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政治 哲学主观题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哲学主观题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 新人教版必修4

哲学主观题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分析

题型一:材料体现哲学原理(或限制性原理:如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

问法一: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什么)哲学原理?

问法二:运用所学哲学知识(或限制性原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1)此类哲学主观题应是较为简单的题型,解答时一要仔细阅读材料,二要审题分,一个原理及分析往往占3—5分。一般不会超过三个原理,如果能体现三个以上原理,要注意选择最恰当、最能体现题意的。

(2)答题思路:①简单点出原理及方法论名称,②然后说明材料中哪一点(或哪句话)体现了这一原理。要注意,一是材料往往更多的只是体现了方法论要求,二要注意有时同一句话可能会体现不同的原理。高考题参考答案可能不先点明原理方法论,而直接进行分析,但我们还是建议要先点明原理方法论再进行分析。

例题:(2002年高考题)云南省地处边陲,气候温暖湿润,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该省经过分析认为,本省具有资源、气候、区位三大优势,也有基础产业薄弱、经济结构单一、国民文化素质较低三大劣势。根据这种状况,该省制定了自己的发展战略,即建立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面向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

云南省制定发展战略的思路主要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9分)

参考答案:(1)在制定发展战略时,着眼于省情,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5分)

(2)在分析省情时,既看到优势,也看到劣势,体现了一分为二的精神。(4分)注:考生若从其它角度分析和回答问题,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也可酌情给分。

年高考江苏卷2004年10月,联合国水电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的《水电与可持续发展北京宣言》强调,支持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对水电的可持续开发,同时要高度重视水电开发对社会、环境及生态等方面的负面影响。

我国能源紧缺,同时水能资源十分丰富,但开发利用还不到25%。优先发展水电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重要方针。近年来,我国总结了建国以来水电开发的经验教训,要求水电王程项目的选择和建设,都要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相协调,真正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

社会效益的统一。新建的水电工程项目都必须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向环保部门提交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经法律规定的审批部门审查通过后,方可立项。

(1)从唯物论和认识论的角度,分析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

(2)结合材料,请你谈谈我国在水电开发中应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参考答案:(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针对我国能源紧缺,同时水能资源十分丰富,但开发利用比率低的实际,制定了优先发展水电的能源发展重要方针就体现了这一点。②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有意识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重视水能开发必须要与保护生态环境和建设相结合,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新建的水电工程项目都必须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向环保部门提交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这些都体现了对自然界客观性的尊重。③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发展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办基础。水能的开发是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开发水能必须要与保护生态环境和建设相结合,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又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2)树立科学发展观必须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水能开发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工作,把水电开发与生态保护和建设结合起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者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题型二: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唯物论、辩证法、人生观、认识论)原理或××观点?(如矛盾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的?

此类哲学主观题,从表面看是“怎么办”角度的题目,但实际上没有涉及到“办事情”,因此回答思路类似于第一种题型。只是这种题型往往有限制性条件,一定要看清楚再动笔。

当然回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对限制性原理和观点本身非常清楚。如凡是跟矛盾有关的第三课的所有原理都属于矛盾的观点。联系的观点有普遍联系、因果联系、整体与部分的联系。凡是跟发展有关的原理,包括第四课的“发展的原因、发展的状态、发展的趋势”都可以算到发展观点里面。如果问的是体现某一原理,那就需要根据材料详细阐明相关原理。

例题:(2004年高考题)(16分)航天界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在经过前四次无人飞船的试验后,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但这仅仅是载人航天的第一步。在此之后,我国再发射载人飞船,会将飞船的一个太空舱留在太空轨道,使之成为空间实验室;通过多次发射,多个太空舱在太空对接,便可以形成真正的空间站;再向前发展,中国人探测月球甚至火星,也将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回答: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10分)

参考答案:①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质变是量变必然结果。一次量变质变的过程,并不是事物发展的终结,新出现的事物会在新质的基础开始新的量变。事物就是不断经过量变和质变这两种状态,永不停息地变化、向前发展的。

②前四次无人飞船实验是量变,“神舟”五号成功发射是质变。前四次无人飞船实验是“神舟”五号成功发射的前提和基础。“神舟”五号是在前四次无人飞船实验基础上引起的质变。

③从“神舟”五号到空间实验室,再到空间站、探测月球等,是在新质基础上不断量变,质变的过程。

例题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做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流程,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5)分析说明循环经济所倡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如何体现联系观点的。(12分)

参考答案:(5)①联系具有普通性、客观性。循环经济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整体,它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②联系具有多样性。“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体现了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循环经济的流程还体现出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③循环经济表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以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题型三:材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

这类题目的设问一般是“上述材料给我们哪些启示?”或“从哲学角度说明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等。主要是考查从提供的材料中悟出哲学道理。提供的材料有可能是正面的正确的做法,也有可能是反面的错误的做法导致不良的后果的。但哲学启示应该是正

面的,往往是某个原理的方法论,而不是原理本身。也就是结合材料说明应该怎样做。此类题目一般不必展开分析。

答题思路:原理+方法论+应该怎么做

例题:(2002年全国文综高考题)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感叹道:“余观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历史上,洞庭湖的面积曾达6000多平方公里。但多年来,由于片面强调粮食生产,洞庭湖区大规模围湖造田,加上大量泥沙淤积,造成洞庭湖面积不断缩小。近年来,该地区逐步退耕还湖,尤其是1998年以来,政府投资70亿元,进行综合治理,洞庭湖面积扩大了1/5,湖区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除传统种植业外,还发展了养殖业、加工业等,湖区居民收入明显提高。

(3)从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的转变,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12分)

参考答案: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发展经济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②人的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人类认识自然规律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③规律是客观的。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违背客观规律要受到惩罚。

例题二:(2005年高考黑龙江、吉林、广西卷39题)阿房宫一直被视为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杰作,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曾生动地描绘了它的恢弘壮观;一些史籍和历史教科书也记载了项羽火烧阿房宫事件。根据国家文物局要求,阿房宫考古队于2002年10

月开始对阿房宫遗址开展了多学科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发现当年阿房宫工程只完成了前殿建筑基础和部分宫墙建设,由于宫殿建筑基址以上部分并未营建,也就不存在被大火烧毁的事实。

(7)从上述材料可以得到哪些认识论的启示?(9分)

参考答案:(7)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们对历史的认识随着考古实践的发展而深化,阿房宫遗址的考古发现深化了我们对阿房宫的历史状况和顶羽火烧阿房宫史料的认识。(3分)②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是唯一标准。历史记载是基于当时条件对历史的一种认识,其正确与否要经受考古实践的考验,阿房宫遗址的考古发现证明了有些史籍和历史教科书对阿房宫及顶羽火烧阿房宫的记载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4分)③认识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反复以至无穷的过程,人们对历史的认识过程也是如此。所以我们对阿房宫的认识还需要继续深化。(2分)

题型四:指定要求用某一原理来回答问题.

此类题型的哲学题一般要求对所用的原理内容及方法论要较为详细的阐述,并结合

材料进行分析说明。

例题一:(2003年春季高考卷38题)材料四: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

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5)用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材料四进行分析论证。(7分)

参考答案:(5)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首先应立足于亿万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自产更生。②外因事物发展的条件,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方针。③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内外因相结合,要坚持独立自主,又要坚持对外开放。

例题二:(2004年高考北京卷第41题)(4)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要求各级政府切实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北京市政府结合本市的实际,决定将五环和六环之间原准备占用的基本农田从绿化带规划中退出,维持其农田现状,相应的绿化面积通过加强山区造林来补足,以此提高北京的林木覆盖率。

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原理分析上述材料。(8分)

参考答案:(4)①矛盾的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全面的观点。中央的要求,对全国农村而言,具有矛盾的普遍性。因此,要坚持全面的观点,防止片面性。②矛盾具有特殊性的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北京市存在着建绿化带与保护耕地的问题,是矛盾特殊性的表现。宜林则林、宜粮则粮的做法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题三:(2005年高考黑龙江、吉林、广西卷)38.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我国面临着资源缺乏和环境恶化的双重压力。在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某企业利用当地丰富的小麦资源生产味精,形成了四次增值和生态循环,构建起粮食加工和养殖产业链,实现了生态农业产业化。这四次增值和生态循环是:①生产味精带动小麦种植,小麦加工成味精、氨基酸、面粉等;②对生产废水、副产品进行生物技术加工,变成优质饲料和肥料;③用加工处理后的饲料养牛;④将牛肉、牛奶和皮革制品销往国内外。

(2)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材料中实现资源循环与价值增值的哲学依据。(12

分)

参考答案:(2)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小麦、味精、废弃物、饲料、牛羊、市场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四次加工的废弃物既有污染物的特性,同进也有资源的特性,一次循环过程中的废弃物可以成为下一次循环过程的资源。②小麦—味精—废弃物—饲料—牛羊—市场的产业链形成的过程体现了在正确认识联系的规律性和条件性的前提下,可以改变某些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从而达到目的。(6分)

(说明,若考生另有答案,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可以酌情给分)

例题四:(2005年文综卷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38).材料一:2003年以来,在房地产、汽车、机械等行业快速发展和基本建设需求旺盛拉动下,国内钢材价格出现了持续大幅度上涨,民营企业纷纷投资钢铁业。

材料二:2003年我国钢年产能力已经超过2.5亿吨,在建的钢铁项目全部建成后,到2005年底全国至少达到3.3亿吨钢生产能力。有关资料显示,新近投资的钢铁项目中仍有部分是100立方米的小高炉、落后的叠轧薄板生产线。

材料三:许多企业涌入钢铁业,不仅出现了一定程度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而且,造成了我国铁矿、焦炭和电力供应以及运输等支撑条件十分紧张的问题,并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从2004年开始中央决定采取一系列加强宏观调控措施,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盲目投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2005年4月1日起中国政府取消对钢坯13%的出口退税政策

(3)运用普遍联系的原理说明企业理性投资和政府宏观调控的依据。(11分)

参考答案:(3)①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任保事物都与周围的其它事物联系着。②对钢铁企业来说,它的发展固然受社会需求的刺激与拉动,但同时也受其它社会因素如能源、电力、运输、资金等的制约,企业必须从整体上把握关于投资的各种相关因素,才能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③对政府来说,要把整个国民经济看成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根据实际条件来制定发展战略,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来协调相关产业的发展。

例题五:(2005年高考北京北京卷38题).

材料一:右图是“微笑曲线”示意图。图中的两条曲线均呈现U型,好似微笑的嘴型,因此被形象地称为“微笑曲线”。

材料二: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和出口国,每年服装出口总额约占全球服装出口贸易总额的四分之一,但自有品牌的占有率不超过10%。因为缺乏面料开发、品种款式

设计的能力和国际市场营销的渠道,企业只能接单、缝制和加工,得到很少的加工费。如中国生产的服装在国外市场上售价100美元,我国企业一般只得到5~7美元,其余都落入外国商标所有者、服装设计公司和经销商的腰包。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分析我国企业的现状及发展。(10分)

参考答案:(2)①要把事物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把我国企业在产业链中所处的位置和利润分布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②要明确事物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认清当前我国企业在“微笑曲线”中所处的位置,继续发挥现有优势,努力改变集中于加工和组装环节的现状。③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发展。

题型五:分析某一做法或某一观点的哲学依据(或道理)。

此类题目一般有一段材料,但分析时不是要你分析材料所体现的所有哲学道理,而只是要你分析材料中某一做法、某一观点的哲学道理,做时一定要看清设问要求,不要答成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而且这类题目体现的哲学原理一般不会太多。

答题思路也是原理+方法论+材料分析

例题一:(2003年全国高考卷)39.气象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德尔菲”定律揭示了气象行业的投入与产出的密切关系,即在气象行业投入1元钱,可以获得98元的经济回报。我国某省气象部门一年便可为该省带来经济效益15亿元以上,一些地区已经出了专业的气象经纪人和气象服务企业,气象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回答:(1)2002年夏天,北京等地为缓解当地旱情,采取了许多人工增雨的措施,明显增加了降水。试分析“人工增雨”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参考答案:(1)①事物运动是有客观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②人有主观能动性,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③“人工增雨”就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的表现。

例题二:2004年高考题:东北曾被誉为“共和国经济的长子”。东北是计划经济体制最早建立、影响最深的地区,是我国重工业、基础工业和大中型国有全业最集中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东北经济在全国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步下降。1978年辽宁、黑龙江两省的人均CDP仅次于京、津、沪三个直辖市,到2002年辽、黑两省分别降到第9、第18位。

(6)在加快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指导思想中,强调“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国家给予必要扶持”的方针。试说明这一方针的哲学根据。(10分)

参考答案:(6)①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

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②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运用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则。③东北地区应自力更生,结合自身能力、基础设施、人才等优势,充分利用相关的政策和国家的扶持,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例题三:(2005年文综卷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39)根据右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汉书)记载,祁连山“在张抵,酒泉二界上,有松的五木,美水草,冬温夏凉,宜畜牧。”匈奴歌谣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番息(繁殖)”

材料二:三国魏初年,仓桑任敦煌太守,“旧大浅田地有余,而小民无立锥之土,慈皆随口制赋(控人口分割土地给贫民耕种)”。

材料三:对来到敦煌的西域各族人,仓慈“皆劳(慰劳)之”;对想赴洛阳者。“为封(签发)过所(通行证)”对在敦煌进行贸易者,由官方主持估价,交易,并“使吏民护送道路”;禁止当地豪族强买强卖。

——材料二、三据《三国志》

(6)根据河西走廊的地理特点及开发利用这一地区的历史经验教训,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应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12分)

参考答案:(6)①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一定地区的地理环境有其特殊性。人类的开发和利用必须根据该地区的实际条件和自然规律发展相关产业,这是由自然条件和自然规律的客观性所决定的。②河西走廓地区总的来说适合畜牧业的发展,历史上对河西走廓地区的开发,有着重大的军事、社会经济和文化意义,但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大量增加的人口及过度农业发展,加剧了人地矛盾,对自然环境有着一定的破坏作用。③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因此,我们对自然进行开发利用不仅要看到改造自然中的有利后果,也应看到可能的不利后果,不仅要看到短期后果,也应看到长期后果,不仅要看到局部后果。也应看到整体或更大范围的影响。④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和社会的发展规律都具有客观性,我们不仅要认识自然规律,也应当不断加深对社会规律的认识,并加深对社会发展与自然发展的综合作用的认识。

题型六:某某做法或观点的哲学意义。

此类题目跟哲学启示题一样,重点是原理的方法论要求。也就是懂得了某一原理,在方法论上对我们的做法有什么指导作用。有时这类题目要求回答的是这一原理方法论为什

么角度的知识点。

典型例题:(2004年福建省高考卷39题)材料三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通知》中还指出“由于建设领域信用体系不健全,法制不完备和执法不严,建筑市场供求失衡,市场主体行为不规范,以及部分地区不切实际搞‘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造成建筑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存在大量拖欠工程款问题。”

(3)结合材料三,说明把握因果关系原理对于解决拖欠工程款问题的意义。(11分)

(3)①任何结果都有其原因,拖欠工程款的原因有很多,我们必须要掌握其原因。

②只有依据因果联系、了解产生拖欠工程款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拖欠工程款问题。

③在现实生活中,要善于运用因果关系原理,提高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觉性和预见性。

题型七:用哲学观点评析(分析、认识)某某观点或看法。

这类题型要求实事求是地全面分析材料中的做法或某个观点和看法,是对还是错。如果对,为什么对?如果错误,为什么错?违背了什么原理?对的做法是什么?为什么?如果有对有错,那要指出其中对的地方和错的地方,并指出对的地方为什么对,错的地方为什么错,并指出对的看法或做法。

题型八:上述材料是怎样(如何)做到某一原理及方法论的?

这类题目在哲学题中算是最难的题型之一。它即要求学生非常熟练地掌握某个原理,而且还要能用相关原理的方法论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例题一:96年高考题:某贫困地区领导认为,脱贫不能仅靠政府救济,更要靠自力更生。他们根据其他地区“无工不富”的经验,建起了一些小型机械厂,但由于原材料和资金缺乏,结果收效甚微。经过认真分析,他们认识到该地区山场面积大,适宜发展林果业和养殖业,于是因地制宜种起了果树、中药材,饲养起牛羊、家兔等,经济情况很快有了改观。在此基础上,他们又办起果品肉类加工厂,几年就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之路。

该地区在脱贫过程中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参考答案:(1)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该地区从脱离本地区实际盲目办工厂,转为根据本地区“山场面积大”的特点发展林果业和养殖业,做到了对自己地区客观实际的真切

了解。(3分)

辨证地、全面地认识和把握实际。该地区既看到自己的不利条件,又看到自己的有利条件,作出真正发挥自己优势的正确决策,这一过程体现了对实际的全面把握;在林果业和养殖业有了一定发展后,办起与之配套的果品和肉类加工厂的过程,则体现了对变化发展了的实际的正确把握。(5分)

正确地对待别人的经验。该地区对“无工不富”的经验,从简单照搬到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地作出正确的决策说明了这一点。(3分)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该地区领导认为脱贫不能仅靠政府救济,更要靠自力更生,并抓住时机办起果品和肉类加工厂的决策过程等,说明了这一点。(3分)综合评价(2分)

例题二:99年高考题(18分〕材料一:建国以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整洁江河,兴修水利.仅长江中下游就完成40亿立方米的土石方,修筑和加固堤岸3500余公里。据粗略统计,仅在去年洪灾期间。这些设施就减少经济损失7200亿元。专家估计,水利投资与收益的比率约为1:10。

材料二:去年长江发生的全流域特大洪水,其水量和峰高均与1954年大体相当,但水性却超过历史最高值。出现这种情况与生态环境状况直接相关。据统计,近30年间,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减少一半,水土流大面积增加一倍,中下游湖泊面积减少45.5%、湖底普遍淤高1一3米。

材料三:国家重视环保工作去年洪灾过后,又采取了包括制定《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在内的一系列措施,要求各地保护森林资源,制止毁林开垦、乱占林地行为并对加强水利设施建设、“退耕还林”、“退田还湖”等作出安排。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怎样才能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12分)

参考答案:①按客观规律办事就要尊重客观规律。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惩罚。治理江河、兴修水利就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体现;而破坏生态环境,导致灾情加重,则是违肯客观规律的结果。(6分)

②按客观规律办事,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国家兴修水利,保护生态环境等都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具体表现。(4分)注:考生若答出以下观点,可酌情加2—3分,但该题最高得分不得超过18分。

按客观规律办事,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

制约或影响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的范国,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兴修水利和采取的一系列环保措施,就说明了这一点。

例题三:2004年春季高考题:“生物入侵”指进入某个地区的外来生物种打破了原地区的生态平衡。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引发非良性效果或难预料效果的生物入侵事件。

例如,桉树的突出特点之一是能够通过叶面的蒸腾作用,将大量的地下水快速地输送到大气中,当地下水水位下降时它的根系又能够快速追随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向深处生长,因此它有“地下抽水机”的绰号。桉叶油也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桉树生长在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和东南部地区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引种到我国的云贵高原后,却引发了令人头痛的生态问题——生长地区的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桉树林内及附近草本和灌木大量枯死……

阅读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2)试从按树引种的事件说明我们应如何按客观规律办事?(10分)

参考答案:(2)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按规律办事不仅要区分不同的规律而且要区分同一规律在不同条件下的不同表现。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和云贵高原的自然条件不同,桉树就在两地产生截然不同环境效益;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在事物运动变化中把握规律,使自己的思想适应变化了的客观情况,按变化了的客观规律办事。人们对变化了的规律的认识要有一定的过程,我们要实事求是,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按客观规律办事;云贵高原等地在引种桉树时,不能只注意经济效益,忽视其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2004年高考题北京卷)38.(16分)为了提升综合国力,近年来我国在发展经济、政治的同时,也十分重视文化的发展。一方面,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悠久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发展国内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了人们多方面的精神需求。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内文化产业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文化消费的意义,并增加文化消费。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人过度消费和文化素质低俗化的倾向,必须予以警惕。回答:(1)结合材料说明当前我国文化发展应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9分)

参答案:(1)①要从客观实际出发。我国文化发展要立足国情,推动国内文化发展,加强对外文化交流。

②要从客观实际的全面出发。我国文化建设必须放眼世界,认识到文化在提升综合国力中的作用。

③要从变化的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我国文化建设必须遵循文化发展规律,趋利避害。

题型九:从哲学上分析某某现象或某某事件的原因。

年高考题:某市国有纺织企业面向市场,采取了一些限产压锭等一系列措施,部分职工下岗。该市政府积极推进实施再就业工程,为下岗职工提供就业信息,举办多种实用技能培训。一些下岗工人很快便重新上岗,而有些人留恋“铁饭碗”,又不愿从事服务业等工作,因而很难实现再就业。

(3)从哲学上考虑,是什么原因影响了某些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

参考答案:(3)意识对物质对有反作用,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人的行动受思想支配,影响一些下岗工人实行再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转变就业观念。(3分)某

题型十:从哲学某一角度或用某一原理对材料中的某一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例题一:(2005年高考北京卷39题)(3)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几千年的文明史是人类不断地认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历史,也是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不断加深的历史。在传统农业社会,存在着人口与土地等资源的矛盾。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及人口数量的增加,人口与矿产等资源的矛盾又进一步凸显出来。人口膨胀与自然资源短缺的矛盾,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要树立人类的资源危机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

结合材料,从认识论角度分析人与自然资源矛盾的变化,并从认识论角度就当前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提出解决思路。(10分)

参考答案:(3)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的认识要不断深化。人和自然资源的矛盾始终存在,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与自然资源矛盾的严重性。

②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要解决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必须形成对二者关系的正确认识,并以此为指导推动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

③不断积极正确的主观因素,以便在实践中正确、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处理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要求我们限制人口数量,保护、节约资源,开发再生资源,以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

例题二:2005年江苏考考卷39题(3)从哲学常识抓主要矛盾的角度,谈谈进一步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主要措施。

参考答案: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这要求我们要抓重点,

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进一步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主要措施。为此,必须稳定、完善、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结束语:

以上仅是对历年高考中出现过的题型作了一些分析归类。高考哲学题型是多变的,但万变不离其宗,其基本答题思路是原理+方法论+结合材料的分析。但由于题目的设问角度不同,回答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历年高考题的答案都比较简明扼要,有时原理和方法论的阐述并不完整,但我们不能由此认为哲学主观题可以答得非常简单,我们仍建议要完整地阐述原理和方法论,掌握相应的答题思路。

高中政治 第一单元 第2课 第1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哲学的基本问题 基础演练 一、选择题 1.中国科学院称,在我国贵州瓮安生物群中发现一枚6亿年前的原始海绵动物化石“贵州始杯海绵”,是迄今为止全球发现的最古老的可靠海绵化石。该发现将原始动物在地球上出现的实证记录从寒武纪向前推进了6 000万年。这一科学发现佐证了( C ) ①物质决定于意识 ②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③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科学家的新发现表明思维能反映存在,即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同时也进一步证明了世界的物质性,②③符合题意。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但思维不一定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物质决定意识,而不是意识决定物质,①④观点错误。 2.意大利蒙扎市议会通过了一项禁止市民将金鱼养在圆形鱼缸里观赏的法案。提案者解释说,把金鱼关在圆形鱼缸里非常残忍,因为弯曲的表面会让金鱼眼中的“现实”世界变得扭曲。可问题在于,我们怎么知道我们感知到的“现实”是真实的?金鱼看见的世界与我们所谓的“现实”不同,但我们怎么能肯定它看到的就不如我们真实?这一事例告诉我们( A ) ①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②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③只有换位思考才能对事物的“真实”性作出判断 ④感知无法对“现实”作出“真实”的回答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材料中对于现实与扭曲的理解说明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故①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人的认识能否正确认识存在,说明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故②符合题意;③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而不是是否换位思考,排除;④说法错误,人的思维可以正确认识存在,排除。故选A。 3.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人教必修四同步训练:2.1哲学的基本问题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同步训练2.1哲学的基 本问题 1、古往今来,一切哲学都必须回答哲学的基本问题。下列哪些观点属于对这一问题的回答( ) ①祸福相依 ②理生万物 ③飞矢不动 ④万物皆可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问题的根源和关键。这是因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 ①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②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③就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问题 ④就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3、“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尽管儒家讲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道家讲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佛家讲的是人与宇宙之间的关系,但究其哲学本质,它们的理论反映的基本问题都是( ) A.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4、恩格斯曾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下列属于这一问题的内容的是( )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 ②思维与存在是否息息相关 ③思维能否反作用于存在

④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2017年台风“天鸽”于8月23日在广东珠海沿海登陆,造成很大危害。“天鸽”台风具有强度大、移速快、影响广、后期路径不确定等特点。“天有不测风云”,面对频发的极端天气,人们时常发出这样的叹息。从哲学角度看,该观点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这是因为( ) A.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B.自然界具有客观性 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存在是思维的反映 6、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 ) ①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 ②各种哲学的发展方向 ③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④哲学的产生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④ 7、科学家探测到了火星上存在着随季节变化的条纹状含盐流水痕迹,还探测到浸满水的高氯酸盐分子的存在,由此断定“火星表面存在流动的液态水”。新的发现再次激起人们对火星生命的遐想。科学家的发现可以证明( ) 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哲学始于仰望苍穹 D.具体科学推动哲学发展 8、下列表述中,能体现对哲学基本问题回答的有( ) ①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②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③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 ④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9、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下列观点能体现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的是( ) ①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②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 ③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答题要点总结

唯物论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人、政府或国家)根据(针对)××(客观情况)制定××(政策、方案)。 2: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坚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人(经过努力)成功完成××;人做什么事情失败了,或者受到惩罚。 3:人在规律面前并非无能为力,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和条件,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如兴修水利等。 4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要重视精神的力量。——如弘扬某种精神等。 5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能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主选择性。——目标蓝图、预测、计划、行动步骤等。 人能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思想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思想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制定的政策(方案)起到效果了(产生影响了)。 认识论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经历过××事情(实践)才第一次懂得了什么道理,获取。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经过××事情(实践),以前的认识进一步完善(发展)了。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经过××事情(实践),已有的认识得到了证实。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为了解决××问题,国家出台××政策措施(政策措施出台后,有利于解决××问题)。 原理3: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指导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意识对实践有阻碍作用。——在××的指导下,做××事情。

原理4: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以前怎样,现在怎样;甲地怎样,乙地怎样等。 原理5: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以前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认识(而且是正确的),后来,随着实践的发展,又形成了新的正确理论。 辩证法联系观 原理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我们要坚持联系的观点。——××影响了(导致了)××。比如:“美国金融危机殃及中国”“欧债危机影响世界”。 原理2:联系具有客观性,我们要从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中去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虽然承认××与××之间的联系,但这种联系是本来不存在的。比如:“吉祥数”。 原理3:联系的多样性,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不仅承认两个事物之间的联系,而且看到了多个事物对一个事物的影响(或一事物对多个事物产生了影响)。 原理4: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人力利用某种条件加深了联系,如网络、交通等。 原理5:整体与部分 (1)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我们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材料有整体也有部分,如结构调整、各个环节等。 (2)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要求我们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着眼整体,统筹全局。——材料强调整体。 (3)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关键部分对整体的发挥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要求我们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达到最大发挥。——材料强调部分。 原理6:必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1)着眼于事物的整体;(2)注意遵循事物内部结构的有序性;(3)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4)用综合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整体,又要统筹全局,优化组合。 辩证法联系观

2020_2021学年高中政治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课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选择题 1.(考查点: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哲学相对于科学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即哲学的主题在不间断地变换或转向,但不论如何变换或转向,其基本问题依然是( ) A.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故答案选D项。 2.(考查点: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哲学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术语,又称哲学根本问题或哲学最高问题。下列选项中,能够说明并对哲学基本问题作出正确回答的是( ) ①人类的一切认识都不能超出感性知觉所提供的范围②中央主要领导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前分赴各地密集调研③“营改增”税收改革扩大至全国以推动经济转型发展④2017年1月1日,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全面启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②符合第一方面内容的要求,④符合第二方面内容的要求。①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没有对哲学基本问题作出正确回答。③没有涉及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内容。故答案选C项。 3.(考查点: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没有景物,何来情感”与“没有情感,何来景物”,从哲学上看,两者争论的焦点是( )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 B.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C.是否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D.世界观与方法论谁决定谁

,情感属于思维范畴,审读材料可知,两者争论的焦点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故答案选A项。 4.(考查点: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下图漫画《鬼城》给我们的哲学警示是,想问题、办事情必须( ) 鬼城 ①正确处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②正确处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③认识到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认识到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①②是其应有的启示。③④与题意不符。 5.(考查点: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自从有了人类以来,世界上的现象尽管纷繁复杂,千差万别,但归结起来无非是两大类,一类是物质,一类是精神。而这两大类现象间的关系怎样,是一切哲学都必须回答的问题。由此可见( ) A.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B.物质和精神的辩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C.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首先是实践遇到的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 ,是一切哲学都必须回答的问题,说明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故A项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高中政治 哲学第六课课堂练习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必修4

哲学第六课练习 一.选择题 1. (2020年海南高考)2020年3月28日20时30分到21时30分,全球24个时区的2000余座城镇以熄灯一小时的方式“接力”参加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旨在节能减排保护人类第秋家园的“地球一小时”活动。我国从东到西众多城市的公众积极参与了这一活动。“地球一小时”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这说明①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性的物质活动②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③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④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0广东高考)“把学问用于装饰是虚伪,完全依靠学问上的规则断事是书生的怪癖。”这表明 A.书本知识要和具体实践结合 B.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D.书本知识比亲身实践更为重要 3.(2020宁夏高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72小时的气象预报可以和25年前36小时的气象预报一样可靠。但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在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随着气象预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作出更精确和更长期的气象预报,其哲学依据是 ①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②大气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③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这些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4.(2020海南高考)“嫦娥奔月”表达的美好理想,经过人们千百年的努力,在现代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通过“嫦娥一号”探月活动的成功正在成为现

高中思想政治 必修4 《生活与哲学》主要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思想政治必修4 《生活与哲学》主要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补充材料】常用哲学主观题解题方法总结 (一)解题三部曲:世界观→方法论→联系实际。 (二)注意答题范围:①(辨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人生观与价值观、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②哲学道理(世界观+方法论)、哲学原理(世界观)、哲学依据(世界观)、哲学启示(方法论)的区别。 (三) 注意答题角度 1、是什么: ①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或运用哲学道理分析上述材料:哲学原理(名称+内容)+方法论+联系材料。 ②运用具体哲学道理分析:哲学原理(名称+内容)+方法论+联系材料。 ③哲学启示型:方法论+原理名称+联系材料。 2、为什么: ①哲学依据(哲学原理);②书本中的含义、地位和现实意义;③归纳材料,提炼要点。 3、怎么办:①含义;②书本要点;③提炼材料,作为要点。 辩证唯物主义 第一部分:辩证的唯物论(即唯物论)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探究世界的本质,把握思维的奥妙)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⑴【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这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

发,实事求是。 ⑵【原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A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具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B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即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①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2.规律具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规律具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原理】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主观题答题模板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主观题答题模板 《哲学与文化》主观题模版 唯物论 1.设问模式: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分析……的原因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分析材料 ②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要求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将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分析材料 ③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分析材料 联系观 2.设问模式:请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知识分析……的原因、意义或措施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分析材料 ②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分析材料 ③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分析材料 ④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同时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去推动整体的发展。+分析材料 ⑤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求我们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分析材料 发展观 3.设问模式:请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知识分析……的原因 ①发展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分析材料 ②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分析材料 ③发展的形式或状态是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做任何事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的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同时保持适度原则。+分析材料 ④发展的趋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要求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进其成长壮大,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的面对挫折与考验。+分析材料 矛盾观 4.设问模式: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的知识分析……的原因 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分析材料 ②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都要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分析材料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析材料 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⑤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分析材料 ⑥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抓主流,全面的看问题,同时不忽视支流。+分析材料 ⑦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分析材料 认识论 5.运用认识论或探索认识的奥秘的有关知识分析问题的合理性

政治哲学主观题解答方法与万能答题模板

政治哲学主观题解答方法与万能 答题模板 高考政治哲学主观题解答“四步骤”法 那么,怎样才能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呢?一般地说,“四步骤”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所谓“四步骤”法,就是指在解答哲学主观题时,要按“材料层次化,层次要点化,要点观点化,观点材料一体化”四个步骤进行。下面以一道试题为例,来谈谈“四步骤”法的运用。 例:我国提出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而江苏省委提出了江苏在全国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任务。总体构想是:到2010年左右,全省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左右,全省总体上基本实现现代化。江苏省的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差距呈扩大趋势,苏南发展势头极好,而经济薄弱县几乎都在苏北地区。2002年,苏南人均GDP为3456美元,苏中为1360美元,苏北为924美元。针对这种情况,江苏对苏南、苏中、苏北提出了不同的要求:2007年前,苏南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2年前,苏中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苏南总体上基本实现现代化;2017年前,苏北先于全国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苏中部分地区基本实现现代化,苏南进一步提高现代化水平。 江苏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任务提出和制定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解答步骤:

一是材料层次化。即分解材料,分清其层次,把握其要旨。 本题的材料较长,按照题意,我们必须从材料中找出江苏省提出和制定了哪些目标,这是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工作。通过材料的层次化,我们可以理出两大层次:江苏省提出了“两个率先”的目标;江苏省制定了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发展目标。这样就把复杂的材料简单化、明确化了,抓住了材料的要旨,为下一步解题打好了基础。 二是层次要点化。即紧扣题意从材料每一层次中提取有效信息,概括出每一层次的要点,这是第一步工作的深化和细化。 江苏省为什么要在全国提出“两个率先”的目标?江苏省为什么要制定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发展目标?原因和意义各是什么?通过对每一层次中有效信息的分析,我们不难概括出以下要点:①从原因上看,江苏省根据本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制定了“两个率先”的目标;根据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制定了三大区域发展目标。②从意义上看,江苏省的“两个率先”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国家总体目标的实现;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发展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江苏省的“两个率先”目标的实现。③“两个率先”的目标和三大区域发展目标对江苏全省及三大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这一步是关键工作,直接决定了答题的质量。我们一定要紧扣问题,用联系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层次要点化时,既要抓住材料中每一层次的有效信息概括要点,同时又不能把这些有效信息孤立起来,要立足整个材料,把握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

高中政治 第一单元 第2课 第1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随堂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选择题 1.《管子》一书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南宋朱熹指出“未有此气,已有此理”。他们是在思考( B )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的本原 ②思维和存在是否相互决定 ③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 ④一切哲学都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管子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的派别;朱熹的“理”是客观唯心主义,二者的区别在于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的问题,这一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首先要遇到而又无法回避的问题,是一切哲学都必须要回答的问题,①④符合题意。思维和存在不能相互决定,②观点错误。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问题,③与题意不符。 2.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在尊重当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的基础上选择富有地方特色的发展之路。这说明( A ) A.存在决定着思维B.思维影响着存在 C.思维与存在不能分离D.思维与存在同为本原 [解析]“要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在尊重当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的基础上选择富有地方特色的发展之路”体现了存在决定思维,不涉及思维的反作用,A符合题意,B与题意无关。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反映存在,存在可以离开思维,但思维不可以离开存在,C观点错误。世界的本原是存在而非思维,D观点错误。 3.让一个吸烟成瘾的人成功戒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嗑瓜子、嚼口香糖,科学家还找到了新的戒烟方法。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新西兰科学家发现,使用手机短信戒烟方法可以使吸烟的年轻人戒烟率翻倍。这说明( B )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B.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C.存在决定思维 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解析]材料主要说明的是科学家发现新的戒烟方法,更加强调意识的作用,B符合题意; A、C、D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江西省信丰中学高中政治 哲学主观题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分析 新人教版必修4

哲学主观题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分析 题型一:材料体现哲学原理(或限制性原理:如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问法一: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什么)哲学原理?问法二:运用所学哲学知识(或限制性原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此类哲学主观题应是较为简单的题型,解答时一要仔细阅读材料,二要审题分,一个原1(分。一般不会超过三个原理,如果能体现三个以上原理,要注意选择最—5理及分析往往占3 恰当、最能体现题意的。)答题思路:①简单点出原理及方法论名称,②然后说明材料中哪一点(或哪句话)体现2(了这一原理。要注意,一是材料往往更多的只是体现了方法论要求,二要注意有时同一句话可能会体现不同的原理。高考题参考答案可能不先点明原理方法论,而直接进行分析,但我们还是建议要先点明原理方法论再进行分析。 例题:云南省地处边陲,气候温暖湿润,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该省经过分析认为,本省具有资源、气候、区位三大优势,也有基础产业薄弱、经济结构单一、国民文化素质较低三大劣势。根据这种状况,该省制定了自己的发展战略,即建立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面向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云南省制定发展战略的思路主要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9分)5((参考答案:1)在制定发展战略时,着眼于省情,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分)分))在分析省情时,既看到优势,也看到劣势,体现了一分为二的精神。(42( 题型二: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唯物论、辩证法、人生观、认识论)原理或××观点?(如矛盾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的?此类哲学主观题,从表面看是“怎么办”角度的题目,但实际上没有涉及到“办事情”,因此回答思路类似于第一种题型。只是这种题型往往有限制性条件,一定要看清楚再动笔。当然回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对限制性原理和观点本身非常清楚。如凡是跟矛盾有关的第三课的 1 所有原理都属于矛盾的观点。联系的观点有普遍联系、因果联系、整体与部分的联系。凡是态、发展的趋势”都可以算到发跟发展有关的原理,包括第四课的“发展的原因、发展的状展观点里面。如果问的是体现某一原理,那就需要根据材料详细阐明相关原理。 例题:航天界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在经过前四次无人飞船的试验后,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但这仅仅是载人航天的第一步。在此之后,我国再发射载人飞船,个太空舱在会将飞船的一个太空舱留在太空轨道,使之成为空间实验室;通过多次发射,多形成真正的空间站;再向前发展,中国人探测月球甚至火星,也将不是一太空对接,便可以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回答: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10分)参考答案:①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质变是量变必然结果。新出现的事物会在新质的基础开始新的量变。一次量变质变的过程,并不是事物发展的终结,事物就是不断经过量变和质变这两种状态,永不停息地变化、向前发展的。②前四次无人飞船实验是量变,“神舟”五号成功发射是质变。前四次无人飞船实验是“神“神舟”五号是在前四次无人飞船实验基础上引起的质变。舟”五号成功发射的前提和基础。③从“神舟”五号到空间实验室,再到空间站、探测月球等,是在新质基础上不断量变,质[ 变的过程。 . 题型三:材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件事对你有什这类题目的设问一般是“上述材料给我们哪些启示?”或“从哲学角度说明这么启发?”等。主要是考查从提供的材料中悟出哲学道理。提供的材料有可能是正面的正确的做法,也有可能是反面的错误的做法导致不良的后果的。但哲学启

统编版(2019)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哲学主观题答题模板(实用,必备!)

统编版(2019)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哲学主观题答题模板 综述:在解答哲学试题时,审题时注意设问对知识的限定。要注意“原理+方法论+材料分析”的模式。“依据类”应着力于原理,“如何做”和“启示”应重点阐述方法论。考大切口时,原理方法论尽量简写,考小切口则要详写。 一、辩证唯物论(也叫唯物论,探究世界的本质) 关键词:物质、意识、规律、主观能动性 1.材料中要求用“唯物论”或“辩证唯物论”知识进行论述时,其答题模板是什么呢? ①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材料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材料 ③规律具有客观性。这要求我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材料 ④物质是运动的,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材料 2、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或“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回答问题 ①原理:a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材料. b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 制作用+材料 c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 ②方法论: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材料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材料 4、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5、运用“规律”或“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相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①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材料 ②规律具有客观性,但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利用规律。+材料

高中政治 哲学生活常见主观题29题练习 人教新目标版必修4

哲学生活常见主观题29题 1、辨析:承认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作用就是唯心主义 ( 1)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意识决定物质。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而不是是否追求物质利益,是否强调精神作用。 (2)追求物质利益不一定就是唯物主义,如果违背事物发展规律,不从实际出发,不顾客观条件,主观蛮干地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心主义的表现,强调精神作用不一定就是唯心主义,如果是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重视意识的作用,强调精神的力量,就不是唯心主义,而恰恰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表现。 (3)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只能在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意义上使用,如果在别的意义上使用就会造成混乱。上述观点没有搞清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因而是错误的 2、辨析: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哲学可能正确或者比较正确反映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也可能错误和歪曲地反映,所以只有正确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的精神的精华。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思想智慧的结晶,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史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生的根本指南,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4)题中观点把所有哲学都看成时代精神的精华,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不正确。 3.辨析:精神是万能的,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 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不论意识的反作用有多大,它总是受着客观物质条件的制约,归根到底是由物质决定的。所以,精神不可能是万能的。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精神的力量. 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③命题的观点看到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夸大意识的作用,认为精神是万能的观点则是错误的。 4、辨析:“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 ①这句话表明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答题模板2023届高考政治三轮冲刺人教版必修四

每个问题都给大家标注了大问题还是小问题,二者的答法是不同的,大问题要想办法压缩点子,小问题要想办法拆分点子,保证每道题的点子在四五个的样子。可能有不够完善的地方,大家在做题的时候看到一些可以答的点子,就归纳写过来。 备注:宋体字为原理,楷体字为方法论。 另外,再次强调,记一下单元标题和课标题,因为有的时候会直接问课标题或单元标题,例如请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知识回答问题?大家要知道这是第六课的标题,考察的是“认识论”的知识。 二单元主观题(唯物论(或者说辩证唯物论)+认识论)1.运用“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二单元单元标题)相关知识回答问题。(特大问题) 整个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知识都可以用来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结合材料进行筛选。 2.用唯物论/“探究世界的本质”(第四课标题)和“把握思维的奥妙”(第五课标题)相关知识回答问题(大问题)(第(2)点内容较多,可以适当地拆分开,但内容尽量不要少。)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能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主选择性。(3)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正确的思想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思想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根据材料选择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意识)。所以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正确的发挥主观能动性。 (4)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要坚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3.用认识论/“求索真理的历程”(第六课标题)回答问题(大问题)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标准。 (3)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阻碍作用。(根据材料选择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认识) (4)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1),意识的能动作用(2)(3)(4))(可以是一个单独的小问题,且常考)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指导人们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正确的思想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思想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根据材料选择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意识)。所以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正确的发挥主观能动性。 (3)人能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主选择性。 (4)人能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5. 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或者问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小问题) (1)规律具有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2)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人们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3)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既反对唯意志主义,也反对因循守旧。 6.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小问题)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目的,检验标准。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实践起阻碍作用。

高中政治(新人教版)必修4课后习题:哲学的基本问题(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哲学的基本问题 课后篇巩固提升 1.我国古代儒释道三家分别以“人与社会”“人与修心”“人与自然”为理论主线,究其哲学本质。他们的理论都反映的一个基本问题是()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无论是“人与社会”还是“人与修心”或者是“人与自然”,其实质都是在讲哲学的基本问题,也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项符合题意;A、B两项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不符合题意;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问题,C项不符合题意。 2.在庄子看来,万物总是处于刚肯定即否定,即“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的状态。由此,他得出了“无需也无法对事物进行断定”的结论。庄子的阐述中主要涉及了() 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D.生活与哲学相互关系的问题 ,庄子的话不涉及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A项不符合题意;庄子的话没有涉及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B项不符合题意;庄子认为“无需也无法对事物进行断定”,这是典型的不可知论,即庄子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C项符合题意;庄子的话没有体现生活与哲学相互关系的问题,D项不符合题意。 3.2019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公祭日,这个日子时刻提醒着所有中国人:牢记历史、勿忘国耻、祭奠亡灵……而日本政府对侵略历史讳莫如深,企图美化。下列哲学观点,比较适合用来反驳“美化侵略历史”的是() A.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C.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D.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随行而应人 美化侵略历史”是违背客观现实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A、B、C三项都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不符合题意;D项属于唯物主义观点,适合用来反驳“美化侵略历史”。

高中政治 哲学《期中综合测评(一)》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哲学《期中综合测评(一)》新人教版必修4 第一单元知识体系 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生活处处 有哲学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 得更好的艺术 美好生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的向导 关于世界 观的学说 生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活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智哲学的基本问题 慧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与白舸争流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时的思想 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时代精神的 精总结和升华 神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 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社会变革的先导 时代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的精华哲学史上的 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综合探究:走进哲学问辩人生 教你一招 “图表题”解题方法与技巧 近九年的高考,两个论述题中必定有一个图表题,所限定的知识要求一般都是经济常识的内容,所以特别要注意这一题型。 一、试题特点 1、反映当年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体现党和政府的经济政策,是全国经济工作会议关注的重点问题 2、题型结构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材料,一是设问。材料一般由“表题,2~3个图表(图表的形式常见的有表格式、坐标式、图饼式三种)、注释”三部分组成。 3、设问通常是由2~3个小问组成。第(1)问是:表一、表二分别(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第(2)问是:表一和表二有何内在联系?第(3)问要求你谈谈对表格所反映现象的认识,或根据材料设定的其他问题。 二、解题思路与技巧(解答图表题应做到三个“三”) 1、三读: ①读图表。图表一般是表格、饼状图和柱状图,有标题、时间、项目、数据以及小字注等构

成。标题表明什么行业、什么部门、什么社会群体等单位的什么经济状态。它总揽和规定着表格的基本内容。项目则把各种数据按照一定的类别划分开来,按照一定关系有序地进行排列。 ②读注文。图表下的注文对图表起着补充作用。是图表式主观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注文还对答题思路有提示作用。 ③读设问。图表是为设问服务的,设问是命题测试意图的直接表示,带有很强的指向性和限制性。读设问,一要弄懂各问分别问的是什么,二要弄懂各问之间的内在联系。(当然要注意图表中具有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如图表中出现1978年我们应联想到改革开放,1997年就联想到党的十五大。2002年应联系到党的十六大。) 2、三比 ①纵向比较。对同一项目内的数据进行比较。它反映的是一事物自身变化发展的趋势。 ②横向比较。发现不同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发现新问题。这是创造性思维的突出表现。 ③表与表之间的比较分析。图表与图表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存在着一定联系。经过细心的比较,抓住这个联系,我们就会产生新的认识。前几年的表格论述题基本上是一个表反映成绩,另一个表明存在问题,两个表是互补关系。 3、三到 ①由数字到术语。图表型主观题往往以数字来表达某种经济现象,在回答问题时必须用术语概括这一现象。 ②由现象到本质。我们必须在由数字到术语表述基础上,揭示出本质。 ③由理论到实践。政治高考不仅仅考查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更主要考查学生在理论指导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典型例题讲解 (07·广东卷·4l)(18分)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l:2001年-2005年广东省能源消费变动状况。 增长速度 材料2:2001年——2005年广东省人均GDP变动情况 年份200122001 年200222002 年 200322003 年 200422004 年 200522005 年 广东省人均GDP(美 元) 1660.22 1812.09 2081.38 2382.95 2882.0 材料3:广东省单位GDP能耗变动状况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主观题与选择题答题宝典

哲学答题宝典:材料题中的关键词与选择题易错点 【牢记】1.先审设问,确定答题范围;找关键词,确定所用原理。 2.答题格式:原理+方法论+结合材料分析。 【牢记】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唯物论、认识论)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思(联系、发展、矛盾与创新)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历史观与人生价值观) 单元标题还需要进一步细化: 如第二单元:探索世界:唯物论(物质、意识、规律)求索真理的历程:认识论(实践、认识、真理) 【唯物论】 1.世界物质性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2.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原理 4.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的原理,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6.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一方面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原理。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如违背规律,将受到规律的惩罚;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把握规律,造福于人类。 8.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要求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两

(一)【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多样性原理,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优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发展的实质: 3.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发展的趋势),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又要充分做好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4.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发展的状态) ,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高中政治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练习+Word版含答案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一、单项选择题 1. 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的多次重复“数落”会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甚至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从哲学角度看,克服超限效应需要( ) ①尊重规律,因为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 坚持适度,因为量变是质变的前提,量变必然引起质变③ 注意方法,因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④ 避免刺激,因为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 右图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 A. 坚持真理,勇往直前 B. 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C.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D. 既要承认矛盾,又要善于回避矛盾 3. “附着在大地上,你是土壤。沉浮在空间里,你是尘埃。”林希的短诗《土》蕴含的哲理是( ) ①整体与部分是对立的② 整体与部分是统一的③ 整体离不开部分④ 部分离不开整体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4. “把世界历史设想成一帆风顺地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向后做巨大的跳跃,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这一论断( ) ①肯定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②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必然道路③ 说明了历史是在曲折中前进的④ 阐明了前途是光明的与道路是曲折的的辩证关系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5.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柳青的这句名言告诉我们( ) A.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B. 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C.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D. 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6. 围棋人机大战让我们在惊叹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人工智能带给人类智慧的挑战与压力,而这将有助于促使我们更为深刻、谨慎地理解人工智能所蕴含的风险。这说明( ) ①看问题要分清主次但又不忽视支流② 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