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语文作业现状分析及对策

初中语文作业现状分析及对策

初中语文作业现状分析及对策
初中语文作业现状分析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b14919078.html,

初中语文作业现状分析及对策

作者:谢芳

来源:《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4年第08期

摘要:语文作业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作业的高效与否直接关系初中语

文的教学质量,意义重大。笔者从教师在布置语文作业时存在的目标不明确,作业量失控,没有进行相关指导等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有效作业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语文作业;高效性;现状分析;对策

语文作业设计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运用和体验知识、技能的一个学习过程,是促使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检测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不但要求我们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都必须富有人文色彩,同样也要求我们语文作业的设计要富有人文色彩。

长期以来,语文作业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大多是题海战术,作业多,形式单一,与学生实际相脱离,让很多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苦不堪言,同时也让很多语文老师陷入每天繁重的作业批改中,增加了老师的教学负担。如何让师生在作业上也真正实现高效,切实落实新课改的内容,现在笔者就这一问题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现状分析

1.作业目标不明确。为什么布置语文作业?这个问题恐怕有些语文教师没有认真思考,因此,布置作业就出现这样的情况:漫无目标,为防止学生沉溺于玩耍,随意布置语文作业;目标失度,任意拔高或曲解课文;目标不清,作业对培养语文能力的针对性不强,这样的语文课及作业,如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2.语文作业形式单一,缺乏新意。常见的语文作业形式是一抄(抄生字生词)、二答(答课后问题)、三背(背指定篇目)、四做(做教辅用书)。而且即使是答课后问题,背指定篇目,教师也往往以写的形式检查,片面突出写的能力,忽视了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发展。

3.作业内容偏重于教辅用书,作业量大。教师为了省力,不仅常常把配套的教辅用书作为一成不变的学生要完成的主要作业内容,而且在布置作业上总是面面俱到,大搞题海战术,认为做得越多,能力就越高,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疲劳度,导致学生厌恶以致放弃作业。

4.作业评价简单化。教师评价作业单调片面,评语刻板教条,用一个简单的具体分数了事,既没有感染力、人情味,也不能对学生起到针对性的指导作用。教师批改的作业,学生往往连看都不看一眼,大大降低了作业的效果。

初中语文作业有效性探究

初中语文作业有效性探究 作业是课程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环节,是教学过程中最具活力的活动内容。语文作业是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形成能力、经历语文学习过程和认识科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径。作业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能检验教学效果。因此,作业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如何才能严把“作业”关,最大地发挥“作业”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呢? 一、作业有效性的理论依据 从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精选有针对性的作业,到认真逐一批改作业,再到发现学生的认知差异实施个别辅导,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馈──矫正──改进的循环过程。 判断语文作业“有效”与否不应该取决与教师布置了多少内容的作业,学生收获的少也徒劳无功。对于什么是高效的“作业”,国内外学者较为认同的是指教师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效果。 如何判断作业是否有效?国内的研究往往从以下一些方面来衡量: (1是否能把握教学内容的定位; (2是否注重个别差异; (3是否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完成作业的过程中; (4作业能否体现互动的要求,师生是否共同参与; (5是否把作业与学生课堂学习联系起来; (6是否注重发展学习者的认知技能,提高其素质。 有效教学特别关注学生学的过程和学的发展。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参与,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直接影响认知的结果。有效作业要实现高效认知,必须解决如何使学生高效参与作业的问题。 二、提高语文作业有效性的实践 (一改进作业设计,降低学生的参与门槛 改进语文作业,既要达到目的,但又不能变成题海战,或让学生完全进入“炼狱”,以加重学生负担。 少而精:作业练习要从紧扣重点、加强探究、注重选择、把握难度等方面进行精选。教学中,要改善基础性训练,要强化作业题目的典型性和示范性,拓展“双基”功效,做到训练一道题,让学生掌握一类题型的解题技巧,能举一反三,以一推十。 有层次:这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表现。学生的素质和水平不一,对所学内容的掌握也自然也会存在差异。在布置作业时,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布置不同内容和难度的作业,解决的问题要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不然会出现吃不饱、吃不了的现象。特别是会出现缺交作业或是抄袭作业的情况,这样作业的反馈作用就大大的消减了。在教学中,我一般把作业分成“三星”,“一星”题为每位同学必做题;“二星”题是提高题,班上后10%左右的学生不作要求;“三星”题为选做题,供有兴趣的,学有余力的同学讨论。总之一个目的,就是让每个同学都能从数学中得到成功的体验,让能力突出的同学有“炫耀”的机会。

初中九年级语文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初中九年级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西村镇第二初中语文教研组 解读一: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是交际工具,交际的内容就属于文化范畴。所以说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要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行熏陶感染,要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和学生的审美能力。这其中,要强调文学教育,只靠语言、文字,实用文的阅读和写作,无法全面完成语文课程的任务。文学教育在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行熏陶感染方面,在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方面,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作用。 解读: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的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实际上,语文课程这两个方面的特点是统一的,科学与人文的统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解读二: (一)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整个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课标的“文眼”,在语文课改实验中有非常特殊的意义,课标强调的是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里体现了义务教育对语文课程的两点要求,一是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不是少数尖子学生,而是每一个学生;二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该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不是全部的语文素养。那么,什么是语文素养呢? 巢宗祺教授明确说明,是指“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能力包含其中。”课标在总目标中所列的10条要求,就是对接受义务教育的每一个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的基本要求。 解读:“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有什么差别? “能力”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有的心理学书籍定义为:“足以使人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特征。” “素养”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平日的修养”,《辞海》解释为“经常修习培养”,也就是说,“素养”属于个人“修养”问题。对于“修养”,《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辞海》的解释为:指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所达到的一定水平。如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修养、文学修养。 从上述工具书关于“能力”和“素养”的解释来看: “能力”是指人能胜任、能完成某项工作的自身条件(应该包括心理和生理的条件),重在“功用性”。 “素养”是指人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修习培养)在某一方面所达到的高度,包括功用性和非功用性。 “语文能力”包含在语文素养的内涵之中。 (二)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主要应做好:发掘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在生活和实践中学习语文,加强对语言的感性把握,根据汉语、汉字自身特点进行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

浅谈初中语文作业的有效性

浅谈初中语文作业的有效性 巴东县茶店子镇民族初级中学田卫华 教师要完成教学任务,要达到教学目标,要丰富学生的知识,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些都需要通过作业的练习与巩固来达成。《语文课程标准》开篇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我们要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而不需要只会“纸上谈兵”的“答题高手”。有效作业就是教师所设计的作业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其对知识的渴求,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达到增效减负的目的,从而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下面具体谈谈我在工作中的几点做法。 一、精心设计作业,提高作业质量 1、激发兴趣,设计自主作业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孩子持久学习的动力,所以我们在布置作业时要能激发孩子的兴趣,设计一些可供孩子自主选择完成方式的作业。比如预习作业可让学生自主查找相关资料,从而增加兴趣,更有激情去学习课本知识;也可以让同学们自学课文后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也可以布置一些延伸性作业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必修三的祖国土板块。我设计了一项作业:把你眼中的美丽祖国展示给大家,可以写一首小诗,可以写一段话,也可以背诵描写祖国美景的美文……这样一来,学生都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来完成作业,兴趣盎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培养了语文能力,也发挥了自己的特长。也可以通过演讲表演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喜欢中有所学。 这些作业,从学生实际出发,既有可供深入探究的发展区,又能让他们在跳一跳的情况下摘到香甜可口的果子,而且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因而他们易于完成,乐于完成。学生一旦有了作业的兴趣,就会把作业看做是是莫大的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他们会在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无穷的乐趣,并进一步激发起爱语文的积极情感,从而形成语文学习的良性循环。 2、尊重差异,设计分层作业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生动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发展也各不相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差异,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所以,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布置作业,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我的做法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接受水平,将学生分成A、B、C三组,在布置作业时,根据作业的难度大小确定为基础、发展、创造三级目标,设计A、B、C三类作业。A类基础题全班必做,B类和C类难度稍大,学生任选一题或两题。 如学习《亲爱的爸爸妈妈》 A、抄写词语,背诵相关段落,摘抄精彩语句 B、选精彩语句评论 C、对孩子等人的采取的方式和意义的的思考 这样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既使学生夯实了基础,又给学生一个选择的范围,让他们都有机会在最近发展区“跳一跳,摘果子”,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得到最优的发展。 3、拓展性作业

初中语文作业规范要求

初中语文作业规范要求 学生作业要求: 1、所有作业均用钢笔(或水笔)书写,蓝色或黑色。 2、字迹端正;书写规范、清楚,力求美观;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练习书写中发生错误用斜线划去;作文修改应用修改符号;不可使用修正液、修正带或乱涂乱划。 3、练习薄封面按原设计写清学校、班级、姓名、学号等资料,并在右上角写上“语文A”(或“语文B”)字样。 4、练习薄页面两册距页边1CM处均用黑色或蓝色圆珠笔划直线。 5、练习以一篇课文为单位,课题、作者(或出处)写正中,分别写一行。大小题序号一律写在左侧直线的左边。做完一大题空一行,小题不空行。 6、作业有错应及时订正。 7、第二次作业应与教师的批改符号或订正内容间隔两行。 8、作文薄第一页按序号、题目、得分制成目录。

9、养成朗读、背诵习惯,每篇课文朗读不少于两遍,背诵篇目应及时背诵并复习巩固。 10、养成写随笔或周记、日记的习惯,若写随笔两周至少一篇。 教师作业批改要求: 1、练习薄批改:及时批改;写清批改日期;可评定“优”、“良”、“中”、“差”等第;有错应写上“订正”字样,订正练习要及时批改;思考性练习按小题逐一批改。 2、作文薄批改:详批略批相结合,详细数量不少于1/4;错别字应打出框,要求学生订正,错别字订正后要批改;评语书写要清晰。 3、随笔批改:可采用学生交流与教师浏览相结合的方式。 4、作文、随笔要重视集体讲评和个别指导。

初中英语作业规范要求 学生作业要求: 1、按照英语练习本特定格式填写下班级、姓名、学号。 2、封面右上角用A、B、C、D进行编号。 3、作业本内靠左自上向下划一1.5cm的边线。 4、每次作业时,须写明课题和日期。 5、抄写单词时,每行写4个。第1个单词下写上中文和词性。第2~第4个单词下注下音标。词组一行抄2个,抄2行。 6、抄写课文时,须写上课题、正文、兼中文翻译。 7、做课后练习时,须写上课题,题目要求、范例,抄一题,做一题。 8、作业错误须订正时,格式同作业内容。 9、两次作业之间空2行。 教师作业批改要求:

初中语文新课标解读

初中语文2011版课标解读 学科特点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源于语文的交际功能,而其人文性是源于语文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工具性着重指明学生“应学什么、怎么学”,人文性则重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是唯一可以在生活中长时间使用,甚至影响事业、家庭的重工业。 课程理念 1.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阅读、作文和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语文逻辑思维能力——在生活中善于运用语文的能力。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学习主要不是靠传授知识、揭示规律,而是靠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语文教学要重听说读写整合、重实践、重积累、重熏陶,在反复实践中,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学生语文素养能力形成一般是在初中阶段定型的,阅读速度高低就是最明显的体现。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旧比较 1.语文性质功用的回归: 由注重思想性、工具性而弱化思想性,强调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例如新老教材中都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新教材放在了“同龄人的故事”主题单元,不再强调封建教育制度的危害。 2.语文教学观念的转变: 由内容分析本位而重视语感积累。语文老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必须落实语言素养训练方面的目标,这是保证语文课上出语文味的关键。在教学中要摆正篇章分析与学生感悟的关系,还是要讲精彩讲到位的,不是完全排斥分析,而是要把分析当成帮助学生领悟的手段,而非目的。但坚决反对对课文作琐碎的、微言大义的分析。整体感悟绝不等于主题先行,主题先行的方式存在一定问题,因为我们在课堂教学的逻辑关系中应处理好演绎和归纳的关系。根据思维发展的规律来看,归纳教学优于演绎式教学,我们可以试想:中心意图都明确了,再分析不是浪费时间嘛。 例如如果是老教法教学《百合花开》时就是主要突出“生长在悬崖峭壁的百合坚信‘我要开花’”这种信念,其它很难找出教学的语言点。而新教法在上《百合花开》这篇寓言时就把这课的语言素养训练目标定为“想象说话训练”,设计了一个让松树、蚂蚁等从不同角度会对百合说一句什么话呢? 3.语文教学重心的转移: 由强调接受信息而较为强调搜集、筛选、整合、处理和生发(生发要多反思,找教材的毛病)信息。由知识中心论而重视语文历练实践。 4.学习方式的倡导: 由被动接受而自主、合作、探究。简单概括就是“对话(讨论)”。 5.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激活: 由课堂中心而接近社会生活。新教材的选文较接近学生年龄和生活实际,可供选择学习的篇目多了。例如第一

浅谈中学语文作业中的评价 莫锐萍

浅谈中学语文作业中的评价莫锐萍 发表时间:2018-08-29T15:31:28.640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年2月下作者:莫锐萍 [导读] 本文就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 摘要:本文就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教师;学生;语文教学;作业;评价 在新的历史时期,更重视人的心理和生理的健康,提出了人文关怀和人性化管理模式。新课程理念也要求我们更重视学生的心理的变化,因此,提出了作业评价的功能重在帮助学生发现与发展潜能,认识自我,展现自我,促进学生生命整体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下面,笔者就从作业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高作业评价效果的方法做一探讨。 一、作业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有许多做法过于刻板,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没有意义的评价语言对学生无疑是一种伤害。主要表现在:1.作业评价方式简单化 不少教师认为,作业评价就是作业批改。没有把作业评价上升到作业评价的高度。教师往往把作业批改当成例行公事。对作业批改的行为的优劣和它所可能产生的后果考虑的很少。因此,在批改语文作业时,只是对作业过程和结果给予等级或分数,有的教师甚至连给学生评定一个等级和分数的功夫也省略了,只是简单的打一个“√”或是“×”,或者写一个“阅”或“查”了事。学生在作业中发现的错误得不到改正和指导,或者学生在作业中的精彩表现得不到赏识和鼓励,学生发挥作业后只关心等级和分数,对造成错误的原因不加追寻,对成功的经验不与总结。 2.作业评价标准绝对化 有的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业时,不管学生原来的基础如何,采用的是一把尺子量所有的人,作业评价反限于甄别功能,忽视了评价的激励作用。这种做法导致有些成绩不好的学生,知道自己很难得到好的评价,害怕面对作业本上的那个生硬的“×”,作业发下来以后,他们连看也不看一眼就往桌箱里一扔,对语文作业越来越害怕,从而对学习语文丧失了兴趣和信心,语文成绩越来越差。 3.作业评价态度情绪化 有的教师在作业评价时,对优生的作业批改得仔细,面对一些后进生的作业,往往是不屑一顾。他们作业中做错的地方,教师打下的“×”是大号的,特别是做错了作业而书写不认真的时候,教师就会在作业的后面写到:“重作”,有的教师甚至撕下该页作业;有的在作业规范的要求上时松时紧,在作业规范的标准时高时低,不能持之以恒,效果得不到巩固,教师虽然花了不少力气,但学生的作业总是做不好。 4.作业评价主体单一化 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作业评价的主体基本是单一的,评价的指向也基本上是单一的。传统的作业批改是一种居高临下的评判者行为,学生仅仅是一个被动的评价对象,鲜有学生在作业评价中发挥主体作用来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评价,更不用说学生把评价指向教师。由于作业评价中不能形成师生互动,学生常处于被动状态,大大降低了学生对作业评价的关注程度。 二、提高作业评价效果的方法 新的教学理念为我们提供了明确的思路,就是要让作业评价焕发出人文的魅力,激励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及时订正作业,充分享受作业成功的乐趣。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可能会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1.多一些温情,少一些冷漠 一个“√”不能向学生传递多少温情,但一个“×”却可以带给学生不少冷漠,倘若用“?”代替“×”,则“?”如一位循循善诱的教师,学生看到它,就不会因为做错了题而丧失了学习的信念。相反,学生从教师的做法中体会到教师的良苦用心,就一定会自觉地思考,开启探究科学文化的大门。这种带激励性的评价有效的呵护了学生的自信心,不必为少数学生不更正错题而犯愁,增强了师生间的信任度,融洽了师生关系,学生一般都比较容易接受。 2.多一把“尺子”,少一些统一 过去一般的作法,不管是优秀的学生还是后进生,都按一个绝对的标准和要求去评价,结果是:优生觉得标准和要求偏低,容易达到,满足不了他们的求知需求;对于后进生而言,标准和要求偏高,一时难以达到,即使付出了努力,也得不到相应的评价,学习积极性受到挫折。许多优等生是教师正确评价的结果,同样道理,许多学困生是教师不正确评价的产物。用不同的尺子量不同的学生,前提是对学生要有充分的了解,不仅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而且还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 3.多一些内涵,少一些单一 在语文作业评价中,教师的评价语言更多的是单一化的,要么都是表扬:“你真棒!”“优”,要么一声否定:“太潦草了!重作!”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为此,笔者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尝试性的改革,学生反映良好,收效也较大。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一般分为两部分,首先对学生的表现作肯定。其次,根据学生的表现,用指导性的语言,指出学生表现中可提高处,或是指出不足之处。这样就避免了诸如“重作!不认真!”等等刺激性语言的出现。 作业评语是师生交流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作业不仅是师生间教学信息的相互反馈,而且是联系和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在作业中教师可以觉察到学生的思想和自主学习情况,从评语中学生也能领悟出教师对他是否关心、有信心和责任心。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作业评语加深师生情感交流。教师尽可能把祝福、问候、关切、激励、真诚、信任之情化作甘甜的泉水,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引起师生教与学的共鸣,达到教与学两者的和谐与统一。 总之,创新作业评价的方法和恰当的评语,不仅激发学生浓厚的作业兴趣,而且让学生从教师的评价中感受到教师的人文关怀,享受作业成功的快乐,也让学生养成了及时改正作业的习惯,更让学生从教师丰富的人文评价语言符号中学会如何做一个健康的人。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如果老师心中装着学生,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发展精心设计作业,用发展的眼光科学指导评价,那么就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对中学语文作业布置的几点建议

对中学语文作业布置的几点建议 语文成绩的提高,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积累过程,不能与做题的数量成正比。因此,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精心设计“课外作业”也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学生的作业,尤其要注意不断变化。语文学科本来就是涵盖面非常广的学科,也是非常有趣的学科。如果我们再一味的布置传统的乏味的语文作业,往往会打消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阻碍学生的发展。 针对传统中学语文作业布置中主要存在的几种问题,笔者提如下几点建议: (一)布置一些技能类的作业 当前有许多语文老师喜欢布置颇多的无计划的抄写作业,虽然能够使学生对于某些应该掌握的知识点牢记,但在无形中却阻碍和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可发展性。《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教学并不是把学生们教化成背诵抄写的机器,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各项技能。因此我们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合理的听说读写的技能性作业。例如,我在教《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之前,布置学生预习这篇文章,要求读准、读通、读懂。学生在这一要求之下,自己查字典,翻阅资料。教完这一课,我要求学生做以下三个作业:1、回去请家长讲述一个中国被侵略的故事。2、写出自己听完故事后的感受。3、学生们在课上交流感受。这样一来学生们经过听说读写的训练,锻炼了自己的各项能力。 语文教学也应该注重语文素养的培养。除了在上课时的引导之外,在课后也应该有意识的加强这方面的培养。在教完朱自清的《春》之后,我将朱自清的《匆匆》、《荷塘月色》等美文刊印出来,作为课后的口头作业让学生阅读欣赏,使学生了解“美文”这一概念;讲到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又将鲁迅的《朝花夕拾》介绍给大家,要求学生课后作为欣赏作业阅读,使学生对鲁迅的散文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通过这些努力,学生们对于各个作家的作品都能有所了解,并在无形中提高了文学素养。 (二)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作业 传统语文教学“一刀切”的情况比较严重,老师布置作业全班一个模式,要求一样,内容一样。这就导致某些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不能完成相应任务,一些语文素养较好的学生又觉得没有发挥的空间。 每个人的家庭教育,接受能力,学习基础都是不同的。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我对学生布置作业时给他们分层布置。具体做法如下:先根据学生的语文能力把学生分为ABC三组;作业也分成基础题、提高题、思考题。对于语文基础较差的A组,我只要求他们完成最基本的基础题;对于语文基础一般的学生,我要求他们完成基础题和提高题;对于语文基础较好的C组,我就要求他们三项作业全部完成。当然,我鼓励学生尽量向高一级的任务挑战,实现自我提高。这样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能够完成的任务,如果完成质量好,或者超额完成任务还能受到表扬,学习自然也有信心了。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我们班的语文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特别是原来一些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进步更是明显。 (三)布置一些情感教育类的作业 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浅析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研究

浅析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研究 【摘要】课题实施过程中,把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淡化知识分割,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搜集一些自己喜欢的歌曲,赏析歌词,欣赏旋律。让学生去认识、采集各种树叶,自己创意制作一幅树叶画,再叙述图意或讲讲画里的故事。有的课文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算一算,运用自然常识动手做一做实验。把阅读同科技兴趣、爱好结合起来,写观察日记同航模、饲养、天文、地理、劳动等结合起来。 【关键词】语文兴趣教学有效性创新作业设计 1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研究的必要性 1.1语文作业优化设计是课改的必需。当前中小学生负担过重是素质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作业量过大是最重要的原因,因此,把“减负”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作业是重要的突破口。要使学生在“减负”之后有事做,也能及时地巩固课堂内的知识,做到“减负”不减质。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作业问题,研究学生的作业规律,在作业内容和作业形式上大做文章,做好作业布置上的“减负增效”。 1.2传统的作业设计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教育理念。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初中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确实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而课后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与宝贵延伸,却太多地停留在传统形式上,存在着下列亟待解决的弊端: 1.2.1作业机械重复多、容量大,学生的负担沉重。机械、重复的抄写作业占用了学生大量的时间。有时只求数量,难求质量。学生疲于应付,无暇进行更广泛的阅读,以积累知识,开拓视野。 1.2.2功能单一。传统语文作业的类型单一,局限在书面的居多。学生每天离不开抄抄写写,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不到有效训练。 1.2.3操作形式单调。我们或急功近利于中考成绩,或只为达到基本的作业规程(应付检查),多以背诵、默写、翻译古诗文,大量做练习或反复写生字词等机械、单一的内容、形式作为随堂作业的主流,忽视了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忽视了学生学习语文与其精神世界、社会生活的整合,导致学生普遍感到学习语文索然无味,甚至因此不重视或厌学语文。 1.2.4要求缺乏层次。不管采用阶梯式递进,还是螺旋式上升,同一知识点,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应布置不同的作业,以体现出“识记、理解、运用、综合、评价”等不同层次目标的要求。遗憾的是,传统作业没有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个体差异,容易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消化不了”的尴尬局面。 1.2.5作业的设计层级不科学。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中,注重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训练,忽略了过程中情感的体验,尤其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得不到科学、系统的培养。 1.2.6作业布置随意性大。语文作业的布置完全由老师“发号施令”,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需求,学生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造成学生兴趣不高,完成作业时有惰性。 1.2.7评价方法落后。目前对教师作业设计的评价基本上是空白,教师几乎没有机会、没有必要进行作业设计,因为商业性的作业已经够学生用了。我们认为,评价学生作业,一类应是评定它对不对,另一类应是评它好不好。而许多教

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作业的有效性

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作业的有效性 摘要:初中语文作业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的一项重要工作。然而,目前初中语文作业的现状并不能让人满意,高耗低效, 导致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普遍低下。本文将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就提高初中语文 作业的有效性,谈三点应对策略:作业形式要多样、有趣;作业设计要分层、有的;作业检查要及时、有心。 关键词:多样有趣分层及时 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它作为语文教与学的交汇点, 不仅是学生巩固语文知识、查漏补缺、形成能力、提升修养的重要载体,也是语 文教师反思调整自己教学行为的重要依据。但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初中语文作 业现状不够理想,为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势必要提高初中语文作业的有效性。 本人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就怎样进行作业设计才能充分发挥其在初中语文 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探索出了一 条有效的途径,下面谈三点应对策略: 一、作业形式要多样、有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 种原动力。在作业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怎样让学生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完成。我曾就语文作业形式的相关问题进行过问卷调查,从我校初一、初二、初三 不同年级段,任意抽取五十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我主要设计了两个问题:(1)你最讨厌的语文作业形式是()。 A、背诵 B、抄写 C、作文 D、阅读理解 E、课外阅读 F、游戏竞赛 G、实践活动 (2)你最喜欢的语文作业形式是()。 A、背诵 B、抄写 C、作文 D、阅读理解 E、课外阅读 F、游戏竞赛 G、实践活动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对游戏竞赛、实践活动、课外阅读还是挺 有兴趣的,而对单调、枯燥、乏味的抄写、背诵兴致不高。从学生对不同类型作 业的情感态度,清楚地表明作业形式急待改进,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新的作业形式,充分发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另外三个路径(听、说、读)的作用,使学生乐于 语文作业,从而提高语文作业的有效性。 二、作业设计要分层、有的 作业设计是教学工作中的基本环节。毋庸置疑,由于学生个性、认知、家庭 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因此,老师不能采用“一刀切”的 方式让学生“平等”地完成所布置的作业。比如:同一篇课文,对有的学生来说也 许只有5个生词,而对有的学生来说可能有15个生词。如果大家统一划出15个 生词,每词抄3遍,那么,这样的语文作业对部分学生就是浪费时间,对他的帮 助就不大。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应尽可能地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让基础较好的学生要“吃饱”、“吃好”,让基础薄弱的学生 要有信心、有成功感。如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之后,对语文基础好 的学生,可要求他们课后搜集一些写父亲、赞美父爱的文章,并谈谈自己读此文 的感受;另外回忆自己的父亲,在周记本上写一篇赞美父亲的文章,要求写出真 情实感来。对一般学生,可以就词语练习、人物刻画方面设计一些内容上的作业。 语文作业的设计目标要明确,要有的放矢。教育是人的教育,语文作业的设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探索和实践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探索和实践研究 帮助学生改变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作为教学过程基本环节之一的作业设计,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基本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也是促使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但长期以来,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上,更多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忽略了课程目标三个维度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再加上考试的压力,学生的作业依然沉重,呆板、重复、单一,作业演变为"教的补充"、"教的强化"。教师更是很少从学生的实际与自身的研究出发,研制出适合学生兴趣的作业。现行作业内容与方式,已经成为阻碍新课程实施的一堵高墙。我们有必要依据新课改的要求,重新全面认识作业的意义,赋于它新的价值:课外作业,应该成为孩子巩固知识、快乐实践、创新的园地。为了在作业设计中渗透新课程的思想,体现新课程的精神,在精心改善作业设计的同时还需要改进和完善作业的批改和评价,因为作业的评价单调呆板,缺少人情味、感召力,使新课程环境下学生的语文素养难以真正提高。 (一“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语文作业”的认识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业”的认识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语文作业观亟需转变,语文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精神为依据,确立以学生为本,新颖多样、面向全体、重视学以致用的语文作业观,要树立起新的语文作业设计理念,使学生的个性在这里得张扬,使学生的人格在这里得尊重,使学生的情感在这里得到体验,使学生的生命在这里得到发展。走进“语文新课程标准”,分明感受到要求我们语文教师需将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全面或有侧重地体现在作业系统之中。让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作业成为沟通课内外,校内外的渠道,使语文实践化社会化。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有关“语文新课程标准的作业设计”特点分析在下文中作进一步分析。 (二初中生语文作业的现状研究 许多教师对布置作业充满无奈,对学生的拖欠作业甚至不完成作业苦恼不堪的现状;当然我们也听到许多学生对当前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满意,完成得有点勉强的心里话。在传统的守成性教育思想指导下,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语文作业的设计往往局限在再现式的范畴内,作业内容大多是机械抄记、重复套用,既没有什么思维训练价值,也谈不上什么创新、人文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试训练色彩浓厚。这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传统作业的典型代表就是“题海”作业。其缺陷主要表现在: 在传统的作业中,问题都是课本(或教师提供的,而不是学生自选的。面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施无差异的作业设计,讲究“齐步走”、“一刀切”,这又极大了导致了学生“吃不饱”与“吃不了”现象的发生。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2001年7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了,由此,许多版本的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也应运而生了。比如人教社的新教材、语文出版社的新教材、江苏教育出版社的新教材、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新教材,等等。这对我们初中语文教师来说是一件大事。许多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原则都在课程标准以及新教材中体现出来。因此,学习《课程标准》,把握课程标准,把《课程标准》中的思想体现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就成了当前我们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件大事。 当然,有些教师会认为,执行《课程标准》是几年以后的事情,我现在就按照教学大纲教书就可以了。这种想法错了。因为《课程标准》中的许多观念已经渗透到当前的语文教学之中;而且,《课程标准》代表着近一段时间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下面,我就我学习《课程标准》的一些体会,和老师们交换一下意见。 语文《课程标准》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前言;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实施建议;第四部分:附录。这个标准,是九年一贯的,把小学到初中毕业的九年分成了四个学段。 第一部分:前言。 前言的总论部分,首先论述了现代社会对公民的要求,这也就是语文教学所要承担的责任。“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

理解及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要向着这个方向努力。 总论部分还论述了《课程标准》的制定原则。一个最根本的原则,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 前言部分第一节,论述了语文的“课程性质及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及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里要强调一个问题,语文是交际工具,交际的内容就属于文化范畴。所以说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要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行熏陶感染,要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这其中,要强调文学教育,只靠语言、文字,实用文的阅读和写作,无法全面完成语文课程的任务。文学教育在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行熏陶感染方面,在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方面,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作用。 再谈一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争议问题。“工具性”的基本内涵和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的科学主义思潮相通,这一思潮是以追求实用的唯功利主义的科学观为基础的。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当年提出“工具性”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在今天看来,仍然有它的现实意义。但是片面强调“工具性”,的确产生了相当程度的消极影响,于是语文界对此进行了反思,提出了“人文性”的口号。放眼世界范围的教育领域,20世纪的大半个世纪里,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思潮的论争始终没有停止过。国外两大思潮的论争和我国语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完整版)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调换词序)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 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 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 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 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 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 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 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 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 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 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 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不宜刻意追求 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 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 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 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 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 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中学语文作业设计

《春》作业设计 教材来源:初中《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版 内容来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主题:《春》 适合对象:七年级学生 设计者: 一、学习目标 (一)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阅读目标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写作目标要求:“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二)单元主题及要求 本单元学习的是关于写景的诗文。单元导读中明确要求要“反复朗读,在整体感知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深入体会作者传达的微妙情感,揣摩和品味富有特色的语言,积累精彩语句”,要“注意体会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 (三)《春》学习目标 1. 认真阅读全文,能简要复述全文主要内容,能够明确说出写景的层次顺序。 2. 朗读片段,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能够从比喻拟人修辞的运用、词语的选用和情景交融的特点等方面细致评价文本的语言特点,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借鉴写作手法,能够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尝试进行景物描写。 二、作业设计 1.推荐朗读《春天》,试和朱自清的《春》比较一下在景物描写和表达情感上有何异同。并积累你喜欢的句段,摘抄背诵。

春天 热爱生活的人,对待春天就像珍惜自己的生命般真挚而执著。一丝毫不起眼的绿,一抹微不足道的青,会使他眸子闪亮,盈满青春的光彩;心湖生辉,荡漾幸福的涟漪。春天对于热爱它的人,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股股神奇的魔力和生命力。 春在田畴,松软的泥土散发着清新温润的气息,冬憩后醒来的麦苗儿精神焕发,展现出一派蓬勃盎然的生机;渠水欢唱,如母爱的乳汁,与土地和麦苗的血液水乳交融。春在河畔,鱼虾畅游,蛙鼓抑扬弄喉嗓,柳丝婆娑舞倩影,阳光水波交相辉映,洒落捧金和银。春在天空,燕语呢喃,蝴蝶翩跹,风筝高飞,浓浓春意弥漫洁白的云朵间,甜脆笑声穿梭浩淼九天。春在果园,红杏流火,桃花漫霞,梨树飞雪,蜂蝶追逐喧嚷,酝酿生活的甘甜和芬芳…… 春天是一缕轻轻吟唱的和风,一捧温暖明亮的阳光;春天是声声婉转清脆的鸟语,片片馥郁醉人的花香;春天是青青草尖上的一颗露珠,红红花朵上的一抹彩霞;春天是种子破土而出时拱动的力,树木拔节时喧响的节奏;春天是透明纯净的梦,火热沸腾的歌,灵感流溢的诗;春天是孩子脸蛋上的天真无邪,姑娘面颊上的秀美羞怯;春天是我们用汗水、勤劳和智慧栽种的一茬茬的希望、梦幻和理想。 热爱春天,播种春天、灌溉春天吧!用我们的言传身教去呵护春天、关心春天,用我们的心血精力去编织春天、灌溉春天,呵护关心春天的风吟鸟啼柳绿花红,编织灌溉春天的田园风光妖娆风情,让春天常驻我们身边,永驻我们心灵深处的爱心家园…… 2.请选择自己熟悉的景物进行片段描写。要突出季节特点,并结合表达需要,尝试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增加语言色彩。 三、评价标准 1.作业一的评价标准: 学生能够尝试结合文本,说出一点共同点或不同点,言之有理即可。能够积累部分句段并背诵下来。 2.作业二的评价标准:

初中语文作业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语文作业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立项 号 课题名称 负责 人 所在单位 研究背景和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减轻中小学过重的课业负担”。《国家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就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进行说明和要求,第一次将减轻中小学过重课业负担提高到国家层面、政府层面。 我省于2010年12月11日,启动“陕西省中小学减负与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实验研究”课题研究。2011年4月1日,省教育厅出台《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督查办法》,强调不能给学生布置机械性、重复性、难度过大的作业。 作为陕西省知名重点中学,我校素来注重异布作业,即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业程度布置相应的作业量和相应难度的作业。同时,既要求每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一学科的作业要科学合理,更是要求班主任根据当天作业总量进行均衡调配。这样的教学环境一定程度上督促了我校教师对于作业布置的研究,提高了作业布置的科学性。但是,对于教师个人而言,作业布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差异性很大,同时,也大量存在教师作业布置随意性强的现象。 为了进一步规范作业布置,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初一年级语文备课组的12位教师申请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研究”这一课题。我们力求通过此课题的研究,一定程度上改变目前初中语文作业形式的单一性、作业内容的重复机械性、作业完成的封闭性、问题答案的绝对性、作业评价的片面性等问题,研究如何根据初中学生身心特点及个性特点,遵循教学规律来设计语文作业,使语文作业趣味化、艺术化、生活化、个性化、科学化,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通过实验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因此本课题的确立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广泛的应用性,为一线老师所渴求。 课题名称的界定 作业,是指教师在新课讲授之后布置的需要学生完成的练习任务。作业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布置作业的目的在于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训练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业的完成情况是教学任务完成情况的直接反映。从作业的形式来看,通常可以分为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实践活动作业。 作业有效性,是指教师布置的作业确实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使学生能够灵活掌握运用,做到学以致用,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课题名称的解读 初中语文作业有效性的研究,目的在于改变以往作业形式单一,效果低下,学生作业负担过重的情况,旨在通过改进语文作业的布置、检查和评价等环节,建构起与新课改相适应并能有效提高学生学科能力和素养的作业模式,从而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一、课题目标 今年陕西省教育厅颁布了《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督查办法》,它对初中学生平均水平书面家庭作业量有了进一步严格的规定,即每天不得超过2小时。根据这一规定和目前仍然存在的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为主,以抄抄写写和机械重复为方式的语文作业布置现状,我们课题小组期待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尝试,建立正确的现代作业观,使作业设计与评价达到最优化,减轻学生负担,提高作业有效性,促进学生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