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军队政治工作史论-2012题及答案

军队政治工作史论-2012题及答案

装备指挥技术学院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军队政治工作史论(809)试题

(注意: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本试卷满分150分)

一、简述题(1-5题各8分,6-10题各10分,总计90分)

1、政治工作对北伐战争胜利的重要意义。(8分)

答:北伐战争时期,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军队中从事的革命政治工作,是中国军制的一大革命,无论在当时和以后,都有巨大的影响和划时代的意义:

1、这种政治工作主要是由我党派出的干部创建和领导的,其基本方针、内容,都是在共产党人主持和参加下制定的,较好地体现了革命的思想和要求。依靠这种政治工作对部队灌输了反帝反封建的思想,使之明确了革命目标,提高了战斗力,取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对东征、北伐的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

2、通过革命的政治工作对军队进行改造,为我党直接领导

革命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做了必要的思想和组织准备。

1924年11月,中共广东区委利用国共合作的有利条件,建立了由我党直接掌握的第一支武装——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1925年1月,又以铁甲车队为基础,组建了国民革命军第4军独立团,叶挺任团长。独立团建有共产党的支部,是全团的领导核心。北伐中,又从独立团抽调骨干组建了以叶挺为师长的第24师和武汉政府警卫团,以及叶剑英为团长的第二方面军军官教导团、朱德为团长的第3军军官教导团。在北方,有以中山军事学校和国民军驻陕总司令部政治保卫队合编而成的许权中旅等。这些部队虽然没有公开树起共产党的旗帜,但已具备了人民军队的基本因素,从而为大革命失败后我党能立即走上武装革命道路,创建人民军队,播下了种子,奠定了基础。(书26~27页)

2、“中央九月来信”的主要内容及意义。(8分)

答:1929年9月28日中共中央发出由陈毅起草、周恩来审定的致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即“九月来信”。其主要内容有一是肯定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和红军的三大基本任务,阐述了红军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二是肯定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制度;三是肯定了在军队内部实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制度和坚持自觉纪律的正确性;四是强调红军必须加强军政教育;五是肯定了用动员农民主动参军来扩大红军的必要性;六是强调红军必须帮助地方建党建政,开展群众工作“指示信”最后指出,红四军前委要维护毛泽东、朱德的领导威信,毛泽东“应仍为前委书记”,要“使红军全体同志们了解而接受”。

“九月来信”是党和人民军队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人民军队建军思想的文件,对军队建设和政治工作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来信肯定了红四军两年来建党、建军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绩,高度评价红四军的存在与发展对于全国革命斗争的伟大意义,为正确解决红四军党内军内争论的主要问题,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确立无产阶级建军思想,消除分歧,统一认识,发挥了重要作用。(书42~43页)

3、红军第一次全国政治工作会议的理论贡献。(8分)

答:会议提出了政治工作的一些重要原则:(1)“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再一次明确了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2)“政治工作要保证作战胜利”,会议要求一切政治工作都要为着前线胜利,反对政治工作脱离作战实际的现象。(3)政治工作要保证提高部队军事素质,政治工作人员要学习军事和指挥打仗。(4)“加强与改善政治教育”,政治教育要遵循“从战士的切身问题说到长远问题,从现在的问题说到历史问题,从具体问题说到抽象问题”的3条原则。(5)反对工作中的官僚主义、平均主义和刻板的工作方式。要求政治机关和政治干部要深入实际,工作要分清主次,实行具体领导,面对面的领导。(书上52~53页)

4、敌后游击战中政治工作的特点和基本经验。(8分)

答:(1)紧张性与连续性。时刻保持战斗姿态,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2)顽强性与灵活性。以高度的顽强性激发指战员的战斗热情,坚定胜利信心;以高度的灵活性适应瞬息万变的情况根据不同情况,机动灵活开展政治工作。(3)指导上坚定的原则性和高度的主动性。善于根据上级指示创造性地提出政治工作的内容和口号,打开工作局面。政治上讲究策略性,政治工作人员一定要懂得指挥艺术,才能使政策策略运用得当。(书上69页)

5、解放战争时期军队内部民主运动的重大发展。(8分)

答:提出军队内部政治工作的方针是放手发动广大官兵,通过集中领导下的民主运动,达到政治上高度团结、生活上获得改善、军事上提高技术和战术的目的,并将军队内部民主的内容概括为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军事民主三个方面。指示提出在政治上,使士兵有权揭发干部中坏分子的错误和罪恶,必要时推选下级干部候选人以待上级委任;经济上,使士兵代表有协助(不是超过)连队首长管理给养和伙食的权力;军事上,在练兵时实行官兵互教,兵兵互教,在作战时组织官兵开会讨论如何完成战斗任务。

6、抗美援朝战争中军队政治工作的基本经验及现实意义。(10分)答: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之所以取得胜利,关键在于坚持党对作战的统一领导,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政治工作优势,激发起官兵的战斗精神,发扬军事民主,团结和依靠人民,才创造出了让对手敬畏的“谜一样的东方精神”。抗美援朝政治工作的新经验,对新形势下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中的政治工作,打赢未来战争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

7、如何评析1960年军委扩大会议和《关于加强军队政治思想工作的决

议》?(10分)

答:《决议》在全军贯彻执行后,使我军政治工作进一步偏离了正确方向,发展了。左"倾错误。在这次军委扩大会议之后,林彪又把贯彻《决议》中。左。倾错误推到极端,直至最终导致。文化大革命。的发动,给党和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但是,在从总体上否定《决议》的错误倾向和付诸实践产生的消极后果时,也应实事求是地肯定其部分正确的内容和在实践中产生的积极作用。在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决议》也有一些正确的内容。如明确地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建军和政治工作的指针肯定。古田会议决议。所建立起来的我军政治工作的光荣传统强调在政治工作中“贯彻执行群众路线,发扬三大民主”、实行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加强基层建设,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要求做好各项任务中的政治工作;指示各部队要积极参加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和做好民兵工作等等。

《决议》中这些正确的内容,是总政治部在会前广泛调査研究的基础上产生的,也是吸收了许多同志的正确意见后形成的,因而对促进部队建设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书上155~156页)

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军队政治工作的拨乱反正。(10分)

答: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会议批判了“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的讨论,指出思想理论上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会议果断地作出停止使用。阶级斗争为纲。这个错误口号的决定,开始全面、认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决定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从根本上冲破了“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确立的正确路线的指引下,军队彻底完成了拨乱反正的任务,从根本上端正了政治工作的方向。遵照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关于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思想,紧密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和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实际,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大胆进行改革创新,为开创政治工作的新局面进行了多方面的有益探索,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保证了新时期军队建设各项任务的完成。(书193~194页)

9、为什么说《关于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军队思想政治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是新形势下军队政治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10分)

答:《关于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军队思想政治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以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江泽民主席关于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指明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军思想政治建设的任务和要求。《决定》体现了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三代领导核心关于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和重要思想,体现了古田会议以来我军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书上228页)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10分)

答:核心价值观是整个价值体系中最基础最稳定的部分,是个政党、一个国家、一支军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共同思想基础。军人核心价值观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它支撑着军人的价值信仰和追求,影响着军人的思想和行为,是军队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胡锦涛主席提出要围绕强化官兵精神支柱,大力培养。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这是我军思想政治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塑造中国特色现代化军队的重大战略,必将对我军建设产生重大而深远的战略影响。

胡锦涛强调,忠诚于党,就是要自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党指挥。热爱人民,就是要忠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重于一切,永葆人民子弟兵的政治本色,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为人民无私奉献。报效国家,就是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献身使命,就是要履行革命军人神圣职责,爱军精武,爱岗敬业,不怕牺牲,英勇善战,坚决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崇尚荣誉,就是要自觉珍惜和维护国家、军队、军人的荣誉,视荣誉重于生命,肉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革命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提高素质、全面发展,争创一流、建功立业,坚守革命气节,严守军队纪律。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五个方面既是我军优良传统的精华,也是时代进步精神的结晶既体现了我军的鲜明特色,也借鉴了社会先进文明成果,包括外军核心价值观中的有益成份,鲜明回答了听谁指挥、为谁当兵、为谁打仗的根本问题,为我们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根本遵循,

指明了努力方向。五个方面是一个结构严谨、系统深刻的科学体系,是反映我军官兵与党、人民、国家、军队的关系以及我军官兵相互间关系最基本、最核心的价值观念。全面理解、深刻把握其基本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还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要用系统的观点来理解。核心价值观所包含的五个方面,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们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共同构建起主导当代革命军人价值判断和行为指向的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全面理解、系统把握,决不能作为一个个孤立的观点割裂开来理解。二是要用联系的观点来解读。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虽然只有20个字,但是一个高度凝炼与概括,是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最基础、最根本、最核心的内容,可以说是核心价值观的骨架。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之理解为“五句话”而是要深刻体会它的丰富内涵。比如,献身使命既有忠诚使命、履行使命的直观要求,还有严守纪律、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等内在要求,只有这样联系起来理解,才能准确把握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三是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我军价值体系中最本质、最持久的精神内核,具有相对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但也不能因此就认为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一成不变的,事实上,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还将随着时代和形势任务的发展不断进行充实和完善。也就是说,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具体内涵要求,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要以与时俱进的眼光去看待,使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更好地体现时代精神。(书上292~294页)

二、论述题(每题各30分,总计60分)

1、论述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客观真理性和历史必然性。(30分)

(一)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在军队中进行的理论武装和思想引导工作,是党对军队实施思想政治领导的基本途径,是加强军队全面建设、完成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增强部队凝聚力、提高部队战斗力、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重要保证。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着眼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确保我军始终成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确保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确保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大力培育“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新型革命军人,引导官兵始终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始终保持坚强的革命意志和旺盛的战斗精神,真正做到打得赢、不变质。

2、《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大纲》的主要特点和基本内容。(30分)答:经中央军委批准,总政治部颁发《中国人民解放军思想政治教育大纲(试行)》,从2007年1月1日起在全军部队施行。《大纲》共10章、36条。重点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任务、遵循的原则、内容、时间、组织实施、基本制度、保障等进行了规范。《大纲》作出的各项规定,与军事、政治、后勤、装备建设的有关法规制度相衔接,较好体现了法规性文件的要求,具有鲜明的特点。

一是充分体现和贯穿了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和胡主席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把胡主席的重要指示精神鲜明地写人《大纲》,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地位作用的阐述、目标任务的提出、根本原则的确立、内容方法的设置等,都体现了胡主席的重要思想和基本观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胡主席重要指示是《大纲》的灵魂。

二是揭示和反映了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大纲》规范的主要内容、形式、方法、基本制度、各级职责等,都是依据部队的探索成果提炼出来的。特别是《大纲》提出的6条基本原则,集中反映了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点规律。应该说,《大纲》是在总结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和特点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

三是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创新发展。《大纲》在充分吸取我军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经验和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着眼时代发展和部队建设需

要,适应当代官兵思想、心理和行为方式的新特点,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贯彻以人为本要求、注重实践活动培育等内容,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认识、新成果,形成一些新概括、新表述,体现了时代性要求。

四是坚持法规性与思想性、指导性的有机统一。《大纲》突出规范性和操作性,从全军整体需要出发,对实践证明能够规范的一些基本问题、大的原则、总的要求作出明确规范。同时,考虑到部队编成复杂、情况差别大,又注重体现思想性和指导性,对不易统一规范的提出原则性要求。既体现了法规性文件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又防止统得过死,为部队结合实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留出空间。

五是覆盖了全军各类部队和人员。《大纲》改变以往侧重于规范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的做法,拓宽适用对象的范围,纳入全军所有人员,对义务兵、士官、基层军官和团以上领导干部、机关干部、科技干部、地方大学生干部、院校青年学员等不同类型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不同要求。同时在规范内容上,把理论学习、院校政治理论课教学等都纳入其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大纲》在"总则"中确定了6条基本原则,每条原则都做了概要的表述。《大纲》对教育基本原则的表述,更规范、更科学。《大纲》把"贯彻以人为本要求"明确作为教育原则来坚持,这是一个重要的贡献和创新。《大纲》把°注重实践活动培育。明确作为一条教育原则来坚持,不仅反映了教育的规律,也拓宽了教育的思路、途径和渠道,体现了大教育观的思想,这是一个重要的创新。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一是解决了教育内容的分类。《大纲》将教育内容规范为所确定的5项教育。二是完善了教育内容体系。形成了一个由根本内容、重点内容、基本内容和拓展内容构成的相对完整、相对稳定的科学的内容体系。三是体现了教育内容的稳定性与变化性的统一。教育内容跟着形势走、跟着任务走、跟着思想走是必然的,这是部队教育主动性、针对性的体现。但无论教育内容如何变化,万变不离其宗,最根本的

内容是稳定的,如《大纲》规范的党的基本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人民军队性质、宗旨和优良传统;我军历史使命和军人职责法制纪律和道德规范形势政策和遂行任务要求等5项教育,无论形势任务怎样变化,这些根本内容都是稳定的。但这5类教育所包含的具体内容,随着形势任务和官兵思想的变化,又是可以不断变化、调整、充实的。这样就把教育内容的稳定性与可变性统一起来。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时间。教育时间也是部队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既有教育时间利用不好,被其他工作挤占的问题也有教育占用时间过多,挤占部队其他时间的问题还有上级安排教育过多过满,基层自行安排教育的时间难以保证的问题。同时,也存在某些教育对象的教育时间不明确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大纲》明确规范了3条。一是重申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部队政治教育时间的规定。《大纲》明确了执行军政训练比例73和82的部队,年度教育时间分别为54和42个学习教育日。二是明确团以上领导和机关干部、教学科研单位、院校学员的教育时间。《大纲》规定教学、科研、医疗、文化、体育等单位每年不少于18个学习教育日,这是参照"保证六分之五科研时间。的要求确定的,三是规定部队自行安排教育的时间。《大纲》对军级以上领导机关、旅团级单位、营连级单位安排教育的时间,分别提出不同的明确要求。特别强调旅、团级单位自行安排教育的时间原则上不少于年度教育时间的一半,其中营、连级单位自行安排教育的时间每月不少于1天,以法规的形式保证部队自主教育时间的落实。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方法。一是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3种基本形式。《大纲》明确规定,理论学习、重大主题教育、经常性思想教育是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形式。二是明确规范13种教育方法。《大纲》着眼时代发展的要求,将“用好信息网络”专门作为一种方法来规范,强调运用全军政治工作网和部队局域网开展教育。三是强调教育形式方法的灵活运用和创新发展。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实施。在教育组织实施方面部队反映的突出问题是,如何避免“一刀切”“一锅煮”,实施有针对性的分层次施教;如何对教育实施科学的检查考评。《大纲》主要从3个方面进行了规范。一是强调按教育对象分类分层次施教。《大纲》根据各类人员的不同实际,按照统一要求与分类指导相结合,先进性要求与层次性要求相统一的原则,将教育对象分为士兵、基层军官、团以上领导干部、科技干部、院校青年学员等5个层次,并对每个层次教育的组织实施分别做了明确规定。二是规范组织实施教育的主要环节。《大纲》从计划、准备、授课、活动、讨论、总结6个方面规范了教育的主要环节。同时,《大纲》还增加了“开展配合活动”这个新环节,适应了新形势下教育领域不断拓宽的特点。三是强调对教育实施科学的检查考评。这是一个难点问题,也是部队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是教育效果如何考评,衡量标准是什么,要不要采取量化打分的方式。《大纲》注重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从考评目的、考评内容、考评组织实施3个方面做了规范。从以上3个方面可以看出分层次组织实施,实际是按教育对象组织实施;按环节组织实施,实际是按教育过程组织实施检查考评的组织实施,实际是教育效果方面的组织实施。三者的结合,构成了一个系统的教育组织实施规范。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制度。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的重要保证。《大纲》规范的7项制度,是《大纲》规范内容中最具有”钢性”的条文,也是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的重要保证。一是《大纲》对教育基本制度做了新的规范。经过统一规范,《大纲》确定7项基本制度。这7项制度主要是着眼于党委和政治机关等大的方面来讲的,更具有宏观性、根本性和稳定性。二是《大纲》注重从制度上解决教育中的矛盾和问题。《大纲》确立党委议教制度、归口管理制度、旅团统筹制度,都是着眼于加强党委和政治机关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着眼

于从制度上解决教育多头布置等矛盾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员队伍。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效果如何,政治教员的素质能力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大纲乡专门设政治教员一章,从教员队伍的构成、主体、素质、培训、作用、表彰、要求等方面,作出明确的规定。

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一定的物质保障,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大纲乡结合部队实际,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设施建设纳入部队建设总体规划,在总的要求上提出了“五有”的标准。同时,从教材建

设、教学设施、教学场馆、教育经费4个方面,对教育保障做了明确规定。(书280~284 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