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峡大学十三五科技产业发展规划

三峡大学十三五科技产业发展规划

三峡大学“十三五”科技产业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为了科学谋划学校科技产业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规划纲要(2010—2020)》、《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三峡大学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暨2030年发展纲要编制工作方案》精神,结合资产公司和学校科技产业发展实际,特制定《三峡大学“十三五”科技产业发展规划》。

一、“十二五”期间科技产业发展回顾

(一)发展成绩:

1、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初步建立,产权多元化改革迈出新步伐;

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发展、规范管理高校科技产业的指导意见》,三峡大学于2012年底启动校办企业改革改制工作,按照《三峡大学校办产业改革改制实施方案》、《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组建方案》,进行清产核资。经湖北省教育厅、财政厅核准,划转经营性资产2387万元。在学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领导下,正式注册成立三峡大学(湖北)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构建了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法人治理结构。为了加强公司管理,资产公司建立起企业经营、管理、财务、审计等基本规章制度,公司内控体系基本形成,构筑了学校教育事业与企业经营之间的“防火墙”。

资产公司积极深化改革,将三峡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和宜昌三大监理公司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分别更名为三峡大学(湖北)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和宜昌三大工程项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资产公司建立总会计师制度,作为出资人向两家改制企业委派财务主管,加强财务控制与管理。高度重视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商业价值,代表学校参股国智恒、科赛、千觉等3家科技型股份制企业,明确学校参股的份额及收益比例。把丰富的学校社会资源应用到市场拓展之中,继在浙江舟山设立建筑分院后,先后在广东、江苏、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甘肃等地设立了建筑设计研究院或工程监理分院。

2、转型升级初见成效,经营业绩不断提升;

资产公司完成体制改革后,在推进传统产业稳健发展的同时,组建科技型企业实行转型升级,相继与安能(宜昌)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北京丰泽教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开展合作,着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改善企业经营结构与方式。目前,公司直属企业和参股企业经营范围和业务涵盖建筑设计、工程监理、地质灾害评估、

工程勘查与技术服务等众多领域。截至“十二五”末,公司资产规模3977万元,比“十一五”末增长119%。公司所有者权益总额2400万元,比“十一五”末增长164%。在“十二五”期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2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54%;缴纳各项税金1100万元,比“十一五”期间增长50%;上缴学校及产业基金积累之和预计880万元,比“十一五”期间增长95%。

“十二五”期间,资产公司着力完善促进学校事业发展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了与学校学科发展相适应的专业资质体系;构建了服务师生从事教学科研的横向项目管理平台;完成了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的科技平台基础建设。“十二五”期间,累计新成立科技型企业4家,签订科技服务项目549项,合同金额达10805.14万元。

3、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资质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2011年以来,资产公司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稳定、培养、引进、借智”方针,根据企业改制及业务工作发展需要,引进各类专业技术及管理人员共计45人。资产公司目前在编在岗从业人员104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9人,新增各类执业资格注册人员17人,硕士生导师4人,完成50余名硕士研究生的带教培养任务;有1人被聘为水利部水利工程质量稽查专家;共有6名建筑工程设计师分别入选省、市、学校采购与招标专家库名录。根据行业规范及企业发展需要,分期分批选派了320余人次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国家和省市组织的继续教育培训。在中层干部管理方面,本着“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将一批优秀合同制职工选聘到中层领导岗位,干部职工队伍正向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充满活力,高素质、专业化方向迈进。

“十二五”期间,资产公司高度重视资质建设,有针对性开展资质增项,加强资质维护与管理。完成了现有资质延续换证;新增测绘资质地籍测绘乙级、地理信息系统丙级、工程测量乙级矿山测量子专业增项工作;完成房屋建筑工程监理(建设部)晋升甲级工作,水利工程(水利部)监理资质晋升甲级,旅游规划设计晋升乙级上报工作已完成。同时努力搭建资质支撑体系,培养一级注册建筑师1人、二级注册建筑师1人;引进一级注册建筑师1人、一级注册结构师1人、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1人、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3人、注册测绘师2人、监理工程师7人,较好地保证了现有资质体系的完整,同时为企业经营领域拓展与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逐步完善,科技文化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

“十二五”期间,资产公司努力贯彻国家、省市有关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体系,

结合我校实际,进一步理顺机制与营造氛围,以学校名义出台了《三峡大学关于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及鼓励科技人员创办科技企业的意见》、拟定了《科技产业发展基金管理办法》、《激励股权管理暂行办法》、《校属股权结构分解意见》等相关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对科技成果类无形资产处置方式和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进行了重大改革,明确了科研团队研发成果的使用权、经营权、处置权和收益权。

“十二五”期间,资产公司联合北京丰泽教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经过多次论证,“三峡大学科技文化产业园”项目于2015年5月22日正式签约宜昌市高新区。为我校科技成果转化与广大师生创新创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企业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获得新的进步。

“十二五”期间,资产公司高度重视职工政治思想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严明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主题教育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全面组织实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与文体活动。积极开展“两访两创”与党支部创新活动;培育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实“两个主体责任”,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提炼出“依托大学,面向社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和“资产经营,科技转化,搭建平台,服务地方”的办企宗旨与服务理念。资产公司先后荣获三峡大学文明单位、党支部创新活动三等奖、获得三峡大学广播体操比赛二等奖、职工篮球赛三等奖、健身操比赛三等奖等奖励。通过系列主题实践与文体活动,提高了职工综合素质,增强了广大干部职工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提高了资产公司凝聚力与向心力。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1、科技成果转化意识有待进一步普及与强化;

长期以来,我校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十二五”期间,学校出台一系列鼓励科技创新的激励政策,仅成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科基金项目平均每年达60项左右,位居省属高校前列。但由于多数教师科技成果转化意识淡薄,科技政策尤其是鼓励教师创办科技型企业的政策措施宣贯不力,加之对教师科学研究成果从技术转让到成果孵化、中试、转化等方面缺乏激励和约束机制,致使学校每年大量的发明创造、关键技术、著作权等科技成果未得到及时转化。

2、市场经营领域与业务范围需要进一步拓宽与延伸;

目前,我校校办企业多数停留在传统产业和传统管理模式上,存在科技含金量

和产品附加值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市场经营范围主要局限于建筑工程设计与监理、地质勘测与灾害防治、水电站设计与监测等方面。但由于近几年国家经济下行圧力加大,房地产市场低迷,房屋建筑工程开工不足,传统业务范围受到较大的冲击,科技型产业发展态势与综合性高校地位不相匹配,急需拓宽和延伸业务范围与专业领域,全面提升科技产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3、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滞后,产学研用对接机制不健全;

我校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正在搭建,科技成果定期统一对外发布平台与机制尚在建立,与此同时,对企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及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需求了解不够系统全面,从而导致供给与需求之间缺少有效对接,产学研用对接机制不完善、不健全。

4、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需进一步完善。

目前,学校已经组建了全资有限责任公司,按照《公司法》搭建起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架构,但从企业内涵建设与科学规范管理以及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等角度来分析,公司需进一步优化与完善人事管理、绩效考核、风险防控、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制度体系,进一步落实公司董事会、监事会议事制度和决策机制,不断提高公司治理能力与水平。

(三)经验与启示

1、优势学科资源是科技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优势学科既是高校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也是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撑。彰显服务社会的功能,是推动企业发展有效途径。学校优势学科通过资产公司这一平台,以智力参与企业科技开发与技术创新,充分体现出优势学科资源是高校科技创新、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促进科技型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让优势学科科研团队研发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成果在服务企业、服务社会,努力实现更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2、市场需求导向是科技产业发展的根本途径

我校校办产业始终坚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根据市场需求科学谋划各种资质建设与拓展,着力扩大业务服务领域与范围。从校内公司创办与发展到在全国9个省市建立设计及监理分院都映证了市场需求导向这一根本法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需求导向成为激励科技产业发展、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的重要因素。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型企业发展的根本途径。

3、产学研一体化是科技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科技成果转化与高新技术产业化相融汇,实施产

学研一体化是实现高校科技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实施产学研一体化进程中,资产公司主动寻求与地方政府、地方企业以及所在行业大中型企业合作,以自己的科研实力和行业优势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开展有针对性的科学研究,解决行业发展的现实问题。只有把最新科技成果介绍、推广运用到企业生产实际,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推动科技产业发展,为地方和行业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二、“十三五”科技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面临的机遇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稳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发生转变,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大力推动互联网与各行业深度融合,为我校科技型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一是国家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提升劳动、信息、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效率和效益,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这对于以技术服务型为主,具有综合性学科背景的高校科技型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二是随着“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及中三角城市群建设战略规划的实施,尤其是湖北在中部崛起战略中“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宜昌市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步伐加快,开展“智慧城市”、“创新城市”建设试点,努力向中部地区同等城市首位迈进,亟待知识、技术与人才密集型的高校提供科技与人才支撑。三是国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更加注重产权与知识产权保护为高校创办与发展科技型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与途径。四是科技评价体系更新与激励科技成果转化若干政策的出台,必将激发和调动科技人员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与产业化。五是学校加快建设水电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迫切需要大力发展科技型产业,以科技产业发展成效支撑学校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切实提升“双服务”水平与能力。

(二)面临的挑战:

1、新常态对高校产业发展提出新要求;

面对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挑战增多的经济发展新常态,科技型产业发展需要进一步转变思维方式、改善服务形式、增强适应能力,以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为突破口,结合资本营运,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需要我们对科技产业发展重新定位;如何利用区位优势,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以科技服务为主要形式参

与经济社会建设是急待付诸实施的重大课题。

竞争性加剧、人才流动性增强和企业用工制度的改革对企业核心竞争力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需要我们在稳定发展传统产业的同时,抓住人才队伍建设的新机遇,改善人才结构,提升队伍素质,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提高人才队伍建设效能。需要我们打造一支懂业务、会管理、善经营、聚人心的干部队伍,推进企业健康发展

2、事业管理模式与机制给资产公司的管理运行产生新的影响。

事业单位领导体制和高校背景对企业管理、决策、执行、监控存在不断调整与适应的过程。校办企业应该通过增强对学校学科建设的支持与扶持力度,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和学校社会影响力来提升自身价值与地位。同时,必须在学校进一步明确资产公司的职能、管理方式、决策形式、议事规则的基础上,加强与学校职能部门、院系、中心的沟通协调,形成科学、规范、统一的管理模式。

为满足高校办学事业进步和校办企业的不断发展,教育资产与经营性资产属性转换和权属变更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提出改革要求,也对高校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产生影响。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在技术创新体系及科研成果孵化、推广、应用中,树立效益意识、产出意识,强化风险管理,赢取企业对科技条件平台的信任和支持,提升科技条件平台的实力和价值,有效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是科技型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三、“十三五”科技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充分挖掘人才、学科和科研优势,以转变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体制与机制创新为重点,促进内部资源和外部创新要素的有机融合,推进科技成果与企业技术需求对接,大力推动协同创新,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及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基本原则:

1、市场需求导向与“双服务”原则;

市场需求作为科技产业发展的重点选择和导向,推动了科技与经济的一体化进程,加快了产业结构演变和升级,进一步完善了以产、学、研结合为核心的科技产业

发展体系,进而提高了科技产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根据市场需求导向,学校在服务水电行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时有了更为明晰的目标和方向,在学科调整、人才培养、科研立项时的市场导向程度越高,学校科技产业成果转化的绩效就越好。

2、统筹学科、人才、技术资源的原则;

高校在学科、人才、技术、资源等方面存在较大优势,但在发展过程中,各项优势之间关联度不高,相互促进不够,直接影响到科技产业的良性发展。学校在科技产业发展过程中,将学科、人才、技术、资源等优势有机结合,统筹规划,从而保障科技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推进原则;

在不继加大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的同时,以学校人才优势、智力资源为依托,依靠企业、大学科技园、工程技术中心等三个平台,融入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进一步壮大产业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保持与促进产业的稳健经营与业绩增长。同时,积极与地方经济、社会资本联系,探索以知识产权出资、创建学科性公司的新路子,大力推进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

4、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与开展资本运作相结合的原则。

高校科技产业实体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是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率较低,造成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较慢,规模偏小,后劲不足。资产公司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支撑,促进资本与学校的高新技术产业相结合,利用民间资本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重要作用,将民间资本作为高校科技产业投入的重要来源,成为自主创新的重要力量。

(三)发展目标:

1、大学科技文化产业园基本建成并投入正常营运;力争步入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行列;

2、完成科技成果转化10至15项,培育科技型企业10至15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至2家;争取培育1至2家符合上市企业标准的公司;

3、完成现有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改制工作;

4、科技合同经费累计达到3亿元,产业基金积累(含对外投资)实现2000万元。

四、“十三五”科技产业发展任务

1、按照“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方针,加快发展科技型校办企业

整合利用大学多学科优质资源发展科技型企业;积极挖掘各学科创新潜力,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