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吉他故事及若干问题和建议

吉他故事及若干问题和建议

吉他故事及若干问题和建议
吉他故事及若干问题和建议

如何提高轮指技巧

轮指技术

首先,从字面翻译上,“轮指”可能给研习者一个错觉,认为所谓的“轮”指就是象车轮一样滚动运指。车轮之滚动有惯性因素,而轮指技术上却不允许使用这种惯性。一些爱好者轮指质量不高与此有关,产生所谓的“马蹄声”。

关于轮指的练习方法是很多爱好者共同关心的,应该说,没有哪一种方法适合所有的人,我这里只想介绍一下我所采用的方法。

事实上,我几乎不练习轮指,但是我非常强调分解和弦的练习,当然并非所有的分解和弦练习对轮指都有效,我们应该选择一些所有的手指都参与的练习,侧重点在于a、m指的配合训练。比较好的练习曲有VILLA-LOBOS ESTUDIO NO.1 等。还有朱利亚尼的分解和弦练习,其中有一些对右手的训练非常有帮助。练习分解和弦的重要性相信所有的学生都知道,但是至于如何练才有效就不一定都清楚了。分解和弦也需要对着节拍器慢练,要慢到你的性子几乎耐不住的程度。很多前辈都认为右手技能如果练好了,轮指是水到渠成的事,这点我非常赞同。不过我想补充一些观点,就是手指在取得良好的独立操作能力之后,也要训练在同一弦上的适应能力,特别是音色控制力和力度控制力。

要练好轮指我认为应该充分利用节拍器,而且一定要慢练,分解和弦练习亦然。

杨雪菲、王雅梦的轮指练到每分钟250拍(每拍p a m i 四音)所以她们在正常速度的轮指可以充分翱翔在音乐海洋中,没有任何技术上的负担,听者也觉得轮指线条如珍珠项链般的玲珑连贯。当然,业余爱好者不太可能都练到这种程度,但是要往这个方向努力。我工作后(十年了)很少有时间练琴,但是我觉得练到两百以上问题不大。

以上是轮指基本要求,如果这些都达到了,就要训练伴奏和旋律的层次了。前面我们已经讨论了如何练习轮指的速度和匀度,这些只是轮指的基本要求,如果一位演奏者能达到这两点要求,那么他的轮指可以说初步过关了。

下面,我们还要谈谈轮指的层次、起伏等音乐表现手段。

这两点要求和音乐表现有着直接的联系,轮指的旋律线是模仿弓弦或吹奏乐器的长音,这两类乐器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在同一音上表现出渐强渐弱,而弹拨乐器和键盘乐器不具备这个能力,但是轮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种先天不足。因此,我们在演奏轮指时应该要有非常明确的旋律感觉,力度要有变化。现在经常看到的问题是,有的演奏者力度一强,速度就偏快,反之偏慢,并且匀度也受到破坏。如何克服呢,关键还是要就着节拍器慢慢练习。在一种速度内练习变化力度。

除了起伏之外,轮指还有“张弛”的要求,张弛的把握和一个人的乐感有密切关系。从技术上说,应该避免“弛”的时候将轮指四个音的时值往前挤,这样会出现明显的“马蹄”声。张的时候要注意音色、力度的质量,避免“浮”的感觉。

影响轮指匀度除了手指独立操作能力,力度等因素外,还有一个容易为大家所忽视的因素,就是ami三个手指发音音色不统一,这样的轮指听起来也不均匀,建议大家在一根弦上慢速用ami拨弦,听看看音色是否统一,如果不统一,那么就要做调整,包括指甲的修剪。速度方面,建议大家在没有惯性因素的情况下练到每拍(四音-p a m i)200以上,实际应用一般在168-190之间。

轮指除了旋律部分外,还有伴奏声部与之相呼应。伴奏声部是容易受到忽视的。伴奏声部应该要能控制其强拍,次强拍和弱拍,而不是仅仅将音符弹出便了事了。关于层次的控制力也有一系列的练习方法,这里限于篇幅并且无法写出谱例就暂不介绍。伴奏声部处理好之后还要注意和旋律声部的平衡。强调一点,一定要先有概念(乐感)才能练习,否则练习也只是机械性的。

轮指还有很多要求,比如,如何避免右手的杂音、如何根据音乐需要控制音色(同一个拨弦位置)和色彩(明暗)等十几种要求。

希望我的浅论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希望大家一起探讨这种魅力无穷的演奏方法。

古典吉他编年史(1)

▼十六世纪

--------------------------------------------------------------------------------

1500年(大约)

西班牙维乌埃拉(vihuela,吉他的前身)演奏家、作曲家路易斯·米兰(Luis Milan,约1500-1561以后)出生于西班牙的帕伦西亚。

西班牙维乌埃拉演奏家、作曲家路易斯·迪·纳尔瓦埃斯(luys de NarVaez,约1500-1555以后)出生于西班牙的格拉钠达。

西班牙维乌埃拉演奏家、作曲家阿隆索·穆达拉(Alonso Mudarra,约1510-1580)出生于西班牙。

1536年

在西班牙出版了历史上最早的维乌埃拉琴曲集。其中包括幻想曲40首,帕凡舞曲6首,维乌埃拉伴奏的歌曲22首等。

1538年

纳尔瓦埃斯出版了音乐史上第二本维乌埃拉琴曲集(Los seys libros del Delphin)。其中包括著名的《“看牛歌”主题变奏曲》。

1546年

穆达拉在塞维利亚出版其作品集《为维乌埃拉琴所作演奏谱三卷集》在这部具有历史意义的曲集中,收录有近三十首维乌埃拉琴独奏的幻想曲。其中包括著名的《幻想曲第十首》。1550年

天才诗人比先特·约斯比内尔(Vicente Espinsl,1500-1624年)出生于西班牙隆达。约斯比内尔所弹奏的吉他,是在四弦吉他的高音部加上一弦,他持这种吉他周游各国,在当时的意大利引起强烈反响。从此以后,五弦吉他在使用四弦吉他的各国就被成为西班牙吉他。1561年

西班牙作曲家路易斯·米兰的《宫廷人》问世。

1563年

英国琉特琴演奏家约翰·道兰(John Dowl and,1572-1642)出生于英国。道兰对吉他演奏家来说是比较重要的作曲家,因为道烂的不少琉特琴曲都有吉他改编曲。

1572年

西班牙五弦吉他演奏家胡安·卡罗斯·阿马德(Juan carlos Amat,1572-1642)出生于西班牙。阿马德所著的《五弦西班牙吉他教本》在当时影响很大。

▼十七世纪

--------------------------------------------------------------------------------

1606年

吉罗拉莫·蒙泰沙尔多(Ciro lamo Montesardo)吉他教本在意大利的波伦亚发行。

1615年

意大利吉他演奏家法兰西斯科·柯尔贝塔(Francesco corbetta,1615-1681)出生于巴维亚(Paria).

1626年

西班牙吉他演奏家路易斯·泰斯·布利塞诺(Luis des Briceno)的吉他教本在巴黎发行。1639年

意大利吉他演奏家柯尔贝塔的五弦吉他用图示记谱法在波伦亚发行。

1640年

西班牙作曲家、吉他演奏家、风琴演奏家卡斯帕尔·桑斯(Gaspar Sanz,1640-1710)出生于西班牙卡兰达(Ca-landa).

1648年

柯尔贝塔在布鲁塞尔出版《五组弦吉他奏鸣曲》。

1650年

生于十七世纪初的意大利吉他演凑家托米尼可·贝雷库利尼(DomeniCo Pellegrini)《五弦吉他用曲集》在波伦亚发行。

罗贝尔特·笛·维赛(Robert de Visee,1650-1725)生于法国。维赛是柯尔贝塔的学生,1719年任国王路易十五的吉他教师。

1662年

柯尔贝塔前往英国从事吉他教学和演出活动,在他的学生中包括许多贵族。

1671年

柯尔贝塔把第一首《神圣吉他》献给英国查理二世——一位热情的演奏家。

1674年

卡斯帕尔·桑斯所著的《初步至熟练的课程与西班牙吉他音乐的构成》在沙拉寇沙出版。柯尔贝塔又一次前往伦敦,在伦敦,他的吉他演奏受到当时知名度颇高的文学家约翰·伊布宁(John Evelyn,1620-1706)莫大的赞赏,伊布宁的名著“Diary"就是在1674年12月2日

听到柯尔贝塔的演奏后所得之灵感而写成的。

1682年

维赛的《吉他曲集》在巴黎出版。并于这年任法国王子的吉他教师。

1686年

维赛在巴黎把吉他曲呈献给太阳王路易14世。其中,包括著名的《D小调组曲》在内。1692年

意大利吉他音乐家卢多维科·龙卡科(Ludovico Roncalli,生卒年不详)伯爵在贝加莫出版了包括九部组曲的吉他曲集(作品1“Capricci Armoni ci soprala chitarra Spasnola")献给罗马教皇的谴外使节朋菲里奥。

1694年

西班牙吉他演凑家、作曲家法兰西斯柯·格拉(franciSco Guerau)于马德里发行"Poema Harmoni co Compuesto de Varias Porel Tem Ple de la Guitarra Espauola",此呈献给卡罗斯二世。此书中含有很多五弦吉他用之华丽创新音乐。

如何看待音乐考级?

考级本身并没有错误,问题在于如何看待考级和如何准备考级。

考级曲目基本上是精华乐曲,学习这些乐曲肯定没有什么坏处,但是,如果仅仅弹这些曲目,那么对于一个学习音乐的人来说肯定会造成“营养不良”。此外,如何辅导学习考级乐曲也是值得讨论的问题。有一些老师仅仅满足于让学生把曲目弹下来,对于乐曲的音乐不做考究,没有把考级曲目当成学习音乐的窗口,让学生接触更多音乐知识。我曾经接触很多过了8级以上的器乐学生,问他们一些极其简单的音乐问题,他们大多答不上来。这不能一味责怪学生,我认为更要从老师身上找原因。

考级曲目类似于一套考卷。试想,如果一个在校学生,他们平常仅仅做一份期末考试试卷,那么,从小学到高中毕业,他们仅做24套试卷,如此,你会认为他是一个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吗?音乐考级也一样,我们应该是掌握了大量的相关知识之后,通过这套考卷来证明自己的学习成果。如果我们不学习相关知识,只是做一份考卷,那么,这位学生的水平就可想而知。

或许有人说,能够将10级曲目弹下来的孩子技术肯定不错了,这也对,但不完全对。如果音乐不好,那么技术好不到哪里去。大卫罗素曾经说过,如果有想法地弹一首曲子,那么它的难度会增加20倍。

所以,考级的问题在于如何准备考级曲目,老师如何指导,如何以考级曲目为窗口,全面学习音乐。这样才能达到考级的目的。

考级对学生和家长来说,大都认为是重要的概念,请问朱老师您是如何看待吉他考级的?

著名钢琴演奏家许忠在答记者是如何看待考级这个问题上,他说:我对中国的考级一直是专门有段评论的.我始终认为考级是一个很不正常的现象.因为考级实际上是家长的一种自我回报.家长认为,让小孩弹琴现在终于可以知道是什么水平了,实际音乐上没有任何水平的衡量线,当然有一个基本.像现在考级规范化,一级到九级.当中有很多是错误的东西,这有一个局限性.使你们整天靠二、三级有4首曲子,你一天不停地弹,所有其他的曲目量你没办法去接触。家长整天围绕4首曲子,小孩涌现大量五、六级。据说考了九级就可以做老师,这一辈子也就是弹了几十个曲子,然后跑出来可以做老师,这完全是危害的东西。我个

人认为是考级没有什么可取的,只是给家长的一个心理安慰而已,很短暂的。

我本人认为许忠老师和上楼的方老师都讲的很有道理,但是从中国吉他的发展来看还是需要考级的,假如没有考级的话,那么中国学吉他的人数(尤其是儿童)将会更少,关键是不要以考级为中心,而应以音乐性为主。

吉他音色比钢琴更加复杂的一个证明

首先,听听当今最顶级的MIDI模拟尼龙吉他的音色

https://www.doczj.com/doc/6b13045018.html,/GS/Rich_AcNylon.mp3

因为既喜欢吉他又喜欢MIDI,所以注意收集各种合成器上的尼龙吉他音色。

在合成和采样技术中,尼龙吉他的音色是最难模仿的,我觉得比钢琴还要困难,因为吉他实在是太人性化,音色的变化太丰富微妙了,绝非机械的电子设备所能完全模拟。在MIDI中听到的尼龙吉他的音色总是最可笑的。

尽管如此,我从来没有放弃过寻找,从最早的声霸卡到现在的软采样。这几年来,采样技术的发展是惊人的,上面的这个MP3就是一个例子。

但是,仔细听听,还是不难听出这不是真的吉他,因为真的吉他音色不会这样单调和缺少变化。

好,再来听听真实钢琴和数码采样钢琴音色的比较:

http://www.xs4all.nl/~mpost/demos/Sound%207%20you%20needed%20me.mp3

http://www.xs4all.nl/~mpost/demos/Sound%207%20you%20needed%20me%202.mp3

这两个录音,哪一个是真的钢琴,哪一个是数码钢琴?不像吉他那么容易辨别吧?

事实上,这是一个有奖竞赛,如果你答对了,而且能把理由讲得比较充分,你就能得到这个数码钢琴的采样光盘:

https://www.doczj.com/doc/6b13045018.html,/ubb/NonCGI/ultimatebb.php?ubb=get_topic;f=3;t=004373 Andy的吉他

看到坛子里的弟兄一个个说起自己的学琴历史,不由的向往.说起一个个高超的技法.也是羡慕的紧.而我一个初学者,又如何有这等的幸运和历程.当我昨天赶到邮局ems处,拿到我的aparicio aa15时.我不禁有点激动.嘿,andy 你也有把不错的吉他了.

我原本认为我那能有几把吉他.可是当回溯自个的历史,突然发现我也有过四把吉他.

要说起我的吉他历史.那得从我读书的时候说起. 第一把那是在我刚上大学的时候.我母亲的学生,买来了一把琴.价格我不知道,应该是把那种几十块的钢丝琴.按照现在我的观点,除了能够防在墙上做个摆设,就应该什么都不是了.我没有怎么弹过这琴.除了在我的家里的柜子上摆着,就没发挥过作用.尽管当时家里还有手风琴,小号,电子琴,还有笛子,口琴.可那都是我父亲的东西.我的父亲喜欢乐器,也是单位里文工团的骨干.他到是一个接一个地enjoy,而我始终连五线谱还不会.曾有兴趣教我弹弹手风琴和小号.可惜我的兴趣不在那.也就放弃了.这把吉他现在的下落我已经记不住了,好象是后来送给了我的同学.不过连他也不要了.还记得象是

他跟我说,那把琴很烂,已经不行了.呵呵!

上了大学,忙于其他的东西,象篮球-我曾经是系队的,围棋(当年我还是学校十强,新生的亚军).吉他离我很远.直到有一天我的一个朋友毕业.他毕业的时候给我留了一把类似于古典吉他的钢丝琴.当时我的身边有几个朋友是学校的吉他高手.于是呼,我也凑热闹地般学起了吉他.不过哪个时候所有的目的不过是能弹几个和弦,唱首歌而已。第一首歌就是“恰是你的温柔“,学习的教材是如今还在印刷的《三月学会吉他弹唱>>,那个时候在宿舍里练啊,练啊。练得同学都跑出了宿舍(嘿嘿!)结果也没练出什么。当时有一首郑智化的歌名为“烟火”还猛练一阵,大概前头还有点solo.稍微弹得像了点样子。

就这样我的第二把琴还算是有点贡献的和我过了几个寒暑。不过算算实际弹的时间怕是没有几天。

就这样我大学毕业了。我回到了杭州。

工作是辛苦的,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来说。社会无疑是一个大学校。以前在学校里学习的东西都不是能马上用到工作中去。而做人又是个永远的课题。我就又开始了新的生活和学习。吉他就再没有提起过。到了大概是1997-1998年的时候。我又有了点想法学点东西,比如乐器什么的。这个时候我有一个好朋友。他非常喜欢吉他。他从钢丝琴练民谣开始,到匹克。然后他发现原来古典吉他是那么的博大精深。所有的技巧都能从古典吉他中找到。于是乎,他也练起了古典吉他。当我想去买吉他的时候我就想起了他。我们一起去了杭州的浪琴吉他行。在那我挑了一把500多块的古典吉他,当时的金光虎-琴行的老板还附送了一套古典吉他大教本。这把琴要比我以前的琴好多了。可惜,我的工作以出差居多。当时我们做通讯项目,一般都在外地。少则个把星期。多则个把月。靠着出差,我差不多走遍了全国各地。从内蒙到新疆,从湖南到海南。那个时候每到一地,一定会买上张当地城市的地图,留下一张饭店的门卡作为旅行的纪念。这样对吉他的兴趣慢慢减弱,对新地方的新鲜和对社会的了解向往慢慢成为了当时的兴趣。当时我们项目比较多,而自己又作市场工作。就需要到处跑。每个城市的地理,人文,美食成为我当时主要的兴趣。还有就是随之而来得游戏。那个时候打游戏真可以夜以即日。我可怜的第三把琴,她默默地再家里的角落里躺了很久。直到现在。1999年,我到了北京。一个人的生活让我又一次地想起了吉他。这一次,我对自己说,“老子发点狠,买把好琴“。于是乎我跑到了北京的新街口,那的琴行比较多。在进出几家琴行后。我选定了北京现代琴行。买了一把民谣琴。当时梁老板是建议我买古典琴。不过我自己想,主要还是想弹唱为主。让自己学的有点兴趣。于是就还是买了把大肚子的民谣吉他。又拿出了那本古典吉他大教本,和另外买的吉他弹唱书学了起来。当时为了学琴我还去东城区交道口报了吉他班。当上课的时候。除了我和老师以外其他的同学都是15-6岁的小朋友。那时我的身边经常会有这样的问题“老师,这首韩国歌,你会吗“。什么,我已近很落伍了,竟然不知道现在的流行了,那一年的春节联欢晚会里给少年儿童的节目中有一首联唱是韩国风。而同时我早已是1.8的个了。和他们比我大的太多。嘿嘿,不好意思。每次去都不知道该和同学谈点什么。就是老师好像也比我小点(前两天还发帖子问北京的吉他教师,这两天把以前记的一个笔记找出来一看,我的天啊,以前的老师叫杨永喜,没想到上过他的课,汗颜)。

虽然有点好开始,可惜工作的缘故。我又开始长期的外驻。2000年开始我就长期在外地了。这次不是在国内了。开始往国外跑了。当时第一站就是英国的伦敦。那真是我怀念的地方。2000年七月开始我整整在那待了三个月。旁边没有一个中国人。没有中国的报纸,

声音,电视。而且我突然发现我不懂英文了,他们的发音就像国人一样,有各种口音。呵呵,跑题了。不过那段日子是真正给了我锻炼。让我现在能过非常流利地和老外交流。而且在伦敦的日子里我到处跑。无论是市中心的海德PARK,还是MAYFAIR,SOHO,剑桥等等。记得有一个周末,我在市中心PICKDALIYCircus玩,旁边应该是一个剧院,好像是皇后大剧院。有歌剧,老外是那么地热心排队买票。看到这些老外非常自然地去听歌剧,舞剧。你就会觉得这不是什么附庸风雅,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那些公园的雕塑,自然的风光,人文所有的一切都告诉你,古典音乐,歌剧,舞剧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并不时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而我香港的同事一到伦敦就要拉着我一起去看MAMAMIYA,后来才知道这是非常有名的一部歌舞剧。可惜当时一开始的时候老板只说让我待一个月,于是我就没带多少现金。全靠信用卡过日子(每隔一段时间,就到公司报销)现金可是紧的很。当时一张票要十几磅,好一些的位子会达到30多磅。于是我推托了。现在再来看,怎么也应该去看的。只能等以后有机会了。

后来又去了其他的地方像,开罗,汉城,新加坡,香港等等等等。我的第四把吉他又悄悄地睡着了。报的班也没去几次,大概能有个二到三次。也算支援了东城区的吉他教育了。呵呵!

就这样我的四把琴的历程结束的时候。我还在起点。还是一个初学者。

这样到了2004年。我出差回到了当年读书的地方。又和当时的朋友碰到了一起。他是我最好的朋友之一。我们互相影响了多年。他毕业后开始了歌唱事业。现在已经是湖北省得著名歌手了。在当地也非常有名。我去参观了他自己弄得工作室。在那他除了放了些自己和其他一些歌手录的一些歌以外,他还拿出一些歌剧碟来给我听。他对我说,你应该多听点这些东西。你听多美。我当时很诧异,心想,你是唱流行的,怎么还搞这些东西?不过当他放了些片断后。我觉得不错。回到北京按照他的介绍和推荐我去找了些DVD来。也许是因为现在现在岁数大了些。对生活和做人也有点理解。好像对以前我并不时很能静下心来听得一些古典音乐有了些许理解。。现代的歌剧也在以往的基础上结合了流行的元素。我开始觉得古典音乐是很有意思的东西了,古典音乐变得好听了。看着躺在角落里的吉他。我的吉他梦又来了。我决定再一次开始学点吉他。

我有个习惯,就是对一个东西有兴趣的时候。我会去收集很多和她相关的东西。比如资料,介绍什么的。网络是个大教室,什么都有。我在上面搜啊找的。就来到了吉他岛。可能因为是工作的缘故。我比较注重你做事是不是专业的问题。以前去碰到国内的很多销售也好,服务也好都不是很满意(主要还是提供这些服务的人不知道应该如何去销售,服务)。所以在看过那么多网站,论坛也好。突然发现这个吉他岛。咦,还满专业的。从论坛里的内容和网站建设(要知道很多的网站建设都比较功利或太个人化)。我开始了我的潜水。一篇篇的读吉他岛里的帖子。然后有了点概念和基础知识后。我开始发贴问问题。当时想得买吧古典吉他了。因为现在也不算小了。觉得练民谣也总要往古典转。那就买把古典琴吧。当时我把预算定到了一千块。想想一千了也不算少了。这个时候很冒昧的就向PETER发了消息不过经过学习,这才发现原来我的预算有点拍脑袋。一开始并不了解古典吉他的价值所在。而这个时候PETER并没有对我的问题不顾。他还是很耐心地做了解释。其实后来在吉他岛里关于初学者选取吉他都已经有很好的文章进行阐述。就是论坛里提出相关问题的也很多。都有解答--这里我也给和我一样的初学者提一个建议。其实peter还有其他人平时都是很忙。像PETER,木心这样的斑竹平时有自己的工作。在论坛,网站上的工作都是因为兴趣的缘故才来。尽管他们可能也有自己的生意在里面。但是并不是一定要事事都要回应。

而将心比心,换成我们自己不一定能那么有时间,有心情回答。其实解决的办法很简单,就是首先静下心来,多收集一些资料。多看看再发言就会言之有物。如同我们学习,我们最好的老师是自己。自己如果能够很好地看看资料或书,其实答案就已经在里面了。那也提高了自己的效率,省去了很多时间--这个只是个人建议,供参考。

在我和PETER的沟通当中,我并没有说我一定要买他的东西。可是他对我的问题都一一做了非常好的回答。

还要感谢的是山中瑞草。我当时对他以一个出学者的身份一出手就拿了一把PICADOGI是非常有兴趣。

我试着个山中瑞草发了信息。他很快就给我做了回应。我这才知道他是因为平素的音乐修养比较高。对乐器的音色比较有要求,而且经济上也没问题。这才选择了一把好琴。这里再次感谢一下,希望以后多交流。

我根据自己的情况,就把目光放到了AA10,AA15还有PICADO49上了。其实当时我的预算还没有最后定。如果推荐的积极一点。我恐怕会选择PICADO49,当时对49还是非常有好感的。这个时候PETER并没有因为49贵就一个劲的推荐49,而是根据我的情况向我推荐了AA10。(PETER真是沟通和商业的高手)。我从来没有从吉他岛买过东西。而且我正式注册到论坛上也只是5月底的事。我提出如果购买签一个合同。尽管PETER说没问题,不过我在和他的几次沟通后,最后我告诉他我决定了购买AA15的决定。而且我相信他的信誉。合同不要了。钱就这样转到了他的账上。然后我就开始了愉快的等待。

对某项东西的渴望其实在等待的过程中是最快乐了。因为,你每天都会上网看看你的东西的照片。想象她的模样。想象你得到时的快乐,想象着我拿着AA15练习的幸福。就在PETER告诉我提单号的第二天下午,我接到了邮局的电话。原来我以为要昨天上午才能到。我特地向老板告休一天。结果提前了。我是那么兴奋。本来邮局是要送到我家可是我已经等不急了,我急急的在下午提前从公司赶到邮局,提到了我的货物。经过了长途运输,我心爱的吉他会怎么样。我赶快打开包装这个看外表。除了琴箱表面有一小处破损,可能是运输的过程中碰到了什么,没什么问题。打开琴箱,我那美丽的情人静静地躺在里面。AA15是白松面板。他是那么的漂亮。亮的可以当镜子的漆面都把我的样子反射出来。琴头上挂着Apricio的商标。琴箱里的信封内装着产品的保证和说明。旁边的人都凑过来看说,哇,真漂亮的琴啊。我的小小虚荣心也得到了大大的满足。这时赶快把琴箱盖好。提上出租车,一路上我禁不住兴奋,给出租车司机讲了一路关于买琴的事。说的这个司机一路称赞我买了把好琴。

现在这把琴就在的身边。我写下上面的话。希望纪录下自己的学琴历程。这会是一个开始,希望不久的将来我可以配上更好的世界名琴。

后记:我那位这些天也非常高兴,因为她可以督促我练习了。她会弹钢琴,从小学的。她说现在她能享受她母亲的当年的待遇了。她每天对我说:“快,去练琴,把这个音阶弹十遍,不错的。如果错了就重新开始。弹不完,不能睡觉”。

呵呵!演出开始了。:-)

鲁特琴

最近常看一些关于鲁特琴的资料,整理了一些share。

到了中世纪,关于吉他及其血统的大量信息都可以从绘画、雕塑和浮雕上找到。然而,对间接证据的依赖也是不可避免的。

毫无疑问,在当时鲁特琴是乐器之王,是最吸引人的乐器之一,可以看作文艺复兴时期所有乐器的代表。

鲁特琴以它那绵延和宽厚的音色伴随着那些穿过黑暗的人们。当世界变得寂静的时候,它以美妙的声音驱走了恐惧和动荡。

——Mary Burwell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作为主要特征,鲁特琴具备轻巧的结构,弧形的背板和与指板成一定角度的琴头。当代鲁特琴的音色从听感上介于民谣吉他和古典吉他之间。这也许是琴弦材质的变化造成的。我们知道,古典的鲁特琴弦一般是用羊肠制成的,音色更加柔美一些。

从十六世纪保留至今的弦乐作品中,鲁特琴作品占有很大的比重。大约85%的现存著作是鲁特琴曲集。相比较而言,7%为西特琴作品;6%为吉他作品;3.5%为比尤埃拉琴作品;其他诸如班卓琴、奥法里昂琴和班朵拉琴则只是各有一本曲谱。

鲁特琴的音色不仅适合为人声进行伴奏,同时也适合各种音色柔美的乐器伴奏。在文艺复兴时期,鲁特琴常被用来在悲剧的高潮部分进行伴奏;同时,在喜剧表演中,鲁特琴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虽然英国的鲁特琴音乐作品最具代表性,但是最杰出的制琴师却是生活在意大利的德国人。鲁特琴那轻巧的结构使它能够表现文艺复兴时期音乐作品中微妙变化的要求。它的面板一般由松木制成,只有十六分之一英寸的厚度,面板中间是一个雕刻的音孔和装饰圈。木质的琴把粘在琴身的下部,并具有提高回声的效果。梨形的背板是由木条拼接在一条条的背撑上。这些背撑一般由枫木、红松、云杉或者柏木制成,只有三十二分之一英寸厚。琴弦的拉力也很小,因为鲁特琴这样的结构是无法承受十二根或者更多的琴弦汇合成的高拉力的。技艺精湛的鲁特琴演奏者只会使用指头弹奏,而不是用指甲,并且随时保持两手以最小活动范围演奏。

鲁特琴的记谱采用弦线记谱法,与我们现在使用的吉他六线谱相似。由于在文艺复兴时期鲁特琴的广泛流传,在欧洲的各个主要流行国家都有自己的记谱规则。有的是以谱子的最下一根线代表最高音的弦;有的则截然相反。

修琴记

99年买了CG-16以后,由于弦颈不断变形,一直在与其弦品距不断升高进行着不懈的斗争,终于在昨天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为了调整弦品距,我以前想了3个办法,第一个方案是磨下弦枕,这个办用了两三个月失效,因为弦枕低到与琴桥的槽持平,琴颈变形仍在加剧。

接下来只好磨琴桥了,这可是1000多块的琴啊,我小心翼翼地磨了好几天才搞定,由于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其结果可想而知,手感越来越差。

后来想过对琴颈进行修理,把琴颈绑在凳子腿上强行扳直放了一个星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装上琴弦没几天又恢复原状,白白把琴颈勒出了几道沟。

以后换了新琴渐对这把琴失去了兴趣,但毕竟是花了我近一个月工资买的琴,弃之可惜,弹之费劲。

昨天终于下决心进行最后的努力,死马当活马医吧,修不好就拆了它,反正也不能弹了。先把1到11品的品丝取下来,没想到非常容易,只用一把刻刀就解决了,这下增加了我修好它的信心,接着就是最艰苦的工作了,本来如果个顺手的刨子话十几分钟就能完成,我一时买不到,只好找了四根锯条绑在一起做成锉刀一点点把一到五品的指板磨低,以使整条指板面重新回到同一个平面上,其间还要不停地拿直尺量以防锉过头,用了两个多头才完成,最后一品处的弦槽竟快磨没了,不得不重开一下,可见变形的严重。

由于急着看效果,没有找砂纸再打磨一下,就把品丝又上了回去,上弦枕又磨了半天才合适了,装好弦一试,有打品的地方,检查一下是品丝没装好,再敲几下,终于完成了。

现在这把琴的手感我敢说比刚买时还要好,1弦距12品2mm,6弦3.5mm,在正常弹奏的情况下基本不打品(有些新琴就打品,我买琴时就碰到过一把,只好要了这把样品琴,但没想到它是变形金刚),4弦在4品处在加力的情况下会打品,用直尺量了一下,是磨的时候太着急了,有的地方没磨平,以后有时间再调吧。总结,修理工厂琴并不象想象的那么复杂,关键是要有正确的方法和适合的工具,还要有耐心,不能着急,不可恢复的改动一定要慎重。

另外还发现这把琴在设计上存在严重失误,整个琴颈看上去好像很结实,玖瑰木的指板挺厚的,但上面开的槽太深了(也许是他们知道这把琴肯定会变形,为了修理方便而预先留好的),所以指板上能承受的琴弦拉力有限,背面的木料不是很好又没有加固措施,不变形的概率是很低的。

再总结,修琴时要慎重,买琴时更要慎重,不用修岂不更好。

什么是“狼音”(Wolf Tone)

狼来了~~~嗷~~嗷~~~~

试着翻译一下,因本人物理一窍不通,可能一些名词翻译得不够准确,请各位指正~,而且我感觉,下文与邝伟棠先生的观点是一致的。

小提琴狼音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演奏的音符正好与琴体固有的共鸣频率一致。敲打瓶子

会能发出声音,如果将瓶子填塞一些东西,音高就会升高。同理,小提琴也有其自身的振动频率。

如果你拉的一个音正好与琴体的共鸣频率一致,那么音量会很大,而且听起来不舒服。原因就是琴体自身也发出了这样一个音。(我曾听到一把GUARNERIUS琴在空弦A上就存在这个问题,而如果当时将A弦调低一点,或许就不存在问题)

任何乐器都会在某个地方存在这样一个音,问题是它到底有多严重?它是否正好是你需要弹奏的那个音高?我明白,对大提琴而言,由于体积更大,狼音更明显,这个问题也就会更严重。

为减少狼音的发生,人们想了很多的办法,比如把某件东西放在乐器上来遏制琴体的振动(呵呵,我曾想过在吉他背版上涂层沥青----译注),但可能在总体上造成不利后果。这就又回到了有关琴托与琴体怎么接触才是最好这样一个争论的话题:什么样的琴托才能最理想的狼音杀手呢?

===============

狼音

狼音由乐器的自然共鸣(natural resonances)引起,因而,它是乐器设计的必然结果。所有的乐器都有其共鸣箱,箱内空气有一个基本的振动频率(fundamental resonant frequency),在这个频率之上,乐器反应明显,并能产生音量较大的声音。共鸣频率(resonant frequency)取决于乐器的体积;体积越大,共鸣频率越低。就弦乐器中的小提琴家族而言,有时,琴箱空气振动基本频率与乐器面板和背板的基本振动频率非常接近。当演奏这个音的时候,就会引发面板,背板和空气腔的共振(synergy),产生一个额外的的大音量声音,这个听起来令人不快的声音就是狼音。尤其在弦乐器上,这些共鸣效果可能导致谐波范围(harmonic spectra)内的泛音消失,原因是面板和背板的不协调振动(异相振动)。

狼音听起来象一组击打声和在一起,原因是多余的谐波进行周期性的对抗。在拉弓的时候,能量通过琴码导入琴体,这时就会有两个共振,一个与琴弦的振动有关,另一个与琴体的自然共鸣有关。如果这些振动相互为八度,声音就会在两个音之间上下跳动。共鸣器都有其自身的频率,所以,如果琴体的自然频率与演奏的音高一致,那么,琴弦和共鸣体之间就会产生冲突,从而导致一个令人烦恼的声音----狼音。

======================

Daddario 主页的解释:

原声乐器的工作原理是:由于轻而薄的结构(琴体)可以很容易向空气中传播振动,因而对琴弦的运动起到放大的作用。琴体有很多的共鸣点,而且乐器越好,共鸣就越强烈。

在提琴类乐器上,最强的共鸣位于第二弦第一把位中间。如果共鸣频率接近乐音,那么,琴体共鸣和乐音就会发生冲突,严重的时候产生一个类似击打的声音效果,即狼音,这对演奏者来说是恶梦。琴体共鸣频率可因湿度变化而改变,因而上述问题只会偶尔发生。

简单的解决办法通常是选择较低张力的琴弦,低张力琴弦会减少狼音的严重程度。另一个办

法是,移动soundpost,改造琴桥,或者在琴码和琴弦末端(大提琴)之间放置物品,以吸收能量。

--------------------------------------------------------------------------------

琴的共鸣频率确实是可以调整的

对有经验的制作师而言,这不成问题,应该是在最终的成品定型之前校声的一个重要内容。记得以前邝先生的文章还提到演奏家利用在琴颈背面加橡皮泥的方法来改变琴的共鸣点,即可转移狼音,假如这个音对他要演奏的曲子非常重要的话。

假设所有音准全部符合12平均率,仍然是无法避开狼音的,因为乐器的共鸣频率很可能也在12平均率之中;即使不在12平均率之中,前后的两个音也会受影响,这可能是因为乐器的共鸣频率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点”,而是有一个小范围的频率段。温度湿度的改变也会有影响。

有些琴弹起来“狼音非常丰富”,到了高把位几乎每个都像狼音,这说明琴自身的共鸣频率非常的宽广,真是令人佩服,嘿嘿。

--------------------------------------------------------------------------------

re

书上的解释看起来不太好懂,下面是邝伟棠先生的旧贴供大家参考。至于小提上的擦音,要找个小提的专家咨询一下。

狼音(wolftone)在所有会共鸣的乐器上基本上都会出现,实际是该乐器自身的共鸣频率,它的出现会加強了该音的音量,但可惜也把延音(substain)缩短了,做成咚的一下就沒有了,弹奏时感觉便很不舒服,一般结构的吉他,该音在第四弦的G至A之间最常见,大家可自行试试,先把音定在标准音,再弹奏这几个音,你会发现其中有一个音特別短及大,这便是你的吉他上的狼音位置,在高一两个八度和低一个八度也有,但沒有那么历害而已,一直以来怎样把这个问题解决是所有做琴的人的目标,其中典型的例子是拉密列斯三世,他曾经生产了叫Carmara型号的1A吉他,详情可参考他写的书(个人意见;他的书只能作参考,不能尽信,內容都是说他的琴怎么怎么好,其他人的都不对),实际上并未有消除了狼音,只是把狼音减弱了,本来减!弱了也是好事,但实际上是因为增加了几个共鸣的点,而把本来一个的狼音变成几个,结果是更难控制(control)这问题,弹奏时间一长便觉得声音很不舒服,所以后来在市场上是较不成功,慢慢便淡出了,好像已很久不生产了,后来也不少人作过各种赏试,但都不太成功,其实这是一个自然的物理现象,应该是不容易解决的,但在手工生产的高价琴上是可以把它控制在刚好两个音之间,例如G#与A之间,在音阶中根本沒有这音,虽然G#和A这两个音都有点狼音的感觉,但在实用上可以过得去,一般3000美元以下的琴,很少在这上面下功夫,再加上所用的側背板并不是特別好,故狼音更形特出。不过这调

整并非一劳永逸,由于时间令木材性质改变,天气及湿度也会影响,狼音频率在一段时间后会有所改变。

--------------------------------------------------------------------------------

回答附名詞解釋: 全音平均律

1. 在弦樂器,當然也包括吉他~~也會出現狼音情況,主要是出現在弦樂器里,例如,大提琴出現狼音的情況更加嚴重。

2. 我查過一些資料,全音平均律里的升G和降A,這兩個音之間的音高,就是類似令人不舒服的狼音,那篇文章指出的在全音平均律里的其中一個音類似狼音~~可以這麼肯定,全音平均律里,也含有這樣的狼音~~吉他一定也含有狼音的情況~~這是因為~~全音平均律本身就有不諧和的情況。

3. 上一篇文章里,有一個TEMPERAMENT(調律法)的名詞解釋,我把這解釋又打出來~釋文如下: 全音平均律(THE MEAN-TONE SYSTEM)這種系統在1500年中被使用,他是基於一個五度中有1/4的共振音差比完全五度要小(697,而不是702分)而最后五度連續(c-g-d'-a'-e'')引導一個大五度過(e''),在單純的調只有一兩個升降記號的,平均律對旋律與和聲都能令人滿意,事實上,由於出現完全三度和一個完成五度,三和弦的聲音比平均律還要純。總之,全音五度音列的繼續會產生在升音與降音之間的差異,這差異約為每個音之間有1/4音的差別,這種差別我們稱之為“WOLF”,為了要在這兩個音之間做一選擇,史利克(SCHLICK)中意Ab(降A)來得到三和弦Ab(降A)的協和,由於這個音不能用來代表#G(升G),或用裝飾音來取代它。最好的辦法是用調的分割法,這方法在十六世紀是不常用在管風琴上的,而且它也不符合和聲的發展,轉調和十七世紀調的使用,由於使用三個到六個升降記號的使用的情形增加,終於有了平均律(equal temperament)。

关于吉他乐器的物理性能和演奏的音乐现(1)

这是一个道理十分浅显的问题,但是一旦论述起来,还真的关系到方方面面。我想写这样一篇专门的文章已经很久了,但是一直没有付诸实现。最近看到很多朋友就这个问题提出很多疑问,有些片面否定乐器的作用,有的忽视了演奏者的重要性(第一性),因此,我在本站论坛发起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抛砖引玉,非常高兴得到很多朋友的响应与支持,现在将有关文章集中于此供大家参考:

我国著名吉他演奏家方放先生的观点:

乐器对于演奏者的来说,应该是一个尽可能不要制约演奏者表现的工具,主要的性能有以下几个方面,而这几个方面也就是大师琴成其为大师琴、工厂琴所以是工厂琴的原因吧。1:音准的精确。或许大家可能认为音准的问题只存在低级的工厂琴里,但问题其实并不这么简单,如果从很专业的要求来说,远远不是根据十二平均律的公式在指板上安琴品就可以了,大师琴一般还会在前后琴码和指板上用各种方法对音准做出修正和补偿,以求得最精确

的音准。

2:音量的大小。对于吉他来说,如果乐器本身的音量再比较小的话,在较大一些的场合听众欣赏演奏者的音乐就会比较困难,更不要说和其他乐器合作或有乐团协奏了。但吉他音量同样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一些不太差的工厂琴在房间里给人的感觉并不比大师琴小多少,可如果到了真正的音乐厅里,差距是非常明显的。即使不考虑在音乐厅里的演奏,一把音量大的琴其强弱区间也必然较大,这样演奏者的音乐起伏空间也就会比较自由,这对于音乐表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声音的延续。如果延音较短,在弹奏歌唱感旋律时会比较困难,从而迫使演奏者大量使用揉弦加长声音的延续,但揉弦并不是在所有场合都可以并且适合使用的。而且乐器的延音长短会影响到声音的远达性,进而直接影响乐器在大场合的表现。

4:声音的平衡。在拿到一把琴时,大家常常会说:这把琴高音好一些或低音好一些;这是一般意义上的声音的平衡性能的认识,其他还有吉他各个弦的音色应比较统一,声音过渡自然;各个品上也应没有狼音;琴的高把位声音不应过分偏紧。如果琴的平衡有问题,音乐的平衡也会同样出问题,通过右手的控制来解决是极为困难的。

5:声部的层次。时常可以看见琴友拿到一把吉他时,是弹奏一段单音旋律来试琴的音色和音量来判断琴的好坏。这或许不是一个很全面的试琴方法,因为即使琴的音准、音量和音色都没有什么问题,但如果声部的层次有问题,那在实际的应用里还是不能说是一把合格的演奏琴,吉他是和声类乐器而非旋律性乐器,绝大部分乐曲是多声部音乐,如果琴的层次不好,演奏多声部时会较为含糊,使人难以听清。这个问题在吉他中比较常见,有些较为昂贵的琴也会有这个缺点。

6:反应的敏感。琴友常常会有这种感觉:拿到好琴后反而自己的演奏听上去有所下降,这就是因为良好的乐器都十分敏感,如果原来有一些缺点,那么在好琴上就会更明显的凸现出来。而这种特性正是绝对不能缺少的,乐器需要对演奏者手上每个微小的变化做出反应,否则演奏者音量和音色变化都会变的不明显,这时弹奏出的实际音乐和演奏者希望达到的音乐会有较大的差距。

7:音色与气质。这一点是较难用文字来表达的,每一把优秀的乐器都有自己独特的音色气质,这种音色和气质会决定这个乐器适合演奏什么风格类型的音乐,两者相得益彰时,音乐与乐器水乳交融,会有极强的魅力。当然这不是说这个乐器就不适合弹奏其他风格的音乐,好的乐器的适应面也是很宽的,只是他特有的气质会最适合某一种音乐。

总的来说;如果演奏是东施,一把好琴并不能使之成为西施;但如果好的演奏和一个差的乐器在一起,纵然国色天香,那也不过粗服乱头罢了。

本站站长Peter的观点

我最近和方放一直在考虑写一篇文章,关于乐器和音乐表现之间的联系的文章,但是却很难动笔,千头万绪,不知从何下手。

现在在学习吉他的爱好者当中,有些人技术已经练习得比较熟练了,但是还是用比较差的吉他。他们中有很多人认为用这样的乐器照样可以表达音乐。我们知道,这样的观点并不全面,否则,演奏家或者很多资深的业余爱好者就不会去追求高档的乐器了。

我先说说我的观点吧,希望抛砖引玉:

首先,音乐是一个很大的概念,表达音乐是一个广义的概念,通常,一般业余爱好者认为音乐处理得流畅、稍有起伏便是有音乐(乐感),其实,这只是音乐表现的一个小部分而已。有些乐曲,需要比较大的动态对比;需要乐器能够做出弱音到强音的明显变化;有些乐曲的曲趣需要乐器的音色清澈无暇;有的需要乐器具有敏感的音色变化;有些需要声音具有强大的冲击力;有的需要越乐器发出“厅堂感”的声音(泛音丰富)……。还有其他一些基本的

要求,比如音色的平衡,清晰度,声音的延续性能(有的低档乐器在演奏慢速的乐曲,乐谱要求低音持续一个小节,但是实际上乐器只能延续到一半),音准、手感等等。这些,是我们可以度量的物理因素,还有一些属于音乐灵性范畴的因素。比如,我们觉得有些乐器的声音典雅高贵,有的热情奔放,有的什么也不是(低档吉他)。这些,无一不对音乐的表现产生重大的影响。有时候,我们觉得自己手中的乐器表现力已经没有什么问题了,有可能是我们对乐曲还没有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当然,对于刚刚入门的学生,没有必要买世界一流的吉他,这里有两方面因素,第一,初学者不知道能够坚持多久,是否能够培养长期的兴趣;第二,初学阶段所接触的练习曲或者基本功练习对乐器还没有提出那么高的要求。因此,初学者近需要一把音准手感没有问题的吉他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有经济条件,一开始就用名琴当然是好事。

对自己的乐器提出要求,首先是对自己的音乐表现提出要求,就像岳兄说的,如果自己的水平没有提高,也不会考虑倒换琴。然后对自己的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发挥乐器潜能的能力)。不幸的是,一般我们看到或者听到的那些认为自己的乐器已经有充分的表现力的人,大都是对音乐缺乏思考的人。

这里我要强调的是,人的演奏(思想)是第一性的,而乐器是第二性的。我们既不能否定人的决定性因素,也不能否定乐器的能动因素。对乐器的追求应该是建立在对音乐表达的追求基础之上,否则就毫无意义。

匆忙之间,先写这些,欢迎大家加入,然后我们就可以整理出一篇非常有价值的文章了。关于练琴习惯的思考

我们的练琴习惯决定了我们的演奏质量,尤其是当我们在压力下演奏的时候。当我们坐在家里练习弹吉他的时候,清醒的头脑和集中注意力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们之所以在公开演奏时会赶到无所适从,其原因之一就是此时我们的自我意识大大增强。和在家练琴时相比,公开演奏时我们对于每个音符、每个音乐处理的感觉要强烈得多。在练琴时反复出现的错音或者错误的音乐处理,同样会在我们公开演奏时出现,所不同的是,此时我们才会清楚地注意到它们。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在家练琴时也模仿公开演出的状态。当然,我们不会在台上去做技巧练习,但是,只有在技巧练习时也保持高度的自我意识才有可能彻底改善我们的练琴习惯。

但是,我发现当我把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练习质量上时,我将很快变得疲劳。因此,在练习时间和练习质量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练习才会更有效率,并且逐渐使我们成为演奏家和音乐家。

和大脑一样,我们的肌肉也是有记忆力的。当我们要克服一个技巧难点的时候,最高效的办法就是先分析该难点,设计一个可以解决问题的练习,继而反复练习直到我们的肌肉掌握了这个动作。在重复的过程中,将音乐思想也贯穿进去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并在一遍遍的重复中贯彻,直到自然而然为止。在音乐处理和演奏技巧的分析完成之后,最初的那几次重复练习是应该特别引起关注的。它对于我们是否能最终正确掌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学习一些新东西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只有在慢速的情况下才能够运转良好。当肌肉开始熟悉动作,并且大脑也开始使那些音乐处理内在化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开始放松一点注意力以便节省精力应对更长时间的练习。一个伟大的音乐家曾经跟我说:“不要过多考虑速度的问题,它会在它该达到的时候自然而然地达到。”而我几乎每天都能感觉到这句话的正

确性。

一首乐曲中的困难段落永远不会被重复足够的次数。有的时候,我们觉得已经熟练地掌握了它们,但我认为只有更多次地重复才能使我们做得更好。一百次重复够么?为什么我们不试试一千次呢?这就引出了我要说的下一个问题。

练习的次数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必须培养一种感觉,能够帮我们决定什么时候长时间地反复练习一个段落,什么时候间隔练习这个段落并且练习更多的次数。这不是一个需要深入讨论的问题,我只是想提出这样一个概念,就是你有的时候可以选择将一个段落用一种方式反复练习一百遍,另有一些时候可以选择十个不同的练习,整体重复十遍。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我们有不一样的行为方式。所以,具体到每一个决定还是应该由演奏者自己作出的。就我个人来说,我喜欢今天用这种方式练习,而明天则换另一种。我希望能用这种多样化来给练习带来更多的乐趣。

能够使我们的练习时间更有效率的技巧和方法还有很多,我建议大家能够更多去了解大脑以及记忆的不同工作方式。下面提供几个对于提高我们的技能来说非常值得研究和探讨的方面:形象化思维、对记忆的理解、放松、焦虑、练习前的准备和对练习时间的管理。

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理解平衡的含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并且都需要使我们吉他演奏的各个方面平衡发展。适合于所有人的方法和准则是不存在的,而那些可以使我们每天获得进步的手段却值得我们永无止境地去探寻和挖掘。

关于“超技派”

paco de lucia 也算是“超技派”吧。

音乐演奏必竟不是旧天桥的杂耍。我对山下、菲斯克等“超技派”的音乐似乎不太感兴趣。如果让一位智能机器人来弹吉他,其技巧表现是人的手指难以企及的,但又有谁会如醉如痴地听机器人弹琴呢。

像“魔鬼小提琴手”帕格尼尼那样,能够极限地挖掘小提琴的技巧与表现力,其演奏激情像不受束缚的骏马一般任意驰骋,指尖里狂泻出的是其不羁的浪漫主义灵魂和以音乐来表现灵与肉的至高境界。他的技巧是为音乐服务的,是为情感服务的,是为心灵的充分发露服务的。我觉得现今吉他的“超技派”们还难以与之比肩而论。

当然,弹拨乐器的个性不同于弦乐器。至少对那些一心追求技巧的吉他爱好者而言有所启发。练琴十记--方放

1:如果节奏和基础动作有问题,那么其他方面也不会好到那里去。

2:任何一个基础动作练习不好,都会导致将来的一系列问题。如手指到位不好、不够直立压弦,那么除了演奏把握性会受影响,圆滑音的质量也没有保证,然后所有关于圆滑音的装饰音也同样会有问题,左手独奏也会变的极难弹奏了。

3:为一首乐曲确立指法前非常谨慎,指法对弹奏的影响比一般习琴者认为的要重要的多。但是一旦确定了指法,那么在以后的练习里一定要严格做到,尽快的养成弹奏习惯。

4:不要随便的否定或接受书上其他演奏者的指法标注,一定要明白一个指法的含义以后再接受它或否定它。如有没有声部连接、音乐色彩、方便演奏等等的意义。

5:一个不好的指法常常包含了指法连用,安排指法时候要特别的注意。所谓指法连用就是右手的同一指接连的使用(除了p指),所以一定要交替使用;左手同样有这个问题:同一弦上的的同一指可以连用,但是不同弦之间的一定尽量避免。

6:每个阶段以至每次的练习都要有清晰的目的,如果练习的是音阶,那么可以考虑练习目的是音阶的起伏还是速度或是其他的目的,然后再考虑通过什么样的手段练习才能达到这个目的,这样的练习才能算是高效率的练习。

7:如果练习时间不很多,但是又有几个练习类型要练习,那么应该一次就集中练习一个类型,下次再集中练习另一个类型,这样的效果要好于一次练习好几个不同类型的练习,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乐曲的练习。

8:慢速练习对于练习的意义是非常大的,但是要注意在慢速的练习时,音乐的乐句呼吸和起伏同样也要做出来,不然到了乐曲正常的速度的时候,这些就会因为养成了习惯而做不出来了,而且因为慢速练习在练习里占很大的成分,如果不注意音乐表情,将会养成很不好的习惯,慢慢的音乐就会失去活力。

9:在不能准确的完成乐曲的每一乐句的节奏下,先不要做一些自由式的处理。任何一个演奏家对某一部分自由处理时,他也可以弹奏那个部分的准确节奏,在明白准确节奏的基础上做自由处理,才是有源之水。(p.s其实大部分的西方音乐可以做的自由处理并不是象一般琴友想象的那么多。)

10:时常可以见到很多琴友问如何去选择练习曲或乐曲,没错“选择什么”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弹奏”,就是说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练习或演奏;而最为重要的是“表达什么”,即使有很好的乐曲,有很好的技术去操纵它,但是如果忘记了要“表达什么”,这样的音乐也是毫无意义的。其实这种情况在器乐演奏相当的常见;由于器乐的演奏技巧具有相当的难度,为了完成好一个乐曲,我们会对很多技术或处理的细节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注意力:”谨毫发者失仪“,在对细节雕琢中,我们忘记了我们为什么要演奏音乐了、、、、、也就是常说的:他在弹奏,但是他不知道他在做什么。所以,任何时候我们不要忘记我们弹奏的音乐要表达什么,如果实在无话可说,那么还不如保持沉默。

关于吉他的对话--------漫谈之三

R ---- Raimundo M ---- 愤怒的蚂蚁

M:我发现一些吉他爱好者在演奏吉他的时候,姿势比较“随意”有的甚至不用脚凳,Raimundo 兄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R:嗬嗬,其实我觉得随意倒是没什么不好,不用脚凳也不是什么问题,关键在于如何看待,和正确的认识坐姿的问题。我想一个好的演奏者,在任何的情况下都会找到一个适合于当时情况的,有利于自己技术发挥的坐姿。所以关键不在于是否随意,而是随意的是否有道理,是否是合理的。

M: 恩,R兄强调的重点是说在于必须认识坐姿是为演奏服务的前提和具有一定的演奏能力下。但我想对于一般的练琴的时候,还是要在认识此前提下,用标准的姿势进行练习,因为“传统”下来的坐姿是到目前为止最有利于古典吉他演奏的科学的方式,也就是说,上面

的那种情况,应当尽量避免:)对于一些已经在坐姿和演奏上有一定了解的人,在一些随意的场合用一些随意的姿势来演奏,我也觉得没有什么很不好的事情,但还是要尽量的避免要好些呵呵:)

R:嗬嗬,其实这些“传统”在于人们如何去理解他,我想一些反传统的坐姿,比如不用脚凳而改用Guitar Rest,比如采用大提琴演奏姿势的Paul Galbrath,如果能过正确的领会传统的精神,那么,这些新奇的坐姿都是可以理解的,可能会在某些角度,得到一些认同,甚至会得到一些推广,比如Guitar Rest在国外已经是一个脚凳的完美替代品了。

M:恩,尤其是吉他支架的发明,也可以说是一种在姿势上的成功的革新了:)在我们目前的情况下,大家学习吉他还有更多的演奏家所运用的更多的还是用脚凳的情况,即使在这个前提下,我发现在一些大师和演奏家在细微的持琴中也有显著的差别,我们都知道,一般来说古典吉他的标准持琴姿势有四个接触点,即左大腿的内上侧和有大腿的内侧,以及前胸部位,和右手的肘部,但实际上看到一些演奏家在持琴的时候两个大腿的部位是没有什么区别,其他的两个点却有着细微的差别,R兄是怎样的看待这个问题的?

R:我认为吉他的演奏是一个复杂的动作系统,而给这个系统提供最基本的支持和支撑的就是坐姿,所以我想,演奏的技法的差异---比如右手的触弦和拨弦的方法,左手手型的重心等----最终都会在坐姿上得到体现,虽然看起来可能是很细微的,但是差异其实是巨大的,很多朋友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对坐姿总是很轻视或是随意,其实坐姿是一个很复杂的动作,合理的坐姿是建立在合理的演奏上的,所以需要很多次的调整才能定型。其中的重点,我想有三个,前胸部位接触点,右手的肘部接触点,还有就是琴头的高度。M:R兄所说很切中要点:)有很多人盲目的模仿大师的姿势,而没有从根本上去了解姿势的目的,结果得到的仅仅的表面的东西,而没有抓住实质,而这样的实质就是你以上所说了。关于前胸的接触点我自己观察了一些演奏家,发现的确存在着差别,这样的差别也影响到了身体的一些差异,就以上的三个比较重点的问题应该怎样做才比较合理一些,而合理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我想这不仅仅我关心的问题,也是广大爱好者所关心的:)

R:我想我们不太可能一次都讨论完了,因为这三方面分别关联左手技术和右手技术。我觉得对于坐姿,基本的功能有两个,一个是乐器稳定,一个是有利于左右手技术的发挥。对于乐器稳定而言,虽然是有四个接触点,但一般而言,只要有三个接触点提供支撑力,就能够保证乐器的稳定,在这三个接触点的选择上大概有两种取向,一个是以两腿和胸前的接触点来做支撑,右臂轻放在吉他上,另一个则使用两腿和右臂的接触点来保证乐器的稳定性。采用第一种方法的可以使右手活动很轻松,往往会频繁的改变发音区域,属于追求音色大幅度变化的演奏流派(可参考村治家织的录像),而采用第二种方法的右手技术往往都比较的好,追求每一个音的质量,并在这样的音色基础上,做小范围的变化。发两个图给蚂蚁兄参考一下。

M: 呵呵~我仔细的观察了一下李洁的姿势,发现是属于R兄说的第二种,而杨雪菲则是属于第一种了:)R兄真的观察的非常细心,以前我也没有过多的注意这样的问题,通过你的介绍,发现李的持琴的胸部接触点不是“支撑”而是轻靠在右胸上,这样可能让身体更好的放松,同时发现李洁的演奏是非常放松和流畅的,是不是和这样的持琴有很大的关系呢?

R:呵呵。李洁的那个前胸的接触点甚至是在肩下,甚至是不接触的(还可以参考帕肯宁的坐

姿)。然而这两种坐姿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只不过是理念不同,蚂蚁兄有没发现李洁的坐姿身体又一个较大的平转(以腰为轴),而杨雪霏则较小,李洁的方法是以一个平转使左手有更大的活动的空间(更重要的是,左手从低把位到高把位重心是一致的)。在这样的坐姿下身体的重心一定程度上发生右移,所以右臂成为一个重要的支撑点。再看杨雪霏的坐姿(还可以参考Russell)与之相比左手的空间小一些(在低把位需要更多肩部参与,与高把位的重心不同),不过右手的空间要大一些,身体转体较小更利于放松。这两种都是很好的坐姿,不过取舍的角度不同,而且这也不是一成不变,因为是三个接触点,所以可以有所转化,因曲子而易,另外一般如果不用脚凳,中心会大幅度右移,这样往往更改一个接触点一样可以演奏的,所以脚凳不是问题(在给蚂蚁兄一个不用脚凳的):)M:呵呵,我是有这样的认识,姿势的目的是为了使左右手有充分的活动空间从而更方便的演奏。明确这样的目的然后对每一种示范性质的姿势从根本上进行研究,还有一点就是要符合自己的身体特点,看来找到适合自己的姿势必须在演奏和学习中不段的加以调整,和体会:)对于脚凳的问题,我觉得还有一点需要说的就是,虽然有人在演奏时双腿交叉,或把琴放在右腿的外侧,但那好象并不是一个好办法,遇到一些演奏时间较长的曲子,或较长时间的演奏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局部不适”的现象,比如“双腿的交叉就很容易压的腿发麻,这样的情况就必须要不段的改变持琴的姿势。而用脚凳或支架就可以避免以上问题的发生了:)

R:呵呵,脚凳只是个人看法,当然用脚凳是一个科学的完整的方法,但是大家一般性的演奏倒是没必要拘泥:)说到调整,我觉得是很重要,蚂蚁兄也看到了,我们一开始时讨论的是稳定,而最终达到稳定的方法的取舍,却很大的程度上受到了演奏风格和演奏方法的左右,并且稳定的方法也最终影响了左右手技术的发挥。所以说吉他的演奏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每一处的选择都不是孤立的,而是有联系的,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是必然的一点。我现在认为坐姿也是一个演奏家或是演奏者风格的一部分,是无法割裂来看的,必然是符合他的方法。这也就是虽然我们不再采用塞戈维亚的坐姿,但并不能盲目的否定他的科学性,或一言以盖之过时,或是不合时宜,或是其他的否定性修饰。从这个角度,我们才可以真正的去判断一个演奏者的坐姿是否正确,而不是盲目的套用自己或是某大师的动作。只要在他身上合理,哪怕是躺着呢:)

M: R兄所言极是!吉他的演奏的确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是和演奏风格有着必然的联系的,不能说那种是“好”或“不好”而是需要在学习中不段的完善寻找找到适合自己演奏的姿势。以上讨论的我觉得是属于姿势范畴中较深的问题,对于一开始的基本的要领我看了叶登民先生的著作《吉他艺术教程》中对坐姿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对于初学吉他的朋友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学习了一段吉他的人也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R:没错,对于基础又一个基本的认识,然后就要不断地深入了。其实到目前,我们洋洋几千字,只讨论了一个接触点就是前胸的,我们所谓的前胸不支撑的方法,表现在坐姿上,就是前胸接触点在右胸上或是身体中心线以右的位置,极端的就是在右肩下。而支撑的,则是在正中,或稍有偏右,偏左的极少(但在某些情况下也是正确,甚至是必然的),我想为了大家更有重点,其余两个问题中的一个我们在下一次继续讨论坐姿的时候完成吧,另一个在讨论右手的时候在展开,蚂蚁兄认为如何?M:好的:)我们这次的讨论那么就先在这里告一段落,R兄的深入研究我想不仅让我大开眼界,而且对于广大的朋友也很有启迪作用呀呵呵:)

我也来凑凑热闹。

关于演奏吉他的坐姿,基本上传统已经有了一定的规定,而我们也是按照这个传统继承下来。首先,我觉得这个传统有它科学的一方面,就是琴体可以比较稳定,演奏者可以比较自由地活动他们的左右手,但是,如果不采用这样的姿势是否一定不好演奏呢?我看也不是绝对的,威廉斯在大师班上作示范,很难得乐段,他也是将琴随意地架在右腿上弹。Flamenco演奏家,无论演奏多难的乐曲,他们都没有采用古典吉他的演奏姿势,但是,琴身也还是稳定的,对他们的技术也没有造成什么限制。指弹派的演奏家也是一样。因此,我觉得古典式的坐姿并不是演奏吉他的唯一可行方法。我自己本人除了在比较正式的场合,否则我几乎不用脚凳。就传统方法来说,由于每个人的身材不一样,因此怀抱标准吉他,身体个部分和吉他的接触点也就不会完全一样。对于坐姿,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双脚的位置的摆放。根据卡雷巴洛的理论,当一个人坐着,把双脚往前放,左脚放在吉他脚凳上,那么此时背部会有较大的受力,才时间这么演奏,容易造成背部疲劳。这就是现在吉他支架没能得到广泛推广的原因之一。如果使用了支架,那么,双脚自然的摆放姿势就是平放而造成背部为了平衡而受力。理想的摆放姿势是一脚在前,一脚在后,这样才能达到身体的平衡,也方便身体的活动,而为了方便右脚往后,演奏者应该坐在椅子的右前角,否则右脚往后的时候正好会被椅子的右前腿挡住。据说,福田进一使用吉他支架后的结果就是到医院看医生,解决背部和肩膀疼痛的问题。

脚凳高度和每个人的身材以及演奏习惯有关系。但是我注意到,国外很多演奏家是用脚蹬都比较低,而国内一些吉他学生使用脚凳往往都过高,包括一些曾在国际上获奖的学生也是如此。其实,这样演奏对于左手的放松并不利,演奏低把位的时候手掌位置甚至高过了头部。虽然他们已经弹得很好,但是我觉得这点还是应该可以改善的,其他人更不要盲目地模仿他们的姿势,应该根据一些基本的原则,找出自己最适合的坐姿。

关于坐姿和乐器的摆放还有一点应该注意的是,琴头应该往外,也就是吉他和身体应该有个角度。

关于身体和吉他的接触点,Raimundo和蚂蚁有较多的讨论。其实,身体的接触点相对于其他接触点,比如右臂、右腿、左手、左腿来说是被动的,在调整好前述这个接触点之后,琴身自然和身体接触的点就是这个“被动”接触点。身体如何和吉他接触呢,应该是身体前倾接触吉他而不是让吉他后倾接触身体。在其他4个位置调整妥当之后,通常吉他和身体接触是在右胸部。

总之,演奏姿势和修建指甲一样,在一些基本原则下,每个人都可能不一样,这就是我们看到那么多古典吉他大师的坐姿各不相同的原因。

浅谈音乐文化传播和音乐评论

浅谈音乐文化传播和音乐评论 音乐可以说是由节奏、旋律或者是和声的人声或者是乐器等配合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古代有《礼记·乐记》,其中说道: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这就是对音乐最初的解释,是人们用有组织的乐音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人类的社会音乐起源于非常古老的洪荒时代。在人类产生语言之前,就已经学会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来体现感情和意思。伴随着人类劳动的一步步发展,渐渐形成了统一的富有节奏的劳动号子和相互之间传递信息的呼喊,这就是最初的音乐模型。音乐体系的逐步发展与形成、壮大,离不开音乐文化传播,尤以音乐评论为重,对音乐文化的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一、音乐文化和传播的重要性 1. 作为一种声音符号,音乐反映了人们的所思所想所感。音乐不是空洞的,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当中暗含了作者的生活感受和思想感情。音乐可以带给人美的享受,也可以借音乐抒发自己的情感。音乐反映了社会的审美功能,也可以体现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音乐可以看作是以生动有趣的形象来抒发感情、感悟生活的艺术,表现了人们崇高的审美标准、审美兴趣和审美理想。人们可以通过音乐相互交换生活感悟和感受别人的情感。音乐给了人们美的体验,同时它也能提升人们的审美标准,洗涤人们的灵魂,陶冶情操,提升审美兴趣,培育高尚的理想。音乐属于社会行为,它可以表现社会生活,又会对社会产生深重的影响。 2. 音乐文化传播能够使人们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取得关于社会、自然、生活等方面的知识。音乐文化传播是实现社会音乐功能健全的基本要素。音乐文化传播是唯一能够保存和流传音乐作品和音乐风格的技术手段。正是有了音乐文化传播,音乐才可以一直传承下来,让它在历史的长河中延续并作为人们继承艺术、改革创新的依据。 3. 音乐文化传播具有极大的审美价值。期刊之家QQ2742238827人们通过音乐艺术中的声音和歌词,产生自己的想象并感同身受,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宣泄和升华,产生审美满足和心情上的愉悦。音乐文化的艺术美体现在声音、形式、感情等方面,它的美感强度和深度都深深的影响着音乐艺术品的传播和流传。 4. 音乐文化传播同时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价值。我们应从小培养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欣赏能力。人们通过对音__乐作品的欣赏中取得有利的教育和启迪,从而更进一步使思想境界得到提升。好的音乐作品能够反映作者想要传达的人生理想、价值观、世界观等很多方面的内

关于爱的故事的作文

关于爱的故事的作文(一)生活中的爱无处不在,每个人心中都有爱。有的爱是自 私的,有的爱却是无私的。我们的语文老师张老师,就是一位拥有无私爱的老师。他给我们的爱是伟大的!记得有一次,期中考试前,老师因为我们的学习操劳,嗓子哑了,说起话来就像失去信号的收音机,沙沙地响。脸上不时泛出苦涩的表情,可老师 却依然坚持着为我们讲课。这时,我们总会端上一杯水给老师,老师对着我们微微一笑,却总是不喝。我们心里知道,老师是怕上课浪费时间。因此只有下课时才能喝一口水,我们 看在眼里,疼在心上。还有一次,老师的孩子生病了,发烧烧到三十八度多,可张 老师不顾自己孩子的安危,坚持到学校为我们上课。我们心里十分明白,老师是不想因为她一个孩子生病,而耽误我们四十八个孩子的学习呀!可是一下课,老师就满脸焦急地给 家里打电话。我们体会到了老师此刻的心情,也为老师感到着急。虽然我们不是老师的孩子,可现在这一切的一切不都表现出老师对我们那浓浓的爱吗如果我们不以优秀的成绩回 报老师,那我们怎么能对得起老师呢从现在开始,我要努力学习知识,在考试 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来回报老师。张老师,我想对您说:“您是我们的指路明灯,为我们照亮漫漫长路和前进的方向,您为我们操碎了心。”我还想对您说:“老师,您辛苦了,我们大家永远爱您!”关于爱的故事的作文(二)曾经,我学过许多“爱”的文章,有许多让人感动的地方,可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母爱”。就在前不久,我又一次深深地感受到 了母爱的伟大。那是一个美丽的黄昏,我吃过晚饭,便出去玩。在玩的时候,我无意中看到了一个镜头:一位年轻的母亲拉着一个小孩儿,孩子手里拿了一个把把糖,他一边吃,一边望着妈妈,脸上露出了甜甜的笑容。而母亲,也看着孩子,还说着一些话,虽然我不知道她们说的是什么,但能看出,是很愉快的事。一会孩子就挣脱母亲的手,前面走了。我被这一美好的景象吸引住了。()突然,从远处跑来了一只大狗,当时,我也被吓坏了,因为那只狗 眼睛很大,还不时透露出凶恶的眼神。此时,那个母亲也预感到了什么,想要拉住孩子,可孩子走得很远了。母亲二话不说,赶紧向孩子跑去,并在跑到孩子身边时,将孩子抱了起来。虽然孩子没有受伤,母亲的腿上,被狗咬了一口,鲜血从腿上流了下来。孩子哭了,妈妈装出笑容,只说了一句话:“好孩子,不要哭,妈妈不是在这儿吗”经过这件事,我被感动了。就像那首歌中唱的一样:“爱是心的呼唤,爱是人间的春风,爱是生命的源泉。”让我们 一起赞美爱吧!关于爱的故事的作文(三)在我的生活中,处处都有父母的爱。早上,妈妈帮我倒牛奶,晚上,爸爸帮我烧水果羹。冬天,睡觉前妈妈总是帮我暖被窝,夏天,爸爸总是帮我拍蚊子。我在爱的包围中健康成长。但是有件事给我的感受最深。 那是一个晴朗的星期天下午,我和爸爸在小区绿地散步。我看到一个水池里有冰,就拿起旁边的鹅卵石扔了起来。这时,爸爸喊:“小路,快过来,这里有一种奇怪的植物!”我急忙跑过去,看到爸爸手里拿着一片又细又长的叶子,像柳树的枝条那么长。我就说:“爸爸,给我玩 一玩!”爸爸把叶子递给我,我专心地玩了起来。突然我的右手食指一阵剧痛,“哇”地大叫一声,鲜红的血流了出来,爸爸听到我的喊声,急忙跑了过来。他马上按住我的伤口,后悔地说:“哎呀!我忘了告诉你了,蒲苇叶的边上有刺,顺着摸不会划破,可倒着摸就会划破。”看到

简述西方音乐文化对中国近代音乐发展的影响

简述西方音乐文化对中国近代音乐发展的影响 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但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它也打开了中国一直以来固闭自封高傲自大的大门,中国古老的传统音乐文化开始不断的受西方音乐文化的冲击。西方开始用传教的方式向中国传输某些宗教音乐、记谱法和乐器等等。在此时,在中国也有人或有意或无意的开始向国人介绍西方音乐。19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上海英美租界侨居的外国人创建了"上海公共管理乐队",19世纪80年代后半叶在海关总税务署名下创办了"赫德乐队"。前者全是由外国人组成,后者则是由中国年轻乐手组成。这是我国出现最早的西方管乐队。 鸦片战争后,以魏源为代表的一些思想家主张推行“自强新政”,强调“师夷长技以制夷”最早标榜“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他们走出国门,向西方学习一切认为可以学习的东西。一种“向西方学习”的思维方式传遍了中国。康有为等人于1989年向光绪皇帝上书,向皇帝介绍德国的学制。大力倡导开办新式学校。在这个奏折中,第一次明确的提出必须把“歌乐”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科目。而所谓的“歌乐”就是新式唱歌课。全国各地建立了不少的新学堂。很多学堂开设了“音乐唱歌课”随着新学堂的建立。我国近代学校教育迈出了第一步。“学堂乐歌”这一名词也随之出现。并且拉开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历史的大幕。 受西方和日本新式教育的影响,一些有识的音乐学者或音乐爱好者用各种方式积极在国内致力于音乐的普及教育。学堂乐歌虽有一部分是创作歌曲,但大部分的创作方法主要是采自日本、欧美歌曲曲调,因此这些人在传授些西方的曲调的同时也传播了一些较为基础的西洋音乐的知识,比如简单的钢琴弹奏方法和些基本乐理等。大量西洋音乐文化的传入,使我国音乐文化产生剧变。学堂乐歌的创作,对后来专业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推广,也使中国近代产生了最早的一批音乐家,音乐教育家,音乐活动家。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等人的音乐活动,对促进近代中国音乐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四”过后,中国思想文化有了新的发展,音乐界对学习西方音乐的态度问题产生了激烈的争论。关于国乐与西乐孰重孰轻,谁好谁坏。该如何取舍的问题。也摆在了众位音乐先行者的面前。这一时期,专业的音乐化创作已经出现在各个领域。但是这些音乐家中都有个共通点:他们都看到了比之西洋近代音乐,当代中国音乐的发展是显得迟滞落后了,必须进行变革已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潮流——这就是体现在他们的言论或行动中的共同结论。从这个根本点出发,他们各自在不同的领域进行了不同的音乐实践。 一、欧漫郎公开鼓走“全盘西化”的道路,完全否定了中国的传统音乐。输入西洋音乐用以替代中国音乐。即将中国音乐全部抹煞,用西洋音乐来替代。这种做法自然是片面的。但是却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一种激进精神。在那个时代如此的一篇文章,对于推广西乐也有莫大的贡献。 二、刘天华提倡借鉴外国经验,引进“国乐”,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新国乐”他植根于中国传统音乐同时又注入西洋音调、曲式、技法创造出了新意的二 胡,琵琶曲。

浅谈古典诗词对现代流行音乐的影响

浅谈古典诗词对现代流行音乐的影响 我们知道古诗词属于高雅文化,现代流行歌曲则属于通俗文化,二者的区别很明显。所以将中国古典诗词与现代流行歌曲联系起来似乎有些与理不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著名女歌手王菲、邓丽君等人倾情演唱苏轼著名的词《水调歌头》。还有歌曲《月满西楼》童丽、邓丽君等人演唱的李清照的词“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却上心头。”当我们听着这些朗朗上口的古诗词歌曲时又有一番别样的风情。不仅让我们体会到古代文人的诗意情怀,又让我们领略到现代流行音乐的魅力,给人以动人的现代感。 又比如演唱的《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也一度被翻唱。这些是流行歌曲还是古典诗词,古典诗词进入流行歌曲,是还原,是普及还是融合?不得不说这些创作的歌曲对于生活在现代的人来说,一方面是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很好的方式,另一方面也丰富了现代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下面谈谈现代配乐古典诗词演唱的类型: 一是拟古型(还原型)、李叔同的《送别》,地道的长短句,用的是十九世纪美国作曲家奥德维的《梦见家和母亲》。汉乐府民歌《上邪》在电视剧《还珠格格》中有呈现。这种创作还原了当时诗词内容中的场景、意境、情感等等。 二是普及型:主要是为了初学者更好地学习曾经有用外国歌曲配中国诗词的情况,如《小路》配《独坐敬亭山》,用《红河谷》配《夜泊秦淮》,但并不适合。但是却有一首特别适合的就是李叔同的《送别》,用的是十九世纪美国作曲家奥德维的《梦见家和母亲》。对于文学素养不高的人来说,流行歌曲成了他们认识诗的重要途径。曾经有过这样的事,一老师讲英国诗人威廉叶芝的名作《当你老了》时,用英文讲,学生没有反应,用中文,学生也不知道,当把中文译诗读出来,念到“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时,学生才恍然大悟,说这不是那首“水木年华”的歌吗?"多少人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可是谁能承…… 三是融合型:音乐的融合,作者并不拘泥于古曲,作曲家的才情尤其具有特殊的意义《淡淡幽情》邓丽君《绿蓑衣》杨小琳。总体而言,词较诗更易于进入流行歌坛,婉约词人的作品较豪放词人更受欢迎。词体参差不齐的句式更易于与现代流行音乐匹配。 融合型的最有可能进入流行歌坛。尤其是文字融合型:现代作者或沿袭、或取意像、或取意境而再度创作在音乐的融合中,作曲家的才情才有特殊的意义。如《新鸳鸯蝴蝶梦》以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为蓝本。原作抒发的是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抑郁,而黄安抒发的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的爱情观。不仅如此,还有从古典诗词中吸取元素来创作流行歌曲的作品。其中墨明棋妙乐团创作歌唱的一系列歌曲就很不错,例如《人面桃花》、《如梦令》、《临安初雨》、《镜花水月》,虽然很多没有直接演唱古诗词,而是利用古诗词的意境发挥及展开。 当我们听这些古典诗词创作的流行音乐时,通过古今的创造、融合、加工、整合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后,把原来诗人抒发的各种情感呈现在现代人的面前。这些情感或抒发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人生机遇,或盼望天长地久的爱情,对知己红颜无尽地相思的爱情观,或抒怀。我们通过这些歌词中,作者把古典诗词的意境和现代人的情感成功地进行了对接,展示了现代人的离情别恨。比如著名的一首融合很多古诗词意境的流行歌曲《烟花三月》:“牵住你的手相别在黄鹤楼,波涛万里长江水送你下扬州,真情伴你走春色为你留。二十四桥明月夜牵挂在扬州。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好朋友,扬州城有没有人为你分担忧和愁。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知心人,扬州城有没有人和你风雨同舟。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梦里江南是喝

网络音乐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网络音乐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目前对于网络音乐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从字面意义理解,网络音乐就是通过网络进行表现和传播的音乐。相较于传统音乐,网络音乐更加注重表达个人的特点,更符合大众的需求,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更为丰富的传播途径[1]。网络音乐的出现使得音乐不再是音乐家的专属,所有热爱音乐的人都可以利用网络做出自己的音乐,实现自己的音乐梦。随着网络音乐的发展,其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也成为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网络音乐使大众形成了多元音乐审美观 (一)网络音乐改变了音乐创作观念,间接影响社会文化网络音乐的发展使得音乐的传播不再依赖于唱片、广播电视等形式,网络音乐大大简化了音乐的传播流程,使音乐的传播过程更加透明。创作者只要将创作好的音乐作品放上网络,就可以进行音乐的传播与交流。在网络音乐形式下,创作者与创作者之间、创作者与受众之间、受众与受众之间可以就作品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及时、直接的交流。网络音乐对创作观念的改变主要体现在创作转变为有感而发,不受形式的约束,也因此创作出了《老鼠爱大米》、《芙蓉姐姐》、《网络情缘》等脍炙人口的网络歌曲。这些音乐的出现使得代表大众的音乐拥有了一种全新的表现形式,是中国传统音乐在时代背景下的延伸与发展。尽管网络音乐的观念和表现形式都得到了改变,但是它们仍然体现着人类永恒的传统:褒贬现实、情感寄托和自由畅吐等。 (二)网络音乐改变了大众音乐审美观念,直接影响社会文化音

乐审美观念的变化使大众对音乐语言和音乐创作成果有了新的体会,这种音乐语言主要是为了适应社会多样的音乐需求,在非声乐作品中,网络音乐是一种兼备规范性、合理性、规律性的音乐语言形态。这种音乐语言形态吸收了20世纪作曲家的精华,又抛却了传统音乐中的常规,更加具有普遍性和大众性,与世界音乐相比,也有极强的民族性[2]。在网络技术的影响下,网络音乐的传播也拥有更多途径,Flash 就是其中一个重要载体。在声乐作品中,它又与传统音乐紧密结合,使得网络音乐既有传统特征,又有现代特征。它利用地方方言音韵取代传统音乐的旋律韵味,利用节律型的道白取代抒情的歌唱,利用连绵的陈述取代传统音乐中“起、承、转、合”四句头特征,利用摇滚乐的狂热取代传统音乐的温文尔雅。 二、网络音乐对学生文化的影响 一方面,由于网络音乐的多样性和开放性,使其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音乐时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快乐中求知,网络音乐通过让学生感受科技带来的新的音乐感受,激发其学习音乐的热情和信心。另一方面,网络音乐能帮助学生完善在音乐上的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现阶段,我国的音乐教育依旧以应试教育为主,为了保证升学率,学校大多会忽视对学生的音乐教学,其实网络音乐由于其特有的综合性特征在某些层面与其他学科存在联系,学生如果做到正确看待网络音乐,则有利于学生轻松学习其他学科的内容,帮助学生构建全面的知识结构,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3]。网络音乐还能训练学生形

关于爱的故事

关于爱的故事 朋友,你知道吗?爱有多少?我对你说,爱有许多种,朋友之间的爱,那是友谊;父母子女之间的爱,那是亲情……我觉得其中最伟大的爱是友谊。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一年级作文关于爱的故事,欢迎来参考! 关于爱的故事的作文(一)生活中的爱无处不在,每个人心中都有爱。有的爱是自私的,有的爱却是无私的。 我们的语文老师张老师,就是一位拥有无私爱的老师。他给我们的爱是伟大的! 记得有一次,期中考试前,老师因为我们的学习操劳,嗓子哑了,说起话来就像失去信号的收音机,沙沙地响。脸上不时泛出苦涩的表情,可老师却依然坚持着为我们讲课。这时,我们总会端上一杯水给老师,老师对着我们微微一笑,却总是不喝。我们心里知道,老师是怕上课浪费时间。因此只有下课时才能喝一口水,我们看在眼里,疼在心上。 还有一次,老师的孩子生病了,发烧烧到三十八度多,可张老师不顾自己孩子的安危,坚持到学校为我们上课。我们心里十分明白,老师是不想因为她一个孩子生病,而耽误我们四十八个孩子的学习呀!可是一下课,老师就满脸焦急地给家里打电话。我们体会到了老师此刻的心情,也为老师感到着急。虽然我们不是老师的孩子,可现在这一切的一切不都表现出老

师对我们那浓浓的爱吗?如果我们不以优秀的成绩回报老师,那我们怎么能对得起老师呢? 从现在开始,我要努力学习知识,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 成绩来回报老师。张老师,我想对您说:“您是我们的指路明灯,为我们照亮漫漫长路和前进的方向,您为我们操碎了心。”我还想对您说:“老师,您辛苦了,我们大家永远爱您!” 关于爱的故事的作文(二)曾经,我学过许多“爱”的文章,有许多让人感动的地方,可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母爱”。就在前不久,我又一次深深地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 那是一个美丽的黄昏,我吃过晚饭,便出去玩。在玩的时候,我无意中看到了一个镜头:一位年轻的母亲拉着一个小孩儿,孩子手里拿了一个把把糖,他一边吃,一边望着妈妈,脸上露出了甜甜的笑容。而母亲,也看着孩子,还说着一些话,虽然我不知道她们说的是什么,但能看出,是很愉快的事。一会孩子就挣脱母亲的手,前面走了。我被这一美好的景象吸引住了。()突然,从远处跑来了一只大狗,当时,我也被吓坏了,因为那只狗眼睛很大,还不时透露出凶恶的眼神。此时,那个母亲也预感到了什么,想要拉住孩子,可孩子走得很远了。母亲二话不说,赶紧向孩子跑去,并在跑到孩子身边时,将孩子抱了起来。虽然孩子没有受伤,母亲的腿上,被狗咬了一口,鲜血从腿上流了下来。孩子哭了,妈妈装出笑容,只说了一句话:“好孩子,不要哭,妈妈不是在这儿吗?”

论中外文化差异对音乐文化的影响

论中外文化差异对音乐文化的影响 中西音乐之渊源各异,除了因民族性所产生的色彩差异之外,主要表现于中国音乐注重的是情韵,而西洋音乐注重的是和谐。溯本求源,西洋的和谐源于古希腊、古罗马的数学与几何学的科学性及数理协调性;而中国的情韵则可说是源于先秦诸子的哲学,甚或是源于古代钟鼎的花纹及原始壁画的动物飞腾之象。 归根结底,中西方的宇宙观、世界观的不同,是中西音乐风格形成各异的根本原因。 一.就调式而言 西方音乐主要遵循七声体系,有七个全音和半音组成一个音阶;和西方音乐不同,中国音乐的调式构成的本质和特征是五声性,其构成的核心是三音小组。 比较而言,五声体系和七声体系存在着这样的差别:前者比较单纯、质朴、简洁,后者比较复杂、丰富、精致;前者适合于表现明朗、刚劲、粗犷的风格,后者适合于表现细腻、婉曲、华丽的色彩。 中国古代并非没有七声音列,自先秦起,中国即有许多乐器(如古琴、古筝等)能够演奏七声音列。甚至连十二音音列也已经早在先秦即已出现,在曾侯乙墓65枚一套的出土编钟上,中间3个半八度内即全部按半音音阶排列,这比西方的十二音体系要早1800多年。但中国音乐并没有选择它们,而是选择了五声体系。究其原因,我们只有到文化之根中才能找到。 众所周知,西方文化从其一开始就表现出追求细致和精密的倾向,他们能够推衍出复杂的逻辑系统,建构起繁琐庞大的哲学体系,得出严密周备的定义。这种理性的缜密正是西方科学型文化最有力的工具。而中国文化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一种相反的倾向:疏旷、单纯、简洁和明快。中国人不喜欢拐弯抹角,不喜欢繁琐论证,无论在学术上还是在艺术上,他们都尽可能的直截了当,追求顿悟见性,洞察本质,总是力求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最多的内容,以最少的笔墨来制造最动人的韵味。返朴归真,确实是中国人生活的最高旨趣,也是中国人艺术的最高旨趣。 而西方人之所以追求细致、缜密,中国人则追求简朴、单纯,是因为这两种倾向各有其不同的文化本体。简单地说,西方文化是以知识为本体,中国文化是以生命为本体;西方艺术的功能是娱人,中国艺术的功能则主要为是娱已。前者是对对象世界的认知,是有待其真实性来支撑它;后者是对生命状态的体验和感受,是完全个人的,它不需要一个外部世界来支撑,来证明,而是自己支撑自己,自己证明自己;它是在自己的世界中自得、自足。 重视证明,追求说服力,所以西方人的思维趋于细致、缜密;而着眼个人的领悟,内心的会意,则自然趋向于简朴、单纯。中国音乐之所以没有选择七声音列和十二音音列,而独独选中了五声系列,应该正是出于这样的文化底蕴和美学追求。 二.就声部处理而言 西方音乐体系在处理多声部关系时特别注重主调旋律与其它声部的和声关系。所以,在西方音乐中,主调音乐体系占有绝对的优势,构成西方音乐体系的主干。所谓主调音乐,就是以一个旋律为主,其它各声部的和声音列都只对其主调起衬托作用,或者是突出其基调,或者是强化其节奏,或者是

关于爱的故事作文5篇

关于爱的故事作文5篇 爱是无形的,它需要用心灵去感受;爱是永恒的,它使人终生难忘。伟大的爱,让我肃然起敬,愿所有有爱心的人一生平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爱的故事,供大家参考,欢迎阅读! 篇一:爱的故事 每一个孩子都是在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下长大的,我当然也不例外。从小到大,爸爸妈妈就对我倾注了无限的心血,一个个爱的故事数不胜数。 今年的春天格外冷,倒春寒倒得可真厉害呀。那天中午放学后,我没穿外衣就跑了出来。一出来,我就感觉一阵阵寒风向我袭来,我不禁打了几个寒战,心想:完了,估计这回要感冒了。不幸的是,妈妈的唠叨声也伴随着寒风向我扑来了:又不穿外套,帽子也不戴,感冒了我可不管!但是,唠叨归唠叨,妈妈还是一边唠叨着一边脱下自己的外套逼着我穿上,又把她自己的头盔戴在我的头上,直到把我裹得严严实实才放心地发动了电动车。一路上,我倒暖和了,可妈妈却因为只穿着一件单薄的毛衣,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回到家之后,妈妈又对爸爸唠叨道:这孩子,这么冷的天,出来竟然不穿外套,我的衣服给他穿了,冻死我了我的妈妈就是这样一个爱唠叨的人,但是,从妈妈一次次的唠叨中,我分明读懂了妈妈对我的爱,这爱是无私的、无价的。 如果说妈妈的爱是通过一次次的唠叨体现出来的,那么爸爸的爱

相对来说要深沉的多了,就像大山一样深厚。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和妈妈爱上了吃米线。每次我一说去吃米线,妈妈总是积极响应,爸爸虽然什么话也没说,但他每次都任劳任怨地带我们去吃。有一次,爸爸先把我和妈妈送到店里,他自己就走了。我们左等右等,还不见爸爸回来,我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爸爸不会是想临阵逃脱吧?正在我胡思乱想之际,爸爸提着一袋包子回来了。我奇怪地问:爸爸,不是有米线吗?你买包子干什么?这时,妈妈插嘴道:爸爸根本就不爱吃米线! 这时我才明白,爸爸一点都不喜欢吃米线,原来每次他来就是为了陪我们吃。 在我和爸爸妈妈之间,这样的故事还有许许多多。我长大后一定要回报父母,让爱的故事继续延续下去 篇二:爱的故事 轻叩爱的大门,被那喷泄而出的温暖包围着,置身在爱的大海里,感受不到遥远的恐惧。悄无声息的爱,化作绵绵的雨滋润了每个人的心田。爱的故事,有的好小好小,以至于很难发现,有的却很大,一目了然。身边大大小小的爱使地球转动,使万物生长。 春雨绵绵,湿润大地,催促万物在这温暖的雨中生长。春天,挤去了冬天的寒冷,大地上,又是一片鲜艳的色彩。而我却极其讨厌春的来临,因为先天过敏性体质的关系,每到春天花朵在枝头绽放之时,我都无法欣赏那生命的美丽,只能远远地躲开,不然鼻炎就会发作,惹得一整天难受。 早上从睡梦中冻醒打了个喷嚏,昨夜那一场雨过后的痕迹还在玻

浅谈音乐文化的影响

浅谈音乐文化的影响 音乐文化由来已久,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娱乐使人们的生活娱乐更加丰富多彩,附有传奇色彩。可以说没有音乐的人生是残缺不完美的,没有音乐千种声音一个腔,无抑扬高低,万种语言一个调,无轻重缓急。同时也没有了田间小曲、劳动号子和伟大的革命历史歌曲。更别说什么卡拉OK、音乐晚会。整个世界只剩下同一高低的噪音嗡嗡响个不停。那时世界是多么荒凉单调,乏味!这样的人生难道可以完美无缺吗?我想肯定不会了。正因为有了音乐我们的世界才会五彩缤纷。所以我们大家要更加努力让音乐文化融入我们心灵深处让世界更加文明和平。 从某一方面来讲,音乐文化能反映一个国家民族的文明程度和经济发展状况。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状况良好,国民生产总值相对要好,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这时他们除了工作和日常生活必须品外有比较多的剩余用来消遣娱乐。音乐文化在人们不断消遣娱乐中逐渐发展起来。通过音乐文化的不断熏陶人们的素质普遍提高了。从而使这个国家在国内外有了好的口碑,吸引更多的外国人来本国旅游欣赏观光等,使该国旅游业也得到了发展。该国在国际上的也可能因此被认可或提高。对于一个民族亦有同样的效果。可见发展音乐文化对一个国家也好民族也好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在清朝末年,国外音乐文化已经发展的相当稳定成熟了。而在中国只有少数留学生对音乐文化有比较专业的知识并认识到音乐文化对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是重要不可缺少的。西方乐器在国外都得到了很好的销售而在中国销售一架钢琴都是很困难的事,当时的中国一片混乱,国库空虚,经济也萎靡不振,很多人的温饱问题都难以得到解决更别提购买一些对于贫苦人民来说是很奢侈的娱乐物品。只有少数皇室和贵族可以买得起也用的着,而中国的丝绸等物品在国外销售的异常好。由此可以看出一个国家民族的经济发展情况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该国音乐文化的发展。由于当时中国的经济相当落后,人民生活艰难异常,导致中国的音乐文化在这段期间内发展十分缓慢。在1987年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国门打开了,我们开始对外贸易了,经济才逐渐发展起来,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不少,温饱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人们也有了剩余。人们开始利用剩余消遣娱乐,中国的音乐文化才得到改善与发展。迄今为止,中国音乐文化也得到了比较好的发展,由此看出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影响着音乐文化的发展,同时音乐文化也作用于国家民族,两者是同进步的。由此可以看出,在社会发展建设与进步的今天音乐文化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位置。 在科技发展的今天,人们对音乐的认识大大扩展了,人们通常以为音乐这是精神范畴上的东西,其主要作用就是表现心情与情感。其实,人们在欣赏音乐过程中刺激了内在的身心健康,其包括了心里和生理两方面。人们欣赏音乐实际上是心里和生理结构与音乐文化的协调。音乐是一门声音和情感交融的艺术.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手段,塑造出音乐形象,让学生在学习和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性格、思想、情操乃至人格受到感染熏陶,从而达到育人于无声的教育效果。 学校音乐课的一切形成都应当旨在发展学生的精神生活,帮助他们认识世界,形成他们的世界观,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也就是说音乐绝不仅是单纯为了娱乐,而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来完成塑造人的灵魂,完善人的生命,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艰巨任务。音乐教育在德育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和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优势,它的最大特点是通过优美、动听的旋律,融入人的精神世界,通过美妙的音符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达到启发学生的道德情操,它不是空洞的政治说教,也不是生吞活剥式的灌输,而是将音乐课的思想教育与音乐艺术的美感巧地融汇在一起,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行为,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有教养的音乐文化可以使学生在德智体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让同学们团结一致、奋

[名人故事6篇]有关爱的故事6篇

[名人故事6篇]有关爱的故事6篇 【护士节征文稿】 有关爱的故事篇(1):关于爱的故事 爱 朋友,你知道吗?爱有多少?我对你说,爱有许多种,朋友之间的爱,那是友谊;父母子女之间的爱,那是亲情……我觉得其中最伟大的爱是友谊。 你肯定要问我为什么,那就让我来告诉你吧! 我曾经经历过这样的一件事情。那天,爸爸妈妈全都去上班了,而我却生病了,病得我起不了床。可是,我想到那时候接近期末,正在复习。不去吧,没有复习到,万一考试碰到这种题目怎么办;去吧,我实在无力。我想为了学习我

必须去上学。我勉强地站了起来向门口慢慢移动着脚步。这时,邻居小红跑过来对我说:“你别去了!我给你向教师请假。”我一边缓慢地移动着脚步,一边咳嗽着说:“不……不行……今天……复习……”小红轻轻地说:“身体要紧,我会帮你把复习的资料拿回家给你。”说着,她扶我走到房间里躺下。那时的我浑身无力,只好睡在床上,难过地闭上了眼睛。小红这才轻轻地走开了。她去上学了。这时,我没有睡着,只是闭着眼睛想起了许多往事。我想自己曾经骂过她,说她笨,样子难看……但是她却对我这么好,我真不应该呀!不一会儿,我真的进入了梦乡。这一觉竟然睡到了下午四时。 当我醒来,就看到小红进来了。她背着书包,右手拎着一个大袋子。看来她放学以后没有回家,直接来到我家。我感动得问她:“你怎么不先回家?”她说:“你不用管我,安心养病吧!”说着她从袋子里拿出了一盒治咳嗽的药,接着,她去拿了热水瓶倒了一碗水。她把水吹吹凉,双手捧着递给了我说:“快吃药!吃了这种药你会很快就好的。”我拉住了小红的手说:“小红,你真好!”这时,我那不争气的泪水落了下来,滴在了小红的手上。小红也哭了。她的泪水落在了我的手上。她说:“好好的,怎么哭了?”说着,我们两个人都笑了。然后,她递给我复习资料,并且跟我讲解着……

浅谈音乐与文化的关系

课程名称音乐鉴赏 论文名称浅谈音乐与文化的关系 自古以来,音乐与文化就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音乐源自文化,文化寓于音乐,文化和音乐既相辅相成、又相互包含;既有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音乐则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不论是唱、奏或听,都包含着关联人们千丝万缕情感的因素。音乐通过熏陶及感染的途径,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心灵,使人们获得美的感受。任何一种音乐都首先是特定文化的产物,它本身就是受着文化定义的,离开了文化,音乐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以中国为例,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所衍生出的音乐数不胜数,各个朝代,各个民族,各个地方所喜爱甚至崇尚的音乐都是各有不同,各具特色的,并且在几千年的时空流转中,不断的整合完善,不断地形成新的特色乐谱影响至今。例如,在太平时代政治平和,人们安居乐业,因此音乐的音调就是安详欢乐的;而乱世时期政治混乱,百姓流离失所,所以音乐的音调就同样是哀怨愤恨的,比如陕北信天游里的哭腔就形象的反映了人们生活的苦难与伤心哭泣;歌剧《白毛女》中喜儿以歌来表达对旧社会的控诉,显示了我国农民在恶势力下不屈不挠的反抗意志和复仇愿望。 音乐与古代哲学家们的关系就是非常密切的。儒家的音乐观不但将礼乐并列为道德教育的重心,而且把道德列为评价音乐的首要因素。在孔子的音乐思想中,音乐不但要曲调优美,应重视制乐者的仁心善意,故而《韶》曰:“尽美矣,又尽善也。”在道教也有诸如全真正韵,武当仙韵,苏州道乐,龙虎山正一道韵,古韵等反映道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思想的音乐。 音乐与古代文人们的联系也不胜枚举。古琴曲《流水》由于“伯牙与子期”的故事而成了知音的代称,这首由“高山”和“流水”两部分组成的古琴曲也因这个故事而成为广为人们熟悉和喜爱的经典之作。其实“借物寓情”的手法在中国音乐中是常见的,它是一种心灵的满足,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梦想、不敢表达的情感和苦闷,往往借由音乐来抒发。如爱国诗人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李白的“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陆游的“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都是借由艺术来感叹自身境遇,宣泄人世间的曲折沧桑。古代宣扬“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因而在历史的长河中,音乐似乎已经成为了每个文人的必修课,把音乐修养放于首位,他们通过修习这门课,使得自身的情操和素养都得以提高。古代君王们就尤为重视音乐的发展,例如唐玄宗李隆基就被称为唐代音乐的缔造者和设计师,他设立的宫廷音乐机构梨园培养了大批的音乐人才,同时他与众梨园弟子创作的大量音乐舞蹈作品都直接推动了音乐的普及和发展。 音乐与文学的关系也是如此,根据文学作品创作的音乐数不胜数。如《白毛女》、《梁山伯与祝英台》、《茶花女》、《罗密欧与朱丽叶》、《奥赛罗》等。虽然音乐不是对文学作品的再现,却能使作品中所蕴合的情感与精神得到升华。主人公们用歌声代替台词,用歌声的跌宕起伏来表现出内心世界的喜怒哀乐,让观众们在不同的音乐意境中感受着文学作品的无限魅力。以中国经典歌词《白毛女》为例,这部歌剧创作于抗战时期,是歌颂农民大翻身的中国第一部歌剧,主题是“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歌剧根据晋察冀边区一带流传

关于爱的故事作文500字5篇

关于爱的故事作文500字5篇 什么是爱?爱让我感动,爱让我伤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爱的故事作文500字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爱的故事作文500字一 米小圈是一个不会画画的小孩子。有一天,上美术课,老师叫同学们画花。老师说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发挥,可以画各种花。 同学们一听,就专心致志地画了起来。过了不到5分钟,同学们就画好了,纷纷交给了老师,只有米小圈蹲在桌子旁,画纸任然是一片空白。这是,老师走了过来,说米小圈,你既然画了一个大雪怪!米小圈听了,说张老师,你可真逗,我根本就不会画画。张老师听了说那你就随便画一些线条或一个点吧!米小圆又说真可笑,一个小点谁不会画呀。米小圈说完,就在白纸上画了一个点,说给,画好了老师接过米小圈的画,开始端详起来。 过了半个小时,老师终于说了一句话请签上你的大名。米小圈一听,惊呆了,心里暗暗地想着就我这副画也能签名?米小圈想了想,从老师手中接过画,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然后递给老师。 在第二天学校的美术画展上,米小圈特地来观看,就在这时,此时的情景让他惊讶不已,这既然有他自己昨天画的画!米小圈非常感动,最终决定努力画画,以后成为一位大画家! 十几年后,米小圈靠着他刻苦练习,永不放弃的精神,终于成为一位世界闻名的画家。但是,他永远忘不了十年前,因为那是他还是

个什么也不会画的小孩呢! 爱的故事作文500字二 有关爱的故事到处都能听见,大人们在说,小孩们在说,甚至动物之间都在说着。真是爱的故事,无处不在啊! 夜晚,外面正是电闪雷鸣,大雨连连。我正要入睡,忽然,我听见了一声撕心裂肺的惨叫声。我闻声而去,满脑子的疑问在我脑袋里浮现出来,是谁在这么晚的时候惨叫呢?他为什么会在晚上时惨叫呢?直到我听到惨叫声到最大时,才反映过来,朝前方一看,大吃一惊,在那边惨叫的不是别人,正是奶奶家的小狗丁丁。 原来,它已经生下了三只活泼机灵、聪明可爱的小狗,可是,那三只小狗正是在那下雨时死的。于是每当下雨时,老狗都会惨叫,表示它对小狗的怀念之心。可丁丁是怎么来的呢?就从这里说起吧! 那是一个明朗而又炎热的夏天,从远处跑来了一只可怜而又饥饿的流浪小狗,奶奶大方的收养了它,并给它取名叫丁丁。那时我只有七岁,非常的怕狗,所以讨厌丁丁。可是,自从有了上一次那危险的经历后,我喜欢上了小狗丁丁。原来,那一天,我和奶奶上山捡柴,不料碰上了坏人,我躲到了奶奶身后,奶奶也害怕地往后退了几步。这时,丁丁不知从哪里窜了出来,站在了我们面前,它一把冲了上去,和坏人拼了个你死我活。夜晚,外面风雨交加,电闪雷鸣,丁丁生下了三只小狗,不料,因为丁丁早上被砍了一刀,受了重伤,不知为什么,小狗在出生后不久就不明不白的死了。 后来听到了丁丁痛苦地叫声。我忽然明白了什么,原来,丁丁知

爱的故事优秀作文(精选8篇)

爱的故事优秀作文(精选8篇) 爱的故事优秀作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整理的爱的故事优秀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爱的故事作文1 有一次,我下课的时候,天上下起了倾盆大雨,尽管我们带了一把伞,但雨实在是太大,又是两人合用,所以根本是挡不住风雨!正在我犹豫的时候,妈妈带着我冲进了茫茫的雨帘中。 在雨中,我本以为自己会变成“落汤鸡”,可是,我没想到我只是裤子有点湿。我看了看雨伞,发现它基本上是偏到我这来的。我把雨伞往妈妈那边推了推,说:“妈妈,雨伞歪了。”妈妈说:“没有歪呀,就应该是这样的呀,把它放中间才是歪了呢。”我说:“可是,如果朝我这儿偏,您会感冒的呀!”妈妈笑着说:“乖,妈妈是运动员的体质,没有关系的,你要是受凉生病了,比我自己生病还会让你难受。”我听了,心里好暖和,就感觉一股暖流在心里流淌。 好不容易回到了家,妈妈的衣服都已经湿透了,而我却只是裤腿有些湿,我的心里挺不是滋味的。晚上,妈妈感冒了,我就感觉挺对不起妈妈的,在自己房间里,眼泪吧啦吧啦地往下掉,被妈妈发现了,她过来安慰我:“宝贝,妈妈身体棒,过几天就会好了。”听了妈妈

的话,我哭得更伤心了,在心里轻轻地唱起了“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象个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哪里找。 爱的故事作文2 解开满地的白霜是和煦的春风;抚爱遍地绿野的是温柔的细雨;愈合我心中的伤疤是母爱。——题记 在一个静谧的夜晚,晚风吹拂着柳树的枝条发出“沙沙”的轻响,催人入梦。而我则陷入无限的回忆之中。 同样也是个夜晚,但却狂风呼啸,雷雨交加,阵阵雷声覆盖了我稚幼的哭声。母亲则忙着哄我。但还是止不住我的哭声。一摸我的额头。“呀,好烫”。望着窗外漂泊的大雨,母亲用雨衣裹住我瘦小的身躯,顶着狂风暴雨在风中狂奔。天上乌云翻腾,而地上的人儿也不是滋味。母亲终于把我送到了诊所,但此时的她头发凌乱,全身湿漉漉的。 从她身上找不到爱美的她,只剩下一中母性的慈爱。回忆起这事,一股暖流冲上脑门,两行热泪在空中划出两道完美的弧线。母爱是真挚的,母爱也是细致的。13岁时,叛逆的我总是不理解母爱,在各个方面都不对母亲做不让步。但是她总是默默的继续干着自己的事,而我则非常得意。直到一次我与母亲顶撞后,母亲一声不吭的回到了自己的房间,我在自己的房间里想过了大部分的错都源于我。我走到她的房间前想向她道歉,但听到房间里的啜泣声。我的心猛的一震,我伤害了我母亲的心,那从先到大关爱着我,呵护着我的心。我才发现我是多么的不孝。母爱是藏在心中的关爱,是那默默无闻的关爱。

中小学一年级精选作文关于爱的故事

中小学一年级精选作文关于爱的故事朋友,你知道吗?爱有多少?我对你说,爱有许多种,朋友之间的爱,那是友谊;父母子女之间的爱,那是亲情……我觉得其中最伟大的爱是友谊。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小学一年级精选作文关于爱的故事,欢迎来参考! 关于爱的故事的精选作文(一)生活中的爱无处不在,每个人心中都有爱。有的爱是自私的,有的爱却是无私的。 我们的语文教师张教师,就是一位拥有无私爱的教师。他给我们的爱是伟大的! 记得有一次,期中考试前,教师因为我们的学习操劳,嗓子哑了,说起话来就像失去信号的收音机,沙沙地响。脸上不时泛出苦涩的表情,可教师却仍然坚持着为我们讲课。这时,我们总会端上一杯水给教师,教师对着我们微微一笑,却总是不喝。我们心里知道,教师是怕上课浪费时间。因此只有下课时才能喝一口水,我们看在眼里,疼在心上。 还有一次,教师的孩子生病了,发烧烧到三十八度多,可张教师不顾自己孩子的安危,坚持到学校为我们上课。我们心里十清楚白,教师是不想因为她一个孩子生病,而耽搁我们四十八个孩子的学习呀!可是一下课,教师就满脸焦急地给家里打电话。我们领会到了教师此刻的心情,也为教师感到着急。虽然我们不是教师的孩子,可现在这一切的一切不都表现出教师对我们那浓浓的爱吗?

假如我们不以优秀的成绩回报教师,那我们怎么能对得起教师呢? 从现在开始,我要努力学习知识,在考试中获得优异的成绩来回报教师。张教师,我想对您说:“您是我们的指路明灯,为我们照亮漫漫长路和前进的方向,您为我们操碎了心。”我还想对您说:“教师,您辛苦了,我们大家永远爱您!” 关于爱的故事的精选作文(二)曾经,我学过许多“爱”的文章,有许多让人感动的地方,可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母爱”。就在前不久,我又一次深深地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 那是一个美丽的黄昏,我吃过晚饭,便出去玩。在玩的时候,我无意中看到了一个镜头:一位年轻的母亲拉着一个小孩儿,孩子手里拿了一个把把糖,他一边吃,一边望着妈妈,脸上露出了甜甜的笑容。而母亲,也看着孩子,还说着一些话,虽然我不知道她们说的是什么,但能看出,是很愉快的事。一会孩子就挣脱母亲的手,前面走了。我被这一美妙的景象吸引住了。()突然,从远处跑来了一只大狗,当时,我也被吓坏了,因为那只狗眼睛很大,还不时透露出凶恶的眼神。此时,那个母亲也预感到了什么,想要拉住孩子,可孩子走得很远了。母亲二话不说,赶紧向孩子跑去,并在跑到孩子身边时,将孩子抱了起来。虽然孩子没有受伤,母亲的腿上,被狗咬了一口,鲜血从腿上流了下来。孩子哭了,妈妈装出笑容,只说了一句话:“好孩子,不要哭,妈妈不是在这儿吗?” 经过这件事,我被感动了。就像那首歌中唱的一样:“爱是心的呼唤,爱是人间的春风,爱是生命的源泉。”让我们一起赞美爱吧!

浅谈网络对流行音乐的影响

廊坊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论文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逐渐在我国的兴起,流行音乐也逐渐的以网络传播的形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并借助着互联网的及时性、可复制性、自由性等特点,广泛而又快速的发展起来。相比传统的唱片来说,流行音乐子在网络上传播具有快速,低耗,灵活等优势。现在网络已经成为了流行音乐传播的主要渠道。网络让流行音乐更广泛被人们熟知,而流行音乐的创作也越来越依靠网络科技。 关键词:流行音乐网络发展传播影响

目录 引言 (1) 一、流行音乐的起源与发展 (2) (一)流行音乐 (2) (二)流行音乐在中国的发展 (2) (三)流行音乐在网络上的发展 (3) 二、网络对流行音乐的作用 (3) (一)网络加速了流行音乐的传播 (3) (二)网络对流行音乐创作的影响 (4) (三)网络对流行音乐品味的影响 (4) (四)网络对唱片业的影响 (5) 三、网络对流行音乐的重要性 (6) 总结 (6) 参考文献 (6) 致谢 (7)

引言 流行音乐的传播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改变,为流行音乐艺术的传播和普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新传播技术的出现(如互联网等)也颠覆了传统音乐传播技术(如唱片、CD等)的统治地位,并对传统音乐文化传播技术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挑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音乐传播手段,从最早的机械“留声机”到五花八门的“电子媒体”,使得音乐的传播变得如此便捷,如此高保真。在21世纪的今天,音乐的广泛而又快速的传播与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密切相关。 目前,无线通信和网络媒体正逐步取代原来以唱片为主的传统的传播方式,成为音乐传播的主要途径,成为我国音乐发展市场的主体力量和重要市场。但是又因为我国的音乐版权保护水平还很缺乏,这就使得流行音乐在网络传播的过程中遭遇了版权问题。盗版严重打击了音乐版权持有者、生产者和销售者的经济利益和积极性。不但扰乱了网络流行音乐的市场,阻碍了我国流行音乐产业的健康发展,也给传统的唱片行业带来了致命的打击。正因如此,本文重点阐述的内容是就是网络的出现对于流行音乐传播的影响。

关于爱的故事

关于爱的故事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友爱,同学们是在校园的天空下学习生活的莘莘学子,校园生活对你们来说是美好的。在这儿,你们能够尽情享受同学、朋友之间的友爱和情谊。所谓友谊,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友好关系。友谊对人生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它能增进快乐,减轻痛苦,尤其是拥有充满活力的朋友,他能驱散你心中的空虚与烦躁,让你畅饮友爱和智慧的甘露。大文豪肖伯纳曾有过一个精彩比喻:“两个朋友各拿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交换后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朋友之间交流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 人皆有交友的需要,同学们大多数的时间是在学校里渡过的,学校、班级是同辈人组成的集体,同学们处于相同的身心发展阶段,有着极其相似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有利于彼此的交往、沟通和理解。在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里,同学间交往的渠道畅通,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个体有困难时可以得到同学、朋友的安慰和帮助,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培育出身心健康的学生。每个人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伸出友爱之手,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同情、关心和帮助有困难的人,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感受到友爱就在身边,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更加热爱生活。 一个快乐的班集体,是由几十颗快乐的心组成的。在一个友好的集体中,同学与同学之间应建立起平等、团结、友爱、互助、民主的新型人际关系,使大家意识到,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个人的力量很薄弱,个人的智慧就像大海中的一滴水那样微小,许多工作都要靠集体的力量才能完成。作为学生应懂得尊重他人,团结同学,以谦逊的态度学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民主的方式与他人合作,从小养成集体协作精神。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让每个学生都学会爱,乐于把爱奉献给他人。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我们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爱的使者。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提供和创造机会让每个学生走进一个友爱,和睦的集体中来。“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每个学生的内心,就是一个世界。以主动积极,友好和平的行为,教师才有可能走进这个世界去耕耘,播种,浇灌,使理想在爱护中开花结果。 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百分之八十五则要靠人际关系和他的做人处世能力。”未来的社会是到处充满竞争的社会,21世纪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将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人际、区域间和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除了要拥有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有团结协作的精神,为未来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生活在集体中的每个人都应对集体负责,学会在集体中生存,也就学会了对社会的适应;学会了用爱心来关注集体,也就学会了对社会的责任感。 要想拥有一个朋友,你必须先成为他人的朋友。要从自己做起,真诚相待。只有真诚的帮助和关怀,才能使那些陷入困境的人获得许多新生的力量,也只有真诚才能感动那些已经冷漠的心,让生活多一份宽容,多一份友爱,多一份和谐,多一份温暖和理解。 小时候结交的朋友都很纯真, 中学时交的朋友没有心机和利益冲突, 因此可以持久。同学们:珍惜你身边的友爱,用心去体会友情所带来的快乐。愿校园的天空是纯净、友爱的天空,愿友爱天空下的你们健康成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