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氟树脂及其在铸铁表面的涂装

氟树脂及其在铸铁表面的涂装

氟树脂及其在铸铁表面的涂装
氟树脂及其在铸铁表面的涂装

氟树脂及其在铸铁表面的涂装

1引言

不粘性涂料是一种涂层表面不易被其他黏性物质所黏附或黏着后易被除去的特种涂料。这种涂料由于其所形成的涂层表面能极低、摩擦系数小等特点,所以具有不粘性。一般来说,氟树脂不粘性涂料应具有以下特征:单组分、贮存期限长、不污染环境。对所需涂装底材的可涂性(润湿性)好;固化条件温和;不改变底材外观(光学透明);对底材附着性优异;可再涂;耐溶剂;耐酸和碱;耐久耐磨;耐候性良好;具有挠曲性;易清洗;耐污染;经济。

不粘性涂料近年来应用日益广泛,如:家庭用各种锅、烤炉盘;食品工业用搅拌器、滚筒、糖果糕点模具、食品包装机械;塑料橡胶工业用各种模具;造纸、纺织、印染用胶辊等。在电子及办公用品如油印机导辊方面也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所应用的不粘性涂料主要以氟树脂和硅树脂为主,尤其是氟树脂。

2氟树脂涂料

2.1常用的氟树脂涂料氟树脂是一种结晶性高分子聚合物,具有很低的表面能,化学性能稳定,即使在高温下,浓酸、浓碱、强氧化剂、大多数有机溶剂对它都不起作用,不会产生质量变化

或膨胀现象;具有优异的耐高、低温性,能够长期在-195℃~250℃之间使用。因而,可以由氟树脂与耐高温黏结树脂及适量配合剂制成具有高性能、多用途的防粘涂层。

氟树脂有聚四氟乙烯(PTFE)、聚全氟乙丙烯(FEP)、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和四氟乙烯一全氟烷代丙氧基共聚物(PFA)等,其中以聚四氟乙烯最为常见。

FEP是六氟丙烯(全氟丙烯)与四氟乙烯共聚物,又称全氟代乙丙烯或氟塑料46(F46),是聚四氟乙烯的改性品种,同样有碳和氟2种原子构成,因而成为耐化学品性能最好的有机氟聚合物之一。应用温度比聚四氟乙烯低50℃,熔融黏度比聚四氟乙烯低,因此具有好的加工特性,容易制成没有针孔的涂层。FEP的熔点(265℃)和热分解温度(380℃)相差大,烧结工艺条件易控制,涂层性能有保证。

ETFE是等物质的量的乙烯与四氟乙烯单体聚合而成的热塑性有机氟聚合物,又称氟塑料40(F40)。

PFA是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聚合物,具有全氟碳链和少量全氟烷基侧链全氟碳,1972年由杜邦公司首先研制成功,商品名为TEFLON PFA。由于全氟烷基侧链的影响,共聚物的熔体黏度比聚四氟乙烯低,是惟一可用熔融加工方法加工成型的含氟聚合物。因此被称为可溶性聚四氟乙烯,PFA涂层是有机氟聚合物中性能最好的一种,在所有使用聚四氟乙烯的地方均可用PFA

涂料代替,但价格昂贵限制了PFA的应用。上述氟聚合物涂层与水、正十六烷的接触角如表1所列。

表1氟聚合物涂层与水、正十六烷的接触角涂层θ水θ正十六烷PTFE 104°~108° 40° FEP 102°~106° 49°~52° ETFE 92°~96° 35°~41° PFA 102°~106° 40°~52° 2.2氟树脂涂覆工艺

由于氟树脂具有不粘性,故对金属、陶瓷和玻璃等材料的结合性能很差,为改善涂层对底材的附着力,可采取以下几种措施。一是把基材表面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粗化,产生锚定效应,然后再涂氟树脂,利用锚定产生的凸凹,把氟树脂涂层抓牢,提高氟树脂和基材的结合力。常用的化学方法是电解腐蚀和化学多孔膜法;常用的物理方法是熔涂玻璃、氧化铝以及高硬度的金属或合金粉末。

二是氟树脂组合物路线,在氟树脂中加人其他化学物质,改善其与基材的黏结性能。助剂和改性剂的种类很多,其中无机类的有金属氧化物、水玻璃;有机类的有金属螯合物以及高分子类的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有机硅树脂、聚酰胺、聚苯硫醚等。上述3类改性分别称之为充填改性、螯合物改性和树脂改性。改性后的涂料有的可兼作底漆,有的可直接在预处理过的基材上涂覆,后者被称之为“一次性涂料”。

三是底漆法,即先在基材上涂覆一层底漆,该底漆对基材和氟树

脂均有良好的黏结性能。底漆含有氟树脂、黏结剂、聚结剂和液体载体。黏结剂主要是碱金属(锂、钠和钾)的硅酸盐类、聚酰胺酸的胺盐和聚苯硫醚等。聚结剂通常是能溶解聚酰胺盐的有机溶剂,如N一甲基吡咯烷、二甲基酰胺等。载体用常规试剂,与各组分无反应,且能全部挥发,不影响涂层的性能,然后在底漆上涂覆氟树脂。

3氟树脂涂料在铸铁表面的涂装

氟树脂不粘性涂料喷涂的基材主要包括钢、铸铁、铝合金、陶瓷和玻璃等。对于不同的基材,应采用不同的表面处理方法。有机氟聚合物涂料属热塑性塑料,其涂层与基体材料的结合为粘附结合,而不是通过与基体材料反应形成过渡层,所以基体材料的表面预处理尤为重要。铸铁件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造纸、印染、纺织等行业所用的大量滚筒。为了解决涂料、染料、纤维等对滚筒的黏着,可在其表面涂覆氟树脂不粘性涂料。具体工艺如下:铸铁基材一表面处理[脱脂一除锈一磷化(粗化)]+喷涂底漆一干燥一烧结一(喷涂面漆一干燥一烧结一冷却)n一成品。

3.1铸铁表面脱脂铸件表面一般采用碱液脱脂,配方如表2所列。表2铸铁脱脂液配方原料名称用量/g·1-1 NaOH 10 NaPO4 50 Na2SiO2 30 注:温度为温室,时间为15 min。

3.2铸铁表面除锈

因为铸铁结构疏松、多气孔,所以不宜酸洗,一般采用直接喷砂,同时达到除锈与粗化的作用,对于不易进行喷砂的铸件,可采用表3的配方。表3铸铁除锈液配方原料名称用量/g·1-1 H2SO4 20-25 NaCl 4-5 HF 1-2.5 注:温度为60-70℃,时间为20-30 min。

3.3粗化与磷化

3.3.1粗化

粗化方法分为机械加工、喷砂或打磨。较大型铸件一般采用喷砂处理,选用的砂以A1203、金刚砂、石英砂为好,所用砂粒细度以140μm(100目)或180μm (80目)为最好,太粗或太细的砂粒都不合适。用0.55~O.6 MPa干燥洁净的压缩空气为动力,喷距为150 mm,喷射角为30°一75°,将磨料高速喷射到铸铁表面,将其表面杂质彻底清除干净使涂层与基体有良好的附着力。喷砂完毕后,立即用干燥洁净的压缩空气清理基体表面,再用溶剂清洗一次,尽快喷涂。

3.3.2磷化

磷化处理即是把金属件放入磷酸盐溶液中进行处理的过程。通过处理,金属表面形成一层灰黑色细致而紧密的不溶解的磷酸盐保护膜,提高了金属基体与涂料的附着力、抗腐蚀性,可作为涂装的良好底层。铸铁磷化液配方如表4所列。对于大型铸件来说,宜采用“四合一”刷涂磷化处理工艺(除油、除锈、磷化、

钝化一步完成)。铸铁常温四合一刷涂磷化液配方如表5所列。3.4喷涂当今涂装界将氟涂料涂装设备分为喷涂与滚涂两种。粉末涂料可采用静电喷涂、热喷涂和流化床浸涂等方法涂覆,而液体涂料可采用喷涂和浸涂等方法。

表4铸铁磷化液配方

原料名称用量/g·1-1 工艺条件 Zn(H2PO4)2 30 Zn(NO2)2 80 H3BO3 7 游离酸度 6点总酸度 70点磷化温度 65℃磷化时间 15min

表5铸铁常温四合一刷涂磷化液配方

原料名称用量/g·1-1 工艺条件 ZnO 5 H3PO4 75 NaMoO4 3 Zn(NO3)2 20 游离酸度 45-60点总酸度 105-140点磷化温度室温磷化时间 5min

常见的氟涂料喷涂工艺为:将配制好的氟树脂不粘性涂料装人喷枪料斗内,用净化的压缩空气进行喷涂。喷枪压力为0.4-0.6MPa,喷涂距离为200~250 mm。在喷涂过程中,一般一次喷涂厚度控制在0.Ol—O.02 mm范围内,否则在高温塑化过程中易出现龟裂和皱皮。将涂装好的工件置于烘箱中干燥10~20 min,再送到马弗炉中塑化,塑化温度为340—380℃,塑化时间为10~30 min,塑化完的工件进行热处理。热处理的目的在于降低涂层的结晶度,避免内应力引起的涂层脱落,从而提高涂层的韧性和附着力。

4结语氟树脂不粘性涂料是一种极具前途的涂料,近年来发展趋势为:进一步降低氟树脂涂料的塑化温度,同时通过添加助剂增加涂层的一些优异性能,如:耐磨性、耐高温、导热性、自润滑等,使其在各领域中得到更广泛应用。

工程塑料及其应用

工程塑料及其应用
Engineering Plastic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由NordriDesign提供
https://www.doczj.com/doc/6b10505206.html,

工程塑料的定义
工程塑料是指: 【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和较长期的使用时间内,能够保持优 良性能,并能承受机械应力做为结构材料使用的热塑性塑 料】

工程塑料的物性


美规 ASTM D638 kg/cm2(MPa) ASTM D638 % ASTM D790 kg/cm2(MPa) ASTM D790 kg/cm2(MPa) ASTM D256 (kg?cm/cm)
欧规 ISO 527 N/m2(MPa) ISO 527 %
拉伸强度(屈服,断裂) Tensile Strength (at yield, Break) 伸长率 Elongation at break 弯曲强度 Flexural Strength 弯曲模数 Flexural Modulus IZOD冲击强度(1/8“缺口) IZOD Impact(Notched 1/8”) 冲击强度(缺口) Impact(Notched) 简支梁冲击强度(缺口) Charpy Impact(Notched) Rockwell 硬度 Rockwell Hardness
ISO 180/1A kJ/m2 ISO 179 kJ/m2 ASTM D785 (R-Scale)

工程塑料的物性
物 热变形温度(HDT) Heat Deflection Temperature 维卡软化温度 Vicat Softening Temperature 球压温度 Ball Pressure Temperature

美规 ASTM D648 ℃
欧规 ISO 75/A ℃ ISO 306/B50 ℃ IEC 60695-10-2 ℃
线性膨胀系数 Coeff. Of Linear Thermal Expansion 融熔体积率 Melt Volume Rate(MVR) 热融熔指数 Melting Flow Index(MFI) 耗氧指数(OI) Oxygen Index
ASTM D696 10-5 cm/cm℃
DIN 53572 K-1×10-4 ISO 1183 ml/10min.
ASTM D1238 g/10min. ISO 4589 %

模具零件的公差配合、形位公差及表面粗糙度要求

模具零件的公差配合、形位公差及表面粗糙度要求 2010-01-27 09:04:53|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模具零件的公差配合、形位公差及表面粗糙度要求 设计模具时,应根据模具零件的功能和固定方式及配合要求的不同,合理选用其公差配合、形位公差及表面粗糙度。否则,将不仅直接影响模具的正常工作和冲压件的质量,而且也影响模具的使用寿命和制造成本。 一、模具零件的公差配合要求 模具零件的公差配合分为过盈配合、过渡配合及间隙配合三种。过盈配合用于模具工作时其零件之间没有相对运动且又不经常拆装的零件,如导柱、导套与模板的配合;过渡配合用于模具工作时其零件之间没有相对运动但需要经常拆装的零件,如压入式凸模与固定板的配合;间隙配合用于模具工作时需要相对运动的零件,如导柱与导套之间的配合等。模具中常用零件的公差配合见下表。

二、模具零件的形公差 形位公差是形状和位置公差的简称,它包括直线度、平面度、圆柱度、平行度、垂直度、同轴度、对称度及圆跳动公差等多种。根据模具零件的技术要求,应合理选用其形位公差的种类及数值。模具零件中常用的形位公差有平行度、垂直度、同轴度、圆柱度及圆跳动公差等,现分述如下: 1、平行度公差模板、凹模板、垫板、固定板、导板、卸料板、压边圈等板类零件的两平面应有平行度要求,一般可按下表选取。

注:1.基本尺寸是指被测表面的最大长度尺寸和最大宽度尺寸。 2.滚动式导柱模架的模座平行度公差采用公差等级4级。 2.垂直度公差矩形、圆形凹模板的直角面,凸、凹模(或凸凹模)固定板安装孔的轴线与其基准面,模板上模柄(压入式模柄)安装孔的轴线与其基准面,一般均应有垂直度要求,可按下表的垂直度公差选取。而上、下模板的导柱、导套安装孔的轴线与其基准面的垂直度公差,应按如下规定:安装滑动式导柱、导套时取为0.01:100;安装滚动式导柱、导套时取为0.005:100。 >25~40 >40~63 >63~100 >100~160 >160~250 >250~400 公差等级 5 公差值 0.010 0.012 0.015 0.020 0.025 0.030 注:1.基本尺寸是指被测零件的短边长度。 2.垂直度公差是指以长边为基准,短边对长边垂直度的最大允许值。

聚氯乙烯的聚合基础学习知识原理

聚氯乙烯的聚合

聚合在带有夹套的搪瓷釜或不锈钢釜内进行,间歇操作。大型釜除依靠夹套传热外,还配有内冷管或(和)釜顶冷凝器,并设法提高传热系数。悬浮聚合体系粘度不高,搅拌一般采用小尺寸、高转数的透平式、桨式、三叶后掠式搅拌桨。 二、氯乙烯单体中杂质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1.VCM中乙炔对聚合的影响 首先表现在对聚合时间和聚合度的影响上,见表1. 可知聚合生产中除去单体中的乙炔很重要,一般要求低于10ppm (0.001%)。乙炔的主要危害是和引发剂的自由基、单体自由基发生链转移反应。当乙炔含量高时,生产上一般采取降低聚合温度的办法,以免树脂转型;或在聚合反应初期适当提高聚合温度,以消除诱导期的延长;

2.VCM中高沸物对聚合的影响 VCM中乙醛、二氯乙烯、二氯乙烷等高沸物,均为活泼的链转移剂,从而降低PVC聚合度和降低反应速度。由于高沸物存在于VCM中不便于聚合温度的掌握,以及高沸物对分散剂的稳定性有明显的破坏作用,因此对VCM中的高沸物含量要严加控制。 此外,高沸物杂质高,影响树脂的颗粒形态,造成高分子歧化,以及影响聚合釜粘釜和“鱼眼”等。工业生产要求单体中高沸物总含量控制在100ppm(0.01%)以下,即单体纯度≥99.99%。一般高沸物含量较高时,可借降低聚合反应温度来处理。 3.铁质对聚合的影响 VCM中铁离子的存在,使聚合诱导期延长,反应速度减慢,产品热稳定性差,还会降低树脂的电绝缘性能(特别是铁离子混入PVC中时)。此外,铁离子还会影响产品颗粒的均匀度。 4.水质对聚合的影响。 聚合投料用水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产品树脂的质量。如硬度(表征水中金属等阳离子含量)过高,会影响产品的电绝缘性能和热稳定;氯根(表征水中阴离子含量)过高,特别对聚乙烯醇分散体系,易使颗粒变粗,影响产品的颗粒形态;PH值影响分散剂的稳定性,较低的PH值对分散体系有显著的破坏作用,较高的PH值会引起聚乙烯醇的部分醇解,影响分散效果及颗粒形态。此外,水质还会影响粘釜及“鱼眼”的生成。 三、聚合生产过程中常用的助剂 氯乙烯悬浮聚合过程中,聚合配方体系或为改善树脂性能而添加各种各样的助剂,其中用得比较广泛的有以下几种:分散剂、引发剂、PH

有机合成题的一般解题方法范文

专题有机合成题的一般解题方法 【复习目标】熟悉有机合成中需要具备的基础知识(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相互衍生关系,官能团的引入和消去,碳链的增减,官能团的保护等),掌握有机合成的思路方法。 【机化学基础(选修5,人教版)P64-65:以有机反应为基础的有机合成,是有机化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利用简单、易得的原料,通过有机反应,生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化合物。有机合成的任务包括目标化合物分子骨架的构建和官能团的转化,其过程就象建筑师建造一座大厦,从基础开始一层一层地向上构建。利用简单的试剂作为基础原料,通过有机反应连上一个官能团或一段碳链,得到一个中间体;在此基础上利用中间体上的官能团,加上辅助原料,进行第二步反应,合成出第二个中间体……经过多步反应,按照目标化合物的要求,合成具有一定碳原子数目、一定结构的目标化合物。 逆合成分析法是在设计复杂化合物的合成路线时常用的方法,它是将目标化合物倒退一步寻找上一步反应的中间体,该中间体同辅助原料反应可以得到目标化合物。而这个中间体的合成与目标化合物的合成一样,是从更上一步的中间体得来的。依次倒推,最后确定最适宜的基础原料和最终的合成路线。所确定的合成路线的各步反应其反应条件必须比较温和,并具有较高的产率,所使用的基础原料和辅助原料应该是低毒性、低污染、易得和廉价的。】 (一)有机物合成的基础知识 1.有机合成中官能团的引入和消去 (1)在分子中引入官能团的方法 ①引入卤原子 a.烯烃、炔烃的加成反应 b.取代反应 ②引入羟基 a.加成反应(烯加水、醛酮加氢) b.水解反应酯的水解 ③引入双键 a.加成反应(炔烃的加氢) b.消去反应(卤代烃、醇的消去) ④引入醛基或酮基:由醇羟基通过氧化反应可得到醛基或酮基。 (2)从分子中消除官能团的方法 ①经加成反应消除不饱和键 ②经取代、消去、酯化、氧化等反应消去-OH ③经加成或氧化反应消除-CHO ④经水解反应消去酯基。 ⑤经过水解、消去反应消去-X 2.有机合成中碳链的增减 (1)增长碳链的方法:①不饱和化合物间的加成、聚合(如乙烯→聚乙烯)、不饱和烃与HCN的加成后水解等。②酯化反应(如乙酸与乙醇转化为乙酸乙酯等)。③有机合成题中碳链的增长,也有可能以信息给出,此类问题中应高度重视反应物与产物中的碳原子数的比较及连接位置关系等。 (2)缩短碳链的方法,其方法主要有:①烃的裂化裂解(石油的裂化、裂解)。②某些烃的氧化(如苯的同系物、烯烃等)。③羧酸的脱羧反应。④酯的水解反应 3. 有机合成中官能团的保护 在有机合成中,某些不希望起反应的官能团,在反应试剂或反应条件的影响下产生副反应,这样就不能达到预计的合成目标,因此,必须采取措施保护某些官能团,待完成反应后再除去保护基,使其复原。(备考指南P125-6) 例如为防止一OH被氧化可先将其酯化,为保护C=C不受氧化可先将其与HBr加成或与水加成,在含有C=C和-CHO的化合物中欲用溴水检验C=C,应先将-CHO用弱氧化剂(银氨溶液、新制Cu(OH)2氧化)等。 (二)有机物合成的途径 (1)一元合成路线:RCH=CH2→一卤代烃→一元醇→一元醛→一元羧酸→酯 (2)二元合成路线:RCH=CH2→二卤代烃→二元醇→二元醛→二元羧酸→酯(链酯、环酯、 —CH3—CH2Cl —CH2OH —COOH

有机合成的常规方法与解题思路

07-0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化学:有机合成的常规方法与解题思路 (附答案) 如何从原料出发去合成有机物呢?一种是通过对比,找出原料与目标产物的区别点,区别点就是变化点,然后从原料出发去合成目标产物。还可以从目标产物入手。分析若得到此产品,最后一步应是什么反应,这步反应的反应与原料又有什么样的关系,这样从后往前将原料与产品联系起来。记住合成题的正确解答必须有扎实的有机基础知识作前提。 一、总的解题思路 关键在于: 1. 选择出合理简单的合成路线。 2. 熟练掌握好各类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相互衍变关系以及重要官能团的引入和消去等基础知识。 合成路线的推导,一般有两种方法:“直推法”和“反推法”,而“反推法”较常用,该方法的思维途径是: (1)首先确定所要合成的有机物属于何类型,以及题中所给定的条件与所要合成的有机物之间的关系。 (2)以题中要求的最终产物为起点,考虑这一有机物如何从另一有机物甲经过一步反应而制得。如果甲不是所给的已知原料,再进一步考虑甲又是如何从另一有机物乙经一步反应而制得,一直推导到题目中所给定的原料为终点,同时结合题中给定的信息。 (3)在合成某一产物时,可能会产生多种不同的方法和途径,应当在兼顾原料省、产率高的前提下选择最合理、最简单的方法和途径。 二、解题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知识 1.掌握有机合成路线 有机合成往往要经过多步反应才能完成,因此确定有机合成的途径和路线时,就要进行合理选择。选择的基本要求是原料价廉,原理正确,路线简捷,便于操作、条件适宜、易于分离,产率高,成本低。中学常用的合成路线有四条。 (1)一元合成路线(官能团衍变) R —CH═CH 2 →卤代烃→一元醇→一元醛→一元羧酸→酯 (2)二元合成路线 OH H C OH H C Cl H C Cl H C CH CH OH CH CH 2|2|O H 2|2|Cl 22O H 23222-??→?-??→?=??→?++-水解 加成消去 (3)芳香化合物合成路线 ⑷改变官能团的位置 3|3HBr 23HBr 223CH Br H C CH CH CH CH Br CH CH CH +-??→?=??→?加成消去 2. 官能团的引入 ⑴引入羟基(—OH )方法: 、 、 、 等。

有机合成常用的技巧

有机合成常用的技巧 湖州中学刘羽中 关键词:有机推断有机合成 如果说有机化学是化学中的王冠的话,有机合成是则是王冠上最璀璨的明珠。有机合成和推断是有机中的精华。也是高考化学中的必考体型。 有机推断、有机合成的常用方法: 1.官能团的引入 (1)引入双键 ①通过消去反应得到C=C双键,如醇、卤代烃的消去反应 ②通过氧化反应得到--,如烯烃、醇的氧化 (2)引入-OH ①加成反应:烯烃与水的加成、醛酮与H2的加成 ②水解反应: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醇钠(盐)的水解 (3)引入-COOH ①氧化反应:醛的氧化②水解反应:酯、蛋白质、羧酸盐的水解 (4)引入-X ①加成反应:不饱和烃与HX加成②取代反应:烃与X2、醇与HX的取代 2.官能团的改变 (1)官能团之间的衍变如:伯醇醛羧酸酯 (2)官能团数目的改变 如: (3)官能团位置的改变 3.官能团的消除 (1)通过加成可以消除C=C或C≡C(2)通过消去、氧化、酯化可以消除-OH (3)通过加成(还原)或氧化可以消除--H(4)通过水解反应消除--O-(酯基) 4.碳骨架的增减 (1)增长:有机合成题中碳键的增长,一般会以信息形式给出,常见方式有酯化、有机物与HCN反应以及不饱和化合物间的加成、聚合等。 (2)变短;如烃的裂化裂解、某些烃(如苯的同系物、烯烃)的氧化、羧酸盐脱羧反应等。 三个重要相对分子质量增减的规律 1.RCH2OH RCHO RCOOH

M M-2M+14 2.RCH2OH CH3COOCH2R M M+42 3.RCOOH RCOOCH2CH3 M M+28 (关系式中M代表第一种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 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的几种情况 应对策略 一、利用结构性质推断 有机物性质是与其所具有的官能团相对应的,可根据有机物的某些性质(如反应对象、反应条件、反应数据、反应特征、反应现象、反应前后分子式的差异等等)。首先确定其中的官能团及位置,然后再结合分子式价键规律、取代产物的种类、不饱和度等确定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再根据题设要求进行解答。 例化合物A(C8H8O3)为无色液体、难溶于水、有特殊香味的物质,从A出发可发生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反应,

表面光洁度对照表

Parameters: Date: February 10, 1998 Machine: Model 802, open ink well Ink: 18 Series white with 10 percent 37-172 hardener and 15 percent solvent Y Cliché: .250 steel, etch depth .001”Pad: T-24 20 percent R Cycle: 5.5 sec. Single print, 11.0 sec. Double Print. Each printed sample was visually inspected for coverage and opacity. A Pass/Fail determination indicates whether a given texture was capable of being successfully covered when processed by the above parameters.While some textures could possibly be covered by increasing the ink’s surface tension on the pad and/or the part during the process by the intro-duction of airflow across the ink film surface(s), this was not the purpose of the test. Doing so results in ‘bridging’ which is both difficult to do consistently, and risky since adhesion is reduced. Texture Tests Purpose of test: To determine if texture is printable given normal, average operating parameters.

表面粗糙度对照表

参数的情况列表如下,如有问题,由时代公司负责解释。本表还适用于公司TR1系列粗糙度仪。修改后可测量参数的总数没有变化,仍为13个参数,只是显示在不同的标准中,也就是说:时代粗糙度仪产品参数:涵盖新旧标准参数!(详

表面粗糙度有Ra,Rz,Ry 之分,据GB 3505摘录: 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Surface Roughness Parameters and their Values)常用的3个分别

是: 轮廓算数平均偏差(Ra)--arithmetical mean deviation of the profile; 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the point height of irregularities; 轮廓最大高度(Ry)--maximum height of the profile。 Ra--在取样长度L内轮廓偏距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 Rz--在取样长度内5个最大的轮廓峰高的平均值与5个最大的轮廓谷深的平均值之和。 Ry--在取样长度L内轮廓峰顶线和轮廓谷底线之间的距离。 如果图面没标注粗糙度选用Ra /Rz /Ry 的情况下默认为Ra。 表面粗糙度是指加工表面具有的较小间距和微小峰谷不平度。其两波峰或两波谷之间的距离(波距)很小(在1mm以下),用肉眼是难以区别的,因此它属于微观几何形状误差。表面粗糙度越小,则表面越光滑。表面粗糙度的大小,对机械零件的使用性能有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表面粗糙度影响零件的耐磨性。表面越粗糙,配合表面间的有效接触面积越小,压强越大,磨损就越快。 ②表面粗糙度影响配合性质的稳定性。对间隙配合来说,表面越粗糙,就越易磨损,使工作过程中间隙逐渐增大;对过盈配合来说,由于装配时将微观凸峰挤平,减小了实际有效过盈,降低了联结强度。 ③表面粗糙度影响零件的疲劳强度。粗糙零件的表面存在较大的波谷,它们像尖角缺口和裂纹一样,对应力集中很敏感,从而影响零件的疲劳强度。 ④表面粗糙度影响零件的抗腐蚀性。粗糙的表面,易使腐蚀性气体或液体通过表面的微观凹谷渗入到金属内层,造成表面腐蚀。 ⑤表面粗糙度影响零件的密封性。粗糙的表面之间无法严密地贴合,气体或液体通过接触面间的缝隙渗漏。 此外,表面粗糙度对零件的外观、测量精度也有影响。 粗糙度:0.012、0.025、0.050、0.100、0.20、0.40、0.80、1.6、3.2、6.3、12.5、25、50、100 6.3:半精加工表面。用于不生要的零件的非配合表面,如支柱、轴、、支架、外壳、衬套、盖等的端面;螺钉、螺栓各螺母的自由表面;不要求定心和配合特性的表面,如螺栓孔、螺钉通孔、铆钉孔等;飞轮、带轮、离合器、联轴节、凸轮、偏心轮的侧面;平键及键槽上下面、花键非定心表面、齿顶圆表面;所有轴和孔的退刀槽;不重要的连接配合表面;犁铧、犁侧板、深耕铲等零件的摩擦工作面;插秧爪面等。1、外观的光滑与摩擦是一个矛盾问题,总的来说,既要光滑美观,又要有相当的摩擦,以方便安装,以下是常见的一些粗糙度数值: 2、粗糙度0.8以下:抛光 3、粗糙度0.8:用磨床加工的面 4、粗糙度1.6—3.2:车床、铣床加工面 5、粗糙度3.2—12.5:一般性的常规加工 6、一般而言,既要光滑美观,又要有相当的摩擦,以方便安装的话,粗糙度0.8可以,既显得美观高档,手感也可以的 7、如果手拧部分需要减低等级的话也可以的,建议选择粗糙度1.6—3.2,但是,好看吗?会不会影响外观的美感呢? 8、如果需要重视手拧的功能,最好是做滚花处理,滚花有“直纹”和“网纹”两种,图纸上的标注:网纹0.8(用箭头指明需要滚花的部位,再写上文字)

(完整版)高考有机合成路线设计的常用方法资料

有机合成的文化的构成与训练 有机合成题,近几年的江苏高考题中,重现率几乎百分之百,从04年的“由丁二烯通过双烯合成,制备甲基环己烷”到05年的“以溴代甲基环己烷为原料合成6-羰基庚酸”,每年的命题方式、形式略有变化:04年重点在推断物质结构,书写结构简式和化学方程式;05年着重在设计合成流程图,具有新意,但难度太大;06年有所改进。 一、要讲技巧,更要讲思想。 ㈠有机合成的重要意义 有机合成是有机化学的核心。学习和研究有机化学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合成自然界已存在的和自然界并不存在而人为设计的具有特定结构,因而具有特定性能和用途的有机化合物以造福人类。现在已经发现的三千多万种物质中,绝大部分是科学家合成的有机物。 在1828年武勒开始有机合成直至本世纪60年代之前,人们一直是从原料开始,逐步经过碳链的连接和官能团的安装最后完成的。但由于没有通用的思维规范,其设计过程往往需要相当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十分困难。1964年E.J.Corey首创用逆推的方式设计合成路线,由于他独特的操作方式,高度规范合成设计的程序,并使其具备了相对固定的逻辑思维推理模式,因而易学易用,大大推动了这一学科的发展。E.J.Corey也因此获得了1990年诺贝尔化学奖。 人们对有机产品的研究,已经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准了。如果预测某种结构的有机物具有某项特殊用途,或特殊性质,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寻找合适的原料,采用合理的合成路线,来合成该物质了,所以有机合成具有广阔前景。 ㈡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原则 ①原理正确、步骤简单(产率高) ②原料丰富、价格低廉 ③条件合适、操作方便 ④产物纯净、污染物少(易分离) 二、有机合成题的训练方法 首先要掌握“学情”,对症下药,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训练;其次要用经典的例题,特别是近三年的高考题进行典型引导,以建构有机合成的“模型”;再次要充分利用各类有机框图题,进行逆向思维,即以这类题为“素材”,灵活地进行合成路线的训练。 ㈠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①官能团的引入、消除“硬装斧头柄”。究其原因是学生有机基本反应类型掌握不扎实。 ②步骤先后随心所欲。究其原因是没有很好理解有关官能团的相互影响等知识。 ③合成“绕圈子”看不出是为了保护官能团。究其原因是思路狭窄,没有理解条件对反应进行的影响。 ④题给信息不能很好的吸收应用。究其原因是对题给信息解读不够,审题也不严密。当然,也和教师给学生相关的训练太少有关。不妨把经常出现的信息归纳整理给学生。 ㈡有机合成的常见题型 ①给定原料、指定目标分子,设计合成路线,要求书写化学方程式。 例如:以乙烯为初始反应物可制得正丁醇(CH3CH2CH2CH2OH),已知两个醛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自身加成。下式中反应的中间产物(Ⅲ)可看成是由(Ⅰ)中的碳氧双键打开,分别跟(Ⅱ)中的2-位碳原子和2-位氢原子相连而得。(Ⅲ)是一种3-羟基醛,此醛不稳定,

PET塑料原料的性能和用途简介

基础知识之什么是“通用塑料”? 通用塑料:通用塑料指的是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较低不能作为结构材料但量大面广的塑料。 五大通用塑料: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常见的通用塑料 基础知识之什么是“工程塑料”? 工程塑料 工程塑料指的是可作为结构材料的塑料。它与通用塑料并没有明显的界线,其主要品种有聚酰胺、聚甲醛、聚碳酸酯、聚苯醚、热塑性聚酯、热塑性的聚氨酯、聚砜、聚芳砜(见聚砜)、聚苯硫醚及其他芳杂环聚合物等。也有人将氟树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和所有热塑性的增强塑料,以及其它以此为基础的高分子共混物和改性的材料包括在内。 五大工程塑料 聚酰胺、聚甲醛、聚碳酸酯、聚苯醚、热塑性聚酯。 工程塑料的特性 ①密度小,一般为钢铁的1/4,铜的1/9~1/5,铝的1/2。这对于全面减轻车辆、飞行器的重量有特殊意义。 ②比强度高,用玻璃纤维增强的工程塑料,其抗张强度与质量之比达1700~4000,而钢材仅为1600左右。 ③化学稳定性好,对酸、碱以及一般有机溶剂均有良好耐腐蚀性。 ④电绝缘性优良。 ⑤耐磨,具自润滑性,可减低摩擦系数。 ⑥耐热性和尺寸稳定性高。 ⑦抗冲击、抗疲劳性能优良。 常见的工程塑料

特种工程塑料 PET塑料原料的性能和用途简介 聚对苯二甲酸类塑料,主要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 PET,分子结构高度对称,具有一定的结晶取向能力,故而具有较高的成膜性和成性。PET具有很好的光学性能和耐候性,非晶态的PET 具有良好的光学透明性。另外PET具有优良的耐磨耗摩擦性和尺寸稳定性及电绝缘性。PET做成的瓶具有强度大、透明性好、无毒、防渗透、质量轻、生产效率高等因而受到了广泛的应用。PBT与PET分子链结构相似,大部分性质也是一样的,只是分子主链由两个亚甲基变成了四个,所以分子更加柔顺,加工性能更加优良。 聚对苯二甲酸类塑料的主要用途有: 薄膜片材方面:各类食品、药品、无毒无菌的包装材料;纺织品、精密仪器、电器元件的高档包装材料;录音带、录象带、电影胶片、计算机软盘、金属镀膜及感光胶片等的基材;电气绝缘材料、电容器膜、柔性印刷电路板及薄膜开关等电子领域和机械领域。 包装瓶的应用:其应用已由最初的碳酸气饮料发展到现在的啤酒瓶、食用油瓶、调味品瓶、药品瓶、化妆品瓶等。 电子电器:制造连接器、线圈绕线管、集成电路外壳、电容器外壳、变压器外壳、电视机配件、调谐器、开关、计时器外壳、自动熔断器、电动机托架和继电器等。 汽车配件:如配电盘罩、发火线圈、各种阀门、排气零件、分电器盖、计量仪器罩壳、小型电动机罩壳等,也可利用PET优良的涂装性、表面光泽及刚性,制造汽车的外装零件。 机械设备:制造齿轮、凸轮、泵壳体、皮带轮、电动机框架和钟表零件,也可用作微波烘箱烤盘、各种顶棚、户外广告牌和模型等。 ABS塑料的特点和基础知识介绍 ABS塑料 化学名称: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英文名称: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工件表面光洁度标准 SPI

工件表面光洁度标准SPI ~SPE &模具抛光等级 2010-01-11 16:58 SPI-SPE工作表面光洁度标准旧标准一般粗糙度 A-0#1钻石膏(光学要求) A-1#3钻石膏抛光(镜面)#3钻石膏A-2#6钻石膏抛光(镜面)#3钻石膏A-3#15钻石膏抛光(镜面)#2(#1200砂纸)B-1#600砂纸(光面) B-2#400砂纸(光面) B-3#320砂纸(光面)#3C-1#600油石(哑面) C-2#400油石(哑面) C-3#320油石(哑面)#4(#280油石)D-1喷#11粗玻璃珠= (#2湿砂) D-2喷#240砂=(干幼砂)#5(5"距离100磅压力,似幼火花机纹) D-3喷#24砂= (干粗砂)#6(3"距离100磅压力)模具抛光有分等级的吗? 代号番号加工法平均粒度(μm)粒度上下值(μm) Ra中心线平均粗度(μm)抛光代号200,000#以上━━0.07 0.062~0.082 0.003~0.01 (1)光学级 14000# 1 DIAMOND 1 1~2 0.019~0.025 10000# 2 DIAMOND 2 1~3 0.02~0.028 A1 8000# 3 DIAMOND 3 2~4 0.025~0.03 (2)A1,A2 5000# 4.5 DIAMOND 4.5 3~6 0.029~0.04 (3)A2 3000# 6 DIAMOND 6 4~8 0.032~0.045 (4)A2,A3 2000# 8 DIAMOND 8 6~10 0.04~0.06 A3 1000# 15 DIAMOND 15 10~20 0.06~0.07 A3

模具各阶段要求

恒 邦 模 具 制 品 厂 产品与模具各阶段要求 T1阶段(模具) 1、 第一次试模省模要求:所有能看到的位置,不能有刀纹(火花纹可接受);表面光洁度需省到统一。 2、 其它类试模省模要求:PA 、POM 胶件如涉及到外形的,按硬胶料标准省模,只涉及到装配的,只要能出模即可,可不省模。 3、 透明类产品要求:达到透明要求。 4、 直径小于2mm 及长度超过200mm 的顶针或司筒要做托针。 5、有关模具的制做要求:按《模具质量对照手册》当中的第7、10、11、12、13、15、1 6、19、22、23、24、25、26、28、29、30、31、33、34、35、36、3 7、3 8、3 9、41、42、44、45、47、48、52、53、54、55、56、58、60、62、63、67、68、70、71、72、78、80、81、82、83、84、86要求做。 6、 第一次试模时应做斜边,如果没有做应由工模部主管及工程部主管签名确认才可以试模。(应留意放行的次数) 7、 工模部在试模时应将模具清洗干净才可以试模。 8、 啤机组在试模后应要用纸板粘走水板给有关部门。(啤机组T1~TN 都需要粘走水板) T2阶段模具 12、省模要求:所有能看到的位置省400#砂纸以上,后模省顺到出模,如涉及到外表及表面能看到 的地方,则省到与前模一致(注意:不能有火花纹)。 13、有关模具的制做要求:按《模具质量对照手册》当中的第43、61、64、65、66、73、85要求 做。 TN 阶段(模具) 1、 TN 板要求:前模省800#砂纸,如产品面积较大,则需省1000#砂纸;后模省顺到出模(省400#砂纸)。 2、 流道要省320#油石。 3、 有关模具的制做要求:按《模具质量对照手册》当中的第1、2、3、 4、 5、 6、8、14、1 7、1 8、20、46、4 9、50、51、57、77、79、81、要求做。 ~ ~ ~ 完 ~ ~ ~ 编写人: 审核人: 版本:00

浅析PVDF管性能和PVDF管的应用

一、PVDF管简介 PVDF管(聚偏氟乙烯管),分子链间排列紧密,有较强的氢键,天性耐燃,结晶度65%~78%,长期使用温度-40~150℃。其突出特点是机械强度高,耐辐照性好,可在户外长期使用,无需保养。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在室温下不被酸、碱、强氧化剂和卤素所腐蚀,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子电气、钢厂酸洗、酸碱液的输送。 图1:PVDF管来源:铁氟龙管小姐姐 PVDF管(聚偏氟乙烯管)特点: 1很好的耐化学特性,室温下不被酸、碱强氧化剂、卤素所腐蚀。 2抗冲击强度高、耐磨耗,耐蠕变、高机械强度及韧性好。 3耐热性佳、不燃性、长期使用温度-40~150℃、并有高介电强度。 4具有突出的耐气候老化性、耐臭氧,抗紫外线及核射线。 PVDF(聚偏氟乙烯管)性能参数

二、PVDF管道规格(聚偏氟乙烯管)

材质:pvdf管道施工是偏氟乙烯均聚物或者偏氟乙烯与其他少录含氟乙烯基单体的共聚物,pvdf树脂兼具氟树脂和通用树脂的特性,除具有良好的耐化学腐蚀性、耐高温性、耐氧化性、耐候性、耐射线辐射性能外,pvdf管还具有压电性、介电性、热电性等特殊性能,是目前含氟塑料中产最名列第二位的大产品。PVDF管厂家直销,PVDF管价格,PVDF管厂家报价。 图2:PVDF管来源:铁氟龙管小姐姐 PVDF管道规格表(聚偏氟乙烯管): 常用规格:内径*外径(单位:mm) 公制:2*4 3*5 4*6 5*7 6*8 8*10 8*12 9*12 10*12 12*14 14*16 16*18 18*20 20*22 英制:1/8英寸(1.6*3.2)1/4英寸(3.96*6.35)3/8英寸(6.35*9.525) 1/2英寸(9.5*12.7)3/4英寸(15.88*19.05)1英寸(22.2*25.4) 其它可生产规格,内径0.5mm到内径200mm,壁厚0.12mm到3mm

表面粗糙度检测标准

v1.0 可编辑可修改 标题:粗糙度检验规范 文件编号:WI/ZB 版本:A

修订履历表 1.0目的 对来自于外购模具、工装、治具、夹具等零配件、本厂加工的模具、工装、治具、夹具等零配件按要求进

行表面粗糙度检验,以确保模具、工装、治具、夹具等零配件满足预期的要求。 范围 适用于所有组成模具、工装、治具、夹具的零配件,包括委外和内部加工的零配件。 定义 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是指加工表面具有的较小间距和微小峰谷不平度。无论采用哪种加工方法所获得的零件表面,都不是绝对平整和光滑的,放在显微镜(或放大镜)下观察,都不得可以看到微观的峰谷不平痕迹,一般是受刀具与零件间的运动、摩擦,机床的振动及零件的塑性变形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表面上所具有的这种较小间距和峰谷所组成的微观几何形状特征,称为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对工件的影响: 3.2.1表面粗糙度影响零件的耐磨性。表面越粗糙,配合表面间的有效接触面积越小,压强越大,磨损就越快。 3.2.2表面粗糙度影响配合性质的稳定性。对间隙配合来说,表面越粗糙,就越易磨损,使工作过程中间隙逐 渐增大;对过盈配合来说,由于装配时将微观凸峰挤平,减小了实际有效过盈,降低了联结强度。 3.2.3表面粗糙度影响零件的疲劳强度。粗糙零件的表面存在较大的波谷,它们像尖角缺口和裂纹一样,对应 力集中很敏感,从而影响零件的疲劳强度。 3.2.4表面粗糙度影响零件的抗腐蚀性。粗糙的表面,易使腐蚀性气体或液体通过表面的微观凹谷渗入到金属 内层,造成表面腐蚀。 3.2.5表面粗糙度影响零件的密封性。粗糙的表面之间无法严密地贴合,气体或液体通过接触面间的缝隙渗漏。 3.2.6表面粗糙度影响零件的接触刚度。接触刚度是零件结合面在外力作用下,抵抗接触变形的能力。 3.2.7影响零件的测量精度。零件被测表面和测量工具测量面的表面粗糙度都会直接影响测量的精度,尤其是 在精密测量时。 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定义及检验要求: 3.3.1定义: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是检查加工后工件表面的一种对比量具,他的使用方法是以样块工作面的表 面粗糙度为标准,凭触觉(如手摸)或视觉(可借助放大镜、比较显微镜等)与待检查的工件表面进行比对,从而判别被检查表面的表面粗糙度是否合乎要求,这是一种定性的检查工具。 3.3.2检验要求:在用比较样块对工件表面进行比较时,所选用的样块和被检查工件的加工方法必须相同,同 时样块的材料、形状、表面色泽等应尽肯能的与被检查工件一致,判断的准则是根据工件加工痕迹的深浅来决定表面粗糙度是否符合图纸(或工艺)要求。当被检查工件表面的加工痕迹深浅程度相当或者小于样块工作面加工痕迹深度时,则被检查工件表面粗糙度一般不大于样块的标记公称值。 国内表面光洁度与表面粗糙度Ra、Rz数值换算表(单位:μm):

有机合成方法(教师版)

中国领先的中小学个性化课外辅导专家 个性化辅导讲义 讲义编号 学员编号:年级:高课时数:3 学员姓名:辅导科目:化学学科教师:尚永波 授课课题有机合成的常规方法(教师版)授课时间及时段 2015年月日星期时段:— 教学目标1. 2. 3.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解题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知识 1.改变官能团的种类、个数和位置改变;官能团的种类——有机合成中官能团的引入和消除(1)在分子中引入官能团的方法 ⑴引入羟基(—OH)方法:烯烃水化法、卤代烃水解、醛或酮与氢气加成、酯水解、烯烃与HClO 的加成等。 ⑵引入卤原子(—X)方法:烯烃或炔烃与卤素单质加成、醇和氢卤酸取代、烷烃和氯气取代、烯烃与HClO的加成等。 ⑶引入双键方法:卤代烃的消去、醇的消去、炔烃的加成等。 ⑷引入醛基(—CHO)方法:醇的催化氧化、烯烃的催化氧化、炔烃与水的加成等。 ⑸引入羧基(—COOH)方法:醛的催化氧化、酸性条件下酯水解、苯的同系物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多肽、蛋白质的水解、-CN的酸性水解等。 (2)从分子中消除官能团的方法 ①消除不饱和键的方法:加成反应 ②消除-OH的方法:取代、消去、酯化、氧化等反应 ③消除-X的方法:水解、消去反应 2. 碳链的增减(信息给予较多) 增长碳链酯化炔、烯加HCN 聚合醛醛加成肽键的生成等 减少碳链酯水解催化裂化烯被酸性高锰酸钾催化氧化肽键水解等 3. 有机物成环规律

中国领先的中小学个性化课外辅导专家 类型 方式 例举 酯成环 (— COO —) 二元酸和二元醇的酯化成环 酸醇的酯化成环 醚键成环 (— O —) 二元醇分子内成环 二元醇分子间成环 肽键成环 二元酸和二氨基化合物成环 氨基酸成环 4.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 类型 方式 例举 加聚反应 乙烯型加聚 1,3 —丁二烯加聚型 混合型加聚(不同单体) 缩聚反应 酚醛树脂型 通过酯键形成的缩聚反应 通过肽键形成的缩聚反应 通过醚键形成的缩聚反应 5.掌握有机合成路线 (1)一元合成路线(官能团衍变) 烯烃 →卤代烃→一元醇→一元醛→一元羧酸→酯 (2)二元合成路线 OH H C OH H C Cl H C Cl H C CH CH OH CH CH 2| 2|O H 2|2|Cl 22O H 23222-??→?-??→?=??→?++-水解加成消去 (3)芳香化合物合成路线 ⑷改变官能团的位置

(仅供参考)表面粗糙度标准

表面粗糙度:指加工表面具有的较小间距和微小峰谷不平度。其两波峰或两波谷之间的距离(波距)很小(在1mm以下),用肉眼是难以区别的,因此它属于微观几何形状误差。表面粗糙度越小,则表面越光滑。表面粗糙度的大小,对机械零件的使用性能有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表面粗糙度影响零件的耐磨性。表面越粗糙,配合表面间的有效接触面积越小,压强越大,磨损就越快。 ②表面粗糙度影响配合性质的稳定性。对间隙配合来说,表面越粗糙,就越易磨损,使工作过程中间隙逐渐增大;对过盈配合来说,由于装配时将微观凸峰挤平,减小了实际有效过盈,降低了联结强度。 ③表面粗糙度影响零件的疲劳强度。粗糙零件的表面存在较大的波谷,它们像尖角缺口和裂纹一样,对应力集中很敏感,从而影响零件的疲劳强度。 ④表面粗糙度影响零件的抗腐蚀性。粗糙的表面,易使腐蚀性气体或液体通过表面的微观凹谷渗入到金属内层,造成表面腐蚀。 ⑤表面粗糙度影响零件的密封性。粗糙的表面之间无法严密地贴合,气体或液体通过接触面间的缝隙渗漏。此外,表面粗糙度对零件的外观、测量精度也有影响。 表面粗糙度有Ra,Rz,Ry之分,据GB3505摘录: 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Surface Roughness Parameters and their Values)常用的3个分别是: 轮廓算数平均偏差(Ra)--arithmetical mean deviation of the profile; 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the point height of irregularities; 轮廓最大高度(Ry)--maximum height of the profile。

高中化学之有机合成方法归纳

有机合成 【知识构建】 一、有机合成的关键是 (一)、碳骨架的构建:碳链的增长、碳链的减短、成环或开环 1、碳链增长的途径: CH3CH2Br + NaCN → CH3CHO + HCN → CH3CH2CHO + CH3CH2CHO → 烯烃、炔烃的加聚、加成反应 2、碳链缩短的途径: 由醋酸钠制备甲烷: 3、成环与开环的途径: (1)成环:如羟基酸分子内酯化 HOCH2CH2COOH → (2)开环:如环酯的水解反应 COOCH2 +2H2O → COOCH2 (二)官能团的引入与转化结合已学知识,小结以下官能团引入的方法。 1、至少列出三种引入C=C的方法: (1) ;如 (2) ;如 (3) ;如 2、至少列出四种引入卤素原子的方法: (1) ;如 (2) ;如

(3) ;如 (4) ;如 3、至少列出四种引入羟基(—OH)的方法: (1) ;如 (2) ;如 (3) ;如 (4) ;如 4、在碳链上引入羰基(醛基、酮羰基)的方法: 5、在碳链上引入羧基的方法: (1) ;如 (2) ;如 (3) ;如 二、中学常用的合成路线 1.烃、卤代烃、烃的含氧衍生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2.一元合成路线 R —CH =CH 2――→HX 一定条件卤代烃―→一元醇―→一元醛―→一元羧酸―→酯 3.二元合成路线 CH 2=CH 2――→ X 2→二元醇―→二元醛→二元羧酸―→酯(链酯、环酯、聚酯) 4.芳香族化合物合成路线:

特别提醒和Cl2的反应,应特别注意条件的变化;光照只取代甲基上的氢,Fe做催化剂取代苯环邻、对位上的氢。 三、有机合成题的解题思路 典型例题: 例1.以为原料,并以Br2等其他试剂制取,用反应流程图表示合成路线,并注明反应条件。 练习1 ( ) 1.用苯作原料,不能经一步化学反应制得的是 A.硝基苯 B.环己烷 C.苯酚 D.溴苯 ( ) 2.在有机物分子中,不能引入羟基的反应是 A.氧化反应 B.水解反应 C.消去反应 D.加成反应 ( ) 3.“绿色、高效”概括了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成就的特点。换位合成法在化学工业中每天都在应用,主要用于研制新型药物和合成先进的塑料材料。在“绿色化学工艺”中,理想状态是反应中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欲制得的产物,即原子利用率为100%。①置换反应②化合反应③分解反应④取代反应⑤加成反应⑥消去反应⑦加聚反应⑧缩聚反应等反应类型中能体现这一原子最经济原则的是

有机化学做题技巧知识讲解

高考化学总复习有机推断与有机合成题型应考策略 思考方法 一、有机物的推断 1.有机物的推断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1)由结构推断有机物(2)由性质推断有机物(3)由实验推断有机物(4)由计算推断有机物等 2.有机物的推断方法分为顺推法、逆推法和猜测论证法 (1)顺推法。以题所给信息顺序或层次为突破口,沿正向思路层层分析推理,逐步作出推断,得出结论。 (2)逆推法。以最终物质为起点,向前步步递推,得出结论,这是有机合成推断题中常用的方法。 (3)猜测论证法。根据已知条件提出假设,然后归纳、猜测、选择,得出合理的假设范围,最后得出结论。其解题思路为: 审题印象猜测验证 (具有模糊性) (具有意向性) (具有确认性) 二、有机合成常见题型通常有:自行设计合成路线和框图(指定合成路线)两种 1.解题思路简要如下: 2.有机合成常用的解题方法: 解答有机合成的常用方法有“正推法”和“逆推法”。具体某个题目是用正推法还是逆推法,或是正推、逆推双向结合,这由题目给出条件决定。近几年考题中出现的问题多以逆推为主,使用该方法的思维途径是: (1)首先确定所要合成的有机物属于何类别,以及题中所给定的条件与所要合成的有机物之间的关系。 (2)以题中要求最终产物为起点,考虑这一有机物如何从另一有机物甲经过一步反应而制得,若甲不是所给已知原料,需再进一步考虑甲又是如何从另一有机物乙经过一步反应制得,一直推导到题目中给定的原料为终点。 (3)在合成某一种产物时,可能会产生多种不同的方法和途径,应在兼顾原料省、副产物少、产率高、环保好的前提下选择最合理、最简单的方法和途径。 热点荟萃 一、有机推断、有机合成的常用方法 1.官能团的引入 (1)引入双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