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语》精华60句

《论语》精华60句

《论语》精华60句

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水奔腾活跃,聪明智慧的人喜欢水;山沉静厚重,有仁德的人喜欢山。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有了过失主动承担责任,对别人多谅解和宽容,这样就不会产生怨恨。3.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不徇私护短,没有预定的成见及私心;小人则结党营私。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糊,只思考不学习就会很危险。

5.巧言令色,鲜矣仁!

花言巧语的人很少有仁爱的。

6.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德重于才,年轻人要先懂得孝顺父母,兄弟和睦,信守承诺,亲近仁爱,做到这些之后,再学习知识。

7.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不要老是抱怨别人不了解自己,只要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到好的就要向他学习,见到不好的就要反省自己,这就是一个人的修养。9.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父母健在的时候,不远走高飞,即使要远游,也一定要安顿好父母。10.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说话迟钝,不会花言巧语,但是做事勤勉牢靠。

11.君子不器。

君子不是工具,他们不应当只是为了谋生而掌握一门技能而已,他们要承担起社会的责任。

1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君子喜欢促成别人的好事,不会唯恐天下不乱,对别人的错误推波助澜。小人刚好相反,喜欢“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1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14.当仁,不让于师。

遇到应该做的事,不要犹豫,即使自己的老师在旁边,也要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15.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别人不理解我,我也不会感到气愤,这不也是一种君子的风度吗?

16.言必信,行必果。

说过的话一定要讲信用,确定的事一定要坚决做下去。

17.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凡事不能凭空臆想,一定要讲究证据;遇事不独断,不能任性;行事要灵活,不能死板;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要和别人商量,一起完成任务。1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个人在一块儿,就一定有人在某方面是我的老师,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于他的缺点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这就是明智。

2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思想上十分洁净,动作舒畅安定,小人内心欲念太重,往往会忧虑担心,显得忐忑不安。

21.不怨天,不尤人。

遇到失败和挫折,不要在外面找原因,也不要怪罪别人。

22.不迁怒,不贰过。

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不朝别人发火,已经犯过的错误不犯第二次。23.小不忍,则乱大谋。

不该做的事,一定要忍住,小事儿上忍不住,就很容易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24.小人之过也必文。

小人犯了错一定对自己的错误加以掩饰。

2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有了错误而不知悔改,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26.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君子往往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27.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君子以说得多做得少为耻。

28.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出了问题,君子喜欢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小人喜欢在别人身上找原因。29.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我每天多次省察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力,和朋友相交有没有足够真诚,对老师传授于我的学业是否温习巩固和推敲了?

30.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想要了解一个人,只要看他在做什么,观察他的来由始末,看清他的心理寄托,这就足够了。人的这些样子岂能是可以藏起来的!人的这些样子岂能是可以藏起来的!

3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完善自身的修养,就像雕刻骨器,又像雕刻象牙;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刻石头,都得花费很大的功夫才可以。

32.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经》三百零五篇,用一句话概括它的全部内容,可以说是:思想纯洁,没有邪恶的东西。

3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东西,这样领悟的就更多,这样就可以当老师。34.朝闻道,夕死可矣。

早上知道了大道,哪怕晚上死去也是值得的。

35.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立志去追求大道,但是却又拒绝粗茶淡饭的人,是不能与他交谈的。不能淡泊名利,放弃物欲的人,是不可能追求大道的。

36.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3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广泛学习,志向坚定,提出问题并且实际思考,这就是仁德。

38.听其言而观其行。

不能听什么信什么,听到人说的话之后,还要观察他的行为。

3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聪明又好学,还喜欢虚心向别人请教,这就是文。

40.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子路问孔子的志向,孔子回答说:“但愿使老人能享受安乐,使少儿能得到关怀,使朋友能够信任我。”

4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内在的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人就显得粗野。外在的文采胜过内在的质朴,就会显得浮夸。二者相互平衡,才能成为君子。

4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更快。

43.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必然有和他相亲近的人。”

44.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仁爱的人,就是想要自己立得住,也要使别人立得住;想要自己通达,也要使别人通达。在自己谋求生存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人生存发展,不能只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忽视了他人。

4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教导学生,一定要等他冥思苦想仍然不能领会的时候再去开导他,如果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重复教导他。

46.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贵,这些富贵也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得到了又能如何?

4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有志向的人,身上的担子很重并且路途遥远,所以一定要意志坚强。48.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不在那个位子上,就不要考虑那个位子上的事。

4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边说:时光流逝,就像这流水一样,日日夜夜,片刻也不曾停留。5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三军可以失去主帅,但一个人不能丧失他的志向。

5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在一年最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在最艰难的时候,才最能见气节。

52.道不同,不相为谋。

观点立场不同的人,不要在一起商议谋划了。

53.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心怀仁德,四海之内,都是兄弟姐妹,相互照料,彼此扶持。

5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说:“自身品行端正,即使不下达命令,人们也会照做;自身品行不端,即使下达了命令,人们也不会服从。”

55.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想要速成一般都不能达到效果,贪图小利一般做不成大事。

56.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说:“君子和睦相处却不盲从附和,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谐相处。”5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工匠想要把事情做好,就一定要把工具做得精良好用。

5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

59.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不要根据言论来推举人才,也不能因为一个人有错误就不听取他的言论。60.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过去的不能挽回弥补,未来的还是能赶得上的,要努力争取。

课内文言文阅读:《〈论语〉十二章》

【教学标题】 课内文言文阅读:《〈论语〉十二章》 【教学目标】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重点难点】 1、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论语十二章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段解:主要谈学习的方法,学习的乐趣和为人态度)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段解:强调治学的人必须重视品德修养) 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段解:本章孔子自述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 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这样的人是可以当老师的。" (段解:讲学习方法,强调温故而知新。) 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会有害。 (段解: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强调学思结合) 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翻译:∶“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 (段解:孔子赞扬颜回坚持学习而贫贱不移的精神) 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段解:这一章阐述了读书人求学问的态度,以求学为乐) 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 gōng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段解:讲人的道德修养,不取不义之财,提倡“安贫乐道”)

《论语》文言文阅读

论语》文言文阅读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 之。”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忽施于 人。”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 是知也_________ 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 诲女知之乎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答:。 已所不欲,忽施于人。答: ______ 。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关于学习态度的,还是关于学习方法的?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此的感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下列各项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一句主要阐述的是学习态度,指出要虚心向一切人学习。 B.“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用反问的语气,强调了学习知识不在于让别人了解,而在于提高自己。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阐述的是做学问不能不懂装懂。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它启示人们在学习上应该虚心好学。 5.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而”表转折用法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 B.温故而知新 C.择其善者而从之 D.人不知而不愠 参考答案: 1.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通“智”,聪明生气发怒 教导 2.选择他的优点学习,把他的缺点拿来对照自己,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它。自己不愿 意做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 3.关于学习方法,“感受”“略”。 4.D 5.D

《论语十二章》对比阅读

《论语》比较阅读(含2019年真题) 一 ①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②孔子日:“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季氏》)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守信的人交朋友,与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与与两面三刀的人交朋友,与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④子夏日:“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张》) 子夏说:“每天能学到一些自己没有的知识,每月不忘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注释】①[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谅,诚信。②[便辟]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③[善柔]善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④[便佞]善于花言巧语,而言不符实。⑤[所亡]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亡,同“无”。⑥[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 (1)择其善者而从之(2)学而不思则罔(3)可谓好学也已矣 【参考答案】(1)从:听从或:采纳、听从(答“学习、跟从”也可);(2)罔:迷惑或:迷惑不解、迷惑而无所得 (3)好:喜爱或:喜好、喜欢(每小题1分) 15.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2)思而不学则殆。 【参考答案】(1)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见闻学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好处的。(2)只是思考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殆”翻译为“有害”或“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均可)(每小题2分) 16.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第④则内容的理解。 【参考答案】要点:好学就是勤奋学习,学习新知,巩固旧知’。(答出要点得2分,扣住要点又能联系实际可得满分) 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4分) 二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7~11题。(15分) [甲]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为政》) [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丙]孔子观于周庙,有敧①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②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③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④有满而不覆者哉!”(《韩诗外传》) 注①敧(qī):倾斜。②宥(yòu)座:座位右边。“宥”通“右”。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④恶(wū):哪里,怎么。

论语》《诫子书》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2分) (甲)《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乙)《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9.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 A.有朋自远方来 B.温故而知新 C. 人不知而不愠 D.淫慢则不能励精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1.甲乙两文都强调了学习;甲文侧重谈_______,乙文侧重谈_______。(2分) (提示:从A.学习方法B.学习态度C.个人修养来选择) 12.孔子提倡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诸葛亮认为学习必须宁静、明志。请你写出关于自己学习的体会:(2分) 答案: 二、阅读(一).同门师兄弟 B.旧的(知识)C.恼怒,怨恨 D.勉励10..①用恬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②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11.甲文侧重AC 乙文侧重B 12.言之有理即可。示例:无论做人,还是学习,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思和学结合起来。

《论语》阅读中考真题及答案汇编

一、 【甲】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 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 【乙】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 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15.用“∕”标划出下面句中的语音停顿(每小句只标一处)。(2分)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博学而笃志笃:___________ (2)年与时驰驰:___________ (3)不逾矩矩:___________ (4)静以修身以:___________ 17.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8.【乙】一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 一个“”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也归结为 一个“”字,对比鲜明。(2分) 19.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志”,结合《<论语>十二章》和《诫子书》两篇课文,谈谈你是如何 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4分) 答案: 15.(2分)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各1分,多划不给分) 16.(1)坚定(2)疾行,指迅速逝去(3)法度(4)用来,表行为的目的(各1分) 17.(1)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 (2)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使学习有 成就。(每句2分)

(完整版)高考语文有关论语的练习题

高三语文·《论语》第01—05篇练习1 1、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 (1)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对物质生活不能太讲究,有饭吃、有地方住就行了;而在精神上要不断地追求道德完善。 B、在为人处事方面,孔子认为做人要脚踏实地,做事要勤快机敏,说话要谨慎,莫轻率,要经过思考。 C、孔子认为在人际交往方面,要接近仁道,不断地匡正自己,使自己成为正人君子,获得生活的满足和精神快乐。 D、孔子说的这段话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却概括了对君子各方面的要求,这些都学到就能达到儒家精神所要求的境界了。 (2)结合上面选段,联系实际,谈谈你对“饭疏食饮水,曲肱(弯着胳膊)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这句话所表现的孔于思想的理解。 答: 2、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论语·里仁篇第四》) 孔子在这则材料中谈到与的关系,是为了阐述什么观点? 答: 3、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 孟子曰:“曾子养曾皙,必有酒肉;将彻①,必请所与②;问有余,必曰‘有’。曾皙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 (《孟子·离娄》) 【注】①彻:通“撤”,撤除。②与:通“予”,给予。 (1)下列对上面两个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认为“养”父母如果缺乏恭敬之心,那与“养”犬马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初中语文 部编版七年级上《论语十二章》比较阅读及答案

《论语》比较阅读习题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①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②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史记·孔子世家赞》) 【注释】①低回:徘徊,流连。②六艺: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人不知而不愠 (2)不能去云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不亦说乎) B.虽不能察,必以情(虽不能至)

C.入则无法家拂士(学而不思则罔) D. 此之谓失其本心(想见其为人)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4.请结合【甲】【乙】两段选文,说说学者敬仰孔子的原因。 【答案解析】 1、(1)(生气,发怒) (2))(离开) 2、D【解析】A项中的“说”前者读“yuè”,通“悦”,意思为“愉快”;后者意思为“讲,谈论,叙述”。B项中两个“虽”前者是“虽然”的意思;后者是“即使”的意思。C项中两个“则”前者是连词,可译为“就”或不译;后者表示假设,是“如果”的意思。D 项中两个“其”都是代词,代指“他的”。因此本题选D。 3、(1)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2))众多的儒生在他家按时操演(练习)礼仪。 【解析】第(1)句注意“善”在这里指优点,长处,“而”表顺承,一般不译。第(2)句为倒装句“礼其家”(状语后置),翻译时为

高考语文诊断与突破训练:《论语》经典阅读(含答案)

《论语》阅读题 (用时:45分钟满分:40分) 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 ①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论语》) ②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①?(人由)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②,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天)命,故止也。”(《庄子·外篇》) 注①概:感慨。②偃然寝于巨室:偃然,安宁状;巨室,指天地。 (1)请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孔子和庄子面对丧事的思想情感。(2分) 孔子:________________庄子:________________ (2)孔子和庄子对待丧事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思想情感?请简述之。(3分) 答: 答案(1)(孔子:)哀悯(庄子:)达观 (2)孔子有恻隐之心,哀人所哀,心有不安,所以食不甘味。仁是儒家思想的内核,推己及人乃是“仁之方”。庄子对夫人之死尽管内心悲哀,但表现的是一种达观的态度,因为庄子认为人死了,那是顺应大自然,回归大自然。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 ①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②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③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④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1)孔子说自己“乐在其中”,谈谈你对此处孔子提及的“乐”的内涵的理解。(2分) 答: (2)后世的儒者遵从孔子的信念,如孟子提出“舍生取义”,董仲舒提出“正其义不谋其利”,都力图追求道德精神的完善,从上述材料中看,儒家价值观的核心是什么?说说这些观点在现实生活中对你的启示。(不超过50个字)(3分) 答: 答案(1)乐:为心中的坚定信念(道德修养、仁的追求)而乐,为能够坚守“乐”而乐。 (2)儒家价值观的核心——重义崇德。(1分) 启示:在艰难困苦中也能感受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坚定自己的人生信念;在饱经忧患中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牢记自己的人生使命。(只要答一个方面就得2分,言之成理即可) 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

文言文《论语》阅读答案

文言文《论语》阅读答案 语文阅读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最重要的,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这篇文言文《论语》阅读答案,由语文网提供,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语意用/为下面这句话标出正确的朗读节奏(标一处)。(1分) 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1)卒用其人( ) (2)未有其比( ) (3)及为相( ) (4)普又以其人奏( ) 3、翻译下列句子。(3分) 跪而拾之以归: 太祖常劝以读书: 4、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 (1)宋太祖劝赵普要多读书的原因是: (2)读书给赵普带来了的好处是: 5、你喜欢赵普这个人吗?为什么(至少写两点)?(2分) 参考答案: 1、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2、终于、他(赵普)、等到、把

3、跪着拾起撕碎的奏牍而回。/太祖经常劝他多读书。 4、(1)普少习史事,寡学术。(2)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5、(1)好学(2)以天下为己任(3)不顾个人安危(4)刚毅果断(立足文本,言之有理即可 二、阅读古文《赵普》,完成14题。(共12分)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普少习吏事 ( ) ②读之竟日 ( ) ③普颜色不变 ( ) ④他日补缀旧纸( ) 2. 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3. 说出下面典故与赵普有关的一项是--------------------------( )(2 分) A、闭门读书 B、半部《论语》治天下 C、凿壁借光 D、闻鸡起舞 4. 仔细研读下面几句话,说说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①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②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③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参考答案: 1. 熟悉整日脸色、神色修补 2. 赵普性情深沉,为人严肃刚正,虽忍对嫉妒而好胜,但能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3. B

最新论语对比阅读答案版

一、《论语》四则比较阅读 ①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②孔子日:“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季氏》)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④子夏日:“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张》) 子夏说:“每天能学到一些自己没有的知识,每月不忘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注释】①[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谅,诚信。②[便辟]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③[善柔]善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④[便佞]善于花言巧语,而言不符实。⑤[所亡]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亡,同“无”。⑥[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 (1)择其善者而从之(2)学而不思则罔(3)可谓好学也已矣 【参考答案】(1)从:听从或:采纳、听从(答“学习、跟从”也可);(2)罔:迷惑或:迷惑不解、迷惑而无所得 (3)好:喜爱或:喜好、喜欢(每小题1分) 15.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2)思而不学则殆。 【参考答案】(1)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见闻学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好处的。 (2)只是思考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殆”翻译为“有害”或“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均可)(每小题2分) 16.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第④则内容的理解。 【参考答案】要点:好学就是勤奋学习,学习新知,巩固旧知’。(答出要点得2分,扣住要点又能联系实际可得满分) 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4分)第①则: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第②则:择友之道(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二、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7~11题。(15分) [甲]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为政》) [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丙]孔子观于周庙,有敧①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②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③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④有满而不覆者哉!”(《韩诗外传》) 注①敧(qī):倾斜。②宥(yòu)座:座位右边。“宥”通“右”。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④恶(wū):哪里,怎么。【翻译】孔子参观周庙,看到倾斜的器皿。孔子问守庙的人说:“这是什么东西呢?”守庙的人回答说:“这是座位右边的器皿。”孔子说:“我听说右座之器盛满水就会倾覆,空了就会斜着,水装到一半时就会垂直,是这样的吗?”守庙人回答说:“是这样的。”孔子让子路取水来试,果然水满便倾覆,装到一半时就垂直而立,空了就会斜着。孔子长叹道:“哎呀,哪里会有满而不倾覆的呢! 7.解释下面加点的字。(4分)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3)思而不学则殆(4)满则覆 【答案】(1)比得上;(2)愉快,快乐。这里的意思是“以(它)为乐”;(3)殆:迷惑;(4)覆:翻倒。 8.翻译上面语段中加横线的文字。(4分)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答案】懂得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2)孔子问于守庙者曰 【答案】)孔子问守庙的人说(或者:孔子向守庙的人询问道) 9.[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分) 【答案】—个人要谦虚,不要自满 10.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和[丙]文谈的是学习_______________方面的问题;[乙]文谈的是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应该相结合。(2分) 【答案】态度学思

(完整版)重庆市2017中考语文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第一篇论语十二章练习题

第一篇《论语》十二章练习题 (2017预测)阅读《〈论语〉十二章》一文,完成1~4题。(15分) 《论语》十二章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 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乎?”(《学而》)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 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 云。”(《述而》) 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⑩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学而时习.之 (复习)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真诚,诚实) (3)人不堪.其忧 (能忍受) (4)博学而笃.志 (忠实,坚守) 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3. 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 A) A. 第②章讲的是学习态度,强调自我反省的重要性。 B. 第④章讲的是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C. 第⑥章讲的是人总要有点精神,为了自己的理想,要不断地追求,即使生活清苦也自得其乐。 D. 第?章讲的是坚定的志向对人的重要性。 【解析】第②则讲的是要重视个人的品德修养,不是学习的态度。A项表述错误,故选A项。 4. 请谈谈你对“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一句中“乐”的理解。(4分) “乐”字体现了安贫乐道的思想,即一个有理想、有道德的人不会为了物质享受而辛苦奔波,只要心中有梦想,即使是粗茶淡饭也可欣然下咽,体现了人们对富足的精神世界的追求。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对这句话进行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从中可看出孔子对吃住并不作过高要求,只求精神世界的富足,据此谈出自己的想法即可。

论语对比阅读答案版

( 一、《论语》四则比较阅读 ①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②孔子日:“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季氏》)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④子夏日:“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 子夏说:“每天能学到一些自己没有的知识,每月不忘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注释】①[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谅,诚信。②[便辟]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③[善柔]善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④[便佞]善于花言巧语,而言不符实。⑤[所亡]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亡,同“无”。 ⑥[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 … (1)择其善者而从之 (2)学而不思则罔 (3)可谓好学也已矣 【参考答案】(1)从:听从或:采纳、听从(答“学习、跟从”也可);(2)罔:迷惑或:迷惑不解、迷惑而无所得 (3)好:喜爱或:喜好、喜欢 (每小题1分) 15.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2)思而不学则殆。 【参考答案】(1)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见闻学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好处的。 (2)只是思考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殆”翻译为“有害”或“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均可)(每小题2分) 16.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第④则内容的理解。 / 【参考答案】要点:好学就是勤奋学习,学习新知,巩固旧知’。(答出要点得2分,扣住要点又能联系实际可得满分) 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 (4分)第①则: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第②则:择友之道(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二、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7~11题。(15分) [甲]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为政》) [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丙]孔子观于周庙,有敧①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②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③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④有满而不覆者哉!”(《韩诗外传》) < 注①敧(qī):倾斜。②宥(yòu)座:座位右边。“宥”通“右”。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④恶(wū):哪里,怎么。【翻译】孔子参观周庙,看到倾斜的器皿。孔子问守庙的人说:“这是什么东西呢”守庙的人回答说:“这是座位右边的器皿。”孔子说:“我听说右座之器盛满水就会倾覆,空了就会斜着,水装到一半时就会垂直,是这样的吗”守庙人回答说:“是这样的。”孔子让子路取水来试,果然水满便倾覆,装到一半时就垂直而立,空了就会斜着。孔子长叹道:“哎呀,哪里会有满而不倾覆的呢! 7.解释下面加点的字。(4分)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3)思而不学则殆(4)满则覆 【答案】(1)比得上; (2)愉快,快乐。这里的意思是“以(它)为乐”; (3)殆:迷惑; (4)覆:翻倒。 8.翻译上面语段中加横线的文字。(4分)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答案】懂得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 (2)孔子问于守庙者曰 【答案】)孔子问守庙的人说(或者:孔子向守庙的人询问道)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拓展:论语2(含答案)全国通用

论语2 能力练习一——翻译句子 1、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2分) 2、既来之,则安之。(2分) 能力联系二——加标点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答案见第2页)

练习一答案: 1、他们不担忧百姓太少而担忧财产分配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不安定。 2、使他来了以后,就要使他安定下来。 练习二答案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原文】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

【翻译】 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要对颛臾用兵。”孔子说:“冉有!恐怕应该责备你们吧。那颛臾,先王曾把颛臾的国君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是鲁国的藩属国,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能胜任就该辞去。’如果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么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占卜用的)龟甲和(祭祀用的)玉器毁坏在匣子里,这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说:“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季孙氏的封地,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虑。”孔子说:“冉有!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我听说拥有邦国封邑的诸侯和拥有家族封邑的大夫,他们不担忧百姓太少而担忧财产分配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不安定。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没有贫穷;上下和睦,就不必担心人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像这样,如果本国以外的人不归服,就修治文教德政来使他归服;使他来了以后,就要使他安定下来。如今由与求两人辅佐季孙氏,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归顺;国家四分五裂却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反而策划在境内兴起干戈。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

苏教版五年级课外阅读理解题《论语》有答案

《论语》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共二十篇。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至圣先师”,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二、解释加点词语 1. 学而时习(按时复习)之 2.有朋自(从)远方来 3.人不知(了解)而不愠(生气,发怒) 4.不亦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乎 5.吾日(每天)三省(多次反省)吾身 6.与朋友交而不信(真诚,诚实)乎 7.传(老师传授的知识)不习乎 8.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 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 10.不逾(越过,超过)矩(规矩,规范) 11.温故(学过的知识)而知新(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12.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3.思而不学则殆(有害) 14.可(可以)以(凭借)为(做,当作)师矣 15.人不堪(忍受)其忧 16.知(懂得)之者(代词,……的人)不如好(喜欢,爱好)之者 17.好知者不如乐(以……为乐趣)知者 18.饭(吃)疏食(粗粮)饮水(冷水) 19. 曲肱(弯曲胳膊)而(承接连词)枕之 20.不义(不正当的手段)而富且贵 21.于(对于)我如浮云 22.三人(泛指多个,几个)行必有我师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23.择其善者(好的方面,优点)而从之 24.子在川上(河边)曰 25.逝(流逝)者如斯(这,指河水)夫 26.不舍(舍弃)昼夜 27.三军(军队的通称)可夺帅也 28.匹夫(普通的人,男子汉)不可夺志也 29.博学而笃(忠实,坚守)志 30.切问(恳切地提问)而近思(多考虑当前的事) 三、通假字 1.不亦说乎说通悦,意思是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四、古今异义词语

《论语》十二章《孔子家语》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5.(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论语》十二章【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识其地,视其草木。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孔子家语》【注释】①商:“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②益:长进。③损:减损。④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为人谋而不忠乎 ②传不习乎 ③即与之化矣 ④丹之所藏者赤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 B.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 C.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 D.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4)甲乙两文共同谈到了交友的话题,请结合两文内容,谈谈在交友方面你有哪些收获。 答案: 5.【分析】参考译文: 【甲】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必定有一个人能成为我的老师。选择他的优点而学习跟随,针对他的缺点而改正。” 【乙】孔子说:“我死之后,子夏会比以前更有进步,而子贡会比以前有所退步。”曾子问:为什么呢?”孔子说:子夏喜爱同比自己贤明的人在一起,子贡喜欢谈论才质比不上自己的人。不了解孩子如何,看看孩子的父亲就知道了;不了解本人,看看他周围的朋友就可以了;不了解君主,看他派遣的使者就可以了,不了解本地的情况,看本地的草木就可以了。所以说: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种植芝兰散满香气的屋子里一样,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但本身已经充满香气了;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到了卖鲍鱼的地方,时间长了也闻不到臭了,也是融入到环境里了。藏丹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红,藏漆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黑。所以说真正的君子必须谨慎地选择自己处身的环境啊。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为: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忠:尽心尽力。 ②句意为: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③句意为:但本身已经充满香气了。化:融合。 ④句意为:藏丹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红。者:……的地方。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题要先解析句意,再划分朗读节奏,注意应符合古人朗读习惯。 本句句意为:我死之后,子夏会比以前更有进步,而子贡会比以前有所退步。根据句意,节奏应划分为: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 故选:D

《论语》《孟子》选段对比阅读答案

《论语》《孟子》选段对比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①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②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注释】 ①达财:就着学生本有的才质加以指点,使学生能充分发挥才能。财,同“材”。 ②私淑艾:淑,拾也。艾,同“刈”,取也。私下拾取以修养自身。 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提倡教育方式应多样,他所说的教育方式考虑到了受教育者的不同特点。 B.孟子认为人只有接受了“时雨化之”、“成德”、“达财”、“答问”、“私淑艾”等教育方式,才能成为君子。 C.“有成德者”这种教育方式,是指老师应当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 D.孔子以生病为由推辞不见孺悲,传话的人刚出门,孔子便取瑟弹唱,有意让孺悲听见。 材料中孔子对孺悲的教育方式与材料中孟子所阐述的哪一种教育方式相似?请说说这种教育方式的合理性。 参考答案: 9.B 孟子意在说明君子用以教育他人的方式有“时雨化之”等五种,而非告诉人们要接受这五种教育才能成为君子。 ①孔子对孺悲的教育方式与孟子的“不屑之教”类似;②“不屑之教”即用轻视的态度来教育对方,这种激将法或许有伤受教育者的自尊,但如果能因此而让受教育者由于羞愧而奋发向上,那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 【参考译文】 (一) 孟子说:“教育也有多种方式方法。我不屑于教诲他,本身就是对他的教诲。” 孟子说:“君子用以教育的方式有五种:有像及时雨那样滋润教化的,有成全德行的,有通达才能的,有解答疑问的,有让学生私下拾取以修养自身的。这五种就是君子用以教育的方式。” (二) 孺悲想见孔子,孔子以生病为由推辞不见。传话的人刚出门,孔子便取来瑟边弹边唱,有意让孺悲听见。

论语 十二章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 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把画线的地方补充完整。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人不知而不愠() (2)死而后已() (3)士不可以不弘毅() (4)温故而知新() 3.翻译下列句子。 (1)温故而知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谈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两句话让你知道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你是怎样看待这一观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1)生气、发怒;(2)停止;(3)刚强,勇毅;(4)学过的知识 3.(1)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 (2)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4.学习和思考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二者不可偏废。(意对即可) 5.要做到推己及人,仁爱待人,相互体谅。(意对即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