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

学习内容: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P89-91页例1、例2和做一做。

教材、学情分析:

《认识几分之一》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在这之前,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还没有接触过分数,从整数到现在的分数,对学生来说不仅是知识面的扩展,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同时,它有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要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知识打下初步的基础,也为今后学习小数提供必要的条件。如何让学生能尽快地建立分数初步的概念和意识,在这里显得尤为重要。

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来说不仅是知识面的扩展,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对分数这个概念很陌生,没有什么知识经验,为此这节课的难点是理解分数的意义,设计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和具体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

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设计理念: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同时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课前准备:

1、学生的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各两张,彩笔、尺子。

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了解学生对分数的熟悉程度有多少。

3、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月饼图的课件;长方形、正方形纸片若干张,剪刀一把。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解决难点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解决难点 每节课我们都要围绕一个知识点进行教学,并进行有效的挖掘与延伸,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知识中难以理解接受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突破。衡量数学教学是否有效的基本标准之一,就是看教师在教学中能否突出重点,根据学生实际,突破难点。本文提出了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并尝试找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实践策略。我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例,就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谈一些体悟 一、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1.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从知识点中梳理出重点 理解知识点,首先是要理解这部分内容整体的知识结构和内容间的逻辑关系,再把相应的教学内容放到知识的结构链中去理解。其次是理解整个单元的知识点,特别是要详细地知道每节课的知识点,在教学中做到不遗漏、不添加。如果知识点是某单元或某内容的核心,是后继学习的基石或有广泛应用等,那么它就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一般由教材决定,对每个学生是一致的。一节课的知识点可能有多个,但重点一般只有一两个。以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为例,本课的知识点有:(1)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按步骤解决问题;(2)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3)学会检验,掌握检验的方法;(4)明白替换问题的特点:在和一定的数量关系下,将一种数量替换成另一种数量;(5)理解用“替换”策略解决倍数关系和相差关系问题的同和异;(6)感受“替换”策略解决特定问题

的价值。梳理这些知识点后,本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让学生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二是让学生明白替换问题的特点:在和一定的数量关系下,将一种数量替换成另一种数量。 2.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从重点中确定好难点。 数学教学重点和难点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关,是由于学生原有数学认知结构与学习新内容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从而扩大原有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同化。当新知识不能同化于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要改造数学认知结构,使新知识能适应这种结构的过程是顺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分析,通过同化掌握的知识点是教学重点,通过顺应掌握的知识点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当然,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认知水平的差异,同化的知识对有的学生而言,也是学习难点,顺应的知识对有的学生而言,不一定是学习难点。总之,要根据学生实际,在把握重点的基础上,确定好难点。仍以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为例,“替换”是一种应用于特定问题情境下的解题策略,从学生的认知结构上看,掌握这一解题策略的过程是顺应的过程。因此,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教学难点,即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除此以外,这节课的另一个教学难点是在用“替换”的策略解决相差关系的问题时,要找准总数与份数的对应数量,理解总数的变化。 3.把握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区分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析教材,我们认为教学重点指的是“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或发挥突出作用的内容”。因此,教学重点是基于数学知识的

《分数的初步认识》优秀公开课教案

《分数的初步认识》优秀公开课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98~9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事物或图像,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知道几分之一这样的数是分数,并借助图形明确几分之一的含义。 2.使学生记住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的读、写几分之一,并能借助图形认识比较几分之一大小的方法,学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3.通过演示、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主动探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认识二分之一、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难点: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图片。这儿风景怎么样? 生:很优美。 师:有两个小朋友在这野餐,让我们看看他们带了哪些食物? 生:四个苹果,两瓶水,一个蛋糕, 师:你认为他们会怎样分配这些食物?(生:平均分)

生:平均分,每人两个苹果,一瓶水,半块蛋糕。 师:好,能不能说说这样分的理由? 生:这样公平。 师:这里我想到了一个数学问题。你有没有想到? 师:把这些食品平均分成两份后,苹果每份两个,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水每人一瓶,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蛋糕每份半个,可以用一个数字来表示吗? 生:可以。是二分之一。 师:(师板书:二分之一)这是这个数的读法,你知道这个数怎么写吗? 生:1/2。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书的。 师:很不错的习惯。同学们,你们以前见过这样的数吗?象1/2这样的数叫做分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分数。 二、新授 (一)认识1/2 1、师:你们知道分数是怎么来的吗?请同学们看投影 2、师:(电脑演示)我们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原来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 3、师:这里的“它”指的是什么?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半块蛋糕吗?(提示:为什么是两分而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把一个月饼分成两 块,每块是这个月饼的 一半,也就是二分之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板书: 之一。伸出你的手指和老师一起写,先写横线,表示平均分,再写 设计意图:直观的课件演示,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二分之一,初步理解分数二分之一的意义,并要求会读会写会用“平均分”描述其意义,为下面的进一步探究作铺垫。 那么把它平均分给四个同学, 分之几呢?下面用小组里的圆形平均分给本组四个同学,并将名字写在自己的一份上。

1 4 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发的正方形纸片试着表示出这个正 小结:像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六分之一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放手让学生自由选择不同的折法,自主学习,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突出了教学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 ……,这样的数就叫做分数。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一份反而越 多;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 越少。 的要大,吃到1/4的反而小呢? 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 这时候,沙和尚过来他也要吃,他说要吃这个月饼的1/8

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 > 1 — 4 1 — 8 1-21 —— 2 4 —— 18 ——11—4 1_8规律: 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越大,这个分数就越小。 31511164 1. 3 11118 10 7 说说你对分数有了哪些了解?想想分数中的两个数字分别表示的是什么?你分清楚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对本课作出总结,引导学生回顾和反思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应用这些方法去探究问题,自己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善于探究的精神。认识几分之一二分之一 四分之一

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

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会正确读、写几分之一这样的简单分数。 【过程与方法】 通过折一折、画一画等多元表征的操作活动,建立几分之一的分数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数感,实现数概念的扩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初步体会分数几分之一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难点】 建构起几分之一的表象,理解分数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教材中的主题图。

提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同桌之间交流讨论) 预设:每个小朋友能分得这个月饼的一半,一半怎样表示?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平均分1块月饼的结果。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因此,我们的数学教育既要帮助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我的课堂设计理念将围绕这一核心展开。 一、说教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十章第一节的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万以内的整数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淡化抽象的数学概念,从不同角度提供有利于学生探索并理解几分之一意义的情境,让学生体会表示几分之一的方法有很多,从而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认

识几分之一并且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学情的把握,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会正确读、写几分之一这样的简单分数。 【过程与方法】 通过折一折、画一画等多元表征的操作活动,建立几分之一的分数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数感,实现数概念的扩展。 四、说教学重难点 而教学重难点方面是能初步体会分数几分之一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而建构起几分之一的表象,理解分数的含义为教学难点。

如何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

王宁125834 4.简述如何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 一.突出教学重点 突出教学重点就是在教学中抓住主要问题,讲清基础知识,发展学生能。突出重点的行之有效的常用方法有如下几种: 1.时间安排充分 将最佳时间用于重点内容的教学。在突出重点上要舍得花时间.花精力。备课室要合理安排重点和非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做到主次分明;上课时要把握好教学的节奏,奖最佳教学时间用于重点内容的教学上。 2.透彻讲解重点内容 设计教学过程时,应围绕重点来进行,设置问题.指导阅读.分析讲解.启发探究,都应着眼于让学生理解.掌握重点,要防止直接问题干扰学生对重点内容的学习。备课室要备好教学方法,特别要重视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紧紧围绕教学重点来设计教学过程,问题设置.实验掩饰.阅读指导.分析讲解.启发探究等,都要着眼与学生对教学重点的理解和掌握上。 3.加强口头强调 用准确的语言和加重的语气向学生明确指出教学的重点。可以在课堂的复习环节,再次口头强调旧课的重点;在新课导入环节,指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同时,强调新课的重点。这样,学生在听课时心中有数,搞学习效率。 4.注重板书提示 采用板书图文这种直观的方法去突出重点,可以对重点内容板书必要的插图,可以详细板书的重点内容,可以用彩色粉笔板书对教学重点内容的讲授提纲和要点,或者在其下画下划线。通过板书提示使学生对教学重点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学生通过记录板书内容,将教学重点记录下来,反复复习和领会,从而不断加深对教学重点的理解和掌握。 5.强化实践应用 针对教学重点进行归纳.小结.课堂训练,安排复习思考题.练习题,上习题课.实验课和实习课,及时了解和实现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和运用。不大能引起学生对教学重点的高度重视,而且检验突出重点是否成功和有效。 二.突破教学难点 一般情况下,是大多数学生感到困难的内容,教师要想出各种有效办法加以突破,否则不但这部分内容学生听不懂学不会,还会为理解以后的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造成新困难。要针对教学难点产生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方法加以突破。 1.学生基础薄弱,可以温故知新化难 对于由于旧知识和技能掌握不牢固,是学生难以接受新知识和技能而产生的教学难点,可以采用温故知新的方法来加以突破。它要求教师根据新旧知识内在的联系,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进一步复习巩固旧的知识和技能,已达到温故知新的新的目的。这里所说的温故知新,即是针对本门学科,于是针对相关学科而言。 2.教学内容生疏难懂,可以分解难点化难 将一块大型难点分解为若干个难点(其中也可能分解出非难点),减小突破大型难点的难度;然后采用适当的方法逐个突破这些小难点,一般都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3.教学内容抽象,可以直观教学化难 由于知识抽象和实验操作复杂而产生的教学难点,可以采用加强直观教学.补充感性知识和经验来加以突破。直观教学手段,除生动形象的语言外,主要是具体的实物.教具.模型.图片.图标.音像教材.模拟等。 教具演化难。模拟表演难。讨论交流难。图片动画难。

分数的初步认识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92页。 [设计思想]: 本课就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本课重点就是让学生加深理解分数的意义,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与“用数学”的意识,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讨论交流等活动,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获得对分数的直观认识,也领悟到了分数所表示的实际含义。 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来说就是认知上的突破,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台阶。本课开始就创设了一些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分食物”,“分食物”就是学生生活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教师就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知识出发,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再现生活中“分食物”的场景,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了“平均分”,接着出现“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得这个月饼的多少呢?”这样一个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为下面教学几分之一的意义作了铺垫,同时也让学生懂得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就是被动接受,而就是主动建构,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节课,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境,提供了探究的材料与充分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感悟分数的含义。如:在认识了四分之一后,让学生用一张正方形折出它四分之一;在自己阅读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后,让学生选择任意的一个图形折出自己喜欢的几分之一,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 在练习的过程当中,教师注重让学生体验到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让学生体验“人体中的分数”、“黑板报中的分数”、“图案中的分数”, 让学生学到了生活中的分数,使学生感受到分数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观察、比较、判断等能力。 3.促进学生提高主动参与、互相合作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正方形纸、圆形纸、三角形纸、长方形纸、勾线笔等。 [教学流程]: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设计 一、设计思想: 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在大背景下认识分数。同时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二、教材分析: 1、分析《课程标准》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 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2、分析本课内容的组成部分: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 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教材先通过例1~例2两道例题,分别让学生认识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初步建立起几分之一的表象。教材又通过例3教学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比较。 3、分析本课内容与小学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 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 三、学情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

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要借助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四、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对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观图形的探讨和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会读、写几分之一。2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三)情感目标: 1 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2 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分母、分子表示的含义。 六、教学策略和手段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用圆片显示猪八戒分桃子的过程,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同时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突破重难点的有效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突破重难 点的有效策略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在课堂教学中突破重难点的有效策略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一般来说是依据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比较抽象,不易理解,使知识面广而深的问题;有的则是知识内容相近、相似而容易引起学生学习过程中容易混淆的问题,或者是由于学生年龄、生活阅历、思维能力与模式、知识水平等内外因素的局限,以及客观事物的发展尚不充分而导致使所学内容难以理解的问题。 在这里,我以郭文姬老师讲授七年级语文上册中的散文《济南的冬天》一文的教学为例,就这篇文章的重难点的突破策略,谈谈我认识到的几点看法: 一、一课一难点,重难点能否突破,即在于重难点的确立 一堂课重难点明确了,突破也就有了方向,方法也就会应运而生,围绕重难点在教学环节中设计好突破的策略,才会让学生学得懂,弄得明白。 本节课中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是重难点。这个难点确立好了,那么在教学时方向就很明确。 二、注意教学中重点、难点的充分性与延展性 充分性是对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作必要的充分适度的展开与延伸,但绝不仅仅是对教材内容的简单的同义反复,教学中既要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又要学生发挥主动性,并把两者结合起来。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是指教学的方向、内容、方法和组织都要由教师来设计和决定;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自学,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要向学生直接传授知识,施行言传身教;学生主动积极性的发挥也要依靠教师引导,教师要对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做出全面的调控。学生作为认识和发展的主体,要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而不是消极被动地学习;对所学的知识要真正理解和善于运用,而不是生吞活剥、呆读死记。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或没有学生的主动性,教学就不会有良好的效果。 本节课郭老师让学生默读课文,圈点自己喜欢的写景词语或者句子,并作批注。然后,四人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接下来,由各小组中心发言人向全体学生展示自己小组的交流成果。教师反馈,及时点拨引导。课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重难点就在这个过程中一点一点地被分解并消化了。 三、课堂深刻性:即一课一得 课堂深刻性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作用的结果。教师精心备课,用心上课,扮演好课堂的主导角色,学生学习积极主动,自主、合作、探究,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的课堂岂能不深刻? 然而,语文课堂是否深刻,不能简单的以完成了多少教学任务,解决了多少问题或是学生的活跃度、参与面来衡量。语文的人文性决定了它不像非文字学科那样,用单位时间内知识点掌握的多和少来判断教学效果。语文偏于感性,更注重读和悟。可以说,语文课堂深刻性就是能调动学生感性思维的课堂,就是能激起学生情感共鸣的课堂。 因此,语文课堂应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感悟空间!教师应多方式、多途径,创设多种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公开课)

分数的初步认识 ——《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初步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熊大和熊二吗?今天它们也来到了课堂上,这里有4块月饼,它们怎么分呢?生:汇报。如果给熊大3块月饼,熊二分一块月饼可以吗?如果有2块月饼,每只熊分几块?生汇报。我发现大家分月饼时,每份分得同样多,数学上叫做什么?生:叫平均分。现在只有一块月饼,熊大和熊二该怎么分呢?老师这样分行吗?生:不行。为什么?生:没有平均分,不合理。 二、动手操作,认识几分之一

师:现在请你来帮忙,拿出学具代替月饼,动手分一分,看看每只熊得到多少月饼? 生:动手分一分。 师:谁分好了,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生:我把这块月饼对折,这样两边就一样大了。边汇报边展示。师:你的分法真好!看,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数学上我们叫做?(平均分)谁像他这样分的把你的作品举起来,(你们真了不起!)收好学具。 师:我们把一块月饼平均分给熊大和熊二,每只熊得到多少月饼?生:每只熊得到半块。 师:半块用我们以前学过的1、2、3这样的自然数还能表示吗?生:不能。 师:这就需要数学王国里的一位新朋友来帮忙了,你想认识他吗?板书(贴条):分数的初步认识 师:半块月饼用什么分数来表示书中有详细的介绍,学习之前先看看老师给大家的自学提示: 1、请打开书90页。看看小天使是怎样说的?把你认为重要的词画出来。 2、想一想,怎样用你找到的几个关键词介绍“一块月饼的二分之一”?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学时间3分钟。 师:谁来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些关键词? 生:我找到的关键词有“平均分”“每份”“它的”

新人教版数学三上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定稿版

新人教版数学三上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3节) 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93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实物投影仪、苹果、圆片、正方形纸、纸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出示苹果 1、把这4个苹果分给小强和小芳,可以怎样分?如果分得比较公平,每人分几个?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平均分。 2、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1 3、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一半 提问:一半苹果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 引出并板书课题:分数。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认识二分之一。 1)、课件演示分苹果。指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苹果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指导学生读写二分之一 3)、学生活动:用纸片折出它的二分之一,并写上分数。 4)、实物投影出示判断题。 下面哪些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原图的二分之一?哪些不是?说出理由。 2、认识1/4 1)要得到一个苹果的1/4应该怎样分,这个1/4怎么表示出来?怎么写? (1)组织学生活动。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感知1/4。 (2)教师演示把一个苹果分成四块,每块是它的四份之一。 (3)小结:像1/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三)认识其他分数 1、你们还想认识其他的分数(几分之一)吗? (1)组织学生活动。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认识其他的分数。 (2)全班集中汇报。学生自愿将成果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上,说一说各自的分数。 2、完成教科书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四)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1、出示第一组图1/2和1/4。 (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 (2)引导学生讨论并交流讨论信息。

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分数的初步认识》

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分数的初步认识》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分数的初步认识》 首先说教材 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认识几分之一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无论是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及计算上分数和整数都有着很大的差异认识几分之一是第七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学生简单理解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坚实的基础教材的安排贴近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非常注重情境的创设学情分析: 低年级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具有较强的具体性概念形成主要依赖对感性材料的概括学生在二年级上学期时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意义能把一些实物图片进行平均分这为本课的学习提供了感性基础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意图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数学思考和创新精神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表示的具体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各种图形纸片若干张、彩色笔等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实现确立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情境教学法、演示法、操作法、观察法和讨论法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想学、乐学;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过程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中主动建构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流程 根据新课标理念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来组织教学: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最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数学学习的机会”因此新课伊始我就创设了两个小朋友分水果的情境把这些水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得到几个苹果?几个梨?几个西瓜?请你用掌声回答答案是几就拍几下当学生拍到“半个”西瓜时产生了质疑:“‘半个’应该拍呢?能用什么数来表示呢?”从而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新的数:分数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难点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难点 我们都知道,评价一节课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就在于看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否被突破。如何把握重点、突破课堂教学中的难点,是教学活动中永恒的主体,教师只有把握重点、突破教学上的难点,才会扫除学生学习上的障碍,解除学生心理上的困惑,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坚定信念,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那么,如何能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又怎样才能在教学中突破重难点呢? 一.课前研讨,分析教材,初步确定重难点。 教师在教学中能抓住重点并突破的解决好重点,是教好课的基本条件。教材的重点,是指教材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内容,它在整个教材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大量知识的相互关系中它是主要矛盾,处于主导地位,起着主要的支配作用。确定教材重点,首先要认真研究教材,掌握教材具有关键性的知识内容,然后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有那些方法? 1、明确重点问题,引起学生重视。 2、讲解重点问题,要做好充分准备。 3、巩固重点问题,做必要的练习。 4、处理好重点问题和非重点问题的关系。

教材的难点是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教师所教的内容,有难有易,如果教师不把难点加以解决,不但影响当前学生的学习,还会为理解以后的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造成困难。根据各种难点的具体特点,有以下解决方法: 1、缺乏基础知识造成的难点 学生新知识的获得是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这就是温故而知新的方法。 2、由于知识抽象造成的难点 解决的办法有:讲解时多联系学生所熟悉的实际,用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讲解抽象的东西。 3、对新知识过于生疏造成的难点 对于一些新知识,运用原有的思维很难理解,需要在认识上有个新飞跃,这就要求教师采取演示、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4、其他情况造成的难点 有的问题涉及面广,需要同时综合的运用多种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对这类问题,切勿急躁,要仔细分析问题的复杂因素,逐个解决,然后综合的运用所掌握的现有知识,灵活的解决新课题。 综上所述,对待各类问题,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切不可千篇一律的用一种方法解决。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练习题

分数 一、填空题 1、一张纸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它的( )( ) ,6份是( )个( )( ) , 就是它的( )分之( ),写作( )。 2 、58 这个分数中,( )是分子,( )是分母,读作 ( )。 3、一本书有21页,平均每天看这本书的3页,占全书的 ( ) 4、妈妈买了12个苹果,给哥哥7个,给妹妹5个。哥哥得这些苹果的 ( )( ) 妹妹得这些苹果的 ( )( ) 。 5、59是5个( )( ) 37 里面有( )个( ) 1-( )10 = 610 8个 19是( )( ) 1里面有( )个 15 25 +( )<1 二、用分数表示下面各阴影部分。 三、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65读作五分之六。 ( ) 2、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

3、3个1/8和8个1/3相等。 ( ) 4 、 5、两个分数的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 ) 6. 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 ) 四.在○里填上“>”、“<”或“=”号 1、52 ○ 53 2、105 ○ 108 3、74 ○ 7 3 4、65 ○ 85 5、103 ○ 53 6、33 ○ 2 2 7、1 ○ 99 8、84 ○ 42 9、21 ○ 5 4 五.计算 (1)73+7 2=( ) ( )个71加( )个71是( )个7 1,就是 。 (2)85-8 2=( ) ( )个81减( )个81,剩( )个81,就是 。 (3)1-3 2=( ) ( )个( )减( )个31,剩( )个31,就是 。 126+ 512 = 1- 39 = 23 + 13 = 1- 38 - 28 = 1324 -1124 = 47 + 37 = 1- 12 = 19 + 29 + 39 = 68 -48 = 79 - 29 = 56 - 16 = 13 + 13 + 13 = ()()()()()()

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突破

语文教学中如何突破重难点 作为一名教师,在上每一节课之前,我们都要精心地去备课。备课,首先要对文本进行透彻地解读,然后确立教学目标,之后再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何谓教学重点?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一节课中教学重点与难点确定得准确与否,关系到教学效果的优劣。而能否在课上顺利的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则是这一节课的成功的重要标志。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突破重点和难点呢?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总结、摸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深入钻研教材,精讲重点段落。 一定的深度广度,而且在艺术上也有独具匠心的布局谋篇和圆熟高明的语言技巧。教学时,我们要善于捕捉教学重点,并把握其与面的关系。一篇课文,从字、词、句、段到篇章结构、语言技巧,以至思想内容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些环节,相辅相成地构成一篇课文的“面”。如果对这个“面”和教学重点的关系处理不妥,就会“点”、“面”皆失。我们有的老师曾把抓点理解为“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从课文中抽出一条“筋”,或割出一块“肉”来讲,结果学生不但对全文基本内容茫然无知,而且对重点的东西也感到抽象、费解。实践使我们体会到:抓重点必须点面结合,以点带面。既要“结合”,就必须吃透点和面的内在联系。虽是“点”,即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所在,要善于运用这一规律去理清全文的来龙去脉。既要“带”,就必须在突出重点的同时,有详有略地把有关联“次点”带出来,既借“次点”辅助重点,又在说明重点之中适当地附带解决一些关系较直接的次点。要抓准重点,除了要舍得“割爱”外,还必须“抓之有据”,抓重点的依据有三:一是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不同年级的教学任务的规定,确立各年级的“主攻方向”;二是根据不同年级各板块教材的特点,确定各单元备课的教学重点;三是老师在备课中要结合本班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的实际,最后确立每一课完成教学重点的方法和深度。一句话,就是要做到既有全局考虑的长计划,又要有落实到每一课的具体安排。各课的重点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互相联系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教师在备课中必须抓准重点句段,凸现重点句段在文中的重要作用。如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读海》这首现代诗歌,前三个小节在结构上是完全相同的,教学时,教师没有必要面面俱到,细致地分析每一小节,你只要抓住其中一小节重点进行质疑讨论教学,并作强化性点拨,其他的两小节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进行理解。 二、利用信息技术发挥优势,突破重难点 课堂教学要顺利的达成知识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如,语言叙述、挂图展示、板书合等。然而,当信息技术与之进行了有机的整合,便会使常规的课堂教学如鱼得水,过去老师口诺悬河的解说,手舞足蹈的比划,挂图的机械呈现等手段立刻相形见绌。利用信息技术,可以直观的演示内容,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有着别的手段无法实现的优势。例如我们在讲解《回声》这篇课文时,教学目标中明确要求学生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但是,对于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个概念是相当的抽象,无论你用多么细致的语言来描述,学生往往都会一头雾水。如果我们把这个过程用FLASH课件演示出来,你不需要做任何的说明,学生自然会理解。所以,我们要善于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它大大的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抓住语言的训练点,突破重点、难点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而素养的提高、能力的增强,关键在一个“用”字。在运用中领悟,在运用中发现,在运用中创造,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我们应当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训练途径,从学生“学”的实际出发,抓住训练点,让其自由进入运用的广阔天地,找到自身语文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本单元主要教学内容为: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认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因此教材将分数的知识分段教学,本学段是分数的初步认识,本节课是“认识几分之一”。新课标对这一部分知识的要求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简单分数,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是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教材借助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为以后学习分数和小数等知识打下的基础。 教学目标: 每一节成功的数学课,都必须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且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展开教学活动,才可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了解具体分数所表达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小组合作一系列学习活动,感受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精神,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了解具体分数所表达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分数所表达的意义,分数的实质是反映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因此分母、分子的含义是分数教学中最本质,最重要的部分。 二、说学情: 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到认识分数是关于数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学生对于平均分并不陌生,在二年级学习除法时已经有了这方面的经验,在生活中有时候也对一个物体进行平均分,你一份、我一份、他一份平均分一个物体;也有的同学在不同的渠道(包括看数学书)听说过甚至知道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一些分数,这些都是学习本课的宝贵的基础资源。但他们并不理解它的含义。分数的产生是从等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儿童生活中已有这样的经验,但不会用分数来表述。所以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教案

第1课时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内容:P.87-89页例1和“试一试”及例1及“想想做做”1-7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一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能联系实际说明几分之一、的含义;了解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使学生经历从平均分的结果中抽象出几分之一的过程,发展形象思维及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分数是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初步体会数的发展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及其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例1主题图。 提问:观察野餐活动图,你看到些什么?把每种食品都平均分成2份,每人各分得多少?请小朋友自己想一想,把结果记住。 交流:每种食品都平均分成2份,每人各分得多少? 引导:小朋友现在发现,把4个、2瓶这两种食品都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能用以前学过的1、2这样的数表示,那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不满1个,只能说每份分得“半个”。这半个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这时就要用到一种新的数——分数,从今天起我们就来认识分数,这节课先认识几分之一。(板书) 2.演示观察,抽象概括。 引导:把1个蛋糕怎样分可以得到这半个呢?同学们自己分一分,看看是怎样分的,每人分得究竟是多少。(学生平均分操作,教师指导。) 交流:怎样分的,每人分得其中的多少? 结合学生交流结果,演示把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半个,是这2份中的1份。 说明:指平均分的实物图形说,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2份中的1份,这1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二份这一,可以写成1/2。 二份之一要这样写:先写短横线;平均分成2份,在横线下面写2;横线上面写1,表示这样的1份。读作:二分之一。请大家一起跟读:二份之一。 追问:这一份为什么可以用1/2表示?那另一份可以用哪个数表示?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还是1/2? 指出:我们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板书: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1/2。) 回顾刚才分的过程,指名学生说说1/2是怎样得到的。 小结:我们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这样的1份,就是1/2。1/2是一个分数,分数中间的短横线叫分数线,下面表示平均分成2份的这个2叫分母,上面这个表示这样一份的1叫分子。 3.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引导:我们刚才通过平均分初步认识了1/2,那你能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一折,涂上颜色表示出它的1/2吗?自己折一折,再和同桌交流是怎样折、怎样涂的。 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交流:你表示的1/2是怎样折,怎样涂的?(学生展示,互评) 追问:每张纸上的涂色部分表示的是几份之几?谁的1/2? 比较:这些纸的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表示它的1/2呢? 指出:不管是怎样折的,也不管折出的这1份的形状是怎样的,只要是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

新苏教版小学3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表格式教案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苏教版教材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第二单元千米和吨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四单元混合运算 第五单元年、月、日 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 第八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 第十单元期末复习

单元第一单元课题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 教学内容三下教科书第1~2页,例1、例2,试一试, 想想做做第1~6题。 课型新授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两位数乘整十数(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过程,初步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及估算方法。 2.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口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探究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修改调整 一、谈话引入 1.口算练习。 出示口算卡片: 1×10= 3×32= 5×11= 2×20= 30×3= 6×20= 学生计算,汇报交流。(选择几题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口算的) 2.导入新课:刚才我们计算的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同学们都算得 很棒,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探究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1页例1。 引导: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 让学生说说从情境图上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探究算法。 提问:如何算出10盒有多少个?把算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全班交流。(结合情境图中右下角的菜椒摆放特点来说) ①先算9盒,再加1盒。 12×9=108(个) 108+12=120(个) ②横看,先算2盒,再算5个这么多。 12×2=24(个) 24×5=120(个) ③竖看,先算5盒,再算2个这么多。 12×5=60(个) 60×2=120(个) ④把算式看成12个十,十个十是一百,二个十是二十,合起来是120。 ⑤想:把乘法算式看成12个十,那就可以先写12,再在后面添上1个0。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