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经验

中医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经验

中医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经验
中医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经验

枣仁10g,泽兰15g,益母草15g,枸杞子15g,黄精15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郁李仁10g,柴胡10g,枳壳10g。服药21剂,面部黄褐斑颜色变淡,范围同前,心烦、失眠均减轻,仍多梦,月经如期而至,但仍量少,经前乳房胀痛,舌质红,苔少、有裂纹,脉沉细。上方去枳壳,加丹参20g。继服21剂,斑色变浅,范围明显缩小,全身症状均有所改善,月经量有所增加,大便不干,口干减轻,仍有腰膝酸软,舌脉同前。上方加菟丝子15g、杜仲10g。再服21剂,面部色斑明显消退,皮肤有光泽,双颧部尚可见残留的绿豆大小的数块浅黑色斑,月经后期3耀5d,经量增加,但经期仍感乳房胀痛,睡眠转安,情绪稳定,大便正常,舌红,苔少、有裂纹,脉沉细。上方去酸枣仁,加郁金10g。14剂。嘱患者服药后如见效,可再服14剂。服药2个月后,面部黄褐斑基本消退。

按 肝肾同源,肾阴又称元阴,是机体阴液的根本,是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物质基础。肾的阴阳既要充盛,又要相对平衡、协调。若肾阴亏损,精不化血,精不化气,精血、肾气均会不足,则月经的异常就会随之而来[5];精血亏虚,头面失荣,或阴不制阳,虚火上炎,熏灼面部,血热滞结,则发生黄褐斑。故治疗时应以滋阴补肾为主,辅以养血活血,以达到精血充盛、阴平阳秘、冲任条畅、化瘀消斑的目的。本例方中熟地黄、山药、山茱萸与黄精配合,可平补肾、脾、肝3脏之阴;女贞子、旱莲草滋肝肾,养阴血;枸杞子益肾填精;当归、川芎、白芍、桃仁、红花养血活血,化瘀消斑;柴胡、枳壳理气解郁;益母草、泽兰活血通经,协同使用可使气机条畅,冲任调和;炒酸枣仁养肝宁心,安神敛汗;元阴不足,阴液亏少,无以行舟,故以郁李仁润肠通下。服药后月经基本如期而至,唯血量偏少,故减去理气的枳壳,加丹参以加强养血活血之效。之后根据肾为水火之脏、肾之阴阳互根互生的理论,在滋补肾阴的同时加用菟丝子、杜

仲等填精益肾、温补肾阳,以阳中求阴。

4 小 结

黄褐斑作为一种色素沉着性病变,虽属皮肤病范畴,但以女性患者为多,是一种常见多发的皮肤病,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中医学认为,该病病机根本在于机体脏腑、气血、冲任的失调,并与肝、脾、肾3脏关系最为密切,3脏均会导致气血运行障碍,气血瘀滞,颜面失与荣养,故发为黄褐斑。

现代医学治疗该病多采用西药,然而由于西药的作用单一,难以达到综合调节的作用,因此疗效欠佳。中医辨证治疗黄褐斑优势十分明显,通过辨证分型论治,可达到调节脏腑阴阳使气血运行条畅、经络平衡的目的,从而使面部荣华有光、黧黑尽去,具有较稳定的远期疗效。而治疗中最关键的问题是要辨证准确,抓住各证型的精髓。由于临床上肝郁气滞、脾失健运和肝肾阴虚3型常可相互转化或有并见的症状,故需抓住主要矛盾,对症治疗,治疗中要处理好虚与瘀的关系,注意补阴药的运用及顾护脾胃,方可获得良效。另外,该病患者常伴有内分泌功能紊乱,因此,调节好女性内分泌环境,保持心情舒畅,注意防晒及化妆品的使用,积极预防妇科疾病及治疗慢性病,是预防黄褐斑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王萍,张芃.损容性皮肤病中西医特色疗法[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

[2]朱仁康.中医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11.

[3]高新彦,马宽玉.古今名医皮肤性病科医案赏析[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0.

[4]王萍,张苍.中医皮肤科主治医生748问[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9.

[5]黄尧洲.皮肤病中医特色诊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1.

收稿日期:2011-07-12

(编辑 颜 冬)

文章编号:1001-6910(2011)10-0060-03·临床经验·

中医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经验

马帮义,吴锦萍,韩 丽

(米易县中医医院,四川米易617200)

关键词:头痛,血管神经性/中医药疗法;柴葛解肌汤/治疗应用中图分类号:R747.2 文献标志码:B

血管神经性头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头

·

06

· 中医研究 2011年10月 第24卷 第10期 TCM Res.October2011Vol.24No.10 万方数据

痛反复发作,病情顽固,迁延难愈,现代医学尚无特效疗法。笔者临证三十余载,对该病的治疗略积心得,现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血管神经性头痛为现代医学病名,其主要症状为反复发作阵发性头痛,开始则游走不定,可遍及满头部,日久则多固定某一部位,疼痛多为跳痛、钝痛、锥刺样痛,疼痛多伴头昏、闷胀、烘热、眼眶胀等症状。现代医学借助脑电图或脑血流图、颅脑CT等仪器检查,排除脑占位性病变及眼、耳、鼻等局部病变而引起的头痛,即可作出诊断。认为血管神经性头痛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脑血管的收缩舒张功能紊乱、血管的异常痉挛而引起血流障碍,或血管的扩张压迫周围组织造成血流的阻滞,累及痛觉纤维神经,因而发生头痛。本病属中医学“头风”、“内伤头痛”、“血瘀头痛”范畴。中医学则认为,头为清阳之府,乃髓海之所在,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其病理因素主要有三:一是,头位于机体最高处位置,有巅顶之称,故有“巅顶之上,唯风可到”之说,因“风为阳邪,其性走上”、“风者善行而数变”和“风为百病之长”的特性。风有外风和内风,内外相搏,故头痛多有发止迅速的特点,因而头痛的发生多与风邪密切相关。二是,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络皆循行于头面部而汇聚,阳为热,其性炎上,而遇风邪煽动,尤如烈火遇狂风,风热相扰,则头痛发作更速。三是,本病多病程较长,而且顽固,有易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之特点。故有“久病入络”、“久病必瘀”、“不通则痛”之说。头痛之因虽众,然“瘀”为主要因素,因此,风热上乘,扰乱经络,气血逆乱,阻滞经络,不通则痛是发生头痛的主要病机关键。

2 临证经验

发生头痛的主要病理因素为风、热、瘀,故临证治疗多采用疏风清热、熄风止痉、化瘀通络为其基本治疗原则。笔者在临证中常选用《伤寒六书》中的柴葛解肌汤作为基础方,方由柴胡、葛根、羌活、白芷、黄芩、白芍、桔梗、甘草组成。方中葛根、羌活入太阳经,治疗后枕部、颈项头痛;白芷入阳明经,治疗前额头痛;柴胡、黄芩入少阳经,治疗两侧头痛;白芍、甘草,前者酸,后者甘,酸甘化阴,缓急止痛,桔梗引药上行直达病所。所以,本方三经药物均具备,组方合理、恰到好处,颇为适宜,故选本方作为基础方。但由于该方药味较少,显得势单力薄,唯恐力不足,收效甚微。因头痛顽疾如坚固堡垒,不用足量则难以摧塌。应根据风、热、瘀之特点,在基础方中加入相应药物方能制胜。加入桑叶、蔓荆子、刺蒺藜疏散外风、清利头目;加入全蝎、蜈蚣、白僵蚕、蝉蜕搜风通络、熄风止痉,因虫类之物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滞之处皆能开之;加入川芎活血化瘀而止痛,此药辛温味薄而气雄,性善走窜,上行头目、下行血海,能行血中之气,为治疗头痛之要药,且用量宜重,一般用20耀30g之间。加用滋阴凉血之玄参,助白芍制约川芎、白芷之辛燥,以柔制刚,刚柔相济,而且还有缓痛之功效。经过上述精心配伍组合,达到群雄合作,量大力专,取效迅速,疗效满意。

3 病案举例

患者,男,37岁,2007年3月5日初诊。主诉:反复头痛十余年,复发加重2个月。现病史:患者10年前不明原因出现头痛,经口服药物治愈,1年后则每遇外感、劳累及情绪不稳而诱发,发则满头游走性疼痛,呈跳痛、钝痛,每次复发时,服自备头痛粉、止痛片后可缓解。患者近2个月头痛复发频繁,病情日趋加重,加倍服头痛粉、止痛片均无效,遂到某市医院经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后经经颅多普勒检查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给予尼莫地平、天麻头风灵胶囊等药物治疗,病情时好时坏,一直未愈,遂来中医诊治。症见两侧头部疼痛,痛如针刺,有时跳痛伴头昏、烘热,前额及眼眶酸胀,口苦、苔黄,脉弦数。西医诊断:血管神经性头痛。中医诊断:头痛,证属风热上乘,扰乱经络,气血逆乱,阻滞经络,不通则痛。治宜疏风清热,熄风止痉,化瘀通络。给予柴葛解肌汤加味,药物组成:柴胡12g,葛根30g,黄芩15g,白芍30g,桔梗12g,羌活15g,白芷20g,桑叶20g,僵蚕15g,川芎20g,蔓荆子15g,刺蒺藜20g,全蝎9g(冲服),蜈蚣2条(冲服),蝉蜕12g,玄参20g,甘草6g。水煎服,2d1剂。服药5剂后,头痛明显减轻,前额及眼眶酸胀消失,其他诸症亦明显好转,效不更方,继守原方服完10剂,头痛顽疾告愈。随访2年,未复发。

按 本例患者属青壮年,不明原因反复头痛达十年之久,根据临床表现,脉症合参,符合风、热、瘀的病机特点,故采用柴葛解肌汤为基础方,再根据风、热、瘀的病机特点加味而治之。由于辨证准确,治法合理,方药对证,服药15剂后,10年之久的头痛顽疾得以治愈。

4 小 结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环境、学习、工作等压力的因素,血管神经性头痛的发病率也不断增多,病情反复、顽固难愈。现代医学治疗虽见效快,但停药后病情易

·

16

·

中医研究 2011年10月 第24卷 第10期 TCM Res.October2011Vol.24No.10 万方数据

反复发作,而传统医学通过精心辨证,找准病机,分清标本虚实,对不同的个体给予相应的治疗,从根本上改善病情,达到减少复发或治愈的目的。故中医治疗本病有着较大的优势。

收稿日期:2011-06-23;修回日期:2011-07-20

(编辑 马 虹)

文章编号:1001-6910(2011)10-0062-02·名师高徒·袁海波教授辨治胸痹心水用药经验

黄合义1,袁智宇2

(1.河南中医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河南郑州450008;2.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袁海波教授传承工作室,河南郑州450000)

关键词:袁海波教授;胸痹/中医药疗法;心水/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R256.22 文献标志码:B

袁海波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带徒指导老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河南省优秀专家,现任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袁老行医近五十年,在辨治胸痹心水方面具有丰富的临证经验。笔者有幸随师侍诊,获益良多,现将袁老辨治胸痹心水用药经验介绍如下。

1 辨证遣药,有的放矢

胸痹心水是以心脏为主的脏腑机能不全引起血运、水运障碍,以胸闷、喘促、心慌、水肿为主症的病证。该病多由气血亏虚、运行失调导致血瘀阻滞经脉、水湿泛滥。气虚血瘀,瘀阻水聚,水聚而血瘀,互为因果。袁老认为该病是以心气亏虚为本、血瘀水停为标的本虚标实证,故以益气化瘀、理气行水为基本治法,常用太子参、人参、西洋参、党参、红参、黄精、黄芪、白术、仙鹤草等补益脏腑之气,取鸡血藤、川芎、郁金、姜黄、丹参、当归等活化经脉之血瘀,派檀香、枳壳、香附、生麦芽、木香、炙杏仁等调理脏腑之气机,遣车前草、白茅根、炒葶苈子、赤小豆等驱除泛滥之水湿。袁老自创袁氏养心灵方,以此作为治疗胸痹心水的基础方,临证时灵活加减,使用方便,常获得显著的疗效。

2 用药如兵,力专效宏

2.1 益气药的应用

袁老认为,气虚是心水发生发展之根本,由于气行则血行,气行则水运,水运则肿消,故临证运用益气法最为重要。益气是治疗心水之根本,目的在于补益心气,帅血有力,血行瘀化,脉道通利,以促水行。肺主气,通调水道,肺气得充,输布有权,津液得布,水行常道,水肿则消;脾气得健,运化复常,气血生化有源,则瘀血随之而解,水肿随之而消。又因该病初期以气阴两虚最为多见,故临证常气阴双补。气阴两虚轻者,用太子参益气养阴、理中和胃;气阴两虚甚者,用人参大补元气、补气振阳、养阴生津,西洋参益气养阴、清热安神;气虚及阳轻者,用党参益气助阳;气虚及阳重者,用红参益气温阳以促生化;脾虚纳差、大便溏者,用焦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固表止汗;脾气虚弱、肠失濡润、大便秘结者,用生白术益气健脾、润肠通便;五脏皆不足者,用黄精补中益气、安和五脏、益脾和胃、养润心肺、填精益髓;气虚劳损者,用仙鹤草益气强心利水、止血于脉外、促血归经。袁老临证常以人参、黄芪为主药,二者并用,补元气,养心气,固中气,充卫气;并常以生黄芪、炙黄芪并用,以温分肉,实腠理,举阳气,气充则水血并运,行水消肿。

2.2 化瘀药的应用

袁老认为,化瘀包括活血化瘀、理气化瘀。血瘀痹阻脉络者,用鸡血藤养血活血、通畅脉络,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郁金活血化痰、行气解郁,姜黄行气活血、温通血脉,丹参、当归活血化瘀、养血补血。血瘀是在气虚基础上形成的标证,可加剧气机的阻滞,而化瘀药可使血活瘀化、气畅脉通、水行肿消。

2.3 理气药的应用

袁老临证多用炙杏仁宣通肺气、有利行水,檀香理气活血、和胃消食,枳壳理气宽胸、降肺之逆气,香附理气血、行水气、通达经络,生麦芽和胃消食、疏肝

·

26

· 中医研究 2011年10月 第24卷 第10期 TCM Res.October2011Vol.24No.10 万方数据

中医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经验

作者:马帮义, 吴锦萍, 韩丽

作者单位:米易县中医医院,四川,米易,617200

刊名:

中医研究

英文刊名: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RESEARCH

年,卷(期):2011,24(10)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6a3016965.html,/Periodical_zyyj201110029.aspx

中医对头痛的分类及治疗方剂.doc

中医对头痛的分类及治疗方剂 (一)风寒头痛 此种头痛最常见。系由感受风寒之邪所致,起病较急,头痛 为重,以前额及太阳区为主,常牵连颈项部拘紧感,遇风寒 时头痛即刻加重,由于风寒束表毛窍闭塞,而头痛无汗,影 响肺气宣降可伴有咳嗽、喷嚏、鼻塞或流清涕等。重者伴有 发烧、全身酸痛。舌苔薄白,脉象浮紧。治则:散风止痛 方剂:川芎茶调散加减 川芎 10 克,荆芥 10 克,薄荷 6 克,羌活 10 克,细辛 3 克,白芷 10 克,防风 10 克,甘草 6 克。 (二)风热头痛 临床表现:起病急、头痛重,伴有头沉和灼热感 ,常有发烧、头中觉热、喜凉风,热重时口渴咽干痛、小便赤黄、大便秘结、鼻流浊涕或有牙痛等。舌苔黄,脉浮数。 治则:祛风清热 方剂:桑菊饮加减 桑叶 10 克,菊花 10 克,桔梗 10 克,连翘 10 克,杏仁 10 克,甘草 6 克,薄荷 6 克,芦根 10 克(三)风湿头痛 临床表现:头重如裹、头痛头胀而有紧缚感,伴四肢沉重、

胸胁满闷、全身困倦酸痛或有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脉滑。 治则:祛湿化湿止痛 方剂:羌活胜风湿加减 羌活 10 克,独活 10 克,川芎 10 克,蔓荆子 10 克,甘草 6 克,藁本 10 克,防风 10 克。 (四)肝阳头痛 本型头痛多有高血压病史。为搏动样跳痛,伴有头晕耳鸣、 目眩而涩、颈项拘紧感、性急易怒、面红口苦咽干等。舌质 红,脉弦。 治则:以平肝阳为主 方剂:镇肝熄风汤加减: 淮牛膝 10 克,生龙骨 10 克,白芍 10 克,天冬 10 克,生麦芽10 克,生牡蛎 10 克,赭石 10 克,玄参 10 克,川楝子 10 克,青蒿 10 克,甘草 6 克。 (五)痰浊挟风头痛 临床表现:头痛较重,伴有目眩、胸闷、恶心呕吐、咳嗽多 痰。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则:健脾化痰、兼以除风 方剂:四君子汤加减 党参 10 克,白术 10 克,茯苓10 克,甘草 6 克,半夏 10 克,防风 10 克。 (六)血瘀头痛

中医选奇方治疗老年头痛的经验

中医选奇方治疗老年头痛的体会(附医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医内科/廖华君医师 头痛病,类型多种,原因多样,现代医学大体可分为原发性头痛、继发性头痛以及其他种类的头痛。临床上有一部分头痛找不出病因,临床仪器、化验等检查也发现不了病灶。有不少患者只能通过服用止痛药临床缓解症状,过几天头痛又会继续发作,如此循环,终究解决不了问题。 头痛病,中医若是辨证准确,临床治疗可收到较好的效果。头痛大多由瘀血、寒凝、肝火、伤风以及精血亏虚等原因所引起。尤其是被风邪所伤,临床更为常见。《黄帝内经》认为“风为百病之长”,最易侵犯人体,并且风为无形,犯人体最为隐蔽,风邪侵袭人体脑窍,沿着经络进入大脑,从而引起头痛。 郭某,年事已高,气血衰弱,并且体内有瘀血(头为刺痛感、舌质可见瘀点、脉弦涩,此为瘀血证据),起初选用玉屏风散+通窍活血汤治疗,但是效果不理想。后面反复思考,发现人年老气血虚弱,极易被风邪所侵犯,故头痛病,中医又称为“头风”“首风”,因此治疗头痛莫忘治风。据于此,后面运用选奇方治疗,3个药祛外风(防风、葛根、炒蒺藜),3个药熄内风(天麻、钩藤、炒僵蚕),再辅佐头痛专药川芎,活血化瘀之品当归尾,重用黄芪大补元气,以推动血液运行(气足则血行的理论),从而收到佳效。

医案举隅: 郭某女81 头痛 2019.8.21 七月二十一处暑前3天周三 左侧头部疼痛1周余,刺痛感,恶风,夜痛甚于白日,脚挛急,左上肢无力,皆为左侧,汗多,纳眠可,二便可,舌质可见瘀点,脉弦浮硬,沉取无力。 处方:玉屏风散+通窍活血汤 黄芪30 防风10 川芎24 赤芍20 麸炒苍术10 桃仁10 红花10 当归尾6 醋没药6 葛根30 炒蒺藜10 柴胡12 6剂颗粒剂 2019.8.27 七月二十七处暑后四天周二 服药后舌苔好转,头痛依旧,夜间甚,早饭后头痛好转,走快即喘,腹中鸣响,矢气则舒,舌下瘀点瘀斑,脉右浮弦,左弦涩,沉取无力。处方:选奇方 川芎18 天麻10 钩藤30 炒僵蚕10 葛根30 炒蒺藜10 防风10 白芷12 当归尾12 黄芪40 6剂颗粒剂 2019.9.4 八月初五白露前5天周二 服药后头痛明显好转。唯留下午头稍有疼痛,其余无明显不适,舌下瘀点瘀斑,脉弦涩好转。 处方:选奇方

什么是血管性头痛

什么是血管性头痛 血管性头痛,病因尚未明了,一般认为系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及大脑皮层功能失调所致。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特点是痛点固定,其痛如刺,病程缠绵反复,迁延日久不愈。临床上常见的是偏头痛型血管性头痛。 1、基底动脉偏头痛。主要发生在少年或青年女性,与经期有显着关系。先兆症状为双侧的视觉变化如黑蒙,还可有短暂性遗忘、眩晕、耳鸣、步态不稳及双侧手足或口周感觉异常。在10~15分钟以后出现搏动性头痛,通常痛在枕部,伴有恶心呕吐。 2、典型偏头痛。以女性多见,常于青春期起病,呈周期性发作,至中年后逐渐减少。通常在清晨醒来时或白天发病,如有火星在眼前闪动,继而面、唇、肢体有麻刺感及轻度失语。此种先兆症状历时数分钟至30分钟后消退。而后出现一侧性头痛,也有疼痛遍及全头者。痛为搏动钻痛、钝痛或刺痛,在一小时左右达到高峰,后转为持续性疼痛。 3、普通型偏头痛。无明确的先兆症状,仅有一些非特异性前驱症状,发生在头痛前数小时或数天,包括精神障碍、胃肠道症状等。头痛发作持续数天,可呈双侧头痛。通常有家族史。 4、丛集性偏头痛(也称偏头痛性神经痛或组织胺性头痛)。是一连串密集的头痛发作,每日一次或数次,持续数十分钟,最长不超过一小时。间歇期可达数周甚至数年。患看常在夜间睡眠中突然

痛醒,为剧烈灼痛。 血管性头痛怎么办? 1.保护眼睛。刺眼的光线,例如阳光、镁光灯、电视银幕等,会使你眯眼,产生眼睛疲劳,最后引发头痛。当你要外出时,记得戴太阳眼镜。如果你在电脑前工作,记得休息片刻。 2.少喝酒。畅饮一回,或许无大碍,但饮酒过度可就不妙了。烈酒里也含有干酪胺。 3.培养幽默感。如果你经常把事情看得很严重,你可能常扳脸皱眉,满脑门都是烦恼,这也难怪你常患头痛。应学习放松自己,看淡周围事物。 4.准时用餐。省略或延迟用餐皆可能引起头痛。错过一餐,会引起肌肉紧绷,而当血糖因缺乏食物而降低时,脑部的血管会收缩,,当你再度进食时,会使这些血管扩张进而引发头痛。 5.注意咖啡因的用量。假使你每天服用大量的咖啡因,你的血管将扩张,可能促成头痛。因此,最好限制每天最多喝两杯咖啡。 6.少吃盐。有些人摄取高量的盐会引发偏头痛。 7.拒绝巧克力。吃巧克力不仅易发胖,它也含有干酪胺,这是引起头痛的主要可疑物。幸好许多年轻人对此化学反应已具有耐受性。另外,核果及陈年的干酪也含有干酪胺,应避免。 8.茶疗。古方添宁茶传承四百年古老茶疗养生之精髓,融合现代工艺,采用各种天然草本为主要原料精配而成,它能很好的调理

偏头痛的中医治疗

北京中医林,致力扬中医 中医治疗偏头痛 偏头痛是反复发作的一种搏动性头痛,属众多头痛类型中的“大户”。发作前常有闪光、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等先兆,同时可伴有神经、精神功能障碍。它是一种可逐步恶化的疾病,发病频率通常越来越高 资料来源:中华中医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一)中药疗法 (1)丹参息痛方 [功能主治]功能活血化瘀,养血平肝。主治高原地区血管性头痛。 [处方及用法]丹参15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川芎12克、熟地10克、鸡血藤15克、夏枯草9克、珍珠母20克(先煎)、细辛2克(后下)、刺蒺藜10克、菊花6克、秦艽10克,加水1000毫升煎煮后加入白糖熔化,浓缩至100毫升。每日1剂,12~15天为1疗程。(2)天麻头痛散 [功能主治]功能活血化瘀,驱风镇痛。主治偏头痛。 [处方及用法]天麻12克、当归尾12克、白菊花12克、白芷12克、川芎12克、丹参12克、红花10克、桃仁6克、生地10克、茯苓12克、白芍12克、蔓荆子12克,水煎服。(3)疏肝止痛方 [功能主治]功能疏肝解郁;主治肝气郁结型血管神经性头痛。 [处方及用法]柴胡9克、赤白芍10克、香附10克、桔叶10克、炒枳壳9克、甘草6克,水煎服。 (4)清热止痛方 [功能主治]功能清化痰热;主治痰湿化热型血管神经性头痛。 [处方及用法]半夏10克、陈皮9克、枳实6克、竹茹2克、桔梗9克、茯苓15克,水煎服。(5)当归化瘀方 [功能主治]功能活血化瘀;主治瘀血阻络型血管神经性头痛。 [处方及用法]当归10克、丹皮10克、红花6克、生地15克、桔梗9克、川芎6克,水煎服。 (6)清肝痛停方 [功能主治]功能清肝凉血;主治肝经血热型血管神经性头痛。 [处方及用法]龙胆草9克、柴胡9克、生地15克、丹皮12克、赤白芍各10克、枳壳9克,水煎服。 (7)莲草茯苓方 [功能主治]功能滋补肝肾;主治肝肾阴虚型血管神经性头痛。 [处方及用法]女贞子15克、旱莲草15克、山萸肉12克、茯苓15克、菊花9克,水煎服。(8)散寒止痛方 [功能主治]功能温肝散寒;主治寒凝厥阴型血管神经性头痛。 [处方及用法]吴茱萸6克、党参10克、半夏10克、茯苓15克、肉桂3克、旋覆花10克,水煎服。

2016年头痛病优势病种总结分析 (1)

2016年优势病种头痛病诊疗方案优化总结 一、概念 头痛是由外感六淫、内伤杂病引以自觉头部疼痛为临床特征的一种常见的病症。头痛多位于前额、额颞、顶部等部位。由外感六淫引起者多表现为掣痛、灼痛、跳痛、胀痛或重痛;由内伤病因所致者长以昏痛、隐痛、空痛为其特点。 头痛可见于多种西医急慢性疾病中,偏头痛、丛集性头痛、鼻窦炎、神经症等出现以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者,本节仅就脑病专科范围内的疾病进行辨治。 二、诊断依据 参照王永炎、严世芸主编的《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科技出版社,2009年)及HIS《国际头痛疾病分类》(2004年第2版(ICHD-II))、《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2006年第1版)诊断依据进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1)主要症状:头痛,或全头痛,或局部疼痛,性质可为剧痛、隐痛、胀痛、搏动痛等。急性起病,反复发作,发病前多有诱因,部分病人有先兆症状。 (2)辅助检查:应查血常规、测血压,必要时进行颅脑CT、MRI检查、脑脊液、脑电图、经颅多普勒彩色超声(TCD)、血液流变学指标,协助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 头痛分类参照《国际头痛疾病分类》,各种原发性头痛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包括偏头痛、紧张型头痛、丛集性头痛等原发性头痛以及部分继发性头痛,须除外颞动脉炎、低颅压综合征、肥厚性硬脑膜炎及非本专科系统相关的其他继发性头痛,例如眼、耳鼻喉源性头痛、肿瘤等疾病。 1)偏头痛 以无先兆性偏头痛为例,诊断标准如下: A.符合B-D项特征的至少5次发作; B.头痛发作(未经治疗或治疗无效)持续4~72小时; C.至少有下列中的2项头痛特征; 1.单侧性 2.搏动性 3.中或重度疼痛 4.日常活动(如走路或爬楼梯)会加重头痛或头痛时避免此类活动 D.头痛过程中至少伴随下列1项; 1.恶心和(或)呕吐 2.畏光和畏声 E.不能归因于其它疾病。 2)丛集性头痛 A.至少有5次头痛发作符合B~D; B.严重单侧眶部、眶上和(或)颞部疼痛,不处理持续15~180分钟; C.发作频率:隔日1次到每日8次; D.头痛时在头痛侧至少伴有下列1项体征:(1)结膜充血; (2)流泪; (3)鼻塞; (4)流涕; (5)前额和面部出汗; (6)瞳孔缩小; (7)上睑下垂; (8)眼睑水肿。 3)紧张型头痛 A.至少以前有10次头痛发作需符合B~D所列标准。这种头痛发作的数目:<180日/年 (<15天/月);

血管性神经头痛-病程记录

首次病程记录2015年05 月09 日 病例特点:患者xxx, 男, 57岁 1.主诉:.间断性头痛5天,加重一天。偶发心慌20年。 2.现病史:病人于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颞顶部头痛,呈阵发性闷痛,时间不固定,休息后稍缓解,无眩晕,微有清涕,无发热,不伴恶心、呕吐;无咳喘、无呼吸困难。未作任何处理,今感头痛加重且伴心慌一小时,休息后心慌缓解头痛无改善,遂来我院门诊就诊,门诊做心电图示:1.窦性心动过缓波平坦 3.轻度ST段压低。综合头痛、心慌症状以1.头痛原因待查:上感2.冠心病收入院。本次发病以来,精神差、饮食一般、睡眠欠佳,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3.既往史:平素身体状况一般。6年前曾因腹痛、黑便以“胃溃疡并胃出血”曾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12天好转(具体治疗不详)现未复发。11年前发现患“慢性乙肝小三阳”至今,自述因每季度查肝功能正常未予治疗。无肺结核病史,无高血压病史,无重大外伤及手术史,无输血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4.入院查体:T:℃P:59次/分R:20次/分BP:110/7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精神烦躁,步入病房,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未见黄染及出血点,未见肝掌与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结膜不充血,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唇无紫绀,伸舌居中,扁桃体Ⅰ度肿大,咽后壁粘膜炎性增生变厚,充血。右下第一磨牙龋齿,周围组织肿胀。颈软,无颈静脉怒张,气管居中。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率59次/分,心律齐,各瓣膜未闻及杂音。腹壁静脉未见曲张,腹平软,肝脾肋下示及,墨菲氏征阳性,麦氏点无压痛及反跳痛。余未引出异常征。 5.辅助检查:门诊做心电图示:1.窦性心动过缓波平坦 3.轻度ST段压低。 初步诊断: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2.牙周炎 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窦性心动过

血管性头痛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https://www.doczj.com/doc/6a3016965.html,/ 1 血管性头痛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血管性头痛是颅内血管舒缩障碍引起的头痛,对患者的身心伤害很大,血管性头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造成这两种类型头痛的病因不同,因此它们的治疗方法也不同。 1、改变不良思维方式:对于血管性头痛患者,其症状仅仅只是一种表象的东西,真正在后面起作用的是他们的不良个性和思维方式。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积极、乐观、无畏、果敢的思维方式,而绝不是一心一意地企图立刻消除症状。 2、调整心态:血管性头痛患者的发病原因也可能与对自己的要求有关,在高强度的工作下,完美主义者追求完美的行为,只会让自己陷入自我厌弃的深渊,因此要学会接受自己的不足:孙子说过一句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可以用来指导自己战胜心理疾病,保持心理健康;心平气和地承认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虚心地向别人学习,扬长避短,才不会自欺欺人,也不至于觉得自己“怀才不遇”而愤世嫉俗,凭空增添焦虑、愤懑和痛苦,才能减少发生血管性头痛的机率。 3、建议及时转移注意力:这包括树立目标,有所追求,增长学识,提高才干,建立起真的自信。积极的生活,培养广泛的兴趣,观察、发掘、体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有意义。 4、及时检查:当血管性头痛发作的时候,要自我观察头痛情况,最好是用个小本本记录下每次头痛的时间、程度、性质,同时,要注意神经性头痛时是否有呕吐、恶心、视力降低、肢体抽搐等情况。如有以上症状最好及时去医院检查。 5、对症治疗:当有轻微血管性头痛的时候,最好是能够对症治疗。像是有些人在食用了蛋类、肉类、海鲜类等出现过敏,从而引发偏头痛的症状,也是有的。当情况比较严重的时候,患者最好去医院做个检查,采用药物等方法对症治疗。 6、合理安排时间:要合理的安排好工作与休息的时间,千万不要长时间的工作,这只会加重头痛症状。另外,头痛患者每天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在精神上要消除紧张、焦虑、烦闷的情绪。饮食上以清淡为主。 7、宜做腹式呼吸:让病人闭目或注视某一固定物,缓慢地以鼻吸气,以口呼气,吸气时腹部凸起,呼气时腹部凹陷,呼吸尽量缓慢深长。同时用手轻轻抚摩疼痛部位。这种腹式呼吸止痛法,可使病人保持松弛,常可缓解持续性疼痛。有时,还可帮助病人入睡。 原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6a3016965.html,/toutong/2014/0808/190777.html

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可采取如下措施

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可采取如下措施: 药物治疗: ①血管收缩剂:麦角胺是一种强有力的血管收缩剂,适用于偏头痛先兆期的预防。如麦角胺咖啡因,用于头痛发作前。 ②镁制剂:镁离子能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阻断交感神经节、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可用33%硫酸镁15毫升,1日3次口服。 ③钙桔抗剂:这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阻滞钙离子慢通道,抑制血小板释放血清素和血栓素A2,持久地抑制血管收缩性物质而扩张血管,从而改善血管的舒缩功能。这类药物有心痛定、吲哚洛尔、尼莫的平、脑益嗪和盐酸氟桂嗪。 ④止痛剂:应用该类药物的目的主要是减轻或消除头痛之苦。因为该药能与脑内的阿片受体相结合,兴奋脑内抗痛系统,提高痛阂,从而呈现镇痛效果。常用的药物有阿司匹林、去病片(索密痛)、颅痛定、撤烈痛和卡马西平。 ⑤抗焦虑及镇静剂:这类药物能减轻患者的精神紧张和焦虑不安,抑制中枢的兴奋性。如西地浮、芬那露、多虑平和氯氮草等。 ⑥其他药物:有泰必利、豆腐贰(昆明神衰果素片)、复方丹参片、吲哚美辛等,也可取得一定疗效。 【白萝卜治偏头痛法】仰卧、用白萝卜汁滴鼻、右痛滴左 ,左痛滴右。每次 3~ 4滴 ,每日 2~ 3次 ,可治偏头痛。 【冷敷治偏头痛法】偏头痛发作时 ,取湿毛巾敷在痛处 ,毛巾捂热后就随时更换 ,一般20分钟左右就能减轻疼痛。 【按穴治头痛法】用一只手的拇指和中指使劲按两边的太阳穴 ,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按揉后颈部的颈窝 ,可治头痛。 【热水浸手治偏头痛法】双手浸入热水中让水没过手腕 ,每次浸半小时。在浸泡过程中 ,要保持水温。连续浸泡数次,偏头痛症状可消失。 【盐治头痛法】用食盐轻擦舌尖 ,并且喝一杯盐开水 ,头痛症状可望减轻。 【梳头治头痛法】每天反复梳头 ,再用木梳齿轻轻叩击头皮 3~ 5分钟 ,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痛等。若能针对头部穴位和疼痛部位叩击 ,疗效会更好。 【葱白治头痛法】将25克葱白掏烂如泥,将白附子、川芎各25克研成细末,与葱白调和,摊于牛皮纸上,敷于两太阳穴, 1小时后取下,可缓解头痛。 头疼可能是脑膜受到了刺激,血管收缩使张力增加引起的,也可能是脑部提醒我们氧气不足,需要更多氧气的信号。只要含着许多氧气的血液流入到疼痛的地方,头疼就会立刻消失。不过必须找到头疼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才能解决头疼的问题。 物理因素:能引起颅内外炎症、损伤的各种原因;因肿物压迫等原因导致血管牵引、伸展、移位、扩张;脑膜受刺激;肌肉收缩;直接刺激支配头面部的感觉神经等,都能引起头痛。

血管性头痛、神经性头痛秘方

血管性头痛、神经性头痛秘方 [通治方] 刘寿年:救脑汤录自《辨证录》,余临床加减运用,治疗神经性头痛效果甚好,而对于其它顽固性头痛亦有良效。自1977年5月至1980年4月,用此方加减治疗各种顽固性头痛80例,多在服药3-6剂后疼痛症状消失或减轻。 辛夷9克川芎30克细辛3克当归30克蔓荆子6克 水煎服,每日l剂。伴头胀目赤者,加双钩30克、龙胆草6克、石决明30克;气虚神疲者,加生芪15克、党参12克;失眠多梦者,加炒枣仁15克、夜交藤15克、生龙牡各15克;久痛不止,瘀阻脉络者,加水蛭3克、蜈蚣3条、全虫5克;寒呕者,加半夏10克、吴茱萸6克、生姜5片;热呕者,加代赭石15克、竹茹10克。 --《千家妙方》上册 叶怡庭:芍药牡丹汤治疗偏头痛性血管性头痛,临床观察证明,效果颇为理想。 生白芍30克牡丹皮10克甘草10克当归12克生地黄12克川芎6克桃仁l0克红花6克菊花10克钩藤12克 水煎服,每日l剂。 --《千家妙方》上册 [辨证方] 1、寒证 赵学敏:截头风,治偏正头风,百药不效,一服便愈。 香白正75克(炒) 川苔(炒) 甘草(炒) 川乌头(半生半熟)各30克

上药为末。每服3克,细茶薄荷汤调下。 --《串雅内编》卷一 张泽生:冒风或屡感风寒,客于脑腑,头痛屡发,病程较长,余常用川草乌各6克(病重者生用,轻者用制品),白芷18克,僵蚕18克,生甘草9克。研细末,分6包,每日1包,饭后清茶调服。曾治此类头痛10余人,诸药未效,投予上方l~2剂即愈。 --《名老中医医话》 许叔微:硫黄丸,治头痛。 硫黄60克(研细) 硝石30克 上水丸,如指头大。每服3克,空心腊茶嚼下。 予中表兄病头风20余年,每发头痛如破,数日不食,百方不能疗,医田滋见之,曰老母病此数十年,得一药遂愈。就求之,得l0丸,日服1枚。10余日,滋复来,云头痛平日食何物即发,答云:最苦饮酒食鱼。滋取鱼酒令您食,云服此药lO枚,岂复有头痛耶!如其言食之,竟不发,自此遂瘥。 --《普济本事方》卷二 2、热证 王昆山:防风芍药白正汤,余在临床已应用数十年,结合具体病人,若能适当辨证加减,效果甚为满意。除血管性头痛外,其它各种头痛症,亦可收到较好疗效。 防风30克生白芍30克白芷15克细辛3克菊花15克川芎15克薄荷10克蔓荆子15克生石膏30克连翘15克红花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 前额痛甚,加入葛根、升麻;左侧痛甚。加入柴胡"、黄芩;右侧痛甚,加入藁本、独活;后头痛甚,加羌活、麻黄;头顶痛甚,加胆草、珍珠母;头晕者,加入怀牛膝、夏枯草、黄精;伴失眠者,加入柏子仁、枣仁;伴多梦,加入夜交藤、合欢皮;伴烦躁不安,加入竹叶、莲子心;伴食欲不振,加入焦三仙、草豆蔻。 --《千家妙方》上册

血管性神经头痛 - 病程记录

首次病程记录 2015年 05 月 09 日 病例特点:患者 xxx, 男, 57岁 1.主诉:.间断性头痛5天,加重一天。偶发心慌20年。 2.现病史:病人于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颞顶部头痛,呈阵发性闷痛,时间不固定,休息后稍缓解,无眩晕,微有清涕,无发热,不伴恶心、呕吐;无咳喘、无呼吸困难。未作任何处理,今感头痛加重且伴心慌一小时,休息后心慌缓解头痛无改善,遂来我院门诊就诊,门诊做心电图示:1.窦性心动过缓 2.T波平坦 3.轻度ST段压低。综合头痛、心慌症状以1.头痛原因待查:上感?2.冠心病?收入院。本次发病以来,精神差、饮食一般、睡眠欠佳,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3.既往史:平素身体状况一般。6年前曾因腹痛、黑便以“胃溃疡并胃出血”曾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12天好转(具体治疗不详)现未复发。11年前发现患“慢性乙肝小三阳”至今,自述因每季度查肝功能正常未予治疗。无肺结核病史,无高血压病史,无重大外伤及手术史,无输血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4.入院查体:T:36.8℃ P:59次/分 R:20次/分 BP:110/7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精神烦躁,步入病房,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未见黄染及出血点,未见肝掌与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结膜不充血,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唇无紫绀,伸舌居中,扁桃体Ⅰ度肿大,咽后壁粘膜炎性增生变厚,充血。右下第一磨牙龋齿,周围组织肿胀。颈软,无颈静脉怒张,气管居中。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率59次/分,心律齐,各瓣膜未闻及杂音。腹壁静脉未见曲张,腹平软,肝脾肋下示及,墨菲氏征阳性,麦氏点无压痛及反跳痛。余未引出异常征。 5.辅助检查:门诊做心电图示:1.窦性心动过缓 2.T波平坦 3.轻度ST段压低。 初步诊断: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2.牙周炎 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窦性心动过缓心功能Ⅰ级 4.慢性胆囊炎 5.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诊断依据:1. xxx, 男, 57岁,间断性头痛5天,加重一天;偶发心慌20年 2.查体:P:59次/分扁桃体Ⅰ度肿大,咽后壁粘膜炎性增生变厚,充血。右下第一磨牙龋齿,周围组织肿胀。墨菲氏征阳性。 3.病史:11年前发现患“慢性乙肝小三阳”至今。 4.辅助检查:门诊做心电图示:1.窦性心动过缓 2.T波平坦 3.轻度ST段压低。鉴别诊断:1.肺炎本病例无发热咳嗽、咳痰等肺炎的典型症状,基本可排除,可在入院后拍胸片进一证实。 2.血管神经性头痛其疼痛性质为胀痛或搏动性痛,本例为闷痛,有明显的上呼吸道及牙周感染症状和体征,若行抗感染治疗后头痛消失可排除血管神经性头痛。 3.心脏神经官能症本例心电图检查有实质性改变(1.窦性心动过缓 2.T波平坦 3.轻度ST 段压低。)基本可排除。由于本院条件有限,建议患者出院后去上级医院做冠脉造影确诊。诊治计划:1.抗感染(牙周炎情况必要时请牙科会诊) 2.改善心肌血液供应 3.对症支持治疗 4.若病情变化及时转上级医院诊治。 医师签名:xxx

中医对头痛的分类及治疗方剂

中医对头痛的分类及治疗方剂 一)风寒头痛 此种头痛最常见。系由感受风寒之邪所致,起病较急,头痛为重,以前额及太阳区为主,常牵连颈项部拘紧感,遇风寒时头痛即刻加重,由于风寒束表毛窍闭塞,而头痛无汗,影响肺气宣降可伴有咳嗽、喷嚏、鼻塞或流清涕等。重者伴有发烧、全身酸痛。舌苔薄白,脉象浮紧。 治则:散风止痛方剂:川芎茶调散加减川芎10 克,荆芥10 克,薄荷6 克,羌活10 克,细辛3 克,白芷10 克,防风10 克,甘草6 克。 二)风热头痛 临床表现:起病急、头痛重,伴有头沉和灼热感, 常有发烧、头中觉热、喜凉风,热重时口渴咽干痛、小便赤黄、大便秘结、鼻流浊涕或有牙痛等。舌苔黄,脉浮数。 治则:祛风清热方剂:桑菊饮加减桑叶10 克,菊花10 克,桔梗10 克,连翘10 克,杏仁10 克,甘草6 克,薄荷6 克,芦根10 克 三)风湿头痛临床表现:头重如裹、头痛头胀而有紧缚感,伴四肢沉重、 胸胁满闷、全身困倦酸痛或有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脉滑。 治则:祛湿化湿止痛方剂:羌活胜风湿加减羌活10 克,独活10 克,川芎10 克,蔓荆子10 克,甘草6 克,藁本10 克,防风10 克。 四)肝阳头痛本型头痛多有高血压病史。为搏动样跳痛,伴有头晕耳鸣、目眩而涩、颈项拘紧感、性急易怒、面红口苦咽干等。舌质

红,脉弦。 治则:以平肝阳为主方剂:镇肝熄风汤加减:淮牛膝10 克,生龙骨10 克,白芍10 克,天冬10 克,生麦芽10 克,生牡蛎10 克,赭石10 克,玄参10 克,川楝子 10 克,青蒿10 克,甘草6 克。 五)痰浊挟风头痛临床表现:头痛较重,伴有目眩、胸闷、恶心呕吐、咳嗽多痰。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则:健脾化痰、兼以除风方剂:四君子汤加减党参10 克,白术10 克,茯苓10 克,甘草6 克,半夏10 克,防风10 克。 六)血瘀头痛

头痛宁胶囊治疗头痛体会

头痛宁胶囊治疗头痛体会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各类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头痛障碍性疾病也不例外。工作、生活压力,饮酒、吸烟、缺乏睡眠等不良生活方式都可以引起头痛障碍性疾病。欧美更是把偏头痛视为最有可能致残的4类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原发性头痛的发病率占人口总数的10%~13%以上,目前该病的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约50%的患者有家族史。该病发病人群广泛,涉及儿童、青年和成人,偏头痛是周期性发作疾病,病程长,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国内外对偏头痛发作期治疗与预防的常用药物包括曲坦类、麦角胺制剂、普萘洛尔(心得安)、苯噻啶、钙离子拮抗剂等,但因服药周期长,副作用大,禁忌症多,且不能有效控制复发,难以在临床长期、广泛应用。中医学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又为髓海所在,凡五脏之精华、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部。寒、湿、痰、火、虚等因素均可使气血运行失畅而瘀阻,不通则痛。本人临床多年,用头痛宁胶囊治疗头痛有一些心得体会,现总结如下: 一、中医对头痛的定义:头痛即指由于外感与内伤,致使脉络绌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以病人自觉头部疼痛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证,也是一个常见症状,可以发生在多种急慢性疾病中,有时亦是某些相关疾病加重或恶化的先兆。 诊断依据:1、以头痛为主症,或前额、额颞、巅顶、顶枕部或全头疼痛,头痛性质多为跳痛、刺痛、胀痛、昏痛、隐痛等。有突然而作,

其痛如破而无休止者,也有反复发作,久治不愈,时痛时止者;头痛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数天或数周不等。2、因外感、内伤等因素,突然而病或有反复发作的病史。3、应查血常规、测血压,必要时做脑脊液、脑电图检查,有条件时做经颅多普勒、颅脑CT和MRI检查,有助于排除器质性疾病,明确诊断。 二、头痛宁胶囊成分:土茯苓、天麻、制何首乌、当归、防风、全蝎。功效主治:熄风涤痰,逐瘀止痛。用于偏头痛,紧张性头痛属痰瘀阻络证,证见:痛势甚剧,或攻冲作痛,或痛如锥刺,或连及目齿,伴目眩畏光,胸闷脘胀,恶心呕吐,急躁易怒,反复发作。 三、偏头痛属中医学头风范畴,中医学认为偏头痛主要病机为外感或内伤所致头部脉络阻闭,神机受累,清窍不利。治宜平肝熄风,滋补肾阴,通络止痛之法。而头痛宁方天麻平肝潜阳、熄风除痰。全蝎熄风通络止痛。二药合用,平肝熄风止痛之功相得益彰,故共为君药。方中诸药合用,共奏平肝熄风、滋阴养血、通络止痛之功。中药药理学研究表明,天麻注射液可增加小鼠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天麻苷可增加动脉血流惯性,增强机体免疫力,有减轻脑缺血及其再灌注引起的脑组织损伤作用。天麻含增强脑细胞功能、营养脑神经成分的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且对肝脏有很强的营养、保护作用。而且天麻和其他活血类中药同用,能够显著抑制血液中5-HT活性,维持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以抗衡中枢神经元的兴奋性亢进,缓解脑血管痉挛,增加大脑供血供氧,改善大脑微循环,对致痛因子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能显著改善脑细胞功能,具有镇痛、解痉、祛

血管性头痛的原因

血管性头痛的原因 血管性头痛的原因 ①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血栓栓塞性脑血管病。 ②颅内血肿: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 ③蛛网膜下腔出血。 ④未破裂的血管畸形:动静脉畸形;囊内动脉瘤。 ⑤动脉炎:巨细胞动脉炎;其他系统性血管炎;原发性颅内动脉炎。 ⑥颈动脉或椎动脉痛:颈动脉或椎动脉阻断;(原发性)颈动脉痛;动脉内膜切除后头痛。 ⑦静脉血栓形成。 ⑧动脉性高血压:对外源性物质的急性反应;嗜铬细胞瘤;恶性高血压;先兆子痫和子痫。 ⑨与其他血管性疾患有关的头痛。 ⑦静脉血栓形成。 ⑧动脉性高血压:对外源性物质的急性反应;嗜铬细胞瘤;恶性高血压;先兆子痫和子痫。 ⑨与其他血管性疾患有关的头痛。 血管性头痛的治疗方法 1、改变不良思维方式:对于血管性头痛患者,其症状仅仅只

是一种表象的东西,真正在后面起作用的是他们的不良个性和思维方式。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积极、乐观、无畏、果敢的思维方式,而绝不是一心一意地企图立刻消除症状。 2、调整心态:血管性头痛患者的发病原因也可能与对自己的要求有关,在高强度的工作下,完美主义者追求完美的行为,只会让自己陷入自我厌弃的深渊,因此要学会接受自己的不足:孙子说过一句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可以用来指导自己战胜心理疾病,保持心理健康;心平气和地承认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虚心地向别人学习,扬长避短,才不会自欺欺人,也不至于觉得自己“怀才不遇”而愤世嫉俗,凭空增添焦虑、愤懑和痛苦,才能减少发生血管性头痛的机率。 3、建议及时转移注意力:这包括树立目标,有所追求,增长学识,提高才干,建立起真的自信。积极的生活,培养广泛的兴趣,观察、发掘、体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有意义。 4、及时检查:当血管性头痛发作的时候,要自我观察头痛情况,最好是用个小本本记录下每次头痛的时间、程度、性质,同时,要注意神经性头痛时是否有呕吐、恶心、视力降低、肢体抽搐等情况。如有以上症状最好及时去医院检查。 5、对症治疗:当有轻微血管性头痛的时候,最好是能够对症治疗。像是有些人在食用了蛋类、肉类、海鲜类等出现过敏,从而引发偏头痛的症状,也是有的。当情况比较严重的时候,患者最好去医院做个检查,采用药物等方法对症治疗。 6、合理安排时间:要合理的安排好工作与休息的时间,千万不要长时间的工作,这只会加重头痛症状。另外,头痛患者每天

头痛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头痛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头痛是指以病人自觉头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可单独出现,亦见于多种疾病的过程中。 头痛的病因病机 头痛的病因:①外感六淫②情志失调③饮食劳倦,久病体虚 ④先天不足,房事不节⑤头部外伤 头痛的病机: 分外感和内伤两大类。 外感——外邪上扰清空,壅滞经络,络脉不通; 内伤——肝阳上扰,或瘀血阻络,或头目失荣而发头痛。 病位——肝、脾、肾。 病理因素——痰湿、风火、血瘀。 病理性质——有虚有实。 外感头痛——病程较短,治疗养护得当则少有转化。 内伤头痛——起病较缓,病程较长,病性较为复杂。 头痛的诊断要点 1.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2.头痛部位可发生在前额、两颞、颠顶、枕项或全头部。疼痛性

质可为跳痛、刺痛、胀痛、灼痛、重痛、空痛、昏痛、隐痛等。头痛发作形式可为突然发作,或缓慢起病,或反复发作,时痛时止。疼痛的持续时间可长可短,可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数周,甚则长期疼痛不已。 3.外感头痛者多有起居不慎,感受外邪的病史;内伤头痛者常有饮食、劳倦、房事不节、病后体虚等病史。 根据头痛的不同部位判断其经络归属: 太阳头痛—头后部,下连于项 阳明——前额及眉棱骨处 少阳——头两侧,连及耳部 厥阴——巅顶部,或连于目系 头痛的辨证论治 风寒头痛 证候主症:头痛连及项背,常有拘急收紧感,或伴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 证机概要:风寒外袭,上犯颠顶,凝滞经脉。 治法:疏散风寒止痛。 代表方:川芎茶调散 常用药:川芎、白芷、藁本、羌活、细辛、荆芥、防风。 加减:1.头痛,恶寒明显—加麻黄、桂枝、制川乌—温经散寒。 2.巅顶头痛,干呕吐涎沫,四肢厥冷,苔白,脉弦—寒邪侵于厥阴经

偏头痛的治疗

偏头痛的治疗 (一)偏头痛的治疗策略 偏头痛的发作是神经化学事件级联激发的多个步骤的结果。因此,靶向此级联中的一步或几步也许能获得更好的疗效,焦点是采取有潜力的药理学靶向治疗遏制急性偏头痛的发作、发展,从靶向神经元激活的早期机制入手,达到尽快恢复神经元稳定性的目的。①抑制 CSD:CSD是由谷氨酸、细胞外钾离子及降低的镁水平引发和传播的,因此采用谷氨酸调节剂、δ-1受体激动剂、氯通道增强剂和钾通道调节剂,可恢复神经元的稳定性。镁调节剂、NMDA受体调节剂和非NMDA谷氨酸调节剂、钾通道调节剂理论上都可能有效。②抑制神经血管偶联的神经原性炎症机制 NOS抑制剂对偏头痛治疗可能有效。③抑制伤害性感受器激活血管扩张抑制剂曲普坦类药物可遏制偏头痛发作。④增强下行调控机 制方法之一是提高阿片能的功能。阿片短期应急使用对下行抑制系统有很强的激动作用,但长期使用会刺激下行疼痛的易化系统,从而引起痛觉过敏和头痛。此外,增强腺苷-1(A1)受体的功能也可提高下行抑制能力,但对偏头痛采用A1激动剂治疗应权衡潜在的心血管系统不良影响。⑤前列腺素(PG)介导中枢敏化,阻断PG合成可防止或逆转中枢敏化。钠通道的开放和香草酸类(vanilloid)受体的激活在常见头痛症的外周敏化机制中起关键作用。利多卡因是外周钠通道阻滞剂,利多卡因贴膜对由外周和中枢敏化引起的带状疮疹后神经痛有效。抑制外周敏化还包括抑制香草酸类受体的活性和可能与之相关的大麻素系统。调控谷氨酸能系统可阻断中枢敏化机制。用NMDA受体抑制剂和非NMDA的AMPA- 红藻氮酸受体抑制剂治疗急性偏头痛也有治疗前景。 (二)偏头痛的治疗措施 1、一般性措施 (1)、对许多患者而言,可以识别并能部分控制其激发因素,一些患者诉称偏头痛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增加与吸烟、饮酒、睡眠不足、精神紧张、疲劳、或吃某种食物有关,尤其是含有巧克力和酪胺的奶酪、血管扩张剂 (例如,硝酸甘油、潘生丁)可造成某些个体的偏头痛。 (2)、焦虑和抑郁亦应采取适当的心理疗法和药物治疗。 (3)、服用避孕药的偏头痛女性约有1/3头痛增加。妇女在不连续应用口服避孕药期间间断进行临床试验研究可能是有意义的。另一方面,一些偏头痛妇女开始口服避孕药则呈现头痛减轻。 (4)、在偏头痛期间进行脑动脉造影常是不适当的。因为有报道,脑血管痉挛和脑梗死可以作为急性发作期间的罕见并发症。囊性动脉瘤或者动-静脉畸形患者的偏头痛发生率并不比一般人群更高。所以,仅有偏头痛并不是神经放射学检查的指征。但若偏头痛伴有持续的神经病学缺损、癎性发作、或病史中提示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则有理由进行神经放射学检查、有时需脑血管造影。

头痛汤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36例_屠连茹

作者简介:屠连茹(1955—),女,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北京 100035);杨思雯,单位同第一作者。 头痛汤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36例 屠连茹 杨思雯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自拟头痛汤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36例,10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本组36例,痊愈9例,显效25例,无效2例,总有效为94.4%。结论:中医药疗法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疗效显著。 关键词:血管神经性头痛;头痛汤;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R 741.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7156(2009)05-0016-01 2000年1月至2005年10月,笔者用自拟头痛汤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36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6例均为门诊患者,男15例,女21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16年。 1.2 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 确诊。 2 治疗方法 予自拟头痛汤治疗。基本方:天麻、钩藤、僵蚕各9g ,菊花、蔓荆子、白蒺藜各12g ,白芷、川芎、桃仁、红花各6g ,丹参15g 。随证加减。头痛剧烈加全蝎3g ,地龙9g ,蜈蚣一条;肝阳上亢加石决明 20g ,夏枯草12g ,丹皮9g ;痰浊甚者加胆星6g ,茯苓、竹茹各12g ;气血不足加黄芪、当归各9g ,枸杞子12g ;肝肾亏损加山萸9g ,何首乌15g ;气滞甚者加玫瑰花12g ,香附9g ,木香6g 。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服,10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痊愈:治疗后头痛症状消失,复查脑血流图恢复正常或明显改善,随访1年以上无复发;显效:头痛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6个月后如又复发,再经治疗又消失,脑血流图复查明显改善;无效:治疗前后头痛症状无改善,脑血流图复查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本组36例,痊愈9例,显效2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 4.4%。 4 讨论 血管神经性头痛属中医学偏头痛、头风、脑风 范畴,其痛暴发、痛甚剧,或左或右、或连及眼齿,痛止则如常人,其发病原因虽涉及肝、脾、肾三脏有 关,但责之肝者比较多见,因情志所伤,肝失疏泄,郁而化火,上扰清窍而头痛,或为火盛伤阴,肝失濡养及肝肾阴亏或肾水不足,水不涵木,肝阳上亢,上扰清空而痛。因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久病入络”,“久病成瘀”,该病后期多以瘀血阻络为主,其特点是首次发作大多在青春期,以女性居多,病程较长,间歇性反复发作,每次发作症状相似,可伴恶心呕吐、畏光或视觉先兆。常因失眠、情绪、劳累等因素而诱发 [2] 。 血管神经性头痛大多认为是早期的血管痉挛和极期的血管扩张,使颅内外血流量减少,使脑缺血、缺氧而致头痛,也有认为其发病机制涉及中枢神经、自主神经和酶系统。自拟头痛汤方中,天麻、僵蚕、钩藤、菊花平肝潜阳,解痉止痛;白蒺藜、白芷祛风止痛,疏肝解郁;蔓荆子引药上行,清利头目;桃仁、红花、丹参、川芎合用以加强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且川芎性善疏通,能上升头面,外达肌肤,为治头面之要药,具有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改善脑缺血等作用;地龙活络,全蝎搜风通络,镇痉止痛,蜈蚣直入肝经,其性走串,善解血脉痉挛而止痛。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川芎、丹参均能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尤其川芎还能通过血脑屏障,更适合解除脑动脉痉挛,从而有利于改善局部脑血流量。诸药合用,共奏平肝息风,活血通络止痛之功效,治疗偏头痛疗效确切。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南京:南京 大学出版社,1994:22-23. [2] 叶显能,孙文忠主编.中药临床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 术出版社,1993:17-175. (收稿日期:2008-12-02,修回日期:2009-03-26) 本文编辑:李艳萍 ·16· 山西中医 2009年5月第25卷第5期 S H A N X I J O FT C M M a y .2009V o l .25N o .5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25例疗效体会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25例疗效体会 发表时间:2017-07-07T15:14:08.73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7期作者:张晓梅 [导读] 偏头痛是临床上一种比较多见的发作性的头痛疾病,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人体自身的神经血管功能存在着障碍。黑龙江省建边农场医院黑龙江黑河市 161415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中医内科中治疗偏头疼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中医内科收治偏头痛患者25例进行研究。按照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3例,对照组12例。对照组使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法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治疗结果。结果: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观察组患者13例,显效者6例,有效者6例,无效者1例,治疗总有效率92.30%;对照组患者12例,显效者8例,有效者1例,无效者3例,治疗总有效率75.00%。中医内科治疗比西医治疗总体疗效较好。结论:对于偏头痛采用中医内科治疗有着显著的效果,是现阶段十分理想的治疗方式,能够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可以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偏头痛;中医内科;临床疗效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inly in the treatment of migraine. Methods:a total of 25 patients with migraine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5 to December 2016 were studied.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13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n = 12). The control group using Flunarizine Hydrochloride Capsules oral treatment,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CM therapy. Statistical results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13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control,6 cases were cured,6 cases effective,1 cases ineffective,the total efficiency of treatment was 92.30%;the control group 12 cases,8 cases were cured,1 cases effective,3 cases ineffective,the total effective the efficiency of 75%. Good effect of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in treatment of Western medicine in general. Conclusion:the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migraine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is a very ideal treatment at this stage,can help patients recover as soon as possible,can be promoted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migrain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linical efficacy 偏头痛是临床上一种比较多见的发作性的头痛疾病,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人体自身的神经血管功能存在着障碍,进而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痛症状。该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偏侧搏动头痛,或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于安静、黑暗环境或睡眠后可部分缓解,部分患者于发病前伴有神经、精神功能障碍,偏头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在本次研究中,我院中医内科对25例偏头痛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中医内科收治偏头痛患者25例进行研究。按照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3例,对照组12例。患者入院伴有如下症状,常表现为精神疲乏、睡眠不佳、特定季节发作;部分患者发作前有先兆,视线模糊、或有闪光,肢体异常等;发作部位多位于眼眶周围,局限于一侧;可伴有肠道神经症状,如恶心、呕吐等。观察组患者中男7例,女6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32.1±1.6)岁,患病时间1~15年,平均患病时间(6.2±1.2)年。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将患者分为4种类型,即瘀阻脑络型4例、肝郁气滞型5例、风痰上扰型2例、肝肾阴型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6例,女6例,年龄21~62岁,平均年龄(34.2±3.2)岁,患病时间2~16年,平均患病时间(6.3±2.4)年,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将患者分为4种类型,即瘀阻脑络型3例、肝郁气滞型6例、风痰上扰型2例、肝肾阴型1例。两组间对比,年龄、疾病分型等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观察组病例采用中医治疗,选择疏风通络,温经止痛的中药。方药如下:川芎15g,防风15g,白芷15g,羌活12g,薄荷15g,蔓荆子15g,菊花15g,全蝎5g,蜈蚣1条,细辛6g。每天1剂,水煎内服。对照组采用西医内科治疗。选取药物:给患者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1次/d,5mg/次。中药组与西药组治疗时间均为4周,期间不服干扰药物。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观察组患者13例,显效者6例,有效者6例,无效者1例,治疗总有效率92.30%;对照组患者12例,显效者8例,有效者1例,无效者3例,治疗总有效率75.00%。中医内科治疗比西医治疗总体疗效较好。 3.讨论 偏头痛为内科常见疾病之一。常见于女性,男女患者比例约为1:2-3,人群中患病率为5%~10%,常有遗传背景。偏头痛据中医理论属“偏头风”、“脑风”范畴,主要症状为风邪人脑、夹寒、热、湿,或经络阻塞、气血失衡,或肝、脾失调以至脑络失调,总而言之偏头痛并非局部病痛,反应内在机理失调,应辨证论治。一般在临床上主要是采取西药或者是中西药结合的治疗方式,但是效果并不是十分的明显。中医内科治疗有着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并且毒副作用比较少、治疗的费用相对比较低,因而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青睐。采用常规中药方剂以丹参、川穹、当归等入药,具有活血祛瘀、补血养肝等效用,可调节机理,提高机体免疫力,对因疲劳、困倦、气血虚弱引起的偏头风疗效较显著,据疼痛部位进行适当的加减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但偏头风病情复杂、证型较多、病情各异,单纯的方剂不能满足临床需要,诊疗时应据疼痛症状、发作规律、舌像、脉相、面色等综合确诊,以确定病因,对症下药才能取得满意度疗效。在本研究中,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观察组患者13例,显效者6例,有效者6例,无效者1例,治疗总有效率92.30%;对照组患者12例,显效者8例,有效者1例,无效者3例,治疗总有效率75.00%。中医内科治疗比西医治疗总体疗效较好。这说明中医内科在治疗偏头疼方面有着比较好的效果,可以很好的改善患者的病情,使得患者偏头疼的症状能够得到有效的减轻,促进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提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