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南高考选做题之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湖南高考选做题之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湖南高考选做题之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湖南高考选做题之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湖南高考选做题之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2011-04-22 09:25:48)

转载▼

分类:高考专题复习

标签:

杂谈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教学目标:感受命题类型,体会解题思路

教学步骤:

高考“经典名著”题解题指导及热身练习(转帖) 【指点迷津】

“经典名著”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它不仅能拓宽我们的阅读视野,而且能陶冶我们的性情,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新课程要求学生读一些文学名著,汲取文学名著的精华,从而提高语言、文学素养。为响应《课程标准》的要求,高考也增加了名著考点,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和了解。名著名篇阅读,是指能领会名著内容并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要求学生了解名著名篇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

2011年全国17套高考语文试卷中有福建卷、江苏卷、浙江卷、

江西卷、湖南卷五套试卷考查了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其中江西卷、湖南卷2011年增加了对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的考查。在内容上,江苏卷、江西卷只考查文学名著阅读,浙江卷、湖南卷考查了文化经典阅读,而福建卷既考查了文学名著阅读,又考查了文化经典阅读。对这一部分的考查,江西卷与福建卷同以往一样,分值比重大,在15分左右;浙江卷与往年相比,分值比重有所增加。对于这一考点的考查,各考区具体要求也有所不同,江苏卷要求文科生必做,湖南卷要求考生选做,其他三省则要求考生必做。

【高考链接】

(一)文学名著阅读

文学名著阅读题的命题特点是考查学生是否“读书”,同时在题型上采取主、客观题相结合,避免了简单的考查识记。设题角度主要从名著故事、经典情节、场景、人物性格、作品主题、结局等方面入手,侧重于对名著内容的分析鉴赏,如对名著的人物形象、结构模式、思想主旨、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作简要的鉴赏分析,主要考查考生对名著的鉴赏评价能力。它要求考生在识记作品人物、情节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作出相应的评判。名著阅读题常见的题型有识记辨别类、理解概括类、赏析评点类等。

考向一:客观题。此种题型考查信息量大,侧重检测考生的识记能力。这种题型都是一个选项对应一个名著,常在故事情节、经典细节与精彩对白等方面设题,选项主要有两种类型:细节型和理解型。细节型,即考查名著中的人物、情节有关的某个或某些细节;理解型,

即对人物形象、作品主旨、艺术特点等相关需要理解的内容进行考查。如2011年江西卷第6题:

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巴格特漂亮的小女儿被人用一个独眼、驼背、长着罗圈腿的小怪物换走了。她伤心过度,将自己封闭在一间叫“老鼠洞”的小屋里,成了隐修女。(《巴黎圣母院》)

B.高老太爷临终前原谅了觉民的逃婚行为,他让觉慧把觉民找回来,并亲口告诉觉民冯家的亲事不提了,以后好好读书,扬名显亲。(《家》)

C.贾宝玉在经历了黛玉之死、误娶宝钗、抄家等一系列人生变故后,又遭遇科举考试失败的打击,终于心灰意冷,斩断尘缘出家做了和尚。(《红楼梦》)

D.孙权听从谋臣的建议,谎称国太病危,骗孙夫人携阿斗回吴,让刘备拿荆州来换阿斗。孙夫人携阿斗离去时,被赵云、张飞截下,留下阿斗,只放回了孙夫人。(《三国演义》)

【解析】本题答案是:C。在《红楼梦》第一百一十九回,家人向王夫人报喜时,报信的说宝玉中了第七名举人,贾兰中了一百三十名。说贾宝玉遭遇科举考试失败不正确。江西考纲规定,文学名著,要求了解名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考查的是识记能力,但如果不去读原著,只看电影,或者只看章节目录,也会失分的。如A项考查的是《巴黎圣母院》的情节,电影里是没有的;D项,只看《三国演义》目录是无法判断的。

考向二:主观题。相对于客观题来说,这种题目有一定的难度,它要求考生对文学名著有更加深入的把握,对主要情节烂熟于心。高考试卷中设置主观题对文学名著进行考查,一般有三种题型:一是要点识记题,即要求记住名著中的一些要点;二是故事情节概括题,即对名著中某个故事情节作简要的梳理、概括,可以针对全书,可以针对某章节,也可以针对某个具体事件设题;三是人物形象描述题,即针对名著中重要人物形象的某些特征进行描述,考查的对象既可以是主要人物,也可以是次要人物。如2011年江苏卷第23题:(1)《红楼梦》判词:“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判词所指是谁?“优伶”和“公子”指小说中的哪两个人物?

(2)《雷雨》中的侍萍经历了哪些人生悲苦?

【解析】本题答案是:(1)袭人(花袭人);蒋玉菡,宝玉(贾宝玉)。(2)①年轻时被周朴园遗弃,以致投河。②嫁给鲁贵,遇人不淑。③重逢周朴园时遭到误解和训斥。④女儿重蹈自己的覆辙。

⑤无法对儿女诉说苦情。⑥接连面对儿女的突然死亡。解答第(1)小题时,熟悉情节的话不难判断这首判词写的是宝玉的通房丫头花袭人;优伶是指袭人后来所嫁的戏子蒋玉菡,公子当指宝玉。答第(2)小题时,可从自己的阅读印象中概括出几条来。江苏卷不仅注意保持自己的风格,而且特别注重试题的质量,因而在今年全国17套高考语文试卷中,有着一定的地位。文学名著阅读题的测试并不求深,重点放在考查学生是否读过这些名著。这样的考查,有助于引导文科倾

向的高中生多读名著。

(二)文化经典阅读

考向一:理解内含。这类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文化经典阅读材料内容的理解,一般要求考生从阅读材料中筛选出一定的信息。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此考点在题型上有选择题与简答题两种:选择题一般考查对文化经典阅读内容的理解;简答题一般是先提供一段或几段内容相关的材料,然后对材料设问,难度不会太大。如2011年福建卷第9题(1):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

②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③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1)请简要概括孔子和子贡对“过”的看法。

【解析】本题答案是:①人应该知错改错;②人不必回避错误。本道试题考查对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理解。三个选段可以综述为儒家对“过错”的见解:儒家并不怕做错事,做错事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重要的是知错能改,君子知错改错,照样受到别人的尊重。答题时要同时兼顾三个选段,信息提取与概括要全面准确,不能挂一漏万。

考向二:分析、评价。此类题要求考生在理解文化经典内容的基础上对某些问题进行分析,对作者观点态度进行评价。这一考点进一步考查考生对文化经典材料的认识,涉及到考生对经典文化、传统思

想的了解,稍有难度。但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这一类型的题目在命题上都很谨慎,提问也很直接、明确。如2011年福建卷第9题(2):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

②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③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2)子贡以日食、月食为喻,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答案是:①以日月比喻君子的正大光明;②以日月在运行中出现的日食、月食现象,比喻君子犯错误是显而易见的、暂时的;③日食、月食过后,日月光明依旧,君子知错改错,照样受到别人的尊重。本试题难度较大,我们答题时如果思考日和月在中国古代特定的象征含义即光明正大,并结合选段③找出它们的比喻义,第二小题就可迎韧而解。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评析有理有据,不能牵强附会,有时分析、评价还要联系现实谈看法

一、例题感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9分)

儒家宣扬“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论语?宪问》),道家主张“圣人处无为之事”(《老子?第二章》),两章存在明显差异。但这种差异并非截然对立,只是它们关注的问题及角度不同,提出的解决方案不同而已。这种差异的存在也使得它们有可能、也有必要各取所长、融会贯通。事实上,孔子所言“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泰伯》)本身亦即为“儒道互补”的明证。

“儒道互补”构成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文化心理,自孔子、老子之后两千多年中,一直是中国思想文化演进的主要内容。各个时代的人们,大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拿起它来武装自己,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哪怕来到充满竞争的当今社会,重提“儒道互补”无疑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事实上,孔子所言‘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泰伯》)本身亦即为‘儒道互补’的明证”,结合文段,请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示例:“天下有道则见”,主张国家“有道”则出仕,体现了儒家“有为”的思想;(2分)“无道则隐”,国家“无道”则安于贫贱,决不阿世求荣,这与道家“无为”的思想一致。两者合而为之,其本身就是“儒道互补”的体现。(2分)

(2)“哪怕来到充满竞争的当今社会,重提‘儒道互补’无疑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请就“儒道互补”的理念对当今竞争社会的积极意义这一点加以探究。(5分)

示例:面对竞争,我们既要用儒家积极有为的态度去对待每个过程,执着前行,锐意进取,不轻言放弃;同时,又要用道家超逸无为的思想调节紧张心态,做到淡泊名利,洁身自好,遭遇失败更要超然通达。(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二、设题推测

材料----围绕已学经典中提及的概念和思想,组织一段浅易文言文或文白夹杂的文字。

题目----设置两个小题。

分值----9分。

三、知识储备

了解选修教材《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已出现的思想概念。

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规范答题,探究题题型的答题方法。

四、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9分)

儒家向来重视“义利”之辨,强调辨明“义”与“利”的关系。下面是先秦儒家有关“义利观”的几段文字:

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里仁》)

孔子曰:“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左传?成公二年》)

孟子曰:“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以天下,弗顾也。”(《孟子?万章上》)

荀子曰:“义与利也,人之所两有也。……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荀子?大略》)

(1)结合选段,请从三个方面简要概括先秦儒家所认为的“义”与“利”的关系:、、。(3分)

(2)联系生活实际,举例探究先秦儒家“义利观”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150字左右)(6分)

(1)义利兼顾(义利并重、义利并举)义以生利以义为上(以义制利、先义后利、重义轻利、见利思义)

(2)示例:当今社会,儒家“义利观”对我们弘扬社会道义、合理利用自然、尊重经济规律和法治精神等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例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理应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但不能唯利是图。利润的获得,必须受到社会道德规范、国家法律法规等“义”的约束。而三鹿奶粉事件、郑州双汇猪肉事件等,都是企业见利忘义自毁前程的典型例证。

2、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

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曾子养曾皙,必有酒肉;将彻①,必请所与②;问有余,必曰‘有’。曾皙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 (《孟子?离委上》)

【注】①彻:通“撤”,撤除。②与:通“予”,给予。

(1) 孔子和孟子认为应该怎样侍奉父母?(4分)

既要懂得“养”父母(“养口体”),让父母衣食无忧;更要懂得“敬”父母(“养志”),尊重、满足父母的意愿。

(2) 请结合孟子的观点谈谈应该怎样修身? (5分)

修身的根本是守护好自身。守护自身而不使自己陷入不仁不义不忠不孝,这就能侍奉好父母,反之就不能侍奉发父母。侍奉父母是所有服侍工作的根本。守护自己而使自己归于仁义礼智,就能治国平天下。因此守护自己是人一切操守的根本。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1)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请你谈谈对材料中所讲的“自省”问题的理解。

此处所讲的自省,则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孔门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这种自省的道德修养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因为它特别强调进行修养的自觉性。

(2)结合上面的选段,你认为下面选段体现了孔子的什么观点?

子夏曰:“贤贤易色①;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学而》)

【注】①贤贤易色:看重贤德而轻视表面的姿态。②致其身:致,献出,尽力。这里指把生命献给国君。

体现了孔子教育以德为先的观点。孔子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子夏继承孔子的思想,认为判断一个人有没有学问及其学问的好坏,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看他的道德修养、这是孔子教育重在德行的思想之具体体现。

4、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答题。(9分)

《孟子?告子上》有一段这样的对话:

告子说:“人性好比湍急的水,在东边开个口就往东流,在西边开个口就往西流。人性本来就不分善与不善,就像水流本来不分向东向西一样。”

孟子说:“水流确实是本来不分向东向西的,难道也不分向上向下吗?人性的善,就好比水朝下流一样。人性没有不善的,水没有不向下流的。水,拍打一下叫它飞溅起来,也能使它高过人的额头;阻挡住它叫它倒流,可以使它流到山上。这难道是水的本性吗?是形势导致这样的。人之所以可以使他变得不善,他本性的改变也正像这样。”

孟子在这段话中围绕人性问题提出什么观点?对此,你有何理解?

认为人性本善,提出了“性善论”的观点。孟子以水为喻,认为人性向善,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是出于人的本性、天性的,而人之所以不善,是因为受到环境的影响,或是被私欲所蒙蔽,所以人应该放弃私利,保存仁义。

(也可从“性恶论”、“人本性无所谓善恶”等角度来谈)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9分)

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理欲之辨曾吸引了众多思想家的关注。到了宋代,理学思潮形成,并占据了主导地位。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

他大声疾呼“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朱子语类》卷十三),认为“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朱子语类》卷十三)

自朱熹之后,理学家进一步夸大了“人欲”的危险与罪恶表现出禁欲主义的倾向。“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虽然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不良影响也是明显的。很多思想家对这一主张进行了尖锐的批评。清人戴震就曾指出“舍人欲无天理”、“理者存乎欲者也”(《孟子字义疏证》卷上),认为理学家的主张会导致“丧尽天良”(同上)的后果。

在现代社会,同样存在理与欲之间的矛盾。当今学者更愿意客观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来说,都应当正确处理欲望与规范的关系。只有这样,人的正常需求才能最终得到合理的满足。

(1)结合文段,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朱熹在理欲之辨上的观点。(4分)

①在朱熹看来,人求“饮食”、男女结为“夫妻”,是人与社会发展的正常需要,并不违反“天理”。但如果为了满足个人的欲求,一味地去要求“美味”和“三妻四妾”,就是过分之求,属于“人欲”之列了,就应该加以否定。他认为“天理”作为一种普遍的、公共的道德准则,是社会整体利益的体现,而“人欲”则是道德败坏的标志,是只顾一己之私欲的思想行为。②在朱熹看来,一个人的心中,只要保存着“天理”,“人欲”就会消亡;相反,“人欲”如果旺盛,那么“天理”就会消亡。“天理”和“人欲”是不可能混杂在一处的。为此,他大声疾呼“革尽人欲,复尽天理”,认为只有彻底消灭“人欲”,才能恢复“天理”在人的精神世界的主导作用。

(2)请试举一例探究在现代社会中人应该如何客观辩证地看待理与欲之间的关系。(5分)

在现代社会中,同样存在社会的道德规范与人的欲望满足之间的矛盾。例如在体育竞赛中,每个运动员都志在摘金夺银,这可以说也是人的一种欲望的表现,理应得到肯定与尊重。但是如果为了这一目的而服用兴奋剂,就违反了体育精神与比赛规则,是不允许的。从大的方面说,人类为了求发展、谋生存,过度地向自然索取,以致进行破坏性、掠夺性地开发,造成严重的环境危机,其实也是放纵欲望的结果,必然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9分)

明清之际,“经世致用”成为学界思潮,而顾炎武无疑是这一思潮的杰出代表,下面选择了几段相关文字:

“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顾炎武《亭林文集》卷四《与人书》)

“(著书)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顾炎武《日知录?著书之难》)

“凡(顾炎武)先生之游,以二马二骡,载书自随。所至阨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全祖望《神道表》)

“当明末年,(顾炎武)奋欲有所自树,而迄不得试,穷约以老。然忧天悯人之志,未尝少衰。事关民生国命者,必穷源溯本,讨论其所以然。”(潘耒《日知录序》)

(1)结合选段,可见“经世致用”作为一种新学风,主张治学须、、、。(3分)

(2)有学者认为,“经世致用”与“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文化传统有一致性。结合选段,请举出你熟知的一位湖湘名人的具体事例对两者的一致性加以探究。(6分)

(1)示例:关心国事致力创新有用于世志向远大勤勉严谨重考察求证(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2)示例:“经世致用”,强调务“当世之务”,关注“民生国命”,合乎湖湘文化“心忧天下”的传统;“经世致用”,致力创新,强调“有所自树”,合乎湖湘文化“敢为人先”的传统。(4分)如魏源一心为国,对强国御侮、匡正时弊,振兴国脉之路作了探索,率先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成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2分,举谭嗣同、毛泽东等人事例言之成理亦可)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_经典阅读优秀版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 阅读精选(1):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礼貌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四个特征 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一样的历史时期 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一样。 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 度---高深莫测。 文化纵览 简介 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琴棋书画、三百六十行、四大发明、民间禁忌、精忠报国、自然养生、竹、民谣、黄土、长江、黄河、红、月亮。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农家、农民起义;皇宫官府、宫庭文化、帝王学。 诸子百家 中国传统文化 1.道家(老子、庄子、列子;思想:道德,无为、逍遥;《南华经》《道德经》《管子》 2.儒家(孔子、《论语》、孟子、《孟子》、荀子;思想:仁、义、礼、智、信;四书:《中庸》《大学》《孟子》《论语》) 3.法家(李悝,韩非、李斯、《韩非子》思想:君主集权,以法治国) 4.墨家(墨子、《墨子》、思想:兼爱、非攻、举贤、节俭) 5.名家(邓析、惠施、公孙龙、桓团《公孙龙子》) 6.阴阳家(邹衍、五行、金木水火土) 7.纵横家(鬼谷子、苏秦、张仪、《战国策》)

高三物理试卷分析

高三物理试卷分析 一.试题综述 试题突出了对中学物理主干知识的考查,突出了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考查,对中学物理教 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试卷能体现物理学科的特点,能体现对考生基本素质和能力的考查。试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较大的难度。但从题中看仍然是重庆卷模式,没有全国卷的味道,考 试内容太多,让很多老师复习进度就被打乱了!本次一诊题目能力立意很好,但电学实验那 个计算内阻数字设计不科学,很好的一个分压式命题,让多少学生在运算中望而却步,出题 人没有注意到这是理科综合考试,不是考数字运算。这套物理试题过多地保留了重庆高考题 创新的影子,试卷中有好几道题提法上欠准确,不严谨,与全国卷重情景,重过程,注重多 对象、多过程的分析来考查学生能力不相符。全套题,为了体现所谓的“知识迁移能力”、“物理来源于生活”,堆砌了大量的假情境,让学生无所适从,偏、怪、冷。如计算题的第 一题24题,完全是个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的特殊的问题,复习到了,学生回答很容易,没复习到,学生很难作答,既不能体现考查基本的物理思维、方法,又不能考查能力与技巧。纯是偏题,信度较差,总分12分的题县平均分仅为2.1分。再如16题与21题,考试知识 载体相似度太高,21题没有体现出压轴选择题的技巧性,有为考而考的嫌疑,并且创设的情 境“载流超导线圈”提法怪异学生难以理解,重力加速度突然增大有失物理实际,而且B选 项的作用力指向不明确,让学生费解,题目本身难以理解超越了物理、数学模型的构建。反 之16题较好,考查学生两次建模能力。本试卷同一物理模型多次重复出现,三次考察了斜 面模型。选修模块3-3、3-4、3-5难度差异太大,3-5过程过多,且对半衰期要求过高。 总分15分的题县平均分仅为3.4分。选做题3-5的选择题的五个选项考点太单一,计算题 的过程太复杂,计算量大了。总的来说高考适应性考试物理试卷是一份考能力的试卷,但难 度太大,信度较差。 二、卷面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对基本概念理解不透彻,对基本规律掌握不准确,基本技能不能够灵活运用。选择题 失分较多;总分48分的选择题题县平均分为29.1分。 2.对实验重视程度不够,实验题得分率低;总分15分的题县平均分仅为7.8分。 3.答题过程中不能认真读题,审题不清; 4.答题过程表述不规范,卷面书写混乱; 5.数学计算能力差,不能完成物理题中的数学计算。计算题25题总分20分,县平均分 仅为2.5分。

2017浙江高考语文试题最新点评和试题详细解析

2016年浙江高考语文试卷最新点评与试题详细解析 【坊主综述】今年浙江的高考语文卷说得直接一点,真的是乏善可陈;说得冠冕一点,依然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具;说得严肃一点,也就是政治气候把握得十分精准;说得逗逼一点,那就是徘徊于厅堂和厨房之间,不尴不尬……从整份试卷来看,今年的核心主题当为“新”与“旧”的迎和守。大阅读《母亲》和作文“虚拟与现实”皆如此。文言文选了篇张岱的《琅嬛福地记》,一篇近似《桃花源记》的小品文。张岱是浙江绍兴人,《琅嬛福地记》主要讲的是一个叫张华的博学之人偶然误入琅嬛福地这个藏书圣地的神奇故事。浙江是个好地方啊,人杰地灵,琅嬛福地,天下文化包容交会,刚好G20要来杭州嘛。G20主题是啥: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再看古诗词选的啥,南宋刘克庄的两首爱国诗,传统文化经典赏读选的是墨子的“为政”思想:兼爱、非攻、节约。嗯嗯嗯,有人说,文史不分家,考语文跟考历史差不多。哈哈哈,今年感觉有点像考政治。“时尚外衣,严肃面孔。”今年的试卷大抵如此吧。至于作文嘛,有人说是在歧视农村孩子,我就呵呵吧。反正这题目我得皱着眉头想半天,倒不是不能写,而是寻思怎么写才能迎合出题者的初衷。当然,我不是高考生,但也为那些随时扑街的高考生们捏一把汗。依我之见,辩证肯定要辩证,但是呢,迎新的戏码还是得足,要不然怎么配合G20这个大背景呢?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浙江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煲汤(bāo)恫吓(dòng)脐带血(jì)整齐划一(huà) B.古刹(chà)衣钵(bō)挑大梁(tiǎo)言为心声(wèi) C.掣肘(chè)卤味(lǔ)处女座(chǔ)寅吃卯粮(yín) D.笃定(dǔ)痤疮(cuó)病恹恹(yāng)血气方刚(xuè)【答案】C 【解析】A脐(qí)带血,B言为(wéi)心声,D病恹恹(yān)。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当前,文艺创作最突出的问题是浮燥,急功近利,粗制滥造,不仅是对文艺的 一种伤害,也是对社会精神生活的一种伤害。

高考数学选做题(选修4-4,选修4-5)知识网络与方法清单

专题01 坐标系 【知识网络】 【考情分析】 考纲要求 ①理解坐标系的作用。 ②了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伸缩变换作用下平面图形的变化情况。 ③能在极坐标系中用极坐标表示点的位置,理解在极坐标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点的位置的区别,能进行坐标和直角坐标的互化。 ④能在极坐标系中给出简单图形(如过极点的直线、过极点或圆心在极点的圆)的方程,通过比较这些图形在极坐标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方程,理解用方程表示平面图形时选择适当坐标系的意义。 ⑤了解柱坐标系、球坐标系中表示空间中点的位置的方法,并与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相比较,了解它们的区别。 考情分析 高频考点 常见曲线的极坐标方程、直角坐标和极坐标的互化 考查形式 通过近几年高考命题趋势看,本部分重点考查直角坐标方程和极坐标方程的互化,常见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也是考查的重点,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题型一般为解答题,难度中等. 命题角度 结合直线与圆、圆锥曲线、三角函数及恒等变换、向量等知识考查 常见题型 解答题 备考要求 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掌握常见曲线的极坐标方程、直角坐标和极坐标之间的互化公式及其运用等. 【知识详单】 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作用 通过平面之间坐标系,实现了平面上的点与坐标(有序实数对),曲线与方程建立联系,从而使得数与形的结合. 2.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伸缩变换 (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方程表示图形,那么平面图形的伸缩变换就可归结为坐标伸缩变换,这就是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变换. (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伸缩变换:设点P (x ,y )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一点,在 变换φ:? ???? x ′=λx ,λ>0 y ′=μy ,μ>0的作用下,点P (x ,y )对应到点P ′(x ′,y ′),称φ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的坐标伸缩变换,简称伸缩变换. 坐标系 直角坐标系 柱坐标系和球坐标系 极坐标系 极坐标方程及其应用 极坐标和极坐标系的概念 直角坐标和伸缩变换 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

2018年高考物理试卷分析

2018年高考物理试卷分析 博罗中学:周其达 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理综卷物理部分,以《2018年物理考试大纲》为命题指导思想,严格遵循考纲,注重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规律与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设置真实的问题情境,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物理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命题中规中矩,没出现偏题怪题,很好地体现了对学生物理科学素养的考查,特别是体现了高中新课程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和联系实际生活的理念。今年试题涉及字符3132个(去年3145个),阅图量20个(去年19个),与2017年全国卷(Ⅰ卷)相比,阅读量与阅图量基本不变。今年试题突出对中学物理的主干知识和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必考部分只考察“力学”部分与“电磁学”部分,其中“力学”与“电磁学”各占6道;分值上“力学”部分占41分,“电磁学”部分占54分,去年考查的选修3-5近代物理知识今年没有出现。试卷的整体难度适中,选择题难度较去年难,主要是运算量增加,灵活性较强,有较好的区分度,估计得分会下降。但实验题考查比较基础,像23题只要有耐心细心地描点连线,基本就可以拿下这10分。计算难度有一定程度降低,题目阅读量不大,表达的意思明朗,运算量比去年减少较多,对物理知识、物理规律综合运用能力和物理学科素养要求较高。 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理综卷物理双向细目表

一.内容覆盖面广 “Ⅱ”级要求内容分值必考部分88分,为必考总分值的92.6%;全卷98分,为全卷总分的89%;覆盖率高 试题内容涉及“考试大纲”能力要求“Ⅱ”的有15个部分的内容,其中3个在选考部分: 14题:动能大小公式与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15题:牛顿第二定律 16题:点电荷的电场(结合平衡问题) 17题: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18题:机械能及功能关系 19题:电磁感应(感应电流产生条件、楞次定律) 20题: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21题: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24题:竖直上抛运动、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25题: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

2019高考语文分类 传统文化经典

2019高考语文分类 考点21 传统文化经典 (一)(2019·江苏卷)阅读材料,完成22~24题。(10分) 题自书杜拾遗诗后 徐渭 余读书卧龙山之巅,每于风雨晦暝时,辄呼杜甫。嗟乎,唐以诗赋取士,如李杜者不得举进士;元以曲取士,而迄今啧啧于人口如王实甫者,终不得进士之举。然青莲以清平调三绝宠遇明皇实甫见知于花拖而荣耀当世彼拾遗者一见而辄阻仅博得早朝诗几首而已余俱悲歌慷慨苦不胜述。为录其诗三首,见吾两人之遇,异世同轨。谁谓古今人不相及哉! 22.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5分) 答案:然青莲以清平调三绝宠遇明皇/实甫见知于花拖而荣耀当世/彼拾遗者一见而辄阻/仅博得早朝诗几首而已/余俱悲歌慷慨/苦不胜述。 23.王实甫的杂剧代表作为《》,其中男女主人公是、。(3分) 答案:西厢记张珙崔莺莺 24.根据材料,概括文中古今人“相及”的内涵。(2分) 答: 答案:自己的命运与杜甫类似;自己的才华与杜甫相当。 (二)(2019·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6分)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论语·宪问》) 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孟子·滕文公上》) 【注】相传尧传天下给舜,舜传天下给禹。 21.“夫子自道”在句中的意思是。子贡认为孔子的“我无能”是的说法。(2分) 本题考查对文具内容的理解,答题时要抓住关键词语。“道”是说的意思,结合子贡的评价可知,“我无能”是孔子的自谦之词。 答案:先生在说自己自谦 22.尧、舜是孔子、孟子推崇的“仁者”,按孔子说法,应该“不忧”;按孟子说法,却又会“忧”。根据材料,简述孔子、孟子这么说的原因。(4分) 本题考查对经典内涵的理解分析,答题时要抓住关键词语“忧”,再结合具体语句加以分析。孔子主张“仁者不忧”,意即有仁德的人乐天知命,所以“不忧”;尧舜的“忧”在于“不得舜”“不得禹、皋陶”,再联系尧舜禅让

诵读优秀经典 传承传统文化

诵读优秀经典传承传统文化为进一步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传承国学经典文化。蓟县第七小学在师生中持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在校园中营造浓郁的“经典文化”氛围。 为配合活动的开展,结合校园环境和文化建设,学校在楼道的墙壁上专门开辟了“国学文化”版块。一个个《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小故事娓娓道来、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每一块墙壁都在说话,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经典的书香。诵读经典已成为一种文化,一种师生的生活状态,他们在亲近经典,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品味着祖国灿烂文化的芳香。 二、重视校本教材的研发和使用。 我校历来重视以国学文化为依托,研发校本教材工作,学校组织部分语文骨干教师在课堂实践的基础上,利用业余时间成功编写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弟子规》《阅读积累》《经典阅读》并在全校推广使用。学校把这些校本课程列入教学计划,1-2年级每周两课时,3-6年级每周一课时。并把《弟子规》作为我校各年级必背教材,纳入语文课程之中,由语文教师负责诵读、讲解。 三、以科研课题研究带动“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 我校在几年的“经典诵读”活动中,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构建起以:“早识字;多阅读;勤积累;会学法;善学习”为主要内容的读书模式,特别是在组织学生阅读活动中,归纳提炼出:“故事引领激发阅读;教师引领体验阅读;模仿引领感受阅读;方法引领快速阅读;内容引领健康阅读”的指导学生阅读活动的策略,有效地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发展了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我校开展的普及阅读活动已成为学校办学的一大亮点和特色,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广泛注意。 我校以重点课题:“早识字-多阅读-勤积累-会写作”与中国教师报的“随笔化作文”、“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优化小学生识字过程的研究”为引领,引导师生诵读经典,读好经典。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让师生受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的滋养。沐浴氤氲书香,奠基多彩人生。 四、诵读形式灵活多样、丰富多彩。 每日10分钟诵读活动。学校规定每天早晨上课前10分钟为《弟子规》的诵读时间。各班语文教师认真组织精心指导,学生们积极学习、诵读国学,感悟

浙江高考语文总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类典型例题系列(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类典型例题系列(二) (一)阅读下列文字,完成⑴—⑸题(20分) 捡烂纸的老头 汪曾祺 烤肉刘早就不卖烤肉了,不过虎坊桥一带的人都还叫它烤肉刘。这是一家平民化的回民馆子,地方不小,东西实惠,卖大锅菜。炒辣豆腐,炒豆角,炒蒜苗,炒洋白菜,比较贵一点是黄焖羊肉,也就是块儿来钱一小碗,在后面做得了,用脸盆端出来,倒在几个深深的铁罐里,下面用微火煨着,倒总是温和的。有时也卖小勺炒菜:大葱炮羊肉,干炸丸子,它似蜜……主食有米饭、馒头、芝麻烧饼、罗丝转;卖面条,浇炸酱、浇卤。夏天卖麻酱面,卖馅儿饼。烙饼的炉紧贴着门脸儿,一进门就听到饼铛里的油吱吱喳喳地响,饼香扑鼻,很诱人。 烤肉刘的买卖不错,一到饭口,尤其是中午,人总是满的。附近有几个小工厂,厂里没有食堂,烤肉刘就是他们的食堂。工人们都在壮年,能吃,馅饼至少得来五个(半斤),一瓶啤酒,二两白的。女工们则多半是拿一个饭盒来,买馅饼,或炒豆腐、花卷,带到车间里去吃。有一些退休的职工,不爱吃家里的饭,爱上烤肉刘来吃“野食”,爱吃什么要点儿什么。有一个文质彬彬的主儿,原来当会计,他每天都到烤肉刘这儿来。他和家里人说定,每天两块钱的“挑费”都扔在这儿。有一个煤站的副经理,现在也还参加劳动,手指甲缝都是黑的,他在烤肉刘吃了十来年了。他来了,没座位,服务员即刻从后面把他们自己坐的凳子搬出一张来,把他安排在一个旮旯里。有炮肉,他总是来一盘炮肉,仨烧饼,二两酒,给他炮的这一盘肉,够别人的两盘,因为烤肉刘指着他保证用煤。这些,都是老主顾。还有一些流动客人,有东北的,山西的,保定的,石家庄的。大包小包,五颜六色,男人用手指甲剔牙,女人敞开怀喂奶。 有一个人是每天必到的,午晚两餐,都在这里。这条街上的人都认识他,是个捡烂纸的。他穿得很破烂,总是一件油乎乎的烂棉袄,腰里系一根烂麻绳,没有衬衣。脸上说不清是什么颜色,好像是浅黄的。说不清有多大岁数,六十几?七十几?一嘴牙七长八短,残缺不全。你吃点儿软和的花卷、面条,不好么?不,他总是要三个烧饼,歪着脑袋努力地啃噬。烧饼吃完,站起身子,找一个别人用过的碗,自言自语(他可不在乎这个):“跟他们寻一口面汤。”喝了面汤:“回见。”没人理他,因为不知道他是向谁说的。 一天,他和几个小伙子一桌,一个小伙子看了他一眼,跟同伴小声说了句什么。他多了心:“你说谁哪?”小伙子没有理他,他放下烧饼,跑到店堂当间:“出来!出来!”这是要打架。北京人过去打架,都到当街去打,不在店铺里打,免得损坏人家的东西搅了人家的买卖。“出来!出来!”是叫阵,没人劝。压根儿就没人注意他。打架?这么个糟老头子?这老头可真是糟,从里糟到外。这几个小伙子,随便哪一个,出去一拳准把他揍趴下。小伙子们看看他,不理他。 这么个糟老头子想打架,是真的吗?他会打架吗?年轻的时候打过架吗?看样子,他没打过架,他哪里是耍胳膊的人哪!他这是干什么?虚张声势?也说不上,无声势可言。没有人把他当一回事。 没人理他,他悻悻地回到座位上,把没吃完的烧饼很费劲地啃完了。情绪已经平复下来——本来也没有多大情绪。“跟他们寻口汤去。”喝了两口面汤:“回见!” 有几天没看见捡烂纸的老头了,听煤站的副经理说,他死了。死后,在他的破席子底下发现了八千多块钱,一沓一沓,用麻筋捆得很整齐。

2020高考文科数学各类大题专题汇总

2020高考文科数学各类大题专题汇总 一、三角函数 二、数列 三、立体几何 四、概率与统计 五、函数与导数 六、解析几何 七、选做题 大题专项练(一)三角函数 A组基础通关 1.已知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且c cos B+(b-2a)cos C=0. (1)求角C的大小; (2)若c=2,求△ABC的面积S的最大值. 因为c cos B+(b-2a)cos C=0, 所以sin C cos B+(sin B-2sin A)cos C=0, 所以sin C cos B+sin B cos C=2sin A cos C, 所以sin(B+C)=2sin A cos C. 又因为A+B+C=π, 所以sin A=2sin A cos C. 又因为A∈(0,π),所以sin A≠0, 所以cos C=. 又C∈(0,π),所以C=. (2)由(1)知,C=,

所以c2=a2+b2-2ab cos C=a2+b2-ab. 又c=2,所以4=a2+b2-ab. 又a2+b2≥2ab,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 所以ab≤4.所以△ABC面积的最大值(S△ABC)max=×4×sin. 2.如图,在梯形ABCD中,∠A=∠D=90°,M为AD上一点,AM=2MD=2,∠BMC=60°. (1)若∠AMB=60°,求BC; (2)设∠DCM=θ,若MB=4MC,求tan θ. 由∠BMC=60°,∠AMB=60°,得∠CMD=60°. 在Rt△ABM中,MB=2AM=4;在Rt△CDM中,MC=2MD=2. 在△MBC中,由余弦定理,得BC2=BM2+MC2-2BM·MC·cos∠BMC=12,BC=2. (2)因为∠DCM=θ, 所以∠ABM=60°-θ,0°<θ<60°. 在Rt△MCD中,MC=; , 在Rt△MAB中,MB= °- 由MB=4MC,得2sin(60°-θ)=sin θ, 所以cos θ-sin θ=sin θ, 即2sin θ=cos θ, 整理可得tan θ=.

浙江省高考语文考点突破专题十三传统文化经典《论语选读》的理解和评价(含解析)

专题十三传统文化经典(《<论语>选读》)的理解和评价 A组2013年高考题 1.(2013浙江,23~24,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题。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论语·学而》)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宪问》) 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子路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皆所谓不耻 者。(宋·真德秀《西山读书记》) (1)补出上面材料的空缺部分。(2分) (2)根据上面的材料,简析孔子的观点。(3分) 2.(2013福建,9,6分)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①子曰:“躬自厚①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卫灵公》) ②孟子曰:“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注:①厚:重,与“薄”相对。 (1)请概括出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2分) (2)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的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述。(4分) B组2009—2012年高考题 1.(2012浙江,23~24,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1)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2分) ① ② (2)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3分) 2.[2012福建,二(二),6分]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②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在孔子、孟子看来,怎样的人可以称为君子?如何才能成为君子?请综合上述材料,用自己的话回答。(6分) 3.[2011浙江,三(三),5分]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问题。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①也,而用②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③;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韩非子》) 注:①为吾善:自我完善。②用:使。③不什数:不能用十来计算,即不到十个。 (1)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1分) 孔 子: 。 韩非 子: 。 (2)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4分) 4.(2010浙江,24,4分)《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 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欧阳修《朋党论》) 5.(2010福建,9,6分)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论语·述而》) ②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 (《孟子·公孙丑上》)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要想事业有成,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就必须勤奋学习,多闻多见,掌握丰富的知识。 B.儒家认为,一个人在实际生活中,不仅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而且要对批评者心怀感激。 C.孟子引用子路、禹、舜的事迹,目的就是劝诫人们要勇于检讨自己的缺点,发现别人的优点。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心得体会中国传统文化,是古代先贤用自身的终身感悟沉积下来的精华。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社会上最具活力的大学生,既是文化的吸收着,也是中国未来的建设者。因此;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意义重大。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数千年来沉淀下来的精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一方面可以增加对历史的了解,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再者也可以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增加民族的凝聚力。 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和谐社会的创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新的需要,在这种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既要传承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明成果,又要结合现代社会的客观情况。大学生是社会上极其特殊的一个群体,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离不开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为此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大学生了解的方式也必然是丰富的,复杂的,不断变化的。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教育人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的群体,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就显得非常重要。在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过程中,要求当代大学生具有先进的思想观念,不断地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我们的传统文化将“修身”与治国平天下联系在一起。传统文化经典著作中有“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必治其国,欲治其国,必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必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诚意,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治国,国治而后平天下”。由此可见修身是为人、为事的根本,修身不成则一事无成。当代大学生常不注意自身修养,如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在宿舍不打扫卫生等给别人造成了很大困扰,为此大学生应从平常小事做起,修身养性。 传统还注重人际关系,强调人与人的和谐相处。正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这个社会将是一个充满爱心的社会。当代大学生时有缺乏为他人着想的现象,大家同在一个寝室,却不和睦相处,经常为一些琐事斤斤计较,甚至有时还大打出手。 传统经典、路还很长。自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从小到大也算接触到不少的古典文献著作,可是真的细究起来才发现,自己知之甚少。老师讲解时,时常会抛出一些问题来让我们回答,可是如果不是读过相关书籍的话,是很难解答的,平时要有很多的积累,通过长时间的琢磨才有可能求得一知半解,相比于班上一些有一定扎实的传统文化的知识素养的同学来讲,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经典著作并不应止步于你学习语文的那几年,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其实都可以找到属于不同阶段的中国文化经典来知道你的人生,而我们要做的是保持一颗进取的心,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尤其是以具有传承意义的儒家、道家为主。 从现代来看,中国文化在外国是很受欢迎的,很多外国学者都在

2020届浙江省高考高三语文冲刺复习特色专项训练16:语基语用小说名句练习题

一、语言基础(11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情趣不能每每流露于诗,因为诗的情趣并不是生糙(zāo)自然的情趣,它必定经过一番冷静的关照和熔化洗练的功夫,它须受过阿波罗的洗理。 B.岐江公园使我们看到了那些被熟视无睹的人们,推开了被时光默默淹没了的“单位”之门,迎面吹来清新怡.(yí)和的风,听到劳动的人们在歌唱。 C.夜晚,你睡的是否是茵茵草地,寥廓的苍穹.(qiónɡ)是否将你覆盖。昨天发生的事情,你已忘记;明天将要发生的事情,你也不愿去思虑。 D.一个勤奋的人,他的思维容易凝聚于一个伟大的目标,便于自己矢志不移地去追逐一个崇高的思想境界,这样,在生活的道路上,他总能删烦就简,不为庸俗的追求所系.(j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枯萎之物之所以让人迷恋,就在于它们扼要的构架,甚至,它们被时间掠夺肉体后的惨烈迹象。[甲]时间真是最好的外科医生:谙熟如何剥离繁复,滤尽水分,去掉柔软,只保留最有力的走势——对人、对物、对事,莫不如此。 [乙]荷的枯萎,是在时间里风干,世态人情隐约在它的身体里枝蔓凌空不乱。在所有的枯萎中, 寒风冷水里的枯荷最孤冷。但凋谢 ....,虚实有度,比新艳能更持久地站立 ..后的伫立,却显得不卑不亢 于风景里,用灵魂的骨感造型蔑视流动的岁月。吹毛求疵 ....的完美主义者是欣赏不了枯萎的。[丙]他们有的是懦弱与畏缩,枯萎中隐含的那种“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的文化他 们是理解不了的。能坦然 ..地面对枯萎,我们会更沉着坚强;能欣赏地阅读枯萎,我们会更有涵养更有高度。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凋谢B.不卑不亢 C.吹毛求疵D.坦然 3.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甲B.乙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征兵微博”的开通,不仅有助于增强征兵宣传效果,还有助于相关部门随时了解群众的建议,整治违反征兵纪律的现象。 B.鲁迅先生通过描写祥林嫂的悲剧,无非是在告诉人们,不用刀的杀人和不见血的杀人,实比严刑峻法还严酷,被杀害的范围和人数也要更多更广泛。 C.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科技创新要“以民为本”,这就需要我们的科技工作者改善“公益类科技就是低端技术”的偏见,从制度上着手大力打造“民生科技”。 D.延长退休年龄或实行弹性退休制等重大变革,对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愉快接受的,这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2019年高考文理数学选做题练习

绝密★启用前 2019年高考选做题练习 数学(文)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过点P (1,2)的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1122x t y ?=+?? ??=+??(t 为参数).以原点 O 为极点,x 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为4sin ρθ=. (1)求直线l 的普通方程和曲线C 的直角坐标方程; (2)若直线l 与曲线C 相交于M ,N 两点,求 11PM PN +的值. 答案及解析: 1.(1 )由已知得1122x t y ? -=?? ??-=??,消去t 得21)y x -=-, 即 20y -+=, 所以直线l 20y -+-=;┄┄┄2分 曲线C :4sin ρθ=得2 4sin ρρθ=,因为2 2 2 x y ρ=+,sin y ρθ=,所以2 2 4x y y +=, 整理得2 2 (2)4x y +-=,所以曲线C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2 2 (2)4x y +-=;┄┄┄5分 (2)解:把直线l 的参数方程11222 x t y ? =+?? ??=+??(t 为参数)代入曲线C 的直角坐标方程中得: 221(1))422 t ++=,即230t t +-=, 设M ,N 两点对应的参数分别为1t ,2t ,则12121 3 t t t t +=-?? ?=-?,┄┄┄8分 所以11PM PN +1212 PM PN t t PM PN t t ++==? ?1212t t t t -==? =。┄┄┄10分 2.已知函数()222f x x x =--+. (1)求不等式()6f x ≥的解集; (2)当x R ∈时,()f x x a ≥-+恒成立,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答案及解析: 2.解:(1)当2x ≤-时,()4f x x =-+,∴()646f x x ≥?-+≥2x ?≤-,故2x ≤-; 当21x -<<时,()3f x x =-,∴()636f x x ≥?-≥2x ?≤-,故x ∈?; 当1x ≥时,()4f x x =-,∴()646f x x ≥?-≥10x ?≥,故10x ≥; 综上可知:()6f x ≥的解集为(,2][10,)-∞+∞;┄┄┄5分 (2)由(1)知:4,2()3,214,1x x f x x x x x -+≤-?? =--<),以直角坐标系的原 点为极点,以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坐标系,圆C 的极坐标方程为8sin ρθ=. (1)求圆C 的直角坐标方程(化为标准方程)及曲线M 的普通方程; (2)若圆C 与曲线M 的公共弦长为8,求r 的值. 答案及解析: 3.(1)由8sin ρθ=,得2 8sin ρρθ=, 所以2 2 80x y y +-=, 即()2 2 416x y +-=, 故曲线C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2 2 416x y +-=.

高考物理解题的六大注意点解析

2019年高考物理解题的六大注意点解析 在高三的最后复习阶段,学生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高考物理也就是“6道选择题、2道实验题和3道计算题,还有1道选做题”,总分120分.学生对于一般的物理基础题基本上没有问题,其错误大多是在不定项选择题上发生;另外,做计算题的能力还有些差,有时候没有一点解题的思路和程序,有时候理解题意有些偏差,有时候把问题搞得很复杂,有时候又把问题想得过于简单;而对于实验题,简直是摸不着头脑,常考常新,基本上得不到分数.“老师?我该怎么办呢?” 上述“物理场景”具有广泛性与普遍性,是高三学生学习过程中常会出现的一种现象.同学们要正视问题,调整心态,充满信心,更要注重解题方法与应试技巧的积累,把自己头脑中储存的物理知识有效地转化成分数.高考——分数是硬道理,学物理不能“一看就懂,一听就会,一作就错”,而要把自己的知识与能力转化成分数.在这里我想从“物理场景”的角度谈谈物理解题的策略与方法,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关于6道物理选择题 1.选择题失分的原因剖析 物理考试中,选择题有6题共36分,分数非常可观,故考试成败的关键在于选择题,这个问题应该引起同学们的高度重视.选择题失分较多的关键是处理题目时过于草率,这和

平时的练习有直接联系.无论单选多选,处理选择题时建议把它当做稍大些的题处理.在处理大题的时候,同学们会自觉地画图、审题、弄清物理情境中出现的系统、状态与过程,挖出隐含条件,同学们格外重视这些因素,也做得比较到位.但在处理选择题的过程中,画图、审题程序往往被忽略,这样就埋下了隐患,导致丢分.所以,选择题失分不要总是归结为马虎、粗心!一定要注重审题及其他程序,不能凭一种单纯的物理感觉去解题. 2.选择题的求解技巧 解答物理选择题时也应从最基本的方法人手,如受力分析与运动分析,不要认为题简单就可以跳过.放弃凭经验答题的习惯,经验只能用作类比,不能作为结论;除概念题外,多通过列方程推导结果,不要想当然凭感觉解题. 对于多选题,第一步应该看清题干,审好题;第二步把四个选项都审一遍,找到合适的就选.做多选题不要优柔寡断,看准了就上;多选与单选的区别就在于你不能像单选一样用排除法,你得一个个仔细地看.同学们还要树立正确的心态,不必害怕,不要自己给自己增加思想负担,要有自信心,要像原来一样,相信自己能做好,仔细是关键!对于没有把握的选项要慎之又慎,要找到心理上的平衡. 不管是哪种类型的选择题,我们解题的原则一是提高解题速度,二是提高解题准确度.为此必须掌握适当的方法和技

2020年浙江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十五 传统文化经典(如《论语》)的理解和评价

专题十五传统文化经典(如《论语》)的理解和评价 挖命题 【考情探究】

分析解读 1.从2017年起,《<论语>选读》被列入限定性选修,在全国上下重视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这种变化也是大势所趋。与前几年泛泛考查传统文化不同的是,题目中必定会出现《论语》的内容,出题者可以考查《论语》课内与课外材料的互证与比较,也可引《论语》中的一则和一段后人对其研究、讨论的材料,亦可将《论语》中的内容与其他诸子百家的著作内容结合起来进行考查。总之,这类题往往针对传统文化经典中有现实意义的观点,如为政观、义利观、交友观、教育观和个人修养等,要求学生依据文段,联系现实,回答问题。 2.本题一般设两道主观题,分值为6分。第一小题难度稍低,往往采用填空题的形式,设2分;第二小题采用简答题形式,设4分。 3.复习时,应在掌握《<论语>选读》教材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扩大阅读面,对诸子百家的基本思想多有涉猎,还要加强自己的文言理解能力,这样才能有效解题。 【真题典例】 1.第一则材料中“梦见周公”的含义是什么?(2分) 答案“梦见周公”表明孔子对周代文化的推崇和向往。 解析“梦见周公”指的是孔子壮盛时,志欲行周公之道,故梦寐之间,时或见之。年老知道不行,遂无此梦。周公是中国古代的“圣人”之一,孔子自称他继承了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以来的道统,肩负着光大古代文化的重任。这句话,表明了孔子对周公的崇敬和思念,也反映了他对周代文化的推核心考点:此题考查对传统文化经典《论语》的阅读理解。 审题关键:①根据《<论语>选读》教材了解周公这一人物;②读懂第一则材料“梦见周公”的意思。 解题方法:①读懂材料,“梦见周公”指的是孔子壮盛时,志欲行周公之道,故梦寐之间,时或见之;②了解孔子恢复周礼的政治理想;③结合周公的相关事迹,落实“梦见周公”的真实用意。 易错警示:①材料本身易懂,但要联系说话者所处的情境;②语言表达要规范。 命题规律:①从浙江卷近几年的出题情况看,第一小题均包含对材料的理解和课内所学内容;②命题的形式一般为填空或简答, 难度不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心得体会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心得体 会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心得体会中国传统文化,是古代先贤用自身的终身感悟沉积下来的精华。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社会上最具活力的大学生,既是文化的吸收着,也是中国未来的建设者。因此;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意义重大。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数千年来沉淀下来的精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一方面可以增加对历史的了解,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再者也可以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增加民族的凝聚力。 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和谐社会的创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新的需要,在这种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既要传承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明成果,又要结合现代社会的客观情况。大学生是社会上极其特殊的一个群体,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离不开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为此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大学生了解的方式也必然是丰富的,复杂的,不断变化的。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教育人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的群体,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就显得非常重要。在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过程中,要求当代大学生具有先进的思想观念,不断地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我们的传统文化将“修身”与治国平天下联系在一起。传统文化经典着作中有“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必治其国,欲治其国,必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必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诚意,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治国,国治而后平天下”。由此可见修身是为人、为事的根本,修身不成则一事无成。当代大学生常不注意自身修养,如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在宿舍不打扫卫生等给别人造成了很大困扰,为此大学生应从平常小事做起,修身养性。 传统还注重人际关系,强调人与人的和谐相处。正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这个社会将是一个充满爱心的社会。当代大学生时有缺乏为他人着想的现象,大家同在一个寝室,却不和睦相处,经常为一些琐事斤斤计较,甚至有时还大打出手。 传统经典、路还很长。自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从小到大也算接触到不少的古典文献着作,可是真的细究起来才发现,自己知之甚少。老师讲解时,时常会抛出一些问题来让我们回答,可是如果不是读过相关书籍的话,是很难解答的,平时要有很多的积累,通过长时间的琢磨才有可能求得一知半解,相比于班上一些有一定扎实的传统文化的知识素养的同学来讲,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经典着作并不应止步于你学习语文的那几年,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其实都可以找到属于不同阶段的中国文化经典来知道你的人生,而我们要

高三-高考真题物理(含答案解析)

物理 2018年高三试卷 物理 考试时间:____分钟 题型单选题多选题简答题总分 得分 单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____分,共____分。) 1.我国高分系列卫星的高分辨对地观察能力不断提高.今年5月9日发射的“高分五号”轨道高度约为705 km,之前已运行的“高分四号”轨道高度约为36 000 km,它们都绕地球做圆周运动.与“高分四号冶相比,下列物理量中“高分五号”较小的是 A. 周期 B. 角速度 C. 线速度 D. 向心加速度 2.采用220 kV高压向远方的城市输电.当输送功率一定时,为使输电线上损耗的功率减小为原来的,输电电压应变为 A. 55 kV B. 110 kV C. 440 kV D. 880 kV 3.某弹射管每次弹出的小球速度相等.在沿光滑竖直轨道自由下落过程中,该弹射管保持水平,先后弹出两只小球.忽略空气阻力,两只小球落到水平地面的 A. 时刻相同,地点相同 B. 时刻相同,地点不同 C. 时刻不同,地点相同 D. 时刻不同,地点不同

4.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只小球,小球运动一段时间后落回地面.忽略空气阻力,该过程中小球的动能E k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是 A. A B. B C. C D. D 5.如图所示,水平金属板A、B分别与电源两极相连,带电油滴处于静止状态.现将B板右端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两金属板表面仍均为等势面,则该油滴 A. 仍然保持静止 B. 竖直向下运动 C. 向左下方运动 D. 向右下方运动 多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____分,共____分。) 6.火车以60 m/s的速率转过一段弯道,某乘客发现放在桌面上的指南针在10 s内匀速转过了约10°.在此10 s时间内,火车 A. 运动路程为600 m B. 加速度为零 C. 角速度约为1 rad/s D. 转弯半径约为3.4 km

浙江省近十年高考传统文化经典阅读

浙江省近十年高考传统文化经典阅读 一.(4分)(2009?浙江)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子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 (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况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 二.(4分)(2010?浙江)《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欧阳修《朋党论》) 三.(5分)(2011?浙江)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问题。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①也,而用②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③;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 (《韩非子》)【注】①为吾善;自我完善。②用:使。③不计数:不能用十来计算,不用十个。 (1)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 (2)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孔子认为“法治”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缺陷,所以要“德治”; 四、(5分)(2012?浙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1)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 (2)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 五、(5分)(2013?浙江)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论语?学而》)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宪问》) 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子路衣敞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皆所谓不耻者。(宋真德秀《西山读书记》) (1)补出上面的材料的空缺部分。 (2)根据上面的材料,简析孔子的观点。 六、(5分)(2014?浙江)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论语?公冶长》) 【注】①微生高:春秋时鲁国人。②醯(xī):醋。 (1)第一则材料主要体现了孔子的观。 (2)孔子为什么说微生高不直?对孔子这种评价,你怎么看? 七、(5分)(2015?浙江)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知言者,尽心知性,于凡天下之言,无不有以究极其理,而识其是非得失之所以然也。浩然,盛大流行之貌。气,即所谓体之充者。本自浩然,失养故馁,惟孟子为善养之以复其初也。盖惟知言,则有以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