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医疗机构床位数现状及所存在问题研究

我国医疗机构床位数现状及所存在问题研究

我国医疗机构床位数现状及所存在问题研究
我国医疗机构床位数现状及所存在问题研究

我国医疗机构床位数现状及所存在问题研究

摘要:通过对我国现有医疗机构所拥有的病床位数的研究,了解当前医疗机构病床配置现状,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为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尤其是病床位数做参考。

关键词:医疗机构床位数现状研究

医疗机构病床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医院的规模、等级和提供卫生服务的能力。制定医院病床配置标准需要依据居民的住院需求、人口规模与结构、疾病谱、标准病床工作日、住院天数等指标。医疗机构病床配置不合理将会导致卫生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利用率低等问题。本文主要依靠对《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1》的床位数数据进行分析,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供线索。

1、床位数的配置现状

医疗机构床位数现状主要从床位逐年变化情况、床位数的机构分布、各级医院床位使用效率、每千人口医疗卫生床位数、各地区分科床位数这5个方面来分析。

1.1床位数的逐年变化

床位数是指年底固定实有床位(非编制床位),包括正规床、简易床、监护床、正在消毒和修理床位、因扩建或大修而停用的床位,不包括产科新生儿床、接产室待产床、库存床、观察床、临时加床和病人家属陪侍床。①

我国医疗机构床位数建国初为11.91万张(其中医院9.71万张),到改革开放的1989年,达到218.44万张(其中医院119.48万张),是建国初的18.24倍(医院为12.31倍),到了2010年,床位数增加到478.68万张(其中医院338.74万张),是1950年的40.19倍。人口总数由1950年的57482万增长到2010年的133972万,是1950年的2.33倍。

从总体上看,在这60年的时间里,病床位数增长迅速,其速度远大于人口总数的增长,病床数增长速度是人口增长的17.25倍。

表一: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万张〉②

年份合计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其他机构总人口数

(万人)1950 11.91 9.71 57482 1960 97.68 59.14 66207 1970 126.15 70.5 82992 1980 218.44 119.58 98705 1990 292.54 186.89 114333 2000 317.7 216.67 76.65 11.86 12.52 126743 2010 478.68 338.74 119.22 16.45 4.26 133972

1.2床位数的机构分布

按照卫生机构床位数机构分布来说,床位主要绝大多数集中在医院,占总床位数的70.76%,其他机构依次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24.91%,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为3.44%,其他机构为0.89%。

按照地区差异来讲,医院总床位数占总床位数的百分比由东部到中部再到西部地区是递减的,依次是:74.44%,68.36%,67.96%。东部地区的比例超过全国的平均水平,中部和西部地区则明显低于全国水平。

表二: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的机构分布③

1.3 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

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体现了床位的分布情况,也反映了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这个指标在不同的地区之间因为经济水平会有差异,从东部地、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之间会有差异,农村和城市之间也会有差异。从近几年的数字看,全国平均2006年是2.72张,2008年是3.06张,2010年是3.56张。但是,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床位数这三年分别为0.8张(是平均水平的1/3.5)、0.96张(是平均水平的1/2.96)、1.12张(是平均水平的1/2.92)。2010年,农村每千人口医院和卫生院床位数为2.44张,不足城市千人口医院床位数的一半。总体上,不论全国平均还是农业人口都处于逐年增加的状态,农业人口的每千人口床位数明显低于平均水平,这个差距正在逐年减小,但总体差距还是很大。

表三: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④ 年份 地区

其中:医院和卫生院床位(张) 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 每千人口医院和卫生院床位(张) 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床

位数

合计

城市 农村 合计 城市 农村 2006 3270710 1580724 1689986 2.72 2.53 4.23 1.81 0.8 2008 3748245 1787266 1960979 3.06 2.84 4.7 2.08 0.96 2010 4401512 2067805 2333707 3.56 3.27 5.33 2.44 1.12 东 部 1805486 984012 821474 3.96 3.62 5.54 2.56 1.19 中 部 1378129 618413 759716 3.3 3.02 5.51 2.21 1.05 西 部

1217897

465380

752517

3.35

3.12

4.75

2.57

1.14

1.4 各级医院病床工作效率

病床使用率是反映每天使用床位与实有床位的比率,和平均住院日一起构成评价医院病床工作的负荷情况。我国国内公立医院的床位使用率一般在85%以上,三级医院一般都达到90%以上。民营医院一般在80%以下,较差的仅在50%左右。根据年鉴的数据,医院病床使用率都在89%以上,更有很多医院超过100%,表现为明显的病床不足,病床超负荷工作。

表四:2010年各级综合医院工作效率⑤

医院级别

医生日均担负

医师人均

年业务收

入(万元〉 病床使用率(%)

平均住院曰(曰) 诊疗人次 住院床日 医院合计 6.8

2.4 88.1 95 9.7 部(管)属

9.8 2.5 219.7 105.5 10.9 省属

7.4 1.5 148 103.5 11.9 地级市(地区)属 7 2.5 95.2 99.3 11.6 县级市(区)属 6.9

2.1

66.7

89.9

8.9

合计 医院(所占百分

比%) 基层医疗卫生

机构 专业公共卫生

机构 其他机构 总 计 4786831 3387437(70.76) 1192242 164515 42637 东 部 1975614 1470744(74.44) 420339 61591 22940 中 部 1504979 1028882(68.36) 402830 61054 12213 西 部

1306238

887811(67.96)

369073

41870

7484

县属 5.6 2.4 54.3 89.4 7.6

1.5 各地区分科床位分布

对2010年全国医疗机构床位组成分析可以了解到,所有的医疗机构中,预防保健科、全科医疗科所占的床位比例相对来说很小,分别为0.34%和7%,在这之中,医院占有的比例分别为:预防保健0.1%,全科医疗1.55%。这个比例说明预防保健和全科医疗这些基础公共卫生服务主要并没与集中在医院,而是集中在基层卫生服务机构,集中在社区、乡镇级卫生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疾病防控机构以及其它相关机构。

2、医疗机构床位配置存在问题分析

2.1 医疗机构床位分布存在地区差异

经济水平、教育文化条件是影响卫生服务需求的重要因素。、我国城乡差距大,在卫生服务提供水平上存在很大差距。总床位数中医院所拥有的床位数比例由东到西比例递减,说明在东部地区床位更集中于医院,而中西部则基层所占比例大。同时,总床位配置也存在差距,农村地区的每千人口人均床位数量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市人群密集,每千人口床位数明显高于农村地区,这表明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相对缺乏,基层卫生服务可及性差。床位不足只是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不公平的一个方面。

2.2 基层卫生医疗资源缺乏

我国卫生机构床位数主要分布在医院,县乡镇级则相对少,但是按照总人口组成,我国人口主要分布在基层,基层卫生需要更大,这些人群的卫生需要主要依赖于县镇村级卫生机构,现状是,人口比例多的部分却分布有相对少的床位数,这造成了卫生资源分布不均的状况。

2.3 分科床位分布不合理

基础公共卫生服务是维护和促进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疾病预防和全科医疗方面的床位占有比例小,基础公共卫生投入不够多。转变医学模式也将转变我们对疾病关注的焦点,而重视预防保健则是生物—心理—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下应该重视的方面,做好疾病的一级预防和全科医学的发展,长远来讲是促进和维护健康的重要措施,加大对预防、康复、保健的投入不仅体现在这些方面病床的增加,而是全方面加大重视和投入。

2.4床位使用负荷存在

医院总体病床使用率都很高,说明现在资料资源相对缺乏,需求大于功给,床位不足是比较明显的问题。

另一个方面,越到基层病床周转率低,这也反应了居民对医院的选择的差异,居民更乐意于去三甲医院这些等级高的医院,这也是当前医疗卫生所存在的问题,这也提示卫生资源配置的时候,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分散大医院的患者就诊,使卫生资源度能得到合理高效的利用。

2.5 按照医院等级的病床增加不合理

对数据分析不难发现,近年来三级医疗机构床位增加与基层医疗机构床位增加速率相差不大,这表明,高等级综合医院在不断地扩大,但是按照当前基层医疗资源缺乏的情况下,应该适当限制三甲医院增加的幅度,大力促进基层的发展。高等级的综合医院应该逐渐向专科医院发展,加大对专科研究的投入,解决疑难杂症。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等级医院看病拥挤的现象,将患者分诊到基层。

综上所述,在我国医疗机构床位总数逐年增加的同时,依然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地区差异、等级差异、科室差异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也提醒我们在制定新的卫生资源配置标准时要考虑到这些方面,合理分配卫生机构床位,合理配置卫生资源,使卫生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为人民提供尽可能多的卫生服务。

参考文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卫生机构,北京,2011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北京,2011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北京,2011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北京,2011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北京,2011

安全培训工作的状况、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

档案编号: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此处可修改为文件名称) 公司:在此输入公司名称 编制:编制部门或编制人 日期:年月日

安全培训工作的状况、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XXX安全培训工作的状况 XXX安全生产协会安全生产技术培训中心是国家四级安全培训机构。2012 年主要经营从业人员培训、复训3751人次。随着社会的发展,培训中心基本上不能满足我县安全生产的飞速发展,下阶段培训中心拟升级为三级安全培训机构,以适应我县的飞速发展。 从XXX煤矿伤亡事故统计分析看,除受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以及基础工作较为薄弱、对安全重视程度不够等因素影响外,人的安全技术、技能不高、安全意识不强等责任因素而导致的事故在数量上占很大比例,是当前煤矿安全生产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培训中心今后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来说国有大矿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相对较高,地方私营煤矿由于人员流动性较大,整体素质不是很理想。 二、存在问题 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煤矿企业对安全生产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煤矿体制讲,特别是私营煤矿,煤矿业主从赚钱的理念出发,对煤矿朝买夕卖(基本上把煤矿当做房屋买卖),根本上无长期经营的理念。对人才培养抱着对付的态度,需要人才时宁愿聘请十个人才,也不愿花时间培养一个人才。大多数煤矿业主、主要负责人没有将安全生产培训纳入企业发展计划,造成现阶段煤矿企业管理人才缺乏,技术力量薄弱,特别是“一通三防''专业技术队伍的普遍短缺。 煤矿从业人员安全文化素质相对较差,特别是生产一线的从业人员文化程度低,大多数来自农村,安全风险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差,自律意识不强,安全知识和事故防范和应急能力不够。 3、安全生产培训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对煤矿业主、主要负责人不能用法律有效的制约他们使用未培训,假培训的从业人员。 4、安全生产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有些煤矿企业瓦斯、水、顶板、火、煤

最新公司基本情况、现状及存在问题汇报材料

公司基本情况、现状及存在问题汇报材料 精细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圣泉调研材料圣泉材料 一、基本情况 多年来我公司本着以厂务公开促进企业民主管理、激发员工爱厂热情、提升企业整体实力的思想,高度重视厂务公开工作,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监督工作,并于2008年在公司网站上开设了内部论坛,所有员工均可以在论坛上交流经验、互提意见,取得了很大成效。公司还组织开展了创新再创业及创新合理化建议活动,专门拿出1000万元用于奖励为公司的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创新及合理化建议的员工。(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 二、公司现状及存在问题 多年来圣泉一直紧跟世界形势发展,所有产品和技术都在不断的创新与发展中。随着科技进步和形势发展,预计目前公司传统产业的大多产品在未来数十年内将会消失或是被替代,况且,即便

我们在传统产业做到世界第一,但其市场容量有限,充其量做到100多亿。这种世界经济形势发展,要求我们必须要转方式、调结构,否则就会被淘汰,这是形势发展的必然,是保持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战略。为此,我们瞄准世界先进技术,加快结构调整,在国内第一个引进设备生产改性酚醛防火保温板。 1000万平方米改性酚醛防火保温板是公司通过十年技术攻关,最新研发成功的用于建筑外墙保温层、最典型的低碳经济项目,是我们转方式、调结构,瞄准先进技术,向新领域发展的重大突破。改性酚醛防火保温板被誉为“保温之王”,是国内第一个引进设备生产改性酚醛防火保温板的项目,其产品是国际上公认的建筑行业中最有发展前途的安全防火、绿色经济的新型保温材料,成本并不比现在用的聚氨酯成本高,并且保温效果更好,已被中国建筑材料研究院质检中心初步认定为建筑A级阻燃复合材料。有了该产品,像央视大楼火灾这样的事件将不会再发生,将结束建筑材料燃烧引起火灾的历史,将进入低碳、绿色的新一代建材时代。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为社会节煤72000吨,预计产值5亿元。但是由于我们的产品太新,按照我国传统的水泥挂浆粘结方式,酚醛发泡板目前在国内外还没有一栋大楼在使用,虽然各级政府部门在积极配合,给予了很大帮助,但是没有相关标准,致使产品推广方面存在较大困难,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够尽快协助制定相关标准,以便于产品的推广。目前该产品已经用在通风

中国证券市场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证券与投资分析 中国证券市场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系别:管理科学与工程 专业:工商管理 姓名:李志强 学号:021140202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2015年12月24日

中国证券市场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证券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证券市场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成为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渐突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同时也促进了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同时加快了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加速了企业重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进一步推动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但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在发展中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规范市场成为保证和促进证券市场发展的首要任务。用什么来规范市场,由谁来规范市场,如何对市场进行规范,这就是证券市场健康持续发展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也正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证券市场;规范发展;原因分析;对策 一、我国证券市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对于影响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存在很多问题 1.信息披露虚假。一是发行人为获得发行资格,采取虚增资产、虚减负债、增加待摊费用等方法,达到以虚假信息包装公司形象的目的。二是发行人信息披露的具体内容缺乏有效性,反映公司信息的合并会计报表过于笼统和模糊,难以揭示不同地区的盈利水平、经济增长趋势和风险状况。三是我国部分上市公司在披露信息时措辞含糊、模棱两可。 2.信息披露不及时。上市公司的信息是时效性极强的资源,信息披露的滞后会直接影响投资者的收益。 3.信息披露不公平。上市公司的消息还没有在证监会指定各大报纸上刊登,却已由其它渠道泄露出来,对中、小散户极不公平。内幕消息的存在是我国现阶段股市的重要特征。(二)机构投资者的违规违法情况严重 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从人数上看个人投资者占总开户人数的99.7%,机构投资者只占0.3%。但是机构投资者拥有80%左右的流通证券余额,个人投资只拥有20%左右的流通证券余额。通常一些大的机构投资者会用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来操纵证券市场,以此获利,而散户因此被套牢,损失严重,这种违背社会道德的投机行为,使得证券市场的投资功能、转制功能等都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阻碍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证券市场法律制度不健全、监管不严 证券市场制度是支撑证券市场高效、公平运转的基础。近年来我国已制定了《公司法》、《股票发行与交易暂行条例》、《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等,但证券法规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导致证券交易的某些环节无法可依,加之对已颁布的法规执行不力,证券交易的违规和不规范行为时有发生,我国1995 年发生的“三?二七”国债期货的严重事件,主要原因就是证券法规不健全、监管不严造成的。我国有关证券市场的法律制度不健全,这一点在有关证券市场的民事法律责任制度方面尤为明显。 (四)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我国证券市场缺乏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首先,董事会职责不清,职权过于集中,其他董事没有说话的权利,公众股太过分散,董事会受大股东操纵。其次,总经理权利不能得到有效制约,通常总经理在处理公司日常工作时,所有行使职权必须在董事会决议为基础并向董事会报告,但实际上,总经理改变董事会甚至股东大会决策的情况时有发生。证券交易中心从组织形式上来看,基本上是会员制形式、公司制运作。在业务范围上,有的证交中心自成系统、上市交易自己的品种、有自己独立的业务范围而不与证交所联网;也有的证交中心既有自己独立的业务品种,又与沪深证交所有联网业务。整个市场缺乏必要的统一布局,市

自身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解决问题的措施

自身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解决问 题的措施 一、自身存在的问题 政治思想意识不够强。表现在:对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和执行缺乏应有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不具有一种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和危机感。在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还存在差距,在培养自己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认识事物上还有些停留在表面,未透过现象看本质,对事物的理解不深刻、不全面。 宗旨观念不够牢固。从思想上来看,自己对立党为公,执法为民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总以为自己对公安工作比

较熟悉,有时对待来访群众不能始终保持热情服务的态度,当手头工作稍多时,就嫌麻烦,性子就有些急燥,态度不够好,有时过多考虑个人得失,存有“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以致自己为民服务的意识淡化,未切实做到为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 对业务知识不够钻研。表现在:对待工作不够主动、积极,只满足于完成上级机关和领导交给的任务,在工作中遇到难题,不善于思考,动脑,常常等待领导的指示,说一步走一步,未把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对业务知识的掌握不够重视,认为自己已有 的一些业务知识可以适应目前的工作了,不注重业务知识的全面性,等到问题的出现再想办法解决。对自己所干工作的业务和知识的学习放松了要求,没有自我加压和扩展自身价值的前瞻性。 工作作风不够扎实。表现在:对待

工作有时报有应付了事的态度,没有做到脚踏实地,总想在工作中找到捷径,最好不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就可以把事情做好。有时由于私心作怪,存在“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态度,除了自己必需完成的以外,可以不做的就不做,省得惹祸上身。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对政治学习“走过场”。停于形式,敷衍了事,在政治学习时存在应付心理,没有把参加学习和主动接受思想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的必修课来认真对待。因此,在看问题、想办法上敏锐性不强,前瞻性不够,只是立足目前,不能放眼未来。在大是大非面前还尚能正确把握,但在小节方面就得过且过,不能从严要求自己。平时虽然经常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理论,但思想上未引起高度的重视,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时缺乏思考,只从字面上理解毛泽东思想,没有意识其思想的精髓,使自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实际脱钩,没有发挥理论

中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食品流通环节经营秩序不规范。一是众多的食品经营企业小而乱,溯源管理难。二是有些企业在食品收购、储藏和运输过程中,过量使用防腐剂、保鲜剂。三是部分经营者销售假冒伪劣食品、变质食品、“三无”食品,严重危害居民的身体健康。 2、新技术新资源的应用带来新的食品安全隐患。随着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大量食品新资源、添加剂新品种、新型包装材料、新工艺以及现代生物技术、酶制剂等新技术不断出现,造成直接应用于食品及间接与食品接触的化学物质日益增多,已经成为亟待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3、食品安全研究发现的新问题。随着食品安全科技的发展,传统加工工艺的食品也不断被发现具有安全隐患,如油炸淀粉类食品的丙烯酰、油条中的铝残留等安全性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信心。 4、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滞后,我国的食品标准、与国际食品安全基本标准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5、检测水平低,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分为如下几类: 1,化学污染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兽药残留、环境污染物和生化学污染素主要包括农物毒素。 2、微生物及其毒素污染造成的食源性疾病问题。由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现象大量存在。例如,沙门菌病、弧菌病、肠出血型大肠杆菌等。 3、食品加工生产过程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加工生产过程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包括生产加工企业未能严格按照工艺要求、食品安全标准操作。 4、违法生产、经营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无证、无照非法生产经营食品问题依然严重,食品弄虚作假等违产经营企业法律意识淡漠,重生产轻卫生、法现象给食品安全带来很大隐患。

三、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 食品安全是一个整体的战略体系,涉及的部门较多,需要多方协调配合,才能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战略体系。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人民生活质量、身心健康问题,同时对参与国际农业乃至食品产品的贸易竞争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1、管理权限要清晰。责权要分明 国家应从宏观上调控,由专门食品安全部门负责,实行统一认证、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分级;在政策上扶持安全食品产业的发展,同时完善市场法律法规与市场价格体系。 2、加强管理,引导健康消费 食品安全体系的建立需要多方配合,多方协调,离不开投入部门、产出部门、管理部门、技术监测部门及各社会团体的大力配合与支持。所以应加强宣传和领导,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绿色消费意识和消费观念。 3、加强食品安全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 食品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的学科较多,在科研领域要加强各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建立我国科学的安全食品战略体系。 4、建立市场准入制 在我国,北京、广东、浙江等地已建立了一批面向全国的大型安全食品批发市场,所有商品需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检测合格后方可入场销售,并实行安全食品市场准入制,对不符合绿色安全要求的食品限制进入市场。

议单位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 及改进建议

议单位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任去珍 单位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主人翁精神: 表现为定位不明确,积极性不高,未全力以赴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工作停留在表面,未形成我要怎么做; 解决方法:按时发放工资;有相应的晋升通道,奖惩分明;提高员工积极性。 2、制度不够规范化,流程化: 解决方法:规范制度,制定相关事项的流程细节;做到无论新员工还是老员工有章可寻,可以通过流程查漏补缺。 3、员工缺乏大健康意识、营销意识、竞争意识: 解决方法:1、大健康意识:在日常工作中学习健康小常识(如每个员工每天学习1-2个健康小常识并应用于居民,日积月累从而为居民提供足够专业的人文关怀) 2、营销意识:只要想出有效可行的营销点子即“金点子”给予相应的奖励; 3、竞争意识:分组进行打分竞争,并有相应的奖惩措施。 4、凝聚力,团队精神欠佳: 解决方法:部分考核以团队形式考核,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形成相互帮衬、共同进步的局面。 岗位存在的问题: 1、留于形式:健康教育讲座、咨询等停留于形式,未真正实现价值;解决方法:丰富讲座内容,把日常保健常识贯穿其中,理疗相应好处贯穿于中,从而实现经济效益。 2、宣传推广力度不足:仅停留在国家所要求的健康教育活动 解决方法:加大宣传力度,了解可开发市场,并有相应的延伸宣传; 3、高度不够:局限于社区居民 解决方法:站在社会大健康的层面,全局考虑发展趋势、市场空缺、并结合当前形势找出如何循序渐进引导居民消费观念的方法; 四、宣传形式单一,缺乏创新:仅停留在讲座、咨询等方面 解决方法:开发新的活动方式,如和居民共同举办活动,激发居民热情; 五、自身原因:没有主动学习,做好自我定位、明确目标,积极主动性不够,未发挥主人翁精神

当前建筑市场存在问题分析及发展对策

当前建筑市场存在问题分析及发展对策 摘要:在经济多变形势下,当前建筑市场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与变化,主要体现在市场竞争加剧、垫资施工愈演愈烈、工程款既拖又欠、中介机构处事不公等方面。为了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提出了创新企业资质管理,调整产业结构、规范项目法人行为、治理拖欠工程款、深化建筑市场监管等客观、理性的发展对策与建议,以便真正发挥建筑业在保增长、拉内需、促就业的作用。 关键词:建筑业;建筑市场;结构调整;发展对策 引言 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机发源于美国的房地产次级贷款市场,再一次证明了市场失灵的严重后果,空前的危机不仅对我国诸多行业造成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最为严重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难得的转型机遇和创新动力。不管当前经济形势的如何多变,建筑行业的调整与转型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要保持建筑业的持续、健康、平稳发展,需要进一步对建筑业进行审视与分析,提出新的发展对策,真正发挥建筑业在扩大内需、调整结构、保证增长中的积极作用。 1 当前建筑市场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随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增长,建筑市场也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同时,建筑市场也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当前经济形势多变,建筑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加剧了原先存在问题的严重性并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1.1 建筑市场“僧多粥少”,竞争加剧金融危机发生后,对建筑市场的投资产生了较大影响,特别是房地产业受到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由于资金困扰,许多项目被迫停工半停工,新的项目急剧减少。对于我国的建筑企业来说,活源减

少无疑是最大的冲击。如某省会城市等级建筑企业以达到1000多家,建筑市场只要发布工程招标公告,就有几十甚至上百家建筑企业投标,竞争愈来愈激烈。 1.2 工程项目垫资施工已成普遍现象建设领域垫资施工已成业内“潜规则”,几乎没有不垫资的工程项目,并且建设单位要求垫资施工的程度越来越高。前几年一般垫资到工程进度达到基础正负零的水平,现在则增加到建筑主体封顶甚至更多。大量流动资金被工程项目长期占用,建筑企业生存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 1.3 业主肢解分包工程严重多数情况下,建设单位将土石方、降水、支护、防水、防护、精装修、门窗、电气、通讯、空调、幕墙、电梯、智能化、消防工程等分部、分项工程肢解分包,总承包企业只负责主体结构施工,利润空间被大大压缩;另一方面,还要担负分包施工的工期、质量、安全等一系列责任。总包管理费率已降到1%~2%之间,远低于国家规定的5%的水平。此外,肢解工程后分包队伍能力无法保障,一旦出现工期拖延和质量问题,总包企业通过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成本很高。如某施工单位承担的工程项目,仅楼梯工程就被业主肢解分包给4家企业,而在装饰阶段,整个工地有40多家分包企业,总包企业协调管理的难度可想而知。 1.4 工程款拖欠严重绝大部分的施工企业认为,拖欠工程款对建筑企业的生存造成了严重影响,是企业面临的较大困难。当前建设单位拖欠工程款的现象十分普遍,在一些不讲究社会信誉的开发商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政府要求对农民工的工资拖欠问题在三天之内解决,而建设单位拖欠建筑企业工程款问题的解决却遥遥无期。工程款拖欠时间一般在一年到五年,许多项目工程款已形成坏死帐。此外,部分建设单位以物抵款,将一些物品以原值或高于原价值的价格抵给

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

安全生产现状分析及对策 摘要: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现阶段我国的安全生产,突出表现为总体稳定,趋于好转的发展态势与依然严峻的现状并存。在对安全生产形势的分析判断上,一定要坚持两分法,两点论,既要看到发展中的一面,又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同时还要从整体上有宏观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科学客观地认识分析安全生产现状,在此基础上,文章针对安全生产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的相应行之有效的对策措施进行分析讨论,通过实施这些措施改善现状,逐步提高,最终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 关键字:安全生产现状分析,安全法律体系,安全理论体系,安全问题,对策与措施 Safety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Yang XiaoChen (THE FOURTH CONSTRUCTION CO.,LTD. OF CHINA ELECTRONICE SYSTEM ENGINEERING, Shijiazhuang 050018) Abstract: China is a developing country, China's security at this stage of production,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for the overall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trend toward improvement in the status of co-existence and is still grim. In the safety analysis of the situation on the judging, we must insist on two points method, two points, we must see the development side, but also aware of existing problems, while also there is a whole understanding of the macro the only way to understanding of scientific and objective analysis of production safety situation, on this basis, the article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security weaknesses and highlight the issue of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to the corresponding analysis of the discussion,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s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status quo, and gradually improved, eventually of long-term stability of production safety. Keywords:Analysis of safety, security, legal system, security, theoretical system, safe operation of the mechanism, security issues, measures and measures 1引言 改革开放后,对安全生产的认识从原来被认为是局部的、个别的问题逐渐转变到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安全生产工作事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新方针,它适应了我国安全生产形势的新要求,是不同利益主体对待安全生产的态度和行为的最根本的指导原则。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深刻认识安全生产现状显得极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集中力量,集结各类资源办大事,攻克安全生产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通过总结我们自己的实践经验可以更好的认识把握安全生产规律,为安全生产现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确切有效的措施。 2安全生产现状分析 2.1安全生产现状发展中的一面 2.1.1现阶段我国的安全生产现状突出表现为总体稳定趋于好转的发展态势 继2003年出现事故总量下降的“拐点”之后(下降1.9%),2004年、2005年分别下降0.2%和7.1%。今年第一季度全国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3.6%和15.9%。今年上半年中国房屋建筑与市政工程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257起、死亡306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比去年同期降低21.41%和21.74%。其中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较大事故10起,死亡46人,事故起数比去年同期下降33.33%,死亡人数比去年同期下降14.81%。金属与非金属矿山、建筑施工、水上交通、铁路交通、道路交通、火灾等事故,都有幅度不等的下降。全国安全生产取得了事故起数、死亡人数、重特大事故起数同比“三个下降”的较好成绩。李毅中表示:随着我国安全生产法制化工作的推进,我国到2020年安全生产要实现根本好转。 2.1.2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逐步健全完善 目前已有一部主体法即《安全生产法》。《劳动法》、《煤炭法》、《矿山安全法》、《职业病防治法》、《海上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消

公司现状问题及解决办法

公司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公司现状;现在公司市场业务基本上处于瘫痪阶段,设计部基本上无单可接,内部管理上松散无力,很多决策落实不到位,目前公司的状态岌岌可危,在不改变,很可能就要撤出家装这个模块业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何改变,现存内部和外部上讲。 内部问题: ①执行问题所有的决议,缺乏监管,凡是拖拖拉拉,没有规划目标实现的相关保证措施,等于空谈。公司决定的事情,迟迟落实不下去。导致员工散漫混乱。 ②工作衔接问题,员工出现问题,不知道找谁。员工出现问题,作为第一直接领导应当及时回答员工问题,并且解决,切记不能拖拉。例如晓春华苑工地出现问题不知道,业务员不为了避免跑单,跑前跑后找不到解决人,最后找到行政人事。 ③缺乏完善的培训机制流程。各个部门制定培训计划,递交公司行政人事,由行政人事监督落实,并且以文件形式,正式下发,制定培训政策。 外部问题: ①小区开发调研问题。开发没有小区调研报告,没有小区户型研发,没有小区物料宣传推广,没有奖罚,就是杂乱无章,盲目式随便跑,似乎只要交房小区都是自己的小区一样。 ②走形式培训。市场部人员新手,缺乏应有的专业培训。上属领导为第一负责培训,其次公司行政人事,再次其他部门相应培训。闲暇时

间不演练,演练也是走形式,员工对业主提问什么都不清楚,瞎跑,忙跑。 ③市场定为模糊。没有根据各自部门员工实际现实情况,盲目的制定目标,盲目下任务,配套条件跟不上,什么目标都是无法实现的,最后的结果显而易见。 二、建议和方法 1、必须组建能打硬仗的核心管理层和配套班子。强化精兵班子,设计师与市场人员绑定一起,形成突击组(3个业务+1个设计)。让设计与业务利益共同体,加深彼此熟悉配合。部门经理进行辅导,监督落实公司任务,制定对市场经理的考核任务。 2、严格管理秩序。实行问责制,公司制定决定决策落实不下去,首先问责第一执行人,即部门负责人,这样才能做到出了问题,很快清楚责任出在哪,尽快做出相应的补救措施,尽量减少损失和影响。是谁的责任谁承担,任何指令性决定必须以书面形式签字确认,收件、发件、回复文件要存档,以备后期查看,是责任划分的最佳办法。 3、增加员工自觉性,提高设计部的工作效率和施工现场管理的责任心,做到设计和施工紧密配合,增减项不漏项。首先,设计师要有考核到店任务,设计师不再是坐在办公室等活做。改为设计师也可以说是业务员,底薪加提成制度。按劳分配,有最低保障,但利益不封顶。激励公司全体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设计师全程跟踪施工,与项目部紧密配合,保证施工进度和进度款回款,做出相应机制奖励。 4、招聘实习设计(业务员)加入设计部,不但少花钱,而且可以帮

基层反映:农村集贸市场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基层反映:农村集贸市场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及对策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经营行为不规范。农村集贸市场由于地处农村地区,位置较城镇集贸市场偏远,加之监管力量相对薄弱,容易出现短斤少两、 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欺行霸市等不规范经营行为。 二是无照经营现象严重。农村集贸市场的经营者大多为当地村民,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法律意识欠缺,认为有无营业执照都可以进行 经营。尤其是一些经营规模小、收入低、年龄较大的贫困人员在实 施无照经营及超范围经营时,工商部门在查处过程中陷入尴尬境地。 三是商品质量难以保证。农村集贸市场上流通的商品大多是农村作坊制作,经营者没有通过正规渠道进货,也没有建立相应的进销 货台账制度、不合格商品退市制度,导致所售商品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尤其是“三无”产品更是充斥农村集贸市场。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是经营者素质相对较低。由于农村集贸市场经营者自身文化素质相对不高,主动办照的意识不强,对申领营业执照进行合法经营 的认识不够,导致无照经营现象在农村地区较为突出。 二是农村集贸市场的不固定性。从经营者方面看:经营主体不确定,农村集贸市场的经营者分为长期固定经营者和临时流动经营者;从经营时间看:交易时间具有特殊性,基层工商所辖区内一般一天 内有多处集市进行交易,导致执法人员只能有选择性的进行监管巡查。 三是基层监管力量薄弱。基层工商所是负责辖区内农村集贸市场监管的主要力量,在日常工作中承担着个体工商户登记、打击假冒 伪劣、维护消费者权益等繁重的监管执法任务,人少事多的矛盾, 致使监管人员只能疲于应付日常的市场巡查。

四是市场主办方管理不到位。市场主办方大多只考虑收取市场卫生费、管理费等,不重视改善市场内部的配套设施,这种重收费、 轻管理的思想,从而导致市场内环境卫生差、规划不合理、摊位设 置混乱等问题。 三、对策及建议 二是严格市场管理。立足网格化监管模式,细分责任片区,落实具体监管责任。督促市场开办者摒弃“重收费、轻管理”的思想, 严格落实市场开办者管理的第一责任,认真履行法定市场管理职责;督促市场经营者依法办理营业执照,并建立相关的进货台账、不合 格商品退市等制度,树立依法经营、诚信经营的意识。 三是加大抽检力度。加大对抽检经费的投入,重点抽检与农民群众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农副产品、工业品等商品,逐步建立健全 商品质量监测制度和商品质量抽样送检制度,确保农民群众用上安全、放心的产品。 四是强化部门协作。进一步加强与公安、消防、农业、卫生、食药、城管等职能部门的协作配合,从严打击短斤少两、囤积居奇、 哄抬物价、欺行霸市、乱摆摊点、占道经营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营造依法经营、健康有序的经营氛围。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编号:AQ-Lw-09331 ( 安全论文)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现状、存 在的问题及建议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of safety production in construction projects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现状、存在的问 题及建议 备注: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是确保企业生产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培育安全生产文化之路。安全事故的发生, 除了员工安全意识淡薄是其根源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员工的自觉安全行为规范缺失、自我防范能力不强。 【摘要】:近年来的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频发,建设施工安全管理在人们生活需求中的地位尤为重要。本文针对我国目前建筑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了建设安全生产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提高建筑业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建筑业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现状,对策 [Abstract]:Safetyinconstructionaccidentsinrecentyearsfrequen tly,andbuildingconstructionsafetymanagementpositioninthep eople'slivingneedsisparticularlyimportant.Inthispaper,theChin aConstructionSafetyManagement,analyzestheshortcomingsof constructionsafetyinproduction,andputforwardcorresponding

小红书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小红书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转型后曾发力电商,但没尝到甜头 小红书历史上有两次比较大的迭代,购物攻略--社区--电商,频次由低转高。 看起来这是一件顺利成章的事情,毕竟,用户在购物社区分享就了,自然而然就会产生购买需求。社区上线之后,小红书做过调查,大家经常抱怨,原来国外还有这么多好东西,怎么买? 所以,小红书在2014年年底上线了跨境购物板块“福利社”,将社区和电商进行了结合。 在做电商这件事情上,小红书虽然没有经验,面临采购、供应链等难题,但曾经不遗余力。 为了发展电商业务,小红书在全球29个国家花重资建立自己的物流仓库。《人民日报》多次在头版头条表扬小红书,是将中国优质产品与海外优质产品互通有无的良心平台。 生活在郑州一位女教师对媒体表示,通过小红书买国外商品她放心,常常在小红书上给孩子买荷兰奶粉,因为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买的奶粉是由哪一趟飞机从阿姆斯特丹进入郑州保税仓,再配送到自己手里。 这个故事在官媒中广发流传。但小红书在电商方面,始终没有尝到甜头。 在跟周围的小红书用户聊天中,不止一位表示,自己会在小红书上刷各种信息,也会逛,但一般不会在小红书上下单,而是在小红书上看到好用的东西,在淘宝或者考拉上下单。 “可能担心是假货吧,而且价格上还是偏贵。小红书同样的东西,价格基本都比考拉贵,比淘宝更贵。你可以在淘宝上输入小红书,然后告诉商家你要买什

么,它会以很低的价格拿货,然后免邮顺丰到你家,他赚中间的购买积分。”一位用户表示。 这就是小红书与传统跨界代购网站相比显示出来的弱点:电商供应方面显得尤其经验不足。 比如,一开始提供的产品种类和数量少,不能满足核心用户的需求;而且,电商团队规模当时也没有跟上,只有几个人维护电商的售后服务,没有建立一个包含退货、退款的售后服务体系,致使其在周年庆的时候错误百出,严重影响消费者对其的信任和青睐。 在后端产品采购商,小红书当时没有形成自己的产品供应链和物流体系,虽然对外宣称是已经建立保税区和国外品牌的合作和直购,但就购物体验反馈的效果来看,早期产品少且物流慢是不争的事实。 “除非有促销活动,否则我一般不会在小红书上买,现在可选择的海外代购途径太多了,天猫、海淘、考拉、洋码头等,而且身边也有在国外读书的朋友。海外代购的话会找他们,比一般平台都靠谱。” 就连小红书合伙人瞿芳也表示,小红书不是一家电商公司,因为跨境电商或者垂直电商太容易触及到天花板。“基本上跟电商相关的会和采访,我都是能躲就躲。” 更值得关注的是,网友爆出小红书上出现大量假货。 网友吐槽小红书存在假货 小红书方面回应,公司业务采用B2C自营模式,直接对接海外品牌商和大型贸易商,全程在海关和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严格把控下,通过跨境电商保税仓发货给国内用户。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资本市场是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逐步发展起来的,由于建立初期改革不配套和制度设计上的局限,资本市场还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制约了市场功能的有效发挥。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资本市场结构方面的问题 1、投资主体结构不合理 我国资本市场投资主体结构不合理,投资者以个人投资者为主,机构投资者数量相对来说较少。个人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主要是以投机为主,其投资行为取决于个人对证券产品的投资偏好,这种投资偏好的市场随机性很强,增加了不稳定性;机构投资者则更注重对上市公司基本面分析,选择策略投资对象进行理性的价值投资,是稳定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但是目前市场上机构投资者比较少,难以适应投资的需要,阻碍了这种稳定资本市场功能的发挥。 2、上市公司结构不合理 (1)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不合理。 国家股、法人股等非流通股过于集中,导致“一股独大”现象;公众流通股的比重低,绝大部分股份不能上市流通;流通股过于分散,机构投资者比重小。 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不合理导致了多方面的问题:由于国家股和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国家股和法人股就始终占上市公司股份的主要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虽经改制而成为股份公司,实质上仍然是原来的国有企业,很难期望它能真正转换经营机制。而且在国家股和法人股始终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流通股规模较小,很容易形成机构大户操纵市场的局面。并且由于国有股不能自由地交易和转让,由市场所决定的资产兼并重组就很难发生。 (2)上市公司组成结构不合理。 主要体现在:①国有企业比重大,非国有企业比重小;②大中型企业比重大,小企业比重小;③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多,企业整体上市公司少;④传统产业上市公司多,高新技术产业上市公司少。

信息安全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信息安全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 信息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对信息的开发、控制和利用已经成为国家间相互争夺的内容;同时,信息的地位和作用也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而急剧上升,信息安全的问题也同样因此而日益突出。 目前,企业面对的信息安全问题正在变得复杂化。从便携式设备到可移动存储、再到基于WEB的协作应用,乃至基于IP的语音技术,每一类新产品都有新的安全问题与之相伴而生。 信息安全市场状况 世界各家著名市场研究公司的共同看法是全球市场仍然处于一个快速增长阶段,其增长速度将远于整个IT市场。全球信息安全市场在一些传统的设备和软件提供商的合并和变革的前景下前进,一些大的平台提供产商,列如微软、思科、Oracle、EMC、Novell都已经开发了自己的产品并开始进入这个市场。而一些传统的安全厂商,像IBM、CA、赛铁门、趋势科技也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整个IT行业进入平稳增长的今天,中国信息安全市场却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根据IDC的发布报告显示,2006年,中国IT安全市场的总规模为亿美元,IDC预测整体安全市场2007-2011的符合增长率将达到%。 另据CCID发布的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网路安全产品市场销售总额前十强厂商排名依次为:天融信、东软、思科、赛门克、Juniper、瑞星、启明星辰、安氏、趋势科技和冠群金辰,销售额合计亿元,占中国网络安全市场总份额的%尽管市场日趋集中,但所有的领先厂商市场份额还没有一家超过10%。

信息安全发展现状 根据美国CSI/FBI2006年度计算机犯罪和安全调查报告显示,在安全损失方面,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病毒、未授权访问、笔记本或移动设备被盗、资产信息被窃,占所有损失的%。其中“笔记本电脑及移动设备被盗”造成的损失跃居第三,被调查者的平均损失从2005年的19562美元剧增至2006的30057美元,这预示着一个潜力巨大的新兴安全产品市场。 在中国IDC2006年被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最具威胁IT安全问题中排名前三位的都是和“安全内容管理”直接相关的安全问题。其中以“病毒、木马及恶意代码”最为严重,其次为垃圾邮件和对内部数据进行有效保护。 信息安全发展趋势 安全厂商寡头垄断趋势加剧 信息安全产业进入了新的时代,进入2006年以后,网络安全市场已经高度集中在少数垄断厂商手中。大规模的并购案例减少,以完善自身产品线为目的的小型并购事件增多。例如IBM以13亿美元收购网络安全企业ISS;在以21亿美元收购安全软件零售商RSA之后,EMC在收购市场再次出手,以亿美元收购IT 安全公司network intelligence;Cisco以亿美元收购SCM领导厂商Ironport等等。随着并购与合作的进行,市场资源更多像实力厂商集中,产业链日趋缩短,市场将更多的体现出寡头垄断的趋势。 安全技术趋向底层化 一些安全专家认为,未来的安全技术将嵌入式到像微软,IBM。思科这样大型IT公司架设的IT基础构架中,完全独立的安全厂商将面临非常大的挑战。在中国,体现整体安全思想的基础构架安全收到了国内知名PC和服务器厂商的广泛关注。联想、方正、同方登国内PC三强均推出了各自的安全电脑,安全产品走向融合 随着信息安全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认识到,安全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依靠任何一款单一的安全产品,都不能保证企业网络的安全。用户需要的事整体的安全,需要一个联系紧密的安全防范体系。目前,安全产品正逐渐走向融合,

设计院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1.从我的角度谈谈我院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从我的角度看,对我院现状及存在的部分问题列了一张表,如下: 我院现状存在的问题 人员规模:200~250人不大 主营收入:5000万~1 个亿不高 目标市场:多是投资额小于10 亿元的石油很少涉及总承包(EPC)项目的市场和化工相关建设项目,其他工程公司的分 包项目 发展定位:工程公司多数员工观念滞后,对未来模糊不清业务范围:咨询、工程设计EPCM、EPC 项目很少 综合竞争力:国内一般,本地较大国际:小或者无 管理模式:质量、费用、进度管理;体系建设逐渐完善,有待落实,项目管理者对公司的影响较大管理有待加强 营销管理:大多按项目建设费用一定比率商务报价和营销能力一般;财务管理收取,有的按人工时报价不具备融资能力 项目管理:职能式管理为主矩阵式管理较弱 激励机制:提成制(+年薪制)项目不足的情况下人心不够稳定 客户群体:分散,广泛涉及精细化工等相 关领域;其他工程公司 技术管理:业绩广泛,多而不精缺乏核心技术,基础管理能力一般 人才培养:自我培养,合作单位培养,人培养体系较弱。有素质的人才规模无才流动相对稳定法在短时间内克服 2.对于我院的发展的建议和意见。 (1)在一般情况下,中小型设计院向工程公司转型是必然的选择。适合转 型的体制是前提。 (2)在转型的方式上,不对现有模式做根本的变革,不冲突设计业务的地 位,较稳定的为总承包业务的培育提供宝贵的时间和资源。但这对我院高层的战略规划和对时机的把握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且需要付出一定的协调成本。

(3)观念滞后、资源有限、市场竞争激烈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困难。通过提 高人员的素质、项目管理的控制水平,与其他工程公司合作,组成“联合体”来 承接项目,寻求与领先的工程公司(包括国外的)合作的机会,一定程度上可以 克服困难。 (4)可以先一步的培育公司的软实力:项目化的组织结构、设计管理(强 化矩阵式管理)、报价管理(重视和控制前期报价)、项目管理(推进项目经理负责制)、技术质量管理(适合自身特点、不断完善)、流程化管理等。 (5)干三维配管起家,找机会跟老外合作,干配管,收美元。然后由外入 内,靠替老外做项目时收集的资料,自己做工艺包,掌握核心技术,国内也有这 样的先例。 3.所在部室现状,我认为一个合格的部室领导需要具备什么素质和能力。如果 我是部室领导,我会怎么做? 部室现状:质量体系逐渐规范和加强,运行机制逐渐规范。有的项目专业分工不很细致,专业接口少,界面宽泛;工作强度有时较大,有时没活干,这和项 目的特点也有一定的关系;校核没有严格的专业校核内容表,只靠校核人员自己把握;和其他专业分配产值时得不到部室领导支持;有综合能力强的人,专业能力深度又略显不足;师傅带徒弟没有一套流程,有时和项目不足也有一定的关系。 智、信、仁、勇、严那是对院长的要求,我认为合格的部室领导:要有很强 的责任感;要有一个党员的素质或者类似党员的素质;要有很强的业务工作能力;要有很高的工作标准;要有深入细致求实的工作作风;要有很强的协调和组织能力;要有很强的自控能力和较好的身体素质。我院部室领导目前比较单一,正常情况下应该是多年的重点培养对象,技术、人脉、资历、关系往往缺一不可,设 计院里行政位置不多,从业人员都有学历有能力,竞争激烈,也许因为大部分人都有一种失落感,所以有刺激领导和互相刺激的爱好,对此需要理解。 如果我是部室领导,我希望我一开始就是在公开、公平、公正,摒弃论资排 辈的旧俗的背景下,通过竞聘上岗的,像奥巴马竞选总统那样进行演讲,使部室员工在一开始就能充分了解我的想法,知道我能够给他们带来什么,谁能够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大家一定能够共同发展的信念。同时这样也可

我国绿色食品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我国绿色食品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论文标题:我国绿色食品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论文作者张志华 论文关键词,论文来源《农业经济问题》,论文单位京,点击次数17,论文页数24~27页2001年2001月论文免费下载https://www.doczj.com/doc/6b14067739.html,/paper_75088321/ 绿色食品消费市场 发展相对滞缓,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绿色食品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价值的体现,阻碍了 绿色食品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探讨绿色食品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绿色 食品市场发展的有关对策,全方位拓展绿色食品市场,是绿色食品面向21世纪需要解决 的重要课题。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 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实践证明,绿色食品适 应了未来农业和食品业的发展,是现阶段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良好载体。发展 绿色食品,对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增强人民身体健康,增加农 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10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 关心和支持下,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绿色食品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截止2000年底, 我国共有964家企业的1831个产品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其中A级绿色食品1793个,AA 级绿色食品38个。 一、我国绿色食品市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绿色食品生产规模小,产品结构不合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绿色食品市场的发 育市场的发育,需要一定规模的产品。绿色食品经过10年的发展,产品开发得到了快速 发展。绿色食品产品数由1990年的127个增加到1999年的1353个,绿色食品实物产量 由1990年的35万吨增加到1999年的1105.8万吨,绿色食品环境监测面积由1990年的 15万公顷增加到1999年的337.6万公顷。但是,相对于普通食品,绿色食品生产规模太小,绿色食品实物年产量还不到全国普通食品年产量的1%。即使发展较快的粮油、饮料、蔬菜类产品,所占的比例也很小。1999年,绿色食品粮油产量仅占全国普通粮油类产量 的2.44%,绿色食品饮料类产量仅占全国普通饲料类产量的3.01%。绿色食品粮油作物的 种植面积仅占全国粮油作物种植面积的0.61%, 绿色食品蔬菜种植面积仅占全国蔬菜种植面积的1.59%。 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产品品种单调,无法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据资料表明,2000年,在我国绿色食品产品结构中,粮油类产品占28%,蔬菜类占17%,饮料类占15%,而消费者最为关心和市场需求较大的畜禽肉类产品、水海产品所占比例极小。较少数量的产品在结构不尽合理的情况下,无法形成独特的绿色食品市场。按一般商业标准,商店每平方米经营的食品品种一般应有15-20个,规模100平方米的商店,其经营的品种至少要达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