和分析;存储单元将数据预统单元低时延级别的汇总和分析后的实时数据分布式存储为历史静态数据;分析单元利用分布式内存技术对存储单元存储后的历史静态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本发明实施例应用 于数据处理分析。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2页CN 110232073 A 2019.09.13 C N 110232073 A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10232073 A 1.一种数据处理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接入单元、数据缓冲单元、数据预统单元、存储单元、分析单元; 数据接入单元,用于并发获取实时数据; 数据缓冲单元,用于对所述数据接入单元获取的实时数据进行缓存; 数据预统单元,用于对所述数据缓冲单元缓存的所述实时数据进行低时延级别的汇总和分析; 存储单元,用于将所述数据预统单元低时延级别的汇总和分析后的实时数据分布式存储为历史静态数据; 分析单元,用于利用分布式内存技术对所述存储单元存储后的历史静态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单元包括重度写模块和分析模块; 所诉重度写模块,用于存储所述历史静态数据,并将所述历史静态数据同步至所述分析模块; 所述分析模块与所述分析单元位于同一节点,用于所述分析单元对同步的所述历史静态数据进行批量处理和分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接入单元、数据缓冲单元、数据预统单元、存储单元、分析单元采用分布式集群架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资源管理单元,用于对所述数据缓冲单元、数据预统单元、存储单元进行资源管理及任务调度。 5.一种数据处理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并发获取实时数据; 对获取的所述实时数据进行缓存; 对缓存的所述实时数据进行低时延级别的汇总和分析; 将低时延级别的汇总和分析后的所述实时数据分布式存储为历史静态数据; 利用分布式内存技术对存储后的所述历史静态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处理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低时延级别的汇总和分析后的所述实时数据分布式存储为历史静态数据,包括: 将低时延级别的汇总和分析后的所述实时数据分布式存储为重度写模块中的历史静态数据; 将所述历史静态数据同步至与分析单元位于同一节点的分析模块。 7.一种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指令,所述指令当被计算机执行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5-6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分析方法。 8.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5-6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分析方法。 9.一种数据处理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处理器调用存储器存储的程序,以执行如权利要求5-6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分析方法。 2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专利价值评估体系构建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b15847929.html,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专利价值评估体系构建研究 作者:李程 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年第20期 摘要:本文介绍了专利价值评估体系的概念和国内外现状,提出了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 原则,从评估指标的大数据分析入手,构建了“总-子-分”3层架构的评估模型,即以“法律、技术和经济”三方面为一级指标、“专利保护范围、专利稳定性、专利技术质量、专利技术应用性、市场、竞争、申请人因素”等7方面为二级指标、可量化的81个细分指标为三级指标的体系,并阐述了依据这一体系进行专利价值度计算的方法。在大数据基础上对指标进行量化之后,就可以根据这一体系和计算方法,快速、大规模、定量地对专利进行评估,对于项目筛选、投资决策、专利商用化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大数据;专利;价值评估;体系;量化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创新引领发展的趋势更加明显,知识产权制度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作用更加突出。党中央明确要求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2015年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 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提升产业国际化发展水平,保障和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一、专利价值评估体系的构建是专利商用化的基础 专利是知识产权(专利、商标、版权)的三大主要部分之一,兼具法律、技术、经济属性。在法律方面,专利权赋予了权利人的独占实施权利;在技术方面,专利公开了发明创造的内容,这就为技术的实施和商用化提供了基础;在经济方面,这也是专利属性中尤为重要的一面,权利人通过专利技术的商用化,如专利许可、专利转让、专利质押、专利入股、专利信托、专利担保、专利保险等,参与市场中的资本运作,从而使专利价值最大化。 专利商用化的前提是专利价值的评估。如果不能对专利的价值进行有效评估,其经济价值就成为“空中楼阁”。专利价值的有效评估是形成一个健康、有序的技术应用和推广体系以及高效、活跃的专利交易运营体系的关键环节。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在专利价值评估中采用什么指标?为什么用这些指标?这些指标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怎么合理使用这些指标?……因此,建立一套科学、严谨、完善、可量化的指标体系,是开展专利价值评估的基础性工作。 二、国内外专利价值评估体系研究现状和不足

香港三种专利有效数量数据分析报告2018版

香港三种专利有效数量数据分析报告2018版

引言 本报告针对香港三种专利有效数量现状,以数据为基础,通过数字分析为大家展示香港三种专利有效数量现状,趋势及发展脉络,为大众充分了解香港三种专利有效数量提供重要参考及指引。 香港三种专利有效数量数据分析报告对关键因素如专利有效数总数量,发明专利有效数,实用新型专利有效数,外观设计专利有效数等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并进行了深入研究。 香港三种专利有效数量数据分析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 旷维所有,任何机构及个人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报告力求做到精准、精细、精确,公正,客观,报告中数据来源于权威政府部门及相关行业协会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等,并借助统计分析方法科学得出。相信香港三种专利有效数量数据分析报告能够帮助机构和个人更加跨越向前。

目录 第一节香港三种专利有效数量现状概况 (1) 第二节香港专利有效数总数量指标分析 (3) 一、香港专利有效数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专利有效数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三、香港专利有效数总数量占全国专利有效数总数量比重统计 (3) 四、香港专利有效数总数量(2015-2017)统计分析 (4) 五、香港专利有效数总数量(2016-2017)变动分析 (4) 六、全国专利有效数总数量(2015-2017)统计分析 (5) 七、全国专利有效数总数量(2016-2017)变动分析 (5) 八、香港专利有效数总数量同全国专利有效数总数量(2016-2017)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香港发明专利有效数指标分析 (7) 一、香港发明专利有效数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发明专利有效数现状统计分析 (7) 三、香港发明专利有效数占全国发明专利有效数比重统计分析 (7) 四、香港发明专利有效数(2015-2017)统计分析 (8) 五、香港发明专利有效数(2016-2017)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发明专利有效数(2015-2017)统计分析 (9)

专利分析报告

专利分析报告 题目三星集团专利信息获取与分析专业班级1班 & 2班 姓名/学号颜青青 20121307063 牟颖凤 20121307039 蒋璐 20121307060 杨文佳 20121307012 二O一四年十一月

目录 一.三星集团研究背景 (3) 二.专利网站的比较 (3) 1.欧洲专利局网站( (3) 2.中国知识产权网CNIPR(https://www.doczj.com/doc/6b15847929.html,/) (4) 3.美国专利商标局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6b15847929.html,/) (5) 三.三星集团子公司介绍 (7) 四.三星集团的专利情况 (8) 五.三星集团专利数据分析 (10) 1.三星株式会社的专利时间序列分析 (10) 2、表格整理 (11) 3.结果分析 (11) 六.三星集团与高校联合创新情况 (12) 1、招聘 (13) 2、合作研究 (14) 七、同行业各企业的比较 (15) 1.三公司技术领域分析 (15) 2.三公司的专利类型分析 (20) 3三公司从2010年到2014年的专利量 (21) 4图十三:三公司专利量比较 (21) 八.三星电子有限公司的具体专利分析 (23) 九:三星重点领域发展趋势 (25) 1三星重工业有限公司的技术领域发展情况介绍 (25) 2三星和苹果公司的电通信技术的比较 (25) 3三星和苹果公司计算和推算技术的比较 (26) 4.结合图表和产品发布分析苹果公司的专利情况 (27) 5结合图表和产品发布分析三星集团的专利情况 (30) 十.三星的背景资料 (31) 十一.总结 (32)

一.三星集团研究背景 鉴于科技的飞速发展,企业拥有的专利越来越多,而专利在企业营业中所占的比重不可忽略,成了主要搜集情报之一。搜集专利的方法和搜索引擎多种多样,用法也存在一定差别。为了学习各种专利搜索方法,我们小组成员以三星集团为情报搜集对象,对三星集团的专利进行搜索与分析。从而努力熟悉国内外免费专利数据库提供的专利信息服务类型的使用方法,熟悉专利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 三星集团(简称:三星/??/Samsung)是一个跨国的电子工业企业,也是韩国第一大企业,由李秉喆于1938年创办。集团旗下包括:三星电子、三星物产、三星生命、三星航空等,业务范围涉及电子、金融、机械、化学等众多领域,其中三星电子为最大的子公司,也是全球最大的手机生产和全球营收企业。 二.专利网站的比较 我们选用的专利网站包括:欧洲专利局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6b15847929.html,),中国知识产权网CNIPR(https://www.doczj.com/doc/6b15847929.html,/),美国专利商标局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6b15847929.html,/)。 1.欧洲专利局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6b15847929.html,) 1.1主界面的介绍 图1 转换为中文后页面 图2

大数据产业专利态势分析

大数据产业专利态势分析 刘佳孙源王辉钟永恒李贞贞 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 全球专利数据来源选用Derwent Innovations Index(简称DII)数据库。从关键词和IPC 分类号综合制定检索式,且专利分类在G06F和H部类下。DII数据库的检索式为:(TS = ( big ADJ data OR mapReduce OR BigTable OR (MPP ADJ Comput*) OR Hadoop OR GoogleFileSystem)) AND IP=(H* OR G06F*),检索结果1548件。由于专利数据公开不充分,2017年的数据仅供参考。 1 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专利申请年度分布能够反映技术领域的萌芽、成长、成熟与衰落的成长历程与演变趋势。从专利申请年份可知,大数据技术发展分为两个阶段,一是2003-2010年,属于技术萌芽阶段,专利申请数量比较少,申请人主要有华为、中兴、NCR、雅虎等公司。早期专利的技术主题主要与大数据量、大数据流、大数据集有关。二是2011年至今,属于技术快速发展阶段,专利数量出现快速增长的趋势,2013年突破100件,2014年突破200件。主要申请人有IBM、电子通信研究院、中国国家电网、浪潮、中兴、EMC等。 图1 全球大数据专利年度申请量 结合大数据专利申请生命周期图可知,大数据技术发展分为两个阶段,一是2003-2010年的技术萌芽阶段,专利申请数量比较少。二是2011年至今的技术快速增长阶段,专利申

请数量呈现加速增长的趋势。 图2 全球大数据专利申请生命周期 2 技术竞争区域分析 专利申请区域分布能够反映技术领域的全球布局。德温特专利数据库中1548件专利申请国家或地区分布如图。由图可知,我国以997件专利数量遥遥领先,约占全部专利总数的64.41%,其次是美国。我国成为大数据专利第一大受理国,一方面反映出我国重要的市场地位,大数据企业纷纷来华布局;另一方面在良好的大数据政策环境刺激下,国内大数据企业纷纷布局,并重视知识产权保护。 图3 全球大数据专利申请主要国家或地区分布 从各国专利专利申请年度变化趋势来看,2014年是大数据发展的黄金时期。排名前10位的国家/地区均申请了大数据相关专利,其中,中国和美国2014年大数据相关专利申请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