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坛建筑设计特色

天坛建筑设计特色

天坛建筑设计特色
天坛建筑设计特色

天坛建筑设计特色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天坛群体建筑设计特色:

1中轴线布局

2主体建筑与附属建筑相得益彰

①体量对比:祈年殿崇高孤兀

②地位对比:附属建筑远离主体

③主建筑与环境

④祈年殿高高在上,超然于林海之上,有超凡出生与天接近之感,

⑤除建筑外,遍植柏林,使建筑落于绿色之中,

⑥景观构图完美,建筑单体精美(祈年殿、皇穹宇)

⑦建筑尺度:天坛虽为祭天之所,却未象西方建筑那样一味地追求超大的建筑尺度,而是按照“百尺为形”的原则进行控制,即使是最高的祈年殿,绝对高度也不过38米。然而,由于祈年门的欲扬先抑手法、三层台基的烘托积极层层渐收的三重檐攒尖顶的视错觉,使祈年殿获得了气势恢弘的尺度感和视觉效果。

四、天坛体现的"尚无思想"和"以少总多"的方法.

绿化的大量运用和建筑的数量和体量上的少来充分体现“天”.通过主轴线来控

制建筑.同时用扩大台基来表现建筑.不以形象取胜,而以境界取胜.有的节省,“无”

上做文章,物质功能简单,精神功能复杂.

tid=525340&fromuid=952210

天坛的规划意匠和象征手法.为表现天的精神功能需要.——天坛建筑的核心特色

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有一套完整的宗法礼制思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人们相信“天”是至高无尚的主宰。天坛就是为现实帝王与天的特殊关系而修建的,为了能表达天坛建筑的这一特性,天坛在设计意匠上主要运用了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这种手法具体表现为“形”、“色”以及“数”的象征。

1“形”的象征:既表现为建筑基址的整体平面形状,也表现为各种建筑单体的平面形状。天坛基址平面接近方形,但两重墙北端的角均做成圆弧形,这是体现了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就单体而言,天坛建筑群中的主要建筑物,如:圜丘、祈年殿及皇穹宇等,平面皆为圆形,屋顶形式则是为圆攒尖,这些都是以平面和空间造型来象征“天”的意象的。通过高台基(圜丘,祈年殿)重檐屋顶(祈年殿)来扩大建筑体量。尽量用矮墙来扩大形象,取得开阔的气势。创造崇天的境界.提供了两个看天的视点,祈年殿和圜丘.同时又用丹陛桥来连接圜丘和祈年殿,形成了一条"看天的路线"。

2“色”的象征:如明代祈谷坛祈年殿的三重檐攒尖顶的上、中、下檐分别用青、黄、绿色琉璃瓦以象征天、地与万物。清重建时将三檐均用蓝色琉璃瓦,只取其象征“天”的意象。再如另外一个单体建筑皇穹宇亦为蓝色琉璃瓦攒尖顶,有同样的寓意。用纯净色彩表现天(蓝色)。

3“数”的象征:这一手法运用得最为广泛。天坛的主要建筑中,圜丘与祈年殿是主体。圜丘坛的设计在采用数字上均符合“阳数”,中国古代以奇数为阳数又称“天数”,其中九为“极阳数”。坛的上层直径为当时计量单位营造尺1×9丈=9丈,中层直径3×5丈=15丈,地层直径3×7丈=21丈,全符合阳

数。台阶、栏杆的数量均取九的倍数。坛面用艾叶青石,中心是一圆石,圆心外有九环扇面形石块,每环的石块亦为九的倍数。即,9×1,9×2,9×3……9×9。中层、下层也是如此。除了坛面外,台阶、栏杆所用的石块也全是九的倍数,据说,这是九重天的象征。

祈年殿为三重台三重檐金色宝顶蓝色琉璃瓦攒尖圆殿,檐柱12根(12时辰)承下檐,金柱12根(12月)承中檐,同时两者又是24节气,加上井口柱4根(四季)承上檐,这样就为28星宿。结构布局合理。它的造型由层层收进的屋檐、攒尖顶构成的外观给人一种强烈向上与天接近的感觉。它的室内空间很高、彩画绚丽,东西配殿各九间,有矮墙围成院落,也是应阳数之极数。

天坛的布局和建筑组成:

1时间:创于明初,天地合祭,清代改为祭天,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和故宫同时修建。

2 位置:位于北京外城永定门内大街东侧,与先农坛隔街相对.也是京城中轴线的东面,内城的南郊.这既合乎古制,又因其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建筑群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由于全区遍植柏树,为散落其中的建筑群提供了隔绝人寰的树木静米谧的气氛。

3 规制:平面北墙呈圆形,南为方形,象征天圆地方.占地共4000亩,外墙垣东西约为1725米,南北为米.内坛墙东西米,南北1228米.共有坛墙两重.内坛也是北圆南方(分两组祭坛,郊天的圜丘和祈谷的祈年殿,两组各有自己的配殿)。正门在西,其余均不设门。

4 天坛的建筑包括:

a.圜丘组群:圜丘坛,皇穹宇

(圜丘,主体建筑由三层台基组成,祈天用.圜丘坛,采用三层露天圆台.皇穹宇,放先祖牌位.)

b.祈年殿组群:祈祷丰收用的,布局是模糊空间为中国历史上罕见的.

c.斋宫:皇帝祭天前夕,居住持斋之所.有壕沟,围墙等防御设施的固定住所.

d.丹陛桥(361×29米).

e.神乐署:神乐乐队的长期住所.

牺牲所:饲养牺牲品的场所

建筑设计基础

建筑设计基础 2014简答(15) 1. 一个好的室外空间环境,一般应主要考虑哪些组成部分? 2. 公共枢纽空间设计时常见的表达方式有哪些? 3. 人工照明的设计要求是什么? 4. 串联的空间组合形式有何特点? 5. 寒冷地区住宅设计规划布局有何特点? 论述(5) 公共建筑设计强调功能分区,请论述这样做的优点。 2013简答(15)同2011 1. 什么是走廊式空间组合?有何特点? 2. 封闭楼梯间与防烟楼梯间的区别。 3. 人工照明的设计要求是什么? 4. 放射状的空间组合形式有何特点。 5. 寒冷地区住宅设计规划布局有何特点? 论述(7)2013 1. 在设计中如何确定建筑的层高数值,层高瘦哪些因素的影响,请 简要说明原因。 论述(7)2011 1.在居住建筑的设计中,如何把握建筑室内的空间尺度问题。 建筑史 2014 简答(15) 1.请简要分析北京标注四合院布局特征。 2.简要说明金厢斗底槽。 3.简要说明高技派。 4.简要说明新建筑五个特点。 5.简述古典复兴。 论述(5):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2013 问答题(12)同2011 1. 请分析北京天坛建筑其设计如何体现“祭天”的主题。 2. 巴洛克建筑的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

建筑设计基础 2010 简答题12 1. 建筑艺术有别于其他艺术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2. 宅院与庭院的区别。 3. 住宅的适应性及可变性是指什么? 4. 封闭楼梯间与防烟楼梯间的区别。 5. 建筑参数的选择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6. 如何理解利用环境。 论述题40 1. 如何理解建筑空间组合形式遵循多样统一是所有建筑环境艺术创 作中的重要原则这句话。 2. 如何理解建筑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 3. 如何理解建筑师的环境观。 4. 请分析北京天坛建筑其设计如何体现“祭天”主题。 5. 巴洛克建筑的特点是什么。 2009 简答题(10X2+2X8) 1. 蒸汽采暖的特点是什么? 2. 住宅的潜伏设计是指什么? 3. 封闭楼梯间与防烟楼梯间的区别。 4. 建筑中常见的设备系统有哪些。 5. 山地地区住宅设计原则是什么? 6. 为什么说光影是建筑师设计建筑中的一种重要素材。 7. 在建设人工环境时,通常是按照利用环境、改造环境及创造环境 的步骤进行的,为什么? 8. 说说电梯垂直交通形式的特点。 9. 人工照明的设计要求是什么? 10. 防火分区是如何划分的? 11. 请分析北京标准四合院建筑的空间及布局特征。 12. 简述巴黎卢浮宫东立面的建造时代、设计人、基本特点和所属时 代风格。

天坛分析空间构成及坛庙意义

天坛群体建筑设计特色: 1中轴线布局 2主体建筑与附属建筑相得益彰 ①体量对比:祈年殿崇高 孤兀 ②地位对比:附属建筑远 离主体 ③主建筑与环境 ④祈年殿高高在上,超然于林海之上,有超凡出生与天接近之感, ⑤除建筑外,遍植柏林,使建筑落于绿色之中, ⑥景观构图完美,建筑单体精美(祈年殿、皇穹宇) ⑦建筑尺度:天坛虽为祭天之所,却未象西方建筑那样一味地追求超大的建筑尺度,而是按照“百尺为形”的原则进行控制,即使是最高的祈年殿,绝对高度也不过38米。然而,由于祈年门的欲扬先抑手法、三层台基的烘托积极层层渐收的三重檐攒尖顶的视错觉,使祈年殿获得了气势恢弘的尺度感和视觉效果。 四、天坛体现的"尚无思想"和"以少总多"的方法. 绿化的大量运用和建筑的数量和体量上的少来充分体现“天”.通过主轴线来控 制建筑.同时用扩大台基来表现建筑.不以形象取胜,而以境界取胜.有的节省,“无” 上做文章,物质功能简单,精神功能复杂.

天坛的规划意匠和象征手法.为表现天的精神功能需要.——天坛建筑的核心特色 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有一套完整的宗法礼制思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人 们相信“天”是至高无尚的主宰。天坛就是为现实帝王与天的特殊关系而修建的,为 了能表达天坛建筑的这一特性,天坛在设计意匠上主要运用了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 这种手法具体表现为“形”、“色”以及“数”的象征。 1“形”的象征:既表现为建筑基址的整体平面形状,也表现为各种建筑单 体的平面形状。天坛基址平面接近方形,但两重墙北端的角均做成圆弧形,这是体现 了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就单体而言,天坛建筑群中的主要建筑物,如: 圜丘、祈年殿及皇穹宇等,平面皆为圆形,屋顶形式则是为圆攒尖,这些都是以平面 和空间造型来象征“天”的意象的。通过高台基(圜丘,祈年殿)重檐屋顶(祈年殿)来扩大建筑体量。尽量用矮墙来扩大形象,取得开阔的气势。创造崇天的境界.提供 了两个看天的视点,祈年殿和圜丘.同时又用丹陛桥来连接圜丘和祈年殿,形成了一条"看天的路线"。 2“色”的象征:如明代祈谷坛祈年殿的三重檐攒尖顶的上、中、下檐分别 用青、黄、绿色琉璃瓦以象征天、地与万物。清重建时将三檐均用蓝色琉璃瓦,只取 其象征“天”的意象。再如另外一个单体建筑皇穹宇亦为蓝色琉璃瓦攒尖顶,有同样 的寓意。用纯净色彩表现天(蓝色)。 3“数”的象征:这一手法运用得最为广泛。天坛的主要建筑中,圜丘与祈 年殿是主体。圜丘坛的设计在采用数字上均符合“阳数”,中国古代以奇数为阳数又 称“天数”,其中九为“极阳数”。坛的上层直径为当时计量单位营造尺1×9丈=9丈,中层直径3×5丈=15丈,地层直径3×7丈=21丈,全符合阳数。台阶、栏杆的数量均取九的倍数。坛面用艾叶青石,中心是一圆石,圆心外有九环扇面形石块,每 环的石块亦为九的倍数。即,9×1,9×2,9×3……9×9。中层、下层也是如此。除了 坛面外,台阶、栏杆所用的石块也全是九的倍数,据说,这是九重天的象征。 祈年殿为三重台三重檐金色宝顶蓝色琉璃瓦攒尖圆殿,檐柱12根(12时辰)承下檐,金柱12根(12月)承中檐,同时两者又是24节气,加上井口柱4根(四季)承上檐,这样就为28星宿。结构布局合理。它的造型由层层收进的屋檐、攒尖顶构成的外观给人一种强烈向上与天接近的感觉。它的室内空间很高、彩画绚丽,东西配殿各九间,有矮墙围成院落,也是应阳数之极数。 天坛的布局和建筑组成:

浅谈中国古建筑的美——以“北京天坛”为例(可编辑)

浅谈中国古建筑的美——以“北京天坛”为例(可编辑)浅谈中国古建筑的美——以“北京天坛”为例 综合论坛 浅谈中国古建筑的美 以“北京天坛”为例 李金晶重庆大学 建筑在于营造,就像诗在于文字一样。比如,对称型的摘要:中国古建筑是一幅巨大的立体画,是一首凝固的音建筑,给人的感觉像诗之律旬:而不对称型的建筑,似散曲乐,是一篇优美的诗歌;不管是从视觉、听觉、味觉,它都具或长短句。 有不可否认的审美性。它既展现了人与自然和平共处的景象, 黑格尔说,美的最高境界是“诗歌”,它不再以有形物又凝聚了思想浓于伦理所闪烁的灵气,还有别具一格的恋木情而是靠观念来传达思想,这就达到了“容有限于无限中”。节与亲地倾向;广阔的心胸,高尚的情操,独特的性格在它身犹如我们观赏一座美的建筑或建筑群体时,不再是满足于建上展现的淋漓尽致。它并不是一种“纯艺术”,而是一种集物筑的外形给我们的感受,而更享受来至建筑的内涵所传达给质功能与精神功能于一体的特殊艺术。 我们某种诗的情趣。 关键词:中国古建筑;北京天坛;美 北京天坛圜丘已经达到了这一境界。当人站在天心石上一 发声,由于聚焦的作用,可以听到从塘墙各处返回的回声, 、中国古建筑的外在气色 仿佛一呼百应。就好像在和老天爷对话,用一种无形的东西立体的画??视觉美传达中国人崇尚“大自然”的一种思想。

进入中国的古建筑,要从一个门进入另一个门,一个庭二、中国古建筑的内在 气质 院走进另一个庭院,一边走廊进入另一边走廊,才能感受到.“天人合一”的时空意识??广阔的心胸 建筑的全貌。就像中国的手卷画,必须一一地展开才能看到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崇尚自然,喜爱自然的传统。在中国全部。因此,欣赏中国的古建筑,就如同是欣赏一幅巨大古建筑文化中,建筑是世代中国人与大自然不断进行亲密的手卷画,人必须置身于建筑中,在空间和视点的不断转换“对话”的一种奇妙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把人和天地万物中,才能欣赏到景色的全貌,领略到它的时空蕴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融合为不可分割的共同体。北京天坛就是一幅立体的画,从任何角度看都具有绘画北京天坛??祭天的神圣场所。在祈年殿的设计中,殿 之美:整片葱郁的柏树林是这幅画的背景,墙垣就是画框, 顶周长三十丈象征一个月三十天 ,外层十二根柱子象征一再加上南北轴线上错落有致的建筑群,更是树冠相接,把祭天十二个时辰,中层十二个柱子象征一年十二个月 ,外中坛烘托得十分肃穆。人们漫游“画”中,品味柱、桁、梁、二层二十四根柱子象征一年二十四个节气,最内藻井下四根额、枋、棋等各种“线”的网络交织,情随景迁,步移景龙井柱象征一年四季,殿内二十八根大柱,还代表了二十八异。从不同的角度看,北京天坛都是一幅至美的建筑画。新宿,殿内的结构和开间不仅满足使用的需要,还充满着对 .凝固的音乐??听觉美 “天”的认识和寓意,充分说明了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国古建作为空间存在的建筑,有着悄无声息、静止不动的庞大筑的深远影响。 形体,它本身并不带有时间性。然而,当你一旦进入建筑空 .淡于宗教与浓于伦理??高尚的情操

天坛圜丘坛建筑群

天坛圜丘坛建筑群 讲解顺序: 1:开场白 2:圜丘坛建筑规制及特点 3:圜丘坛周围设施及用途 4:圜丘坛附属建筑 5:圜丘坛祭天 6:结束语 (共3181字) 开场白(略) 天坛位于北京市崇文区,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至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天坛原是明清两朝皇帝祭天祈谷的地方,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形制最完备的古代祭坛建筑群。 天坛的平面布局呈“回”字形,北圆南方,象征天圆地方。分为内、外两部分,每年孟春祈谷大典在“祈谷坛建筑群”举行;冬至祭天在“圜丘坛建筑群”举行。 圜丘坛是一座3层的圆坛。四周围以内、外两层壝墙。壝墙上铺以蓝色琉璃瓦。内壝墙成圆形,外壝墙成方形,象征天圆地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正中各开有一座棂星门。南面棂星门的外神路偏东有一个平台。这里是供皇帝祭天时临时休息换衣服的地方,叫具服台。内、外壝墙间放有12个铁燎炉;东南方向放有燔柴炉、瘞坎;西南方向放有望灯杆。 圜丘坛四周东为泰元门;南为昭亨门;西为广利门;北为成贞门。四个门的名字来源于《易经乾卦》“元亨利贞”,表达的含义是赞美天的本质,也就是“原始本原;无不亨通;和谐有利;正固持久”,天的“四德”。 圜丘坛三层四出陛,通体铺以艾叶青石,四周围有汉白玉的栏杆,栏杆数都是9或9 的倍数,三层坛面每层有9级台阶。“九”这个数字在圜丘坛可谓是无处不在。那为什么圜丘坛在建造的时候用那么多个九呢? 古代中国认为天属阳,地属阴,引申开来,奇数属阳,偶数属阴。那在10以下,最大的阳数是9,引申下去,9就是最大、无限、至极的意思。中国过去皇帝称为“九五之尊”,中国古诗词中也有“九霄”、“九天”、“九重天”……其中的“九”都是这个意思。圜丘在建筑设计中使用奇数,而且反复使用其中“九”的倍数,正是中国古代设计师对这种概念的运用和发挥,使“天”的观念能在祭祀建筑中更好地体现。 三层圆坛的直径;每层扇形石铺设的块数;整个圆坛的设计尺寸,都是经过精心钻研、巧妙计算,施工的时候又用了特殊的方法,才把美丽的圜丘坛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接下来我具体介绍一下: 首先说说三层坛面的直径。三层坛面的直径在设计的时候非常的讲究,目的是为了表达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就是要体现天数。天数是五个阳奇数(单数)相加,也就是 1+3+5+7+9=25,25就是天数。那如何体现呢?三层坛面最上层为9丈;中层15丈;下层21丈。它们分别是1乘以9;3乘以5;3乘以7;这样一来,1、3、5、7、9,五个阳奇数俱全,体现了天数。第二层含义,就是要体现“九五之尊”。三层坛面直径相加9+15+27=45,

天坛建筑美与中国哲学宇宙观

天坛建筑美与中国哲学宇宙观北京天坛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祭天建筑群之一,建于公元15世纪上半叶,坐落在皇家园林当中,四周古松环抱,是保存完好的坛庙建筑群,无论在整体布局还是单一建筑上,都反映出天地之间的关系,而这一关系在中国古代宇宙观中占据着核心位置。同时,这些建筑还体现出帝王将相在这一关系中所起的独特作用。 中国哲学宇宙观思想高远恢宏,其精义是对在天地之间活动的人类言行提供一个根本方向性的指导,并最终达到一个人天合一的太和境界。这一哲学宇宙观思想渗透在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而中国古代建筑是其物化的形式,其建筑中尤以明清两代帝王祭天祈谷的北京天坛最为突出。作为一个重要的祭祀场所,天坛以象征手法完美地表达了中国哲学宇宙观,以至使建筑与哲学思想、艺术形式水乳交融达到了共臻其美的境地。 一、整体布局与中国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明初迁都北京之时,当时皇家实行天地合祭制度,故原名天地坛。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颁立京华四郊分祀天地的新祭祀制度,因而四年之后天地坛更名为天坛。天坛由内外两重围墙环绕,整个建筑平面呈回字形,北面围墙高大,半圆形;南面围墙略低,方形。这是传承“天圆地方”说的古制,又寓意“天高地低”、“天尊地卑”。天坛建筑群落如同中国其他古建筑一样,由一根主轴线贯通。这根主轴线上分布着南北两个主要的建筑群落,南部为圜丘坛,北部是祈谷坛,中间被一条高4

米,宽30米,长360米的“丹陛桥”连通。南端的圜丘坛,是皇帝冬至时分祭天的场所,周围被两重矮墙环绕,内墙圆外墙方,又一次强调了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两重矮墙四面正中均辟棂星门,每组三门,共24座,是24节气的象征。棂星,即灵星,又名天田星。《辞海》曰:灵星主谷,祭灵星是为祈谷报功。汉高祖刘邦始祭灵星,后来凡是祭天前先要祭祀灵星。棂星门多用于坛庙建筑和陵墓的前面,门框为汉白玉石造,上饰如意形云纹板,有“云门玉立”之美称。双层围墙和双层云门重重拥立,覆以蓝琉璃筒瓦的围墙不高,只及肩耳,门上云纹飘逸似乎天上白云触手可及,烘托的是一种踏祥云登临天界的清朗感觉。北端的祈谷坛,是皇帝孟春时分祈谷的场所,周围被方墙环绕,主体建筑祈年殿座落在圆形台基之上,仍是天圆地方宇宙观的表达。该殿最初作为天地合祀之所,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祭天地在中国所有祭祀活动中位列第一,故名大祀殿。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建圜丘坛,此后冬至大祀改在圜丘坛举行,大祀殿在后来被改建成大享殿,成为祈谷专用的殿堂。清代时,乾隆认为“大享”之名与祈谷不符,遂命名“祈年殿”,并将三层屋顶全部换成蓝色琉璃瓦,与蓝天相应,喻意此处是皇帝专门祭天祈祷五谷丰登、天下太平的地方。 人类社会的一切行为、制度、设施都受占统治地位的哲学宇宙观思想的制约。同样,天坛建筑从形制到祭天时的供品也无不出自古人对“天”“地”的理解。除了整体布局喻意天圆地方以外,古人称祭天坛为“圜丘”,祭地坛为“方泽”。明清祭天时的供品“苍壁”也

建筑设计详细

建筑设计详细 建筑物是有生命的。长城—历经了上千年,依然屹立,历经了多少风雨、春夏秋冬?雄伟的故宫,里面发生了多少事?天坛,天圆地方的具体体现,圆圆的尖顶,面向天空,似乎在与天对话,方形的基座显得那么厚实,一圆、一方在表达着人们对天、大地的祈求。当你在国家大剧院旁,大剧院的圆圆的顶,仿佛是水中的月亮、一颗明珠,让你浮想联翩。一个建筑物,当在建筑物内发生了欢乐的、留恋的、缠绵的、温情的、悲哀的、悲壮的事情后,该建筑物就不仅是建筑物了,建筑是有记忆的—虽然她不会诉说,但她和我们的距离更近了。想起卢沟桥—就想起了遥远的枪声—虽然桥上的石狮子不会诉说。想起了北京鸟巢—就想起了北京奥运。据说有的植物,有记忆功能,我想将来有一天,建筑物也会有记忆功能,她会说话,让我们从现在起,善待建筑,让美好的记忆永存。 物质是有场的,我们常见的有电磁场、重力场、温度场、气功场(气功也是一种场—意念场),我认为还有我们尚未发现的另一种场,暂且叫它“意振场”—这是人类与周围环境、彼此之间因交流、沟通、相处而产生的场。它综合了电磁场、重力场、温度场、气功场,是各种场的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小时候,有的人右眼或左眼跳,意味着灾难的来临。未来是不确定的,但事物都是有规律的,只要有规律,就能找到规律,所以预测这门学科是科学的(其实我们天天遇到预测,如中国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股票、的走势、何时下雨等)。总之,“意振

场”是存在的,只是有时感知不到而已。 在建筑物开槽前,先放炮,设贡品,为什么千古以来人们这样做哪?因为所开槽的地下有多少有生命的动物、植物,她们的祖祖辈辈在此已生活了几千年,甚至上万年,物质是有场的,她们也在发射着波—意振场(我们所知道的是重力场、电磁场、温度场),我们人类要在这里动土,难道不应该先告知她们吗?告知什么—告知她们做好准备—告知她们对不起了,设些贡品,对她们表示尊敬与对不起。不这样做有后果吗?当灾难降临时就想起了很多。如有一个工地,场地有无人认领的坟,施工单位不信邪,没有任何“表示”就开工了,当接连发生了两起工人摔伤事件后,项目经理害怕了,想了许多,决定摆香设案,设贡品悔过,自此之后果然安宁。这事听起来毛骨悚然,但细想起来也没什么,什么是也有个先来后到,买东西也要排队吗,对先到者,起码也要告知一下,说声“对不起呀,赶快撤离,我们要开挖了”,如何表示,只能摆香设案,设贡品,放鞭炮,炮声就是号角—赶快撤离,一缕青烟,飘向天空、飘向远方,似乎在传递着我们的期盼,一杯酒,撒向大地,抒发了我们的情怀。 建房的位置—风水。建房为什么要选好位置哪?风水即空气与水的缩写,人门的生活离不开大地、空气(风)、水,我们每天需要消耗的是空气与水,可见空气与水的重要。自古至今,有山、有水的地方是好地方,房屋北面背靠山,左青龙山,右白虎山,前面有水的位置是绝佳的好宅位置,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在北方,冬天的北风很冷,后面

从天坛的设计理念看天人关系

从天坛的设计理念看天人关系 内容摘要:天坛是我们专业考察的重要一站,他的建筑设计充分体现了清朝时期的天人关系思想。天坛中充满了圆形设计和“九”的使用,体现了古人对天的认识和至高无上的尊崇。但是这也是有限度的,是要与皇权达到平衡的。受“君为本”的制约,它从形式上无法越过皇宫,也不能超过皇宫。不难看出,这是一种“君为本、天为用、民为轻”的组合。古建筑中蕴藏的历史等着我们去追寻。 关键词:天坛天人关系董仲舒 天坛是我们专业考察的重要一站,它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座落在皇家园林当中,四周古松环抱,是保存完好的坛庙建筑群。这里是明清两朝历代皇帝祭天、祈谷(祈祷丰年)和祈雨之地,每年冬至、正月上辛日和孟夏(夏季的首月),皇帝要来这里举行祭天、祈谷和祈雨仪式,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祭天建筑群,同时也是我国现存最为“年轻”的祭天建筑群。无论在整体布局还是单一建筑上,都反映出天人之间的关系。 在古代象形文字中,天字上边的一划较粗,下面是一个人形,指示人头顶上就是天。我们的先民由于不能解释自然界的奇异变化,如星陨日食、打雷闪电、刮风下雨之类,故产生了对天的畏惧心理。某些思想家利用人们的这种心态提出了天命论,认为天是主宰一切的至上之神,具有无比的威力,天派它的代理人,即天的儿子来统治人世间,这就是古代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天子。天命论要求人们绝对服从天子,因为天子代表上天的意志,谁违背了天子的命令就是违背天意,就要受到上天的惩罚。并以此作为精神支柱,维护统治、平衡社会关系。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可以说是这些思想的代表之一。他认为玉皇大帝是万物的主宰,而在人间,天子就成为其神权的行使者,秉承天意,统治人类社会。“阴阳互对关系中,阳为主宰,阴为从属,因此君父夫处于主导,臣子妻处于从属,这是天意决定的。因此人的行为要依顺天意。”①他的“天人感应”思想一方面说皇帝代表天意,要人民服从皇帝,从而维护大一统的政治,这就是所谓“君权神授”;另一方面要皇帝尊天保民,不要胡作非为,用天的权威来约束皇帝,即所谓“神道设教”。并将这两方面的内容概括为一句话:“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①杜永伟,崔秀文《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观与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的比较》文化学刊,2012(1)

天坛

天坛 天坛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是明清两朝帝王祭天、祈谷和祈雨的场所。作为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祭祀建筑群,天坛是此次建筑调研最独特的一个类型建筑。 天坛建筑的主要设计思想就是要突出天空的辽阔高远,以表现“天”的至高无上。下面我将分别从建筑设计特色和象征手法两个方面来对天坛进行分析。 建筑设计特色 一、中轴线布局 天坛公园平面示意图 二、主体建筑与附属建筑相得益彰 体量对比:祈年殿崇高突兀 低位对比:附属建筑远离主题 三、主建筑与环境(景观构图) 祈年殿高高在上,超然于林海之上,有超凡出生与天接近之感

除建筑外,遍植柏林,使建筑落于绿色之中, 景观构图完美,建筑单体精美(祈年殿、皇穹宇) 四、建筑尺度 天坛虽为祭天之所,却未象西方建筑那样一味地追求超大的建筑尺度,而是按照“百尺为形”的原则进行控制,即使是最高的祈年殿,绝对高度也不过38米。然而,由于祈年门的欲扬先抑手法、三层台基的烘托积极层层渐收的三重檐攒尖顶的视错觉,使祈年殿获得了气势恢弘的尺度感和视觉效果。 规划意匠和象征手法 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有一套完整的宗法礼制思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人们相信“天”是至高无尚的主宰。天坛就是为现实帝王与天的特殊关系而修建的,为了能表达天坛建筑的这一特性,天坛在设计意匠上主要运用了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这种手法具体表现为“形”、“色”以及“数”的象征。 “形”的象征: 既表现为建筑基址的整体平面形状,也表现为各种建筑单体的平面形状。天坛基址平面接近方形,但两重墙北端的角均做成圆弧形,这是体现了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就单体而言,天坛建筑群中的主要建筑物,如:圜丘、祈年殿及皇穹宇等,平面皆为圆形,屋顶形式则是为圆攒尖,这些都是以平面和空间造型来象征“天”的意象的。通过高台基(圜丘,祈年殿)重檐屋顶(祈年殿)来扩大建筑体量。尽量用矮墙来扩大形象,取得开阔的气势。创造崇天的境界.提供了两个看天的视点,祈年殿和圜丘.同时又用丹陛桥来连接圜丘和祈年殿,形成了一条"看天的路线"。 祈年殿 圜丘坛 “色”的象征: 如明代祈谷坛祈年殿的三重檐攒尖顶的上、中、下檐分别用青、黄、绿色琉璃瓦以象征天、地与万物。清重建时将三檐均用蓝色琉璃瓦,只取其象征“天”的意象。再如另外一个单体建筑皇穹宇亦为蓝色琉璃瓦攒尖顶,有同样的寓意。用纯净色彩表现天(蓝色)。

对北京古建筑天坛的调查报告

对北京古建筑天坛的调查报告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古代建筑不论在结构上,还是有形式风格上,始终是承前启后、一脉相传,保持着一贯完整的建筑体系,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特征,在世界建筑体系中独树一帜,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及其价值取向、审美情趣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 北京是历史悠久的古都,珍贵的文物数不胜数,说它的古建筑是这座城市最有价值的不动产,应该没有人反对。长城、故宫、天坛、十三陵是北京最知名的古代建筑,在那里人们可以瞻仰往日皇家的威仪。但是,一些不太被人注意的古建筑,也包含了这座城市的很多故事,让人回味不已。 北京,是我国历史上辽、金、元、明、清王朝古都,他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也是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从公元938年作为辽代的都城起,历以辽、金、元、明、清各朝代,至今已具有1000多年的建都历史。在作为都城的漫长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帝王及其谋臣们为了维护帝王统治,使帝王江山永固、国运长久,对古都北京进行了精心规划和设计,建设了一系列具有象征意义的城市建筑,力图通过完善的都城建设,达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的目的。特别在明清两代,古都北京的城市建设更加完善,更加威严,同时也更加具有神秘色彩,使古都北京具有强烈的首都特点。如今,历史上那些朝代已经过去了,但却给后人留下了众多的历史文物建筑和古迹,为后人研究古人的都城规划设计思想,提供了实物依据。 北京古城分为内城外城两部分,今人称为凸字形城。凸字城的北边部分称为内城,建城较早,它是在明朝初年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参照明初都城南京城和明朝中都(安徽凤阳)的设计方案建设起来的。凸字形南边部分叫外城,建城较晚,它是在明朝后期嘉靖年间建设起来的。打开古都北京的地图,我们可以看到,在古都北京内城之外的南北东西四个方位上,分别建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四个古祭坛建筑。 祭祀建筑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以祭天活动最为隆重。古代中国人为了表达对天的敬畏,专门建造了用于举行祭天典礼的祭坛,明清北京天坛就是祭祀建筑的典型代表。 天坛

天坛建筑设计特色

天坛建筑设计特色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天坛群体建筑设计特色: 1中轴线布局 2主体建筑与附属建筑相得益彰 ①体量对比:祈年殿崇高孤兀 ②地位对比:附属建筑远离主体 ③主建筑与环境 ④祈年殿高高在上,超然于林海之上,有超凡出生与天接近之感, ⑤除建筑外,遍植柏林,使建筑落于绿色之中, ⑥景观构图完美,建筑单体精美(祈年殿、皇穹宇) ⑦建筑尺度:天坛虽为祭天之所,却未象西方建筑那样一味地追求超大的建筑尺度,而是按照“百尺为形”的原则进行控制,即使是最高的祈年殿,绝对高度也不过38米。然而,由于祈年门的欲扬先抑手法、三层台基的烘托积极层层渐收的三重檐攒尖顶的视错觉,使祈年殿获得了气势恢弘的尺度感和视觉效果。 四、天坛体现的"尚无思想"和"以少总多"的方法. 绿化的大量运用和建筑的数量和体量上的少来充分体现“天”.通过主轴线来控 制建筑.同时用扩大台基来表现建筑.不以形象取胜,而以境界取胜.有的节省,“无” 上做文章,物质功能简单,精神功能复杂. tid=525340&fromuid=952210

天坛的规划意匠和象征手法.为表现天的精神功能需要.——天坛建筑的核心特色 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有一套完整的宗法礼制思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人们相信“天”是至高无尚的主宰。天坛就是为现实帝王与天的特殊关系而修建的,为了能表达天坛建筑的这一特性,天坛在设计意匠上主要运用了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这种手法具体表现为“形”、“色”以及“数”的象征。 1“形”的象征:既表现为建筑基址的整体平面形状,也表现为各种建筑单体的平面形状。天坛基址平面接近方形,但两重墙北端的角均做成圆弧形,这是体现了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就单体而言,天坛建筑群中的主要建筑物,如:圜丘、祈年殿及皇穹宇等,平面皆为圆形,屋顶形式则是为圆攒尖,这些都是以平面和空间造型来象征“天”的意象的。通过高台基(圜丘,祈年殿)重檐屋顶(祈年殿)来扩大建筑体量。尽量用矮墙来扩大形象,取得开阔的气势。创造崇天的境界.提供了两个看天的视点,祈年殿和圜丘.同时又用丹陛桥来连接圜丘和祈年殿,形成了一条"看天的路线"。 2“色”的象征:如明代祈谷坛祈年殿的三重檐攒尖顶的上、中、下檐分别用青、黄、绿色琉璃瓦以象征天、地与万物。清重建时将三檐均用蓝色琉璃瓦,只取其象征“天”的意象。再如另外一个单体建筑皇穹宇亦为蓝色琉璃瓦攒尖顶,有同样的寓意。用纯净色彩表现天(蓝色)。 3“数”的象征:这一手法运用得最为广泛。天坛的主要建筑中,圜丘与祈年殿是主体。圜丘坛的设计在采用数字上均符合“阳数”,中国古代以奇数为阳数又称“天数”,其中九为“极阳数”。坛的上层直径为当时计量单位营造尺1×9丈=9丈,中层直径3×5丈=15丈,地层直径3×7丈=21丈,全符合阳

天坛建筑设计特色

1中轴线布局 2主体建筑与附属建筑相得益彰 ①体量对比:祈年殿崇高孤兀 ②地位对比:附属建筑远离主体 ③主建筑与环境 ④祈年殿高高在上,超然于林海之上,有超凡出生与天接近之感, ⑤除建筑外,遍植柏林,使建筑落于绿色之中, ⑥景观构图完美,建筑单体精美(祈年殿、皇穹宇) ⑦建筑尺度:天坛虽为祭天之所,却未象西方建筑那样一味地追求超大的建筑尺度,而是按照“百尺为形”的原则进行控制,即使是最高的祈年殿,绝对高度也不过38米。然而,由于祈年门的欲扬先抑手法、三层台基的烘托积极层层渐收的三重檐攒尖顶的视错觉,使祈年殿获得了气势恢弘的尺度感和视觉效果。 四、天坛体现的"尚无思想"和"以少总多"的方法. 绿化的大量运用和建筑的数量和体量上的少来充分体现“天”.通过主轴线来控 制建筑.同时用扩大台基来表现建筑.不以形象取胜,而以境界取胜.有的节省,“无” 上做文章,物质功能简单,精神功能复杂. 转载自共享天下考研论坛原始地址: &fromuid=952210 天坛的规划意匠和象征手法.为表现天的精神功能需要.——天坛建筑的核心特色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有一套完整的宗法礼制思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人们相信“天”是至高无尚的主宰。天坛就是为现实帝王与天的特殊关系而修建的,为了能表达天坛建筑的这一特性,天坛在设计意匠上主要运用了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这种手法具体表现为“形”、“色”以及“数”的象征。 1“形”的象征:既表现为建筑基址的整体平面形状,也表现为各种建筑单体的平面形状。天坛基址平面接近方形,但两重墙北端的角均做成圆弧形,这是体现了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就单体而言,天坛建筑群中的主要建筑物,如:圜丘、祈年殿及皇穹宇等,平面皆为圆形,屋顶形式则是为圆攒尖,这些都是以平面和空间造型来象征“天”的意象的。通过高台基(圜丘,祈年殿)重檐屋顶(祈年殿)来扩大建筑体量。尽量用矮墙来扩大形象,取得开阔的气势。创造崇天的境界.提供了两个看天的视点,祈年殿和圜丘.同时又用丹陛桥来连接圜丘和祈年殿,形成了一条"看天的路线"。 2“色”的象征:如明代祈谷坛祈年殿的三重檐攒尖顶的上、中、下檐分别用青、黄、绿色琉璃瓦以象征天、地与万物。清重建时将三檐均用蓝色琉璃瓦,只取其象征“天”的意象。再如另外一个单体建筑皇穹宇亦为蓝色琉璃瓦攒尖顶,有同样的寓意。用纯净色彩表现天(蓝色)。 3“数”的象征:这一手法运用得最为广泛。天坛的主要建筑中,圜丘与祈年殿是主体。圜丘坛的设计在采用数字上均符合“阳数”,中国古代以奇数为阳数又称“天数”,其中九为“极阳数”。坛的上层直径为当时计量单位营造尺1×9丈=9丈,中层直径3×5丈=15丈,地层直径3×7丈=21丈,全符合阳数。台阶、栏杆的数量均取九的倍数。坛面用艾叶青石,中心是一圆石,圆心外有九环扇面形石块,每环的石块亦为九的倍数。即,9×1,9×2,9×3……9×9。中层、下层也是如此。除了坛面外,台阶、栏杆所用的石块也全是九

浅谈天坛建筑中体现的天人观念

浅谈北京天坛建筑中体现的天人观念 摘要 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明清北京天坛,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光辉典范,也是中国古代社会意识观念的一个缩影。走近天坛,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古代天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本文通过对天坛建筑和祭祀文化的解读,浅谈天坛中蕴含的以“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为核心的天人观念。 关键词:天坛,天人合一,回音建筑,天坛建筑

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明清北京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后历经明清两代近500 年的不断完善,伴随着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辉煌,它不仅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光辉典范,同时也成为中国古代社会意识观念的一个缩影。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国家的存亡兴旺和上天的关系极为密切。在一定的场所、以一定的形式寻求上苍的庇佑,以实现江山永固和风调雨顺是社会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天坛便是承载这一形式、完成这一目的的场所。通过对天坛的解读,可以折射出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内涵。其中,我们还可以进一步了解古代天与人之间的种种微妙关系。 一、天坛与祭祀文化 天坛由内外两重围墙环绕,整个建筑平面呈回字形,北面围墙高大,半圆形; 南面围墙略低,方形。这是传承“天圆地方”说的古制,又寓意“天高地低”、“天尊地卑”。1天坛建筑群落如同中国其他古建筑一样,由一根主轴线贯通。这根主轴线上分布着南北两个主要的建筑群落,南部为圜丘坛,北部是祈谷坛,中间被一条高4 米,宽30 米,长360 米的“丹陛桥”连通。 人类社会的一切行为、制度、设施都受占统治地位的哲学宇宙观思想的制约。同样,天坛建筑从形制到祭天时的供品也无不出自古人对“天”“地”的理解。除了整体布局喻意天圆地方以外,古人称祭天坛为“圜丘”(音圆通圆),祭地坛为“方泽”。明清祭天时的供品“苍壁”也依天圆之意,苍通青,为天的颜色; 璧是中间有孔的圆形扁平玉器,玉是石之精,石是天地之精。敬献“苍壁”为祭天时必备的礼仪,象征将人们创造的财富呈报于皇天上帝,故祭天典礼也称作“苍壁礼天”。2 祭祀文化中所蕴涵的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哲学思想,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在此宇宙观下形成的和谐、敬天、尊祖、重农、崇尚自然等观念,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各个时期、不同阶层。 二、天坛建筑与“天人合一”观念 (一)“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念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是天人感应学说的具体化。西汉的董仲舒对天人感应学说做过系统的阐释,他提出:“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芡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惧,其殃咎乃至。以此见天意之仁,而不欲陷人也。”3这是说,天意是仁慈的,当上天发现人世间的管理出现失误时,就会施放出一些自然灾害、异常天象等来提醒君主改正错误。因此,当这些现象出现时,君主必须反躬自省,认真检讨自己施政措施的不足,改弦更张。如果君主对上天的一再告诫置之不理,上天就会降下严厉的惩罚措施。天人感应学说的核心思想是说天与人相通,天根据民意来治理人事。这种思想的发展就导致了天人合一学说的诞生。董仲舒对天人合一学说有细致的说明:“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宜视天 1《易经系辞上传》开篇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这里,高低尊卑不具有任何道德善恶的价值判断, 而只是一个各就其位、各当其所的科学表述。因为不如此则天下大乱矣。(南怀瑾:《易经系传别讲》,北京: 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6 年4月版,第10- 14页。) 2武裁军:《天坛导游手册》,北京: 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4页 3

天坛建筑设计特色

天坛建筑设计特色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天坛群体建筑设计特色: 1中轴线布局 2主体建筑与附属建筑相得益彰 ①体量对比:祈年殿崇高孤兀 ②地位对比:附属建筑远离主体 ③主建筑与环境 ④祈年殿高高在上,超然于林海之上,有超凡出生与天接近之感, ⑤除建筑外,遍植柏林,使建筑落于绿色之中, ⑥景观构图完美,建筑单体精美(祈年殿、皇穹宇) ⑦建筑尺度:天坛虽为祭天之所,却未象西方建筑那样一味地追求超大的建筑尺度,而是按照“百尺为形”的原则进行控制,即使是最高的祈年殿,绝对高度也不过38米。然而,由于祈年门的欲扬先抑手法、三层台基的烘托积极层层渐收的三重檐攒尖顶的视错觉,使祈年殿获得了气势恢弘的尺度感和视觉效果。 四、天坛体现的"尚无思想"和"以少总多"的方法. 绿化的大量运用和建筑的数量和体量上的少来充分体现“天”.通过主轴线来控 制建筑.同时用扩大台基来表现建筑.不以形象取胜,而以境界取胜.有的节省,“无” 上做文章,物质功能简单,精神功能复杂. tid=525340&fromuid=952210 天坛的规划意匠和象征手法.为表现天的精神功能需要.——天坛建筑的核心特色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有一套完整的宗法礼制思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人们相信“天”是至高无尚的主宰。天坛就是为现实帝王与天的特殊关系而修建的,为了能表达天坛建筑的这一特性,天坛在设计意匠上主要运用了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这种手法具体表现为“形”、“色”以及“数”的象征。 1“形”的象征:既表现为建筑基址的整体平面形状,也表现为各种建筑单体的平面形状。天坛基址平面接近方形,但两重墙北端的角均做成圆弧形,这是体现了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就单体而言,天坛建筑群中的主要建筑物,如:圜丘、祈年殿及皇穹宇等,平面皆为圆形,屋顶形式则是为圆攒尖,这些都是以平面和空间造型来象征“天”的意象的。通过高台基(圜丘,祈年殿)重檐屋顶(祈年殿)来扩大建筑体量。尽量用矮墙来扩大形象,取得开阔的气势。创造崇天的境界.提供了两个看天的视点,祈年殿和圜丘.同时又用丹陛桥来连接圜丘和祈年殿,形成了一条"看天的路线"。 2“色”的象征:如明代祈谷坛祈年殿的三重檐攒尖顶的上、中、下檐分别用青、黄、绿色琉璃瓦以象征天、地与万物。清重建时将三檐均用蓝色琉璃瓦,只取其象征“天”的意象。再如另外一个单体建筑皇穹宇亦为蓝色琉璃瓦攒尖顶,有同样的寓意。用纯净色彩表现天(蓝色)。 3“数”的象征:这一手法运用得最为广泛。天坛的主要建筑中,圜丘与祈年殿是主体。圜丘坛的设计在采用数字上均符合“阳数”,中国古代以奇数为阳数又称“天数”,其中九为“极阳数”。坛的上层直径为当时计量单位营造尺1×9丈=9丈,中层直径3×5丈=15丈,地层直径3×7丈=21丈,全符合阳数。台阶、栏杆的数量均取九的倍数。坛面用艾叶青石,中心是一圆石,圆心外有九环扇面形石块,每

天坛建筑设计特色与成就

天坛建筑设计特色与成就 成就 天坛建筑浓缩了史学、美学、伦理学、建筑学、声学、哲学、天文学等多方面的珍贵价值,堪称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精品之作,它规划合理的建筑格局,极富特色的建筑形制,完备系统的建筑功能,寓意深刻的建筑内涵。 天坛是建筑和景观设计之杰作,朴素而鲜明地体现出对世界伟大文明之一的发展产生过影响的一种极其重要的宇宙观。许多世纪以来,天坛所独具的象征性布局和设计,对远东地区的建筑和规划产生了深刻影响两千多年来,中国一直处于封建王朝统治之下,而天坛的设计和布局正是这些封建王朝合法性之象征。 在天坛广阔的坛域内,除了古老的祭祀建筑外,最令人心旷神怡的就是那些历经沧桑依旧生机勃勃、茂密葱郁的古柏林了。中国自古就在坛庙四周植松柏,以示尊崇。天坛古柏是明清时期随着天坛的初建、扩建而栽植的,也有少数为元代所植,至今已有数百年的树龄,现颇具规模,坛内古柏达3500余株,集中分布在中轴线祭祀建筑的周围,为祭坛增添了无限的庄重和肃穆,营造出一片清幽静谧的园林景观。 天坛群体建筑设计特色: 1中轴线布局 2主体建筑与附属建筑相得益彰 体量对比:祈年殿崇高孤兀 地位对比:附属建筑远离主体 主建筑与环境: 祈年殿高高在上,超然于林海之上,有超凡出生与天接近之感,除建筑

外,遍植柏林,使建筑落于绿色之中,景观构图完美,建筑单体精美(祈年殿、皇穹宇)。 建筑尺度:天坛虽为祭天之所,却未象西方建筑那样一味地追求超大的建筑尺度,而是按照“百尺为形”的原则进行控制,即使是最高的祈年殿,绝对高度也不过38米。然而,由于祈年门的欲扬先抑手法、三层台基的烘托积极层层渐收的三重檐攒尖顶的视错觉,使祈年殿获得了气势恢弘的尺度感和视觉效果。 四、天坛体现的"尚无思想"和"以少总多"的方法. 绿化的大量运用和建筑的数量和体量上的少来充分体现“天”.通过主轴线来控制建筑.同时用扩大台基来表现建筑.不以形象取胜,而以境界取胜.有的节省,“无” 上做文章,物质功能简单,精神功能复杂。 天坛的布局和建筑组成: 1 时间:创于明初,天地合祭,清代改为祭天,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和故宫同时修建。 2 位置:位于北京外城永定门内大街东侧,与先农坛隔街相对.也是京城中轴线的东面,内城的南郊.这既合乎古制,又因其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建筑群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由于全区遍植柏树,为散落其中的建筑群提供了隔绝人寰的树木静米谧的气氛。 3 规制:平面北墙呈圆形,南为方形,象征天圆地方.占地共4000亩,外墙垣东西约为1725米,南北为1650.3米.内坛墙东西1043.2米,南北1228米.共有坛墙两重.内坛也是北圆南方(分两组祭坛,郊天的圜丘和祈谷的祈年殿,两组各有自己的配殿)。正门在西,其余均不设门。 4 天坛的建筑包括:

北京建筑设计考察报告

10.22 国家大剧院首都博物馆国家图书馆 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西侧,是亚洲最大的剧院综合体。中国国家表演艺术的最高殿堂,中外文化交流的最大平台,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基地。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场馆占地11.8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6.5万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10.5万平方米,地下附属设施6万平方米。设有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以及艺术展厅、艺术交流中心、音像商店等配套设施。 巨大的绿色公园之内,一泓碧水环绕著椭圆型银色大剧院,钛金属板和玻璃制成的外壳与昼夜的光芒交相辉映,色调变幻莫测。建筑物在水面中的倒影构成了大剧院的外部景观,观众从水下通道进入其中。从远处眺望,水波中的倒影给人以梦幻般的感觉,弧线型的中央玻璃天篷像是打开的幕布,显露出内部金碧辉煌的歌剧厅和色调如古乐器那样深沉的漆木饰空间。 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既明晰又隐秘的肌体。它广泛地采用了玻璃制造、面墙装饰、复合结构方面的高新科技。在大剧院巨大的外壳下,覆盖着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艺术展厅、艺术交流中心、艺术商店、停车场以及各种各样的设施。3个主要演出场所设有大约6000个观众座席和非常现代化的舞台设施,它们由道路区分开,彼此以悬空走道相连,剧院的“街道”和公共大厅宽敞明亮,人来人往,使得整个剧院就像一座生机四溢的都市。歌剧院的四周是部分透明的金色网状玻璃墙,顶上是从建筑内部能够看到的永恒天空。 作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的地标性建筑,国家大剧院造型独特的主体结构,一池清澈见底的湖水,以及外围大面积的绿地、树木和花卉,不仅极大改善了周围地区的生态环境,更体现了人与人、人与艺术、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相得益彰的理念。 首都博物馆 位于京市复兴门外大街16号,05年建成。建设用地面积24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1680平方米,地下二层,地上五层,北部设计了绿色文化广场,东部设计了下沉式竹林庭院。建筑物东西长152米、南北宽66米左右,建筑高度41米。 博物馆坐北朝南,整体呈现方形。东西面的不对称因地制宜呼应两条街的转角。北边设计有倾斜的广场,广场起坡传承古代高台建筑风格,烘托出建筑的宏伟感、凝重感。博物馆的南北都是又玻璃墙面和灰色砖块以及嵌入墙体的青铜柱体组成。大量的玻璃墙面保证了室内大厅自然光线的充足,并且洋溢着浓郁的现代感。建筑内部分为三栋独立的建筑,三者之间的空间则为中央大厅和室内竹林庭院。自然光的利用、古朴的中式牌楼、下沉式的翠竹庭院、潺潺的流水,为观众营构了一个兼具人文、自然情调的环境。 中央大厅是结合东区和西区和办公区的枢纽宽广的大厅也正符合了大人流量的要求。紧接着西区和办公区的是室内竹园,竹园的绿色点缀了空旷的大厅,也打破了传统博物馆空间的封闭、沉闷的感觉,造了开放型的、温馨的、明亮的文化休闲环境。 国家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位于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33号,与海淀区白石桥高粱河、紫竹院公园相邻。是国家总书库,国家书目中心,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是世界最大、最先进的国家图书馆之一。 中国国家图书馆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图书馆分为总馆南区、总馆北区和古籍馆,总馆南区主楼为双塔形高楼,采用双重檐形式,孔雀蓝琉璃瓦大屋顶,淡乳灰色的瓷砖外墙,花岗岩基座的石阶,再配以汉白玉栏杆,通体以蓝色为基调,取其用水慎火之意。外观整体以尊重仪器老馆的姿态出现,在周围喧嚣的城市环境中展现出简约,安静,内敛,凝重的一面。 建筑主体呈方形,在用地范围内略后退,在主入口前退让出一个广场作为城市干道与图

故宫建筑群与天坛

故宫建筑群与天坛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对中国建筑艺术的经典——宏伟壮丽的紫禁城有个高二数学试卷分析初步的了解和认识,重点了解建筑对封建皇权大一统思想的具体体现。 2、了解天坛祈年殿等建筑的礼制意义及其艺术成就。 3、认识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结合实例讲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2、故宫体现古代礼制思想、帝王的绝对权势,给人予以强烈的精神震撼。 教学难点:古代建筑中有较多专业的术语,需要结合具体图象讲述。 教学过程: 导入:你知道紫禁城一共有多少间房子吗? (9999.5间) 紫禁城屋顶瓦基本上是黄色的,(皇帝、皇后)个别也有绿的,(嫔PIN妃)为什么? 一、讲授新课: 中国古代建筑艺毕业论文大纲格式术(板书) (教师讲解):中国建筑、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其中尤以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延续时间最长,流传最广,成就更为辉煌。故宫是中国建筑的代表作品,它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位于北京旧城的中心位置,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占地七十二万余平方米,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周有高达10多米的城墙和宽52米的护城河相围绕,城墙的四角还分别建有角楼,组成一座森严的城堡。它是最能体现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作品。 1、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初中英语学案(板书) (1)木结构(板书):中国建筑体系与其他建筑体系相比,具有独树一帜的木结构体系。这种木结构体系,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门窗等的配置,不受墙壁承重能力的限制,具有“墙倒屋不塌”(板书)之妙。(2)庭院式的组群布局(板书):即重要建筑都是以“群”的形式组成一个院落。除园林外,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横两条轴线进行布局,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例:北京四合院(板书) 2、中国古代建筑(板书)提示:请同学们注中学历史教学园地意观察,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作品(板书),其最大的特点是什么?(1)、故宫的总体规划(板书)(图示)请同学们观察,故宫的总体布局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中轴线式布局,左右对称(板书)。)(问?)请思考:这样布局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生回答:体现了等级制度严格和皇权威严(板书),封建时代一切以皇帝为中心的思想。)(师总结):故宫由于是皇宫,所以一切都以皇帝为中心,体现严格的等级制度,除了整体布局以外,其他的装饰也是这样,我们接着欣赏。 (2)、故宫的屋顶样式的等级区别(板书)(教师讲解):中国古代初三物理电学的屋顶样式繁多,而且有严格的等级区别,根据房屋的重要性来灵活运用。其中中国古代五大屋顶等级的排列如下: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攒尖顶、硬山顶(板书)欣赏: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午门、太和门、等,教师讲解,学生体会建筑的重要性与屋顶样式的关系。太和殿:皇帝进行朝会和举行重要典仪的地方,是故宫前朝三大殿中最重要的大殿,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檐庑殿顶。中和殿:皇帝到太和殿举行重要典仪前作准备的地方,在前朝三大殿中地位最低,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檐攒尖顶。 (教师讲解):同学英语论文格式们可以看到,随着建筑物地位的变化,建筑的屋顶样式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