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书法美的字形基础

书法美的字形基础

书法美的字形基础
书法美的字形基础

许慎《说文解字叙》给象形字形体构成方式下的定义是“画成其物,随体洁届”,所画物象,则是从“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而来。一个“画”字,不仅使人们相信汉‘f-伊始必然要经历一个较长时期的“文宁画”阶段。,而且衍生出“书画同源”之说,后者一直影响到今大的许多关于书法史论的基本看法。

作为文字,它要逐词去记录语言,形体所代表的物象只需要和词对应,而绘画中的物象是为了审美,目的的不同会导致二者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同时,语言要比绘画复杂、精密得多,绝大多数词义是无法通过绘画来表达的,所以,文字形体有其自身的构成方式和组合规律。

从商代甲骨刻辞和金文来看,文字要按照一定的语序记录语言,必须做到简洁明了,富于规律性,以实现其视觉语言符号的功能。就此而言,其排列组合必须协调一致,式样必须满足于整个文字体系的符号性要求,如此,它们的构形就不可能像绘画那样独立自由。也就是说,当先氏们为字形撷取物象的时候,必须预为思考提炼,适当地进行整理改造,使迹化的物象进人一种协调规律的符号式书写状态。这种状态是经过抽象概括之后的简略式样,即不完全的绘画状态。

在象形字形体中,我们可以抽绎出两个基本要素。一是摹示物象的仿形线条。造字伊始,经过抽象概括之后的仿形线条保留了较强的传神和象征功能,结合词

义,向人们提示物象的本源;或是藉以唤起联想,由思维作出跳跃性的追加,在意识的层面复原其最初的物象,从而和语言中的词汇对应,以满足识读。这样,仿形线条就必须保留一些足以引发联想的绘画特征,同时还要具有书写的简洁,纯粹意义L的符号是做不到这点的。随后我们还可以确认,象形字形体只能是约略的“像”.是介于形象和抽象之间的象征,而非绘画14实状态的“是”,也就是造字伊始就与绘画有着本质区别的符号性。二是仿形线条的书写力一法,即笔法。关于仿形线条的笔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把握。

首先,笔法要受到仿形的制约,要使摹示物象的线条能做到传神的“像”,没有相当程度之近于绘画的技法是很难办到的。当然,这是指造字之初的字形状态而言,也是象形字形体很快就被改造的先天缺陷之一。其次,“像”是有伸缩性的,可以七八分像,也可以二月分像,只要能准确地记录与物象对应的词、并与其他近似的字形相区别即可。

从造字的角度看,它必须以理性的思考.去谋求字形式样与概念之间的精确对应关系;而站在用字的立场上,书写必须便捷实用,哪怕任何率意的书写,都具有破坏性,都会使非理性的成分逐渐增多。这里,人们宁肯选择只有二三分的“像”,甚至于更少,以便为书写增加一些自由。当书写性简化发生之后,直接的后果就是促使线条向相对独立的方面发展,笔法也就开始了由“画”向“写”的方面转变。再次,非理性的书写将不断地淡化线条的仿形意义,笔法的书写价值也会随之逐渐突出,并普遍地为人们所认知和接受,在简化与美化的交互推动下,形成具有积极意义的自身发展线索,书体演进也就由此拉开了序幕。

象形字形体除开可以和物象直接对应的部分以外,还有一些很容易被人忽视

的非物象成分夹杂其中,它们对早期书法美的构成、对引发书体演进,都起到重要的作用。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

前面曾讲过象形字形体的抽象性,其具体表现可作如下概括说明。象形字的约简取象,只是做出生动而直观的约略象征,与物象的对应在于似与不似之间,其式样不为客观事物的写实服务,而在于为人们提示词义的联想方向,或提示其中各组合成分之间的关系、状态意味着什么。抽象与形象共处一体,完美地实现从单字到体系的视觉语言符号的功能。

这种情况不仅生动地传递出中国文化所特有的神韵,迹化着汉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心理,而且内藏无限生机,具有无与伦比的可塑性和自身应变调节的能力。但是,在象形的掩饰下,在传统观念和心理的影响下,人们忽略了一个事实:即先民在约取物象的时候,并不局限于每一个个体字形,而是进行了普遍的符号式的条理归纳,结果使一种单元构形成分、或辅助性的点线符号具有多种构形功能。也可以说,某一种符号的外观式样并不严格地像什么,它们只和某一类物象的共同或近似的特征相像。例如甲骨文中的“点”,可以分别代表抽象的提示性

标记、液体、细小颗粒状物质、物象局部等若干类别之不同形质的数十种东西,具体涵义要借助于宇形与词义的联系才能确知。这种符号的本身是抽象的,它们大都只有宽泛游移的象征意义,属于象形字形体中的非物象成分。

在文字初成阶段,非物象成分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们很少受到“画成其物,随体洁屈”的仿形约束,是比较自由的非主流构形要素。当实用的书写和简化开始引发违背造字初衷的象形蜕化之后,非物象成分即因之而变得活跃起来,进而增加象形字、合体会意字以形表意的模糊性,强化字形的符号感,成为字形再塑造的诱因之一。后来陆续发生的字形中添加饰笔羡画、宁形或偏旁(包括字形局部)类化等现象,也均与此有关。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就可以对早期书法美的字形基础有一个大概的把握。李阳冰《论篆》概括篆体之象形美云:“通三才之品汇.备万物之情状”,通谓畅达、契合.三才谓天、地、人.品汇谓种类汇集,亦即《周易·正义序》所云“圣人有以仰观俯察象天地而育群品”之思想。按照《易》文化的纂本精神,“易”是变化的总名,刚柔两画像天地阴阳二气,人则处其间,构成卦象“兼三才而两之”的形式。

阴阳互动互藏,化育天下万物,人应顺从天地阴阳变易的自然规律而积极地有所作为。《乾卦》“象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人合一、物我为一的意思已经讲得相当清楚了。从前面对象形字形体特征的分析来看,形象是人对物象的客观摹示,抽象是人对物象的主观改造,前者是顺从自然规律,后者为积极进取以实现人的自身价值,天地人三才理通事贯,遂使文字形体成为“备万物之情状”并具有良好之艺术品质的符号形

式。不了解这一点,书法艺术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我们也会犯低估古人智慧和古代文明的错误。

我们知道,早在新石器半坡文化的彩陶纹样中,“变形鱼纹”就己经是成熟的抽象化、图案化的艺术作品,迟至两千多年后的象形文字,当然不会斤斤于物象的简单描摹。并且,彩陶纹样早已证明,古人是很善于作抽象概括的,甚至叮以说,形象与抽象的兼容合一,正是中国文化艺术之基本精神,只不过隶变较早地结束了汉字之形象—图案化的传承发展而已。

(本图为杨华德老师作品)

在形象与抽象的交互作用下,象形字及其辗转组合起来的合体表意字、形声字,从最小的单元构形成分到全字和整个文字体系,无不流溢着勃勃生机,展示着生命的律动.直观而真实地体现了张怀If(书议》“囊括万殊,裁成一相”的书法审美理想。用现代西方艺术理论来解释。可以称之为“生命形式”,其底蕴则是来自充满活力的象征性仿形之书写方法。

传蔡邕《笔论》以“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为衡量书法艺术的唯一标准,对于今义隶楷草行诸体来说,这不过是一种审美理想,是通过联想追加之后获得的心理形象,并非真实的存在。但是,如果把造字伊始形象与抽象兼容如一的情况和它联系起来,即不难发现,“纵横有可象”曾经是漫长的历史实在。后来,古体被今文诸体演进所取代,象形符号系统之各种书体成为口常用字的陪衬,出现“虫、篆者小学之所宗,草、隶者士人之所尚”的分别必。

尽管如此,由于占今文字的共存并行,时时会提醒人们尝试着做一种新的历史问归,向圣人圣则(即仓领造字之神圣观与神秘感)和传统靠拢,这样,沉积于人们观念、心理当中的历史实在则借助于析学的阐释,逐渐泛化成为今文诸体书法的审美理想和标准。这是书法美从直观形象到抽象的升华,是质的飞跃,而“纵横有可象”的命题,恰好可以概括汉字书法初始阶段人工再造自然的基本特征和美的性质。郑构《衍极》云:“古昔之民,天淳未堕.动静云为,自中乎矩。”

这种发乎性情本能的天然创造,包含与生俱来的对美的直觉和把握,与西方“集体无意识”的理论大体相合。或者说,初始状态的书法美具有原始宗教文化艺术的一般属性,不能用后代的标准去衡量。

书法十大行书欣赏

书法十大行书欣赏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中国书法十大行书欣赏 2014-11-05 阅85004转92 分享: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兰亭序》是王羲之47岁时的书作,记述的是王羲之和友人雅士会聚兰亭的盛游之事。全篇写的从容娴和,气盛神凝。被后世学书者尊崇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共计三百二进制十七个字,逸笔天成,而且变化结构、转换笔法,匠心独运而又不毫无安排造作的痕迹。这样的基于资质超群,功臣力深厚的作品,被评“为天下第一行书” ,确实是当之无 愧的。 兰亭书法,符合传统书法最基本的审美观,“文而不华、质而不野、不激不厉、温文尔雅”。“内恹”的笔法偏重骨力,刚柔相济,点画凝练简洁;在书写技巧上包含了无数变化之道,仅一个“之”字就有十余种写法,在传统的“中和之美”的格式上成为样板。千余年来,历代文人多以《兰亭序》为标准,笔耕不辍。人们习惯地把书法家写《兰亭序》的水准作为衡量其传统功力的尺度。 《兰亭序》不愧为博涉众美的经典之作,读其文、赏其书、品其趣,是一种非凡的艺术享受。 《祭侄文稿》,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原作纸本,纵28.8厘米。横75.5厘米,共234字(另有涂抹字30余个)。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唐

玄宗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颜真卿为杨国忠排挤,出为平原(今山东德州)太守。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今北京南)起兵,着名的安史之乱开始。一时河北诸郡迅速瓦解,惟颜真卿的平原郡高举义旗,起兵讨叛,被推为义军首领。时颜真卿的从兄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派其第三子颜季明与真卿联系,联合反叛。颜杲卿与长史袁履谦设计杀死安禄山党羽、镇守土门(今河北井泾)要塞的李钦凑,夺回土门。一时形势好转。颜杲卿派长子颜泉明押送俘虏到长安报捷群请求救兵。不料路经太原时为太原节度使王承业截留。王想冒功,拥兵不救。安禄山闻河北有变,派史思明回兵常山。颜杲卿孤军奋战,苦战三日,粮尽矢绝,城破被俘。颜季明等被杀头,颜氏家族死者三十余人。颜杲卿被押解至洛阳,英勇不屈,先被断一足,凌迟处死。直到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五月,颜杲卿才被朝廷追赠太子太保,溢“忠节”。颜真卿时任蒲州太守,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即派杲卿长于颜泉明到常山、洛阳寻找季明、杲卿遗骸。只得到季明头部和杲卿部分尸骨,为了暂时安葬这些尸骨,颜真卿写下了这篇祭侄文草稿。因为此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顾不得笔墨的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这在整个书法史上都是不多见的。可以说,《祭侄文稿》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一,至为宝贵。

对书法艺术美的表现形式的研究

对书法艺术美的本质及其表现形式的研究,是新时期书法美学研究中一个相当重要的课题。80年代初的书法美学大讨论中,一些学者曾就书法艺术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艺术及书法艺术何以成为人的审美对象等问题发表过很多看法,有许多真知灼见,当然也有不少牵强附会的观点。当时讨论的气氛相当热烈。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这样良好的开端却没有深入下去,许多有真知灼见的论文也因多方面原因没有作更加全面而深刻的展开,有不少人只是以一般的艺术理论和美学原理套用或解释书法问题,不免显得空洞和苍白。本人在近十年的书法活动中,对于书法美的本质及其表现形式等问题,也曾有过很多的思考,并有志于在今后的时间里对此作一些专门的研究。 一、对书法美的本质的思考 (一)汉字书写发展为书法艺术的成因 在我们固有的观念中,汉字与书法艺术是绝对不能割裂的。“书法是书写汉字的艺术”。世界上存在着数百个国家和民族,它们大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但它们的文字书写没有成为一门艺术。而独有中国的汉字在其衍变过程中成了艺术,或在汉字发生一开始便具有某种艺术性。一些学者以“书画同源”说阐释汉字成为艺术的起因及性质,如刘纲纪《书法美学简论》、金学智《书法美学谈》等。由于文字起源于象形,并且由于“文字的点画书写能够造成各种同现实生活中的形体(或动态)有类似之处的形体”(刘纲纪语),所以文字书写成了能够描写现实生活的形象艺术。这种以为书法一定反映现实生活的观念显然只是套用了一般的艺术原理。更多的人认为汉字成为艺术是由于汉字的结构这一事实,并由此认定书法是一门抽象艺术。汉字结构的繁简、点画的错落造就了许多美的因素,这是其成为艺术的一个先决条件。没有汉字结构的复杂性,其单纯的书写成为艺术似乎是不可想像的。 然而,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将“具有艺术性”与“艺术”区别开来。我们说,汉字形体具有先天的艺术性,是因为它的造型符合一些基本的审美原则。比如说,许多汉字结构具有对称性,就像大自然中某些物体具有基本的美感一样,如树枝分叉,树叶脉络的对称,或如人的躯干对称分列等等;又比如,汉字结构因字而异,或繁或简,或大或小,或长或扁,或方或圆(现在的美术字在形体上已经整齐划一,但手写体却不同),将许多汉字排列在一起,自然形成了一种对比的美。这些先天的特性成为书法艺术产生的重要前提,如同人体结构的特殊性及人的运动性能是造就舞蹈艺术的基本前提一样。但具有艺术性决不等于艺术本身。如果我们一定要说原初的汉字即已经是书法艺术的话,就等于说人的基本的运动(如走、跑、玩等)等同于舞蹈艺术一样会显得幼稚可笑,尽管那些原始的文字看来已具有相当的美感。 从“六书”造字原则看,我们似难以确信汉字产生的过程即是书法艺术产生的过程。“六书”即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其中象形、指事、形声、会意为造字方法,转注、假借为用字方法。四种造字方法的目的并非在于审美,而均在于实用。即使如象形,是根据物质形状描绘简化而成,其简化的过程多少含有某些抽象的因素,然其目的仍是致用为上。由此可见,汉字在一开始并无明显成为书法艺术的迹象。

硬笔书法楷书结构要点

楷书结构原则——平正 平正的含义 是指字端正、不偏不欹,它是汉字楷体构字的重要法则。清代书法家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写道:“书宜平正,不宜侧欹。”就是指这一原则而言的。字体的平正不是给人以安稳感,更重要的是可以理正行气、协调章法,使每一篇字犹如严整肃穆的军士方阵。 平正的要领 平正又可分为重心平稳、横平竖垂。 (一)重心平稳 重心原是指地球对物体各部分的作用力,它的合力叫重力。重力集中点就是物体的重心。 汉字的笔画本无重量。但是,人们往往把对各种物体的接触所形成的重量知识移情于汉字的笔画形质上。汉字的中心往往处在字的无形中竖线上。只有在中竖线上左右平衡地安排笔画,才能求得左右稳定。 1、点落竖中线 凡是字的中间有点画,应把字写在竖中线上,其它笔画以点为中心匀称安排。 2、横分竖中线 在上中下有横的字,横要在中竖线上平均安排长度。 3、竖与竖中线重合。 中间有竖的字,中竖要写在竖中线上,其他笔画的结构单位均衡安排。 4、口排竖中线

中部有口“口”“日”的字要把“口”“日”安排在竖中线上,并且在竖中线上所占空间匀称,其他笔画做合理安排。 5、相交竖中线 撇、捺画在竖中线上交叉。 (二)横平竖垂 1、横平 汉字从整体上看横比竖多。我们在写横画时一定要根据结构需要,准确的安排每一个横画的位置,精确的测定其长短比例,并保持它们的平行距离和左低右高的势态。 (1)单横 在一个字中,如果横画只出现一次,这一横画往往在字里充当主笔。要把它写成长横,以起到稳定平衡的作用。 (2)双横 双横上下相叠,必须要一短一长,间距保持平行。如果长短一致,则会失去主次和美感。 (3)三横 三横上中下相叠,宜两短一长,中间一横也可稍短或稍长,但不可与长横挣位。三横的间距相等,以体现结字均衡的原则。

关于中国书法的自我鉴赏

关于中国书法的鉴赏 艺术,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个基础,其实包括创作者和欣赏者二个方面。近几年来,随着书法创作观念的更新,书法创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主要表现为从过去对书法技法的研究,转向了作品创作主体的书法意识的把握,在艺术思想上有了重要飞跃。从而使作品内涵更加丰富,意境更为深远。于是,书法欣赏也就成为了一个高要求的艺术活动,即提出了一个更高要求:如何去把握作品、理解作品,沟通创作者和欣赏者之间的情感。也就是说如何使书法创作水平和书法欣赏水平得到同步提高。 古人言:“书为心画”,一件书法作品的诞生,无疑是作者情感、志趣、意愿的表露,或多或少、或显或隐。而任何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之所以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因为它借助线条的挥舞,反映了作者独特的精神气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俄国哲学家普列汉诺夫说过:“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情,又表现人们的思想,但是并非抽象地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就书法而言,黑白相映的作品是静止的,显示的却是一个个活脱脱的生命形象,然而这一切看来都是静止的,需要欣赏者去感悟、去体味。 不同的人情趣不同,爱好不同,加之审美观的不同,导致了书法欣赏的差异,这种差异不是很小,有时甚至很大。一件粗头乱服、率意天真的行书作品,在有人看来可能是草率杂乱的,而一件呆板僵死的楷书作品,在他看来却是端庄俏丽的,至如已脱离实用的功能、真正作为艺术欣赏的草书作品,一般的欣赏者除了只注意到它凌乱的线条之外,实在看不出它更多的优劣。就书法艺术本身而言,它是高度抽象的造型艺术,一切信息全部蕴含在抽象的线条之中,凭欣赏者去感受。巴尔扎克说过:“艺术作品就是最小的面积,惊人的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就书法欣赏来讲,从事书法创作的人,这种欣赏差异就小得多,因为其本身的创作实践,就已经积累了这方面的知识,他懂得了书法作品的“美”在何处,以及构成书法美的诸多条件和因素,最重要的是作者掌握了书法欣赏的方法。然而就书法欣赏的群体而言, 书法创作者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且是次要的一部分,真正重要的广大的欣赏者,是非从事书法创作的广大群众。他们才是书法欣赏的主体。

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

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 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 书法,是指文字的书写方法,规律和法则。中国书法其特定含义是指具有美的欣赏价值的艺术作品。从广义上讲,世界上各民族文字的起源都可追溯到“象形文字”,都有自己的文字和书写技巧,都有自己的“书法”。但是,各国文字都从象形中断了,从“表意”走向了“表音”,只有中国的汉字从原始象形的“表意”,一直延续了下来。长期的发展使中国书法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 1、构成审美的基本要素 书法是以书写汉字为对象、是以笔画、结构、章法为基本要素,通过笔、墨的运用达到表现艺术的目的。中国书法之所以能成为一门艺术,是因为中国汉字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可为性,就是说中国的汉字天生就具有艺术素质。例如,(1)汉字的造型是变化多端的:有正方形、长方形、扁方形、品字形、到品形;有上宽下窄、下窄上宽;有左高右低、右高左低等等。(2)汉字的字体是不断演变的:甲骨文、金文、籀文、战国文字、小篆、竹木简书、隶书、章草、今草、魏碑、正楷、行书等。(3)汉字的每种字体又有丰富的不同

的风格和书写特色:或厚重、或飘逸、或庄严、或典雅、或苍劲、或灵秀、或稚拙、或老辣、或恬淡、或典雅、或茂密、或疏朗……(4)书法的特有工具——毛笔、墨汁、宣纸各有特殊功能的:“墨色的浓、淡、干、湿”;笔法的“方圆、刚柔、提按、顿挫、疾徐、收放”等等,以及又能写出不同意趣的“点、线、面、结构、章法”(5)不同的时代,文化背景的不同:殷商的契刻甲骨、周朝的铸造金文、春秋战国的帛书竹简、汉魏的碑志摩崖、晋唐的尺牍等。可谓名碑法帖浩如烟海,方家大师群星灿灿,所有这些都足可以构成了中国书法美学的基本要素,足可以构筑了中国书法悠久灿烂文化历史。我国当代书法家沈尹默说:“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示出惊人奇迹,无彩而有图画之烂漫,无声而有音乐之和谐,引人入胜,心畅神怡。特别是书法与文学的结合更加深了精神内涵,使书法成为为一种表达最深意境和情操的民族艺术。” 由此可见,书法同其它姐妹艺术一样,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书家往往借助手中的毛笔抒发情怀,或借物托志、或修养身心。将自身的生命情思,精神意蕴和审美趣味有机的与笔墨线条交织融合。画家吕子凤说:“在造型过程中作者的感情就一直和笔力融合在一起活动着,笔所到之处,无论是长线短线,是短到极短的点和由点扩大的块,都成为感情活动的痕迹。”

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

一、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 二、书法,是指文字的书写方法,规律和法则。中国书法其特定含义是指具有美的欣赏 价值的艺术作品。从广义上讲,世界上各民族文字的起源都可追溯到“象形文字”,都有自己的文字和书写技巧,都有自己的“书法”。但是,各国文字都从象形中断了,从“表意”走向了“表音”,只有中国的汉字从原始象形的“表意”,一直延续了下来。 长期的发展使中国书法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可以说,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字的创立,最初都是为了记录语言。但是,纵观大千世界,在流传下来的这么多种文字当中惟有汉字兼具了实用和审美的功效,衍生出了独具魅力的书法艺术。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也是毋庸置疑的--书法就是传统文化的缩影。 三、构成审美的基本要素.书法是以书写汉字为对象、是以笔画、结构、章法为基本 要素,通过笔、墨的运用达到表现艺术的目的。中国书法之所以能成为一门艺术,是因为中国汉字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可为性,就是说中国的汉字天生就具有艺术素质。例如,(1)汉字的造型是变化多端的:有正方形、长方形、扁方形、品字形、到品形;有上宽下窄、下窄上宽;有左高右低、右高左低等等。(2)汉字的字体是不断演变的:甲骨文、金文、籀文、战国文字、小篆、竹木简书、隶书、章草、今草、魏碑、正楷、行书等。(3)汉字的每种字体又有丰富的不同的风格和书写特色:或厚重、或飘逸、或庄严、或典雅、或苍劲、或灵秀、或稚拙、或老辣、或恬淡、或典雅、或茂密、或疏朗…… (4)书法的特有工具——毛笔、墨汁、宣纸各有特殊功能的:“墨色的浓、淡、干、湿”;笔法的“方圆、刚柔、提按、顿挫、疾徐、收放”等等,以及又能写出不同意趣的“点、线、面、结构、章法”(5)不同的时代,文化背景的不同:殷商的契刻甲骨、周朝的铸造金文、春秋战国的帛书竹简、汉魏的碑志摩崖、晋唐的尺牍等。可谓名碑法帖浩如烟海,方家大师群星灿灿,所有这些都足可以构成了中国书法美学的基本要素,足可以构筑了中国书法悠久灿烂文化历史。我国当代书法家沈尹默说:“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示出惊人奇迹,无彩而有图画之烂漫,无声而有音乐之和谐,引人入胜,心畅神怡。特别是书法与文学的结合更加深了精神内涵,使书法成为为一种表达最深意境和情操的民族艺术。”中国书画收藏在线. 四、由此可见,书法同其它姐妹艺术一样,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书家往往借助手中 的毛笔抒发情怀,或借物托志、或修养身心。将自身的生命情思,精神意蕴和审美趣味有机的与笔墨线条交织融合。画家吕子凤说:“在造型过程中作者的感情就一直和笔力融合在一起活动着,笔所到之处,无论是长线短线,是短到极短的点和由点扩大的块,都成为感情活动的痕迹2.字体与书体风格的庞大体系(1)篆书篆书泛指秦代以前的古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战国文字、小篆. 五、甲骨文是商代契刻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也是中国书法史能够见到的最早的构成相当 规模的文字体系,并且具备了很强的书法艺术性。古文字学家董作宾先生曾根据甲骨文的不同风格变化,将其划分为五个时期,其风格表现为“一期书风雄伟、二期书风整饬、三期书风颓靡、四期书风劲峭,五期书风严整”。使甲骨文呈现出多种艺术风格,有的率真天成,有的严整秀丽,有的奇异险绝,有的雄浑朴茂,有的肆意放纵等。甲骨文的书法艺术性开启了后世书法风格变化的源头。 六、金文是指周朝时铸造鼎、壶、盘、簋、盂、钟等青铜器皿上的文字,因为是铸造, 所以比较起甲骨文更加庄重、雄强、厚重。金文总体上体现方正,笔画布置相对匀称,从前期、中期、晚期的风格划分来看,亦是有很大区别。比如《散氏盘》的苍劲古朴、肆意天成;《墙盘铭》的厚重俊秀;《大盂鼎》刻利奇崛;《毛公鼎》严整规范等,各领风姿。 七、小篆是大篆简化的字体,是秦朝统一六国后推行的具有一定威严的正统文字,其笔

书法欣赏教案

书法欣赏教案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书法欣赏》教案 一、教学目标:1、正确认识书法的含义。 2、认识汉字的特点和书写艺术特点。书法就是写字之法, 即是以汉字为对象以毛笔及各类硬笔为表现工具的一种线条造型艺术。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1?、正确认识书法的含义。 2、认识汉字的特点和书写艺术特点。 3、学习欣赏汉字书法艺术。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室的影视设备,电脑,介绍书法的VCD光碟等。 教学过程: 一、讲述关于汉字和汉字书法的有关知识。 书法是我国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 几千年的文明史,凝聚着炎黄子孙的无穷无尽的智慧,不仅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 1.什么是书法。 书法,就是写字之法,即是以汉字为对象以毛笔及各类硬笔为表现工具的一种线条造型 艺术。 2.中国文字书法的发生的诸因素。人类为生活、生存而创造了文字,并使文字的形式—— 书体不断发展变化,如大篆、小篆、隶书、章草、楷书、草书、行书等。每一次书体的变化, 都使它的服务范围拓宽,不断完善、不断总结、不断提高。汉字的式样,在越来越统一的基础 上,变得越来越精美,这样就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艺术——书法。再加上汉晋以来统治 阶级对这一艺术的大力倡导,在人民群众中也有了广泛的影响。我国历代出现了许多书法家, 他们留下了大量的名帖和墨迹,成了民族传统文化中光辉灿烂的花朵。 书法源于汉字,汉字是书法的基础。汉字的产生,也就孕育了书法艺术的因素,如以线 造型,以及匀称、平衡、变化等形式美法则的运用。先民们仰观俯视,审美地观察世界,把思 维、观念、追求寄托在这些刻划线条。 .汉字书法艺术的形成一般来说有三方面因素:

书法的艺术欣赏教案

课题:书法的艺术欣赏 课型:欣赏·评述 课时安排:2课时(1课时) 授课教师:谢玲玲 年级:初二年级上册册第二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以欣赏、分析、评述书法与篆刻艺术作品为学习内容,让学生对书法与篆刻的艺术展开研究、分析、讨论、评述,增加学生对书法与篆刻艺术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锻炼学生用语言和文字评述书法与篆刻艺术作品的能力。对习惯于欣赏纯具象美术作品的学生而言,书法与篆刻的艺术完全是具象与抽象合二为一的统一体,是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学生对其的学习认识有一定的难度。 书法与篆刻的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是运用笔画、结构(结体、章法)、墨色等手段塑造艺术形象、表现审美情感的书写汉字的艺术样式。 书法与篆刻是视觉造型艺术,是以汉字形体为审美意味表现的媒介、载体,它不直接模拟客观物象,不再现、反映具体的自然、生活场景,具有抽象性的造型特点。 书法与篆刻不同于具象绘画,不模拟、再现客观物象,它又不同于纯抽象绘画,脱离文字结构形式。 书法与篆刻艺术形象是“形”、“势”、“义”统一的文字造型形象。其“形”是以汉字形体为基础的抽象形象。汉字形体具有丰富多样的造型审美条件,书法文字形象是具象与抽象的统一体。其“势”决定了书法形象的时序性定向连续空间。书法的空间形式具有时间性、运动性,书法造型结果凝结着一次性的不可重复的过程性特征。其“义”使书法形象成为形、义兼备的综合审美形态,字义因素对书法造型形式和审美情感内容产生极大的影响,书意与文义的和谐统一是书法美的理想状态。 书法与篆刻以汉字为表现载体。汉字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字体不断演变,先后出现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八种有代表性的字体。 课文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书法艺术作品欣赏。书法作品展示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八种有代表性的字体的精品供学生欣赏,并对八种字体的演变及艺术形式、艺术特点等作了概括的介绍。第二部分为篆刻艺术作品欣赏。课文对篆刻的意义、篆刻艺术的沿革作了概括性的介绍,并展示了各朝代的、各种风格的、不同形式的篆刻艺术作品供学生欣赏。 本课学习内容表现形式为学生常用的文字书写,学生最为熟悉。但作为一门艺术,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从文字的书写形式美的角度去分析研究、欣赏评述,

硬笔书法入门基础(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硬笔书法入门基础 一、坐姿 1. 头正:书写时头摆正,不能向左或向右偏,并略向前倾,眼睛距书本一尺(大约30厘米)左右。 2. 身直:胸挺起,背撑直,胸口里桌沿一拳(大约10厘米)左右。 3. 肩平:两肩齐平,不能一边高,一边低。

二、握笔姿势 握笔姿势歌 —抵二压三衬托, 指实掌虚腕灵活, 角度适宜方向正, 笔画轻重细琢磨。 “一抵”:是指用中指的指甲根从笔杆的下方将笔从下往上抵住,笔杆留出一寸长的距离,一般是在旋笔刀旋出锥形的根部。 “二压”:是指用大拇指从里侧、食指从外侧将笔捏紧后往下轻压,拇指和食指的指肚着力,这样捏时指肚面大,肉软且厚,不用费很大力气就能将笔握紧。 “三衬托”:是指无名指、小指略弯曲成前后状,两指成一平面贴于桌面,再加上掌侧要贴实桌面,从而将中指及整个笔托起,形成既稳且活的握笔姿势。

“指实”:是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紧贴靠实。 “掌虚”:是要求无名指和小指不可蜷回掌心该姿势非常多,二指蜷回掌心,使中指失去托力,造成书写不稳状即掌心是空的。“腕灵活”:是指手腕不能拿劲,要放松、灵活,以便在书写时运用手腕的运动而达到“巧”的效果。

“方向”:是指笔尖和笔杆的方向,正确的笔尖方向一般应指向前方,而笔杆的朝向应是右后方。 “笔画轻重”:是指书写时用力的轻和重,即让学生体会轻和重的不同结果。书写时用力轻则笔划就细,用力重则笔划就粗。要让学生知道在书写硬笔字时,用力是有变化的,遇到该细的笔划,如写点时下笔要轻,方可出现尖的效果,收笔时要用力要重,方可出现粗的效果 三、笔画名称表

四、学习书法的途径方法 练习硬笔书法的方法

对书法美的本质及其表现形式的思考

对书法美的本质及其表现形式的思考 对书法美的本质及其表现形式的思考- 书法屋- 摘要: 白砥,一九六五年生,浙江绍兴人,本名赵爱民。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文联委员,浙江省书协副主席,西泠印社社员。一九九七年被评为全国书法十杰,一九九九年获鲁迅文 ... 对书法美的本质及其表现形式的思考 白砥,一九六五年生,浙江绍兴人,本名赵爱民。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文联委员,浙江省书协副主席,西泠印社社员。一九九七年被评为全国书法十杰,一九九九年获鲁迅文艺奖。出版有《书法空间论》、《王羲之书法解析》、《白砥书法艺术》、《白砥小楷集》、《中国书法艺术图典》、《汉张迁碑及其笔法》、《白砥临古书法精粹》等十余种,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对书法美的本质及其表现形式的思考

对书法艺术美的本质及其表现形式的研究,是新时期书法美学研究中一个相当重要的课题。80年代初的书法美学大讨论中,一些学者曾就书法艺术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艺术及书法艺术何以成为人的审美对象等问题发表过很多看法,有许多真知灼见,当然也有不少牵强附会的观点。当时讨论的气氛相当热烈。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这样良好的开端却没有深入下去,许多有真知灼见的论文也因多方面原因没有作更加全面而深刻的展开,有不少人只是以一般的艺术理论和美学原理套用或解释书法问题,不免显得空洞和苍白。本人在近十年的书法活动中,对于书法美的本质及其表现形式等问题,也曾有过很多的思考,并有志于在今后的时间里对此作一些专门的研究。 一、对书法美的本质的思考 (一)汉字书写发展为书法艺术的成因 在我们固有的观念中,汉字与书法艺术是绝对不能割裂的。“书法是书写汉字的艺术”。世界上存在着数百个国家和民族,它们大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但它们的文字书写没有成为一门艺术。而独有中国的汉字在其衍变过程中成了艺术,或在汉字发生一开始便具有某种艺术性。一些学者以“书画同源”说阐释汉字成为艺术的起因及性质,如刘纲纪《书法美学简论》、金学智《书法美学谈》等。由于文字起源于象形,并且由于“文字的点画书写能够造成各种同现实生活中的形

书法欣赏的审美标准

书法欣赏的审美标准薈 在书法欣赏中,我们知道,优秀的书法作品总会引起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阶级的人们的共鸣。这螂种共鸣之所以具有超越阶级、]时空的普遍性和永久性,就是因为书法作品总是具有共同美,人们在欣赏中也便有了共通的审美标准,现将主要之点例举如下; 1 形态美蚀 书法以用笔为上,精妙的用笔是哦一幅作品经得起久看很反复品味揣摩的重要嗲因素。点画形态是否富蝿由于变化,是品评用笔的一个重要标志。“数画并施,其形个异,众点其列,为体互乖。”诺“平直相似,上下方整,前后平齐”就势必破坏字体的结构美。相传王曦之写点“万点异类”;扬疑式的《韭花贴》,几乎找不出一,合乎情理,给欣赏者以不同的艺术感受。用笔的变化美,不仅表现在点画形态上,而且还包括其角度上的微妙变化。切忌横画如梯架,竖画如栏栏般平齐排列。尤其是行草书,使转纵横,不见平齐比画的排列。故善书者贵能于中求平,不齐中求齐,不均称,才能给欣赏者以美的享受。 2 质地美莇 “质”指点的质地、质感、分量等。有质的点画,其意味风韵,厚含曛,其表虽朴实而无外饰,其里却螂“藏骨报经,含问包质”,这是一种内在而深刻的美。王曦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机智文告》、扬凝式的《韭花帖》、苏轼的《寒食帖》,尽管风格各异,但都能给人以浑厚饱满、沉着顿挫、痛快淋漓、骨肉相称的艺术感受。这种线条在“内容”上是丰福而充实的。“笔中有物”正是指此而言。故富有质地. 美的点画,其画的两面往往不光而毛,或挺拔有力,或诶娜凝练,如飞如动,笔韵流畅,无凝带刻板只势。这种潇洒疾涩的涌笔,如果没有日积月累的深厚功力,熟练的笔墨技巧及雄建的笔力,是无法达到如此艺术效果的。 3韵律美肁 ]自然界中事物之动态,如舒卷、的流云、摇曳的垂柳、长空中旋搏击的雄鹰、大地上曲折奔腾的江河、蒁风雨雷电、惊蛇飞鸟,以及人的坐卧、立行、奔走、歌舞等等,往往和书法艺术作品的神情意趣妙相契合,从而+使静字的纸上的字行,变得神采飞扬,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当一个书家运用轻重徐疾的不同韵律 来抒发自己的意境时,其作品就试必产生一种动态美,使欣赏者神思遐驰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运笔的不同节奏可以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徐缓的韵律,能给人一种沉着谨严,从容不迫的艺术感受;急速的韵律,能给人一种兴奋激扬、痛快淋漓的艺术感受;不同的韵律又可以产生墨韵上的生动变化,起哝哝相间,燥润相杂,使整幅作品变得更有富有生气。 肆 4力感美膆 “力”是一个书家长期书法实践功力的积累,是笔墨技巧的表现。梁其超先生把“力的美”作为欣赏书蒂法的主要表现依据,可见“笔力”意义之重要。那么,怎样才算弊有例感呢?几代卫夫认为:“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所谓“筋”,就是点画坚韧、具有弹性;所谓“骨”,就是点画如铁画银钩,坚实有力。筋和骨都是使线条具有力感的主要因素。构成线条力感美的因素还有“力体感”和“涩感”。米芾说:“得笔,则虽细为髭发亦圆;不得笔,则虽粗如椽亦扁”。这里所谓“圆”即“力体感”。具有力立体感的点画线条,深沉厚重。即使细如发丝,也有“入木三分、. 力透纸背”之妙;扁薄浮浅之线条,写得在粗,也只是象、条不带,毫无力感可言。所谓“涩感”是点画线条似乎克服阻力,挣扎前进,给人一种心理上的力感。刘熙载《书概》中所说的“唯笔方欲行,如有物拒之,竭力与之争,斯不期涩而自涩矣”便是对涩感这一审美意趣的追求与表达。富有力感的作品能使观赏者在凝固而禁止的字形中领略到生命的运动。无怪南朝著名书家王僧虔概叹道:“古今既异,无以辩其优劣,惟见笔力惊绝耳。”

怎样欣赏书法艺术

怎样欣赏书法艺术 吕明飞 书法与国画一样,是东方独特的一种“美的艺术”。欣赏书法艺术,不仅可以启发人们的思想情操和审美趣味,而对于欣赏者本身可提高其艺术之境界。 书法不可能像绘画那样具体描绘现实中多种事物。然而,它的一点一画却能构成其特殊的艺术语言与韵律。一幅好的书法作品,使人百看不厌而又有嚼榄的回味,这就是人的视觉对于这件作品所具有的形体和动态美产生的感受。 由于书法艺术于形体上分真、草、行、隶等不同书体,每种书体又有不同的风格与流派,再加上各人的性格、气质、艺术渊源和生活阅历不同,所以,其风格也就迥然各异了。从欣赏的角度上说,也无绝对一致的标准。但是,大凡称得上成功的作品,必有其吸引读者的地方,即书法的“功力”。其内涵约可包括:笔法、墨法、章法、气韵等方面。 功力并非只体现在点画之中。因为书法作品大多是积字成行、积行成章、成篇的整体。“一点成一画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既要注意笔与笔之间的相互呼应,又要把部份美与整体美配合起来。至于行书、草书、则不能单从一字去看;而是要看到这个与那个字,这一行与那一行,乃至整篇的笔力、笔势、笔意、疏密、张弛、均衡、向背配合如何。既要从有笔墨的地方看;又要从无笔墨的地方看,既要看密的地方,又要看疏的地方………等等。总之,一幅作品的处理,必须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疏密相映、大小适宜、浓淡相成、伸缩有致,以达到全章贯气的艺术效果。若在这几方面处理不当,或松弛散乱,或杂乱无章,便会使观者碍眼费神,不易终卷,这样就难欣赏了。 一般而言,楷书容易僵化、行草容易油滑;字大容易散漫、字小容易拘束。所以要求楷书既端正而又流动,行草既飞动而又沉着;大字要注意紧密,小字要注意宽绰。而且要求奇正配合,即正不呆板,奇而不野,生而不僵,熟而不疲。这虽是对书写的要求,但欣赏者也要从这些角度去审视作品的优劣。 艺术不是摹仿、不是拍照、不是古人技法的翻版,不少人欣赏书法作品,往往机械地追求“碑味”、“帖味”,临摹得与前人一模一样,其实这是不值得提倡的。古人的真迹里、碑版里,有古人特定的思想感情,这一点既学不到,也借不来。技法固然重要,但也不能被“古法”所囿。欣赏时,不应该过多地挑剔他人之毛病,而应该吸收别人的长处。各人的偏爱,决不能作为艺术评价的标准,“走马看花”更是很难品味作品的内在技法。只有细心欣赏,玩味探索,循由察变,才可以看出流派,看到运笔的技法。 但是书法作品的欣赏和评价往往众说不一,如何恰如其分地介绍书法艺术欣赏是很困难的,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每个人的看法不可能都一致的,也不必去强求统一的看法。至于艺术上的优劣标准,欣赏原则还是有的。 在欣赏一件作品时,往往有三种情况:一种是乍看很好,但禁不起多看细看;一种是初看平常,多看会觉得好起来;另一种是粗看好,细看亦好。这三种情况,根据欣赏标准,是很容易来解释的。第一种情况是点画、结字的基本功力还不够扎实,徒以外貌悦人,仔细接触就原形毕露了。第二种是基本功力好,点画结字也扎实,禁得起仔推细敲。至于初看平常的原因,可能是章法不讨好,太高深的艺术一时不易理解接受。第三种则是雅俗共赏的作品。 总之,书法欣赏是受多方面的因素所影响,其中三昧非三言两语所能道尽的,往往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但真正的艺术作品必有它客观存在的价值,时间就是它最公正、最正确的鉴定者。虚假的必被历史所淘汰,真善美的艺术是永远富有生命力的,它必然会“如镜磨面”,越磨越亮的!

《书法的艺术欣赏》教案讲解学习

《书法的艺术欣赏》教案设计 课题:书法的艺术欣赏 课型:欣赏·评述 课时安排:2课时(1课时) 授课教师:谢玲玲 年级:初二年级上册册第二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以欣赏、分析、评述书法与篆刻艺术作品为学习内容,让学生对书法与篆刻的艺术展开研究、分析、讨论、评述,增加学生对书法与篆刻艺术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锻炼学生用语言和文字评述书法与篆刻艺术作品的能力。对习惯于欣赏纯具象美术作品的学生而言,书法与篆刻的艺术完全是具象与抽象合二为一的统一体,是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学生对其的学习认识有一定的难度。 书法与篆刻的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是运用笔画、结构(结体、章法)、墨色等手段塑造艺术形象、表现审美情感的书写汉字的艺术样式。 书法与篆刻是视觉造型艺术,是以汉字形体为审美意味表现的媒介、载体,它不直接模拟客观物象,不再现、反映具体的自然、生活场景,具有抽象性的造型特点。 书法与篆刻不同于具象绘画,不模拟、再现客观物象,它又不同于纯抽象绘画,脱离文字结构形式。 书法与篆刻艺术形象是“形”、“势”、“义”统一的文字造型形象。其“形”是以汉字形体为基础的抽象形象。汉字形体具有丰富多样的造型审美条件,书法文字形象是具象与抽象的统一体。其“势”决定了书法形象的时序性定向连续空间。书法的空间形式具有时间性、运动性,书法造型结果凝结着一次性的不可重复的过程性特征。其“义”使书法形象成为形、义兼备的综合审美形态,字义因素对书法造型形式和审美情感内容产生极大的影响,书意与文义的和谐统一是书法美的理想状态。 书法与篆刻以汉字为表现载体。汉字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字体不断演变,先后出现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八种有代表性的字体。 课文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书法艺术作品欣赏。书法作品展示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八种有代表性的字体的精品供学生欣赏,并对八种字体的演变及艺术形式、艺术特点等作了概括的介绍。第二部分为篆刻艺术作品欣赏。课文对篆刻的意义、篆刻艺术的沿革作了概括性的介绍,并展示了各朝代的、各种风格的、不同形式的篆刻艺术作品供学生欣赏。

精品书法欣赏书法作品欣赏硬笔书法作品欣赏启功书法欣

精品书法欣赏书法作品欣赏硬笔书法作品欣赏启功书法欣中国的书法具有实用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它能给人们以美的享受。也因为如此,有越来越多的人学习书法,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欣赏书法。所以如何去欣赏书法,也就日益成为书法爱好者和书法欣赏者谈论的话题。任何艺术,总是以塑造形象来反映来源于生活的一种构思。在当今时代,毛笔书法已经由过去的实用汉字,逐渐成为一门大众化的纯艺术。人们已经不只是把它当作为应用工具的汉字来看待,这正如走路不等于跳舞,说话不等于朗诵唱歌一样。书法艺术不但要求强调和发挥汉字所包含的一切所能表现出来的形象特征,而且还要通过点画的搭配来完成书法家欲表达的每个字的造型,并充分的表现出各种动态神情,风韵气势等,把书法家强烈的思想感情和丰富的想象力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赏者的面前,让观赏者通过欣赏其书法作品也能感同身受到创作者那臆想浮游的自由境地,获得一种无以言表的美的享受。这样一来,书法创作实际上是书法家努力为观赏者塑造出一个又一个的能产生联想的生动形象。有了这些生动形象,才能引导欣赏者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也就是说书法家创作的作品必须具有吸引观赏者的那种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那么,什么样的作品必须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呢,或者说,观赏者应该如何去欣赏书法作品呢,个人认为,观赏者如果从书法创作的角度出发,先懂得一幅好的作品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这或许是学会欣赏书法的好路径),那当然很好,不过这对大多数的欣赏者来说是不易做得到的;但如果能通过他人对某家某派的中肯的评论,再去欣赏某家某派的作品,那么在欣赏书法作品时也就自然会心中有数了。作为当代书法大师的启功先生他的行书作品自然有很多杰出的地方。笔者以为,欣赏者可以从以下这几个方面的表征,去感受启功书法的艺术魅力。 1、重规律讲法度启功先生的行书作品从用笔的方法、单字的结构到通篇的章法,规律法度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这得益于启功先生高深的修养和精湛的笔墨功夫,所创

硬笔书法课题

课题:左窄右宽重点突出 例字:棚、饰、捣、眠 过程: 一、启发谈话。 1、故事导入, 师: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几十年来契而不舍地刻苦练习,终于使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超逸绝伦的高峰,被人们誉为 "书圣"。王羲之练习书法很刻苦,甚至连吃饭、走路都不放过,真是到了无时无刻不在练习的地步。没有纸笔,他就在身上划写,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划破了。王羲之常临池书写,就池洗砚,时间长了,池水尽墨,人称 "墨池"。 书法艺术真是博大精深啊!需要我们刻苦练习,才能写一手漂亮的字! 师:写好字首先要注意姿势,唐朝大书法家柳公权说过:心正则笔正,身正则笔正。请大家注意坐的姿势,“头正、身直、臂开、足平”, 2、示范写字的姿势:头正、身直、肩平、臂开、足安。教师示范执笔姿势。笔杆放在拇指、食指和中指的三个指梢之间,食指在前,拇指在左后,中指在右下,食指应较拇指低些,手指尖应距笔尖约3厘米。笔杆与作业本保持六十度的倾斜,掌心虚圆,指关节略弯曲。 握笔的要求:执笔歌 距离笔尖三厘米, 拇指食指相对夹。 中指首节垫笔杆, 无名小指自然弯。 3、出示古代的书法作品。 师:今天我们先来欣赏一下古代的书法作品,你能从这些左右结构的字中发现什么规律吗?请仔细观察。

生:观察发现:左窄右宽的规律,左边占整个字的三分之一 教师提示:左右互相谦让,不要粘连在一起,遇到笔画多时还要互相谦让。 二、出示生字,整理归类。 师:今天我们要写的生字有四个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观察:棚、饰、捣、眠 2、师:我们平时学习生字时都用到哪些方法? 投影出示:看字形、析结构、记位置、寻规律。 3、师:好,那么我们首先来看字形,按结构将这些生字分分类。学生观察生字结构特点后归类投影示: 左右结构:棚、饰、捣、眠 4、这一课左右结构的生字最多,这些字有什么共同特点呢:(左窄右宽)。 师:其实,每个字都有共性之外,还有独特的地方,下面我们就去仔细寻找每个字的秘密 6、指导书写“棚”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字除了注意“左窄右宽”,还要注意什么? 生:(木字旁的竖画要挺拔,点要写小,右边的两个月第一个小一些,第二个稍微大一些。朋比着木字旁要稍微矮一点,同学们习惯上把左右结构写的一般高。) (1)师示范书写,并强调重点。 (2)学生描红临写。(音乐起。) (3)投影示。(有问题的选1个,好的选3个) (4)师生评议,表扬,有问题学生投影指正,学生再次临写、再评。

汉字结构与硬笔书法口诀.

把汉字写好看的口诀 横要稍斜竖要畅(三)竖的写法要流畅上部出锋用悬针(中) 长横有弧短横粗(王)长竖悬针短竖柱(弄)上部隐锋用垂露(甲华) 横可偏左不宜右(千)左竖垂露右竖悬(并)左竖下延底横出(口) 天覆地载要记住(里)左竖稍短右竖长(门、竖) 撇短捺长角适度下有撇捺上横短(来) 撇长捺扬分清楚写撇宜急不宜缓 撇要回锋锋向上撇短捺长不越钩(人) 捺要回锋锋向下 点的妙用取平衡点下有横半悬空(市) 注意两点相互顾点下无竖点偏右(广) 独点取势要庄重点竖永远找直线(宋) 三点四点要呼应 见钩取势向上冲左右相同右为大(颂松欣斩羽) 见折要缓取过渡右边小时要偏下(和) 挑的写法要轻快左边小时要偏上(晓) 左聚右散横折钩(马)左右不等反差大 一钩在下出钩平(忖) 三均字体要斟酌上宽下窄取平稳(罪)全包半包上下包(国度区凶司) 组字各部要错落上窄下宽要端正(且)被包部分往左靠(同间西两) 加大反差去组合同字重叠上宜小(昌)里边部分要紧凑 字形最忌平分色多字重叠不重样(晶)里紧外舒要记牢 上下结构找中心(走步)左右结构看大小此字口诀牢牢记多思多练见功底 1 有横的字底、字头组字规律:横可偏左不宜右,如:异弄鼻痹享孪类至尘导寻犁挚皇望其兵蛊孟益盆等。 2 有两竖的字底、字头组字规律:左竖稍短右竖长、长竖悬针短竖柱左竖垂露右竖悬,如:弄并门竖贤等。 3 有三竖的字底、字头组字规律:中竖稍短,左右竖同两竖的字底、字头组字规律 4 有撇捺的字撇捺都要充分的展示,把下面部件全罩住(天覆)。组字核心撇捺舒展,字不宜有长横。如:春奉登奎祭蔡卷拳夺奋胥蛋公分令拳全冬务介父斋雯紊等。撇捺变点字宜有长横。 5 左右结构的组字规律。右边小时要偏下:这类偏旁组字时的特点笔画少、占位小如:知叙扛细社阳粒拈耘触柏舢初弘,组字在右边,组字规律:右边小时要偏下; 左边小时要偏上:这类偏旁组字时的特点笔画少、占位小,如:晓吻艰畸呚功坡站战魂啸嵦蚊邮鸥雄球冲冷饿妙赈旗烤钢说绳幼硬眠氓残等。 组字规律:左边小时要偏上。这两点时总结的规律只要这样写就好看 6 同样一个字旁在左右结构的组字中,居左要小居右要大,此组字规律左右相同右为大,例子:甜括 彩踩鸩沈颂松颁份创呛剂蛴欣斩甥性颈经颇披颊侠郁贿鸭钾羽朋从丽 7 “儿几见”作字底不论上面的部件大小竖弯钩要充分展示,只要是这几个字做底都把竖弯钩的横弯写长都好看。组字规律为下展上收。如:儿兑竟、几秃壳见览觉旭勉毡魁魂等。 8 四点字底、心字底、皿字底作字底不论上面的部件大小都以横向取势,把上面部件托起来起到地载作用。如:点杰烈热、忍忠思、孟益盆等。

硬笔书法间架结构

间架,指字的各部分的比例大小;结构,指汉字笔画的组合规律。 汉字结构: 独体字:天、木;左右结构:说、你;上下结构:忠、秀; 左中右结构:谢、做;上中下结构:意、喜; 全包围结构:国、园; 半包围结构:同、凶;品字结构:森、晶。 一、重心平稳 重心平稳,就是要将字写得平正、均衡,把整个字稳定在支撑点上,不失重心。在汉字形体中成轴对称形只是少部分,而大部分则是不对称形,在书写过程中可以运用以下方法达到重心平稳。 (一)左右对称 这类字左右两部分几乎完全相同,以平分线为中轴对折,可以重叠。 1、中平水未幸常 这类字主笔是正中的长竖或竖钩,书写时把主笔定在中心不偏不斜,支撑点对正中心。 2、大天父谷爽 这类字撇捺为主笔,书写时把撇捺的交点落在中心,撇捺的高度、斜度基本相同、对应。 3、伞全金余舍 这类字上部人字头撇捺的交点落在中心,下部的竖或竖钩对准撇捺交点

4、只贝共具典 这类字下部两足分开,以其脚点支撑整个字,重心在两支点正中,书写时两个交点落地要齐平,切勿一高一低。 5、王皿亚旦豆 这类字主笔是下部托底的长横,要把长横的中点落在中心位置,左右长短一致。上部的中竖或中心与其对正。 6、六立亩言容赛 这类字上部有点,须把与在中心位置,下部的中心要与上点对齐。7、英茶幕 这类字为上下或上中下结构,书写时把中部撇捺的交点、下部的竖或竖钩与上部草字头的中心对齐。 (二)、左右不对称 这类字为左右结构或半包围结构。它们有的左小右大,有的左长右短,有的主笔不位于字的中心,左右不对称。书写中其重心的平稳须要根据字的结构,调整安排。 1、巧吟珍晓峰魄 这类字左部偏旁短小,书写时要将左偏旁写在中部偏上位置,否则重心则不平稳。 2、加仁扫阳杠徊 这类字右部偏旁短小,书写时要将右部写在中部偏下位置,以使重心平稳。 3、红细初叔取甜

如何欣赏一副书法佳作

如何欣赏一副书法佳作? 一幅书法作品,放在我们的面前,怎么评价、怎么读懂、怎么欣赏,是我们每个初学书法的人、甚至是广大读者都感到困惑而且很想知道的问题。南朝书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他所强调的时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作为一个读者,我认为在读作品之前,心里首先要明确书法欣赏的审美标准,这是正确进行书法欣赏的基础。其次是要掌握书法欣赏的方法,这是进行书法欣赏的关键所在。 一、书法的审美标准 一般地说,“形”包括点画线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书法空间结构;“神”主要指书法的神采意味。

(一)书法的点画线条 书法的点画线条具有无限的表现力,它本身抽象,所构成的书法形 象也无所确指,却要把全部美的特质包容其中。这样,对书法的点画线 条就提出了特殊的要求。要求具有力量感、节奏感和立体感。 1、力量感 点画线条的力量感是线条美的要素之一。它是一种比喻,指点画线 条在人心中唤起的力的感觉。早在汉代,蔡邕《九势》就对点画线条作 出了专门的研究,指出“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点画势尽,力收之”。要求点画要深藏圭角,有往必收,有始 有终,便于展示力度。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强调藏头护尾,不露圭角, 并不是说可以忽略中间行笔。中间行笔必须取涩势中锋,以使点画线条 浑圆淳和,温而不柔,力含其中。但是,点画线条的起止并非都是深藏 圭角不露锋芒的(大篆、小篆均须藏锋)。书法中往往根据需要藏露结合,

尤其在行草书中,千变万化。欣赏时,既要注意起止的承接和呼应,又要注意中段是否浮滑轻薄。 2、节奏感 节奏本指音乐中音符有规律的高低、强弱、长短的变化。书法由于在创作过程中运笔用力大小以及速度快慢不同,产生了轻重、粗细、长短、大小等不同形态的有规律的交替变化,使书法的点画线条产生了节奏。汉字的笔画长短、大小不等,更加强了书法中点画线条的节奏感。一般而言,静态的书体(如篆书、隶书、楷书)节奏感较弱,动态的书体(行书、草书)节奏感较强,变化也较为丰富。 3、立体感 立体感是中锋用笔的结果。中锋写出的笔画,“映日视之,画之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至于折处,亦当中无有偏侧。”这样,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