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年湖南省水稻品种区试及生产试验方案

2016年湖南省水稻品种区试及生产试验方案

2016年湖南省水稻品种区试及生产试验方案
2016年湖南省水稻品种区试及生产试验方案

2016年湖南省水稻品种区试及生产试验方案

2016年湖南省水稻品种区试及生产试验方案

一、试验目的

为筛选和鉴定我省近年选育引进的水稻新品种的适应性、抗逆性、丰产性和稳产性及其他重要特性,为品种审定、推广提供依据,以加快水稻新品种示范、推广步伐,特安排本试验。

二、参试品种和承担试验单位

(一)区试及生产试验

开展早稻、中稻、一季晚稻、晚稻和优质稻等5个类型的区试和生产试验,参试品种126个(不含对照品种),详见附表1、3、5、7、9 。

区试承担单位15个,分别是湖南省农作物良种引进示范中心、郴州市农科所、永州市农科所、衡阳市农科所、益阳市农科所、岳阳市农科所、常德市农科所、湘潭市农科所、湘西自治州农科所、怀化市农科所、邵阳市农科所、桂东县农科所、龙山县种子管理站、桑植县种子管理站、会同县农业局。

生产试验承担单位:早稻生产试验承试单位为湖南省农作物良种引进示范中心、衡阳市种子管理站、湘潭市种子管理站、益阳市种子管理站、永州市种子管理站;中稻生产试验承试单位为怀化市种子管理站、娄底市种子管理站、邵阳市种子管理站、龙山县种子管理站、会同县农业局;一季晚稻生产试验承试单位为湖南省农作物良种引进示范中心、衡阳市种子管理站、益阳市种子管理站、株洲市种子管理站、郴州市种子管理站;晚稻、优质稻生产试验承试单位为衡阳市种子管理站、永州市种子管理站、益阳市种子管理站、郴州市种子管理站、湘潭市种子管理站。

(二)筛选试验

开展早稻、中稻、一季晚稻、晚稻等4个类型的新品种筛选试验,参试品种635个(不含对照品种),详见附表2、4、6、8 。试验承担单位 8个,分别是省水稻所、贺家山原种场、攸县水稻原种场、永州市农科所、怀化市农科所、湘西自治州农科所、桂东县农科所、邵阳市农科所。

(三)不育系鉴定试验(详见附表10)

1.分期播种:湖南农业大学、隆平种业、省贺家山原种场

2.起点温度鉴定:湖南师大、湖南农大、湖南亚华科学院

三、种子提供和接收要求

(一)供种要求

1、种子质量:纯度98%以上的非包衣种子,其他项目达国家标准。

2、种子数量及分装规格:①早稻、中稻、一晚、晚稻筛选试验:1250g,5×250g;②早稻区试:3500g,14×250g,续试品种和同时参加生产试验的另加2500g,5×500g;③中稻、一晚、晚稻区试:4000g,16×250g,续试品种和同时参加生产试验的另加2500g,5×500g;④优质稻区试:3500g,14×250g,续试品种和同时参加生产试验的另加2500g,5×500g。⑤不育系鉴定试验:第一年1×800g、第二年1×1000g。⑥续试品种按湖南省种子管理局湘农种管【2011】8号文件的要求同时送交标准样品种子3公斤及父本、母本种子各100克。

3、分装要求:将参试品种用规格为20×30cm的橘黄色扎绳小尼龙网袋分装,按本款第(2)项的要求分装成250g和500g两种规格,分装成的小袋用编织袋按要求数量装成一大袋,在大袋内外各放置和加挂一个标签,标签上标注名称,参试组别,单位和联系人情况,小包装内不放置标签和作任何标记(需要尼龙网袋的参试单位请与湖南省农作物良种引进示范中心联系)。

4、按要求填写《湖南省农作物良种引进示范中心试验种子收样单》一式两份, 详见附表11。

5、种子寄(送)时间:早稻、中稻2012年3月13日前寄(送)到;一季晚稻、晚稻、优质稻2012年4月5日前寄(送)到。逾期作自动放弃处理。

6、寄送地址:湖南省农作物良种引进示范中心。

7、邮寄试验种子一律要求采用直接送达收件人收的中国邮政“特快专递”方式,不得采用“普通包裹”、“快件包裹”等方式,否则不予收取。也可直接送达。禁止将种子直接送区试点。未按规定寄送种子和缴费的将取消试验。

(二)收种要求

各试验点收到试验种子后应及时对品种编号、种子数量和种子质量进行核

查,发现问题应及时与省种子管理局品种科和省农作物良种引进示范中心联系解决。各试验品种种子均由省种子管理局品种科统一分组、编号后发给各试验点,各试验点试验时不得再重新分组、编号。

(三)参试费用

各品种参试费用具体事宜请与湖南省农作物良种引进示范中心联系,并将缴费银行回单复印件同参试种子一并寄(送)达。DNA指纹鉴定和转基因检测费用具体事宜请与湖南省种子质量检测中心联系。

四、试验设计与要求

(一)区域试验(TJSD-750-IV土壤紧实度仪)

1、试点要求。土壤肥力水平中等偏上,排灌方便,无影响试验结果公正性的因素,专人负责,保证质量。

2、试验设计(TMJ-I区域面积测量仪)

2.1 早、晚稻: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面积1

3.3平方米,全部收获计产,四周设不少于5行的保护行。试验密度:早稻16.7×20厘米(5×6寸),一季晚稻16.7×26.7厘米(5×8寸),晚稻、优质稻20×20厘米(6×6寸),一般每蔸插2-3粒谷秧。对照品种:早稻株两优819(中熟组)、陆两优996(迟熟组);双晚岳优9113(中熟组)、天优华占(迟熟组)、天优华占(优质组);一晚C两优343。播种期:早稻所有品种均在3月25-30日同期播种,一晚所有品种均在5月20-25日同期播种,晚稻所有品种均在6月20-25日同期播种。

2.2 中稻: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面积1

3.3平方米,全部收获计产,四周设不少于5行的保护行。试验密度:20×26.7厘米(6×8寸),杂交稻每蔸插2粒谷秧,常规稻每蔸插4-5粒谷秧。对照品种为T优272(中熟组)、Y两优1号(迟熟组)。播种期:所有品种均在4月20-25日同期播种。

2.3所有对照不编号,但对照须安排在第一重复的中间位置,不得安排在两边,第二、三重复所有品种随机排列。

3、田间管理施肥水平与当地生产水平相当;不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全生育阶段注意虫害防治,不防病害(纹枯病除外);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鸟、鼠、禽、畜等危害;每项田间管理措施和测定宜在同一天内完成,如遇特殊天气,

同一重复必须同一天内完成。优质稻组区试要求采用中等施肥水平。

4、试验记载承试单位要严格按照《湖南省水稻品种试验观察记载项目、方法及标准》进行调查记载,并填写好《湖南省水稻新品种区域试验观察记载表》,不得漏项、空项。

5、品质检测所有区试品种均进行品质检测,早稻、中稻品种由怀化市农科所负责取样,一晚、晚稻品种由衡阳市农科所负责取样,优质稻品种由湘潭市农科所负责取样,寄送至湖南省农作物良种引进示范中心,委托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进行检测。

6、抗逆性鉴定

6.1 稻瘟病:稻瘟病抗性鉴定委托省植保所、湖南亚华种业科学院、湘西自治州农科所进行,鉴定及评价依据:《水稻抗稻瘟病鉴定及评价方法》(DB43/T319-2006)。

6.2 稻曲病:中稻、晚稻、一季晚稻、优质稻稻曲病抗性鉴定委托省水稻所通过人工接种方法进行,鉴定及评价依据:《水稻品种稻曲病抗性鉴定及评价技术规范》(DB43/T505-2009)。

6.3 白叶枯病:白叶枯病抗性鉴定委托省水稻所进行。鉴定及评价依据:《中国水稻品种试验与审定标准》。

6.4 早稻耐寒性由各试验点调查记载;中稻、一晚耐高温试验,一晚、晚稻耐低温试验委托省贺家山原种场进行;中稻耐低温试验委托龙山县种子管理站进行。

7、DNA指纹鉴定和转基因检测:所有区试品种从参试样品中取样,委托具有检测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DNA指纹鉴定和转基因检测。转基因检测依据:农业部953号公告-6-2007《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成分检测转BT基因抗虫水稻定性PCR方法》、SN/T1202-2003《食品中转基因植物成分定性PCR检测方法》;DNA指纹鉴定方法执行:NY/T1433-2007《水稻品种鉴定DNA指纹方法》。

(二)生产试验(TPSC3-3不锈钢杆太阳能杀虫灯)

1、试点要求:交通便利,排灌方便,田园化质量较高,肥力水平中等偏上且均匀。试点要有显目的标志牌(同属国家展示点的按全国农技中心文件要求制作),标志牌格式一致,每个试验小区也应有品种名称标志牌。各试点务必专

人负责试验,认真落实好试验任务,搞好记载,保证试验质量。

2、试验设计:不设重复,在核心区每10个品种设一个对照,间比法排列,首、末小区必须是对照品种,每个品种种植0.2亩以上,同熟期所有品种必须种植在同一丘块,全区收获计产,四周需设置保护行,保护行不少于5行,种植对应品种。栽插密度:早稻16.7×20厘米(5×6寸),中稻20×26.7厘米(6×8寸),一季晚稻16.7×26.7厘米(5×8寸),晚稻、优质稻20×20厘米(6×6寸)。对照品种:早稻:株两优819(中熟组)、陆两优996(迟熟组);中稻:T优272(中熟组)、Y两优1号(迟熟组);一晚:C两优343;双晚:岳优9113(中熟组)、天优华占(迟熟组)、天优华占(优质组)。在核心区外每个品种视实际情况种植0.5亩,以区试相应对照品种为对照,播种量、播种期、种植密度参照当地生产习惯。生产试验品种、对照不编号。

3、栽培管理:一般按当地生产习惯。施肥水平与当地生产水平相当;不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全生育阶段注意病虫害防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鸟、鼠、禽、畜等危害;每项田间管理措施和测定宜在同一天内完成。

4、试验记载:承试单位要严格按照《湖南省水稻品种试验观察记载项目、方法及标准》进行调查记载;记载项目:生育性状、主要经济性状、产量性状、抗性。

(三)筛选试验(SLY-E称重型高精度电子自动数粒仪)

1、试验设计

1.1 早、中、一晚、晚稻。采用随即区组设计,2次重复,小区面积10平方米,全部收获计产,四周设不少于4行的保护行。试验密度、对照品种、播种期同区域试验。

1.2 所有对照不编号,但对照须安排在第一重复的中间位置,不得安排在两边,第二重复所有品种随机排列。

2、试验记载承试单位要严格按照《湖南省水稻品种试验观察记载项目、方法及标准》进行调查记载,并填写好《湖南省水稻新品种筛选试验观察记载表》,不得漏项、空项。

3、筛选试验不进行室内考种。

4、试点要求、田间管理同区域试验。

五、其他事项

(一)试验期间如遇不可预见的灾害影响试验准确性或导致报废的试点,要立即告知湖南省农作物良种引进示范中心。

(二)各试点对试验中出现的极值(如杂株率超标、主要病害发生严重、倒伏超标、产量异常等情况)的相关图文资料(包括发生原因和田间照片)存档并发送至湖南省农作物良种引进示范中心。

(三)试验完成后,区域试验和筛选试验承试单位填写《湖南省水稻区域试验(或预备试验)观察记载报告》;生产试验承试单位填写《湖南省水稻生产试验观察记载报告》,报告包括:试验目的、试点概况、参试品种、试验设计、田间管理、品种评价、生产试验主要性状记载表。记载报告需单位负责人签字,盖单位公章。早稻9月1日前,中稻10月10日前,一晚、晚稻11月10日前将文字总结和电子文档分别寄(发送)到湖南省农作物良种引进示范中心。

(四)各委托单位承担的抗病性试验、高低温抗逆性鉴定、米质检测、DNA 指纹鉴定和转基因检测结果早稻9月1日前,中稻10月10日前,一晚、晚稻、优质稻11月10日前递交湖南省农作物良种引进示范中心。

(五)各承试单位所接收的试验用种仅用于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鉴定、检测,禁止用于育种、繁殖、交流等活动。

国家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加强农作物新品种的试验工作,提高区试质量,为品种审定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强化农作物新品种试验、展示推广体系建设,加大主推品种的展示和宣传,加快新品种更新换代速度,优化种植结构,保障粮食安全,全面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试验站功能:

1、新品种试验。开展新品种引进,承担国家和省级各类农作物新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预备试验、引种试验等试验任务,为新品种审定提供真实客观的数据资料。

2、主推品种筛选。征集近年内我省审定通过或国家审定通过在我省各地有适宜推广区域的各类农作物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筛选最适合当地种植的主推品种。

3、主推品种展示。开展主推品种与主推技术的组装、展示,同时抓好各作物品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二、技术要求:

1、国家和省级农作物品种试验,严格按照国家和省级农作物品种试验方案要求执行。

2、主推品种筛选根据当地生态条件和种植的主要作物,确定进行筛选的作物和品种。作物一般不少于3种,参加主推品种筛选试验的品种必须是通过审定的品种,品种数量一般不少于30个(包括对照品种),每个品种面积为100-300平方米。

3、主推品种展示,各综合试验站要确定2-3种主要作物建立主推品种展示田,每种作物展示品种1-2个,每品种展示面积10-50亩。

4、综合试验站的试验田、展示田要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便于品种观摩考察,要制作固定的标志牌,全生育期放置。每个品种都要有明显的标识牌。

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建设项目

区试站建设详细的仪器设备配置清单

优质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优质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近年来,重庆市水稻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一些品质佳、产量高、适应当地气候特点的优质水稻品种得到了广泛推广与应用。目前,江津区水稻的年均种植面积在4.5万hm2以上,其中优质稻的占比超过6 成,有效地推动了当地水稻种植业的发展[1-2] 。然而,全区水稻品种依然存在乱、杂等问题,阻碍了当地优质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本试验结合江津地区实际,于2014—2015年在江津区德感镇开展了优质稻品种比较试验,从而筛选出适宜推广的水稻品种,为保障全区水稻增产增收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点安排在德感街道办事处三河村刘 家社曹德伟、郭显发承包地的水稻田进行。试验地块土质为砂壤土,土壤肥力处于中等水平。海拔高度为250m地势平坦,交 通便利,灌溉配套设施完善,前茬作物为油菜,平均产量水平为 3000kg/hm2。取田间0?20cm的土壤进行测定,养分含量:有机质3.80%、全氮1.53%、碱解氮92.32mg/kg、有效磷25.25mg/kg、速效钾72.35mg/kg , pH 值6.23。 1.2试验材料 1.2.1供试品种试验选择的水稻品种有13个,分别为Y两优1号(湖南隆平高种业XX公司)、深两优5814 (湖南亚华种 子XX 公司)、宜香2115(四川省绿丹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宜香

1108(四川省正奇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宜香725(四川 国豪种业XX公司)、□优725 (四川国豪种业XX公司)、F优498(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万优66(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T 优663 (重庆大爱种业XX公司)、渝香203 (重庆再生稻研究中心)、丰两优六号(合肥丰乐种业XX公司)、Q优5 号(重庆市种子公司)、□优838 (四川省原子核应用技术研究所)。 1.2.2试验肥料及农药试验过程中用到的肥料包括优质有 机肥、尿素(含纯N46%生产单位为贵州兴义化工总厂)、磷肥(含 P2O512%生产单位为柳州鹿寨中兴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钾肥(含k2O 60%,生产单位为中国化工集团公司)、48%复合 肥(16-16-16 );用到的病虫草害药剂包括虫草一次清、杀虫单、富力库等[3-4] 。 1.3试验设计试验设计了13 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以□优838作为对照品种(CK。为了增加试验的科学性,每个处理设3 次重复,随机排列,各重复之间设一定宽度的走道,以便于田间管理。小区面积为20m2(5论4m)。小区四周设保护行[5] 。 1.4试验方法采用塑料软盘育秧(561 孔)。3月8日将不 同水稻种子播下,每穴播种2 粒,待苗达到壮秧标准(4 月18 日左 右)即可移栽。施入48頰合肥300?420kg/hm2作为底肥。 在水稻移栽后7d 左右秧苗即可返青,为了对稻田中的的螟虫以及杂草等进行防治,可施入适量的虫草一次清,7 月中旬当地水稻上纹枯病、稻飞虱、螟虫等发生较为严重,施入杀虫单900g/hm2+富力库

水稻品种区域试验观察记载标准

水稻品种区域试验观察记载标准 (试行) 一、试验概况 1、试验田基本情况 (1)土壤质地:按我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填写。 (2)土壤肥力:分肥沃、中上、中、中下、差5级。 2、秧田 (1)种子处理:种子翻晒、清选、药剂处理等措施及药剂名称与浓度。 (2)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以月/日表示。 (3)播种量:秧田净面积播种量,以公斤/亩表示。 (4)育秧方式:水育、半旱、旱育等及保温防护措施。 (5)施肥:施肥日期及肥料名称、数量。 (6)其它田间管理措施:除草、治虫等措施及药剂名称与浓度。 3、本田 (1)前作:冬闲田、绿肥田、水稻(小麦、油菜、蔬菜等)生产田等。 (2)耕整情况:机耕、畜耕、耙田等日期及次数。 (3)田间排列:完全随机区组排列(区试)、大区随机排列(生产试验)。 (4)重复次数:区试重复3次,生产试验不设重复。 (5)保护行设置:对应小区(大区)品种。 (6)小区(大区)面积:实插面积,以亩表示,保留小数点后2位。 (7)移栽期:实际移栽日期,以月/日表示。 (8)行株距:以寸 寸表示。 (9)每穴苗数:1粒谷苗、2粒谷苗、3粒谷苗、4粒谷苗等。 (10)基肥:肥料名称及数量。 (11)追肥:施肥日期及肥料名称、数量。 (12)病、虫、鼠、鸟等防治:防治日期、农药名称(或措施)及防治对象。 (13)其它田间管理措施:除草、耘田、搁田等措施及日期。 4、气象条件:生育期内气象概况及其对试验的影响。

5、特殊情况说明:如病虫灾害、气象灾害、鸟禽畜害、人为事故等异常情况及其对试验的影响,声明试验结果可否采用。 二、试验结果 在填写书面记载表和制作电脑文件时,中籼、晚籼、晚粳区试及生产试验各组按统一编号顺序、早籼区试及生产试验各组按试验方案中的品种顺序填写,以便电脑汇总分析。 1、生育特性 (1)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以月/日表示。 (2)移栽期:实际移栽日期,以月/日表示。 (3) 秧龄:播种次日至移栽日的天数。 (4)始穗期:10%茎秆稻穗露出剑叶鞘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5)齐穗期:80%茎秆稻穗露出剑叶鞘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6)成熟期:籼稻85%以上、粳稻95%以上实粒黄熟的日期,以月/日表示。(7)全生育期:自播种次日至成熟之日的天数。 2、主要农艺性状 (1)基本苗:移栽返青后在第Ⅰ、Ⅲ重复小区相同方位的第3纵行第3穴起连续调查10穴(定点),包括主苗与分蘖苗,取2个重复的平均值,折算成每亩基本苗,以万/亩表示,保留小数点后1位。生产试验、筛选试验不查苗,要求记载项目见记载表。 (2)最高苗:分蘖盛期在调查基本苗的定点处每隔3天调查一次苗数,直至苗数不再增加为止,取2个重复(单元)最大值的平均值,折算成每亩最高苗,以万/亩表示,保留小数点后1位。 (3)分蘖率:(最高苗-基本苗)/ 基本苗? 100,以%表示,保留小数点后1位。(4)有效穗:成熟期在调查基本苗的定点处调查有效穗,抽穗结实少于5粒的穗不算有效穗,但白穗应算有效穗。取2个重复(单元)的平均值,折算成每亩有效穗,以万/亩表示,保留小数点后1位。 (5)成穗率:有效穗/最高苗?100,以%表示,保留小数点后1位。 (6)株高:在成熟期选有代表性的植株10穴(生产试验20穴),测量每穴之最高穗,从茎基部至穗顶(不连芒),取其平均值,以厘米表示,保留小数点后1位。

2012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160个主导品种水稻30个

2012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第一部分160个主导品种 水稻(30个) 一、长江流域 (一)Y两优1号:适宜在海南、广西南部、广东中南及西南部、福建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以及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和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二)新两优6号: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三)丰两优香一号: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四)丰源优299:适宜在湖南省稻瘟病轻发区作双季晚稻种植。 (五)南粳44:适宜在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六)秀水134:适宜在浙江省粳稻区作单季稻种植。 (七)株两优819:适宜在湖南省稻瘟病轻发区作双季早稻种植,江西全省稻瘟病轻发区作双季早稻种植。 (八)中嘉早17:适宜在江西、湖南、安徽、浙江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 (九)中早39:适宜在浙江省作双季早稻种植。 (十)天优华占:适宜在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白叶枯病轻发区和云南、贵州(武陵山区除外)、重庆(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的中等肥力田块作一季中稻种植;适宜在广西中北部、广东北部、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的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 (十一)珞优8号: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十二)内5优8015: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十三)湘晚籼17:适宜在湖南省稻瘟病轻发区作双季晚稻种植。

水稻新品种中稻1号

2011年第4期新品种 水稻新品种中稻1号 孙朋孙妍赵加生徐士清叶世超 (江苏省灌南县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江苏灌南222500) 中稻1号由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连云港市农科院于2006年以中粳1319为母本、中粳连96-1×中粳8415的F1为父本,经连续7代复合杂交,联合育成的常规中粳稻新品种。2007年参加国家黄淮粳稻组区试,2010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10046),已申请植物新品种产权保护(申请号为20080138.4;公告号为CNA004595E)。 1特征特性 1.1植物学性状中稻1号幼苗矮壮,苗势较强,芽鞘、叶鞘呈绿色,叶片色淡绿;茎、秆长度中,分蘖力中等偏强,低节位分蘖多;5个伸长节间,茎秆较粗壮,茎秆基部包茎节,叶鞘较厚,茎秆弹性好,抗倒性强;主茎总叶片数17~18张,上部3张功能叶较挺,受光姿态好;株型集散适中,长势旺,整齐度较好,熟期转色好,穗长度中等,穗伸出度较好,穗型半直立;落粒性良好,粒色金黄,后期熟色好。 1.2农艺性状、品质及抗性中稻1号全生育期153.5d,主要农艺性状区试综合表现为:每667m2有效穗21.9万,株高104.4cm,每穗总粒数156粒,结实率90.4%,千粒重27.1g。抗性表现: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 4.3,穗茎瘟损失率最高5级,条纹叶枯病最高发病率 5.4%,黑条矮缩病极轻。米质表现:整精米率62%,垩白率45%,垩白度4.2%,直链淀粉含量17.1%,胶稠度80.5mm。综合表现熟期适中,产量较高,米质较优,中感稻瘟,抗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 1.3穗粒结构协调、适应性广平均每667m2有效穗数22万左右,成穗率75%左右;平均每穗总粒数156粒,实粒数为141粒,结实率90.4%。中稻1号为国审品种,分蘖力强,后期灌浆快,转色好,适合在江苏、山东、安徽及河南中粳稻区种植。 2产量表现 2007年参加国家黄淮粳稻区试,平均667m2产量为631.6kg,较对照9优418增产4.3%,达极显著水平;2008年参加国家黄淮粳稻区试,平均产量652.8kg,较对照9优418增产5%,达极显著水平;2009年参加国家黄淮粳稻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77.5kg,较对照9优418增产0.9%。 2008-2010年在连云港市及苏北、鲁南、河南、安徽适宜地区40余个县区种植,平均每667m2产700kg 以上,其中在东海种植的3.33hm2超高产栽培攻关田单产达811.2kg/667m2。2010年灌南县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安排新品种品比试验及展示,在12个参试品种中,中稻1号列参试品种第1位,实产783.4kg/667m2,比对照徐稻3号增产5.85%。 3配套栽培技术 3.1适时播种,培育壮秧中稻1号作为单季稻,适合在江苏、山东、安徽及河南中粳稻区种植。5月上中旬播种,水育秧每667m2播量25~30kg,旱育秧播量35~40kg,肥力低的秧田可适量多播。秧田施足基肥,早施断奶肥,巧施送嫁肥,培育适龄带蘖壮秧。 3.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6月上中旬移栽,秧龄30~35d,每667m2栽插2.0万~2.2万穴,株行距13cm×23cm,每穴2~3苗,栽足基本苗70000左右,迟栽田块每穴3~4苗,浅栽匀插。抛秧田应做到田平、土熟、肥足、水层薄,人工补稀,留出操作行。 3.3节水灌溉,平衡施肥本着“前足、中稳、后补”原则,每667m2用纯N25kg左右,基肥60%,分蘖肥20%,穗粒肥20%。基肥要足,以有机肥为主,搭配P、K 肥,提倡秸秆还田;分蘖肥适当加重,栽后7d立苗后,结合施用除草剂每667m2施尿素10kg,7d后再施尿素15kg;早施穗肥,避免贪青迟熟。适时搁田,控制高峰苗667m2不超过30万,成穗22万~23万,孕穗至扬花期浅水勤灌,齐穗后干湿交替,收前7d左右断水,不能脱水过早。 3.4防治病虫,保证丰收播前药剂浸种可有效防治恶苗病,整个生育期间要密切注意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情况,秧田期集中防治稻蓟马、飞虱及蚜虫,本田期重点防治一、二代三化螟及三、四代稻纵卷叶螟、飞虱等,并加强纹枯病等病害的防治,确保水稻正常生长和丰产丰收。 (收稿日期:2011-02-21) 68

湖南省主要水稻品种介绍

湖南省主要水稻品种介绍 常规早稻品种 湘早143湘早籼31号湘早籼32号 中鉴100湘早籼42号杂交早稻品种 金优974 株两优02 金优402株两优819陆两优996株两优505 陆两优28陆两优611杂交一季稻品种两优培九 两优293准两优527 湘华优7号 Ⅱ优93 Ⅱ优58 陆两优106 Ⅱ优416 Y两优1号丰源优326 常规晚稻品种 湘晚籼13号天龙香103湘晚籼11号湘晚籼12号 湘晚籼9号 杂交晚稻品种 金优207 金优284 新香优315 中优218 H28优9113三香优786岳优9113 岳优360 K优451 丰源优272 T优207 丰源优299 九优207 培两优981 中优117 T优259 T优180

常规早稻品种 湘早143 该品种属中熟优质早籼稻,2004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2年被评为湖南省三等优质稻品种。在我省作早稻栽培,全生育期108天左右,株高75-85厘米,叶片挺直而厚,剑叶较短,株型前期较散,后期紧凑,落色好,不落粒。省区试结果:每亩有效穗23-25万穗,每穗总粒数100粒左右,结实率83.5-78.7%,千粒重26.6-27.1克。2002、2003两年省区试平均亩产431.86公斤,比对照湘早籼13号减产0.1%,日产量4.02-3.97公斤。抗性:叶瘟3级,穗瘟1级,感稻瘟病;白叶枯病7级,感白叶枯病。米质:糙米率79.2%,精米率69.4%,整精米率57.6%,长宽比为3.6,垩白粒率19.5%,垩白大小35.7%。 该品种适宜在我省作双季早稻种植。湘中3月底播种,湘南可适当提早,湘北须适当推迟。每亩秧田播种量35-40公斤,每亩大田用种量5-6公斤,秧龄30天以内,4.5-5.0叶时移栽。插植规格为4-5×6寸,每蔸4-5苗,每苗基本苗8-10万。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纹枯病。 湘早籼31号 该品种属中熟优质早籼稻,2000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9年被评为省三等优质稻品种。在我省作早稻栽培,全生育期107天,比湘早籼19号短3天。株高80~85厘米,株型较紧凑,叶片较厚较挺,较耐肥抗倒,落色好。苗期抗寒性较差,分蘖力强。穗型中等,每穗总粒数75~85粒,结实率85%左右,谷长粒型,千粒重24克。1998、1999两年省区试平均亩产415公斤,比湘早籼19号减产5.4%。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 该品种适宜在我省稻瘟病轻发区作双季早稻种植。3月下旬播种,每亩秧田播种33~37公斤,大田亩用种量5~6公斤。秧龄不超过30天。5~5.5叶移栽,每蔸插7~8苗,15万左右基本苗。宜采用氮、磷、钾全肥配合施用,施足基肥,多施有机肥,早施分蘖肥,酌施壮苞和壮籽肥。前期浅水分蘖,中期够苗晒田,后期以湿润灌溉为主,不宜脱水过早,不宜晒田过重,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纹枯病等病虫害。 湘早籼32号 该品种属中熟早籼稻,2001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全生育期106天,比湘早籼13号短1天。株高78厘米左右,分蘖力中等,一般每亩有效穗25万。抽穗整齐,灌浆成熟快。每穗总粒数94粒,结实率87.4%。谷圆粒型,千粒重26克。1999年、2000两年省区试平均亩产451.4公斤,比对照湘早籼13号增产6.2%,易感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稻米外观品质一般,蛋白质含量较高。 该品种适宜在我省稻瘟病和白叶枯病轻发区作双季早稻种植。3月下旬播种,大田每亩用种量5.0-5.5公斤,及时炼苗,切忌盖膜过久造成秧苗老化。4月下旬移栽,秧龄控制在30天内。每亩插足12万基本苗。在施肥管理上采用"促前攻中稳后"的原则,施足底肥,早施分蘖肥,适施壮苞肥。一般每亩施栏粪20担、磷肥40公斤和碳铵15公斤作基肥;尿素10公斤、钾肥7.5公斤作追肥,并根据苗情酌施壮苞肥和壮粒肥。前期以浅水促分蘖为主,中后期采用间歇灌溉,均忌脱水过早。注意加强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防治。 中鉴100 该品种属中熟优质早籼稻,1999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年被评为省三等优质稻品种。全生育期106天,比湘早籼13号长1-2天,株高80-85厘米,株型紧凑,叶片上挺,耐肥抗倒能力不强。分蘖力较强,穗型中等,每穗粒数80粒,结实率80%。谷长粒型,千粒重2

水稻新品种“楚粳27 号”示范试验

水稻新品种“楚粳27 号”示范试验 作者:董倩 来源:《云南农业》 2020年第7期 董倩 (易门县乡村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云南易门 651100) 摘要:为了选出适宜易门县种植的高产、优质、抗性好的水稻品种,加快杂交水稻品种的更新换代,为新品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开展水稻新品种“楚粳27号”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结果表明“楚粳27号”综合性好,适应当地推广。 关键词:“楚粳27号”品种;示范;产量;面积 随着城乡建设占地、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和调整,水稻种植面积逐年减少,粮经争地矛盾突出,水稻单产基数高,提高单产难度大;原主栽品种“合系39号”因种植年限长、品种种性退化、抗逆性和产量降低、抗病性减弱,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水稻的质量和产量。为加快推进易门县水稻品种创新和产业发展,对水稻新品种的产量性状进行试验分析,旨在为水稻新品种推广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水稻品种“合系39号”和“楚粳27号”。 1.2 试验示范方法 1.2.1 试验示范推广同步进行的方法 坚持边试验边示范,多区域布局,加快新品种应用,严格按农业试验程序进行观察、田间测产、统计计算、验收和评价。 1.2.2 实施样板带动,促进新品种应用推广(表1) 2017年举办6.78 hm2的水稻丰产样板,对样板区种植的水稻品种按好、中、差长势进行抽样,实收水稻品种“楚粳27号” 5户面积0.325 hm2,实收总产334 80 kg,平均每公顷产量7140 kg ;实收水稻品种“合系39”2户0.15 hm2,实收总产 14 540 kg,平均每公顷产量6 330 kg,水稻品种“楚粳27号”比“合系39”每公顷增产粮食810 kg,增12.80%。参加验收的领导、专家、群众一致认为“楚粳27号”具有高产、食味好,高抗稻瘟病、生育期和落粒性适中等优良性状,具有推广应用的前景。 1.3 试验过程 1.3.1 开展科技培训

水稻品种简介

水稻品种简介 一、绥粳3号(92-188) 主茎11片叶,生育日数128-130天,株高80cm,穗长16cm,每穗粒数97粒左右,千粒重27克,抗稻瘟病较强,抗倒伏,分蘖力强,株型好,活秆成熟,剑叶上举,需活动积温2350℃左右,适于第二、三积温带直播或插秧栽培,一般公顷产量8000-8500公斤左右。该品种适于中上等肥力栽培,耐冷性中等,遇障碍性冷害年份注意以水保温。 二、清香型优质长粒品种—绥粳4号 主茎12片叶,生育日数128-133天,苗期绿色,幼苗生长健壮,植株一生都有香味,分蘖力中等,株高95cm,穗长18cm,每穗粒数95粒左右,空枇率5﹪,千粒重27.7,克,稻谷椭圆型,有短芒,米质优,有光泽,抗稻瘟病中等,抗倒伏,适于第二积温带及第三积温带上限地区插秧栽培,一般公顷产量8000公斤左右。可采用9寸×4寸规格,每穴插3—5株,该品种适于中上等肥力栽培。 三、绥粳9(绥02-6007) 主茎13片叶,株高92cm,穗长19cm,每穗粒数135粒左右,千粒重27.5克,长宽比1.9,结实率高,米质优,抗稻瘟病,抗倒伏,耐冷性一般。生育日数133天左右,需活动积温2480℃左右,适于第二积温带插秧栽培,一般公顷产量8181公斤左右。 四、绥粳10(绥02-7015) 主茎12片叶,分蘖力较强,株高90cm,穗长16cm,每穗粒数95粒左右,,千粒重26克,穗青秀整齐、干净喜人,抗稻瘟病性较强,抗倒伏性较强,耐冷性较强,品质优,高产,生育期插秧栽培从出苗到成熟128-130天左右,需活动积温2400℃左右,与东农416号熟期相仿。适于第二积温带下限及第三积温带上限插秧种植,可采用9寸×4寸规格,每穴插3—5株,中上等地力中高肥栽培较好,一般公顷产量9吨左右。 五、改良188 田友种业经过多年对绥粳3进行改良,从中选出抗病优质高产的单株—改良188:生育日数129天左右,需活动积温2350℃,主茎11—12片叶,株高80 cm,穗长16,每穗粒数98粒左右,千粒重27g,抗稻温病性强,抗倒伏,分蘖力强,株型好,活杆成熟,剑叶上举。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三积温带直播或插秧栽培,一般公顷产量8500-9000 kg左右,耐冷性和米质均好于绥粳3,2005年-2007年在859农场、虎林和兴凯湖对岸的俄罗斯直播面积产量较对照品种绥粳3平均增产7.5%以上。 六、早熟、优质、抗病—龙粳20(1126) 主茎11片叶,苗期绿色,株型收敛,剑叶上举,发苗快,分蘖力较强,株高90cm左右,穗长17cm,每穗粒数90粒左右,千粒重27克左右,粒型椭圆型,长宽比1.7,外观品质和食味好,品质达到国家优质米标准,活秆成熟,高抗稻瘟病,抗倒伏性较强,生育期插秧栽从出苗到成熟125-128天左右,需活动积温2300-2350℃,与合江19号熟期相仿,适于第三积温带插秧栽培,可采用9寸×4寸规格,每穴插3—5株为宜,中上等地力中上等肥栽培较好,一般公顷产量8吨左右。 七、龙粳21(龙花99-454)

国家水稻品种试验观察记载项目、方法及标准

国家水稻品种试验观察记载项目、方法及标准(试行) 一、试验概况 1、试验田基本情况 (1)土壤质地:按我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填写。 (2)土壤肥力:分肥沃、中上、中、中下、差5级。 2、秧田 (1)种子处理:种子翻晒、清选、药剂处理等措施及药剂名称与浓度。 (2)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以月/日表示。 (3)播种量:秧田净面积播种量,以公斤/亩表示。 (4)育秧方式:水育、半旱、旱育等及保温防护措施。 (5)施肥:施肥日期及肥料名称、数量。 (6)其它田间管理措施:除草、治虫等措施及药剂名称与浓度。3、本田 (1)前作:冬闲田、绿肥田、水稻(小麦、油菜、蔬菜等)生产田等。 (2)耕整情况:机耕、畜耕、耙田等日期及次数。 (3)田间排列:完全随机区组排列(区试)、大区随机排列(生产试验)。 (4)重复次数:区试重复3次,生产试验不设重复。 (5)保护行设置:对应小区(大区)品种。 (6)小区(大区)面积:实插面积,以亩表示,保留小数点后2位。

(7)移栽期:实际移栽日期,以月/日表示。 (8)行株距:以寸x寸表示。 (9)每穴苗数:1粒谷苗、2粒谷苗、3粒谷苗、4粒谷苗等。(10)基肥:肥料名称及数量。 (11)追肥:施肥日期及肥料名称、数量。 (12)病、虫、鼠、鸟等防治:防治日期、农药名称(或措施)及防治对象。 (13)其它田间管理措施:除草、耘田、搁田等措施及日期。 4、气象条件:生育期内气象概况及其对试验的影响。 5、特殊情况说明:如病虫灾害、气象灾害、鸟禽畜害、人为事故等异常情况及其对试验的影响,声明试验结果可否采用。 二、试验结果 在填写书面记载表和制作电脑文件时,中籼、晚籼、晚粳区试及生产试验各组按统一编号顺序、早籼区试及生产试验各组按试验方案中的品种顺序填写,以便电脑汇总分析。 1、生育特性 (1)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以月/日表示。 (2)移栽期:实际移栽日期,以月/日表示。 (3) 秧龄:播种次日至移栽日的天数。 (4)始穗期:10%茎秆稻穗露出剑叶鞘的日期,以月/日表示。(5)齐穗期:80%茎秆稻穗露出剑叶鞘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2016年湖南省水稻品种区试及生产试验方案

2016年湖南省水稻品种区试及生产试验方案

2016年湖南省水稻品种区试及生产试验方案 一、试验目的 为筛选和鉴定我省近年选育引进的水稻新品种的适应性、抗逆性、丰产性和稳产性及其他重要特性,为品种审定、推广提供依据,以加快水稻新品种示范、推广步伐,特安排本试验。 二、参试品种和承担试验单位 (一)区试及生产试验 开展早稻、中稻、一季晚稻、晚稻和优质稻等5个类型的区试和生产试验,参试品种126个(不含对照品种),详见附表1、3、5、7、9 。 区试承担单位15个,分别是湖南省农作物良种引进示范中心、郴州市农科所、永州市农科所、衡阳市农科所、益阳市农科所、岳阳市农科所、常德市农科所、湘潭市农科所、湘西自治州农科所、怀化市农科所、邵阳市农科所、桂东县农科所、龙山县种子管理站、桑植县种子管理站、会同县农业局。 生产试验承担单位:早稻生产试验承试单位为湖南省农作物良种引进示范中心、衡阳市种子管理站、湘潭市种子管理站、益阳市种子管理站、永州市种子管理站;中稻生产试验承试单位为怀化市种子管理站、娄底市种子管理站、邵阳市种子管理站、龙山县种子管理站、会同县农业局;一季晚稻生产试验承试单位为湖南省农作物良种引进示范中心、衡阳市种子管理站、益阳市种子管理站、株洲市种子管理站、郴州市种子管理站;晚稻、优质稻生产试验承试单位为衡阳市种子管理站、永州市种子管理站、益阳市种子管理站、郴州市种子管理站、湘潭市种子管理站。 (二)筛选试验 开展早稻、中稻、一季晚稻、晚稻等4个类型的新品种筛选试验,参试品种635个(不含对照品种),详见附表2、4、6、8 。试验承担单位 8个,分别是省水稻所、贺家山原种场、攸县水稻原种场、永州市农科所、怀化市农科所、湘西自治州农科所、桂东县农科所、邵阳市农科所。

介绍三个优良水稻新品种等

介绍三个优良水稻新品种等 一、杂交早稻“eK优4号” 特征特性:2007年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全生育期114天左右=,株高93厘米,株型适中,剑叶挺直,分蘖力强,667平方米(1亩)有效穗21.9万,每穗总粒数120粒,结实率87%,千粒重29克,熟期转色好。谷粒大粒型,米质较优。抗病性较好。在江西种植,表现高产、稳产,一般667平方米产550公斤。 栽培要点:3月中旬播种,667平方米大田用种量1.5公斤,秧龄28天。667平方米插基本苗8万。 二、杂交晚稻“T优832” 特征特性:2009年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全生育期115天左右。株高95厘米,株叶形态好,分蘖力较强,667平方米有效穗23万,每穗总粒数136粒,结实率85%,千粒重24克。米质优,整精米率70%,直链淀粉含量18%,米饭口感佳,食味好。抗性强,一般667平方米产500公斤,栽培要点:6月中下旬播种,667平方米大田用种量1.5公斤,秧龄25天以内。667平方米插基本苗10万。

三、优质晚稻品种“野丰占” 特征特性:最新育成的早熟、高产、优质晚稻新品种。在江西作晚稻栽培,全生育期117天左右,桩株较矮,株叶形态好,叶片短直,茎秆坚韧,抗倒性强,抗病虫性强。株高92厘米,每穗总粒数138粒,结实率93%,千粒重16.8克。后期熟色好,谷粒饱满,米质优,无腹白,米粒晶莹,米饭软滑可口,一般667平方米产500公斤。 栽培要点:6月中旬播种,667平方米用种量2公斤,秧龄25天以内。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巧施幼穗分化肥,后期增施磷、钾肥。(江西省吉水县农业局黄文安邮编:331600 吉水县水田农技站黄斌吉水县丁江农技站罗冬根吉水县白水农技站王飞) 食用型向日葵新品种“CH608” “CH608”向日葵幼茎绿色,苗期长势旺,株高208,85厘米,整齐度好,茎粗2 88厘米,花盘平展、直径2(),98厘米,单盘子实重129,52克。子仁率47,%,结实率7()33%。子粒长锥形,灰底白边,粒长2 39厘米、宽0 99厘米,百粒重1 5,01克,子实蛋白含量为1 551%。从出苗至成熟102~105天,属中早熟品种。高耐菌核病,抗褐斑病,抗螟虫,抗旱,耐瘠薄,较耐盐碱。(吉林省通榆县种子

盘锦水稻品种简介---精品资料

辽星1号 辽星1号是辽宁省稻作所以辽粳454为母本,沈农9017为父本人工杂交后经系统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2005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一、品种特征特性 1、株型:苗期叶色浓绿,秧苗健壮。根系发达,插秧后缓苗快,分蘖力较强,分蘖盛期前,顶叶拉的较长、略披,分蘖盛期后,叶片挺直,与茎秆夹角适宜,株型紧凑,主茎16片叶,剑叶长度为24cm,剑叶宽1.8cm。半松散穗型,稀少芒,穗长18-20cm,颖壳黄褐色,穗顶部有芒。出穗期及成熟期穗位不太整齐,平均每穗140粒左右,结实率89.0%,千粒重24.5g株高100-105cm,活秆成熟不早衰。 2、生育期:在沈阳地区生育期156-158天,一般4月上旬播种,5月上、中旬插秧,8月上旬出穗,9月末成熟。 3、抗逆性:苗期抗寒性强,生长健壮,生育后期活秆成熟,不早衰,耐肥抗倒性强。经省内及沈阳农大抗性鉴定,抗稻瘟病为R级。抗稻曲病、白叶枯病。 4、米质:稻米主要品质指标:糙米率82.0%,精米率74.3%,整精米率65.6%,粒长5.0mm,长宽比1.9,垩白率2%,垩白度0.7%,透明度1级,碱消值7.0级,胶稠度82mm、直链淀粉17.3%,蛋白质8.5%。米质检验结果达国家优质米2级水平。 二、产量表现 2003-2004年参加辽宁省区域试验产量分别为642.03kg/亩和640.56kg/亩,比对照品种分别增产13.25%和12.95%,2004年生产试验产量为614.44 kg/亩,比对照品种增产10.31%。产量一般为650-700kg/亩,高产田可达800 kg/亩以上。 三、栽培技术要点 1、培育壮苗:播种前种子要严格消毒,用浸种灵、施保克、杀虫双、菌虫清等药剂结合浸种时对种子进行消毒,以防恶苗病、干尖线虫发生。播种量每平方米干籽150-200g,出苗后适时通风炼苗,防止立枯病发生。 2、合理稀植:在培育壮秧的基础上,于5月中、下旬插秧,行株距以9×4寸为宜,每穴插3-4苗。 3、科学施肥:要求施足底肥(标氮25-30公斤,10公斤二铵、7公斤钾肥、锌肥1-1.5公斤),适时适量施用分蘖肥(5月末6月初施第一次分蘖肥标氮14公斤,6月中旬至25日以前施第二次分蘖肥标氮7公斤、钾肥7公斤)和穗肥(7月初施标氮8公斤)8月12日前后视全田长势长相施粒肥、每亩标氮2-3公斤。如果水稻叶色浓绿,生长繁茂,或此时阴雨天多,日照不足,温度又偏低,粒肥可少施或不施,否则可导致稻曲病和稻瘟病。8月20日开始每隔10天一亩地喷一遍磷酸二氢钾75克加75克尿素兑水。 4、节水灌溉:采取浅水灌溉和干干湿湿(盐碱地除外)的灌水方法。收获前不宜撤水过早,以防早衰。 5、病虫害防治:1)苗期、抽穗前和齐穗期使用富士一号乳油喷雾,防治稻瘟病。2)6月中下旬至7月中上旬用稻丰灵喷雾,防治二化螟。3)在水稻抽穗前的5-7天,用络氨铜水剂或DT杀菌剂喷雾,防治稻曲病。4)8月上中旬,用氧化乐果或敌敌畏喷雾或兑土撒施,防治稻飞虱。 辽星1号适于辽宁的铁岭、沈阳、辽阳、鞍山、盘锦、营口、锦州、东港等地区

2007年国家水稻新品种示范展示试验

2007年农作物(水稻)新品种展示 核心基地项目试验总结 2007年国家水稻新品种示范展示项目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共同主持,广西区种子总站和玉林市农业局承担,玉林市种子管理站和陆川县农业局具体实施。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一、试验地点与规 (一)水稻新品种试验示范展示核心基地建立在陆川县温泉镇官田村。基地面种150亩,设置展示区3个,试验区2个,参展企业28家,参试参展品种103个,其中超级稻品种展示20个,新品种展示27个,玉林市新选育(苗头)品种12个,新品种试验13个,引种试验31个。 参试参展品种: 1、超级稻展示品种20个:准两优527、Y两优527、D优527、协优527、金优527、Q优6号、特优航1号、II优7954、II优航1号、两优倍九、一丰8号,培杂泰丰、新两优6号、中浙优1号、天(丰)优998、天(丰)优12 2、桂农占、II优7号、II优602。 2、新品种展示27个:天(丰)优122、新两优6号、D优202、桂农占、准两优1202、768A/36004、特优67 3、特优388、

泸优578、两优638、特优5058、特优9846、粤优735、扬两优6号、特优679、特优837、宜香707、培杂软香、特优858、青优998、特优795、谷优527、谷优3119、裕香3530、宜香99E-4、天(丰)优998、特优986。 3、玉林市新育成(苗头)品种展示12个:特优541、特优590、特优588、容优588、特优199、特优362、特优玉1号、十优玉1号、特优986、优I 4635、天优96、里优6602。 4、新品种试验13个:桂两优2号、准两优油占、4378A/629、特优819、特优1259、特优3189、特优969、特优玉1号、特优1102、禾丰优3号、G优2A/R716、茂杂29、特优359,对照品种特优63。 5、引种试验31个,其中:初试品种22个,复试品种9个。初试品种有:两优03 6、宜香优305、金优18、两优航2号、宜优673、优杂航七、特优716、苯两优9号、特优898、皖两优16、中浙优2号、全优52 7、协青早优11、农华优80 8、特优158、中优177、红泰优996、深两优5814、沪优5648、C两优87、宜香优158、科优21;复试产品是:粤杂206、培杂62 9、皖稻153、华优广抗占、天丰优084、D优130、神农326、宜香10号、华两优1206。引种试验全部以代号安排进行试验,初试为小区,代号1-22号,复试为大区,代号1-9号。 二、管理工作与栽培技术措施 (一)管理工作。

水稻品种比武试验

水稻品种比武试验 发表时间:2012-01-18T13:40:48.907Z 来源:《赤子》2011年第24期供稿作者:刘洪亮[导读] 各处理没有发生稻瘟病,各处理均有褐变穗和鞘腐病,但发病较轻没有达到危害的程度,对产量没有影响。 刘洪亮(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管局创业农场农业科技园区,黑龙江建三江 156321)摘要:试验采用大区对比的方法,研究龙粳21、龙粳25、龙粳26、龙粳26(原种)、三江一号、龙粳29、垦鉴稻6号、垦稻13、空育131、垦稻20、龙盾104、中龙稻一号、绥粳4号、紫稻、绿洲4号、超级稻、龙辐玉一号、新月光、牡丹江28号、龙粳20等20个品种的丰产、稳产以及抗性,旨在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的优良水稻品种。关键词:水稻;品种;抗性;产量水稻是世界上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中国稻作面积约占世界稻作总面积的1/4,占全国粮食播种面积的1/3,而产量则约为世界上稻谷总产量的37%,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5%。在谷类作物中稻米所含有的粗纤维最少,各种营养成分的可消化率和吸收率均较高,是经济价值较高的粮食。水稻是黑龙江省主要的粮食作物,但综合我省水稻现有品种来看,优质、高产、早熟抗病品种依然很少,且推广力度不够,现只有空育131推广面积较大。为此,对省内水稻品种进行比较研究,以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最佳品种,实现早熟,优质、高产、适应性强的多优集成,为我省水稻的加快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地设在创业农场科技园区,土质为草甸白浆土,有机质11.8mg,碱解氮164.3mg/kg,速效磷7.7mg/kg,速效钾125.9mg/kg,pH值6.2,老稻田,井灌区。4月14日播种,5月20日插秧。 1.2试验材料。供试品种:龙粳21、龙粳25、龙粳26、龙粳26(原种)、三江一号、龙粳29、垦鉴稻6号、垦稻13、空育131、垦稻20、龙盾104、中龙稻一号、绥粳4号、紫稻、绿洲4号、超级稻、龙辐玉一号、新月光、牡丹江28号、龙粳20等20个品种。 1.3试验设计。试验采用大区对比法,每份材料作为一个处理,进行随即排列,不设重复,每处理8行区,两边保护行6行。统一时间插秧,田间管理措施一致。5月20号开始插秧,插秧规格30cm×10cm,田间管理措施一致,施肥量:每亩施尿素11斤、磷酸二铵7斤、33酸钾8公斤,每点取连续的10穴将基本苗统一留4~5株,调查分蘖情况,以空育131作为对比,严格按水稻“叶龄”进行栽培管理。 1.4田间管理。秧田封闭药剂30%阿罗津,亩用量60毫升,秧田茎叶除草药剂为千金每棚60毫升。本田除草两次,第一次,插秧前5~7天施阿罗津60ml;第二次,插秧后15~20天喷施阿罗津60ml+吡嘧磺隆10g。插前三带。本田防病五次,在6月28日喷施20%稻瘟酰胺60毫升/亩;在7月8日喷施三环唑+稻瘟酰胺30g+60ml;7月18日2%加收米+25%咪酰胺乳油+磷钾动力80ml+80ml+25g;7月28日2%加收米+20%稻瘟酰胺+磷钾动力80ml+60ml+25g;8月8日稻瘟酰胺+2%加收米+磷钾动力60ml+80ml+25g。 1.5气象资料。创业农场2011年终霜期5月15日,较2010年晚5天,初霜期较2010年提前3天,为9月23日,无霜期127天,全年积温2448℃。5月上中旬气温较低,插秧后气温回升,水稻返青分蘖速度较快。7月正是水稻孕穗至抽穗时期,同往年比降水量较少,日照时数增加。水稻灌浆期光照充足,温度较高,有利于水稻结实期灌浆成熟。 1.6秧苗素质调查。在苗期的具体表现(表1)为:三江一号出苗最早在4月19日,绥粳4号出苗最晚在4月23日,苗期没有发生病害。通过移栽前秧苗素质调查表2可以看出株高最高的品种是超级稻,株高16.9厘米,根数也是最多的,百株平均根数为13条根。 2 结果与分析 2.1各品种生育时期调查。从表2可以看出绥粳4号分蘖最早5月17日,其次是三江一号、龙粳25始蘖期是5月18日,分蘖最晚的是牡丹江28始蘖期是5月24日。从成熟期来看最早成熟的是龙粳29、空育131日期在9月9日,成熟最晚的是紫稻,日期在9月20日。 2.2各品种产量性状情况。由于2011年天气条件利于水稻生长,前期水稻返青分蘖速度快,后期的日照充足保证了水稻灌浆结实,对于产量的增加打下了基础。龙盾104亩产834.9kg,增产率58.4%;龙粳26(原种)亩产751.3kg,增产率42.5%。表1 移栽前秧苗素质调查表

水稻优质高产品种介绍

水稻优质高产品种介绍 早稻品种 淦鑫203 (国审稻2009009、赣审稻2006062) 1、产量高、增产潜力大一般亩产500-600公斤,高产栽培达650公斤以上。2007年“百千万”连片示范工程,经专家测产验收,亩产高达670.50公斤。2008年国家农业部超级稻测产验收亩产达649.9公斤2009年“江西省超级稻示范推广项目”(余干县点)测产验收亩产达699.86公斤。 2、株叶形态好、穗大粒多、分蘖力强、千粒重大、结实率高、适应性广株型适中,剑叶短宽挺,熟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21.8万穗,株高95.5厘米,结实率86.3%,千粒重28.3克。通过2006-2009年近四年在江西、湖南、湖北、广西等省种植,几乎所有的地方都表现高产、稳产,适宜各种土壤条件和种植水平条件下种植;抗性较好,稻瘟病综合指数4.7级。 3、生育期适中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与金优402相当。 4、栽培要点适时播种,赣南在3月中旬播种,赣中、北在3月下旬播种,秧龄25-30天。亩秧田播种量10-15公斤,亩大田用种量2.0公斤,塑料软盘育秧3.1-3.5叶抛秧,水育秧4.5-5.0叶移栽;合理施肥,注意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多施磷、钾肥;水分管理做到薄水促分蘖,够苗晒田,干湿壮籽;做好各种病虫害的防治。 荣优9号—早稻中熟偏早、矮秆抗倒伏超级稻苗头品种 (赣审稻2008040) 1、早稻中熟品种,江西作早稻全生育期112天左右; 2、株叶形态好,株型紧凑,分蘖力强,千粒重较大,株高85-90厘米,结实率高,米质优;抗性好,抗稻瘟病能力好于对照品种; 3、产量高、产量稳,适应性广,一般亩产500-550公斤,高产栽培达600公斤以上,而且通过近三年在江西、广西等省种植,表现产量较高、稳,适宜性强; 4、栽培要点:3月20-25日播种,秧田播种量10-15公斤,亩大田用种量1.5-2.0公斤,抛秧2-3公斤;塑料软盘育秧3.1-3.5叶抛秧,水育秧4.5-5.0叶移栽;合理施肥,注意施足基肥,多施磷、钾肥;水分管理做到薄水促分蘖,够苗晒田,干湿壮籽;做好各种病虫害的防治。 超级早稻——陆两优996

全国南方稻区水稻品种区试及生产试验

国家水稻品种试验观察记载项目、方法及标准 (试行) 一、试验概况 1、试验田基本情况 (1)土壤质地:按我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填写。 (2)土壤肥力:分肥沃、中上、中、中下、差5级。 2、秧田 (1)种子处理:种子翻晒、清选、药剂处理等措施及药剂名称与浓度。 (2)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以月/日表示。 (3)播种量:秧田净面积播种量,以公斤/亩表示。 (4)育秧方式:水育、半旱、旱育等及保温防护措施。 (5)施肥:施肥日期及肥料名称、数量。 (6)其它田间管理措施:除草、治虫等措施及药剂名称与浓度。 3、本田 (1)前作:冬闲田、绿肥田、水稻(小麦、油菜、蔬菜等)生产田等。 (2)耕整情况:机耕、畜耕、耙田等日期及次数。 (3)田间排列:完全随机区组排列(区试)、大区随机排列(生产试验)。 (4)重复次数:区试重复3次,生产试验不设重复。 (5)保护行设置:对应小区(大区)品种。 (6)小区(大区)面积:实插面积,以亩表示,保留小数点后2位。 (7)移栽期:实际移栽日期,以月/日表示。 (8)行株距:以寸 寸表示。 (9)每穴苗数:1粒谷苗、2粒谷苗、3粒谷苗、4粒谷苗等。 (10)基肥:肥料名称及数量。 (11)追肥:施肥日期及肥料名称、数量。 (12)病、虫、鼠、鸟等防治:防治日期、农药名称(或措施)及防治对象。 (13)其它田间管理措施:除草、耘田、搁田等措施及日期。 4、气象条件:生育期内气象概况及其对试验的影响。

5、特殊情况说明:如病虫灾害、气象灾害、鸟禽畜害、人为事故等异常情况及其对试验的影响,声明试验结果可否采用。 二、试验结果 在填写书面记载表和制作电脑文件时,中籼、晚籼、晚粳区试及生产试验各组按统一编号顺序、早籼区试及生产试验各组按试验方案中的品种顺序填写,以便电脑汇总分析。 1、生育特性 (1)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以月/日表示。 (2)移栽期:实际移栽日期,以月/日表示。 (3) 秧龄:播种次日至移栽日的天数。 (4)始穗期:10%茎秆稻穗露出剑叶鞘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5)齐穗期:80%茎秆稻穗露出剑叶鞘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6)成熟期:籼稻85%以上、粳稻95%以上实粒黄熟的日期,以月/日表示。(7)全生育期:自播种次日至成熟之日的天数。 2、主要农艺性状 (1)基本苗:移栽返青后在第Ⅰ、Ⅲ重复小区相同方位的第3纵行第3穴起连续调查10穴(定点),包括主苗与分蘖苗,取2个重复的平均值,折算成每亩基本苗,以万/亩表示,保留小数点后1位。生产试验、筛选试验不查苗,要求记载项目见记载表。 (2)最高苗:分蘖盛期在调查基本苗的定点处每隔3天调查一次苗数,直至苗数不再增加为止,取2个重复(单元)最大值的平均值,折算成每亩最高苗,以万/亩表示,保留小数点后1位。 (3)分蘖率:(最高苗-基本苗)/ 基本苗? 100,以%表示,保留小数点后1位。(4)有效穗:成熟期在调查基本苗的定点处调查有效穗,抽穗结实少于5粒的穗不算有效穗,但白穗应算有效穗。取2个重复(单元)的平均值,折算成每亩有效穗,以万/亩表示,保留小数点后1位。 (5)成穗率:有效穗/最高苗?100,以%表示,保留小数点后1位。 (6)株高:在成熟期选有代表性的植株10穴(生产试验20穴),测量每穴之最高穗,从茎基部至穗顶(不连芒),取其平均值,以厘米表示,保留小数点后1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