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逻辑学[第四章简单命题及其推理] 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逻辑学[第四章简单命题及其推理] 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逻辑学[第四章简单命题及其推理] 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逻辑学[第四章简单命题及其推理] 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四章简单命题及其推理

一、直言命题。直言命题的定义、结构、种类、主项和谓项的周延性、同素材直言命题AEIO的真假条件以及其间的对当关系。要点是:直言命题的定义;直言命题主谓项的周延性;直言命题的真假条件与对当关系。

二、直接推理。依据直言命题间的对当关系所进行的直接推理和运用直言命题变形所进行的直接推理。

三、三段论。三段论的定义、结构、公理、一般规则,三段论的格与式,以及三段论的省略形式。要点是:三段论的结构、公理及一般规则。

四、关系命题。关系命题的定义、结构、逻辑性质(包括对称关系、反对称关系和非对称关系,传递关系、反传递关系和非传递关系)。关系的性质以及由此相区别的关系的不同种类,是这部分的中心内容。

五、关系推理。对称性关系推理和反对称性关系推理,传递性关系推理和反传递性关系推理。

【重点】

一、直言命题的真假决定于主谓项之间的关系命题的真假,从命题的内部结构来看,其真假条件就是主谓关系。

(一)SAP的真假条件

SAP真实的条件是:1.主谓项具有全同关系。2.主谓项具有真包含于关系。因为,既然所有的S类分子都是P类分子,或者都包含于P类分子之中,那么,所有的S都是P就是真的。

SAP为假的条件是:S类分子与P类分子具有真包含关系或交叉关系或全异关系。1.真包含关系。因为,如果S类分子真包含着P类分子,那么,全部P 类分子就都是S类分子,而S类分子有的却并非P类分子。2.交叉关系。S类分子有一部分是P类分子,而还有部分S类分子不是P类分子。3.全异关系。

S类分子全都不是P类分子。所以,在这三种条件下,“所有S类分子都是P类分子”就都是假的。

(二)SEP的真假条件

SEP真实的条件是S与P具有全异关系。因为,既然S类和P类分子没有一个相同,那么,所有S类分子都不是P类分子就是个真命题。而当具有全同关系、真包含于关系、真包含关系或交叉关系时,SEP就都是假命题。

(三)SIP的真假条件

SIP在S与P具有全同关系、真包含于关系、真包含关系和交叉关系的条件下,都至少有一个S类分子是P,所以,SIP都是真实的。唯有S与P是全异关系时才为假。

(四)SOP的真假条件

SOP在全同关系和真包含于关系时为假;在其他关系下都为真,因为都至少有一个S类分子不是P类分子。

主谓项关系和直言命题的真假可以归结如下表:

二、直接推理的

定义、特征与分

以一个直言命题为前提的推理,是直言命题直接推理。直接推理相对于间接推理而言,它的特征是:前提数量只能有一个,若超过一个就是间接推理。

根据命题之间以及命题内部成分之间的关系可把直接推理分为两种:1.对当关系推理。2.命题变形推理。

三、对当关系推理的特征、种类及其有效式

这种推理的特征是:前提与结论都必须由主谓项相同的命题充当。

推理的种类及其有效式的根据是A、E、I、O之间关系的逻辑特性。凡能获得必然性结论的是有效式,属于演绎推理;凡只能获得或然性结论的是非有效式。又因为推理一般要求以真实命题为前提,所以,当“由假推真(或假)”时,可将“命题的假”改换为负命题,即以负命题为前提来进行推理会更合适些。由于对当关系推理属于演绎推理,由前提应必然地推出结论,所以它只有16个有效式:

四、命题变形推理的特征、种类及其有效式

命题变形推理的基本特征是改变命题的结构。它属于演绎推理。改变命题的联项(质)的推理是换质法;改变命题的主项与谓项的位置的推理是换位法;先换质再换位的推理就是换质位法。这是三种常用的命题变形直接推理。而最基本的还是前两种。

(一)换质法的特征及其有效式

它的结构特征是:(1)改变命题的质,即改变命题中联项的性质;(2)保持命题主谓项的位置不变。它的规则是:结论中命题的谓项是前提中命题的谓项的矛盾概念。凡合乎其结构特征和遵守其推理规则的是有效式,否则是非有效式。其有效式有四种:

(二)换位法的特征及其有效式

它的结构特征是:(1)更换命题的主谓项位置;(2)保持命题的质的一致性,即命题的联项保持不变。它的规则是: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凡符合其结构特征和遵守其推理规则的为有效式,否则为非有效式。由于命题变形推理属于演绎推理,所以,换位法的有效式只有三种:

(三)换质换位综合推理

因此,尽管上述推理形式都是有效的,但应同思维内容结合,才能确定其结论是

否真实。提出以上多种有效式的目的在于强化对换质法与换位法规则的训练。五、三段论的定义和结构特征

三段论是借助一个共同的项(概念)把两个直言命题联结起来作为前提,从而必然地推出一个新的直言命题作为结论的演绎推理。

三段论的三个直言命题中有并且只有三个不同的概念。结论中的主项叫小项,通常用“S”表示;结论中的谓项叫大项,通常用“P”表示;两前提中起中介作用的共同概念叫中项,通常用“M”表示。大前提是大项所在的前提,有两种组合:P—M或M—P;小前提是小项所在的前提,也有两种组合:S—M或M—S;结论是包含小项(S)和大项(P)的命题,它只有一种组合:S—P。

凡三段论都必须具有它的结构特征,凡不符合上述结构特征的不是三段论。例如“庸才不如天才,天才不如勤奋;所以庸才不如勤奋”。这个推理显然是有效的,但它不是三段论。因为它不符合三段论的结构特征:有并且只有三个概念。它则含有四个概念:“庸才”、“不如”、“天才”和“勤奋”,实际上是一个传递性关系推理。总之,一个具有三个命题的推理,如果其中有四个概念,那就是错误的三段论。或者,它不是三段论,而是其他的推理式。

“四概念”的错误表现情况如下:

(1)同一语词表达不同概念。例如:

①白头翁会下蛋,凡满头白发的老汉为白头翁,所以,凡满头白发的老汉会下蛋。

②新时代的青年是好学上进的,他是新时代的青年,所以,他是好学上进的。例①中的同一语词“白头翁”,先后表达两个概念:“白头翁鸟”和“老汉”;例②中的同一语词“新时代的青年”,分别表达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故都犯了“四概念”的逻辑错误。

(2)不同语词表达不同概念。例如:

①水在杯中,鲸在水中,所以,鲸在杯中。

②北京人应该会说北京话,他是北京人,所以,他一定会说北京话。

例①中的中项是两个概念:“水”和“在水中”。例②中的两个大项“应该会说”和“一定会说”所表达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总之,“四概念”错误多数是因为两个前提的“中项”为两个不同的概念,少数情况是大项或小项在前提和结论中为两个不同的概念。

六、三段论的格

由于中项在前提中所处的位置不同而形成了三段论的不同的推理格式。直言三段论共有四格,即:

第一格:中项是大前提的主项,是小前提的谓项。

第二格:中项是大小前提的谓项。

第三格:中项是大小前提的主项。

第四格:中项是大前提的谓项,是小前提的主项。

对上述四格中项的位置,有一种简单的直观记忆法:

七、三段论的一般规则

三段论的共同规则(或称一般规则)分基本规则和推出规则。

(一)三段论的基本规则

1.中项至少周延一次。中项是在三段论推理中起媒介、桥梁作用的概念,中项至少周延一次,才能起到这一作用。如果中项在前提中一次也不周延,就有

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形:在大前提中和大项发生关系的是中项的这一部分外延,而在小前提中和小项发生关系的是中项的另一部分外延,如此中项就无法必然地联系大、小项,即失去了媒介和桥梁作用,那么也就无从必然断定结论中的小项和大项是什么关系,即便前提和结论都是真实的,但其逻辑联系也只能是或然的,而不是必然的。犯“中项不周延”的错误有下面三种情况:

2.在前提中不周延的概念,在结论中不得周延。三段论在前提中的小项或大项如果是不周延的,那么结论中的小项或大项也应当是不周延的。理由很明显,我们不能由部分真而必然推出全部真。

如果前提中的小项是不周延的,而到结论中变成周延的,就会犯“小项扩大”(也称“小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有下面两种情况:

这两个例子都是小项在前提中不周延,而在结论中周延了,犯了“小项扩大”的逻辑错误。

如果大前提中的大项是不周延的,而到结论中变周延了,就会犯“大项扩大”(也称“大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也有下面两种情况:

这两个例句的结论都是否定的,结论中的大项都是周延的,而在大前提中的大项却都未周延,故犯了“大项扩大”的逻辑错误。

即使前提与结论事实为真,但如果违背上述规则,其推理也是无效的。

3.两个否定前提不能得出结论;两个肯定前提不能得出否定结论。如果两个前提都是否定的,那么大前提中的大项与中项互相排斥,小前提中的小项与中项也互相排斥,中项无法起到联结大、小项的媒介作用,故结论也无法必然得出来。例如:

任何一部古典名著都不是粗制滥造的,

任何一部现代著作都不是古典名著,

所以,任何一部现代著作都是(不是)粗制滥造的。

上例中两个前提都是全称否定命题,故不能得出必然性结论。又如:

绿色植物是需要阳光的,

小麦是绿色植物,

所以,小麦是需要阳光的。

这一推理中的两个肯定前提只能得出肯定结论,而不能得出否定结论。这是因为其中的大项与小项都与中项相互联系,经过中项的过渡,大项与小项也相互联系,所以应是肯定命题。

4.前提中如果有一个是否定的,则结论是否定的;如果结论是否定的,则前提中必有一个是否定的。前提中如果有一个是否定的,则小项或大项与中项有一个是排斥的关系,而另一个必是相容的关系,因此可知小项与大项之间应是排斥(否定)的;如果结论是否定的,则说明小项和大项是排斥的关系,从而前提中也必有一个项(小项或大项)与中项是排斥的关系。例如:

世界上的任何一种科学都不能脱离实际,

数学是科学,

所以,数学也不能脱离实际。

这个推理中的大前提是E命题,结论也是E命题,符合规则。如果结论是肯定命题,那么这个推理就无效了。

(二)三段论的推出规则

推出规则也是三段论的一般规则,它们是由上述基本规则推导出来的。

1.两个特称前提不能得出结论。两个特称前提可有四种组合情况:II、OO、IO、OI。下面证明它们都不能得出必然结论:

(1)II,由于特称肯定命题的主谓项都不周延,故前提中没有一个周延概念,就违反了“中项至少周延一次”的规则。

(2)OO,两个前提都是特称否定命题,故违反“两个否定前提不能得出结论”的规则。

(3)IO,OI,这两种组合,都各是由一个特称肯定命题和一个特称否定命题充当前提。这样,在每种组合的两个前提中,就只有特称否定命题的谓项是唯一的周延项。根据基本规则,中项至少要有一个是周延的;前提中有一否定,得出结论必为否定。而结论为否定,则大项必然是周延的,这就要求它在前提中也须周延。因此,前提中那个唯一周延的项要么分配给中项,要么分配给大项。这样一来,以IO或OI为前提的三段论,不是犯“大项扩大”的逻辑错误,就是犯“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

2.前提如有一个是特称命题,那么结论必然是特称的。三段论中如有一前提是特称的,根据“两特称前提不能得结论”的规则,则另一个前提必然是全称的。两个前提的组合情况有:AI、AO、EI、EO或IA、OA、IE、OE。下面对各组情况分别进行分析:

(1)AI或IA。这种组合中的两个前提中,只有A命题的主项是周延的。根据基本规则:“中项在两个前提中至少有一个是周延的”,那么,这个唯一的周延概念就必须分配给中项,所以,大项和小项无论在哪种组合的两个前提中都不周延。又根据基本规则:“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因此,结论就必然是特称肯定命题。

(2)AO、OA或EI、IE。在AO或OA中,A的主项周延,O的谓项周延。这种组合中,共有两个周延概念和一个否定前提。EI或IE中,E的主谓项都周延,I的主谓项都不周延。所以,这种组合,也只有两个周延概念和一个否定前提。基本规则又规定:“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和“有一否定前提,则结论必须是否定的”。我们还知道,结论若为否定,则大项周延。那么,要求它在前提中也必须周延。因此必须将上述每种组合中的两个周延的概念,分配给中项和大项。这样,小项在前提中就不能周延,所以,结论也必是特称的。

(3)EO或OE。这种组合违反基本规则:“两个否定前提不能得出结论。”

综上所述,三段论的共同规则或称一般规则,包括基本规则和推出规则。基本规则是有效三段论的必要条件,违反基本规则的推理式必是无效的;而有效的三段

论,则必合乎基本规则。

八、关系命题不同类型的辨识

现行教材中的关系命题及其推理,实际上是属于非形式的。因为不同类型的关系命题及其推理形式都取决于关系项的性质,而关系项的性质的确定是需要借助于思维内容的。下面结合具体的关系命题的例子来说明辨识其不同类型与性质的方法或步骤。

①干部要和群众“同甘共苦”。

②物候象征天气,天气决定农事安排。(《大自然的语言》)

③沙漠向人类进攻。(《向沙漠进军》)

④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⑤愚公对智叟说:“我死有子,子又有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愚公移山》)

⑥猎人甲请他的好友乙品尝猎物,丙到甲家并说:“乙是你的好朋友,我是乙的好朋友,你也应让我品尝你的猎物。”

上述六例各是何种类型的关系命题呢?分析的方法和步骤是:

第一:要分析其中关系项的逻辑性质;第二,要根据不同性质的关系命题的公式来鉴别它们属于哪种类型。

例①中的“干部”和“群众”是具有一定关系的主项,而“同甘共苦”是关系项。干部要跟群众“同甘共苦”,而群众也必须和干部“同甘共苦。”所以,“同甘共苦”这种关系就是对称性关系,因而这个命题属于对称性关系命题。

例②中的一个关系项为“象征”。“物候象征天气”,但却不能说“天气象征物候”。显然,关系项“象征”是反对称性。由于“天气”决定“农事安排”,而“农事安排”却不能决定“天气”,故“决定”为反对称性关系。

例③中的关系项“向……进攻”,是非对称性的。因为“沙漠向人类进攻”,而“人

类”可能“向沙漠进攻”,也可能不具有这种性质。

例④中的关系项为“更高”,关系主项不只两个,而是三个:“生命”、“爱情”、“自由”。自由“高于”爱情,爱情“高于”生命。所以,“高于”是具有传递性质的,上述命题也就是具有传递性关系的命题。

例⑤中是“父”、“子”、“孙”三项关系,愚公的孙子是其子之子,愚公与儿子也同样具有“父子”关系。而愚公的孙子一定不是愚公的儿子,所以说,“父子”具有反传递性关系。

例⑥中的“好友”是非传递性的。因为猎人甲的好友的好友,可能是甲的好友,也可能不是甲的好友。所以,这个关系命题属于非传递性关系的命题。

总之,要辨认不同类型的关系命题,一方面要熟悉各种类型的命题形式、公式;另一方面要研究“关系项”究竟属于哪种性质。

不过,关系性质的确定,离不开关系内容。如果只熟悉各种类型的关系命题的形式、公式,而不能准确地分析“关系项”的性质,那么,就可能混淆、颠倒各种关系命题。但这又不是单凭普通逻辑所能解决和避免的。因此,为了避免在辨识、运用关系命题方面出现错误,除了应熟悉各种类型的关系命题的形式、公式外,还要尽可能多地熟悉一些关系词项的性质。例如:相等、相同、相似、同时、同乡、同学、同事、朋友等,还有概念间的矛盾、全同、反对、交叉、全异等关系都是对称性关系。而大于、高于、贵于、重于、剥削、压迫、侵略、战胜、之上,以及概念间的真包含于或真包含等关系,都属反对称性关系。至于喜欢、信任、敬佩、赞美、帮助等,都属非对称性关系。

具有传递性质的关系词项,常见的有:大于、长于、贵于、早于、之前、相等、同时、平行、等值以及概念间的全同、真包含于、真包含等。而父子、母女、大两岁、小三岁等为反传递性关系。至于朋友、战友、邻居、认识、喜欢、尊敬及概念间的交叉和全异等,均属非传递性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对称性关系跟传递性中的诸关系,并非一一对应。例如:甲跟乙

全异,乙跟丙全异。此时,甲与乙、乙与丙的关系都是对称性的。但甲跟丙可能全异,也可能不是全异。故甲跟丙的关系是非传递性的。如甲、丙交叉时,甲与丙都可以跟乙全异。再如:甲为乙的老师,乙为丙的老师。有时甲不是丙的老师;有时乙、丙又可同堂拜甲为老师。

九、关系推理的依据、种类及其形式结构

关系推理是前提中至少有一个为关系命题的推理。关系推理是根据关系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它的种类有:对称性关系推理、反对称性关系推理、传递性关系推理和反传递性关系推理。

对称性关系推理和反对称性关系推理又称直接关系推理;传递性关系推理和反传递性关系推理又称间接关系推理。

【难点】

一、直言肯定命题的谓项均不周延

肯定命题的谓项都是不周延的。关于这个认识,一直受到怀疑,怀疑者的根据主要有:1.全称肯定命题中的主项和谓项之间的关系可以是全同关系,即所有的S类分子都是P类分子,并且所有的P类分子都是S类分子。既然如此,当SAP 的主谓项为全同关系时,谓项P就应是周延的。2.特称肯定命题的主谓项之间的关系,可以是真包含关系。这时的SIP中的谓项P也可以是周延的。由上述两方面的理由就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肯定命题的谓项,有时是周延的。

其实,这样的分析方法是不符合普通逻辑研究思维形式的方法特点的。普通逻辑在研究周延问题时的基本原则有二:(1)周延问题是主观断定的问题,不是客观情况自身。当人们对SAP或SIP的主谓项作出周延性判定时,已是撇开了内容而作出的形式方面的主观断定,而不是指某些客观事物。(2)周延问题是就命题形式的一般规律而言,而不是研究某个具体的命题形式。换句话说,它已撇开了肯定命题的具体的、个别的、特殊的情况,而从中抽象出最富于概括性、普遍性的共同特点来。

正因为这样,SAP这个命题断定了任何一个S类分子都是P类分子,并且至少有一个P类分子是S类分子,但是它没有断定所有P类分子都是S类分子。既然断定至少有一个P类分子是S类分子,那么,它并不排除P类分子的全部可以是S类分子,即并不排除全同关系。由此可见,只有断定至少有一个P类分子是S类分子,才能概括全同关系和P真包含S关系的共同特点。

特称肯定命题的谓项所反映的具体内容可以多种多样,当SIP为真时,它的主谓项的关系可能有四种情况:全同、真包含于、真包含与交叉关系。但是撇开了具体内容,撇开了主谓项关系在特称肯定命题中的各种具体的个别情况,而只抽象概括其共性、规律性,那么,这个共性就只能是:至少有一个P类分子是S类分子,即谓项是不周延的。

总之,各种肯定命题的谓项的共同特点,都只是断定至少有一个P类分子是S 类分子,而都没有对全部P类分子作出断定。所以说:凡肯定命题的谓项都是不周延的。

有人将周延问题称作传统逻辑的“基石”,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只有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才能正确地进行直言推理和三段论推理。

直言命题主谓项的周延情况可列表如下:

二、概念的周延

性是换位推理的

钥匙

换位法的规则是: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这条规则是衡量一切换位法推理有效与否的试金石。同时,不难看出,能否拥有这块试金石,关键还在于掌握概念的周延性情况。前提和结论中的同一个概念(主项或谓项)的周延情况有四种:(1)全都周延;(2)全都不周延;(3)前提中周延,结论中不周延;(4)前提中不周延,结论中周延。换位法规则已排除了第(4)种情况,因为它扩大了概念的外延。其他三种情况都没有扩大概念的外延,都保持了它们的前后一致性。据此换位法推理就可有以下几种有效式。

(一)简单换位法

(二)限制换位法

SAP→PIS。在这个推理中,前提中的主项“S”是周延的,在结论中变成不周延。即从断定概念的全部外延,到部分外延被断定,这并不违反规则。“P”在前提和结论中都不周延,也不违反规则。因此,SAP→PIS是有效式。

而SAP→PAS却不能成立。因为,如果SAP→PAS,那么前提SAP中的“P”是不周延的,而在结论PAS中却周延了,这就违反了规则,犯了扩大概念外延的

逻辑错误。所以,SAP→PAS不能成立。

根据换位法规则,SOP不能换位,换句话说,如把SOP换位,只能得到一个非有效式。因为把SOP换位成POS,S在前提中做主项时不周延,到结论中做谓项时却周延了。

三、三段论省略式的恢复

由于自然语言具有简明和不规范化的特点,往往采用三段论省略式。它表现在语言表达中,就是省略大前提或小前提或结论。

检查一个三段论省略式的正误,关键是要学会将其恢复成完整式。在着手恢复前,有两步工作要做:

第一步:三段论省略式常出现的是两个命题,因此,首先就要检查这两个命题含有两个概念还是三个概念。如果含有两个概念,一般是直接推理;如果含有三个概念,便可断定是三段论的省略式。第二步:根据语言标志检查被省略的是前提还是结论。进行到这里,就可以具体恢复省略式了。

(一)省略前提式的恢复

如果省略的是前提,那么根据语言标志就可确定结论。这个结论中的主项就是小项,其谓项就是大项。再根据检查结论外的另一个命题中包含的是大项还是小项,如果包含的是小项,则是小前提,那么省略的是大前提;如果包含的是大项,则是大前提,那么省略的是小前提。然后将省略式补充为完整式。若补充的是大前提,则要把中项和大项联结起来构成命题;若补充的是小前提,则要把小项和中项联结起来构成命题。最后检查其推理形式是否合乎推理规则。如果是有效式,那么可以断定这个省略式是个正确的三段论。如果经过多方面的检查、恢复,证明是个非有效式,则它是个错误的三段论省略式。

(二)省略结论式的恢复

一个推理形式,如果是有效的,则结论是必然的。但结论是否必然为真,这又要借助其他科学知识来鉴别。若前提虚假,则结论不必然为真。如果推理形式无效,

则结论也可能是假的。

如果根据语言标志(因为……所以……)或上下文的联系,找不到结论,则是省略了结论。这时要想把结论补出来,还需要确定给出的两个命题哪个是大前提、哪个是小前提,以及大项、小项。通常反映一般知识或原理的是大前提。大、小项确定之后,就可以把小项作主项,大项作谓项,补充出结论了。

如果没有明显标志,难于判断所省略的是哪一部分,那么就不仅可以恢复成一个完整的形式,而且可以有多种排列组合,有多种完整式。凡符合规则的是有效式,凡不符合规则的就是非有效式。如:

苏州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是不讲对称的。

这个三段论的两个命题都没带“所以”,那就不能断定其中哪个是结论。于是它们可以有多种排列组合,得出不同形式的完整三段论。

设“a”表示“苏州园林是美术画”;“b”表示“美术画是不讲对称的”。

(1)以a为大前提,b为小前提,得结论:有的不讲究对称的是苏州园林。

(2)b为大前提,a为小前提,得结论:苏州园林是不讲究对称的。

这是两种有效的组合。至于其他许多组合,或形式错误或前提虚假,均为非有效式。

四、三段论四个格的规则的证明

三段论格的规则的证明,属非重点知识。只要牢固地掌握三段论的一般规则,对其进行证明是不难的。而且通过证明,既有助于巩固关于三段论一般规则的知识,又可以提高运用一般规则的能力。

(一)第一格规则的证明

第一格的规则是:(1)小前提必肯定;(2)大前提必全称。

(1)“小前提必肯定”证明如下:如果小前提否定,结论必定是否定的,因

为前提中有一个是否定的,结论必是否定的,从而大项必周延。结论中大项周延,就要求大前提中的大项也必周延。而大前提中的大项是谓项,因此,大前提必是否定的。可是,根据规则“两个否定前提不能得出结论”,所以,小前提不能是否定的,即必是肯定的。

(2)“大前提必全称”证明如下:由于小前提已证明为肯定的,所以小前提的谓项是不周延的。而第一格中项在小前提中是谓项,为了让中项周延一次,就要求大前提中的中项周延一次。又因大前提的中项在主项的位置,所以,大前提必是全称的。

(二)第二格规则的证明

第二格的规则是:(1)两个前提中必有一个是否定的;(2)大前提必全称。

(1)“两个前提中必有一个是否定的”证明如下:第二格的中项在大小前提中都是谓项,为了让中项至少周延一次,两个前提中必有一个是否定的。

(2)“大前提必全称”证明如下:大小前提中有一个是否定的,结论必是否定的,即大项在结论中必是周延的。这也就要求大前提中的大项也一定得周延,而大项又是主项,所以,大前提必全称。

(三)第三格规则的证明

第三格的规则是:(1)小前提必肯定;(2)结论必特称。

(1)“小前提必肯定”证明如下:第三格的中项在大小前提中都是主项。如果小前提否定,则结论必否定。而结论否定,大项就周延,而第三格的大前提的大项是谓项,所以,大前提必定是否定的。这样,大小前提都是否定的,就违反了“两个否定前提不能得出结论”的规则。所以,小前提不能是否定的,必是肯定的。

(2)“结论必特称”证明如下:由于小前提是肯定的,小前提中的小项不周延,根据“前提中不周延的概念在结论中不得周延”的规则,结论一定是特称的。

(四)第四格规则的证明

第四格的规则是:(1)如果前提中有一个是否定的,那么大前提必全称;(2)如果大前提是肯定的,那么小前提必全称;(3)如果小前提是肯定的,那么结论是特称。

第四格不常用,其规则又比较复杂。但是,只要熟练地掌握三段论的一般规则,也就不难证明。这里对第四格规则不作证明,读者可自证。

计算机网络答案-山东大学期末考题目答案

计算机网络答案-山东大学期末考题目答案

第一章概述 1-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电路交换是一种必须经过“建立连接-通话-释放链接”三个步骤的一条专用物理通路。从建立连接开始,通讯就一直占用信道资源,直到释放。它具有实施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低的优点。同时,其线路利用效率低,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终端之间不可通讯。电路交换适用于信息量大,较长的报文。 2、报文交换报文交换本质上也是存储转发方式,但是它将整个报文从一个结点传到下一个。它的优点是中继电路利用率高,可以多个用户同时在一条线路上传送。缺点在于报文信息量大,时延长,且占用交换机内存较大,不具有实时性。它适用于报文较短,实时性较低的通讯。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是将报文分组,在每个分组之前加上地址信息,通过路由器经接收,存储,再转发到下一个接口,直到将分组传到目标地址,再去掉地址信息将其重组为完整报文。在分组传输的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宽带,逐

段占用通信链路,多个分组数可同时传送。它传输效率高,且保证数据传输有很高可靠性。同时分组排队会造成时延,但比报文交换小,且成本较高。 1-12 因特网的两大组成部分(边缘部分与核心部分)的特点是什么?他们的工作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答: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由用户直接使用,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核心部分,是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主要为边缘部分服务提供连通性和交换。边缘部分不同终端上的程序通信方式有客户-服务器方式和对等方式。客户-服务器方式指进行通讯的双方中一方为服务请求方,一方为服务提供方。客户向服务器发送远程服务请求,因此客户程序必须知道服务器程序地址,而服务器只需要被动接受请求,不需要知道客户程序地址,但需要强大硬件和高级操作系统支持。对等方式是双方均可既为服务提供者,也可以为服务请求

《普通逻辑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普通逻辑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一个性质判断的谓项不周延,则这个判断的质是;一个性质判断的主项周延,则这个判断的量是。 2、对SAP判断换质,其结论是;对SAP判断换位,其结论是。 3、根据性质判断对当关系,如果SEP假,则SAP 、SIP 、SOP 。 4、违反三段论“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的规则,会犯的逻辑错误。 5、“并非只有外国人当经理,才能把企业搞好。”与该负判断等值的判断是。 6、违反同一律要求所犯的基本逻辑错误是。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概念与语句的关系是() (1)所有的语词都是表达概念(2)所有的语词都不表达概念 (3)所有的概念都要通过语词来表达(4)有的概念不通过语词表达 2、在“知识分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和“大学教师是知识分子”这两个判断中,“知识分子”这个概念是() (1)都是集合概念(2)都是非集合概念 (3)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4)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 3、“圆是平面上的一个点对一个中心保持相等距离运动所形成的封闭的曲线。”作为定义,属于() (1)语词定义(2)发生定义(3)功用定义(4)关系定义 4、在性质判断中,决定判断形式的是() (1)主项和谓项(2)主项和量项(3)谓项和联项(4)量项和联项 5、“某甲是有罪的”与“某甲是无罪的”这两个性质判断之间是() (1)反对关系(2)矛盾关系(3)差等关系(4)下反对关系 6、“普通逻辑学是没有阶级性的;普通逻辑学是科学,所以,所有的科学都是没有阶级性的。”这个三段论是() (1)有效的推理形式(2)犯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 (3)犯大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4)犯小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 7、已知“当且仅当p才q,”“p→q”均真,则() (1)p真q真(2)p假q假(3)p真q假(4)非p真非q假 8、“并非小王和小李都是电大学生。”其等值判断是() (1)小王和小李都不是电大学生(2)小王是三好学生,小李不是电大学生 (3)如果小王是三好学生,则小李就是电大学生 (4)或者小王不是电大学生,或者小李不是电大学生 9、如果既不否定SAP,又不否定SEP,则() (1)违反同一律的要求(2)违反不矛盾律的要求 (3)违反排中律的要求(4)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10、类比推理和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相同点是() (1)从个别到一般(2)结论不一定可靠(3)前提蕴涵结论(4)从个别到个别

逻辑学深刻复习知识点

逻辑学复习知识点 前言:逻辑学:传统逻辑、现代逻辑;它是基础性,工具性的学科(更直接,更系统)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什么是逻辑学 1.“逻辑”的含义:源于古希腊,原意:思想,言辞,理性,规律。 逻辑是一门学科,即逻辑学(思维科学)。 2.逻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 逻辑学的研究目的:总结出人们正确运用各种思维形式的逻辑规律。 思维:感性认识(感觉,知觉,表象)和理性认识(概念,命题(判断),推理) 思维的形式结构(思维的逻辑形式):包括逻辑常项和变项 逻辑常项:不随思维具体内容变化而变化,是判定一种逻辑形式具体类型的唯一依据。 传统逻辑:自然语言(日常用语)现代逻辑:人工语言(符号语言:表意符号,公式,公式序列) 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逻辑规则:仅适用于某种思维形式。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普遍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思维形式。(传统逻辑定义)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表现方式: 现代逻辑的基础部分:经典命题逻辑,经典谓词逻辑(表现方式:重言式(重言蕴涵式,重言等值式))第二节逻辑学的性质和作用 1.逻辑学的性质:工具性,全人类性(没有民族性,阶级性) 2.逻辑学的作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4年规定的七大基础学科:逻辑学、数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

三方面作用:促成逻辑思维由自发向自觉转变;培养和提高人们认识事物、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帮助识别、驳斥谬误和诡辩。 3.第三节逻辑简史 逻辑学的历史:两千多年逻辑学的三大源头:古中国、古印度、古希腊。 西方逻辑:以古希腊逻辑为先河,在发展的历程中完整地经历了传统和现代两个形态。(以此为例) 传统逻辑的诞生与发展: 传统逻辑:由亚里士多德开始直至莱布尼兹之前的整个逻辑类型。特点:借助自然语言,主要范围是常见日常思维类型。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古希腊著名学者,第一次全面、系统研究逻辑学主要问题,首创逻辑学这门科学。被称作“西方逻辑之父”,主要逻辑著作《范畴篇》、《解释篇》、《前分析篇》、《后分析篇》、《论辩篇》、《辩谬篇》,分别论述概念、命题(判断)、推理、论证、论辩的方法和如何驳斥诡辩的问题。哲学著作《形而上学》系统论述了矛盾律、排中律,涉及同一律。奠定了西方逻辑学发展的坚实基础。古希腊斯多葛学派及欧洲中世纪的逻辑学家:研究了假言命题、选言命题、联言命题和推理形式,提出相应推理规则。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17世纪,实验自然科学兴起和发展,研究了科学归纳法问题。《新工具》一书中提出科学归纳的“三表法”:“存在和具有表”、“差异表”、“程度表”,奠定归纳逻辑的基础。 穆勒(1806-1873):19世纪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在《逻辑体系》(我国近代学者严复译为《逻辑名学》)把科学归纳法发展为五种: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至此,传统逻辑的基本框架大致形成。 现代逻辑的兴起与发展: 现代逻辑(“数理逻辑”或“符号逻辑”):由莱布尼兹奠定基本思想,目前仍在不断发展中的逻辑类型。特点:借助人工语言(符号语言),建立形式系统,对研究对象整体把握。 莱布尼兹(1646-1716):德国著名数学家、哲学家。17世纪末期,提出用数学演算的方法处理演绎逻辑;

法律逻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法律 逻 辑 学》 期 末考 试试 卷 1.“凡法律都是有强制性的”这一判断的逻辑形式是_ _______ ,其中逻辑常项是___ ,逻辑变项是_ _________ 。 2.驳倒对方的论据和 _ ________并不等于驳倒对方的论题。 3.当SAP 与SIP 两种判断都假时,S 与P 的外延具有___________ 关系。 4.反证法是通过确定与原论题相_ 的论题的虚假,然后根据____ __ 由假推真,从而间接确定原论题真实性的方法。 5.与“张三和李四都不是罪犯”相矛盾的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 。 6.“附加刑”可概括为_____ __。 7.“这个村庄没有一个人是罪犯”这一判断的是性质判断中的______ 判断。 8. 根据普通逻辑基本规律中的 律,若“甲是法官而不是党员”为假,则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真。 9.“某单位发现,半年内有四次重要的内容被泄露,经调查,把这七次会议参加者的名单全部加以对照,结果发现,凡是有王某参加的四次会议,内容均被泄露,而他未参加的三次会议,内容均未被泄露。其他人员没有和王某相同的情况。调查人员由此断定:王某是四次会议内容的泄密者。”这里调查人员运用了穆勒五法中的 法。(4分) A 或者 B ”这两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包含着( )。 B.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C.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2. 当“p →q ”、“p →q ”与“p →q ”均为真时,p 、q 取值应为( )。 A.都真 B. p 真q 假 C. p 假q 真 D.都假 3. “甲班所有同学都学法律逻辑”和“甲班有的同学不学法律逻辑”这两个判断,具有( )。 A.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B.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C.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4. 根据不同的标准,“非法组织”这个概念可以归类于( ) A.单独概念 集合概念 正概念 B.单独概念 非集合概念 负概念 C.普遍概念 集合概念 负概念 D.普遍概念 非集合概念 负概念 5. 已知“甲班有的同学是法律爱好者”为真,可以推出( )。 A. “甲班所有同学是法律爱好者”为假 B. “甲班有的同学不是法律爱好者”为真 C. “甲班有的同学不是法律爱好者”为假 D. “甲班所有同学不是法律爱好者”为假 6. A 与B 是交叉关系,B 和C 也是交叉关系,则A 与C 之间不可能( ). A.可能是全异关系 B.可能是真包含关系 C.必然是交叉关系 D.可能是全同关系 7. 下列各题中,限制和概括均正确的是( )。 A.将“共产党”限制为“共产党员”,概括为“政党” B.将“违法行为”限制为“犯罪行为”,概括为“受贿” C.将“故意犯罪”限制为“正当防卫”,概括为“犯罪” D.将“大学生”限制为“文科大学生”,概括为“学生” 8. 以“只有受贿,才犯法”为前提进行假言推理,其另一前提可以是( )。 A. 未受贿 B.未犯法 C. 受贿 D.并没有犯法 9.“中国的法官是公平断案的”中的“中国的法官”这个概念与“公平断案的”这个概念在外延上可能具有( )关系。 A.真包含 B.真包含于 C.交叉 D.反对 10. 若“A 可以分为B 、C 、D ”是一正确的划分,则B 与D 的外延可以是( )。 A.属种关系 B.反对关系 C.矛盾关系 D.交叉关系 ) 并不是说甲可能不懂刑法 C.并非甲不可能懂刑法 D.并非甲不必然不懂刑法 2. 与“并非如果你来,他就不来”等值的判断是( )。 A .你来,他也来 B .或者你不来,或者他来 C .并非只有你不来,他才来 D .只有你来,他才来 16分)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逻辑学知识要点

逻辑学知识要点 上篇逻辑推理 逻辑学主要是从形式上or结构上来研究推理的正确性或者有效性的科学。 任何推理形式都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组成。∕逻辑常项:推理形式中固定不变的部分,是判定一种推理形式的类型的唯一根据,也是区别不同类型的推理形式的唯一根据。∕无论给变项代入何种不同的具体内容,推理形式不会改变。 如果只要分析到所包含的简单命题即原子命题为止即可判定,那么这类推理称为复合命题推理,简称推理命题,相应的逻辑称为命题逻辑。∕逻辑常项、命题变项。 必须分析到简单命题即原子命题所包含的概念即词项才能判定,则这类推理称为简单命题推理,简称词项推理,相应的逻辑称为词项逻辑。∕逻辑常项、词项变项。 第一章基本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1、负命题 负命题:就是通过否定某个命题所得到的命题,又叫做命题的否定。 一般公式是:并非¬。∕“并非“为联结词,常用符号“¬”表示,读作“并非”。 真假特征:p与“¬p”矛盾。 2、联言命题及其推理 ⑴联言命题:就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命题。 一般公式是:p并且q。∕“并且“为联结词,常用符号“∧”表示,读作“合取”。 “……和……”、“即……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等表示并列关系、递进关系、转折关系的词语都是“并且”的意思。 真假特征:联言支p,q同时真,联言命题p∧q为真;p,q同时假,p∧q为假。 ⑵联言推理:就是前提or结论为联言命题,并且根据其真假特征所进行的推理。 推理形式有:分解式(由前提中一个联言命题为真,推出其任一支命题为真的推理)、组合式(由前提中一些支命题为真,推出这些支命题所组成的联言命题为真的推理)。 3、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选言命题是断定几个可能的事物情况中至少有一个事物情况存在的命题。 ①⑴相容的选言命题:至少有一个存在并且可以同时存在的选言命题,即选言支(p,q)之间具有并存的关系,p,q不同假。 一般公式是:p或者q。∕“或者“为联结词,常用符号“∨”表示,读作“析取”。

发给大一新生的法律逻辑学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法律逻辑学》练习题一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有的……不是……,犯罪、故意 2、真、假 3、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排 4、刑法,规定犯罪和刑罚,法律 二、(每小题2分,共20分) 1、(3) 2、(2) 3、(1) 4、(1)5(1) 6、(2) 7、(3) 8、(3) 9、(20 10(3) 三、(每小题2分,共30分) 1、同一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都与其自身保持同一。 普通逻辑所说的“同一思维过程”,是指同一时间、同一关系、同一思维对象三个方面的“三同一”的思维过程。 同一律的公式:A是A。 “A”表示任何一个思想,它可以是概念,也可以是判断。 同一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A必须保持自我的同一性和确定性。 2、论证与推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论证与推理是紧密联系的。论题大体相当于推理的结论,论据大体相当于推理的前提,论证方式大体相当于推理的前提,论证方式大体相当于推理的形式。

论证和推理的区别主要是: 第一,思维的程序不同; 第二,要求的重点不同; 第三,逻辑结构的繁简不同。 3、第一,相类比的两个(或两类)对象的相同属性愈多,则结论的可靠程度就愈大; 第二,相类比的两个(或两类)对象的相同属性是本质的,则结论的可靠程度就愈高; 第三,相类比的两个(或两类)对象共有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联系愈紧密,则结论的可靠程度就愈高; 第四,被推论的对象,如果存在与推出的属性相矛盾的情况,则推出的结论就不能成立。 在理行类比推理时,要注意避免犯“机械类比”的逻辑的错误。所谓“机械类比”就是指仅仅依据两个(或两类)对象表面相似或偶然相似的情况进行类比,从而导致荒谬的结论。 四、(每小题5分,共15分) 1、定义不正确。违反“被定义项不得直接或间接出现在定义项中”的规则,犯“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 2、定义不正确。违反“定义联项不能是否定的”规则,犯“定义用否定联项”的逻辑错误。 3、定义不正确。违反“定义项外延与被定义项外延之间必须是全同关系”的规则,犯“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五、(每小题5分,共25分) 1、是三段论。不正确。因违反“中项在前题中必须至少周延一次”的规

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七章新闻图片编辑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新闻图片的种类及其地位 1.报纸上常见的图片种类 (1)照片 新闻照片就是以新闻事件、新闻人物为拍摄对象,再现新闻现场情景的照片,它可以作为独立的新闻报道出现在版面上,也可以配合文字报道一同编发。 (2)漫画 漫画在现代报纸上的使用非常广泛,有根据新闻事实进行艺术加工的新闻漫画,时效性较强,经常刊登在新闻版上;也有反映社会生活现象的社会性漫画,通常刊登在专刊副刊上;还有用来配合文字报道的图解式漫画以及连环漫画、幽默画等。 (3)图示 图示包括统计图表、示意图和新闻地图三类。 统计图表就是将统计数字制成表格图,便于读者集中阅读,一目了然。

示意图不但将统计数字集中绘制成图,而且用形象化的手法表示这些数据所说明的意义。 新闻地图则是根据标准地图,将新闻发生地的地理位置绘制成更加简洁明确的地图。 (4)图饰 图饰一般是用美术图案点缀和烘托报纸的报头、报眉、标题、栏题、版头或版面的其他部位,使整个版面更加美观生动,恰当地运用图饰还能使版面编排思想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 2.图片的地位与作用 (1)纪实性作用 作为独立报道体裁的新闻照片具有再现新闻现场、记载真实瞬间的作用,这类照片成为报纸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证实性作用 非独立使用的新闻照片与非新闻照片具有证实文字报道的作用,这类照片对新闻资源的充分发掘,对提高新闻报道的可信度具有重要意义。 (3)解说性作用 图表、示意图、新闻地图、漫画等能够以形象性的符号统计和描绘新闻报道中的某些内容,从而对相对比较枯燥的文字表述进行生动易懂的解释。 (4)装饰性作用 图片的形象性特征使其可以作为文字稿件的美化装饰手段。 (5)视觉冲击性作用 图片的形象性和直观性能够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与震撼力,这是文字报道所难以达到的。

普通逻辑学试题(附答案)

2002年上半年期末考试《普通逻辑学》试题 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一个性质判断的谓项不周延,则这个判断的质是;一个性质判断的主项周延,则这个判断的量是。 2、对SAP判断换质,其结论是;对SAP判断换位,其结论是。 3、根据性质判断对当关系,如果SEP假,则SAP 、SIP 、SOP 。 4、违反三段论“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的规则,会犯的逻辑错误。 5、“并非只有外国人当经理,才能把企业搞好。”与该负判断等值的判断是。 6、违反同一律要求所犯的基本逻辑错误是。 二、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概念与语词的关系是() (1)所有的语词都是表达概念(2)所有的语词都不表达概念 (3)所有的概念都要通过语词来表达(4)有的概念不通过语词表达 2、在“知识分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和“大学教师是知识分子”这两个判断中,“知识分子”这个概念() (1)都是集合概念(2)都是非集合概念 (3)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4)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3、“圆是平面上的一个点对一个中心保持相等距离运动所形成的封闭的曲线。”作为定义,属于() (1)语词定义(2)发生定义(3)功用定义(4)关系定义 4、在性质判断中,决定判断形式的是() (1)主项和谓项(2)主项和量项(3)谓项和联项(4)量项和联项 5、“某甲是有罪的”与“某甲是无罪的”这两个性质判断之间是() (1)反对关系(2)矛盾关系(3)差等关系(4)下反对关系 6、“普通逻辑学是没有阶级性的;普通逻辑学是科学,所以,所有的科学都是没有阶级性的。”这个三段论是() (1)有效的推理形式(2)犯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 (3)犯大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4)犯小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 7、已知“当且仅当p才q,”“p→q”均真,则() (1)p真q真(2)p假q假(3)p真q假(4)非p真非q假 8、“并非小王和小李都是电大学生。”其等值判断是()(1)(1)小王和小李都不是电大学生 (2)(2)小王是三好学生,小李不是电大学生 (3)(3)如果小王是三好学生,则小李就是电大学生 (4)(4)或者小王不是电大学生,或者小李不是电大学生 9、如果既不否定SAP,又不否定SEP,则() (1)违反同一律的要求(2)违反不矛盾律的要求 (3)违反排中律的要求(4)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10、类比推理和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相同点是()(1)从个别到一般(2)结论不一定可靠 (3)前提蕴涵结论(4)从个别到个别 三、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逻辑学考试重点

一、“逻辑”的含义 主要含义有四种:1、指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2、指某种特殊的理论观点和看法。3、指思维的规律和规则。4、指逻辑学。 二、思维形式结构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构成。其中常项是思维形式结构中不变的部分,它决定思维形式结构的类型,变项是思维形式结构中可变的部分,它容纳思维的具体内容。例如,在“所有S都是P”中,“所有……都是……”是逻辑常项,“S”“P”是逻辑变项。这种变项叫词项变项,可以用不同词项去替换。再如,在“如果P,那么q”中,“如果……那么……”是逻辑常项,“P”“q”是逻辑变项。这种变项叫命题变项,可以用不同命题去替换。 三、“Pvq”的逻辑性质 当且仅当p假,q假时,pvq为假,其他情况下均为真。 四。、“P→q”的逻辑性质 当且仅当P为真,q为假时,P→q为假,其他情况下均为真。 习题: 1、命题的两个逻辑特征是:任何一个命题都对思维对象有所陈述,不论正确与否和任何一个命题都有真假值,一个命题是真还是假,必须根据客观事实来判定。 2、下列语句中,表达命题的是(D) A请你坐下 B您贵姓 C噢,原来如此D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命题形式之间的主要区别是(D) A命题所陈述的内容不同B自然语言形式不同 C命题变项不同 D命题常项不同 4、下列命题中,不表达复合命题的是(C) A会憎,才会爱B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C这个班的同学全都到齐了D并非参加民主运动的人全是马克思主义者 5、只有他诚恳像我道歉,我才会原谅他,这一命题可以转化成这样一个蕴含命题(C) A只有他不诚恳像我道歉,我才不会原谅他B只有我原谅了他,他才诚恳像我道歉 C如果他向我道歉,那么,我原谅他 D如果我原谅了他,则他诚恳像我到了歉 五、一个推理形式是有效的,当且仅当具有此推理形式的任一实例都不会出现真前提和假结论,换句话说,有效的推理能够从真前提必然推出真结论;而一个推理形式是无效的,当且仅当具有此推理形式的任一实例都不能保证真前提不出假结论,换句话说,无效的推理从真前提不必然推出真结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有效地推理形式前提和结论的联系是必然的,具有逻辑保真性;而无效推理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不具有逻辑保真性。 六、析取命题三条规则 1、肯定其中一支,就能肯定它与任意析取支的析取式 2、否定一部分析取支,就能肯定剩下的析取支 3、肯定一部分析取支,不能否定剩下的析取支 七、蕴含命题推理规则: 1、肯定前件可以肯定后件;2否定后件肯依否定前件;3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 习题: 1、推理是由一个或一些已知命题推出新命题的句群。 2、推理是由前提、结论和推理形式三部分构成。 3、从真前提必然推出真结论的推理形式是有效的推理形式 4、一个正确的推理必备的两个条件是前提真实和形式有效 5、在析取命题推理中,肯定一部分支命题,不能否定剩下的析取支 6、航天号飞机的失事或是设备故障,或是认为的破坏;已查明失事的原因确系设别故障。因此,可以排除人为破坏。 ( 此命题有效) 7、如果患有感言,一定会有厌食症状;我最近常感厌食,因此,我准是患了肝炎( 此命题无效) 8、如果是杀人凶手,则必然进入过犯罪现场;某青年进入过犯罪现场,所以,某青年是杀人凶手。 (此命题无效) 八、任何词项都具有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的逻辑特征。 词项的内涵是词项所指称的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 外延是一个词项所指称的对象范围,也就是具有词项所指称的本质属相的一切对象。 九、词项的种类: 1、根据词项所指称的对象是一个还是一类,可将词项分为单独词项和普遍词项。 2、根据词项所指称的对象是否为一集合体,词项可以分为集合词项和非集合词项。 十、词项下定义的规则: 1、定义项和被定义项须是全同关系。违反这条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有:(1)定义过宽:指定义项外延大于被定义项外延。(2)定义过窄:指定义项外延小雨被定义项的外延。 2、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的包含被定义项。违反这条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有:(1)同语反复,如果被定义项直接出现在定义项中,就叫同语反复。(2)循环定义:被定义项间接出现在定义项中,叫循环定义。 3、定义必须用精确的科学语词。违反该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有:(1)含糊定义:就是定义项包含着晦涩难懂的语词。(2)以比喻代定义。比喻只能对思维队形进行形象的描绘,并不揭示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因而所有比喻不是定义。 十一、对词项划分须遵守以下规则: 1、火焚后子项的外延之和应该等于母项外延。违反该规则所犯的错误有:(1)划分过宽:是指子项的外延之和大于母项的外延。(2)划分过窄:是指子项的外延之和小于母项的外延 2、每一次划分必须坚持同一标准。同一个母项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词项。 3、划分以后的各个子项之间应是全异关系。违反该规则的逻辑错误叫“子项相容”。 十二、性质命题由主项、谓项、量项和联项四部分组成。主项是表示思维对象的词项;谓项是表示思维对象性质的词项;量项表示主项指称的对象数量,分为全称量项和特称量项两种;联项是将主谓项联结起来的词项,分为肯定联项和否定联项两种。 十三、性质命题的种类: 1、全称肯定命题。其形式结构为:所有S都是P,该命题陈述主项S中的全部分子都具有P的属性。例如:“所有团员都是青年人”。该命题形式结构简记为SAP,逻辑中又称为A命题。 2、全称否定命题。其形式结构为:所有S不是P,该命题陈述主项S中的全部分子都不具有P属性。例如:“所有的人民团体都不是审判机关”。全称否定命题的形式结构简写为SEP,又称为E命题。 3、特称肯定命题。其形式结构为:有些S是P,简写为SOP,被称为O命题。该命题陈述主项S类中至少有一个对象不具有P属性。 4、特称否定命题。其形式结构为:有些S不是P,简写为SOP,被称为O命题。该命题陈述主项S类中至少有一个对象不具有P属性。 十四、三段论推理的规则 1、在一个三段论中只能有三个不同的词项。三段论是通过中项的媒介爱你作用而使得大小项外延关系确定,从而得出必然性结论的。如果两前提中只有两个不同的词项,它们在前提中就势必重复出现,这样就不可能组合成结论命题,因而不能构成三段论推理。如果两个前提中出现四个不同的词项,那就表示两个前提命题的主项和谓项都是不同的词项,这样就没有一个共同的词项起媒介作用,也无法构成三段论。 2、中项在前提中至少要周延一次。三段论推理中,大项和小项的外延关系式通过中项的媒介作用来确定的。如果中项在两个前提中都不周延,那就

法律逻辑学》期末考试试卷

《法律逻辑学》期末考试试卷 法律 强制性的”这一判断的逻辑形式是_ _______ , 其中逻辑常项是 ___ ,逻辑变项是_ _________ 。 2.驳倒对方的论据和 _ ________并不等于驳倒对方的论题。 3.当SAP与SIP两种判断都假时,S与P的外延具有___________ 关系。 4.反证法是通过确定与原论题相_ 的论题的虚假,然后根据____ __ 由假 推真,从而间接确定原论题真实性的方法。 5.与“张三和李四都不是罪犯”相矛盾的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是。 6.“附加刑”可概括为_____ __。 7.“这个村庄没有一个人是罪犯”这一判断的是性质判断中的______ 判断。 8. 根据普通逻辑基本规律中的律,若“甲是法官而不是党员”为 假,则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真。 9.“某单位发现,半年内有四次重要的内容被泄露,经调查,把这七次会议 参加者的名单全部加以对照,结果发现,凡是有王某参加的四次会议,内容 均被泄露,而他未参加的三次会议,内容均未被泄露。其他人员没有和王某 相同的情况。调查人员由此断定:王某是四次会议内容的泄密者。”这里调查人员运用了穆勒五法中的法。(4分) B”与“A或者B”这两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包含着( A.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B.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C.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2. 当“p→q”、“p→q”与“p→q”均为真时,p、q取值应为()。 A.都真 B. p真q假 C. p假q真 D.都假 3. “甲班所有同学都学法律逻辑”和“甲班有的同学不学法律逻辑”这两个判断,具有()。 A.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B.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 项 C.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 项 4. 根据不同的标准,“非法组织”这个概念可以归类于() A.单独概念集合概念正概念 B.单独概念非集合概念 负概念 C.普遍概念集合概念负概念 D.普遍概念非集合概念 负概念 5. 已知“甲班有的同学是法律爱好者”为真,可以推出()。 A. “甲班所有同学是法律爱好者”为假 B. “甲班有的同学不是法律爱好者”为真 C. “甲班有的同学不是法律爱好者”为假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计算机网络答案 山东大学期末考题目答案

第一章概述 1-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电路交换是一种必须经过“建立连接-通话-释放链接”三个步骤的一条专用物理通路。从建立连接开始,通讯就一直占用信道资源,直到释放。它具有实施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低的优点。同时,其线路利用效率低,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终端之间不可通讯。电路交换适用于信息量大,较长的报文。 2、报文交换报文交换本质上也是存储转发方式,但是它将整个报文从一个结点传到下一个。它的优点是中继电路利用率高,可以多个用户同时在一条线路上传送。缺点在于报文信息量大,时延长,且占用交换机内存较大,不具有实时性。它适用于报文较短,实时性较低的通讯。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是将报文分组,在每个分组之前加上地址信息,通过路由器经接收,存储,再转发到下一个接口,直到将分组传到目标地址,再去掉地址信息将其重组为完整报文。在分组传输的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宽带,逐段占用通信链路,多个分组数可同时传送。它传输效率高,且保证数据传输有很高可靠性。同时分组排队会造成时延,但比报文交换小,且成本较高。 1-12 因特网的两大组成部分(边缘部分与核心部分)的特点是什么?他们的工作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答: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由用户直接使用,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核心部分,是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主要为边缘部分服务提供连通性和交换。边缘部分不同终端上的程序通信方式有客户-服务器方式和对等方式。客户-服务器方式指进行通讯的双方中一方为服务请求方,一方为服务提供方。客户向服务器发送远程服务请求,因此客户程序必须知道服务器程序地址,而服务器只需要被动接受请求,不需要知道客户程序地址,但需要强大硬件和高级操作系统支持。对等方式是双方均可既为服务提供者,也可以为服务请求者。 网络核心部分要想网络边缘部分提供连通性和交换,起关键作用的是路由器,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使得边缘部分的每一个终端都能够向其他主机通信。 1-14 计算机网络有哪些常用的性能指标? 答:1、速率:连结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数据的速率,单位为b/s(其中 b 为bit,表示一个二进制数字,比特是计算机中数据量的单位) 2、带宽:带宽本来指的是某个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单位为赫;由于通信的主干线传送的是模拟信号,所以,带宽表示通信线路允许通过的信号频带范围,表示在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单位是比特每秒。 3、吞吐量: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口的数据量,经常用于对现实世界中的网络的一种测量,以便知道实际上到底有多少数据量能通过网络 4、时延:时延指数据从网络的一段传送到另一端所需要的时间。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发送时延从主机发送数据帧的第一个比特算起,到该帧的最后一个比特发送完毕所需要的

逻辑学期末复习题(东莞理工学院卓越班)

逻辑学复习题 (仅作复习参考使用,不可照搬、照抄、照转,要灵活运用、真正领会)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 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 之一:1.如果两个直言命题的变项完全相同,而常项完全不同,则这两个直言命题() (A)可同真,可同假(B)可同真,不同假 (C)不同真,可同假(D)不同真,不同假 2.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 (A)思维的内容(B)语言表达形式 (C)逻辑常项(D)逻辑变项 3.在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中,如两个命题是相互矛盾的,那么它们()(A)常项和变项都相同(B)常项相同,变项不同 (C)常项和变项都不同(D)常项不同,变项相同 4.若A蕴涵B,则下列断定中违反逻辑基本规律要求的是()(A)A真且B真(B)A真但B假 (C)A假但B真(D)A假且B假 5.若A是划分的母项,则根据划分规则,A不可以是_______ (A)单独概念(B)普遍概念(C)正概念(D)负概念6.如果A是一个正概念,B是一个负概念,则A与B的外延关系()(A)必定是矛盾关系(B)必定不是矛盾关系 (C)可能不是矛盾关系(D)不可能是矛盾关系 7."犯罪分为故意犯罪、过失犯罪和共同犯罪"这一划分犯了_______的错误。 () (A)多出子项(B)划分不全(C)子项交叉(D)同语反复 8.下列公式中,恰当地表达了A与E的真假关系的是() (A)A∨E (B)A E (C)A∨ E (D)A E 9."命题p与命题q是矛盾的"这一命题属_________命题。()(A)直言(B)关系(C)联言(D)负 10."p"q"与"p q"具有() (A)等值(B)可同真不可同假 (C)矛盾(D)不可同真可同假 11."中国人是勤劳勇敢的"这个直言命题是___________命题。()(A)全称肯定(B)特称肯定 (C)单称肯定(D)或全称肯定或特称肯定 12."王勇是学法律的"与"王勇不是学法律的"之间的关系是()(A)反对关系(B)下反对关系 (C)差等关系(D)矛盾关系 13."北京在上海的北面"和"北京和上海都是大城市"这两个命题() (A)两个都是关系命题(B)两个都是直言命题 (C)前者是关系命题,后者是联言命题 (D)前者是联言命题,后者是关系命题

逻辑学期末复习资料

《逻辑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10×1′) 二、单选题(10×2′) 三、图表题(2×7′) 四、简答题(3×8′) 五、证明题(2×10′) 六、综合题(1×12′) 1.逻辑学的研究对象:逻辑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思维的形式,又称思维的逻辑形式,即思维在抽象掉具体内容之后所具有的共同结构。 2.逻辑常项、变项:①逻辑变项:逻辑形式中代表不同的思维内容的项;②逻辑常项:不随思维内容的变化而变化的项。逻辑常项体现逻辑形式的本质特征,是思维的逻辑形式的关键,是区分不同种类的逻辑形式的唯一依据,因而是最重要的。 3.推理的有效性:一个经过解释(如赋值)后的逻辑公式,如果没有出现前提真而结论假的情况,则它是有效的。 4.亚里士多德(西方逻辑学之父)、培根(归纳逻辑创立者)、莱布尼茨(提出思维计算、现代逻辑奠基者) 5.命题逻辑概述:命题是反映事物情况的思想,任何命题必须通过语句才能表达出来。6.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1)负命题及其推理 定义:否定一个命题而形成的复合命题。逻辑性质:它的真假与被否定命题的真假是相反的。 真值表: p ┐p T F F T 推导规则:①双重否定引入规则(┐┐+):从A可以推出┐┐A。②双重否定消去规则(┐┐ ┐┐A可以推出A。 -):从 (2)联言命题及其推理 定义:又称合取命题,是由命题联结词“并且”联结支命题而形成的复合命题。 逻辑性质:合取命题为真,它所有合取支为真;所有合取支为真,合取命题为真。 真值表: p q p∧q T T T T F F F T F F F F 运算规律:①∧的交换律:p∧q?q∧p;②∧的结合律:p∧(q∧r)?(p∧q)∧r; ③∧的重言幂等律:p∧p?p 推导规则:①合取引入规则(∧+):由A和B可以推出A∧B;②合取消去规则(∧-):由A∧B可以推出A,由A∧B可以推出B。

电大法学专科《法律逻辑学》期末考试题库

电大法学专科《法律逻辑学》期末考试题库 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诉讼法是从司法程序方面为保证实体法正确实施,而规定诉讼程序的法律的总称。包括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这段文字对“诉讼法”的概念是如何说明的?( 2) ②先从内涵,再从外延方面 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中“公民”这个概念属于…(3 )③集合概念 3、“工业企业”与“股份制企业”这两个概念的外延具有…( 3 )③交叉关系 4、“宪法是国家的法律”。此定义的错误在于(1)①定义过宽 5、违法行为分刑事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此划分错在(2 )②划分不全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是关于(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2、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两个逻辑特征。 3、定义都由(被定义项)、(定义项) 和定义联项三部分组成。 4、划分都由(母项)、(子项)和划分的根据(或标准)三部分组成。 5、模态命题是指包含有各种(各种模态词)的命题。 6、模态命题就是断定事物(可能性或必然性)的命题。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定义P22 2、划分P27 3、选言推理P102 4、演绎推理P78 5、归纳推理P78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划分的概念和应当遵循的规则P27-29 2、简述定义的概念和应当遵循的规则P22-25 3、简述三段论的格与式P90-92 五、论述题(20分) 试述三段论的规则和谬误P86-90 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甲与乙是同案犯”。这属于关系判断中何关系…(1)①对称 2、如一有效三段论的大前提为特称判断,则其小前提应是……(3)③MAS 3、“你有义务作证,因为你知道案情”。这段话作为三段论,省略了…(4 )④大前提 4、如一有效三段论的小前提为否定判断,则其大前提应是…(3 )③PAM 5、中项在大前提和小前提中皆作为谓项。这是三段论的……(2 )②第二格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同一律的公式是:(A是A) 2、矛盾律的公式是:(A不是非A) 3、排中律的公式是:(A或者非A) 4、充足理由律可以表述为:( A真,因为B真,并且B能推出A) 5、科学假设的的建立一般要经过初建阶段、推演阶段和验证阶段三个阶段。 6、论证一般是由论题、论据、论证联项三个要素组成。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同一律P134 2、矛盾律P138 3、论证P161 4、论证中的谬误P171 5、命题逻辑P176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P135 2、简述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矛盾律P139-140 3、简述科学假设的含义和特征P153-155 五、论述题(20分) 试述论证的规则P168-170 试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类比推理和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相同点是……(4)④结论不一定可靠 2、已知“禁止干涉婚姻自由”为真,下列哪个判断为假?…(4)④必须不干涉婚姻自由 3、知识产权就是个人或集体对其科技文化领域内创造的智力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如:工业设计、文学艺术和理论著作等。这段文字对“知识产权”是如何说明的?(4)④先从内涵,再从外延方面 4、“律师”与“法学家”这两个概念的外延具有…(3)③交叉关系 5、“阴私案件是涉及有阴私内容的案件”。此定义的错误在于…(3 )③同语反复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按照概念的确定性程度不同,法律概念可以分为确定性概念和不确定性概念。

普通逻辑学试题(逻辑学考试)

《普通逻辑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一各性质判断的谓项不周延,则这个判断的质是________;一个性质判断的主项周延,则这个判断的量是________。 2、对SAP判断换质,其结论是________;对SAP判断换位,其结论是________。 3、根据性质判断对当关系,如果SEP假,则SAP________、SIP________、SOP________。 4、违反三段论"中项在前提中必须至少周延一次"的规则,会犯________的逻辑错误。 5、"并非只有由外国人当经理,才能把企业搞好。"与该负判断等值的判断是________。 6、违反同一律要求所犯的基本逻辑错误是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概念与语词的关系是( ) (1)所有的语词都是表达概念(2)所有的语词都不表达概念 (3)所有的概念都要通过语词来表达(4)有的概念不通过语词来表达 2、在"知识分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和"大学教师是知识分子"这两个判断中,"知识分子"这个概念( ) (1)都是集合概念(2)都是非集合概念 (3)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4)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3、"圆是平面上的点对一个中心保持相等距离运动所形成的封闭的曲线。"作为定义,属于( ) (1)语词定义(2)发生定义(3)功用定义(4)关系定义 4、在性质判断中,决定判断形式的是( ) (1)主项和谓项(2)主项和量项(3)谓项和联项(4)量项和联项 5、"某甲是有罪的"与"某甲是无罪的"这两个性质判断之间是( ) (1)反对关系(2)矛盾关系(3)差等关系(4)下反对关系 6、"普通逻辑学是没有阶级性的;普通逻辑学是科学。所以,所有的科学都是没有阶级性。"这个三段论是( ) (1)有效的推理形式(2)犯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 (3)犯大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4)犯小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 7、已知"当且仅p才q,""p^q","p->q"均真,则( ) (1)p真q真(2)p假q真(3)p真q假(4)非p真非q 假 8、"并非小王和小李都是电大学生。"其等值判断是( ) (1)小王和小李都是电大学生 (2)小王是三好学生,小李不是电大学生 (3) 如果小王是三好学生,则小李就是电大学生 (4) 或者小王不是电大学生,或者小李不是电大学生 9、如果既部否定SAP,又不否定SEP,则( ) (1)违反同一律的要求(2)违反部矛盾律的要求 (3)违反排中律的要求(4)不违反普遍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10、类比推理和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相同点是( ) (1)从个别到一般(2)结论不一定是可靠的 (3)前提蕴涵结论(4)从个别到个别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自考普通逻辑学知识点及公式

作者◆一剑钻神 一、判断(一) 1.SAP是指所有的S是P;SEP是指所有的S不是P; SIP是指有的S是P; SOP是指有的S不是P。 2.A与E是反对关系(不能同真,可以同假); I与O时下反对关系(不能同假,可以同真); A与O和E与I是矛盾关系(不能同假,已不能同真); A与I和E与O是差等关系 逻辑方阵 全同真包含于真包含交叉全异 A 1 1 0 0 0 E 0 0 0 0 1 I 1 1 1 1 0 O 0 0 1 1 1 A、E、I、O四种判断的真假情况列表

注:1代表“真”;0代表“假”(下同)。 4.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两部分组成。 普通逻辑所研究的思维是指抽象思维中的知性思维。 现代形式逻辑主要是指数理逻辑。 知觉是感觉的综合。 感性认识的基本特征是直接感受性。 人们平常提到逻辑学时,通常指的是形式逻辑。 在感性认识阶段,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三种存在形式人别是感觉、知觉、表象。 在理性认识阶段,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的三种存在形式人别是概念、判断、推理。 5.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概念有两个逻辑特征,他们是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到概念中的对象中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称为概念的外延。 从逻辑的角度讲,所谓明确概念,指的就是要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普通逻辑不去研究概念在具体内容上的关系,而是把概念作为思维形式,从内涵或外延方面来研究概念间的关系。

根据概念的外延大小,概念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通概念。 根据概念反映的对象是否为集合体,概念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根据概念所反映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概念分为正概念和负概念。 6.定义的规则? (1)定义项的外延和被定义项的外延应是相同的(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2)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括被定义项(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3)定义项中不得包括含混的概念和语词,不得用比喻。 7.划分的规则? (1)划分的各子项外延之和必须与母项的外延相等(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 (2)每次划分必须按照同一标准进行(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划分标准不同一”的逻辑错误)。 (3)划分的各子项应当互不相容(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 8.判断的逻辑特征是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和有真假。 普通逻辑不研究判断的具体内容的真假,只研究判断在形式上的真假特征和真假关系。 性质判断就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它是由主项、谓项、联项和量项四部分组成。 性质判断的四种基本形式SAP、SEP、SIP、SOP。 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简单判断就是自身不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复合判断就是自身中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 9. 属于非传递的关系有:判断间的不等值关系、概念间的交叉关系 同时具有反对称性质和传递性质的有:概念间的真包含关系和概念间的真包含于关系。 同时具有对称性和传递性的是:概念间的全同关系和判断间的等值关系。 非传递关系的是:判断间的矛盾关系和判断间的交叉关系。 具有反对称性质的是:真包含关系和真包含于关系。 具有传递性质的关系的有:概念间的全同关系和判断间的矛盾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