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变态学

变态学

变态学
变态学

第一章绪论

什么是变态心理学?

判别心理异常的标准

心理行为异常的类别

变态心理学的简史

第一节变态心理学概述

一、什么是变态心理学(异常心理学)

1、人体的功能态:基本态、异常态、特殊态

2、概念:研究揭示心理与行为异常现象(认知、情感、动机意志活动、智力和人格特征异常)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3、相关概念——《变态心理学》钱铭怡 P3

A、神经病

B、精神病

C、精神障碍

D、心理障碍

二、变态心理学的任务:

1、描述现象

2、解释原因

3、治疗干预

三、意义

理论:心理现象的实质,心身、心物的哲学命题

实践:心理健康和精神保健

四、研究方法——《变态心理学》张伯源 P3

1、观察法(概念、分类、内容)

2、个案调查法(概念、材料、内容)

3、实验法

4、心理测验和行为评定法

一位男性与另一位男性在街上见面时相互亲吻

一位妇女在喃喃自语

一个年轻人在奋力砸碎一座文物雕像

一位年轻女性连续多日拒绝进食

一个中年男子披头散发、手舞足蹈的对天大声呼喊

第二节判别心理异常的标准

一、Barlow和Duranf(2001)

1、心理失调(psychological dysfunction)

2、感到痛苦或受到伤害(distress or impairment)

3、非典型性的反应(atypical)

二、Nevid、Rathus和Gerene(2000)

1、不寻常的行为

2、社会不能接受或打破社会常规的行为

3、对现实的感知或解释是错误的

4、个体处于明显的痛苦中

5、行为是非适应性的或自我挫败式的

6、行为是危险的

三、中国的标准陈仲庚、张伯源(1986)

1、统计学指标

2、社会适应性和评价的指标

3、以个人经验为指标(医生、个体)

4、以客观检查结果为指标(医学、心理检测)——李心天(1991年)

第三节心理行为异常的类别

1、行为和人格偏离以及不良适应性反应(青少年行为偏离、人格障碍、性行为异常、适应性障碍)(14章)

2、特殊意识状态(催眠、梦、宗教、气功、药物)

3、轻度心理异常(神经症、癔症、应激相关障碍)

4、心身障碍(心因性疾病)

5、大脑病患及躯体缺陷时所表现的心理行为异常(智力迟滞、器质性障碍)

6、严重的心理异常(心境障碍、精神分裂症)

第四节变态心理学的简史

一、古代

超自然和自然混杂野蛮粗暴+人道

二、中世纪

与魔鬼为伍的人迫害+摧残

本章重点

1、变态心理学的概念

2、心理和行为异常的判别标准

3、研究方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

第二章心理障碍的理论模式

心理异常的生物学基础

心理异常的心理学观点

心理异常的社会-文化根源

第一节心理异常的生物学基础

一、遗传(基因)

直系亲属患病率是正常群体的10倍

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显著高于异卵双生子

只是遗传“易感性(diathesis)”,并不是疾病

二、神经解剖

1、大脑皮层

额叶:语言、精细地自主运动、高级认知、重要的比较器官、整合情感和认知的关键

颞叶:听觉、视觉、记忆

顶叶:感觉的内在整合、调控运动和躯体感觉

枕叶:视觉的分辨和视觉记忆

2、大脑结构

边缘系统与下丘脑:交配、战斗和快乐体验等行为

杏仁核:情感的反应(正性反应和负性反应)

海马:同时控制记忆与情感

基底神经核:有计划的行为

纹状体:调节运动的模式和静止的状态

三、神经生化(神经递质)

乙酰胆碱(ACh ):将神经冲动传到周身肌肉,与睡眠和阿尔采默氏病有关

多巴胺(DA):参与运动行为和与奖赏有关的活动的调控。与药物依赖和精神分裂症有关。

去甲肾上腺素(NE):植物性神经系统中参与产生“战斗或逃跑”的反应,中枢神经系统中,NE激活对危险的感知。五羟色胺(5-HT):重要的抑制作用。

第二节心理异常的心理学观点

一、心理动力学模型

1、心理分析

人格的结构模型、意识层次论、焦虑和防御机制、性心理发展阶段和固着

焦虑(内心愿望和外在现实、人格结构之间)是引发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

2、新弗洛伊德学派

荣格沙利文霍妮

二、认知行为模式

1、认知模型

期望;归因;认知评估;图式;

关注思维(期望、归因、认知评估、图式)是怎样被扭曲的,从而导致情感和行为的异常

2、行为主义

经典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回避学习

失调行为是:无法学到适应性行为或能力;习得了无效的或失调的反应

三、人本主义模式

自我是一个统一的主体

对自我价值和个人成长的关注

由于①过多的应用自我防御机制,个体逐渐失去了和现实的联系;②不利的社会环境和错误的学习;③过度的应激使得个体无法发挥作为人所具备的潜能,个体具有的指向健康和个人成长的自然倾向受到了阻碍或歪曲。

第三节心理异常的社会-文化根源

社会-文化因素

一、社会

社会经济地位低下

社会生活事件

人口的流动

二、文化

心理异常的表现形式

生物-心理-社会综合观点

本章重点

1、理解经典心理分析理论中的致病机制

2、行为主义的心理异常的原理

3、认知歪曲在心理异常中的作用

4、罗杰斯对心理异常的基本观点

第七章精神分裂症

一、概念

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及精神活动不协调。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有的病人在疾病过程中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自然病程多迁延,呈反复加重或恶化,但部分病人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

二、主要症状特征

4A症状:

联想障碍、情感淡漠、自闭、矛盾

一、思维障碍:形式(散漫、破裂)内容(妄想)体验(被插入、扩大、云集)

二、知觉障碍:幻觉(视、听)

三、情感平淡-典型阳性症状

四、紧张症

五、自知力障碍

【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

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分裂症另规定:

(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

(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或思维内容贫乏;

(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

(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

(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其他荒谬的妄想;

(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

(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

(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

(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严重标准】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病程标准】

(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1个月,单纯型另有规定。

(2)若同时符合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标准,当情感症状减轻到不能满足情感性精神障碍症状标准时,分裂症状

需继续满足分裂症的症状标准至少2周以上,方可诊断为分裂症

【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尚未缓解的分裂症病人,若又罹患本项中前述两类疾病,应并列诊断。

分类:

患者是位农村妇女,今年28岁,她的起病在14年前上小学时,当时她的学习成绩突然下降,人也显得多疑,见到别人讲话就疑心是在讲她,有时无端手舞足蹈,但更多的时间表现呆滞,不言不语,自笑,懒散,什么事都不肯做。曾在当地精神病院就诊,诊断为?°抑郁状态?±。但此后10年一直未治疗,病人就在家中作家务,尚能胜任。25岁时结婚,28岁时有一女。女儿出生后,患者对其不闻不问,女儿再哭再闹也不管。家人来看她时也不理不睬,对任何人都十分淡漠。平时在家生活极为懒惰,不洗脸,不吃东西,经常呆坐再屋里一动不动数小时(单纯型)

患者今年56岁,自从14年前她第八次也是最后一次住进精神病院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医院。25年前,她在被下放到农村劳动后一直闷闷不乐,以后出现了失眠,胡言乱语,半夜无目的的外跑,并坚信有人要害她,在自家楼梯上放了石头和刀,称“××要暗算我”。在家整天不停的写材料,主要是写给新华社和党中央等权威机构,时常自言自语或对空言语。曾独自去北京被遣送回家。先后8次住院,但抗精神病药物的疗效不理想,其妄想和幻觉未能消失。在住院期间仍存在明显的妄想和幻觉症状。每天都会利用能找到的一切纸张写信,内容荒诞,多为某人要害她等被害妄想,或要给某些人(多为医护人员和病友)一笔数目巨大的财产等。尽管这些信件永远不会寄出,仍写个不停。(偏)患者18岁时出现了行为紊乱,胡言乱语。经治疗后缓解。此后3次住进精神病院治疗。第三次出院后,到当地某佛寺出家为僧。出家10个月后,又出现行为紊乱,寺庙掌门通知家属将其送至医院,入院后不言不语,行为呆滞,表情紧张,拒绝进食,整日卧床不起,保持着同一个姿势不动,对医生的提问拒不回答。经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有所改善,白天仍整日不动,但晚上回起床自行吃饭、走到、如厕。入院2个月后基本缓解。(紧张型)

男21岁,是一位大二学生,学习成绩较好。入院前一周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回答问题时答非所问。入院后行为表现混乱,思维破裂,哭笑无常,时而大笑,时而大哭。反复

脱衣服,甚至赤身裸体,看到异性即冲上去欲拥抱,要家人都把衣服脱光,称“我对不起你们”,“我要和爸爸做爱”,并反复说有关性器官的脏话。将房间里的报纸撕成碎片到处乱撒。医生进行精神检查时发现其答非所问,思维破裂,

有片段的被害妄想。(青春型)

四、病因

(一)生物-探讨阶段

(二)心理社会因素

1、早期的心理创伤、心理诱因、生活事件

2、心理动力学观点:非现实感侵袭、退行至幼年、现实与非现实混淆

3、某些认知缺陷

五、治疗

(一)药物治疗

(二)心理治疗

1、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训练-对社会的理解-交谈-社交技巧-人际问题的解决

2、家庭干预:心理教育-应激处理-危机干预

3、康复治疗回归自然

本章重点

1、精神分裂症的症状特点

2、精神分裂症的类型

第八章心境障碍与自杀

第一节心境障碍

一、概念

情绪或情感处于强烈的、持久的正向或负向的状态,超过了对生活事件应激反应的程度,从而造成不良适应。二、分类

(一)抑郁发作与抑郁症

表现:(三低:思维迟缓、情绪低落、动作减少)

1、抑郁心境

2、在平常的活动中丧失兴趣和乐趣

3、食欲紊乱

4、睡眠紊乱

5、精神运动性迟缓或激越

6、精力减退

7、无价值感和内疚感

8、思维困难

9、欲死亡或自杀的想法 10、其他症状

典型症状

1、几乎整天心境抑郁,几乎天天如此

2、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或愉快感

3、精力减退,易疲劳

附加症状

1、缺乏自信心或自尊

2、不合理的自责

3、反复出现自杀或想死的念头

4、思维能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

5、精神运动性改变,激越或迟滞

6、睡眠障碍

7、食欲改变

表现:(三高症状:思维奔逸、情感高涨、活动增多)

1、情感高涨,易激惹

2、自尊膨涨

3、睡眠需要减少

4、言语增多

5、思维奔逸

6、注意力涣散

7、精力充沛

8、行为鲁莽

情感高涨

患者,女性,23岁,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相。

患者进入病房后丝毫不当成是住院,说是来疗养的。该病友谈笑风生,显得异常快乐。医生叫她过来看病时,蹦蹦跳跳地跑过来,很热情地打招呼。问她心情怎样,回答说:“很好啊,没有烦恼,没有忧愁,我要把快乐带给每一个人,把快乐也分给你们,让世界充满爱。”医生问住医院是否习惯?回答说:“没有外面好玩,但我能使自己习惯,我发现与这些病友相处很开心,他们心理上都有毛病,我与他们谈心,给他们做心理治疗。”医生问她有什么爱好?她说:“爱唱歌、跳舞、游泳……。”随即高声唱起“信天游”,边唱边跳,面部表情丰富,并邀请医生一起共舞。说话幽默,不时引起其他围观病友哈哈大笑。

三、病因

生物学因素:遗传、神经生理、生化、神经内分泌

社会心理因素

(一)心理动力学:1、对丧失的反应:自我惩罚 2、对丧失的补偿

(二)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对未能完整和真实的生活而产生的非真实存在感

(三)行为主义:消退、回避型社会行为、强化

四、认知理论

1、Beck的理论:消极的信心信念→负性生活事件背后的消极图式或信念→歪曲的认知→抑郁

2、无助感和无望感的三种理论

(1)习得性无助理论图示:不可控制的讨厌的事件→无助的感觉→抑郁

(2)归因和习得性无助理论图示:不可控制的讨厌的事件→归因于一般的和稳定的因素→无助的感觉对改变处境不作出反应→抑郁

(3)无望感理论图示:不可控制的讨厌的事件→归因于整体的和稳定的因素或其他认知因素→无望的感觉;对改变处境不作出反应,并预期期望的结果不会发生→抑郁

(五)社会因素:生活事件

四、治疗

生物治疗:电抽搐治疗、药物治疗(抗抑郁、抗焦虑、抗精神病)、光疗法、维持疗法

心理治疗:心理动力学、认知治疗、行为治疗、人本主义治疗、团体心理治疗

家庭教育

本章重点

1、心境障碍的主要症状

2、抑郁症产生的心理学原因

第九章人格障碍

第一节概述

一、人格障碍(character disorder)

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病人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这种模式显著偏离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一般认知方式(尤其在待人接物方面),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与职业功能,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病人为此感到痛苦,并已具有临床意义。病人虽然无智能障碍,但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难以矫正,仅少数病人在成年后程度上可有改善。通常开始于童年期或青少年期,并长期持续发展至成年或终生。

二、特征

1、无病理基础,偏离或不协调

2、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重复出现

3、缺乏自知力

4、目的和动机不明确

5、情绪情感发育不成熟

6、人际关系失调

7、稳定不易变

8、无明确的发病时间

一、病因

1、生物学因素:遗传病理生理因素

2、儿童早期家庭教育:早年精神创伤、家庭关系不和谐及父母不良行为的影响、不良教养方式

3、社会文化因素

二、治疗

最有效的:行为治疗

(撤销有意义强化有必要惩罚→塑造替代行为系统的强化和奖赏→行为可自控用象征性奖励代替物质奖励

现实的解决办法:障碍转化为能够适应社会的独特的生活方式

第十章性心理障碍

一、概念

有异常性行为的性心理障碍,特征是有变换自身性别的强烈欲望(性身份障碍);采用与常人不同的异常性行为满足性欲(性偏好障碍);不引起常人性兴奋的人物,对这些人有强烈的性兴奋作用(性指向障碍)。除此之外,与之无关的精神活动均无明显障碍。不包括单纯性欲减退、性欲亢进,及性生理功能障碍。

二、性心理障碍CCMD-3分类

三、病因

1、心理动力学派:恋母情结未解决好

2、行为主义:偶然的性唤起与各种不恰当的刺激相结合,然后通过性幻想和手淫反复强化的结果

附:人际关系缺陷,与异性交往缺乏技巧,正常的性行为模式受到抑制,异常性行为得到强化

四、治疗

1、与病人商讨治疗目标

2、尝试放弃异常性行为

3、鼓励正常的性关系

4、预防复发

第十一章器质性精神障碍

二、症状群

1、痴呆

2、谵妄

3、遗忘综合征

三、阿尔采默氏(早老性痴呆)

遗忘期、混乱期、痴呆期原因:脑萎缩

第十二章药物滥用与药物依赖

第一节概述

一、概念

(一)药物滥用(drug abuse)

在一种已知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偏离了社会常模与医疗允许的情况下,间断或不间断的自行使用药物的情况。

确定的条件:

1、非医疗用途的使用,明知有损于社会职业功能及身心健康,但仍不能停止或减少。

2、造成社会职业功能受损。

3、造成的症状存在至少一个月或更长时间。

(二)药物依赖(drug dependance)药物成瘾(addiction)

带有强制性的使用与觅求某种药物。

判定条件:耐受性提高、躯体依赖、戒断综合征

第二节分类

一、阿片类药物依赖二、酒精依赖三、烟草依赖

第三节病因

药物特性、躯体易感性、人格特征、文化背景、个人心理状态、用药方式、频率

第十三章智力障碍

第一节概述

病因及临床类型、诊断、治疗及预防

概念:由于大脑受到器质性的损害或是由于脑发育不完全从而造成的认识或顶的持续障碍以及整个心理活动的障碍。(智力迟滞、痴呆)

心理特点:感知觉、记忆、思维、情感、行为(注:白痴学者)

一、染色体畸形:先天愚型-唐氏综合征

二、遗传代谢缺陷:本丙酮酸尿症-金发碧眼

三、内分泌障碍:地方性呆小病-克汀病

四、感染因素:病毒-胎儿、围产期、婴儿期

五、其他生物因素:物理性损伤、化学物质

六、社会因素:早期剥夺

第三节智力迟滞的诊断及干预

一、诊断

1、智力测试

婴儿:《丹佛发育筛选测验》《格塞尔发育量表》

较大儿童:《WISC》、《WPPSI》

2、社会适应能力评定

《文兰德社会成熟程度量表》(Douall 1936)

二、早期干预

(一)原则

1、要有信心,不可半途而废。

2、内容设生活所需的,而不是系统的知识。

3、重复学习是基本训练方法,

4、少量多次,分小步进行。

5、定时、定量,既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分心

6、及时反馈,不可包办。

7、同伴交往训练 8、训练人员固定

(二)内容

1、大运动

2、精细动作

3、适应性行为

4、言语

5、个人-社会行为

第十四章发育障碍

第一节概述

★特殊性

一、儿童青少年的发展性(发展滞后、心理问题的辨别)

二、特殊的表达方式(无法用语言,采用不适当的表达方式,成人要理解)

★界定时的依据:

1、儿童的行为偏离了正常的发展或者社会文化所认为正常的行为标准。

2、这些行为是持续的、偏离的。

3、异常的行为损害了儿童的功能或者破坏了他人的生活。

第二节儿童孤独症

★概述: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亚型。以男孩多见,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为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约有四分之三的患儿伴有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部分患儿在一般性智力落后的背景下具有某方面较好的能力。

★临床表现:

一、社会交往障碍

1、缺乏社会凝视、微笑和依恋。

2、社会交往注意缺陷

3、不能进行正常游戏

4、不能遵守社会规则

5、不能建立伙伴关系

二、语言交流障碍

1、语言表达障碍

2、语言理解障碍

3、缺乏有实际意义的语言交流

4、自言乱语

5、非语言性交流

三、刻板重复的行为

1、日常生活习惯的刻板化

2、过分专注某些事务

3、行为异常

四、认知缺陷

智力发展不一致,大约3/4表现不同程度的智力缺陷;注意力过分集中。

五、感知障碍

对声音缺乏反应(呼其名字无反应),而对一些声音特别敏感。

第三节、诊断与鉴别

一、诊断工具

1、婴幼儿孤独症筛查量表(CHAT)

2、孤独症行为量表(ABC)

3、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the chiledhood autism rating scaie, CARS)

附加测评:丹佛发育筛选测试、格塞尔发育量表

韦氏智力测验

二、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亚型。以男孩多见,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为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约有四分之三的患儿伴有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部分患儿在一般性智力落后的背景下具有某方面较好的能力。

【症状标准】在下列(1)、(2)、(3)项中,至少有7条,且(1)至少有2条,(2)、(3)项至少各有1条:

(1)人际交往存在质的损害,至少2条:

①对集体游戏缺乏兴趣,孤独,不能对集体的欢乐产生共鸣;

②缺乏与他人进行交往的技巧,不能以适合其智龄的方式与同龄人建立伙伴关系,如仅以拉人、推人、搂抱作为与同伴的交往方式;

③自娱自乐,与周围环境缺少交往,缺乏相应的观察和应有的情感反应(包括对父母的存在与否亦无相应反应);

④不会恰当地运用眼对眼的注视、以及用面部表情,手势、姿势与他人交流;

⑤不会做扮演性游戏和模仿社会的游戏(如不会玩过家家等);

⑥当身体不适或不愉快时,不会寻求同情和安慰;对别人的身体不适或不愉快也不会表示关心和安慰;

(2)言语交流存在质的损害,主要为语言运用功能的损害:

①口语发育延迟或不会使用语言表达,也不会用手势、模仿等与他人沟通;

②语言理解能力明显受损,常听不懂指令,不会表达自己的需要和痛苦,很少提问,对别人的话也缺乏反应;

③学习语言有困难,但常有无意义的模仿言语或反响式言语,应用代词混乱;

④经常重复使用与环境无关的言词或不时发出怪声;

⑤有言语能力的患儿,不能主动与人交谈、维持交谈,及应对简单;

⑥言语的声调、重音、速度、节奏等方面异常,如说话缺乏抑扬顿挫,言语刻板;

(3)兴趣狭窄和活动刻板、重复,坚持环境和生活方式不变:

①兴趣局限,常专注于某种或多种模式,如旋转的电扇、固定的乐曲、广告词、天气预报等;

②活动过度,来回踱步、奔跑、转圈等;

③拒绝改变刻板重复的动作或姿势,否则会出现明显的烦躁和不安;

④过分依恋某些气味、物品或玩具的一部分,如特殊的气味、一张纸片、光滑的衣料、汽车玩具的轮子等,并从中得到满足;

⑤强迫性地固着于特殊而无用的常规或仪式性动作或活动。

【严重标准】社会交往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通常起病于3岁以内。

【排除标准】排除Asperger综合征、Heller综合征、Rett综合征、特定感受性语言障碍、儿童精神分裂症。

四、病因

(一)生物学因素

1、遗传

2、神经系统形态和功能因素

磁共振结果:患儿第四脑室明显增大,整个脑干明显较小,小脑发育比正常儿童要小;

研究假说(1)大脑“单侧化”发育障碍(2)脑功能失调

(二)精神因素:在儿童发展关键期父母不恰当的教养方式

五、治疗

教育训练+心理治疗辅以药物治疗

1、贝特海默-无条件接纳+适当的强化程序

2、行为矫正法(较成功)

过剩行为-消退法、惩罚法、暂停法等。行为不足症状-强化、消退的行为矫正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

3、脑功能训练:结构训练、感觉统合训练

第三节儿童多动症

一、概述

是发生于儿童时期(多在3岁左右),与同龄儿童相比,表现为同时有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及活动过度或冲动的一组综合征。症状发生在各种场合(如家里、学校和诊室),男童明显多于女童。

二临床症状

1、注意障碍(主要症状)

2、活动过多(显著症状)

3、情绪不稳、行为不良

4、学习困难

CCMD-3诊断标准:是发生于儿童时期(多在3岁左右),与同龄儿童相比,表现为同时有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

间短暂,及活动过度或冲动的一组综合征。症状发生在各种场合(如家里、学校和诊室),男童明显多于女童。

【症状标准】

(1)注意障碍,至少有下列4项:

①学习时容易分心,听见任何外界声音都要去探望;

②上课很不专心听讲,常东张西望或发呆;

③做作业拖拉,边做边玩,作业又脏又乱,常少做或做错;

④不注意细节,在做作业或其他活动中常常出现粗心大意的错误;

⑤丢失或特别不爱惜东西(如常把衣服、书本等弄得很脏很乱);

⑥难以始终遵守指令,完成家庭作业或家务劳动等;

⑦做事难于持久,常常一件事没做完,又去干别的事;

⑧与他说话时,常常心不在焉,似听非听;

⑨在日常活动中常常丢三拉四;

(2)多动,至少有下列4项:

①需要静坐的场合难于静坐或在座位上扭来扭去;

②上课时常小动作,或玩东西,或与同学讲悄悄话;

③话多,好插嘴,别人问话未完就抢着回答;

④十分喧闹,不能安静地玩耍;

⑤难以遵守集体活动的秩序和纪律,如游戏时抢着上场,不能等待;

⑥干扰他人的活动;

⑦好与小朋友打逗,易与同学发生纠纷,不受同伴欢迎;

⑧容易兴奋和冲动,有一些过火的行为;

⑨在不适当的场合奔跑或登高爬梯,好冒险,易出事故。

【严重标准】对社会功能(如学业成绩、人际关系等)产生不良影响。

【病程标准】起病于7岁前(多在3岁左右),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6个月。

【排除标准】排除精神发育迟滞、广泛发育障碍、情绪障碍。

三儿童多动症成因

<多动症的成因之一> 生物因素

一、遗传:同病率与血缘关系成正比。

二、神经递质不平衡: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

三、神经机能不全:感觉统合失调

四、脑损伤:额叶损伤

造成脑损伤可能原因:母亲在妊娠期间营养不良、外伤、疾病、服药、烟酒、情绪异常等;分娩过程中创伤、早产等;

小儿体重过轻,营养不良等;婴幼儿患有脑炎、高热昏迷、颅脑外伤等。

<多动症的成因之二> 家庭与教育环境

一、家庭:小家庭、隔代人帮带、活动空间有限、现代育儿工具

二、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多动症的成因之三> 其他

一、微量元素:铅、食物添加剂

二、药物:西药

四矫治

1、药物(常用、传统)

2、心理治疗(行为疗法)

3、家庭(父母接受培训和辅导)

4、学校管理和教育(课堂和课外行为管理)

第四节儿童品行障碍

一、概述

品行障碍:

指持久(至少6个月)而且反复的社交紊乱、攻击或挑衅的品行模式,严重违背对相应年龄的社会期望,因此比普通儿童的淘气或青少年的逆反行为更严重。其他精神障碍也可有品行障碍。作为诊断依据的行为有:过分好斗或霸道、残忍地对待他人或动物、严重破坏财物、纵火、偷窃、反复撒谎、旷课和离家出走、异乎寻常地频繁的大发雷霆和违拗。品行障碍的特征是反复而持久的反社会性、攻击性或对立性品行。当发展到极端时,这种行为可严重违反相应年龄的社

会规范,较之儿童普通的调皮捣蛋或少年的逆反行为更严重。

如过分好斗或霸道;残忍地对待动物或他人;严重破坏财物;纵火;偷窃;反复说谎;逃学或离家出走;过分频繁地大发雷霆;对抗性挑衅行为;长期的严重违拗。明确存在上述任何一项表现,均可作出诊断,但单纯的反社会性或犯罪行为本身不能作为诊断依据,因为本诊断所指的是某种持久的行为模式。

二、临床症状

【症状标准】

(1)至少有下列3项:

①经常说谎(不是为了逃避惩罚);

②经常暴怒,好发脾气;

③常怨恨他人,怀恨在心,或心存报复;

④常拒绝或不理睬成人的要求或规定,长期严重的不服从;

⑤常因自己的过失或不当行为而责怪他人;

⑥常与成人争吵,常与父母或老师对抗;

⑦经常故意干扰别人。

(2)至少有下列2项:

①在小学时期即经常逃学(1学期达3次以上);

②擅自离家出走或逃跑至少2次(不包括为避免责打或性虐待而出走);

③不顾父母的禁令,常在外过夜(开始于13岁前);

④参与社会上的不良团伙,一起干坏事;

⑤故意损坏他人财产,或公共财物;

⑥常常虐待动物;

⑦常挑起或参与斗殴(不包括兄弟姐妹打架);

⑧反复欺负他人(包括采用打骂、折磨、骚扰及长期威胁等手段)。

(3)至少有下列1项:

①多次在家中或在外面偷窃贵重物品或大量钱财

②勒索或抢劫他人钱财,或入室抢劫;

③强迫与他人发生性关系,或有猥亵行为;

④对他人进行躯体虐待(如捆绑,刀割,针刺、烧烫等);

⑤持凶器(如刀、棍棒、砖、碎瓶子等)故意伤害他人;

⑥故意纵火。

(4)必须同时符合以上第(1)、(2)、(3)项标准。

【严重标准】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如社交、学习或职业功能)明显受损。

【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6个月。

【排除标准】排除反社会性人格障碍、躁狂发作、抑郁发作、广泛发育障碍,或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等。

三、病因

先天的倾向性(气质)、家庭教育方式(无效的养育、拒绝、严厉的缺乏一致性的惩罚、父母的忽略)

四、矫治

治疗取向:关注有问题的家庭模式(聚合式家庭模型)

第五节其他发育性障碍

★神经性厌食症

概述:

是一种多见于青少年女性的进食行为异常,特征为故意限制饮食,使体重降至明显低于正常的标准,为此采取过度运动、引吐、导泻等方法以减轻体重。常有过分担心发胖,甚至已经明显消瘦仍自认为太胖,即使医生进行解释也无效。部分病人可以用胃涨不适,食欲下降等理由,来解释其限制饮食。常有营养不良、代谢和内分泌紊乱,女性可出现闭经,男性可有性功能减退,青春期前的病人性器官呈幼稚型。有的病人可有间歇发作的暴饮暴食。本症并非躯体疾病所致的体重减轻,病人节食也不是其他精神障碍的继发症状。

【诊断标准】

(1)明显的体重减轻比正常平均体重减轻15%以上,或者Quetelet体重指数为17.5或更低,或在青春期前不能达到所期望的躯体增长标准,并有发育延迟或停止;

(2)自己故意造成体重减轻,至少有下列1项:

①回避“导致发胖的食物”;②自我诱发呕吐;③自我引发排便;④过度运动;⑤服用厌食剂或利尿剂等;

(3)常可有病理性怕胖:指一种持续存在的异乎寻常地害怕发胖的超价观念,并且病人给自己制订一个过低的体重界限,

这个界值远远低于其病前医生认为是适度的或健康的体重;

(4)常可有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广泛内分泌紊乱。女性表现为闭经(停经至少已3个连续月经周期,但妇女如用激素替

代治疗可出现持续阴道出血,最常见的是用避孕药),男性表现为性兴趣丧失或性功能低下。可有生长激素升高,皮质醇浓度上升,外周甲状腺素代谢异常,及胰岛素分泌异常;

(5)症状至少已3个月;(6)可有间歇发作的暴饮暴食(此时只诊断为神经性厌食);(7)排除躯体疾病所致的体重减轻(如脑瘤、肠道疾病例如Crohn病或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说明】(1)正常体重期望值可用身高厘米数减105,得正常平均体重公斤数;或用Quetelet体重指数=体重千克数/身高米数的平方进行评估;(2)有时厌食症可继发于抑郁症或强迫症,导致诊断困难或在必要时需并列诊断。

★神经性贪食症

概述:

是一种进食障碍,特征为反复发作和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及暴食行为,病人有担心发胖的恐惧心理,常采取引吐、导泻、禁食等方法以消除暴食引起发胖的极端措施。可与神经性厌食交替出现,两者具有相似的病理心理机制,及性别、年龄分布。多数病人是神经性厌食的延续者,发病年龄较神经性厌食晚。本症并非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所致的暴食,也不是癫痫、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障碍继发的暴食。

【诊断标准】

(1)存在一种持续的难以控制的进食和渴求食物的优势观念,并且病人屈从于短时间内摄入大量食物的贪食发作;

(2)至少用下列一种方法抵消食物的发胖作用:

①自我诱发呕吐;

②滥用泻药;

③间歇禁食;

④使用厌食剂、甲状腺素类制剂或利尿剂。如果是糖尿病人,可能会放弃胰岛素治疗;

(3)常有病理性怕胖;

(4)常有神经性厌食既往史,二者间隔数月至数年不等;

(5)发作性暴食至少每周2次,持续3个月;

(6)排除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所致的暴食,及癫痫、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障碍继发的暴食。

【说明】有时本症可继发于抑郁症,导致诊断困难或在必要时需并列诊断。

变态反应分类

Ⅰ型变态反应 即速发型(Ⅰ型变态反应),又称过敏反应过敏原进入机体后,诱导B细胞产生IgE抗体。IgE与靶细胞有高度的亲和力,牢固地吸附在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表面。当相同的抗原再次进入致敏的机体,与IgE抗体结合,就会引发细胞膜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启动两个平行发生的过程:脱颗粒与合成新的介质。①肥大细胞与嗜碱粒细胞产生脱颗粒变化,从颗粒中释放出许多活性介质,如组胺、蛋白水解酶、肝素、趋化因子等;②同时细胞膜磷脂降解,释放出花生四烯酸。它以两条途径代谢,分别合成前列腺素、血栓素A2;和白细胞三烯(LTs)、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各种介质随血流散布至全身,作用于皮肤、粘膜、呼吸道等效应器官,引起小血管及毛细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嗜酸粒细胞增多、浸润,可引起皮肤粘膜过敏症(荨麻疹、湿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道过敏反应(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喉头水肿),消化道过敏症(食物过敏性胃肠炎),全身过敏症(过敏性休克),小结:由于IgE多由粘膜分泌,所以I型多引起粘膜反应。 Ⅱ型变态反应 即细胞毒型(Ⅱ型变态反应)抗体(多属IgG、少数为IgM、IgA)首先同细胞本身抗原成分或吸附于膜表面成分相结合,然后通过四种不同的途径杀伤靶细胞。(1)抗体和补体介导的细胞溶解:IgG/IgM类抗体同靶细胞上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后,经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系统,最后形成膜攻击单位,引起膜损伤,从而靶细胞溶解死亡。(2)炎症细胞的募集和活化:补体活化产生的过敏毒素C3a、C5a对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具有趋化作用。这两类细胞的表面有IgG Fc受体,故IgG与之结合并激活它们,活化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产生水解酶和细胞因子等从而引起细胞或组织损伤。(3)免疫调理作用:与靶细胞表面抗原结合的IgG 抗体Fc片段同巨噬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以及C3b促进巨噬细胞对靶细胞的吞噬作用。 (4)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靶细胞表面所结合的抗体的Fc段与NK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上的Fc受体结合,使它们活化,发挥细胞外非吞噬杀伤作用,使靶细胞破坏。 Ⅲ型变态反应 即免疫复合物型(Ⅲ型变态反应)在免疫应答过程中,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形成是一种常见现象,但大多数可被机体的免疫系统清除。如果因为某些因素造成大量复合物沉积在组织中,则引起组织损伤和出现相关的免疫复合物病。免疫复合物沉积的影响因素有如下几个:(1)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大小:这是一个主要因素,一般来讲分子量为约1000kD沉降系数为8.5—19S的中等大小的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易沉积在组织中。(2)机体清除免疫复合物的能力:它同免疫复合物在组织中的沉积程度呈反比。(3)抗原和抗体的理化性质:复合物中的抗原如带正电荷,那么这种复合物就很容易与肾小球基底膜上带负电荷的成分相结合,因而

变态反应的分型

变态反应的分型

变态反应 变态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超敏反应 ,是指 已被某种抗原致敏的机体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 激时发生的超常的或病理性免疫应答.其表现为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变态反应是一种过强的免疫应答,因此具有免疫应答的特点,即 特异性和记忆性.引起变态反应的抗原称为变应原,可以是完全抗原,如微生物,异种动物血清等;也可是半抗原,如药物,化学制剂等;还可是自身抗原如变性的自身组织细胞等.根据变态反应的发生机制,通常分为IV型.前III型由抗体介导,第IV型为细胞免疫介导.临床上发生的变态反 应常见两型或三型并存,以一种为主.而一种抗 原在不同条件下可引起不同类型的变态反应. (一)I型变态反应----速发型变态反应为致敏机体再次接触相应变应原时所发生的急性变 态反应.如临床常见的过敏性哮喘,青霉素引起 的过敏性休克等均属I型变态反应.其基本特点是:发生快,消失快,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其发生机制是由结合在肥大细胞,嗜碱性粒 细胞上的IgE与再次接触的变应原结合后导致

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一系列生物活性物质,导致机体生理功能紊乱,通常无组 织细胞损伤. 1.变应原种类:(1)吸入性:植物花粉,真菌,尘螨,昆虫,动物皮毛等.(2)食入性:奶,蛋,海产品,菌类食物,食品添加剂,防腐剂等.(3)其它:药物, 化工原料,污染空气颗粒等. 2.参与的免疫细胞:(1)效应细胞:肥大细胞,嗜 碱性粒细胞.这两种细胞表面均具有IgE Fc受体,可与IgE的Fc段结合.同时这两种细胞的胞浆内均含有大量嗜碱性颗粒,其内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如组胺. (2)负反馈调节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可直接吞噬,清除肥大细胞 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的颗粒,释放一系列酶灭活生物活性介质. 3.参与的免疫分子――抗体:IgE为主,IgG4也 可参与.IgE由变应原入侵部位粘膜固有层中浆细胞产生,对同种组织细胞具有亲嗜性,其Fc段可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IgE Fc受体结合.

FBI变态心理测试题

FBI变态心理测试题 1.某天,一位曾去过南极站参与太阳能设备调试工作的工程师在家里吃了妻子端给他的肉 食后,觉得味道很怪,就问妻子这是什么肉。妻子回答说这是企鹅肉。那工程师沉默了一会之后,用餐叉刺进了自己的喉咙。为什么? 答案:工程师在南极曾经遇险,一个同事死掉了。后来他和其他人依靠吃一种据说是企鹅肉的东西才维持到营救人员赶到。他在尝到了企鹅肉的真正味道之后,才知道他当时吃的其实是死去同事的肉。 2. 一名身患宿疾的男子四处求医,最终在一家医院内彻底治愈了。可是在他返乡的火车上,他忽然歇斯底里地大哭大叫,狂乱中打伤了几名乘客后,撞碎车窗,跳出了车外。结果被卷入车轮,粉身碎骨。为什么? 答案:男子的宿疾是失明。痊愈后,本以为自己可以重见光明,结果列车经过了一个隧道,黑暗中男子以为自己旧疾复发,绝望之余跳车自尽。 3. 有个男子和女友在河边散步,女友失足落入水中,挣扎了几下就沉没了。男子慌忙跳入水中,可是却没有将女友救上来。几年后,男子重游伤心地,看见一个老者在钓鱼。男子发现老者钓上的鱼身上都干干净净的,就问老者鱼身上为什么没有水草。老者回答说:这条河里从来就没有水草。男子听后,一言不发,跳入河中自杀了。为什么? 答案:当时男子跳入河中挽救女友的时候,曾抓住类似水草的东西,男子就放手了。后来从老者的回答中,他终于知道他当时抓住的并不是水草,而是女友的头发。 4. 一个人头朝下死在沙漠里,身边是几个大大小小的行李箱。死者手中紧紧捏着半根火柴。这个人死怎么死的。 答案:这个人乘坐的飞机发生了故障,所有人需要跳伞逃生,结果发现降落伞少了一个。于是大家决定抽签决定生死,抽到半根火柴的人只能自己跳下去。结果死者不幸抽到了半根火柴。

变态反应——百度百科

变态反应——百度百科 2014-4-24 摘编 变态反应也叫超敏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人们日常遇到的皮肤过敏,皮肤骚痒、红肿,就是一种变态反应。 中文名变态反应别称超敏反应应用学科生物适用领域范围医学适用领域范围生态学表现皮肤过敏 目录 1概述2发生条件3特点和常见病4流行病学 5分类?Ⅰ型变态反应?Ⅱ型变态反应?Ⅲ型变态反应?Ⅳ型变态反应 6鉴别?疥螨?肠阿米巴病?隐孢子虫?分型免疫成分损伤机制寄生虫感染举例 1概述 若机体已被某种寄生虫抗原致敏,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则二次免疫应答增强,或长期受染,早期过去后的机体反应相似于二次免疫应答反应。因免疫应答过强而导致组织损伤(免疫病理变化),即称为变态反应(allergy),或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reaction)。1963年起Gell与Coombs按变态反应发生发展的近代知识,首先提出四型分型法,即Ⅰ型——速发型(immediat type),Ⅱ型——细胞毒型(cytotoxic type)/细胞溶解型,Ⅲ型——免疫复合物型(immunecomplex type),以上3型均由抗体所介导;而Ⅳ型——迟发型(delayedtype)或细胞介导型(cellmediated type),由[1]所介导。 2发生条件 变态反应[2]的发生需要具备两个主要条件: 一是容易发生变态反应的特应性体质,这是先天遗传决定的,并可传给下代,其机率遵循遗传法则; 二是与抗原的接触,有特应性体质的人与抗原首次接触时即可被致敏,但不产生临床反应,被致敏的机体再次接触同一抗原时,就可发生反应,其时间不定,快者可在再次接触后数秒钟内发生,慢者需数天甚至数月的时间。 3特点和常见病 变态反应的是伴有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2005年,在世界首个过敏性疾病日,世界变态反应组织公布对30个国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在这些国家的12亿总人口中,22%(2亿5 千万人)患有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结膜炎、湿疹、食物过敏、药物过敏和严重过敏反应等。

【测试】变态犯罪心理学测试题

更多课程传送门:点这里 第一题:企鹅肉 一个男科学家回忆说:他和他的朋友去南极考察,但是他中途中了雪盲,什么都看不到。所以他们在南极游荡,最后只能生吃企鹅来维持生命。但是他朋友最后还是没有挺住,最后死了。他一个人继续走了一天,最后被救了回去。第二天他特意去企鹅店吃企鹅,但是回来后竟然自杀了。为什么? 第二题:跳火车 一个人坐火车去临镇看病,看完之后病全好了。回来的路上火车经过一个隧道,这个人就跳车自杀了。为什么? 第三题:水草 有个男孩跟他女友去河边散步。突然他的女友掉进河里了,那个男孩就急忙跳到水里去找,可没找到他的女友,他伤心的离开了这里。过了几年后,他故地重游,这时看到有个老人在钓鱼,可那老人钓上来的鱼身上没有水草,他就问那老人为什么鱼身上没有沾到一点水草,那老人说:这河从没有长过水草。说到这时,那男孩突然跳到水里自杀了。为什么? 第四题:葬礼的故事 有母女三人,母亲死了,姐妹俩去参加葬礼。妹妹在葬礼上遇见了一个很有型的男子,并对他一见倾心。回到家后,妹妹把姐姐杀了。为什么? 第五题:夜半敲门 一个人住在山顶的小屋里,半夜听见有敲门的,他打开门却没有人,于是去睡了。等了一会又有敲门声,去开门,还是没人,如是者几次。第二天,有人在山脚下发现死尸一具,警察来把山顶的那人带走了。为什么? 第六题:满地木屑 马戏团里有两个侏儒,瞎子侏儒比另一个侏儒矮。马戏团只需要一个侏儒,马戏团的侏儒当然是越矮越好了。两个侏儒决定比谁的个子矮,个子高的就去自杀。可是,在约定比个子的前一天,瞎子侏儒,也就是那个矮的侏儒已经在家里自杀死了,地上残留着许多碎木屑。他

为什么自杀? 第七题:牛吃草 有一个年轻的男人,他的房子和邻居夫妇的房子中间隔着一片草坪。有一天深夜,男人被隔壁的吵架声吵醒,之后他又听到了摔东西声、砍刀子声和牛吃草的声音,过了一会,他又听到了有人撞他家门的声音,但他都没有理会,又睡了过去。第二天,他发现隔壁的男主人惨死在他家门口。推理其过程。 第八题:半根火柴 有一个人在沙漠中,头朝下死了,身边散落著几个行李箱子,而这个人手里紧抓著半个火柴。推理这个人是怎么死的? 第九题:过山车 有一对恋人去乐园玩,女孩想玩过山车,可男孩有点怕没敢玩,女孩玩了一次后,还想玩,这次她强拉着男孩和她一起玩,结果只有她一个人下来了,为什么? 第十题:报纸 晴天一个男人在一个很高的建筑物下面看报纸,他看到一条消息后突然跑到建筑物顶层,打开灯,然后跳下去自杀了。为什么? 第十一题:雨夜广播 雨夜,一个男人在车里面听广播。然后,突然一个闪电,随后打雷。由于闪电的干扰广播停了几秒种,然后那个男子自杀了。为什么? 第十二题:睡美人 从前,有一个被巫师施了魔咒的美丽公主,被关在城堡里长眠不醒。据说只有王子的深情一吻能吻醒公主。后来,一位很帅的王子攻占了城堡救出了公主。可是,他吻醒了公主后就被公主给杀了,为什么? 第十三题:两个军官 某次战争中杀人无数的两个军官,被困在了荒野里。他们孤苦无住,被恐惧和绝望快逼疯了,偏偏其中一位没熬的过去,先死了。另一位更加陷入绝望中,他将自己的战友埋了后,精神已经接近崩溃。更可怕的是:第二天的早上,当他醒来时,发现,死去的战友竟然正坐在他的身旁,用同样绝望的眼睛盯着他,请问怎么回事?

变态心理学知识框架

变态心理学得定义与对异常心理得解释 第二节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 第三节常见异常心理得症状 精神障碍症状学总表

感知障碍得分类

概念辩析:错觉与幻觉 错觉有生理性与病理性之分,幻觉一般都就是病理性得。错觉就是有对象性得知觉,只不过知觉发生了错误,而幻觉就是无对象性得知觉。 概念辩析:内感性不适与内脏性幻觉 内感性不适就是感觉障碍,而内脏性幻觉就是知觉障碍。内感性不适得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而内脏性幻觉性质明确,部位具体。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内感性不适与内脏性幻觉哪个更严重?答案就是内脏性幻觉,因为内脏得痛觉(见基础心理学)本身就具有性质不明确与放射性得特点,所以内感性不适更接近于内脏得生理感受,也更接近于正常 概念辩析:思维鸣响就是思维障碍吗? 思维鸣响在有得教科书里放到思维障碍中,有得教科书放到知觉障碍中,笔者认为思维鸣响虽然有“思维”二字,但从定义上讲还就是一种特殊得幻觉 思维障碍得分类

概念辩析:思维迟缓与思维贫乏 思维迟缓与思维贫乏得思维活动都减少,但后者语速不减慢 概念辩析:强制性思维与强迫性思维 两个概念虽然一字之差,但就是强制性思维见于精神分裂症,强迫性思维见于强迫症 概念辩析:思维插入、思维被夺与思维云集 思维插入与思维被夺得思维中还有属于患者自己得思维,受患者自己支配;而思维云集得思维活动完全不受患者本人支配,没有属于自己得思维内容 概念辩析:关系妄想与其她妄想 其她类型得妄想也都含有关系妄想得成分,比如被害妄想得实质也就是关系妄想,特殊意义妄想得实质也就是关系妄想,但就是如果符合典型得被害妄想得表现就不再诊断为关系妄想,而就是诊断为被害妄想 注意障碍、记忆障碍与智能障碍得分类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变态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2001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变态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一单选(每小题1分,共10分) 1.把心理异常解释为体内四种体液的不平衡的学者是( B ) A、盖伦 B、希波克拉底 C、克雷佩林 D、高尔登 2.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国家是( D ) A、美国??? B、墨西哥??? C、日本???? D、匈牙利 3.在金赛等人提出的同性恋-异性恋比例表中,单一的异性恋和单一的同性恋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分别是( B ) A、35%, 1%??? B、35%, 4%???? C、80%, 4%???? D、80%, 10% 4.智力迟滞的边缘状态所指的智商(IQ)分数为( C ) A、70----84??? B、75----84??? C、70---79???? D、65---79 5.人本主义理论认为,造成情感障碍的原因是( D ) A、自我惩罚 B、习得的无助感 C、高度的成就需要 D、难以处理的独立状态 6.具有神经症行为风格的人在人际关系中通常带有明显的( A?? ) A、依赖倾向 B、暴力倾向 C、合作倾向??? D、隐瞒倾向 7.心理防御机制中,不包括(?? C?? ) A、否认??? B、合理化??? C、学习???? D、升华作用 8.被看作是心理治疗的“第三势力”的心理疗法是( B?? ) A、行为疗法 B、人本主义心理治疗 C、精神分析??? D、认知治疗 9.若某患者经过长期训练可学会基本卫生习惯,但即使经过训练也很难达到自理,需要他人照顾,基本丧失学习能力,情感幼稚,情绪反应容易过头,那么该患者属于(?? B?? ) A、极度智力迟滞 B、重度智力迟滞 C、中度智力迟滞 D、智力迟滞的边缘状态 10.先天愚型的智力迟滞又叫( B) A、猫叫综合症??? B、唐氏综合症??? C、特纳综合症??? D、弗伶综合症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6.从心身医学的观点出发,心身疾病的发病过程为:紧张刺激--情绪反应--( 功能障碍?? )--细胞疾病--( 组织结构改变?? ). 17.在比内-西蒙智力量表中,智商=( 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 ). 18.有代表性的认知疗法包括:艾利斯创造的( 理性情绪疗法),贝克发展起来的( 认知转变法?? ). 19.引起应激的内外环境因素称为( 应激源),无论是愉快的还是厌恶的,产生的应激反应都是一样的,所以叫做(非特异性反应). 20.新生儿核黄疸绝大多数是由于(?? 母子血型不合?? )引起新生儿溶血造成的. 21.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观点中,( 自我?? )是组织心理活动的中心,着眼点在于价值和个人成长. 22.系统脱敏法也叫(?? 交互抑制法?? );理性情绪治疗简称(?? RET??? ). 23.在变态心理学领域,目前影响最大的四种理论模型是( 医学模型)( 心理动力学模型?? )(?? 行为模型) ( 社会文化模型). 24.躁狂症的典型症状是(情感高涨)(思维活动加速? )(?? 言语动作增多?? ). 25.婴儿孤独症是发生在儿童早期的以(?? 同外界接触障碍?? )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病,又称( “坎纳氏病”). 26.老年神经症主要可分为(?疑病?)、焦虑、(?强迫症)、老年癔病等四种类型。 27。大麻的急性期精神症状可分为四期,即(?? 陶醉兴奋期?? )、发展期、(?? 深度幻觉

变态心理学复习指导模板

心理咨询师考试辅导《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复习指导》 诊断技能常会考识别!! 第一节对心理异常现象现代说明书p254 ☆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性的冲动潜意识 ☆行为主义的解释:兴奋和抑制的冲突,及强而有力的刺激 ☆存在—人本主义心理解释:责任与自由选择对立产生的存在焦虑,潜能受阻,自我无法实现。 第二节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之区分 心理的正面,即正常的心理活动,具有其正面的功能(三大功能) l 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 l 能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组织正常运行 | l 它能使人类正常地、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以便创造性地改造世界,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区分(四种区分方式) 一、常识性: 1)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 2)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 3)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 4)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 二、非标准化 > 1)统计学2)文化人类学3)社会性4)精神医学5)认知心理学 三、标准化 1)医学2)统计学3)内省经验4)社会适应 四、从心理学角度切入,根据心理学对心理活动的定义,提出以下三条原则

(病与非病三原则)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原则:正常心理活动或行为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现实保持一致(主客观统一) 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行为协调一致(知情意行协调) 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人格特征有相对的稳定性,在没有重大外界变革的情况下,一般是不易改变的 ( 第三节、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 对于有精神障碍的人——即通常所说的精神病患者,既要进行心理咨询也要进行心理治疗治,但它只是辅助性的,而且是有条件的。 条件如下: 1必须是在经过系统临床治疗,病理性症状缓解或基本消失以后 2 主要目标应是社会功能的康复和预防复发 3 必须密切配合精神科医生一起实施 以下内容注意各种分类与识别 ¥ 1、认知障碍 2、情感障碍 3、意志行为障碍 I. 认知障碍:感知障碍,思维障碍,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自知力障碍 一、感知障碍 (一)感觉障碍 1、感觉过敏 ; 2、感觉减退 3、内感性不适

变态反应与超敏反应

第十二章变态反应与超敏反应 当已经产生了IgE抗体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无毒性抗原或变应原(allergen)时,可引起变态反应的发生。在组织中,变应原结合于肥大细胞表面的IgE后激活肥大细胞,可导致一系列具有变态反应(allergy)特征的病理性免疫反应。IgE的生物学功能在第九章已作论述,在大多数情况下它是保护性抗体,尤其表现在抵御寄生虫蠕虫感染的免疫中。寄生虫病广泛流行于发展中国家,而在工业化国家里,由IgE导致变态反应的现象非常普遍,它是引起疾病的重要诱因(见表12.1)。在北美和欧洲,几乎近半数的人对一种或数种环境变应原过敏。虽然过敏反应造成生命的危害比较罕见,但由此引起的身体不适十分常见,使患者丧失了大量的学习和工作时间。鉴于IgE抗体在医学上的重要性,目前对IgE介导的效应过程在病理学方面的了解远甚于其在正常生理功能的作用。 所有IgE抗体介导的免疫反应均涉及到肥大细胞脱颗粒。过敏个体所表现的临床症状与变应原侵入的途径如注射、吸入、摄入以及变应原的剂量有关。 变态反应(allergy)一词最早由Clemens Van Pirguet提出,当时是作为“机体对外来物质反应的一种能力”的意思,该词用意广泛,几乎包含了所有的免疫学反应。现代变态反应定义是“免疫系统对无毒性抗原发生反应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变态反应其实是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 reaction)的一种形式,有许多免疫反应可以导致组织损伤。Coombs 和Gell把超敏反应归纳为四类(图12.2)。在本章节里,首先描述了IgE介导的免疫效应机制,然后对IgE—抗原复合物结合至肥大细胞表面IgE高亲和力F Cε受体后所产生的病理

变态反应的分型

变态反应 变态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超敏反应 ,是指已被某种抗原致敏的机体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发生的超常的或病理性免疫应答.其表现为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变态反应是一种过强的免疫应答,因此具有免疫应答的特点,即特异性和记忆性.引起变态反应的抗原称为变应原,可以是完全抗原,如微生物,异种动物血清等;也可是半抗原,如药物,化学制剂等;还可是自身抗原如变性的自身组织细胞等.根据变态反应的发生机制,通常分为IV型.前III型由抗体介导,第IV型为细胞免疫介导.临床上发生的变态反应常见两型或三型并存,以一种为主.而一种抗原在不同条件下可引起不同类型的变态反应. (一)I型变态反应----速发型变态反应为致敏机体再次接触相应变应原时所发生的急性变态反应.如临床常见的过敏性哮喘,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等均属I型变态反应.其基本特点是:发生快,消失快,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其发生机制是由结合在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上的IgE与再次接触的变应原结合后导致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一系列生物活性物质,导致机体生理功能紊乱,通常无组织细胞损伤. 1.变应原种类:(1)吸入性:植物花粉,真菌,尘螨,昆虫,动物皮毛等.(2)食入性:奶,蛋,海产品,菌类食物,食品添加剂,防腐剂等.(3)其它:药物,化工原料,污染空气颗粒等. 2.参与的免疫细胞:(1)效应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这两种细胞表面均具有IgE Fc 受体,可与IgE的Fc段结合.同时这两种细胞的胞浆内均含有大量嗜碱性颗粒,其内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如组胺. (2)负反馈调节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可直接吞噬,清除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的颗粒,释放一系列酶灭活生物活性介质. 3.参与的免疫分子――抗体:IgE为主,IgG4也可参与.IgE由变应原入侵部位粘膜固有层中浆细胞产生,对同种组织细胞具有亲嗜性,其Fc段可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IgE Fc受体结合. 4.参与的生物活性介质及生物效应: (a)颗粒内储存的介质:组胺使毛细血管扩张,增加其通透性,平滑肌痉挛,腺体分泌增加,引起痒感;激肽原酶使血浆中激肽原变为缓激肽,扩张毛细血管,增加其通透性,平滑肌收缩,引起痛感;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吸引嗜酸性粒细胞在反应局部聚集。(b) 新合成介质:白三烯使支气管平滑肌强烈持久收缩导致痉挛,且其作用不能被抗组胺药物阻断;前列腺素E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扩张,双向调节组胺释放,使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能凝聚,活化血小板,使其释放组胺和5-羟色胺,引起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5.反应过程:(1)机体致敏阶段:变应原通常经呼吸道,消化道粘膜和皮肤初次入侵过敏体质机体,刺激机体产生针对变应原的特异性IgE.该抗体Fc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上Fc 受体(FcεR)结合,形成致敏的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细胞,使机体处于对该变应原的致敏状态.此状态可维持半年至数年不等.(2)发敏阶段:致敏机体再次接触同一变应原,则变应原与体内早已存在的致敏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表面两个相邻的特异性IgE分子交联结合,使胞膜发生一系列生化反应,使致敏细胞脱颗粒,释放储存的介质,同时合成新的介质.这些

心理测试变态杀人狂犯罪测试

心理测试变态杀人狂犯罪测试.txt7温暖是飘飘洒洒的春雨;温暖是写在脸上的笑影;温暖是义无反顾的响应;温暖是一丝不苟的配合。8尊重是一缕春风,一泓清泉,一颗给人温暖的舒心丸,一剂催人奋进的强心剂 第1题:牛吃草有一个年轻的男人,他的房子和邻居夫妇的房子中间隔着一片草坪。有一天深夜,男人被隔壁的吵架声吵醒,之后他又听到了摔东西声、砍刀子声和牛吃草的声音,过了一会,他又听到了有人撞他家门的声音,但他都没有理会,又睡了过去。第二天,他发现隔壁的男主人惨死在他家门口。推理其过程。 第2题:过山车有一对恋人去游乐园玩女孩想玩过山车可男孩有点怕没敢玩女孩玩了一次后还想玩这次她强拉着男孩和她一起玩结果只有她一个人下来了请推理这个男孩是怎么死的? 第3题:报纸晴天一个男人在一个很高的建筑物下面看报纸,他看到一条消息后突然跑到建筑物顶层,打开灯,然后跳下去自杀了。为什么? 第4题:雨夜广播雨夜,一个男人在车里面听广播。然后,突然一个闪电,随后打雷。由于闪电的干扰广播停了几秒种,然后那个男子自杀了。为什么? 第5题:睡美人从前,有一个被巫师施了魔咒的美丽公主,被关在城堡里长眠不醒。据说只有王子的深情一吻能吻醒公主。后来,一位很帅的王子攻占了城堡救出了公主。可是,他吻醒了公主后就被公主给杀了,为什么? 第6题:两个军官某次战争中杀人无数的两个军官,被困在了荒野里。他们孤苦无住,被恐惧和绝望快逼疯了,偏偏其中一位没熬的过去,先死了。另一位更加陷入绝望中,他将自己的战友埋了后,精神已经接近崩溃。更可怕的是:第二天的早上,当他醒来时,发现,死去的战友竟然正坐在他的身旁,用同样绝望的眼睛盯着他,请问怎么回事? 第7题:滴水声有个女孩的父母都出差了,她晚上一个人睡觉,陪伴她的只有一只爱犬。半夜,她突然听到天花板传来滴水声。为了不害怕,她把手伸到床边,让爱犬舔了舔自己的手,这才又安心的睡了。第二天清晨,女孩看到了爱犬的尸体吊在天花板上,据分析是在半夜被杀的,可那时爱犬不是还在吗?请问怎么回事? 第8题:买足球一个男孩酷爱足球。有一天,他决定去商店买个新的。商店的老板娘把店里最后一个足球卖给了他。他高兴的晚玩了一个下午。到了晚上,这个男孩回到家打开电视,当他看到一则新闻后立刻吓得一身冷汗。为什么? 第9题:喝果汁一个女人独居了很长时间。一天,她的一位朋友来她家玩,两人一直聊天聊到很晚。到了晚上11点,那位朋友在床底下拿东西时,突然说要女主人陪她去外面买果汁,那时候商店已经关门,可是客人仍然坚持要去,说有一种果汁她必须喝到。为什么? 10 绿衣服 一个刚退伍的老兵,一天夜裏起床上厕所时,发现老伴没有睡在身边,枕头掉在木头地板上,然后很疑惑的他走进厕所发现了马桶上 有一件很小的绿色衣服,当场就被吓死了,请问为什麽? 关键词提示:老兵枕头绿色衣服(不是其他颜色) 11七点十二分 一名男子很惧怕坐飞机,但是由于工作的关系不得不乘坐飞机在各国间出差往来。他每次都对于时差现象特别不适应,有一次他来到了 一个跨洲的国家后,下飞机后看了一下手表,显示的是早上七点十二分,他随后就哭著自杀了,请问为什麽? 关键词提示:跨洲的国家七点十二分 12钥匙 一名保险推销员下班后去超市买过圣诞节送给女友的礼品,他最终买的是一个刻有月亮

变态测试题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测试姓名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 1.下列描述中不属于人类正常心理活动的主要功能的是( )。 A.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 B.能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 C.能防止人的各类躯体疾病 D.能使人类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 2.区分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方法不包括( )区分法。 A.常识性B.非标准化c.标准化D.半标准化 3.在常识性区分法中,判断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关键不包括()。 A.有无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B.有无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 c.有无个体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D.有无明显躯体反应 4.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心理学标准”判断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原则的是( )。 A.主客现世界统一原则B.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C.个人理想与他人理想的一致原则D.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5.心理咨询对精神障碍患者的作用是()。 (A)消除症状(B)系统治疗(C)预防复发(D)精神分析 6.下列描述中不符合“自知力不完整”或“无自知力”的是( )。 A.对自身状态的反映错误B.作为判断精神病的指标之一 c.对“自我”概念的错误认知D.“自我认知”与“自我现实”的统一性的丧失 7.下列表述中符合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的是( )。 A.“高级神经类型”的功能协调B.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具有协调一致的关系 C.各种情绪和情感活动的协调一致D.意识活动和心理动力过程的一致 8.下列描述中符合“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的内涵的是( )。 A.可以稳定地表达一个人的“心境” B.“自我状态”与“自我理想”的协调关系c.人格特征一旦形成,便有相对的稳定性D.心理结构与人格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9.对人的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进行判别时,下列表达中不属于“标准化区分”法的内容的是( )。 A.医学标准 B.伦理学标准c.内省经验标准D.社会适应标准

变态心理学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 3.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精神科医生运用心理异常的症状知识,是为了诊断精神障碍和进行治疗;心理咨询师是为了鉴别精神障碍和非 精神障碍,以便在必要时将精神障碍患者转诊给精神科医生;对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心理治疗的条件:1.必须是在经过系统临床治疗,

病理性症状缓解或基本消失以后才能进行;2.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主要目标,应是社会功能的康复和预防复发;3.必须密切配合精神科

象性的知觉;病理性错觉的特点是:不能接受现实检验; 6.内感性不适和内脏性幻觉:内感性不适是感觉障碍,而内脏性幻觉是知觉障碍。内感性不适的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而内脏性幻 觉性质明确,部位具体。内脏性幻觉更严重,因为内脏的痛觉本身就具有性质不明确和放射性的特点,所以内感性不适更接近于内脏的生理感受,也更接近于正常。

8.关系妄想和其他妄想:其他类型的妄想也都含有关系妄想的成分,比如被害妄想的实质也是关系妄想,特殊意义妄想的实质也是关系 妄想,但是如果符合典型的被害妄想的表现就不再诊断为关系妄想,而是诊断为被害妄想; 9.注意障碍、记忆障碍和智能障碍的分类: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感知觉、思维、记忆、智能活动等之所以能够正常进行,均 需要注意的参与,因此注意是一切心理活动共有的属性,注意对判断是否有记忆障碍、意识障碍(特指对周围环境的意识障碍)有重 10.智能:包括注意力、记忆力、分析综合能力、理解力、判断力、一般知识的保持和计算力等等,总之智能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精神 活动; 11.精神发育迟滞与痴呆:精神发育迟滞的人,智力从未达到过正常成人的水平,而痴呆患者则是曾经有过正常的智力水平后又衰退的结 果,比如老年性痴呆 12.自知力障碍:自知力:指患者对其自身精神病态的认识和批判能力;神经症患者通常能认识到自己的不适,主动叙述自己的病情,主 动要求治疗,称之为自知力完整;精神障碍患者往往丧失了对精神病态的认识和批判能力,称之为自制力完全丧失或无自知力;自知力是精神科用来判断患者是否有精神障碍、精神障碍的严重程度以及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心理健康测试100题(有答案)

1.下列选项中,属于健康家庭关系的表现的是( D ) A.健康的婚姻关系B.良好的亲子关系C.和谐的原生家庭D.以上选项都正确2.(B )是最优的压力应对方式. A.支持式应对B.控制式应对C.回避式应对D.割裂式应对 3.对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工作中最可怕的事情是(D ). A.复杂的人际关系B.老板的命令和呵斥C.永远完不成的工作任务D.患上职业倦怠症 4.自我悦纳是( D )的需要 A.心理健康和适应环境B.适应环境和自我实现C.心理健康和自我实现D.以上选项都正确 5.对人的性格形成起重要作用的最初环境因素是( D )A.幼儿园B.学校C.工作单位D.家庭 6.下列属于功能性技能的是(D ).A.快速学习能力B.对细节的关注能力C.会计记账D.日常安排 7.个性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是(C ). A.能力B.气质C.性格D.动机 8.心理学的规律说明,人的工作效率在( C )压力水平下最高A.高B.低C.适中D.不变 9.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 C ) A.定式效应B.晕轮效应C.首应效应D.近因效应 10.在心理防御机制中,我们把一个人在遇到困境时表现出与自己年龄不符的.像小孩子一样的幼稚行为,称为( B ) A.否认B.倒退C.反向D.转移 1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是人际交往中的( C ).

A.尊重原则B.保持原则C.平等交互原则D.自我保护原则 12.关于情绪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人类的情绪都可后天习得B.具有两极性C.体验是情绪的基本特点D.以上答案都正确 1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职业锚要素的是(C ). A.能力B.兴趣C.人格D.价值 14.个体社会适应能力要素中,不包括( D ). A.个体B.情境C.改变D.组织 1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需要的是( C ) . A.尊重需要B.安全需要C.社会需要D.生理需要 16.(D )人格障碍患者主要表现出缺乏温情,难以与别人建立深切的情感联系,人际关系一般很差 A.偏执型B.反社会型C.癔症型D.分裂型 17.人们遭遇不良情绪时,正确的处理方式是( D ). A.喝酒B.吃大量东西C.压抑负面的情绪D.和朋友诉说 18.交往双方能否成为知己,关键在于各自能否(D ). A.改善交往情境B.向对方施以恩惠C.增加交往频率D.向对方作自我表露 19.吃不着的葡萄是酸的,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卫方法被称为B( ). A.否认作用B.合理化作用C.投射作用D.幻想作用 20.在心理咨询的各种形式中,最主要而且最有效的方法是( B ). A.电话咨询B.面对面C.专题咨询D.互联网咨询 21.( B )被认为是人际关系的核心. A.自信B.真诚C.礼貌D.谦让 2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C ).

变态心理学 复习资料(考试重点)

变态心理学复习重点 一、概念 1、变态心理:是将心理科学应用于心理障碍,包括对其产生的原因及如何治疗进行研究的一个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2、神经症: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 3、创伤后应激障碍:指经历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应激事件或情境后而引起精神障碍的延迟出现或长期持续存 4、性心理障碍:也称性变态,泛指以两性行为的心理和行为明显偏离正常,并以这类性偏离作为性兴奋,性满足的主要 或惟一方式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 5、强制性思维:不受患者意愿控制,强制性的大量涌现在脑内,内容杂乱多变,毫无意义,与周围环境无任何联系,这 些内容往往突然出现迅速消失。 6、思维中断:又称思维阻滞。患者无意识障碍,又无外界干扰等原因,思维过程突然出现中断。表现为患者说话时突然 停顿,片刻之后又重新说话,但所说内容不是原来的话题。 7、刻板动作:机械刻板的重复某一单调的动作,常与刻板言语同时出现。(动作不具有任何目的,也无现实意义) 8、机能性幻听:在某个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跃状态的同时出现的幻听。 9、思维鸣响:又称思维化身,患者能听到自己所思考的内容,在病人感觉到思维活动的同时,其脑中出现与思维活动一 样的言语伴随思维活动而出现。 10、自知力:又称内省力,是指病人对其本身精神状态的认知能力,即能否觉察或辨识自己有病和精神状态是否正常, 能够正确分析和判断,并指出自己既往和现在的表现和体验中哪些是属于病态的。 11、强迫意向:又称强迫冲动,一种强有力的内在驱使,一种即将要行动起来的冲动感,但患者从来不会有真正的行为 12、癔症性漫游:在觉醒状态下做无计划无目的的漫游,有自我身份识别障碍,事后有遗忘,发生在成年期,开始和结 束都突然。 二、辨析 1、原发性:与病因直接有关具有诊断价值的症状,往往突然出现。 继发性:与原发症状存在因果关系。 2、原发性获益:由于疾病本身使它的本我从此得到满足。 继发性获益:通过疾病得到更多的照顾免于承担责任。 3、器质性:由已知器官状况所引起的障碍能够找到生理解剖上的证据。 功能性:找不到生理解剖方面的问题但表现为正常功能受到影响。 4、真性幻觉:又称完全性幻觉、知觉性幻觉。系指患者体验为经由感官所感知到的实际不存在的、来源于客观空间、具 有“真实”鲜明生动的幻觉。患者坚信不移,伴有相应的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反应。 假性幻觉:幻觉形象不够鲜明生动,产生于患者的主观空间如脑内、体内。幻觉不是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如听到肚子里有说话的声音,可以不用自己的眼睛就能看到头脑里有一个人像。虽然幻觉的形象与一般知觉不同, 但是患者却往往非常肯定地认为他的确是听到了或看到了,因而对此坚信不疑。 真性幻觉与假性幻觉的区别 真性幻觉假性幻觉 (1)有知觉实体性无知觉实体性(模象) (2)存在于客观空间存在于主观空间 (3)由外部感官感受由“内部感官”感受 (4)病人对幻觉有生动逼真的行为反应病人大多意识到是主观的东西 (5)知觉过程障碍表象过程障碍 5、内感性不适:躯体内部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的不舒适感或难以忍受的异常感觉(感觉障碍)。 内脏性幻觉:患者躯体内部性质很明确,部位很具体的异常知觉(知觉障碍)。

变态反应的分型

变态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超敏反应 ,是指已被某种抗原致敏的机体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发生的超常的或病理性免疫应答.其表现为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变态反应是一种过强的免疫应答,因此具有免疫应答的特点,即特异性和记忆性.引起变态反应的抗原称为变应原,可以是完全抗原,如微生物,异种动物血清等;也可是半抗原,如药物,化学制剂等;还可是自身抗原如变性的自身组织细胞等.根据变态反应的发生机制,通常分为IV型.前III型由抗体介导,第IV型为细胞免疫介导.临床上发生的变态反应常见两型或三型并存,以一种为主.而一种抗原在不同条件下可引起不同类型的变态反应. (一)I型变态反应----速发型变态反应为致敏机体再次接触相应变应原时所发生的急性 变态反应.如临床常见的过敏性哮喘,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等均属I型变态反应.其基本特点是:发生快,消失快,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其发生机制是由结合在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上的IgE与再次接触的变应原结合后导致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一系列生物活性物质,导致机体生理功能紊乱,通常无组织细胞损伤.1.变应原种类:(1)吸入性:植物花粉,真菌,尘螨,昆虫,动物皮毛等.(2)食入性:奶,蛋,海产品,菌类食物,食品添加剂,防腐剂等.(3)其它:药物,化工原料,污染空气颗粒等.2.参与的免疫细胞:(1)效应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这两种细胞表面均具有IgE Fc受体,可与IgE的Fc段结合.同时这两种细胞的胞浆内均含有大量嗜碱性颗粒,其内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如组胺. (2)负反馈调节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可直接吞噬,清除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的颗粒,释放一系列酶灭活生物活性介质.3.参与的免疫分子――抗体:IgE为主,IgG4也可参与.IgE由变应原入侵部位粘膜固有层中浆细胞产生,对同种组织细胞具有亲嗜性,其Fc段可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IgE Fc受体结合.4.参与的生物活性介质及生物效应: (a)颗粒内储存的介质:组胺使毛细血管扩张,增加其通透性,平滑肌痉挛,腺体分泌增加,引起痒感;激肽原酶使血浆中激肽原变为缓激肽,扩张毛细血管,增加其通透性,平滑肌收缩,引起痛感;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吸引嗜酸性粒细胞在反应局部聚集。(b) 新合成介质:白三烯使支气管平滑肌强烈持久收缩导致痉挛,且其作用不能被抗组胺药物阻断;前列腺素E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扩张,双向调节组胺释放,使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能凝聚,活化血小板,使其释放组胺和5-羟色胺,引起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5.反应过程:(1)机体致敏阶段:变应原通常经呼吸道,消化道粘膜和皮肤初次入侵过敏体质机体,刺激机体产生针对变应原的特异性IgE.该抗体Fc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上Fc受体(FcεR)结合,形成致敏的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细胞,使机体处于对该变应原的致敏状态.此状态可维持半年至数年不等.(2)发敏阶段:致敏机体再次接触同一变应原,则变应原与体内早已存在的致敏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表面两个相邻的特异性IgE分子交联结合,使胞膜发生一系列生化反应,使致敏细胞脱颗粒,释放储存的介质,同时合成新的介质.这些生物活性介质作用于抗原入侵部位组织器官,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痉挛,腺体分泌增加,产生一系列症状.如呼吸道过敏反应可表现为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消化道过敏反应表现为呕吐,腹痛,腹泻;皮肤过敏反应可表现为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如全身毛细血管扩张,引起血压下降,则表现为急性的过敏性休克,如不及时抢救则有生命危险.6.I型变态反 应的负反馈调节:主要依靠嗜酸性粒细胞.其作用有两方面:(1)直接吞噬,降解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的颗粒.(2)释放一系列酶破坏生物活性介质:包括组胺酶灭活组胺,芳基硫酸酯酶灭活白三烯,磷脂酶D灭活血小板活化因子等.7.常见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及预防:(1)过敏性休克:①药物过敏性休克:以青霉素引起的多见, 碘剂,麻醉剂等也可引起.青霉素降解产物青霉烯酸和青霉噻唑作为半抗原与体内组织蛋白结合构成变应原.预防措施包括提高

美国FBI犯罪心理测试题

美国FBI犯罪心理测试题 题目是没有所谓正确答案的,题目不是判断一个人的IQ,而是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心理变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如果你的心理正常~你几乎想不到所谓的"标准答案".只要你认为正确就是答案,没有错对,如果你真的答中了那个"标准答案"那你90%就是心理变态.如果你看到题目不经思考马上可以想到变态答案,你或多或少有不同程度的变态,这些绝对不是乱编,都是FBI的心理专家写的,可以很正确测定一个人心理状态的题目。 这些测试题目你不要专门去想变态的答案,你看到题目后,不经过考虑首先得出想法是怎么样,才可以测试你自己的心理状况.不要看了标题就转牛尖的去想专门那些变态的答案,这些绝对不是IQ测试,你根本不用为了要找一个自己认为够cool的答案伤脑筋.其实那些很多题目答案对正常人来说根本就没有得解,想不到有答案就是最好的答案,如果你真想到了变态的答案不是表示你聪明,是表示你对一件事情想法与正常人有很多的出入,极很有可能心理出问题。 第一题:企鹅肉 一个男科学家回忆说:他和他的朋友去南极考察,但是他中途中了雪盲,什么都看不到。所以他们在南极游荡,最后只能生吃企鹅来维持生命。但是他朋友最后还是没有挺住,最后死了。他一个人继续走了一天,最后被救了回去。第二天他特意去企鹅店吃企鹅,但是回来后竟然自杀了。为什么? 心理严重变态答:男孩以前曾和女友一起去北极考察,因为没东西吃,女孩把自己的肉一片片割给男孩吃,骗他说是企鹅肉,结果男孩活下来了,女孩却饿死了。多年后男孩吃到了真正的企鹅肉,终于明白当时女孩的苦心,伤心之下,自杀徇情。 第二题:跳火车 一个人坐火车去临镇看病,看完之后病全好了。回来的路上火车经过一个隧道,这个人就跳车自杀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