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13《金色的鱼钩》 教案设计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13《金色的鱼钩》 教案设计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13《金色的鱼钩》   教案设计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13《金色的鱼钩》   教案设计

13*金色的鱼钩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这篇课文用“金色的鱼钩”为题,是因为“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事迹,上面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品质,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文的内容和“金色的鱼钩”所象征的含义,本课教案设计以毛泽东的《七律·长征》配乐诗朗诵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以学生自学探究为主,在自读自悟中感受老班长忠于革命,爱护红军战士的崇高品质。让学生在初读中把握课文的整体,在细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自主体会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去理解、感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悟作者的情感和表达情感的方法。整个设计的重点是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理解,同时积累素材和表达方法,通过小练笔逐步提高习作水平。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有关长征的资料,制作重点句子的PPT。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等资料。

教学重难点:运用学习方法,通过品读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诗词导入,渲染情境

1.教师课件出示《七律·长征》,配乐朗诵。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导入: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的奇迹,无数红军战士历尽了千难万险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长征,走近一位老班长。板书课题。

3.导思:听了这首诗,你想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看到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配乐朗诵诗词渲染情境,从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自然过渡到本文,用探究式的提问激发学生想继续读书的强烈兴趣。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出示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

(2)读到生字新词或优美的语句,及时用笔把它圈画下来,然后多读几遍。做好批注。

2.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小组内相互交流。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填写课堂活动卡。

4.学生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1)纠正读音。(扫清生字障碍,明确“疙瘩”的“瘩”读轻声;注意“和”是个多音字;“搀”读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

(2)强调多音字的读音。

调(tiáo)料禁(jīn)不住

和(huò)着青稞面拧(nǐnɡ)成了疙瘩

(3)理解重点词语。

支吾:说话含混躲闪;用含混的话搪塞。

安顿:安排,使人或事物有着落。

衰弱:(身体)不强健;虚弱。

奄奄一息:只剩下微弱的一口气。形容临近死亡。也比喻事物即将消亡、湮没或毁灭。

5.学生汇报并将自己读完课文后的感受说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速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把自己读完故事后心里的想法和第一感受说出来,让学生的感情得以宣泄,为接下来的教学做铺垫。

三、细读品析,体会情感

(一)学生自由品读描写老班长的句子,思考:这些句子为什么让你感动?写写批注。

(二)品读重点语句,全班交流:

1.学习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

(1)“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脸上布满了皱纹。”

①学生读句子并汇报,其他学生补充,教师追问:为什么还不到四十岁的他却显得如此的苍老?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去体会,如,“脸上布满了皱纹”说明他经历了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

②哪些词能体现出他的“苍老”?多读几遍,边读边结合图片想象他的外貌特点。

③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有感情地朗读。

(2)“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但是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①学生读句子并汇报,其他学生补充。

②导思:这是对老班长外貌方面的又一次描写,老班长艰难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自己却衰弱到了极点。这充分说明了什么?(这充分说明了他对战友的满腔热爱,对党的高度忠诚。)

2.学习描写老班长语言、动作、神情的句子。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读文,总结填写活动设计卡,交流感悟。

完成活动卡的填写,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文。在文中画一画,与同伴议一议、填一填,然后再说一说。

(1)学习“硬咽草根和鱼骨头”片段。

①指名朗读,读后议论:这里为什么令人感动?

②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2)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①自由朗读,感受老班长寻找食物的不易:白天,老班长要带着战士们行军,晚上宿营时又要忙着张罗食物,钓鱼,找野菜。

②自由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片段令人感动?

(老班长非常辛苦,寻找食物极其艰难。他是用革命的意志和对党的忠诚在坚持。)

③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地摸”等重点词句朗读。

(3)学习“耐心劝导小梁”片段。

“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再告诉别人。”

“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人交给我……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困难出来啦!”

①说出你内心的感受,为什么令你感动?

(老班长意在稳定小梁的情绪,让他们坚持走出草地,完成党交给自己的任务。他宁愿为别人操碎心,也不让别人为他有半点担忧。)

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①学生自由朗读,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运用鲜明的对比,把老班长为何忧愁、为何欣喜、为何痛

苦、为何欢乐表现得一清二楚的方法。

②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病号不吃,老班长“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吃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③指导学生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5)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②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③为了伤员,老班长耗尽了自己全部的生命。如果你是伤员,面对奄奄一息的老班长,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④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注意读出老班长身体已经极度虚弱,却对战士们充满牵挂和关爱的感情;读出战士们无尽的担心和难过,最后悲痛欲绝的心情。

设计意图:只有理解了词句才能体会到人物内心世界的情感及人物的特点。采用了先读后议再有感情地朗读的方法,从读中想象,从描写老班长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情的语句入手,结合问题指导朗读和表达感受,让学生的思绪与课文一起飞扬,从中受到情感教育,进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四、品味“金色”,升华情感

1.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委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

课件出示:

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这个闪烁着金色光芒的鱼钩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孙都来瞻仰它。

2.说一说:为什么说这个鱼钩闪烁着金色光芒?

3.深情地朗读中心句。

4.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你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读一读,再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

设计意图:在赏析了重点语句后,给学生一个汇报自己读书心得的机会,也是训练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同时理解“这个闪烁着金色光芒的鱼钩”,有助于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把握文章的主题。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过渡:如今,这个金色的鱼钩在革命烈士纪念馆里陈列着,为了学习老班长的高贵品质。现在我们就以讲解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人讲述“金色的鱼钩”的故事吧!

小讲解员讲解要求:(1)条理清楚,可采用倒叙的方法进行叙述。(2)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表达出来,渲染出故事的情境,从而使听众产生共鸣。

2.学生自由练习后复述。

3.将学习这篇课文后的感受写一写。

设计意图:用练笔的形式记下自己的读后感受,因情动而辞发,提高学生表达和习作能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情境渲染,激发情感。

教师通过朗读七律的形式创设情境,初步将学生带进长征那艰苦的环境中,在交流资料的基础上感受红军战士的伟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习新课做好了情感铺垫。

2.多元阅读,情感升华。

学生结合背景资料说明红军过草地的艰难是我们现在难以想象的——行路难,寻食难,御寒难,宿营难,而本来身体就虚弱的老班长一个人还要照顾三个病号,并且要把他们带出草地,就显得尤其艰难。文章的情节感人至深,老班长的精神品质震撼心灵。因此,在学法上坚持抓关键句、关键词进行体会,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进行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使得学生与故事中的人物产生共鸣。

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

制订“难忘小学生活”活动计划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活动材料,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明确综合性学习的特点,有序开展综合性专题学习。

2.通过综合性学习,学会制订活动计划,积极、主动参与活动,通过独立或合作学习,较好地完成任务。

3.通过整体把握本次活动两大板块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组织、策划、协调、实施的能力。

4.回忆小学生活的点点滴滴,搜集与成长相关的习作、书法、美术作品,老师和同学的寄语、祝福,获奖证书、奖牌、照片等成长资料,加工处理,提炼精华,制作成长纪念册,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5.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更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表达出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

活动内容

1.回忆小学六年的生活,记录值得细细回味的点点滴滴,激发对小学生活的留恋之情。

2.围绕“难忘小学生活”这个主题,搜集相关的作品、照片、寄语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示六年小学生活的精彩瞬间,唤起对母校、老师、同学的感恩之情。

3.展示活动成果,以联欢会的形式汇报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对小学生活的依依惜别之情。

活动形式

1.搜集资料。

2.召开分享难忘回忆交流会。

3.开展活动,制作成长纪念册、写赠言、写策划书等。

4.举办毕业联欢会,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向母校、老师、同学告别。

教学重难点:1.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任务,激发学生回忆小学生活的美好情感。

2.了解收集资料的途径,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活动计划表。

3.培养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结合材料内容制订活动计划,明确任务。

1.学生自愿组成学习小组,便于交流。

2.讨论确定研究的专题和活动的具体目标。

3.小组内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如确定小组负责人组织协调、专人整理讨论意见、专人记录讨论结果等)

4.制订完整的活动计划,选择合理的汇报形式,如举办毕业联欢会。

第二阶段:阅读、搜集相关材料,回忆往事。

1.阅读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读后小组内交流感受,激发学生对母校、老师、同学的依恋、感恩之情。

2.收集不同年级时最有意义的照片,完成时间轴的填写。借助时间轴来回忆自己六年的小学生活,记录下最难忘的人或事。

3.召开交流会,畅谈成长故事,在全班分享自己小学生活的难忘回忆。

第三阶段:收集、筛选成长资料,制作成长纪念册。

1.收集、筛选成长资料。选出最能反映小学生活的有代表性的资料。(如照片、作品、证书、奖牌等)

2.根据需要给收集的资料分类。确定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

3.编排成长纪念册。

第四阶段:依依不舍话惜别,写书信、毕业赠言。

1.自读“阅读材料”中的《给老师的一封信》,激发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给老师或同学写一封信,回忆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表达深切的感恩之情。可以给母校写一封信,提出中肯的建议,期许美好的未来。还可以给自己写一封信,展望将来的自己,放飞纯真的梦想。

2.诵读“阅读材料”中的《毕业赠言》,学生写毕业赠言,为老师和同学送上真情与祝福。

第五阶段:学习成果展示,举办毕业联欢会。

1.小组讨论,确定以文艺表演的形式与母校告别。

2.制订“毕业联欢会活动策划书”。

3.根据分工,创编节目,各司其职,认真准备。

4.确定节目单。

活动一回忆往事

活动目标

1.浏览“阅读材料”,了解可以参考哪些材料。

2.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针对书中的“阅读材料”设计学生交流的话题。

学生准备:1.认真阅读教材中提供的材料,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2.收集、整理小学生活中的资料(奖状、照片、日记本、旧玩具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活动过程

一、赏读佳作,感悟师生情

1.导入:同学们,每个人的成长路上都离不开自己的老师,也一定会有老师给你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用你喜欢的方式,自主阅读“阅读材料”中的两篇佳作:《老师领进门》《作文上的红双圈》,把自己喜欢的文章多读几遍,并完成阅读卡,和同学交流你的阅读感受。

2.出示阅读要求:

(1)这两篇文章分别写了作者小学生活中的什么人、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把表示作者情感的语句画下来。

(2)这两篇文章中有哪些你觉得读起来很有意义的句子,跟大家分享一下,或有哪些难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3)每篇文章的作者都运用了什么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4)由文章中的人物你想到了自己的哪些往事?

(5)完成阅读卡。

二、读后交流,情感大碰撞

1.谈一谈:学习小组自主选择话题进行交流。

(1)《老师领进门》写的是作者回忆小学时的田老师用故事来引导学生,让作者爱上了文学的事,表达了作者对田老师深深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2)《作文上的红双圈》主要讲的著名作家黄蓓佳小时候因为老师对自己作文的肯定,自己的作文获奖并发表,所以自己爱上了写作,成了作家的事,表达了她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3)《作文上的红双圈》中写道:“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2.读一读:把自己喜欢的语段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读出作者对老师的赞美、感激之情。

3.说一说:借助表格,简单介绍自己难以忘怀的人、物、事。

三、分享故事,抒发感恩情

1.过渡:同学们,时光飞逝,六年的小学生活一晃而过,这六年一定让你有笑有泪,难以忘怀。让我们来回忆这段美好的过去,抒发对母校、老师、同学的感激、赞美、眷恋与不舍之情吧!

2.分享难忘回忆。

(1)填写时间轴。

①回忆自己难忘的点点滴滴,选择每一年中印象深刻的人或事,用关键词句概括出来。

②把印象深刻的人或事填在相对应的时间点上,完成时间轴的填写。还可以把照片贴在旁边。

(2)交流自己的成长故事。

①展示难忘的纪念物品。借助自己搜集的小学生活的照片、奖状、书本、日记本等。小组内交流个人成长经历,说一说物品背后的故事。

②先组内交流,再班内交流。各组推荐一些成长故事,在全班交流,共同分享。

四、畅谈收获,总结拓展

1.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你有哪些收获呢?

2.学生畅谈自己的学习感受和收获。

3.布置课后活动:课后,请大家将自己的成长故事修改好,开展一次班级“难忘小学生活——成长故事会”活动。

4.总结: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已经充分感受到小学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了我们对同学、老师、母校浓浓的眷恋与依依不舍的情感,在下面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围绕“难忘小学生活”这个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活动二制作成长纪念册

活动目标

1.明确成长纪念册的意义,交流探讨成长纪念册的形式。

2.制作并展示成长纪念册。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1.搜集大学、中学、小学等不同类毕业生的成长纪念册。

2.制作反映学生校园生活的多媒体资料。

学生准备:1.小组研究成长纪念册的创意。

2.收集反映自己成长进步的照片、奖状、证书、作业本等资料,准备制作成长纪念册。

课时安排

1课时。

活动过程

一、观看视频,回忆往事

1.导入:同学们,时光匆匆,再过不久大家就要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带着依依不舍的深情跨入新的学校,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在这六年的学习生活中,你最难忘的是什么呢?

2.欣赏视频《多彩的校园生活》。

3.看到这些熟悉的画面,你想到了什么?

4.学生交流难忘的瞬间。

5.过渡:同学们,从你第一天迎着朝阳跨入校园,从你第一次戴上红领巾,从你第一次和同学一起春游……这无数个第一次,汇聚成了你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我们该怎样保存好这些珍贵的记忆呢?我们可以制作一本成长纪念册。

二、欣赏范例,明白意义

1.看一看:欣赏教师展示的几本课前搜集的大学、中学、小学等不同类毕业生的成长纪念册,关注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

2.说一说:学生说一说自己看后的感受。

内容丰富:有校园活动的活动剪影,有学生的作品,有参加比赛的精彩瞬间,有学生取得的证书、奖状,有学校的环境照片……

形式多样:有照片资料,有证书、奖状,有文字记录,有直接书写,有资料粘贴……

主题突出:纪念册里洋溢着浓浓的师生情、同学情。

3.小结:“岁月悠悠,成长历程难忘。”一本成长纪念册记录了我们的成长点滴,奋斗历程。看到这么多珍贵的记录着同学们成长故事的成长纪念册,谁的心中又能平静呢?今天,在我们即将离开母校的时刻,让我们也来精心地制作一本成长纪念册,把母校的点点恩情,把恩师的谆谆教诲,把同学的浓浓深情……永远地留下来。

三、集体讨论,形成方案

1.阅读教材中的《如何制作成长纪念册》,集体讨论成长纪念册的形式。

2.交流:

(1)收集个人成长资料,可以是照片、绘画作品、证书等,筛选出可以用来制作成长纪念册的内容。

(2)可以采用“编年体”的方式,按年度进行分类,也可以采用“栏目式”进行分类。

(3)成长纪念册分为封面、扉页、正文等几个部分。扉页为“卷首语”或“成长感言”(可以自己写,也可以请老师或家长写)。

(4)按顺序编排正文。

四、互帮互助,动手制作

1.学生根据自己准备的资料,填写资料准备卡。

2.讨论交流,进行资料筛选,完成资料归类卡。

要求:(1)具有代表性,挑选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或典型事件。

(2)资料不雷同、不重复。

3.群策群力,确定纪念册板块。

(1)讨论:

①纪念册共几页?

②纪念册由哪些板块构成,才能更好地反映自己的成长历程呢?(设计小标题)

③纪念册的标题是什么?

(2)完成表格。

(3)交流,提出不同的见解,确定成长纪念册的内容、形式等。

(4)小结:一本好的成长纪念册要有一个响亮的名字,要挑选代表性的事件,通过照片、证书等资料呈现形式,按板块、时间进行排版。为了使成长纪念册更具有观赏性,还可以进行一定的绘画、描图等美化创作。

4.合作探究,自主设计,装订成册。

(1)小组讨论制作成长纪念册的步骤。

第一步:对资料进行分类、挑选和编辑。

第二步:将资料按重要、一般、备选三类,分层存放在资料夹中。

第三步:精心粘贴,美化装饰。

第四步:给每一个板块编写简介或导语。

第五步:给自己的成长纪念册起一个名字,并写上序言,精心设计封面。

(2)自主设计制作成长纪念册。

(3)装订美化。

五、畅谈收获,总结拓展

1.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你有哪些收获呢?

2.学生畅谈自己的学习感受和收获。

3.总结:制作一本成长纪念册,是对自己一个阶段的梳理,通过这些资料,你会发现自己的点滴进步,感受成功的喜悦,你还会感受到学校、老师、同学对

你的深厚情谊。请珍惜自己美好的童年回忆吧!

4.布置课后活动:课后请大家把成长纪念册制作完毕,精心美化,举办一个“班级成长纪念册展览活动”。

活动三依依惜别

活动目标

1.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从中受到启发,知道如何写毕业赠言,为老师和同学送上真挚的祝福。

2.指导学生回忆小学生活的点点滴滴,学会用不同形式表达对母校、老师、同学的惜别之情。如,朗诵诗歌、写赠言等。

3.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小组交流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交际的能力。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1.围绕本节课的活动内容制作相关课件,歌曲《我不想说再见》。

2.搜集一些小学毕业赠言。

学生准备:搜集描写童年的诗歌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活动过程

一、明确活动内容

1.播放歌曲《我不想说再见》。

2.导入:刚刚我们听到的这首歌叫《我不想说再见》。歌中唱到“一辈子能有几次不想说再见”,是啊,一生中避免不了与人说再见,但不想说再见的时候又能有多少次呢!今天,你就要离开校园了,面对生活了六年的母校,面对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你想说再见吗?你一定有很多话要对母校、老师、同学诉说,让我们把心中的话用手中的笔表达出来吧。

二、写赠言

1.阅读“阅读材料”中的《毕业赠言》。

师生交流,明确以下问题:

(1)毕业赠言主要写什么内容?

(一般地,写给同学的毕业赠言,主要写对对方的美好祝愿。写给老师的毕业赠言,主要表达感恩之情。)

(2)明确书写格式。

(3)毕业赠言可以写给谁?

(老师、同学,也可以给自己。)

2.选择语言表达形式。

师生交流:用哪种语言形式能很好地表达对母校、老师、同学的情感?

(1)可以采用排比的句式,表达的情感浓烈。

(2)可以采用诗歌的形式。

(3)可以是一段饱含深情的语句。

(4)也可以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

…………

3.写赠言。

(1)学生自主选择赠言对象,完成“写赠言”活动。(同时播放校园歌曲)

(2)向赠言对象大声表达自己的心声。

4.为自己的作品进行美化处理,准备展示。

三、诵读诗歌

1.小组内自读教材中的《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选择合适的方式在小组内朗诵。

2.教师指导全班朗诵《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选择背景音乐,确定每个小组的朗读内容、朗诵方式。如,单人朗诵、男女生朗诵、多人合作朗诵等,还可以配乐朗诵。

3.小组搜集整理描写童年的诗歌,从中选择一首,选择合适的音乐,小组分工合作练习朗诵,为诗歌朗诵会作准备。

四、成果展示,诗歌朗诵会

1.全班朗诵《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2.各小组依次展示自己的朗诵作品。

3.朗诵自己写的毕业赠言,然后当场送给对方。

4.举办一次小型诗歌朗诵会。

五、畅谈收获,总结拓展

1.本次活动,你有哪些收获?

2.设计毕业留言册,把收到的同学“赠言”做成毕业留言册,还可以请老师题词留念。

“再见了,母校”毕业联欢会

活动目标

1.集体制订“毕业联欢会”活动计划,通过制订联欢会计划,锻炼学生的策划能力。

2.通过开展联欢会活动,展示学生才艺,增进同学友谊,激发对母校、师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3.通过开展综合性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团队合作的作用,体会到分享的快乐。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1.教师上课的录像,学生学习生活的照片或录像。

2.校园风景的照片或录像。

学生准备:音响、服装、备用乐曲、歌曲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策划“再见了,母校”毕业联欢会

活动一集体交流,自由表达。

话题一:这个联欢会怎么开?

话题二:准备哪些节目?

话题三:程序如何安排?

活动二集体决议,做好筹备。

1.拟定参加人员名单,要把校长、班主任、科任教师等相关人员请到。

2.自主选择活动小组,各小组筹备节目。

3.讨论活动主题:感恩我的母校。

4.联欢会分工:由同学们投票决定主持人2~3名;节目审核人员3~5名;服装、道具筹备人员,每个小组2名;场景负责人3名;来宾接待人员2名;照相、摄像人员3名。

活动三确定节目,做好计划。

1.制订节目单。

2.制订活动计划。

第二课时

举办“再见了,母校”毕业联欢会

活动一会前准备。

1.黑板及标题布置。

2.宣传栏内容布置。(毕业感言,为母校、老师或同学送上的一幅画、手抄报、毕业留影等)

3.会场周围场景布置。

活动二举行联欢会。

(一)主持词,背景音乐《童年》响起。

开场白:

男:烈日炎炎,我们已经是毕业生了,不再是往日的小孩子,从今以后,我们不需要过儿童节了,这就是我们长大的标志。

女:从今以后,我们可以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不再让父母操心,这就是我们长大的标志。

合:同学们,让我们大声喊出那一句话:“我们——长大了!”

男:燕子长大了,总有离开妈妈的那一刻。

女:雏鹰长大了,总有自己生活的那一天。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教案

六年级上册全册分析 一.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上期学生基础一般,成绩有所提升,但提升阅读水平和理解水平以及写水平还较差,有50%的同学对于阅读短文理解缺乏信心,见其兴叹,写作更是心中充满的激情,可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也就是说学生自己的知识面较狭窄。本学期将在训练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 二.思想情况 通过本册课文的学习,要使学生受到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教育;受到孝敬父母、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学生的爱美的情趣;还要使学生从一些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学习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准确思想方法。 三.教材内容分析 着“增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使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本册教材共有课文32篇,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1篇,选读课文4篇,8个基础训练。教材一般由四部分组成:导读,课例,读写例话,积累使用。体现了由实践到理解再到实践的过程。为了协助学生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陶冶学生的爱美的情趣,教材编绘了多幅插图. 四.教学目的要求 1、巩固汉语拼音,识字100个。能准确认读学过的多音字,能辨别形近字。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分清文章中的事物与联想;能提升默读的速度;能选择句子的表达方式;学会积累词语,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能有有条理地写事和人,做到有中心;会修改作文;会写简单的合理的想象作文;会在文章中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会写感谢信。 4、能听广播说说自己的感想;听录音以后能发表自己的看法;以根据不同对象说说(写写)给同学的毕业赠言。 5、使学生受到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教育;受到孝敬父母、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学生的爱美的情趣;还要使学生从一些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学习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准确思想方法. 五.教学措施 1、看图学文教学时,要将事物的形象和文字描述紧密结合起来。 2、讲读课文教学时要突出重点训练项目的训练。 3、重视词、句、段的训练,重视朗读的训练和指导,增强课外阅读的指导,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 4、增强信息反馈,注意师生沟通。 5、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6、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使用电教设备,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7、积极展开各项活动,让学生多一些体验教育,为语文学习提供实践经验

小学语文教学法作业一

小学语文教学法作业一 参考答案 一、简答 1、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特点。 (1)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整体性。 (2)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主体观。 (3)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实践观。 (4)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心理学化。 (5)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方法的多样化。 2、语文学习方法的基本特征。 (1)继承性。 (2)综合性。 (3)层次性。 (4)发展性。 3、教学方法发展的特点。 (1)双边性特点。 (2)双部性特点。 (3)双型性特点。 4、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的模式。 (1)讲授模式。 (2)渗透模式。 (3)交流模式。 (4)诊疗模式。 (5)规程模式。 5、感知体验型语文教学方法的类型。 (1)情感熏陶型。 (2)语感品味型。 (3)审美悟道型。 6、运用自学法要注意的问题。 (1)要明确目标。 (2)要重视动机的激发。 (3)要指导自学方法。 7、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的原则。 (1)统一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综合性。 (3)情意性原则。 (4)实践性原则。 (5)兼顾性原则。 8、发展训练型语文教学方法的类型。 (1)思维训练型。 (2)技能训练型。 (3)跳摘训练型。

(4)渗透训练型。 9、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的意义。 (1)适应时代发展,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 (2)深化课程改革,推进语文素质教育的需要。 (3)完成语文教育任务,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需要。 (4)提高学生认知水平,发展学生智力的需要。 10、引导启发型语文教学方法的类型。 (1)引导点拨型 (2)领导管理型 (3)教导达标型 11、运用讲读法的要领。 (1)要抓住重点少讲,精讲。 (2)要揭示规律,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钥匙。 (3)要兼用其它教学方法。 (4)注意思路的诱导性。 (5)注意语言的表现力。 二、论述 1、论述小学语文教学方法选择的原则。 (1)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服从服务于教学目的。 (2)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尊重学生的身心特点。 (3)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与教材内容相匹配。 (4)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与教师教学风格相适应。 (5)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建立在现实的教学条件基础上。 (6)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2、教师在语文学法指导中如何发挥主导作用。 (1)要将语文教学过程变为语文知识和语文学法的学习过程。 (2)要注意学法指导的连续性和长期性。 (3)教师在完成每一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做到备课时设计学法,课堂中渗透学法,课后要总结学法。 (4)教师要通过多种方法和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自学兴趣,要编报自学提纲,设计自学程序,并适当安排自学时间,让学生体会学法,掌握学法,运用学法。 (5)要不断强化学生提高学习方法的信心,特别是带普遍性的基本的学习方法,要在组织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反复实践,使学生对学习方法的信息建立起长期稳定的思想联系和敏感的信息反射系统。 3、小学语文学习方法系统的内部联系。 (1)语文学习方法纵向的渐进性。 (2)语文学习方法横向的渗透性。 (3)语文学习方法系统总体的协同性。 4、评价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模式。 (1)理论依据分析。 (2)操作流程。 (3)各要素及其关系分析。 5、教师在语文学法指导中如何发挥主导作用。 (1)要将语文教学过程变为语文知识和语文学法的学习过程。

三年级语文微课教案

三年级语文微课教案 微课名称 《海底世界》中说明方法的运用 知识点来源 □学科:语文□年级:三年级□教材版本:苏教版 □所属章节: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 录制工具和方法 录频Camtasia Studio V6.0.2 自己设计、录制 设计思路 在教学中,先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内容,引导学生根据文段中描写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贝类、深水鱼的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再通过例句分析巩固对说明方法的掌握。 教学设计 内容 教学目的 通过对课文《海底世界》中的语句解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四种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讲解的是在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二课《海底世界》一文中说明方法的运用。(课件出示文段) 二.讲授 1.学习说明方法举例子 文中列举了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贝类、深水鱼的活动特点,(出示图片) 通过这些例子生动真切地说明样的说明方法叫做举例子。 2.学习说明方法列数据 再看文段中在介绍梭子鱼和海参的活动特点的句子,(师读)在句子中用了“几十千米”“四米”这样的数据的说明方法就是列数据。 3.学习说明方法打比方 作者又是这样介绍深水鱼的活动特点的:“还有些深水鱼,它们自身就有发光器官,游动起来像闪烁的星星。”比喻句。将游动的深水鱼比作闪烁的星星,而在说明文中,修辞手法比喻有个另外的名字,叫做打比方。这是通特征的一种方法。 4.学习说明方法作比较 最后来看这段文字描述梭子鱼的活动特点的句子:“梭子鱼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地说明梭子鱼的游动速度之快,将我们常见的火车的速度与之进行比较,请看,(出示图片)这样的对比是不是了?这种说明方法就叫做作比较。 三.总结 同学们,在课文《海底世界》中介绍海底动物的活动特点时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

小学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要求会写80个字,指导学生注意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 及间架结构,把字写得端正。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 住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表达效 果。 4、在阅读中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能抓住 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课文,积极主动积累语言。 5、在习作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 素材,乐于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下来,同时,培养学生的修改习作 的能力。 6、在综合性学习中,把握材料的学习要求,开展好活动,会写临别赔言, 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能在教师的帮助下与同学一起组织, 策划联欢活动。 教学重点: 1、加强朗读指导与训练,加快默读速度和边读边思考训练。 2、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自主学习和 探究,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交际水平和习作能力,培养学生良好语言习惯和习作的 能力 教学难点: 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2、培养学生习作兴趣,乐于习作。 教学时数:103课时 课时安排:1、第一组………………………………………….13课时 2、第二组………………………………………….10课时 3、第三组………………………………………….11课时 4、第四组………………………………………….11课时 5、第五且………………………………………….11课时 6、第六组…………………………………………..7课时 7、总复习………………………………………….40课时

小学语文微课设计案例陈淑琴

小学语文微课设计案例 陈淑琴 随着移动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迎来了微时代:微博、微小说、微信、微电影等微时代产物迅速在社会普及,而微课也顺应时代而产生了。 微课是近几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非常热门的教学形式。那微课的定义是什么?在国内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国内较早提出微课概念的是广东佛山教育局研究员胡铁生,他将微课定义为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与学活动的各种资源有机组合。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认为微课程是与“课”相对应的概念,是从翻转课堂中涌出的新概念。他将微课定义为“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内容,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主要使用“微视频”作为记录教师教授知识技能的媒体。 从不同学者对微课的界定我们可以看出:微课的核心是一个“微”字,微型。即针对一个小的知识点、以较短的时间、微型视频的形式呈现的一种教学手段。有效的微课能够有效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的柯清超教授概括了有效微课的四个特点:微型化、优质化、系列化、特色化。在网络日益普及的信息化时代,微课自身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微课成为现代社会尤其是网络社会中普遍欢迎的的教学手段。 微课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某个知识点的讲解,这样的教学形式和

传统的教学模式会有许多的不同之处。本文将以一个语文微课的制作案例的设计来分析微课设计思路。 一、巧选题,题小而精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何选题是制作微课的关键,科学的选题也是微课成功的前提。在微课网观看老师们的获奖微课时,我发现老师们的选题都非常细小,如《标点符号运用-提示语的三种位置》、《作文指导——“介绍自己”的三种方式》、《认识田字格和学习基本笔画“横”》……观看获奖微课的经验告诉我,微课的选题一定要小,要针对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的细小知识点,学生理解不透彻的,易错的问题进行微课选题。根据选题小而精的特点,结合现在不管是入学之初还是中段或高段的学生,很多学生的握笔姿势都是错误的情况,笔者把微课题目定为《握笔姿势》。与学生的实际结合,把握笔姿势细化,旨在让这个细化的握笔姿势使学生通过微课的形式掌握正确的握笔 姿势。 二、智选材,字简而明 微课的成败除了要选好题外,精心的选材也是很重要的,微课教学手段的采用是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它的表现形式决定了微课教学不能以大篇幅发挥,详尽说明的手段来实现教学。而语文微课的制作,很大程度上都是以幻灯片的形式录制,由于幻灯片的容量有限,如果把大批量的文字已幻灯片的形式呈现的话,就会给人密密麻麻的感觉,那观看者就连看的兴趣都没有。 此外,幻灯片的张数也不宜多,因此,在选材时,要善于提取、

最新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画》教案(1)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语文:《画》教案(1) 教学要求: 1、巩固7个生字,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并猜出谜底。 3、会正确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用具:山水画一幅,小鸟。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以前我们学过谜语吗?背背看,对,背的是谜面,那谜底是什么? 2、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谜语诗,诗的名字叫“画”(板书)。 3、出示画。 二、导入新课。 1、师:老师这儿也有一张画,是一张我们中国传统的山水画。 2、指导观察画、理解诗的前两句。 (1)山是什么颜色?(先请前排一位学生说,再请后排一位学生说。)远看也看得清楚,我们户外活动时,很远的大山的颜色是不是也看得很清楚呢? (2)为什么这儿山的颜色站得很远都看得清呢?(因为这是“画”)

(3)听山上流水的声音,仔细听。 (4)如果到九溪去玩,水的声音听得到吗?水声音是怎么样的,学学看。 (5)看,这儿的水从那么高的山上流下来,声音是很大的,可我们都听不见,为什么呢?(因为那是画!) 三、朗读指导。 1、这两句诗里,有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请每一个小朋友都找一找,用笔把它们圈出来,指名回答。 2、看,听,都是可以做出动作来的。 山和水,都在大自然中找得到。 3、古代的诗人很讲究用词的,看上下句,有一对反义词,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多整齐。 4、看手势,朗读。 (手势打高,语调升高,手势打低,语调放轻,把诗的美念出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四、指导观察、理解诗后两句。 1、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开什么花? 2、春天来了,桃花还开吗?秋天,桃花、迎春花还在不在?冬天呢? 3、那为什么这儿春天过去了,桃花还是开着呢?(是画!) 4、出示小鸟。 (1)这里有只小鸟,你用手扇扇它,小鸟怎么啦?

小学语文教学法复习题1

小学语文教学法复习题 一、填空题(看语文课标) 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______________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2.语文学习应注重________________的相互联系,注重 ________________的联系,注重知识和能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整体发展。 3.阅读教学是学生、__________、________、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4.《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5.小学语文教材里的生字主要是通过集中识字和________两种形式来教学。6.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________ 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_______的紧密结合。 7.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________ 与人文性的统一。 8.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_______、________。 9.习作教学要鼓励自由表达和____________。鼓励写______________。加强________________,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______________。 10.第三学段(5~6年级)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_______字。 11. 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_______字。 1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歌行》)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3三年级下册全册优秀教案【最新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教学进度表 时间周次教学内容课时数备注 1 1古诗三首(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2燕子 5 2 3荷花4*昆虫备忘录口语交际:春游去哪儿玩 6 3 习作:我的植物朋友语文园地一5守株待兔 6 4 6陶罐和铁罐7狮子和鹿8*池子与河流 6 5 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二快乐读书吧 6 6 9古诗三首10纸的发明11赵州桥 6 7 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三 6 8 13花钟14蜜蜂15*小虾 6 9 习作语文园地四16小真的长头发 6 10 17*我变成了一棵树语文园地五 6 11 习作:奇妙的想象18童年的水墨画19剃头大师 6 12 20肥皂泡21*我不能失信习作 6 13 语文园地六22我们奇妙的世界23海底世界 6 14 24火烧云口语交际:劝说习作:国宝大熊猫 6 15 语文园地七25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26方帽子店 6 16 27漏28*枣核口语交际:趣味故事会 6 17 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语文园地八总复习 6 18 总复习 6 19总复习 20 21

第一单元 本单元围绕“可爱的生灵”这一主题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古诗三首》《燕子》《荷花》以及一篇略读课文《昆虫备忘录》。其中《古诗三首》选编了唐朝诗人杜甫和宋朝诗人苏轼、曾几的诗歌,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向我们描绘了大自然中几种可爱的生灵,抒发了诗人对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无限喜爱之情;《燕子》是一篇经典散文,从动态、静态两个方面描写了燕子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大自然以及燕子的喜爱和赞美;《荷花》一文则运用细腻生动的笔触展现了荷花的形态美,激发了读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昆虫备忘录》是一篇有趣的科普文,生动描述了几种常见昆虫的特征.激发了学生对昆虫的探究热情,引导他们从小培养认真观察自然,并向往探究自然的良好品质。与此同时,本单元还主要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以及“语文园地”三方面的综合性学习内容,力求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学习形式实现单元学习的巩固与延伸。 1.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鸳、鸯、惠”等6个生字,会写“融、燕、鸳”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默写《绝句》。 3.理解古诗大意,能够边读边展开想象,融人到诗歌的意境中,感知诗歌所描绘的事物特点,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所营造的美好意境。 教学准备:搜集三首古诗作者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鸳、鸯”2个生字,会写“融、燕、鸳、鸯”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唐朝诗人杜甫的《绝句》,同时能够默写。 3.理解诗歌大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春景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引入学习 1.谈话创境: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那好,这节课老师就带你们

小学语文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小学语文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中山市聚星学校小学语文组何宝莹) 摘要:老师们根据教学的需要,如知识点、重难点、技能技巧等制作了大量的微课教学视频资料,继而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实践,目的是实现微课对课堂教学的有效“翻转”,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获得了一些微课运用时机与效果上的经验性做法,受到了一些启发,本文将通过几个具体的小学语数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案例,评述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微课堂是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的。 关键词:案例;微课;有效应用 一、研究背景 2014年中山市教育局开展教师微课大赛。关于微课,很多人会感到陌生,继而会联想到微博、微信、微电影,从而认为微课是指非常短的教学过程。其实,这个理解还不够准确,通过百度搜索,微课是这样被定义的:“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把微课看做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的补充形式,它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 在中山的微课大赛备赛过程中,我校开展了“小学语数英微课在课堂教学上的有效应用研究”,老师们根据教学需要、学情需要制作了一些微课资料,开展了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从而获得了一些经验性做法,受到了一些启发,下面,我们结合具体课例,认识微课是如何实现与课堂教学的有效对接的。 二、微课的有效运用 (一)语文微课《“啊”的变调》,有效突破了朗读指导上的难点 语文教学中,朗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大多数的教学设计都把读正确、读标准、读流利作为阅读理解的前提。要想读正确、读标准,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扫清生字词的障碍,有时还需要教给学生一些语音变调方面的知识。 四年级下册的第2课《桂林山水》一文中就蕴藏了“啊”字的变调知识。在课文的重点段是第二、三自然段里有两个排比句式,“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句中一共用了六个“啊”字,强化了作者情感的表达。如何读好句尾的“啊”字,成为了教师在朗读指导时的重点和难点。 为此,四年级语文教师设计了一节以“啊”的变调知识为题的微课。在短短的5分钟视频里,教师从课文中的六个“啊”字入手,讲解了“啊”字与前面音节末尾音素的六种关系,使学生理解到“啊”在不同的字的末尾时,读音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这节微课视频制作出来以后,教师把它放在了课前预习环节,让学生在家里反复观看,达到了解和掌握。那么,学生是否看懂了视频,掌握了变调知识呢?课堂上,教师只需通过听学生朗读、做课外阅读练习等形式就能做出检验。

人教版部编版最新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全册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 (包含:教学计划、总目标) 一年级春季最新教材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目录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的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两个识字单元和六个阅读单元,识字部分安排在教材的第一和第五单元,穿插在阅读单元之间。在第一单元之后,安排了“快乐读书吧”。在全书最后,安排了3个附表:识字表、写字表和常用偏旁名称表。每个单元内部的具体安排如下:课3-4篇、口语交际(间隔安排)、语文园地: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我的发现/展示台、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各单元内容安排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把知识、能力、方法、情感融为一体。每个专题内涵都必将宽泛,避免了教材内容的局限性。 在本册教材中,借鉴古代蒙学读物《三字经》《百家姓》的形式,加以改造,编入教科书,就像教材中的《人之初》《姓氏歌》《古对今》等,让学生在有节奏的吟诵中识字。还有层次地安排了成语、民谚、古代名言等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课文题材广泛,体裁多样。有篇新课文《动物王国开大会》,文章很长,但故事情节有趣,真正体现了生活阅读。通过童话故事,来了解如何写通知,学生很容易理解。口语交际不光是听和说,还要发挥想象力。新课本的“口语交际“栏目,不是新增的,但内容有些变化,增加了一些有趣的小游戏。 本册识字的编排,继续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全册要求认识400个常用字,会写200个认识的字。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练习里有标明。此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认识的字。书后生字表(一),列出了全册要认识的字,生字表(二),列出了全册要求会写的字。 二、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2019年新的教学方法总结

新的教学方法总结 《小学语文教学法》是师范生和小学语文教师培训的主干课程。为了解决《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教学内容多而课时较少的矛盾,笔者在实践中探索了一条“学生课外自学,教师课内辅导”的路子,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架构 根据学科特点和师范生的学习特点,笔者按以下教学架构设计教学: 由于师范生和在职小学教师都经过多年的文化课学习和《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课的学习,打下了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法》的基础,已经具备了自学能力,因而课外自学具有可能性。课堂上教师主要进行检查、启发引导、组织讨论和针对性指导等工作,学生主要进行回答问题、提出疑问和相互讨论等学习活动。这样,课堂教学能较好地发挥教师的主要作用,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保证了教学的有效性。 二、主要自学方法指导 1、综合串联法 《小学语文教学法》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综合性。学习它,不仅要以语文知识和能力为基础,还要以政治常识、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为指导。所以,教学必须根据它的性质,研究教法、指导学法,寓自学指导于课堂教学中。为此,笔者运用综合串联法分析研究教材、设计自学提纲和检查提纲等,渗透自学方法的指导。

备课时,笔者依据教学内容,通过分析研究,找准教学内容与语文、政治常识、教育学、心理学等有关学科的联系(串联),编写学生自学提纲,设计检查提纲及启发引导学生的教学语言等(综合)。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思考、质疑、讨论,变单纯的教师讲授的注入式为引导学生质疑讨论的启发式,变灌输知识为指导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叶圣陶语),从而达到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自学方法指导的目的。 自学提纲的设计,要紧扣教材,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少问“是什么”“有哪些”。提出的问题要富有思考性。如“为什么字的音、形、义要结合?”一问,涉及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汉字的构成,以及识字心理等知识。理解了“为什么”,有利于学生初步掌握“怎么办”。 检查提纲的设计要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要少而精。因为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不能面面俱到。同时,需注意习题形式不能单一。可用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等形式。如上例,笔者设计了两道检查题: (1)选择题:()需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A同音字,B多音字,C多义字,F形近字。 (2)谈谈你对阅读教学中识字教学“三步走”的理解。 备课时,要考虑到学生自学中可能存在的一问(难点),设计好突破难点的方法。如,学生对怎样使小学生纠正“鸟”漏写一点发生争论。笔者先引导学生从心理角度分析出错的原因,然后以斯霞老

2020年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优质教案(全册)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优质教案 第一单元 单元教学初探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想象生活”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大青树 下的小学》《花的学校》和《不懂就要问》3篇课文组成。目的引导学生学会把 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和想象童年生活的美妙,热爱学习生活,积极向上。 2.本单元重点: (1)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3篇课文中语句表达非常精妙,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比如,《大青树下的小学》中的提到的“傣族、景 颇族、阿昌族、德昂族”使学生感到这是一所体现民族大团结的学校;《花的学校》中的“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是拟人的句子,使花草树 木皆有童趣;《不懂就要问》中“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 是挨打也值得。”感受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这 些词句的含义,学会积累,学会体会。 (2)学习书面表达,体会习作的乐趣。本单元安排了习作《猜猜他是谁》,由于本单元是三年级上册的第一个单元,意味着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书面表达,第一次有了习作的概念。学会先说后写,抓住人物主要特点写,学习习作的格式。二、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内容教学要点课时教学建议 1 大青树下的小学本课讲述了大青 树下民族小学学 生幸福的学习生 活,重点是能够抓 住关键句子,产生 民族团结的自豪 感。 2 1.鼓励学生多种 方法识字。 2.借助图片、描写 窗外的安静和小 动物凑热闹的句 子理解课文内容。

2 花的学校本课以诗歌的 语言描述了雨 中花儿在绿草 上跳舞、狂欢的 情景,重点是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语言。2 1.多元认字。 2.能够借助图片、 关键句、体会课文 富于童真童趣的 语言和丰富细腻 的想象。 3 *不懂就要问本文讲了孙中山 对待学问不懂就 问,不怕挨打。重 点是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1 1.根据提示,自己 阅读,找出有新鲜 感的词句,学会和 同学交流。 2.多元识字。 口语交际本次口语交际是 以“我的暑假生 活”为交际内容。重点是选择别人感兴趣的内容讲清楚。1 1.选择别人可能 感兴趣的内容重 点讲述。 2.恰当使用图片 和实物。 习作本次习作以《猜猜 他是谁》为题目,重点是抓住人物的显著特征去写。1 1.抓住让人印象 深刻的特点写。 2.注意习作格 式:开头空两格。 语文园地本次学习园地主 要内容是学会积1.学会积累好词好句。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

《“的、得、地”的区分与运用》 一、教学背景 在语言文字规范化大背景下,帮助学生解决应用“的地得”的疑惑与困难。 二、设计思路 针对学生对于“的、地、得”的误用与忽视展开教学,规范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使用。按照“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的思路展开教学,总结归纳优化的方式方法。 三、教学目标 1、掌握“的、得、地”的区别与联系。 2、知道“的、得、地”的三种固定搭配。 3、引导学生运用口诀来正确使用“的、得、地”。 四、教学重难点 1、“的、得、地”的区分。 2、“的、得、地”在实际情景中的正确运用。 五、教学设计与过程 (一)、导入语: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的、地、得”的正确用法。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它们的区别。 (二)、区别与联系 1、相同之处:“的”、“地”、“得”三个字都可以做助词使用,他们在做助词时,都可以念轻声“de”。 2、不同之处:在书面语中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而且它们的搭配及用法也各不相同。(1)怎么样的什么 (2)怎样地干什么 (3)干得怎么样 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它们的正确用法。 (三)用法 1、“的”的用法 (1)活泼的孩子美丽的花园快乐的玩耍……(形容词+“的”+名词) (2)鸟的世界故宫的景色小鸟的羽毛…… (名词+“的”+名词) (3)他的桌子我的书本她的铅笔…… (代词+“的”+名词)

2、“地”的用法 悲伤地说高兴地写 甜甜地笑认真地听 快速地奔跑消极地回答 (形容词+“地”+动词) 3、“得”的用法 写得快读得好 玩得高兴笑得开心 红得发紫白得发光 (还有一首简单的口诀,可以帮我们更好的区分和使用它们,想学吗?跟我读吧!) (四)“的、地、得”用法简要口诀 名词前面“白勺”“的”,动词前面“土也”“地”, 形容动后“双人”“得”,当作助词都读“de”。 (师:下面我们带着口诀,一起来做几道练习吧!) 六、巩固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的、地、得” 跑(得)飞快飞快(地)跑 仔细(的)观察观察(得)仔细 强烈(的)渴望强烈(地)渴望 (师:练习简单吗?我们提高难度试一下,请看题目) 2、给句子填上“的、地、得” 小雏燕飞到大树的上方,高兴地喊起来:“我真的会飞啦!而且飞(得)很高呢!”小结:能填对这个句子的你肯定就已经学会它们的用法了! 七、用法小结(师:让我们再来回顾“的地得”的用法口诀)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六年级上册目录 第一组 1 山中访友‥‥‥‥‥‥‥‥‥‥‥‥‥‥‥‥‥‥‥‥‥‥‥‥‥‥‥‥1 2* 山雨‥‥‥‥‥‥‥‥‥‥‥‥‥‥‥‥‥‥‥‥‥‥‥‥‥‥‥‥‥‥4 3 草虫的村落‥‥‥‥‥‥‥‥‥‥‥‥‥‥‥‥‥‥‥‥‥‥‥‥‥‥‥6 4* 索溪峪的“野”‥‥‥‥‥‥‥‥‥‥‥‥‥‥‥‥‥‥‥‥‥‥‥‥9 口语交际?习作一‥‥‥‥‥‥‥‥‥‥‥‥‥‥‥‥‥‥‥‥‥‥‥‥‥1 2 回顾?拓展一‥‥‥‥‥‥‥‥‥‥‥‥‥‥‥‥‥‥‥‥‥‥‥‥‥‥‥20 第二组 5 詹天佑‥‥‥‥‥‥‥‥‥‥‥‥‥‥‥‥‥‥‥‥‥‥‥‥‥‥‥‥23 6 怀念母亲‥‥‥‥‥‥‥‥‥‥‥‥‥‥‥‥‥‥‥‥‥‥‥‥‥‥‥26 7* 彩色的翅膀‥‥‥‥‥‥‥‥‥‥‥‥‥‥‥‥‥‥‥‥‥‥‥‥‥‥29 8* 中华少年‥‥‥‥‥‥‥‥‥‥‥‥‥‥‥‥‥‥‥‥‥‥‥‥‥‥‥32 口语交际?习作二‥‥‥‥‥‥‥‥‥‥‥‥‥‥‥‥‥‥‥‥‥‥‥‥‥35 回顾?拓展二‥‥‥‥‥‥‥‥‥‥‥‥‥‥‥‥‥‥‥‥‥‥‥‥‥‥‥41 第三组 9 穷人‥‥‥‥‥‥‥‥‥‥‥‥‥‥‥‥‥‥‥‥‥‥‥‥‥‥‥‥‥‥44 10 别饿坏了那匹马‥‥‥‥‥‥‥‥‥‥‥‥‥‥‥‥‥‥‥‥‥‥‥‥47 11 唯一的听众‥‥‥‥‥‥‥‥‥‥‥‥‥‥‥‥‥‥‥‥‥‥‥‥‥‥49 12* 用心灵去倾听‥‥‥‥‥‥‥‥‥‥‥‥‥‥‥‥‥‥‥‥‥‥‥‥‥52 口语交际?习作三‥‥‥‥‥‥‥‥‥‥‥‥‥‥‥‥‥‥‥‥‥‥‥‥‥54 回顾?拓展三‥‥‥‥‥‥‥‥‥‥‥‥‥‥‥‥‥‥‥‥‥‥‥‥‥‥‥58 第四组 13 只有一个地球‥‥‥‥‥‥‥‥‥‥‥‥‥‥‥‥‥‥‥‥‥‥‥‥‥60 14* 鹿和狼的故事‥‥‥‥‥‥‥‥‥‥‥‥‥‥‥‥‥‥‥‥‥‥‥‥‥63 15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65 16* 青山不老‥‥‥‥‥‥‥‥‥‥‥‥‥‥‥‥‥‥‥‥‥‥‥‥‥‥‥69

心得体会-小学语文教学法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法心得体会 篇一: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语文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现将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一、设计好教学导语。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对于有效教学,谈不上有什么经验,要说感受可能会有一些。按我的理解,数学课的

部编版小学语文《藏戏》教案

《藏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并理解“唐东杰布、阿吉拉姆、谢雄巴”等词语。 2.运用提取关键词,画思维导图的研读方式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3.感受传统文化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揭示课题。 检查字词 出示:唐东杰布山南琼结阿吉拉姆雄谢巴雅鲁藏布 知道这些词语什么意思吗? 介绍唐东杰布:唐东杰布明代著名建筑师,藏戏的开山鼻祖。藏民历来把他看作是创造藏戏的戏神和修建桥梁的铁木工匠的“祖师”,是藏族人民心目中智慧、力量的化身。 二、研读藏戏的特点。 1.找出课文中概括介绍藏戏特点的语句。 出示句子: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读读这些句子,发现这三个句子都是反问句,请强调出反问的语气来,不仅是反问还是排比句,反问、排比都是在强调,在强调什么?我们来提取一下关键词: 戴面具没有舞台演出三五天 2.小组研读具体的特点 藏戏的特点,除了这三句话,课文中还有更具体的语段吗?请同学们四人小组研读其中的 1 到 2 个特点,请大家抓住关键词进行研读,在书上圈一圈,画一画。 (1)四人小组研读 (2)交流体会 预设: (1)面具的特点: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身份的人 交流:出示不同面具,来记忆所代表的意思体会面具的象征意义。教师出示三种面具,认认谁的面具,各代表什么,尝试猜想可能还会有哪些面具,代表什么。 (2)舞台的特点:不要……不要……不要……只要…… 出示语段: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从这三个不要,两个只要中你读出了什么。 艺人们只追求艺术,并没有太多外在的要求。因为要求简单,所以随时随地,何时何地都能演出。多么淳朴自然的艺术。 (3)演出的特点:三五天,随心所欲优哉游哉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精选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中想象,感悟古画《清明上河图》内容、特点。 3、学习专题研究,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教学重点 感悟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内容、特点。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印刷品(包括邮票)和光盘,有条件的可要求上网。教师准备有关挂图,有条件的应准备光盘或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也可用1课时,详见后面的说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导语: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这幅图到底画了些什么?有些什么特点?《清明上河图》这篇课文作了具体的介绍。课文文笔优美,描写生动,大家一定会喜欢的。 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阅读提示”,带着问题快速阅读,找到问题答

案,然后小组交流。问题是:这幅画到底画了些什么?它有些什么特点? (答案要点:这幅画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描绘市郊景象,第二部分描写繁忙的汴河码头,第三部分描写热闹的街市。绘画的规模宏大,场面繁杂,而且状物画人,笔笔精到,一丝不苟,达到生动明确,惟妙惟肖的境界。) 三、赏读,展开想象 教师:(张贴挂图或播放光盘《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图美,文也美,课文生动地表达了画面的内容,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一边读课文,一边看图画,并随着课文展开想象,尽情地欣赏《清明上河图》中的美丽风光。 学生读文、看图、想象。 四、美读,表达情感 教师:我们要通过朗读,把《清明上河图》的美表达出来,你最喜欢图的哪一部分,就读哪一部分的文字,先自己读,然后读给其他同学听。 (朗读“市郊景象”这部分内容,开始时语调宜舒缓;朗读“汴河两岸”语气渐趋热烈;“繁华街市”更为热烈。) 第二课时 五、尾段导入,了解专题 教师:课文最后一段点明了《清明上河图》的学术意义,不仅在我国绘画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请同学们把课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教学大纲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6404002 课程类别:专业课 总学时:96学时 适用专业:初等教育 执笔人:民 一、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 《小学语文教学法》是初等教育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性课程。本课程主要适用于大专院校师类初等教育专业大二学生。切合当前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需要,该课程引导学生解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教学目标;介绍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理念和容,教学的方法和原则;并通过观摩见习、微格教学、教育实习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为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形势培养高素质小学语文教师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课程教学容、教学形式和教学要求 (一)教学项目与教学任务的设计

(二)实训项目设计 附:试讲考核标准表

(三)学时分配: (四)课程教学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按照“认知—质疑—研习—实践—反思”等教学技能培养策略和“观摩、记录、设计、试教、评课、见习、实习”等序列化实践方案,培养和提升学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理论素质、技能

素质、教研素质。课程因具有应用性强的特点,因此,特别强调教学理论、方法必须与小学语文教学案例相结合,案例教学是本课程的显著特征。 (五)教学组织形式: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观摩演示与实际操作。 (六)考核形式: 1、基本知识的期末考核以笔试为主,采用填空、案例分析、论述等方式考核,并结合课堂提问、日常作业、资料查阅等成绩综合评定。 2、基本技能考核则以平时单项技能训练成绩按1:1的比例进行综合评定。 三、教材及参考书: 1、教材:倪文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小学).高等教育.2010 2、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民教育.2005 3、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语文).人民教育.2005 4、中华人民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部编版小学语文《梅花》教案

古诗《梅花》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梅花的特点,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2、感受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体会梅花不畏酷寒、凌霜傲雪的品格。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1、同学们,冬天里当百花凋零的时候,有种花却冒着严寒独自开放,你知道是什么花吗?大家想看梅花吗?(出示课件) 师:这就是梅花,它是我国的十大名花之一。它的品种很多,大约有300种。它的花瓣是5片,有红色的、白色的、谈红色的,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2、宋代诗人王安石也特别喜欢梅花,还为它写了一首古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诵读古诗《梅花》。 二、美读入境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地、大声地古诗,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2、请生逐句读,问: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老师范读。 师:老师读得这么好,是有小窍门的,就是一行一行认真地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4、学习一、二两行。 (1)谁愿意像老师这样读第一行诗? (出示第一行)师评价。 (2)指导朗读。 梅花开得多美呀!请美丽的女生美美地读一读。 (3)这些朵朵梅花还是在寒冷的冬天开着呢!谁来读第二行?(出示第二行) 师:梅花迎着呼呼的北风,迎着飞舞的雪花盛开着,你觉得她是怎样的梅花? 你能把梅花不怕冷读出来吗? (4)梅花是怎么开放的?梅花没有别的花儿的陪伴一个人开放,多么勇敢呀!你来夸夸它!指导朗读。 我们班勇敢的男生们一起来夸夸梅花! (5)、小结:我们诵读了诗的第一行和第二行,这两行就是诗的第一句。它告诉了梅花在不起眼的墙角处,冒着严寒独自开放了。梅花多么不怕冷,多么勇敢呀。我们连起来读一读。 5、学习第三、四行。 (1)诗人远远地望着,那梅花一朵一朵的,白白的,就想冬天里的什么呀? (2)诗人为什么知道那不是洁白的雪花,而是像雪一样洁白的梅花呢?

中小学语文微课设计

《中小学语文微课设计、制作及使用案例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组 《中小学语文微课设计、制作及使用案例研究》是我县教研室课题组2017年6月立项的榆林市教育科研微型课题。课题经过课题组半年时间的研究,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现将研究工作及其研究成果报告如下: 一、课题提出: 1、现代教学教育应对时代挑战的需要。 文化在一个国家竞争力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教育教学是文化事业得以不断发展的主要途径。因此,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不断加强了对教育事业的投资力度,从而使得我国教育教学事业得以蓬勃发展。可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在教学资源配置过程中出现了配置不公,利用率低下的现状。针对这一现状,2010年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率先给出“微课”概念,全国掀起了“微课”热,大部分教育爱好者都投入到微课这一研究中。 2、提出“微课”的意义。 随着国内外微课实践的不断丰富和相关研究的逐步深化,人们对微课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全面,其概念内涵也在不断发展、丰富。特别是进入2013年以来,微课概念和实践在全国迅速升温。微课既是目前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辅助手段和补充资源,又是将来翻转课堂的主要载体,所以学习制作微课,是每位老师迫切需要学习的技能。

而且,在当今web2.0时代,随着无线网络和智能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的不断普及,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泛在学习将成为学生在学校和步入社会后学习的主要方式。微课则是这些学习方式的主要载体,微课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一定会迅猛发展,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3、我县教师对“微课”的认识。 纵观小学课堂教学现状,大部分教师都专注于课本教学内容的学习,而忽略了对教育理论的研究。对于“微课”这一新名词更是知之甚少,更不要提及对“微课”的运用。下面是大部分教师对“微课”的粗浅认识: ①“微课”不过个时间较短的一堂课,它是以一定的教学软件为依托,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②“微课”教学最大的有点就在于它有利于教育资源的传播。 ③“微课”教学不适合我们的学生学习,仅仅只适用于聪明、自觉的学生学习。 ④不同的学生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贫困山区的学生只适合满堂灌的传统教育方式。“微课”研究没有意义。 ⑤“微课”教学忽视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面对较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我校教师都迫切希望改变如今的课堂教学现状,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从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