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苯 芳香烃》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苯 芳香烃》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苯 芳香烃》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苯 芳香烃》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苯芳香烃》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苯芳香烃》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苯的物理性质,理解苯分子的独特结构,掌握苯的主要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又反映结构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以实验事实为依据,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以假说的方法研究苯的结构,并从中了解研究事物所应遵循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1)重点:苯的分子结构与其化学性质

(2)难点:理解苯环上碳碳间的化学键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化学键。

(3)关键:正确处理苯的分子结构与其化学性质的关系。

教学方法

(1)主要教学方法

归纳、演绎法:通过学生的逻辑推导和归纳,最终确定苯的分子结构。

(2)辅助教学方法

情境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实验促学法: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教师的演示,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掌握苯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微观现象宏观化,将瞬间变化定格化,有助于学生掌握苯的结构特点和苯的主要化学性质(易取代、难加成、难氧化)的本质。

学法指导

1、观察与联想;学会观察实验现象,通过现象分析本质。将苯的实验事实和已经掌握的旧知识联系起来,使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有机结合。

2、推理与假设;让学生通过推理大胆提出假设,再小心求证并导出结论,从而掌握一定的逻辑思维方法。

教学程序

1、整体结构:

2、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小奇闻:化学家预言第一次世界大战

[投影板书]苯;;芳香烃(第一课时)

听讲,对小奇闻进行情绪体验。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投影板书]

一、苯的组成及结构

(一)苯的组成:C6H6

苯的分子式为C6H6。

[思考]根据化学式,苯的组成有什么特点?

[思考与交流1]

请写出C6H6可能的结构简式。(注意对学生进行启发、鼓励)分组讨论后由小组代表写出可能的结构简式:

A.CHCCH2CH2CCH

B.CH3CCCCCH3

引导学生用假说的方法研究苯的结构。

[过渡]这些结构的共同点是什么?

[思考与交流2]

到底苯分子中有没有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呢?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方案检验.

学生明确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

【学生探究实验】

[提问]上述实验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实验--1:在苯中分别滴加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震荡、静止,观察现象。

[提问]上述实验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讲述]凯库勒和苯分子的结构

[思考与交流3]

1865年德国化学家凯库勒苯环结构的有关观点:

(1)6个碳原子构成平面六边形环;

(2)环内碳碳单双键相互交替。

[提问]上述说法是否正确呢?

[思考与交流4]

为了验证假说,科学家做了大量实验发现苯的一溴代物只一种,邻位二溴代物也只一种.这说明了什么?

[思考与交流5]

如何更确切地表示苯分子的结构?1872年凯库勒提出补充论点:苯分子中碳原子完全以平衡位置为中心进行振荡运动,使得相邻碳原子之间不断反复进行相吸和相斥,双键因此不断更换位置,交替运动.

[投影]键长数据

1935年,詹斯用x射线衍射法证实苯环是平面的正六边形,测得苯的碳碳键长都相等。

[投影、讲述]现代科学对苯分子结构的研究:

1.苯分子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键角为120

2.苯分子中碳碳键键长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

[软件演示]苯分子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

实验1

现象:苯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紫红色不褪;苯中加入溴水,橙色不褪并转移到苯层,即上层呈橙红色

结论:苯不能使溴水或酸性高锰酸溶液裉色,说明苯分子中不含C=C或CC。

结论:由于苯的一溴代物只有一种,说明苯分子中的六个氢原子位置应该是等同的。

进一步体会苯分子的结构特点。苯分子中碳碳键既不同于单键也不同于双键,而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和种独特的键。

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教育,同时教育学生有科学探索精神。

指导学生以事实为依据验证假说。引导学生体会物质的结构决定

性质,性质又反映结构的辩证关系。

导学生以事实为依据验证假说。

[展示]一瓶纯净的苯。(引导学生从:色、味、态、溶解性、密度、熔点、沸点、毒性等方面去观察、实验、查阅资料)[投影板书]

二、苯的物理性质

实验:观察苯的颜色、状态,(苯有毒,不要求学生多闻气味)做实验检验苯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

根据前面研究的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那么苯的化学性质如何?

实验--2:电脑展示:苯和液溴的反应。

[投影板书]化学性质1:能取代

[投影]C6H6+Br2;;;;C6H5Br+HBr

[设问]这个实验事实说明什么?

[投影板书]

三、苯的化学性质

学生联想并动手练习

体会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又反映结构的辩证关系。

[小结]

[巩固题和作业]

请同学谈谈这节课的主要收获是什么?

见课件,基础训练

练习升华

四、板书设计(略)

高中化学必修一《化学实验基本方法》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湖南省湘乡市第四中学龙威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2.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3.掌握物质过滤、蒸发操作的方法,能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设计除杂质方案。 4. 知道液体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蒸馏和萃取,能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设计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案,并初步掌握其操作技能。 (二)过程和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会对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操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 2.能发现学习和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并进行实验探究。 教学重点难点 1. 过滤、蒸发操作的掌握及应用 2. 蒸馏和萃取的掌握和应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实验准备:(4人一组)烧杯(15)、玻璃棒(15)、过滤装置(15)、蒸发装置(15)、试管4×15、稀硝酸、氯化钡。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将P2及P3化学家做实验及实验室投影到教室前面,引导学生从思想意识中进入化学世界。 [讲述]故事:1774年,拉瓦锡在发现氧的著名实验中,经过科学分析得出了反映事物本质的结论:空气是由两种气体组成的。拉瓦锡通过严谨的化学实验拭净了蒙在氮元素上的尘土,人们终于科学地认识了空气的基本组成。 [引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科学规律的发现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反复观察、探究和验证逐步形成 的。化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方法,所以,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掌握实验方法以及完成实验所必须的技能,是学好化学的关键。 [板书]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完整word版)化学教学设计范例

湖南省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设计参赛模板及范例 第一部分: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标题(化学课程标准主题或教材中规定的内容) 一、基本说明 ⒈教学内容所属模块:(注明:高中化学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化学反应原理》和《有机化学基础》) ⒉年级: ⒊所用教材出版单位: ⒌所属的章节: ⒍教学时间: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针对本堂课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 2.内容分析:(根据自己对化学课程标准理解和教材中有关内容的把握,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本班学生水平,分析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简要说明教学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 3.学情分析:(简要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及能力水平、对教学内容的了解程度等,预设教学情景) 4.设计思路:(说明教学设计者是如何根据本教学内容及其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指导思想、设立教学程序和设计教学方法的) 三、教学过程 (采用下述的表格式描述,尽量采用写实的方式描述教学过程的真实情景,尽量将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以及教学过程中某些值得注意与思考的现象和事件描

四、教学反思 注意事项: 1.反思不仅要总结本次教学活动的优点和成功之处,同时要注意指出本次教学活动中的值得研究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特别关注在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生成性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通过自己的分析与思考,找出问题的症结,提出改进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2.反思要突出重点,不一定面面俱到,建议采用小标题的方式提点反思的几个方面,不宜太多。要注意在事实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和提升,不要单纯罗列事实和现象。但理论的总结又要注意语言通俗简明,并利用本次教学活动的具体证据来论证,不要长篇大论地引用他人文章,或脱离具体教学活动做笼统的理论阐述。 附:教学资源、学生学习过程及典型成果(可选) 教学资源包括:学案、课件及其他教学相关资源。 学习成果包括:学生课前、课上或课后搜集的资料;学生活动过程的图片等;学生的典型作业或制作的各种作品。

(word完整版)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原电池》课堂教学设计 高三化学孙永平 1、分析本节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为高中化学新课程(人教版)选修4的第四章电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该内容学生在必修2已有一定的了解,本节是该内容的加深,主要是增加了一个盐桥内容。掌握本节知识,对指导学生了解生活中电池使用原理、金属腐蚀和防护,研究探索发明新电池有重要意义。 2、了解学情底码 已有基础:对原电池原理有初步认识;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局限认识:氧化剂和还原剂只有接触才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发展方向:通过实验活动对原电池原理形成完整认识,提高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3、明确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深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对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有更完整的认识。学会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能根据反应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电池的设计活动,感悟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体会过程与方法:通过Pb-CuSO 4 控制变量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设计原电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原电池原理应用于化学电源开发的关键作用。 4、研究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原电池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 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完全分开在两极(两池)发生及盐桥的作用。 5、确定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以“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实验探究,自主分析设计”的学习方式学习。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不断深入认识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最终实现知识和能力上的跨越。 6、教学设计过程和意图 (1)情境导课:让学生举一些手机、电子表等新型电池例子。联系生活,吸引学生注意力,唤起学生学习欲望。 (2)回顾原电池:复习基本概念,温故而知新。 学生回忆原电池的有关内容,调动学生思考,回忆概念为后期探究作准备。

高中化学必修一实验讲课教案

必修1课本实验 1.实验1-1粗盐的提纯(过滤食盐和泥沙蒸发食盐水) 粗盐中含有较多的杂质,如不溶性的泥沙,可溶性的CaCl2和MgCl2 以及一些硫酸盐 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①“一贴”是指滤纸折叠角度要与漏斗内壁口径吻合,使湿润的滤纸紧贴 漏斗内壁而无气泡,因为如果有气泡会影响过滤速度. ②“二低”是指滤纸的边缘要稍低于漏斗的边缘,二是在整个过滤过程中 还要始终注意到滤液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这样可以防止杂质未经过滤而直接流到烧杯中,这样未经过滤的液体与滤液混在一起,而使滤液浑浊,没有达到过滤的目的。 ③“三靠”一是指待过滤的液体倒入漏斗中时,盛有待过滤液体的烧杯的烧杯嘴要靠在倾斜的玻璃棒上(玻璃棒引流),防止液体飞溅和待过滤液体冲破滤纸;二是指玻璃棒下端要轻靠在三层滤纸处以防碰破滤纸(三层滤纸一边比一层滤纸那边厚,三层滤纸那边不易被弄破);三是指漏斗的颈部要紧靠接收滤液的接受器的内壁,以防液体溅出。 原理:利用泥沙不溶于水来分离出来操作步骤及现象: 思考:你认为通过上述操作得到的是比较纯的氯化钠吗?可能还有什么杂质没有除去?用什么方法可以检验出它们?不纯CaCl2和MgCl2以及一些硫酸盐Ca2+用碳酸根除去,镁离子用氢氧化钠除去 2.实验1-2:粗盐提纯后SO42-的检验(除去食盐中的硫酸盐、CaCl2和MgCl2) 原理:利用碳酸钙是沉淀除去钙离子,利用硫酸钡除去硫酸根,利用氢氧化镁除去氢氧根 步骤:(加的试剂及化学方程式) 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除去Na2SO4:BaCl2+Na2SO4==BaSO4↓+2NaCl 然后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除去MgCl2:MgCl2+2NaOH==Mg(OH)2↓+2NaCl 然后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除去CaCl2和BaCl2(两个反应方程式):Na2CO3+CaCl2==CaCO3↓+2NaCl Na2CO3+BaCl2==BaCO3↓+2NaCl 过滤 最后滴加适量盐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体,除去NaOH和Na2CO3(可以用PH试纸检测酸碱度,也有两个反应方程式):HCl+NaOH==NaCl+H2O 2HCl+Na2CO3==2NaCl+H2O+CO2↑

1关于基于核心素养的普通高中课堂《化学键》教学设计案例2

1关于基于核心素养的普通高中课堂《化学键》教学设计案例2

基于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化学键”(必修) 教学设计案例 平阳中学林勇林海量 325400 一、教材和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选自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必修课程“主题3:物质结构基础及化学反应规律”中的“3.2 化学键”。内容标准是,认识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结合典型实例认识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建立化学键概念。知道分子存在一定的空间结构。认识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及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本部分内容是学生第一次在前一节原子结构的基础上,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结构和化学反应的实质。学习内容较为陌生抽象、理论性强,涉及的化学概念多且容易混淆,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难点所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能够用具体的实验等宏观辨识入手,引导学生向微观探析过渡,利用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进行微观探析。 二、教学目标

(1)能从实验现象等宏观角度建构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离子化合物、共价分子等概念,根据物质在熔融状态导电这个事实,学会从微观角度推导该物质内部存在的微粒及其成键类型。 (2)通过实验数据等证据推理,过渡到模型认知,了解可以用球棍模型、比例模型表示分子结构,会用电子式、结构式等符号表征正确表示典型的离子化合物、共价分子的结构,并能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同时新键的形成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以此诊断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水平,发展学生对化学键的认识水平。 (3)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学会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通过分子构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学会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及课时安排 教学重点: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电子式、结构式。

高中化学教案醇的教学案例.doc

精品文档 高中化学教案醇的教学案例 篇一:高一化学醇类教学设计篇一:高一化学乙醇教案乙醇的探究式教学设计及案例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及作用在初中学生只是简单地了解乙醇的用途,没有系统的学习其结构和性质。乙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重要的烃的衍生物;对高一学生来说知识点较多,难度较大;因此,乙醇的结构和性质是本节的重点。力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关于乙醇的结构在初中学生没有接触,让学生在认识乙醇球棍模型的基础上,通过钠与乙醇反应的探究实验,明确羟基的官能团地位,加深对乙醇结构的认识。乙醇的催化氧化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学生没有知识基础;因此,这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做好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是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2.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对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探究,学会由事物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1 / 23 精品文档 的表象解析事物的本质、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通过动手实验,规范学生操作,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验能

力、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解析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揭示问题,讨论释疑,动手实验,学习对比、推断等多种科学探究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3.重点、难点分析(1)本节课的重点:官能团的概念,乙醇的组成和结构简式,乙醇的取代反应与氧化反应。(2)本节课的难点:使学生建立乙醇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并能从结构角度初步认识乙醇的氧化反应。二、教学方法分析本节采用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提出问题:观察乙醇的物理性质→回忆乙醇的组成→观察乙醇的球棍模型→描述乙醇分子中原子的连接情况→实验验证: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进一步假设乙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断键方式→实验验证:乙醇的氧化反应→总结乙醇的结构和性质→课后活动三教学过程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2 / 23 精品文档 【背景动画】以古代有关酒的诗词导入新课。【展示】取一瓶无水乙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讨论并得出酒精的一些物理性质,如呈液态,易溶于水,特殊的香味等。【质疑】乙醇与前面学习的有机物(烃)的物理性质有何不同?为什么?让学生进行总结,同时引导学生从结构的角度去考虑性质不同的原因。【展示】展示乙醇的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动手拆插乙醇分子模型,

高中化学实验教案

高中化学实验教案 高 三 化 学 组

(一)浓硫酸的性质 目的:认识浓硫酸的一些特性。 用品:托盘天平、烧杯、量筒、验温器、酒精灯、玻璃棒。 浓硫酸、玻璃绒(或石棉绒)、硫酸铜晶体、脱脂棉花、铜片、锌粒、木炭、硫粉、蓝色石蕊试纸。 原理:纯净浓硫酸的溶解热在20℃时为43.6千焦,所以与水混和时有大量 的热释出,它的一系列水化物H2SO 4·H2O、H2SO 4 ·2H2O和H2SO 4 ·4H2O都很稳定, 是很好的吸水剂。浓硫酸还具有脱水性和氧化性。 准备和操作: 1.浓硫酸的密度展示一瓶纯净的浓硫酸,它是无色、粘稠的油状液体。把一瓶浓硫酸放在托盘天平的一边,把同样大小的两只瓶子盛水一瓶半放在另一边,发现一瓶浓硫酸比一瓶半水还重。98%浓硫酸的密度为1.84克/毫升。 2浓硫酸的溶解热将一支长约80厘米、厚壁细孔玻璃管的一端封闭后,吹成薄壁圆柱形成玻璃球。球内充满红色酒精溶液作为验温器。在一只500毫升烧杯里盛水200毫升,放入验温器后,慢慢注入100毫升浓硫酸,边加边用验温器搅拌。可以看到验温器玻璃管里红色的酒精液柱逐渐上升,表示浓硫酸溶于水有大量的热放出。 在一支小试管里盛98%的浓硫酸3毫升。取黄豆大小的玻璃绒(或石棉绒)吸足水后投入试管中。浓硫酸跟水相遇即放出大量的热使水沸腾而爆溅,并发出“嘶嘶”的声音。此实验说明稀释浓硫酸必须把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3.浓硫酸的吸水性往盛有3毫升98%浓硫酸的试管里投入少量硫酸铜晶体小颗粒,静置片刻。蓝色的硫酸铜晶体即变成白色无水硫酸铜,表示它的5个结晶水已被浓硫酸所吸收。 4.浓硫酸的脱水性往一支盛有3毫升98%浓硫酸的试管里投入黄豆大小的脱脂棉花一小块,用玻璃棒搅拌后微微加热,棉花即炭化变成黑色的絮状物。 5.浓硫酸跟金属的反应在一支试管里加铜片两小片,注入8∶3的浓硫酸2毫升,不发生反应。将试管微微加热,铜片开始变成黑色,生成硫化亚铜,并有硫酸铜生成。继续加热到沸腾,黑色物消失,溶液变成蓝绿色,这是因为硫化亚铜被继续氧化成硫化铜,直至全部转变成硫酸铜,同时放出二氧化硫。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化学实验基本方法》教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课程标准: 本章为高中必修模块的开篇第一章,从实验入手,重点介绍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包括化学实验应注意的安全事项、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检验等,让学生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另外,在做化学实验时,取用的药品都是可以称量的,但分子、原子、离子等肉眼看不见的粒子是难以称量的,为此,引入“物质的量”这一基本物理量,可将一定数目的原子、离子或分子与可称量物质联系起来。 物质的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单位是摩尔。物质的量及其由此导出的其它物理量如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是中学化学的计算核心,也是进行定量实验的计算依据。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 ; 教学目标: 1.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并能识别一些化学品安全标识 2.通过识别一些化学品安全标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使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探究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树立实验安全意识,能识别一些化学品安全标识。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有关伤害的事件 非常多,你知道哪些哪些与化学 有关请你说出来与同学们共同 交流,并加以预防。 学生思考、讨论。 有一个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补充。 对化学实验,尤其要注意实验安 全,在初中化学学习中,你学习 了哪些实验安全问题对你有什 么启示 教师应及时肯定学生的成绩,以 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回顾、讨论交流,让一个学生 回答,其他同学补充。

\ 新 知 ~ 学习 \ 新~ 知学 习~ 投影 有关一些典型的伤害实例和违 规实验操作所发生的伤害。 通过血的事实,告诉学生实验安 全的重要性。 学生观看,感受颇深。 归纳整理 % 化学实验中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学生总结,交流,相互补充。 ? 思考交流 : 思考交流 要做到实验安全,你认为应注意 哪些问题 学生思考、交流、整理,相互补充, 达成共识。 " 偶发事件的处理 练一练1.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 实验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水 洗,边洗边眨眼睛 B.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 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 上硼酸溶液 C.不慎将酒精洒到桌面上着火时, 可用水将其扑灭 D.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 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 慢慢加入浓硫酸 对于危险品,都有特殊的标志, 你知道哪些请说出来与同学们 共享。对你有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相互补充,达成共识。 … 板书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一、化学实验安全 1.实验安全应注意的问题 ⑴遵守实验室规则 ⑵了解安全措施 ⑶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 $ 巩固练习 1.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用手接触药品

教师资格证教学能力高中化学学科教案设计范例

教学能力之化学学科教案设计范例 课题1 空气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空气成分的探究实验 (2)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3)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白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培养学生用实验的方法对科学问题进行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 四、教学用具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空气的组成 设问1:人的生命活动中能缺少空气吗? 板书:一、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活动:播放光碟 学生讨论回答:你所知道的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二)讲授新课——板书: 1、氧气 2、氮气 3、稀有气体 设问2:为什么氮气和稀有气体能作保护气? 稀有气体在什么方面有特殊用途? 讲授新课——保护空气 1、空气污染 (1)粉尘 (2)有害气体: 设问3:有害气体主要有哪些?它们主要来自何处? 2、空气防治 设问4:如何使重庆的天空更蓝? (三)作业布置 七.教学反思:本课题内容涉及到全新的物理化学知识,特别是学生还不具备有关 压强的知识,想让所有学生理解实验原理非常困难,我认为可以加强实验教学,通 过实验现象的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并且随着不断地练习和物理知识的学习,大部分 学习可以理解,但这个过程十分漫长,不能急于求成,应逐步铺开,并反复强调!

课题2 原子的构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3)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2.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学习运用对比、归纳的方法在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3)运用形象恰当的比喻减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神秘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2)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原子的构成。 2.相对原子质量。 三、教学难点 1.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2.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高中化学必修1《化学实验基本方法》教学设计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蒸馏和萃取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蒸馏和萃取操作所适用的物质。 (2)认识分液漏斗,掌握蒸馏和萃取操作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蒸馏与萃取操作进一步掌握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建立提出问题,通过实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思想。 【学习重难点】 重点:蒸馏和萃取的基本操作难点:分离和提纯方法的选择 【学习过程】 【知识回顾】实验室里如何提纯含有少量CaCl2、MgSO4的固体食盐?简述实验步骤。 【思考与交流】假设我们外出旅游,误入丛林地带,恰巧我们带的水已经用尽,只能从林地中获取一些泥水,请积极思考,在没有净水试剂的情况下,我们该如何利用这些泥水来补充饮用水。 【总结】蒸馏原理:(装置如右图) 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使低沸点组 分,再以分离整个组分的操作过程。 【思考】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需注意哪些问题? 1.检查装置; 2.加热液体需防:蒸馏烧瓶中需 加。 3. 根据物质沸点,用温度计测定馏分(蒸气)温度,以控制馏分组成:水银球应放置于。 4.冷凝效果(进出水方向):。 【实验1】

实验现象结论 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自来水,滴入几滴稀硝 酸和几滴AgNO3(硝酸银)溶液。 2.在烧瓶中加入1/3体积的自来水,再加入 几粒沸石(或碎瓷片),连接好装置,向冷凝管 中通入冷水。加热烧瓶,弃去开始馏出部分液体, 用锥形瓶收集约10ml液体,停止加热。 3.取少量蒸馏出来的液体加入试管中,然后 加入几滴AgNO3溶液和几滴稀硝酸。(得到的液 体中含有Cl-吗?) 【总结】蒸馏的作用:除去液态混合物中、或 的杂质。 【思考题1】举例说明蒸馏有哪些应用? 【思考题2】现有一瓶物质甲与乙的混合物,已知甲和乙的某些性质如下: 物质化学式熔点(℃) 沸点(℃) 密度(g/cm3) 水中溶解性 甲C3H6O2-98 57.5 0.93 可溶 乙C4H8O2-84 77 0.90 可溶 据此,将甲和乙相互分离的最佳方法是什么?说出你的理由。 【探究实验1】如何将碘水中的碘分离出来? 操作现象解释(结论) 1、用量筒量取10mL碘的饱 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 然后再注入4mL四氯化碳(或 苯),盖好玻璃塞。 2、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 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分 液漏斗转过来振荡,然后打 开活塞放气。 3、把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 上,静置。 4、待液体分层后,将分液漏斗上的玻璃塞打开,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打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将上层液体从倒出。 【总结】萃取:根据利用混合物中一种溶质在的溶剂里的不同,用一种

请您提交一份项目式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案例

请您提交一份项目式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案例? 答:Fe2+与Fe3+的性质与转化教学设计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从本节在《化学1》所处位置看,是在学习了钠、镁、铝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从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视角,进一步认识变价金属铁。从教材知识体系上看,打破了以往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中的“结构—性质—制备—用途”的传统模式,而是从人们熟悉的这些元素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事例着手,引发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这样使学生在更广阔的视野下,学习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与化学相关的生产生活和社会问题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设计预留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铁是一种中等活泼程度且有可变价态的金属,经过初中以及高中人学以来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铁和酸反应、铁的置换反应、铁和氯气的反应以及金属的通性(与非金属、水、酸、盐反应),“铁的重要化合物”主要涉及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盐。铁的氧化物知识比较简单,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他们能在课前自主学习掌握,所以对本节课内容进行了一些调整,侧重于铁盐和亚铁盐中Fe3+ , Fe2+的性质,结合Fe2+与Fe3+的相互转化的条件来了解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铁的性质和制备。学生的难点会在实验方案设计的完整性、试剂选择的可靠性、现象分析的合理性。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性质及其相互转化,学习基于证据推理的思维方法,形成化学反应是有条件的,实验是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等观念,体会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相互转化。 2.通过氢氧化亚铁真面目的揭示,体验物质转化中选择条件、控制转化等的重要意义。 3.体验“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科学验证;分析归纳,方法提升”的科学探究过程,尝试从化罕阴视用有侍生沽甲阴刊顶相现家,开还用1 七罕却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真实问题,认识物质及其转化的重要价值,发展学生的证据推理、科学探究、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等素养。 三、教学思维导图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一课时化学实验安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实验安全的重要性。 2.了解化学实验的安全常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化学实验的安全常识的习,掌握常见化学实验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安全意识,遵守实验室安全守则,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化学实验的安全常识 教学难点:掌握化学实验的规范操作和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电教平台。 教学过程: [引入情境]将P2及P3化学家做实验及实验室投影到教室前面,引导学生从思想意识中进入化学世界。 [讲述]故事:1774年,拉瓦锡在发现氧的著名实验中,经过科学分析得出了反应事物本质的结论:空气是有两种气体组成的。拉瓦锡通过严谨的化学实验拭净了蒙在氮元素上的尘土,人们终于科学的认识了空气的基本组成。 [引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科学规律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发现、探究和反复验证形成的。化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方法,所以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掌握实验方法以及完成实验所必须的技能,是学好化学的关键。 [板书]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问题]回顾初中我们所学习的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固体、液体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以及基本仪器的使用。(课件3) [问题] ①初中化学实验过程中涉及到哪些实验安全问题?如何避免?(课件4、5) ②实验中出现意外如何处理? [分组讨论,完成学案] 建议5—6人一组,组间交流,达成共识。

[讲解]为了完成更多的实验,我们还需进一步学习一些基本的实验方法和基本操作。 [板书]一、化学实验安全 [学生发言,小结讲述] 1. 遵守实验室规则。当你走进化学实验室时,首先要认真阅读并牢记实验室规则。 2. 了解安全措施。了解危险化学药品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着火和烫伤的处理、化学灼伤的处理、如何防止中毒、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方法,以及灭火器材、煤气、电闸等的位置和使用方法,报警电话等。 3. 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例如,掌握仪器和药品的使用、加热方法、气体收集方法等。 4. 重视并逐步熟悉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讲解]实验安全是为避免受到意外伤害的保障,要想我们的探究实验取得结果,必须遵守实验的有关规则、安全措施及正确的操作方法。 [学生阅读]P4注意问题1、2、3、 [学生回答]实验安全注意的问题:……(老师穿插、补充、完善)[情境创设1]实验室规则展示(课件6-8) (1)进入实验室后,须按指定座位就座,不准大声喧哗,不得乱扔纸屑、杂物等,保持室内安静、清洁。 (2)实验课前,要预习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步骤。 (3)实验前要认真听老师讲解实验目的和所用仪器、药品的性能,弄清实验步骤,实验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做好记录,写好实验报告。 (4)要节约水电和化学药品,爱护仪器设备。违反操作规程,损坏、拿走仪器和药品要按其情节轻重和有关规定作相应处理,并记录在册。 (5)实验完毕后,要认真整理和清洗仪器,并放回原处,打扫实验室并切断电源,关好门窗,经老师或实验员验收后方可离开。 [情境创设2]常见意外情况展示,引导学生讨论解决(课件9-13) (1)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钠、磷等失火用细沙扑盖,重大火情拨打电话119。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三]金属钠的知识 《化学必修1》教材中关于《金属的化学性质》中,钠是典型的活泼金属。有位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时,做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学生实验】首先学生通过实验获得一些认识,实验的同时请同学们仔细记录实验现象。 (1)取一小块钠,观察表面,切开再观察。 (2)由学生取一小块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现象。 (3)由学生取一小块钠投入到盛有水的烧杯中,并滴加几滴酚酞。 (4) [演示实验]收集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气体,并进行验证。 【学生活动】讨论刚才的实验现象,分析、归纳得出钠的性质。 实验(1)结论:钠是银白色金属,放置在空气中会被氧化而变暗。 实验(2)结论:钠燃烧时火焰黄色,得到黄色固体,也有少量黑色固体,可 能是由杂质产生。 实验(3)结论有争议:学生均认为钠与水反应听到响声证明有气体生成,酚 酞变红证明产生碱性物质。但对其他现象争论如下: 【学生甲】钠浮在水面上,说明钠的密度比水小。 【学生乙】钠浮在水面上,也可能是由于产生的气体使钠浮起来。 【学生丙】钠成球状游动,是由于反应放热,把钠熔化成球状。 【学生丁】钠成球状游动,可能是由于速度太快让人看上去是圆的。但是,即便是速度导致的圆形,也不能说明反应放热。 实验(4)结论:钠与水反应产生氢气。 【讨论】归纳总结金属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存在、保存、用途。 请你分析本教学设计符合新课程改革何种教学理念,优点是什么? 符合新课标理念下自主学习教学案例设计,较好地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新理念;要以实验、讨论、提问等多种方式使学生积极地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要引导学生体验实验的过程,完善自身的认知结构;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真正实现自主学习。 1、自主学习含义:通过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 主性和主动性,使之不仅会学习,而且爱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 这个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2、自主学习实质:就是在使学生掌握大纲所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处,还 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未来的发展,通过自主学习,要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主动发展的精神及及自我完善的意识。 3、自主学习特征: (1)自主性(最典型)

高中化学 实验整理教案

高中化学实验 用作反应器(特别是不需加热的) 不能直接加热,加热时要垫石棉网。不适于长时间加热,当瓶内液体过少时,加热容易使之破裂。 用作在加热条件下进行的反应器 不能直接加热,应垫石棉网加热。所装液体的量不应超过其容积1/2。 用于蒸馏与分馏,也可用作气体发生器 加热时要垫石棉网。也可用其他热浴。 用作接受器 用作反应器,常用于滴定操作 一般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在滴定操作中液体不易溅出。 (二)计量仪器 仪器图形与名称主要用途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用于粗略量取液体的体积 要根据所要量取的体积数,选择大小合适的规格,以减少误差。不能用作反应器,不能用作直接在其内配制溶液。 (分为50、100、250、500、1000ml) 用于准确配制一定物 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不作反应器,不可加热,瓶塞不可 互换,不宜存放溶液,要在所标记的温 度下使用 用于量取产生气体的体积 注意:所量气体为不溶性的,进气 管不能接反,应短进长出。 用于精确度要求不高 的称量 药品不可直接放在托盘内,左物右 码。若左码右物,则称取质量小于物质 的实际质量。例如,称取9.6g实际质 量为9-0.6=8.4g。一般精确到0.1g。

用于中和滴定(也可用于其他滴定)实验,也可准确量取液体体积 酸式滴定管不可以盛装碱性溶液,强氧化剂(KMnO4溶液、I2水等)应放于酸式滴定管,“零”刻度在上方,精确到0.01ml。 (三)用作过滤、分离、注入容液仪器 仪器图形与名称主要用途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用作过滤或向小口容器中注入 液体 过滤时应“一贴二低三靠” 用于装配反应器,便于注入反应液 应将长管末端插入液面下,防止气体逸出 分离密度不同且互不相溶的液体;作反应器的随时加液装置 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不宜盛碱性液体 (四)干燥仪器 仪器图形与名称主要用途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内装固体干燥剂或吸收剂,用于干燥或吸收某些气体 要注意防止干燥剂液化和是否失效。气流方向大口进小口出。 除去气体中的杂质 注意气流方向应该长管进气,短管出气 (1)水洗法:在试管中注入少量水,用合适毛刷蘸洗涤剂刷洗,再用水冲洗,最后用蒸馏水清洗,洗涤干净的标志是:附着在玻璃仪器内壁上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2)药剂洗涤法: ①附有不溶于水的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可选用稀盐酸清洗,必要时可稍加热

《铝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大赛获奖案例)

《铝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第二课时——《铝的重要化合物》。本节内容是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中铝相关知识的一部分,属于元素与化合物的知识,是中学化学基础知识,是学生了解多彩世界、体会化学魅力的主要途径;他为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和理解化学理论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素材。本节包括钠、铝、铁的重要化合物三部分,是本书第一章——“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理念的生动体现,是第二章“物质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的具体应用,同时也为必修二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等理论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在整个教材体系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2018年的高考理综第7题中就有氢氧化铝用途的考察。 2.设计理念 化学是自然科学,以实验为基础。刚步入高中的学生不会运用科学思维进行分析思考,学习方法上习惯于死记硬背,实验探究的能力更是薄弱。为此,本节课的教学主要基于STSE教学思想,创设真实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运用化学方法解决相关问题的欲望;充分运用分组合作实验探究,层层推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逐步建立从生活走向化学,再由化学回馈社会的理念。 3. 教学目标 ①了解Al 2O 3 、Al(OH) 3 的物理性质,掌握Al 2 O 3 、Al(OH) 3 的化学性质,从而 理解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建构两性化合物的核心概念,为形成中学生化学元素观打下基础。 ②通过学生实验,探究掌握Al(OH) 3 的化学性质及其实验室制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同时使学生意识到,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③了解Al 2O 3 、Al(OH) 3 的用途,通过了解他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 意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从而培养学生将单一的化学知识,延伸外扩到实际生活的能力。 4.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Al 2O 3 、Al(OH) 3 的化学性质、以及对两性物质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Al(OH) 3的制取和Al(OH) 3 两性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学生自我评价表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评价目的 优(10) 良(8) 中(6) 我能认真听老师讲课,听同学发言。 能否认真专注 遇到我会回答的问题,都举手了。 能否主动参与 发言时声音响亮 能否自由表达 我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活动,能与他人合作交流。 能否善于合作 善于思考,并能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不同看法。 能否独立思考 我会指出老师表达不当的地方,指出同学错误的看法。 是否敢于否定 我能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赞赏。 是否欣赏自我 我能快速准确完成课堂检测 是否会运用所学知识 八、板书设计: §3.3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一、乙醇 1、分子结构: (1)、分子式 : C 2H 6O (2)、结构式 : (3)、结构简式 : CH 3CH 2OH 或C 2H 5OH 2、物理性质: (1)、颜 色 :无色透明; 羟基——官能团,写作-OH ② ① ③ ⑤

(2)、气 味 :特殊香味; (3)、状 态:液体; (4)、挥发性:易挥发; (5)、密 度:比水小; (6)、溶解性:跟水以任意比互溶,能够溶解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 3、化学性质: (注意: 反应中乙醇的断键位置) (1)与活泼金属反应:① 例如:与钠的反应: 2CH 3CH 2OH+2Na →2CH 3CH 2ONa+H 2↑ (2)乙醇的氧化反应: ①乙醇在空气中燃烧?: 全部断开 C 2H 5OH + 3 O 2 → 2CO 2 +3H 2O ②乙醇的催化氧化: ①③断开 2C 2H 5OH+O 2 ????→?Ag Cu 或 2CH 3CHO+2H 2O (工业上利用此原理生产乙醛) ③乙醇被氧化成乙酸: CH 3CH 2OH 被酸性高锰酸钾或重铬酸钾在常温常压下氧化成CH 3COOH 。 、 4、乙醇的用途 (1)、用作燃料,如酒精灯的燃料等; (2)、食品加工业:制造饮料和香精; (3)、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制造乙酸、乙醚等; (4)、重要的有机溶剂,用于溶解树脂,制造涂料; (5)、医疗上常用75%(体积分数)的酒精作消毒剂; (6)、汽车的代用燃料,制造燃料电池。 ② ① ③ ④ ⑤

高中化学教案实例

高中化学教案实例 【篇一:高中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教案:高一化学《气体摩尔体积[第二课时]》 教案模板 教学设计示例二第二节气体摩尔体积第二课时知识目标: 使学生在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特别是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的 基础上,掌握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能力目标 通过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和有关计算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通过有关气体摩尔体积计算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了解 学科间相关知识的联系。情感目标 [讨论] 气体的体积与气体的物质的量、气体的质量和气体中的粒子 数目之间的关系:(由学生回答) [板书] 2.类型 (1)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与气体的物质的量、气体的质量和气体 中的粒子数目之间的关系 [投影] 例题1:在标准状况下,2.2gco2的体积是多少? [讨论] 1. 由学生分析已知条件,确定解题思路。 2.学生在黑板上或练习本上 演算。 [强调] 1.解题格式要求规范化。 2.计算过程要求带单位。 [板书](2)气体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投影] 例题2:在标准状况下,测得1.92g某气体的体积为672ml。计算此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讨论] 分析已知条件首先计算气体的密度: 然后求出标准状况下22.4l气体的质量,即1mol 气体的质量: [学生解题] 分析讨论不同的解法。 [投影] 例题3:填表 [练习]若不是标准状况下,可以利用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解题。某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14,求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分析] 由于是同温同压,所以式量的比等于密度比。 [板书](3)混合气体 [投影] 例题3:已知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4 :1,求空气的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分析] 已知混合气体的组成,求其相对分子质量,应先求出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如用n1、n2……表示混合 物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m1、m2……表示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摩尔质量;v1、v2……表示混合物中各组分的体积,则混合气体的平均摩 尔质量可由下面的公式求得:

《化学实验安全》教学设计

《化学实验安全》 教 学 设 计 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学科教学(化学) 姓名: 学号: 章节: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 目录 前言 (3) 一、教材分析 (3) 二、学习对象分析 (3) 1. 学习对象 (3) 2. 知识与能力基础 (3)

3. 学习风格分析 (4) 三、学习目标 (5) 1. 知识与技能 (5) 2. 过程与方法 (5)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 四、学习重、难点 (5) 五、学习思路设计 (6) 1.课程目标的确立 (6) 2.学习内容的调整 (6) 3.教法和学法的设计 (6) 教法方面 (6) 学法方面 (6) 六、学习软件设计(学习资源与环境) (6) 七、课时安排 (7) 八、教学过程设计 (7) (一)教学过程流程图 (7) (二)详细的教学过程 (10) 九、板书设计 (15) 《化学实验安全》教学设计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掌握信息技术的人也越来越多,多媒体与网络的概念几乎人人皆知。不仅如此,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日渐普遍,它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技术与掌握信息技术的人已经构成了当今时代的社会细胞。一个社会,它的社会细胞业已成熟了,那么这个时代也就自然而然地来临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不仅为建立新型教育方式和教育模式提供了新思维、新方式,而且也为学生课堂学习营造了发现探索的和谐环境,提供了便利条件,为教育的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持,有助于促进教育学的改革。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提供的丰富学习资源中,学生通过检索、构思,可

以有效地将教材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密切整合,形成自己的观点,获得自己的认知,从而发展自己的个性,培养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实现“学会学习”的目标。因此,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也为实现学生的素质教育提供了良好途径。基于上述原因,本人将高中化学人教版第一章第一节的第一课《从实验学化学》的第一课时《化学实验安全》部分运用新课改的理念指导教学,制定出信息化教学设计,包括实验室规则、正确的操作方法、安全措施以及危险化学品标志的识别四方面的内容。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主体,教师的教应本着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规律出发,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建构新的知识体系。除此之外,合理利用现代教学资源,更直观的展现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内容。帮助学生融会贯通进行学习,既避免了学习的重复和浪费,又能为学生构建一个完整和高效能的知识网络。从而,更好的实现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和发展性。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材是高中化学人教版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课(1.1.1)《化学实验安全》,包括实验室规则、正确的操作方法、意外事故的处理、危险化学品标志的识别以及污染物废弃物的处理五方面的内容。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化学实验安全常识、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和实验的规范操作,其核心是实验安全常识,理解它的关键就是要从日常生活中学生所遇见的一些分类实例入手,让学生掌握一些化学实验安全知识和技能。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化学实验安全知识和实验正确操作方法,例如氢气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实验室制取氧气等,本节课的内容化学实验安全常识和实验的规范操作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并加深的。由于它还与以后材料、环境、绿色化学的联系,所以在本学科起基础的地位,并对以后实验安全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本学科化学实验常识的核心内容。教学的重点是实验安全常识,解决重点的关键是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提取实例,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从自己熟悉的角度分类并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迁移。 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是完全可以自主完成学习的,初中已经学习过一些安全措施和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学生对相关的知识都有了较好的基础,那么选择适当的载体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安全意识,培养良好的习惯,使他们已有的知识更多的转化为实用性的技能和能力是本节课选择素材的一个重要方向。考虑到以上问题,选择学生们比较熟悉的情景,发挥学生的思维活动的主动性,将单一的问题深化、在综合性的问题中体现知识的综合应用场景,使学生能将已有的知识感觉有用武之地,同时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处理综合问题的能力。这样以抓住学生思维活动为主线,使学生在实用、兴趣的情感氛围中完成综合问题的分析和处理,完成知识和能力的转化过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