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KT系列相容剂增韧剂

KT系列相容剂增韧剂

KT系列相容剂增韧剂
KT系列相容剂增韧剂

K T系列相容剂增韧剂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马来酸酐接枝A B S产品性能

用途:

1.可作为玻纤增强及矿物填充ABS、AS界面改性剂。马来酸酐接枝ABS 赋予了ABS极性,只要添加少量的马来酸酐接枝ABS就可以大幅度提高A BS、AS与玻纤的结合力,使增强ABS、增强AS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等明显提高。?

2.可作为PC与ABS共混合金的相容剂。?

表一:ABS树脂玻纤增强典型数据

表二:PC/ABS合金典型数据

马来酸酐接枝PS(KT-5)产品说明

特性:本品为马来酸酐接枝的PS共混物,外观:淡黄色颗粒,接枝率:15-18%,熔融指数:(200℃,5Kg):1.0-3.0g/10min。该产品具有接枝率高,接枝完全,无毒、无味的特点,克服了马来酸酐接枝物浓烈的气味。?

用途:?

1.可作为玻纤增强ABS、AS、矿物填充ABS界面改性剂。马来酸酐接枝PS赋予了ABS极性,只要添加少量的马来酸酐接枝PS就可以大幅度提高ABS、AS与玻纤的结合力,使增强ABS、增强AS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等明显提高。?

2.可作为尼龙与ABS,PC与ABS共混合金的相容剂。?.

表一(Figure 1):ABS树脂玻纤增强典型数据(Typical data of ABS/

GF)

表二(Figure 2):PA6/ABS合金典型数据(Typical data of PA6/ABS alloy)

注:上述数据为实验典型值,真实可靠。仅供参考,不作为正式质保承诺。?

使用方法:按比例与ABS、PC、PA等树脂混合造粒。?

尼龙增韧剂产品说明

特性:此系列产品为马来酸酐、丙烯酸酯双官能化的乙烯类弹性体。

尼龙增韧剂产品性能

用途:

1.用于PA6、PA66增韧等。提高尼龙的抗冲击性,耐寒性,成型加工性,降低吸水率。?

2.用于尼龙与聚丙烯、聚乙烯共混合金的相容剂。?

3.用于矿物和玻璃纤维填充的尼龙的大分子改性剂(偶联剂)。

表一:PA6树脂增韧典型数据

表二:PA66树脂增韧典型数据

注:上述数据为实验典型值,真实可靠。仅供参考,不作为正式质保承诺。

建议用量:可根据韧性要求,兼顾成本,适量增减(5-25%)。PA6、PA66增强增韧3-5%,尼龙与聚丙烯、聚乙烯共混合金的相容剂5%。

包装及储运:20Kg牛皮纸袋内衬塑料袋装,按非危险品,在干燥条件下储运,避日光、雨淋。

PBT增韧剂产品性能

用途:1.?用于PC、PBT、PET增韧、增强增韧。提高PBT、PET的抗冲击性,提高伸长率。?

2.用于PC/PBT、PC/PET,PC/ABS合金相容剂。?

表一:PBT树脂增强增韧典型数据

表二:PC/PBT合金典型数据

注:上述数据为实验典型值,真实可靠。仅供参考,不作为正式质保承诺。?

建议用量:5%,可根据韧性要求,兼顾成本,适量增减(3-10%)。

包装及储运:20Kg牛皮纸袋内衬塑料袋装,按非危险品,在干燥条件下

储运,避日光、雨淋。?

ABS增韧剂性能

用途:?用于ABS增韧等,提高ABS的抗冲击性。

其中KT-4可直接与各种ABS原料、回料等混合,直接注射成型,提高AB S制品的抗冲击强度。

表一:ABS树脂增韧典型数据

表二:ABS树脂阻燃增韧典型数据

注:上述数据为实验典型值,真实可靠。仅供参考,不作为正式质保承诺。

建议用量:5%,可根据韧性要求,兼顾成本,适量增减(3-10%)。

包装及储运:20kg/25kg牛皮纸袋内衬塑料袋装,按非危险品,在干燥条件下储运,避日光、雨淋。

丁腈橡胶丁苯橡胶并用胶相容性研究

丁腈橡胶/丁苯橡胶并用胶相容性研究 丁腈橡胶是一种强极性橡胶,丁苯橡胶是一种非极性橡胶,二者在热力学上是不相容,两相界面之间很难产生共交联,微观呈现相分离状态,相容性差,导致综合性能差。丁腈橡胶/丁苯橡胶并用胶的相容性直接取决于两相间是否有键合作用的存在,即共交联。 如果两相间产生共交联,那么相容性会得到提高,只有相容性提高了,两相间的相分离才能得到改善,宏观性能才能提高。本文首先采取了一种新的工艺,即两种橡胶分别加各自的配合剂制成母炼胶,停放一段时间,制备并用胶。 通过这种工艺,硫化剂一部分存在于各自的橡胶相中,可以防止在硫化时,由于胶料粘度的不同导致的硫化剂迁移问题,保证各组分都能得到有效交联;另一部分富集在二者相交的相界面上,从而可能在相界面上发生共交联等反应;通过拉伸试验对比发现新工艺比传统工艺的性能要好。通过对比例50/50进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交联密度测定、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研究,结果表明:新工艺50/50产生了氢键,交联密度增大,产生了共交联,玻璃化转变温度相互靠近,断面粗糙程度增加,断裂纹的高度和宽度明显增加,且分散密集,说明断裂趋于韧性断裂,需要更多的断裂能量,即两相之间相互作用增强,界面间结合更加牢固,因此NBR/SBR并用胶相容性提高,性能提高。 其次在新工艺的基础上采取了硅烷偶联剂,利用其在高温下释放的活性硫,研究是否参与了界面间的共交联反应。通过无转子发泡硫化仪、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并用胶硫化特性、玻璃化转变温度、微观形貌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双-[γ-(三乙氧基硅)丙基]四硫化物(Si69)用量的增多,门尼粘度降低,硬度增加,拉伸强度增高,断裂伸长率下降;耐油性能变好,交联密度增大,

常用的橡胶促进剂大全

常用的橡胶促进剂大全 根据化学结构的不同,促进剂分可以为噻唑类、秋兰姆类、次磺酰胺类、胍类、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醛胺类、黄原酸盐类和硫脲类等八大类。 一、噻唑类这是有机促进剂中较早的品种。属于酸性促进剂。其特点是具有较高的硫化活性,能赋予硫化胶良好的耐老化性能和耐疲劳性能。所以在橡胶工业中应用比较广泛,耗用量较大。主要品种有如下两种。(1)2硫醇基苯并噻唑商品名称为促进剂M。本品为淡黄色粉末,味极苦,无毒,贮藏稳定。为通用型促进剂,对天然橡胶及二烯类通用合成橡胶具有快速促进作用,硫化平坦性较好,硫化临界温度为125℃,混炼时有脑炎烧的可能。在橡胶中容易分散,不污染,但不适于食品用橡胶制品。用作第一促进剂的用量为1~2份,作第二促进剂的用量为0.2~0.5份。还可用于天然橡胶的塑解剂。(2)二硫化二苯并噻唑商品名称为促进剂DM。本品为淡黄色粉末,味苦,无毒,贮藏时稳定。其特性和用途与M 相似,但硫化临界温度为130℃。140℃以上活性增大,有较好的后效性,硫化操作安全。常与其它促进剂并用以提高其活性。 二、秋兰姆类这类促进剂呈酸性。属于超速促进剂。包括一硫化秋兰姆、二硫化秋兰和多硫化秋兰。二硫化秋兰姆可用于无硫黄硫化有硫化剂。作为促进剂一般用作第二促进剂,与噻唑类和次磺酰胺类促进剂并用以提高硫化速度。与次磺酰胺类促进剂并用时,能延迟胶料开始反应的时间,硫化开始以后反应又能进行得特别快,硫化胶的硫化程度也比较高。这种产用体系在低硫硫化中特别重要。采用秋兰姆促进剂的硫化胶的物理机械性能和耐老化性能受促进剂和硫黄用量比例的影响。一般来讲,硫黄用量正常,硫化胶的定伸强度较高,其它物理机械性能也比较好;当硫黄用量较低,促进用量较大时,则硫化胶的耐热老化性能可以得到改善。秋兰姆类促进剂最常用的品种是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商品名称为促进剂TMTD,简称促进剂TT。它既可作促进剂使用,也可作硫化剂使用。用作促进剂时用量一般为0.2~0.3份。 三、次磺酰胺类这是一类迟效性促进剂,呈酸性。具有焦烧时间长、硫化活性大的特点。硫化胶的硫化程度比较高,物理机械性能优良,耐老化性能相当好。胶料具有较宽广的硫化平坦性。由于合成橡胶的发展和大量应用及高分散性炉法炭黑的推广应用,特别需求迟效性良好的促进剂。因而该类促进剂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成为近年来发展最快,也是最有前途的一类促进剂。目前世界上使用的各种促进剂中,遥以次横酰胺类为主,其中大量应用的有CZ、NOBS、NS 、DZ和OTOS等,它们均为硫醇基苯并噻唑的衍生物。(1)N-环己基-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商品名称为促进剂CZ。本品为淡黄色粉末,稍有气味,无毒,比重为1.31~1.34,熔点不低于94℃,贮藏稳定。其硫化临界温度为138℃,兼有抗焦烧性能优良和硫化速度快的优点。本品变色轻微、为喷霜、硫化胶耐老化性能优良。一般用量为0.5~2份。(2)N-氧二乙撑-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或2-(4-吗啡啉基硫代)苯并噻唑商品名称为促进剂NOBS。本品为淡黄色粉末,无毒。比重为1.34~1.40。熔点为80℃~86℃。遇热时逐渐分解,故应低温贮存。贮存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时,胶料焦烧倾秘增加,硫化临界温度在138℃以上,焦烧时间比促进剂CZ更长,操作更安全。本品在胶料中容易分散,不喷霜、变色轻微。一般用量范围为0.5~2.5份,并配以2~0.5份硫黄。(3)N-叔丁基苯并噻唑次磺酰胺商品名称为促进剂NS。本品为淡黄色粉末,有特殊气味。比重为1.29,熔点不你低于105℃。其性能和用法与促进剂CZ、基本相似,但在天然橡胶中的迟效性更大。本品变色及污染轻微。(4)N,N-二环己基-2-2苯骈噻唑次磺酰胺商品名称为促进剂DZ。本品为棕黄色粉末,无臭。比重为1.2。熔点不低于90℃。贮存稳定。本品在橡胶中分散性良好。硫化平坦性能与促进剂CZ相似。硫化胶动态物理机械性能比较好,弹性和定伸强度高。但因硫化胶有苦

相容剂马来酸酐

相容剂又称增容剂,是指借助于分子间的键合力,促使不相容的两种聚合物结合在一体,进而得到稳定的共混物的助剂,这里是指高分子增容剂。 目前比较好的相容剂通常以马来酸酐接枝,马来酸酐单体和其它单体比较极性比较强, 相容效果比较好。 马来酸酐接枝相容剂 马来酸酐接枝相容剂通过引入强极性反应性基团,使材料具有高的极性和反应性,是一种高分子界面偶联剂、相容剂、分散促进剂。 中文名称顺丁烯二酸酐 英文名称Maleic anhydride 顺酐; 失水苹果酸酐; 马来酐; MA; 马来酸酐; 乙基钾黄药; 戊基中文别名 钠黄药; 戊基黄原酸钠; 顺丁烯二酸酐(顺酐); 顺丁烯二酸酐 2,5-Furandione; cis-Butenedioic anhydride; Sodium 英文别名 n-amylxanthate; MaleicAnhydride; MA CAS号108-31-6 EINECS号203-571-6 分子式C4H2O3 分子量98.06 InChI InChI=1/C4H2O3/c5-3-1-2-4(6)7-3/h1-2H 熔点52-55℃ 密度 1.48 沸点200℃ 闪点102℃

水融性 79 g/100 mL (25℃) 物化性质 性状 斜方晶系无色针状或片状结晶体。 熔点 52.8℃ 沸点 202℃ 相对密度 1.480 闪点 110℃ 溶解性 溶于水生成顺丁烯二酸。溶于乙醇并生成酯。 用途 用作生产1,4-丁二醇、γ-丁内酯、四氢呋喃、琥珀酸、不饱和聚 酯树脂、醇酸树脂等的原料,也用于医药和农药 安全术语 S22:; S26:; S36/37/39:; S45:; 风险术语 R22:; R34:; R42/43:; 危险品标志 C :Corrosive; 上游 苯、二甲苯、石油液化气 下游 十二烯基丁二酸、反丁烯二酸、酒石酸、丁二酸酐、N,N'-(亚甲基 二苯基)双马来酰亚胺、酒石酸钾钠、酒石酸氢钾、马来酰肼、γ- 丁内酯、马拉硫磷、水溶性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环氧酯树脂MFE-3、 醇酸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189型) 分子结构 产品用途 1.主要用于生产不饱和聚酯树脂、醇酸树脂、农药马拉硫磷、高效 低毒农药4049、长效碘胺的原料。也是涂料、马来松香、聚马来酐、 顺酐-苯乙烯共聚物。也是生产油墨助剂、造纸助剂、增塑剂和酒 石酸、富马酸、四氢呋喃等的有机化工原料;

橡胶工艺原理_复习思考题_ 答案

《橡胶工艺原理》复习思考题 0.1 名词解释 碳链橡胶、硬质橡胶、杂链橡胶、混炼胶、硫化胶、冷冻结晶、拉伸结晶、极性橡胶 杂链橡胶:碳-杂链橡胶: 主链由碳原子和其它原子组成 全杂链橡胶:主链中完全排除了碳原子的存在,又称为“无机橡胶”,硅橡胶的主链由硅、氧原子交替构成。混炼胶:所谓混炼胶是指将配合剂混合于块状、粒状和粉末状生胶中的未交联状态,且具有流动性的胶料 硫化胶 : 配合胶料在一定条件下(如加硫化剂、一定温度和压力、辐射线照射等)经硫化所得网状结构橡胶谓硫化胶,硫化胶是具有弹性而不再具有可塑性的橡胶,这种橡胶具有一系列宝贵使用性能。 硬质橡胶:玻璃化温度在室温以上、简直不能拉伸的橡胶称为硬质橡胶 0.2 一般来说,塑料、橡胶、纤维的分子结构各有什么特点? 0.3 影响橡胶材料性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橡胶性能主要取决于它的结构,此外还受到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量、外界条件的影响。 (1) 化学组成:单体,具有何种官能团 (2) 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 (3) 大分子聚集状况:空间结构和结晶 (4) 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量 (5) 外部条件:力学条件、温度条件、介质 0.4简述橡胶分子的组成和分子链结构对橡胶的物理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的影响。 答: 各种生胶的MWD曲线的特征不同,如NR一般宽峰所对应的分子量值为30~40万,有较多的低分子部分。低分子部分可以起内润滑的作用,提供较好的流动性、可塑性及加工性,具体表现为混炼速率快、收缩率小、挤出膨胀率小。分子量高部分则有利于机械强度、耐磨、弹性等性能。 0.5 简述橡胶的分类方法。 答:按照来源用途分为天然胶和合成胶,合成胶又分为通用橡胶和特种橡胶; 按照化学结构分为碳链橡胶、杂链橡胶和元素有机橡胶; 按照交联方式分为传统热硫化橡胶和热塑性弹性体。 0.6 简述橡胶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对其物理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的影响。 答: 分子量与橡胶的性能(如强度、加工性能、流变性等)密切相关。随着分子量上升,橡胶粘度逐步增大,流动性变小,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降低,力学性能逐步提高。 橡胶的大部分物理机械性能随着分子量而上升,但是分子量上升达到一定值(一般是600000)后,这种关系不复存在;分子量超过一定值后,由于分子链过长,纠缠明显,对加工性能不利,具体反映为门尼粘度增加,混炼加工困难,功率消耗增大等。 0.7 简述橡胶配方中各种配合体系的作用。

实验室中常用抗凝剂

实验室中常用的抗凝剂有肝素、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盐)、枸橼酸盐、草酸盐等4种,实际应用中要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选择,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现将它们的应用特点分述如下: 一、肝素 抗凝是用于血液化学成分检测的首选抗凝剂。肝素是一种含有硫酸基团的粘多糖,是分散相物质平均分子质量为15000。其抗凝原理主要是通过与抗凝血酶Ⅲ结合引起抗凝血酶Ⅲ构型发生变化,加速凝血酶-凝血酶复合体形成而产生抗凝作用。此外,肝素还能借助血浆辅助因子(肝素辅助因子Ⅱ)来抑制凝血酶。常用肝素抗凝剂是肝素的钠、钾、锂、铵盐,其中以肝素锂最好,但其价格较贵,钠、钾盐会增加血液中的钠、钾含量,铵盐会增加尿素氮的含量。通常用肝素抗凝的剂量为10.0~12.5 IU/ml血液。 肝素对血液成分干扰较少,不影响红细胞体积,不引起溶血,适用于做红细胞渗透性试验、血气、血浆渗透量、红细胞压积及普通生化测定。但肝素具有抗凝血酶作用,不适合做血凝试验。另外,肝素过量可引起白细胞聚集和血小板减少,所以不适合做白细胞分类和血小板计数,更不能用于止血检验。此外,肝素抗凝血不能用于制作血涂片,因为Wright染色后出现深蓝色背景,影响显微镜减产。肝素抗凝血应于短时间内使用,否则放置过久血液又可凝固。 二、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盐) EDTA能与血液中Ca2+结合成螯合物,凝血过程被阻断,血液不能发生凝固。EDTA盐有钾、钠、锂盐,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推荐使用的是EDTA-K2,其溶解度最高,抗凝速度最快。EDTA盐通常配成质量分数是15%的水溶液,每ml 血液加1.2mgEDTA,即每5ml血液加0.04ml 15%EDTA溶液。EDTA盐可在100℃下干燥,抗凝作用不变。

聚合物用相容剂研发现状综述

聚合物用相容剂研发现状 1、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上世纪 80年代后电子、汽车、通讯等行业的飞速发展, 对聚合物材料的应用性能的要求日益提高,如要求聚合物具有很好的韧性、阻燃、耐高温、阻隔性等性能,但仅由合成新的聚合物来满足这些要求的应用性能则往往因原材料来源、合成技术、生产成本等因素而受到限制。用已有的聚合物材料通过共混方法来制备具有崭新功能的多相聚合物,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是现在聚合物科学中的研发热点之一——高分子合金。与开发高分子共聚物相比,开发高分子合金具有周期短,费用少等特点,同时材料性能优异。然而,并不是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聚合物简单地混合就能得到具有预期性的共混效果, 而是要有一定条件的,共混得到的高分子合金可能是非均相体系,也可能是均相体系。聚合物间的相容性可分为分子相容、界面相容、部份分子相容等。其中,聚合物之间的相容性是影响高分子合金的加工和性能的重要因素。因此,提高聚合物间的相容性,是得到高性能高分子合金的有效途径。 2、聚合物增容技术 人们在研究制备高分子合金时,发现聚合物相容性有几个基本原则: (1 溶解度参数相近原则溶解度参数相差越小,聚合物的相容性就越好; (2 极性相近原则共混体系中组分间的极性越相近,其相容性就好; (3 结构相近原则共混体系中组分间的结构相似,则相容性就好; (4 结晶相近原则当共混体系为结晶聚合物时,多组分的结晶能力相近时,相容性好 (5 表面张力相近原则聚合物间表面张力越接近,两相间的浸润、接触与扩散就越好,界面的结合也越好;

(6 黏度相近原则体系中各组分的黏度相近,有利于组分间的浸润与扩散,形成稳定的互容区,所以相容性好。 参照聚合物相容性的几个原则,高分子合金的制备技术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获得: ①改变聚合物分子链结构 通过把一种或两种聚合物进行化学改性,引入一些极性基团,来提高聚合物两相间界面粘接强度,达到提高聚合物间相容性的目的。如非极性聚合物 PE 与极性聚合物 PMMA 相容性较差,我们将 PE 制成氯化聚乙烯,可以使他们形成共混体系。如在淀粉塑料中, 淀粉和塑料的相容性较差,于是人们将淀粉改性,在淀粉分子链中引入极性基团如马来酸酐、丙烯酸酯等,然后再与塑料混合就更容易了。也可以在塑料大分子上引入极性基团,或两者都进行。通过极性基团的引入,可以降低淀粉和塑料之间的界面张力,使两相相容得更好。 ②在共混体系中添加相容剂 改善高分子合金相容性的最方便的方法是加入第三组份。这种第三组份就是我们常说的相容剂。它可以增加两种聚合物的界面粘结力,使混合体系形成稳定的共混结构。大量文献报道,当两种均聚物共混时,所用的相容剂最好是由两种均聚物的单体共聚而成的嵌段聚合物或接枝聚合物,其中嵌段聚合物较接枝聚合物增容效果好。如 PMMA 与 PS 相容较差,在共混体系中加入 PS-co-PMMA, 共混体系的相容性明显提高。又如日本石油化学的某产品其组成为 P(E-co-EA-c0-GMA, 可以用作环氧 /聚酰亚胺树脂共混体系的增容剂。 ③形成互穿网络(IPN 通过将一种聚合物交联或两种聚合物各自交联的方法,使两种聚合物结合在一起制得的

包材与药物相容性研究汇总

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是药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伴随药品生产、流通及使用的全过程。由于包装材料、容器的组成、药品所选择的原辅料及生产工艺的不同,药品包装材料和容器中有的组份可能会被所接触的药品溶出、或与药品发生互相作用、或被药品长期浸泡腐蚀脱片而直接影响药品的质量;而且,有些对药品质量及人体的影响具有隐患性(即通过对药品质量及人体的常规检验不能及时发现的问题)。例如,安瓿、输液瓶(袋),如果不是针对不同药品采用不同的处方和生产工艺进行选择,常常会有药品包装材料和容器中的组份被溶出及玻璃脱片现象,这些影响在一般的常规药检时不能被发现;再例如,天然橡胶塞中溶出的异性蛋白对人体可能是致热源,溶出的吡啶类化合物是致癌、致畸、致突变的肯定因素,而细微的玻璃脱片是堵塞血管形成血栓或肺肉芽肿隐患等等。从另一个方面讲,由于药品的种类多且有效活性基团复杂,不同药品与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之间的相互影响也不同,所以,一种包装材料和容器适用于所有的药品,或者一种药品可以采用任何可获得的包装材料和容器都是存在巨大的质量和安全性隐患的。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特别是注射剂产品,其质量和由包装材料和容器引起的安全性隐患要高于口服剂型,所以对注射剂产品的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包装材料和容器是否能满足药品本身应能达到的无菌保证水平的要求,同时更要关注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与药品之间的相互作用。 1 我国药包材生产企业的现状与管理要求

我国药包材生产企业和药包材产品相对落后。虽然,现有药包材生产企业约1000家,生产药用玻璃、金属、药用明胶制品、橡胶、塑料(容器、片材、膜)及其复合片(膜)等五大类六十多个品种的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但是,现有药包材生产企业多为乡镇集体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人员素质、装备、技术及管理水平低,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因而,质量不高、不符合标准的药包材产品常见;使用不合格药包材产品或使用未经审批药包材问题尚未解决;所以,优新药包材产品的推广应用缓慢,一些落后、使用不便、甚至影响药品质量的药包材淘汰困难,有的仍然在影响着药品的质量。 与国外先进制药公司相比,我国制药企业对包装、包材与药品质量的关系普遍认识不清,对药品包装、包材与药品相互影响的研究重视不够,往往不是依据药物制剂的特性及相容性试验结果选择药包材,而是为了降低成本而选用包装材料。一些落后的包装形式、包装技术在我国制药企业中仍被采用。由此,造成的药品质量问题和使用的安全问题时有发生。 根据《药品管理法》,我国对药包材实行产品注册制度,其中第五十二条规定: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必须符合药用要求,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安全的标准,并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审批药品时一并审批。药品生产企业不得使用未经批准的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如果使用未经批准的直接接触药品的药包材包装药品,按照《药品管理法》第四十九条(四)的规定,该药品将按劣药论处。 同时,结合我国国情,为提高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容器的

常用抗凝剂

常用抗凝剂种类及应用 一、基本概念 凝固:将血液从血管中抽出,如果未经抗凝,也不做其他处理,通常在几分钟内便自动凝固。一定时间分离后上层析出的淡黄色液体为血清。血浆与血清的区别是:血清中无FIB 抗凝:应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除掉或抑制血液中的某些凝血因子,阻止血液凝固,称为抗凝。离心分离后的上层淡黄色液体为血浆。 抗凝剂:能够阻止血液凝固的化学试剂或物质,称为抗凝剂或抗凝物质。 促凝:帮助血液快速凝固的过程。 促凝剂:帮助血液快速凝固以达血清快速析出的物质。一般成分为胶类物质。 二、常用抗凝剂的抗凝原理及适用 1、肝素是用于血液化学成分检测的首选抗凝剂。肝素是一种含有硫酸基团的粘多糖,是分散相物质平均分子质量为15000。其抗凝原理主要是通过与抗凝血酶Ⅲ结合引起抗凝血酶Ⅲ构型发生变化,加速凝血酶-凝血酶复合体形成而产生抗凝作用。此外,肝素还能借助血浆辅助因子(肝素辅助因子Ⅱ)来抑制凝血酶。常用肝素抗凝剂是肝素的钠、钾、锂、铵盐,其中以肝素锂最好,但其价格较贵,钠、钾盐会增加血液中的钠、钾含量,铵盐会增加尿素氮的含量。通常用肝素抗凝的剂量为10.0~12.5 IU/ml血液。肝素对血液成分干扰较少,不影响红细胞体积,不引起溶血,适用于做细胞渗透性试验、血气、血浆渗透量、红细胞压红积及普通生化测定。但肝素具有抗凝血酶作用,不适合做血凝试验。另外,肝素过量可引起白细胞聚集和血小板减少,所以不适合做白细胞分类和血小板计数,更不能用于止血检验。此外,肝素抗凝血不能用于制作血涂片,因为Wright染

色后出现深蓝色背景,影响显微镜减产。肝素抗凝血应于短时间内使用,否则放置过久血液又可凝固。 2、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盐)。EDTA能与血液中Ca2+结合成螯合物,凝血过程被阻断,血液不能发生凝固。EDTA盐有钾、钠、锂盐,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推荐使用的是EDTA-K2,其溶解度最高,抗凝速度最快。EDTA盐通常配成质量分数是15%的水溶液,每ml血液加1.2mgEDTA,即每5ml血液加0.04ml 15%EDTA溶液。EDTA盐可在100℃下干燥,抗凝作用不变。EDTA盐不影响白细胞计数及大小,对红细胞形态影响最小,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适用一般血液学检测。如果抗凝剂浓度过高,渗透压上升,会造成细胞皱缩。EDTA溶液pH与盐类关系较大,低pH可使细胞膨胀。EDTA-K2可使红细胞体积轻度膨胀,采血后短时间内平均血小板体积非常不稳定半小时后趋于稳定。EDTA-K2使Ca2+、Mg2+下降,同时使肌酸激酶、碱性磷酸酶降低,EDTA-K2的最佳浓度为1.5mg/ml血液,如果血少,中性粒细胞会肿胀分叶消失,血小板会肿胀、崩解,产生正常血小板的碎片,使分析结果产生错误。EDTA盐能抑制或干涉纤维蛋白凝块形成时纤维蛋白单体的聚合,不适于血凝和血小板功能检测,也不适用于钙、钾、钠及含氮物质的测定。此外,EDTA能影响某些酶的活性和抑制红斑狼疮因子,故不适合制作组化染色和检查红斑狼疮细胞的血涂片。 3、枸橼酸盐主要是枸橼酸钠,其抗凝原理是能与血液中的Ca2+结合形成螯合物,使Ca2+失去凝血功能,凝血过程被阻断,从而阻止血液凝固。枸橼酸钠有Na3C6H5O7·2H2O和2Na3C6H5O7·11H2O两种晶体,通常用前者配成3.8%或3.2%的水溶液,与血液按照1:9体积混合。大部分凝血试验都可用枸橼酸钠抗凝,它有助于Ⅴ因子和Ⅷ因子的稳定,并且对平均血小板体积及其他凝血因子影响较小,可用于血小板功能分析。枸橼酸钠细胞毒性较小,也是输血中血液保养液的成分之一。但是,枸橼酸钠6mg才能抗凝1ml血液,碱性强,不适用于血液分析和生化测验。

尼龙改性中使用的相容剂和增韧剂

尼龙改性中主要可以使用的相容剂为POE接枝相容剂ST-2,另外还有EPDM接枝相容剂ST-18,我们现在生产得最多的是POE 接枝相容剂ST-2,在玻纤增强尼龙、防火尼龙、玻纤防火增强尼龙以及增韧尼龙中,我们都建议大家使用ST-2,因为POE接枝相容剂ST-2在尼龙中的增韧效果比较理想,ST-2在尼龙中的作用主要是提高尼龙的韧性及冲击强度。在玻纤增强尼龙、防火尼龙、玻纤防火增强尼龙中,建议大家使用ST-2的添加量为5-10%时较为理想,添加量太少,可能增韧效果达不到要求,添加量太多,可能对尼龙的防火、拉伸强度以及耐温会有一定的影响,任何事物只能是量力而为,相容剂的使用亦是如此。而在上述尼龙改性中的一些特殊情况,如用户只要求冲击强度达到一定高度而对尼龙耐温和拉伸强度没有什么要求,则ST-2的使用量可以在10%以上。另外ST-2的一个大的用途是在超韧尼龙和超韧耐寒尼龙中使用,这时ST-2的建议使用量为15-20%,甚至在一些高要求的情况中,ST-2的使用量需达25%以上。ST-2在尼龙中使用时,尼龙最高缺口冲击强度可达120KJ/ m2,耐寒尼龙最低温度可做到零下35℃,另外在超韧耐寒尼龙改性中,对尼龙的粘度的选择亦有较高要求,这一点是许多尼龙改性工作者所不注意的,在超韧耐寒尼龙改性中,要求尼龙粘度达2.8以上,否则,相容剂加得再多,冲击强度也难提高。我公司ST-2在PBT改性中亦能起到很好的相容增韧作用,用户如作高韧性要求的PBT改性产品,ST-2 一定会让你得到意想不到的帮助。 EPDM接枝相容剂ST-18主要用于超耐寒尼龙中,如要求尼龙的耐寒在-35℃到-40℃的情况,就需用它。

促进剂并用原理

促进剂并用原理 - 中国橡胶网,橡胶技术交流会,橡胶论坛,橡胶技术论坛,橡胶配方,橡胶培训班!2 e; L, h% q$ M8 w0 ` 促进剂并用原理二 酸性促进剂;噻唑、秋兰姆、二硫代氨基甲酸盐、黄原酸盐类。 碱性促进剂:胍类和醛胺类。橡胶技术网( A P4 v* Y$ d 中性促进剂:次黄酰胺类和硫脲类橡胶技术论坛,橡胶技术咨询,橡胶技术交流会,橡胶助剂,橡胶期货,橡胶制品,橡胶培训,天然橡胶,特种橡胶,橡胶人才网,橡胶配方,中国橡胶. _: w, t8 [2 u5 V% Y; a# N( r 速别 慢速级:醛胺类、硫脲类 中速级:胍类 准超速级:噻唑、次黄酰胺类3 z! } W, b$ O 超速级:秋兰姆' }; `; y% k; o7 L 超超速级:二硫代氨基甲酸盐、黄原酸盐类 A代表酸性促进剂;B代表碱性促进剂;N代表中性促进剂 酸碱并用(AB)配合机理:相互活化 项目 - 中 国橡胶网, 橡胶技术 交流会,橡 胶论坛,橡 胶技术论 坛,橡胶配 方,橡胶培 训班!. F3 d2 b6 e, t* V* B6 v 区别 类别促进剂权重典型比例适合生胶 酸性噻唑类M、DM、主M5 NR、BR、SBR 碱性胍类D、DOPG、BG副D2 优点硫化活性大,(起点快,硫速快)硫化胶的拉伸强度高,定神应力大,硬度高,耐磨性比其他任何一种促进剂单用时都高。 酸酸并用(AA)配合机理;相互抑制 www.sto.ne https://www.doczj.com/doc/6a304055.html,% F8 q$ z$ I( m6 x z6 v1 ^ L 项目 类别促进剂权重典型比例适合生胶

区别 酸性噻唑类M、DM、主DM10 NR、BR、SBR 秋兰姆TMTD、ZDC、DTDM副TT1 优点焦烧性能好,有低温快速硫化的效果,伸长率高,胶质柔软。 中酸并用(NA)配合机理:单方活化 项目 - 中国 橡胶网,橡胶 技术交流会, 橡胶论坛,橡 胶技术论坛, 橡胶配方,橡 胶培训班!! z0 j: j' Q# S1 S& n) I 区别 类别促进剂权重典型比例适合生胶 中性次磺酰胺CZ、NOBS主CZ5 NR、BR、SBR 酸性噻唑类M、DM、副DM3 优点焦烧倾向小,硫化速度快,硫化胶综合性能好,耐老化性好。 - 中国橡胶网,橡胶技术交流会,橡胶论坛,橡胶技术论坛,橡胶配方,橡胶培训班! t$ k( {! X+ U) Q7 [1 O- j 促进剂是一种能够提高硫黄及其它硫化剂的硫化速度、交联程度的配合剂。它的主要作用是加快硫化速度,缩短硫化时间、改善胶料物理机械性能、减少硫黄用量,避免硫黄喷霜。中国橡胶技术网为广大从事橡胶行业的朋友提供橡胶技术,、橡胶技术论坛、橡胶价格信息、橡胶培训学习、橡胶技术交流会、橡胶交易的平台。我们努力打造一个橡胶人最喜爱的橡胶技术交流平台。$ D* g0 R+ K9 I 促进剂的种类繁多有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秋姆类、噻唑类、次磺酰胺类、胍类、硫脲类、黄原酸盐类、醛胺类。橡胶技术网6 p" S, }5 I8 k/ v1 a7 e) |. T 最常用的促进剂一般也就是秋兰姆类的TMTD TMTM TETD 这类促进剂;焦烧倾向大,定伸应力及拉伸强度大。一般作副促进剂用。噻唑类的DM M它是一种应用广泛,价格低廉的促剂它具有硫化平坦性好、耐老化、不易龟裂,耐磨性好等优点。加入少量的呱类促进剂可以迅速地提高硫化速度。DM有着良好的防焦烧性能。M易早期硫化操作安全性比DM差,这两种促进剂在配方中一般都用作第一促进剂及第二促进剂用。 次磺酰类的CZ NOBS TBBS https://www.doczj.com/doc/6a304055.html,这类促进剂具有良好的焦烧性能,硫化胶强度高,硫化曲线十分平坦,与碳黑加工时不会发生焦烧。一般都用作第一促进剂用。胍类促进剂的D,DOTG一般作副促进剂用,其特点是硫化胶硬度高、定伸大、硫化平坦性差。 促进剂一般很少单用只是在一些厚制品及测试用的标准胶中单用。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抑制喷霜等原因在日常生产中大量采用了促进剂并用。

解析常用塑料助剂的分类

本文摘自再生资源回收-变宝网(https://www.doczj.com/doc/6a304055.html,) 解析常用塑助剂的分类 塑料助剂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解释。广义的塑料助剂是指在塑料制品加工成型过程中,所有添加在树脂基体中,可用于降低制品成本、改善或赋予制品某项使用性能,或者是改善塑料制品的加工性,都可称为塑料助剂。包括有机、无机、小分子和大分子。狭义的塑料助剂又称为塑料添加剂,特指可以改善塑料加工性能或者是改善或赋予制品某项性能的化工原料。如润滑剂、抗氧剂和阻燃剂等。在这里主要给大家介绍广义上的塑料助剂。 二、常用塑料助剂分类 目前,塑料常用助剂大致分为以上三大类。狭义上的助剂其实就是指上图中的加工助剂和功能助剂,并不包括填料。接下来,变宝网小编就给大家详细的介绍每一类助剂。 1、加工类助剂 塑料加工类助剂,根究用途可以分为三类: ①润滑剂:润滑剂的作用是降低物料之间及物料和加工设备表面的摩擦力,从而降低熔体的流动阻力,降低熔体粘度,提高熔体的流动性,避免熔体与设备的粘附,提高制品表面的光洁度等。 润滑剂按作用可分为内润滑剂和外润滑剂。实质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增塑剂和脱模剂。只是在不同树脂中叫法不一样,如增塑剂通常是在pvc树脂加工中应用较多,实质也是其内润滑的作用。内、外润滑剂的区分主要依其与树脂的相容性大小。内润滑剂与树脂亲和力大,其作用是降低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外润滑剂与树脂的亲和力小,其作用是降低树脂与加工机械之间的摩擦。

常用的润滑剂有饱和烃类(固体石蜡、液体石蜡、微晶石蜡和低分子量聚乙烯等)、金属皂类(硬脂酸锌、硬脂酸钙、硬脂酸镁等)、脂肪族酰胺(EBS、油酸酰胺等)、脂肪酸类(硬脂酸、羟基硬脂酸)、脂肪酸酯类(PETS、单硬脂酸甘油酯、多硬脂酸甘油酯等)及脂肪醇类(硬脂醇、季戊四醇等)。 ②热稳定剂:塑料在加工成型过程中,会因加热、摩擦或剪切等产生热量,或因塑料制品在使用过程中受热而发生性能变坏。为了防止塑料受热发生降解老化,需要添加一种使塑料在受热时不会引起分解和变化的物质,这种物质就叫做热稳定剂。主要用于PVC 树脂的加工。 纯PVC树脂对热极为敏感,当加热温度达到90℃以上时,就会发生轻微的热分解;当温度达到120℃后,即发生明显的热分解,使PVC树脂颜色逐渐加深。PVC的热降解机理十分复杂,但PVC的热分解反应的实质是由于脱HCl反应引起的一系列反应,最后导致大分子断裂。 常用热稳定剂品种:铅盐类热稳定剂(三盐基硫酸铅、二盐基亚磷酸铅、二盐基硬脂酸铅、碱式碳酸铅等);金属皂类热稳定剂(硬脂酸锌、硬脂酸钙、硬脂酸镁等);有机锡类热稳定剂(含硫有机锡类、有机锡羧酸盐等);稀土热稳定剂。 ③发泡剂:所谓发泡剂就是使对象物质成孔的物质,它可分为化学发泡剂和物理发泡剂和表面活性剂三大类。化学发泡剂是那些经加热分解后能释放出二CO2和N2等气体,并在聚合物组成中形成细孔的化合物;物理发泡剂就是泡沫细孔是通过某一种物质的物理形态的变化,即通过压缩气体的膨胀、液体的挥发或固体的溶解而形成的;发泡剂均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能有效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并在液膜表面双电子层排列而包围空气,形成气泡,再由单个气泡组成泡沫。 2、功能性助剂

药用丁基胶塞与药物相容性研究现状和展望_张宇

36:5167 2许培,王勇.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学及诊断研究进展.徐州医学院学报,2009,29(2):123 3肖承.现代中医妇科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5 4周夫群,杨松涛,康建颖,等.补肾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研究.山东中医杂志,2009,28(6):377 5金维新,孙少霞,王长墉.罗勒治疗女性排卵功能障碍研究.福建中医学院学报,1986,10(2):11 6邵明霞.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的临床观察.四川中医,2006,24(1):90 7庄静,许良智,康德英,等.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系统评价.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09,5(1):54 8麻海英,刘复权.复方口服避孕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5,16(3):170 9王海娜.复方醋酸环丙孕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观察.中国妇幼保健,2009,24(18):256910ChristyNA,Franks A S,C ross L B.Sp irono l actone f or h irsuti s m i n poly-cys tic ovary s yndro m e.Ann Phar m acother,2005,39(9):1517 11迟贞旎,洪洁.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方法.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8(3):133 12章汉旺,陈丽萍,岳静.环丙孕酮与螺内酯辅助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65例.医药导报,2008,27(3):591 13王婧,张跃辉,胡敏,等.胰岛素增敏方法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应用.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3(6):364 14O rbets ova M,Ka m en ov Z,Ko l arov G,et a l.E ffect of6-m on t h trea-t m en tw i th oral an tiandrogen al on e and i nco m b i nation w it h i n s u li n sens i t-i zers on body compositi on,hor m onal and m etabolic para m et ers i n w o m en w it h pol ycysti c ovary syndro m e(PCOS)i n order to deter m i n eherapeu tic strategy.Aku s h G i nerol(Sofii a),2006,45(7):16 15袁园.溴隐亭治疗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观察.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2(1):99 药用丁基胶塞与药物相容性研究现状和展望* 张宇 (天津市药品检验所,天津300070) 摘要本文对药用丁基橡胶塞在使用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及药用丁基橡胶塞与药物相容性研究中所采用的分析技术等进行了初步的归纳,并对药用丁基橡胶塞与药物相容性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药用丁基橡胶塞,药物相容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R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687(2010)01-0072-03 丁基橡胶瓶塞是医药包装材料的升级换代产品,主要用于替代传统的天然橡胶瓶塞。丁基橡胶瓶塞是一种有诸多优越性能的医药包装材料,具有比天然橡胶瓶塞更好的使用性,其气体透过率约为天然橡胶的1/20,丁基橡胶的耐热性、耐候性和耐臭氧氧化性都很突出,最高使用温度可达200e,能长时间暴露于阳光和空气中而不易损坏。丁基橡胶耐化学腐蚀性好,耐酸碱和极性溶剂。此外,丁基橡胶的电绝缘性和耐电晕性能比一般合成橡胶好;耐水性能优异,水渗透率极低;减震性能好,在-30~50e具有良好的减震性能;在玻璃化温度(-37e)时仍具有屈挠性。卤化丁基橡胶是丁基橡胶的改性产品,目的是卤代后提高了丁基橡胶的活性,使之与其他不饱和橡胶产生相容性,提高自黏性和互黏性,以及硫化交联能力,同时保持了丁基橡胶的原有特性。常用的卤化丁基橡胶塞有氯化丁基橡胶塞和溴化丁基橡胶塞两类。另外一种胶塞的分类是按照国际上对卤化丁基橡胶塞洁净度的要求分为四类[1]:需洗涤的胶塞、需漂洗的胶塞、需灭菌的胶塞、即用胶塞。目前全世界90%的药用橡胶瓶塞是由丁基橡胶为基材制造的。日本早在1965年就淘汰了天然橡胶瓶塞,美国和西欧等经济发达国家也在上世纪70年代实现了药用瓶塞的丁基化。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药用丁基橡胶瓶塞的研究开发,直到1992年才批量生产,并在1995年由原国家医药管理局下达5关于淘汰部分天然橡胶抗生素瓶盖的通知6,如今已在部分药物和出口药物中使用。但是随着近来的使用观察,发现丁基胶塞质量的稳定对药品质量的稳定有着明显的影响,所以药用丁基橡胶塞与药物相容性研究也随之展开。 1药用丁基胶塞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药用丁基胶塞在使用过程中直接与药物接触,虽然丁基橡胶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和化学惰性,但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与药物的相互作用,甚至影响药物的物化性质和药理作用。试验表明,橡胶塞与注射液接触时,可能会出现橡胶塞吸收注射剂中的有效成分或者橡胶塞中的成分也可能被浸出至溶液中。 72天津药学T i anji n P harmacy2010年第22卷第1期*收稿日期:2009-12-16

PCABS合金相容增韧剂的分类与应用

PC/ABS合金相容剂的分类与应用 根据PC/ABS合金相容剂的两相之间的作用特征,合金相容剂可分为反应型相容剂和非反应型相容剂两类。 反应型相容剂 反应型相容剂主要通过自身的反应基团在混炼时同原料聚合物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化学键提高相容性。 PC/ABS反应性相容增韧剂NX-001 一般是大分子型的,其活性官能团可以在分子的末端,也可以在分子的侧链上。其大分子主链可以和共混体系中的至少一种高分子基体相同,也可以不同。但在不同的情况下,其大分子主链应和共混体系中的至少一种高分子基体有较好的相容性。 这类相容剂优点是作用效率高、所要加入量少,综合成本低。

主要分类及品种 01、环状酸酐型(MAH) 环状酸酐型类反应型相容剂是早期常用的一类反应型相容剂。其中,以马来酸酐接枝到聚烯烃相容剂为主,其接枝率一般为0.8%-1.0%,主要应用于聚烯烃塑料的改性。将马来酸酐接枝到PS或以PS为基体的共聚反应型相容剂,可应用于PA/PC、ABS/GF、PA/ABS的改性、共混或合金。一般用量5%-8%。近年来已经出现新型的相容增韧剂,由于酸酐型的酸酐活性低,不稳定,易氧化。所以逐渐被新型反应性相容增韧剂替代 02、羧酸型 羧酸类中的代表产品为丙烯酸型相容剂。通常是将丙烯酸接枝到聚烯烃树脂上,用途大体与马来酸酐型相同。 03、环氧型 新型环氧型(GMA)反应型相容剂是环氧树脂或具有环氧基的化合物与其他聚合物接枝共聚而成。由于这类反应型相容剂含有活性高的环氧官能团,稳定性好,GMA的接枝率高,所以活性和稳定性均优于马来酸酐的基团。活性环氧集团和合金的官能团发生原位聚合反应,形成稳定的化学键,使合金两相形成网状结构,大大增强了两相的粘合性,能起到良好的相容曾韧作用。常用的牌号有诺信高分子的PC/ABS相容增韧剂NX-001. 04、恶唑啉型 用恶唑啉接枝的PS,即RPS,是一种比较重要的相容剂,接枝率为1%,特点是应用领域较广,不仅能与一般的含氨基或羧基的聚合物反应,还可与含羰基、酸酐、环氧基团反应,生成接枝共聚物。因此,它可以用于PS及多种工程塑料或经改性的聚烯烃树脂。此外,它还可以"就地"相容化,直接用于塑料改性、共混和合金。 05、酰亚胺型 酰亚胺型为改性聚丙烯酸酯,主要适用于PA/PO、PC/PO、PA/PC等工程塑料合金或共混。 06、异氰酸酯型 成分为间-异丙烯基-2,2-二甲基苯酰异氰酸酯。可用于含有氨基及羧基的工程塑料合金。 07、低分子型 低分子型相容剂是反应型相容剂,以反应型单体及低分子量聚合物,包括一些能与塑料合成的一个组分相容,并与另一组分反应、交联或键合,从而形成塑料合金的有机和无机化合物。这样,不仅简化了制造塑料合过程,而且原料易得,成本较低。不过,对挤出机的要求较高,

天然橡胶与氯丁橡胶的并用

天然橡胶与氯丁橡胶的并用 在汽车发动机、变速箱、车架,以及压缩机、离合器上的弹性联轴器等橡胶减震、缓冲制品中,衬套、弹性联轴器应用很多,多以天然橡胶(NR)为主,但NR耐臭氧老化性能很差,这是二烯类橡胶的共性。如何提高NR的耐臭氧性,好多厂家采用添加4份左右的普通半精炼石蜡、微晶蜡及一些新型的防护蜡,以及防老剂等,依靠蜡类物质的喷出,及与防老剂的协同效应,来解决NR的抗臭氧老化问题。一般抗臭氧老化静态试验条件是:温度40℃、时间72h、臭氧浓度50pphm、预拉伸20%,在NR中采取上述方法,检测是通过的。 但在衬套、弹性联轴器等产品的实际使用中,它是以动态形式工作来满足减震的或缓冲作用,以发挥NVH减震器、弹性联轴器的良好性能。鉴于此使用原理,NR胶料抗臭氧老化用静态试验法,是不合理的,应该用动态抗臭氧老化试验法,这样才能更接近其的使用工况。 NR用防护蜡类来改善其静态抗臭氧老化是有效的,但在动态试验法下,蜡膜会破裂从而失去其抗臭氧老化作用,产品使用寿命就会大打折扣,影响到产品使用的安全性。下面主要讲一下天然橡胶(NR,50~60份)与氯丁橡胶(CR,30~40份)的并用,依靠CR良好的抗臭氧老化性,来改善NR动态情况下的抗臭氧老化性能。 1.配方设计: NR与CR(选用硫磺调节型)两种橡胶,都属于自补强橡胶,生胶自身强度都很高;NR属于非极性橡胶,CR属于极性橡胶,两种橡胶并用由于极性相差较大,其相容性就很差,并用胶的扯断强度远远低于单用的任何一种橡胶;还有两种橡胶硫化体系的不同,硫化速度的不匹配性,也是导致并用胶扯断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等,相应的对产品的使用寿命影响也很大。 解决NR与CR并用胶的相容性,可并入10份顺丁橡胶(BR),作为二者的相容剂,可很好的解决相容性问题,因为BR与NR、CR的相容性都较好。同时再用2~2.5份均匀增粘剂(如HM 601,,2~2.5份)等,进一步提高其相容性,又对橡胶与金属骨架的粘接有利。 为了进一步提高并用胶的耐动态臭氧老化性,防老剂可用防RD(0.8~1.2份),防4010NA (0.8~1份),石蜡(1.5~2份)。 解决NR与CR的硫化匹配性,必须选用二者的共交联剂来解决。NR常用的促进剂噻唑类(促M、促DM)、秋兰姆类(促TT)等,对NR的交联性很好,但其确是CR的塑解剂,不交联CR。硫脲类促进剂Na-22,却是二者并用的很好共交联剂,其对CR的交联促进作用很好,但对NR的交联促进作用没有噻唑类和秋兰姆类效果好,可并用少量的此类促进剂来改善,其对CR又有塑解的作用,又能改善两种胶的共混均匀性;氧化锌是NR的活性剂,又是CR的硫化剂,可根据并用CR的多少,来选择其用量;同时又根据并用CR的多少再添加适当的氧化镁。两种并用胶硫化体系建议用量:氧化镁1.5~2份,硫磺1~1.5份,促DM 0.3~0.4份,促TT 0.1~0.2份,促Na-22 0.8~1份,氧化锌5份。 并用胶的补强体系,用炭黑如HAF、FEF、SRF等补强(30~40份),经试验胶料的物理机械性能没有其与适量白炭黑(10~20份)并用的好。白炭黑又对粘接有利,但其酸性又影响硫化,可加入硅烷偶联剂及酸碱中和剂(如PEG-4000,1~1.5份)解决,硅烷偶联剂选用KH550(0.5~1.5份)较好,它除了发挥偶联剂的作用外,同时又对胶料与金属骨架的粘接有利。 软化剂建议用石蜡油、环烷油或机油(5~10份),硬脂酸1份。 配方整体含胶率控制在50~65%。 2.工艺注意事项: 炼胶工序: ①NR必须经塑炼后,再与CR或CR/BR掺混;

如何选择PA6 的增韧剂

如何选择PA6的增韧剂? 尼龙6具有干态和低温冲击性能差的缺陷,为了改善这一缺陷,需对尼龙进行增韧改性,增韧尼龙6中应用最多的是接枝改性的弹性体增韧。S.Wu认为,作为分散相,橡胶粒子之间需要达到一定的间距才能有效增韧尼龙,通过量化橡胶粒子的粒径及间距,明确了尼龙增韧弹性体的选择依据。另外,弹性体的交联程度、粘度及所接枝官能团的多少对增韧效果也有影响。 1.POE-g-MAH粒径大小对增韧尼龙6性能的影响 , 8wt% CMG5805-L added 12wt% CMG5805-L added 16wt% CMG5805-L added 20wt% CMG5805-L added 图1 增韧尼龙6在10,000倍SEM下的表面形貌 对比添加量分别为8%、12%、16%、20%佳易容?CMG5805-L (POE-g-MAH)在PA6中的SEM,如图1,发现相同加工工艺、不同添加量的情况下,增韧尼龙6中橡胶粒子的粒径没有发生变化(CMG5805-L在尼龙6中的平均粒径d=0.21μm)。但是,橡胶粒子的粒子间距随添加量增加而变小。

2. POE-g-MAH 粒子间距对增韧尼龙6性能的影响 S .Wu 给出了橡胶粒子间距(ID )与橡胶粒子粒径之间的关系: π (1) 其中Vr 为分散相粒子在体系中的体积分数: ρ (2) 6

距( 如图 3. 之间的接触面也就越大,橡胶粒子的粒径也就越小,如图4。但是,MAH接枝率更高,PA6冲击强度反而有所降低,这是因为对于PA6这类分子链柔性较好的树脂,较大的橡胶相粒径即可使其粒子间距达到临界值,橡胶相粒径小了反而不利于银纹的终止和剪切带的产生。故而增韧尼龙6时应该选择合适接枝率的增 韧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