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更适合学生的发展

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更适合学生的发展

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更适合学生的发展
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更适合学生的发展

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更适合学生的发展?

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能使自己建立现代的教学理念,将新的教学理念转化为自身的行为,构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桥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教师首先应从教育观念上更新,采取更适合学生发挥主体性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放开思维大胆想象,只要能说出自己想象的理由就是一种进步,对学生就有发展。这就要我们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宽松气氛,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表达的真情实感。使学生感到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一起探索,研究。若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甚远或问题提不到要害处,教师要先给予积极鼓励,赞扬他敢于提问的勇气,而后再给予点拨和启发,让他们带着成就感体面地坐下。

其次,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解放思想,放下包袱,鼓励学生敢问,爱问。教师还要照顾大全体学生,让那些不爱发言的孩子也能说出自己的想法,用一些名人的实例激励他们,让每个人都可以提问,也只有在大家互相质疑的过程中,自己的思维才能得到发展。学生不会提问,是因为他们不知从哪入手,不知提什么样的问题。起始阶段,教师应注意通过示范提问,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迪,有法可循。当然,在示范提问的基础上,教师还应注意启发引导,让学生尝试提问。

对课题重点、难点的质疑,既有利于学生深入探究本课主题,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一课题进行教学。课文学完都要问学生你有收获,还有那些不懂的地方?只有学生能把这些说的很清楚,才说明他们学会了。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实践者。了解自己的学生,熟悉教材,善于组织课堂教学,对于课堂教学有深切的体验。要想成为一个成功者,应做有心人。既要从课堂教学、教研和教育学生中,师生交谈,学习成功与失败中收集素材;又要从听评课记录中发现有价值的资源;还要从各种途径中收集案例资源信息,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

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在不断反思中才能进步,只有经常反思的教师才是一名合格的教师。

曾经在参加远程教育时,学习过朱世雄老师激情洋溢的讲义,有一句话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真正的教育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而是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的教育”。我们的教育培养的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教育活动中,我们不能仅仅只是看重学生的分数,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教师的教育责任是要帮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走向成功。教师要领悟这样的思想境界也许不是很困难,可是要在每时每刻的教育活动中认真贯彻,努力落实就不那么简单了。所以说“课程改革的最大难点不是技术而是教师们教育观念的改革”。现如今很多教师的教学活动中,还未体现出新课程理念,依旧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分家,很多学生的好成绩往往是靠死记硬背来的。其实教育的对象是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学生。

想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我认为教师除了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动态以外,还要利用本学科的特点,从多角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不断地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化学学科的教学来说,我认为可以采用四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

方法一:实验

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讲过:“化学实验教学是全面实施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化学实验以其生动直观、鲜明的特征,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又是增强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催化剂。因此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教学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我们要充分发挥化学实验这一功能,做好每一个化学实验,同时尽可能地增加一些相关的、有趣味性的实验。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种教学方法将学生逐步引导到规范操作和重点观察上来,培养学生捕捉反应本质现象的能力和规范的实验操作能力,结合实验现象,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理解化学概念,掌握化学规律,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还可以尽可能地把某些验证性的实验改成设计型、探索型的实验。例如,在酸碱盐一章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实验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但这个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那如何让学生理解呢?我们可以选用矿泉水瓶先来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再给学生变个“小魔术”:当把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倒入后,整个矿泉水瓶“自动”变扁了。只有一种方法来展示这个实验吗?当然不是,还可以用锥形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倒入少量平氧化钠溶液,迅速在瓶口套上一个气球,“奇迹”出现了,气球慢慢朝瓶内吸,逐渐变大,成了“不吹自大的气球”!

这样不仅制造悬念,激发了学生想要探究的兴趣,还易于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原理,比起一味的只给学生灌输知识,要有效的多。

方法二:结合生活

初中化学中很多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只要老师细心去发掘,几乎每一章每一节都可以找到许多化学与生活联系的例子。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将两者之间的化学原理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巧妙的给予体现,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们闽南地区的人都较喜欢喝茶,喝茶时固体的茶叶没有溶到水中去,这种物质我们称为不溶性固体。那如何将茶叶从茶水中取出,我们通常采用纱网的茶漏,可把茶叶过滤出,所以过滤的目的就是将不溶性固体除去,这是中考的重要知识点。如果你只是通过化学实验来讲解“过滤”,与生活脱节,会使学生的理解不足。还有09年192个国家所参加的“世界气候大会”提出要发展“低碳经济”,它是以低能耗为主要特征。如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呢?我们可以多列举一些符合“低碳生活”的日常行为:如使用节能灯、空调温度设臵在26度以上、不用的电器要拔插头、少开私家车、少使用一次性筷子等等。

方法三:多媒体的应用

多媒体也是化学教学中运用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它与化学学科的整合使化学教学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弥漫着创新和实践的氛围。利用多媒体的动画、图像、解说、文字、音乐等多种信息,能使学生通过多媒体电脑手段,观其境、闻其声、触景生情,充分调动了积极性、主动性,能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例如在介绍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创设

情景,播放动画:在意大利有个奇怪的“死狗洞”,当人走进去没有任何异常感觉,但牵条狗进去,狗会很快窒息而死。从而解释了二氧化碳的密度大,山洞底部CO2浓度高,不能供给足够的氧气。多媒体技术也可以与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整合。用计算机动画模拟一些错误的实验操作,可以将步骤分解,不仅把错误的原因演示清楚,而且可以渲染气氛,学生看后印象深刻,最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实际操作中所引发的危险。如加热装有液体超过容积1/3的试管时,液体冲出管外;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先停止加热,后将导管移出水面,水倒吸试管炸裂;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液体沸腾飞溅;点燃没有检验纯度的氢气导致发生装臵的爆炸等。还有多媒体可以与化学理论概念整合。比如关于物质的结构与组成的概念,学生对物质微观的理解不够准确,往往无法理解微观与宏观的解题界线,所以可以在教学中穿插有关的微观粒子的结构图及模拟化学反应实质的动画来

解答学生不懂的地方。

方法四:对比教学

初中化学教学中还有一种重要的方法是对比,对比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及特点,能获得准确、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灵活运用。对比,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从相似的事物中寻找差异;二是从有差异的事物中寻找共性,其目的是维护概念的真理性,防止概念的混淆。在学习物质燃烧时,可以通过实物对比,来探讨出燃烧的条件。如热水中的白磷为什么没燃烧,但是拿一根充满氧气的试管罩上去,它却马上燃烧起来?还有在介绍物质完全燃烧的优点时就可对比的提出如果不完全燃烧会产生有剧毒的一氧化碳,例如我国北方冬天常在室内用煤炉取暖,稍不注意就会导致中毒事件的发生。

以上四种教学方法是我的一点体会,在教学中只要我们充分去发掘,并结合相关内容加以发挥,就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领会到化学世界的神奇之美和无穷奥秘,感受到化学在人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他们就会有决心、有信心学好化学。

我们现在的学生处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处在物质生活不是很丰富,精神生活还比较的贫乏的时期,比如我们这个小县城,学生放假后,除了上网,没有什么可娱乐的地方,既没有大型足,球场,也没有免费俱乐部,更没有大型科普馆让学生学习成长,我们的学生家长更是忙啊忙,忙于生计没时间陪学生,所以我认为我们的学生实际的生活实践经验非常的少,对于我们的化学教学非常的不利,比如,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划火柴,竟然有大半学生不会划火柴。所以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让学生动手做好实验是最好的教学行为。

化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老师做到的我们要不打折扣的做好,引导学生学好。作为一名化学教学工作者,我深深知道:在升学压力下,我们的化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是如此多(很多了解内容也被破做到了掌握)时间紧,一年学完,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做到给学生做足实验,做好实验,有很大的难度。但是我们教师还是要给学生开好实验课,特别是学生实验,这是我们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的前提,是实施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方案的重中之重,只有做好实验,学生通过对化学知识的验证,才能信服,动手才能培养所有的能力,才能为学生以后发展打好基础。

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能使自己建立现代的教学理念,将新的教学理念转化为自身的行为,构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桥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教师首先应从教育观念上更新,采取更适合学生发挥主体性的教

学模式,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放开思维大胆想象,只要能说出自己想象的理由就是一种进步,对学生就有发展。这就要我们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宽松气氛,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表达的真情实感。使学生感到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一起探索,研究。若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甚远或问题提不到要害处,教师要先给予积极鼓励,赞扬他敢于提问的勇气,而后再给予点拨和启发,让他们带着成就感体面地坐下。

其次,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解放思想,放下包袱,鼓励学生敢问,爱问。教师还要照顾大全体学生,让那些不爱发言的孩子也能说出自己的想法,用一些名人的实例激励他们,让每个人都可以提问,也只有在大家互相质疑的过程中,自己的思维才能得到发展。学生不会提问,是因为他们不知从哪入手,不知提什么样的问题。起始阶段,教师应注意通过示范提问,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迪,有法可循。当然,在示范提问的基础上,教师还应注意启发引导,让学生尝试提问。

对课题重点、难点的质疑,既有利于学生深入探究本课主题,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一课题进行教学。课文学完都要问学生你有收获,还有那些不懂的地方?只有学生能把这些说的很清楚,才说明他们学会了。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实践者。了解自己的学生,熟悉教材,善于组织课堂教学,对于课堂教学有深切的体验。要想成为一个成功者,应做有心人。既要从课堂教学、教研和教育学生中,

师生交谈,学习成功与失败中收集素材;又要从听评课记录中发现有价值的资源;还要从各种途径中收集案例资源信息,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

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在不断反思中才能进步,只有经常反思的教师才是一名合格的教师。

小学生课堂行为规范

邢台第二十四中学 小学生课堂行为规范 为优化教学环境,维护教学秩序,规范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凸显我校“养成教育”和“细节管理”的特色,特制定以下小学生课堂行为规范: 一、课前: 1、? 按课程表把下节课所用的课本、学具等整齐平放于课桌右上角,横竖皆成行。 2、? 下午预备铃响后,学生停止一切活动,自然成一队走进教室,由科代表领读或齐读,课前一支歌等。 3、? 上课铃响后,由班长喊“起立”,倡导问候语“老师您好!”。口号响亮,要有精神。起立、落座时做到凳不动,桌不响。 二、课中 1、? 面向讲台,目随老师,专心听讲。坐姿端正,双手曲臂平放课桌上,两脚平开。 2、? 积极发言,声音响亮,用普通话,口齿清晰,语速适中。不随便插话,不做小动作,发言举左手,肘放桌面。待老师允许后再起立发言。 3、? 站姿标准:手放身体两侧,两脚展开平放地面,抬头展胸,目视前方,身体微侧面向多数同学。 4、? 读书标准:(1)端坐朗读,双手端书,立于桌面,拇指扣压课本,与眼保持35厘米的距离。(2)站立朗读:左手捧书,右手拇指和小指扣压课本。(3)默读批注:边默读边写批注时,课本平放展开于桌面,左手轻按课本,右手圈点勾画。 5、?书写要标准:(1)坐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2)执姿:一尺、一寸、一拳头。 6、??能速记教师讲课内容和同学发言,做到既不影响听课,也能做好课堂笔记。 7、上课期间需用学具、教材、练习本时要轻拿轻放,以不打扰别人为准。 8、??上课期间,需要离开自己的座位时,应举手请求,得到老师的允许后,方可轻轻离开。? 9、??上课迟到时,应轻轻推开门,喊“报告”,待老师同意后,轻声慢步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三、课后 1、? 下课铃响后,教师结课并宣布下课,班长喊“起立”,倡导“谢谢老师”的口号。 2、? 学生对上节课所学知识有需要记录的重点内容和疑问以符号的形式做简单、快速的处理。 3、? 本节课所用的教材、教具简单整理后,放回桌斗规定的位置,拿出下节课所用的教本、练习本、学具放在指定位置。 4、? 把自己的凳子靠左边的桌腿放到课桌下,成一队走出教室活动。

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为本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 [摘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工作理念,是实现高校培养目标的需要;是建立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的需要;是对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变革的需要。因此,我认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是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教学管理中就是要以学生为本,要求管理者要一切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一切要从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出发,真正代表学生的利益,为学生服务。本文首先分析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然后探讨了现行高校学生管理体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阐述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坚持“以学生为本”思想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贯彻“以学生为本”思想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高校;学生管理;自我管理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竞争的时代,所有的竞争都归结于人才的竞争,人及其知识能力真正成为社会运作的主体和核心,成为全社会的第一资本和创造生产力的第一资源[1]。因此,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竞争能力等各种素质综合发展的人才,成为现代高校的教育目标和责任。学校的教育和管理越发注重挖掘人的潜力和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现在的大学生是一个生理、心理基本成熟,人生观、社会观逐步形成,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觉性的成人群体,学习压力较大,追求功利,要求学习的内容“有用”,但是有时会显得学习的目标不够明确[2]。现代教育的特征和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要求作为学生管理者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把学生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做好管理育人工作。 1、“以人为本”的内涵。

早在19世纪,马克思就指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主体性、能动性是由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的,因此,要从社会性的角度去激发人的首创精神,并最终为人类服务。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核,就是要充分认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首创性。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观,归根到底就是要突出人的发展,以人为基础、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3]。这就要求:首先要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千方百计地弘扬人的主体性,充分发挥人的能动作用。其次要尊重人的需要,把人当作人,凡是涉及到人性展示的方面,都是值得理解和尊重的。再次要肯定人的价值,一切为人的发展服务,想方设法实现人的更大价值。 “以人为本”具体运用到高校学生管理中就是“以学生为本”,即要确立学生在高校中的主体地位,坚持依靠学生办学校,以为学生成才服务作为办学宗旨,切实保障学生的利益,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2、现行高校学生管理体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学生管理体制面临新考验。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原来单一的教育体制日益僵化、教育和管理理念渐趋落后,已难以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发展的要求。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的扩招,使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与日俱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一系列改变。譬如:普通高校大学毕业生已经完全自主择业,困难学生的资助由原来的发放助学金、困难补助向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勤工助学、社会资助转变。 就拿去年来说吧!我校的许多贫困大学生获得了国家助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的补贴······这一系列的转变都需要有新的、系统的学生管理理念和方法来保证实施,而目前与之相适应的机制和办法尚未完全在普通高校范围内形成。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有的学生教育管理的单一模式已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需增强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必须改革原来的管理模式,建立起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以学生为本的管理体制。

课堂教学行为规范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 一、课前准备: 1、每堂课上课前,要提前5分钟以上到教室;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必须在上课铃响前调试准备完毕。 2. 上课铃声停止后,随即立于讲台前,宣布“上课”,待学生起立后,鞠躬并要求学生“请坐”。 3、对迟到学生,必须要求学生从前门喊报告后,方可允许进入教室,对擅自进入的学生,要责令去重新按规定进入教室。 4、教师不允许携带食物进入教师。 二、教师自身要求: 1、衣着要端庄整齐,得体大方。严禁穿着背心、运动短裤、拖鞋;不得蓬头垢面,奇装异服。 2、保持师者风貌与和蔼的态度。严禁使用不尊重学生的言词;严禁传递个人的消极观点;不准同其他教师叙闲聊。 3、举止要严谨、自然、大方。严禁坐着讲课(因故经过批准除外);严禁使用手机;不得乱扔杂物,保持讲台清洁。 三、课堂中管理: 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学生的管理责任人。因疏忽管理而造成课堂纪律混乱,或出现严重后果者,追究任课教师的责任。 1、维持课堂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对违反课堂正常秩序的行为,必须立即制止;严禁指派学生上课期间办理与本教学活动无关的事情;有权抵制任何人以任何理由调动上课学生。 2、及时阻止学生使用手机、玩电脑游戏、聊天等非学习行为;及时提醒学生不要睡觉,保持学习状态。 3、保持教室环境,及时阻止学生乱扔、乱画、乱吐等不文明行为;课间及时清理出个人垃圾。 4、体育课堂,要在室外活动前制定活动安全、技术、环保操作规程,并传达到每个学生;活动过程中,必须随时巡查不安全因素并及时处理,严禁带隐患工作。 5、活动课堂,教师必须保证在场指导,不得脱离课堂和学生。 四、下课管理: (1)临下课前,教师必须清理讲台和多媒体工作台。 (2)实验课教师必须责令学生清理仪器、工具、材料,并按照事先制定的标准归位摆放;组织学生检查关闭水、电、门窗等。教师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凳子摆放在规定的位置。要求学生检查抽斗,桌面杂物,并带出教室;提醒学生带走个人物品。 (3)宣布“下课”后,学生方可离开教室。 五、课程实施: (1)严格执行授课计划和教案。 (2)严禁无手续擅自停课、调课、代课。 2018.9

学生最喜欢的教学设计经典

学生最喜欢的教学设计经典 学生最喜欢的教学设计经典范文 一般学生学习数学时总觉得乏味,可还是知道数学学习在锻炼自己思维能力上的重要作用,因此,即使兴趣不高,但迫于各种压力,他们往往还是能硬着头皮在那伏案苦练,为了那份丰厚的收获而辛 勤的耕耘着。身为他们的老师,真为学生们的这种被动学习的态度 和方式而感到心酸。那么,我们怎样可以改变这种事倍功半的局面呢? 我认为要改变学生这种被动学习的局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改变老师的教学设计是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 效率。让学生在学习活动时能够快乐于其中,竞争于其中,享受于 其中。我的学生就很喜欢我这样的教学设计:真正把学生当做这样 一个人----一个有头脑的人,一个有创造的人,一个有发展的人, 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真正的主角,来设计我们要上的每一节课。 我们的学生是有感官、有头脑、能产生思维的人,不是一个被动装纳知识的容器。我在教学过程中力求最大限度的利用学生的头脑 来思考问题,充分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把学生的思维贯穿于“复 习引入”、“情景创设”、“新课讲解”、“疑难解释”、“小结 归纳”等各个环节中,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例如:我在进行《分式》第一课的教学设计时,就是这样安排的:首先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能写出一些分数来吗?这样简单的问题谁不会做?!学生觉得简单纷 纷行动起来,都争着在纸上写出了好几个分数,演牌的学生也写出 了不少的分数。我把这些分数当作资源来利用,用彩色粉笔在某些 分数的'分子上加上字母a,或者减去2x……某些分数的分母上减去 2n,或者加上y,甚至加上|x|……,再把某些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 添加一些字母,还把某些分数的左边或者右边乘以一个数,以及把 原来的分母改成(3+x)(2-x)等等。学生的杰作被我一改便面目全非了,此时,他们已经在开始思考自己想要知道而又不知道的问题了,

谈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

谈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 昌盛街道中心刘淼 摘要:新课程改革中显现了许多崭新的教育理念,其中最为核心的就是“以学生为本”。本次课改确立:“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这个“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是我国教育思想的一次重大飞跃,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正本清源,使我国的教育面貌焕然一新。 关键词:课程以学生为本内涵意义策略 一、新课程改革中确立了“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 在传统教育中注重了以知识教育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这些都是忽略了学生“学”的一方面,忽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忽略了学生发展的内因根据与动力,其结果必然导致教育教学处于被动局面。本次课改确立了“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这个“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是我国教育思想的一次重大飞跃。其实,社会是由人组成的,追求社会的进步是为了人更好地生存。因此,作为社会组成部门的教育的终极目的还是为了人。“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的确立,将使我国的教育面貌焕然一新。我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更深的认识到“以学生为本”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我想“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包涵以下以几方面: 1、“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是从学生的发展出发的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学生是教育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主体。因此,“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把学生特别是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活动的本体,一切教育活动都从学生的发展出发。 2、“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是让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念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人的体力和智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运用,其他方面的能力也在此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和运用;二是人的体力和智力在充分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和统一起来;三是人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逐步向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一切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方向前进,最终使人成为自由王国里的公民。在我国现阶段,还存在一些制约人全面发展的不利因素,应试教育的倾向使部分学校在教育中片面重视学生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学生能力、道德品质、人生、世界观及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养成。因此,“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更应加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是让学生能主动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要求:全面推动素质教育,……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中学生消费》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中学生消费》 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调查目前中学生的消费情况。 过程与方法: 2、通过现象发现中学生在消费上存在的问题,并将问题转化为研究的课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几幅图片? 生:…… 师:从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生:…… (设计意图:以图片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展示中学生消费出现的不良现象, 勤俭节约精神渗透,提升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下一步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班级小调查 师:首先做一个《中学生消费心理测试》。这是测试要求,哪位同学给大家读一下? 生:…… 师:好,开始做题,时间是2 分钟。 生:…… 师:(拍手示意)同学们,时间到。咱们统计一下,75 分以上、75-51 分、50-26 分、26 分以下各多少人? 生:…… 师:出示数据分析。 师:从我们班这个调查结果,你能看出什么? 生:…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日常消费情况调查和数据分析,看出不合理消费的负面影响;如何提出问题是本次活动的重点,班级小调查,为小组提出问题提供依据,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又引发他们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三、小组活动 活动1 师:围绕着“消费”,小组讨论并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由组长写到小黑板上。(3 分钟)生:…… 师:(拍手示意)同学们,时间到。咱们开始小组展示。 生:…… 师:各个小组都提出了自己的问题,请根据刚才给予的评价和建议,快速地进行修改和完善。 生:…… 活动2 师:这是“问题”和“课题”,请说出二者的不同点?(小组讨论2 分钟) 生:…… 师:大家一定要注意课题包含的三个方面: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活动3 师:请各小组将自己的问题转化成课题,由组长写到小黑板上。(3 分钟) 生:…… 师:(拍手示意)同学们,时间到。咱们开始小组展示。 生:…… 师:各个小组都将问题转化成了课题,请根据刚才给予的评价和建议,快速进行修改和完善。 生:……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的难点,突破该难点关键在于活动2,适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掌握课题所包含的三个部分,难点就迎刃而解了。培养学生深入探究问题,通过合作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促进了能力的提升。) 四、制定活动计划书 师:小组制定活动计划书,时间3 分钟。 生:……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图文稿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 学设计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教师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施“尊重的教育”: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教育教学在修订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时,我们将“双基”调整为“四基”,即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因为基本活动经验非常重要,它包括思维的经验和活动的经验,其本质是会想问题、会做事情,而这些主要来源于积累。之所以提出基本思想,因为我们希望学生在获得一些基本概念、学会一些基本技能之外,能够培养思想方法。各个学科都有其基本思想,如数学的基本思想是抽象、推理、模型。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最终要落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上。所谓学科核心素养,就是指学科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一个人成功的基础,包括知识的掌握、思维方法和经验积累。其中思维方法主要包括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如数学学科主要培养的是逻辑思维,而逻辑思维主要包括演绎和归纳。从思维训练的角度考虑,我们之前的教育,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而缺少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即缺少了通过条件预测结果、通过结果探究成因的能力培养,这对培养创新性人才是不利的。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把握知识本质、创设教学情境 素养的形成,不是依赖单纯的课堂教学,而是依赖学生参与其中的;不是依赖记忆与理解,而是依赖感悟与思维;它应该是日积月累的、自己思考的经验的积累。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教师要抓住知识的本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技能的同时,感悟知识的本质,积累思维和实践的经验,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 何谓知识的本质?比如:数学的思想不是靠讲解让学生理解的,而是靠创设情境让学生来感悟的。类似“除一个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这样的教学内容,教师不能仅仅只是通过一道例题来告诉学生这个运算法则,而是要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然后自己得出结论。 因此,对于很多问题,教师自己要先吃透,然后引导学生一起思考。真正本质的东西,是靠学生自己感悟得到的,否则他们记住的只是一大堆名词与概念,并且很快会被遗忘。我曾经梳理了小学数学中的30个本质问题,并写了《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这本书。我觉得,教师如果把这些核心问题都弄明白了,课就容易讲了。 我们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知识的本质。比如:对于“先乘除后加减”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悟,混合运算其实是在讲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先乘”就是先讲完一个,“后加减”则是接着再讲一个又一个故事。教师要通过这些教学,让学生感悟数学抽象的思维方法。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而且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思维的经验、实践的经验)。其中,我们更强调让学生学会集中精力思考问题,因为集中精力是养成思考习惯的基础,而思考是理解的基础。 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要关注思维品质、考查思维过程

教师课堂教学基本行为规范

***学校教师课堂教学基本行为规范 (试行) 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教师法》、《中小学教师执业行为规范准则》和新时期教师专业发展文件精神,为了进一步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严格课堂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学校教师课堂教学基本行为规范》,望全体教师严格遵照执行。第一条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中的核心环节,是教师为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培养习惯、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教师应把课堂作为神圣的育人殿堂,做到严谨治学,为人师表,用科学精神、精湛专业和人格魅力教育和感染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质量观,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条教师应根据学校育人目标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按照教学进度计划,坚持每堂课上课前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和讲义,做好各种教学设备、教具、模型等有关教学准备工作。 第三条教师在课堂内应保持衣冠整洁、仪表端正、言行文明、站立讲授。教师进课堂禁止带通讯工具,自觉遵守作息时间,上课期间不得随意外出,不得迟到,不得提前下课,不得自行更改上课时间等。第四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课程教学的具体要求和基本流程、基本模式进行教学,体现学科特点,做到内容充实、概念准确、思路清晰、详略得当、逻辑缜密、重点与难点突出,力戒平铺直叙、照本宣科。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优化

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第五条教师在课堂讲课时,要坚持循循善诱,耐心辅导,绝不讽刺挖苦学生,不歧视成绩差的学生,更不得以各种形式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坚持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原则,要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和课堂教学效果信息的反馈,做到课堂“教”与“学”双向互动。 第六条自觉执行课程计划,任何人不能私自调课、停课、占课、拖堂,不能占用学生课间休息时间,更不能影响下一节课教师上课。要确保上课时间,教师在上课铃响前,必须提前进入教室,做好教学准备,检查学生学具准备情况,组织开展课前三分钟活动。 第七条教师必须注重课堂纪律管理,提高课堂掌控能力,对学生在课堂上睡觉、饮水吃零食、讲小话、打闹等不当行为要及时给予纠正教育,同时要做好学生上课考勤工作,对上课迟到、早退或旷课学生要及时批评。 第八条积极发挥功能室作用,专业课教学如美术、音乐、信息技术、体育和理、化、生、科学实验课尽量在专用教室(场地)授课。要教育学生注意安全、爱护设施,维护场地卫生。要认真指导学生掌握操作方法,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启动和关闭设备,以确保设备和人身安全。第九条各学科教师都要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无论课堂随机练习或是练习课、测试课、书法课、晨读课等都要重视对学生的坐姿、书写等习惯的指导与培养。同时,要确保学生书法课的练习,不得擅自更改书法课内容和晨读内容。 必须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教师对授课内容要熟练掌握,力求做到能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河职院附小黄静霞 一、教学设计与深度学习 教学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制定 教学是一项有目的的理性行为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相应的学习结果根本:帮助学生学习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灵魂。 每一位教师对于培养什么人要有明确的正确的深刻的认识,真正理解什么是真正的“以人为本”,即不只是考虑学生一时的利益如考试成绩,而是立足学生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把握好一时与一世的关系,为孩子的一生一世负责。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确定 1、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 2、学科教学目标要直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3、核心素养:关键能力、必备品格。 4、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概念是思维的单位。 5、学科核心概念理应成为教学的重点 四、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活动设计 教育教学一切为了学生发展,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中心,课堂上应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些都已经成为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计理念的共识。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当今世界学习研究的三大主题,是改变学生的被动接受学习方式的一种途径。 五、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和作业设计

“评价”要回答“是否达成了既定目标”问题,是指依据学习目标,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持续地提供清晰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学习的过程。 评价和反馈意见需贯穿学习活动的始终,反馈意见要详细、具体,应能根据每个操作给予持续性的辅导。 评价内容和方式指向学生的理解和思维,因此应制定并运用学习活动的评价标准来评价学生的思维发展状况,评价学生学习的态度、过程表现与方法,使不同的学习个体都能够获得成功感。 学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十六年前的回忆》 这是一篇回忆录,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1943 年写的,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文章开头提出十六年前的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遇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这样首尾呼应,充分显示敌人的凶残和革命者的英勇。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使学生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课例: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学生观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 1.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 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3.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一)“以人为本”的教育内涵 教育活动中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1.“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内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2.“以学生为本”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延展 “以人为本”思想贯彻在教育活动中,就是“以学生为本”,因为教育活动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独立的个人。以人为本作为教育活动中的一种学生观,也可以从三个维度去理解:首先,坚持以人为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其次,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 最后,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二)“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 以人为本学生观要求把学生置于教育活动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需求,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把学生真正的当做“人”来开展教育,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不以教师的个人意志去支配学生,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开展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 (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认识的主体、时间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学生作为个体,具有主观的意志,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并非简单的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经过自己的考量之后做出的判断。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学生的主体性的根源在于个体需求与责权的统一,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认识的主体,因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具有学习的自主需求和动力,拥有享受相关需求的权利。 2.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的发展是指学生在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以及自我内部矛盾运动的相互作用下,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所发生的质、量、结构方面变化的过程及结果,是内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学生作为发展的人,其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身心发展的社会需要与个体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学生发展的规律性主要体现在身心发展上,不同阶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身心特征。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以人为本学生观要求教师应当把学生看做是发展过程中的客观存在,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倡导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

中学关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和违规处理意见(模板)

中学关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和违规处理意见(模板)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中学关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和违规处理意见(模板)一、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第一条:课前备课。教师要研究教材、学生,认真编写教学方案,进入课堂要衣冠整洁、仪表端正,应带齐基本的教学要件,做到“三有”:有教材、有教学设计、有教学备件。第二条:课前候课。小预备铃响后,教师应到教室门口面向学生站立,目视学生候课情况,督促未进教室的学生迅速进教室做好上课准备。第三条:上课铃响后,教师立即进入课堂走上讲台,巡视全体学生,说:“上课”,班长喊“起

立!”,全体学生起立,学生齐说“老师好”后,教师鞠躬后说:“同学们好”,学生在班长“坐下”声中入座。第四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重视每个同学的听课状态。提问时要照顾到好、中、差。问题要有梯度,不能只提问几个尖子生。第五条:教师上课必须使用普通话,写规范字(不得使用繁体字,简化字及其他不规范字),教师必须要求学生使用普通话回答问题,要求学生无论练习还是考试都要使用规范字,如果学生不讲普通话、不使用规范字答题,教师有义务及时纠正。第六条:教师必须既管教又管导,严格管理课堂纪律,做好组织教学工作,对任教课内的常规纪律负全责。对学生违犯课堂常规要求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及时教育。体育、阅读、信技课要确保全班所有学生到堂上课。第七条:教师在课堂上不准拨打和接听手机,不准玩手机。第八条:教师要做到上课

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那一定会很好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那一定会很好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认识“缩、努”等7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了解主人公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生命历程。 3.与《卖火柴的小女孩》进行比较,能发现两篇课文的异同点。 【课前准备】 学习单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了解主人公的生命历程,感受它享受生命中每一段历程的积极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聊心愿,导入新课 1.出示月亮图片,谈话:看图猜一猜老师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2.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导:老师最大的心愿就是能飞上月球,像嫦娥一样,在月亮上散散步,到桂树底下乘乘凉,说不定还能和嫦娥聊聊天呢!那一定会很好。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心愿呢?用上“________,那一定会很好”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自己的心愿。 2.揭示课题:有一颗小小的种子,它也有着自己美好的心愿。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那一定会很好》。 【设计意图】猜心愿激发兴趣,聊心愿导入课题,这样轻松愉快的谈话能够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 力,引领学生进去良好的学习状态。同时,通过“心愿”的畅想,唤起学生对美好的向往——“那一定会很好”。

二、回顾课文,明确学习任务 1.教师一边板书课题一边引导:课题上这个“*”告诉我们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这学期我们已经学过哪两篇略读课文?(课件出示第3课、第7课图片) 2.谈话:大家之前是怎么学这两篇略读课文的呢? 预设:迁移精读课文学到的办法、借助阅读提示学习 3.出示阅读提示,教师引导:自己读一读阅读提示,提示中有哪些要求,并用序号标一标。 4.学生自读阅读提示、标序号后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本课是三年级第三篇略读课文,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通过回顾前两篇 课文及略读方法,读一读、标一标本课的阅读提示,帮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为接下来的自主学习做好铺垫。 三、初读课文,了解生命历程 1.教师布置学习任务:默读课文,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经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并在文中圈出主人公变成的事物。 2.学生默读课文,圈画主人公变成的事物。 3.学生自主交流种子生命经历中的4次变身,教师相机板贴主人公的卡片。 4.同桌互相简单地说一说种子的生命历程。 【设计意图】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三年级教学的重难点,通过快速默读并思考到圈关键词,再按顺序摆一摆卡片,帮助学生搭建了支架,并利用流程图,让课文主要内容一目了然。 四、默读课文,体验美好心愿 1.教师引导:主人公经历的一段段历程中,它所变成的事物都有自己美好的愿望。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它的愿望,并用横线划出来。

新课标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反思)

新课标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与深度学习 教学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制定 教学是一项有目的的理性行为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相应的学习结果根本:帮助学生学习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灵魂。 每一位教师对于培养什么人要有明确的正确的深刻的认识,真正理解什么是真正的“以人为本”,即不只是考虑学生一时的利益如考试成绩,而是立 足学生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把握好一时与一世的关系,为孩子的一生一世 负责。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确定 1、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 2、学科教学目标要直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3、核心素养:关键能力、必备品格。 4、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概念是思维的单位。 5、学科核心概念理应成为教学的重点 四、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活动设计 教育教学一切为了学生发展,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中心,课堂上应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些都已经成为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计理念的共识。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当今世界学习研究的三大主题,是改变学生 的被动接受学习方式的一种途径。 五、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和作业设计 “评价”要回答“是否达成了既定目标”问题,是指依据学习目标,为 学生的学习活动持续地提供清晰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学习的过程。 评价和反馈意见需贯穿学习活动的始终,反馈意见要详细、具体,应能根据每 个操作给予持续性的辅导。 评价内容和方式指向学生的理解和思维,因此应制定并运用学习活动的 评价标准来评价学生的思维发展状况,评价学生学习的态度、过程表现与方法,使不同的学习个体都能够获得成功感。

新课标和核心素养(反思) (一)“活动型课堂”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行之有效的好模式。打造“活动型课堂”,要求学校变革政治学科课程结构,变革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将以往的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设计“内容化”,要求一线政治教师成为“活动型课程”的科学设计者、正确引导者、智慧组织者、坚定实施者。这是一个挑战。 (二)教师要转变观念,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与议题相关的实践问题,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感悟、发现、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最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三)选取的教学活动内容应更贴近生活,更能激发学生的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选择的活动内容既可以是生活中人们关心的问题,如废旧电池回收利用、垃圾分类处理、食品安全、道路安全、居民搬迁、环境治理等话题,又可以是学生身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如在校园穿校服、校园建设及学生关心的其他学校管理制度等。 (四)课前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全程要周密考虑。对课堂教学中即时生成的问题能够有效应对、机智灵活,从而增强活动型课堂的教学效果。那么,政治学科活动设计要遵循什么原则?我认为,学科活动一要体现经验性,让学生通过经验的获得重构知识;二要体现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而不是“被活动”;三要体现校本性,应该结合不同区域和环境的特点选择资源和组织活动;四要体现教育性,精心设计活动,在核心素养的目标下,结合学科内容和特点设计活动。 (五)注重课内外活动的一体化、系列化,使课内课外活动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今天,课程专家共有一个非常鲜明的观点,就是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在学生动手实践、亲身活动中培养出来的,课堂上闭门造车无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推行在“做中学”。因此,根据新课标的规定,学生社会活动将首次纳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必修课程,课时上占三分之一,这是一个亮点。 (六)形式可以更多样更丰富。围绕议题的课内活动可以采取表演小品、观看微电影、分析微课、模拟法庭、模拟联合国、辩论赛等多种形式;课外活动

学生课堂行为规范方案

师生课堂行为规准则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和习惯,体现附小学生应有的精神风貌和优良品行,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特制定我校师生课堂行为规。 第一条:应按时到指定的教室上课,不得无故缺课、迟到、早退。因故迟到,须经授课教师允许后,方可进入教室。 第二条:值日生在上课前擦干净黑板和讲台,上课铃声响过后,学生应马上安静下来,拿出书籍、笔记本,作好上课准备。 第三条:遵守课堂礼仪,与老师互致问候。 第四条:学生不准带食物和饮料进课室。 第五条:严禁在课室随地吐痰、乱扔纸屑和塑料瓶等。 第六条:上课时,衣着要整洁,不得穿无袖背心、吊带上衣、超短裙、超短裤、拖鞋等进入课室。 第七条:上课时,坐姿要规,背要直、肩要平、头要正,不得晃脚,不得脱鞋,不得在座位上扭动身躯。 第八条:听课时遇有问题,应先举手,经教师同意后,起立提问。 第九条:要爱护公共财物,不得在课桌、门窗、墙壁上涂写、刻划,不得随意搬动教学设备和课桌椅,不得私自使用各类教学用计算机、投影仪等。如造成损坏,必须按价赔偿。 第十条: 离开教室要整理好桌椅,并协助老师关好门窗、关闭电源。

学生上课是讲求规的,这是秩序的需要,高效课堂的需要。没有规,就没有秩序,就没有效率,浪费的是师生的青春年华,这无疑于图财害命。 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主要是听、说、看、站、坐、思、写、讨论、交流。这些都需要教师要求学生具体去怎么做,而不是让学生自己去随意发挥,养成不良习惯。 1、学生的听。 听教师讲,听同学们说和讲。必须保持连续性,形成“有意注意”的良好习惯。为什么课堂上不少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有两条,一是教师讲课缺少语言的艺术性、容的连贯性。二是教师不注意提醒学生保持有意注意,使学生没有外在刺激,或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时间太长,形成注意疲劳。因此,要使学生的听达到规,教师首先要磨练课堂语言,注意语音抑扬顿挫,讲解连贯、精炼、准确,还要注意观察学生,根据需要,科学安排提醒节点和学生有意注意的保持时间。

以学生为本_教育理念内涵的解读

[摘 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指教育要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使学生获得全面、主动、有个性的可持续发展,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教育的社会功能。[关键词]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教师[中图分类号]G4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808(2006)03-0003-03 邵晓枫*,廖其发 【西南大学,重庆北碚400715】近年来,以“学生为本”(或者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本文拟对该理念内涵的研究状况作简单梳理,并提出一些粗浅看法。 一 “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内涵的研究现状 综观近几年的教育研究资料,发现对“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内涵的研究较少,唯一可见的相关著作是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作者对生本教育的价值观、伦理观、行为观及其课程论、方法论、评价与管理等进行了论述,认为生本教育的价值观是一切为了学生,伦理观是高度尊重学生,行为观是全面依靠学生。[1]而相关的文章对该问题虽有所提及,但论述不深。如有人认为:“以学生为本,简而言之,就是以学生的成长成人为本,也就是说,在处理学生与学校的关系上,要明确学生在学校存在和发展中的主体性地位,关注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人格、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开发,以促进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2]有人认为:“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内涵就是“首先要把学生看成学校生存之本”,“要把促进学生发展看成学校发展之本”,“要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 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作为推动学校各项工作改 革的动力之本”。[3]还有人认为:“ ‘以学生为本’就是强调教育本身与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个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潜力和发展潜力,把每个人看作是一个特异的个体,而不是小集体中的一个分子、一块砖。”[4] 这些研究抓住了“以学生为本”理念的主要内涵,如教育要一切为了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人格,强调学生的个性、潜能和创造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但是,这些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第一,对“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内涵研究的重视程度不够,不少人对这一问题缺乏清楚明确的认识。第二,研究不够深入。例如,虽提到要“一切为了学生”,但没有详细、深入地论述这样做的原因。第三,研究内容不全面,忽略了一些重要问题,如学生的主动发展问题、全体学生的发展问题、学生与教师的关系问题、教育的本体功能与社会功能关系问题等。第四,没有形成完整而严密的表述体系。 我们认为,进一步搞清楚“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内涵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它既是研究“以学生为本”相关问题的起点和基础,也是在 “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内涵的解读 [收稿日期]2005-11-24 * 邵晓枫,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1号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博),400715 第3期2006年3月No.3Mar.2006中国教育学刊 JournaloftheChineseSocietyofEducation

2017教学设计万能模板(各科均适用)

教学设计万能模板(各科均适用) 一、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自主学习____,学生能够____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学习____,学生能够____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学习____,学生能够____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____学生能够掌握____ 本课的教学难点:通过____发展/提高学生____ 三、教学方法: 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引导启发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课主要采用:故事导入/直接导入/游戏导入/情境导入等等 (具体怎么导入,需要简单阐述) 这种方法,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并且引出新课题。 (二)讲授新课 在讲授新课时,为了突出本节课的第一维知识与技能目标,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对基本的概念和知识初步感知,学习完成后,会对重要生词(语文,其他科目视具体情况而定)进行讲解,具体过程如下: (讲授第一维目标) 通过这种方法,既体现了新课改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部分讲授完成后,开始讲解本节课的难点,也就是第二维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学生先进行探究学习,能够用自己的话语总结____方法。然后,结合实例,对____方法进行详细讲解,具体过程如下: (讲授第二维目标) 通过这种方法,既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这种方法,也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的情感。(三)巩固练习 根据各科目自行设计 (四)小结 (五)作业布置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主要以基础算式为主,选做题会选用一些开放性较高,需要学生进行发散思考的问题,以满足那些学有余力的同学。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清晰展示全文整体结构,突出重点,彰显文章主题。 本文是一篇( )文,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或( )说明方法,采用( )表现手法,用词\语言( ),通过( )的结构顺序(记叙了\描写了)(某个故事\某地方的优美景色),并从中悟出( )道理\或抒发(表达)了( )情感。 文段中主要使用的修辞手法有以下:比喻、比拟(又名比体,分为拟人、拟物)、夸张、排比、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下面是为你整理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到您。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1)“核心素养”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素养”。“核心素养”是跨学科素养,是最关键、最基本和最必需的共同素养。“核心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实践创新、合作探究等关键能力,突出强调培养学生的个人修养、家国情怀、社会关爱等必备品格。 一、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变革的背景 传统教学以学科知识结构为中心,突出教师的教,关注教学效果。新课改以来,课堂以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为指导,注重生物学科素养的培养,关注知识的生成以及探究、合作、创新等思想的渗透,课堂教学的生态大为改善。当前,“核心素养”的培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教学设计的变革是要将“核心素养”培养落到实处。 2、教学设计意图 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课堂,遵循学生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关注学生成长需求,注重自主、探究、合作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关注社会热点和生活实际,注重情感的渗透,注重板块教学和活动-

生成,合理使用现代技术,注重课堂教学的原生态。 3、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流程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细胞的衰老与凋亡”一节公开课为例,教学流程设计如图1所示。 二、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教学实践 1、情境感知、引入新课 情境是根据教学需要创设的实际问题场景。恰当的情境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学生的学习紧迫感、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情境可以是故事、新闻、视频等。好的情境可以引发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迅速融入课堂氛围。情境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有针对性和真实感。 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公开课教学中,笔者首先展示我国老年人口系数(65岁以上)的发展趋势数据表,并介绍何为老龄化系数。接着展示本地区各县市老龄化系数表,重点突出公开课所在地的数据(重度老年人口类型),并提出问题:上述数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请学生发表看法以激发共鸣,然后由学生自由讨论、相互补充。教师点评,再次设疑:我们该怎样应对?教师出示课堂教学目标,进入下一环节。 通过该环节,课堂气氛显著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激发。问题解决的同时伴随着新的设疑,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该环节中,教师是情境的营造者,学生是情境的体验者,激发疑问和再次设疑是亮点,甚至教师可在学生讨论和回答的基础之上再次生成新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