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格拉的死因

苏格拉的死因

苏格拉的死因
苏格拉的死因

1、对苏格拉底死因的三种解释

苏格拉底之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他是西方历史上(或许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因为思想和言论而被处死的哲学家。在当时,哲学家这个称呼意味着今天的思想家、科学家、知识分子之类的角色,所以,也可以说苏格拉底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位为真理而殉道的科学家,或因执着于真理而被处死的知识分子。更为重要的是,苏格拉底不是死于人们公认是残暴的专制政体下,而是在古希腊号称最珍视人类言论自由、最民主的城邦雅典,由人民按合法的程序,经过民主的投票审判处死的,这让近代以来将民主政体奉为神圣的价值与制度体系的知识分子们深为尴尬。如果民主政体是最好的政体,它又为何将这位人类罕见的优秀思想家杀之而后快?处死苏格拉底是民主政体的一个偶然失误,还是其先天固有的局限性?这些问题使得对苏格拉底之死的追问,自然而然地走向对西方近代以来奉为圭臬的基本政治制度的追问。就苏格拉底本人来讲,这种死法是成就他不朽声名的一个重要的实际原因,因为单就思想来讲,他固然有原创的东西,但也有不少承袭他之前的哲学家的内容,况且他本人是述而不做,未留下只字片墨,这么一个几乎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资料的人却能获得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的地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的从容赴死给他带来了广泛关注。和一切真正在历史上留下痕迹的思想家一样,苏格拉底的生活经历本身是更有力的因素。通俗些说,他因被不公正地处死而引人关注,人们在关注他被处死这一事件的同时,不能不关注他为何被处死,不能不涉及到他的思想,于是,了解与思考他的思想也成为必要的内容,他的思想也就随着故事传播下来。

关于苏格拉底的死因,目前看到的解释主要有三种:

一、因为他反民主的思想与言论引起了民主派的恐慌,他们担心苏格拉底的言行会导致新的寡头政变,所以才起诉他。本来是想将他驱逐出境,但由于苏格拉底的傲慢与固执,最终只能杀之了事。这种解释以英国学者A?E?泰勒为代表,国内外不少哲学史教材和专著也以此为然。我将其概括为“反对民主说”或“政治迫害说”,即苏格拉底由于反对民主,所以死于民主派的“政治迫害”。

二、因对民主政治持反对看法,苏格拉底要用自己的生命实践证明民主政体的荒谬。他故意向民主派与民主制度挑衅,目的就是逼民主派杀了他,证明“以言论自由著称的一个城市竟对一个除了运用言论自由以外没有任何罪行的哲学家起诉、判罪、处死,这给雅典的民主烙上永远说不清的污点”。这种观点以美国报人斯东为代表,可以概括为“主动找死说”,即苏格拉底自己主动寻找被处死的结果,以身死证明自己思想观点的正确。

三、苏格拉底死于民众对精英的恐惧与敌视。苏格拉底代表着一种在平庸的日常生活之外追求真理的卓越思想,而真正的思想乃是一种威胁,“不仅权力者本身可能把思想当作威胁,而且怯懦的民众,也把思想家当作破坏其安宁生活的罪魁祸首。因此,苏格拉底的死,同时也是民众对真实的畏惧心理的一种过激反应”。

③这种解释引自复旦大学学者们编写的教材,据他们转引,来自法国人让?布伦的《苏格拉底》,我将此说称之为“民众迫害说”。是民众的愚鲁与怯懦,又有民主政体这种可以让民众的愚鲁和怯懦真正发挥作用的条件,所以,才杀了以精英自居、也确是精英的苏格拉底。

在上述三种解释中,我认为第三种说法更接近事实的真相,但也有不够准确之处,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只有如此才能使我们对于人性和政治体制本身有更为全面深刻的认识。所以,我将沿着这个方向发挥,谈些自己的看法。对于“政治迫害说”,我以为这一观点具有表面上乍一看来的合理性,极易被人们接受,接受的后果是带来对民主政体的非理性否定,所以,有必要加以认真的分析和讨论。况且,苏格拉底之死,民主政体至少是个实现的条件,因而引起了我对民主政体的价值及局限性的深入思考。我觉得,尽管苏格拉底并非死于反对民主而激起政治迫害,但他与雅典民主政治的纠葛有着太多的政治哲学价值,不能轻易放过。苏格拉底之死,是我们全面研究分析民主政体的一个重要的观察角度,所以,苏格拉底与民主政治的关系是需要专辟一节讨论的重要问题。

死因编码规定

死因编码规定 1.医疗机构因指定相关专业人员负责死亡病人的死因编码工作 2.死亡病例编码(报告)负责人在接到医生填写的死亡医学证明书 后,应在7天内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进行死亡病例编码 3.各级医疗机构应在7天内完成死因编码和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 直报的条件的医疗机构应于7天内完成死因编码并填写完整的《死亡医学证明书》《死亡病例报告卡》送交市、县CDC,市、县CDC 应在当天网络直报。 4.医疗机构在报告死亡原因时,必须写明直接死因、根本死因并按 标准进行编码。 5.负责死亡报告和死因编码的人员要认真负责,不得出现编码错误、 迟报、漏报。 河南省煤炭总医院 2010年5月6号

死亡病例登记规定、 1、急诊科住院部要建立死亡病例登记薄。 2、2死亡病例登记薄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就 诊日期、疾病诊断、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等基本内容。 3、各科室要有制定人员负责死亡病例的登记管理和资料保管。 4、负责死亡病例登记的人员要认真填写死亡病例登记薄,做到填 写完整、准确、及时。 5、对于不明原因的死亡病例要在《医学死亡证明书》背面调查记 录一栏填写病人症状、体征、如果是呼吸系统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填写体温是否超过38度,是否有咳嗽、呼吸困难、抗生素治疗无效及肺炎、SARS的影像特征及白细胞是否正常。 6、死亡病例要及时上报,上报医院传染病感染管理科,进行网络 直报。 7、登记报告责任人要高度负责对登记报告中出现迟报、误报现象 的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河南省煤炭总医院 2010年5月6号

临床医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的要求 为及时发现诊断不明的可能死于传染病的病例,及早采取措施,控制疫情,为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了解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的死因构成,分析其动态变化趋势,规范临床医生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特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1、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 报告日期、报告单位。 2、死亡信息、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直接死因、根本死因、与传 染病相关的死因及不明死因)。 3、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在医学死亡证明书背面调查记录一栏 填写病人的症状、体征,如果是呼吸系统不明原因病例,要填写体温是否超过38度c,是否有咳嗽,呼吸困难,抗生素治疗无效及肺炎或SARS的影像学特征以及白细胞是否正常。 4、医学死亡证明书,一式三联,第二、第三联给死者家属注销户 口和火化用。第一联交由网络直报员负责上网报告,录入完成后交由医院档案室管理。 5、填写死亡证明书时,一定要注意字迹工整,使第三联的字迹能 够辨认。 6、死亡证明书缺少:发病日期与诊断日期两项,医生在填写时要 在死亡证明书的空白处填上,以便进行网络直报。 河南省煤炭总医院 2010年5月6号

6我国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死因构成分析6.1 -.

毕业论文 学院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 班级11统计1班 学号20114006 姓名翁坤玲 论文题目我国城乡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差异性分析 指导教师 (姓名及职称)余华银教授 [总评成绩: ]

我国城乡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差异性分析The main disease mortality difference analysis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 our country 翁坤玲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统计学专业2011(1)班 20114006 指导教师:余华银教授 内容摘要: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医疗水平的提高,对生命长短的追求也越加明显。提高一个国家整体医学救治是当前一个重大课题。国家层面近几年提出的有关医疗改革都是对城市和农村医学水平的巨大推动。本文通过城乡之间主要疾病死亡率的研究和分析,了解未来我国居民疾病发病率的走向,从而更加有效的提出针对性措施。现阶段,根据统计年鉴官方发布的数据可知恶性肿瘤已成为城市居民死亡率的”罪魁祸首”,大约占总体疾病致死率的25.7%。紧跟其后的是心脏病和脑血管病,其大约各占20%左右。较2000年和2013年比较,2013年主要疾病的排位不仅有变化,死亡率也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疾病种类的包含范围也随着实际情况做出了相应的调整。本文主要运用EXCEL软件分析近些年主要疾病的分布概况和变化,分析结果可为相关部门进一步提出建议提供依据。 关键词:居民死亡率构成恶性肿瘤

Abstract:With the progress of human civilization, the improvement of medical level, the pursuit of life length is more obvious. To improve a country medical treatment is currently a major issue.Our country about health care reform is for the big push of urban and rural medical level in recent years .This article aims to know he future of our country residents disease incidence;through the data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e main disease mortality study and analysis, and thus more effective targeted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At present, according to official data released statistics yearbook malignant tumor has become urban mortality "culprit", about 25.7% of the overall disease mortality.Followed by heart disease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bout 20% or so.From 2000 compared to 2013, a change had happened in the position not only of major diseases, also have a rising trend of mortality .The types of diseaes include scope has made a adjustment accongding to the corresponding sistuation.In this ptext, by using of EXCEL software to analyze distribution situation of the major diseases, and changes in recent years,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can provide the basis for related department to further put forward the proposal. Key words:Residents ;The death rate ;Constitute;The malignant tumor mortality

死亡病例网络直报测试题

死亡病例网络直报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根本死亡原因的定义: 2、总原则: 3、规则1: 二、单选题 1、ICD-10书中对“其他未特指”使用的英文缩写为:() B. NCE C. NEC D. NOS 2、死亡医学证明书的第 I 部分要求:把()记入第一行,把() 记入最后一行。 A. 直接致死原因 B. 最严重的疾病 C.导致引起一系列疾病而死亡的原因 D.本次就诊的疾病 3、凡非正常死亡或不能确定是否属于正常死亡者,需经判定死 亡性质,出具相关证明后由当地医疗机构填写《死亡证》。() A. 医疗机构 B. 疾控机构 C. 乡镇卫生员 D.公安部门 4、《死亡证明书》死因诊断栏中各病“发生到死亡的时间间隔”一般是:() A. (c)病最长,(b)病次之,(a)病最短 B. (a)病最长,(b)病次之,(c)病最短 C. (b)病最长,(c)病次之, (a)病最短。 D. (a) (b) (c)病时间一样 5、《死亡证明书》死因诊断栏中每行() A 可以填写多种疾病 B 可填写两种疾病 C只能填写一个疾病 D. 可填写三种疾病 6、按规范要求死亡病例网络报告时限为:填写《死亡证》后天。 () A 1天 B 7天 C 15天天

7、死因诊断的第 I 部分(a)、(b)、(c)三栏,其相互之间的逻辑关 系是:() A (c)病(根本死因)发展→ (b)病(中介原因)发展→ (a) 病(直接死因)导致死亡。 B(a)病(直接死因)→(b)病(中介原因)→(c)病(根本死因)死亡 C(b)病(中介原因)→(a)病(直接死因)→(c)病(根本死因)死亡 D(a) (b) (c)病无逻辑关系,可以随意填写 三、判断题(对打√,错打×) 1、死亡登记对象为发生在辖区内的所有死亡个案,但不包括非辖区 户籍人口。() 2、对家中死亡、来院已死、死因不明者,必须填写调查记录,内容 包括死者既往疾病名称、发病时间、诊断单位、诊断依据等情况。 () 3、死亡证明书正面内容可以涂改,没有医生签名及医院公章也可。 () 4、ICD的原则是把剑号编码作为主要编码进行统计分析,星号编码 作为附加编码(临床表现编码)() 5、死亡原因填写应使用医学专业疾病名称,并用中文书写,不得用 英文或英文缩写。() 6、根本死因的定义不包括症状、体征和临死方式,如心力衰竭(I50) 或呼吸衰竭(J96) 等。() 7、 ICD-10作为统计分类,无法包括全部疾病以及损伤中毒的情况。 () 8、肺部既是转移性恶性肿瘤又是原发性恶性肿瘤的常见部位。只要 肺部和常见转移部位一览表上以外的任何部位同时出现,就应考虑为一个常见的转移部位。() 9、损伤和中毒死亡要同时报告:() Ⅰ (a)填:致死的临床表现(如;颅脑损伤) (b)填:造成临床表现的外部原因(如:行人与卡车在公路上相撞) 10、各级医疗机构网络直报的《死亡证》信息,由辖区(县)疾控中

死因监测工作方案

死因监测工作方案

五华区居民死亡原因监测工作方案 居民死亡报告和死亡原因监测统计工作是经过持续、系统地收集人群死亡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人口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及变化趋势和规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构建公共卫生系统的基础数据,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和科学价值。死亡资料分析产生的期望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等健康指标和死因统计信息,是反映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水平和文化发展状况的重要科学指标,是政府制定社会经济以及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卫生政策和评价人口健康水平及社会卫生状况的重要依据,也是医学、人口学、社会学等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 为规范我区死亡报告和死亡原因登记统计工作,提高死亡报告工作质量,及时准确地发现诊断不明的死亡病例,为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线数据,特制定本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1、建立持续、高效的五华区居民死亡登记报告和死亡原因监测系统。

2、开展死因监测工作,了解五华区居民病伤死亡水平、主要死因分布及其变化趋势。 3、分析、评价我区居民死亡水平、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以及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卫生政策和疾病预防控制对策、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评价居民健康状况和卫生状况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监测工作机构建设 1、成立五华区死因监测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全区死因监测网络直报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管理和监督考核。 组长:郭亦兵区卫生局副局长 副组长:罗燕平区卫生局防保科科长 张洁区疾控中心主任 成员:陈宇宁区卫生局医政科科长 蒋青区卫生局基层卫生科科长 江家云区疾控中心副主任 周丽区疾控中心慢病科科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卫生局防保科,负责全区死

死因监测工作常见死因链顺序和错误解析说明举例

死因监测工作常见死因链/顺序和错误解析 A死因链/顺序 一、只发生在男性/女性的死因 新生儿(围生儿)死因:吸入性肺炎、窒息、早产、先天性疾病 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肺炎、腹泻、营养不良 孕产妇死因:梗阻性分娩、妊高症、产后出血 老年人死因: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血管病 中青年死因:损伤/中毒:机动车事故、工伤、自杀 二、常常不作为根本死亡原因的情况 继发性疾病:继发性恶性肿瘤、继发性高血压 呼吸和循环系统较早发生的疾病:动脉硬化、高血压、急性支气管炎 医疗操作并发症损伤中毒的临床表现临死前的症状:如呼衰、心衰 三、常常作为根本死亡原因的情况 原发性疾病:原发性恶性肿瘤;呼吸和循环系统较晚发生的疾病:脑血管病、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 严重危害健康的各类疾病;损伤中毒的外部原因;还有糖尿病、精神病、孕产妇疾病、慢性疾病、慢性肾炎、慢性白血病、慢性支气管炎. 举例: 1、慢支30年→肺气肿10年→肺心病5年→死亡; 2、意外被撞(行人在道路上行走意外被卡车撞倒)1小时→颅骨骨折1小时→颅内损伤1小时→死亡; 3、(a) 脑梗死(b) 脑血管意外根本死因:脑梗死 4、(a) 三期梅毒(b) 初期梅毒根本死因:三期梅毒 5、(a) 慢性肾炎(b) 急性肾炎根本死因:未特指的慢性肾炎 6、(a) 肺纤维化(b) 陈旧性肺结核病根本死因:呼吸道结核病的后遗症 7、(a)食管静脉曲张和充血性心力衰竭(b)慢性风湿性心脏病和肝硬变根本死因:肝硬变 8、(a)急性心肌梗死(b)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流行性感冒根本死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9、(a)心包炎(b)尿毒症和肺炎根本死因:尿毒症 10、(a)恶性贫血和足坏疽(b) 动脉粥样硬化根本死因:恶性贫血 11、(a)风湿性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根本死因:风湿性心脏病 12、(a)胰腺纤维囊性病(b)支气管炎和支气管扩张根本死因:胰腺纤维囊性病 13、Ⅰ(a)支气管肺炎Ⅱ继发性贫血和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根本死因:慢性淋巴性白血病 14、(a)贫血(b)脾大根本死因:脾大性贫血 15、(a)心肌变性和肺气肿(b)衰老(R54) 根本死因:心肌变性 16、a)心源性休克b)心力衰竭c)心脏扩大根本死因:高血压心脏病伴有心衰 17、a) 肺部感染b)尿毒症c) 动脉硬化性肾病d)高心病根本死因:高血压心脏和肾脏病伴有肾衰竭 18、(a)风湿性心脏病(b)二尖瓣狭窄根本死因: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19、(a)脑膜炎(b) 结核病根本死因:结核性脑膜炎 20、Ⅰ(a)妊娠中严重的高血压Ⅱ子痫惊厥根本死因:妊娠子痫 21、(a) 脑干损伤功能衰竭(b) 脑挫裂伤(c) 前颅底骨折并颅内积气(d) 车祸伤根本死因:车祸伤 22、(a) 肺脓肿(b) 大叶性肺炎根本死因:大叶性肺炎 23、(a) 支气管肺炎(b) 脑梗死和高血压性心脏病根本死因:脑梗死 24、(a)食管静脉曲张和充血性心力衰竭(b)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和肝硬变根本死因:肝硬变 25、(a) 多脏器功能衰竭(b) 慢性肺气肿(c) 慢性肾孟肾炎(d) 高血压性心脏病根本死因:慢性肺气肿 26、(a)衰老和坠积性肺炎(b)类风湿性关节炎根本死因:类风湿性关节炎

死因推断的逻辑分析

死因推断的逻辑分析 假说必经验证。 实际工作中有些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忽视与假说有违的 事实,过分注重那些支持假说的部分(甚至对某些事实的夸大)。有时候面临比较模糊的情形,可能因经验而背离了客观事实,却忘记对假说的推测性认识。笔者曾遇有1案例,死者在邻居家发生死亡,从报案到现场勘查、现场访问都反映了其中毒死亡的可能。法医在进行尸体检验时,也比较侧重于对死者中毒现象(如农药气味、胃粘膜出血等)的描述,却 忽略了死者头部的外伤及颅内蛛网膜下腔出血,结果导致判断上的失误。后来进一步查证,是嫌疑人伪造了中毒现场。许多的犯罪现场,由于犯罪嫌疑人企图逃避打击,往往会制造一些假象,那么,在假说思维过程中,应该注重于收集材料的客观真实性,思维判断的科学性,防止丢弃(或轻视)与 假说不相符的事实。对于死因假说的验证,也是一个科学的客观分析过程,常用逻辑思维方法有: 1.直接证明法 直接证明,是用事实本身的真实性直接论证论题的真实性,又称为事实证明法。为法医临场常用的一种方法。法医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所采用的是直接观察尸体上某些现象,通过尸表检验和尸体解剖,来证明自己的假说是否成立。必

要时也需通过实验室的观察,来说明自己的推理判断,这里都存在某种本质的联系。 直接证明的逻辑思维方法有:三段论证法、假言认证、假言否证、归纳证法等。 例如:某报案为缢死的死因调查案例,其推导过程: 死者颈部索沟是生前形成才能与死因有关。 检见尸体颈部索沟有生活反应 所以,索沟形成与死因有关(假言认证) 又如:如果为自缢死,那么,其颈部绳压索沟必是自己能为。 现场实验及分析其索沟走向,非死者自己能为 所以,非自缢死亡(假言否证) 法医临场也常用到归纳证法。法医进行尸体检验后,常常会结合现场调查或案件情况再进行归纳,来印证自己的推理。 直接证明法,适用于条件较好,事实材料比较清楚,有充分的直接认定根据的情况。对于较复杂的、模糊的情况,单独使用直接证明法存在许多局限性。 2.间接证明法

死因网络报告工作制度及流程2016

死因网络报告工作管理 规章制度 (2016)

目录 例会制度 (2) 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2) 死亡信息核实制度 (3) 死亡信息补充报告制度 (3) 档案管理制度 (4) 培训工作制度 (5) 定期考核评比通报制度 (5) 死亡病例报告工作流程 (6) 临床医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要求 (7) 基础项目的填写要求 (8) 特殊项目的填写要求 (9) 调查记录的填写要求 (11) 死因编码规定 (12)

例会制度 1、组织门诊医生每季度召开一次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主要内容为死因管理、死亡信息的收集、报告等。 2、医院要高度重视死因监测工作,不定期组织召开死亡报告讨论会,对存在的问题要尽快解决,使《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得到不断的完善。 3、医院安排人员参加区疾控中心的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了解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和协调。 4、例会应有签到,做好会议记录并妥善保存。 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一、成立死因监测管理领导小组,设专(兼)职人员负责医院死亡信息的收集、整理、核查、登记及网络报告工作等。 二、在医疗过程中患者死亡后,须填报《死亡病例报告卡》,对死亡案例进行死因医学诊断并由诊治医生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三、医务科组织有关专家对死亡病例进行实地调查核实,采集病史,并在死亡证明书上加盖公章。 四、每年组织对临床医生或新进医生进行两次培训,培训内容:《死亡医学证明证》的正确填写及根本死因的确定。 五、网络直报人员在开具死亡证明书7天内完成网络直报工作。在进行直报时要认真填写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单位;死亡信息: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直接死

死因监测结果分析

死因监测结果分析 分析大竹县2009年居民主要死亡原因。方法按国际疾病(ICD)-10对大竹县居民死因报告资料进行分类,使用《死亡医学登记系统》Deathreg 2005死因专用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审核、汇总及统计分析。结果监测人口1085041人,全年报告死亡6905例,居民粗死亡率6.36‰,其中男性4162例,死亡率为7.4‰;女性2743例,死亡率为5.22‰。报告全人群期望寿命74.42岁;死因前5位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传染病;减寿率顺位依次为: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病、精神障碍。讨论死因谱发生变化,慢病成为大竹老年人的主要卫生问题,伤害控制成为大竹40岁以下人口的主要卫生问题,新生儿病降至死因第11位。 1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依据大竹县死因监测网络报告居民死亡资料。人口资料为大竹县公安局提供。 1.2 统计分析死因分类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1];寿命和减寿率《死亡医学登记系统》Deathreg 2005死因专用软件统计分析;使用《死亡医学登记系统》Deathreg 2005死因专用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审核、汇总及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报告粗死亡率全年报告死亡病例6905例,男性4162例、女性2743例,男、女之比为1.5:1。男性死亡病例占总死亡数的60.26%,女性死亡病例占总死亡数的39.73%,男性是女性的1.5倍。报告粗死亡率为6.36‰,其中男性7.4‰,女性5.22‰。 2.2 寿命和减寿率 2.2.1期望寿命全人群期望寿命为74.42岁,其中男性71.59岁,女性77.70岁,低于四川省农村居民望寿命76.16岁[2]。 2.1.2减寿率减寿率最高是损伤和中毒,14.45%,第2位是循环系统疾病11.15%,第3位是恶性肿瘤为10.93%。男性第1位是损伤和中毒,第2位是恶性肿瘤,第3位是循环系统。女性第1位是循环系统疾病,第2位是损伤和中毒,第3位是恶性肿瘤(表1)。 2.3 各年龄组死亡首因分析0岁组首位死因为围生期疾病,1~40岁年龄组男性首位死因是损伤和中毒,45岁年龄组男性首位死因是肿瘤,50岁年龄组男性首位死因是肿瘤、循环系统疾病,55岁年龄组以后男性首位死因是循环系统疾病;1~35岁年龄组女性首位死因是损伤和中毒,40岁年龄组女性首位死因是肿瘤,45岁年龄组以后女性首位死因是循环系统疾病(表2)。 2.4 前4位死亡原因分析 2.4.1 循环系统疾病报告死亡2780例,死亡率为2.56‰,占总死亡的40.26%,其中男性1577例,死亡率为2.81‰;女性1203例,死亡率为2.29‰,其中脑血管病死亡1937例,死亡率为1.78‰,男性死亡率为2.81‰,女性2.29‰,男性略高于女性,50岁组以上死亡随年龄增加而死亡率增高。心脏病死亡807例,死亡率为0.74‰,男性死亡率0.73‰,女性死亡率0.76‰,50岁组以上死亡随年龄增加而死亡率增高(表3)。 2.4.2 呼吸系统疾病报告死亡1797例,死亡率为1.65‰,占总死亡的26.02%,男性为958例,死亡率为1.7‰;女性为839例,死亡率为1.6‰。慢性下呼吸道疾病1601例,死亡率为1.48‰,占总死亡的2 3.19%,男性死亡率为1.52‰,女性死亡率为1.42‰,男性高于女性,男女均为55岁组以上死亡随年龄增加而死亡率增高,该病为单个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病种(表4)。

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情况报告

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主要情况 卫生部信息中心 2008-04 死亡率、死亡原因及其变化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是制定卫生政策、评价医疗卫生工作质量和效果的科学依据。卫生部和科技部于2006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第三次居民死亡原因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乡和不同区域死亡率差异较为明显,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城乡居民死因的主要疾病。 20世纪7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期,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过两次以恶性肿瘤为重点的居民死亡原因调查,基本摸清了当时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率水平及其主要死亡原因,尤其是恶性肿瘤的流行规律及分布特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饮食营养、环境状况等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尤其是人口城市化、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等诸多因素,城乡居民健康行为和疾病模式也发生了变化。第三次居民死亡原因抽样调查的目的是了解21世纪初我国城乡、不同类型地区居民以恶性肿瘤为重点的全部死因的死亡率水平、死因构成及其变化趋势,掌握主要恶性肿瘤死亡的地区与人群分布特征,为国家制定疾病预防控制规划、预防保健策略提供依据,并为建立健全肿瘤登记系统及研究重点疾病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奠定基础。 第三次居民死亡原因抽样调查主要结果有五个方面内容: 一是城乡和不同区域死亡率差异较为明显。本次调查地区标准化死亡率为4.0‰(男性为4.9‰、女性3.1‰)。调查发现,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率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从调查地区死亡率来看,城乡之间

的差异明显,农村高于城市19%,不同区域也存在着较大差异:中、西部城市分别高于东部城市22%和25%;中、西部农村分别高于东部农村13%和15%。 二是传染性、营养不良性和母婴疾病死亡率持续下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城乡居民死因的主要疾病。调查结果表明,城乡居民传染性、营养不良性和母婴疾病死亡率持续下降,死亡原因构成发生明显变化。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死亡原因的分类,我国传染性、营养不良性及母婴疾病死亡率比90年代初第二次调查死亡率下降了34.7%。从地区分布来看,农村传染性、营养不良性及母婴疾病死亡率明显高于城市;西部地区死亡率几乎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占总死亡率的比例从90年代初的76.5%上升到82.5%。 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其他慢性退行性疾病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最主要的死亡原因。调查结果表明,脑血管病、恶性肿瘤是我国前两位死亡原因,分别占死亡总数的22.45%和22.32%,第三、四位是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脏病,第五位是损伤和中毒,前五位的死亡原因累计占死亡总数的85%。 我国城市前五位死亡原因依次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农村依次是: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损伤和中毒。 与国际比较表明:我国传染性、营养不良性和母婴疾病死亡率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比较,我国居民死亡率水平明显偏高,慢性疾病尤为突出,脑血管病是欧美发达国家的4-5倍,是日本的3.5倍;恶性肿瘤与美国、英国、法国接近,却高于亚洲国家(如

死因监测制度、流程word版本

死亡病例报告制度 1、出现死亡病例,经治医生首先填写死亡病例登记簿,再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分析根本死亡原因,留下存根联备查,其余三联报病案室进行编码。 2、死亡时间到报告时间不得超过七天。 3、病案室完成死因编码,报医务科进行审核盖章,医务科审核盖章后,派出所、殡葬联交家属,报告联交网络直报员进行网络直报。 4、网络直报员接到死亡医学证明书后,在收、审、报卡登记簿上进行登记,24小时内完成网络直报。 5、出现不明原因死亡病例时,网络直报员及时与病案室、经治医生进行沟通,并详细填写死亡证明书上的调查记录。 6、网络直报员做好原始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保管,保存期至少三年。

死亡病例报告流程图

《死亡医学证明书》管理制度 7、死亡医学证明书由科室经治医生或科主任填写,任何人不得随意开具,开具死亡证明书时认真填写存根联,并向有关人员通报,以防重复开具。 8、死亡医学证明书开具后,经医务科审核盖章。一联存底,一联送本院网络直报员进行网络直报,一联报送公安机关办理相关手续。 9、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认真、详细、准确。字迹清晰,不得缺项、错项。 10、各科室每月进行一次死亡病例证明书核查,将死亡病例与死亡证明书使用数进行对比,以防死亡病例的漏报错报,凡死亡病例与证明书数目不符者,需查清原因。 11、医务科对各科室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使用情况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并作好记录。 6、凡出具虚假死亡医学证明书者,按相关规定给予处罚,涉及法律与其它后果的,由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

死因监测自查自纠制度 1、死因监测自查自纠由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监督自查自纠全过程。 2、医务科具体负责死因监测自查自纠的实施。 3、自查自纠每月一次。每月5日前检查上月各科室的各种登记。 4、检查前向各科室发放自查自纠通知。 5、医务科组织人员进行检查,填写相关表格、统计。 6、对查出的漏报死亡病例及时进行补报。 7、严格按相关制度进行奖惩,严禁讲私情,做到令行禁止。及时将奖惩结果通报全院。 9、检查后相关资料由网络直报员保管。

死因监测方案

孝感市死因监测实施方案(试行) 一、死因监测目的 居民病伤死亡原因(以下简称死因)监测工作是通过定期、系统地收集人群死亡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人群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及变化趋势和规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死因统计分析的指标可反映当地社会经济水平和文化发展状况,为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政策、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卫生政策,评价当地居民健康的水平,确定不同时期疾病防治的重点及效果的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又是医学、人口学、社会学等科学研究的基础信息。 二、死因监测网 (一)死因监测行政管理:由孝感市及各县市区卫生局统一领导,协调公安、民政、统计部门组织、管理本辖区内的死因监测工作。 (二)死因监测网构成:死因监测网由孝感市及县(市)区两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辖区内各级各类哨点医疗机构组成。 三、死因监测网职责 (一)孝感市疾控中心职责 1、根据国家统一制定的工作规范和湖北省的工作要求,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督导、考核方案,组织县市区开展死因监测工作。 2、根据死因监测工作进展,针对死因报告责任人的技术需求,不定期组织培训。 3、负责日常技术指导,协助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技术问题。不定期组织开展死亡漏报调查,核实和校正死亡信息。 4、及时收集本市网络直报的死因监测数据,进行质量审核,定期分析本市的死亡信息,提供给有关部门参考利用。 (二)县市区疾控中心职责 1、根据国家统一制定的工作规范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出的工作要求,制定年度工作计划、考核方案,组织指导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开展死因登记报告工作。 2、根据本县市区实际情况,针对各級各类医疗机构死因报告责任人的技术需求,不定期组织培训。 3、负责审核各级医疗机构网络报告的死亡病例,并按时编制各类统计报表,定期分析本县市区居民病伤死亡的信息,提供给有关部门参考利用,同时及时反馈给各乡镇防保站。 4、参照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对各种死因原始资料、统计资料等相关资料进行管理与保存。 5、定期与当地公安、民政、妇幼和计生等有关部门核对死亡信息,及时做好补报工作。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

一、死因监测领导小组 组长:孔西海(院长) 副组长:耿会卿(主管院长) 组员:许倩(体检科主任)刘艳铭(防保科主任) 信息科主任质控科主任 二、职责: 1、负责研究制定我院死因管理相关制度规定,协调各科工作。 2、体检科负责死亡医学证明的领用、发放、收集、登记工作。 3、防保科负责死亡医学证明的审核、网报、检查、奖惩工作。 4、病案室负责死亡医学证明疾病编码、病历及存根等原始资料的保存。

三、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 1、例会制度 1)、每半年组织本院临床科室医生召开一次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主要内容为死因管理、死亡信息的收集、报告等。 2)、医院要高度重视死因监测工作,不定期组织召开死亡报告讨论会,对存在的问题要尽快解决,使《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得到不断的完善。 2、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1)、院成立死因监测管理领导小组,专人负责本院死亡信息的收集、整理、核查、登记及网络报告等工作。 2)、明确死因登记报告工作流程,防保医生将收集到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在30天内向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出。 3)、对收集的死亡信息进行台帐登记,建立死亡登记册。 4)、每月10日前将上月填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第二联上交到县疾控中心. 5)、必须由执业医师负责死亡报告工作。 3、死亡信息核实制度

1)、建立死亡信息核实制度,对死因信息不清楚,死因不明的死亡病例要认真核实调查,提高死因推断准确性。 2)、安排专门人员及时收集院内死亡的信息,对有疑问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及时向诊治(填写)医生进行核实。 4、档案管理制度 1)、安排专人妥善保存死因登记信息原始资料(包括原始记录、死亡登记册、各种报表和个案数据),填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按档案管理要求长期保存。 2)、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对死亡统计、信息分析的资料统一管理,不得擅自公布。 3)、对于其他需要使用死亡信息的,应由申请人按有关行政审批程序进行审批,申请书应明确信息的用途、范围、时段和类别。 5、培训工作制度 1)、防保科每年组织对临床医生进行培训一次,培训内容应侧重于《死亡医学证明证书》的正确填写及根本死因的确定。 2)、每年派出死因监测管理工作人员以及死因编码人员参加上级培训班。 6、死亡信息补充报告制度

法医学死因分析及其参与度划分规范的探究

法医学死因分析及其参与度划分规范的 探究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摘要:在法医学领域,死因分析的主要作用在于研究导致死者死亡的各类因素与其责任关系,对事后责任划分以及金钱赔偿的判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各类死因参与度的划分的意义也是如此。然而,随着法医学的不断发展,对于各类死因的参与度划分规范却存在着分歧。因此,笔者结合自身从事法医工作多年的经验,对法医学中的死亡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对其参与度的划分规定展开了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法医学;死因分析;参与度划分 世界卫生组织对于死亡原因的定义与检定,主要采用传统的理念。在该理念中,所有导致死亡的损伤都是死亡原因,其中也包括因疾病或病情加重导致的死亡,几乎涵盖了与死亡相关的所有因素。为了方便理解,可将其分为中介死因、辅助死因、根本死因以及直接死因。然而,多年法医病理学的实践研究发现,就以这四类原因对死亡原因进行划分,并不足将导致死亡的全部因素呈现出来。因此,笔者结合国内外的

相关资料与文献,对此前的四类死亡原因分类进行有效的补充。 一、在法医学领域造成死亡的原因及分析 1.死亡诱因。死亡诱因同其他导致死亡的因素有所不停,它并不是导致死亡的直接原因,它的存在也不会对人类的生命及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是死者在生前受到了强烈外界刺激或感情变化,从而引起的旧病复发或病情恶化,最终导致死亡的情况。例如:患有严重心脏病的病人,遭到无端的谩骂,情绪激动导致的死亡;患有脑动脉肿瘤的患者在出行的途中,被行人无意撞倒,导致动脉瘤破裂,从而引发脑出血所导致的死亡。从上述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死亡诱因的对人体造成的损伤程度并不大,应属轻微伤的范畴之内。而上文中提到的四大死因中,以辅助死因与中介死因对死者造成的损伤较小,但也在轻伤以上,而死者在生前感受到的痛苦却是持续性的,直至其死亡。从参与度的角度上来看,死亡诱因与辅助死因、中介死因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2.联合死因。死者生前体内存在着两种或两种以上足以致命的疾病或损伤,最后无论哪一种导致其死亡,我们都管这种死因叫做联合死因。联合死因中的各种疾病或损伤在时间上来说属于巧合,各种伤病并

死因监测培训材料文稿

2013年南江县 死因监测培训资料 一、死因监测报告的意义、对象及时限 1、死因监测报告的意义:死因登记和报告是生命统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准确,可靠的 人群死亡信息对制定我国的人口和卫生政策,确定资源配置和干预重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死因监测报告的对象:发生在辖区内的所有死亡个案均为死因登记报告的对象,包括在 辖区内死亡的户籍和非户籍中国居民,以及港、澳、台同胞和外籍公民。 各医疗报告单位死因监测负责人必须及时发现辖区内的死亡病例并及时报告,不得怠慢,查重由县疾控中心负责。 3、死因监测网络报告的时限:县疾控中心要求随时发现死亡病例随时报告。 二、《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或推断书》的使用 1、《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院内、入院时已死、“120”出急诊经医院医生抢救无效死亡 的必须填写,填写后要求有执业资格的医生签名,卡片加盖单位公章生效。《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具有法律效应。对死亡有怀疑是谋杀或他杀等情况要报告公安局 2.《居民医学死亡推断书》:院外、在家庭死亡的由乡或村级有执业资格的医生填写。卡 片的正反两面都要填写。填写调查记录时必须开展入户调查,让被调查者签字。卡片加盖单位公章生效。 3.《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或推断书》四联安排 第一联:由出证单位存根 第二联:用于计算机的录入,统计分析使用,并定期上交县疾控中心存档。 第三联:户籍管理部门注销户口凭据。 第四联:殡葬火化凭据。 4.关于第二联上交县疾控中心的要求: 卡片内容项目填写完整,用黑色墨水钢笔或黑色签字笔填写,要求卡片干净整洁,两边沿虚线剪裁整齐。 三. 直接死亡原因和根本死亡原因。 1. 直接死亡原因就是临死前的疾病或情况。《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第一部分是按照导致死亡的顺序填写死因链。由(c)病(根本死因)发展(b)病(中介原因)发展(a)病(直接死因)导致死亡。 每行只填一个死因。 死亡原因填写应用医学专业疾病名称,并用中文书写,不用英文或缩写(肺Ca),时间间隔应尽量填写。

死因监测分析报告模板

2010年死因监测分析报告 开篇 经济文化背景 人口学特征 死因监测工作的意义与重要性 第一部分总死亡模式分析 ●粗死亡率 2010年常住人口219658人,居民死亡1692人,年均死亡率为770.29/10万。 ●分年龄性别 2010年年均死亡率,男性为?/10万,女性为?/10万;0岁为1.82/10万,1~4岁为1.82/10万,5~9岁为0.91/10万,10~14岁为1.82/10万,15~64岁为239.46/10万,≥65岁为524.45/10万。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死亡情况见表。 年龄组 男女 例数构成% 死亡率例数构成% 死亡率 0- 2 0.21 171.82 2 0.27 189.75 1- 1 0.11 20.23 3 0.40 66.64 5- 1 0.11 18.43 1 0.13 19.97 10- 4 0.43 82.03 0 0.00 0.00 15- 3 0.32 65.03 0 0.00 0.00 20- 5 0.53 78.49 4 0.53 60.30 25- 12 1.28 118.76 3 0.40 28.05 30- 7 0.75 88.27 1 0.13 12.90 35- 11 1.17 98.19 8 1.06 74.63 40- 29 3.09 278.52 6 0.80 58.87 45- 40 4.26 395.88 20 2.66 199.66 50- 74 7.88 748.61 32 4.25 323.72 55- 92 9.80 1138.05 48 6.37 598.65 60- 73 7.77 1396.33 58 7.70 1086.55 65- 96 10.22 2497.40 66 8.76 1669.20 70- 109 11.61 3544.72 81 10.76 2634.15 75- 147 15.65 8263.07 107 14.21 4870.28 80- 129 13.74 16308.47 127 16.87 9477.61 85- 104 11.08 42975.21 186 24.70 36831.68 合计939 100 853.09 753 100 687.13 年龄性别死亡构成图

全国死因监测工作督导方案

全国死因监测工作督导方案 一、背景 居民死亡资料是反映人民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是生命统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准确反映人民的健康状况,充分利用死因监测数据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死因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及其重要。而目前死因监测工作依然存在较大问题,如死因数据的缺漏报率较高,根本死因的确定和死因编码不准确等。 死因数据漏报的原因较多,如在外地死亡、死后不火化也不注销户口。错报则把没有死亡者报为死亡,或者把一个死亡案例报告了两次或更多次。这都将影响到对死亡率的准确估计。而死因诊断或死因推断由出具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临床医生做出或通过入户调查获得,根本死因判断和死因编码的由死因统计人员完成。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影响到根本死因的准确性。为进一步提高死因数据的报告质量,现制定督导方案,对死因监测的相关单位开展质量督导,通过督导结果的反馈,督促各单位改进工作质量。 二、督导目的 1、评估死因监测相关单位的工作质量; 2、通过督导信息的反馈,督促各单位改进工作,提高工作质量。 三、督导范围 督导工作包括对全人群死因监测工作的督导和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报告工作的督导。 全人群监测督导工作包括全国疾病监测点、淮河流域癌症综合防治点,,其他开展死因监测的地区可参照执行。 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报告督导工作适用于全国所有县区。 四、督导内容与方法 (一)督导内容 1.保障机制:政策、经费保障等。 2.组织管理:包括制度建设与落实、机构建设、人员配备、岗位职责等。 2.网络建设:包括硬件设备、网络报告覆盖率、直报账户的管理等。 3.人员培训:包括培训次数、培训人数、培训记录等。 4.报告质量:包括卡片填写质量、报告及时性、审核率和审核及时性、死因准确性、死亡漏报

死因监测工作方案

五华区居民死亡原因监测工作方案 居民死亡报告和死亡原因监测统计工作是通过持续、系统地收集人群死亡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人口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及变化趋势和规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构建公共卫生系统的基础数据,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和科学价值。死亡资料分析产生的期望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等健康指标和死因统计信息,是反映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水平和文化发展状况的重要科学指标,是政府制定社会经济以及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卫生政策和评价人口健康水平及社会卫生状况的重要依据,也是医学、人口学、社会学等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 为规范我区死亡报告和死亡原因登记统计工作,提高死亡报告工作质量,及时准确地发现诊断不明的死亡病例,为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线数据,特制定本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1、建立持续、高效的五华区居民死亡登记报告和死亡原因监测系统。 2、开展死因监测工作,了解五华区居民病伤死亡水平、主要死因分布及其变化趋势。

3、分析、评价我区居民死亡水平、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以及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卫生政策和疾病预防控制对策、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评价居民健康状况和卫生状况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监测工作机构建设 1、成立五华区死因监测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全区死因监测网络直报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管理和监督考核。 组长:郭亦兵区卫生局副局长 副组长:罗燕平区卫生局防保科科长 张洁区疾控中心主任 成员:陈宇宁区卫生局医政科科长 蒋青区卫生局基层卫生科科长 江家云区疾控中心副主任 周丽区疾控中心慢病科科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卫生局防保科,负责全区死因监测网络直报工作的日常管理与组织实施。局属各单位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负责组织、协调、管理本辖区死因监测工作。

常见死因链及根本死因确定(乡镇培训)

常见死因链及根本死因确定(乡镇培训) 一、传染病 1. Ⅰ. (a)、上消化道出血(K92.2 ) 1日 (b)、肝硬化(K74.1) 1年 (c)、慢乙肝(B18.1) 10年 Ⅱ.糖尿病10年(E11.9) 根本死因:慢性乙肝(B18.1) 确定规则:总原则 2. Ⅰ. (a)、感染性休克(A41.9 ) 2日 (b)、艾滋病(B24)3月 根本死因:艾滋病(B24) 确定规则:总原则 注:常见艾滋病造成传染病、恶性肿瘤、感染等,艾滋病作为根本死因。 二、肿瘤系统 3 Ⅰ. (a)、肝性脑病1个月(K72.9) (b)、.原发性肝癌1个月(C22.9) Ⅱ.肝硬化(K74.1) 根本死因:原发性肝癌 总原则+注释2 4. Ⅰ. (a)、转移性肺癌(C78.0 ) 6月 (b)、食道癌(C15.9 )2年 根本死因:食道癌(C15.9 ) 确定规则:总原则 5.Ⅰ. (a)、癌症全身广泛转移(骨、肾)(C79.8)3月 (b)、肺癌(C25.9) 1年 Ⅱ. 冠心病、结核 根本死因:肝癌(C25.9) 确定规则:总原则 6. Ⅰ. (a)、上消化道出血(K92.2)2天 (b)、肝癌(C22.9) 5月 Ⅱ. 糖尿病 根本死因:肝癌(C22.9) 确定规则:总原则 7. Ⅰ. (a)、肺内感染(J98.4)5日 (b)、急性白血病(C95.0) 4月 根本死因:急性白血病(C95.0) 确定规则:总原则 8. Ⅰ. (a)、恶液质(R64) (b)、肺转移癌(C78.0) (c)、胃癌晚期(C16.9) 根本死因:胃癌(C16.9) 总原则 三、内分泌疾病 9. Ⅰ. (a)、2型糖尿病酮症(E11.1)4天 (b)、2型糖尿病(E11.9) 20年 Ⅱ. 高血压 根本死因:2型糖尿病酮症(E11.1) 确定规则:总原则+规则D 10. Ⅰ. (a)、尿毒症(18.9) 2月 (b)、糖尿病肾病(N08.3)1年 (c)、二型糖尿病(E11.9) 18年 Ⅱ. 甲亢 根本死因:二型糖尿病伴肾病(E11.2) 确定规则:总原则+规则D 11. Ⅰ. (a)、急性心梗(I21.9) 1天 (b)、二型糖尿病(E11.9) 20年 根本死因:二型糖尿病伴循环系统并发症(E11.5) 确定规则:总原则+注释2 四、精神和神经障碍 12. Ⅰ. (a)、坠积性肺炎(J18.2)7日 (b)、多发褥疮(L89) 1年 (c)、老年痴呆(F03)3年 Ⅱ. 高血压 根本死因:老年痴呆(F03) 确定规则:总原则 注:另阿尔茨海默病(比较常见的老年痴呆)(G30.9) 五、神经系统疾病 13. Ⅰ. (a)、重症肺炎(J18.9)3天 (b)、帕金森病(G20) 20年 Ⅱ. 糖尿病、高血压 根本死因:帕金森病(G20) 确定规则:总原则 14. Ⅰ. (a)、窒息(R09.0)0.5小时 (b)、癫痫(G41.9 ) 6年 根本死因:癫痫(G41.9 ) 确定规则:总原则 五、循环系统 15. Ⅰ. (a)、心力衰竭(I50.9 ) 4小时 (b)、风湿性心脏病(I09.9)15年 根本死因:风湿性心脏病(I09.9) 确定规则:总原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