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圆的整理与复习(公开课导学案)

圆的整理与复习(公开课导学案)

圆的整理与复习(公开课导学案)
圆的整理与复习(公开课导学案)

圆的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的有关知识和圆的周长与面积计算公式,并能熟练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通过知识间的梳理与沟通,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习题的变式变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数学的热爱。

4、感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

教学重点:通过对圆的知识进行分类归纳,有序整理,使其系统化。

教学难点:灵活地运用圆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具准备:板书贴纸,课件

学情分析:

在整理和复习之前,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了有关圆这一章节所有的知识,包括圆的认识,周长和面积的求法,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以及一些简单的组合图形的求法,但知识点较分散,缺乏整体性,因此,这一节课我们要对以上这些内容进行整理和复习,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有关圆的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内容分析:

本次复习把重点放在由学生独立的构建知识体系,从而起到系统掌握知识的目的。本节课的教学模式为:导入——整理和构建知识体系——有层次的练习。在第二版块中,又分为:1、学生课前回忆整理知识点;2、师生合作梳理知识点,构建圆的知识大树-------包括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三大知识板块;3、根据知识体系,查漏补缺,拓展提升。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师:看老师带谁来了?

生:圆。

师:对,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来整理和复习圆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圆的整理和复习)

二、回忆整理、交流探索

(一)、跟学生一起回忆整理圆的认识这部分知识。

1、老师在课前已经让大家翻阅了这部分内容,而且让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一下,你们做好了吗?

2、好,结合你们整理的内容,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关于圆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好吗?

3、师生共同总结相关知识,要抓住主要内容,并注意各部分联系。

4、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板书成一棵圆的知识大树)。

总结完圆的认识这一部分内容,我便及时出几道题巩固知识以便查漏补缺:(1)、圆内最长的线段是()。

(2)、在正方形中截取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是()。(3)、在长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是()。(配合动画演示,使学生对2,3题知识更清晰明了)

【设计意图:在师生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经历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的过程。进一步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利用知识大树的方法呈现出来,比较新颖,深深的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复习圆的周长

师:除了圆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我们还学习了哪些圆的相关知识?

生:圆的周长和面积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复习圆的周长。你们还记得我们是怎样测量圆的周长的吗?

生:绕绳法,滚动法

(动画演示绕绳法和滚动法,教会学生化曲为直的思想,使学生对周长公式记得更牢固)

复习后进行圆的周长的知识应用:

1、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m,它的周长是多少米?自行车车轮的直径50cm,小明骑自行车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多少周?

2、小明的妈妈在自家的墙根下靠墙建了一个花坛(如图直径8米的半圆花坛)。

你能计算出花坛的周长吗?如果不靠墙呢?

第1小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单位的转换;第2小题主要让学生区分圆的周长的一半以及半圆周长的区别,题后小结半圆的周长公式。

【设计意图:在此给学生渗透数学中的化曲为直的思想,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且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用于生活。而在解题中又巧妙的渗透半圆的知识,使得知识总结与解题结合,使学生学有所思,使复习课显得不再枯燥】

(三)复习圆的面积。

看来大家对周长的知识掌握的不错。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复习最后一个知识板块圆的面积。

大家还记得圆的公式的推导过程吗?

动画演示圆的公式的推导过程,教会学生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思想,使学生对面积的公式记得更牢固。

复习后进行圆的面积的知识应用:

1、奥林匹克公园草地上一个自动旋转喷灌设置的射程是20米.它能喷灌的范围是多大?

2、某厂俱乐部有一个圆形舞池,直径为10米,由于占地较多,

周围都往里面缩小1米,舞池面积比原来少多少平方米?

第1小题考查射程指的是半径,第2小题考查圆环知识,并出了直径这一条件,考查学生是否认真细心审题,题后小结圆环的面积公式,并教会学生不用死记硬背只要用大圆面积减去小圆面积即可算出圆环的面积,教会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设计意图:在此给学生渗透数学中的转化思想,运用转化的思想我们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新为旧……灵活运用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三、综合运用,查漏补缺(知识大转盘)

同学们对圆的知识掌握得真不错,看见你们学的那么棒,一群小朋友也想参与课堂,想和你们一起玩知识大转盘,比拼比拼。(转盘上出现学生喜欢的熊大、熊二、光头强、森碟、天天和simi,一下子吸引的学生的眼球,缓解了学生的

学习疲劳,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我是小法官。

1、半径是2厘米的圆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2、周长相等的两个圆,它们的面积也一定相等。 ( )

3、把半径3厘米的圆等分成十六份,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大于圆的周长。( )

4、 3.14×( - )=3.14 × =12.56平方厘米。 ( ) (二)辩一辩,选一选。

一块手表的分针长3厘米,时针长2厘米.

(1)这根分针的针尖1小时走过的路程是多少厘米? ( ) (2)时针1小时扫过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 )

A.3.14 ×2 ×2

B. 2 × 3.14 ×3

C. 2 × 3.14 ×3 ×60

D. 3.14 ×2 ×2 ÷12

(三)想一想,算一算。

已知一个半圆的周长是15.42分米,求它的面积。

(四)知识升华。

已知下图中三角形的面积是30平方厘米, 那么圆的面积是多少平厘米?

【设计意图:学至此,学生已有所疲惫,这时利用知识大转盘,引入孩子们喜欢的熊大、熊二、光头强、森碟、天天和simi 这些小朋友一起来玩数学,一下子吸引的学生的眼球,缓解了学生的学习疲劳,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小结。

2

2

2325

谈谈你对这节课的收获。

这节课我们分圆的认识、圆的周长以及圆的面积三大板块复习了圆的知识,希望圆的知识大树在你们的孕育之下能长成参天大树。

五、板书

【设计意图:利用知识树的方法设计板书,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给学生直观展示了新型的整理知识的方法,让学生对于有条理的梳理知识,形成整体认知结构的学习方法有了进一步的体验。】

六、教学反思:

复习课是一类比较难上得好的课,但在年级老师的鼓励下,我做了大胆的尝试。虽然一开始试教时上得像练习课一样很枯燥,很闷,但经过几次的试教和年级老师宝贵的建议以及我大量的翻阅有关的课外书,最终也上了一节想对自己来说进步较大的课了-----《圆的整理和复习》。本课从以下三大板块入手:知识整理,基础训练,综合训练。

一,知识整理。先让学生回家整理,再以知识树引入,学生每个回答都给本节课的知识树长一个枝,给学生眼前一亮,大大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了以往先让学生整理再口答的枯燥;

二,在点拨中梳理,训练。梳理知识是复习课中很重要的一环。让学生在老师点拨下整理,同时教师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与学生融为一体,

既分工又合作,这样既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思维,获得成功的体验,又使学生学会协作,互助互补,活跃思维。及时反馈,从而理清知识间的脉络,及时查漏补缺,找准圆的周长与面积的意义、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在回忆推导过程中学会化曲为直,化未知为已知的数学思想,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

三,综合训练。把综合训练弄成“知识大转盘”的形式再一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练习不再枯燥无味。且练习的呈现形式是由梳理时的基础练习到“知识大转盘”的综合练习,周长、面积对比练习,易错练习层层递进,使本课显得有一定的深度。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1,语言的准确性有待提高。在课堂上,老师作为一名引导者和组织者,语言的准确、简练是学生快速获得知识的一个重要条件,在本节课

上我的语言有点罗嗦,有些问题重复太多,没有做到精简准。

2,这节课有些知识,如:对称轴,扇形,起跑线等知识没复习到,在难度上没有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在密度上有所欠缺,但是一节课只

有短短四十分钟,我们往往会顾此失彼,这也是我很困惑的地方,

希望大家可以一起帮助我解决这问题。

本次的活动让我发现了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会不断的改进,不断的进步。

指数函数学案

3.1.2《指数函数》学案(一) 姜永章 刘欢 张志华 2012.10.13 一、课标点击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指数的定义并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能够利用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难点: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二、学习探究 问题1: 1、某种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 1个这样的 细胞分裂 x 次后,得到的细胞个数 y 与 x 的函数关系是什么? 2、质量为1的一种放射性物质不断地衰变为其他物质,每经过一年剩留的质量约为原来的50%,求这种物质的剩留量y 与时间 x 的函数关系。 观察你写的两个函数解析式,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你能写出这类解析的一般形式吗? 学习探究(一) 1、指数函数的定义: 。 2、小练习 指出下列函数哪些是指数函数: ① x y 4=; ② x y 4-=; ③ x y )4(-=; ④ x y π=; ⑤24x y =; ⑥x y 32?=; ⑦(21)x y a =-(12 1 ≠>a a 且) 3、思考与讨论: (1)为什么指数函数的定义中要规定a>0,且a ≠1呢? (2)如何判断一个函数是否为指数函数? 问题2、 作函数x y 2=与x y )2 1 (=的图象,并观察图象指出它们的性质。 学习探究(二) 1

2、思考与讨论: (1)底数大小与函数单调性的关系? (2)指数函数,0(>=a a y x 且1≠a ),x 取何值时, 1>y ?x 取何值时,10<,比较b a ,的大小。 四、变式拓展: 1、已知7.08.0=a ,9.08.0=b ,8.02.1=c ,按大小顺序排列c b a ,, 五、归纳总结 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谈谈你的收获和体会。 六、课后作业:93页 A 2 B 1,2,3

人教(2016部编)语文七上第六单元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导学案

发挥想象和联想导学案 【我的目标】 1.明确想象与联想的特点、类型。 2.学习想象与联想的思维方法。 4.在诗词鉴赏、联词成句、写作中尝试运用想象与联想的思维方法。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习重点】 学习想象与联想的思维方法。 【学习难点】 在诗词鉴赏、联词成句、写作中运用想象与联想的思维方法。 ---------------------------------------------- -课前预习案----------------------------------------------- 【课前预习自测】 什么是联想和想象? 联想的方法,纵向:相似联想、相关联想、因果联想、反向联想;横向:过去、现在、未来 由“苹果”你联想到什么? 相似联想--- 相关联想--- 因果联想--- 反向联想--- 过去-现在-未来--- 【我的疑惑】: -------------------------------------------------------课中学习案----------------------------------------------

【我的任务】 一、下面的例子,分别用了哪些联想的方法? 1、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相似联想)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相似联想) 3、冰心《荷叶母亲》由雨中荷叶为红莲遮风挡雨想到母亲为自己遮风挡雨。(相似联想) 4、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朱自清《荷塘月色》)(相关联想) 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果联想) 6、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反向联想) 7、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因果联想) 8、看到他,使我联想起许多往事。(相关联想) 9、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郁达夫《故都的秋》)(反向联想) 二、小组合作: 看下面六个图形,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段文字。100字左右。(你可以选择其中的一幅图,或用所给的图形自由组合成新的图形。可以写成小诗,也可以是散文的一个片段,还可以是小故事甚至一段说理的文字)(10分钟) 【课堂自我检测】

人教版五上《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落花生 课时目标: 1.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好处,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通过分角色朗读,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3.在学习中渗透做人的道理,引导学生做一个默默奉献的人 课时重难点: 紧扣爸爸说的一段话展开朗读体会,让学生认识到本文借物喻理的写法及其所喻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齐读课题,回忆课文内容,想想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二、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默读课文,看看你对哪部分内容更有感受,再好好读一读。(根据学生发言情况引导) 1.种花生、收花生:(略处理)利用评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抓住“居然”读出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意外、欣喜 2.充分读书、突破重难点: (1)自由读、指名读出花生的好处。 (2)学生根据收集的课外资料补充花生的好处。 (3)出示第10自然段,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 ①填表助学,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在同学自由读之后填表) 花生桃、石榴、苹果

位置埋在地里高高地挂在枝头 外表矮矮地长鲜红嫩绿 印象挖起来才知道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4)对比读句子,体会父亲对我们的希望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两句话意思不一样,“只”是单单的意思,爸爸的意思是做人不能只追求外表的体面,更重要希望我们做一个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计名利,像花生一样的对别人有用的人) (5)通过填空,加深理解:在你身边一定有许多像花生一样的人,让我们来赞美花生,赞美像花生一样有用的人。 “我爱花生,它的好处很多,它虽然没有(),但可贵的是()。我们的()不正像花生一样吗?他()。我赞美花生,我更要赞美()。” 三、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那一夜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印在我的心上。 许地山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这就是他笔名的由来。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年仅48岁,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来一起读读他说的这句话:“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四、当堂训练 背诵课文 五、小结 在当今的社会你想做一个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的人呢,还是做一个像花生一样的人呢?为什么? 附录: 板书设计

免疫调节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概述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联系与区别。 2.能力目标 (1)培养资料收集分析的能力。 (2)学习用网络图的方式,归纳总结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 (3)培养探究性学习的实验设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识到免疫调节对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关注艾滋病的流行与预防,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培养科学精神与态度,养成科学思维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 教学难点: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 【关注热点激趣导入】 教师:以手机细菌培养实验引入,展示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病菌,通常情况下我们并没有患病,就是因为什么呢? 【阅读教材建构概念】 教师:人体的免疫系统就是由什么组成的?请同学们请阅读教材35页内容。 利用生活经验,实例介绍免疫器官,如裸鼠、淋巴结、白血病、扁桃体发炎。 以血常规检查介绍免疫细胞,白细胞包括吞噬细胞与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又包括B淋巴细胞与 T淋巴细胞。病原体感染导致白细胞数量变化,可提示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如淋巴细胞数量上升一般为细菌感染,淋巴细胞数量下降一般为病毒感染,为医生开提供依据。 介绍AIDS,即就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由HIV病毒感染引起。T细胞就是极为重要的免疫细胞,HIV 病毒专一性寄生在T细胞中,引发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免疫功能几乎全部丧失。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教师利用形象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归纳免疫的三道防线。

发散性思维训练:联想与想象(公开课教案)

发散性思维训练:联想与想象(公开课教案) 邵武三中马俊勇 教学目标:. 1、认识联想与想象在写作中的作用 2、掌握联想与想象的方法 3、提高联想与想象的能力 锁定重难点: 1、理解联想与想象的区别与联系 2、在写作中恰当地运用联想与想象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一个寒冷的冬天,纽约一繁华大街上,有一个双目失明的乞丐。那乞丐的脖子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自幼失明”。从他身边经过的人都装着没看见似的走开了。有一天,一个诗人走近他身旁,他便向诗人乞讨。诗人说:“我也很穷,不过我给你点别的吧.”说完,他便随手在乞丐的牌子上写了一句话。那一天,乞丐得到很多人的同情和施舍。后来,他又碰到那诗人,很奇怪地问:“你给我写了什么?”那诗人笑笑,念那牌子上他所写的句子:…… 问1:你们猜诗人给乞丐写了一句什么样的话? 问2:为什么路人看了这句话都比较愿意给乞丐献上自己的同情和施舍? 这就是联想与想象后带来的奇妙力量。 二、什么是联想与想象呢? 过渡:歌唱家告诉我们:乘上歌声的翅膀,我们可以到达那最美的地方,那么,老师要告诉你们,张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可以让我们文采飞扬。那么,什么是联想和想象呢? 2、同学们:(在黑板上划一条波浪线)“ ~~~~~~”这是什么? 问:由这条波浪线,你们可以想到什么? 3、归纳: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起另一个事物思维活动;想象则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的感性形象的思维活动。 三、怎样展开联想和想象 (画图显示)下面我们看一个画面:露滴玉盘(即水滴图)你们想到了什么? (方法:围绕水滴展开想象和联想,可以描绘画面场景也可以联想社会人生哲理。学生谈,教师评,要求其谈出理由。) 学生活动: 同学们的这些想象都是从哪些方面展开的呢? 相似相关相反(横向 过去——现在——将来(纵向) 纵横交错(超时空想象) 小结: 四、写作中如何合理运用想象和联想? 问:那么我们在写作中运用想象和联想,是不是只要丰富,尽量展开就行呢,我们能不能把我们所有想的内容都写到文章中去呢? 问:那么,我们在文学创作中运用想象和联想,你认为还要注意些什么呢? 答:①不可胡思乱想,要符合事物特征;②要符合生活逻辑;③要选择想到的比较有意义的内容,力求使文章有一定的社会效果;④诗歌创作和文学创作中很需要我们想到的内容有美感,还要独特新颖。 五.联想和想象训练: 屏幕显示: 1:看下面四幅图,选出你认为与众不同的一个,并说明理由. C D 例2:三角形两个,大小不论;线段两条,长短不论;圆两个,也可以是椭圆,可大可小.用所给的拼成一幅图,起个名字,并说说它表示的含义. 例3:为下文续写情节一次,一个小孩儿面对高山大声喊道:“你是谁?”回声也说:“你是谁?” 他又尖声地大叫:“你是蠢才!”立刻有传回来“你是蠢才”的回答声。 孩子回家后对母亲诉说了这一情况。母亲皱了皱眉,注视着孩子说:“孩子呀,那是你做得不对。高山养育了我们,你怎么能这样无礼呢?”孩子说:“我懂了,明天我再去说些尊敬的话,听听它的回声。” 第二天……(学生续写,并由以上材料提炼出一个话题作文。)

10指数与指数函数(无答案)-山东省青岛志贤中学高考数学复习学案

技能训练(十) 指数与指数函数 序号:NO.10 日期:2019.12.19 【考纲传真】 1.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 2.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及其单调性,掌握指数函数图象 通过的特殊点,会画底数为2,3,10,12,13 的指数函数的图象.3.体会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知识通关】 1.根式 n 次方 根 概 念 如果x n =a ,那么x 叫做a 的__________,其中n >1,n ∈N * 表 示 当n 是_______时,a 的n 次方根x =n a 当n 是_______时,正数的n 次方根x =±n a ;负数没有偶次方根 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__,记作n 0=0 根式 概念 式子n a 叫做______,其中n 叫做________,a 叫做_________ 性质 (n a )n =__ 当n 为奇数时,n a n =__ 当n 为偶数时,n a n =|a |=___________ 2.有理数指数幂 (1)分数指数幂

①正分数指数幂:a m n =_____ (a>0,m,n∈N*,且n>1); ②负分数指数幂:a -m n =_______=_______ (a>0,m,n∈N*,且n>1); ③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__,0的负分数指数幂____________. (2)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①a r·a s=_______ (a>0,r,s∈Q); ②(a r)s=_____ (a>0,r,s∈Q); ③(ab)r=______ (a>0,b>0,r∈Q). 3.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y=a x a>10<a<1图象 定义域R 值域_________ 性质 过定点______ 当x>0 时, ______;x <0时, ________ 当x>0时,________;x<0时,_______ 在R上是 _______ 在R上是_______ 【题型全通】 [题型一]指数幂的化简求值

落花生 教学设计(1)

落花生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使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练习分清课文主次。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居然”“成熟”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2.练习根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二、教学重点 (一)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三、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花生) 2.出示花生的投影片,教师解题: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土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 3.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因为小时候父亲关于落花生的一番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决心要像花生那样,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所以常用的笔名是“落华生”。那么,他的父亲关于花生谈了些什么,是怎样谈的呢?我们来看课文。 (板书:19.落花生) (二)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本课生字不多,但每个生字都有要提醒学生的地方。 “辟”是多音字,主要掌握p@和b@两个读音,通过组词让学生区分并掌握 “榨”是翘舌音zh4,纠正学生口语习惯读音“zh2”。 “慕”字下面是“”不是“”。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可惜:值得惋惜。 开辟:开拓发展。 翻地:用犁、锨等翻松田地。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收获:取得成熟的农作物。

免疫调节公开课教案

金坛市金沙高级中学教师课堂教学教案 授课人:周泉梅 课题 2.4 免疫调节课型新授课时 1 班级高一(8)授课时 间 2014.3.20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联系和区别。 (4)说出免疫功能失调引起的疾病。 (5)知道免疫学的应用。 能力目标: (1)培养资料收集分析的能力。 (2)学习用网络图的方式,归纳总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3)培养探究性学习的实验设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识到免疫调节对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培养科学精神和态度,养成科学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⒈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教学难点: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教学 方法 直观教学、活动探究、讨论交流 教学 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动画展示)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关注热点激趣导入】 教师: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病菌,通常情况下我们并没有患病, 是因为什么呢?有一个男孩他生活的环境却和我们不一样,他的名字叫戴维,大家都 叫他泡泡男孩。教师用一个患有“重症免疫缺陷疾病”,从小生活在无菌的塑料泡泡 里男孩图片和视频,启发学生思考人体的免疫系统组成和免疫调节的重要性。 教师:(1)泡泡男孩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 (2)他为什么要生活在那样一个环境中呢? 【阅读教材建构概念】 教师:人体的免疫系统是由什么组成的?请同学们请阅读教材35页内容。教师利用形象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归纳。 过渡:人体有了这样一个强大的免疫系统就不会感染疾病了吗? 【实验探究突破重点】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回答问题:大卫患了“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他的体内没有任何免疫系统,没有任何抵御细菌、病毒的能力。从出生那一刻便生活在一个完全无菌的环境里。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导学案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导学案 探究一:指数函数的概念 问题1:细胞分裂时,第一次由1个分裂成2个(即 12),第2次由2个分裂成4个(即 ),第3次由4个分裂成8个(即 ),如此下去,如果第x 次分裂得到 个细胞,那么细胞个数y 与次数x 的函数关系式是 问题2:《庄子·天下篇》中写道:“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请你写出截取x 次后,木棰剩余量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是 在2x y = 和 1()2 x y =中,指数 x 是自变量,底数是一个大于0 且 不等于1的常量。我们把这种自变量在指数位置,而底数是大于0不等于1的常量的函数称为指数函数。 (一)指数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函数 叫做指数函数,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为 。 思考:1、指数函数解析式的结构特征: ①x a 前面的系数为 ②a 的取值范围 ③指数只含 (二)巩固练习 1、下列函数是指数函数的序号为 ①x y ? ? ? ??=51 ②25x y =? ③2x y = ④23-=x y ⑤x y 4-= ⑥x y )14.3(-=π ⑦1 2 -=x y 2、 已知函数x a a a y ?+-=)33(2是指数函数,则=a 1.用列表、描点、连线的作图步骤,画出指数函数x y 2=、x y ?? ? ??=21的图像。 -2 -1 0 1 2 1 2 4 4 2 1 通过图像,分析以下问题: 问题1、分别说出x y 2=、x y ?? ? ??=21的性质(定义域、值域、单调性、特殊点) 1 1 2 3 -2 -3 2 -1

问题2、x y 2=与x y ?? ? ??=21的图像有什么关系? 问题3、底数a 选取不同的值(如3x y =、13x y ?? = ??? )函数图像又会如何呢?试画出草图并与上 图作比较。 2.通过比较,会发现指数函数x a y =(1,0≠>a a 且)的图像和性质如下: 《巩固训练》 1. 1+=x a y 过定点 _. 2. 若函数x a y )12(+=是减函数,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 例2:已知指数函数x a x f =)((1,0≠>a a 且)的图象经过点),3(π,求)3(),1(),0(-f f f 的值. 1.下列函数中,指数函数的个数是( ) ①x y 32?= ②13+=x y ③x y ?? ? ??=32 ④2x y = ⑤12-=x y ⑥x y )3(-=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3荷花》第二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导学案+同步作业】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3荷花》第二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导学案+同步作业】 学习目标: 1.我能通过朗读感悟、图文结合、想象画面,感受荷花的美丽。背诵第2-4自然段。 2.我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体会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3.我能仿照课文第二自然段描写荷花不同样子的句子,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学习重、难点: 我能理解描写荷花动态美的有关语句。 学法指导: 联想学习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学习流程: 课前预习→自主学文→教师讲解→个人实践→归纳反思 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我会写词语: 挨挨挤挤莲蓬花骨朵儿饱胀翩翩起舞舞蹈花瓣儿蜻蜓破裂衣裳仿佛 2.我能说内容: 叶圣陶爷爷按照观赏荷花的顺序,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荷花?

二、品读描写,培养语感 1.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优美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 2.我能理解并读好重点句,品味语言。 ①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这句话用了()修辞,把()比作(),写出了荷叶的()和()。 ②“挨挨挤挤”是一个叠词,“挨”和“挤”的意思一样吗?通过表演,我发现“挤”比“挨”()。 “挨挨挤挤”形象说明()。 ③“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话中,用“冒”字的好处是()。 我能发挥自己的想象,把它们当作人来说一说:“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_____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读到描写荷花姿态的语句时“有的……有的……有的……”,我可以边读边用手势把荷花的姿态表示出来。 ⑤“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说明荷花不仅多,而且各有各的姿势。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荷花的姿态多:()。我联系生活实际,想象荷花还有许多美的姿态:看看这一朵,_______________,很美;看看那一朵,__________________,也很美。 ⑥这么美的荷花,作者不由赞叹道:“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我联系上文,读懂了作者为什么把眼前的一池荷花比作是一大幅活的画?是因为()。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落花生》教学设计

《落花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联棚小学闵先锋 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第九册15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指导学生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让学生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点:.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如何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进而悟出做人的道理。教法设计: 1、采用读议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句子 2、联系生活,加深理解 课前准备: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激发学情 1.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2.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课文,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弄清作者对落花生为什么有着特殊的感情,想知道吗? 二、研读课文,感悟理解 1.自读课文第三部分,画出父亲说的话,谈谈你的理解,体会文中对花生好处的议论以及从谈花生怎么到论人生。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①投影出示父亲的话。找出关键词:可贵、爱慕、分辨 ②指名读父亲的话,然后完成如下填空: 父亲的话中提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事物,父亲认为虽然_______、_______、______让人一见就________,但是和________相比,它最可贵的地方是_________。比较的是他们的_________ ,父亲喜欢的是花生的________。 ③分析父亲的话,学生议答。 A、“爱慕”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爱慕之心”? B、父亲有没有产生爱慕之心?父亲对什么产生了爱慕之心?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C、什么是“可贵”?什么是“最可贵”?父亲认为花生的什么最可贵?(引导学生理解苹果、桃子、石榴高挂枝头,炫耀自己,而花生踏踏实实、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具有藏而不露的美德。) D、在这里,对花生和三种果实做了哪些比较? 小结:花生果实 位置-------默默无闻藏而不露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导学案

2。1。2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学案) (第1课时) 【知识要点】 1.指数函数; 2.指数函数的图象; 3.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 【学习要求】 1。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与意义; 2.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的指数函数的图象,并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 【预习提纲】 (根据以下提纲,预习教材第 54 页~第57页) 1。指数函数的概念 (1)函数x y 073.1=与x y )2 1(=的特点是 。 (2)一般地,函数x a y =( )叫做指数函数,其中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 . 2.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列表、描点、作图象 x x y 2= x y )2 1 (= 图象 x y 2= x y )2 1(= 2- 5.1- 1- 5.0- 0 5.0 1 5.1 2 (2)两个图象的关系 函数x y 2=与x y )2 1(=的图象,都经过定点 ,它们的图象关于 对称. 通过图象的上升和下降可以看出, 是定义域上的增函数, 是定义域上的减函数. (3)类比以上函数的图像,总结函数性质,填写下列表格:

10<a 图象 定义域 值域 性质 【基础练习】 1。指出下列哪些是指数函数 (1)x y 4=;(2)4 x y =;(3)x y 4-=;(4)x y )4(-=;(5)x y π=; (6)24x y =;(7)x x y =;(8))12 1 ()12(≠> -=a a a y x 且。 2。作出x y 3=的图象. 3。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及值域: (1)3 -=x a y ; (2)x x y 22 3-=; (3)11 )2 1 (-=x y 4.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313232)21()51()21(<< (B)32 3231)5 1()21()21(<< (C)323132)21()21()51(<< (D )313232)2 1()21()51(<<

落花生导学案完整版

落花生导学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15《落花生》导学案年级:五年级科目:语文课型:讲读课讲课时间:2015-10-31 设计人:李淑亚初审人:语文组复审人:教研室学生姓名: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第10自然段,会用“居然”造句。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段。 3.理解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懂得做人的道理。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学习作者的写法写一写身边的事物。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如何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进而悟出做人的道理。 资料袋 1.什么是落花生?它是在地上开花,花落以后钻进地里结出果实,所以叫“落花生”。 2.许地山:是我国现代着名的作家、学者。他出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许地山小时候,父亲曾以“落花生”作比喻教育子女,给许

地山留下了深刻印象,1921年许地山开始创作时,就以“落华生”作为自己的笔名(在古文中,“华”同“花”),勉励自己要做一个具有花生品格的人。 一、课前预习 1.看拼音写词语。 shōuhuòfēnfùzhàyóumáotíngshíliú ()()()()() àimùjūrántǐmiànkěɡuìkāipì ()()()()() 2.用下列词语造句 开辟: 爱慕: 居然: 3.慧眼识真金(用“\”划掉加点字错误的读音)。 1)这种布价格便(piánbiàn)宜,质量又好。 2)我家楼下是超市,买东西很方便(piánbiàn)。 3)改天吧,我明天没空(kòngkōnɡ)。 4)山里的空(kòngkōnɡ)气真好。 4.选词填空 居然果然突然仍然 1)今天中午()下了一场雪。 2)天黑了,又下着雨,战士们()继续前进。

将进酒导学案学生版_共6页

水霖学校高中二年级语文选修课学案 班级 小组 姓名 《将进酒》导学案(学生版) 编制李立华审核谭新 2017-11-10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学习重点及难点】 1、 品鉴特色,引导学生领略诗歌独特韵味。 2、 领悟诗人 “狂歌痛饮 ”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3、 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即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和极度的夸张。 学习方法】诵读与鉴赏相结合。 5分制积分以激励学生。 课前部分 【预习任务】 1 、课前阅读学案的知识链接部分,阅读课本原文以及本文的全部注释, 本的赏析文字。 二、下列词语 中,加 粗字的 注音全 都正确 的一项是( A .这首诗的主旨跟《蜀道难》不同,它着力刻画诗人的自我形象。 B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愤激之情是占主导地位的。豪放只是它的外壳,而愤激 则是内核。 C. 《将进酒》是一首劝酒歌,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也 流露了施展抱负的愿望。 “钟鼓撰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两句,是诗的主 旨,有统摄全诗的作用。 D. 诗的开头两联用的是古代民歌中赋的手法,渲染了一种阔大的境界,读来很 有声势,又富有慷慨悲壮的韵味。 课堂部分 预习检查 A .将进酒( ) 呼儿将出( ) 将领( ) B .馔玉( ) 编撰( ) 纂辑( ) C .欢谑( ) 虐杀( ) 疟疾( ) D .烹饪( ) 享受( ) 亨通( ) 组长检查签字 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阅读课 )要求准备答案分析的理由。 ) 、对《将进酒》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质课

15、落花生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反复朗读揣摩重点段的含义,学习落花生默默奉献、朴实无华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学以致用,试着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拓展完成一个小练笔。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反复朗读揣摩重点段的含义。 2、学以致用,在理解的基础上把道理运用在生活中。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和卡片。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1、齐读课题,回忆课文内容,想想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种花生、收花生、议花生、尝花生,主要写议花生) 2、明确学习目标: ①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②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把道理运用到生活中去。 二、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默读课文3——15自然段,有什么不懂得地方用“——”画出来,并做好批注。 课件出示第10自然段,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 ①分析获得: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在 同学自由读之后)(默默无闻、朴实无华) ②指名读,评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或者通过他的朗 读你感受到什么? ③(配乐)师范读、全班读:引导学生体会出花生虽然不 好看,可是它非常实用,默默地为人类奉献) ④父亲对我们的希望 师:讲体面,对吗?但我们做人决不能“只”讲体面,做人要做一个有用的人,那么什么是有用的人?(自由说:医生、老师、军人……) 三、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师:老师也来给大家介绍一个有用的人,引入许地山的资料,引读许地山说的这句话:“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教师小结: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父亲希望孩子们能像花生那样,朴实无华,却很有

写作 学写故事 导学案

写作学写故事 【目标导航】 1.通过多个故事的学习,能够选择有波折的典型材料,并学会画故事情节图; 2.交流阅读故事的心得体会,掌握创写故事的基础知识,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并合理的运用到写作中; 3.通过多个故事的训练,培养写作兴趣,能够多问“为什么”“怎么样”,写出比较精彩的故事。在创编故事中学会尊重他人的爱,学会关爱他人。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分配】 建议第一课时进行作文指导与写作,第二课时进行批改、评讲、修改。 一、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一个话题,同学自由发挥想象,开展故事接龙活动。 二、在你的身边或社会上,每天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有趣的或有意义的事。以某一件事为素材,展开合理的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故事。不少于600字。 三、我们熟悉的各种事物,都可能引发故事,比如眼睛、头发、嘴巴,比如书包、校服、手机,又比如军训、旅游、社会实践活动,等等。这些物或事一定有不少值得挖掘的地方,有不少出人意外的富有戏剧性的故事。以《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新课导入】 从小到大,我们听过看过很多的故事,有一些故事记在我们的脑海中久久不会忘却,有一些故事却随着时间消亡而去,今天,让我们学着写一写故事,挖掘出我们身边那些被我们遗忘在角落或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故事,写一写,和同学们相互交流。

【写作要求】 1.小组先进行讨论,确定故事的话题、人物等,再依次接续,尽可能说成一个个完整的故事。小组竞讲,看哪组讲得最吸引人。 2.选择的某件事只是一个基本素材,可以在此基础上加入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丰富某些细节,增加情节的曲折性,以使故事更吸引人。 3.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去写故事。可列一个提纲,把主要情节构思好,让情节有些波澜。要有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使故事情节生动丰满、曲折感人。 【技法点拨】 写故事可以是真人真事,也可以是虚构的人和事。那么,写故事要注意什么呢? 1. 要素要齐全,叙事要完整 写故事和写记叙文一样,要注意记叙的要素要齐全,叙事要完整。 2. 写故事要注意人物和人物的关系 (1)通过想象来设置人物:要根据命题中的要求,想象设置人物。人物可以是现实的,也可以是虚幻的,可以是自己个人生活经历范围的,也可以想象是古人,是动物王国,是未来世界,是宇宙世界,还可以是古今时间隧道里的穿梭者,现实和虚幻世界的并行人。 (2)运用描写手法,表现人物个性:可以综合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如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及心理描写来丰富人物形象,给故事增光添彩。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物,那人物之间要有反差,有矛盾,差异才能产生故事的魅力。 3. 故事要有情节的发展,要有合理的顺序 情节,就是事情的发展过程。在故事里就是人物、人物关系的变化发展过程。简单说,写出的故事要有“开头——发展——结尾”的过程。当故事沿着时间顺序向前发展的时候,要注意情节的前后关联,后边说的故事,要和前面讲过的事情有关系。故事的写作顺序通常是从开始到结束,当然可以用倒叙的方式先写结果,然后再写事情的起因。有的时候还会有插叙,但要注意别把插叙成分写得太多而跑了题。 4. 大胆想象 写故事,尤其是虚构的故事,注意融入想象。写科幻故事、童话故事等,就更需要大胆、合理的想象。 5. 要设置悬念 要想故事写得有波澜,使人有阅读的兴趣,还要在情节发展中设置一些悬念、波折和意外等。 【范文引路】

2.1.2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导学案(1)

高一数学组 编写人: 审核人: - 1 - §2.1.2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1) 学习目标 1. 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2. 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 3. 能画出具体指数函数的图象,掌握指数函数的性质(单调性、特殊点). P 54~ P 57,找出疑惑之处) (1)0 a = ;(2)n a -= ; (3)m n a = ;m n a -= .其中*0,,,1a m n N n >∈> 复习2: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1)m n a a = ;(2)()m n a = ;(3)()n ab = . 二、新课导学 探究任务一:指数函数模型思想及指数函数概念 实例: A .细胞分裂时,第一次由1个分裂成2个,第2次由2个分裂成4个,第3次由4个分裂成8个,如此下去,如果第x 次分裂得到y 个细胞,那么细胞个数y 与次数x 的函数关系式是什么? B .一种放射性物质不断变化成其他物质,每经过一年的残留量是原来的84%,那么以时间x 年为自变量,残留量y 的函数关系式是什么? 讨论:上面的两个函数有什么共同特征?底数是什么?指数是什么? 新知:一般地,函数(0,1)x y a a a =>≠且叫做指数函数(exponential func tion ),其中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为R . 反思:为什么规定a >0且a ≠1呢?否则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例1.判断下列函数是否为指数函数? (1)=y x 4 (2)4 x y = (3)x y 4-= (4) 1 4+=x y 探究任务二: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引言:你能类比前面讨论函数性质时的思路,提出研究指数函数性质的内容和方法吗? 回顾: 研究方法:画出函数图象,结合图象研究函数性质. 研究内容:定义域、值域、特殊点、单调性、最大(小)值、奇偶性. 作图: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图象: 1 () x y =, 2x y = 讨论:(1)函数2x y =与1()2x y =的图象有什么关系?如何由2x y =的图象画出1 ()2 x y =的图象? (2)根据两个函数的图象的特征,归纳出这两个指数函数的性质. 变底数为3或1 3 后呢? 新知:根据图象归纳指数函数的性质 )例2.函数()x f x a =(0,1a a >≠且)的图象过点(2,)π,求(0)f ,(1)f - , (1)f 的值. 小结:①确定指数函数重要要素是 ; ② 待定系数法. 三、总结提升 ※ 学习小结:①指数函数模型应用思想;②指数函数概念;③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 1. 函数2(33)x y a a a =-+是指数函数,则a 的值为( ). A. 1 B. 2 C. 1或2 D. 任意值 2. 函数f (x )=21x a -+ (a >0,a ≠1)的图象恒过定点( ). A. (0,1) B. (0,2) C. (2,1) D. (2,2) 3. 指数函数①()x f x m =,②()x g x n =满足不等式 01m n <<<,则它们的图象是( ).

1 邓稼先 导学案(有答案)

1 邓稼先导学案 Mb9和邓稼先有长达半个世纪的深厚友情。 【合作探究】 5.速读课文,试用一句话说说“我眼中的邓稼先”。 6.请用“我发现……词语(句子、段落)写得好,它好在……”的句式赏析文中的美点。 【拓展提升】 7.从图书馆查找、从网络上检索关于邓稼先等我国“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仿照感动中国的颁奖词,写一段话礼赞伟大的科学家邓稼先。 【2002年度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辞】 黄昆──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他一生都在科学的世界里探求真谛,一生都在默默地传递着知识的薪火,面对名利的起落,他处之淡然。他不仅以自己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在科学的领域里为人类的进步做出卓越的贡献,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个科学家的人格本质。 “两弹”元勋──邓稼先: 第二课时 【预习导学】 1.快速浏览课文一遍,归纳六个部分的内容,说说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1)(2)(3) (4)(5)(6) 【合作探究】 2.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3.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文章应把重点放在叙述邓稼先研制“两弹”的过程和巨大贡献上,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地介绍? 4.邓稼先和奥本海默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5.第四部分最后说:“我热泪满眶,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拓展提升】 6.课文第五部分中引用了唐代李华的《吊古战场文》,显示了邓稼先工作地点的荒凉,用300字左右的文字,充分发挥你的想象与联想,描绘邓稼先工作的环境。 7.读下列材料,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杨振宁和周润发同机抵达上海机场。周润发一下飞机,就被无数的歌迷影迷团团围住,拍照、送鲜花、请求签名……热闹非凡。一位工作人员对身边的青年说:“杨振宁也在这架飞机上!”有青年问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导学案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导学 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学案) (第1课时) 【知识要点】 1.指数函数; 2.指数函数的图象; 3.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 【学习要求】 1.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与意义; 2.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的指数函数的图象,并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 【预习提纲】 (根据以下提纲,预习教材第 54 页~第57页) 1.指数函数的概念 (1)函数x y 073.1=与x y )2 1 (=的特点是 . (2)一般地,函数x a y =( )叫做指数函数,其中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 . 2.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函数x y 2=与x y )2 1 (=的图象,都经过定点 ,它们的图象关于 对称.通过图象的上升和下降可以看出, 是定义域上的增函数, 是定义域上的减函数.

1.指出下列哪些是指数函数 (1)x y 4=;(2)4x y =;(3)x y 4-=;(4)x y )4(-=;(5)x y π=; (6)24x y =;(7)x x y =;(8))12 1 ()12(≠>-=a a a y x 且. 2.作出x y 3=的图象. 3.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及值域: (1)3 -=x a y ; (2)x x y 22 3-=; (3)11 )2 1 (-=x y 4.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31 32 32 )21()51()21(<< (B )32 32 31 )5 1 ()21()21(<< (C )323132)21()21()51(<< (D )313232)2 1 ()21()51(<< 【典型例题】 例1 已知指数函数)1,0()(≠>=a a a x f x 且的图象经过点),3(π,求)0(f , )1(f ,)3(-f 的值. 例2 比较下列各题中两个值的大小: (1)5.27.1,37.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