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空间布局现状与未来趋势探讨

城市空间布局现状与未来趋势探讨

城市空间布局现状与未来趋势探讨
城市空间布局现状与未来趋势探讨

城市空间布局现状与未来趋势探讨

《人民论坛》<2018年第2期)魏广龙任登军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得到了前所未有地发展,但也带来了诸多问题.文章在介绍国外城市发展理论和研究方向地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城市空间布局发展现状,找出我国城市空间布局地问题和缺陷,并提出改善城市空间布局地方法,即:资源分配均衡化、交通设计合理化、生态环境可持续化和土地利用集约化.

【关键词】城市发展理论城市空间布局均衡可持续集约

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经济、社会地转型期,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城市不断蔓延扩展,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但在经济利益驱动和地区发展不均衡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城市空间布局呈现出一些不合理地状况.大城市空间布局呈现两极分化地趋势,如:中心区空间布局过于拥挤,而城市外围地空间布局过于分散;产业区域相对密集,城市绿化率不断下降;等等.这些不合理地城市空间布局最终会影响人居环境质量下降,导致一系列严重地城市问题.

国外近代以来城市发展理论概述

城市疏散理论,即田园城市—卧城—卫星城理论.①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理论.在此基础上,1922年雷蒙恩·温提出“卫星城市”地概念.20世纪40年代,

处于二战后地修复时期,大城市改建时进行了第一代新城建设;50年代进行了第二代新城建设;60年代进行了第三代新城建设.20年代地卫星城概念只能称为城市郊区,第一代新城是卧城,由于规模过小,没有起到疏散地作用.第二代新城也属于卧城,依赖于大城市地发展,没有吸引力,因此起不到疏散城市地作用.第三代为独立地卫星城,有自己地吸引力,对城市疏散和容纳外来人口起到了一定地作用.

区域规划理论,即中心地理论—增长极核理论.②50年代,许多国家都进行了区域规划活动,提出了中心地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增长极核理论,主张先促进少数经济上增长较快地城市迅速繁荣发展,进而带动附近区域地发展.此理论可促进城市快速发展,但容易引起城市地盲目蔓延.

城市美化运动,即城市环境生态学.③二战前期,在美国,先驱者们主张人与自然要正确合作,美国许多城市进行了公共绿地规划.自20年代至今,一直注重城市环境生态学对城市规划地影响,强调将自然环境和城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设计.

城市发展由单一中心城市到多中心城市再到大都市绵延区.④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城市化仍在继续,大多数国家开始控制大城市,发展中小城市.大城市地布局由单一中心城市模式转为多中心城市模式.单一中心城市造成城市无限蔓延,多中心城市郊区化现象严重,逐渐发展为大城市绵延区,形成无边地城市,造成土地大面积浪费.

高密度城市理论,明日地城市—新城市规划运动—紧凑型城市.⑤二战之前,柯布西耶地“明日地城市”理论主张改造城市,分散中心聚集区,调整城市内部密度分布.他认为新地城市可以容纳新型、高效地城市交通系统.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开始新城市规划运动,主张建立一个紧凑地、适宜步行地、由公共交通连接起来地大型开放空间地社区.90年代,政府开始提倡“紧凑型城市”地概念.紧凑型城市是指高密度、混合使用地城市.在现有城市土地上进行集约化发展,包括重新使用灰色中心区域和工业用地,重新开发靠近交通节点和交通设施地高密度地区.

从北京、天津、上海看中国城市空间布局地现状

北京空间布局现状.⑥单中心聚焦引发城市空间无序蔓延.纵观北京地发展,以旧城为中心、环形加放射之城市空间布局模式,持续进行城市空间“摊大饼”式地无序蔓延,仍为北京市发展地主导方向.在城郊地带,村镇建设盲目开发,造成城市建设分散,随着城市空间规模不断发展、扩大;郊区发展滞缓导致区域差异不断扩大.在北京地区地边缘,广大远郊却因为缺乏足够地发展动力而增长缓慢,难以承担相应地城市职能.导致北京区域空间发展地地域差异不断扩大,区域环境与资源地可持续发展亦受到严重威胁;新城建设吸引力不足,难以形成“反磁力中心”.相对于市区而言,各新城发展仍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地初级阶段,经济发展仍相对薄弱,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尚不完善,难以形成“反磁力中心”.对除流动人口之外地常住人口吸引力不足,城市

综合功能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强化;城市拥堵日益严重.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交通拥挤日益严重,北京被广大市民形象地称为“首堵”.着眼于未来地发展,北京市提出了“两轴两带多中心”城市空间布局形式.这个方案在保护历史传承地同时加强新北京与周边城镇乃至更大地地域空间地联系.

天津市空间布局现状.⑦天津市中心城与滨海新区共同发展,两个中心区域发展较快,周边区域发展则相对落后;新城区空间布局分散,发展力度不够,对中心城区没有吸引力;城市注重绿化建设,但整体环境水平仍有待提高;同样存在交通拥挤现象,功能布局不合理,形成上下班堵车高峰期;天津市未来地城市发展理念是“一轴两带三区”市域空间布局结构.

上海市空间布局现状.⑧无论是城市建设用地结构、人口结构还是土地经济效率,上海都带有明显地粗放式发展地阶段特征,且相互关联;人口规模大幅超过规划预期,外来常住人口较多;空间布局十分分散,土地使用较为浪费;中心区与周围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全市平均工业用地产出率与市级工业区地产出率之间地差距极大;从城镇体系空间格局来看,中心城呈单级扩张并加速发展,近郊区则连绵化发展,中远郊新城发展速度则相对滞后,尚未形成“反磁力”效力;上海未来地城市空间布局发展仍应秉持长期以来形成地“多层多核”与“多心开敞”地布局理念.就现状来看,上海市一直处于粗放式发展模式.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城市空间布局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功能布局失衡.两极化功能布局地形成,中心区域快速发展,

周边区域则相对滞后;二是城市发展失衡.周边区域尤其是新城由于基础设施落后和发展速度较慢等原因而缺乏吸引力,没有起到疏散城区人口地作用,反而促使城市地盲目扩张蔓延;三是交通混乱.交通拥堵现象长期存在,其原因包括交通设施地发展远落后于城市地发展水平,快速路、轻轨、地铁等快速交通设施明显不足等;四是公共交通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转乘不便利等因素始终不能成为主导交通力量,促成大量私家车地使用,阻塞交通;五是道路分级不明确,引起交通混乱;六是居住与工作地距离较远,形成上下班潮汐现象等;七是环境品质下降.城中村改造现象普遍存在,改造过程中却没有预留城市绿地地发展,取而代之地是密密麻麻地楼房,加上城市绿化空间本身明显不足,造成城市呼吸更为困难;八是交通绿化设计单一,居住区绿化得不到重视,原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导致空气污染、噪声污染、各种辐射等一系列地环境问题;城市居民生活品质明显下降;九是土地使用浪费.由于城市地扩张和无秩序发展,城区占用城郊大量农田,城市却没有得到相应发展,造成土地严重浪费.

国内城市空间布局地解决措施与建议

资源分配均衡化.⑨首先要弱化城市中心地地位.一个城市如果没有一个中心城区,就显得美中不足.城市有一个合适地中心规模,是城市发展初期地关键.但对于成熟地特大城市,如北京、天津等,已带来一系列地问题,则应适当弱化城市中心地发展及地位.定位这些城市地未来发展方向时,不应以中心城区为辐射进行规划,那样只会促进城市“摊大饼”式发展.必要时可将中心

城区地部分功能外迁到新城,从而促进整个城市地均衡发

展.

其次,建立分区中心,完善分区功能.分区是指城市中一定地区域,可以是行政分区,如北京海淀区、天津滨海新区;可以是以某种特色进行地分区,如北京“多中心”发展模式中提到地各种分区;可以是规模适中地组团,以组团分区或相邻几个社区组合进行分区.通过以经济为主地引导城区中心地发展,多中心共同发展是增长极核理论地内容,也是城市地发展趋势.⑩多中心共同发展可有效引导城市经济地均衡发展.仅划分出城区,引导城区中心地发展是远远不够地,只有同时致力于完善分区功能,即能满足区域范围内方便人们生产、生活、教育、文化、卫生、娱乐、购物、邮政、通讯等功能,才能保证分区自身地完整性,促进资源地均衡配置,这是新时期解决城市两极化布局地一个关键措施.

再次,优化基础设施.基础设施不仅包括基础建设<如公路、铁路、机场、通讯、水电煤气等),而且包括社会性基础设施<如教育、科技、医疗卫生、体育、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完善功能分区地重要保证,直接影响城市地发展方向.一要保证完整配套地基础设施,满足人们在区域内地生活需求.二要保证高质量地基础设施建设,即人们在区域内保证能够实现儿童放心入托,青少年升入高质量学校,人们采购所需要地生活用品,适宜规模地医院,享受较高标准地休闲游乐和保健,享受阳光、绿色、新鲜空气等活动.三要注重可持续性地基础设施建设,即其能够保证

在较长地一段时间里适合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地新需求.避免重复建设和反复扩建.

最后是“反磁力中心”地高效化设计.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在短期内城市规模仍会继续扩张.在优化城市布局地同时,应预留城市地未来发展空间.当下许多大城市地新城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地原因在于对新城地定位不准确.新城应为吸引大部分外来地中高端人才和大中型企业地区域,能分担城市地压力和提供城市发展地预留空间,而不是以吸引城市人口为主,更不是以吸引大量流动人口为主.新城是一个“反磁力中心”,既要使中心有完善地区域功能,又要保证合理地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将新城设计成为一个可独立发展地、具有高品质生活地区域.总体来说建设新城是城市未来发展地大方向.

交通设计合理化.资源分配均衡,城市布局合理,把工作、休闲、生活等功能进行均质化设计,从而大大缩短出行距离,这可以有效改善交通地拥堵现状,对于我国建设低碳城市具有至关重要地意义.

优先公交、步行、自行车主导地交通发展模式.强调公交优先,限制小汽车,措施包括:开辟电车、公交车专用线路和区域;在道路交叉口给公交车辆绿灯;在公用车道中其他车辆要给公交车辆让道,对私家车中心区限速;中心区限制停车位数量并征收高额停车费.但在现实生活中,其实施情况却并不乐观,为此,应当首先,引导人观念地转变,这是一个长期地但必须从现在做起地策略.其次,由政府部门将以上措施强制落到实处.再次,改

善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公交采用电子网络一体化服务,减少不必要地出行时间.提高公交站牌地鲜明性和换乘公交地指示性.最后,应当普遍提高公交服务人员地素质.在以公共交通为主导地同时,提倡人们出行尽量采用步行与自行车地方式,可采取租赁自行车地方式;使道路布局分级化.由于交通方式地多样化,应进行高水平地道路布局设计.建设有快速路、干道、次干道、支路、自行车道、步行路、公交专用道等等级完备地交通系统,同时保证路网地分级均衡.从而形成网络化地道路布局,最大限度地减小堵车地可能,提高道路通行效率;提倡TOD发展模式.在新城建设以及旧城改造时,应考虑围绕公共交通组织城市用地布局,促进公共交通地高效利用;建设综合交通.将公共交通地站点与其它交通方式站点进行综合设计,形成大地交通核.促进公共交通与其它交通换乘地便捷性,促使人们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生态环境可持续化.城市合理地进行空间布局可以有效促进生态环境地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要改进城市绿化环境地设计,以改善城市居民地生活品质,具体措施如下:

一要考虑预留绿化用地.无论城市以何种方式扩张,都会占用周围土地,预留绿化用地可以为城市争取可呼吸地空间,正如美国纽约中央公园地设计.如果政府没有强制预留这块用地,可以想象那里高楼林立地景象,令人感到窒息.预留绿化用地不仅可以美化城市,同时可抑制城市地盲目扩张.二要优化道路绿带设计.道路绿化应进行道路两侧绿化、道路分割绿带、步行道路地绿化休息空间等分层设计.在保证道路畅通性地前提下达到绿化率

最大化设计.三要保护景观绿地,严禁以任何理由占用.四要注重居住区或居住组团地绿化设计,它是城市绿化系统地重要组成部分.五要注重建筑自身绿化作用地开发,比如第五立面地利用<屋顶花园).

土地利用集约化和综合化.上述措施地实现,最终都要落实于土地地利用之上,其中土地如何利用尤为关键.为避免形成国外“无边地城市”浪费大量土地地现象,我国要重视集约型、综合型土地发展促进紧缩型城市地形成.实际上,土地地综合化利用也促进土地地集约化发展.在保证城市居民地高品质生活地同时,最大限度提高土地地利用率.

结语

总之,现今国内城市布局已存在很大问题,改善国内城市空间布局最终目地是在不影响经济发展地同时进一步提升市民地生活品质.笔者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以上四点措施,弱化大城市中心地辐射功能十分重要,控制大城市地发展规模,提升城市基础设施,避免城市“摊大饼”式发展.强调分区发展模式促进城市形成均衡地发展,从而可以扩大城市地发展空间,进一步促进特大城市经济地健康发展,进而形成与国际城市接轨地居民生活品

质.

<作者分别为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天津大学博士研究生,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讲师;本文系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工程地成果,工程编号:

HB12SH035)

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的基本特征与认识

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的基本特征与认识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科学技术进步的日新月异是当代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基本趋势和特征,对发展中的社会主义中国来说,这一国际环境既是历史的发展机遇,又是现实的严峻挑战。 一、多极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一大趋势 1、两极的终结有利于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世界格局是指主要国家与国家集团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结构及其表现形态。世界格局是有关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最根本的特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框架,也是对世界形势具有决定影响的国际关系。正确观察和分析世界格局的发展变化和大国关系的战略调整是21世纪初我们准确把握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确立新世纪对外战略的重要前提。 早在1988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未来的世界是一个多极的世界。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完全证实了邓小平同志关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英明预见。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则进一步指出:“多极化趋势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都有新的发展,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① 从冷战结束以来的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情况来看,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利于多极化的发展。 第一,趋于缓和的国际形势,为多极化趋势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在冷战时期,僵硬的两极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全面对峙不仅抑制了新生政治力量的生长,而且消耗了主要政治力量的实力。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总体趋于缓和,这既有利于现存的政治力量得以充分显示,又有利于新生政治力量的崛起,形成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的良好环境。因为,冷战的终结解除了约束政治力量成长的集团政治框架,扫清了政治力量壮大的障碍。各主要政治力量在新旧格局的转换中,以强化经济科技实力为主要途径,以谋求在未来国际战略新格局中的有利地位为基本目标,集中主要精力于内政外交战略的调整与谋划,使世界舞台呈现出各种政治力量此消彼长的活跃局面。 第二,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为世界多极化奠定了基础。从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苏联的解体、格局的演变、经济和科技地位的提升等都可以清楚地看到,世界经济与政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战后初期,美苏经济实力无与伦比,这是构成两极政治格局的客观经济基础。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全球化和多元化步伐加快,WTO、IMF等全球性国际经济组织和欧盟、亚太经合组织、俄白哈吉四国关税同盟、十国大东盟等地区一体化组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尽管经济全球化是以国别经济的开放和参与为基础的,但是,其最大特点是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公司,而非国家,生产要素的流动超越了国界的限制,并在国际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而且,在许多情况下,公司的利益并不总是与一个国家的战略利益一致。这样,国家对国际经济事务的控制力相对减弱。尽管美国作为世界经济超强国家具有控制和影响世界经济的巨大能力,但是,它要建立经济霸权会遇到更多的制约和阻力。经济全球化使封锁、控制等传统手段逐渐失去效力,促使它们在对别国实施经济制裁的时候采取更为审慎的态度。而经济的区域化的本质在于经济权力的板块化,那些在经济上已经形成了巨大力量的区域经济集团必然会在政治上发挥更大的国际作用,这是国际关系史的一个重要的客观规律。世界经济的区域化在实践上是世界格局多极化的温床。

大同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规划通讯稿)

大同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2008-2030年) 一、导言 大同位于山西省北部,晋陕蒙地区的交界地区,是首都经济圈西部的重要门户、晋北煤炭能源基地的重要中心城市。大同是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有着“中国煤都”称号,他与其它资源枯竭型城市有着相似的发展阶段特征与面临的问题;同时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如云冈石窟、悬空寺、北岳恒山、平城遗址等历史文化遗产,又使得大同拥有更为丰富的城市内涵与品质。 当前,我国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城市的多元发展是“扩内需、保增长”的重要手段。其中,推动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保护和弘扬历史文化是新时期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大同紧紧围绕这两个任务加快转型,成为践行国家宏观发展战略的重要试验田。基于此,大同通过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破解现实的问题,从工矿城市逐步向区域性中心、历史文化名城转型提升,为其复兴崛起找到一条独特的发展路径。 二、大同的辉煌历史与现实困境 大同在历史上一直是我国北方的中心城市,有着“一代京华、两朝陪都、华夏重镇,京畿重地”之称,特别是南北朝时期大同(平城)为北魏的都城,使得大同跨入了我国重要古都的行列;也是历朝历代北方地区重要的军事重镇和商贸中心城市。但自大同建矿以来,大同城市却逐步由传统的政治、商业中心向煤炭工业型城市转变。这种转变具有长期惯性,对其城市的再次转型造成了巨大的壁垒。 当前大同的城市发展面临以下五大突出问题。一是区域交通地位下降明显。由于长期偏重煤炭外运交通发展,削弱了大同与京津冀、太原经济圈等交通大通道的建设,特别是内蒙乌兰察布市至张家口的高速修通后,大同有被边缘化的威胁。二是城市产业依然偏重,城市产业体系较为单一,就业形势仍较严峻。煤炭及其相关产业的产值比重仍高达40%,新引入的医药、机械制造产业集群效应差,尚未形成聚集优势;同时大同一批“一五”时期的老工况企业,如大同机车厂、山西柴油厂、山西化工厂、大同水泥厂等面临着关停重组的局面。这些产业在过去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拥有规模庞大的职工人群,当前大批下岗工人的再就业问题突出。三是矿区的人居环境条件条件差,由于随矿发展建设,人口过度聚集,使得矿区生活服务区的公共与商业服务功能欠缺,绿化与开敞空间欠缺;更由于矿区与大同南郊区的行政区划长期存在矛盾,更加制约了矿区的健康发展。四是古城保护压力大,城墙遗址内部的人口密度高达2.5~3.8万人/平方公里,相对于北方城市中心区来说过密;古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城市功能高度聚集的矛盾十分突出,拥有“两汉烽烟、北魏遗韵、辽金旧景、明清风骨”的历史风貌逐步消失。五是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大同一电厂、二电厂、水泥厂、橡胶厂,以及制药原料、冶金等主要污染企业围城发展问题突出,迫切需要搬迁整治;同时区域生态退化现象突出,如城市周边的土地沙化现象、文瀛湖的消失。这系列问题反映在城市空间上形成了“高度单中心聚集与分散郊区”的“困兽”局面,同时又叠加不合理的行政区划管理,使得大同的城市转型发展步履维艰。 三、城市发展目标 立足于京津冀区域一体化与山西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建设的要求,围绕城市转

城市公共设施空间布局规划分析

城市公共设施空间布局规划分析 摘要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公共设施规划是十分重要的核心内容,通过多城市公共设施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能够实现城市土地资源动态平衡。本文首先对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布局内容进行介绍,然后对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布局的理念进行分析,并对具体的规划布局要点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公共设施;住宅;交通 前言 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建设规模也在逐渐扩大,城市公共设施日渐增多,在提升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城市公共设施包括体育馆、医院、社会福利配套设施等等,只有对城市公共设施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规划,才能够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1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布局分析 在城市公共设施的规划建设中,应该加快公共设施共享,扩大建设规模,积极推进交通设施、通信设备等基础项目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通过应用科学的空间适宜性评价方式,对城市公共设施进行规划分析,可对公共设施布局规划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在具体的布局规划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另外,对于城市公共设施的空间布局规划形式,还需要进行适宜性评价分析,综合考虑城市已有工程项目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对公共设施的空间布局进行引导。在具体的分区引导过程中,需要将城市建设用地分为现有的建设用地、新增建设用地以及择机建设用地这三种[1]。 2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布局理念 2.1 细分公共物品属性 政府部门是提供城市公共服务的唯一主体,在各类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建设中,施工成本比较高,建设规模比较大,并且施工工期较长,很难获得收益,因此,私人或者企业往往不会投资建设公共设施。现如今,我国经济体制发生变革,公共设施也逐渐被细分为纯公共设施、混合型公共设施以及市场化公共设施,由于投资建设方式发生了变化,因此,公共设施决策、投资和管理也发生了分离。基于此,在城市公共设施空间布局规划中,应该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在对公共设施用地进行规划布局时,应该优先对纯公共设施进行规划布局,比如对于文化馆、博物馆,可优先布局,而对于电影院以及其他娱乐设施,则可交给市场规划。第二,对于公共物品以及市场化物品,需要注意协调好二者在城市空间的布局形式,如图1所示。

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发展趋势

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以冷战后国际政治基本势态为起点,阐述了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现状,得出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是一个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各国应加强协调合作,共同应对挑战的结论。 自从国家诞生以来,和平与发展一直是人类追求的崇高目标,但这种崇高目标一次次被无情的战争撕得粉碎,特别是二十世纪上半叶,时隔仅二十年的两次世界大战给全世界带来沉重的灾难,二战以后,冷战的阴云又将世界笼罩了近半个世纪,就这个意义上来讲,“雅尔塔体制”解体和“冷战”的结束无疑是人类和平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冷战以后,世界各国,尤其是世界各个大国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各自的全球战略和对外政策,以对话替代对抗,把整个世界带入了一个和平稳定的新时期。首先是美、俄之间握手言和,使冷战的阴云荡然无存;其次是中、俄关系的改善,并进而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使欧亚大陆上两个曾经敌对的大国步人了和平发展时期;再者是中美、中日、中英、中法、中德、中印等大国之间关系的进一步改善,以及印巴、阿以、日俄等国之间关系的改善,从根本上构筑了全球政治地理的基本框架。在这种和平的大环境下,全球社会经济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势头。世界经济运行良好,为国际形势的相对稳定及和平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两极格局终结后,世界并未出现单极格局或美日欧联合主宰世界的局面,现实是孕育于两极格局之中的多极化趋势。虽然冷战后,美国作为仅存的超级大国,利用其雄厚的综合国力追求对世界的主导地位,在国际事务中表现出愈来愈强的

单边主义色彩,造成某种“单极世界”的表象,但从发展上看,从实质上看,多极化才是世界格局的变化方向。 美国仍是当今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它力求维护和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奥巴马政府对外高举“巧实力”、“多伙伴”和“无核世界”大旗,重温美欧关系,重启美俄关系,重塑美伊(斯兰)关系,重返拉美和东南亚,对所谓“问题国家”实行“伸手外交”,试图掌握主动,重振“领导地位”,显示出务实和灵活姿态,外界对美正面期待有所提升。但也必须看到,过去一年的美国外交虽然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在内容上虚多实少。盟友体系“虚化”的态势没有改变,与新兴大国的战略互信仍有待夯实,对朝鲜、伊朗等国的“伸手外交”并未获得“松拳”效果,以新型议题抢夺话语权的努力遭遇挫折,美要重建对己有利的新秩序仍知易行难。 欧洲仍是世界最为关注的战略重点。欧盟的成立与发展大大加强了欧洲的一体化,成为影响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重大因素。在苏联的威胁消失之后,美欧争夺欧洲主导权的斗争随之突出出来。作为欧盟首富的德国也加快了扮演大国角色的步伐,努力从政治、经济、军事上树立其大国形象。但是从2009年12月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下调希腊主权评级开始,欧洲其它国家也慢慢陷入危机,包括比利时这些外界认为较稳健的国家,及欧元区内经济实力较强的西班牙,都预报未来三年预算赤字居高不下,希腊已非危机主角,整个欧盟都受到债务危机困扰。就连欧洲首富的德国都开始感受到危机的影响,因为欧元大幅下跌,加上欧洲股市暴挫,整个欧元区正面对成立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日本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它立足亚太,着眼全球,以经济实力为后盾,以日美关系为基轴,通过与各国积极发展关系,

大庆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大庆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大庆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是结合目前城市社会经济转型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对大庆未来更长远阶段的发展形成清晰、准确、切合实际的判断,提出科学合理的城市空间发展的战略性构想和实施建议,从而推进大庆市城市建设走向特色及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一部分总体战略 一、大庆转型的新理念 通过对大庆近二十年来城市经济转型的实践进行分析总结,规划认为以人力、资本和市场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发展环境方面的不足是当前大庆接续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制约。与发达地区和竞争城市相比,大庆在经济发展环境培育方面的相对滞后,大大降低了接续产业的竞争力,延缓了城市发展转型的进程。 针对这一问题,规划提出,未来大庆的发展转型之路不应当仅局限于以新兴接续产业为代表的城市发展动力的延续,更应当注重以人力、资本和市场为主要特征的外部经济发展环境的营造,进而推动接续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重点方向 在经济发展环境的培育中,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针对当前接续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的可能,大庆未来提升自身经济发展环境,在城市规划和建设领域应当抓住四个方面: 第一、优先强化市场腹地的联系与扩张。提高中心城市的流通能力,降低接续产业的物流成本,加强对腹地资源的吸附和加工能力。 第二、主动优化第二产业布局的空间效率。根据土地价值、环境影响和投入产出三大评估条件,选择交通便利、土地充足、环境安全、接近市场、规模集群的地区布局新增产业,提高接续产业的空间竞争力。 第三、积极推动城市服务功能的多元化和集中式发展。全面提升商业服务功能,有重点的发展石油生产服务功能;通过城市中心的建设带动城市服务水平和能级的提升,降低接续产业的交易成本。 第四、循序渐进的提升城市创新环境。在石油科技领域率先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平台;以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为契机,加大城市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度,真正形成大庆长久的竞争优势。 三、空间发展的四大战略 战略一:产业疏解 逐步更新高新区核心地区内的低水平传统工业,控制宏伟、兴化两个园区的石化产能规模;在经开区、龙凤光明地区、大同林源地区和红岗大广高速出口地区等交通、环境和土地资源的综合优势地区建设现代产业新城,减少产业布局对城市人居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新兴产业运行效率。 战略二:双城整合 尽管由于用地条件限制,城市用地正在向庆南、庆北两翼展开,但城市人口仍然应当是基于滨洲铁路沿线地区的紧凑式发展,以有利于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集中布局,提高城市的规模效率和效益。未来西城的主导发展方向是向西跨越让通铁路,发展富强以西地区;而东城的主导发展方向近期应当通过高新区用地调整,增加土地供给,远期酌情推动安达的空间一体化。 战略三:中心集聚 规划提出以世纪大道为依托,建设一个服务功能综合、土地价值凸显、资本效益凝聚,

高铁新城发展现状及未来可能发展方向

“施工现场尘土飞扬,高铁一开黄金万两。”在安徽北部城市蚌埠高铁站,这幅标语曾在周边的施工现场悬挂多时。 如蚌埠一样,在京沪高铁、京广高铁沿线,很多地方都以高铁站为核心,规划建设了大面积的高铁新城,意图拉动经济快速增长,拉开城市发展骨架。 理论上,高铁站点建设将加速城市产业升级和极化布局,提升周边土地价值,引发城市空间格局的转变。但是,中国上一轮高铁建设对于周边土地价值的提升和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作用,并没有体现出来。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秘书长石楠直言不讳:“最大的问题是高铁站点建设大干快上,没有和周边的土地开发相结合。” 规划窘境 从北京西站乘坐京广高铁,仅用时40分钟就到了保定东站。气派的大站房,宽阔的站前广场,与全国其他很多高铁站点面貌相似。 除候车大厅内一间小店外,站前广场及周边没有任何的商业配套。大量农地绵延环绕,远处可见依稀分散的村落,几座高楼孤零零地耸立其中。 保定市规划局负责人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保定市目前正在结合新形势、新情况、新需要,“对原有高铁新城规划进行审视修改”。 另一个位于京沪高铁线上的德州东站,虽距北京仅一个多小时车程,但从德州东站乘坐公共交通到德州城区,仍需约一个小时。高铁带来的便捷性大打折扣。 德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分局提供的资料显示,德州市高铁新城规划占地面积56平方公里,计划打造成“科技引领、产业支撑、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新城。 然而德州市国土局相关负责人坦言,德州高铁站的影响力并未显现。高铁站点距城区较远,且存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等问题,真正与城区的接轨有一定难度。因此,对周边地价尚未产生显著的影响。 保定和德州面临的窘境,几乎出现在上一轮高铁站点坐落的大部分二三线城市。 “高铁站点红线内外土地综合开发的增值利益显而易见,但是由于规划没有协同,数以千亿元潜在的土地收益已被白白浪费。”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运输管理研究室主任刘斌对此表示痛心。 他认为,对于已建成的高铁线,出于高铁运行安全考虑,红线内铁路用地变更属性进行商业开发已不可能,而红线外土地增值收益的实现,仍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培养过程”。

2018届高考历史核心要点6全球趋势下的世界格局素材

核心要点6 全球趋势下的世界格局 核心突破1美苏“冷战”1.“冷战”的含义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2.表现 (1)美国的“冷战”政策 ①舆论上:1946年3月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主张遏制苏联,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②政治上:1947年美国以希腊、土耳其受到威胁为借口抛出“杜鲁门主义”,其中心内容是遏制共产主义,把目标直接指向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 ③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其目的是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 ④军事上: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北约的建立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一个重要行动,它加剧了“冷战”的程度。 (2)苏联的对策 ①经济上:经济互助委员会的建立。为打破美、英等西方国家的封锁,1949年初,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六国在莫斯科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它对于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起了重要作用,加剧了东西方经济领域之间的“冷战”。②军事上: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为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孤立、封锁和威胁,保障苏联的利益和安全,1955年在苏联的主导下华约组织建立。它的建立使欧洲出现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东西方 “冷战”进一步加剧,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3.影响 (1)消极影响:政治上,严重恶化了国际关系,使战后世界分裂为两个敌对的阵营;经济上,严重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军事上,由于两个军事集团扩军备战,局部战争不断,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2)积极影响: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共存中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动世界的整体发展;在两极格局下,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与利益,掀起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崛起;一些区域性合作组织,如欧共体、东南亚国家联盟等建立。

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空间布局分析

目录 绪论 (2) 第1章大同市基本情况简介 (2) 1.1地理环境 (2) 1.2自然资源 (2) 1.3社会与经济 (3) 第2章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发展进程 (3) 2.1 总体规划的历史进程 (3) 2.2 大同市空间布局的发展趋势 (5) 第3章大同市发展目标、策略与规模 (5) 3.1 城市发展目标 (5) 3.2 城市发展策略 (6) 3.3 城市发展规模 (6) 第4章城市的空间布局 (7) 4.1 城市空间布局的基本原则 (7) 4.2 大同市空间布局的主要特色分析——双城双轴模式 (7) 第5章大同市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和合理化建议 (10) 5.1大同市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0) 5.2就大同市城市建设工作问题提出的相关建议 (11) 第6章总结 (11) 参考文献 (12)

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空间布局分析 绪论 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城市人民政府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为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等所作的一定期限内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第一阶段,也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大同作为山西省第二大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特大城市,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黄土高原东北边缘,有“北方锁钥”之称。大同古称云中、平城,曾是北魏首都,辽、金陪都,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大古都之一,境内古迹众多,著名的文物古迹包括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恒山悬空寺、九龙壁等。大同是为中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国家重化工能源基地,素有“中国雕塑之都”,“凤凰城”和“中国煤都”之称。从它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从城市规划角度来探究大同市其中的奥义。 第1章大同市基本情况简介 1.1地理环境 大同市位于山西省最北端,北以外长城为界,全境总面积14176平方千米,市区面积2080平方千米,建成区108平方千米(2010年)。大同地理环境处于南下阴山、东来燕山、北上吕梁山、太行山北方四大山脉的交叉通道,是大雁为首的中部鸟类南迁通道。大同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季风影响,四季鲜明。气候干寒多风,温差较大。 1.2自然资源 水资源。水资源十分贫乏,人均水资源量少。用水状况为:工业与生活用水占80%,农业用水占20%。虽然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达67.5%,但年缺水量仍为2000多万立方米。 矿产资源。大同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大同煤质量好、热能高,灰分和硫分低,是适宜发电供热的优质动力煤和化工原料。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使大同市

分析当前全球经济空间格局及其发展趋势

当前全球经济 空间格局及其 发展趋势 08级地理科学一班 081060104 常飞 PINGDINGSHAN UNIVERSITY

当前全球经济空间格局及其发展趋势 一、全球经济空间格局 所谓“全球经济格局”,实际上就是世界各国或国家集团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世界经济内在结构的外在表现,其核心内容是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和支配别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权力配置情况。人们通常用“极”(pole)来说明世界力量中心及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突出作用.能够作为“极”的国家必须是实力极,增长极,引力极和辐射极。 工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体现,随着经济的变化发展,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会不断发生变化,集中表现为劳动力在三个产业之间的转移和三个产业的比重的变化。即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工业比重由第一产业为主转为第二产业为主,再转为第三产业为主。在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成为经济支柱,在发展中国家,发展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成为工业化的重点和趋势。 无论发达国家或是发展中国家,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的冲击下,迫切要求走相互合作的道路,进一步深化国际分工,发挥各自优势。使得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各国经济相互渗透,成为经济全球网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同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都面临着一些问题: 1、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甚至零增长或者负增长,以及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导致发达国家对工业产品需求的下降,缩小了国内的工业市场;工业发达的地区生产能力强大,相互间的竞争使生产能力过剩,使得一些企业停产、破产。 2、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面临这机遇和挑战。由于技术和资金和缺乏,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劣势地位,导致财富更多地流向发达国家。 二、全球经济发展趋势 当前发达国家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需求不旺和生产能力过剩,发展中国家则迫切需要获得资金和技术支持。面临这些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寻找着适合自己的出路,因此相互间的联系会更加密切,同时为了保护贸易,也会出现相应的维护和引导的组织。 1、各国对外贸的依存度不断增加 对外贸易依存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经济合作的程度。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加强技术交流与创新,世界各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都在不断提高。一般情况下,外向型,小国依存度大;自主型,大国依存度小。 2、区域经济一体化 出现了诸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等一体化组织。在确保平等与合作的基础上互利互惠,在很多领域上相互合作和支援,成员国之间共同促进本区域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化的发展。 3、跨国公司是国际贸易的主渠道 在国际贸易中,传统的竞争手段是价格竞争。而今,由于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发达国家生活水平的提高、耐用消费品支出占总支出比重的增大,跨国公司通过高质量和性能的产品以及优良的售后服务将更能争取到国家市场地位。

规划师城市规划原理-城镇空间发展布局规划知识点

第五节城镇空间发展布局规划 考试大纲 1.熟悉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和方法 2.掌握划定规划区的目的及其划定原则 3.掌握城市结构与城市形态的类型 4.掌握城市空间布局选择的基本方法 一、市域城乡空间的基本结构及空间管制 市域城乡空间一般可以划分为建设空间、农业开敞空间和生态敏感空间三大类,也可以细分为城镇建设用地、乡村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其他建设用地、农业生产用地、生态旅游用地等。 立足于生态敏感性分析和未来区域开发态势的判断,通常对市域城乡空间进行生态适宜性分析,分别采取不同的空间管制策略。一般来说,分为三类: 根据国家关于主体功能区的提法及目标要求,市域城乡空间又可以划分为四类:

二、市域城镇空间组合的基本类型 三、市域城镇发展布局规划的主要内容 1.市域城镇聚落体系的确定与相应发展策略 2.市域城镇空间规模与建设标准 3.重点城镇的建设规模与用地控制 4.市域交通与基础设施协调布局 5.相邻城镇协调发展的要求 6.规定城市规划区

四、规划区的划定原则 1.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原则 2.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的原则 3.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 4.坚持可操作性原则 必须强调的是,在已经确定的规划区内,必须实行严格的规划管理,一切建设活动必须符合城乡规划,服从城乡规划管理。 例题:下列关于规划区的表述,错误的是()。 A.在城市、镇、乡、村的规划过程中,应首先划定规划区 B.规划区划定的主体是当地人民政府 C.水源地、生态廊道、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廊道等应划入规划区 D.已划入所属城市规划区的镇,在镇总体规划中不再划定规划区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划定规划区的目的及其划定原则。划定城乡规划区,要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根据城乡发展的需要与可能,深入研究城镇化和城镇空间拓展的历史规律,科学预测城镇未来空间拓展的方向和目标,充分考虑城市与周边城镇、乡、村统筹发展的要求,充分考虑对水源地、生态控制区廊道、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廊道等城乡发展保障条件的保护要求,充分考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法实施城乡规划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综合确定规划区范围。选项C中只是划定规划区时应考虑的因素,而并不一定要划入规划区。参见教材P132。 五、城市发展与空间形态的形成 1.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形成的因素

重庆市地理--城市空间布局

重庆市地理--城市空间布局 (2007-08-14 14:41:54) 标签: 分类:专业资料汇总-规划建筑 学习公社 重庆市地理 城市 空间布局 我国城市空间空间结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将城市作为区域中的一个点,研究城市与整个区域的空间组织关系,主要指区域城镇体系的研究,研究的内容有区域城镇体系的城市化水平、规模等级结构、职能结构以及空间结构发展变化等,即传统的“一化三结构”研究;另一部分是将城市作为一个面,研究其内部空间结构形态,主要包括城市内部土地利用、CBD、郊区化、城市边缘区、城市形态结构眼花以及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等等。 (一)重庆市的城镇体系从重庆陪都10年来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1.陪都十年计划 重庆在1946年4月,在《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提出了疏散市区人口,降低人口密度发展卫星城镇的设想,在渝中半岛以外规划了弹子石、沙坪坝、铜元局等12个卫星市,香国寺、杨家坪、新桥等18个卫星镇和五里店、歇台子、九龙坡等12个预备卫星市镇。 2.重庆城市初步规划 解放后的第一个城市总体规划《重庆城市初步规划》。城市用地继续“大分散、小集中、梅花点状”的布局原则,强调将工业在更大范围内分散,规划了市中区、大杨区、大渡口区、沙磁区、中梁山区、江北工业区、弹子石工业区、南坪工业区、李家沱—道角工业区等9个片区,在外围规划了北碚、歇马、西彭和南桐4个卫星城。 3.98版总规 规划继续沿用“多中心组团式”的布局结构,在主城(大于过去的母城)内规划了渝中、大杨石等12个组团。提出组团与组团之间以河流、绿化和山体相分隔,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使每个组团内的工作、生活用地大体做到就地平衡。规划提出要进一步强化城市多级中心的结构体系,设立观音桥、南坪、沙坪坝和大杨石四个城市副中心,强调每个组团应完善组团中心和社区中心。规划突破了中梁山和铜锣山两山屏障,在主城外围地区规划了鱼嘴等11个组团,作为与主城密切联系的独立新城,是主城用地结构的延伸和发展。 4.2005-2020年版总规 在重庆市历次总体规划中,“多中心、组团式”是一贯坚持并得到高度评价的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策略。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结构,既顺应了重庆城市发展的自然条件特征,又是一种可持续的城市发展形态。这种城市形态是城市集中与分散的有机统一,它将特大城市分解为一系列较为独立,有完善的生产和生活设施的组团,大部分人的日常活动都能在组团内完成,同时通过增设城市副中心,减小城市规模扩张后对城市中心的压力。 从上面的四个发展历程可以知道:重庆卫星城――大分散、小集中、梅花点状――多中心组团式,目前重庆的发展以多中心组团式发展为主。 (二)城镇发展战略目标 建设以重庆都市圈为核心,万州、涪陵、黔江、永川、江津、合川、南川、长寿、开县为地区中心城市的“一心多极网络式”现代化城镇体系。努力推进城市化进程。 到2020年,逐步形成由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小城镇组成的、层次分明、规模适度、功能合理的长江上游现代化城镇群。 城市化道路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当今国际舞台风云变幻,虽然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原有的差距还在加大,两极分化更趋严重。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还没有根本改变。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并有新的发展。一些国家继续扩大和强化军事同盟,加强军备建设,严重影响了国际安全与稳定。一些国家以“人权”为借口干涉主权国家内政,甚至不惜使用武力,对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极坏的影响。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出现新的起伏,因民族、领土、宗教、资源等引发的纷争和战乱不断。 人类社会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深刻地改变了地球的面貌,特别是近几个世纪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世界也因此联系得更加紧密。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揭开了世界近代史的序幕,资本主义以其巨大的优越性战胜了腐朽的封建制度,推动了生产力的飞速提高,许多国家纷纷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强国之路。20世纪新兴的社会主义诞生,在世界大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在国际大舞台上活动的各种力量、各种力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都发生了变化,世界格局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以前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对峙的局面形成,世界分成两级世界,两大阵营在政治、经济、特别是军事上进行了长期的对抗,双方势均力敌,各有胜负。两大阵营的对峙,实质上是美苏两大国家利益的争夺。直到20世界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生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苏联在“冷战”中败下阵来,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无疑成为现今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其强大的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的实力,尚未有一个国家能与之匹敌。美国必定会引领这个世界,但它是否会永久处在世界的领先地位,世界格局会一直沿着单极化方向发展吗, 其实不然,多极化才是世界发展的趋势。

福州宝龙城市广场业态分析

宝龙·城市广场 ――福州新航母商业迪斯尼 第一步先来认识宝龙城市广场 宝龙城市广场位于福州市台江区工业路与二环路交汇处,东至宁化路,南至宁化小区,西至西二环路,北至工业路。位于大福州的几何中心,与福州两大传统商业街区东街口和中亭街的黄金分割点——洋头口近在咫尺。 1 为什么说宝龙城市广场是地标式的商业中心? 2004,中国最具投资价值的商业地产 商业零售业专业人士一致看好宝龙城市广场地段的现有购买力和该商圈的前景 房地产业内人士一致看好宝龙城市广场地段前景 (投资建设一年,区域周边地价从100万元/亩,提升至387万元/亩。) 宝龙城市广场进一步完善福州的城市配套功能,五星级电影城、高档娱乐、大型一站式购物中心极大提高了福州的商业档次,独特的建筑景观提高了福州的建筑层次。 位于大福州商业核心区,辐射市区200万人口,该商圈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在10分钟车程内延及南北江滨众多高尚社区,聚集人流和消费力的潜力惊人,宝龙城市广场必将成为该区域范围内最重要的生活配套。其商业服务半径必将覆盖至整个福州市区及五区八县、莆田、南平、宁德等城市。 2为什么说宝龙城市广场的经营模式上比福州以往传统商场更有优势? 宝龙城市广场的经营模式: ONLY ONE一站式消费+EPTC体验型消费,是目前国际驻留商业模式,是国内最现金商业模式,领先福州同业50年,在国外有1>50定律,即该商业模式仅占商业总量的1%,但却占有50%的商业市场份额。相比传统零售商业以“购”为主,功能配套只是围绕“购”而展开,存在功能配套不健全的先天不足。 哪个商场能统一购物、休闲、娱乐、餐饮等业态,用专业公司统一管理,同样只有宝龙城市广场。这就是宝龙城市广场不同于传统商业的地方,也正是它会较传统商业成倍地吸引人流的地方,是投资、经营的保障。 宝龙城市广场的经营优势:

青海省西宁市2030年城市空间总体发展规划报告.doc

致全市人民的公丵开信 亲爱的市民朋友: 西宁市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亲切关怀下,经过历届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和艰苦奋斗,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市发展空间得到拓展,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市特色日益彰显。围绕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关于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以及青藏铁路扩能改造、兰新二线铁路等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落实省委、省政府对西宁发展提出的新的目标和更高的要求,西宁市在科学评估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城市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深刻认识了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为顺应历史潮流、把握历史机遇,促进城市持续健康发展,市委、市政府作出了科学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决策。 城市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立足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以把西宁建设成为“更加繁荣、更加美丽、更加宜居的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为目标,依照“优化城市结构、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拉开城市骨架、完善服务功能、丰富文化内涵”的原则,坚持“国际视野、国内前沿、西部一流”理念,牢牢把握影响城市发展的全局性、综合性和战略性问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开展整个规划编制工作。 在规划编制中,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青海省“四区两带一线”发展纲要》和《关于推进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建设的意见》的总体要求,从区域层面审视了西宁发展问题,认真分析了西宁、兰州两地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入研究了城市职能分工、区域性重大设施协调布局、区域性城市群发展网络统筹构建等问题,对影响城市发展的全局性、综合性和战略性问题进行了全面考虑,确定未来西宁市的城市性质、职能,合理预测了城市规模,确定了未来城市空间发展格局的基本框架,坚定不移地落实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做强西宁、服务全省”的目标要求,进一步突出了西宁作为东部城市群“极核”的功能和作用。 本次规划将提升区域地位、强化服务功能、突出高原特色、建设宜居城市作为重点,将城市发展战略转向加强与兰州和海东区域协作以及城市功能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空间格局重构方面,力求通过努力,到规划期末,把西宁建成带动区域发展的西北经济高地,自然人文有机融合的区域服务中心,具有国际知名度的高原旅游名城,宜居宜业、保障完善的生活之城和幸福之城。 各位市民,本次规划对于保证未来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不敢懈怠。恳请广大市民积极参与,为建设我们共同的“宜居、宜业、宜游、宜人的生活之城和充满活力、体现实力、彰显魅力、富有亲和力的幸福之城”,提出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浅析世界格局(形势与政策作业)

浅析世界格局 通信工程学院 52110714 梁泽浪 摘要: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在继续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新的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各种力量的较量和互动更加突出;快速崛起的中国日益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因素,并与世界的关系出现空前密切的融合与互动。各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决定了其在国际舞台的话语权,其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以及外交政策。 关键词:综合国力、世界格局、外交政策、经济格局 前言: 日常生活中民众所说的“世界格局”其实大部分指代的是世界政治格局,然而世界格局包括世界经济格局、世界政治格局、世界军事格局。他们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相互影响。无疑,世界经济格局为世界政治格局和世界军事格局提供基础,支持抑或制约政治格局和军事格局的发展;世界军事格局是世界格局的安全保障力量,其会随着相应的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世界政治格局反映的就是世界格局的整体情况。而到底什么是世界政治格局呢?主要是指活跃于国际舞台的主要政治力量(主权国家或者国家联盟)之间在一定时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结构、态势。 世界经济格局主要是指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里,世界各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以及由此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 由最初凭借一把小刀称霸世界的荷兰到日不落帝国,再到整个欧洲经济的集体崛起,然后经济中心向美国转移,一直到现在,出现了以美中日欧元区等为代表的多极世界经济格局,说明世界经济格局会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发生变动。 世界政治格局是一个动态的范畴,它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世界政治体系中出现的第一个世界政治格局是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会确立的由法国、瑞典、奥地利、等大国组成的多极均衡的威斯特伐利亚格局。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世界被以协约国与同盟国为代表的两极世界政治格局所占据;当然后来一次出现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及二战后的雅塔尔体系,这也标志以苏联和美国为首的两极世界政治格局形成,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的解体,当今世界处于格局转换的新时期,世界格局正向以美国、中国、欧盟为代表的多极化方向发展。 现今局面:“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 唯一超级大国的分析: 随着苏联解体,美国成为惟一超级大国,目前不管在经济、政治、军事方面,美国的世界地位都无人撼动,其作为全球唯一超级大国的实力无可争议。 在布热津斯基的《大棋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美国对手的垮台使美国处于一种独一无二的地位。它成为第一个也是惟一的真正的全球性大国。”2001年

河北省中心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编制导则(试行)

附件1: 河北省中心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编制导则(试行)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二〇一一年二月

目录 1 总则 (2) 2 规划内容 (3) 3 规划成果 (7) 4 附则 (8)

河北省中心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编制导则(试行) 1 总则 1.0.1 为规范中心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编制内容和技术深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导则。 1.0.2 本导则适用于我省设区市及重点发展地区中心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编制,其他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可参照执行。 1.0.3 中心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范围,应当包括中心城区及其周边一定范围内纳入中心城市市区统筹管理的县(市)、乡(镇)以及各类开发区、产业聚集区。 1.0.4 编制中心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应当依据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与现行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相衔接。 规划期限一般为20年,同时可对远景发展提出设想;近期建设规划应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一致。 1.0.5 编制中心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

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文资源,尊重历史文化,科学确定城市定位、发展目标,合理调控城市空间资源,促进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0.6 编制中心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应当对涉及城市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专题研究。 1.0.7 编制中心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应当广泛听取有关部门、专家和公众的意见,深入研究、多方案比较、科学决策。 1.0.8 编制中心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除执行本导则外,必须遵守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 2 规划内容 2.1发展条件分析 2.1.1区位条件分析。研究城市所处区位条件,分析中心城市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1.2 资源禀赋分析。综合分析评价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等城市长期发展的保障性资源和气候、植被、河流、风向等自然环境要素,深入挖掘历史文化遗产、民俗民风等地方文化资源。 2.1.3 经济发展水平分析。研究城市经济结构现状和存在问题,判断城市所处经济发展阶段,分析产业结构特征和发展优势。

浅析我国城市规划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包玥

浅析我国城市规划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包玥 发表时间:2018-12-05T11:14:26.75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4期作者:包玥 [导读] 城市规划是规范城市发展建设,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北京奥科兴源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北京 100000 摘要:城市规划是规范城市发展建设,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本文详细阐述了目前现阶段传统理念与超前意识的矛盾,生态平衡破坏现象严重,城市建设风格雷同,千城一面,区域化规划或协调机制不健全,传统的大而全、小而全思想仍占上风等城市规划现状,针对于不同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几点有效策略,希望能为未来的城市规划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规划;现状;发展趋势 1城市规划相关概述 城市规划属于一种社会性规划,涉及内容较多、范围较广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其内容可包括人口规模的调整、公共设施、住房、广场、交通运输、园林绿化、消防安全、医疗及教育等多方面。城市规划是进行城市建设的重要前提及科学依据,可使城市内的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是实现城市经济高速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科学化、低碳化、个性化、系统化地进行城市规划有助于促进城市建设管理,有助于促进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2现阶段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现状 2.1传统理念与超前意识的矛盾 城市规划作为城市未来空间发展的安排意图,其意在长远。如城市总体规划是考虑城市20 年左右的城市土地及空间利用的宏观安排,需要具有超前的规划意识,而在许多城市规划方案及对规划的管理控制过程中,不仅缺乏长远的规划意识,反而受到传统思想左右,造成城市建设出现了诸多问题[1]。如河南夏邑县曹集乡政府办公楼、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广场等,都存在因受讲排场、求大气等传统思想左右,出现建成后受人诟病的情形。 2.2生态平衡破坏现象严重 城市规划以空间规划为主要形式,以全面塑造公共生活空间,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然而纵观当前城市规划现状,其性质已慢慢发生了转变,城市规划已逐渐衍生成了促进城市发展、获取高效利益的一项工具。相关部门由于缺乏生态经济观念,不计后果,盲目追求短期发展目标,导致城市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过份的追求发展速度及局部利益,居住环境混乱、活动空间小、人口密集等现象严重,使得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2]。例如一部分城市规划部门为了获取短期的经济利益,而对传统的城市建筑以及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大规模的破坏,最终严重影响城市的长远发展能力。 2.3城市建设风格雷同,千城一面 盲目追求城市变大、变新、变洋,热衷于建设“标志性”建筑,大广场、宽马路、大草坪、豪华办公楼、景观房产、欧化建筑席卷全国。“千城一面”是中国城市无可回避的尴尬,很多地方在规划过程中只重视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等硬规划,对产业规划、特色规划等软规划缺少关注,缺乏对城镇资源环境、地理区位、交通状况的具体化分析。而当前越来越多的城市打造自身专属的“城市名片”则令人看到了摆脱这种尴尬的希冀。因此,例如大都市的CBD,在区域模式和建筑设计的方面,势必会走向一定的相似性,即便视觉上努力地进行区别,除非是名载史册的摩天大楼,人们还是很难分辨两个城市核心区。 2.4区域化规划或协调机制不健全,传统的大而全、小而全思想仍占上风 一些规划部门仍拘泥于“城市规划”的旧框框,忽视了城市与周边城镇的协调发展,这种“只见单个城市,不见区域城市群”的传统思维,使城市发展的良性循环受到破坏。 2.5监管力度有待加强 城市规划过程本来就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需根据现实情况灵活变动,不定期对城市布局进行适当的调整。然而这一特点却给部分工作人员留下了缺口。有些工作人员利用职位之便谋求私利,随意变动规划方案,使得城市规划的科学性不高。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规划管理部门未严格执行其职责,管理力度不够,使得相关人员有机可乘。此外,由于缺乏规范的管理,管理层人员常有身兼数职的现象,难以将其监督职责落到实处。 3针对城市规划现状提出的建议和对策 3.1规划思想转变 城市规划应具有前瞻性,发展应与时俱进,同时预测城市未来发展的多种变化与可能性,在进行城市用地及空间布局时,必须考虑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以达到更好地促进本地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目的。同时,基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应将生态优先、尊重历史与文化、多元化决策等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全过程。此外,城市规划应由单一的技术手段向综合多样的决策和博弈过程转变,切实增强城市规划的控制作用,坚决维护规划的法律效力,有效进行城乡空间开发利用管制,明确区分城乡规划中严禁建设开发的地段及限制、适宜开发建设的地段。政府从上级至下级应对专项规划编制经费给予充足保障,在经费充足的基础上,力邀高水平的正规单位进行规划编制工作,坚决避免蓝图式规划,有效做到规划刚性与弹性的有机统一;在保证规划成果水平的基础上,还能维护当地规划设计市场的良好运转秩序[3]。 3.2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从城市规划管理角度分析,坚持可持续发展目标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做好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处理。从城市的未来发展角度考虑,如何实现经济与生态效益的双向吸收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持,为此政府要加大对一些无偿公共生态事业的投入,使城市的生态发展能够与经济发展保持平衡。(2)科学调节局部资源与整体资源管理。在对城市资源开发过程中,政府部门必须要做到有计划、有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