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西文化概说

中西文化概说

《中西文化概说》期末考试论文

题目:浅析中西方教育文化的差异题目:浅析中西文化教育的差异

摘要:在人类社会形成之后,一种重要的事业应运而生——教育。教育,千百年来,俨然是一个严肃的话题。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构成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是一个民族的希望,而有希望的民族一定是不断创新的民族。然而不同的地域以及不同的文化造就了教育的不同形式。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为这不仅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先进文明的程度,还决定着国家的发展。社会的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状态和做人的比拼。由于历史传统、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和学校教育观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下面我们就从这两个发面来探讨中西方教育文化在教育方式,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方面的不同。

关键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方式目的内容

正文:在我看来,中国的教育方式精致细腻,西方的教育方式则贴近自然,更接近社会。学校考试和对知识的透彻理解是中国学生的拿手好戏,而西方学生则更注重实践和锻炼各方面的能力。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我们中国国土面积大,人口多,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高,使竞争残酷激烈。中国老师传授的课本知识面面俱到,大多数的家长把孩子照顾得细致入微。由于历史传统、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教育观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中国学生学习以勤奋为主,美国和德国的学生要以探索为主.我认为学习既离不开勤奋,也离不开探索创新。

每个国家都有它的特点,中国教育自有它的特点,并不能一味的否定,身为中国人的我们更应该发扬中式教育的长处。但目前可以说是大部分中国人都对现阶段我国的教育制度不满意,说是:学生压力大,教育脱离实际,学生几乎学不到社会能力……当然,中国现行的教育也并非一无是处。我们的教育重视文化基础课,学生学到的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知识比大多数美国学生多得多,这无疑在某些方面提高了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概括地说,西方教育的优点是重视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方法,从而为进入一个重视创造性思想的社会做好准备。它的弊端是,学生基本功不扎实,性格放任,纪律涣散。

中西方家庭教育内容的比较:

中国的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因而超越了实际水平的高要求,很铁不成钢的态度在家庭里到处弥漫。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生活上加倍关心外,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

为使孩子学习成绩好,将来“光宗耀祖”,学习之外的事情家长都不让孩子干,似乎学习好就是万能的,而对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程度、道德情操以及公民意识等则关心甚少,有的甚至完全不顾。从孩子出生到成年,家长几乎把孩子的一切都包了下来,做饭、洗衣服、打扫、攒钱供孩子读大学、出国、结婚、养儿育女等。尽管我们的家长都希望孩子成才、幸福,而这样的家庭教育既不可能令孩子成才,也难以让孩子得到幸福,因为社会的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状态和做人的比拼。

西方家长普遍认为孩子从出生那天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亲友,都没有特权去支配和限制他的行为,都不能替孩子做选择,而是要使孩子感到他是自己的主人.家长要仔细考虑,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心理。而中国家长

则大力要求孩子顺从,听话。

西方家长一般都相信孩子具有自我反省和教育的能力,孩子要自己劳做,自己生活,从劳做中得到快乐,从动手中获得各种知识,学习各种技能。孩子能做到的,就让他自己做,这是对孩子的尊重。他们认为这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十分重要。中国的家长生怕孩子磕着碰着,往往要抱着或拉着孩子走。西方人巴望孩子成名成家的观念

相对比较淡薄,他们并不煞费苦心地设计孩子的未来,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基于这种观念,西方国家的很多家庭都十分重视孩子从小的自身锻炼。他们普遍认为,孩子的成长必须靠自身的力量,因此从小就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

从上面的比较可以看出:在中国父母的眼里,只有上好的大学才有好的未来,学历越高本领就越大。就算是大学,他们也不是自由独立的,做什么都是父母安排。因为从小到大孩子都是在他们的“翅膀”下长大,总觉得只有这样才是对孩子的人生负责,但事实并非如此。在“温“室”中长大根本就没有自己锻炼的机会。

西方家长更注重自由与平等相处,从小就尊重孩子,重视给孩子的个人自主权。父母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父母从小就让孩子认识劳动的价值,因此他们从小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有偿服务。父母注重孩子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他们要学习的是生存的办法,是一种谋生的道路,是对人生有用的本领。父母至始至终都是以孩子的独立生存和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为主体。美国的孩子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

中西方家庭教育方式和目的的比较:

西方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教养采取放手而不放任的方法进行,所谓放手,即从孩子生下来,父母就设法给他们创造自我锻炼的机会和条件。培养他们自主自立的能力。

中方的教育方式———传统的、封闭式的家庭教育,教育往往也

带有一些溺爱,只是一味的教育,过度保护孩子,让孩子在温室里长大,没有足够的自理能力,

西方的教育目的——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创造精神以及能力加上知识的双向型人才,认为孩子只有快乐就好。给孩子足够的自由空间,时间。

中方的教育目的——着眼于孩子将来有出息、有个好职业、有美好的生活,一生能在顺境中度过。希望孩子能“光宗耀祖”。

中西方学校教育内容的比较:

在中国,我们都是按照家长的要求来规定孩子的教育,没有注重孩子的内心需求,家长们总会说:“为了你们的明天,今天你们要付出一些代价。学校的老师总是会搞“题海战术”,一遍一遍的讲,不厌其烦。中国的学校的课外活动有限,认为应该把精力放在学习上。

在西方:文化尊重孩子的个性,教育在千方百计考虑如何适合孩子的个性发展上。在外国的一些学校,他们很多课都可以自由选择,家庭作业不会很多,他们认为:孩子现在就是需要玩的。此外,学校的老师还会带孩子们做一些社区服务,为将来更好的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中西方学校教育方式和目的的比较:

西方的教育方式——西方教育是一种尝试教育,先让学生尝试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发现难点,然后在解决难点中积累经验,最后,得出结论,那是真正属于自己研究的成果。西方是以学生为中心, 以活动为中心, 以教师为主导, 因材施教, 是一种“启发式”。

中方的教育方式——中国教育是一种灌输式教育,先将成人的经验告知学生,让学生按已有成功经验去操作(并非所谓的真学习)按部就班,在经验的指导下学习实践,同样,也是可以得到自己的结论,但是往往很难跳出已有的固定模式。这是以课堂为中心, 以课程为中心, 以教师为中心, 以考试为目的封闭式教学是一种“满堂灌”。

两者的最大差异就在于西方教育以人为本,从人的学习的本能出发,符合学习论,而中国教育是一种消除错误的“生产”教育,将学生当作产品,希望在生产线上生产出的是合格品,而不是次品。

正是不能正视“学习是可以犯错的”这一规律,使得学生缺乏应有的创新思维。西方的教育目的:西方—注重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的气氛,培养孩子的独立、创新精神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中方——中国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强调我们所要培养的人是符合无产阶级根本利益或社会主义性质的人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注重理论性的东西。

造成中西方文化教育差异的原因,表现在许多方面,下面从这几个方面来看:

1.思维模式的异同

中国人喜欢站在生命的更高处思考问题,跳出现实,重视对生命的思考,在对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界之间,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系都有深刻的思考。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中国人属

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而西方人更注重于从物质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

2. 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异同

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正是这样的思想认识,最终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

3. 民主观念的异同

中国人注重精神的自由,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权贵的赏赐。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政权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公权力。

4. 科学观的异同

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相信今人,迷信权威,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而西方人重视实践和理论,富于探险精神,倡导理性思维。通过正规的学院式教育对科学成果进行普及和推广,极大的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也最终建立了完整的科学体系;总结

中西方在教育文化方面的差异表现在许多方面,简单加以概括为:反映到思维方式上是抽象和具体的差别,反映到观念态度上则似乎可以理解为西方人更加实用,中国人多少更偏重一些精神

感受。但是,这些文化的差异不能说谁优谁劣,这是客观形成的,它们的存在必将引起人类文化的继续发展,在当今世界,任何民族和国家都不可能丢掉或摆脱自己的传统文化。因此,让我们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让东西方的文化互相促进,互相学习,这样,人类的文化历程会走得更好。

参考文献:

1. 阳谦张向众冯丽婷教育学原理。

2. 刘文孝.中西文化概说。

3. 柏拉图.理想国。

4.叶澜.教育概论[M] 人民教育出版社。

5.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版。

6.约翰.怀特著:再论教育目的[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版。

7.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版。

8.孙喜亭:教育原理[m](修订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第二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