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加剂试验方法

外加剂试验方法

外加剂试验方法
外加剂试验方法

一、定义

外加剂

混凝土外加剂的定义见GB 8075-87《混凝土外加剂分类、命名与定义》。

基准水泥

符合本标准附录A“混凝土外加剂性能检验用基准水泥技术条件”要求的、专门用于检验混凝土外加剂性能的水泥。

基准混凝土

按照本标准试验条件规定配制的不掺外加剂的混凝土。二、技术要求

掺外加剂混凝土性能指标

掺外加剂砼性能指标应符合表1的表示。

外加剂种类普通减水剂高效减水剂早强减水剂

性能指标

试验项目一等品合格品一等品合格品一等品合格品减水率,% ≥8 ≥5 ≥12 ≥10 ≥8 ≥5

泌水率比,% ≤95 ≤100 ≤100 ≤100 ≤95 ≤100

含气量,% ≤3.0 ≤4.0 ≤3.0 ≤4.0 ≤3.0 ≤4.0

-60~-60~-60~-60~-60~-60~

凝结时间之差初凝+90 +120 +90 +120 +90 +120 min 终凝-60~-60~-60~-60~-60~-60~

+90 +120 +90 +120 +90 +120

1D - - ≥140 ≥130 ≥140 ≥130

3D ≥115 ≥110 ≥130 ≥125 ≥135 ≥120

抗压强度比,% 7D ≥115 ≥110 ≥125 ≥120 ≥120 ≥115

28D ≥110 ≥105 ≥120 ≥115 ≥110 ≥105

90D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收缩率比,% 90D ≤120 ≤120 ≤120

相对耐久性指标,%

钢筋锈蚀应说明对钢筋有无锈蚀危害

缓凝减水剂引气减水剂早强剂缓凝剂引气剂

一等品合格品一等品合格品一等品合格品一等品合格品一等品合格品

≥8 ≥5 ≥10 ≥10 - - - - ≥6 ≥6

≤95 ≤100 ≤70 ≤80 ≤100 ≤100 ≤100 ≤110 ≤70 ≤80

≤3.0 ≤4.0 3.5~5.5 3.5~5.5 - - - - 3.5~5.5 3.5~5.5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210 +210 +90 +120 +90 +120 +210 +210 +60 +60

≤+210 ≤+210 -60~ -60~ -60~ -120~ ≤+210 ≤+210 +60~ -60~ +90 +120 +90 +120 +60 +60

- - - - ≥140 ≥125 - - - -

≥110 ≥100 ≥115 ≥110 ≥130 ≥120 ≥100 ≥90 ≥95 ≥80

≥110 ≥110 ≥110 ≥110 ≥115 ≥110 ≥100 ≥90 ≥95 ≥80

≥110 ≥105 ≥110 ≥110 ≥100 ≥100 ≥100 ≥90 ≥90 ≥80

≥100 ≥100 ≥100 ≥100 ≥100 ≥95 ≥100 ≥90 ≥90 ≥80

≤120 ≤120 ≤120 ≤120 ≤120

200次≥80 ≥300 200次≥80 ≥300

注:①除含气量外,表中所列数据为掺外加剂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的差值或比值。

②凝结时间指标“-”号表示提前,“+”号表示延缓。

③相对耐久性指标一栏中,“200次>80”表示将28天龄期的掺外加剂混凝土试件冻融循环200次后,动弹性模量保留值≥80%;“≥300”表示28天龄期的试件经冻融后,动弹性模量保留值等于80%掺外加剂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冻融次数的比值≥300%。

④对于可以用高频振捣排除的,由外加剂所引入的气泡的产品,允许用高频振捣。达到某类型性能指标要求的,可按本表进行命名和分类,但须在产品说明书和包装上注明“用于高频振捣的××剂”种。

匀质性指标

匀质性指标应符合表2的要求。

表2

试验项目指标

含固量或含水量对液体外加剂,应在生产厂所控制值的

相对量的3%内。

对固体外加剂,应在生产厂所控制值的相对量的5%之内密度对液体外加剂,应在生产厂所控制的之内

氯离子含量应在生产厂所控制值相对量的5%之内

水泥净浆流动度应不小于生产控制值的95%

三、试验方法

材料

3.1.1 水泥--采用本标准附录A规定的基准水泥。在因故得不到基准水泥时,允许采用C3A含量6%~8%,碱含量

不大于1%的熟料和二水石膏、矿渣共同磨制的标号大于(含)525普通硅酸盐水泥。但仲裁仍须用基准水泥。

3.1.2 砂:符合JGJ-52-79《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要求的细度模数2.6~2.9,粒径小于5mm的中砂。

3.1.3 石子:符合JGJ-53-79《普通混凝土用的卵石和碎石的质量标准》,粒径为5~20mm(圆孔筛),采用二级配,其中5~10mm占40%,10~20mm占60%。如有争议时,以卵石试验结果为准。

3.1.4 水:饮用水。

3.1.5 外加剂。

配合比--基准混凝土配合比按普通混凝土(JBJ 55-81)进行设计。掺非引气型外加剂混凝土和基准混凝土的水泥、

砂、石的比例不变。配合比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3.2.1 水泥用量:采用卵石时,310±5kg/m[3]。

3.2.2 砂率:基准混凝土和掺外加剂的混凝土的砂率均为36%~40%。但掺引气减水剂和引气剂的混凝土砂率应比基准混凝土低1%~3%。

3.2.3 外加剂掺量:按科研单位或生产厂推荐掺量的下限值。

3.2.4 用水量:应使混凝土坍落度达6±1cm。

混凝土搅拌--采用60L自落式混凝土搅拌机,全部材料及外加剂一次投入,拌合量应不少于15L,不大于45L,搅拌3min,出料后在铁板上用人工翻拌2~3次再行试验。各种混凝土材料及试验环境温度均应保持在20±3℃。

试件制伯及试验所需试件数量

3.4.1 试件制作:混凝土试件制作及养护参照GBJ-80-85《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标准试验方法》进行,但混凝土预养温度为20±3℃。

3.4.2 试验项目及所需数量*详见表3。

表3

试验所需数量

试验项目外加剂类别试验类别混凝土拌合每批取掺外加剂混凝基准混凝土总

批数** 样数目土总取样数目取样数目

除早强剂、减

减水率水率缓凝剂外3 1次3次3次

各种外加剂

坍落度 3 1次3次3次

含气量混凝土拌合物3 1次3次3次

泌水率 3 1次3次3次

凝结时间各种外加剂3 1次3次3次

抗压强度 3 12或15块36或45块36或45块

收缩硬化混凝土 3 1块3块3块

钢筋锈蚀新拌或硬化砂浆 3 1块3块3块

相对耐久引气剂、引硬化混凝土 3 1块3块3块

性指标减水剂

混凝土拌合物

3.5.1 减水率测定:沽水率为坍落度基本相同时掺外加剂混凝土单位用水量之差与基准混凝土单位用水量之比。坍落度按GBJ-80-85测定。减水率按式(1)计算:

W0-W1

WR=-------×100 (1)

W0

式中:WR——减水率,%;

W0——基准混凝土单位用水量,kg/m[2];

W1——掺外加剂混凝土单位用水量,kg/m[3]。

WR以三批试验的算术平均值计,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数。若三批试验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与平均值之差均超过平均值15%时,则应重作试验。若仅一个与平均值之差超过15%,则取三个值中的中间值作为该外加剂的减水率。

3.5.2 含气量试验:参照GBJ-80-85。采用混合式含气量测定仪,并按该仪器说明进行

*试验龄期参考外加剂性能的试验项目栏。

**试验时,检验一种外加剂的三批混凝土要在同一天内完成。

操作,但混凝土拌合物一闪装满并稍高于容器,用振动振实时间为15~20S,用高频插入式振捣器次/min)在模型中心垂直插捣时间为10s。

试验时,每批混凝土拌合物取一个试样,以三个试样挟均值来表示,若三个试样中的最大、最小值与平均值之差均超过时,则应重作;若一个超过,则以三个值的中间值作为该外加剂的含气量。

3.5.3 泌水率比测定:泌水率比为掺外加剂混凝土的泌水率与基准砼泌水率之比,按式(2)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数。

Bt

BR=-----------×100………………………………………………

(2)

Bc

式中:BR——泌水率之比,%;

Bt——掺外加剂混凝土泌水率,%;

Bc——基准混凝土泌水率,%。

泌水率的测定和计算方法如下:

先用湿布润湿容积为5L的带盖容器(内径为,高20cm),将混凝土拌合物一次装入,在振动台上振动20s,然后用抹刀轻轻抹平,加盖,以防水分蒸发。试样表面应比筒口边低约2cm。自抹面开始计算时间,在前60min,每隔10min 用吸液和吸出泌水一次,以后每隔20min吸水一次,直至连续三次无泌水为止。每次吸水前5min,应将筒底一侧垫高约2cm,使筒倾斜,以便于吸水。吸水后,将筒轻轻放平盖好。将每次吸出的水都注入带塞的量筒,最后计算出总的泌水量,准确至1g,并按式()计算泌水率:

VW

B=--------------×100 (3)

(W/G)GW

GW=G1-G0

式中:B——泌水率,%;

VW——泌水总量,g;

W——混凝土拌合物的用水量,g;

G——混凝土拌合物的总重量,g;

GW——试样重量,g;

G1——筒及试样重,g;

G0——筒重,g。

试验时,每批混凝土拌合物取一个试样,泌水率取三个试样的算术平均值。如果其中一个一平均值之差大于平均值的15%,则取三个值的中间值作为结果,如果最大与最小值与平均值之差均大于平均值的15%时,则应重做。

3.5.4 凝结时间差测定:凝结时间差为掺外加剂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与基准砼的凝结时间之差,按式(4)计算:

ΔT=Tt-Tc (4)

式中:ΔT——凝结时间之差,min;

Tt——掺外加剂混凝土的初凝或终凝时间,min;

Tc——基准混凝土的初凝或终凝时间,min。

凝结时间采用贯入阻力仪测定,仪器精度为5N,凝结时间从水泥与水接触时开始计算。凝结时间测定方法如下:

将混凝土拌合物用5mm(圆孔筛)振动筛出砂浆,拌匀后装入上口径为160mm,下口内径为150mm,净高150mm的刚性不渗水的金属容器,试样表面应低于筒口约1cm,用振动台振实(约~5s),置于20±℃的环境中,容器加盖。一般基准混凝土在成型后4h,掺早强剂的在成型后1~2h,掺缓凝剂的在成型后4~6h开始测定。在开始测定贯入阻力前应清除试样表面的泌水。以后每隔半小时或1小时测定1次,但在临近初、终凝时,可能缩短测定间隔时间。每次测点应避开前一次测孔,其净距为试针直径的2倍,但至少不小于,试针与容器边缘之距离不小于。测定初凝时间用截面积为1cm[2]的试针,测定终凝时间用的试针。贯入阻力按式(5)计算。

P

R=-------…………………………………………………………( 5)

A

式中:R——贯入阻力值,MPa;

P——贯入深度达时所需的净压力,N;

A——贯入仪试针的断面积,mm[2]。

根据计算结果,以贯入阻力值为纵坐标,测试时间为横坐标,绘制贯入阻力值与时间关系曲线,求出贯入阻力值达时对应的时间作为初凝时间及贯入阻力达28MPa 时对应的时间作为终凝时间。

试验时,每批混凝土拌合物取一个试样,凝结时间取三个试样的平均值。初凝时间试验误差均应不大于30min,如果三个数值中有一个一平均值之差大于30min,则取三个值的中间值作为结果,如果最大一最小值与平均值之差均大于30min,则应重做。

硬化混凝土

3.6.1 抗压强度比测定:抗压强度比以掺外加剂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同令期抗压强度之比表示,按式(6)计算:

St

RS=---------×100 (6)

Sc

式中:RS——抗压强度比,%;

St——掺外加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MPa;

Sc——基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MPa。

掺外加剂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参照GBJ-81-85《普通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试验标准方法》进行,试件采用

标准振动台振捣,时间为15~20s,试件预养温度为20±℃。每批一组,三块数据取值原则同前,误差超过15%者作废。三批结果的平均值为其强度值。

3.6.2 收缩率比测定:收缩率比以龄期90在掺外加剂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干缩率比值表示,收缩率参照GBJ-82-85《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试验标准方法》测定。试样采用振动台成型,振动时间为15~20s。有用插入式高频振捣器

次/分)插捣时,应在距两端约12cm处各垂直插捣8~12s。每批混凝土拌合物取一个试样,以三个试样收缩小率的平均值表示。

3.6.3 相对耐久性试验:试验参照GBJ-82-85进行。试样采用振动台成型,振动时间为15~20s,采用插入式高频振捣器,14000次/分)时,应距两端约12cm各垂直插捣81~12s。标养28天后进行冻融循环试验。

每批混凝土拌合物取一个试样,冻融循环次数以三个试件的平均值表示。

相对耐久性指标的表示方法有两种。其一是以掺外加剂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的动弹性模量降至80%时的冻融循环次数之比的百分数表示,按式(7)计算:

Et

Rd=-------×100 (7)

Ec

式中:Rd——相对耐久性指标,%;

Et——掺外加剂混凝土动弹性模量降至80%耐冻融循环次数,次;

Ec——基准混凝土动弹性模量降至80%冻融循环次数,次。方法二是将掺外加剂混凝土冻融200次后,动弹性模量降至80%以上,直接评定外加剂的质量。

钢筋锈蚀试验

钢筋锈蚀采用钢筋在新拌或硬化砂浆中是极极化电位曲线来表示,测定方法参考JGJ-56-86《混凝土减水剂质量标准主试验方法》进行。

外加剂匀质性

根据不同产品测定匀质性试验项目的全部或一部分。

匀质性试验包括:固定含量及含水量、密度、经度、溶液的pH值,表面张力、还原糖分含量、砂浆减水率(砂浆流动度)、氯离子含量、硫酸钠含量、水泥净浆流动性、泡沫性能等。按GB 8077—87《混凝土外加剂的匀质性试验方法》进行。

四、检验规则

取样及编号

4.1.1 试样分点样和混合样。点样是在一次生产的产品所得试样,混合样是三个或更多的点样等量均匀混合而取得的

试样。

4.1.2 生产厂应根据产量和生产设备条件,将产品分批编号,同一编号的产品必须是混合均匀的。

4.1.3 每一编号取样量不少于水泥所需用的外加剂量。

试样及留样

每一编号取得的试样应充分混匀,分为两等份,一份按本标准规定方法与项目进行试验。另一份要密封保存半年,以备有疑问时提交国家指定的检验机关进行复验或仲裁。如生产和使用单位同意,复验或仲裁也可使用现场取样。

检验分类

4.3.1 出厂检验;每编号外加剂检验项目按表4进行。

表4

外加剂品种普通减高效减早强减缓凝减引气减早强剂缓凝剂引气剂备注

测定项目水剂水剂水剂水剂水剂

固定含量

密度液全外加剂必测

细度粉状外加剂必测

pH值

表面张力

泡沫性能

氯离子含量

硫酸钠含量含有硫酸钠的早

强减水剂或早强

剂必测

还原糖分本质素磺酸钙减

水剂必测

水泥净浆流动度两种任选一种

水泥砂浆流动度

4.3.2 型式检验:型式检验项目包括匀质性指标和砼性能指标,有下列条件之一者,应进行型式检验。

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或将进行技术鉴定的产品。

当原料、工艺在生产过程中改变时的产品。

c向专门的检验机构,每年至少送两次样品,进行周期性检验。

产品连续停产三个月或以上,重新恢复生产时的产品。

出厂检验结果和前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相对误差大于5%)时的产品。

质量监督机构提出检验要求时。

当生产和使用单位对性能有争议需复验或仲裁时。

产品出厂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出厂:无性能检验合格证,技术文件不丛,包装不符,质量不足,产品受潮变质,以及超过有效期限。

每个产品均应由生产厂随货提供,包括有如下内容的技术文件或说明书:产品名称及型号,出厂日期,主要特性及成分,适用范围及适宜掺量,性能检验合格证(匀质性指标及砼性能指标),贮存条件及有效期,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复验规则

复验及仲裁以封存样进行。如使用单位要求以现场样时,可在现场取平均样,并按型式检验项目检验。

判定规则

产品经检验应全部符合本标准技术要求的性能指标,否则和为不合格品。

五、包装、贮存及退货

包装

粉状外加剂应采用有塑料袋衬里的编织袋为容器,每袋重20~50kg。液体外加剂应采用塑料根或有塑料袋内衬的金属桶。

所有包装的容器上均应在明显位置注明以下内容:产品名称、型号、净重、或体积(包括含量或浓度)。推荐掺量范围、毒性、腐蚀性、易燃性状况、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及出厂编号。

贮存

外加剂应存放在专用仓库或固定的场所妥善保管。以易于识别,便于检查和提货为原则。

退货

5.3.1 使用单位在规定的存放条件和有效期限内,经复验发现外加剂性能一本标准任何一条不符时,则应予退回或更换。

5.3.2 实际的质量、体积(按固形物计)有2%的差异时,可以要求退货或补足。粉状的可取50包、液体的可取30桶,称重取平均值而计。

5.3.3 凡无出厂文件或出厂技术文件不一,以及发现有与出厂技术文件不符合,可退货。

附录 A 混凝土外加剂性能检验用基准水泥技术条件

(补充件)

基准水泥是统一检验混凝土外加剂性能用的材料,是由符合下列品质指标的硅配盐水泥熟料与二水石膏共同粉磨而成的标号大于(含)525的硅酸盐水泥。基准水泥必须由经中国水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确认具备生产条件的工厂供给。

品质提标(除满足525[#]硅酸盐水泥技术要求外

A.1.1 铝酸三钙(C3A)含量6%~8%。

A.1.2 硅酸三钙(C3S)含量50%~55%。

A.1.3 游离氯化钙(f-CaO)含量不得超过。

A.1.4 碱含量不得超过。

A.1.5 水泥比表面积3200±200cm[2]/g。

试验方法

A.2.1 游离氧化钙、氧化钾和氧化钠的测定,按GB 176—87《水泥化学分析方法》进行。

A.2.2 水泥比表面积的测定,按GB 207-63《水泥比表现测定方法》进行。

A.2.3 铝酸三钙和硅酸三钙含量由熟料中氧化钙、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和氧化二铁含量,用下式计算而得:

C3S=.80·SiO2·(3KH-2)

CSA=22.65·(Al2O3-0.64·Fe2O3)

CaO-f-CaO-1.65·Al2O3-0.35·Fe2O3

KH=-----------------------------------

2.80·SiO2

式中:C3S、C3A、SiO2、CaO、Al2O3、Fe2O3和f-CaO表示该成分熟米中所占的质量百分比数。

验收规则

A.3.1 基准水泥出厂一吨为一编号。每一编号应取三个有代表性的样品,分别测定比表面积,测定结果须均符合规定。

A.3.2 凡不符合本技术条件第一章中任何一项规定时,均不得出厂。

包装及贮运

包装袋应结实牢固和密封良好,采用金属桶装或加有塑料袋的纸包装。每袋净重50kg。

袋中须有合格证,注明生产日期编号。有效贮存期为半年。

各种土样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大致在什么范围

各种土样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大致在什么范围 一、采用不同的击实方法,其所对应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是有一定差异的,一般而言,重型比轻型击实试验所获得的最大干密度,平均提高约9.9%,而最佳含水量平均降低约3.5%(绝对值)。即击实功能愈大,土的最佳含水量愈小,而最大干密度及强度愈高。另外,采用重型击实标准后,土基压实度至少可增加6%,而处理过后的土层强度可以提高32%以上。 二、一般情况下,采用轻型击实标准时,土的最佳含水量对于黏性土约相当于塑限的含水量;对于非黏性土则约相当于液限含水量的0.65倍。 详细范围值如下: 1、砂土:最佳含水量(按重量计)%为:8~12;最大密度(kN/m3)为:1.8~1.88。 2、亚砂土:最佳含水量(按重量计)%为:9~15;最大密实度(kN /m3)为:1.85~2.08。 3、粉土:最佳含水量(按重量计)%为:16~22;最大密实度(kN /m3)为:1.61~1.8。 4、亚粉土:最佳含水量(按重量计)%为:12~20;最大密实度(kN /m3)为:1.67~1.95。 5、黏土:最佳含水量(按重量计)%为:15~25及以上;最大密实度(kN/m3)为:1.58~1.7。 注:当采用重型击实时,其最大密实度平均要提高10%,最佳含水量

约减少3.5%(绝对值)。 表2-1 土的渗透系数参考值 土的类别渗透系数k cm/s 土的 类别 渗透系数k cm/s 粘土<10-7中砂10-2 粉质粘土10-5~ 10-6粗砂10-2粉土10-4~ 10-5砾砂10-1粉砂10-3~ 10-4砾石>10-1细砂10-3 土的渗透系数参考表2-5 土类k(m/s)土类k(m/s) 土类k(m/s) 粘土粉质粘土粉土 <5×10-9 5×10-9~10-8 5×10-8~10-6 粉砂 细砂 中砂 10-6~10-5 10-5~5×10-5 5×10-5~2×10-4 粗砂 砾石 卵石 2×10-4~5×10-4 5×10-4~10-3 10-3~5×10-3

第六章混凝土外加剂试验

6.1 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用于水泥混凝土中外加剂的匀质性和掺外加剂混凝土性能试验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普通减水剂、高效减水剂、缓凝高效减水剂、早强减水剂、缓凝减水剂、早强剂、缓凝剂、引气剂、泵送剂、防水剂、防冻剂、膨胀剂和速凝剂共十四种混凝土外加剂。 6.2 一般规定 1)每项试验次数规定为两次.用两次试验平均值表示测定结果. 2)本标准所列允许差为绝对偏差 6.3 固体含量测定 主要用于测定混凝土外加剂的固体物质的百分含量。 6.3.1 仪器设备 1)分析天平——称量200g,感量0.1mg; 2)恒温干燥箱——能控温在0~200℃范围内; 3)带盖称量瓶——容积25mm×65mm; 4)干燥器——内盛变色硅胶等干燥剂。 6.3.2试验步骤 1)将洁净的带塞称量瓶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其质量,(m ); 2)称量固体试样1~2g或液体试样3~5g,装入已经恒重的称量瓶内,盖好盖子称出 试样及称量瓶的总质量,(m 1 ); 3)将盛有试样的称量瓶打开盖子,放入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在干燥器内 冷却至室温后,称量其质量。(m 2 )。 6.3.3结果计算 固体物含量按1-1式计算。 m 2-m X 固= ×100% …………………………………1-1 m 1 -m 式中 X 固 ——固体物含量,%; m ——称量瓶的重量,g; m 1——称量瓶和试样的质量,g; m 2 ——称量瓶和试样烘干至恒重后的质量,g。 固体含量试验结果取两个试样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试值,结果精确至0.01%。 6.3.4 允许差

室内允许差为0.30%. 室间允许差为0.50%. 6.4 pH值测定 6.4.1 pH值测定原理 pH值根据奈斯特(Nernst)方程E=E 0+0.05915×log[H+],E=E -0.05915pH,利用 一对电极在不同pH值溶液中能产生不同的电位差,这一对电极由测试电极(玻璃电极)和参比电极(饱和甘汞电极)组成。在25℃时每相差一个单位pH值时产生59.15mV的电位差,pH值可在仪器的刻度表上直接读出。 6.4.2仪器设备 1)酸度计; 2)甘汞电极; 3)玻璃电极。 6.4.3试验步骤 1)直接用原液测定. 2) 电极安装:把电极夹子夹在电极杆上,将已在蒸馏水中浸泡24h的玻璃电极和甘汞电极夹在电极夹上,并适当的调整两支电极的高度和距离,将两支电极的插头引出线分别正确地全部插入插孔,以便紧固在接线上; 3) 校正:将适量的标准缓冲液注入试杯,将两支电极浸入溶液;将温度补偿器调至在被测缓冲溶液的实际温度位置上;按下读数开关,调节读数校正器,使电表指针指在标准溶液的pH值位置;复按读数开关,使其处在开放位置,电表指针应退回pH=7处;校正至此结束,用蒸馏水冲洗电极,校正后不要再旋转校正器,否则要重新校正; 4) 测量:手执滤纸片的一端,用另一端轻轻把附在电极上的剩余溶液吸干,或用被测溶液洗涤电极,然后将电极浸入被测溶液中,轻轻摇动试杯,使溶液均匀;把温度器拨在被测溶液的温度20±3℃位置上,按下读数开关。电表指针所指示的值即为溶液的pH值;测量完毕后,复按读数开关,使电表指针退回pH=7的位置,用蒸馏水冲洗电极,以待下次测量。 5) 测试结果:测试结果取两个试样测定数据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试值,精确至0.1。 6.4.4 允许差 室内允许差为0.2。室间允许差为0.5。 6.5 氯离子含量测定 6.5.1测定原理:用电位滴定法,以银电极为指示电极,其电势随Ag+浓度而变化。以甘

混凝土外加剂检测方法

1.引用标准 GB8074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 GB8075 混凝土外加剂的分类、命名与定义 GB8076 混凝土外加剂 GB50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T176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 GB/T1345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80μm筛筛析法) GB/T1346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12573 水泥取样方法 GB/T17671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 GB/T8077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 GB/T50080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1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4357 碳素弹簧钢丝 GB/T14684 建筑用砂 GB/T14685 建筑用卵石、碎石 GBJ82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 JGJ55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63 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 JC473 混凝土泵送剂 JC474 砂浆、混凝土防水剂

JC476 混凝土膨胀剂 JC477 喷射混凝土用速凝剂 JC/T420 水泥原料中氯的化学分析方法 3 术语 3.0.1引气高效减水剂 兼有引气和高效减水功能的外加剂。 3.0.2引气缓凝高效减水剂 兼有引气、缓凝和高效减水功能的外加剂。 3.0.3 高温缓凝剂 在温度35±3℃,相对湿度60±10%的条件下,按标准GB8076第5.5.4条进行试验,能延长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外加剂。 3.0.4聚羧酸盐高效减水剂 以羧酸类梳形接枝共聚物为主体的外加剂。 3.0.5 抗裂防水剂 兼有抗裂防渗、高效减水和膨胀性能的多功能外加剂。 3.0.6混凝土膨胀剂 其定义见JC476,其余混凝土外加剂的定义见GB8075。 3.0.7基准水泥 符合标准GB8076附录A要求的、专门用于检验混凝土外加剂性能的水泥。 3.0.8 基准混凝土 按照本标准试验条件规定配制的不掺有外加剂的混凝土。 3.0.9 受检混凝土

GB8076混凝土外加剂规范

目次 前言…………………………………………………………………………………………………………………引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代号……………………………………………………………………………………………………………5要求……………………………………………………………………………………………………………6试验方法………………………………………………………………………………………………………7检验规则………………………………………………………………………………………………………8产品说明书、包装、贮存及退货……………………………………………………………………………附录A(规范性附录)混凝土外加剂性能检验用基准水泥技术条件………………………………………附录B(规范性附录)混凝土外加剂中氯离子含量的测定方法(离子色谱法)…………………………附录C(资料性附录)混凝土外加剂…………………………………………………………………… 表1受检混凝土性能指标………………………………………………………………………………………表2匀质性指标…………………………………………………………………………………………………表3试验项目及所需数量………………………………………………………………………………………表4外加剂测定项目……………………………………………………………………………………………

石灰土最佳含水量及最大压实度试验方法

石灰土最佳含水量及最大压实度试验方法 试验室2010-05-08 12:37:16 阅读79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1)仪器设备 ①小型击实仪一套(详见附图4.2); 技术性能为:锤质量2.6kg,锤底直径70mm,落高300mm,击实筒直径50mm,高50mm,其容积为100cm3。单位体积击实功:30击时为2207kJ/m3,35击时为2575kJ/m3,40击时为2943kJ/m3。 ②天平(感量0.001g),③上皿天平(称量500g,感量0.1g),④筛子(筛孔2mm),⑤烘箱及 盛土铝盒若干。 (2)材料准备 将土捣碎,通过2mm筛孔,选取1.5~2.0kg的土样,测其含水量,换算成干质量,按照设计的石灰剂量准确掺入熟石灰,并仔细拌匀。加入稍低于按经验估计的最佳含水量(约土样液限的0.65倍),再 充分拌匀备用。 (3)实验步骤 将两半圆筒3(见附图4.2)用少许煤油涂抹后,合拢起来放入底座1内,即将垫板9放入,拧紧螺丝2然后上套筒4,将折合干质量约200g的混合料装入套筒内,盖上活塞5,插入导杆7和夯锤6,夯击次数:砂性土的石灰土为30次;粉性土的石灰土为35次;粘性土的石灰土为40次;夯实试验应在坚实的地面(如水泥混凝土或块石)上进行,松软地面会影响测定结果。 试件按规定次数击实后,谨慎地将导杆、活塞及套筒取下,用土刀仔细地沿圆筒边缘将试件多余部分削去,表面与圆筒齐平拆开两半圆筒,或用锤自下向上将试件轻轻顶出,称其湿质量准确至0.1g。同时取样少许,测定其含水量。求该试件的干密度。如此重作数次(一般最好不少于5次),每次增加含水量2~3%一直做到水分增加而试件密度开始降低时为止。注意每次装筒的混合料质量要大致相等,过多或过 少都会影响试验结果。 (4)计算 试件干密度按下式计算: 式中ρd——试件干密度(g/cm3); ρ0——试件湿密度(g/cm3); ω1——试件含水量(%)。

外加剂试验方法

一、定义 1 1 外加剂 混凝土外加剂的定义见GB 8075-87《混凝土外加剂分类、命名与定义》。 1 2 基准水泥 符合本标准附录A“混凝土外加剂性能检验用基准水泥技术条件”要求的、专门用于检验混凝土外加剂性能的水泥。 1 3 基准混凝土 按照本标准试验条件规定配制的不掺外加剂的混凝土。 二、技术要求 2 1 掺外加剂混凝土性能指标 掺外加剂砼性能指标应符合表1的表示。 外加剂种类普通减水剂高效减水剂早强减水剂 性能指标 试验项目一等品合格品一等品合格品一等品合格品减水率,% ≥8 ≥5 ≥12 ≥10 ≥8 ≥5 泌水率比,% ≤95 ≤100 ≤100 ≤100 ≤95 ≤100 含气量,% ≤3.0 ≤4.0 ≤3.0 ≤4.0 ≤3.0 ≤4.0 -60~-60~-60~-60~-60~-60~ 凝结时间之差初凝+90 +120 +90 +120 +90 +120 min 终凝-60~-60~-60~-60~-60~-60~ +90 +120 +90 +120 +90 +120

1D - - ≥140 ≥130 ≥140 ≥130 3D ≥115 ≥110 ≥130 ≥125 ≥135 ≥120 抗压强度比,% 7D ≥115 ≥110 ≥125 ≥120 ≥120 ≥115 28D ≥110 ≥105 ≥120 ≥115 ≥110 ≥105 90D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收缩率比,% 90D ≤120 ≤120 ≤120 相对耐久性指标,% 钢筋锈蚀应说明对钢筋有无锈蚀危害 缓凝减水剂引气减水剂早强剂缓凝剂引气剂 一等品合格品一等品合格品一等品合格品一等品合格品一等品合格品 ≥8 ≥5 ≥10 ≥10 - - - - ≥6 ≥6 ≤95 ≤100 ≤70 ≤80 ≤100 ≤100 ≤100 ≤110 ≤70 ≤80 ≤3.0 ≤4.0 3.5~5.5 3.5~5.5 - - - - 3.5~5.5 3.5~5.5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210 +210 +90 +120 +90 +120 +210 +210 +60 +60 ≤+210 ≤+210 -60~ -60~ -60~ -120~ ≤+210 ≤+210 +60~ -60~ +90 +120 +90 +120 +60 +60 - - - - ≥140 ≥125 - - - - ≥110 ≥100 ≥115 ≥110 ≥130 ≥120 ≥100 ≥90 ≥95 ≥80 ≥110 ≥110 ≥110 ≥110 ≥115 ≥110 ≥100 ≥90 ≥95 ≥80 ≥110 ≥105 ≥110 ≥110 ≥100 ≥100 ≥100 ≥90 ≥90 ≥80

全国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继续教育试题 外加剂匀质性试验

. 试题 试题 第1题 外加剂含水率在试验中有两次放入干燥器的冷却时间分别为多少? A.10min和15min B.20 min和20min C.30 min和30min D.25 min和15min :C答案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6 此题得分:6.0 批注: 第2题 水泥净浆流动度中将搅拌好的净浆倒入截锥圆模内提起后用秒表计时多久? A.10S B.15S C.20S D.30S :D答案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6 此题得分:6.0 批注: 第3题 水泥胶砂减水率跳桌完毕后测量的直径是哪两个方向上的长度? A.取相互平行方向 .

B.取相互垂直方向 C.取两个最大直径 D.取两个最小直径:B答案B 您的答案:6 题目分数:6.0 此题得分:批注: 4题第是多少?20外加剂密度试验规范中℃的水ρ在GB/T8077-2012A.0.998 B.0.998 C.0.999 D.1.0000 :A答案A 您的答案:6 题目分数:6.0 此题得分:批注: 题第5 外加剂水泥净浆流动度试验中的结果表示要包含哪些内容?用水量A. 外加剂掺量B. C.水泥净浆搅拌机搅拌时间 D.截锥圆模尺寸 E.水泥强度等级名称、型号及生产厂:A,B,E答案A,B,E 您的答案:8 题目分数:8.0 此题得分:批注: 题第6 以下关于外加剂水泥胶砂减水率试验哪些说法是正确的有哪些?水泥的选择没有特殊要求A. B.砂应选择用水泥强度检验用的标准砂时的用水量的mm5)1805掺外加剂胶砂流动度为(180±)mm时的用水量与基准胶砂流动度(±C. 比值就是减水率的大小 mm5182182mmD.基准胶砂流动度达到那么掺外加剂的流动度需符合(±)的要求. . 搅拌好的胶砂分两次装入模内,第一次装至截锥圆模的三分之二处,第二层胶砂,装至高出截E.20mm 锥圆模:A,B,E答案A,B,E 您的答案:8 题目分数:8.0 此题得分:批注: 题第7 外加剂含固量试验中液体试样称量质量?A.3.12g B.3.0023g C.5.0023g D.4.1234g E.3.0082g :B,D,E答案B,D,E 您的答案:8 题目分数:8.0 此题得分:批注: 8题第。那么第二次称量质量外加剂含水率试验中称量瓶的恒量过程中,称量瓶第一次称量为23.3621g 为多少就符合恒量要求?A.23.3627g B.23.3623g C.23.3624g D.23.3625g E.23.3626g :B,C,D答案B,C,D 您的答案:8 题目分数:8.0 此题得分:批注: 9题第外加剂细度试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有哪些?GB/T8077-2012在℃烘干~105外加剂试样应该充分拌匀并经A.1000.0001g ,称准至10gB.称取烘干试样条件允许可以采用负压筛析C. 120D.将近筛完时,应一手执筛往复摇动,一手拍打摇动速度约每分钟次. . 0.005g时停止继续筛析E.当每分钟通过试验筛质量小于:A,D,E答案A,D,E 您的答案:8 题目分数:8.0 此题得分:批注: 题第10 ℃的烘箱中烘干混凝土外加剂含固量试验需要将称取的试样放入100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正确6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 验方法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普通减水剂、高效减水剂、早强减水剂、缓凝减水剂、引气减水剂、早强剂、缓凝剂、引气剂等混凝土外加剂的生产控制、质量检验和质量仲裁。 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4316—1977《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pH值测定——电位 测定法》、ISO304—1978《表面活性剂——用拉起液膜法测定表面张力》、ISO672—1978《肥皂——水分的挥发物含量的测定——烘箱法》、ISO696—1975《表面活性剂——起泡力的测量——改进罗氏法》、ISO4323—1977《肥皂——氯化物含量测定——电位滴定法》和ISO6889—1982《表面活性剂——用拉起液膜法测定界面张力》。 本标准规定溶液浓度均为重量体积百分比浓度(即1g外加剂固体物溶于水中,稀释至100 mL,称为1%浓度溶液)。溶液均和蒸馏水配制。 1固体含量试验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混凝土外加剂的固体物的百分含量。 11仪器 a.分析天平(称量200g,分度值01mg); b.鼓风电热恒温干燥箱(1~200℃); c.带盖称量瓶(25×65mm); d.干燥器(内盛变色硅胶)。 12试验步骤 121将洁净带盖称量瓶放入烘箱内,于100~105℃烘30min,取出置于干燥器内,冷

却30min后称量,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恒重,其质量为m0。 122将被测试样装入已经恒重的称量瓶内,盖上盖称出试样及称量瓶的总质量为m1。试样称量:固体产品10000~20000g;液体产品30000~50000g。 123将盛有试样的称量瓶放入烘箱内,开启瓶盖,升温至100~105℃烘干,盖上盖置于干燥器内冷却30min后称量,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恒重,其质量为m2。 13结果计算 固体物含量按式(1)计算: m2-m0 固体含量(%)=---------×100 (1) m1-m0 式中:m0——称量瓶的质量,g; m1——称量瓶加试样的质量,g; m2——称量瓶加烘干后试样的质量,g。 固体含量试验结果取三个试样测定数据的平均值并精确到01mg。 2密度试验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在温度20±1℃下测定混凝土外加剂溶液的密度。 21比重瓶法 211测试条件 a.被测溶液的浓度为1%或5%; b.被测溶液必须清澈,如有沉淀应滤去。 212仪器 a.比重瓶(25或50mL); b.分析天平(称量200g,分度值01mg); c.干燥器(风盛变色硅胶); d.鼓风电热恒温干燥箱(0~200℃);

击实试验过程中最大干密度

击实试验过程中最大干密度 和最优含水率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 在工程建设中,为了提高填土的强度,增加土的密实度,降低其透水性 和压缩性,常将填土夯实。夯实土样是最简单易行的土质改良方法,土样经 夯实后,土体变得密实又坚硬,对工程很有利,所以工程上利用干密度作为 夯实的质量检验指标。室内击实试验就是模拟工程现场的夯实原理,利用标 准化的击实仪和操作规程,对土料施加一定的冲击荷载使之压实,从而确定 所需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作为选择填土密度、夯实次数等主要依据。 在击实试验的过程中,影响土的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因素较多,通过对 这些影响因素的分析,提高土的击实效果,达到击实试验的目的。 关键词:击实试验压实最大干密度最优含水率 在工程建设中,经常遇到填土压实的问题,例如修筑道路、堤坝、飞机场、运动场、挡土墙、埋设管道、建筑物地基的回填等。为了提高填土的强度,增加土的密实度,降低其透水性和压缩性,通常用分层压实的办法来处理地基,通过对土的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的研究来提高土的击实效果。土的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可用室内击实试验来测得,室内击实试验采用击实仪法,是用锤击实土,使土密度增大,测定土样在一定压实功能作用下达到最大密度时的含水率(最优含水率)和此时的干密度(最大干密度),借以了解土的压实特性,作为选择填土密度、施工方法、机械碾压或夯实次数以及压实工具等的主要依据。试验时将符合有关标准规范要求的同一种土,配制成若干份不同含水率的试样,用同样的压实能量分别对每一份试样进行击实后,测定各试样击实后的含水率w和干密度ρd,从而绘制含水率与干密度关系曲线,此关系曲线称为压实曲线,如图1所示。在压实曲线上的干密度的峰值,称为最大干密度ρdmax;与之相对应的含

混凝土外加剂选用基本原则

混凝土外加剂选用基本原则 由于工程对混凝土要求的高性能化,混凝土施工与应用环境条件的复杂化及混凝土施工工艺和原材料的多样化,使合理选用外加剂成为一项重要的技术工作。选用外加剂的基本原则: 一是其性能应符合 工程使用要求;二是具有合理的经济性。为此,应把握如下几点。 ①根据工程设计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而定:如强度等级、弹性模量、抗渗性、抗冻融性等物理力学性能。 ②满足施工工艺、施工季节(夏季或冬季施工)、混凝土功能、特征和体积等要求。 ③结合实际工程提供的原材料,如水泥品种、强度等级、掺合料品种和技术性能及砂、石技术性能等。 在此基础上根据各种外加剂的技术性能与适用范围,通过试验加以确定。 试验评定外加剂的理由是: ①检测外加剂是否符合使用要求; ②根据施工现场条件和现场使用的材料来评定外加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③检查每批产品的匀质性和稳定性; ④生产厂家提供的资料是否符合试配检验结果。 可见,合理选用外加剂是一项繁复而细致的工作,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2.混凝土外加剂的使用方法包括哪些内容? 使用外加剂时应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其中包括使用方法。 (1)配制和计量 外加剂的外观形态有丙种形式,即液体和粉体。液体产品以体积或质量计量,有时生产厂提供可溶性固体产品,使用前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水溶液。粉体产品中一般有载体,如粉煤灰、火山灰、矿粉等,其目的是使外加剂计量准确、分散均匀和防止受潮结块,粉体外加剂通常以质量计量。使用外加剂可采用人工、半自动和自动计量,应做到计量准确。外加剂掺量确定后,根据搅拌机一次搅

拌混凝土体积和单位水泥用量计算外加剂的用量。若同时使用两种外加剂时应注意它们之间的相容性,特别是有引气剂时应分别掺用。 (2)混凝土配合比 任何混凝土工程都要根据要求设计好混凝土配合比,以满足麓工工艺和混凝土性能的需要。所以要掌握掺外加剂的各种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和要点,使用符合标准的原材料进行试配和配合比调整,最后确定合适的配合比。 (3)混凝土施工工艺 外加剂对混凝土拌合物的施工性能有着明显的影响作用,如掺高效减水剂(或塑化剂)的混凝土和易性改善,应缩短振捣时间;掺引气剂的混凝土不仅缩短振捣时间,还应采用低频振动;掺早强剂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防止施工缝出现。若忽视外加剂对混凝土施工工艺的影响,沿用传统的施工方式就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4)混凝土的养护 掺外加剂的混凝土要求有合理的养护。如掺早强剂的混凝土,浼筑硬化后应立即覆盖、浇水养护;使用膨胀剂配制补偿收缩、防渗抗裂混凝土更要重视早期(≥14d)的浇水养护,低温时要注意保温(≥5℃);冬季施工使用防冻剂应当注意覆盖保温,使混凝土尽快达到临界强度,防止冻害发生。外加剂用于蒸养混凝土构件或制品生产时,除采用合理的蒸养制度外,蒸养后堆放时也应浇水养护,这样可进一步提高强度和改善性能。 只有正确使用外加剂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就必须掌握外加剂性能、明确使用目的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3.混凝土外加剂的掺加方法都有哪些? 外加剂的掺加方法对其掺量及作用效果有一定影响,尤其是属于表面活性剂类的减水剂、引气剂及含有表面活性剂成分的外加剂。常用的外加剂掺加方法有以下几种。 (l)先掺法 粉状外加剂先与水泥混合后,再加集料与水搅拌的称作先掺法。该法有利于外加剂的分散,能减少集料对外加剂的吸附量,但实际工程中使用不方便,常在试验室试验时采用。 (2)同掺法 液状、粉状外加剂与混凝土组成材料一起投入搅拌机拌和,或液体外加剂先与水混合,然后与其他材料一起拌和。此法简单易操作,使混凝土在一开始水化时就有外加剂介入,立即被吸附到水泥颗粒表面,从而迅速降低了液相中的浓度。

确定土壤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的试验方法

重庆科技学院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外文译文 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土木工程2012-03 学生姓名潘星俊 学号2012444094

译文要求 1.外文翻译必须使用签字笔,手工工整书写,或用A4纸打印。 2.所选的原文不少于10000印刷字符,其内容必须与课题或专业方向紧密相关, 由指导教师提供,并注明详细出处。 3.外文翻译书文本后附原文(或复印件)。

出处:土木工程学报(2015)19(7):2061-2066 版权?2015韩国土木工程师协会 DOI 10.1007/s12205-015-0163-0 确定土壤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 度的试验方法 X iao-Chuan Ren*, Yuan-Ming Lai**, Fan-Yu Zhang***, and Kai Hu**** 2014年4月2日收到/2014年6月18日修订/2014年11月11日接受/2015年1月12日在线出版 ·········································································································································································· 摘要 基于物理参数对土的压缩模量进行研究,得出一种能准确确定少量土样土壤最佳含水量的及相应的最大干密度的方法。力压缩模量曲线上的压缩模量峰值被用来确定最佳含水量及最大干密度。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通过使用四种不同类型的土壤:西藏青海粘土,二氧化硅粘土,兰州黄土,西藏青海沙土。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压实方法,新方法可以准确测定各类型土壤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此外,对于某些含水量,当土壤的压实度是最大时,粘土和二氧化硅粘土达到理论饱和状态,而砂土和黄土则未达到。 关键词: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压缩模量,粘土,黄土,砂土,改良土 ··········································································································································································1.引言 在施工过程中的许多情况下,将土壤压实到其最大干密度是必要的。压实是指土壤中的孔隙空间减少,其密度增加所造成的土壤颗粒重排对抵抗力的压实能量。在压实过程中,土壤密度的变化取决于土壤颗粒之间的空隙空间的直接压缩,以及从运动中产生的土壤颗粒的位置和方向的空隙空间的减少。水在这个过程中起着润滑剂的作用,当土壤颗粒之间的空隙被水填充时,即为最佳密度。因此,最佳的含水量对应于足够支持滑动运动的土壤颗粒的水膜所需的最小量的水。对于特定的水含量,压缩土壤以达最大的理论密度意味着通过从土壤中的空隙排出所有的气体,从而达到饱和。理论上达到的最大压实曲线,也被称为饱和曲线,通过连接不同的水分含量对应得土壤饱和的相应干密度。一些研究者(Hilf, 1956; Ring et al., 1962; Ramiah etal., 1970; Wang and Huang, 1984)已有了获得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的各种方法的讨论。然而,在一个给定的压实工作的前提下压实试验方法已被采纳为标准用以确定最佳的水分含量和相应的最大干密度(ASTM D698, 2012; ASTM D1557, 2012)。确定土壤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的重要因素是压实作业的识别。毫无疑问,每一种类型的土壤反应不同的压实工作,这使得不同类型的土壤在使用相同的压实工作和现有的规范情况下,不可能获得水含量和最大干密度。基于Boutwell (1961)的想法,Blotz et al. (1998)研究了压实工作与

试验室资质评审混凝土外加剂试验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外加剂试验作业指导书 1.依据标准: 1.1 GB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 1.2 GB23439-2017<<混凝土膨胀剂>> 2.试验目的及适用范围: 2.1目的:为了规范试验室对外加剂检验的工作程序,实现标准化操作,特制定此作业指导书。 2.2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混凝土、砂浆用普通减水剂、高效减水剂、缓凝高效减水剂、缓凝减水剂、早强剂、防冻剂、缓凝剂、防水剂等外加剂的进货检验。 3.试验环境:进入试验室内先检查温湿度仪,并在记录中注明试验时室内的温湿度。 4.试验准备: 4.1仪器设备 4.2试件制备 4.2.1水泥: 应采用基准水泥,若无此种水泥时,可以采用熟料中C3A含量在5%~8%并以二水石膏作调凝剂(若用硬石膏时其掺量不得超过调凝剂总量的1/2)的5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 4.2.2砂:采用细度模数为2.6~2.9的砂,其质量应符合JGJ52-2006《普通混

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4.2.3石子:采用粒径为5~20mm 的卵石或碎石,其质量应符合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采用二号级配,其中 5~10mm 占45%,10~20mm 占55%。 4.2.4水:采用清洁的饮用水。 4.2.5外加剂:减水剂、高效减水剂、缓凝高效减水剂、缓凝减水剂、早强剂、防冻剂、缓凝剂、防水剂 5.试验步骤: 5.1减水率测定 减水率为坍落度基本相同时基准混凝土和掺外加剂混凝土单位用水量之差与基准混凝土单位用水量之比。按下式计算. W 0 - W 1 W R = ——————×100 % W 0 式中:W R —减水率,%; W 0—基准混凝土单位用水量,kg/m 3; W 1—掺外加剂混凝土单位用水量,kg/m 3. 5.2泌水率比检验: 按下式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数。 B t B B = ——————×100 % B c 式中:B B —泌水率之比,% B t —掺外加剂混凝土泌水率,% B c —基准混凝土泌水率,% 泌水率的检验和计算方法如下: 先用湿布润湿容积为5L 的带盖筒(内径为185mm ,高20mm ),将混凝土拌合物一次装入,在振动台上振动20s ,然后用抹刀轻轻抹平,加盖以防水分蒸发。试样表面应比筒口边低约20mm 。自抹面开始计算时间,在前60min ,每隔10min 用吸液管吸出泌水一次,以后每隔20min 吸水一次,直至连续三次无泌水为止,每次吸水前5min ,应将筒底一侧垫高约20mm ,使筒倾斜,以便于吸水。吸水后,将筒轻轻放平盖好。将每次吸出的水都注入带塞的量筒,最后计算出总泌水量,准确至1g ,并按下式计算泌水率。

外加剂匀质性试验--继续教育试卷

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每日一练) 考生姓名:刘朝钢考试日期:【2019-11-18 】单项选择题(共4 题) 1、 外加剂含水率在试验中有两次放入干燥器的冷却时间分别为多少? () ?A、10min和15min。 ?B、20min和20min。 ?C、30min和30min。 ?D、25min和15min。 正确答案:C 2、水泥净浆流动度中将搅拌好的净浆倒入截锥圆模内提起后用秒表计时多久? () ?A,10S ?B,15S ?C,20S

?D,30S 正确答案:D 3、水泥胶砂减水率跳桌完毕后测量的直径是哪两个方向上的长度? () ?A,取相互平行方向 ?B,取相互垂直方向 ?C,取两个最大直径 ?D,取两个最小直径 正确答案:B 4、在GB/T8077-2012外加剂密度试验规范中20℃的水ρ是多少? () ?A,0.998 ?B,0.998 ?C,0.999 ?D,1.0000 正确答案:A 多项选择题(共5 题) 1、在GB/T8077-2012外加剂细度试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有哪些? ()

?A,外加剂试样应该充分拌匀并经100~105℃烘干 ?B,称取烘干试样10g,称准至0.0001g ?C,条件允许可以采用负压筛析 ?D,将近筛完时,应一手执筛往复摇动,一手拍打摇动速度约每分钟120次 ?E,当每分钟通过试验筛质量小于0.005g时停止继续筛析 正确答案:ADE 2、外加剂水泥净浆流动度试验中的结果表示要包含哪些内容? () ?A,用水量 ?B,外加剂掺量 ?C,水泥净浆搅拌机搅拌时间 ?D,截锥圆模尺寸 ?E,水泥强度等级名称、型号及生产厂 正确答案:ABE 3、以下关于外加剂水泥胶砂减水率试验哪些说法是正确的有哪些? () ?A,水泥的选择没有特殊要求

最佳含水量及最大干密度的确定方法

最佳含水量及最大干密度 的确定方法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2.土的最佳压实度测定方法 本试验的目的,是用轻型击实方法,或某种击实仪在一定击实次数下,测定土的含水量与密度的关系,从而确定该土的最优含水量与相应的最大干密度。 本试验适用于粒径小于5mm的土料。粗、细、混合料中如粒径大于5mm的土重小于总土重3%时,可以不加校正。在3~30%范围内,则应用计算法对试验结果进行校正。 一、轻型击实法 (1)仪器设备本 试验需用下列仪器设备: ①轻型击实仪:技术性能为:锤质量2.5kg;锤底直径51mm;落高305mm;击实筒:直径102mm,高度116m,容积947.4cm3;单位体积击实功为 591.6kJ/m3(分三层击实,每层25击)。 ②天平:称量200g,感量0.01g;称量2000g,感量1g。 ③台称:称量10kg,感量5g。 ④筛:孔径5mm。 ⑤其他:喷水设备、碾土器、盛土器、推土器、修土刀及保湿设备等。 (2)操作步骤 ①将代表性的风干或在低于60℃温度下烘烤干的土样放在橡皮板上,用木碾碾散或碾土机械碾散,过5mm筛拌匀备用,土量为15~20kg。 ②测定土样风干含水量,按土的塑限估计其最优含水量,选择5个含水量,依次相差约2%,其中有两个大于和两个小于最优含水量。所需加水量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m——所需的加水量(g); m ——含水量ω0时土样的质量(g); ω ——土样已有的含水量(%); ω ——要求达到的含水量(%)。 1

粗粒土和巨粒土最大干密度试验振动台法

1.总则 1.1.本细则采用振动台法测定无粘性自由排水粗粒土和巨粒土(包括堆石料)的最 大干密度。 1.2.本细则适用于通过0.075mm标准筛的干颗粒质量百分数不大于15%的无黏性自 由排水粗粒土和巨粒土。 1.3.本细则对于最大粒径大于60mm的巨粒土,因受试筒允许最大粒径的限制,宜按 规定处理。 2.仪具与材料 2.1振动台:固定于混凝土基础上;振动台面尺寸至少550mm×550mm,且具有足够 的刚度。振动台最大负荷应满足试筒、套筒、试样、加重底板及加重块等质量的要求,不宜小于200kg;其频率20~60Hz可调,双振幅0~2mm可调。 2.2 试筒:圆柱形金属筒,按表1.1规定选用。试筒容积宜用灌水法每年标定一次。 2.3套筒:内径与试筒(见表1.1)配套一致,且与试筒紧密固定后内壁成直线连接。 2.4加重底板:底板为13mm厚的钢板,其直径略小于相应试筒内径,中心应有φ15mm 未穿通的提吊螺孔。 2.5加重块:对于相应采用的试筒,加重块及其加重底板在试样表面产生的静压力 应为18kPa。

2.6百分表及表架:百分表量程至少50mm以上,分度值为0.025mm。表架支杆应能 插入试筒导向瓦套孔中,并使百分表表头杆中心线与试筒中心线或内壁面平行。 2.7台秤:应具有足够测定试筒及试样总质量的量程,且达到所测定土质量0.1%的精 度。所用台秤,对于φ280mm试筒,量程至少50kg,感量6g;对于φ152mm试筒,量程至少30kg,感量2g。 2.8起吊机:起重量至少180kg。 2.9标准筛:60mm、40mm、20mm、10mm、5mm、2mm、0.075mm。 2.10其他工具:如加重底板提手、烘箱、金属盘、小铲、大勺及漏斗、橡皮锤、秒 表、直钢尺、试筒布套等。 试样质量及仪器尺寸(表1.1)

混凝土外加剂的减水率试验操作步骤

混凝土外加剂的减水率试验操作步骤 一、试验目的: 减水剂室指加入到混凝土混合料中以后,能够在保持混凝土工作性能相同的情况下,显著降低混凝土水灰比的减水剂,降低水灰比可以改善混凝土各方面的性能。通过测定混凝土减水剂的减水率,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依据,以便制定合理的配合比。 减水率室指混凝土的坍落度在基本相同的条件下,掺用外加剂混凝土的用水量与不掺外加剂基准混凝土的用水量之差,与不掺外加剂基准混凝土用水量的比值。减水率检验仅在减水剂和引气剂中进行检验,它是区别高效型与普通型减水剂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 二、试验原理 减水剂为表面活性剂,具有亲水和憎水两个基团,能够改变水与气体的表面张力和水与固体的界面张力。加入减水剂后,可以使水泥在拌合物中形成的絮凝结构分散,释放出里面包裹的游离水,从而降低混凝土拌合物达到工作性要求所需要的水灰比。 减水剂的减水率用掺减水剂混凝土和基准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之差与基准混凝土单位用水量之比表示。减水剂按下式计算: 1000 10?-=m m m w R 式中:R w —减水率,%; 0m —基准混凝土单位用水量,3 /m kg ; 1m —掺外加剂混凝土单位用水量,3/m kg 。 三、仪器设备 60L 自落式混凝土搅拌机。 四、材料准备 (1)水泥 (2)砂:符合国家标准《建筑用砂》(GB/T14684-2001要求的细度模数为2.6-2.9的中砂)。 (3)石子:符合国家标准《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4-2001粒径为4.75~19mm (方孔筛);采用二级配,其中4.75~9.5mm 占40%,9.5~19mm 占60%。如有争议,以卵石试验结果为准。 (4)水: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1989)要求。 (5)外加剂:所检测的外加剂。 2、配合比 (1)基准混凝土配合比: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1)进行设计。掺非引气剂型减水剂混凝土和基准混凝土的水泥、砂、石的比例不变。 (2)水泥用量:采用卵石时,(310±5)3/m kg ;采用碎石时,(330±5)3/m kg 。 (3)砂率:基准混凝土和掺减水剂混凝土的砂率均为36%~40%,但掺引气减水剂的混凝土砂率应比基准混凝土低1%~3%。 (4)减水剂掺量:按科研单位或生产厂推荐的掺量。 (5)用水量:应使混凝土坍落度达(80±10)mm 。 3、搅拌

混凝土外加剂取样方法

混凝土外加剂取样方法 一、引用标准 GB8076—1997《混凝土外加剂》 GB12573—90 《水泥取样方法》 JC473—2001 《混凝土泵送剂》 JC476—2001 《混凝土膨胀剂》 JC475—1992 《混凝土防冻剂》 JC477—1992 《喷射混凝土用速凝剂》 JC474—1999 《砂浆、混凝土防水剂》 GB/T1596-2005《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二外加剂取样批次及样品数量 1 、普通减水剂、高效减水剂、早强减水剂、缓凝减水剂、缓凝高效减水剂、引气减水剂、缓凝剂、早强剂、引气剂。 (1)以上九种外加剂按掺量划分检验批 ①掺量大于1%(含1%)同品种外加剂每100吨为一批; ②掺量小于1%,同品种外加剂每50吨为一批; ③不足100吨或50吨的亦按一个检验批计。 (2)样品数量 ①每个检验批取样数量不少于0.2吨水泥所需用量的外加剂量。 ②外加剂试样必须在同一生产厂生产的同一品种的不同部位抽取,取样至 少在10个以上不同容器中等量采集,并将所取试样混合均匀。 2 、混凝土泵送剂 (1)同一生产厂、同牌号、同一编号泵送剂为一个检验批,不足50吨

亦按一个检验批计。每批取样数量不少于0.2吨水泥所需用的泵送 计量。 (2)每一个检验批从10个不同容器中抽取等量的泵送剂试样混合均匀,分为两等份。一份由施工单位会同见证人一起陪同送往检验部门检 验,另一分封存半年,以备复检或仲裁。 3 、混凝土膨胀剂 (1)同一生产厂生产的,同一品种、同一编号膨胀剂每200吨为一个抽样批,不足200吨时亦作为一批计。 (2)抽样应有代表性,可以连续取样,也可以从20个以上的不同部位中抽取等量的膨胀剂试样,每批抽样不少于10kg。将抽取的试样混合均匀, 分为两等份,一份由施工单位会同见证人一起陪同送往检验部门检验。 另一份密封保存三个月,以备有疑问时交国家指定的检验机构进行复 检或仲裁。 4 、混凝土防冻剂 (1)同一生产厂同一品种防冻剂,每50吨为一批,不足50吨也可作为一批。 (2)每批取样数量不少于0.15吨所需用的防冻剂量(以其最大掺量计)。(3)防冻剂试样必须在同一品种的不同部位抽取,取样至少在10个以上包装袋中等量抽取,并混合均匀,分为两等份,一份由施工单位会同见 证人一起陪同送往检验部门检验,另一分封存半年,以备复检或仲裁。 5 、砂浆、混凝土防水剂 (1)同一生产厂,同一品种防水剂每30吨为一批,补足30吨也可作为一批。

最佳含水量及最大干密度的确定方法

2.土的最佳压实度测定方法 本试验的目的,是用轻型击实方法,或某种击实仪在一定击实次数下,测定土的含水量与密度的关系,从而确定该土的最优含水量与相应的最大干密度。 本试验适用于粒径小于5mm的土料。粗、细、混合料中如粒径大于5mm的土重小于总土重3%时,可以不加校正。在3~30%范围内,则应用计算法对试验结果进行校正。 一、轻型击实法 (1)仪器设备本 试验需用下列仪器设备: ①轻型击实仪:技术性能为:锤质量2.5kg;锤底直径51mm;落高305mm;击实筒:直径102mm,高度116m,容积947.4c m3;单位体积击实功为591.6kJ/m3(分三层击实,每层25击)。 ②天平:称量200g,感量0.01g;称量2000g,感量1g。 ③台称:称量10kg,感量5g。 ④筛:孔径5mm。 ⑤其他:喷水设备、碾土器、盛土器、推土器、修土刀及保湿设备等。 (2)操作步骤 ①将代表性的风干或在低于60℃温度下烘烤干的土样放在橡皮板上,用木碾碾散或碾土机械碾散,过5mm筛拌匀备用,土量为15~20kg。 ②测定土样风干含水量,按土的塑限估计其最优含水量,选择5个含水量,依次相差约2%,其中有两个大于和两个小于最优含水量。所需加水量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m——所需的加水量(g); m0——含水量ω0时土样的质量(g); ω0——土样已有的含水量(%); ω1——要求达到的含水量(%)。

③按预定含水量制备试样。称取土样,每个约2.5kg,分别平铺于一不吸水的平板上,用喷水设备往土样上均匀喷洒预定的水量,稍静置一段时间装入塑料袋内或密封盛样器内浸润备用。浸润时间对高塑性粘土(CH)不得少于一昼夜,低塑性粘土(CL)可酌情缩短,但不应少于12h。 ④将击实仪放在坚实底面上,取制备好的试样600~800g(其量应使击实后试样略大于筒高的1/3)倒入筒内,整平其表面。并用圆木板稍加压紧,然后按25击击数进行击实。击实时击锤应自由铅直落下,落高为305mm,锤迹必须均匀分于土面,然后安装套环,把土面刨成毛面,重复上述步骤进行第二层及第三层的击实,击实后超出击实筒的余土高度不得大于6mm。 ⑤用修土刀沿套环内壁削挖后扭动并取下套环,齐筒顶细心削平试样,拆除底板,如试样底面超出筒外亦应削平。擦净筒外壁,称质量,准确至1g。 ⑥用推土器推出击实筒内试样,从试样中心处取2个各约15~30g土测定其含水量。计算至0.1%,其平行误差不得超过1%。 ⑦按④~⑥步骤进行其它不同含水量试样的击实试验。 计算及制图 (1)按下式计算击实后各点的干密度: 式中ρd——干密度(g/cm3); ρ0——湿密度(g/cm3); ω1——含水量(%)。 计算至0.01g/cm3。 (2)以干密度为纵座标,含水量为横座标,绘制干密度与含水量的关系曲线,曲线上峰值点的纵横座标分别表示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量,如附图4.1。如果曲线不能绘出准确峰值点,应进行补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