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陶瓷修复的意义与价值

浅析陶瓷修复的意义与价值

浅析陶瓷修复的意义与价值
浅析陶瓷修复的意义与价值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a13924872.html,

浅析陶瓷修复的意义与价值

作者:麦华

来源:《读书文摘(下半月)》2018年第03期

摘要:古陶瓷文物的修复工作十份繁冗,需要多方面的配合。现今越来越多的文物修复

工作者投身其中。因此,本文旨在探讨陶瓷修复的意义与价值,并结合本博物馆陶瓷修复的工作经验为区县博物馆陶瓷修复提供一点借鉴。

关键词:文化遗产;陶瓷修复;意义

中国是瓷器大国,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发展史。而陶器的时间更为久远,是新石器时期的典型器物,距今已经有一万多年。陶瓷修复的历史也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可以说中国自从有了陶器开始,陶瓷修复就已经诞生并且发展,到瓷器出现后更为发展壮大。到了解放后,随着各文物部门的发展、文物买卖交流的兴起及现代科学技术下产生的新的粘合剂、作色材料、喷涂材料设备的进步,古陶瓷修复愈加规范、科学。

对古陶瓷文物的修复工作是以硅铝酸盐材质为对象的器物修复研究,其中牵涉到清洗(清洗是修复过程中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础最关键的步骤)——加固(对于陶器这类多孔性材料,加固是十分重要的,加固不仅能防止陶器表面装饰层脱离,对于较为脆弱的器物,通过加固也能使其更加坚固、完整)—粘接—补全—封护—打底—上色—仿釉—展出中的定期维护等一系列保护和复原的操作。大多数馆藏古陶瓷文物系出土文物,出土前由于长期埋藏于地下,受环境、地下水、无机盐类物质、有机物等的影响,古陶瓷文物本身已经达到饱和状态。出土后的古陶瓷文物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而大多数古陶瓷文物都比較容易破碎,加之受空气中酸性气体(CO2、SO2等)及其它有害物质的侵蚀,使得古陶瓷文物的情况更加严重。

古陶瓷文物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往往涉及多学科、多领域,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和支持。如加固材料、补配等,需要反复试验寻求最佳。因此修复过程繁复冗长,但仍有越来越多的文物修复工作者投身其中,因为本身具有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一、文物修补、复原,有利于提高博物馆藏品质量与数量

尽最大努力恢复古陶瓷文物的原貌,是陶瓷修复的直接价值体现。根据不同修复效果,陶瓷修复分为考古修复、展览修复和商品修复三种形式。陶瓷修复技术以中国古代的传统工艺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必须严格按照分类整理拍照、建档、清洗、加固、粘接、补配等步骤,对古陶瓷文物进行认真的科学保护和修复,以恢复古陶瓷文物的本来面目。这有助于提高博物馆藏品的质量和数量,有助于博物馆自身的发展。

二、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和鉴定古陶瓷文物

文物保护与修复1

文物保护与修复 保护:以延长器物得寿命、防止自然老化或意外破坏为目标得一切操作行为。 修复:除去外部增生、替换损坏或缺失得材料,直到器物得原初状态。 文物保护,预防自然老化、人为损坏;停止、延缓败坏发生;稳定现有状态。目标:持久保护文物;文物修复,目标:恢复文物原貌。清洗污渍;修补残缺;复原、修饰缺失部分等。 修复得职责:安排决策;诊断检查;起草保护计划与处理建议;预防性保护;保护修复处理;对观察到得与干预性得处理进行记录。预防性保护:通过创造文物保存得最佳环境来延缓或者预防损伤得间接行为,要尽可能与其社会用途相符。包括正确得取放、运输、使用、存放、展示方法。也涉及出于保存目得而复制得相关问题。 要遵循得道德准则:1、检查与诊断(基础):分析文物得物质现状;评估文物得文化价值。2、修复材料得稳定性:所用保护修复材料得稳定性,材料要尽可能长久保持其特性;提供适宜得保存环境,确保文物材质与修复材料得稳定性。3、修复材料得相溶性:直接与文物接触得修复材料(粘结剂、加固剂、保护涂层、填补材料等),必须与器物得原材质相溶(涉及材料在机械、化学、物理、美观度等方面特性),但并不意味要选择与原器物一样得材料与技术。4、操作与材料可逆性:即对文物实施得所有干预性操作均能被安全解除,不会对文物造成任何影响与变动。加载到文物上得修复材料也能用无害得方式去除,将文物恢复到修复前状态。5、修复后得可读性:一就是文物得可读性,恢复原貌,便于理解与观赏;二就是修复操作得可读性,可区分重建部分与原来部分。不能遮盖文物得现实情况与历史痕迹,修复要有附属记录。6、文物修复得文档记录:登记检查、诊断分析、保护/修复计划得制定、保护/修复计划得实施、储存与养护(文字、绘图、照片等形式)。修复报告还应附带工作期间相关资料。7、文物修复最小干预:强调文物修复操作得慎重性。首先,要明确干预操作得必要性,确定修复得目标;其次,慎重选用材料与方法,评估其对文物材质可能造成得即时与长期得影响。8、修复得预防性保护:通过提供理想得存放、陈列、使用、取放与运输条件来延缓或者避免文物遗产败坏得行为。预防性保护优先于干预性保护,即先让环境适应文物,而不就是文物适应环境。 什么就是古陶瓷修复?包含陶瓷器文物得检查、清洗、拼接、加固、配补、上色等一系列保护与复原得操作。 古陶瓷修复就是以研究与欣赏为目得得,利用合适得材料与技术恢复器物得完整造型与外观得视觉效果。 考古修复:又称研究修复,指对于拼缝、补缺部分,保留修复得痕迹,可却分修复部分。这种方法完全忠实于原物。 美术修复:也称商品修复,指对于器物得修复部分进行上色,以淡化修复痕迹。这种方法得合法性有争议。 陈列修复:修复效果介于前两者之间。修复痕迹远距离还以区分,近处可以辨别;或者在朝向观众一面瞧不出,而背部有痕迹 修复室内布局:平坦得修复桌,桌面铺毡布或橡胶垫,桌子有边栏;修复桌有隔层——放置修复材料、工具,配备水斗、操作台(耐腐蚀)、储物柜、通风橱、垃圾桶;地面要防滑。(修复室应尽可能做到干湿分开,功能分开。如清洗、拆分等使用液体试剂得工作可以在修复室内得其她区域完成,而修复桌及周边应该保持干

陶瓷材料的力学性能检测方法

陶瓷材料力学性能的检测方法 为了有效而合理的利用材料,必须对材料的性能充分的了解。材料的性能包括物理性能、化学性能、机械性能和工艺性能等方面。物理性能包括密度、熔点、导热性、导电性、光学性能、磁性等。化学性能包括耐氧化性、耐磨蚀性、化学稳定性等。工艺性能指材料的加工性能,如成型性能、烧结性能、焊接性能、切削性能等。机械性能亦称为力学性能,主要包括强度、弹性模量、塑性、韧性和硬度等。而陶瓷材料通常来说在弹性变形后立即发生脆性断裂,不出现塑性变形或很难发生塑性变形,因此对陶瓷材料而言,人们对其力学性能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弯曲强度、断裂韧性和硬度上,本文在此基础上对其力学性能检测方法做了简单介绍。 1.弯曲强度 弯曲实验一般分三点弯曲和四点弯曲两种,如图1-1所示。四点弯曲的试样中部受到的是纯弯曲,弯曲应力计算公式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因此四点弯曲得到的结果比较精确。而三点弯曲时梁各个部位受到的横力弯曲,所以计算的结果是近似的。但是这种近似满足大多数工程要求,并且三点弯曲的夹具简单,测试方便,因而也得到广泛应用。 图1-1 三点弯曲和四点弯曲示意图 由材料力学得到,在纯弯曲且弹性变形范围内,如果指定截面的弯矩为M ,该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为I z ,那么距中性轴距离为y 点的应力大小为: z I My = σ 在图1-1的四点弯曲中,最大应力出现在两加载点之间的截面上离中性轴最远的点,其大小为: =??? ? ???= z I y a P max max 21σ???? ?圆形截面 16矩形截面 332D Pa bh Pa π

其中P 为载荷的大小,a 为两个加载点中的任何一个距支点的距离,b 和h 分别为矩形截面试样的宽度和高度,而D 为圆形截面试样的直径。因此当材料断裂时所施加载荷所对应的应力就材料的抗弯强度。 而对于三点弯曲,最大应力出现在梁的中间,也就是与加载点重合的截面上离中性轴最远的点,其大小为: =??? ? ???= z I y a P l max max 4σ???? ?圆形截面 8矩形截面 2332D Pl bh Pl π 式中l 为两个支点之间的距离(也称为试样的跨度)。 上述的应力计算公式仅适用于线弹性变形阶段。脆性材料一般塑性变形非常小,同弹性变形比较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在断裂前都遵循上述公式。断裂载荷所对应的应力即为试样的弯曲强度。 需要注意的是,一般我们要求试样的长度和直径比约为10,并且在支点的外伸部分留足够的长度,否则可能影响测试精度。另外,弯曲试样下表面的光洁度对结果可能也会产生显著的影响。粗糙表面可能成为应力集中源而产生早期断裂。所以一般要求表面要进行磨抛处理。当采用矩形试样时,也必须注意试样的放置方向,避免使计算中b 、h 换位得到错误的结果。 2.断裂韧性 应力集中是导致材料脆性断裂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反映材料抵抗应力集中而发生断裂的指标是断裂韧性,用应力强度因子(K )表示。尖端呈张开型(I 型)的裂纹最危险,其应力强度因子用K I 表示,恰好使材料产生脆性断裂的K I 称为临界应力强度因子,用K IC 表示。金属材料的K IC 一般用带边裂纹的三点弯曲实验测定,但在陶瓷材料中由于试样中预制裂纹比较困难,因此人们通常用维氏硬度法来测量陶瓷材料的断裂韧性。 陶瓷等脆性材料在断裂前几乎不产生塑性变形,因此当外界的压力达到断裂应力时,就会产生裂纹。以维氏硬度压头压入这些材料时,在足够大的外力下,压痕的对角线的方向上就会产生裂纹,如图2-1所示。裂纹的扩展长度与材料的断裂韧性K IC 存在一定的关系,因此可以通过测量裂纹的长度来测定K IC 。其突出的优点在于快速、简单、可使用非常小的试样。如果以P C 作为可使压痕产生雷文的临界负荷,那么图中显示了不同负荷下的裂纹情况。 由于硬度法突出的优点,人们对它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推导出了各种半经

文物保护与修复1

文物保护与修复 保护:以延长器物的寿命、防止自然老化或意外破坏为目标的一切操作行为。修复:除去外部增生、替换损坏或缺失的材料,直到器物的原初状态。 文物保护,预防自然老化、人为损坏;停止、延缓败坏发生;稳定现有状态。目标:持久保护文物;文物修复,目标:恢复文物原貌。清洗污渍;修补残缺;复原、修饰缺失部分等。 修复的职责:安排决策;诊断检查;起草保护计划和处理建议;预防性保护;保护-修复处理;对观察到的和干预性的处理进行记录。预防性保护:通过创造文物保存的最佳环境来延缓或者预防损伤的间接行为,要尽可能与其社会用途相符。包括正确的取放、运输、使用、存放、展示方法。也涉及出于保存目的而复制的相关问题。 要遵循的道德准则:1.检查与诊断(基础):分析文物的物质现状;评估文物的文化价值。2.修复材料的稳定性:所用保护修复材料的稳定性,材料要尽可能长久保持其特性;提供适宜的保存环境,确保文物材质和修复材料的稳定性。3.修复材料的相溶性:直接与文物接触的修复材料(粘结剂、加固剂、保护涂层、填补材料等),必须与器物的原材质相溶(涉及材料在机械、化学、物理、美观度等方面特性),但并不意味要选择与原器物一样的材料和技术。4.操作与材料可逆性:即对文物实施的所有干预性操作均能被安全解除,不会对文物造成任何影响和变动。加载到文物上的修复材料也能用无害的方式去除,将文物恢复到修复前状态。5.修复后的可读性:一是文物的可读性,恢复原貌,便于理解与观赏;二是修复操作的可读性,可区分重建部分与原来部分。不能遮盖文物的现实情况和历史痕迹,修复要有附属记录。6.文物修复的文档记录:登记检查、诊断分析、保护/修复计划的制定、保护/修复计划的实施、储存与养护(文字、绘图、照片等形式)。修复报告还应附带工作期间相关资料。7.文物修复最小干预:强调文物修复操作的慎重性。首先,要明确干预操作的必要性,确定修复的目标;其次,慎重选用材料与方法,评估其对文物材质可能造成的即时和长期的影响。8.修复的预防性保护:通过提供理想的存放、陈列、使用、取放和运输条件来延缓或者避免文物遗产败坏的行为。预防性保护优先于干预性保护,即先让环境适应文物,而不是文物适应环境。 什么是古陶瓷修复?包含陶瓷器文物的检查、清洗、拼接、加固、配补、上色等一系列保护与复原的操作。 古陶瓷修复是以研究与欣赏为目的的,利用合适的材料和技术恢复器物的完整造型和外观的视觉效果。 考古修复:又称研究修复,指对于拼缝、补缺部分,保留修复的痕迹,可却分修复部分。这种方法完全忠实于原物。 美术修复:也称商品修复,指对于器物的修复部分进行上色,以淡化修复痕迹。这种方法的合法性有争议。 陈列修复:修复效果介于前两者之间。修复痕迹远距离还以区分,近处可以辨别;或者在朝向观众一面看不出,而背部有痕迹 修复室内布局:平坦的修复桌,桌面铺毡布或橡胶垫,桌子有边栏;修复桌有隔层——放置修复材料、工具,配备水斗、操作台(耐腐蚀)、储物柜、通风橱、垃圾桶;地面要防滑。(修复室应尽可能做到干湿分开,功能分开。如清洗、拆分等使用液体试剂的工作可以在修复室内的其他区域完成,而修复桌及周边应该

全瓷修复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212? 旦壁匿堂2坚堡垒旦(箜婴鲞箜垒塑!塾塑趔哑:必:垫:丛Q:垒:△匹:2堂 全瓷修复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钱海馨,张修银 [摘要】全瓷修复效果美观逼真,生物相容性好,耐磨损.是目前牙齿美容修复中的热点。全瓷修复系统种类繁多,根据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氧化铝陶瓷(如Ill—ce舢系统)、氧化锆陶瓷(如Cer∞n系统)、氧化硅陶瓷(如瞒一En窜e鹤系统)等,根据材料的加工工艺可分为:渗透陶瓷、切削陶瓷、铸造陶瓷等。本文将对目前常用的全瓷修复系统及其机械性能和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全瓷修复材料;铸造陶瓷;渗透陶瓷;切削陶瓷 [中图分类号]R78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872(2008)04-0212.04 牙体缺损是临床上常见疾病,目前主要通过金属烤瓷冠对患牙进行修复。经过多年的使用和临床观察,烤瓷修复也暴露出它的缺点,比如颈缘返青,口腔软组织对金属过敏,修复体的色泽失真,无法满足一些对美观要求较高的患者的需求,等等。近年来,随着口腔材料学发展,全瓷修复系统开始逐步进入临床。全瓷材料的理化和生物学性能稳定,修复效果逼真,正日益受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青睐。现在的全瓷修复系统种类繁多,根据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氧化铝陶瓷(如hl—c咖系统)、氧化锆陶瓷(如C唧叩系统)、氧化硅陶瓷 (如IPs—ElI聊嘲系统)等,根据材料的加工工艺可分为:渗透陶瓷、切削陶瓷、铸造陶瓷等。本文将对目前常用的全瓷修复系统及其机械性能和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l鹏一EMPRESS(IE)热压铸造陶瓷系统 1.1化学成分和微结构 该系统首先由瑞士苏黎士大学和仪获嘉公司1990年推出,主要成分为白榴石晶体,经热压铸造后瓷块的致密度和晶体的含量可以得到提高。该材料可用于制作贴面、嵌体,也可以制作前牙和后牙的全冠及铸造桩核。但由于瓷块的抗弯强度低于200Mpa,无法制作固定桥。该公司在1997年推出了第二代高强度的热压瓷Ips—Em呻essⅡ(砬)系统,由这种系统制作的修复体由两个部分组成:铸造内冠材料和外层涂层材料。铸造内冠材料的主要组成为二硅酸锂晶体,外层涂层材料为单一的氟磷灰石晶体lr-2|。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玻璃基质中的二硅酸锂晶体长度约为O.5—4.O舢,经过热压铸后,晶体的体积比可达到75%±5%。二硅酸锂属正立方体结构,硅一氧四面体的顶点由锂离子占据,对网络结构进行修饰。玻璃基质中还有一部分为正磷酸锂,分布在二基金项目:上海市口腔医学研究所上海市教委重点课题(02Bz33);上海市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建设项目(1∞02)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修复科,上海(200011) 通信作者:张修银1’el:(021)6313834l一5207。29257758 BfIlail:珂ir-:由∞g@ya}Ioo.Ⅻ.∞硅酸锂晶体的表面。这些晶体可以产生放射状的压力,当陶 瓷表面或内部产生裂纹时可阻止裂纹的进一步扩散或使裂纹折向而不易扩散,因此增强陶瓷的机械强度【30J。外层涂层材料经烧结后形成微磷灰石晶体,这层修饰瓷可以渗入支架瓷内加岬以保证足够的强度而不致脱落¨J。 1.2制作工艺 皿压铸的基本原理是失蜡法,首先制作修复体的蜡型,用相应的包埋料包埋,失蜡,将型腔和瓷块送入压力炉中预热升温到920℃,用氧化铝棒在一定压力(0.5胁)下压铸成型,形成支架瓷[卜2J。由于支架瓷本身具有一定的颜色和透光性,因此后牙可直接成形上釉,而在前牙区则需在内冠支架表面再烧结一层修饰瓷。 1.3机械性能 1.3.1抗弯强度与第一代热压铸瓷系统Ⅱs—E艘鼬憋l(IEl)白榴石玻璃陶瓷相比,1E2的抗弯强度增加了3倍。Hol粕d等[3]用三点弯曲实验在标准条件下测得Ⅲ2支架瓷的抗弯强度为(400±40)胁,IEl为(112±10)胁,两者修饰瓷的抗弯强度均为(80±25)lⅧPa。热压过程可以使二硅酸锂晶体的排列更为均匀,体积变大,从而提高IE2的抗弯强度[6|。 1.3.2断裂韧性Ⅲ2支架瓷的断裂韧性Kic为(3.3±O.3) l1旧a?n五,m1支架瓷的断裂韧性l(ic为(1.3±0.1)御a?l靠。在基牙轴面相同聚合角的条件下Ⅲ2的破坏强度大于金合金,随着聚合角的增大,破坏强度明显降低一J。Tinschen等【8j报道Ⅱ’2的抗折强度高于IIcl和IIl—ce砌灿ulllim。P“lls等【9J在体外测得用IE2系统制作的全冠的特征断裂载荷范围为771一lll5N,低于用IrI—ce舢ziIc0Ili制作的冠,而且裂纹常发生在底层瓷与饰面瓷的交界处。 1.3.3耐磨性Kreici等[10】用天然牙的牙尖釉质作为拮抗物,通过咀嚼模拟器测定各种全瓷系统的磨耗率,并对磨损后的牙尖釉质进行二维分析,测得Ⅲ2的磨耗面积仅为1.3删f,耐磨性与天然牙釉质接近,不会引起天然牙的过度磨耗。 1.4边缘适合性‰掣¨J在体外测试了用舷系统和Ill

青铜文物保护修复概述

青铜文物保护修复概述 古代青铜器在我国人类文明发展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精美的青铜文物在外界环境的作用下逐渐锈蚀损坏,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本文将目前利用化学方法去除青铜器表面腐蚀产物以及保护的方法进行综合梳理,以期为深入研究古代青铜器的保护修复提供借鉴作用。 标签:青铜保护修复化学 我国几千年的青铜冶铸史,在冶铸技术上有着辉煌和独特的成就。青铜器主要是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遗物,经过漫长的岁月,这些器物不管是传世品还是新发掘出土的,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腐蚀破坏,形成各种类型的腐蚀产物。因此,保护好它们,对于我们认识自己的历史和古人的创造智慧,揭示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促进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1]。 由于青铜器成分、耐腐蚀性不同,腐蚀环境不同,所以它们的腐蚀情况和腐蚀程度也各不相同:有的仅在器物表面形成一层各种颜色的腐蚀膜;有的铜质已完全矿化;有的腐蚀在其表面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锈斑、锈块。有的锈蚀已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有的腐蚀活动则十分活跃,正继续不断的发展。所以,文物的损坏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控制内因或外因其中之一,都可以实现文物保护的目的。 本文主要讨论控制内因对文物进行保护,并以出土青铜器为例,简述用化学方法去除青铜器表面腐蚀产物以及进行保护的方法。 一、腐蚀产物检测 首先应采用仪器分析对锈蚀产物进行分析。目前应用的方法主要有X射线荧光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分析等,通过仪器的分析,可以得知青铜器表面的锈蚀有多种成分:黑色的氧化铜(CuO)、红色的氧化亚铜(Cu2O)、靛蓝色的硫化铜(CuS)、暗绿色的碱式碳酸铜(CuCO3·Cu(OH)2)、灰白色的氯化亚铜(CuCl)、氯化铜(CuCl2)、绿色的碱式氯化铜(CuCl2·3Cu(OH)2)等等。这些腐蚀矿化物,质地较为紧密,在青铜表面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称其为“无害锈”;而氯化亚铜(CuCl)、碱式氯化铜(CuCl2·3Cu(OH)2)等锈蚀先产生于小孔或缝隙中,由局部逐渐蔓延,严重时可深入到铜体内部,器物体积膨胀,使铜体酥解,甚至造成器形严重改变和断裂。称其为“有害锈”或“粉状锈”[2]。 在青铜器的保护过程中,粉状锈的危害性在于其腐蚀会在青铜器体内反复进行,氯离子对青铜器的危害甚大,所以在处理文物之前对氯离子的定性检测是必不可少的。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硝酸银检测法

陶瓷文物的保护与修复

陶瓷文物的保护与修复 陶器文物的修复首先应该收集器物出土时的背景资料。从田野古墓葬、古遗址发掘出上的文物是包罗万象的,各种质地的遗物,在不同的埋藏环境中,保存完整程度的差异很大,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日后保护修复工作。由于器物在地下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的封闭状态,发掘时突然从地下转入大气,环境骤变会引起器物的急剧变化,造成出土时的劣化变质。地下水的酸碱度、地下环境的温湿度、墓室气体组成等环境因素,直接影响着地下器物的保存。因此获得器物出土环境的原始数据及出土背景资料非常重要。通过查询考古发,掘报告,考古工地现场取样等方法,对其背景资料进行收集记录。包括考古发掘遗址位置、遗址编号、隶属关系、地质土壤与生物环境、现场经历的应急性保护处理、提取运输等记录。 其次应该科学调查器物保存现状。利用仪器分析方法全面系统调查这批陶质彩绘文物的病害种类、病害分布、病害机理。这是器物最基本的信息,包括肉眼可见的器物质地、形态、色泽、残破情况等,并辅以必要的绘图、拓片、照片资料,并用精密仪器对文物样品的微观分析报告、定量检测分析,无损探伤及测量数据、量化参数,实验条件、实验现象观察记录等直接资料‘通过这些检测分析,可以了解文物的物质成分、制作工艺、历史年代、腐蚀产物等信息,为准确掌握器物信息提供科学的依据。 最后建立文物修复档案。确定待修复陶质彩绘文物的数量、种类,并建立起文物修复档案。主要包括器物的基本信息,如器物的历史资料、文物价值、照片、保存状态描述,手绘线图标识病变情况等。修复过程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1.清理。目的是清除器物表面的土垢及附着杂物、钙盐、霉斑,使文物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体现出来。清理方法:采用机械清理),法。针对器物的具体部位,选用不同的清理方法。具体做法是先清理出试验块,经评估比较后,确定标准面,确定上述方法对文物没有造成新的伤害,再进行全面清理。 2.加固。利用鱼鳔胶加固脆弱陶器文物,浓度为3%,在配好的鱼鳔胶内加入霉敌,目的是防止鱼鳔胶霉变。在喷鱼鳔胶加固剂前,先在器物表面喷一遍酒精,以增加加固剂的渗透深度,提高加固剂的加固效果。 3.黏结。黏结前首先要去除黏结面上的尘土及污垢,尽可能将浮土和污垢清除干净,以保证黏结效果。我们使用环氧树脂黏结剂进行黏结,在黏结过程中,要使胶黏剂均匀地涂抹在界面上,使胶料完全溶入断面,胶黏剂必须呈液态,这样可使缝隙处完全黏合,达到理想的强度。 4.补配、作旧。对于残缺并影响器物稳定性的部位进行补配,为了与文物整体色彩协调一致,对新补配处进行作旧处理,采用附着力、遮盖效果好、不易褪色变色的颜料作旧。对于残缺比较严重、承受力小的一些空缺处,则使用环氧树脂加填料制成补块后进行黏补。作旧方面,除了需对文物本体的颜色细心观察及调色准确外,更重要的是用心寻求对文物质感的体现,竭力模仿真锈那种自内而外生成的自然感觉,这一点很关键,它能直接反映文物的整体效果及历史风貌。 瓷器比陶器质地致密、坚硬、光滑、不吸水,盐类很难浸入内部,但早期的商周原始瓷器由于胎质差,釉质不匀,或某些瓷器釉质内所合成分之一种或几种发生了结晶作用或沉积作用,硅土沉积到一定程度,釉会变成乳白色,或者会以一种不透明薄膜的形式掩盖了陶体上的色彩与饰纹;遇到这种情况,可用1%的氢氟酸作局部的施徐,每次涂几分钟,涂后蒸馏水冲洗掉酸痕,再用细金相砂纸细磨,尽可能恢复它的透明性,显露出釉下纹饰。釉面硬结石灰物质可用5%盐酸或硝酸清除。

试析我国文物建筑保护修复方法与技术

试析我国文物建筑保护修复方法与技术 保护文物建筑、修复珍贵文物是持久的进程,修复及保护现存的文物也要采纳系统技术。文物保护及修复依循了建筑学及历史学、文物学的根本原理,现存技术仍在改进。经过实践的累积,我国现存建筑保护、针对文物的修复已经获得了进步,但仍存在缺陷。对于此,解析了文物建筑修复及保护必备的技术;经过不断探析摸索,从根本上提升了文物保护真实的水准。 标签:文物建筑保护修复方法修复技术 文物建筑不可再生,我国现存的文物建筑很多被归入遗产予以保护且日渐受到注重。修复古代文物、保护现有的一切文物,要随时观察细微的建筑缺陷而后及时修复。文物建筑承载了悠久的进步历程,然而伴随日渐剧烈的商业化趋向,很多文物建筑没能获取更优的综合实效因而埋没本身应有的价值[1]。文物建筑拥有深厚内涵,城市建造之中即便保留了部分建筑,也很难维持文物的完整。为此,应当探析更合适的修复技术,完善现存的修复方法及体系。 一、保护及修复文物的必要性 社会日渐在进步,人们更注重了积淀的传统文明。保护珍稀文物、修复文物建筑也日渐受到重视。修复文物建筑、保护各区域的历史文物都是必要的,因为文物建筑承载了珍贵的历史且延续着文明。我国针对于文物建筑配备了必要的保护步骤,也设定了修复的方法。然而,修复文物建筑依循的新式理念仍缺失了推广,至今也并没设定精确的内涵。例如:在修复文物之前并没能经过先期探究,很难归结得出珍贵的成果。与此同时,也缺失了后期修复必要的参照。 修复文物建筑应当选取最合适的技术,但现存修复的各类方法仍缺失了完整性,相对来看并非先进。最近几年,我国接纳了国外传递进来的新颖技术用作修复文物,但仍缺失定量评判且选取的技术并不吻合真实的文物价值。缺失规范操作,运用修复技术也趋向于盲目。由此可见,保护及修复各类的文物建筑要依循设定的操作规程,杜绝盲目修复且采纳新式的修复技术[2]。 二、修复技术及方式 1.修复文物的总原则 保护文物不可挪动现存的文物,应能原地修复。这样做是为保持起初的文物特性及艺术表征。修复保护文物,在现存技术之上还应更为慎重,不要毁损现存的文物。有序予以修复文物先要明确各类的文物特性,现存法规都明晰了文物修复必备的流程及途径。 首先,保护修复都应注重文物本真的特性,保持原本的文物外观。真实性应被设定为中心,维持建筑原本应有的形态。保存原先的信息,选取必备的施工工

文物保护与修复试验室管理条例

文物保护与修复实验室管理条例 (一)管理人员守则 一、关于实验室的综合管理 1.实验室专职管理人员需做好对全部仪器设备的档案健全工作,仪器购置后,需要有归档和记录。重要仪器平时需要做一定的使用记录和维修记录 2.实验室专职人员要对关键仪器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有非常清楚的了解,以便于维护和使用。 3.实验室专职人员对文物的实验要遵守人身安全第一,对文物负责第二,还要使教学科研合理开展等原则。 二、关于实验室的维护 1.管理人员应按照文保实验室相关规章保证实验仪器、设备和文物在教学、科研等方面正常使用。 2.实验室的有关文物都需要合理安放。使用时做好记录,空闲时做好储存工作。 3.实验室非工作时间,所有活动资源关闭:水闸、电闸、煤气(暂无)关闭。实验室工作人员应该在实验室非工作时段,离开之前仔细检查所有的水电煤设备,如果没有非工作时段的工作必要,应当全部关闭。以避免一切非静止因素引起实验室内危机。4.非上班时间,若实验室尚有仪器需要非间歇运行,必须将仪器或相关工作装置安置于人员流动可及处,保证有任何异常发生时,可以及时调整或做出安全措施。 5.实验室卫生。文物保护综合实验室、文物分析实验室、纸张保护室、古陶瓷修复室务必要按时打扫、清理,保证卫生状况。要求做到实验室室内环境整洁、干净,仪器、设备、文物、药品、资料等物放置整齐有条理。 6.对文物、仪器、设备有熟悉了解,经常关心实验室的整体运作,发现异常及时检查调整。 三、关于在实验室开展实验: 1.实验室的文物分析、文物测试、文物保护以及文物修复工作都要在一起设备都正常的情况下开展。实验前检查仪器设备文物,实验后还原仪器设备到实验前状况。 2.开展任何实验之前,都要掌握实验对象性质、实验方法和遵守实验室规定,才能顺利开展实验。 (二)仪器设备使用规则 一、教学使用仪器设备 1.本科文物保护类课程的教学以及硕士研究生文物保护基础实验均可使用本实验室的各

意大利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介绍

意大利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介绍 意大利十分注重本国的文物保护,对于故意毁坏文物的行为处以重金罚款。 前不久被这样的一个新闻标题而吸引。俄游客古罗马竞技场刻字留念被判4年罚金15万元。一名俄罗斯游客在意大利古罗马竞技场“题字”留念,被判处4年有期徒刑,缓期执行,同时处以罚金2 万欧元(约合15.2万元人民币)。 报道称,这名42岁的俄罗斯男子21日用尖锐的石头,在这座世界遗产内部一面墙上刻下自己姓名的首字母“K”,长达25厘米, 一个门卫发现后举报。法院以快速审理方式次日就对其判处监禁和 罚款。罗马竞技场管理办公室的巴贝拉表示,俄罗斯男子的行为 “引起了重大的损失”并且“毁坏了罗马竞技场的被刻部分”。报 道指出,意大利将增加摄像监控并且对于破坏文物的行为进行视频 和音频警告。 可见意大利对文物的重视,从而也催生了意大利的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意大利综合性大学共有5所文物学院, 其中3所为公立,2所为私立。意大利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世界排 名第一,联合国世界遗产数量西班牙排第一,意大利排第二,中国 排第三。意大利具有的众多世界级遗产成为其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激励意大利更好地做好这些人类共同文化财产的保护工作。 意大利作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拥有中世纪众多宝贵的文物古迹、文物修复专业正是在意大利这种历史背景下得到了最高水平的发展。例如:比萨斜塔、米兰大教堂、叹息桥、圣母百花大教堂、古罗马 广场、马纳罗拉、比萨大教堂、圣十字教堂、黄金宫、罗马歌剧院、皮蒂宫、圣约翰教堂、罗马人民广场、道奇宫,雷雅托桥、奇迹广场、锡耶纳大教堂、圣弗朗西斯科教堂、圣洛伦佐教堂,鲍格才别墅、罗 马黄金宫殿、维奇奥桥、罗马国立绘画馆、君士坦丁巴西利卡、蒙

文物保护与修复

第二章 1.商周时期已出现以瓷土做原料,烧制温度达1200℃的原始瓷器。 2.陶器的烧制温度比较低,一般在800-1000℃之间。 3.考古发掘出土的陶器中,有一部分带有彩绘,称为彩陶。 4.经分析得知原料的成分是:红色:辰砂(HgS)、朱砂(HgS)铅丹(pb3O4)。褐色:赭石(Fe2O3)。白色:铅白(2pbco3·pb(OH)2)、高岭土(H4AL2Si2O9)。黑色(C) 5.一般瓷器的烧制温度在1200~1500℃。 6.陶瓷文物常用的文物修补剂是由聚醋酸乙烯组成的A·T·K面团修补剂。 7.陶器的分类:陶器的种类很多,可按表面情况质地和颜色来分。①按表面情况分为:素面陶、彩绘陶和粉彩陶。②按质地可分为:细泥陶和夹砂陶。③按颜色可分为:黑陶、灰陶、红陶和白陶。 8.表面有彩绘的陶器及干硬泥土的清洗:有彩绘的陶器的表面有一薄薄的含有金属氧化物颜料和动植物胶绘画成的膜。这层膜与陶器粘结力本来就不是很强,加之地下水长期侵泡或陶器表面泥土干缩时的影响,粘结力会变得更弱,不宜用水泡洗,冲洗。处理这种彩绘陶器表面的污垢时。可用脱脂棉球蘸水或酒精等溶剂,局部将干硬泥垢侵润变软后,在用很薄的小竹片小心的剔除,最后用棉签蘸水轻轻粘洗掉绘画膜上少许易软化而不敢在用竹片剔除的泥土。瓷器与砖瓦类文物上的干硬泥土,可用水将其软化,用毛笔或软毛刷蘸水轻轻刷洗干净。 9.陶瓷文物表面沉淀物的清洗:陶瓷器文物表面的沉淀物一般有石灰质、石膏质及硅质,这些沉淀物匀难溶于水及有机溶剂。虽然因为沉淀物中各物质的性质不同,所用的清洗剂和清洗方法也不同,但清除沉淀物的原理基本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分解沉淀物中的阴离子,如碳酸根,硅酸根,硫酸根。另一种是利用螯合剂夺取沉淀物中的阳离子,如钙离子,铁离子,镁离子等。而形成可溶性的金属螯合物水溶液,而沉积物中的阴离子则与螯合剂中的钠离子结合而形成可溶性盐,用水清洗即可。 10.陶瓷表面由炭黑和有机脂形成的污垢的清洗:清洗由炭黑和有机脂的污垢可用强氧化剂氧化处理,使炭氧化成二氧化碳,使有机脂化合物氧化变成小分子量的有机物,用水冲去即可。清洗这些污垢常用3%的双氧水,具体清洗操作是,用棉球蘸的双氧水溶液清污垢数次,待污垢除去后,用蒸馏水冲洗,晾干。 11.有彩绘彩釉陶瓷的清洗:清理这类文物要特别的小心,可在隐秘处做小面积的实验,如果效果好,可以继续,如果有损害立即停止,另用别的方法。对这类陶瓷一般用3%~5%盐酸清洗,而不能用腐蚀彩绘彩釉的酸来清理。 第三章 12.中期青铜文化包括商代至西周前期,这时期的商早期以河南二里岗为代表;商晚期到西周早期以河南安阳殷墟为代表。 13.早期青铜文化正值夏王朝时期,其中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为典型的代表。 14.通过电镜扫描、电子探针进行分析,粉状锈化学成分为碱式氯化钠、二氯化锡及氧化铅的混合物。 15.青铜是铜与锡或铅按一定比例熔铸而成的合金,以铜为主,颜色呈青,故称青铜。与纯铜相比熔点低,硬度增加。 16.战国早期出现生铁冶炼工艺;我国有块状贴的同时已出现生铁冶炼技术。 17.西晋南北朝出现灌钢技术。

(完整word版)全瓷修复材料的性能

全瓷修复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 一、全瓷修复材料介绍 全瓷材料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临床应用,最早的铝瓷强度很低,加工技术是简单的烤瓷技术,精确度较差。全瓷材料优秀的美观效果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使其一经出现便倍受口腔修复医师和广大患者的青睐,逐渐成为最受欢迎的美观修复材料,而其力学性能和加工工艺也得以不断改善以适应更广泛的应用。全瓷修复材料发展至今已经从最初的单层材料发展为叠层复合材料,从玻璃陶瓷发展为氧化物陶瓷,加工工艺从烤瓷、铸造发展为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加工的精密切削工艺。现今的全瓷修复体已经具备良好的边缘适合性和较好的力学性能,能够满足大部分的美观修复要求。目前,用于帖面修复的全瓷材料可以为单层全瓷材料,而用于冠桥修复的全瓷材料的主流为叠层复合陶瓷,即由基底瓷和饰瓷两部分组成,基底瓷制作全瓷内冠满足修复体的强度要求,通过适的加工技术提供良好的边缘适合性,外层的饰瓷用以恢复修复体的解剖形态和美观要求。同时,基底瓷的光学性能也直接影响全瓷修复体的美观效果,饰瓷层的结构和力学性能也会影响整个全瓷修复体的强度。最后,两种材料之间的物理化学性能的匹配性直接影响界面质量,关系到全瓷修复体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了解和认识各类全瓷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有助于正确选择和使用全瓷材料制作及满足美观需求又满足长期生理功能的美观修复体。本章主要介绍目前口腔修复临床常用的全瓷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以及与临床应用的关系。 (一)全瓷修复材料的化学构成(图) 首先基于目前叠层复合材料的应用方式,全瓷修复材料分为用于制作内冠和桥支架的基底瓷和外层的饰瓷。饰瓷材料的化学构成主要是硅酸盐玻璃,主要成分是SiO2, Al2O3, 还包括:Ca、Na、K、B等元素用于调节玻璃的熔点、流动性

文物保护与修复

保护:以延长器物的寿命、防止自然老化或意外破坏为目标的一切操作行为。修复:除去外部增生、替换损坏或缺失的材料,直到器物的原初状态。 文物保护,预防自然老化、人为损坏;停止、延缓败坏发生;稳定现有状态。目标:持久保护文物;文物修复,目标:恢复文物原貌。清洗污渍;修补残缺;复原、修饰缺失部分等。 修复的职责:安排决策;诊断检查;起草保护计划和处理建议;预防性保护;保护-修复处理;对观察到的和干预性的处理进行记录。预防性保护:通过创造文物保存的最佳环境来延缓或者预防损伤的间接行为,要尽可能与其社会用途相符。包括正确的取放、运输、使用、存放、展示法。也涉及出于保存目的而复制的相关问题。 要遵循的道德准则:1.检查与诊断(基础):分析文物的物质现状;评估文物的文化价值。2.修复材料的稳定性:所用保护修复材料的稳定性,材料要尽可能长久保持其特性;提供适宜的保存环境,确保文物材质和修复材料的稳定性。3.修复材料的相溶性:直接与文物接触的修复材料(粘结剂、加固剂、保护涂层、填补材料等),必须与器物的原材质相溶(涉及材料在机械、化学、物理、美观度等面特性),但并不意味要选择与原器物一样的材料和技术。4.操作与材料可逆性:即对文物实施的所有干预性操作均能被安全解除,不会对文物造成任影响和变动。加载到文物上的修复材料也能用无害的式去除,将文物恢复到修复前状态。5.修复后的可读性:一是文物的可读性,恢复原貌,便于理解与观赏;二是修复操作的可读性,可区分重建部分与原来部分。不能遮盖文物的现实情况和历史痕迹,修复要有附属记录。6.文物修复的文档记录:登记检查、诊断分析、保护/修复计划的制定、保护/修复计划的实施、储存与养护(文字、绘图、照片等

陶瓷文物修复-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陶瓷文物修复实验》 一、课程名称:陶瓷文物修复实验 二、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 三、适用对象: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四年级 四、计划课时:36课时(讲授8课时,实验28课时) 五、学分:2学分 六、任课教师:杨璐 七、课程简介: 通过本门课程的理论讲授与实践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陶瓷文物的修复理念和修复操作过程,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八、参考教材:毛晓沪. 古陶瓷修复. 北京:文物出版社,1993. 贾文忠. 古玩保养与修复. 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九、课程的主要内容与课时安排: 陶瓷类文物修复理论部分(讲授) 第一章陶瓷文物修复理念(2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 (1)了解陶瓷文物修复的不同理念流派; (2)理解修复理念对修复的重要性; (3)掌握利用修复理念指导和评价修复效果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布朗迪修复理论的特点与不足; 难点:吸取多元修复理念指导工作。 第一节中国传统修复理念 第二节布朗迪修复理论 一、可辨识性原则 二、可兼容性原则 三、原真性原则 四、影线法

第三节修复实例分析讨论 一、马克雕像的修复 二、圆明园修复之争 三、威尼斯凤凰剧院的修复 第二章陶瓷器制作方法(2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 (1)了解陶瓷文物修复的基本制作工艺; (2)掌握烧制陶瓷器的基本技巧。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陶瓷器的制坯成型; 难点:影响陶瓷器烧成效果的工艺因素。 第一节常见粘土矿物 第二节泥坯料的选取 第三节常见成型方法 一、捏塑法 二、泥条盘筑法 三、泥条叠筑法 四、片塑法 五、模制法 六、轮制法 第四节烧制 第三章陶器的粘结(2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 (1)了解常用的陶瓷文物粘接材料; (2)掌握陶瓷器粘接的基本技巧。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陶瓷器的粘接方法; 难点:保证粘接效果的技巧。

文物保护技术-主要是纸质文物保护技术

文物保护技术Preservation Techniques of Cultural Relics 文物保护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知识,包括文物制作、保护以及与防治有关的科学技术、材料性能、操作工艺和各种勘察、检测等。文物在保存过程中,经受着两种因素的破坏,即:①人为的破坏。如古建筑、石窟寺、古墓葬被战火焚毁、被拆除或维修不当失去原貌;铜铁器、书画、竹木漆器、陶瓷等因保护、搬运不当被损坏。②风、雨、雷、电、火、地震、光线、虫害、霉菌等自然因素对文物造成的破坏。 中国文物保护方面的技艺历史悠久,在唐代(618~907)就有用木楔拨正歪闪古建筑梁架的记载,另据黄休复的《益州名画录》载,成都曾迁移三堵墙的壁画,经过200多年仍完好如初。字画保护的揭裱技术,到唐代已相当成熟。“漆粘石头,鳔粘木”更是流传很久的修复石质文物和木质文物的传统技艺。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高分子材料、物理检测技术逐渐引进到文物保护工作中来。 欧洲一些国家在18世纪左右,曾使用以牛奶、石灰水混合的可赛因修复壁画的传统技艺,一直流传到现在。 防护技术文物保护应遵照预防为主,维修为辅的方针。不可移动文物的防潮、防漏、防火、防雷、防震等,主要依靠工程技术来解决,而防虫害、鸟害等,则主要采用工程技术与化学处理相结合的办法。 大气中的粉尘、二氧化硫和含硫化合物等对文物的污染超过国家规定标准时,应解除污染源,在国家标准许可范围内的,应绿化环境、减轻污染,同时要严格控制新添污染源。 可移动文物的防护,应首先注意博物馆库房和陈列室中的防潮、防震、防霉等防护措施,然后再对不同质地的各类文物分别进行防护,如铜铁器的防锈,砖石质地文物的防风化,丝绸纸张的防霉、防蠹、防老化等。 修复技术木构建筑物整体歪闪,打牮拨正后,再作加固处理。构件局部残损应剔补、墩接。大构件糟朽中空的,可用不饱和聚酯树脂等高分子材料灌注加固,糟朽严重的按原制更换。 砖石结构古建筑,整体歪闪,应先做定点、定期观测,经加固后稳定的,就不再做地基处理。裂缝可采用加箍和灌浆的方法加固,砌体残缺可剔补,如无法剔补可局部或全部拆除并按原样重砌。石窟寺的山体裂隙,采用喷铆加固或灌浆加固,渗水漏水处要疏导、截流。石雕、石刻等石质文物表面风化应用有机硅类的高分子材料封护。 古建筑的修复,应做到能小修的不大修,能局部拆落的不全部拆落,尽量保留原构件,以保留古建筑的历史价值。对于古建筑中带有雕刻的瓦兽件、木雕、砖雕、石雕等艺术构件,要慎重处理,尽量做到不换或少换。对塑像、壁画、彩画等附属艺术品,更不能随意修补。 可移动文物的修复,可采取传统技艺与近代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如铜器害锈,可用机械取除或用电解还原法取除;竹木漆器的脱水,可用自然干燥法,或用醇醚联浸、冰冻升华、高分子材料渗透聚合法;残毁的书画多采用传统的揭裱方法修复;近代书刊可用丝网加固;古代丝网绢帛可用熏蒸法杀菌;脆弱纺织品可用丝网加固或传统的装裱方法加固;陶瓷器断裂用虫胶或环氧树脂等高分子材料粘接。 文物修复中采用的新材料、新工艺必须保证不损害文物的历史价值,包括文物的造型、材质、色泽、强度等,同时还要有可逆性。古建筑构件维修时所用的新材料还应遵守只能加强不能代替的原则。 检测技术主要用于对文物残伤痕迹的探测、质地结构化学成分的分析和年代的测定。探伤常用X 光、超声波等;质地结构的分析常用电子显微镜、金相显微镜观测;文物的化学成分常用光谱、质谱分析;模糊不清、显示反差甚小的墨迹绘画等,可采取红外照像的方法;木材等含碳物质可用碳十四测定年代;陶瓷砖瓦等可用热释光测定年代。 祁英涛古建筑保护

二氧化锆全瓷牙优缺点

二氧化锆烤瓷牙的优点与缺点。说到烤瓷牙,可能很多人都不觉得陌生,普通烤瓷牙、贵金属烤瓷牙等。可谈到全瓷牙,却少有人知晓,如今二氧化锆电脑全瓷牙已经成为影视明星们的最爱,特别是在发达国家,选择二氧化锆全瓷牙作为口腔美容修复的占到80%以上。下面小精灵口腔专家就二氧化锆烤瓷牙的优点与缺点给大家进行介绍。 二氧化锆烤瓷牙的优点与缺点 1、二氧化锆烤瓷牙是自然界中以斜锆石存在的一种矿物。医用氧化锆经过清洁加工,在锆中保留的少量α射线的残余,其穿透深度很小.ISO13356-2008标准要求为小于0.2Ba/g,而医用的氧化锆一般都在0.020Ba/g,辐射非常小。 2、二氧化锆烤瓷牙密度和强度很高。 (1)强度比EMPRESS二代高1.5倍。 (2)强度比INCERAM氧化锆高60%以上。 (3)独一无二的抗破裂性及破裂后强韧的固化性能。 (4)可制作6个单位以上的烤瓷桥,解决了所有全瓷系统不能做长桥的问题。 3、二氧化锆烤瓷牙,牙齿颜色的自然感觉和不明显的牙冠边缘也是采用二氧化锆全瓷修复所带来的好处。尤其是对美观要求高的患者更加重视其色泽自然这个优点,因为这样就使修复体同健康牙齿浑然一体,很难区分了。 4、您知道吗?如果您口腔中镶嵌的假牙是含金属的烤瓷冠,在您需要做头颅x线、CT、核磁共振检查时,将会受到影响甚至拆除。非金属的二氧化锆对x 线却无任何阻挡,只要镶入二氧化锆烤瓷牙,日后需头颅x线、CT、核磁共振检查时都不需要拆掉假牙,省去很多麻烦。

5、二氧化锆烤瓷牙是一种很优秀的高科技生物材料,生物相容性好,优于各种金属合金,包括黄金。二氧化锆对牙龈无刺激无过敏反应,很适合应用于口腔,避免了金属在口腔内产生的过敏、刺激、腐蚀等不良反应。 6、二氧化锆烤瓷牙材料与其它全瓷修复材料相比其强度上的优势使医生不用过多的磨除患者的真牙,就能达到极高的强度,其中LAVA全瓷氧化锆是目前为止强度最佳的全瓷材料。 7、二氧化锆烤瓷牙具有极高的品质,说其品质高不仅因为其材料,设备昂贵,更因为其运用了当今最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激光扫描,再由计算机程序控制研磨制作而成,尽显完美。 8、基于以上优点,二氧化锆烤瓷牙已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展望未来,这种高品质陶瓷材料必将成为今后牙齿美容修复的潮流,也希望深受口腔疾病困扰的您能真正笑的更灿烂。

文物医院与文物保护修复档案

一、文物医院的基础 北京故宫博物院是在紫禁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里曾是明清两代二十四位皇帝的宫殿,占地72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6.7万平方米。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医院就座落在皇宫的一个四合院里,称文保科技部,其主要任务是负责故宫博物院院藏各类文物的保护研究、修复和复制,半个多世纪以来许多国宝在这里获得了抢救性保护。文保科技部现有古书画装裱与修复、青铜器修复与复制、古钟表修复、古书画临摹复制、宝玉石雕刻与镶嵌、传世漆器与木器修复、囊匣制作等工作室和分析检测实验室。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结合形成了当今的文物医院。 (一)传统的文物修复技术 北京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保存并传承了古书画的装裱与修复、青铜器的修复与复制、古钟表的修复、古书画临摹复制、宝玉石的雕刻与镶嵌、传世漆器与木器的修复、囊匣的制作等技术。这些技术都有着上百年的历史,有的历史甚至更为悠久。它们经过世代相传,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形成了完整的工艺流程,具有鲜明的中国民族风格。这些技术是具有故宫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1.古书画装裱修复技术 故宫保存的“古书画装裱修复技术”在2008年已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据唐人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论装背褾轴》记载:“自晋代以前,装背不佳,宋时范晔始能装背。”南朝宋至今已近1600年,由此可见古书画装裱技术漫长的历史。 在隋代,由于丝织品和造纸技术更加成熟,为著名书画家和大量名作的产生创作了客观条件,同时也就促进了书画装裱技术的发展。在当时的京城,观文殿后设有二台,东称妙楷台,藏自古法书。西称宝迹台,收自古名画。隋炀帝即位后,又将内府所藏书画分为上、中、下三等,上品使用红琉璃轴,中品使用绀琉璃轴,下品使用漆轴作为装饰,并派诸葛颖、江总等监制装背。隋代的书画装裱是从两晋南北朝向唐代过渡的一个重要时期。历唐至宋,书画装裱进入鼎盛时期。《高宗翰墨》记载:“本朝自建隆以后,平定僭伪,其间书法名迹,皆归秘府,先帝又加采访……,命蔡京、梁师成、黄冕辈,编类真赝,纸书绢素,备成卷帙,皆用皂鸾鹊木绵褫,白玉珊瑚为轴,秘在内府,用大观、政和、宣和印章。”由于朝野均重视装裱,故设置官职,“装背”就成为宋代“文思院”的六种待诏之一。明清时期,书画装裱基本形成以北方为中心的“京裱”和分别以苏杭、扬州为中心的“苏裱”、“扬裱”流派。清宫造办处专设“裱作”一项,汇集南北 高手从事宫廷收藏书画的装裱与修复工作。民国时期,宫中高手散落民间,中国的书画修复业形成了以北京琉璃厂的玉池山房、大树斋和上海的汲古阁、刘定芝装池等为代表的两大流派。解放后,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将包括刘定芝装池、玉池山房等裱画铺在内的全国书画装裱修复高手请到故宫博物院,专门负责装裱修复故宫收藏的书画文物。他们是:张耀选、杨文彬、孙承枝、江绍大、张有年等。这些修复高手们先后修复了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展子虔《游春图》、韩滉《五牛图》、马和之《唐风图》、顾闳中《韩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