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品生产和检测设备及检测标准

产品生产和检测设备及检测标准

产品生产和检测设备及检测标准
产品生产和检测设备及检测标准

产品生产设备、检测设备情况生产设备及能力

设备每天工作时间按22小时,每月工作天数按30天计算,各项生产能力的具体计算方法如下:每月产量=生产线速度×60分钟×22

小时×台班数×28天

我公司提供的月生产能力10164皮长公里。

检测设备及检测手段

(技术规范标准)热量表技术标准和产品检验方法

热量表技术标准和产品检验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热量表的热量计量原理与主要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 包装与贮存条件。本标准适用于测量计算流动介质为水,温度为2~160℃,压力不大于2.5MPa的热量表。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BSEN1434 1997 国际法定计量组织的75号国际建议(OLMLR75) GB/T 778.3—1996冷水表第3部分:试验方法和试验设备 JB/T 8802—1998热水表行业规范 GB/T9329—1999仪器仪表运输、贮存基本环境条件及试验方法 3.术语 3.1热量表 用于测量显示水流过热交换系统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的仪器。 3.2整体热量表 由流量传感器、计算仪、配对温度传感器等部件所组成不可分离的热量表。 3.3流量传感器 安装在热交换系统中,用于采集水的流量并发出流量信号的部件。 3.4温度传感器 安装在热交换系统中,用于采集热交换系统入口和出口水的温度并发出温度信号的部件。 3.5计算仪 接收来自流量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对的信号,进行热量计算存储和显示系统所交换的热量值的部件。 3.6配对温度传感器 在同一个热量表上,分别用来测量热交换系统的入口和出口温度的两支温度传感器。 3.7温差 在热交换系统内的热载体水的入口温度和出口温度的差值. 3.7.1最小温差

温差的下限值,在此温差时,热量表不得超过误差界限。 3.7.2最大温差 温差的上限值,在此温差时,热量表不得超过误差界限。 3.8流量 单位时间通过热量表的热载体水的体积。 3.8.1最小流量 热载体水在系统内的最小流量,在此流量时,热量表不得超过误差界限。 3.8.2额定流量 热载体水在系统正常连续运行的最大流量,在此流量时,热量表不得超过误差界限。 3.8.3最大流量 热载体水在系统内,有限时间(<1小时/天;<200小时/年)内,正常运行的最大流量,在此流量时,热量表不得超过误差界限。 3.8.4累积流量 热交换系统内流过的载体水的体积的总和。 3.9温度上限 热量表不超过误差界限时,热载体水的最高温度。 3.10温度下限 热量表不超过误差界限时,热载体水的最低温度。 3.11最大允许工作压力 在温度上限持久工作时,热量表所能承受内部的最大压力。 3.12压力损失 在给定的流量下,系统中热量表所造成的压力降低。 3.13最大允许压力损失 流量传感器在最大流量Lmax时,水流经热量表的压力损失不得超过的规定值。 3.14最大热功率 热功率的上限,在此功率下,热量表不得超过误差界限。 3.15最小热功率 在温差的下限,流量的下限,以及温度的下限所对应的功率。

测量、检验和试验设备技术标准

Q/SDTY 山东天圆铜业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SDTY GL201-2012 测量、检验和试验设备技术标准

一、目的 使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处于受控状态,保证测量和试验过程的正确性和结果的可靠性。 二、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厂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校准、使用与维护。 三、术语和定义 测量设备: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统称。 A类测量设备:实验室使用的检测试验设备。 B类测量设备:卡尺仪表类。 C类测量设备:专用量检具。 四、工作程序 1. 计量特性校准/检定 1.1.1 对有计量特性要求的测量设备都要进行示值校准/检定。 1.1.2 计量器具、仪表、衡器等送计量部门进行校准,合格的贴合格标识。1.1.3 对需要安装调试的测量设备,在安装调试完成后由生技部负责联系计量部门人员到现场进行校准/检定,保存校准/检定报告。 1.1.4 当计算机软件用于规定要求的监测和测量时,在初次使用前进行确认,必要时进行再确认,以保证其满足预期用途。 1.2 对校准不合格的测量设备,与设备设计和制造的供方联系。 1.3 对校准合格的测量设备,办理入库和使用交接手续。 2. 台账管理 2.1 对校准/检定合格的测量设备和计量器具,建立/更新测量设备台帐。2.2 对所有在用的测量设备和计量器具进行登记、统一编号和标识,建立《测量设备台帐》《自制检具台帐》。 3. 测量设备的校准/检定计划 3.1 依据测量设备使用说明书、上级部门规定、测量系统分析结果等确定校准/检定周期。 3.2 根据上年度周期校准/检定计划、校准/检定周期表、测量设备的台帐于年初编制本年度的测量设备周期校准/检定计划,交生产副总批准。

常见的塑料检测标准和方法

常见的塑料检测标准和方法

常见的塑料检测标准和方法 检测产品/类别检测项目/参数 检测标准(方法)名称及编号(含年号)序 号 名称 塑料1 光源暴露试验方 法通则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则ISO 4892-1:1999 2 氙弧灯光老化 汽车外饰材料的氙弧灯加速暴露试验SAE J2527:2004 汽车内饰材料的氙弧灯加速暴露试验SAE J2412:2004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2部分:氙弧灯ISO 4892-2:2006 /Amd 1:2009 室内用塑料氙弧光暴露试验方法ASTM D4459-06 非金属材料氙弧灯老化的仪器操作方法ASTM G155-05a 塑料暴露试验用有水或无水氙弧型曝光装置的操作ASTM D2565-99(2008) 3 荧光紫外灯老化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3部分:荧光紫外灯ISO 4892-3:2006 汽车外饰材料UV快速老化测试SAE J2020:2003 塑料紫外光暴露试验方法ASTM D4329-05 非金属材料UV老化的仪器操作方法ASTM G154-06 4 碳弧灯老化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4部分:开放式碳弧灯 ISO 4892-4:2004/ CORR 1:2005 塑料实验室光源曝露试验方法第4部分:开放式碳弧灯 GB/T16422.4-1996 5 荧光紫外灯老化 机械工业产品用塑料、涂料、橡胶材料人工气候老化试验方法荧 光紫外灯GB/T14522-2008 6 热老化 无负荷塑料制品的热老化 ASTM D3045-92(2010) 塑料热老化试验方法GB/T7141-2008 7 湿热老化 塑料暴露于湿热、水溅和盐雾效应的测定ISO4611:2008 塑料暴露于湿热、水喷雾和盐雾中影响的测定GB/T12000-2003 塑料8 拉伸性能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总则GB/T1040.1-2006

水文专业检测设备标准

3.1 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 3.1.1 水质系统建设任务 建设一个10个水质参数的水质监测站,它包括常规五项(水温、电导率、溶解氧、PH值、浊度)与总磷、总氮、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及流量。现在该站通讯采用光纤通讯。 3.1.2 水质系统技术标准 《水质自动在线监测系统(试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水环境监测规范》(SL219-98) 《水质数据库表结构与标枳符规定》(SL325-2005)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国家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98-2003)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 ) 《水质河流采样技术指导》(HJ/T 52-1999) 《PH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HJ/T 96-2003) 《电导率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HJ/T 97-2003) 《浊度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HJ/T 98-2003) 《溶解氧(DO)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HJ/T 99-2003) 《高锰酸盐指数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HJ/T 100-2003) 《氨氮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HJ/T 101-2003) 《总磷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HJ/T 103-2003) 《声学多普勒流量测验规范》(SL337-2006) 《建筑防雷设计规范》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工业企业通信设计技术规定》(GBJ42-81) 《计算机场地技术条件》(GB2887-89)

3.1.3 水质系统功能要求及技术条件 3.1.3.1 中心站功能要求 (1)应有数据接收、监控、信息查询服务的功能。 (2)能够实时接收自动监测站的数据,对接收的信息进行分类、处理、入库。 (3)应有对监测数据进行自动统计、分析、合理性检查,对异常数据提醒的功能。 (4)应有对存入数据库的监测数据修改的功能。 (5)可以实时显示自动监测站现场数据、分析结果、所有系统设备的运行状态(取水过程、水泵运行、阀门运行、清洗过程、反吹过程等),诊断系统运行状态等,并能对监测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查询。 (6)能够实时接收处理和显示水质自动监测站各类报警信息,应有超限值、报警方式用户自定义功能。 (7)应能远程对监测站进行配置管理。 (8)数据接收系统控制软件应具有用户自定义功能。在系统增加或减少数据采集点(测站)时,无需修改系统即可实现监测站数据的接收和监控。 (9)数据接收系统控制软件应能从无线与有线通信信道接收数据。 (10)系统控制软件水质监测数据库表按照水利部最新水质数据库库表结构统一编码。 3.1.3.2 十参数监测站功能要求 (1)应能进行24小时连续在线监测,每日监测次数和自报次数可以本地设置也可以远程设置,监测采用定时自报和召测工作方式。 (2)能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存储。 (3)能将采集的监测信息和测站状态信息通过光纤或无线网桥发送到中心站。 (4)应有定期自动清洗和自动校正等功能。 (5)应能现场显示测量参数和设备运行状态。

设备验收检验规范

一、设备预验收: 预验收的目的是为了检查、验证设备能否满足生产车间的加工质量及生产率,检查供应商提供的资料、备件。预验收的依据是技术协议、审图纪要、CE标准(安全性能)。在设备预验收前,要根据技术协议规定,编制预验收计划,明确预验收通过的标准。 1.预验收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检验设备主要零部件是否按合同要求制造。 2)各设备参数是否达到合同要求。 3)检验设备几何精度及位置精度是否合格。 4)设备各动作是否正确。 5)对合同未要求部分检验,如发现不满意处可向生产厂家提出, 以便及时改进。 6)对试件进行加工,检查是否达到精度要求(必要时)。 7)做好预验收记录,包括精度检验及要求改进之处,并由生产厂 家签字。 2.预验收结束后,与设备制造厂家签订预验收纪要,在预验收纪要 中,需明确预验收存在的问题、需完成的整改项及完成时间。二、设备开箱验收及安装调试验收: 开箱验收的目的是检查供应商提供的设备在运输过程中是否有损坏,设备的技术资料是否齐备,设备零部件是否符合协议要求。设备开箱验收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设备外观包装是否完好。

2)装箱设备的型号与技术协议的规定是否相符。 3)按照装箱单清点零件、部件、备品备件、工具、 4)附件、合格证、说明书和其他图纸、技术文件等是否齐全,有否 缺损。 5)检查设备外观有无严重的碰撞及表面漆皮脱落等情况,检查是否 己影响到设备的精度和技术性能。 6)检查设备有无锈蚀现象和防锈油质量,如发现有锈蚀或发现防锈 油过期变质,应彻底清除重新更换,清除旧防锈油时应使用非金属刮具。未清洗过的滑动面,严禁移动以防损坏。 7)核对设备平面布置图和电气线路与设备实际情况是否相符,检查 地脚等有关尺寸,地脚螺栓、垫铁是否符合要求,电源接回线的位置及电气有关参数是否与说明书相符。在检查中要做详细检查记录。凡不满足上述规定,设备部门应尽快会同有关部门与供货单位联系解决,未解决之前,未经批准,设备不得投入使用。并由设备使用部门相关人员签字确认。 三、设备试运行验收: 试运行的目的是进一步检查设备存在的缺陷并进行使用前最后修理和调整,使设备的运行特性符合生产的需要,以及设备安全防护。试运转的步骤是:先空载,后负荷;先单机,后联动。必须在上一步骤检查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步骤的运转。试运转中应注意以下几点,试运行包括以下内容: 1.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规程,开机试车运行,新设备磨合时间按照技

电能质量检测设备技术规范

电能质量监测设备技术规范 1. 使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电能质量监测设备的通用结构和基本性能,包括固定式监测设备和便携式检测设备,确立了电能质量检测参数的一般测量方法和测量精确度,适用于交流额定频率为50Hz的公用电网的电能质量监测设备。 本规范只是对各项指标进行指示性的说明,并非是详细的设计说明书。2. 引用标准 1)GB/T 19862-2005 电能质量监测设备通用要求 2)GB/T 12325-2003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 3)GB/T 14549-1993 公用电网谐波 4)GB 12326-1990 电能质量电压允许波动和闪变 5)GB/T 15543-1995 电能质量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 6)GB/T 15945—1995 电能质量电力系统频率允许偏差 7)GB/T 18039.4-2003 电磁兼容环境工厂低频传导骚扰的兼容水平 8)GB/T 17626.2-1998 电磁兼容试验与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9)GB/T 17626.2-1998 电磁兼容试验与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10)GB/T 17626.2-1998 电磁兼容试验与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11)GB/T 2423.1-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12)GB/T 2423.2-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高温 13)GB/T 2423.4-2001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Db: 交变湿热试验方 法 14)GB/T 2423.5-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 则:冲击 15)GB/T 2423.5-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和导 则:振动 16)DL/T 1028-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水质检测标准、检测方法

水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实施日期 HJ/T338-2007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2007-2-1 HJ/T341-2007水质汞的测定冷原子荧光法(试行)2007-5-1 HJ/T342-2007水质硫酸盐的测定铬酸钡分光光度法(试行)2007-5-1 HJ/T343-2007水质氯化物的测定硝酸汞滴定法(试行)2007-5-1 HJ/T344-2007水质锰的测定甲醛肟分光光度法(试行)2007-5-1 HJ/T345-2007水质铁的测定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试行)2007-5-1 HJ/T346-2007水质硝酸盐氮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试行)2007-5-1 HJ/T347-2007水质粪大肠菌群的测定多管发酵法和滤膜法(试行)2007-5-1 HJ/T191-2005紫外(UV)吸收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技术要求2005-11-1 HJ/T195-2005水质氨氮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2006-1-1 HJ/T196-2005水质凯氏氮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2006-1-1 HJ/T197-2005水质亚硝酸盐氮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2006-1-1 HJ/T198-2005水质硝酸盐氮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2006-1-1 HJ/T199-2005水质总氮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2006-1-1 HJ/T200-2005水质硫化物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2006-1-1 HJ/T164-200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2004-12-9 HJ/T132-2003高氯废水化学需氧量的测定碘化钾碱性高锰酸钾法2004-1-1 HJ/T96-2003pH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2003-7-1 HJ/T97-2003电导率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2003-7-1 HJ/T98-2003浊度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2003-7-1 HJ/T99-2003溶解氧(DO)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2003-7-1 HJ/T100-2003高锰酸盐指数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2003-7-1 HJ/T101-2003氨氮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2003-7-1 HJ/T102-2003总氮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2003-7-1 HJ/T103-2003总磷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2003-7-1 HJ/T104-2003总有机碳(TOC)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2003-7-1 HJ/T86-2002水质生化需氧量(BOD)的测定微生物传感器快速测定法2002-7-1 HJ/T91-2002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2003-1-1 HJ/T92-2002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2003-1-1 HJ/T70-2001高氯废水化学需氧量的测定氯气校正法2001-12-1 HJ/T71-2001水质总有机碳的测定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法2002-1-1 中心以化工行业技术需求和科技进步为导向,以资源整合、技术共享为基础,分析测试、技术咨询为载体,致力于搭建产研结合的桥梁。以“专心、专业、专注“为宗旨,致力于实现研究和应用的对接,从而推动化工行业的发展。

电力设备带电检测技术规范

电力设备带电检测技术规范 国家电网公司 2010年1月

目录 前言 ...................................................................... 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定义 (1) 5 变压器检测项目、周期和标准 (4) 6 套管检测项目、周期和标准 (5) 7 电流互感器检测项目、周期和标准 (6) 8 电压互感器、耦合电容器检测项目、周期和标准 (8) 9 避雷器检测项目、周期和标准 (9) 10 GIS本体检测项目、周期和标准 (10) 11 开关柜检测项目、周期和标准 (12) 12 敞开式SF6断路器检测项目、周期和标准 (12) 13 高压电缆带电检测项目、周期和标准 (13) 附录A 高频局部放电检测标准 (17) 附录B 高频局部放电检测典型图谱 (18) 附录C GIS超高频局部放电检测典型图谱 (21) 附录D 高压电缆局部放电典型图谱 (29) 附录E 编制说明 (30)

。 前言 电力设备带电检测是发现设备潜伏性运行隐患的有效手段,是电力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为规范和有效开展电力设备带电检测工作,参考国内外有关标准,结合实际情况,制订本规范。 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C、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术部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市电力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江苏省电力公司、福建省电力公司、湖北省电力公司 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刘庆时、张国强、丁屹峰、韩晓昆、黄鹤鸣、杨清华、赵颖、闫春雨、毛光辉、彭江、牛进仓、孙白、王承玉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生产部负责解释。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常见的塑料检测标准和方法

常见的塑料检测标准和方法 检测产品/类别检测项目/参数 检测标准(方法)名称及编号(含年号)序 号 名称 塑料1 光源暴露试验方 法通则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则ISO 4892-1:1999 2 氙弧灯光老化 汽车外饰材料的氙弧灯加速暴露试验SAE J2527:2004 汽车内饰材料的氙弧灯加速暴露试验SAE J2412:2004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2部分:氙弧灯ISO 4892-2:2006 /Amd 1:2009 室内用塑料氙弧光暴露试验方法ASTM D4459-06 非金属材料氙弧灯老化的仪器操作方法ASTM G155-05a 塑料暴露试验用有水或无水氙弧型曝光装置的操作ASTM D2565-99(2008) 3 荧光紫外灯老化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3部分:荧光紫外灯ISO 4892-3:2006 汽车外饰材料UV快速老化测试SAE J2020:2003 塑料紫外光暴露试验方法ASTM D4329-05 非金属材料UV老化的仪器操作方法ASTM G154-06 4 碳弧灯老化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4部分:开放式碳弧灯 ISO 4892-4:2004/ CORR 1:2005 塑料实验室光源曝露试验方法第4部分:开放式碳弧灯 GB/T16422.4-1996 5 荧光紫外灯老化 机械工业产品用塑料、涂料、橡胶材料人工气候老化试验方法荧 光紫外灯GB/T14522-2008 6 热老化 无负荷塑料制品的热老化 ASTM D3045-92(2010) 塑料热老化试验方法GB/T7141-2008 7 湿热老化 塑料暴露于湿热、水溅和盐雾效应的测定ISO4611:2008 塑料暴露于湿热、水喷雾和盐雾中影响的测定GB/T12000-2003 塑料8 拉伸性能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总则GB/T1040.1-2006

产品标准及试验方法

CPE质量检验 目录 一、原料检验 1. 生产工艺对原料质量要求 2. 原料采购标准 3 .原料标准和试验方法 4. 原料分析所需要仪器和试剂材料 5. 原料的分析 6. 原料的采样 7. 原料标准与青岛海晶分析项目对照 二、中间控制检验 1. CPE中间控制分析检验一览表 2. CPE中间控制分析所需要仪器和试剂材料 3. 液氯中间控制分析检验一览表 4. 中间控制项目的分析 三、产品检验 1. 产品标准和试验方法 2 .产品分析所需要仪器和试剂材料 3. 氯化聚乙烯的分析 4. 产品结果的判定 5. 产品标准与青岛海晶分析项目对照 6. CPE采样 7. CPE用包装袋采购及检验规定 四、分析专用仪器信息、使用操作法及安全注意事项 1. 分析专用仪器 2. 使用操作法及安全注意事项 3. 与分析专用仪器安装相关的公用工程 4. 分析专用仪器目前使用状况

六、需要青岛海晶提供的资料 1. 原料标准及试验方法 2. 产品标准及试验方法 3. 分析专用仪器档案资料(仪器说明书,采购资料,使用状况等) 4. 分析试剂和玻璃仪器采购厂家信息 CPE质量检验 一、原料检验 (一) 生产工艺对原料质量要求 1. 高密度聚乙烯(HDPE) LG公司HDPE 熔融指数MI5(CE6040)=0.45±0.05g/10min 190℃ MI5(CE2030)=1.5~2.0 g/10min 190℃ MI5(CE2080)=1.4±0.2 g/10min 190℃ 颗粒分布≥500μm ≤2% ≤63μm <5%(CE6040)<15%(CE2030) 125—315μm >60%(CE6040)>50%(CE2030/CE2080) 125—250μm >55%(CE6040)>45%(CE2030/CE2080)熔点(DSC)法133℃—139℃(CE6040) 131℃—137℃(CE2030 GE2080) 辽阳石油化纤公司化工三厂HDPE 熔融指数MI5(L0555P)=0.50±0.10g/10min 190℃ MI5(L2053P)=1.6—2.4 g/10min 190℃ 颗粒分布≥500μm <5% 过筛 <125μm ≤5% 熔点(DSC)法136℃—139℃(L0555P ) 131℃—136℃((L2053P) 三星TOTAL株式会社 N220P)=0.60±0.10g/10min 190℃ 熔融指数MI5( ( MI5((N230P)=2.0±0.20 g/10min 190℃

设备检查标准.

附表1:设备检查标准 类别检查主要内容及标准检查方法备注 水泵1、螺栓齐全、不松动、油标清晰、油位大于1/2小于2/3、润滑良 好 摸目视 2、有转动方向标志,联轴器中心正常、无异常噪音、无振动目视听 3、设备、铭牌保持清洁、整齐、清晰无油污、无积灰、无杂物目视 4、无泄漏现象(泄漏量不超过标准要求、机械密封泄漏不超过3滴 /分、填料密封泄漏不超过30滴/分) 目视 3、电机接地电阻需≥1兆欧实测目视 5、备用设备必须达到备用状态目视盘库表7、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齐全,性能可靠。目视 减速机1、螺栓紧固良好,电机无异常发热摸目视 2、链条松紧适宜,减速箱油位清晰正常目视 3、设备、铭牌保持清洁、整齐、清晰无油污、无积灰、无杂物目视5、油封应严密无明显渗漏、表面无明显油污(转动、危险部分除外)目视

非转动设备类1、设备基础牢固有效目视 2、水箱完好无损坏,防腐规范、整体良好目视 3、冷却水塔各部件完整、齐全、完好目视 4、无油污、无积灰、无杂物,设备保持清洁、整齐目视 5、紧固螺栓齐全,保养到位,符合要求摸目视 6、各法兰连接管路无跑、冒、滴、漏目视 7、设备保持清洁、整齐、清晰无油污、无积灰、无杂物摸目视 管道1、管道接触良好规范目视 2、管道刷漆均匀,无锈蚀目视 3、管道安装符合工艺要求,无泄漏,各类阀门、管件无缺损,手轮 开关灵活、无松动 摸目视 4、各管路阀门及设备标识齐全清晰、清洁目视 5、设备管道无漏水现象目视 6、管道必须有固定支架,不准有捆绑现象目视 备注测温仪、活口扳手、螺丝刀等工具检查按照工具管理规定执行。摸目视

5.1设备完好标准 5.1.1设备机械应在良好状态下,现场无异常,三角带及各部位螺栓、地脚螺栓齐全、不松动;油标清晰、油位适中、油质正常。 5.1.2转动设备有转动方向标志,运转过程中无异常噪音震动,动机电流指数出口压力应显示准确且稳定在规定范围内,电动机温度计、泵轴承温度正常。 5.1.3设备保温要平整、完好;设备刷漆要均匀齐全,无明显的凸起、锈迹,颜色要符合标准。 5.1.5密封:机械密封不允许有泄漏现象;填料密封每分钟不多于30滴。如设备油封有轻微漏油,要在安全前提下保持表面清洁。5.1.6在室外的电机,防护罩要齐全整洁。 5.1.8管道一定要横平竖直(物料管道可以有轻微的顺势斜度),并有标识。 5.3管道、阀门维护标准 管道及管道支架完好无变形,支架基础完好无塌陷现象。管道上的各类阀、管件等无缺损或明显锈蚀。阀附件完好,手轮开关灵活,无明显泄露现象。整体防腐保温完好。 5.4安全防护:(1)传动部分应安装安全防护网、罩、栅栏或盖板。 (2)安全防护部分有明显顏色标识并保持表面清洁,包括防护罩、栅栏或盖板。 5.5典型设备完好标准(详见附表《设备完好标准》),其中重要设备的完好标准由设备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制定完善。 5.5.1减速机 (1)运转平稳、无冲击、无异常振动和噪声。 (2)地脚螺栓或相连螺栓紧固无松动现象。 (3)减速器油池温升不超过65℃。 (4)轴、齿轮、轴承配合牢固不松动,轴承内外圈及锁紧件配合良好,无旋转磨损和冲击松动现象。 (5)润滑油脂牌号符合要求,油量适宜,油质清洁。

产品耐黄变的测试方法标准

产品耐黄变的测试方法标 准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产品耐黄变的测试方法标准 耐黄变试验机的试验方法如下:一、范围1、本标准规定了测试鞋用帮材、底材,塑胶,线材等浅色和白色纸品对近似的太阳光、紫外线照射的耐黄变程度的试验方法。2、本标准规定了A法和B法两种试验方法。B法不适用于仲裁及精密科研开发工作3、本标准适用于鞋用白色或者浅色帮材和底材的测试。 二、原理1、A法太阳灯法 (灯泡式耐黄变试验机) 根据浅色或者白色制品在自然太阳光长时间照射下容易发生颜色变黄的现象,以太阳灯及加热控温装置模拟自然的环境下,在规定的时间内,观测样品表面颜色发生的变化,确定样品的变色程度,从而判定材料在太阳光辐射下耐黄变的能力。 2、B法紫外线灯管法(灯管式耐黄变试验机) 根据浅色或者白色制品在紫外线长时间照射下易发生颜色变黄的现象,以紫外线照射式样,在规定的时间内,观测样品表面颜色发生的变化,确定样品的变色程度,从而判定材料在紫外线辐射下耐黄变的能力。 3、可比性 A法和B法因光源不同,两者没有可比性 三、试验装置 1、A法 1)、试验箱:试验箱工作室安装太阳灯泡光源,其所发生的光线近似于太阳光,箱内温度可以在一定范围呢自由控制,并具有使温度在±2℃范围内的调节装置。2)、光源:选用功率为300W、电压为220V的螺旋灯口的灯泡,灯泡的紫外线光波的波长为280到400毫米,并且有部分可见光。灯泡紫外线的强度为25±0.4W/m2 。灯泡每使用1000H后必须更换。3)、试样架:式样架是由托盘、托盘支撑杆,并且可以调整式样装置的高度,式样架下部安装有旋转盘,带动托盘旋转以保证试样照射均匀。式样托盘转速为3 ±1r

安全检测标准限值(设备检验部分)

机动车安全检验标准限值 (设备检验部分) ——如无特殊声明,检验标准限值依据: 国标 GB7258-2012《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国标 GB21861-2014《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 1、速度表校验 车速表指示误差(最大设计车速不大于40 km/h的机动车除外) 车速表指示车速 V1(单位: km/h )与实际车速 V2(单位: km/h)之间应符合下列关系式: 0 ≤ V1 -V2≤ (V2/10)+ 4 ( 32.8---40) 2、侧滑检验 汽车(三轮汽车除外)的车轮定位应与该车型的技术要求一致。对前轴采用非独立悬架的汽车(前轴采用双转向轴时除外),其转向轮的横向侧滑量,用侧滑台检验时侧滑量值应在 ±5m/km 之间。 3、常规制动检验 行车制动项目包括车轮阻滞率、轴制动率、制动不平衡率、协调时间、整车制动率等指 标。驻车制动项目只有驻车制动率一个指标。 ( 1)行车制动率标准 制动力总和与整车重量的轴制动力与轴荷a的百机动车类型百分比分比 空载满载前轴b后轴b 三轮汽车——— c ≥60 乘用车、其他总质量不大于 3500kg≥60≥50≥60 c≥20 c 的汽车 铰接客车、铰接式无轨电车、汽车 ≥55≥45————列车 其他汽车≥60≥50≥60 c≥ 50d 普通摩托车——≥60≥55轻便摩托车——≥60≥50

a) 用平板制动检验台检验乘用车时应按左右轮制动力最大时刻所分别对应的左右轮动态轮荷之和计 算。 b) 机动车(单车)纵向中心线中心位置以前的轴为前轴,其他轴为后轴;挂车的所有车轴均按后轴计 算,且挂车整车制动和标准应大于等于55%;用平板制动试验台测试并装轴制动力时,并装轴可视 为一轴。 c) 空载和满载状态下测试均应满足此要求。 d) 满载测试时后轴制动力百分比不做要求;空载用平板制动检验台检验时应大于等于35%;总质量大于 3500kg 的客车,空载用反力滚筒式制动试验台测试时应大于等于40%,用平板制动检验台检验时应大于等于 30%。 ( 2)加载制动率标准 轴制动力与轴荷的百分比机动车类型制动力总和与整车重量的百分比a 其它轴 并装双轴、并装三轴的半 ≥ 45 挂车,组成汽车列车无 三轴及三轴以上载货汽 ≥ 50车 a其它轴:除了货车、与挂车组合成的汽车列车的第一轴和最后一轴 另:三轴及三轴以上的货车、采用并装双轴及并装三轴的挂车测试加载制动率和加载制动不 平衡率 ( 3)制动不平衡率合格标准 内容在用车要求新车要求 前轴(左右轮制动力差的最大值/ 左右轮最大 ≤ 24% ≤ 20% 制动力中的大值) 后轴及其他轴(轴制动力≥轴荷*60%时,左 右轮制动力差的最大值/ 左右轮最大制动力≤ 30%≤ 24% 中的大值) 后轴及其他轴(轴制动力<轴荷*60%时,左 ≤ 8% ≤ 10% 右轮制动力差的最大值 / 该轴轴荷) ( 4)驻车制动力合格标准 机动车类型合格标准 总质量 / 整备质量≥ 1.2驻车制动力总和占整车重量百分比≥20% 总质量 / 整备质量 <1.2驻车制动力总和占整车重量百分比≥15%( 5)行车制动在产生最大制动效能时的踏板力或手握力应小于等于: 乘用车和正三轮摩托车500N; 摩托车(正三轮摩托车除外)350N(踏板力)或 250N(手握力); 其他机动车, 700N 。 ( 6)驻车制动应通过纯机械装置把工作部件锁止,并且驾驶人施加于操纵装置上的力:

化学试验设备技术标准

化学试验设备技术标准 一、闭口闪点自动测定仪 技术要求 1、适用标准: GB/T261-2008 ASTM D93 2、电或气两种点火方式(ZHB202) 3、采用微计算机控制,大气压力自动校正 4、大屏幕蓝色LCD显示器,可存储300个实验数据 5、采用内置强力空气冷却 6、温度超值自动停止检测 7、自动送气、点火、报警、冷却 8、自动打印试验结果,RS232C标准接口 9、分体式结构,控制部分与加热部分分开,用数据线连接,保证连续做样时加热部分高温对控制电路部分无干扰 技术指标 1、测量范围:室温~400℃ 2、准确度:闪点值≤104℃±1℃,闪点值>104℃±2℃(国家标准) 闪点值 <110℃±1℃,闪点值≥110℃±2℃(国际标准) 3、升温速率:5℃/min~6℃/min 4、搅拌速度:90r/min~120r/min 5、温度检测:铂电阻(Pt100Ω)

二、酸值自动测定仪 技术要求 适用标准: GB/T264-83 GB/T7599-87 准确检测变压器油、汽轮机油及抗燃油酸值 三杯,样品分析效率高 样品杯自动转换、自动滴定试样 自动判断试样终点和自动打印测试结果 可与计算机连接、控制、数据存储 避免人与化学试剂接触 技术指标: 测量方式: 中和法 测量范围: 0.001~1.000mgKOH/g 准确度: 0.00~0.1mgKOH/g之间 0.02mgKOH/g 0.1~0.5mgKOH/g之间 0.05mgKOH/g 0.5~1.0mgKOH/g之间 0.07mgKOH/g 分辨率: 0.001mgKOH/g 电源: AC220V±10% 50Hz±5% 环境温度: 5℃~40℃ 环境湿度: ≤85% 功率: 60W11、环境湿度:≤85% 三、水溶性酸测定仪

机械加工检验标准及方法

机械加工检验标准及方法 一. 目的: 二. 范围: 三. 规范性引用文件 四. 尺寸检验原则 1.基本原则: 2.最小变形原则: 3.最短尺寸链原则: 4.封闭原则: 5.基准统一原则: 6.其他规定 五. 检验对环境的要求 1.温度 2.湿度 3.清洁度 4.振动 5.电压 六. 外观检验 1.检验方法 2.检验目距 3.检测光源 4.检测时间 5.倒角、倒圆 6.批锋、毛刺 7.伤痕 8.刀纹、振纹 9.凹坑、凸起、缺料、多料、台阶 10.污渍 11.砂孔、杂物、裂纹 12.防护包装

七. 表面粗糙度的检验 1.基本要求 2.检验方法: 3.测量方向 4.测量部位 5.取样长度 八. 线性尺寸和角度尺寸公差要求1.基本要求 2 线性尺寸未注公差 九.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检验 1.基本要求 3.检测方法 十.螺纹的检验 1.使用螺纹量规检验螺纹制件2.单项检验 十一.外协加工件的检验规定 1.来料检验 2. 成品检验计划 十二.判定规则 附注: 1.泰勒原则

一. 目的: 为了明确公司金属切削加工检验标准,使检验作业有所遵循,特制定本标准。 二.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切削加工(包括外协、制程、出货过程)各检验特性的检验。在本标准中,切削加工指的是:车削加工、铣削加工、磨削加工、镗削加工、刨削加工、孔加工、拉削加工和钳工作业等。本标准规定了尺寸检验的基本原则、对环境的要求、外观检验标准、线性尺寸公差要求、形位公差要求、表面粗糙度的检验、螺纹的检验和判定准则。 注:本标准不适用于铸造、锻造、钣金、冲压、焊接加工后的检验,其检验标准另行制定。本标准不拟对长度、角度、锥度的测量方法进行描述,可参看相关技术手册;形位公差的测量可参看GB/T1958-1980;齿轮、蜗杆的检验可参看相关技术手册。 三.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828.1-2003 (ISO 2859-1:1989)计数抽样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 1804- 2000 (ISO2768-1:104989)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T 1184 - 1996(ISO2768-2:1989)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 GB/T 1958-1980 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测规定 GB/T 1957-1981 光滑极限量规 Q/HXB 3000.1抽样检查作业指导书 Q/HXB 2005.1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Q/HXB 2005.15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自动测试设备技术要求

成都金之川自动测试设备技术要求 一、概述 为满足产品001200095开发,需开发一款自动化设备对产品进行共模噪音检测。 二、设备主要构成及功能

设备功能: 1)自动上、下料; 2)无法判断产品报警暂停; 3)可在控制界面进行信号发生器、示波器参数设置;可储存不同规格产品程序 设置,使用时直接调用。 4)可视化界面,可根据生产需要调整测试时间、逻辑判定标准; 5)产品开始测试时,程控软件发出指令示波器自动触发、自动设置,温度测试 波形;读取示波器测试值及自动运算相位关系,并根据预设逻辑判定进行合格品/不合格品判定。遇到不合格品时自动发出指令,顶料机构去除不合格品。 设备继续测试。 6)测试工装稳定性。每次运行,自动消除环境变量影响。工装可更换设计。 7)程序运行自动锁定。须输入密码方可调整程控软件逻辑判定。 8)测试效率:1200-1500pcs/h。误判率0%。 三、产品外形图 四、测试

原理图 工装的接线按下图: 五、设备的验收

六、售后服务 1)设备运行稳定,整机质保3年,关键部件质保5年,设计寿命20年。产品寿 命期限内,设备厂家提供售后维修服务,根据外购件易损件成本、采购周期表提供易损件、外购件。 2)机器正常运行后,乙方移交完整的工程技术资料(机器使用说机器日常维护 说明及常见故障处理方法等——包括纸质档和电子档)给甲方,便于甲方平时对机器做维修保养。 3)机器在使用期间出现质量问题,乙方应及时作出响应,供方技术工程师在第 一时间(60分钟内)与需方技术人员沟通,不能够远程解决的,供方技术人员会在72小时内赶到现场(省内的24小时); 4)甲方提供给乙方的技术文件以及设备调试中产生的工艺参数,未经甲方允许, 不得向任何第三方进行透露,乙方对在甲方接触到的甲方信息有保密义务。

产品检验管理办法分析

清涧县***有限责任公司 产品检验管理办法 1、目的 为正常公司产品检验工作程序,确保进厂原材料和出厂产品的质量符合相应标准规定,制定产品检验管理办法。 2、适用范围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本公司进厂的原料、包装物、过程产品和出厂产品的检验管理。 3、规范性使用标准 3.1进厂原料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 3.2进厂包装物国家标准。 3.3出厂产品的国家标准GB/T23587。 3.4相应地测定方法标准。 4、抽样检验范围 4.1采购的原料、包装物。 4.2过程产品,包括制糊、粉皮、半成品及内袋包装品,外袋包装品,箱包装品。 4.3出厂产品。 5、检验周期

5.1采购的原料、包装物,每进厂一批次抽检一次。 5.2同类型过程产品,批量生产的每月抽检一次,小批量生产的生产时抽检。 5.3出厂产品,出厂一批次抽检一批。在包装入库后抽检。 5.4退货产品,退货时即时抽检。 6、抽检内容 6.1外观完好性。 6.2感官要求。 6.3理化指标,以水分、灰分、断条率、丝径测定为主。 6.4卫生指标,按规定的检验项目检验。 6.5定期送检的产品按规定周期取样送检。 7、抽样方法 7.1出厂检验抽样方法,按GB/T23587-2009的“7.1.1组批和抽样”执行。 7.2型式检验抽样方法,按GB/T23587-2009的“7.2.3抽样”执行。 8、检验与化验 8.1检验与化验样品的取得必须按抽样程序及规定进行。 8.2检验化验必须按相关产品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不得擅自改变。 8.3检验化验操作时,必须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和设备、仪器操作规程。 9、计算与复核 9.1被检品的检测数据要通过统计和计算得出。计算公式由相关标准规定;

电气设备绝缘电阻测试技术标准

电气设备绝缘电阻测试技术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气设备绝缘电阻测试技术内容和要求。 2 技术要求 2.1 高压配电装置绝缘电阻测试 2.1.1 可动部分绝缘电阻,用2500V摇表测试,不低于1MΩ。 2.1.2 高压主回路的绝缘电阻,不低于250MΩ。 2.1.3 测量绝缘电阻时应断开高压保护回路。 2.2 交流电动机绝缘测试(运行中) 2.2.1 定子额定电压在1000V以上的,在接近运行温度时,用2500V 摇表测量,定子不小于1MΩ,转子电阻不小于0.5MΩ。 2.2.2 定子额定电压在1000V以下的,用1000V摇表测量,绝缘值不小于0.5MΩ。 2.2.3 额定电压在1000V以上的电机,需要测量绝缘吸收比,在1000V以下的,不需要测绝缘吸收比。 2.2.4 绝缘吸收比可判断电阻绝缘绕组应受潮,其吸收比系数R60/R15应不小于1.3,其中R15分别表示兆欧表摇60s、15s时的绝缘电阻比值。 2.3 交流电动机修复后绝缘电阻测试 2.3.1 修复后电机测量绕组相与相、相与地之间的绝缘电阻,对于绕线式转子电动机,还应测量转子绕组的绝缘电阻。 2.3.2 对于额定电压在500V以下的电机用500V摇表测量,500V~3000V之间的电机用1000V摇表;3000V以上的电机用2500V的摇表。 2.3.3 500V以下的电机,修复后的绝缘电阻不低于1 MΩ,500V以上的电机,修复后绕组的绝缘电阻不低于5 MΩ。 2.3.4 修复后的大容量电机,还应测试绝缘吸收比。 2.4直流电动机修复后绝缘电阻测试 2.4.1 直流电机绕组的绝缘电阻,应在热态或温升试验后立即进行测定,应不低于下列所求得的数值。 式中: R----电动机绕组热态绝缘电阻,MΩ; U N----电动机的额定电压,V;

超声波检测国家标准总汇(2015最新)

超声波检测国家标准超声波检测国家标准超声波检测国家标准GB 3947-83 GB/T1786-1990 GB/T 2108-1980 GB/T2970-2004 GB/T3310-1999 GB/T3389.2-1999 GB/T4162-1991 GB/T 4163-1984 GB/T5193-1985 GB/T5777-1996 GB/T6402-1991 GB/T6427-1999 GB/T6519-2000 GB/T7233-1987 GB/T7734-2004 GB/T7736-2001 GB/T8361-2001 GB/T8651-2002 GB/T8652-1988 GB/T11259-1999 GB/T11343-1989 GB/T11344-1989 GB/T11345-1989 GB/T 12604.1-2005 GB/T 12604.4-2005 GB/T12969.1-1991 GB/T13315-1991 GB/T13316-1991 GB/T15830-1995 GB/T18182-2000 GB/T18256-2000 GB/T18329.1-2001 GB/T18604-2001 GB/T18694-2002 GB/T 18696.1-2004 GB/T18852-2002/行业标准 /行业标准 /行业标准表 声学名词术语 锻制园并的超声波探伤方法 薄钢板兰姆波探伤方法 厚钢板超声波检验方法 铜合金棒材超声波探伤方法 压电陶瓷材料性能测试方法纵向压电应变常数d33 的静态测试 锻轧钢棒超声波检验方法 不锈钢管超声波探伤方法(NDT,86-10) 钛及钛合金加工产品( 横截面厚度≥13mm) 超声波探伤方法(NDT,89-11)(eqv AMS2631) 无缝钢管超声波探伤检验方法(eqv ISO9303:1989) 钢锻件超声波检验方法 压电陶瓷振子频率温度稳定性的测试方法 变形铝合金产品超声波检验方法 铸钢件超声探伤及质量评级方法(NDT,89-9) 复合钢板超声波检验方法 钢的低倍组织及缺陷超声波检验法( 取代 YB898-77) 冷拉园钢表面超声波探伤方法(NDT,91-1) 金属板材超声板波探伤方法 变形高强度钢超声波检验方法(NDT,90-2) 超声波检验用钢制对比试块的制作与校验方法(eqv ASTME428-92) 接触式超声斜射探伤方法(WSTS,91-4) 接触式超声波脉冲回波法测厚 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的分级(WSTS,91-2 ~3) 无损检测术语超声检测代替JB3111-82 GB/T12604.1-1990 无损检测术语声发射检测代替JB3111-82 GB/T12604.4-1990 钛及钛合金管材超声波检验方法 锻钢冷轧工作辊超声波探伤方法 铸钢轧辊超声波探伤方法 钢制管道对接环焊缝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检验结果分级 金属压力容器声发射检测及结果评价方法 焊接钢管 ( 埋弧焊除外 )—用于确认水压密实性的超声波检测方法(eqv ISO 10332:1994) 滑动轴承多层金属滑动轴承结合强度的超声波无损检验 用气体超声流量计测量天然气流量 无损检测超声检验探头及其声场的表征(eqv ISO10375:1997) 声学阻抗管中吸声系数和声阻抗的测量第 1 部分 : 驻波比法 无损检测超声检验测量接触探头声束特性的参考试块和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