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高唐县第一实验小学

08—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是一门与各学科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是中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它不是其它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与其它课程具有互补性。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鉴于以上认识,结合学校实际,我们围绕三条线索开展活动,即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使学生经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活动,获得积极的、创造性的人格发展。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1、让学生获取亲自参与探究的积极情感体验,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心理品质、勇于创新的精神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经过研究活动,促进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增进学生对生活背景下的自然、社会和文化的认识,增进学生对家乡、对学校的认识和了解,为家乡、为祖国建设发展勤奋学习、立志成才。

3、形成从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进一步拓展学生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关注自我生活方式,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6、促成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她们学会探究,学会运用所学动手实践,学会学习。

(二)阶段目标

低年级:学会关心她人、关心自然

中年级:学会关心自我、关心她人、关心自然

高年级:学会关心自我、关心她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

三、基本思路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每一个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如结合语文的阅读教学可开展阅读实践: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阅读材料、开展大量语文阅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各类读物和阅读活动的强烈兴趣,使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优良的阅读品质,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

读能力,可采用室内与室外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小组与班级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提供阅读素材展开结合。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大舞台。可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她们来说是平淡无奇的。这是因为她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但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习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如开展赏识活动课:即经过多种形式开展赏识活动课,能够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赏识自己、赏识别人、赏识自我,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进而关注个人专长、能力、树立自信心,赏识别人,让孩子发现别人长处,学会与别人合作,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沟通能力。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她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她们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她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和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她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经过对动物的观察、参观、饲养、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

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习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团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可结合国旗下的讲话内容、校园之声广播、道德早餐、学校网站开展行为习惯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四、时间安排

考虑到综合实践活动极具开放性,它需要打破传统的学校教学时间管理策略,因此本年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的安排上,我们采用弹性课时制。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将每周1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并充分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全员参与,及时对班级或小组的活动情况加以指导。当需要走出校门开展实地活动时,能够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或者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

五、实施方案

(一)实施策略

1、组织形式

(1)成立综合实践领导考核小组

组长:殷广芬

副组长:孙双荣杨春霞

组员:各年级教研组长(具体负责)

(2)时间:08- ( 12月— 6月)

(3)对象:各年级各任科教师及所有学生。

(4)组织形式

在各级部主任调配下,各班级由班主任牵头,安排有关任课教师组织班级学生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原则上各班级学生由兴趣相投,自选课题内容,相近的若干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组长由组员推荐或指导老师指定。

(5)活动办法:

指导老师引导学生讨论自己想调查的课题,研究的方法,指导她们订好计划,按计划开展活动,老师要深入到小组里,适当指导。同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能力,独自从生活中提出问题进行研究。

各学生课题组主要利用课外活动、双休日、节假日、寒假时间,在指导老师的辅导下自主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原则上活动地点在校内、校外(城区、学生所在家乡),特殊情况(因实践课题研究需要)必须经严格的申请审批程序允许后,方可组织外出考察实践。

(二)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

(1)成立综合实践组织机构;

(2)组织学习实施方案,做好教师培训;

(3)分年段组成实践活动小组,确立并上报课题,制订并上交方案。

2、组织实施阶段

(1)各实践活动小组按计划实施综合方案;

(2)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进行动态管理和调控;

(3)采取研究有关数据,积累资料(含活动图文)

(4)定期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工作交流和阶段成果汇报观摩活动。(一个年一次)

3、总结阶段

(1)综合实践课程实施相关措施汇编成册。

(2)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案例集、论文集。

(3)学生课题研究成果包。

(4)将相关内容录入学校网站。

(5)考核组对各活动课题组进行考核并公布综合实践优秀指导教师和先进活动组。

(三)实施具体方法:

第一阶段,确立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活动主题的选择,坚持“近”、“趣”、“行”的原则。即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把学生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作为选题的方向。二要学生感兴趣,所选主题能吸引学生去研究。三是主题所确定的活动内容可行,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生活经验、研究问题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时间、经费等因素。

第二阶段,制定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活动方案的制定必须完善和能够操作。方案应包括活动主题、问题背

景、活动目标、实践内容、研究方法、所需资料、人员分工、时间安排、成果形式等。其中,研究方法一般有观察、走访、问卷调查、查资料、实验等,所需资料包括走访时需要询问的问题、调查问卷和需要收集的信息数据等。

第三阶段,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活动方案的实施过程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环节,它充分体现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体性、实践性、活动性和开放性及生成性等主要特征。因此,老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参与、敢于实践、友好合作、热忱应对,特别要树立克服各种困难的信心。

一要克服学生学科成绩差造成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成功信心弱的心理障碍,二要缓解面对陌生的被调查对象不配合的尴尬场面,三要克服学生表示能力不强而造成活动开展不顺畅的困难,四要克服被调查者反映的内容比较零乱、难以记录整理的困难。学生思想意志的磨练、实践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就是在克服各种困难的过程中得到的。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应指导和鼓励学生要随机应变,要敢于面对各种生成的问题。首先,要注意安全问题。特别是活动场所在教室外或在社区、工厂、农场的,在交通安全、被考察对象本身的危险度(如农药瓶处理调查、河水污染考察)等方面要特别引起注意,能够给每一位学生发一份书面活动安全须知。其次,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设计者、实践者、体验者、被发展对象和被评价者,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自主实践,主动探究。根据活动生成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活动方案,使实践活动更切实际、更加流畅。第三,在活动时要撰写活动日记,及时收集活动

资料。要把开展活动的情况和个人的真实体验及时地记载下来,为以后进行总结研究和评价提供依据;要制作档案袋,将活动中所获资料及时放入,以保留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对组内成员和各个活动小组之间要及时交流,取长补短,资源共享。

六、评价体系

1、评价小组

由综合实践领导(考核)小组牵头,成立评选小组。

组长:殷广芬

副组长:孙双荣杨春霞

组员:各级部主任、教研组长

每次综合实践活动都要进行评比,并将评比结果根据学校教学评估细则计入教师评估。

2、评价目标: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引导和激励学生参与社会、走进实践,因此,评价应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创新意识。

3、评价原则

(1)强调课程、教学、评价的整体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要与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活动融为一体,一方面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作为评价她们学习情况的依据;另一方面,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习的机会,提供对课程修改有用的信息。

(2)重视评价的过程性

重视评价的过程性,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参与程度、投入程度、学习方法,这些评价将促进学生学力的发展,保证活动的顺利展开。

(3)倡导评价的多样性

评价的多样化,首先是评价的形式能够用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等不同形式,其次是评价的对象多样,能够是调查报告、研究报告、活动日记、活动反思,再次是评价的方法能够是辩论会、成果展览会、黑板报、主题演讲等。

4、评价细则:

A、对学生的评价:(100分)

a、档案袋评价(40分):记录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次数、内容和行为表现,包括活动过程、观察记录、记问记录、活动结论、收集到的资料、作品,获得荣誉,她人对自己的评价,指导学生把以上内容分门别类制作成方案卡、活动卡、反思卡存入档案袋。

b、综合评价(60分)

在每次专题研究结束后,对学生进行一次综合评价,综合评价包括让学生交流活动心得和展示活动作品两方面,让参与的老师、家长、学生给予即时评价。

B、对教师的评价:(100分)

活动准备:(20分)能否认真领会《标准》,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学生状况备课;能否恰当地选择多种课程资源(参考书、图片、实物样本、报纸杂志);能否就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及时与其它教学沟通、交流,积极

参与集体备课。

活动组织形式:(40分)是否面对全体学生,注重个别差异、思考的机会;能否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选择恰当的呈现方式(声像、动作、讲述、板书);能否根据教学目标与内容、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活动方式(讲解、提问、演示、讨论、学生操作、小组活动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否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活动环境、效果:(25分)能否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是否有民主、平等的交流,形成自由、宽松、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并在此环境下取得预定结果。

学习方式:(15分)能否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多种途径广泛搜集信息;学生在开放式的活动中,经过自主探索来解决问题;能否积极参与小组合作,经过讨论、动手操作等多种形式学习。

C、评价方法:学生参与程度;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情感、自信课程的交流情况;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能否及时分析评价结果,对教学效果作出准备的判断;能否根据评价所获得的教与学的反馈信息,不断调整教学行为,做出改进措施。

年度考核中总分折合为10分,综合实践活动先进活动组根据从高分到低分的原则进行,未参加该项活动的任何教师,在年度考试中综合实践得分为0分,同时给予通报批评。

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方案

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方案 西北林场开展 “深化平安林区建设,排查化解矛盾纠纷进 万家”主题实践活动方案 根据公司党委《“深化平安林区建设,排查化解矛盾纠纷进万家”主题实践活动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 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为指导,以源头治理为根本,以进万家,解决职工群众合理诉求、化解矛盾为主线,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提高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能力,着力提高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尽最大努力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把矛盾纠纷解决在林场,解决在萌芽状态,为我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主要任务 围绕“科学发展,强企富民”这一主题,结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实际,通过开展“深化平安林区建设,排查化解矛盾纠纷进万家”主题实践活动,增强群众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深化人民调解工作。增强创新意识,着力破解平安创建工作中的难题,推动平安林场建设活动科学发展。要

突出解决由民事纠纷转化为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问题,着重预防由民事纠纷升级到上访,由个体纠纷升级为群体性事件,特别关注信重访问题、历史遗留问题和冲突性强的问题,加大对可能产生“个人极端行为”的个访人员的排查力度,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三、活动时间安排从XX年12月中旬开始至XX年1月底结束,共分四个阶段。 (一)动员部署阶段(12月20日至12月22日)。组织林场机关人员认真学习领会局党委活动精神,进一步认清形势,理清思路,结合林场实际制定活动方案。 (二)集中梳理排查阶段(12月23日至12月25日)。由林场党支部和工会组织相关人员,对林场内社会矛盾纠纷进行全面摸底排查。重点排查林地承包、果林承包、沟系承包、补助金发放等职工群众关注的切身利益的难题;职工群众困难问题、教师移交问题、棚户区改造、下岗工人再就业等可能引发的矛盾纠纷问题。对排查发现的各类矛盾纠纷隐患进行梳理分类,按矛盾类型、原因、时间、地点、涉及人数、事态发展预测等项,逐案、逐人、逐项建立台帐,进行分类汇总,落实具体人员负责。 (三)集中化解阶段(12月26日至12月)。在全面深入排查的基础上,对林场内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不稳定因素、信访突出问题,及时采取行政、司法、民调、经济、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蔡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小学(3—6 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独立形态的课程,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 一、指导思想 随着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知识也不断出现新的分化与综合的趋势,解决有限的学时和知识量的无限增加之间的矛盾,“综合学习”越来越受关注。从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出发,密切学生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着眼于发展开辟了面向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会的广阔空间,立足于让每一个学生健全、完整的发展。 二、课程目标 1、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 2、本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等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愿望和能力。 3、社会发展对中小学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素质要求,因此需要具备些基本能力手综合素质; 同时也为了适应科学和技术发展的需要,逐步养成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领域 1、研究性学习;

2、社区报务与社会实践; 3、劳动与技术教育; 4、信息技术教育。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1、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 2、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有效指导的关系。 3、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开展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 4、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5、综合实践活动时间统一安排,每周一至二节课,学生全是员参与,教师参与活动小组的活动。 6、采取个人活动、小组活动这两种基本的组织形成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安全、有效的开展。 7、在开放的时空中不能忽视安全保障措施: 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 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 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与管理 1、范围:小学3—6年级学生 2、根据学校实际和教学目标,学校建立研究性学习指导、管理小组,加 强组织管理。切实保证研究性学习标真正落实到实处。组长: 魏素菊 副组长: 吴孝东冯秋怀 成员: 冯启红刘晓娜王志鹏张继辉指导管理小组根据学校特点、学生实际、教育原理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性学习方案和具体的研讨措施,合理安排课时,科学调整任课教师,使音乐、体育、美 术、社会、自然、英语、电脑等各学科的教师都积极主动地参与研究性学习的

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阳谷县教育体育局关于利用社会资源开展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社会大课堂”在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奔着社会大课堂的建设目标,结合我校特色和学校现状,坚持以实践资源开发为载体,实践创新为指导,长效发展机制为保障,完善管理方式为手段,逐步构建社会大课堂建设与应用的管理模式,逐步提升社会资源使用效率,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紧密结合,探索社会大课堂实施的模式和特色,从而促进学校内涵新发展 二、活动目标 1、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国情、民情,了解社会经济的发展。 2、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把书本中、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体验中得到印证、得到升华。 3、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切身感受,加深对党、对人民的真挚感情。 4、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自理。 6、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服务社会的思想和能力。 7、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研究探索科学的欲望。 8、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9、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广泛的兴趣、使其身心健康地良性发展。 10、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三、活动形式 各班学生以中队、小队等为单位组成活动小组,要求全员参与,并提倡参加多项活动。各中队辅导员指导各小组制定好活动计划后以中队为单位进行汇总并上报学校少先队大队部 四、活动内容 1、社会参观活动。通过参观、访问、考察革命遗址、科技馆、博物馆、英雄模范人物、杰出人物、市政工程、工厂、机关、社会福利单位等,深入了解和谐社会建设情况,力所能及地为地方各项建设事业服务。 2、社会调研活动。(参考主题如下,也可自选主题)①绿色环保宣传;②水质污染情况调查;③白色污染调查研究;④关于生活节能状况调查研究;⑤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调查;⑥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可行性调查;⑦公交道路状况及改进意见调查;⑧我县旅游资源状况调查;⑨小学生的消费观念与行为研究;⑩学生上网吧问题研究等。 3、社区服务活动。社区保洁活动、社区护绿活动、社区综合宣传活动、社区陋习纠察活动、社区敬老爱老活动、社区帮困助残活动、社区读书辅导活动、交通服务活动、环保志愿者活动、社区公益劳动等。 4、感恩活动。了解父母的工作和生活情况;了解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和要求;了解自己每年的花费在家庭中所占的比重;了解并清楚记住父母的生日;了解父母近十几年来为自己学习和生活做出的付出;帮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务并献上一份新年礼物,学会感恩父母。了解教师的职业特点,盘点多年来对自己最

党支部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当先锋、聚民心、促发展”这一主题,紧密结合全街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党员队伍的现状,着眼于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在实践中体现先进性。 二、目标要求通过组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引导机关党员结合工作实际情况,注重实效。 要抓住有利时机,有计划地进行安排,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不搞形式主义或走过场,通过为基层多办好事实事,提高机关党员的思想觉悟,让每一位党员干部真正受到教育,得到提高,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得到发展,要求每名党员从身边的事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心系群众,情系基层,真正使这项活动收到实效。 对活动中落实的工作和项目,要全程跟踪,确保落实一件,办结一件,见效一件,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以确保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促进全街持续稳定地发展。 三、活动内容“当先锋、聚民心、促发展”为主题的“一访二联三服务”主题实践活动,主要是:(一)、“一访”即继续深入开展“访民情、解民忧、帮民富”活动,机关党员深入村组、社区、企业,访民意、听民声、解民难、帮民富,在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每个阶段,每名机关党员干部要走访10名左右的农户和居民户,并作好详细的民情访问记录。 彻底了解农民拆迁户的安置问题和群众生产生活出路问题,确保

拆迁户放得心、住得下、富得起。 耐心倾听下岗失业人员的意见和呼声,给予政策指导,千方百计地为他们分忧解难,充分享受政府的温暖。 了解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情况,送钱送物献爱心,出主意、想办法指导脱贫。 (二)、“二联”即每名科级党员干部联系一家企业,建强组织,推荐人才,凝聚人心,共谋发展;每名党员联系帮扶一户困难户,给群众送政策、送点子、送温暖,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联户帮富,接受群众教育。 深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对特困户、常困户及残疾人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资助,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 科级党员干部要加强对街道企业的引导、协调,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给予有力的支持和倾斜,立足长远,谋求更大的发展。 (三)、“三服务”即要求党员服务一线、服务群众、服务经济,广泛开展各种为民办实事的活动。 努力在学习理论中激励党员,在帮助群众中教育党员,在服务发展中锤炼党员。 一是就业援助,扶助下岗失业工人和失地农民再创新业。 举办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农民再就业专场招聘会,免费为他们举办各类培训班,帮助其掌握一技之长,早日走上再就业之路,为他们千方百计寻求岗位、千言万语联系介绍、千辛万苦跟踪服务。 二是大胆创新、拓宽农民安置的路子,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开发,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设立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围绕学校素质教育总目标,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推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重大转变,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综合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全面提高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变化的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特制订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二、目标要求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具体如下: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为学生打开了一个开放的学习途径。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自主学习和实践,从而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从而形成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变革所要求的基本品质。 3、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思维能力,学会做事,发展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5、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善于交往,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 三、实施原则: 1、综合性原则 主要表现为活动内容的综合性、活动形式的综合性、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力的综合性,以及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运作中教学价值的综合性。 2、协同性原则 是指综合实践活动使知识价值、能力价值、品格价值、方法价值的形成过程和发展水平保持协调一致。主要表现为学生态度、情感、价值观、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协调一致。 3、本土性原则 是指综合实践活动家的开展是学校根据自身的特点或班级根据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其创造性面确定的。活动内容的选择立足于学校特色、班级特点,尊重学生兴趣、爱好、特长,挖掘社区中和学生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和研究课题,引导学生把自己成长的环境作为学习场所。 4、开放性原则 是指综合实践活动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满足和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活动方式等都具有开放性特点。 四、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明确规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即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我校把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重点开发项目:

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一、社会实践的目的 1、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科技、国防、劳动、法制、环保、历史等多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关心社会和科技进步、关心地球和生存环境。 2、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 3、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认识社会、探究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形成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 4、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养成良好的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和操作能力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 6、更重要的是,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和勤于实践、勇于探索、精诚合作的精神,不断提升学生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完善学生人格。 二、社会实践的内容 1、军训:这是一个必修项目,也是社会实践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进行军事知识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和纪律的养成教育。 2、参观、访问和调查活动、社团活动:可以郊游,参观人文景观等;可以到德育教育基地参观考察,接受思想教育(例如进敬老院帮助孤寡老人)等;可以抓住焦点、热点问题,进行环保、国情民情调查等活动;可以结合教学内容

进行验证性的调查;访问则一般以国家或地方政府机构、政府官员、特殊人物、特殊群体等为访问对象。 3、班级值周活动和校内劳动。 三、组织管理形式 社会实践课程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由德育处统一负责实施。年级组负责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班主任对全班的社会实践活动负责,指导老师对所管的社会实践小组负责。社会实践活动一般以由5-10个学生经自由组合形成的小组为单位开展,每小组推举小组长一名,根据活动项目聘请指导老师1-2名,根据活动项目的需要可聘请校外人士充当指导老师。 四、学分配置、认定与时间安排 1、军训:安排在高一第一学期开学之初,时间不少于一周,①考勤记录②个人总结③班任或教官签名④相片和奖状等证明材料。时间1周。 2、社会参观、社团活动与社会调查活动:社会参观活动由学校统一组织,社团活动和社会调查由学生自行安排,小组成员不能少于5人,时间安排在八年级阶段,利用双休日、节假日或假期时间自主安排活动。①参加活动证明(由学校或活动单位提供)②调查计划、报告③相片和奖状等有效证明材料④教师签名。

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5篇

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5篇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篇一: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根据《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关于开展“知荣辱、树新风、我行动”道德实践活动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经研究决定,在我校深入开展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的道德实践活动。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际出发,遵循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动员未成年

人,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践行道德规范、增强道德意识、养成良好习惯、培养高尚品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二、活动内容 按照学校、家庭、社会联动原则,在实践活动中做到针对性强、参与面广、有实际效果。 (一)开展“感恩长辈”活动 1、培养未成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提倡未成年人主动分担家务,在父母的指导下买菜、做饭、洗碗、洗衣、叠被、扫地、浇花等,让学生体验父母或长辈的辛劳,培养热爱劳动、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培养自理、自立能力。 2、引导学生尊敬父母。组织学生开展“我为长辈做一件事”、 “和父母说句贴心话”、“我请父母讲一件过去的事”、“我当一天家”,向父母道一声辛苦、为父母捶捶背洗洗脚、制作一件小礼物送给父母、给父母过生日、

关心父母身体健康等活动,使学生理解父母、感谢父母,培养孝心,学会感恩。 3、养成勤俭节约习惯。鼓励学生不挑吃穿,不乱花钱,不盲目攀比,养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二)开展“和谐校园”活动 1、引导学生尊敬师长。推行校园文明礼貌用语,组织学生开展“三礼”(知礼仪、重礼节、懂礼貌)活动,倡导同学之间结对互助,通过交流谈心、补习功课、赠送学习用品等形式,互帮互助,互学互爱,养成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德。 2、开展“为创建和谐校园做一件实事”活动。通过给学校提一条建议,做一件好事,出一期小报等多种方式,提高学校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和谐,使学校充满健康、快乐、和谐、安全的良好氛围。 3、开展“五个进”、“六个一”活动。“五个进”即让“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教育进班级、进课堂、进教材、进活动,从而使“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主题实践活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使学生保持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与服务学习的体验、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服务意识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关注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该课程的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的重大改革。为了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现课程目标,根据《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原则 1.遵循《初中课程方案》的精神及初中综合实践课程标准的原则和要求,体现内容上的联系性和实施上的独立性。 2.课程编排应立足于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充分利用,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3.课程编排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对自然、社会和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等。 4.采用弹性课时制,做到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使学生关注自然、体验生活、走向社会,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生爱自然、爱生活、爱家乡,进而爱社会、爱祖国等方面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努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 (一)学生层面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比较丰富经验。 2.初步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关爱和责任感。 3.初步形成主动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究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培养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初步养成合作、民主、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教师层面 1.通过对活动的参与、组织、指导和管理,转变教学观、课程观和教学方式。使教师从传统学科课堂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主题活动中的策划者、合作者和指导者。 2.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与发展,而且要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态度的养成和价值观的确立,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世界出发,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使他们的情感和精神世界得到不断提升。 3.改善教师结构,培养一支“一专多能”的新型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的自身专业化成长,形成与学生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学校层面 探索一条符合本校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综合实践活动路子,建立并完善一套较为合理的具可操作性的综合实践课程的操作模式和管理模式,改进教学观念,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改进我校的课程结构,形成具有我校特点的课程文化和校园文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三个组成部分,各部分具体目标: (一)研究性学习活动: 1.激发学生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究问题的兴趣。 2.学会观察与发现,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3.养成与他人合作与分享的意识。 4.养成尊重科学的意识和认真实践、努力钻研的态度。 5.初步形成对自然、对社会的责任感。 (二)社区服务: 1.主动参与社区公益活动,增强融入社会的能力,学会时代社会人际交往的本领,提高沟通能力,增强团结协作的意识。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作者:————————————————————————————————日期: 2

活动方案具体分析 目录 一、调查课题的基本内容 (1)实践方案简介………………………………………………………(2)小组介绍………………………………………………………(3)实践口号与主题…………………………………………………(4)实践的目的与意义…………………………………………………(5)实践背景………………………………………………… (6)实践活动方式………………………………………………… 二、实践阶段安排 (1)活动地点………………………………………………… (2)前期准备………………………………………………… (3)活动开展………………………………………………… (4)成果总结………………………………………………… (5)活动预期效果………………………………………………… 三、其他活动要求及注意事项 (1)活动经费………………………………………………… (2)管理制度…………………………………………………

一、调查课题的基本内容 (1)实践方案简介: 又是一年“春风”起,目前,研三的学生已经毕业离校并将要走上工作岗位了。但是,在我国就业率有所上升的趋势下,研究生就业问题依旧是突出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党的十八大精神号召下,我们不得不思考:影响当代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我们应该怎样进行准备?因为这些都是与我们的切身利益相关的。基于此,本小组决定以本校近年来就业情况为依托,在相关理论和数据分析基础上,以镇江人才市场,招聘中心为调查区域,抽样联系2--3家接收过我校毕业生的企业,追踪调查我校毕业生的发展情况。在人才市场,招聘中心通过观察与体验了解现在企业对当代研究生自身素质的要求以及他们职业发展中的影响因素。同时在校内针对即将毕业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相关的问卷调查之后分析调查结果,编写出调查报告,提出相关建议。为在校研究生能在学习期间有针对性地提前锻炼,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就业观念提供强有力地支撑,更好地促进研究生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2)小组介绍: (3)活动口号与主题: 口号:把握青春,践行使命 主题:关注学生就业,建设和谐社会 (4)实践的目的与意义: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追踪我校部分毕业生职业发展情况,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和要求,使在校学生能及早地、有针对性地进行锻炼和提高,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就业”,让大家赢在起跑线上,成为职场上抢手的新人。 (5)实践背景: 时至六月,又一大批的学生即将离开学校走向社会,开始他们的工作历程。但是在研究生就业压力增大的情形下,也总是会有一些佼佼者受到多家企业的青睐。究竟是哪方面能力使他们赢得青睐受到眷顾,哪些因素会影响到他们今后的

党员主题实践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落实局党委的文件精神,以“强化意识、刻苦学习、提升内涵、创优争先”这个平台为依托,认真组织我园全体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形式多样的党建教育活动,不断提高我园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及全体教职工的政治思想觉悟,坚定理想信念,不断锤炼自己的思想品德,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努力把这次党建教育活动成为激励全体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通过学习活动不断总结提高,努力增长实际工作的能力,力求让党员的先进性教育具有长效性和持久性,推动自身建设和业务能力的提高,为实现教育现代化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二、活动目标: 通过主题活动的组织实施,使幼儿园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更好地服务于保育教育工作岗位,力求每一位党员教师在自身的岗位工作中自觉地履行党员先进性的承诺;自觉形成敬业爱岗、无私奉献、人人争先,以爱育爱,人文关怀的快乐幼儿园园风。 三、组织领导: 1,召开支部会议,传达有关文件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2,成立领导小组,制定主题方案。 领导小组:组长:张秀丽 副组长:张锦秀王晓静付瑾妤

组员:高丽荣刘钰刘青闫庆铃 四、标准与要求 1,认真学习和践行党的纲领,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思想过硬,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2,热爱幼教事业,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能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中; 3,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做到品德高尚,为人师表,率先垂范,用自身的良好师表形象影响和带动身边的教师,促进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 4,自觉加强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及专业水平,提高为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所需要的教育技能; 5,具备较高的师德风范,关心爱护幼儿,尊重幼儿的人格,能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进行培养和教育; 6,能够坚持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听从领导分配,务实肯干,不计较个人得失,讲奉献,诚心服务于园所、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幼儿、服务于家长、服务于同事; 7,在实际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能够时刻体现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并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真正做到一个党员一面旗帜。 五、具体活动安排 活动一:开展“三名”学习活动 时间:4月份

传统节日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中秋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和生成性很强的课程。它的活动是一种基于学习者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社会,在以学生自主活动为特征的实践操作中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科学结论、发现新知识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学生的实践和体验,提倡学生个性的发展。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开发和实施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自订计划,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置于中心地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师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帮助学生不断提高选择意识和能力,从而逐步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创造,初步形成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萌发创新意识。 二、活动背景: 开学初,为了在本学期更加顺利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我在学生中进行了一次综合实践选题调查活动,结果发现学生对生活意识淡薄以及不了解节日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意义和民族特色,也不知道这些传统食品的含义,因此,本学期决定做京剧脸谱、环保和选择中秋文化作为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中秋的文化内涵,了解京剧脸谱一些基本知识,促使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践行,全方位、多

角度了解以此激发学生对家乡与祖国的热爱,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活动目标 (1)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中秋节的神话传说故事及民间习俗和中秋、月亮相关的古诗、词、文、民谣等,感受古代文化;(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析资料、整理资料汇报的能力。 (3)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体验劳动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热情。 (4)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 四、活动过程设计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的基本任务是: 1、提出问题,确定活动主题; 2、组建活动小组; 3、制定活动方案以及准备必要的工具和条件。(活动方案包括的内容主要有:活动的主题或课题、活动的内容、活动的具体目的和任务、方法、活动的具体过程、任务分工、准备工具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最新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价值取向,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为此,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规定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小学阶段,应在3—6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以综合为主要特征、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这一新型课程的产生,既继承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又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指导思想 必须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努力打破学校封闭性,引导学生遵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综合应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加强与现实社会的沟通和联系,让学生及时了解时代的最新信息,紧跟科技迅速发展的步伐,使他们的情感态度、综合知识、实践能力、学会学习等方面得到发展。 二、培养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性的实践性课程,其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阶段。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的具体目标是: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 的初步能力。 三、基本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实施过程中要遵循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等原则。 四、课程设置 1、内容框架设置课程菜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四大领域不是并列的关系,不能相互割裂。基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结合学校、社会实际,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指定领域之间的整合,及指定领域与班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等非指定领域的整合,从“探索自然”、“发展自我”、“亲近社会”等板块着手,整合形成了“生活与体验”、“卫生与健康”、“民风民俗”、“种植与养殖”等小板块的课程内容,形成序列、体现个性差异、体现地方特色。 2、课时安排彰显弹性特点 按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要求,综合实践活动每周为三课时。考虑到现行的课时计划和活动实施的实际,必须灵活安排课时,实行弹性课时制度。

2018年建设局三个一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2018年建设局三个一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XX县委办公室关于在全县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继续深入开展“三个一”主题实践后的那个的意见》(大办发〔2010〕21号)要求,结合建设局工作实际拟定实施方案。 一、明确目标任务 开展三个一主题实践活动,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省委八届八次、市委二届十次、县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针对建设工作作出的决策和部署,围绕县委政府即定的发展思路,坚持从本单位实际出发,积极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实现“抓党建保障、举民生之策、促转型发展、建和谐单位”目标。 (一)抓党建保障。党组织建设按照党章规定进一步提高党员队伍进一步壮大,活动方式不断创新,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积极推进,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通过抓好党组织建设,带动工青妇组织开展活动。(二)举民生之策。党组织要把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抓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廉租住房建设、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农村危房改造,尤其是工程质量监管等各项工作,作为民生工程抓好各个环节的具体工作,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以惠民实绩取信于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大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促转型发展。党组织要紧扣县委政府实施“四大战略”、建设“四大基地”、推进“五大进程”、培育“六个支柱”的战略部署,加快“发展思路、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税源结构、就业结构”五项转型步伐,兑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对群众的承诺,持续抓好各项整改任务的落实;按照职能职责的要求,认真在城镇建设工作中,深入调查研究,为县委政府在规划、建设、管理决策上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全县城镇经济转型发展。 (四)建和谐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及时了解群众思想动态和利益诉求,有针对性地做好引导工作;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实施方案 2020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2020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所以成为亮点,是因为综合实践活动承载了最能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的课程改革的精髓与理念。下面是有20xx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欢迎参阅。 20xx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范文1 一、指导思想 为了切实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茶亭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二、课程实施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联系自然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和相关内容的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获得参与专题研究、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的切身体验,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实践技能,培养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学会合作与分享、尊重与欣赏,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生活态度,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未来,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课程的内容和实施办法 第一部分:研究性学习课程内容 研究性课程在内容上要注重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联系自然界、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实际问题,要有效地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和自

然资源,紧密结合各地区和学校的实际开展学习、研究。无论学生确立的探究课题是自然问题、社会问题还是自我问题,在研究性学习开展中都应对自然、社会、自我三者作整体关注,充分挖掘研究课题所具备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自我因素,努力实现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内在整合。大概分类如下: (1)自然环境类:主要是从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能源利用、农作物改良、动物保护、天文研究等方面与人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2)社会生活类:主要是从保护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校规章制度研究、社会关系研究、企业研究、社会管理、社团活动、人群心理、人口研究、城市规划、交通建设、法制建设、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发展、宗教研究、贸易与市场研究等与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3)历史文化类:主要是从研究历史与人的发展角度提出的课题,如乡土文化研究、民俗文化研究、,历史踪迹研究、名人思想与文化研究、校园文化研究、传统道德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研究、东西文化比较研究、民间文学、艺术研究、影视文化研究、时尚研究等与个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4)个人发展类:主要是从关注个体成长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生社团研究、学生群体研究、学生消费研究、学校制度与学生成长、班级制度与文化、流行文化、时尚文化、行为方式研究、同学关系研究等与学生生活直接相关的课题。

“文明校园-从我做起”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长堰中学 “文明校园,从我做起”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立德树人,实践育人”的教育理念,更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提高广大学生文明素质为目标,通过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精心设计活动载体,教育引导广大学生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与文明同行。 二、活动原则 1、以人为本,全员参与。广大学生是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的主体 和受益者。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让每个生命都绽放光彩”作为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宣传发动和思想教育贯穿到活动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动员广大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入到活动中来,人人参与,共同提高,形成人人感受文明、建设文明、提升文明的生动局面。 2、重在实践,贵在养成。要立足教育实际,精心设计活动载体,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真正把主题实践活动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使活动开展的过程成为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成为展现中学生良好精神风貌的过程,成为追求文明走向文明的过程。 三、主要内容

主题实践活动着重实施五项行动是文明在我环境中。引 导学生在校内、校外公共场所自觉保持环境卫生,共同美化家园;重点解决随地吐痰、乱扔杂物、乱贴乱画、乱抹乱刻、损害公物等问题,培育人人遵守公德的良好风尚。二是“文明在我行进中”。引导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做到文明行走、文明乘车、文明驾驶、文明游园; 重点解决乱穿马路、舌L闯红灯、践踏绿地、拥挤加塞等问题,形成良好的公共文明秩序。三是“文明在我话语中”。倡导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使用文明用语,正确使用称呼;重点解决说话粗鲁、大声喧哗、谈吐不雅等问题,营造文明礼貌的浓厚氛围。四是“文明在我微笑中”。倡导学生把“微笑”渗透到学习和生活的每一个环节,倡导以“微笑” 对待他人;重点解决待人冷漠、孤高自傲、态度蛮横等问题,构建文明和谐的人际关系。五是“文明在我感恩中”。弓I导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孝敬父母,善待他人,互谅互让;重点解决爱心缺失、自私自利、不尽孝道等不良现象,树立感恩包容的良好社会风气。 四、工作重点 (一)强化舆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结合工作实际,通过校园宣传橱窗、广播等阵地,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刊登、播送“校园文明,从我做起”主题实践活动的内容,使广大学生充分了解活动的目的、意义、要求、责任与义务,同时要加强与有关新闻媒体的沟通和联系,及时宣传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

2018年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2018年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峡河乡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 一、指导思想: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是国家义务教育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 我校将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积极落实《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的有关目标,根据教育局相关工作要求,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习力度,通过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来克服以往课程中脱离学生自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形成学生勇于实践的意识和善于实践的能力。同时,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培养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1、总体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学生能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练习的整体认识,具有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我校地处农村,结合农村亲近大自然的地理优势,开发一系列以农科技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充分发挥学校和社区资

源,引导学生利用校外基地亲历、探究和体验。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使学生具有基本的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对家乡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分阶段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包括:考察探究活动、社会服务活动、信息技术、劳动技术、职业体验及其他活动。在实践中,可以以综合主题或项目将几大指定领域进行有机融合,彼此渗透。因此,结合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开发和特色办学的理念,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分年级进行目标定位。 二、课程实施 1、课时安排 我校1-2年级,每周1课时;3-6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每周开设1课时,信息技术教育每周安排1课时,劳动与技术教育平均每周安排1课时。并将课时列入课表,配备专任和兼职教师,班主任协同合作的新格局。当然,各年级可因临时教学需要或师资情况灵活采用弹性制,做到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相结合。

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方案一:安阳实验中学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20xx年寒假将至,为了促进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去关心社会发展,去关注社会问题,去尝试解决自己研究的社会问题,有益补充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自身的动手能力,开辟出有自己特色的社会实践的新途径。我校根据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二、活动宣传发动 1、在1月14(周一)的班主任会议上布置寒假社会实践任务,请班主任抽时间组织全班同学认真学习活动方案,并指导贯彻。 2、各班班主任要在学生离校前确定寒假实践主题和分组名单,并组织各组召开会议,商讨活动细节。 三、活动组织实施 1、组织形式:学生一般以个人分散活动或按居住地域由510人组成社会实践活动小组。(可以不按班级组织) 2、必须完成的实践活动: (1)节日小报展示活动(手抄报的形式) 每个学生要以春节、元宵节为主题自编自创节日小报。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节日文化、收集节日资料、参加民俗活动,深入了解春节的文化内涵、展示节日收获和感悟,在心中积淀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意识。 (2)公益之星评选活动(必须要有数码照片) 社区募捐活动、社区保洁活动、社区护绿活动、社区综合宣传活动、社区陋习纠察活动、社区敬老爱老活动、社区读书辅导活动、为孤寡患病老人和残疾人做好事献爱心、交通服务活动、环保志愿者活动,目的是引导同学们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区做个好公民。 3、社会调研活动(参考主题如下,也可自选主题) (1)社会参观活动 参观、访问、考察(革命遗址、科技馆、英雄模范人物、杰出人物、现代化建设成果、市政工程、著名高校、工厂、高新技术产业运作情况等),例如以当地的居民小区为调查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可以物业管理、商业网点、文化娱乐、教育设施、交通路线等为研究方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