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京市江宁都市生态休闲农业绽开

南京市江宁都市生态休闲农业绽开

南京市江宁都市生态休闲农业绽开
南京市江宁都市生态休闲农业绽开

南京市江宁都市生态休闲农业绽开“五朵金花”

浏览人数:277 2012-01-30

农房改造景观化,基础设施城市化,配套设施现代化,景观改造生态化……四川省成都市的“五朵金花”观光休闲农业区闻名全国。如今,南京近郊即将绽放自己的“五朵金花”——江宁区正在该区的谷里、江宁、东山、汤山、横溪等地全力打造“世外(世凹)桃源”、“朱门人家”、“秦淮农家”、“汤山七坊”、“石塘人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五朵金花”,今年清明节前全面建成对外接待游客。

江南不能没有山水村落,江宁不能没有田园风光。三面环抱南京城的江宁不仅有先进的制造业、高科技研发和现代服务业,还有大片大片的灵山秀水、设施一流的现代农业科技园以及环境优美的水村山郭。以“五朵金花”为示范发展都市休闲农业,为城乡统筹奏响了淳美和谐的乐章,为都市人留下了魂牵梦萦的“诗画江南”。

“十二五”期间,江宁将发展“一村一品”的都市生态休闲农业(农家乐)示范村20个。南京市委常委、江宁区委书记周谦认为,江宁充分依托自然山水、村庄田园及历史人文底蕴发展都市休闲农业,将农民的生活资料变成生产资料,助推了农民增收,保护了区域生态,满足了市民休闲,是落实南京“民生为先、统筹为要、生态为基、文化为魂”发展方针的鲜活实践。

生态资源得天独厚都市农业规划先行

都市生态休闲农业是以农村生态资源、田园景观、农耕文化、农业科技、农家生活、乡村风情为依托,吸引城市游客到乡村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科普教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新业态,近年来各地风起云涌。江宁如何形成自己的特色,打响自己的品牌?

江宁区有关负责人介绍,江宁毗邻南京,山水资源丰富,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好,古村落古民居星罗棋布,发展休闲农业得天独厚。本着“因地制宜、注重特色”,“规范经营、打造精品”的原则,该区经过广泛细致的调研,遴选出5个基础条件好、特色鲜明的村庄“先行先试”,在今年9月集中授牌:东山街道中前社区机场村、横溪街道甘泉湖社区后石塘村、谷里街道周村社区世凹村、江宁街道朱门社区直山村、汤山街道孟墓社区郄坊村。

都市农业,规划先行。规划根据各村文化、旅游、生态资源,突出特色,打造精品。谷里街道周村社区世凹村主要依托牛首山景区,以春季桃花赏玩为吸引点,着力创建“世外桃源”高品质农家乐示范村;江宁街道直山村将农村特有的生活元素抽象化、艺术化,打造一个田园生态旅游度假之地;东山街道机场村紧挨绕城公路,彰显秦淮河湾、百亩樟林、江南民居特色;汤山街道郄坊村保留原汁原味的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建设“纯净七坊”农耕文化享乐村;横溪街道后石塘村依托自然山水,创建“石塘人家”山水田园村。

融入自然彰显特色“五朵金花风情万种”

江宁“五朵金花”目标是创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区、街道、社区成立三级专门机构,规划、旅游、交通、建设、农林等部门通力协作,每个示范村给予500万元启动资金。区领导反复强调,示范村的整体风貌、民居风格应融入周边生态自然环境,彰显当地历史人文底蕴。规划部门上门指导规划衔接和交通道路布局,优化完善设计,把乡村环境、田园风光与现代生活结合起来。

江宁都市休闲农业示范村纷纷“动”起来了。风景如画的牛首山西南麓,一片粉墙黛瓦建筑群坐落于山下,道路平坦、绿树成荫、花香四溢,游客流连忘返……这就是谷里街道世凹村呈现的美丽画卷,村庄出新改造,免费培训“农家乐”经营户,半年内每月补贴农户2000元。汤山郄坊村根据历史典故,整合出郄坊七坊:油坊、酱坊、糕坊、面坊、豆腐坊、炒米坊、粉丝坊,发展民俗文化旅游。江宁街道直山村建成5公里进村道路、1500米景区上山行人步道,布置了“吃农

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四大农家乐项目。横溪街道后石塘村和前石塘村“山水相连”。东山机场村最靠近主城,豪言打造“南京一流,全省知名,全国有影响的现代都市休闲农业示范村”。

“发展生态旅游农业,江宁不缺资源,一旦下决心投入、整治和包装,一片片水村山郭有如擦亮的璞玉,闪闪发光!”江宁区规划局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江宁对“农家乐”示范村实现“三清四改五通六化”,即清理粪堆、垃圾堆、柴草堆,改水、厕、灶、圈,通水、电、气、路、宽带网,实现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挖掘文化重点解决道路泥泞、排水不畅、垃圾乱扔、人畜混居等问题。村庄要有便捷的“黑色化”通道与高等级公路衔接。东山老鹅、谷里鱼圆、汤山插花羊肉等一批江宁美食摆上了农家乐菜谱。只待今年4月,莺飞草长、春暖花开之时,这绽开的“五朵金花”将盛装迎接四方游客。

城乡统筹绿色发展旅游农业趟出新路

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五朵金花”,拉开了江宁发展都市生态休闲旅游农业的大幕。“十二五”期间,江宁全区建成20个高标准生态休闲农业(农家乐)示范村,利用各个村落特有的资源禀赋,有机串联该区丰富的农业园区和历史文化景点,在大都市近郊探索出现代农业、城乡统筹、绿色发展、农民增收新路径。

江宁区规划局负责人介绍,规划中20个农家乐要以“一轴六带”为核心,整合优化全区都市生态休闲农业空间布局:“一轴”,汤铜路生态农业旅游轴心;“六带”,南郊都市农业旅游观光带—汤山森林、生态、温泉农业观光旅游带—宁杭公路农业旅游观光带—宁丹路林果花卉观光带—秦淮河民俗与农耕文化农业旅游观光带—沿江生态农业、新济洲湿地公园观光带,形成点、线、面结合的都市生态休闲农业空间结构体系。

做强农家乐特色村,江宁还以市场为导向,结合本地独特的自然生态资源、民俗文化、产业基础、区位条件等,形成“一村一品”、连线成片的发展格局。一是园区带动型。依托台湾农民创业园、汤山翠谷等省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和生态环境优越的农林场圃资源;二是民俗文化型。依托牛首山、方山等旅游景点和丹阳古街、杨柳湖明清民居建筑群、“湖熟文化”遗址、南唐二陵、郑和墓等历史遗迹;三是生态体验型。选择生态优势明显、田园风光宜人、交通相对便利的村(社区),利用农户庭院空间和周围的鱼塘、竹林、花卉、苗木、果园、菜地等,开设耕地种菜、现场采摘、自选自做等项目,让游客尽情享受吃农家饭、干农家活、赏农家景、享农家乐的情趣;四是特色餐饮型。结合各地独具特色的土特产资源、传统饮食和制作工艺等,大力开发特色餐饮,精心打造特色餐饮休闲农家乐。

作者:江维程娟

昆明安宁市都市型农业发展现状与思考

昆明安宁市都市型农业发展现状与思考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 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必须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如今,城乡的关系发展进步到一定阶段,由此出现了都市型现代农业,成为了城市的一大看点。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将农业资源用到实处,使农业结构得以优化。此外,也促进了城乡之间的信息和文化交流。本文主要分析昆明市安宁市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现状,并给出城市发展的思路,由此推进安宁市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都市型现代农业;条件分析;对策思考;安宁市 都市农业”的概念,是五、六十年代由美国的一些经济学家首先提出来的。都市农业是指地处都市及其延伸地带,紧密依托并服务于都市的农业。都市农业是以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市场创汇农业、高科技现代农业为标志,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现代农业。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必然要根据自己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发展具有本地特殊的现代农业模式。 一、昆明安宁市农业发展现状

安宁市位于滇中高原的东部边缘,总面积1321平方公里。距昆明32公里,是昆明通往滇西8个地州,并经畹町直接与缅甸相连的交通重镇。平均海拔1800米,年平均气温14.7C。1995年撤县设市,辖9街道办事处,有64个村民委员会,3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人口35.7万。原属于昆明的县级市,2014年3月全面托管给滇中产业新区,成为直辖市。工业经济一直是安宁市区域经济发展的“牛鼻子”。而今,工业经济依旧占据着其半壁以上的江山。安宁农业在全市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虽然比较小,但是,农业的生态效应和社会效应对安宁实施环境立市、工业强市、城市化推动三大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农业在安宁未来发展中仍然是不可替代和不可忽视的重要基础。安宁市作为新规划的滇中产业园区重要组成部分,云南省政府提出要把安宁市建设成为滇中产业新区的核心示范区。 近年来,安宁市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培育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园区、都市农庄、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以及低污染、规范化的规模养殖小区,着力形成了一批生态农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新亮点,努力打响“高效农业基地”品牌。截至2012年,安宁市培育建成昆明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12家,建设农业园区11个、都市农庄2个,推动农业总产值增至18.15亿元,畜牧业产值占比由47%提高到52%,荣获“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称号。

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多功能性研究

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多功能性研究 来璐 李世峰 谭建欣 程昊 (北京东方畅想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中国农业大学,北京,100083) 摘要: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北京农业的新定位,都市型现代农业具有多功能性。北京市由于其科技、资源和区位的独特性,都市型现代农业具有自身的特色。充分发挥北京农业的多项功能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合理的农业布局规划、适宜的科技手段指导农业的发展,同时需要农业投资的增加。 关键词: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多功能性 都市型现代农业是指位于城市周边的、具有现代农业特征和都市农业功能的新型农业产业[1]。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关于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都市型现代农业是指我市依托都市的辐射,按照都市的需求,运用现代手段,建设融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农业体系”。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现阶段的客观要求,是北京农业现阶段的重要目标和特征,也是北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途径。北京市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由其区位、资源特点决定的,是在对都市农业发展规律探索的基础上提出的。农业具有多功能性,农业的多功能性是指农业除生产粮食外,还应该为实现其它目标做出努力[2]。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多功能性较传统农业更为明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功能包括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等[3],北京由于其科技、资源和区位的优势,对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农业的多功能性具有自身的特点。 1.现代农业多功能性的提出 1.1现代农业多功能性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农业在本质上具有多项功能,包括农业提供食品的功能、农业的生态功能、农业的社会文化功能等。传统农业处于生产力不发达的阶段,人类所需的食品供给短缺,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传统农业的功能局限于物质产品的供给,农业本身所固有的其它功能未被发掘。现代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类的生活需求不再停留在食品上,还追求其它的使生活水平提高的东西,对农业的文化和休闲等功能的要求日益强烈;另一方面 本研究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63101) 作者简介:来璐(1973-),女,陕西省兴平市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业生态研究。Email:XPLL1124@https://www.doczj.com/doc/6b11795562.html,

都市型现代农业园区项目申报书范本

都市型现代农业园区2013年项目申报书 章丘市盛泉生态农业示园 一、基本情况:

章丘市盛泉生态农业示园 2013-2015年发展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生态循环农业理论为指导,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项目为载体,以科技为支撑,以投入为保障,以人才为根本,生产又好又多的放心农产品,为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总体目标:到2015年末,实现销售收入1300万元,利税260万元。带动农户3000户,帮助农民增收1000万元。 目标分解如下表:单位:万元 其中,2013年的工作目标是:完成固定资产投入829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200万元,利润120万元,带动周边农户1500户,帮助农民增收500万元。 三、实施计划: (一)、精心建设“市设施蔬菜科技示培训中心(章丘)”。该项目于2012年8月15日,由市农业局、财政局行文批复,总投资约500万元人民币。经华盛建筑设计,建筑面积2790平方米。计划2013

年6月竣工,10月1日正式开业。届时,将成为集培训、餐饮、加工、储藏、展销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技示培训中心,成为园区的一大亮点。平均年培训15000人次,接待游客10000人次。 (二)做强做大蔬菜产业。 “福”蔬菜,经章丘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多次随机抽样,检测结果为0残留。已经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章丘放心农产品”称号,即将获得绿色食品认证。成为“视点中国新闻网”特别推荐产品,珍珠泉宾馆、章丘市科技局、章丘市国土局机关食堂专供产品。 下步计划,一是市场营销要有新突破。聘请专门的营销人才,与“农夫市集优品社”等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巩固扩大现有市场,尽快占领市场,力争打入中烟集团、南效宾馆等高端市场,努力攻占市场;做大游客采摘业务;开展有机蔬菜配送业务;开展网上销售业务。 二是产品质量要有新提升。由生产技术部经理任玲娜负总责,以沼渣、沼液为当家肥料,增施澳利生物有机肥、澳利生物菌肥,喷施牛奶、芝麻饼浸出液等高档肥料;安装太阳能杀虫灯20盏,悬挂诱虫板、反光膜,设置防虫网;实施“肥水一体化”项目,蔬菜大棚全部实现滴灌化;推广沼液叶面施肥、沼气灯增温等“三沼”综合利用技术;建立健全产品质量检测和可追溯制度;进一步完善田间管理档案。确保生产出0残留、纯天然、好口感的放心产品。 三是产品产量要有新的提高。利用与王侯里村合作的260亩耕地,

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宣传方案

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宣传方案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各镇、开发区、街道,区政府各部门,区各直属单位: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加快乡村旅游产品提档升级和市场化进程”的工作部署,全面实施《旅游业调整与整体提升计划》,充分发挥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在拓展游市、拉动内需、扩大消费中的积极作用,推动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健康有序发展,现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政府主导、资源整合、科学发展”为原则,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抓手,积极抢抓“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举办带来的机遇,通过多方位、强有力的市场推介,迅速提高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的品质和知名度,促进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尽快步入管理规范化、经营规模

化和效益最大化的良性循环轨道,全面带动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二、工作目标在对现有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点实施规范化、特色化、品牌化提升的基础上,全面实施生态农业休闲旅游“提档升级”工程,因地制宜策划一批新的生态农业休闲旅游项目,大力培育一批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品牌,着力打造十八湾休闲旅游观光带、马山半岛和大浮半岛等三个生态农业休闲旅游集中区,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生态农业休闲旅游产业体系,确保全区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点年接待游客人数达超100万。三、工作重点1、加深对生态农业休闲旅游项目的策划规划。策划和规划是各项工作发展的前提。发展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点面结合。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编制我区生态农业休闲旅游总体规划,在总体目标、空间布局、类型规模、产品特色、接待规模等方面进行科学安排,确保规划的整体性和连续性。要对重点区域和全国农业旅游示范

怀柔都市型现代农业调研

怀柔区都市型现代农业 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前提) 都市型现代农业:都市型现代农业具有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功能,是指集农业生产和生态建设于一体的新型农业,是现代化农业在大城市的表现形式。具有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和市场化的特征,依托城市服务于城市的现代化农业,能够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引导和满足多元化、多层次的都市消费,促进经济增长,达到生态环境保护与产业开发的和谐统一,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都市农业组选择这个课题研究的目的是:有利于我区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改善我区生态环境;有利于城镇居民的食品在数量和质量上得到保证;有利于我区资源的综合利用。从而能够对我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做出一点贡献。 调研过程:我们调研小组通过到渤海镇、雁栖镇、琉璃庙镇调研沟域经济产业带;桥梓镇、庙城镇、杨宋镇、北房镇调研农业产业园区等工作,得到了各镇、村领导的大力支持,镇、村领导从都市农业建设的规划、工程建设过程、产

生的效果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今后发展的方向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通过到区农委座谈,使我们了解到:近年来,怀柔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功能得不断拓展,农业生产方式发生深刻变化,都市型现代农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调整,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已经大幅度提高,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怀柔区都市型现代农业 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近年来,北京把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作为实现北京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怀柔区依托区域功能定位,依靠现代科技支撑,立足资源优势,抓住新阶段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机遇,从市场需求出发,按照都市型农业发展要求,创新发展模式,加强农业投入,强力发展设施农业,精心打造产业园区和沟域经济,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各项经济指标实现全面增长,农民收入稳步提高,为全区经济社会的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我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 我区的都市型现代农业是与怀柔功能定位相结合,按照

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

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 典型生态农业模式(一)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基本概念:它是一种庭院经济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新的生产模式。它以生态学、经济学、系统工程学为原理,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通过生物质能转换技术,在农户的土地上,在全封闭的状态下,将沼气池、猪禽舍、厕所和日光温室等组合在一起,所以称为“四位一体”模式。具体形式:在一个150平方米塑膜日光温室的一侧,建一个约8—10立方米的地下沼气池,其上建一个约20平方米的猪舍和一个厕所,形成一个封闭状态下的能源生态系统。主要的技术特点是:1、圈舍的温度在冬天提高了3-5度,为猪等禽畜提供了适宜的生产条件,使猪的生长期从10-12个月下降到5-6个月。由于饲养量的增加,又为沼气池提供了充足的原料;2、猪舍下的沼气池由于得到了太阳热能而增温,解决了北方地区在寒冷冬季的产气技术难题;3、猪呼出大量的CO2,使日光温室内的CO2浓度提高了4-5倍,大大改善了温室内蔬菜等农作物的生长条件,蔬菜产量可增加,质量也明显提高,成为一类绿色无污染的农产品。经济效益:1、蔬菜增产,如冬季黄瓜、茄子1平米可增产2-5公斤,增收5-6元,年节

省化肥开支约200元;2、温室育猪可提前150天出栏,降低成本40-50元;3、沼气点等年节电60元,节煤130元。4、改变了北方地区半年种田半年闲的习俗,也改变了冬闲季节“男人大麻将,女人玩纸牌,邻里吵架和打骂”的陈陋风俗,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5、农村庭院面貌整齐、清洁、卫生,完全改变了“人无厕所猪无圈,房前屋后多粪便,烧火做饭满屋烟,杂草垃圾堆满院”的旧面貌。现有规模:“四位一体”模式在辽宁等北方地区已经推广到21万户。(二)南方“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基本概念:以沼气为纽带,带动畜牧业、林果业等相关农业产业共同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主要形式:“户建一口沼气池,人均年出栏2头猪,人均种好一亩果”。经济效益:1、用沼液加饲料喂猪,猪可提前出栏,节省饲料20%,大大降低了饲养成本,激发了农民养猪的积极性。2、施用沼肥的脐橙等果树,要比未施肥的年生长量高0.2多米,多长5-10个枝梢,植株抗寒、抗旱和抗病能力明显增强,生长的脐橙等水果的品质提高1-2个等级。3、每个沼气池还可节约砍柴工150个。现有规模:在我国南方得到大规模推广,仅江西赣南地区就有25万户。(三)西北“五配套”生态农业模式“五配套”生态农业模式是解决西北地区干旱地区的用水,促进农业持续发展,提高

都市农业园综合休闲园区创业策划书

一、公司介绍 公司理念:偷菜偷的不是菜,是压力的释放,农场玩的不是开心,是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为忙碌的都市人提供一块悠然的田园。 现代人成为房奴、车奴和孩奴,生活压力大,没有大把悠闲的时间去娱乐;现代人忙于工作与朋友联系日渐减少;现代儿童已经失去了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网络游戏开心农场的风靡流行,反映出人民以此来释放压力,但虚拟的网络不能真正填补人们内心的寂寞和压抑,周末宅在家里对着电脑发呆不如清晨来到自己的“农田”照料自己的劳动成果。我们创办的农家游乐园主要面向在事业上小有所成但压力十分巨大渴望在闲暇时间放松自己的都市白领,迎合了市场的需求。 政府鼓励近郊农村发展都市农业园,使之发展为农业生产为基础,集吃、住、行、游、娱为一体的综合休闲园区。这迎合了逆城市化的趋势,满足人们对绿色食品的追求,不仅为农民创收,也丰富了居民的休闲生活。 战略目标:经过五年的发展,成为沈阳最大的一家面向都市人的农家院式休闲娱乐会所。 二、行业分析 本公司提供的服务十分新颖,迎合市场需要,竞争对手就是公司自己,要不断的创新,构建成熟有趣的经营模式。 十八大报告显示,针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首次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指标。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忙碌的都市人越来越需要一个地方放慢自己的生活节奏,针对这种市场需要,能够提供这类服务的本公司发展前景很乐观 三、服务项目 本公司是一家出租土地,提供种植,提供牧场,提供养殖,提供娱乐项目,提供特色农家吃住的农家游乐园区。在农业园中,划出专门的土地并按一定的面积分割成小分,再向外出租,农业园提供种子和农具,顾客种植、管理并收获。 在游乐园区中,游乐项目有种植、养殖、商品交换和出售、饮食、住宿:1、种植 (1)园区出售种子及花苗,免费提供农具,让消费者在自己租赁的土

生态农业休闲观光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生态农业休闲观光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3) 一、项目名称 (4) 二、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建设期限、建设内容 (4) 三、项目概况 (6) 四、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结论及建议 (6)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发展概况 (7) 一、地理概况 (8) 1、地理位置 (8) **市**县地处华东地区,位于江苏省中北部,东临周总理故乡淮安市,西接项羽故乡**,北靠虞姬故里沭阳县,南濒风光秀丽的洪泽湖,古老的京杭运河穿境而过。**的城市名片是“泗水古国、杨树之乡、运河新城、宜居家园”。 (8) 2、自然状况 (8) 5、形象定位 (9) 二、项目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9) 1、**桃源生态观光农业发展前景 (9) 2、**桃源生态观光农业发展趋势 (10) 3、**桃源生态观光农业的基本特点 (11) 4、**桃源生态农业观光园发展定位 (12) 5、合理开发休闲度假旅游,培育拓展乡村旅游 (13) 第三章**桃源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原则和总体

思路 (14) 一、**桃源生态农业观光园概况 (22) 1、生态农业观光的涵义 (22) 2、**桃源生态农业观光园的目标 (24) 二、**桃源生态农业观光园旅游分析 (25) 1、旅游要素 (26) 3、经济效益 (27) 第五章技术方案 (28) 第六章节能节水措施 (29) 第七章研究结论与建议 (30) 一、推荐方案总体描述 (31) 二、结论与建议 (31)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名称 **桃源生态农业休闲观光旅游项目可研报告 二、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建设期限、建设内容 1、建设地点: **桃源生态农业休闲观光项目工程座落于江苏省**市**县众兴镇,阡陌纵横,交通便利,风景秀丽。 2、建设规模: **桃源生态园是一个以生态开发为宗旨,集科研、种植、养殖、旅游休闲以及新能源示范应用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园,突出体现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概念;生态园聘请农业专家、新能源领域专家为技术指导,集畜禽的养殖与销售,果树、蔬菜的种植,旅游观光休闲,以及太阳能清洁能源示范应用于一体,总面积约为460亩。 3、建设期限: 建设期为30个月 4、建设内容:

全力打造农业公园 促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

全力打造农业公园促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 2010-4-23 16:35:05 一、怀柔区概况 怀柔区总面积2128.7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占88.7%。区辖12个镇、2个乡、2个街道办事处,有284个行政村,常驻人口34.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6.2万人。怀柔区是首都的“生态涵养发展区”和11个新城之一,承担着涵养生态、保护水源,发展生态旅游业、都市型工业和物流业等城市功能。2008年,怀柔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6亿元,人均GDP 达到5330美元(按照6.83的汇率折合成人民币,人均GDP达到3.6万元人民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际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4.8亿元,增长15.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42元,增长8.1 %。农民人均纯收入9871元,增长12.1%;其中有7个镇成为万元镇,140村成为万元村。 二、怀柔区农业公园及沟域经济发展模式 近几年,北京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按照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我区在不断巩固传统优势主导产业的基础上,依托良好的自然山水生态环境和自有的民俗特色资源优势,坚持农业公园化的建设理念,借势、借机、借力、借策,依据不同区域产业基础和资源特点,积极探索农业公园、沟峪经济为代表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建成了一批集旅游观光、科技推广、休闲购物、怡情益智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农业公园、经济沟谷,树立了园林化和公园化的怀柔都市型农业品牌形象,也实现了市民了解农业、参与农业、享受农业、亲近自然、回归田园山野的愿望,叫响了“田园文化经济”品牌。 2007年,我区启动了凤山百果园、四季花卉园、红梨产业园3个农业园区建设工程,形成了集观光采摘、休闲体验、修身养性、怡情益智为一体的生态农业公园建设模式。同时实施“亮起来、暖起来、循环起来”工程,对“不夜谷”、“夜渤海”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加强了治污、治乱及环境整治,形成了沟域经济发展模式。2008年,我区以设施农业为基础,新建了三山都市型设施农业公园,又以“不夜谷”和“夜渤海”两条沟为样板,打造了“水长城”、“栗花沟”、“溪水湾”、“白桦谷”4条经济沟。2009年,北房都市型设施农业园区、北京绿湖生态农业公园、怀柔京承现代农业园三个设施农业园区和“白河湾”、“银河谷”两个经济沟正在建设当中。 (一)农业公园建设模式。 农业公园,即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把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为一体。包括专业性农业公园和综合性农业公园建设模式。 1、红梨产业园:位于怀北镇,规划面积1万亩。以原有的红肖梨产业为基础,加强新品种引进,通过整体包装和升级,建成全国唯一的红梨产业园区。 2、四季花卉园:位于杨宋镇,规划面积1000亩,以花卉苗木观光为特色,以杨宋镇花园村为中心,辐射带动郭庄、四季屯、耿辛庄等村,形成苗木、花卉高档次、高标准的设施农业园区,依托影视城良好氛围,提供游客赏花、鲜花交易等完整的旅游产品。 3、凤山百果园:位于桥梓镇,规划面积4.5万亩,以果品观光采摘为特色,园区内已建成大枣、核桃、浆果、苹果、梨等多个采摘生态农业园。同时加强了道路硬化、生态餐厅、休憩场地,停车场地等服务设施建设。 4、三山都市型设施农业公园:位于庙城镇,规划面积1700亩,紧邻京承高速路沿线,以设施建设为基础,为旅客提供观光、采摘等服务。现已完成1310栋钢架大棚建设,主要发展设施蔬菜、甜瓜、西瓜、樱桃番茄等。同时配套建设公园道路、门区、指路形象标识牌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新业态新模式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新业态新模式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在稳定粮食生产基础上,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由单纯在耕地上想办法到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做文章。要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要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可以形成很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农业大市,我们要抓住难得机遇,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升级和跨越发展。 自挂职以来,笔者通过对北京市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经验的学习、调研,发现北京市近年来适应高端化、多元化市场需求,积极开发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示范功能,不断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探索出的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籽种农业。开发农业的生产功能,加快科研攻关、品种选育、基础设施、种子贸易等关键环节发展,提升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北京种业年销售额达100多亿元,主要是打造“三中心、一平台”:全国种业的科技创新中心。每年育成各类粮菜新品种400多个,引育农作物新品种数量约占全国的20%。国内外种业企业聚集中心。全市籽种经营企业1300多家,全国种业前10强中北京市占4家,全球10强种业巨头有8家在首都建立研发或分支机构。全国种业的交易交流中心。北京种业销售额占全国的10%,农作物种子进出口额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37%。搭建种业发展服务平台。搭建了农作物品种试验展示网络框架,构建了北京林木种苗网、花卉网、果树网等网络平台。二、休闲农业。农业与“三产”的有机融合。利用农业和农村资源,为居民提供观光、休闲、度假、娱乐、健身等多项服务。北京休闲农业年接待游客3500余万人次,实现收入30亿元左右。主要有四种模式:一是休闲农园。从单一的入园观景、赏花、摘果、耕作、垂钓、狩猎等,到融合科研、观光、科普、餐饮、会议为一体,以“新技术、新品

休闲生态农庄创业策划书

第一章概况 第1节项目概况 生态农庄园是为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享受而开辟的休闲娱乐,是都市人的 理想休闲场所。以城市为市场,以旅游为手段,以参与为特点,以文化为内涵。 今年来,伴随全球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人们发展现代农业在注重其生产性功能外 更注重其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现代 社会的生活节奏日趋加快,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人们都希望能有一个能让自己放 松释放压力的地方,于是,温州永嘉休闲生态农庄园便应运而生。 第2节项目名称 温州永嘉休闲生态农庄园 第3节项目地址 温州永嘉县郊区 第4节企业类型 有限责任公司 第5节资金来源 自筹及贷款 第6节建设规模 总面积约为2000亩 第7节项目目标 建设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发展高产、高效、低耗、无污染无 公害的花果蔬菜、畜禽产品。加大科技支农力度,调整和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创 建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坚持走持续发展的道路,改善生产条件、保护生态环境, 进行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结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进行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増长,达到生态、经济和社 会三大效益的有机统一,使之成为集农业综合开发、生产经营等功能一体的集 集体休闲娱乐,旅游观光,开发避暑山庄,生态环保于一体的大型农庄。 第二章产品服务介绍 第1节产品服务描述 生态农庄可以满足都市人群度假休闲的需要以及都市绿色农产品的供应。随 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日益强烈。它的主要特征可以体现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各种农业机械的产生以及各种信息设备 的普及更为农业庄园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农业庄园可以将各种农业生产和消费一 体化,方便人们的购物与消费,改善人们的消费方式,提高消费质量。 生态农庄的优势使得它必将受到人们的青睐。生态旅游便利,健康,离高消消 费水平的城市人群比较近。生态农业绿色,满足城市人口的绿色消费需求。它主 要针对的是城市人口,方便他们生活。 第2节产品服务优势 政策优勢势:一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都十分重视三农问题的解决。近年来, 国家出台了大量的惠农政策,大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同时,它将有利于大学生 自主创业,为更多的人提供就业岗位。 环境效应优势:改项目以生态环保为经营理念,在这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 环境效应的保护更为明显。

生态城市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以深圳西海岸生态农业旅游区规划为例

生态城市.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以深圳西海岸生态农业旅游区规划为例 作者:郑光中张敏袁牧 阅读:2322次 上传时间:2005-03-10 推荐人:yiming (已传论文1137套) 简介:本论文首先概略地阐述了生态城市、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的概念与原则,随后介绍了在以上原则指 导下的深圳西海岸生态农业旅游区的规划设计。 关键字:生态城市生态农业生态旅游 一、绪言 1999年新年伊始,根据江泽民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由国家计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并向全国发布。该《规划》明确指出:“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在面临世纪交替的最后年头,该《规划》的颁布实施,表明了我国政府将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的决心和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庄严承诺。 在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观念早已有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体思想的 儒家学派,其自然保护的理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草木零落,再入山林”的保护森林资源的思想。 2.“钓而不纲,弋不射宿”的保护动物资源的思想。 3.“往来井井,涣其群吉”的保护水资源的思想。 4.“得地则生,失地则死”的保护土地资源的思想。 所有这些无不体现了一种朴素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正如太极八卦图案所形象地表示着的 一种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哲理。 近些年来,生态城市、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概念,逐渐为人们所熟悉并得到各有关行业的大力提倡。这是因为在生态环境中,农业生态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生态环境。与此同时,由于人们对自然生态的不断向往和关注,也使得生态旅游成为当今最具活力和朝 气的旅游类型之一。 二、生态城市、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的基本概念 1.生态城市 客观而论,人类建立城市的初衷是为了营造一个区别和独立于天然环境的人类聚居环境,以免受自然灾害、动物侵扰之苦。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城市变得愈来愈脱离自然,由人口和工业的聚集而引发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如空气与水体的污染、交通拥挤等愈来愈突出和严重。因此,早在一百年前,英国学者霍华德就提出了“田园城市”的设想,他在其所著《明天——一条引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Tomorrow——A P

西安市灞桥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总体规划

西安市灞桥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总体规划(2009-2015) 前言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落实西安市整体发展战略规划,根据西安市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促进和加快灞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共灞桥区委、区人民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西安市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和灞桥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指导,坚持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遵循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和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的战略构想,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编制了《西安市灞桥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灞桥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区位于灞桥区东南部和东北部,包括席王、红旗、灞桥、洪庆、新筑、狄寨、新合7个街道办,128个行政村,农业总人口27.5万人,耕地总面积80000亩。 第一章规划背景 一、新的机遇 针对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社会结构加快转型,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城乡差距持续扩大的现实,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战略举措,彰显国家对农村地区发展的重视与支持。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出台的六个关于“三农”

问题的一号文件以及十七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显示了国家加快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一系列农业新政的出台,不仅有助于集中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而且也为各地区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统筹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城乡差距扩大,农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综合生产能力不强,农民增收陷入困境等突出问题,提供了历史机遇。 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建立,将加快形成以西安为核心的“一轴一环三走廊”的快速城镇发展轴带。灞桥区地处“一轴”和“一环”交叉地带,城乡交融度高,城市产业特色明晰,农业基础扎实,是陕西省和西安市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重点建设区域。目前该区域农业发展整体格局与区域发展总体目标还不协调,编制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是抢抓机遇,落实国家及省市战略部署,强化板块经济,实现灞桥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大举措。 二、新的转折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深刻变化,中国农产品市场供需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主要表现是商品市场开始从生活必需品阶段向耐用型和休闲娱乐型消费品阶段转型,城市居民的消费结构倾向性越来越明显,日常生活的大部分需求依赖的不是农村而是城市。这表明城市对传统型农村和农业的功能要求在发生改变,城市和工业的发展不能也不会在市场机制自发调节下带动农村和农业的发展。基于小农户经营的传统农业要大幅度提高农民的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在很难改变小农户经营格局的情况下,必须深度思考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广辟农村产业门路,加强新农村建设等问题。从全国农业发展趋势判断,各地在传统农业发展基础上,创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生产发展模式,如都市型农业模式、城郊型农业模式、生态农业模式,但产业配置都比较单一和缺乏持续性。在世界经济由信息经济到知识经济,再到创意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必须思考发展农村创意产业,即开创性的、全方位的挖掘现代农业、生态农业、都市农业的内涵和外延,通过全方位、立体型、超常规培植农村创意产业,建立

生态农业园区规划设计方案及案例说明

生态农业园区规划设计方案及案例说明 生态农业简称ECO,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如何进行生态农业规划?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安全食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要加快完善农业标准,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构建生态安全农业体系。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农药精准高效施用。实施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工程,推动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重点在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生态严重退化地区,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在重点灌区全面开展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行动。推广旱作农业。创建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在安徽省某县的现代生态农业规划中,构建了现代农业体系,把粮食种植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相结合,统筹大田种植与林、牧、加工及休闲农业发展,实现一二三产业结合,同时提升耕地质量,构建节水灌溉系统,制定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计划,配套完善的生态循环发展保障体系,实现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以《安徽亳州涡阳县现代农业产业布局及农田基础设施专项规划》为例

白玉湾生态农业休闲园导游词.

白玉湾生态农业休闲园导游词 [概况]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你们来白玉湾生态农业园。我叫×××,今天由我为大家服务,在未入园区之前,我先作一个简单介绍: 我们这个生态农业园,是由省级小康示范村西边塘村创建的。它位于象山县晓塘乡西南部的原坦塘岛上,三面环海,一面临港。古人竹枝词曰:“漫从海客问瀛洲,生长斯乡亦莫愁。千亩坦塘饶稼穑,渔船还集鹁鸪头”。描绘了这里环境优越,空气清新,物产丰饶,风光旖旎。内有千亩柑桔、千亩葡萄、千亩杨梅、千亩鱼塘等,总面积约13平方公里,其中生态农业核心区5平方公里,海域活动区7平方公里,是一处集休闲观光、休闲垂钓、休闲采摘、农渔餐饮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农业园。自2006年7月开游以来,先后接待了游客5万人次,被誉为“东方伊甸园”。 [科普区] 各位游客,现在先请大家去科普区参观,为什么要让大家去科普区呢?那是为了能使大家尽快地了解我们这个生态农业园区的规模、果树品种、性能特点、栽培管理、果实采摘、果实保鲜等相关知识而专门开辟的一个园区,它由图片文字厅与果园两部份组成。现在我们已到图片文字厅,这个厅分别展示了柑橘、葡萄、杨梅、瓜果、水产品养殖等图片和文字介绍。我在这里着重介绍柑橘、葡萄。 柑橘它是常绿科果树,果实素有“百果之王”之称,色香具全、营养丰富,含有多种人体需要的元素,如核黄素、胡萝卜素、粗纤维素、蛋白质、尼克酸及铁、镁、钙、硫、纳、硅等。我国是柑橘的重要原产地,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柑橘栽培记载,葡萄牙的里斯本、美国的佛罗里达分别在1471年、1665年从我国传入。发展至今,柑橘资源丰富、品种繁多,我们这里就有著名的“象山红、不知伙”、“南香”等50余个优良品种。它的栽培方法有实生、压条、扦插和稼接等,目前最普遍采用稼接法,将优良种苗稼接在母树上,一般由接穗和砧木合成。果实的采摘是采用“一果两刀剪”,即先在距果蒂1—2厘米处剪下,再齐果蒂剪平。经过清洗、打腊、分级、包装处理后延长保鲜期,提高商品性。 葡萄它属滕本科植物,早在25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载入史册。这些晶莹剔透、色泽鲜艳的图片都是我们这里所产的成熟葡萄,它色艳味美,且富有营养,深受我们的喜爱。目前它的品种很多,遍及世界各地,我们这里有获省级金奖的粉红亚都蜜、金手指等20余个优质品种。它的栽培方法很多,一般是采用扦插、压条、稼接等,其中扦插为广泛引用,功夫省,见效快,一般一亩扦插800—1200条,同时搭好棚架,引苗上棚(大棚长60米、高1.8米、宽6—8米、顶高3—3.4,小棚条长5—6米,高1.5米—2.1米)。可达到一年壮苗,二年结果,三年丰产。它从开花到成熟为90天左右,期间加强施肥,虫害防治等,每亩产量可达2000—2500公斤。它的采摘比较简单,只要用剪刀剪断穗蒂就可以了,后经过分级,保装就可提供市场。 好了,各位游客,下面的部分请大家看吧,待会儿我们去科普果园区,现场参观果树育苗、栽培,稼接、管理等。 [故事] 相传北齐有位大臣叫李元忠,为讨好皇帝,特意从塞外带来一盘葡萄。皇帝一看这晶莹剔透,形似珍珠的葡萄,顿时唾液大转,一尝,一般甘甜沁人心脾,不由脱口而出,“真乃世上妙品”,说罢便刷刷刷地将一盘葡萄吃完,直把大臣们弄得馋涎欲滴。 [柑橘园] 各位游客,这片连绵起伏的绿洲就是柑橘园,面积有1500亩。内有著名的“象山红”、“不知伙”、“南香”、“大叶尾张”、“濑户香”等50多个品种。每当春天,桔海郁葱、桔花盛开,清香袭人,沁人心脾;秋天,硕果满枝、赤橙黄绿,色彩斑斓、景象诱人。好了,各位游客,我们已进入桔园的认种区。为什么会叫认种区呢?那是因为我们果园推出的一个认

观光农业旅游的调研分析报告

观光农业旅游的调研分析 1.引言 观光农业是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融合了农业和观光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新型产业,它以农业为载体,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环境美学的方法,合理地开发利用农业的旅游资源,融合农业生产、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等人文景观,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和文化教育等多重功能,把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观光休闲活动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它既有农业生产的部分,又结合了旅游的形式,是一种集合了生产、游憩、体验、教育、保健、经济、文化和环保为一体的新型多功能型的产业,同时也是乡村旅游的一种重要类型。 观光旅游产业最早萌芽于20世纪30年代的欧洲地区,并逐渐成型完善,目前世界各国的观光农业形成了传统观光农业、都市型观光农业、科技型观光农业、奇异型观光农业等多种经营模式,成为国际旅游业发展的新增长点,也是各国农业和乡村收入的主要来源。 而我国的观光农业旅游最早开始在,大陆的起步较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共有各种类型观光农业项目近16000个,遍布全国31个省市。观光农业旅游也在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并起到了突出的作用和贡献。对于观光农业旅游方面也有很多学者研究。但是由于观光农业有别于传统的旅游业,其发展必须要依靠项目的容来吸引消费者。也就是说消费者的需求是推动观光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能否将观光农业活动融入到一般消费者的休闲生活中,满足他们的需求则是观光农业活动成败的关键。而目前从消费需求的角度考察如何合理安排活动容的研究显得比较匮乏。 本文以省临安为主要调研地点。临安市人口有52万左右,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287亿元,增长14%;财政总收入30.1亿元,增长18.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45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2元,分别增长11.1%和11.8%临安有350余户的农户家庭达到了农家乐的标准,可同时接待3000多名的游客。 2.研究方法 2.1 文献分析法 将相关文献资料本着系统性、客观性、定量性的原则,分析整理所收集的资料容,为论文提供真实可靠的理论依据。 2.2 问卷调查法 在问卷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审慎的分析问卷,并运用相关数据分析软件,对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说明。并根据得出的结果对部分发展态势进行一般性猜想或假说,然后再运用演绎对其进行修正和补充,直至最后得到结论。 2.2.1调查的目的 通过实证研究了解都市人群现有的心理状态,旅游模式,对观光农业旅游等有关方面的熟知程度;另一方面,在市场大众初步了解产品的情况下,总结得出其对产品的认可度、接受度、以及期望度。并在此基础上,得以提出现今观光农业旅游产品发展状况以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2.2.2 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主要涉及旅游消费者人口统计学特征、消费者对观光农业旅游的认知程度参与程度以及对农业观光旅游的建议等方面。(问卷调查详见附件一)

生态农业策划书

生态农业策划书 生态农业策划书 一、基本情况福建宁化县淮土乡寒谷村,著名的革命老区红土地,长征出发地之一,地处该县西部沿307省道延伸。以赣相邻四面环山紫色风化页岩土为主。全村303户、1296人,主要特产:山茶油、地瓜干、辣椒、豆角干、酸菜干等。交通方便距离宁化县25公里、距永宁高速客家祖地石碧出口8公里。江西石城县20公里,江西瑞金市67公里。江西南昌市3小时路程。长宁永铁路建设中,完工后距离火车站10公里左右。村周边主要风景名胜--中国著名的世界石碧客家祖地、道教名山—宁化祖山东华山、---龙华峰、---通天岩名胜风景区。还有距离寒谷村3公里一眼长年源源不断天然温泉和20米高的瀑布龙潭生态风景区等有待开发。寒谷村气候属中亚热带气候,因山地走向及高低地形变化复杂,造成日夜温差悬殊,干、湿、冷、热明显,光照充足。平均气温为17.5℃,极端最高温度为38.3℃,最低气温-3℃。年日照总数达1900小时,相应湿度81%,平均年降雨量为1633.6mm,雨量时空分布不均,一般中低山地多于高山丘、河谷盘地。多年平均陆面蒸发710~750毫米,水面蒸发890毫米,无霜期214~218天。 二、规划依据: 1、区位优势。寒谷村紧靠闽赣两省两个县城交界,交通便利、经济基础较好,而且两个县城有常住人口63.6万多人,流动人口近2万人,有强大的消费群体做后盾,具有能消售、能带动的优势和消费群体消费层次较高的优势。5

2、地理优势。寒谷村处于武夷山脉南端、宁化县城的西部,平均海拔300~400米,龙华峰海拔500米。最高东华山1140米。区域自然环境良好、生态植被丰富、山上主要经济林种植多年生山油茶3.5万亩。黄连木- 生物柴油树种的发源地。村有耕地870多亩,可开发利用500亩。800多亩山地几乎全部荒芜,水库资源200多亩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利用。非常适合发展养殖业及种植业。可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丰富: 土壤为酸性沙质土壤与黄粘土壤。是亚热带特定的生物气候形成的,表现出典型的土壤地带性特征。地带性分布的水稻田地有灰泥田土和黄泥田土。呈非地带性分布的水稻田有紫泥田土和石灰泥田土,旱地及山地土壤以红壤、黄壤、紫色土为多。 3、开发优势: 现在村里水、电、有线电视网络,移动通讯网络覆盖100%: 电话,宽带、水泥公路,新盖学校、卫生所;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近年里,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部份都已外出创业,部分家庭已经进城买房居祝给开发利用这片土地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当前,国家的政策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开发农业产业链。省市县政府出台农(转载自百分网.oh100.,请保留此标记。)业发展优惠政策支持农村项目: 可形成规模化、市场化的持续发展。发展前景也非常广阔。生态农业项目给以投资者长期的丰厚回报。 4、产权优势。3.5平方公里的区域,产权由同一法人所有,有利于形成产业集聚、集生产基地+公司+生产+农户合作+深加工+市场销售

芜湖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芜湖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2006~2015) (征求意见稿) 中国农业科学院 芜湖市人民政府 2005年12月 前言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指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2003年,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决策,更快更好地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并要求沿江城市群马芜铜宣理应成为安徽接受东部地区辐射的桥头堡,成为安徽奋力崛起的先锋。为落实省委省政府东向发展战略的要求,芜湖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发展设想。农业是芜湖市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农业现代化是芜湖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一个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相匹配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十分必要。

农业现代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是一项事关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全局性的系统工程。虽然芜湖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初步具备了基本实现农业与农村现代化的基础和条件,但仍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2005年7月,中共芜湖市委、市政府委托中国农业科学院负责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制定芜湖现代农业的发展规划。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的专家组成的规划编制组对芜湖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在与芜湖市领导和干部群众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和与专家研讨,对芜湖市农业与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条件、背景依据与发展潜力进行了认真分析,提出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作为芜湖农业与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芜湖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在分析农业发展基础和发展背景意义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芜湖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功能定位与总体布局以及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形态,并重点就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和建设文明富裕新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与基础设施建设、近期重点建设项目等方面的发展进行了规划与策划,提出了“组织领导保障建设、科技支撑保障建设、资金投入保障建设、体制制度保障建设、人力资源保障建设”等五项发展举措。 规划编制得到了中共芜湖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市直有关部门,特别是各县区政府及农委的鼎力支持和帮助。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的有关研究单位为规划的编制做了大量的工作,保证了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完成,谢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