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弱儿管理及处理方案

体弱儿管理及处理方案

体弱儿管理及处理方案
体弱儿管理及处理方案

体弱儿管理

目的:体弱儿筛查是儿童保健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对体弱儿童的矫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未来,为了加强对体弱儿的管理,规

范体弱儿筛查工作,和大家共同学习有关体弱儿管理的基本

知识。

基本要求:开设儿童保健门诊的医疗保健机构都要设独立的体弱儿门诊接诊室,面积不小于10平方米,配置检查床及必要的儿

保检查用具及设备(参照国家儿童保健规范门诊标准要求配

备,如:儿童专用体检称、皮尺、听诊器等)。工作人员必

须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儿保医生承担。

管理对象:早产儿、出生低体重儿、活动期佝偻病、中重度贫血、中重度营养不良(低体重、消瘦、生长迟缓)、反复呼吸道感

染、哮喘(医院明确诊断)肥胖、先天性缺陷、器质性疾病

(先心病、唇腭裂、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症等)、

精神神经发育迟缓等。

体弱儿管理要求:1、建立专案:首诊负责,体弱儿均应建立体弱儿保健管理卡(册),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电话

号码、家庭住址、体弱原因、治疗情况、随访记录(每月检

查一次)。2、制定方案:根据体弱原因制定管理方案,进行

检查与治疗。指导喂养,护理,防病知识和方法。3、结案

处理:体弱儿恢复正常后,及时结案,进行个案小结,转入

正常儿童保健管理。

佝偻病简易诊断标准(供基层防治用)

1、全国统一诊断标准:佝偻病诊断应依据年龄、病史、症状体征、

血生化及X线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临床分期、分度。在无条件做X线及血生化检查时,可按简易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婴幼儿佝偻病的

简易诊断是依据病史、症史、体征为判断指标。其中体征为主要条件,诊断时应结合年龄、季节、喂养、维生素D缺乏史等情况,按指标的主次、多少及严重程度进行综合分析判定。

判定指标:(1)主要体征(2)次要体征(3)症状(4)病史:维生素D缺乏史

2、判定标准:

(1)有几项主要体征,同时有维生素D缺乏史及明显症状者。(2)有一项主要体征及两项次要体征,同时有维生素D缺乏史及明显症状者。

(3)有两项次要体征,同时有明显症状、维生素D缺乏史及其他条件者。

(4)虽有症状、体征、病史,但不具备上述条件者,可不诊断为佝偻病,列为“可疑”,给予预防。佝偻病恢复期:活动期佝偻

病晒太阳或维生素D治疗后,症状消失,体征减轻,病情稳

定者为恢复期。

管理方法:

(1)综合防治措施:健康教育,系统管理,科学喂养,及时添加转乳期食品,坚持每日户外活动。

(2)药物防治方法:治疗一月后复查效果。凡是活动期佝偻病经常规治疗后,症状消失、体征减轻或恢复正常,经观察3-6个月后无异样变化,即为治愈。治愈后虽留有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而无

症状及其他改变者,属于后遗症。转归。

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比较多见,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减少和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的贫血症。6-24个月为高发年龄组,对健康有不良影响,必须积极防治。临床表现:有明显缺铁

病史,面色、眼结合膜、口唇及甲床苍白,长期食欲不振,精神萎

靡或易烦躁,注意力不集中。

主要实验室指标:

血红蛋白低于110g/l,

平均红细胞容积(MCV)<80fl,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26pg,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0.31.

贫血程度分类:

轻度:血红蛋白90-110g/l,

中度:血红蛋白60-90g/l,

重度:血红蛋白30-60g/l,

极重度:血红蛋白低于30g/l.

管理方案:1.去除病因:对饮食不当者应纠正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和

食物组成,及时治疗慢性失血性疾病。 2.铁剂治疗:无特

殊原因,应采取口服给药。 3.补充铁剂3~4周复查血常

规。4.治疗有效,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继续服用铁6~8

周,以增加铁的储存。 5.转归。

中重度营养不良管理

1.营养不良:能量和蛋白质缺乏或蛋白质缺乏所致的一种营养缺乏症,

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

2.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评估营养不良可靠的指标,目前国际上对评

价营养不良的测量指标包括三部分:(1)体重低下。儿童的

年龄、性别、体重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标准相比,低

于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中位数减3个标准

差,为中度体重低下。低于参照人群的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

为重度体重低下。(2)生长迟缓。儿童的年龄、性别、体重

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标准相比,低于中位数减2个标

准差,但高于或等于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中度生长迟缓。

低于参照人群的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生长迟缓。(3)

消瘦。儿童的年龄、性别、体重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

标准相比,低于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中位数

减3个标准差,为中度消瘦。低于参照人群的中位数减3

个标准差,为重度消瘦。

管理方案:中度营养不良:去除病因,调整饮食,补足适量蛋白质、

能量和相应的营养素。重度营养不良:控制感染与其他合

并症,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补充高蛋白、高能量。每1~2

月监测体重。中重度营养不良(低体重、消瘦):一般情

况良好,连续2次体重增至X-SD以上者。生长迟缓:一

般情况良好,排除疾病因素或身高增至X-SD—2SD以上者。

转归。

肥胖症状管理:身高性别体重: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正

常儿均值20%以上,高于中位数加2个标准差。轻度:体

重超过均值20%-29%(高于中位数加2个标准差)。中度:

体重超过均值30%-49%(高于中位数加3个标准差)。重

度:体重超过均值50%以上。

管理方案:行为指导:减少产热性食物的摄入、增加机体对热能的消耗,使体内脂肪不断减少,控制体重过度增加。饮食指导:

低脂肪、低糖类、搞蛋白食谱。运动指导:每天至少运动

30分钟,活动量以运动后轻松愉快,不感到疲劳为原则。

雨雾治疗:儿童慎用药物治疗。其他。转归:身高比体重大

于同性别同身高组均值的15%(或X+2SD)一下。

早产儿管理

早产儿:出生时胎龄为28周到未满37周的新生儿。

管理方案:每月监测体格生长状况,体现追赶性生长。鼓励母乳喂养。

加强护理,预防感染。生后一周加维生素A500-1000IU/d,

维生素D800IU/d,三个月后改与放量。生后1-2个月每日

给铁元素2mg/kg。监测视、听觉功能。监测神经精神发育。

指导早期干预。

其他体弱儿管理疾病

逐步开展反复呼吸道感染(每月呼吸道感染1次,连续3个月或每月呼吸道感染2次)、哮喘(医院明确诊断)、先天性缺陷、器质性疾病(心脏病、肾脏病、苯丙酮尿症)、神经精神发育迟缓等的管理。对每例体弱儿要分析病因、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在体弱儿转科门诊进行矫治。应给与药物治疗、营养指导等针对性干预措施。

同时做好体弱儿登记。如病情无明显好转,应及时转送上级

医疗保健单位作进一步诊断与治疗。转出与接诊时应及时填写转诊申请单或接诊回执单,并进行追踪。物业安保培训方案

为规范保安工作,使保安工作系统化/规范化,最终使保安具备满足工作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特制定本教学教材大纲。

一、课程设置及内容全部课程分为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两大科目。

其中专业理论知识内容包括:保安理论知识、消防业务知识、职业道德、法律常识、保安礼仪、救护知识。作技能训练内容包括:岗位操作指引、勤务技能、消防技能、军事技能。

二.培训的及要求培训目的

1)保安人员培训应以保安理论知识、消防知识、法律常识教学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应要求学员全面熟知保安理论知识及消防专业知识,在工作中的操作与运用,并基本掌握现场保护及处理知识2)职业道德课程的教学应根据不同的岗位元而予以不同的内容,使保安在各自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都能养成具有本职业特点的良好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法律

常识教学是理论课的主要内容之一,要求所有保安都应熟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成为懂法、知法、守法的公民,运用法律这一有力武器与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工作入口门

卫守护,定点守卫及区域巡逻为主要内容,在日常管理和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运用所学的技能保护公司财产以及自身安全。

2、培训要求

1)保安理论培训

通过培训使保安熟知保安工作性质、地位、任务、及工作职责权限,同时全面掌握保安专业知识以及在具体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及一般情况处置的原则和方法。

2)消防知识及消防器材的使用

通过培训使保安熟知掌握消防工作的方针任务和意义,熟知各种防火的措施和消防器材设施的操作及使用方法,做到防患于未燃,保护公司财产和员工生

命财产的安全。

3) 法律常识及职业道德教育

通过法律常识及职业道德教育,使保安树立法律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能够运用法律知识正确处理工作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增强保安人员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更好的为公司服务的精神。

4) 工作技能培训

幼儿园体弱儿童管理制度

一、体弱儿童对象: 1、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110克/L(〈克/L均登记在册, 落实管理措施:≤100克/L应建立个案〉 2、佝偻病活动起:有佝偻病症状及体征 3、营养不良:轻度:年龄测体重〈P10 身高测体重〈P10 中度:年龄测体重 P97。 三、管理要求: 1、专册登记:除姓名、年龄、病种外,检查内容也应记录, 还包括结案、离园所时间等。历年登记本应妥善保存待 查,不能任意销毁。

2、活动室、卧室应空气流通、阳光充足、环境整洁便于开展 户外活动。 3、园所长、保健应全面关心体弱儿的生活、保健、护理、治 疗等,并负责检查指导督促保教人员按要求执行任务。 4、针对体弱儿童的病种和病情,向家长宣传保健护理知识, 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并主动反映儿童在家情况。 5、有计划、有食谱、有进食量及时间,与正常儿童食谱同步 编制,并护理针对不同病种进行食疗。 6、户外活动适当的体育锻炼对体弱儿童仍为必需,有促进代 谢,增进食欲增强抵抗力的作用。每天都应进行1-2小 时户外活动,加强护理。 四、体弱儿童需做好随访及结案工作。 对于体弱儿童还需做好个案记录与小结分析。

幼儿园体弱儿计划

幼儿园体弱儿计划 幼儿园体弱儿计划 篇一:体弱儿管理计划新市华信小剑桥幼儿园-学年第一学期体弱儿童管理及计划我园体弱儿童基本情况是轻度营养不良14名。针对本学年体弱儿童实际情况,保健工作侧重点就放在体弱儿童管理上。幼儿期是生长期、发育旺盛,要合理科学喂养,保证三大营养素的供给,尤其是3-6岁幼儿生长发育渐超平稳妥,但他们四肢增长较快不从,活动能力增长率强,智力发育迅速,咀嚼能力有所加强,有吃各种食物的要求,膳食基本与成人相同,所以幼儿膳食安排不当,不合理,就会造成营养不良,尤其是挑食、偏食的幼儿会造成营养不良。 一、加强膳食管理,提高机体抵抗力科学合理搭配各种食疗,充分利用蛋白质直补作用,多给幼儿一些易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三大营养素的供给,满足机体,维持生活和活动所需的能量,注意合理洗、切、烹调除了每天所需的营养量外,我园在午餐中加病号菜,这样使体弱儿童好的快些。 二、对体弱儿童家长指导指导家长懂什么是幼儿营养缺乏症,主要表现以体重不增长消瘦,要求幼儿家长配合治疗,做到轻度营养不良3月一次随访检查,重度营养不良每月一次随访检查,调整饮食结构,多补充热量及优质蛋白质,富有含维生素C食物,尤其是烹调上加以改进,做到味、香、色俱全,减少维生素流失。 三、对体弱儿童管理,要做好个别照顾加强营养不良的幼儿,班级教师,保育员做好日常护理工作,有计划有目的,利用现有条件,如自然环境、空气流通、天然的太阳照射,加强体育锻炼,保证幼儿

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随时掌握幼儿活动量,出汗时用毛巾垫背、擦汗,并关心三餐二点的情况,坚持做好添加病号菜,并做好记录。 四、家长工作在晨检时,幼儿离园时与家长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幼儿在家的饮食习惯,生活喜好,及时体格检查,定期复查,检测幼儿生长情况。 五、加强健康教育发放营养知识宣传资料,板报卫生宣传,幼儿营养教育课程。篇二:小班体弱儿计划漕湖幼儿园小四班体弱儿管理计划-学年第一学期陆琳洁严丽娟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上学期其中一个体弱儿(庄佳瑞)在我们三位老师和家长的配合下,身体状况已有了明显的提高,一位贫血的幼儿(叶钱乾)也已转为正常,在这学期我们将继续对他们的饮食,运动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循序渐进,增强他们的体质。 一、班级情况:现我班一共有28名幼儿,体重较轻的有1名,徐嘉悦,是个女孩,人瘦小,虽然经过一学期的调整,仍然没有明显的改进,这学期还需进一步的加强管理。由于进食较少,活动量也不太大,又十分固执,难度也就加大了。 二、具体计划与措施 1、首先从吃着手,给体弱儿的小朋友先吃饭,鼓励他们要多吃饭,在吃饭时如发现他们不吃或不想吃,就对他们进行健康知识的教育,让他们知道少吃饭会生病的。同时向幼儿说说今天的菜吃了对身体有什么好处,鼓励幼儿多吃饭,不挑食不挑菜,做到样样都喜欢吃。吃点心时,尽量让他们多吃一点。 2、加强幼儿的锻炼,对于体弱儿,先让她们的运动量小一点,然

幼儿园体弱儿童管理规定

幼儿园体弱儿童管理规 定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童星幼儿园体弱儿童管理制度 一、体弱儿童对象: 1、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110克/L(〈克/L均登记在册,落实管理措施:≤100克/L应建立个案〉 2、佝偻病活动起:有佝偻病症状及体征 3、营养不良:轻度:年龄测体重〈P10 身高测体重〈P10 中度:年龄测体重 P97。 三、管理要求: 1、专册登记:除姓名、年龄、病种外,检查内容也应记录,还包括结案、离园所时间等。历年登记本应妥善保存待查,不能任意销毁。

2、活动室、卧室应空气流通、阳光充足、环境整洁便于开展户外活动。 3、园所长、保健应全面关心体弱儿的生活、保健、护理、治疗等,并负责检查指导督促保教人员按要求执行任务。 4、针对体弱儿童的病种和病情,向家长宣传保健护理知识,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并主动反映儿童在家情况。 5、有计划、有食谱、有进食量及时间,与正常儿童食谱同步编制,并护理针对不同病种进行食疗。 6、户外活动适当的体育锻炼对体弱儿童仍为必需,有促进代谢,增进食欲增强抵抗力的作用。每天都应进行1-2小时户外活动,加强护理。 四、体弱儿童需做好随访及结案工作。 对于体弱儿童还需做好个案记录与小结分析。

体弱儿管理制度

体弱儿管理制度 通过对本园体弱儿的了解,加强保教配合,重点加强对体弱儿的特殊照顾及个别护理,使他们早日康复,恢复正常体质,促进其健康成长。体弱儿的管理范围主要包括: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营养不良、反复感染(呼吸道、肠道感染)、先天性心脏病、癫痫病、神经精神发育迟缓、常见畸形等。 (一)对贫血儿童的管理 1.诊断标准(必备的):年龄在6岁以下(新生儿除外)血红蛋白低于11g/dl。 轻度:9—<11g/dl 中度:6—<9g/dl 重度:<6g/dl 2.发现贫血患儿,及时与家长联系,家园配合,查找贫血的原因,共同进行管理,对患儿全面加强一日生活中的照顾。 3.对轻度贫血的幼儿进行登记管理,要有初诊、复查日期与血红蛋白测查结果记录。 4.对中、重度贫血的患儿进行专案管理,一般情况下应在3个月内结案。 5.治疗:根据病情,可采用药物(中、重度)及饮食治疗(轻度),1个月后复查血红蛋白。 6.转诊:经药物治疗3个月血红蛋白仍不恢复者,应转诊。若在园儿童患中、重度贫血一般建议患儿到医院接受进一步检查与治疗。 7.结案:患儿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继续给药(中、重度)或饮食治疗(轻度)4—6周方可结案。

(二)营养不良儿童的管理 1.对低体重、消瘦、发育迟缓、严重慢性营养不良的幼儿进行登记并建立专案,及时与家长联系,分析病因,要求班内保教人员在患儿的进餐、活动等一日生活中多照顾,纠正其不良习惯。 2.定期监测:以大体检时间为准 (1)低体重:每月测量体重一次; (2)发育迟缓:每3个月测量身高、体重1次; (3)消瘦与严重慢性营养不良:每月测量体重一次,每3个月测量身高1次; (4)将结果及时通知家长,并积极配合医院的治疗。 (5)结案:直至患儿营养不良得以完全纠正为止。 3.根据儿童营养不良分类及病因的不同,有针对性的进行营养指导与干预,如进食量、各种营养素的摄入情况等;依据患病情况的不同为患儿提供饮食护理。 (三)对反复感染儿童的管理 1.诊断标准:(以儿童考勤为准) (1)因患病连续在3个月内每月缺勤天数累积5天及以上者。(2)因患病连续在3个月内每月带药(抗感染性药物)累积7天及以上者。 (3)因患病连续在3个月内每月缺勤及带药累积10天及以上者2.方法及内容: (1)定期进行统计,筛出反复感染儿童。

幼儿园体弱儿的矫治计划与措施

体弱儿的矫治计划与措施 营养不良儿童矫治计划与措施: 1、保健人员负责检查与指导带班教师、保育员全面关心体弱儿童在园的一日生活护理,每月进行一次身高和体重检测登记。 2、加强营养不良幼儿的户外体育活动促进胃肠蠕动,幼儿活动以愉快为主,活动量应从小到大。活动中随时注意幼儿的精神、出汗、活动量等情况,对个别出汗多而容易导致发病的儿童做好特殊的护理(用毛巾塞在背后,活动结束后取出)。以减少幼儿的发病次数,增强体质。 3、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幼儿进餐时观察其饮食情况,及时纠正挑食偏食的不良习惯,鼓励幼儿在吃完自己一份饭菜的基础上可循序渐进的为幼儿少量的添加饭量。 4、保育员关注营养不良幼儿进餐的摄入情况,带班教师应加强营养不良幼儿的睡眠关注及照顾,对有踢被、出汗现象的孩子及时帮其盖被、擦汗。冬季做好保暖工作,及时帮其穿脱衣服,避免受冷和感冒。 5、建立并认真做好体弱儿童个案记录,定期体格检查,每月一次,结案应根据年龄测体重或身高测体重结案。 6、加强向家长宣传有关营养不良幼儿的保健、营养等方面知识,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尽早使幼儿康复。 单纯性肥胖儿童矫治计划与措施: 1、带班教师及班级保育员应在一日活动中加强对有超

重、肥胖幼儿的活动干预,适当增加他们户外活动时间,活动时间应掌控在15—30分钟内,可分段进行。 2、活动量、活动强度及活动项目以不超出幼儿年龄及承受能力为宜。活动可采用多种形式的体格锻炼方式,如慢跑、快走、跳绳、爬楼梯等,以幼儿出汗为宜增加体能的消耗,从而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 3、活动中要注意观察幼儿身体状况,及时为他们擦汗、补充水。并及时调整活动强度、活动项目及活动时间。 4、保健人员加强幼儿午餐巡视,及时检查督促教师、保育员对超重、肥胖幼儿的饮食干预等。 5、根据要求定时为超重、肥胖幼儿进行每个月一次的检测,及时计算幼儿的体块指数,掌握幼儿体重增长的动态,做好个案小结。 6、指导家长配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幼儿饮食以低热、低糖、低脂肪、优质蛋白为原则,提醒幼儿及幼儿及家长不吃或少吃夜宵、快餐、油炸、脂肪过高的食物及甜食;多吃新鲜蔬果及含纤维多的食物。 7、改变幼儿进食习惯顺序,先吃汤、蔬菜再吃饭和荤菜,督促幼儿细嚼慢咽,放慢吃饭的速度,逐渐减少幼儿添饭的量,保证幼儿正常的生长发育需要。 8、适当让幼儿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以帮助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 贫血儿童矫治计划与措施: 1、带班教师、保育员全面关心贫血幼儿在园的一日生

幼儿园体弱儿童管理规定

幼儿园体弱儿童管理规 定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一、体弱儿童对象: 1、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110克/L(〈克/L均登记在册, 落实管理措施:≤100克/L应建立个案〉 2、佝偻病活动起:有佝偻病症状及体征 3、营养不良:轻度:年龄测体重〈P10 身高测体重〈P10 中度:年龄测体重 P97。 三、管理要求: 1、专册登记:除姓名、年龄、病种外,检查内容也应记录, 还包括结案、离园所时间等。历年登记本应妥善保存待 查,不能任意销毁。

2、活动室、卧室应空气流通、阳光充足、环境整洁便于开展 户外活动。 3、园所长、保健应全面关心体弱儿的生活、保健、护理、治 疗等,并负责检查指导督促保教人员按要求执行任务。 4、针对体弱儿童的病种和病情,向家长宣传保健护理知识, 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并主动反映儿童在家情况。 5、有计划、有食谱、有进食量及时间,与正常儿童食谱同步 编制,并护理针对不同病种进行食疗。 6、户外活动适当的体育锻炼对体弱儿童仍为必需,有促进代 谢,增进食欲增强抵抗力的作用。每天都应进行1-2小 时户外活动,加强护理。 四、体弱儿童需做好随访及结案工作。 对于体弱儿童还需做好个案记录与小结分析。 体弱儿童管理制度 一、体弱儿童的范围 1、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100g/L幼儿 列入体弱儿童的管理对象,建立个 案。血红蛋白<110g/L幼儿应登记 在册,落实管理措施。 2、营养不良:轻度:年龄测体重或身高测体重

班级体弱儿、肥胖儿管理

班级体弱儿、肥胖儿管理-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班级体弱儿、肥胖儿管理 体弱儿班級管理(营养不良、反复呼吸道感染、贫血) 一、营养不良 1.做好納儿的食管理,鼓励幼儿进食,鼓励幼儿添饭,增加谷类的摄入,纠正幼儿偏食。 2.幼儿运动要循序渐进、活动时要注意观察患儿的心律、出汗、面色,防止过度疲劳 3.营养不良幼儿不穿的过多,否则会影响血液循环和肠蜡动从而影响食 二、反复呼吸道感染 1.孩子的衣被要适当增减,尽量穿一些棉布做的衣服,可以散热。 2.居室尽量保持安静,注意室内空气換新,禁烟,温度20度左右为宜,尽量避免空气对流,直吹幼儿。 3.加强护理,根据气似变化增减衣物。 4.保证充足的体息和睡眠,多喝水,给孩子准备一些流质食物,以清淡、易消化,含高维生素C和A的食物为佳。 5.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加强护理,加强室内通风换气和班级用品的消毒。 6.保健人员对服药的幼儿要观察服药后的情况。 7.感冒发热期,要送到保健室观察体息,做好口腔护理,38.5以上应给与物理降温,必要时通知家长接到医院就诊。 8.对喘的幼儿症状末缓解,通知保健老师将患儿带到保健室观察,或通知家长。 三、贫血 1.预防感染性疾病及寄生虫病。贫血儿易患呼吸道感染,注意室内空气流通 2.鼓励幼儿参加体格锻炼活动、给贫血儿制定适量的体格锻炼计划,注意劳逸结合,动静配合,避免劳累。 3.合理安排幼儿的饮食,食物力求多样化,供给足够的动物蛋白,豆制品和绿叶蔬菜,适当吃一些动物肝脏,不要吃多。荤汤不要作为荤菜,营养主要在肉里。 4.添加富含铁的食物时,注意添加橘汁等富含VC的食物,有利于促进铁的吸收:同时避免食用抑制铁吸收的食物,如茶汁、酒、柿子等。 5.服铁剂药物期间,因铁剂原因幼儿大便会有发黑现象。铁剂应在两餐之间服用。 6.午睡时不要让贫血儿睡在风口,避兔着凉。

儿童保健管理规定完整版

儿童保健管理规定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儿童保健管理制度 一、儿童保健的主要任务 1.对新生儿、婴幼儿、体弱儿(佝偻病、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早产儿、低体重儿等)按常规管理,建立系统管理卡(册)。 2.对7岁以下儿童根据年龄特点进行定期体检(一岁内每三个月一次,一至三岁每半年一次,三岁以上每年一次)。 3.做好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 4.指导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督促检查落实《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管理条例》。 5.普及开展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儿童营养、心理、母乳喂养和防病知识的宣传,普及科学育儿知识。 6.有计划地培训下级妇幼保健院的儿童保健人员。 7.掌握儿童健康状况的科学资料和数据,应有基本情况、系统管理情况、儿童生长发育水平、佝偻病和缺铁性贫血患病情况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等资料,要及时、准确地统计分析。

8.开展儿童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常见病、多发病、儿童营养、心理、体格锻炼、早期教育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工作。 二、儿童保健工作的基本方法 1.政府领导参与和全社会支持。 保护儿童身心健康是各级政府的职责和工作目标。落实《儿童发展规划纲要》的目标,须依靠各级政府的参与和领导、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力量。 2.家长是儿童保健有力的支撑点,须重视家长在儿童保健工作中的关键作用。 3.分析现状,确定工作重点。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常规监测资料,分析儿童健康状况和影响因素确定重点人群和重点工作内容。 4.防治结合。 儿童保健着眼于人群,通过个体的防治及群体防治而达到目的。 5.平等、有效。

浅谈幼儿园体弱儿童管理

浅谈幼儿园体弱儿童管理 蓝天实验幼儿园凌海蓉 [摘要] 根据幼儿园体弱儿童的特点,结合儿童保健工作的实践,对体弱儿的管理进行重点的保健、护理、治疗、教养工作,减少儿童的发病率或缩短病程,使儿童健康成长。 [关键词] 体弱儿童管理 体弱儿童是早产儿、经常呼吸道感染、哮喘、先天性心脏病、缺铁性贫血等儿童。体弱儿童的内在免疫与防御能力比一般儿童差,身体对抗刺激的反应能力、神经系统调节功能不稳定,易于感染及感染扩散。若气候骤变,营养不良,活动过度过量等容易发病。因此对于体弱儿童我园的全体保教人员给予更多的照顾和关心,注意他们的生长发育情况使他们逐步地强壮起来。 一、调查体弱儿的发展情况 首先我们进行了摸底调查,采取问卷形式,调查儿童的卫生饮食等方面情况,以及儿童是否患有哮喘等疾病,这样幼儿园保健医生就有了体弱儿童的名册。接着保教人员对体弱儿童进行家访,了解儿童在家的健康状况、生活和行为习惯,特别要向家长了解儿童病情的症状、发病前的预兆、发病的季节和治疗情况,并做好记录。根据体弱儿的基本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建立体弱儿专案管理卡,最后将体弱儿童放在班内有教师管理,要求教师责任心强,工作耐心细致,并努力学习护理及专业知识。幼儿园的园长、保健医生全面关心体弱儿童的生活、护理,负责指导检查保教人员按要求执行任务。 二、对体弱儿的身体情况,做好个别照顾工作。 体弱儿童应加强户外活动的管理,对经常性呼吸道感染、哮喘、先天性心脏的儿童应让他们参加一些轻松愉快的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在锻炼时,保教人员注意观察儿童的精神面貌,活动密度、强度、衣着情况等,对个别在活动中出汗多应适当控制其活动量, 并及时给其脱衣服和干毛巾擦汗,对早产儿、缺铁性贫血儿童应根据生理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增加活动量,鼓励他们多参加户外体育锻炼,对于运动量过度的幼儿要减轻他们的活动量,使体能消耗适当减少,并同时做好活动前后穿脱衣服等工作,而肥胖儿要多参加有效而又易于坚持的运动,如:晨间跑步、饭后散步等,要尽量避免剧烈运动以免使食欲激增。园内保健医生和家长一起合理安排好肥胖儿饮食、休息、运动、体格锻炼、游戏等科学的作息时间表.使患儿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患儿体重,促进其健康成长。班上老师及家长应鼓励体弱儿自觉坚持控制饮食和加强运动锻炼,多参加集体活动,克服自卑、怕羞心理。

幼儿园体弱儿童管理制度

童星幼儿园体弱儿童管理制度 一、体弱儿童对象: 1、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110克/L(〈克/L均登记在册,落实管理措施:≤100克/L应建立个案〉 2、佝偻病活动起:有佝偻病症状及体征 3、营养不良:轻度:年龄测体重〈P10 身高测体重〈P10 中度:年龄测体重 P97。 三、管理要求:

1、专册登记:除姓名、年龄、病种外,检查内容也应记录,还包括结案、离园所时间等。历年登记本应妥善保存待查,不能任意销毁。 2、活动室、卧室应空气流通、阳光充足、环境整洁便于开展户外活动。 3、园所长、保健应全面关心体弱儿的生活、保健、护理、治疗等,并负责检查指导督促保教人员按要求执行任务。 4、针对体弱儿童的病种和病情,向家长宣传保健护理知识,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并主动反映儿童在家情况。 5、有计划、有食谱、有进食量及时间,与正常儿童食谱同步编制,并护理针对不同病种进行食疗。 6、户外活动适当的体育锻炼对体弱儿童仍为必需,有促进代谢,增进食欲增强抵抗力的作用。每天都应进行1-2小时户外活动,加强护理。 四、体弱儿童需做好随访及结案工作。 对于体弱儿童还需做好个案记录与小结分析。

体弱儿管理制度

体弱儿管理制度 一、体弱儿童的范围 1、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100g/L幼儿列入体弱儿的管理对 象,建立个案。血红蛋白<110g/L的幼儿应登记在册,落 实管理措施。 2、营养不良:轻度:年龄测体重或身高测体重<P10 中度:年龄测体重或身高测体重<P3 3、生长迟缓:身高与同年龄同性别相比低于平均身高两个标 准差或第三个百分位一下。 4、先天性心脏病:无心脏扩大、青紫、晕厥者。 5、反复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6次/年,肺炎2次/年), 哮喘幼儿。 6、常见畸形。 二、单纯性肥胖 肥胖分度:轻度: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29.9%(不计个案,仅管理) 中度:体重超过标准体重30~49.9% 重度:体重超过或等于标准体重50%(中重度应记个案并管理) 三、针对体弱儿管理措施 1、一旦发现体弱儿,立即进行登记,并建立体弱儿管理档案。 2、对于营养不良或中度以上肥胖的幼儿我们制定了以下措 施:

⑴营养不良:告知班级老师幼儿营养不良的情况。对于营养不良的幼儿我们采取有目的、有计划的方案,逐步增强营养不良幼儿的运动量,避免剧烈运动,活动和休息适量交替,并保证一定的户外运动时间,坚持户外活动即可以增强体质、抵抗外界刺激,又可以让机体的能量适当的消耗,让体弱儿有进食的欲望。保健医生应经常督促保育老师重点护理体弱儿,及时帮助他们擦汗、穿脱衣服,必要的时候应该为幼儿吹干汗渍以防感冒,做好降温、保暖工作。观察体弱儿的食欲,鼓励多吃、吃完。对于进餐量小的幼儿,就采取少量多餐的措施,告知家长可以额外给幼儿加营养餐,过一段时间再逐步增加每餐进餐量、减少用餐次数。纠正幼儿不良的饮食习惯,保证每种营养成分的摄入,对于不吃蔬菜的幼儿,老师可以同他将一些、简单的道理,鼓励幼儿食用蔬菜,改掉挑食的毛病。注重饭菜的色、香、味从而增加幼儿食欲。每周为营养不良的幼儿增加营养餐,包括水果、豆制品、蛋类、鱼类、肝类等等。午睡时加强巡视做好照顾,及时盖被,多汗幼儿及时擦汗,起床时首先为体弱儿穿衣,避免受凉感冒。将体弱儿病因进行分析,并及时与家长取的联系,告知家长营养不良对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与危害和如何配合幼儿园老师针对营养不良幼儿的措施。通过保健专栏定期为家长介绍、推荐一些荤素食搭配的制作方法。 ⑵单纯性肥胖:告知班级老师幼儿肥胖的情况。根据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环节来制定肥胖儿的护理措施。户外活动时让肥胖幼儿适

幼儿园体弱儿及肥胖儿管理制度办法

幼儿园体弱儿及肥胖儿管理制度办法幼儿园体弱儿及肥胖儿管理制度办法幼儿园体弱儿及肥胖儿管 理制度办法(一)体弱儿管理1 .管理范围体弱儿包括: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先天性心脏病、癫痫病、发育行为异常、常见畸形等。 2 .管理方法1)建立体弱儿登记制度,全部体弱儿应登记在“体弱儿童及肥胖儿童登记册”上。 2)专案管理: 对患中度及中度以上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活动期维生素D缺乏性 佝偻病、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儿童均应建立体弱儿管理卡片,进行专案管理,填写“北京市儿童保健记录”中相应的专案管理记录。针对儿童疾病及时进行干预、指导及追踪随访。 3)管理措施: 详见如下具体各类管理。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儿童的管理1 .管理对象: 儿童入园体检及定期体检中发现患有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儿 童。 2 .管理内容: 1)入园体检和定期体检中发现的营养不良儿童应在“体弱儿童及肥胖儿童登记册”上进行登记,并填写“北京市儿童保健记录” 中的营养不良专案管理记录。

2)对每个营养不良儿童进行病因分析,并与家长取得联系,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3)定期对营养不良儿童进行监测: 每月测量身高、体重1次,并进行生长发育评估,把情况及时通知家长,配合医院治疗。 4)转诊: 重度营养不良儿童、中度营养不良儿童连续2次治疗体重增长不良、或营养改善3-6个月后身长或身高仍增长不良者,需转诊至医疗保健机构。转诊后定期了解儿童转归情况,协助恢复期治疗,直至恢复正常生长。 5)结案: 直至该儿童营养不良得以完全纠正,体重/年龄或身长(身高)/ 年龄或体重/身长(身高)三M-2SD即可结案。 3 .管理措施1)对于存在现阶段营养不良问题的患儿,包括消瘦、 生长迟缓和绝大多数低体重的患儿进行管理。 2)应认真查找病因,例如: 是否患有急慢性感染或其他疾病,喂养方法是否得当,食物选择调配是否合理,有无不良饮食习惯等。 3)有针对性的进行营养指导,如进食量、各种营养素摄入量的评估与指导。 4)对单纯的营养不良原则上不用药物治疗: 对于严重慢性营养不良患儿,如病情严重,或合并其它疾病时,应给予相应

体弱儿管理计划

新郑市华信小剑桥幼儿园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体弱儿童管理及计划 我园体弱儿童基本情况是轻度营养不良14名。针对本学年体弱儿童实际情况,保健工作侧重点就放在体弱儿童管理上。幼儿期是生长期、发育旺盛,要合理科学喂养,保证三大营养素的供给,尤其是3-6岁幼儿生长发育渐超平稳妥,但他们四肢增长较快不从,活动能力增长率强,智力发育迅速,咀嚼能力有所加强,有吃各种食物的要求,膳食基本与成人相同,所以幼儿膳食安排不当,不合理,就会造成营养不良,尤其是挑食、偏食的幼儿会造成营养不良。 一、加强膳食管理,提高机体抵抗力 科学合理搭配各种食疗,充分利用蛋白质直补作用,多给幼儿一些易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三大营养素的供给,满足机体,维持生活和活动所需的能量,注意合理洗、切、烹调除了每天所需的营养量外,我园在午餐中加病号菜,这样使体弱儿童好的快些。 二、对体弱儿童家长指导 指导家长懂什么是幼儿营养缺乏症,主要表现以体重不增长消瘦,要求幼儿家长配合治疗,做到轻度营养不良3月一次随访

检查,重度营养不良每月一次随访检查,调整饮食结构,多补充热量及优质蛋白质,富有含维生素C食物,尤其是烹调上加以改进,做到味、香、色俱全,减少维生素流失。 三、对体弱儿童管理,要做好个别照顾 加强营养不良的幼儿,班级教师,保育员做好日常护理工作,有计划有目的,利用现有条件,如自然环境、空气流通、天然的太阳照射,加强体育锻炼,保证幼儿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随时掌握幼儿活动量,出汗时用毛巾垫背、擦汗,并关心三餐二点的情况,坚持做好添加病号菜,并做好记录。 四、家长工作 在晨检时,幼儿离园时与家长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幼儿在家的饮食习惯,生活喜好,及时体格检查,定期复查,检测幼儿生长情况。 五、加强健康教育 发放营养知识宣传资料,板报卫生宣传,幼儿营养教育课程。

范本:幼儿园体弱儿管理

编号:_____ 幼儿园体弱儿管理 学校: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 ____年___月___日 (此文内容仅供参考,可自行修改) 第1 页共8 页

幼儿园体弱儿管理 目的: 体弱儿童是儿童保健的重点对象,应加强医学监护,使其得到应有的保护和治疗,为尽快做好体弱儿的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体弱儿范围 早产儿:出生胎龄<37周。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2500克。 II度以上营养不良:。活动性佝偻病:有佝偻病症状及体征,即汗多,夜啼,查血清骨碱性磷酸酶升高或骨密度低于50\%等。中度以上缺铁性贫血:血HB<90g/L。反复呼吸道感染:2岁以上小儿一年患上呼吸道感染6次以上或患肺炎2次以上。长期慢性腹泻先天性疾病导致体弱 管理内容: 一、保健医生对新入园体弱儿童要进行一次全面的摸底体格检查。二、详细询问体弱儿童的既往史、现病史、喂养史、家族史及围产期情况。管理内容; 三、动态观察体弱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重点监测身高、体重、血色素等重要指标,填写体弱儿管理登记表。 体弱儿管理登记表 姓名班级检查日期年龄性别诊断(体弱原因)(患病情况)症状与体征体格检查与评价身高体重 W/A H/A W/H 出生日期立案时间结案时间治疗与管理措施医生签名 转归:痊愈、好转、转医院、转归:痊愈、好转、转医院、未愈 管理内容 四、加强膳食营养,指导科学喂养。 第 2 页共 8 页

5、加强体育锻炼。 管理内容 六、治愈后及时总结,结案转健康儿童系统管理。 七、未治愈或合并其他疾病的,可转医院治疗,并继续追踪管理。管理模式 诊断↓ 专案管理(填写体弱儿管理登记表)↓ 定期监测身高、体重↓ 症状好转达结案标准可结案↓ 结案陈词(转健康儿童管理)引起儿童体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关专家的调查表明,原因主要如下: 1. 饮食结构不合理,饮食习惯差; 2. 睡眠时间不足,睡眠习惯不好; 3. 活动量不当,要么过大,使体能消耗过大,要么过小,影响消化吸收; 4. 与家庭教育中家长对体弱儿的健康不重视或保育方法不正确(如吃得太细,穿得太多)等有关。此外,先天不足及有疾病史也是造成儿童体弱的重要原因。 营养不良 诊断标准: 年龄别体重

体弱儿童管理制度

体弱儿童管理制度

一、体弱儿童对象: 1、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110克/L(〈克/L均登记在 册,落实管理措施:≤100克/L应建立个案〉 2、佝偻病活动起:有佝偻病症状及体征 3、营养不良:轻度:年龄测体重〈P10 身高测体重〈P10 中度:年龄测体重 P97。 三、管理要求: 1、专册登记:除姓名、年龄、病种外,检查内容也应记 录,还包括结案、离园所时间等。历年登记本应妥善 保存待查,不能任意销毁。

2、活动室、卧室应空气流通、阳光充分、环境整洁便于开 展户外活动。 3、园所长、保健应全面关心体弱儿的生活、保健、护理、 治疗等,并负责检查指导督促保教人员按要求执行任 务。 4、针对体弱儿童的病种和病情,向家长宣传保健护理知 识,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并主动反映儿童在家情况。 5、有计划、有食谱、有进食量及时间,与正常儿童食谱同 步编制,并护理针对不同病种进行食疗。 6、户外活动适当的体育锻炼对体弱儿童仍为必须,有促进 代谢,增进食欲增强抵抗力的作用。每天都应进行1- 2小时户外活动,加强护理。 四、体弱儿童需做好随访及结案工作。 对于体弱儿童还需做好个案记录与小结分析。

幼儿园体弱儿童管理规定

幼儿园体弱儿童管理规 定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童星幼儿园体弱儿童管理制度 一、体弱儿童对象: 1、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110克/L(〈克/L均登记在册,落实管理措施:≤100克/L应建立个案〉 2、佝偻病活动起:有佝偻病症状及体征 3、营养不良:轻度:年龄测体重〈P10 身高测体重〈P10 中度:年龄测体重 P97。 三、管理要求: 1、专册登记:除姓名、年龄、病种外,检查内容也应记录,还包括结案、离园所时间等。历年登记本应妥善保存待查,不能任意销毁。

2、活动室、卧室应空气流通、阳光充足、环境整洁便于开展户外活动。 3、园所长、保健应全面关心体弱儿的生活、保健、护理、治疗等,并负责检查指导督促保教人员按要求执行任务。 4、针对体弱儿童的病种和病情,向家长宣传保健护理知识,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并主动反映儿童在家情况。 5、有计划、有食谱、有进食量及时间,与正常儿童食谱同步编制,并护理针对不同病种进行食疗。 6、户外活动适当的体育锻炼对体弱儿童仍为必需,有促进代谢,增进食欲增强抵抗力的作用。每天都应进行1-2小时户外活动,加强护理。 四、体弱儿童需做好随访及结案工作。 对于体弱儿童还需做好个案记录与小结分析。

体弱儿管理与处理方案

体弱儿管理 目的:体弱儿筛查是儿童保健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对体弱儿童的矫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未来,为了加强对体弱儿的管理, 规范体弱儿筛查工作,和大家共同学习有关体弱儿管理的 基本知识。 基本要求:开设儿童保健门诊的医疗保健机构都要设独立的体弱儿门诊接诊室,面积不小于10平方米,配置检查床及必要 的儿保检查用具及设备(参照国家儿童保健规范门诊标准 要求配备,如:儿童专用体检称、皮尺、听诊器等)。工 作人员必须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儿保医生承担。 管理对象:早产儿、出生低体重儿、活动期佝偻病、中重度贫血、中重度营养不良(低体重、消瘦、生长迟缓)、反复呼吸 道感染、哮喘(医院明确诊断)肥胖、先天性缺陷、器质 性疾病(先心病、唇腭裂、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 酮尿症等)、精神神经发育迟缓等。 体弱儿管理要求:1、建立专案:首诊负责,体弱儿均应建立体弱儿保健管理卡(册),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电 话号码、家庭住址、体弱原因、治疗情况、随访记录(每 月检查一次)。2、制定方案:根据体弱原因制定管理方 案,进行检查与治疗。指导喂养,护理,防病知识和方 法。3、结案处理:体弱儿恢复正常后,及时结案,进行个 案小结,转入正常儿童保健管理。

佝偻病简易诊断标准(供基层防治用) 1、全国统一诊断标准:佝偻病诊断应依据年龄、病史、症状体征、血生化及X线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临床分期、分度。在无条件做X线及血生化检查时,可按简易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婴幼儿佝偻病的简易诊断是依据病史、症史、体征为判断指标。其中体征为主要条件,诊断时应结合年龄、季节、喂养、维生素D缺乏史等情况,按指标的主次、多少及严重程度进行综合分析判定。 判定指标:(1)主要体征(2)次要体征(3)症状(4)病史:维生素D缺乏史 2、判定标准: (1)有几项主要体征,同时有维生素D缺乏史及明显症状者。(2)有一项主要体征及两项次要体征,同时有维生素D缺乏史及明显症状者。 (3)有两项次要体征,同时有明显症状、维生素D缺乏史及其他条件者。 (4)虽有症状、体征、病史,但不具备上述条件者,可不诊断为佝偻病,列为“可疑”,给予预防。佝偻病恢复期:活动期佝 偻病晒太阳或维生素D治疗后,症状消失,体征减轻,病情 稳定者为恢复期。 管理方法: (1)综合防治措施:健康教育,系统管理,科学喂养,及时添加转乳期食品,坚持每日户外活动。

体弱儿管理制度

九连中心幼儿园体弱儿管理制度 一、体弱儿童对象: 1、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110克/L(〈克/L均登记在册,落实管理措施:≤100克 /L应建立个案〉 2、佝偻病活动起:有佝偻病症状及体征 3、营养不良:轻度:年龄测体重〈P10 身高测体重〈P10中度:年龄测体重 P97。 三、管理要求: 1、专册登记:除姓名、年龄、病种外,检查内容也应记录,还包括结案、离园所时 间等。历年登记本应妥善保存待查,不能任意销毁。 2、活动室、卧室应空气流通、阳光充足、环境整洁便于开展户外活动。 3、园所长、保健应全面关心体弱儿的生活、保健、护理、治疗等,并负责检查指导 督促保教人员按要求执行任务。 4、针对体弱儿童的病种和病情,向家长宣传保健护理知识,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并 主动反映儿童在家情况。 5、有计划、有食谱、有进食量及时间,与正常儿童食谱同步编制,并护理针对不同 病种进行食疗。 6、户外活动适当的体育锻炼对体弱儿童仍为必需,有促进代谢,增进食欲增强抵抗 力的作用。每天都应进行1-2小时户外活动,加强护理。 四、体弱儿童需做好随访及结案工作。 对于体弱儿童还需做好个案记录与小结分析。 体弱儿童管理制度 一、体弱儿童的范围 1、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100g/L幼儿列入体弱儿童的管理对象,建立个案。血红 蛋白<110g/L幼儿应登记在册,落实管理措施。 2、营养不良:轻度:年龄测体重或身高测体重

体弱儿总结

富县幼儿园2019年体弱儿总结 为了更好地促进肥胖和体弱儿的身心健康成长,我园采取了多项措施来加强肥胖儿体弱儿管理。 首先幼儿园制定肥胖儿、体弱儿矫治计划和详细的矫治措施,通过饮食、锻炼、生活护理三方面结合,提高体弱儿的身体体质,减少肥胖儿的肥胖程度更好,促进其健康成长。 其次是进行认真筛查,在全体幼儿中进行筛选,根据幼儿生长发育指标评价体系共,查出2名轻度肥胖儿童,2名体弱儿童。 第三,家园结合转变家长观念。那更有针对性,全面的照顾好每一位幼儿,保障幼儿的身心健康,幼儿园及时与这部分幼儿家长进行了沟通。向家长宣传肥胖和体弱带来的危害,以及进行如何矫正的方法,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 第四,保教配合,要求全园保教人员配合进行肥胖儿和体弱儿的管理。发放班级教师配合肥胖儿体弱儿矫治措施的要求,从调整幼儿进餐顺序、户外活动运动量的控制、引导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方面要求班级保教人员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加强对肥胖儿、体弱儿的管理。 第五是集中幼儿进行行为锻炼矫治,提高体弱儿、肥胖儿每天的体育锻炼质量。每天全园幼儿进行20多分钟的跑操运动。肥胖儿、体弱儿有专门的老师负责比其他孩子要增加活动量。为了更好的调动幼儿的兴趣,教师组织了慢跑、爬行等项目,采取了游戏、比赛等多种形式,多种多样游戏趣味性强的动作,激发幼儿的运动热情,达到

为幼儿减重的目的。 第六矫治措施与护理相结合,适度做好体弱儿、肥胖儿的保育护理工作。 总之,注重个体差异,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活动量由小逐渐增大,活动与休息适量交替,防止运动量过大、过度疲劳等。根据季节做好降温、保暖工作,时帮助孩子擦汗和及时增减衣服。午睡时加强巡视做好照顾,睡觉时让体弱儿先睡后起、及时盖被、擦汗,床时及时穿衣,避免因受凉感冒等。 现在幼儿园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这些可爱的小宝贝们一定会健康快乐地成长!

体弱儿童管理制度

体弱儿童管理制度 一、体弱儿童的范围 1、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100g/L幼儿列入体弱儿 童的管理对象,建立个案。血红蛋白<110g/L 幼儿应登记在册,落实管理措施。 2、营养不良:轻度:年龄测体重或身高测体重

运动,机械刺激骨骼生长,有利于身高增长。 6、贫血儿原则上在原来饮食基础上增加优质蛋白和 铁丰富的且吸收率高的食物,如鱼、瘦肉等, 多食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补充Vc促进铁的吸收, 少食过粗纤维的食物。血红蛋白≤100g/L,除 饮食治疗同上外,再加药物治疗,按医嘱选用 铁剂、Vc。 7、营养不良患儿如热量不足以保证进食量为主,如 蛋白质不足应增加动物性食物及豆制品等。 8、生长迟缓、先心、反复呼吸道感染者多食含Va及 钙丰富的食物,冬春季可服鱼肝油及钙剂,增 加呼吸道抵抗力。 9、单纯性肥胖儿以控制饮食为原则,在保证儿童生 长发育的前提下逐渐减少体脂,适当控制热能, 严格限制高脂高糖饮食,改变进食顺序,先吃 汤、蔬菜再吃饭及荤菜。 四、随访及结案 1、贫血:轻度治疗12周,复查时血红蛋白≥110g/L一次可以结案,中度每月复查血红蛋白,两次稳定在≥110g/L以上可结案,但需巩固治疗4~8月。 2、营养不良:定期体格检查,重度每月一次,轻度 2~3月一次。结案应根据年龄测体重或身高测体 重≥P10三次方可结案,不能在发病同一年龄段 结案。 3、生长迟缓:每2~3月测身高、体重一次。结案:身 高超过年长速4厘米以上,半年复查骨骼<2个标 准差以内。 4、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次数减少,减轻,冬春季1~2次/季为好转。 5、单纯性肥胖儿:好转:肥胖程度减轻,如从中度 到轻度。结案:达到超重,一次可结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