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政治复习提纲(全)

高中政治复习提纲(全)

高中政治复习提纲(全)
高中政治复习提纲(全)

基础知识天天背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其他有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职能。

3.纸币是国家(或者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

4.我国为什么要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

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1.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

(1)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

★2.价格变动会产生哪些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人们对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人们对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

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互为替代品:一种商品价

格上涨,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该商品的替代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则相反。互补商品:一种商品价格上涨,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其互补品商品的需求量也减少;反之相反。▲(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价格变动促使商品生产者调节生产规模:商品价格上涨,扩大生产规模;反之缩小生产规模。

②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给自己的产品提供降价空

间,获得价格竞争优势。

③促使商品生产者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1、影响消费的因素:主要是居民收入和物价水平,其次消费心理消费观,以及产品质量、性能和售后服务等。

(1)收入因素:

①居民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居民收入越多,消费水平越高。所以要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②居民的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预期收入的影响。

③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人们收入差距扩大,总体消费水平会

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2)物价因素。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力。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物价下跌,人们购买力提高。

(3)影响人们消费行为的消费心理:①从众心理。②求异心理③攀比心理引④求实心理等引发的消费。

(4)国家政策的影响:国家补贴农资、补贴家电下乡。

(5)产品的质量、性能和售后服务等

★2、怎样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树立正确消费观,遵循正确的消费原则: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3、消费的类型:

(1)按照交易方式: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

(2)按照消费对象不同:有形商品消费、劳务消费。

(3)按照消费目的: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4、消费结构:

(1)含义: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2)影响因素:是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变化。

(3)变化的趋势:遵循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

5、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

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③消

费为生产创造动力。④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

2、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原因(1)必要性: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②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决定的,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重要性意义: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

①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②才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③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怎样发展生产力: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2)必须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既要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又要加快科技发展,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

(3)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3、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1)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是公有资产,不是国有资产;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2)如何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①必须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

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②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1)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为什么:

①适合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

的生活水平。

(3)怎么办:

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第五课企业和劳动者

1、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最大区别是能否把全部资本分成等额股份,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筹资。

2、为什么对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革?:

(1)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2)公司制优点: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管理结构。

(3)公司制企业各个机构之间权责明确、互相制衡,可以提高公司运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使公司的发展充满活力。

(4)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革,焕发了企业活力,增强了企业竞争力,更好地发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3、如何使公司不断发展壮大(经营成功要素)?

(1)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公司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提高劳动者素质等手段,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的产品,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 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是公司的无形资产,是

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成败。

★4

①劳动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产使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

生产出社会所需的财富,通过就业实现社会劳动力不断再生产。劳动有利于劳动者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实现和维护劳动者的就业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要求。

劳动者的各项权利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

③形势严峻: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

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

★5.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1)党和政府的就业政策: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2)劳动者:

①每个劳动者都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

就业观和尝试自主创业。

②要努力学习提高劳动技能和素质,积极主动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3)企业:要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尽力不裁员不减薪,积极参与促进就业。要大力发展吸收劳动

力多的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外资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形式。

6、劳动者有哪些权益?

①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②取得劳动报酬权;③休息休假权;④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

权;

⑤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权;⑥享受社会保险福利权;⑦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怎样维护劳动者权益?

①履行义务是享受权利的前提,劳动者必须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

②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劳动者要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③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以合法手段维权。

第六课投资理财(略)

储蓄股票债券保险各自特点

商业银行的三大业务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1、我国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为什么要坚持这样的分配制度?

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制度,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的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我国的分配制度从根本上来说是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多层次

的状况决定的。

3、我国的非按劳分配包括那些分配方式?其各自的适用范围是什么?按生产要素分配有何意义?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适用于个体经济。注:我国农村农民承包集体土地经营所得属于按劳分配。

(2)按生产要素分配。生产要素包括:劳动、科技、资本、管理等要素。

(3)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①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合理性和合法性的确认。

②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③有利于各生产要素的活

力竞相迸发,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注:公有制企业劳动者的工资奖金收入属按劳分配。

★4、收入分配公平是指什么:

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分悬殊。

★(1)收入分配公平有何意义: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2)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注:初次分配是指企业单位内部的分配;再分配是指政府通过税收、政策、法律等措施实施的分配过程。国民收入是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新创造的价值。从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物质消耗后的剩余部分就是国民收入。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加强国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

率,又要注重公平。

▲5、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效率和公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第一,两者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只有在经济发展、社会财富增加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公平;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公平分配能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第二,效率和公平分别强调不同方面,两者又是矛盾的。

(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①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注重公平。②既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又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③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悬殊。④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第八课财政和税收

★1.财政的作用:①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免费义务教育、各自社会保障、抗震救灾、帮护困难群众和下岗失业职工等等)。②财政具有促进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如国家通过财政支持某些行业、某些地区的建设、财政投资基础设施行业等等。)③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国家通过财政政策促进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2.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①经济发展水平对国家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二者是根与叶的关系、源与流的关系。

促进经济的发展是提高国家财政收入的根本途径。

②国家要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和人

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3.增值税的作用:

①增值税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税漏税行为。

②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

★4.个人所得税作用: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配置资源有哪些优点?

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②市场能通过价格的涨落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实现资源配置。

③面对市场竞争,在利益杠杆作用下,生产经营者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

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市场主要是通过价格、供求、市场竞争机制实现对资源配置的调节)

(2)市场配置资源的局限性: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②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2.为什么要诚实守信、规范市场秩序?

①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诚信缺失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坑蒙

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交易萎缩、经济衰退。

②只有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市场才能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才能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才

能保证国民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3.如何规范市场秩序?

①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必须坚持和完善各项市场规则。坚持和完善市场准入

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

②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③每个经济活动参加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又

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人人都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有哪些?3条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标志);

(2)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3)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5.为什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弊端。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③加强宏观调控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国家必

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6.我国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7.我国宏观调控手段:经济手段(经济政策和计划)、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行政指示、规定命令)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全面小康社会有哪些些新要求?(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

全面改善人民生活。(3)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

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2.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②核心是以人为本。

③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④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7条

(1)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①“一道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创新型工业化道路

②“一方针”: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③“三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

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由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4)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5)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6)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发展差距。(继续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推进中部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7)面对经济全球化要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

(1影响:

①利: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的

合理配置、各国经济的发展,为各国经济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②弊: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

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2)应对策略: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2.世界贸易组织

作用3条:

①积极组织多边谈判

②为国际贸易制定了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协定

③是为其成员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

基本原则5条:

①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②市场准入原则③互惠原则④公平竞争与贸易原则⑤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

3.简述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积极影响?7条

①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②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

③推动了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

④带动了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⑤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⑥提高了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⑦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4.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4条

(1)要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具体要求:要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2)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战略。(一方面要“引进来”,创新利用外资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要“走出去”,要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实施多元化战略,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要以质量和品牌取胜。

(3)要有规则意识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本领,学会利用世界贸易规则解决贸易争端,维护国家利益和企业合法权益。(4)要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发展的根本基点(根本立足点)。

考点1:理解影响价格的因素。

智慧棒是爱国者的经典产品,是全球最小、最轻、最薄、最快的U盘。2005年时智慧棒F1-110X 1G零售价为1288元,到了2008年7月,零售价降到了269元。

该U盘降价的原因是什么?

(1)供求影响价格。当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

(2)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迅速提高,使得生产U盘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大大降低,凝结在单位U盘的价值量大大减少,因而U盘价格大大下降。此外,由于现在U盘行业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使得供给量增加,所以价格降低。

考点2: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生产经营的影响。

近年来,受我国空调市场巨大的消费需求空间和相对高利润率的刺激,许多企业争相进入空调市场,致使整个行业生产规模近年来以每年30%~40%的增长率猛增.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海尔,格力等空调企业,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科学管理,科技创新,开发科技含量高,质量好,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企业经营效益不断提高.而有的企业盲目跟风,不仅没有核心技术,而且管理混乱,濒临破产。

(1)由于空调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了空调价格不断下降,从而使电风扇的销售量不断减少,你认为这里的原因是什么?

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将使消费者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空调和电风扇的功用相近,是互为替代品。因此,当空调价格下降后,老百姓会减少对电风扇的需求。

(2)请你联系材料说明价格变动是如何影响生产的?

①调节生产规模。空调生产的高利润吸引许多企业把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投身空调生产,空调业的生产规模扩大。

②刺激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海尔等空调企业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进行科技创新,提高了经济效益。

③促使商品生产者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海尔等企业生产的产品科技含量高,质量好,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从而获取更多的利润.

考点3: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汽车生产能力的提升,家庭轿车正在走入平常人家。目前我国家庭轿车需求量等于全球年产量.新近一项调查表明,中国城镇家庭中大约有2600万户有购车的欲望,这相当于全球汽车厂商一年的总产量。

请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家庭轿车消费增长的原因.

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收入的增长是家庭轿车消费增长的主要原因。

②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汽车生产能力的提升,促进了汽车消费的增长;人们对汽车的需求反过来促进了汽车的生产.

③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力。轿车价格下跌是引起汽车需求增长的原因之一.

④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的变化,也是引起轿车消费增长的原因.

考点4: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应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保持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体现。

考点5:理解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材料1:药品作为治病救人的特殊商品,其质量是产品品牌的根本保证。北京医药集团不断完善质量管理,提升产品质量,始终把“质量就是生命”这一理念贯穿于生产之中,对生产流程上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都严格把关,实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质量管理,不合格产品决不出厂,让顾客形成“吃北京药放心”的心理感受,树立北药在市场和用户心中的诚信形象。所属企业多次荣获北京市质量管理优秀企业。

材料2:北京医药集团大量投入研发技改资金,提高了产品质量,开发了新产品,为北京医药集团每年产生可观的销售收入。

材料3:在当今的市场竞争中,服务已不再是企业的份外工作,而是产品的第二生产,是市场竞争的焦点,是为企业赢得市场、赢得顾客、赢得利润、赢得信誉的重要武器,是扬品牌之名、扬企业之名的极好途径。北药集团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积累,建立多角度、多层面的服务体系。

(1)北京医药集团采取上述举措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2)综合材料1、2、3,说明北京医药集团是如何实现成功经营的?

答案:(1)获取利润。

(2)①制定了正确的经营战略。北药集团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把“质量就是生命”这一理念贯穿于生产之中,实施优势品牌战略,发展自己。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了自己的竞争优势。北药集团投入研发技改资金,提高了产品质量,开发了新产品,以优质的产品、优质的服务赢得市场,使自己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③诚信经营,树立了良好信誉和企业形象。北药集团注重产品质量的同时,加大多角度、多方位的服务,赢得市场、消费者,也赢得利润,使企业经营成功。

考点6: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请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几点合理化建议。

①党和政府应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②大学生要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就业观、多种方式就业观等正确的就业观念。

③大学生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与素质,积极自谋职业、自主创业。

考点7: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材料1:据统计,我国富有群体的社会财富约占全国个人全部财富的71%,其中,不到0.5%的家庭拥有全国个人财富的60%以上。地区差异更加明显,上海市的人均年收入是西部地区的10倍以上;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元,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然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相对差距和绝对差距仍在扩大。社会财富分配的悬殊,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巨大障碍。

材料2:2009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09年要集中力量办一些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实事,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以下问题:

(1)解决好社会公平问题有何意义?

(2)请你就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至少三条)

答案:(1)解决好社会公平问题,有利于激发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劳动效率;有利于协调好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2)①从根本上说,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②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③国家要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④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⑤更好地发挥国家财政的作用,加大财政对社会公共事业的支持力度。

考点8:分析我国财政的作用。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汇报2008年1月至7月财政运行情况时指出:(1)各项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农林水事务支出同比增长37.8%;教育支出同比增长23.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同比增长46.5%,其中,自然灾害生活补助支出同比增长9.9倍;医疗卫生支出同比增长34.7%;科学技术支出同比增长43.8%;环境保护支出同比增长92%,主要是污染防治支出增加较多。(2)财政宏观调控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根据物价上涨情况,及时完善和落实各项财政补贴政策,截至7月底,中央财政已拨付城乡低保补助资金36.1亿元,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拨付油价补贴资金365.38亿元,支持受成品油价格调整影响较大的农林渔、公共交通等行业发展。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了财政的作用的?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教育支出同比增长23.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同比增长46.5%,其中,自然灾害生活补助支出同比增长9.9倍;医疗卫生支出同比增长34.7%;科学技术支出同比增长43.8%;环境保护支出同比增长92%,中央财政已拨付城乡低保补助资金363.1亿元,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农林水事务支出同比增长37.8%;拨付油价补贴资金365.38亿元,支持受成品油价格调整影响较大的农林渔、公共交通等行业发展。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根据物价上涨情况,及时完善和落实各项财政补贴政策。

考点9:分析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1)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二者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只有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财富不断增加,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持续增长。

(2)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考点10:理解市场调节的作用、局限性。

请你对如何解决房价涨幅过快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政府应着力培育统一开放的房地产市场,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对市场行为,政府不应直接干预。

②市场调节具有自身的弱点和缺陷,在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应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综合采取土地、财税、金融等相关政策措施,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③总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房价涨幅过快的问题要把“无形手”和“有形手”结合起来。

考点11: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与手段,说明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性。

阅读材料,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2009年12月5日至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们必须坚持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通过推进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材料2: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突出,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2009年3月4日,国务院又发出通知,要求各级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要按照国务院的要求,继续做好食品安全的集中整顿工作,对不符合安全规定的要坚决取缔。要通过集中整顿,使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得到切实保障。2009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施行。凡违反本法规定,未经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或者未经许可生产食品添加剂的生产者将受到严厉的制裁。

材料3:2009年3月16日,财政部、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大家电下乡政策实施力度的通知,决定在继续执行家电下乡补贴政策的基础上,将家电下乡补贴的品种扩大到10大类。

(1)我国的宏观调控主要目标是什么?

(2)结合材料1,谈谈国家怎样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3)材料2、3中,国家对国民经济宏观调控采用了哪些手段?

答案:(1)我国的宏观调控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2)①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②加强和改善国家宏观调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③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与加强和改善国家宏观调控有机结合起来。④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改革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3)①财政部等政府职能部门执行家电下乡补贴政策,是国家用经济手段对国民经济实行宏观调控。②《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施行,是国家用法律手段对国民经济实行宏观调控。③国务院要求继续做好食品安全集中整顿工作,严厉制裁未经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生产食品添加剂的生产者,是国家用行政手段对国民经济实行宏观调控。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货币的本质是价值尺度。(一般等价物)

2.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时需要现实的货币。(观念的货币)

3.纸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货币的职能)

4.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和购买力。(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不能规定购买力)

5.通货膨胀一定会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一定是通货膨胀引起的。(前半句正确,后半句错)

6.外币的汇率升高,意味着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外币升值,人民币贬值)

7.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商品的出口。(不利于商品的出口,利于商品的进口)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1.供求决定商品的价格。(价值决定价格)

2.某一生产者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其商品的价值量会下降。(价值量不变)

3.某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一定会赚钱。(不一定)

4.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比较大)

5.一种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的需求量会增加,其互补品的需求量会减少,其替代品的价格会上升。(正确表述为:一种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的需求量会减少,其互补品的需求量会减少,其替代品的需求量会增加。)6.当商品供不应求时,生产者会减少生产。(扩大生产)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1.人们的收入差距缩小,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消费水平会提高)

2.贷款消费就是超前消费。(不能等同)

3.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在家庭总收入中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减少,表明人们生活水平下降。(正确表述为: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减少,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4.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这三种消费心理都是不健康的。(前两种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攀比心理是不健康的)5.绿色消费的主旨是可持续性消费。(主旨是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促进作用。(可能是促进,也可能是阻碍作用)

2.公有制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体作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

3.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股份制经济必然是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必然是非公有制。(前者对,后者错)

5.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地位和市场地位都是平等的。(不平等,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

1.法人代表是经济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将法人代表改成法人)

2.公司的股东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负清偿责任。(以认购的股份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

3.有限责任公司的资本必须划分为等额股份,并以股票形式加以表现。(股份有限公司)

4.股东大会及其董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决策机构)

5.企业的经营规模越大越好。(错,要适度)

6.劳动者实现充分就业,完全是政府的责任。(错)

7.劳动者履行义务,是以劳动者享受权利为前提的。(劳动者享受权利,是以履行义务为前提)

第六课投资的选择

1.储蓄存款既来自个人,又来自企事业单位及政府机关。(只来自个人)

2.在我国,吸收存款最多的金融机构是中国人民银行。(是商业银行)

3.居民储蓄越多,越有利于国家的经济发展。(不一定)

4.股票是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债券)

5.国债是各级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其风险和利率都比较低。(中央政府发行)6.社会保险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商业保险)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1.按劳分配只存在公有制范围之内,公有制经济中只采用按劳分配。(前者正确,后者错)

2.各种分配方式在我国分配制度中的地位是平等的。(不平等,按劳分配占主体地位)

3.非劳动收入分配包括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非劳动收入包括按资本要素和按技术分配两种)

4.资本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指资本是创造价值的源泉。(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5.按劳分配只体现公平,按生产要素分配只体现效率。(两者都既体现公平,又体现效率)

6.公平是效率的物质前提,效率是实现公平的保证。(效率是前提,公平是保证)

7.兼顾效率与公平,必须正确处理好初次分配注重公平与再分配注重效率的关系。(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

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

1.现实生活中的财政收入包括税、费、利、债四大来源。(不包括债务收入)

2.财政收入越多越好。(错)

3.财政收支平衡就是指财政收入与支出相等(有三种情况,等于、略大于、略小于都属于收支平衡)

4.财政的作用就是财政支出的作用(包括财政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

5.当经济发展过热时应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政策)

第九课征税和纳税

1.税收的固定性就是指税收一经确定便一成不变(不能随意改变)

2.增值税的征税对象是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将征税对象改为纳税人)

3.我国对个人所得税采用超额累进税率进行征税。(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两种方式)

4.纳税人是指最终承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负税人)

5.个人有收入所得就必须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不是,必须具有应税收入)

6.个别企业和个人用欺骗的方法骗取国家出口退税的行为属于偷税。(骗税)

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市场经济起基础性作用)

2.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是基本标志,共同富裕是根本目标)

3.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宏观调控应该以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为主。(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

5.经济过热时应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紧缩性)

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经济增长就是经济发展。(不同,前者侧重数量,后者侧重质量)

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以人为本(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

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一个国家在某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比其他国家高,表明这个国家拥有生产该产品的相对优势。绝对优势)

2.对外依存度越高越好。(错)

3.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包括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技术全球化。(将技术全球化改为资本全球化)4.经济全球化只对发达国家有利对发展中国家不利。(有利有弊)

5.世贸组织最重要的原则是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非歧视原则)

6.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导的经济运动。(以发达国家为主导)

复习政治生活要诀:主体活动-----对应知识

1.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3.人民民主的特点

⑴广泛性。表现在:①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②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⑵真实性。表现在:①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②现实生活中,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政治权利:⑴选举权与被选举权(选举或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即人大代表的权力,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一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和标志。)⑵政治自由⑶监督权

●政治性义务:⑴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⑵遵守宪法与法律

⑶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⑷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参与政治生活原则:

⑴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项原则表明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⑵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如何处理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一方面,树立权利意识,依法行使自己权利,又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另一方面,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1)要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要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3)要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4)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遵循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职责、程序、要求。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方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民主选举:

(1)选举方式:①从选举人角度,分为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②从被选举人角度,分为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2)我国当前的选举方式(是什么):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其中县、乡人大代表实行直接选举;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都实行差额选举。村委会居委会是直接选举。

2、民主决策的主要方式有:⑴社情民意反映制度⑵专家咨询制度

⑶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⑷社会听证制度

意义:⑴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了决策的民主性⑵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⑶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⑷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3.民主管理:

(1)人民当家作主的最有效途径: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

(2)村委会居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国家机关、政府部门、基层政权组织。

4、民主监督的方式:⑴信访举报制度⑵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⑶舆论监督制度⑷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

意义: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也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如何负责任的行使:①从公民态度上说,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②从公民的行为方式上说,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政府(在材料中常见的称谓变化: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包括中央政府(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政府是行政部门,一般代表国家。):

●我国政府的性质

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⑴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政治职能(包括两方面: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

⑵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济职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仅仅是指经济领域)

⑶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文化职能(A.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B.科学文化建设——科、教、文、卫、体等事业)

⑷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公共设施建设;医疗水平;社会保障;人口;环保)

(注1:国家职能的实施主体只能是国家机关,其他如:政党、人民政协、村委会、民间社会团体、群众组织等的活动都不是国家机关。注2:政府承担着重要的职能,并不意味着政府包办一切。有些事情政府办不了,也不该办。)

●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工作原则

宗旨:为人民服务

工作原则:对人民负责(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公民向政府部门求助或投诉的方式与途径:可以拔打热线电话、可以到信访部门上访、可以通过政府网站(电

政府依法行政具有重要意义。①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②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增强政府权威;

③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④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的基本要求

A、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B、加强行政执法队伍的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C、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政府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为什么要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

⑴必要性:权力是把双刃剑,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⑵意义: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只有加强对权力制约和监督:①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的决策。②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③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④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怎样监督政府权力的行使:

⑴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

⑵建立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

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有: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有: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行政机关内部特别机

人大代表的义务是: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表现:A、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代表代表人民执行权力。对不称职的代表可依照法律程序罢免。

B、人民代表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司法机关都由人大产

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C、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中央统一领导,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等)

(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为社

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⑵民主执政。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⑶依法执政。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

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2、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3、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大力发展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

4、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调动民族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5、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义务。

6、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利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间共同利益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为了和平与发展,必须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特征: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

世界多极化趋势及意义:多种力量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转向经济和科技领域。当前,我国要着力于发展经济和科技,增强综合国力,力争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我国的对外政策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其基本内容如下:

⑴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⑵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⑶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⑷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从政治生活角度谈谈国家间“加强合作、共度时艰”的理由。(请同学作为模板题去背)

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针对金融危机,通力合作,共度时艰,有利于维护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20国集团通力合作顺应了这一时代潮流。这不仅有利于维护各国的国家利益,而且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共建和谐世界。

③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基本目标之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因此我国要加强同国际社会的合作。

一、公民的政治生活的易错知识点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公民当家作主。

(注意:公民与人民不能等同。凡人民一定是公民,但公民不一定是人民。)

2、在我国,公民的权力和义务是相统一的。(注意:权利与权力不是一回事)

3、我国是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注意:人民民主与人民民主专政不一样的)

4、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作为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其主体是全体公民。

(注意:并不是所有公民都有。宪法有规定要年满18周岁,而且依照法律未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5、选举权就是选举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利。

(注意:是选举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即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

6、享受权利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

(注意:人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都是当家作主的体现。)

7、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公民,享有公民的权利就越多。

(注意: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不影响公民享有的权利的多少。)

8、“选举与我无关”“选谁都可以”

(注意:错,这是公民意识不强、主人翁意识不强的表现。)

9、决策是少数精英的事,让公民参与决策过程,只会干扰决策的形成。

(注意:不是少数精英的事,公民参与决策,反映公民的意愿,集中公民的智慧,有助于形成科学的决策。)10、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监督权,实行民主监督,是弱者对强者进行监督,不起任何作用。(注意:错,公民实行民主监督,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见课本第29页)

11、公民应先履行义务,后享受权利。

(注意:权利和义务作为法律关系是同时产生而又相对应存在的。)

12、村民委员会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国家机关。

(注意: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都不是国家机关,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二、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的易错知识点

1、中国共产党能代替国家行使政府职能。

(注意:错,政党、社会团体、政协、爱国组织都无权行使或者代替政府行使职能。)

2、政府有管理经济的职能,所以政府可以直接干预经济活动。

(注意:政府不可以直接干预经济,而是以宏观调控为主,变直接干预为间接引导。)

3、合理行政就是合法行政。

(注意:都是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4、政府要依法行政,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必须加强立法工作。政府属于立法机关。

(注意: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5、在政府民主决策过程中,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对少数人的意见不予考虑。

(注意: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尊重少数原则都是我们在民主决策中应坚持的原则。)

6、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注意: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

三、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易错知识点

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所以人民能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注意: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不能说我国人民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2、国务院可以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也是立法机关。

(注意:国务院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制定有关行政法规,但不是立法机关。)

3、各级人大都能制定法律,都是立法机关。

(注意:地方人大只有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地方性法规不能等同于法律,不是立法机关。)

4、中国共产党要依法行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注意:中国共产党是依法执政,政府才是依法行政。)

5、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了核心和先锋模范作用,体现了党的思想领导。

注意: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了核心和先锋模范作用,体现了党的组织领导。)

6、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有共同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注意: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有共同的利益和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利益;各民主党派代表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利益。)

7、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是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

(注意: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相互监督。)

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成为对民主党派进行政治、思想、组织领导的决定性因素。

(注意: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进行政治上的领导。)

9、人大代表代替人民行使国家权力。(注意: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10、人民代表大会享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注意: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享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11、人大和其它国家机关是相互监督的关系。

(注意:人大和其它国家机关是监督与被监督、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12、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注意: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1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

(注意: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权力机关。(注意: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

15、人大是行政机关的执行机关。(注意:行政机关是人大的执行机关。)

16、我国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注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权组织形式。实行民主集中制是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原则之一。)17、各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有制定法律的权力。

(注意:各级地方人大有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全国人大才具有有制定法律的权力。)

18、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全部问题。

(注意: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

19、中共中央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注意: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20、人民政协是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决策机关。

(注意:中共中央是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决策机关)(即党的政治领导)。

21、政协具有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政治协商的国家职能。

(注意:政协具有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政治协商的职能,但政协不是国家机关不能行使国家职能。)

22、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注意: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是贯穿这一理论的主线。“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

23、中共中央是我国的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都是中央的执行机关。

(注意:错,我国的权力机关是人大,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都在中共中央的统一领导下(政治领导)协调一致开展工作。)

24、中共中央提出方针政策是通过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变为国家意志的。

(注意: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政治领导是通过法律来实现,党的政治领导通过人大变为国家意志。)

25、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是行使国家职能的国家机关

(注意:全国人大、国务院是国家机关;政协不是国家机关,而是政治协商机构。)

26、我国的多党合作就是多党联合执政或共同执政。

(注意:不对。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27、我国的国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政体是人民民主专政。

(注意: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8、我国民族问题就是宗教问题。

(注意:往往交织在一起,但民族问题不一定就是宗教问题)

29、宗教不得干预政治,政治也不能干预宗教。

(注意:宗教不得干预政治正确,但政治也不能干预宗教是错误的)

30、在我国,宗教活动受到法律的保护。

(注意:正常的宗教活动才受到法律的保护)

31、我国已经消灭了民族压迫,所以不存在民族问题了。

(注意:消灭了民族剥削和民族压迫,就消除了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根源。但当前影响我国民族团结的问题仍然存在。)

32、中华民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始形成的。

(注意:错)

33、少数民族和汉族的分布,界限十分清楚。

(注意:我国民族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34、我国支持和鼓励人民信仰宗教。

(注意:我国是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但不支持和鼓励人民信仰宗教。)

35、我国实行自主自办的方针,与外国宗教不存在交往。

(注意:我国宗教在独立自主自办的前提下,发展与国外宗教的交流和交往。)

36、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为了使宗教信仰最终放弃有神论和宗教信仰,逐步消灭宗教。

(注意: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为了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把宗教活动纳入政策、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

37、我国的宗教性质上已发生了根本转变。

(注意: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宗教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宗教的性质仍然是唯心主义。)

38、宗教已经完全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注意: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39、在我国,宗教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

(注意:宗教主要起着消极作用,只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起一定积极作用。)

40、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民族关系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这些现实情况是指我国自秦汉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注意: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民族关系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历史特点是指我国自秦汉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4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注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有权制定民族区域自治法,行使自治权。

(注意: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自治性法规。)

4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是在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的特别行政区。

(注意: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中央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不是特别行政区。)

44、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注意: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享有充分的自治权。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45、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有立法权。

(注意: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自治性法规,没有立法权。)

46、民族自治地方是具有独立主权的实体。

(注意:民族自治地方是我国的地方行政区域,不具有独立主权。)

47、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即三原则一政策)

48、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注意: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49、人民当家作主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注意: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50、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

(注意: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四、当代国际社会

1、各国的外交政策都是由本国的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决定的

(注意:各国的外交政策都是各国的国家性质、国家利益决定的。)

2、联合国大会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

(注意:联合国安理会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

3、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

(注意: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也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4、国家力量相同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注意:共同国家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

5、一国的经济越发达,对维护世界和平的贡献就越大。

(注意:错,不能这样认为,这是不科学的观点。)

6、弱国无外交,经济实力的强弱决定一国的外交政策。

(注意:弱国也可以发展对外交往,推行本国的外交政策,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

7、只有维护本国利益,才能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注意:若只顾本国利益,而不顾他国利益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就不能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甚至会阻碍或破坏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文化生活基础知识梳理

【一、文化的作用】

1、为什么重视文化——文化的力量(“文化的作用”或“文化软实力”)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P9

(2)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不同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的发展不同。不同的民族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性质不同…)

2020年高二历史必备知识点总结

高二历史必备知识点总结 高二的学生还在为提高历史成绩而苦恼吗?其实历史成绩的提 高有赖于我们对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下面是为大家的高二历史必备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 毛泽东思想 (一)历史背景: 1、阶级基础: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2、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3、实践基础:毛泽东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和实践,共同创立了中国共产党;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萌芽:大革命时期(1924-1927.7) (1)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2)观点:分析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指出农民问题是革命中心问题。 2、初步形成:土地革命时期(1927.8-1937.7) (1)著作:《井冈山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存在》 (2)思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3)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3、正式形成:抗日战争时期(1937.7-1945.8)

(1)著作:《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 (2)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3)中共七大:1945.4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4、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1)人民民主革命理论形成 著作: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讲话、《论人民民主专政》 思想: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思想 意义:为人民政协制度和新中国成立奠定理论基础 (2)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理论: ①―社会主义改造‖思想:1953中共定―一化三改‖方针 ②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三)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四)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1、性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共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2、作用: ①毛泽东思想是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指导民主革命赢得了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指导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建立了社会主义; 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复习提纲 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 第八课走近国际社会 1、主权国家: ①地位:国际社会最基本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②分类:A、按国家性质分为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 B、按经济发展程度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③构成因素: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其中,主权最重要,它是一个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④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⑤基本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其国际争端。 2、国际组织: ①含义:一些国家、地区或民间团体,出于各种特定目的,通过签订条约或协议建立的有一定规章制度的团体; ②分类:A、按成员性质分为政府间和非政府间; B、按地理范围分为全球性和区域性; ③作用:(积极方面)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节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 3、联合国: ①性质:当代国际社会中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②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③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内政; ④作用:A、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B、也有局限性。 4、中国在联合国中的作用: 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守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在一系列全球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5、国际关系: ①含义:国家之间(最主要)、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 ②内容: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 ③基本形式:竞争、合作、冲突。 6、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①表现: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②重要性: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③要求: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内政。 7、我国国家利益的主要内容: 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我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知识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世袭制:夏朝王位世袭制确立,家天下形成,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2宗法制:宗法制的特点和作用 目的:确定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族的地位。 (1)特点 ①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 ②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国”与“家”结合。 ③大宗与小宗既是家族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④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2)作用 ①对西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是西周政治的建制原则和指导思想。 ②对后世:影响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日常生活观念。如修族谱、认祖归宗、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甚至过分强调家庭本位和重视人情关系等。 商朝时期实行宗法制。 3、分封制 目的:巩固周王朝统治 基本内容:①分封对象和主要国家:A、王族(姬姓贵族);B、功臣;C、先代贵族等;齐、鲁、燕、卫、宋、晋 权利和义务:受封者获得世袭的统治权,但承担一定的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政治与血缘关系紧密结合。 影响:A、积极作用: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扩大疆域。B 弊端: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形成割据混战局面。 4、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A、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B、“分”是“宗”在政治上的表现(分封制是按照宗法制的等级秩序严格进行的) C、“宗”是“分”的主要依据和血缘纽带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1、六王毕 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韩赵魏楚燕齐),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王朝---秦王朝。 2、四海一 北击匈奴 蒙恬收回河套地区,修筑长城和“直道”,加强北部边防,设九原郡 统一岭南地区 修灵渠(最初服务于军事)沟通湘水和漓水,岭南设郡(南海郡),归入中央王朝管理的开始 “西南夷” 开辟“五尺道”,部分地区任命官吏,该地区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开始 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它结束了中国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它奠定了中国辽阔的版图,加强了中原和边疆以及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促进了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秦统一后,中国社会进入快速发展一途。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总结(精简版)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宗法制和分封制2郡县制·古代中央集权 制度的形成:①皇帝制度的创立:秦王嬴政以皇帝作为自己的名号,总揽全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首创了皇位世袭、皇权至 上的皇帝制度。②秦代中央设置三个最高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 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奏章,下达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全国军事。③郡县制建立: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废除 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有利于封建经济文 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 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并下设吏、户、礼、 兵、刑、工六部。·明朝的内阁:通过废除丞相制度和创设内阁,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清朝的军机处: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 到了顶峰。·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自 此,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鸦片战争(1840~1842):1842年8月,中英签订《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洗劫焚烧了圆明园。1860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八国 联军侵华(1900~1901):1900年6月,八国联军借口镇压义和团 运动,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9月,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影响: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亥革命意义: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创建了民主共和政体,颁布了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五四运动历史意义: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日内瓦会议:1954年4月在瑞士的日内瓦举行会议,这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国际会议,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展开了积极的外交活动。·万隆会议:1955年4月,亚非29个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国际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会议期间,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同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1971年10月,联合国第26届大会上,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在上海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1978年底,中美两国发表《中美建交公报》·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秋,田中角荣首相访华。·1973年,中日建交。新时期的外交成就:1985年,邓小平明确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这一论断成为新时期中国对外方针的出发点。由中国领导创立的“上海合作组织”于2001年在上海正式成立,对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起到重要作用。·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主要内容:在雅典城邦,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构;陪审法庭——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首席将军——执掌军政大权。·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作用: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维系和稳定帝国统治; ②罗马法内容丰富,体系完善,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系统比较 完备的法律体系;③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它的很多原则和制度对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产生了重要影响。·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美国总统共和制:美国1787年宪法:根据美国宪法,联邦政府分为行政、立法、司法三个相对独立的部门。国家立法权归于国会;行政权归于总统;最高司法机关是联邦法院,并拥有解释一切法律及条约的权力。政府各部门的权力是彼此制约和平衡的。美国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1871年3月28日成立的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历史意义:①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②它成功的将社会主义理论变成实践;③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独立运动。·两极世界的形成:杜鲁门主义:标志“冷战”的开始,是“冷战”在政治领域的表现。马歇尔计划:“冷战”在经济领域的表现。北约和华约: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古代中国农业:主要的耕作方式是铁犁牛耕,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小农经济: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古代中国商业唐代长安城内有坊、市之分。唐代后期,城市坊和市的界限逐渐被打破。到宋代,店铺已可随处开设。元朝大都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繁华的商业大都会。明清时期,在全国各地,涌现了许多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重农抑商的影响: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强化了自然经济。“海禁”与闭关锁国的影响:①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②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 以发展生产力,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背景:①自然经济的解体;②外商企业的刺激;③洋务运动的诱导。短暂春天:民国初期,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的民族工商业,出现了一个短暂的天。曲折发展:从1927~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抗日战争爆发后,国统区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造成官僚资本的膨胀,民族资本的萎缩。民族工业的萎缩:1946年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此后,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了国货;官僚资本大肆进行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企业;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民族工业陷入绝境。·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历史意义:①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②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展,随后全国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980年,创办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1984年,沿海开放城市,从北到南共14个城市(大连、上海、广州)1985年,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湾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中共十五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新航路开辟过程: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到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1492年,哥伦布率领船队横渡大西洋,终于到达美洲。 1497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到达了印度。1519——1522年,麦哲伦率领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意义:①结束了世界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世界开始连成一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②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英国:1588年,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开始走上殖民扩张之路。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英国的棉纺织业,被称为“蒸汽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资产阶级依靠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在世界范围内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以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变,到19世纪中后期,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1870年以后,科学研究的成果被应用于工业生产,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垄断组织开始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生产力的发展,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出现,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国际分工日益明显,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罗斯福新政背景:美国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胡佛反危机措施的失败。主要内容:①整顿银行与金融业,克服金融危机; ②调整农业政策,恢复农业生产;③复兴工业,保护工人权利;④ 实施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特点: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经济进行全面的干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①实行余粮收集制; ②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③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④实 行普遍劳动义务制。2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对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时间:1921年。内容:①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②允许私人投资中小企业,实行国家资本主义;③恢复自由贸易, 废除实物配给制;④实行按劳分配制。作用:促进经济恢复,巩固工农联盟政权;是一条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3“斯大林模式”表现:政治上,高度集权,干部终身制,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盛行;经济上,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此协定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2《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创立于1947年,1948年正式实施。该协定的宗旨是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 3欧洲联盟成立:1967年,西欧六国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三个机构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 1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PDF.pdf

思想政治必修四政治生活复习提纲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1、生活处处有哲学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3)、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什么是哲学?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一句话,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有两个方面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2)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 2、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意识。 3、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 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1、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它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2)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2、马克思主义哲学: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伟大的变革。 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整本书知识点总结

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了解古代中国的主要农具: (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2)奴隶社会:石器锄耕:耒耜; (3)封建社会:铁犁牛耕:①西汉赵过推广耦犁(二牛抬杠);②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③隋唐,江东出现曲辕犁,标志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2、了解古代中国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 ⑴我国古代一直很重视农业灌溉,著名的水利工程有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代人民创造了一种“井渠”(龙首渠),后来传到西北地区称为坎儿井。 ⑵人们还创制和改进农业灌溉工具。 ①曹魏时,经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②唐朝时创制了筒车; ③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水转翻车); ④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这些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的应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3.了解古代中国基本的土地制度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 (2)奴隶社会(商周):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 (3)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确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相继进行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这种封建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4.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 ⑴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①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普及,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⑵小农经济的特点: 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③生产为满足家庭消费和交纳赋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局限:具有分散性、落后性、封闭性、脆弱性。 ⑶小农经济的地位(影响):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历代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扶植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发展 1.了解古代中国在丝织、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丝织: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 ①新石器时代:丝织技术已经出现。 ②商朝:已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 ③汉代纺织业已相当发达,通过丝绸之路,外销丝绸(被称为丝国); ④唐朝:技术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⑤明清时苏州、杭州、南京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江南纺织业发达的地区还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冶金: ①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进入了繁荣时期,出现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精美青铜器。

高二历史会考重点知识点归纳

精心整理 高二历史会考重点知识点归纳 【篇一】 一、国共的十年对峙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1937年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国抗日战争开始。面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 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 ( 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朝。 2.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3.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宗法制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4.柳宗元的《封建论》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文中的“封建”的含义是分封制。 5.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的是宗法制。 最* 劳动。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 13.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14.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是垄作法。

15.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分别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营手工业。 16.明清时期,苏州和杭州是最的丝织业中心。 17.“商人”最早出自于商朝。 阶级矛盾:土地兼并、赋税沉重,连年战争、自然灾害-----农民起义 *:宋辽、宋夏战事不断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2.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积弱-----军队战斗力弱 原因:皇帝集军权、更戍法 积贫-----国家财政负担沉重入不敷出 (失败原因 和。 2、强兵之法(整军) 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军器监 作用:北宋国力增强,积弱局面有所改观

整理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复习提纲

整理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复习 提纲 高中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知识点温习提纲 必修2?《政治生活》温习提纲 第1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主体:公民) (知识提纲: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的特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坚持的原则、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第1课人民民主专政 1、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 我国宪法规定:“x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同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最大特点: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对份子实行专政。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3、人民民主的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保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注意区分两个特点)人民民主的特点广泛性和真实性表现: (1)人民民主最广泛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但体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现阶段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指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戴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戴祖国统1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 (2)人民民主最真实

①人民民主的真实性既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资的保障,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权益得到日趋充分的实现。 ②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获得的成绩,充分反应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3)人民民主的最管用 我国建立1整套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 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坚持4项基本原则;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新的历史时期有新的要求; 5、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1)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政治自由(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监督权。 (2)我国公民的政治义务:保护国家统1和民族团结、遵照宪法和法律、保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6、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①坚持公民在法律眼前1律同等的原则;(同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②坚持权利和义务统1的原则;(1方面要建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另外一方面,要建立义务意识,自觉实行公民义务。) ③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 4 \* GB3 ④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有序的政治参与) 7、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历史会考知识点大全

2018年历史会考复习提纲(人民版必修一)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和宗法制 1、西周分封制--地方管理制度 ⑴含义:封邦建国-- ⑵对象:①同姓王族②异姓功臣③先代王族之后 ⑶权利: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用人权,行政权,财政权,军事权) ⑷义务: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⑸作用:①积极: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②消极:后来诸侯国中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2、宗法制 ⑴含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 ⑵特点:嫡长子继承制-(核心内容) ⑶宗法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全国 2、皇帝制度的创立 3、实行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 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4、如何评价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①对秦朝的影响:一方面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及形成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秦朝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②对后世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必修一调整“1(3)了解察举制、科举制、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基本内容”为“1(3)了解汉代察举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的基本内容与作用”。(两汉) “察举制” 内容:由地方官吏察访合适人才向中央推荐予以任用。 特征:A以品德、才能为标准。 B封闭,以官举士,民意无从体现。作用:为汉王朝选拔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一定程度上清明了吏治,有利汉代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四、隋唐:科举制 1、特征:考试成绩为选官标准;以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 2、作用:①打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抑制了门阀地主 ②扩大了官吏来源,使庶族地主知识分子也能通过科举参与政权 ③把读书、考试、做官联系在一起,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 ④把选人、用人权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稳定 ⑤是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入仕途径实行开放,允许一定程度的竟争,从而更为公平、合理。 五、隋唐:三省六部制

2019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

【篇一】 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 1、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 时间:14、15世纪 地点:欧洲地中海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城市。 标志:工场手工业产生 2、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 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机器大工业 工场手工业时期的时间:16——18世纪 3、最早走上殖民道路的国家 西班牙、葡萄牙 4、人文主义 核心: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人性从宗教*中解放出来。 作用:在人们的思想解放和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中,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篇二】 1、中国四大发明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1)*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2)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促进欧洲国家在海外建立了殖民地。(3)造纸术、印刷术成为新教的工具。总之,中国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后,在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 2、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经过和影响 原因:(1)欧洲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对黄金等贵重金属的大量需求。(2)《马可波罗行记》引发欧洲人的“寻金热”。(3)奥斯曼帝国控制东西通商道路引发欧洲商业危机。 经过:1497——1522。 (1)1497——1498年,葡萄牙人达·加马开辟从海洋上直通印度的新航路。 (2)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3)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完成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回到欧洲的环球航行。 影响:(1)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2)打破了各国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形成创造了条件。(3)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成长。(4)欧洲殖民者对亚非拉三洲进行殖民掠夺,造成了殖民地人民极端贫困和落后的局面。(5)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 3、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兴起于意大利的原因

高中历史会考常考知识点

高中历史会考常考知识点 英国君主立宪制: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它以明确的条文,限制 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权利。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责任内阁制是英国政治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于18世纪前期开 始形成。根据这一制度,英国首相身兼政府首脑、议会党团领袖和 多数党领袖数职,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美国总统共和制: 美国1787年宪法:根据美国宪法,联邦政府分为行政、立法、 司法三个相对独立的部门。国家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两院 组成的国会;行政权归于总统,他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还 是军队的总司令;最高司法机关是联邦法院,并拥有解释一切法律及 条约的权力。政府各部门的权力是彼此制约和平衡的。 美国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法国的总统共和制: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行政权力归于总统,立法权归于参议院和众议院的两院议会。 德意志联邦制的君主国家: 《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宪法授予皇帝巨大权力;帝国宰相主 持政府工作,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议会作为立法机构,但 是任何法案必须经皇帝批准。 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两极世界的形成:

雅尔塔体制:二战后期,美、英、苏三大国首脑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达成若干协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 即雅尔塔体制,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是“冷战”开始的标志,是“冷战”在政治领域的表现。 马歇尔计划——“冷战”在经济领域的表现。 北约:1949年春,美、英、法等12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 洋公约》,宣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成立。 华约:1955年5月,苏联和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等八国政府 首脑在波兰首都华沙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正式成立了华沙 条约组织(华约)。 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德国和朝鲜的分裂,以及古巴导弹危机,导致“冷战”局面的加剧。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 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它在国际舞台 发挥巨大作用,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世界两极格局瓦解。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 步发展。 诸子百家的主要代表人物:道家学派的老子和庄子;儒家学派的 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学派的墨子;法家学派的韩非子等。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复习提纲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1、★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本质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 2、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 3、★我国人民民主的特点:广泛性和真实性 ①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族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②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充分反映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4、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为什么) ①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政治基石,已被写入宪法;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②新的历史时期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新要求:扩大了社会主义民主;实行依法治国;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3权力)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A、选择权和被选举权的含义: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是公民的选举权;公民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是公民的被选举权; 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力,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②政治自由: 中国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是人民行使

当家做主权利的重要方式,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 ③监督权: 公民的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 6、★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4义务)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 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7、★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和平等地适用法律。(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A、关系: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 a、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b、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B、两要求: a、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 b、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③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A、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B、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 8、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①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②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③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填空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1)演变过程:经历了从_______到________的演变过程。前者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后者从________时期开始,长期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演变原因——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 传说中神农氏创制_____教导民众耕作;________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开始采用铁农具和牛耕技术;___代铁制农具数量大大超过前代,出现曲柄锄和大镰和___犁、_______犁等先进的耕作方式;唐代江东(长江中下游)出现曲辕犁。综观中国古代农具和生产技术的演变,多为量的增加,质的突破不多,长期以来农业耕作技术没有________的进步。 2、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 (1)过程:夏商西周时期,实行土地国有制;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私田大量出现。战国时期_____变法废除井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打破了土地国有制度。此后,私有土地一直呈上升趋势,土地私有制成为传统社会中主要的土地制度。 (2)特点: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是两个最基本的阶级。①地主占有大量土地,通过_____的方式剥削农民。农民在土地上艰辛劳动,只能获得耕作收获的很少一部分。②土地_________,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 (3)影响:①___________导致耕者无其田,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并且往往激起民众暴动。②“_____”的理念和要求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经济意识中十分重要的内容。 3、以____________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1、春秋战国以前,手工业由官府经营,即所谓“工商食官”。春秋战国以后,“工商食官”制度瓦解,形成_____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等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的格局。______手工业由官府直接经营,长期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统治地位。私营手工业由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一种____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很少进入市场。________和_________紧密结合的自然经济,是古代中国社会经济的根本特征。 2、以西汉“工官”制度为例说明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的利弊。 利:利用国家权力,征调最优秀的工匠,控制最上等的原料,产品大多十分精美。 弊:①产品主要供____专用和____私用,使得水准较高的手工业技术局限于为______服务,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②实行_____制度,_____没有人身自由,劳动积极性受到严重束缚;③行业间相互_____,新技术难以推广,技术工艺的传承是封闭性的,往往导致失传。 3、在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纺织原料最初用的是___和___。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有出土文物表明,约在四五千年已出现了丝织物的生产。秦汉以后,中国丝织生产进入兴盛时期。汉代丝织品经过_______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中国因此被称为“_____”。唐代中期以后,随着城市和________的发展,私营纺织作坊兴起。___代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___代在一些纺织业发达的地区还出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 4、(1)冶铜技术:_______时期是我国青铜器铸造业高度发展的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_____时掌握了青铜防锈蚀的技术。(2)冶铁炼钢技术:_____晚期出现人工冶炼铁器。战国中期炼钢和淬火工艺已经有所发展。________时推行铁业官营制度。汉代冶铁开始使用_____做燃料,供风形式经历了自然通风到_______鼓风然后又发展到_______鼓风的进步。东汉初,南阳太守_____创造出以水力为动力的鼓风装置,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5、早期的瓷器又称原始青瓷,是一种____。从____中期到____晚期,是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东汉末期墓葬中,出土了____瓷器。___代制瓷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除越窑的青瓷享有盛名外,____窑的白瓷制作精美。江西______和四川大邑的白瓷也十分著名。唐代晚期,长沙_____窑首创釉下彩绘,并且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清代____年间出现了粉彩瓷器工艺并在_____年间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1、中国古代的商品生产和转运贸易:汉代商运活跃。唐代商旅往来频繁。宋元时期,_____商运发展迅速,中国商品远销到东亚、南亚、西亚以及东欧和北非等地区。明代,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会馆的出现,与按地域结成的_____有关。其中,___商和___商的势力最为强大。 2、古代中国“市”的发展:(1)___代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2)___代的市作为集中贸易地,有专门的管理机构。(3)_____时期出现了民间集市“草市”,政府设立“草市尉”等官职施行经济管理。(4)___代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商业中心,还出现了___市。(5)___代的“市”不再有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不再封闭在政府规定的墙垣之内,而是分散于宅屋之间;原本不许设立市的城郊和乡村也出现了“市”;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视;草市、夜市更加繁荣,草市内还有完备的饮食设施。 3、_____时期,有的城市已经表现出商业集中的趋势。___代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商业中心已经形成。唐朝除长安、洛阳最为繁盛外,_____也是“雄富冠天下”。宋代都市商业繁盛,_____夜市三更结束,晓市五更又开,此外还有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清代繁华的都市有_____、汉口镇、_____镇、_____镇、朱仙镇等。 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1、重农抑商政策(1)提出:_____时期的____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2)含义:重农抑商,或者说“重本抑末”、“强本弱末”、“进本退末”都是强调发展____,限制_____和______的发展。(3)目的:根本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外也有政治文化方面的考虑。(4)具体表现(抑商):出台歧视商人的规定;以国家行政手段打击富商大贾;征收____;实行____制度限制从商的行业部门;禁奢侈;对城市商业经济进行严格管理和限制,如限制“市”的时间、地点、派官员进行监督等。(5)评价:(1)有助于稳定_____经济;(2)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压抑,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长期得不到正常的发育。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2、为了防范外国侵略势力的骚扰,明清王朝长期推行_____政策,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限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从而扼杀了中国对外贸易进步的可能性,成为资本主义萌 芽发展缓慢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总结

高考会考历史复习要点 (依据高中会考考试说明) (必修1)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但同时存在分裂的隐患。 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①秦代中央设置三个最高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奏章,下达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全国军事。 ②郡县制建立: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并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汉初,在地方上,郡国二制并行。 元朝:中央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在地方采用行省(行中书省)制度,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汉的州和唐的道,起先都是监察机构,后都演变成地方行政实体。 明朝:通过废除丞相制度和创设内阁,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清朝:雍正帝时,军机处的创设,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自此,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 二、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鸦片战争(1840~1842):战争中,广州北郊三元里人民自发起来反抗英国侵略者。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内容规定: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④协定关税。影响: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洗劫焚烧了圆明园。1860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俄国在此期间趁机先后共侵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甲午中日战争(1894):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英勇作战,壮烈殉国。1895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内容规定: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款白银2亿两;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6月,八国联军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9月,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内容规定:①赔款白银4.5亿两;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③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④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斗争。影响: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