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震习题

地震习题

地震习题
地震习题

1.地震按其成因分为、和构造地震。

2.框架结构抗震设计,必须遵守三条原则强柱弱梁,和。

3.结构消能减震体系由和组成。

4.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的计算,常采用和。

5.地震动的特性的三要素、和。

6.场地类别根据和划分为四类。

7.在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多层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时,对于T1>1.4T g时,在附加ΔF n,其目的是考虑的影响。

8.地震系数k表示之比;动力系数 是单质点

9.结构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的分配,对现浇和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等刚性楼盖建筑,宜按分配,木楼盖、木屋盖等柔性楼盖建筑,宜按分配。

10.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中,根据统计和地震资料分析,对于各振型所产生的地震作用效应,可近似地采用的组合方法来确定。

1.什么是震级,什么是地震烈度,什么是基本烈度,什么是抗震设防烈度?

2.提高结构抗震性能主要有哪些措施?

3. 框架结构抗震设计必须遵守“强柱弱梁”原则,请简要说明为什么?

4. 简述三水准两阶段抗震设计方法。

5. 哪些结构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6.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震害情况。

7.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等级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1.柱的轴力越大,柱的延性越好。( )

2.抗震墙的约束边缘构件包括暗柱、端柱和暗梁。( )

3. 震级是反映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

4. 软弱地基对上部结构的影响有增长周期,改变振型和增大阻尼等作用。( )

5. 当结构的自振周期与场地的特征周期相同或接近时,结构的地震反应最大。( )

6. 在同等设防烈度和房屋高度的情况下,不同结构的类型,其构件的抗震等级相同。( )

7. 地震烈度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 )

8.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在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各道墙的地震剪力的分配,不仅与屋盖刚度有关而且与墙体侧移刚度有关。( )

9.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以纵波最快,剪切波次之,面波最慢。( )

二质点体系如图所示,各质点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分别为m 1=50t , m 2=45t ,层高如图所示。该结构建造在设防烈度为8度、场地土特征周期T g =0.25s 的场地上,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分别为αmax =0.16(多遇地震)和

αmax =0.90(罕遇地震)

。已知结构的主振型和自振周期分别为

??????=??????000.1488.01211X X ???

?

??-=??????000.1710.12221X X =1T 0.358s =2T 0.156s

要求:用底部剪力法计算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各层的层间地震剪力i V 。(20分)

提示:

(1). =1T 0.1s ~g T 时,

m a x 1

αα

=;

=1T g T ~5g T 时, m a x 9

.01

1αα???

?

??=T

T g

; (2). g T T 4.11>且0.35g T <s时, 07.008.01+=T n δ; 0.35~0.5g T =s时, 10.080.01

n T δ=+

1.框架结构抗震设计,必须遵守三条原则,即强柱弱梁, 和 。

2.场地类别是根据 和 划分为四类。

3.天然地震按其成因可分为: 、 、 和诱发地震等。

4.地震波传播速度以 最快, 次之, 最慢。

5.框架按破坏机制可分为: 和 。

6.柱轴压比的定义公式为: 。

7.《规范》规定对地基土的液化判别采用二阶段判别方案,即 和 。

8. 地基和基础的抗震验算一般采用的是 计算方法。

9.用于计算框架结构水平地震作用的手算方法一般有 和 。 10. 我国现行规范采用二阶段设计来实现三水准设防目标,第一阶段设计是 ,第二阶段设计是 。

1.在多层砌体结构中设置圈梁的作用是什么?

2.简述什么是场地土的液化?

3.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主要震害有哪些?

4.简述确定水平地震作用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主要步骤。

5.地基的液化受那些因素的影响?

6.地震烈度与抗震设防烈度有何区别?

7.底部剪力法计算地震作用的适用范围?

1.柱的轴力越大,柱的延性越差。( )

2.抗震墙的约束边缘构件包括暗柱、端柱翼墙和转角墙. ( )

3.震级是反映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 )

4.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在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各道墙的地震剪力的分配,仅与墙体侧移刚度有关。 ( )

5.小震是发生机会比较小的地震,大震是发生机会比较多的地震。 ( )

6. 框架结构的震害主要是由于强度和延性不足引起的,一般规律是柱的震害重于梁,

角柱的震害重于一般柱,柱上端的震害重于下端。 ( )

7. 对砌体房屋,可只选择从属面积较大、竖向应力较小的墙段进行截面抗震承载力验

算。

( )

8.砌体房屋中,满足一定高宽比要求的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 ( ) 9.多遇地震下的强度验算,以防止结构倒塌。 ( )

某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如图所示,自振周期T 1=0.6153s,8度地震设防,Ⅱ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16.0 s,40.0m ax ==αg T ,结构的阻尼比为05.0=ζ。试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各层水平地震作用F i 。 (20分)

提示: =1T 0.1s ~g T 时,

max 1

αα

=;

=1T g T ~5g T 时, m a x 9

.011αα???

? ??=T

T g

n

δ按下表取值:

1.一般情况下,工程场地覆盖层的厚度应按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多少的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 )。 A .200m/s B .300m/s C .400m/s D .500m/s

2.考虑内力塑性重分布,可对框架结构的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 )。 A .梁端塑性调幅应对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B .梁端塑性调幅应对竖向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C .梁端塑性调幅应对内力组合后的负弯矩进行

D .梁端塑性调幅应只对竖向恒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3.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等级应根据那些因素查表确定( )。 A .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层数 B .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 C .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型和房屋层数 D .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型和房屋高度

4.抗震设防区框架结构布置时,梁中线与柱中线之间的偏心距不宜大于( )。 A .柱宽的1/4 B .柱宽的1/8 C .梁宽的1/4 D .梁宽的1/8

5.规范规定不考虑扭转影响时,用什么方法进行水平地震作用效应组合的计算( )。 A .完全二次项组合法 B .平方和开平方法 C .杜哈米积分 D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6.9度区的高层住宅竖向地震作用计算时,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G eq为()。

A. 0.85 (1.2恒载标准值G K+1.4活载标准值Q K)

B. 0.85 (G K+Q k)

C. 0.75 (G K+0.5Q K)

D. 0.85 (G K+0.5Q K)A有效的增加

7. 关于多层砌体房屋设置构造柱的作用,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A.可增强房屋整体性,避免开裂墙体倒塌

B.可提高砌体抗变形能力

C.可提高砌体的抗剪强度

D.可抵抗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的破坏

8. 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 ek的大小除了与质量,地震烈度,结构自振周期有关外,还与下列何

种因素有关()。

A. 场地平面尺寸

B. 场地特征周期

C. 荷载分项系数

D. 抗震等级

9. 框架结构中布置填充墙后,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将()。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说不清

10.地震烈度主要根据下列哪些指标来评定()。

A.地震震源释放出的能量的大小

B.地震时地面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

C.地震时大多数房屋的震害程度、人的感觉以及其他现象

D.地震时震级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该地区的土质条件和地形地貌

二.判断题

1.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的高层建筑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2.震源到震中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3.地震按其成因可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

4.当震源岩层发生断裂、错动时,岩层所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四周传播,这种波称为地震波。()

5.地震烈度是度量地震中震源所释放能量多少的指标。人们通过地震地面运动的振幅来量测地震烈度。()

6.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宜按需要较宽防震缝的结构类型和较低房屋高度确定缝宽。

()

7.基本烈度是指该地区今后一定时间内(一般是指100年),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10% 的地震烈度。()

8.设防烈度小于8度时,可不考虑结构物场地范围内发震断裂的影响。( )

9.甲类建筑的抗震措施: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设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 )

10.粘土地基不会出现液化现象。( ) 1.地震波分为: 和 。

2.地震按震级分为 、 、 、 和 。

3.建筑抗震设防目标可概括为: 、 和 。

4.场地土可划分为: 、 、 和 。

5.消能器包括 、 和 。

6.框架结构抗震设计目标: 、 和 。

1. 简述砌体结构房屋楼层地震剪力在墙体间应如何分配?

2. 何谓抗震概念设计?其基本内容及要求有哪些?

3. 什么是砂土液化?影响砂土液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 简述现行抗震规范计算地震作用所采用的三种计算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2.已知:单层钢筋混凝土框架计算简图如图所示。集中于楼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1200KN 。梁的抗弯刚度EI =∞,结构的阻尼比§=0.05,Ⅱ类场地,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Tg=0.35,

max (

)Tg T

γ

αηα=,max 0.08α=。结构自振周期T=0.88s 。 计算:多遇地震作用下框架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并计算弯矩标准值。

1. 根据地震成因,地震可分为 和 两大类。

2. 表征地震动特性及其破坏作用的要素有三,即最大加速度、 和 。

3. 场地类别是根据 和 划将之分为四类。。

4. 地震系数k 表示 之比;动力系数β是单质点

EI =∞ G 12m

5m

p

的比值。

5.某框架结构房屋高度为18m,8度设防,其防震缝宽度宜为,若此结构改为框架—抗震墙结构,其防震缝宽度宜为。

6. 在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多层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时,对于T1>1.4T g时,在附加ΔF n,其目的是考虑的影响。

7. 工程结构的减震控制按技术方法可分为主动控制、被动控制、和

等类型。

8.目前研制成功的耗能装置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和。

9.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中,在处理结构布置时,根据设防烈度限制房屋高宽比目的是

,根据房屋类别和设防烈度限制房屋抗震横墙间距的目的是。

10.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中,根据统计和地震资料分析,对于各振型所产生的地震作用效应,可近似地采用的组合方法来确定,简称法。

1.什么是地震震级、地震烈度、地震基本烈?

2.简述工程结构抗震设防的“三水准、两阶段”。

3. 框架结构抗震设计必须遵守“强剪弱弯”原则,请简要说明。

4. 简述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的适用范围。

5. 哪些结构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6.简述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震害情况。

7.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等级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1. 场地:

2. 柱轴压比:

3. 隔震:

1.柱的轴力越大,柱的延性越好。()

2.工程结构场地选择时,严禁将甲、乙、丙类建筑建造在不利地段上。 ( )

3.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规定,建筑工程分为四个设防类别。( )

4.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在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各道墙的地震剪力的分配,不仅与屋盖刚度有关而且与墙体侧移刚度有关。 ( )

5.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以纵波最快,横波次之,面波最慢。 ( )

二质点体系如图所示,各质点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分别为m 1=80t , m 2=60t ,层高如图所示。该结构建造在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土特征周期T g =0.40s 的场地上,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分别为αmax =0.08(多遇地震)和

αmax =0.50(罕遇地震)

。已知结构的主振型和自振周期分别为

??????=??????000.1488.01211X X ?

??

???-=??????000.1710.12221X X

=1T 0.586s =2T 0.156s

要求:用底部剪力法计算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各层的层间地震剪力i V 。

提示: (1). =1T 0.1s ~g T 时,

m a x 1

αα

=;

=1T g T ~5g T 时, m a x 9

.01

1αα???

?

??=T

T g

; (2). g T T 4.11>且0.35g T <s时, 07.008.01+=T n δ; 0.35~0.5g T =s时, 10.080.01

n T δ=+

例1:某高层建筑为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高45米,其群房为框架结构,高20米,主楼和群房间设防震缝,其最小缝宽应为多少?

解:防震缝最小宽度应根据群房框架结构极其高度确定:

(mm)

95204

15

2070=?-+=b

例2:6度地区、框架结构、建筑高度35m ,若需设防震缝,其缝宽应为多少?若高为35m 剪力墙结构,其缝宽?

75mm

70(mm),7550%150b 2(mm)

15020515

3570)1(取)(解:

>=?==?-+=b

地震勘探原理复习题答案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地球物理方法(ExplorationMethods):利用各种仪器在地表观测地壳上的各种物理现象,从而推断、了 解地下的地质构造特点,寻找可能的储油构造。它是一种间接找油的方法。特点:精度和成本均高于 地质法,但低于钻探方法。 2、地震勘探:就是利用人工方法激发的地震波(弹性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规律,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从而来确定矿藏(包括油气、矿石、水、地热资源等)等的位置,以及获得工程地质信息。 二、简答题 1、了解地下资源信息有那些主要手段。 (1)、地质法(2)、地球物理方法(3)、钻探法(4)、综合方法:地质、物探(物化探)、钻探 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勘探。其中,地质法贯穿始终,物探是关键,钻探是归宿。 2有几种主要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它们的基本原理。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是以岩矿石(或地层)与其围岩的物理性质差异为物质基础,用专门的仪器设备 观测和研究天然存在或人工形成的物理场的变化规律,进而达到查明地质构造寻找矿产资源和解决工 程地质、水文地质以及环境监测等问题为目的勘探,叫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相应的各种勘探方法,叫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简称为物探方法,有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球物 理测井。 (1)重力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密度差异,引起重力场变化,产生重力异常,用重 力仪测量其异常值,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2)磁法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磁性差异,引起磁场变化,产生磁力异常,用磁力 仪测量其异常值,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3)电法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电性差异,引起电(磁)场变化,产生电性异常,用 电法(磁)仪测量其异常,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4)地震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弹性差异,引起弹性波场变化,产生弹性异常(速 度不同),用地震仪测量其异常值(时间变化),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5)地球物理测井:电测井;电磁测井;放射性测井;声波测井;地温测井;密度测井。 3、地震勘探的主要工作环节。 (1)野外数据采集(2)室内资料处理(3)地震资料解释

2020年全国大学生科普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150题)

2020年全国大学生科普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共150题) 1.不锈钢中的什么元素使这种合金钢不生锈(C) A 碳 B 铁 C铬 D铝 2.飞机起飞与降落时,如下哪种情况最有利于安全保障?(D) A顺风起飞,顺风降落 B 顺风起飞,逆风降落 C逆风起飞,顺风降落 D 逆风起飞,逆风降落 3.将红色颜料与哪中颜料可配成紫色?(A) A 蓝 B 绿 C 黄 D 灰 4.我国重点治理的"三河"是指:(C) A.黄河,淮河和海河 B.黄河,淮河和辽河 C.淮河,海河和辽河 D.黄河,长江和海河 5.树叶脱落前,为什么有的树叶会变红?( C ) A、树叶中的叶黄素超过叶绿素 B、树叶中的类胡萝卜素超过叶绿素 C、树叶中的花青素超过叶绿素 D、树叶中的花红素超过叶绿素 6.臭氧是一种天蓝色、有臭味的气体,在大气圈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可以吸收和滤掉太阳光中大量的(A ),有效保护地球生物的生存。 A、紫外线 B、红外线 C、可见光 D、热量 7.大多系统环境下,操作系统分配资源以( A )为基本单位: A.程序 B.指令 C.进程 D.作业 8.春天快过去的时候,空中会飘飞柳絮。柳絮是指(A)。

A、柳树开出的花 B、柳树长出的纤维 C、柳树裹着绒毛的种子 D、柳树排出的废物 9、钓鱼岛从何时开始就明确为我国的领土? ( A ) A、明朝 B、唐朝巴元朝D、宋朝 10、我国第一座投入商业运营的核电站是:( A ) A、大亚湾核电站 B、泰山核电站 C、岭澳核电站 D、田湾核电站 11、“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国名最早是由谁提出的?B A、张奚若 B、任弼时 C、毛泽东 D、周恩来 12、世界上最大的海是哪一个?A A、中国的南海 B、黑海 C、中国的黄海 D、红海 13、世界上是被称为“教育王国”的哪一个国家?C A、中国 B、美国 C、以色列 D、日本 14、天气预报:“今天阴有小雨”你可知道小雨的降雨量为多少?A A、15毫米以下 B、20毫米以下 C、25毫米以下 D、30毫米以下 15、下面哪位著名美籍华人物理学家未曾获过诺贝尔物理学奖?( D ) A、杨振宁 B、李政道 C、丁肇中 D、吴健雄 16、人类基因组计划堪称生物阿波罗计划,其中中国参与测定的部分占全部的:( D ) A、 50% B、 20% C、 10% D、 1%

地震基本常识和防震抗震知识

地震基本常识和防震抗震知识 本周(5月11—17日)是我国第七个防灾减灾宣传周,为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抗灾知识水平,普及地震科普知识,提高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我们特推出防灾抗震基本常识及防震抗震知识,提高大家的自救能力,减少灾害发生时带来的各类损害。 1、震时如何避险 (1)楼房内的成员震时可暂躲在牢固的床、桌子等坚固家俱下,或躲在楼房卫生间等小开间房内。 (2)地震时大家应该用随手物件护头和捂住口鼻以防砸伤或被泥沙烟尘呛住。 (3)家庭成员正在用火用电时,要立即灭火和断电,防止触电和发生火灾等次生灾害。 (4)高层楼房里的人员不可使用电梯,不要向阳台跑,尤其不可跳楼。 (5)地震时对家庭成员中的残疾者、病人、幼儿、老人要特别关照。 (6)住院的病人应用被褥蒙住头部和身体,并立即躲在床下。 (7)正在上课的学生和幼儿园的小朋友,应躲在课桌或小床下;应听从老师安排,不要乱跑和擅自单独离开学校。 (8)人在影剧院或游艺场时,应就地蹲下,保护头部,切不可一剂拥向出口,以防被高空坠落物体砸伤。 (9)在地铁和地下商场的人员,要原地躲避,不要慌忙挤向出口

处。 (10)在街道上的行人,应待在开阔地带,不要躲避在电线杆、变压器、烟囱及高大建筑物附近。 (11)人在过桥时要紧紧扒住桥栏杆,主震后立即向可靠近的岸边转移。 (12)正在行驶的车辆震前应紧急停车,设法停在开阔处。 (13)车上乘客要抓住坐椅或车上牢固物件,不要争于外出。 (14)人应远离石化、化学煤气等易爆有毒的工厂或设施,遇火情不可处于下风,宜躲避在上风有水处。 (15)居住在山区的居民,震时要密切注意滑坡和泥石流;若出现滑坡和泥石流的迹象时,应立即沿斜坡横向水平方向撤离。 2、震后如何自救互救 (1)自救 a、未伤人员尽快抢救家中和邻居人员,被压在室内的家庭成员,要尽可能向有空气和水的方向移动,节约食物和用水,以便维持尽可能长的时间。 b、封闭在室内的人,不可使用电气、火柴、蜡烛等,最好用手电筒照明,如闻到煤气或有毒有害气体异味时,最好用湿衣物等捂住口鼻。 c、保持镇静,保存体力,待外面有动静时再大声呼救或敲击。 d、对自己所处的空间,设法加固,以免余震时再次倒塌伤人。 e、尽快离开房间,不可轻易再进房内,以免强余震再次震坍房屋伤人。

地震勘探原理题库

地震勘探原理测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 1.调谐厚度 2.倾斜因子 3.波的吸收 4.第一类方向特性 5.动校正 二、叙述题 1.试叙述Kirchhoff绕射积分公式的物理含义。 2.试说明Zoeppritz方程的物理意义。 3.试叙述地震波在实际地层中传播的动力学特点。 4.试述地震组合法与水平多次叠加方法有何异同之处。 三、证明题 试证明地层介质的品质因数Q值与地层吸收系数呈反比关系。 四、画图题 1.请示意画出SV波倾斜入射到两层固体介质的弹性分界面上时产生的新波动。 2.请示意画出定量表示地震薄层顶底板两个反射波相互干涉的相对振幅与视厚度间的关系曲线。 五、回答问题 1.粘滞弹性介质(指V oigt模型)中应力与应变间的关系如何? 2.垂直地震界面入射情况下的反射系数公式是什么?其物理意义如何? 3.如何定量表示一个反射地震记录道的物理机制? 4.利用初至折射波可获得什么资料? 5.为什么说地震检波器组合法能压制面波干扰? 6.影响水平多次叠加效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7.计算双相介质波速的时间平均方程如何? 8.地震波倾斜入射情况下的反射系数与哪些参数有关? 六、分析题 1.分析下面各图表示的意义。 2.分析各图中曲线的特点。 图1 图2

地震勘探原理 测试题二 一、名词解释 1.频散现象 4.球面扩散 二、说明下列表达式的物理意义 1. 1111+++++-= i i i i i i i i i V V V V R ρρρρ 2. 1 ,2 1, 02112 =??? ? ??=n r r A A n 3.dK dC K C V R += 4.)(0kz wt i z e e --=α?? 三、填空题 1.地震波沿( )方向传播能量最集中,沿( )方向传播为最短时间路径。 2.在)1()(0z V z V β+=介质中地震波的射线是( )特点,等时线是( )特点。 3.在( )情况下,反射波时距曲线与绕射波时距曲线顶点相重合。 4.介质的品质因数Q 值与吸收系数α间的关系为( )。 5.VSP 剖面中波的类型有( )。 6.第一类方向特性指的是( )。 7.检波器组合利用( )特性,压制面波干扰。 8.检波器组合法压制随机干扰波是利用( )特性。 9.水平多次叠加法压制多次波是利用一次波与多次波之间( )差异。 10.影响水平多次叠加效果的主要因素是( )。 11.利用绕射波时距曲线( )判断断层位置。 13.韵律型地震薄层对地震反射波呈现为( )特点。 14.递变型地震薄层对地震反射波呈现为( )特点。 15.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时,( )成份衰减快。 16.地震纵波在地下传播中遇到固体弹性分界面时可产生( )波动现象。 17.在( )情况下,地震波在弹性分界面处只产生同类波。 18.面波的( )特点用于工程勘查中。 19.地震薄层厚度横向变化时,顶底板的反射波会产生( )现象。 20.一个反射地震记录道的简化数学模型为( )。 四、回答下列问题 2.试阐述影响地震反射波振幅的因素。 3.地震数据处理的目的、任务是什么? 4.地震检波器组合法与水平多次叠加法有何异同之处? 五、证明题 1.试证明地震波在薄层中传播时相对振幅达最大,厚度等于4λ 。 2.试证明在均匀介质中反射波时距曲线为双曲线,变换到P -τ域内为椭圆。 《地震勘探原理》测试题三 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30分) 1. 波阻抗 2. 时距曲线 3. 规则干扰 4. 视速度 5. 动校正 6. 均方根速度 7. 振动图 8. 观测系统 9. 转换波10. 低速带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折射波形成的条件是( )和( )。 2. 波在各种介质中沿( )传播,满足所需时间( )的路径传播。 3. 倾斜界面共炮点反射波时距曲线的形状是( ),极小点坐标是

2016全国中小学生地震科普知识网络竞赛测试题

2016全国中小学生地震科普知识网络竞赛测试题 为进一步做好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普及工作,为了增强全民防震减灾素质,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主办了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生地震科普知识网络竞赛活动,活动时间为:2016 年07月15日——2016年11月15日。以下是搜索整理的关于2016全国中小学生地震科普知识网络竞赛测试题,供参考练习,欢迎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 续关注我们网! 一、判断题 1.地震时因为恐慌而失去理智是最大的危险,很多伤亡并非地震而是恐慌造成的。( ) 2.在学校若遇地震,全校同学要按平时演练要求,迅速有序地疏散到安全的地方。( ) 3.地震发生时你如果在教室里来不及往外撤离,可迅速就近躲避在课桌、讲台下。( ) 4.教室在高层的,强震时因为时间来不及,可迅速分散到洗手间、小办公室等跨度小 的房间,千万不能从楼上跳下。( ) 5.主震后一般有余震,同学们一定要懂得在两次地震的间隙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 以防余震和火灾等并发灾害。( ) 6.地震发生时,要注意保护头部,以防异物砸伤。不要刻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 7.地震时在山区的人员要警惕滚石、山体滑坡、泥石流、山洪等。( ) 8.地震发生时,你如果是在教室或家里,一定要立刻将所有的门打开,以免房门、大 门变形卡死无法进出。( ) 9.避震要选择内墙墙根、墙角处等易形成三角形空间的地方或承重墙较多、开间小的 厨房、洗手间、储藏室去躲避。( ) 10.在街上遇到地震,要往人多的地方躲避,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 11、地震造成建筑物破坏形成震灾的原因主要有:没有按抗震进行设防,将建(构) 筑物建在活断层上、建(构)筑物位于软弱地基上,抗震设计不合理,不按抗震设计施工等( ) 12、全国性的地震长期预报和地震中期预报,由地震局发布。 ( )

大唐集控锅炉试题库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 集控值班员考核试题库 《锅炉运行》 一.选择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判断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简答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四.计算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五.绘图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六.论述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00七年五月

一.选择题 1.在工程热力学中,基本状态参数为压力、温度、( D )。 A、内能; B、焓; C、熵; D、比容。 2.物质的温度升高或降低( A )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该物质的热容量。 A、1℃; B、2℃; C、5℃; D、10℃。 3.流体在管道内的流动阻力分为( B )两种。 A、流量孔板阻力、水力阻力; B、沿程阻力、局部阻力; C、摩擦阻力、弯头阻力; D、阀门阻力、三通阻力。 4.流体运动的两种重要参数是( B )。 A、压力、温度; B、压力、流速; C、比容、密度; D、比容、速度。 5.流体流动时引起能量损失的主要原因是( D )。 A、流体的压缩性; B、流体膨胀性; C、流体的不可压缩性; D、流体的粘滞性。 6.热力学第( D )定律是能量转换与能量守衡在热力学上的应用。 A、四; B、三; C、二; D、一。 7.( B )的分子间隙最大。 A、液体; B、气体; C、固体; D、液固共存。 8.蒸汽在节流过程前后的焓值( D )。 A、增加; B、减少; C、先增加后减少; D、不变化。 9.液体和固体分子间相互吸引的力为( C )。 A、摩擦力; B、内聚力; C、附着力; D、撞击力; 10.气体的标准状态是指气体的压力和温度为( B )时的状态。 A、、0℃; B、一个标准大气压.0℃; C、0Mpa、0℃; D、、25℃。 11.下列几种物质,以( C )的导热本领最大。 A、钢; B、铝; C、铜; D、塑料; 12.材料的导热量与材料两侧面的温差成( A )。

地震基本知识

地震基本知识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地震基本知识 地震是自然灾害的一种,除了地震以外,还有火灾、水灾、泥石流等灾害,但是地震的破坏性却是最强的,地震和其它自然灾害不一样,旱灾、水灾、火灾等灾害目前基本上都可以预报了,但是地震预报目前仍然是世界性难题。我们国家开展的防震减灾工作,建立在地震预报难题未解的基础上,以“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为方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小因地震对人员和财产造成的损失。历史上,人类公认的一次成功预报地震是1975年辽宁海城级地震,成功转移了23万人。但是像汶川等许多破坏性地震,仍然难以准确预测。地震预报还有许多未知的空间、未知的领域,还有许多高峰,需要我们去探索。 地震的产生和类型:通俗的讲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可以把地震分为以下几种:一是构造地震: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二是火山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三是塌陷地震: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四是诱发地震: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这类地震仅仅在某些特定的水库库区或油田地区发生。五是人工地震: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 地震三要素:1、震中:地震发生时,震源在地球表面的垂直投点,一般用经纬度表述;2、震级:地震发生的强度,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3、时间:地震发生时的时间; 其它几个概念:1、震源:是地球内发生地震的地方。2、震源深度: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距离是震源深度。我们把地震发生在60公里以内的称为浅源地震;60-300 公里为中源地震;300公里以上为深源地震。目前有记录的最深震源达720公里;震中及其附近的地方称为震中区,也称极震区。震中到地面上任一点的距离叫震中距离(简称震中距)。震中距在100公里以内的称为地方震;在1000公里以内称为近震;大于1000公里称为远震。3、地震波:地震时,在地球内部出现的弹性波叫作地震波。这就像把石子投入水中,水波会向四周一圈一圈地扩散一样。地震波主要包含纵波和横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为纵波(P波)。来自地下的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为横波(S波)。来自地下的横波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横波是地震时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 1、地震预报按时间划分为:长期预报是指对未来10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中期预报是指对未来一二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和强度的预报。短期预

地震勘探原理题库

地震资料采集试题库 一、判断题,正确者划√,错误者划×。 1、弹性介质中几何地震学的反射系数只与上下介质的速度和密度有关。() 2、纵波反射信息中包括有横波信息,因此可以利用纵波反射系数提取横波信息。() 3、在纵波 AVO分析中,我们可以提取到垂直入射的纵波反射系数剖面。() 4、当纵波垂直入射到反射界面时,不会产生转换横波。() 5、SH波入射到反射界面时,不会产生转换纵波。() 6、直达波总是比浅层折射波先到达。() 7、浅层折射波纯粹是一种干扰波。() 8、折射界面与反射界面一样,均是波阻抗界面。() 9、实际地震记录可以用鲁滨逊地震“统计”模型表示为:反射系数(R(t))与地震子波(W(t))的褶积 S(t)=W(t)*R(t)。() 10、面波极化轨迹是一椭圆,并且在地表传播。() 11、检波器组合可以压制掉所有的干扰波。() 12、可控震源的子波可以人为控制。() 13、对于倾斜地层来说,当最小炮检距和排列长度不变,并且排列固定不动时,上倾激发与下倾激发可获得地下相同的一段反射资料。() 14、单炮记录上就可以看出三维资料比二维资料品质好。() 15、资料的覆盖次数提高一倍,信噪比也相应地提高一倍。() 16、当单位面积内的炮点密度和接收道数一定时,面元越大,面元内的覆盖次数越高。() 17、覆盖次数均匀,其炮检距也均匀。() 18、无论何种情况下,反射波时距曲线均为双曲线形状。() 19、横向覆盖次数越高,静校正耦合越好。() 20、动校正的目的是将反射波校正到自激自收的位置上。() 21、当地下地层为水平时,可以不用偏移归位处理。() 22、偏移归位处理就是将CMP点归位到垂直地表的位置上。() 23、最大炮检距应等于产生折射波时的炮检距。()

防震减灾知识科普试题答案

平凉市崆峒区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试卷 单位: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50分。 1、地震震情、灾情和抗震救灾等信息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实行归口管理,统一、准确、及时发布。 2、防震减灾法于(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3、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的方针。 4、编制防震减灾规划应当遵循(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合理布局)、(全面预防)的原则。 5、防震减灾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震情形势)和(防震减灾总体目标),地震(监测台网)、地震(建设布局)、地震(灾害预防措施)以及(防震减灾技术)、(信息)、(资金)、(物资)等保障措施。 6、地震监测台网的建设,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标准),保证建设质量。 7、城乡规划应当根据地震应急避难的需要,合理确定(应急疏散通道)和(应急避难场所),统筹安排地震(应急避难)所必须得(交通)、(供水)、(供电)、(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 8、地震应急预案的内容包括:(组织指挥体系)及其职责,(预防)和(预警)机制,处置程序、(应急响应)和(应急保障)措施等。 9、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地震灾害分为(一般)、(较大)、(重大)、(特别重大)四级。 10、我国现行的救灾工作方针是:(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 11、救灾款使用的主要原则:(专款专用原则)、(重点使用原则)、(以地方为主原则)。 12、世界上第一台观测和记录地震的仪器叫(候风地动仪),发明者是(张衡),被誉为(地震仪之父)。 13、地震群测群防“三网一员”指的是:(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科普宣传网)和(防震减灾助理员)。 14、我国自建的第一个地震台是(1930年李善邦和秦馨菱先生主持下建成的北京西山鹫峰地震台)。 15、地震应急培训的形式和方式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图上作业)、(实物操练)、(计算机模拟)、(实兵演习)等。 16、防震减灾宣传包括:(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经常持久)、(科学求实)。 17、地震对策的主要内容是:(地震监测)、(地震预报)、(工程抗震)、(社会防灾)、(震后救灾)、(恢复重建)、(平息恐慌等)。 18、组成地震三道防线的三大体系建设是:(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体系建设)、(紧急救援体系的建设)。 19、我国地震救灾的基本策略是:(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救灾体制)、(实行以行政区域为主的组织指挥)、(发挥军队、民兵和各专业救灾队伍的作用)。 20、地震时,遇到毒气泄漏,应该(不要朝顺风方向跑)、(要尽快绕到工厂的上风方向去)、(尽量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21、常用的人工简易止血方法有:(指压止血法)、(加压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

大唐考试题库_安全综合选择题

五、安全综合部分: 1.对严重创伤伤员急救时,应首先进行( C )。 A、维持伤员气道通畅; B、人工呼吸; C、止血包扎; D、固定骨折。 2.颈部伤口包扎止血后应首先密切观察病人的( B )。 A、血压、警惕休克发生; B、呼吸是否通畅,严防气管被血肿压迫而发生窒息; C、有无颈椎损伤; D、精神状态。 3.进行心肺复时,病人体位宜取( C )。 A、头低足高仰卧位; B、头高足低仰卧位; C、水平仰卧位; D、无规定。 4.触电人心脏停止跳动时,应采用( B )法进行抢救。 A、口对口呼吸; B、胸外心脏按压法; C、打强心针; D、摇臂压胸。 5.《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机部分)规定,进入凝汽器工作时应使用( A )行灯。 A、12V; B、24V; C、36V; D、42V。 6.进入油罐的检修人员应使用电压不超过( A )的防爆灯。 A、12V; B、24V; C、36V; D、42V。 7.安全带使用时应( B ),注意防止摆动碰撞。 A、低挂高用; B、高挂低用; C、与人腰部水平; D、无规定。 8.为防止人身烫伤,外表面温度高于( C )℃,需要经常操作、维修的设备和管道一般均应有保温层。 A、30; B、40; C、 50; D、60。 9.在离地高度等于或大于2m的平台、通道及作业场所的防护拦杆高度应不低于( C )m。 A、1; B、 1.05; C、 1.2; D、1.3; 10.升降口、大小孔洞、楼梯和平台,应装设不低于( B )m的栏杆和不低于100mm高的护板。 A、1; B、 1.05; C、 1.2; D、1.3。 11.梯子与地面应有防滑措施,使用梯子登高时应( A )。 A、有专人扶守; B、处自由状态; C、用绳子固定; D、用铁丝固定。 12.按规定现场操作中,氧气瓶与乙炔气瓶、明火、热源的距离应大于( B )米。 A、5; B、8; C、10; D、12。 13.油区周围必须设置围墙,其高度不低于( C )m ,并挂有严禁烟火等明显的警告标示牌。 A、1.05; B、1.5; C、2.0; D、2.5。 14.制氢室着火时,立即停止电气设备运行,切断电源,排除系统压力,并用( A )灭火器灭火。 A、二氧化碳; B、1211; C、干粉; D、泡沫。 15.制氢室和其它装有氢气的设备附近,均必须严禁烟火,严禁放置易爆、易燃物品并应设严禁烟火的标示 牌,一般储氢罐周围( A )m 以应设有围栏。 A、10; B、15; C、20; D、25。 16.生产厂房外工作场所的井、坑、孔洞或沟道必须覆以与地面齐平的坚固的盖板。检修工作中如需将盖板 取下,须设( B )。 A、永久性围栏; B、临时围栏; C、照明; D、标语牌。 17.油管道应尽量少用法兰盘连接,在热体附近的法兰盘,必须装( C ),禁止使用塑料垫或胶皮垫。 A、照明灯; B、金属护网; C、金属罩壳; D、设备标志。 18.国家标准规定红色用于( C )。 A、指令标志; B、警告标志; C、禁止标志; D、允许标志。 19.《安全生产法》的立法依据是( D )。 A、经济法; B、民法; C、刑法; D、中华人民国宪法。 20.我国现行的安全生产管理方针是( A )。 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B、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 C、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D、预防为主、安全第一。 21.《安全生产法》规定,法律责任分为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 D )三种责任。 A、经济责任; B、财产责任; C、其他法律责任; D、民事责任。 22.《安全生产法》立法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 A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 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 A、生产安全事故; B、火灾、交通事故; C、重大、特大事故; D、人身事故。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

单元21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 学习目标】 1、能够对抗震的基本概念、抗震设防目标和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知识点掌握。 2、能够具备砌体结构房屋和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房屋的抗 震设计要点,从而为识读平法03G10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中抗震部分打下基础。 【知识点】 构造地震;地震波;震级;烈度;抗震设防;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的抗震规定。 【工作任务】 任务1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 【教学设计】通过带领学生观看地震灾害照片,让学生对抗震设计的必要性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从而为识读平法03G10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中抗震部分打下基础,为今后识读结构 施工图、胜任施工员岗位打下基础。 21.1地震基本知识 21.1.1 地震 21.1.1.1构造地震 地震是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地面强烈运动(见图21-1)。是一种自然现象,依其成因,可分为三种类型:火山地震、塌陷地震、构造地震。由于火山爆发,地下岩浆迅猛冲出地面时引起的地面运动,称为火山地震。此类地震释放能量小,相对而言,影响围和造成的破坏程度均比较小;

由于石灰岩层地下溶洞或古旧矿坑的大规模崩塌引起的地面震动,称为塌陷地震。此类地震不仅能量小,数量也小,震源极浅,影响围和造成的破坏程度均较小;由于地壳构造运动推挤岩层,使某处地下岩层的薄弱部位突然发生断裂、错动而引起地面运动,称为构造地震;构造地震的破坏性强影响面广,而且频繁发生,约占破坏性地震总量度的95%以上。因此,在建筑抗震设计中,仅限于讨论在构造地震作用下建筑的设防问题(见图21-2)。 地壳深处发生岩层断裂、错动的部位称为震源(见图21-3)。这个部位不是一个点,而是有一定深度和围的体。震源正上方的地面位置叫震中。震中附近地面震动最厉害,也是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称为震中区。地面某处至震中的水平距离称为震中距。把地面上破坏程度相似的点连成的曲线叫做等震线。震中至震源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根据震源深度不同,可将构造地震分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不大于60km),中源地震(震源深度60~300km),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大于300km)三种。我国发生的绝大部分(地震都属于浅源地震,一般深度为5~40km)。浅源地震造成的危害最大。如大地震的断裂岩层深约1lkm,属于浅源地震,发震构造裂缝带总长8km多,展布围30m,穿过市区东南部,这里就是震中,市铁路两侧47km的区域属于极震区。 21.1.1.2 地震波 当地球的岩层突然断裂时,岩层积累的变形能突然释放,这种地震能量一部分转化为热能,一部分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传播地震能量的波就是地震波。总之,地震波的传播以纵波最快,横波次之,面波最慢。在离震中较远的地方,一般先出现纵波造成房屋的上下颠簸,然

地震科普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地震科普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地震是地球(D )物质运动的结果。 A、外部 B、地壳 C、地幔 D、内部 2、烈度和震级的区别(A ) A、烈度: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或破坏程度; 震级:根据地震仪测得的地震波形计算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 B、烈度:根据地震仪测得的地震波形计算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 震级: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或破坏程度。 C、烈度:用来评估自然灾害本身造成的社会损失的度量标准; 震级:表明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多少; D、烈度:是来表示地震造成的社会损失的程度; 震级:表明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多少; 3、世界上三大地震带是:(B ) A、环太平洋地震带、印度洋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B、环太平洋地震带、亚欧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C、亚欧地震带、北极洋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 D、印度洋地震带、北冰洋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 4、( D )年河北唐山发生7.8级强列地震,造成24万多人死亡,16万人受伤,这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罕见的城市地震灾害。 A、1973年7月28日 B、1974年7月28日 C、1975年7月28日 D、1976年7月28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于(B)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自次年3月1日起施行。 A、1997年10月29日 B、1997年12月29日 C、1998年12月29日 D、1998年10月29日 6、当地震发生时你在家里(楼房),应如何避震(A ) A、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房屋倒塌后能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 B、去楼道 C、原地不动 D、跳楼 7、当地震发生时你在学校上课,应如何避震(B) A、向教室外跑 B、听老师指挥 C、蹲在地上 D、涌向楼梯间 8、抗震设计的重要的构件是(C )。 A、木柱 B、檩子 C、木圈梁 D、地基 9、地震发生后,从高楼撤离时应走( A )。 A、安全通道 B、跳楼 C、乘坐电梯 D、从窗户抓绳下滑 10、我国第一个地震观测台是( A )年,由着名地震学家李善邦主持建立的,位置在北京鹫峰。 A、1930 B、1949 C、1950 D、1960 11、我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唯一对大地震做出过成功短临预报的国家。1975年2月4日,我们成功地预报了(D)地震,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做出的有减灾实效的预报。 A、四川松潘7.2级 B、河北邢台6.8级 C、云南龙陵7.4级 D、辽宁海城7.3级

地震基本常识

地震基本常识 一、地震预警信息一般包含哪些内容? 按照日本现在的做法,面向公众发布的地震预警信息内容一般很简明,主要是为了方便接收者快速理解地震预警信息,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地震的强度,如发生的是中等地震,还是强烈地震,一般不使用震级概念。 (2)预警时间,即本地大约多少时间后可能发生地震灾害。 二、是不是能够接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就一定能避免地震灾害的伤害? 答案是:否。地震预警实际上是一种灾害警报,它只能提示接收者注意地震灾害可能在未来的数秒至数十秒(即预警时间)后发生。 要想成功地避免地震灾害的伤害,实际上需要的是接收者在接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后,迅速地采取合理的避震措施。这才是减轻地震伤亡的关键。 三、听说地震预警信息有可能出现误差和误报,应该如何对待? 由于地震预警信息是在某地地震灾害发生前发出的灾害警报。因此,它的计算时间非常有限,出现误差甚至误报,确实难免。但即便如此,为了自身的安全起见,还是要以地震灾害可能会发生的态度来对待它,即在接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后要及时采取避震措施,以免生命受到伤害。 四、听说日本的地震预警信息会出现改变或更正的情况,这是为什么? 因为地震预警信息的计算时间非常有限,所以有时最先发出的地震预警信息可能没有准确地反映出即将发生的地震灾害强度,所以会根据后续的计算结果对先前的信息进行修正。其目的,还是为了方便公众准确地了解可能发生的地震灾害强度,从而采取有效、合理的避震措施。 五、接收到地震预警信息一定要采取避震措施吗?

对。地震预警信息实际上是对即将可能发生的地震灾害发出的一种警报。不管灾害是否会发生,都应在第一时间采取避震措施。这样做才能最有效地保护自己。 六、为什么有时接到地震预警信息,而实际上却没有发生地震灾害? 地震预警信息是对即将可能发生的地震灾害发出的一种警报,这并不代表地震灾害一定会发生。就好像宾馆的火灾警报发生时,你所居住的客房并不一定会出现火灾一样。 地震灾害的发生,取决于很多的因素,这些因素中又有很多是偶然因素。因此,很难确定地说,哪里一定会或者不会发生地震灾害。当地震预警信息发出时,只是代表地震灾害可能会发生。所以,最好还是及时采取避震措施,以防万一。 七、接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应该怎么办? 一般情况下,接收者要根据自己所处的实际环境,灵活地选择避震措施。以下是两种较常见的避震措施,供网友参考。 (1)如果预警时间足够接收者撤离建筑物:及时关闭火源和电源,迅速离开房间,到户外远离建筑物的空旷之处。 (2)如果预警时间不足以让接收者撤离建筑物:及时关闭火源和电源,迅速到坚固的家具下方或侧下方伏下(注意远离玻璃窗户),双手护头;或者到小开间的房屋中蹲下(注意远离玻璃镜或玻璃窗户),双手护头。等到地震震动过去后,再迅速离开房间,到户外远离建筑物的空旷之处。 八、企业如何接收和使用地震预警信息? 不同的企业,因其抗震措施、应急处置措施的不同,而对地震预警信息有着不同的具体要求。因此,需要企业明晰自身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地震预警信息内容,然后向地震预警信息发布单位订制本企业所需要的地震预警信息,并专门安装符合本企业技术特点的接收终端。

地震科普知识试题

城关二小防震减灾教师培训教材地震是一种危害极大的自然灾害。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发生在我国境内的地震具有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及分布广等特点。因此,我国成为世界上地震伤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对此,社会公众普遍怀有恐震心理,甚至谈震色变。 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下,我国的地震预报工作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居于世界先进行列。但由于地震是一种十分复杂的自然现象,地震预报仍处于探索阶段,带有一定的经验性和局限性。因此,减轻地震灾害必须走综合防御的道路。其中搞好防震减灾宣传、普及地震科学和防震抗震知识、提高全民防灾意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地震基本常识 一、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20世纪伊始,科学家们开始深入研究地震波,从而为地震科学及至整个地球科学掀开了新的一页。相继提出比较有影响的假说有三个: 一是“弹性回跳说”——1911年理德提出地球内部不断积累的应变能超过岩石强度时产生断层,断层形成后,岩石弹性回跳,恢复原来状态,于是把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出来,引起地震。 二是“岩浆冲击说”——1955年日本的松泽武雄提出地下岩石导热不均,部分溶融体积膨胀,挤压围岩,导致围岩破例产生地震。 三是“相变说”——美国学者布里奇曼提出地下物质在一定临界温度和压力下,从一种结晶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结晶状态,体积突然变化而发生地震的。 虽然,地震之谜迄今没有完全解开,但随着物理学、化学、古生物学、地质学、数学和天文学等多学科交叉渗透,深入发展,使地震学科取得长足的进步。 二、地震的分类 根据震源深度的不同,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60千米的称为浅源地震。全世界

85%以上的地震都是浅源地震。四川省所有地震都是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大多在5至30公里之间。这类地震对人类造成的损失最大。 中源地震——震源深度在60至300千米的称为中源地震。 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在300千米以上的称为深源地震。这类地震一般不会造成破坏和灾害。 根据震中距的不同,分为远震、近震、地方震。 远震——震中距大于1000公里的地震称为远震。 近震——震中距在100至1000公里内的地震称为近震。 地方震——震中距在100千米内的地震称为地方震。 按照震级的大小,也可对地震进行分类,我国通常分为以下几类:微震--震级小于3级的地震; 弱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4.5级的地震; 中强震--震级大于等于4.5、小于6级的地震; 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的地震。也有人把震级等于或大于7级的地震称为大震。 三、震级与烈度 地震有强有弱,用以衡量地震本身强度的“尺子”叫震级。震级可以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它的单位是“级”。震级的大小与地震释放的能量有关,地震能量越大,震级应就越大。 迄今为止世界上记录到的最大地震是1960年5月22日智利的8.9级地震。 一度时人完全感觉不到;三度时少数静止中的人有感;四度至五度睡觉的人会惊醒,悬挂物摇晃。六度时,房屋损坏,墙体微细裂缝;七至八度房屋破坏,地面裂缝;九至十度房屋倒塌,地面破坏严重;十至十二度为毁灭性的破坏。 四、地震前兆 地震前自然界出现的与地震孕育有关的现象称为地震前兆。我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早就开始认识到地震是有前兆的,并留下了丰富的关于地震前兆的记载。

中国大唐集团汽机题库

1. TSI汽轮机监测显示系统主要对汽机(振动)、(串轴)、(胀差)等起到监测显示作用。 2. 按传热方式不同,回热加热器可分为(表面式)和(混合式)两种。 3. 备用冷油器的进口油门(关闭),出口油门(开启),冷却水入口门(关闭),出口门(开启)、油侧排空门开启,见油后关闭。 4. 泵的汽蚀余量分为(有效汽蚀余量)、(必须汽蚀余量)。 5. 泵的种类有(往复式)、(齿轮式)、(喷射式)和(离心式)等。 6. 变压运行分为(纯变压运行),(节流变压运行),(复合变压运行)。 7. 变压运行指维持汽轮机进汽阀门(全开)或在(某一开度),锅炉汽温在(额定值)时,改变蒸汽(压力),以适应机组变工况对(蒸汽流量)的要求。 8. 表面式凝汽器主要由(外壳)、(水室端盖)、(管板)、以及(冷却水管)组成。 9. 采用给水回热循环,减少了凝汽器的(冷源损失)。 10. 真空泵的作用是不断的抽出凝汽器内(析出的不凝结)气体和漏入的空气,(维持)凝汽器的真空。 11. 初压力越(高),采用变压运行经济性越明显。 12. 除氧器按运行方式不同可分为(定压运行)、(滑压运行)。 13. 除氧器满水会引起(除氧器振动),严重的能通过抽汽管道返回汽缸造成汽机(水冲击)。 14. 除氧器水位高,可以通过(事故放水门)放水,除氧器水位低到规定值联跳(给水泵)。 15. 除氧器为混合式加热器,单元制发电机组除氧器一般采用(滑压运行)。 16. 除氧器在滑压运行时易出现(自生沸腾)和(返氧现象)。 17. 除氧器在运行中,由于(机组负荷)、(蒸汽压力)、(进水温度)、(水位变化)都会影响除氧效果。 18. 除氧器在运行中主要监视(压力)、(水位)、(温度)、(溶氧量)。 19. 大机组的高压加热器因故不能投入运行时,机组应相应(降低)出力。 20. 大型机组超速试验均在带(10%-15%)负荷运行(4-6)h后进行,以确保转子金属温度达到转子(脆性转变温度)以上。 21. 大型机组充氢一般采用(中间介质置换法)。 22. 大修停机时,应采用(滑参数)停机方式。 23. 当给水泵冷态启动一般采用(正暖)的暖泵方式。 24. 当离心泵的叶轮尺寸不变时,水泵的流量与转速(一)次方成正比,扬程与转速(二)次方成正比。 25. 当任一跳机保护动作后,汽机主汽阀将迅速(关闭)、停止机组运行。 26. 对于倒转的给水泵,严禁关闭(入口门),以防(给水泵低压侧)爆破,同时严禁重合开关。 27. 对于一种确定的汽轮机,其转子汽缸热应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转子或汽缸内温度分布)。 28. 发电机组甩负荷后,蒸汽压力(升高),锅炉水位(下降),汽轮机转子相对膨胀产生(负)胀差。 29. 发现给水泵油压降低时,要检查(油滤网是否堵塞)、冷油器或管路是否漏泄、(减压件是否失灵)、油泵是否故障等。 30. 高压加热器钢管泄漏的现象是加热器水位(升高)、给水温度(降低),汽侧压力(升高),汽侧安全门动作。 31. 高压加热器水位(调整)和(保护)装置应定期进行试验,以防止加热器进汽管返水。 32. 高压加热器水位保护动作后,(旁路阀)快开,(高加进口联成阀及出口电动门关闭) 快关。 33. 高压加热器运行工作包括(启停操作)、运行监督、(事故处理)、停用后防腐四方面。 34. 高压加热器投入运行时,一般应控制给水温升率不超过(3)℃/min。 35. 给水泵泵组的前置泵的作用是(提高给水泵入口压力,防止给水泵汽蚀)。 36. 给水泵不允许在低于(最小流量)下运行。 37. 给水泵倒暖是高压给水泵(出口逆止门后)引入,从(吸入侧)流出。 38. 给水泵的作用是向锅炉提供足够(压力)、(流量)和(相当温度)的给水。 39. 给水泵启动后,当流量达到允许流量(自动再循环门)自动关闭。 40. 给水泵汽化的原因有:除氧器内部压力(低),使给水泵入口温度(高于)运行压力下的饱和温度而汽化;

地震基本知识

地震基本知识 1、什么是地震?什么是地震灾害? 答:地震,是人们通过感觉和仪器觉到的地面振动。它与风雨、雷电一样,是一种极为普遍的自然现象。强烈的地面振动,即强烈地震,会直接和间接造成破坏,成为灾害,凡由地震引起的灾害,统称为地震灾害。 2、什么是地震三要素? 答:地震的发震时刻、震中和震级,称为地震三要素。发震时刻就是地震发生的时刻。地震发生的地点叫做震中,常用经度和纬度来表示,当然也要标明该地的地名。地震的大小用震级M来表示。 3、何谓震源、震中、震源深度? 答: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一个略微有点扁的圆球,由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组成。地球上每天都要发生上万次地震,这些地震都发生在地壳和地幔中的特殊部位,我们把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做震源。 震源在地面的投影叫震中。实际上震中是一个区域,即震中区。 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叫震源深度。根据震源深度可分为浅源地震(h≤70公里)、中源地震(h=70~100公里)和深源地震(h >300公里)。 4、何谓地震震级? 答:地震震级是按一定的微观标准,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一种量度。它是根据地震仪器的记录推算得到的,只与地震能量有关。一次5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二万吨黄色ZY(TNT)爆炸时所释放的能量。震级相差1.0级,能量相差30倍。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 5、什么是里氏震级? 答:里氏震级是由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于1935年提出的一种震级标度。它是根据离震中一定距离所观测到的地震波幅度和周期,并且考虑从震源到观测点的地震波衰减,经过一定公式,计算出来的震源处地震的大小。如果用地震面波计

算震级,则用MS表示;如果用地震体波计算震级,则用ML表示。在60年代,里克特是美国最负盛名的地震学权威。里克特很善于与新闻媒体打交道,热心回答公众提出的有关地震的问题,因此里氏震级这一术语很快成了衡量地震大小的人人皆知的术语。目前世界上已测得的最大震级为里氏8.9级(1960年智利大地震)。 6、什么是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怎样制订的? 答:地震烈度是地震时对地面影响的强烈程度。主要依据宏观的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现象,如人们的感觉,物体的反应,房屋建筑物的破坏和地面现象的改观等方面来判断。当然,也可通过仪器的微观记录进行有关计算得出绝对的烈度。地震烈度与地震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离,地质条件等因素有关。因此,一次地震的烈度根据各地遭受破坏和影响不同而不同。 7、地震分哪几类?哪类地震对人类的危害最大? 答: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 天然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它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构造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其次是由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7%。此外,某些特殊情况下了也会产生地震,如岩洞崩塌(陷落地震)、大陨石冲击地面(陨石冲击地震)等。 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一般所说的地震,多指天然地震,特别是构造地震,它对人类的危害最大。8、什么叫构造地震? 答:构造地震是由地壳构造运动引起的。当力的作用使地壳或更深部位的岩石产生变形、断裂和滑动时,常常伴随着地震发生,这类地震称为构造地震。 构造地震是天然地震中最常见,灾害性最大的一类。它占地震总数的90%,而且震级强度大。目前已记录到的最大构造地震震级为8.9级(智利,1960年5月22日)。另外,构造地震的分布与最新世界活动的构造带一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