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炮制的分类及其辅料

中药炮制的分类及其辅料

中药炮制的分类及其辅料
中药炮制的分类及其辅料

.txt大人物的悲哀在于他们需要不停地做出选择;而小人物的悲哀在于他们从来没有选择的机会。男人因沧桑而成熟,女人因成熟而沧桑。男人有了烟,有了酒,也就有了故事;女人有了钱,有了资色,也就有了悲剧。中药炮制常用辅料

炮制辅料是指在炮制过程中应用的除主药以外的一切附加物料的总称。其性质、成分对所炮制的药物有一定的影响,与中药炮制品的临床疗效也有一定的关系。炮制辅料的作用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具有中间传热体作用;另一个是发挥药性作用(协同或拮抗)。炮制辅料依照其应用时的形态分为“固体辅料”和“液体辅料”。

1.液体辅料:

酒醋蜂蜜食盐水生姜汁胆汁黑豆汁甘草汁米泔水其他

2.固体辅料:

稻米麦麸白矾豆腐土蛤粉滑石粉河砂朱砂酒:

制药用酒为白酒和黄酒两大类,黄酒为粮食酿造而成,含乙醇15~20%,白酒为酿造后经蒸馏而成,含乙醇50~70%。炮制用酒以黄酒为主,用于酒炙、酒蒸、酒炖、酒浸淬等;白酒多用于浸泡药物。酒的性味甘辛、大热,能活血通络、祛风散寒、行药势、矫臭矫味。药物经酒制后有助有效成分的溶出,而增强疗效。动物的腥膻气味为三甲胺、氨基戊醛类等成分,酒制时它能随酒挥发而除去,酒有酯类等醇香物质,可以矫臭矫味。

醋:

制药多用米醋等食用醋,含醋酸4~6%。醋制的方法有醋炙、醋蒸、醋煮、醋浸淬等。醋性味酸苦、温,具有引药入肝、理气、止血、行水、消肿、解毒、散瘀止痛、矫味矫臭作用。醋具酸性能使药物中所含的游离生物碱等成分结合成盐,增加溶解度而易煎出有效成分,使疗效增强。如延胡索。醋能缓和大戟、芫花等峻下逐水药的药性和降低其毒性。醋能引药入肝,增强药物疏

肝止痛作用。如柴胡。醋能和具腥膻气味的三甲胺类结合成盐而无臭气,故可矫臭矫味。如五灵脂。

蜂蜜:

为蜜蜂采集花粉酿制而成。主要成分为果糖、葡萄糖,两者约占蜂蜜的70%,尚含少量蔗糖、麦芽糖、矿物质、蜡质、含氧化合物、酶类、氨基酸、维生素等物质。炮制常用的是炼蜜。其性味甘平,能补中润燥,止痛,解毒,矫味矫臭。蜜能与药物起协同作用,增强其润肺止咳、补脾益气作用。还能矫味,缓和药性及降低药物的副作用等。常用蜜炙的药物有甘草、麻黄、百部、马兜铃等。

食盐水:

为食盐的结晶体加水溶解,经过滤而得的澄明的液体。主要成分为NaCl,尚含少量的硫酸盐、镁、钡、氟、砷、铅等。其性味咸寒,能强筋骨、软坚散结、清热凉血、解毒、防腐,并能矫臭矫味。药物经盐制后,能改变药性,增强滋补肝肾、滋阴降火、疗疝止痛等作用。常用盐制的药物有杜仲、巴戟天、小茴香、车前子等。

生xx:

为鲜姜经捣碎加水取汁或生姜切片后加水共煎去渣而得的黄白色液体。主要成分为挥发油、姜辣素(姜烯酮、姜酮、姜萜酮混合物),另含多种氨基酸\粉及树脂状物。其性味辛温,能发表、散寒、止呕、化痰、解毒。药物经姜制后,能抑制其寒性,增强疗效,降低毒性。常用姜制的药物有竹茹、草果、厚朴、半夏、黄连等。

胆汁:

为牛、猪、羊的新鲜胆汁。为绿褐色、微透明的液体,略有粘性,有特异腥臭气。

主要成分为胆酸钠、胆色素、粘蛋白、脂类及无机盐类等。胆汁性味苦,大寒。能清肝明目,利胆通肠,解毒消肿,润燥。与药物共制后,能降低毒性和温燥之性,增强疗效。如胆南星。

为黑色大豆加水煎煮去渣而得的黑色浑浊液体。黑豆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色素、淀粉等。其性味甘平,能活血,利水,滋补肝肾,养血祛风,解毒。药物经黑豆汁制后能增强药物的补益作用,降低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如何首乌。

甘草汁:

甘草汁为甘草饮片加适量水共煎去渣而得的黄棕色至深棕色的液体。甘草主要成分为甘草甜素及甘草甙,还原糖,淀粉及胶类物质等。其性味甘平,能和中缓急,润肺,补脾,解毒。药物经甘草汁制后能降低毒性,缓和药性。常用甘草汁制的药物有远志、吴茱萸、半夏等。

米泔水:

为淘米时第二次滤出之灰白色混浊液体,含少量的淀粉和维生素,现有用2%大米粉加水搅匀代用者。米泔水甘凉,对油脂有吸附作用,用于浸泡含油质较多的药物如苍术、白术,除去部分油质,缓合辛燥之性。

其他:

其他的液体辅料还有植物油、羊脂油、米泔水、其他药汁等,根据医疗的需要而选用。

稻米:

稻米为禾本科植物稻的种仁,主要成分为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尚含少量的B族维生素、多种有机酸类及糖类。中药炮制多选用大米或糯米。其性味甘平,能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止咳,止泻痢。与药物共制,可增强疗效,如党参。降低刺激性和毒性,如斑蝥、红娘子。

麦麸:

麦麸为小麦的种皮,呈褐黄色,主含淀粉、蛋白质及维生素等。其性味甘淡,能和中益脾。与药物共制能缓和药物的燥性,去除药物的不良气味,增强疗效。常用麦麸制的药物有枳壳、枳实、僵蚕、苍术、白术等。

白矾为三方晶系明矾矿石经提炼而成的不规则的结晶体,无色、透明或半透明,主要成分为含硫酸铝钾。其性味酸寒,能解毒,祛痰杀虫,收敛燥湿,防腐。与药物共制,了防止药物腐烂,降低毒性,增强疗效。常用白矾制的药物有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等。

豆腐:

豆腐为大豆种子粉碎后经特殊加工制成的乳白色固体,主含蛋白质、维生素、淀粉等。其性味甘凉,益气和中,生津润燥,清热解毒。与药物共制,可降低其毒性,去除污垢。常用豆腐制的药物有藤黄、硫磺、珍珠等。

土:

中药炮制常用的土是灶心土(伏龙肝),即柴灶内久经柴草熏烧的土,取出刮去焦黑的外层,研细备用。其性味辛温,能温中和胃,止血、止呕、涩肠止泻等。与药物共制,可降低药物的刺激性,增强疗效。常用土制的药物有白术、山药、当归等。

蛤粉:

蛤粉为软体动物文蛤等的贝壳,经煅制粉碎后的灰白色粉末。其性味咸寒,能清热、利湿、化痰、软坚。与药物共制,可去除药物的腥味,增强疗效。如阿胶。

xx:

滑石粉为单斜晶系多鳞片状或斜方柱状的天然矿石,经碾细过筛而成的白色粉末。其性味甘寒,能利尿、清热解暑。炮制中作为中间传热体拌炒药物,使其受热均匀。主要用于烫制刺猬皮、水蛭、鱼鳔胶等。

河砂:

筛取中等粗细的河砂,淘尽泥土,除尽杂质,晒干而成。用河砂作为中间传热体拌炒药物,取其温度高,受热均匀,可使坚硬的的药物质变酥脆,易于

粉碎和煎出药效。还可破坏药物的毒性,易与除去非药用部位。常用砂烫的药物有马钱子、狗脊、龟甲、鳖甲等。

xx:

为三方晶系硫化物类矿物辰砂,主含硫化汞。炮制时用朱砂的细粉给药物拌衣。

朱砂甘微寒,可镇惊、安神、解毒。拌朱砂衣的目的是增强药物的宁心安神作用。常用朱砂拌衣的药物有麦冬、茯苓、茯神、远志等。

中药炮制分类

分类是人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便于学习和生产上应用,要求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

1.药用部位与炮制方法相结合的分类方法

梁代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序》“合药分剂料理法则”中有“凡用桂心、厚朴、杜仲、秦皮、木兰之辈,皆削去上虚软甲错处取里有味者秤之”。指的是皮类药材要去除木栓层以后入药用。

此分类方法是炮制分类的开端。

特点可在了解药物入药部位后,很快确定炮制方法。在建立具体药物的炮制方法时,不够严谨、细致。

2.以药用部位的来源分类法

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依据药物来源属性之金、石、草、木、水、火、果类等分类,把炮制分述于各药之后。目前,《中药炮制规范》等工具书多以药用部位分类,每味药下列其炮制方法。

特点便于查找。但体现不出炮制工艺的系统性,不利学习。

3.xx炮炙十七法

此分类方法因历史变迁,其内涵现已很难准确表达,却反映了明代以前中药炮制概貌。十七种方法为:

炮、炙、煨、炒、煅、炼、制、度、飞、伏、煿、爁、摋、镑、曝、露、煞。

4.三类和五类分类法

三类分类法是明代陈嘉谟提出的,即以水制、火制、水火共制为纲,统领各种中药的炮制,此法能反映炮制的特色,但不能包括炮制的全部内容。

五类分类法包括:

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不水火制),基本概括了所有的炮制方法,较系统的反映药物的炮制工艺,而且能更有效的指导生产实际。

5.药典分类法

《中国药典》一部附录收载“药材炮制通则”采用净制、切制、炮制、水飞、制霜。

6.工艺与辅料相结合的分类方法

此分类法能较好的体现中药炮制工艺的系统性,条理性,既能体现整个炮制工艺程序,又便于叙述辅料对药物所起的作用,一般多为教材所采用。

中药炮制 开卷

中药炮制 一、名词解释 1.中药炮制: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 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2.炮制辅料:是指具有辅助作用的附加物料,它和主药起到增强疗效或降低毒性,或影响主药理化 性质等作用。 3.生理灰分:将干净而又无任何杂质的炮制品加高热灰化所得的灰分。 4.饮片:凡是直接供中医临床调配处方或中成药生产用的所有药物,统称为饮片。 5.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深入药物组织内部的炮 制方法称为炙法。 6.看水性:药材在水处理过程中,要检查其软化程度是否复合其切制要求,习称看水性。 7.泛油:又称走油。是指含有挥发油、脂肪油的药物,在一定温度、湿度的情况下,造成油脂外溢, 质地返软、发粘、颜色变浑,并发出油败气味的现象。 8.炒炭存性:是指炒炭药物只能部分炭化,更不能灰化,未炭化部分仍应保存药物的固有气味;花、 叶、草等炒炭后仍可清晰辨别药物原形。 9.燀法:将降药物置沸水中浸煮短暂时间,取出,分离种皮的方法。 10.复制法:将净选后的药物加入一种或数种辅料,按规定操作程序反复炮制的方法。 11.水飞法:某些不溶于水的矿物药,利用粗细粉末在水中悬浮性不同,将不溶于 水的矿物、贝壳类药物反复研磨,从而分离制备极细腻粉末的方法。 二、填空题 1. 中药炮制的基本工序是净制、切制、炮炙。 2. 性和味偏盛的药物在临床应用肘,一方面可以通过配伍的方法,另一方面可用炮制的方法来转变或缓和药物偏盛的性和味。 3. 炒法(根据操作及加辅料与否)有清炒法(单炒法)、加辅料炒法(合炒法);根据所用辅料 5. 在炮制所用辅料中,具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作用的是甘草汁; 具发表散寒、温中止呕、开痰解毒作用的是生姜汁;具有引药人肝、理气、散瘀止痛作用的是醋。 6. 麻黄茎发汗解表,根止汗,故要分开入药。 7. 炉甘石原来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锌,煅后变为氧化锌。 8. 一般中药炮制品的水分宜控制在7%—13% 。

第四章--中药炮制常用辅料

第四章中药炮制常用辅料 目的要求 1.掌握中药炮常用辅料的性味功效、作用 2.熟悉常用辅料的适用药物。 3.掌握炮制常用辅料的一般用量。 4.了解各种辅料成分、性质及质量要求等 一、含义:中药炮制辅料是指除主药以外具有辅助作用的附加物料,它对主药可起协同作用,或增强疗效,或降低毒性,或减轻副作用,或影响主药的理化性质。 二、作用:一是与药物协同、缓和药性,去除毒性,增强药效。二是作为一种加热介质,使中药受热均匀(砂),达到炮制要求。 三、分类:液体及固体辅料 第一节常用液体辅料 主要有:酒、醋、蜂蜜、食盐水、甘草汁、黑豆汁、胆汁、麻油、花生油、羊脂油、萝卜汁、鳖血、吴茱萸汁、石灰水、鲜葱汁等。 一、酒 又称酿、盎、醇、醨、酎、醴、醅、醑、醍、清酒、米酒、美酒、粳酒、有灰酒、无灰酒1.来源及特性 (1)黄酒:以米、麦、黍等用曲酿制而成。含乙醇15%-20%,尚含糖类、有机酸、酯类、醛类、氨基酸、矿物质等。淡黄色透明液体,气味醇香。炮制辅料用黄酒。 (2)白酒烧酒:以米、麦、黍、高粱等用曲酿制蒸馏而成。含乙醇50%-70%,含有机酸类、糖类、酯类、氨基酸、醛类等成分,无色澄明液体,气味醇香。制备药酒用白酒。 (3)质量要求:透明,无沉淀或杂质,芳香气味,不应有发酵、酸败或异味出现。含醇量符合标示浓度, 甲醇≤0.04g/100ml, 杂醇油≤0.20g/100ml, 二氧化硫残留量≤0.05g/kg。黄曲霉素B1≤5ug/kg,细菌总数≤50个/ml,大肠菌群≤3个

/100ml。 2.性味、功效:甘、辛,大热。活血通络、祛风散寒,行药势。 3. 炮制作用: (1)活血通络,祛风散寒,行药势,矫味矫臭。 (2)有助于有效成分(常见的生物碱、苷类、鞣质等,与无机成分形成结晶醇)的溶出,而增加疗效 (3)动物的腥膻气味为三甲胺、氨基戊醛类等成分,酒制时它能随酒挥发而除去 4.方法:炙、蒸、煮、炖。 5.药物:黄芩、大黄、白芍、当归、白花蛇等。 二、醋 1.古称酢、醯、苦酒、米醋,习称苦酒。 2.种类:米醋、麦醋、曲醋、化学醋等 2.来源:米、麦、高粱及酒糟酿制而成。 3.成分:含醋酸4%-6%,尚有维生素类、高级醇类,有机酸类、醛类、还原糖类、浸膏质、灰分等。 4.质量要求:澄明,不浑浊,无悬浮物及沉淀物,无霉花浮膜,无“醋鳗”、“醋虱”,具醋特异气味,无其他不良气味与异味。总酸量不得低于3.5%。不得检出游离酸. 5.性味功效:酸、苦、温。活血祛瘀、行气止痛、行水消肿。 6.炮制作用:引药入肝、增强疗效、助容、解毒、矫味矫臭。 具有引药人肝、理气、止血、行水、消肿、解毒、散瘀止痛、矫味矫臭作用 具酸性,使游离生物碱等成分结合成盐,增强溶解度而易煎出,提高疗效 具有杀菌防腐作用 能使大戟、芫花等毒性降低 可除去药物的腥膻气味:与具腥膻气味的二甲胺类结合成盐而无臭气 7.方法:炙、蒸、煮。 8.药物:延胡索、甘遂、柴胡等。 三、蜂蜜 1、来源与特性:蜜蜂采集花粉酿制而成。含果糖、葡萄糖约70%,含水分≤25%,蔗糖≤8%,含还原糖≥64.0%。尚含少量麦芽糖、有机酸、含氧化合物、酶类、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

中药炮制学试题及答案

中药炮制学考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 分,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第一部中药炮制专著《雷公炮炙论》的作者是() A、张景岳 B、雷敩 C、张仲岩 D、缪希雍 E、李时珍 2、指出下列哪项炮制原则属于“从制”() A、胆汁制天南星 B、胆汁制黄连 C、酒制地黄 D、姜炙黄柏 E、酒制黄连 3、对含生物碱的药物,常选择何种辅料炮制以提高其溶出率() A、食醋 B、盐水 C、米泔水 D、蜂蜜 E、姜汁 4、藤黄的炮制方法是() A、姜炙 B、甘草制 C、荷叶制 D、米炒 E、麸炒 5、麸炒白术的炮制作用是() A、缓和辛燥之性,以免伤中 B、缓和辛散走窜之性,以免耗气伤阴 C、缓和辛燥性,增强健脾和胃作用 D、缓和辛燥性,增强健脾止泻作用 E、炒后性偏温补,利于煎出有效成分,提高疗效 6、具有清热凉血、软坚散结、强筋骨、引药下行、解毒防腐等 作用的炮制辅料是() A、米泔水 B、甘草汁 C、黑豆汁 D、盐水 E、胆汁 7、一般药物的干燥温度是() A、40-50℃ B、50-60℃ C、60-70℃ D、70-80℃ E、80-90℃ 8、欲发挥黄柏清上焦湿热作用,宜选用的炮制品是() A、生黄柏 B、萸黄柏 C、姜黄柏 D、酒黄柏 E、黄柏炭 9、具有理气、止血、行水、消肿、解毒等作用的辅料是() A、食盐水 B、酒 C、生姜汁 D、甘草汁 E、米醋 10、清除骨碎补表面的绒毛的方法是() A、刷净法 B、刮除法 C、砂烫法 D、挖净法 E、火燎法 11、以100公斤药材计算,炙法中生姜的常用量是() A、5 ㎏ B、10㎏ C、10-15㎏ D、15-20㎏ E、10-20㎏ 12、欲缓和大黄泻下作用,增强活血祛瘀功效,宜选择() A、生大黄 B、大黄炭 C、蜜大黄 D、酒大黄 E、熟大黄

中药炮制学试题库

中药炮制学试题库 第一章绪论 l.中药炮制的历史可追溯到E A.汉代B.秦代C.周代D.春秋战国E.原始社会2.提出雷公炮炙十七法的是A A.雷敩B.陶弘景C.缪希雍D.陈嘉谟E.李时珍3.提出三类分类法的是A A.陈嘉谟B.陈师文C.张仲景D.王好古E.张元素4.中药发展史上,第一部具有炮制规范性要求的书是D A.神农本草经B.备急千金要方C.新修本草D.太平惠民和剂局方E.汤液本草5.第一部炮制专著是D A.神农本草经B.本草经集注C.肘后备急方D.雷公炮炙论E.炮炙大法6.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是D A.汉代B.唐代C.宋代D.元、明代E.清代 7.中药炮制研究的核心问题是B A.炮制文献研究B炮制原理研究C.炮制工艺研究D.炮制设备研究E.炮制品质量研究8.葛可久的《十药神书》提出了C A.炮制解毒理论B.净制理论C.炭药止血理论D.归经理论E.以上都不是 9.《修事指南》的作者是B A.李时珍B.张仲岩C.陈嘉谟D.张仲景E.陶弘景10.提出生熟异用学说的人是B A.孙思邈B.张仲岩C.陈嘉谟D.张仲景E.陶弘景11.提出“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的作者是C A.缪希雍B.张仲岩C.陈嘉谟D.张仲景E.陶弘景12.中药炮制的理论依据是A A.中医中药理论B.五行学说C.藏象学说D.现代医药理论E.归经理论13.“酒制升提”是谁归纳总结的?E A.李时珍B.张仲岩C.陈嘉谟D.陶弘景E.缪希雍14.炮制品种的扩大应用时期是C A.元代B.明代C.清代D.梁代E.现代

15.强调“凡有修合,依法炮制……”的是A A.太平惠民和剂局方B.本草经集注C.雷公炮炙论D.五十二病方E.修事指南 填空题 29.“治半夏”最早记载在__黄帝内经_________。[] 30.中药炮制形成的关键是____火的发现_______。[] 31.“有须烧炼炮炙,生熟有定”是___张仲景____提出的。[] 32.中药炮制起源于__用药实践_____。[] 33.中医用药的特点是_复方___和__炮制___。[] 判断题 34.生草乌多供内服。2对错 35.古代的炮制指的是单味药材加工成饮片。2对错 36.炮制是一项传统的制药技术。1对错 37.合和、修事、炮炙均是炮制的同义词。1对错 38.研究中药炮制原理,掌握各种现代科技手段即可。2对错 39.酿酒的发现为中药炮制形成具备了条件。1对错 40.中药炮制是连接原药材与临床疗效的桥梁。1对错 第二章炮制与临床疗效 选择题 1.大黄酒炙属于下列何种制法B A.相资为制B.相反为制C.相畏为制D.相恶为制E.以上都不是2.张仲景在白虎汤中使用的甘草是C A.生甘草B.粉甘草C.炙甘草D.甘草皮E.甘草梢3.吴鞠通使用白虎汤时选用的是A A.生甘草B.粉甘草C.炙甘草D.甘草皮E.甘草梢 填空题 20.传统的制药原则是制其形、制其性、制其味和制其质。[] 判断题 22.阿胶用蛤粉炒后既降低其滋腻之性,又制其质和味。1对错 23.药物通过炮制,不论从质或是从量上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1对错24.炮制可改变药物升降浮沉之性,一般规律是酒制升提,姜制发散。醋制收敛,盐制

中药炮制方法

中药炮制方法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中药炮制方法 是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包括对原药材进行一般修治整理和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古代称为炮炙、修治、修事等。由于中药材大都是生药,在制备各种剂型之前,一般应根据医疗、配方、制剂的不同要求,并结合药材的自身特点,进行一定的加工处理,才能使之既充分发挥疗效又避免或减轻不良反应,在最大程度上符合临床用药的目的。一般来讲,按照不同的药性和治疗要求而有多种炮制方法,有些药材的炮制还要加用适宜的辅料,并且注意操作技术和讲究火候。正如前人所说“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性味反失。”炮制是否得当,直接关系药效,而少数毒性和烈性药物的合理炮制,更是确保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药物炮制法的应用与发展,已有很悠久的历史,方法多样,内容丰富。炮制的方法炮制方法是历代逐渐发展和充实起来的,其内容丰富,方法多样。现代的炮制方法在古代炮制经验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改进,根据目前的实际应用情况,可分为五大类型。一、修治 1.纯净处理采用挑、拣、簸、筛、刮、刷等方法,去掉灰屑、杂质及非药用部分,使药物清洁纯净。如捡去合欢花中的枝、叶,刷除枇杷叶、石韦叶背面的绒毛,刮去厚朴、肉桂的粗皮等。

2.粉碎处理采用捣、碾、镑、挫等方法,使药物粉碎,以符合制剂和其他炮制法的要求,如牡蛎,龙骨捣碎便于煎煮;川贝母捣粉便于吞服;水中角、羚羊角镑成薄片,或挫成粉末等。 3.切制处理采用切、铡的方法,把药物切制成一定的规格,便于进行其它炮制,也利于干燥、贮藏和调剂时称量。根据药材的性质和医疗需要,切片有很多规格。如天麻、摈榔宜切薄片,泽泻、白术宜切厚片,黄芪、鸡血藤宜切斜片,桑白皮、枇杷叶宜切丝,白茅根、麻黄宜铡成段,茯苓、葛根宜切成块等。 二、水制 用水或其它液体辅料处理药物的方法。水制的目的主要是清洁药材,软化药材以便于切制和调整药性。常用的有洗、淋、泡、漂、浸、润、水飞等。主要内容如下: 1.洗将药材放入清水中,快速洗涤,除去上浮杂物及下沉脏物,及时捞出晒干备用。除少数易溶,或不易干燥的花、叶、果及肉类药材外,大多需要淘洗。 2.淋将不宜浸泡的药材,用少量清水浇洒喷淋,使其清洁和软化。 3.泡将质地坚硬的药材,在保证其药效的原则下,放入水中浸泡一段时间,使其变软。 4.润又称闷或伏。根据药材质地的软硬,加工时的气温、工具,用淋润、洗润、泡润、晾润、浸润、盖润、伏润、露润、包润、复润、双润等多种方法,使清水或其它掖体辅料徐徐入内,在

炮制学中药炮制的分类及辅料习题

习题 一、填空题 1.炮制的分类方法有_______、_______.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炮制通则”采用了_______分类法,即分为_______. 3.辅料是除_______以外的一切附加物料的总称;炮制辅料,是指具有_______作用的附加物料,它和主药起到_______或_______,或影响主药理化性质等作用。转自学易网https://www.doczj.com/doc/6a2823047.html, 4.“雷公炮炙十七法”是由 _______代_______所总结,其中的“火监”是指_______,“日煞”是指_______. 5.在炮制所用辅料中,具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作用的是_______;具发表散寒、温中止呕、开痰解毒作用的是_______;具有引药人肝、理气、散瘀止痛作用的是_______. 6.醋,最初是由米酒_______而成醋,故有_______之称,主要成分为_______,含量一般为_______. 7.酒是一种常用辅料,一般_______多用黄酒,_______多用白酒。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1.下述哪一项不属于酒炙的作用() A.改变药性 B.引药上行 C.矫味矫臭 D.增强补脾益气作用 E.活血通络 2.适宜盐制的药物组是() A.续断、黄柏 B.泽泻、黄柏

C.续断、柴胡 D.黄柏、厚朴 E. 杜仲、白前 3.传统炮制理论认为药物经醋制后可引药人() A.胃经 B.肝经 C.心经转自学易网 https://www.doczj.com/doc/6a2823047.html, D.肺经 E.脾经 4.中药炮制学(本教材)采用的分类方法是() A.三类分类法 B.五类分类法 C.工艺和辅料相结合的分类法 D.按药用部位的来源分类法 E.雷公炮炙十七法 (二)B型题 A.稻米 B.麦麸 C.蛤粉 D.滑石粉 E.朱砂 5.三方晶系硫化物类矿物辰砂,主要成分为硫化汞(e ) 6.小麦的种皮(b )

中药炮制的常用辅料

中药炮制的常用辅料 中药炮制的常用辅料属于执业药师考试中药炮制中的一部分,希望执业药师考生认真 复习,顺利通过执业药师考试。 中药在炮制过程中,为了达到一定的治疗目的,加入共制的其他物质称辅料。辅料是炮制药物的条件之一。辅料的作用,除了构成炮制的某些作用外,还有火制法中用某些辅料作中间体,使药物受热均匀;水制法中用某些辅料作防腐剂,防止药物在水漂时腐烂等作用。 常用辅料有固体辅料和液体辅料两类。 (一)固体辅料 (1)麦麸:取干燥麦麸10斤,熟蜂蜜2斤,清水1斤,先将蜜水混合均匀,然后喷洒在麦麸中,边喷洒,边揉搓,并用半米筛筛一次。如有粘结的小团,再揉搓过筛,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置锅内用小火炒干水分取出,冷后加盖储存备用。本品性味甘平,具和中作用,炒焦后有芳香气,能健胃矫臭,常用于制健脾胃及有刺激性、腥臭气味的药物,如:炒 白术、炒僵蚕、炒肉豆蔻。 (2)米:以粳米、糯米作辅料。粳米性味甘平,能益气除烦、止泻止渴,多用于制健脾胃药物,如:米炒党参。糯米性味甘温,益气止泻,制斑螯有解毒作用。 (3)大豆:以黑大豆作辅料,性味甘平,能补肾解毒,多用于制补肾及毒性药物, 如:制首乌、制川乌。 (4)豆腐:以豆腐作辅料,性味甘寒,具清热作用,制硫黄、藤黄有解毒作用。 (5)炒:先用半米筛筛去粗炒,再用清水洗去灰泥,晒干置锅内炒热,加少量植物油拌炒,至炒稍带黑色,并现光滑时取出,储存备用。每次炒药前,须加少量植物油拌炒。

炮制坚硬药材,用砂作中间体,能使药物受热均匀,达到酥脆易碎,便于制剂和溶出有效成 分,如:制马钱子、制龟板。 (6)土:灶心土、黄土均供制药用。灶心土系土灶中的焦土,以久经火炼者为佳(燃煤的灶中的土不能用),为紫色或黑褐色块状物,坚硬如石,性味辛微温,能温中和胃,止血止呕。黄土,即山地挖掘的洁净黄色土,性味甘平,能止痢、止血、解毒。均须碾粉备用。 多用于制补脾胃药物,如:土炒白术。 (7)滑石:系单斜晶系鳞片状或斜方柱状的天然矿石,质地滑腻,经验以白而带绿色为优,带黄色或灰色质量较差。拣去杂质,碾细水飞用。性味甘寒,利水通淋,清热解暑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作中间体砂药,能使药物受热均匀,多用于炒制韧性强的动物药, 如:制玳瑁。 (8)海蛤粉:为海产蛤类的贝壳所制成的白色粉末,性味苦咸平,清热化痰,软坚散结,作中间体砂药,能使药物受热均匀,多用于炒制胶类药物,如:炒阿胶。 (9)明矾:为三方晶系明矾石的加工提炼品,无色透明,外面被白粉,能溶于水,性味酸寒,能收敛燥湿。生明矾具解毒防腐作用,常用以煮制或浸制毒性药物,如:制半夏。 (二)液体辅料 (1)蜂蜜:为白色或淡黄色至深黄色的稠厚液体,新鲜时半透明,日久色变暗,并析出颗粒状结晶。以白色或淡黄色半透明,粘度大,气味香甜者为佳。如蜂蜜内有杂质,须用铁丝筛过滤,气温低时可加热炼制,再进行过滤。本品性味甘平,具滋补作用,多用于制 润肺止咳及补脾药物,如:炙紫苑、炙甘草。 (2)酒:有黄酒、白酒之分,均可供制药用。用量比例,黄酒量大,白酒量小酒为淡黄色或无色的澄明液体,气味特异,有刺激性,性味苦甘辛大热,能升提药力,通经活络,多用于制行上焦及通经络药物,如:酒炒黄芩、酒洗当归。 (3)醋:为黄棕色或深棕色的澄明液体,有特异气味,性味酸苦温,能引药入肝, 解毒消痈肿,多用于制入肝经及有毒药物,如:醋炒五灵脂、醋炒芫花。

炮制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中药炮制: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根据临床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的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剂技术。 饮片:系指经过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调配处方或制剂生产使用的所有中药。 对抗同贮法:是采用两种以上的药物同贮,或采用一些特殊气味的物品与药物同贮,通过相互克制而抑制虫蛀、霉变、泛油等变异现象的贮存方法。 泛油:又称走油,是指饮片中所含挥发油、油脂、糖类等成分,因受热或受潮而在其表面出现油状物质或返软、发黏、颜色变浑,发出油败气味的现象。 净药材:净制后达到药用净度标准的中药材称为“净药材”。 饮片切制:将净选后的中药材进行软化处理,再切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片、丝、块、段等饮片形状的方法。 下色:某些药材在浸泡时,所含成分渐向水中扩散,致使浸泡液呈现一定色泽的现象。 清炒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置于温度适宜的炒制容器内,不加辅料,用不同的火力连续加热,并不断翻动或搅拌,使之达到一定程度的方法。 加辅料炒法: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与固体辅料共同拌炒的方法。 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物组织内部的方法。 填空 发酵法成品质量:发酵品表面布满黄白色霉衣,内部有斑点,气味芳香,无霉味、酸败味。成品含水分不得超过13%,含药屑、杂质不得超过1%。 炒炭法成品质量:①炒炭品应黑色、存性。成品含药屑、杂质不得超过3%,含生片和完全炭化者不得超过5%。②黑色、存性是指炒炭品应外部呈黑色,内部存性。即炭药的表面应呈焦黑色、黑褐色或焦褐色;内部应部分炭化,而不应完全炭化甚至灰化,未炭化的部分仍应保存药物的固有气味。花、叶、草类炭药仍可清晰辨别药物的原形。 中药炮制的发展:①《五十二病方》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古老的医书方,大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现存记载中药炮制最早的医药文献。②《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③张仲景开创了药物生熟异用学说的先导。④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第一次将零星的炮制技术作了系统归纳。⑤雷斅的《雷公炮炙论》是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⑥《新修本草》(苏敬等著)是唐代由国家颁布的第一部药典。该书把炮制内容列为法定内容。⑦陈师文等编撰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宋代颁布的第一部国家成药规范。⑧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将药物的炮制方法专列一项,称为修治。⑨繆希雍的《炮炙大法》是我国第二部炮制专著。十:张仲岩所著《修事指南》为清代炮制专著。 陈嘉谟在《本草蒙筌》的“制造资水火”中指出:“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酒制升提,姜制发散,入盐走肾脏,仍仗软坚,用醋注肝经,且资主痛,童便制除劣性降下,米泔制去噪性和中,乳制滋润回枯,助生阴血,蜜制甘缓难化,增益元阳,陈壁土制切真气骤补中焦,麦麸皮制抑酷性勿伤上隔,乌豆汤、甘草汤渍曝并解毒致令平和,羊酥油、猪脂油涂烧,咸渗骨容易脆断。有剜去瓤免胀,有抽去心除烦。” 中药炮制类教科书一般均采用“工艺与辅料相结合的分类法”,中国药典的炮制通则采用“三类分类法”。 贮藏保管方法:传统:①清洁养护法②防湿养护法:通风、吸湿、暴晒和烘烤③密封贮存法④对抗同贮法。现代:①干燥技术②气幕防潮技术③气调养护技术④气体灭菌技术⑤低温冷臧技术⑥蒸汽加热技术⑦中药挥发油熏蒸防霉技术⑧无菌包装技术⑨r射线辐射。 药材软化程度的检查方法:①弯曲法,长条状药材,如白芍、山药、木通、木香等。②指掐法团块状药材,如白芷、白术、天花粉、泽泻等③穿刺法粗大块状药材如大黄、虎杖、

中药炮制的分类及其辅料

.txt大人物的悲哀在于他们需要不停地做出选择;而小人物的悲哀在于他们从来没有选择的机会。男人因沧桑而成熟,女人因成熟而沧桑。男人有了烟,有了酒,也就有了故事;女人有了钱,有了资色,也就有了悲剧。中药炮制常用辅料 炮制辅料是指在炮制过程中应用的除主药以外的一切附加物料的总称。其性质、成分对所炮制的药物有一定的影响,与中药炮制品的临床疗效也有一定的关系。炮制辅料的作用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具有中间传热体作用;另一个是发挥药性作用(协同或拮抗)。炮制辅料依照其应用时的形态分为“固体辅料”和“液体辅料”。 1.液体辅料: 酒醋蜂蜜食盐水生姜汁胆汁黑豆汁甘草汁米泔水其他 2.固体辅料: 稻米麦麸白矾豆腐土蛤粉滑石粉河砂朱砂酒: 制药用酒为白酒和黄酒两大类,黄酒为粮食酿造而成,含乙醇15~20%,白酒为酿造后经蒸馏而成,含乙醇50~70%。炮制用酒以黄酒为主,用于酒炙、酒蒸、酒炖、酒浸淬等;白酒多用于浸泡药物。酒的性味甘辛、大热,能活血通络、祛风散寒、行药势、矫臭矫味。药物经酒制后有助有效成分的溶出,而增强疗效。动物的腥膻气味为三甲胺、氨基戊醛类等成分,酒制时它能随酒挥发而除去,酒有酯类等醇香物质,可以矫臭矫味。 醋: 制药多用米醋等食用醋,含醋酸4~6%。醋制的方法有醋炙、醋蒸、醋煮、醋浸淬等。醋性味酸苦、温,具有引药入肝、理气、止血、行水、消肿、解毒、散瘀止痛、矫味矫臭作用。醋具酸性能使药物中所含的游离生物碱等成分结合成盐,增加溶解度而易煎出有效成分,使疗效增强。如延胡索。醋能缓和大戟、芫花等峻下逐水药的药性和降低其毒性。醋能引药入肝,增强药物疏

肝止痛作用。如柴胡。醋能和具腥膻气味的三甲胺类结合成盐而无臭气,故可矫臭矫味。如五灵脂。 蜂蜜: 为蜜蜂采集花粉酿制而成。主要成分为果糖、葡萄糖,两者约占蜂蜜的70%,尚含少量蔗糖、麦芽糖、矿物质、蜡质、含氧化合物、酶类、氨基酸、维生素等物质。炮制常用的是炼蜜。其性味甘平,能补中润燥,止痛,解毒,矫味矫臭。蜜能与药物起协同作用,增强其润肺止咳、补脾益气作用。还能矫味,缓和药性及降低药物的副作用等。常用蜜炙的药物有甘草、麻黄、百部、马兜铃等。 食盐水: 为食盐的结晶体加水溶解,经过滤而得的澄明的液体。主要成分为NaCl,尚含少量的硫酸盐、镁、钡、氟、砷、铅等。其性味咸寒,能强筋骨、软坚散结、清热凉血、解毒、防腐,并能矫臭矫味。药物经盐制后,能改变药性,增强滋补肝肾、滋阴降火、疗疝止痛等作用。常用盐制的药物有杜仲、巴戟天、小茴香、车前子等。 生xx: 为鲜姜经捣碎加水取汁或生姜切片后加水共煎去渣而得的黄白色液体。主要成分为挥发油、姜辣素(姜烯酮、姜酮、姜萜酮混合物),另含多种氨基酸\粉及树脂状物。其性味辛温,能发表、散寒、止呕、化痰、解毒。药物经姜制后,能抑制其寒性,增强疗效,降低毒性。常用姜制的药物有竹茹、草果、厚朴、半夏、黄连等。 胆汁: 为牛、猪、羊的新鲜胆汁。为绿褐色、微透明的液体,略有粘性,有特异腥臭气。 主要成分为胆酸钠、胆色素、粘蛋白、脂类及无机盐类等。胆汁性味苦,大寒。能清肝明目,利胆通肠,解毒消肿,润燥。与药物共制后,能降低毒性和温燥之性,增强疗效。如胆南星。

中药炮制 复习题及答案

中药炮制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 一、A型选择题 1、中药炮制的历史可追溯到(E) A、汉代 B 秦代 C、周代 D、春秋、战国 E、原始社会 2、提出雷公炮炙十七法的是(C) A、雷斅 B、陶弘景 C、缪希雍 D、陈嘉谟 E、李时珍 3、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是(D)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元、明代 E、清代 二、X型选择题 1、古代中药炮制专著有(ACE) A、雷公炮炙论 B、神农本草经 C、炮炙大法 D、雷公炮制药性解 E、修事指南 第二单元 一、A型选择题 1、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或药物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称为( A ) A、相反为制 B、相资为制 C、相畏为制 D、相恶为制 E、相杀为制 2、胆汁炙黄连属于( A ) A、从制 B、反制 C、相畏制 D、相资制 E、相恶制 第三单元 一、A型选择题 1、下列哪种药物中所含挥发油具有明显的毒性和强烈的刺激性,需通过炮制处理将大部分除去( B ) A、荆芥 B、乳香 C、砂仁 D、厚朴 E、当归 2.炮制对含生物碱类药物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A ) A.槟榔碱、小檗碱等不溶于水,炮制后溶解度增大 B.石榴皮中的生物碱遇热活性降低,故以生用为宜 C.草乌中剧毒成分乌头碱经炮制后,水解成毒性较小的乌头原碱 D.醋制延胡索,其有效成分延胡索乙素成盐,具增效作用 E.马钱子中的士的宁在炮制后转变为异士的宁 3.杏仁的炮制作用为( A ) A.促进酶解反应 B.使苦杏仁内服后迅速释放出足量的氢氰酸 C.杀酶,防止苷水解 D.可使杏仁入汤剂时,有更多的氢氰酸溶出 E.使氢氰酸量减少,降低毒性 4.不适宜于含苷类中药的是( E ) A.炮制辅料常用酒 B.水制时宜少泡多润 C.可采用烘、晒、炒等法破坏或抑制酶的活性 D.少用醋炮制 E.忌铁器 5.含苷类药物,为增强疗效,常用的辅料是( A ) A.酒 B.醋 C.水 D.盐水 E.甘草汁 6.含哪类成分的药物在加水处理时宜"抢水洗"( C ) A.生物碱 B.苷 C.挥发油 D.有机酸 E.鞣质

第四章__中药炮制的分类及辅料

第四章中药炮制的分类及辅料 习题 一、填空题 1.炮制的分类方法有——、——。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炮制通则”采用了——分类法,即分为——。 3.辅料是除——以外的一切附加物料的总称;炮制辅料,是指具有——作用的附加物料,它和主药起到——或——,或影响主药理化性质等作用。 4.“雷公炮炙十七法”是由——代———所总结,其中的“火监”是指——,‘‘日煞’’是指-------。 5.在炮制所用辅料中,具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作用的是-----; 具发表散寒、温中止呕、开痰解毒作用的是-----;具有引药人肝、理气、散瘀止痛作用的是------。 6.醋,最初是由米酒----- 而成醋,故有——之称,主要成分为——,含量一般为——。 7.酒是一种常用辅料,一般——多用黄酒,——多用白酒。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1.下述哪一项不属于酒炙的作用( ) A.改变药性 B.引药上行 c.矫味矫臭 C.增强补脾益气作用 E.活血通络 2.适宜盐制的药物组是( ) A.续断、黄柏 B.泽泻、黄柏 C.续断、柴胡 D.黄柏、厚朴 E. 杜仲、白前 3.传统炮制理论认为药物经醋制后可引药人( ) A.胃经 B.肝经 C.心经 D.肺经 E.脾经 4.中药炮制学(本教材)采用的分类方法是( ) A.三类分类法 B.五类分类法 C.工艺和辅料相结合的分类法 D.按药用部位的来源分类法 E.雷公炮炙十七法 (二)B型题 A.稻米 B.麦麸 C.蛤粉 D.滑石粉 E.朱砂 5.三方晶系硫化物类矿物辰砂,主要成分为硫化汞( ) 6.小麦的种皮( ) 7.单斜晶系鳞片状或斜方柱状的硅酸盐类矿物滑石经精选净化、粉碎、干燥而制 得的细粉( ) 8.帘蛤科类动物文蛤、青蛤等的贝壳,经煅制粉碎后的灰白细粉( ) 9.禾本科植物稻的种仁( ) A.食盐水 B.生姜汁 C.甘草水 D.麻油 E.米泔水 10.抑制药物寒性,增强疗效,降低毒性( ) 11.除去药物的部分油脂,降低药物辛燥之性,增强补脾和中的作用( ) 12.缓和药性,降低毒性( ) 13.使药物酥脆,降低毒性( )

中药炮制常用辅料主管中药师炮制辅导精华

中药炮制常用辅料(主管中药师炮制辅导精华) 制剂辅料是除主药以外的一切附加物料的总称,它必须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不与主药起反应,不影响主药的释放、吸收和含量测定。 炮制辅料是指具有辅助作用的附加物料,它对主药可起协调作用,或增强疗效,或降低毒性,或减轻副作用,或影响主药的理化性质。 炮制辅料的作用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具有中间传热体作用;另一个是发挥药性作用(协同或拮抗)。 炮制辅料依照其应用时的形态分为“固体辅料”和“液体辅料”。 常用的液体辅料有:酒、醋、盐水、生姜汁、炼蜜、黑豆汁、甘草汤、白矾水等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 (一)液体辅料 液体辅料,是指辅料在应用时的物态。液体辅料多具有药性作用,少有中间传热体作用。 液体辅料许多来自调味品;另一些来自药物的汁液,如生姜、食盐、属于液体辅料,原因在于使用时为生姜汁、食盐水。是从复方配伍简化而来。如甘草汁、吴茱萸汁等 1.酒 制药用酒分为黄酒和白酒两大类: ①黄酒为粮食酿造而成,含乙醇15~20%,尚含有糖、酯、醇、氨基酸、矿物质等成分。 ②白酒为酿造后经蒸馏而成,含乙醇50 ~70%,尚含有酸、酯、醛、醇等成分。 酒具有很好的增溶和助溶作用,常用于炮制含生物碱、苷类等成分的药物,能增加成分的溶出,从而增强疗效。 炮制用酒以黄酒为主,用于酒炙、酒蒸(炖)、酒浸淬等方法;白酒则多用于浸泡药物和制药酒。 酒性味甘辛、大热,具有活血通络、祛风散寒、行药势、矫嗅矫味等功效。 常用酒制的药物多为药性苦寒,或作用于上焦的药物,气味腥臭的动物药,以及活血化瘀,祛风通络,补肾助阳类药物。如大黄、黄柏、当归、蕲蛇、蛤蚧等。 用酒炮制的目的在于: ⑴酒制升提,引药上行(大黄、黄柏); ⑵热以制寒,缓和药性(黄连、大黄); ⑶消除副作用(熟大黄、酒常山、酒黄精); ⑷协同增效(当归、丹参、蕲蛇); ⑸矫嗅矫味(五灵脂); ⑹改变药性(熟地黄); ⑺助溶作用(酒蒸女贞子、酒黄连); ⑻便于粉碎(酒蟾酥、阳起石)。 2.醋

中药炮制辅料的意义、思路与方法进展

中药炮制辅料的意义、思路与方法进展 中药炮制辅料通常是指能够辅助作用于中药饮片的各种附加物料。在长时间的应用中,炮制辅料日益成为组成传统中药的重要部分,中药运用辅料进行炮制,是对临床用药需求和复方配伍原理的严格遵循。通过辅料本身作用和炮制工艺手段,使中药的部分性能得以影响和改变,从而使其能够与临床医疗的相关需求相适应。本文结合自身经验,提出对中药炮制辅料研究的意义、思路和相关方法的探究。 标签:中药;炮制辅料;思路和方法;意义 中药炮制辅料通常是指能够辅助作用于中药饮片的各种附加物料。中药运用辅料进行炮制的方法,也就是将一种或几种辅料与中药进行共制[1]。在运用这一方法时,需要在加热的情况下,将一定的介质进行加入,或与药汁进行配伍,从而使其能够相互反应、形成变化。在长期的实践中可知,用辅料对中药进行炮制能够将药性进行改变,将药效进行增强,在对中药的各种副作用或毒性进行消除的基础上,使安全用药于临床的目的得以实现。 1 研究意义 研究中药炮制辅料在对前人将辅料用作中药炮制的目的进行有效研究。通过对各种中药的炮制方法还有辅料发展进行合理研究的基础之上,使用现代较为先进的技术以及实验数据来进一步的论证在炮制中药之后,这些药品自身的主药性发生的相应变化[2]。例如通过当前科学实验来对酒制、醋灸、蜜制等原理进行合理有效的介绍,并对“醋灸入肝”等一些较为传统的理论进行一个科学、正确的诠释[3]。并从侧面论证了使用辅料来对中药进行炮制的重要意义,从而将我国中药领域中炮制理论的意义以及含义详细的进行阐述。 此外在对辅料炮制理论进行阐述和介绍的基础之上,结合对中药炮制理论及其自身原理还有相应的共性技术的研究和分析,来构建一套对辅料理论还有中药质量进行标准评价的客观平台,从而进一步的扩大当前的研究范围。同时借助于研究和总结的中药炮制理论还有原理,来努力的创造出一个具有自身鲜明特色以及水平相对较高的研究成果。 2 研究思路和方法 将工作实践作为基础,将醋、酒辅料的炮制研究作为案例,特提出以下研究思路和方法。 2.1 经验借鉴与实地调查 在对该研究课题立项后,为掌握基本情况,首先对相关研究资料进行了借鉴。其次,相关人员还对具有代表性的多个酒厂、醋厂和饮片厂进行了走访调查。根

(完整版)中药炮制学习题

中药炮制学》 练习题 、A 型题: 1.提出雷公炮炙十七法的是 A .雷敩 B .陶弘景 C .缪希雍 D .陈嘉谟 E .李时珍 2.提出三类分类法的是 A .陈嘉谟 B .陈师文 C .张仲景 D .王好古 E .张元素 3.中药发展史上,第一部具有炮制规范性要求的书是 A .神农本草经 B .备急千金要方 C .新修本草 D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E .汤液本草 4.第一部炮制专著是 A .神农本草经 B .本草经集注 C .肘后备急方 D .雷公炮炙论 E .炮炙大法 5.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是 A .汉代 B .唐代 C .宋代 D .元、明代 E .清代 6.葛可久的《十药神书》提出了 A .炮制解毒理论 B .净制理论 C .炭药止血理论 D .归经理论 E .以上都不是 7.《修事指南》的作者是 A .李时珍 B .张仲岩 C .陈嘉谟 D .张仲景 E .陶弘景 8.提出生熟异用学说的人是 A .孙思邈 B .张仲岩 C .陈嘉谟 D .张仲景 E .陶弘景 9.提出 “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 ”的作者是 A .缪希雍 B .张仲岩 C .陈嘉谟 D .张仲景 E .陶弘景 10.中药炮制的理论依据是 A .中医中药理论 B .五行学说 C .藏象学说 D .现代医药理论 E .归经理论 11.炮制品种的扩大应用时期是 A .元代 B .明代 C .清代 D .梁代 E .现代 12.苍术炮制后,燥性降低的原因是 A .挥发油含量降低 B .苍术酮含量降低 C .皂苷含量降低 D .生物碱含量降低 E .以上都不是 13.下 列那味药炮制后,可矫臭矫味 A .珍珠 B.远志 C.乌梅 D .九香虫 E .桑螵蛸 14.有效成分为挥发油的药物,不宜采用的炮制方法为 A .净制 B .水浸泡 C.加热炮制 D.阴干 E. 抢水洗 15.具有通血脉、行药势、散寒、矫味矫臭作用的辅料是 20.含芳香挥发性成分的药材,其人工干燥温度最高不超过 A .100℃ B .8O ℃ C .50℃ D . 35℃ E .25℃ 21.常用手捏法检查水处理软化效果的 药物是 A .白芍 B .大黄 C .山药 D .白术 E .延胡索 A .醋 B .生姜汁 C .酒 16.教材采用的分类方法是 A .三类分类法 B .五类分类法 D .以药用部位来源属性分类法 17.一般工具书采用的分类方法是 A .炮制方法与药用部位相结合 C .五类分类法 D .三类分类法 18.下列药物中需用烫法去毛的是 A .枇杷叶 B .石韦 C .骨碎补 19. “饮片 ”一词最早见于 A .本草纲目 B .雷公炮炙论 D .甘草汁 E .蜜 C .工艺与辅料相结合的分类 法 E .雷公炮炙十七法 B .工艺与辅料相结合 E .以药用部位进行分类 D .金樱子 E .鹿茸 C .炮炙大法 D .武林旧事 E .本草从新

中药炮制

炙法考点精要 液体辅料性质 酒制提升姜温散; 盐制走肾下软坚; 醋制往肝收敛好; 蜜炙甘温更益元。 液体辅料的用量 (1)酒炙时,每100kg药物,用黄酒10~20kg。 (2)醋炙时,每100kg药物,用米醋20~30kg,最多不超过50kg。 (3)盐炙时,每100kg药物,用食盐2kg。 (4)姜炙时,每100kg药物,用生姜10kg。若无生姜,可用干姜煎汁,用量为生姜的三分之一。 (5)蜜炙时,炼蜜的用量视药物的性质而定。一般质地疏松、纤维多的药物用蜜量宜大;质地坚实,黏性较强,油分较多的药物用蜜量宜小。 通常蜜炙时,每100kg药物,用炼蜜25kg。 (6)油炙所用辅料为羊脂、酥油和麻油等。 羊脂炙淫羊藿,每100kg药物,用羊脂油20kg;油炸和油脂涂酥烘烤时,适量。 酒炙 其他要点: 黄连中含有小檗碱、黄连碱、掌叶防己碱、药根碱、甲基黄连碱、木兰花碱等。 黄连经酒、姜汁、吴茱萸汁炮制后,主要化学成分无明显变化,但炮制可提高小檗碱在水中的溶出率。

醋炙 1)炮制方法总结 续表 2)炮制作用要点总结 其他要点: 延胡索镇痛有效成分为生物碱,醋制可使难溶于水的生物碱成盐,提高煎出率。醋制、酒制均能提高 生物碱的煎出量,增强镇痛镇静作用。 延胡索中季铵碱具降压、增加冠脉血流量的作用,炮制后含量降低,治疗冠心病,宜生用。

盐炙 1)炮制方法总结 2)炮制作用要点总结: 其他要点: 1.溶解食盐时,水用量一般为食盐4~5倍。 2.含黏液质多的车前子等,需先将药物加热炒去部分水分,使药物质地变疏松,再喷盐水。 姜炙 1)炮制方法总结 2)炮制作用要点总结: 蜜炙 1)炮制方法要点 黄芪、甘草、马兜铃每100kg,用熟蜜25kg。 麻黄、枇杷叶每100kg,用熟蜜20kg。 蜜麻黄绒:每100kg,用熟蜜25kg。 麻黄 1.麻黄:取原药材,除去木质茎、残根及杂质,抖净灰屑,切段。 2.蜜麻黄:每100kg麻黄段,用熟蜜20kg。 3.麻黄绒:取麻黄段,碾绒,筛去粉末。

中药炮制常用辅料

中药炮制常用辅料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四章中药炮制常用辅料 目的要求 1.掌握中药炮常用辅料的性味功效、作用 2.熟悉常用辅料的适用药物。 3.掌握炮制常用辅料的一般用量。 4.了解各种辅料成分、性质及质量要求等 一、含义:中药炮制辅料是指除主药以外具有辅助作用的附加物料,它对主药可起协同作用,或增强疗效,或降低毒性,或减轻副作用,或影响主药的理化性质。 二、作用:一是与药物协同、缓和药性,去除毒性,增强药效。二是作为一种加热介质,使中药受热均匀(砂),达到炮制要求。 三、分类:液体及固体辅料 第一节常用液体辅料 主要有:酒、醋、蜂蜜、食盐水、甘草汁、黑豆汁、胆汁、麻油、花生油、羊脂油、萝卜汁、鳖血、吴茱萸汁、石灰水、鲜葱汁等。 一、酒 又称酿、盎、醇、醨、酎、醴、醅、醑、醍、清酒、米酒、美酒、粳酒、有灰酒、无灰酒1.来源及特性

(1)黄酒:以米、麦、黍等用曲酿制而成。含乙醇15%-20%,尚含糖类、有机酸、酯类、醛类、氨基酸、矿物质等。淡黄色透明液体,气味醇香。炮制辅料用黄酒。 (2)白酒烧酒:以米、麦、黍、高粱等用曲酿制蒸馏而成。含乙醇50%-70%,含有机酸类、糖类、酯类、氨基酸、醛类等成分,无色澄明液体,气味醇香。制备药酒用白酒。(3)质量要求:透明,无沉淀或杂质,芳香气味,不应有发酵、酸败或异味出现。含醇量符合标示浓度, 甲醇≤100ml, 杂醇油≤100ml, 二氧化硫残留量≤kg。黄曲霉素B1≤5ug/kg,细菌总数≤50个/ml,大肠菌群≤3个 /100ml。 2.性味、功效:甘、辛,大热。活血通络、祛风散寒,行药势。 3. 炮制作用: (1)活血通络,祛风散寒,行药势,矫味矫臭。 (2)有助于有效成分(常见的生物碱、苷类、鞣质等,与无机成分形成结晶醇)的溶出,而增加疗效 (3)动物的腥膻气味为三甲胺、氨基戊醛类等成分,酒制时它能随酒挥发而除去 4.方法:炙、蒸、煮、炖。 5.药物:黄芩、大黄、白芍、当归、白花蛇等。

中药炮制学:中药炮制分类

中药炮制学:中药炮制分类 分类是人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便于学习和生产上应用,要求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 以药用部位与炮制方法相结合的分类方法 梁代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序》“合药分剂料理法则”中有“凡用桂心、厚朴、杜仲、秦皮、木兰之辈,皆削去上虚软甲错处取里有味者秤之”。指的是皮类药材要去除木栓层以后入药用。此分类方法是炮制分类的开端。 特点可在了解药物入药部位后,很快确定炮制方法。在建立具体药物的炮制方法时,不够严谨、细致。 以药用部位的来源分类法 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依据药物来源属性之金、石、草、木、水、火、果类等分类,把炮制分述考试,大网站收集于各药之后。目前,《中药炮制规范》等工具书多以药用部位分类,每味药下列其炮制方法。 特点便于查找。但体现不出炮制工艺的系统性,不利学习。 雷公炮炙十七法 此分类方法因历史变迁,其内涵现已很难准确表达,却反映了明代以前中药炮制概貌。十七种方法为:炮、炙、煨、炒、煅、炼、制、度、飞、伏、?埂??f、??、镑、曝、露、煞。 三类和五类分类法 三类分类法是明代陈嘉谟提出的,即以水制、火制、水火共制为纲,统领各种中药的炮制,此法能反映炮制的特色,但不能包括炮制的全部内容。 五类分类法包括: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不水火制),基本概括了考,试大网站收集所有的炮制方法,较系统的反映药物的炮制工艺,而且能更有效的指导生产实际。 药典分类法 《中国药典》一部附录收载“药材炮制通则”采用净制、切制、炮制、水飞、制霜。 工艺与辅料相结合的分类方法 此分类法能较好的体现中药炮制工艺的系统性,条理性,既能体现整个炮制工艺程序,又便于叙述辅料对药物所起的作用,一般多为教材所采用。

中药的炮制学复习资料1

1.中药炮制的含义: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2.中药炮制学的含义: 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3.我国古代三部炮制专著的名称、成书年代及作者: 答:(1)南北朝(刘宋)·雷敩《雷公炮炙论》——总结前人的炮制经验撰写而成的。为我国医药史上的第一部制药(炮制)专著。(2)明代·缪希雍《炮炙大法》——为我国医药史上第二部炮制专著。 (3)清代·张仲岩《修事指南》——为我国医药史上第三部炮制专著。 4.简述中药炮制的分类及其主要内容。 答:中药炮制的分类及其主要内容:

5.简述中国药典药材炮制通则三类分类法的的具体内容。 答:中国药典药材炮制通则三类分类法的的具体内容: (1)净制----挑拣、筛选、水洗、风选、剪切等 (2)切制----浸泡、润、切、粉碎等 (3)炮炙----炒、烫、煅、蒸、煮、炖、酒制、醋制、蜜炙、姜汁炙、盐制、制炭、水飞、燀、制霜等。6.中药炮制有哪些传统的制药原则及具体制药方法?其含义?举例说明。 答:(一)制药原则:来源:[ 清]徐灵胎(大椿)《医学源流论》 (1)相反为制(反制):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包括药物)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如:酒制大黄、茱萸制黄连、盐水益智仁。 (2)相资为制(从制):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效如:胆汁炙黄连、盐水制知母/黄柏、酒炙仙茅/阳起石、蜜炙百合/甘草。 (3)相畏(或相杀)为制:利用某种辅料来炮制药物,以制约该药物的毒、副作用。如:生姜制半夏/南星。(4)相恶为制:利用某种辅料或方法来减弱药物的烈性,以免损伤正气。如:麸炒枳实、米泔水制苍术;煨木香。 (5)相喜为制:利用某种辅料(或药物来炮制药物,以改善该药物的形色、色味,如五灵酯,紫河车)(二)具体方法:(1)制其形:改变药物的外观形态和分开药用部位。如麻黄,当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