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呼吸机常见报警的原因及处理

呼吸机常见报警的原因及处理

呼吸机常见报警的原因及处理
呼吸机常见报警的原因及处理

呼吸机常见报警的原因及处理

在呼吸机的临床应用中,由于病人或机械的原因,常常听到或看到声或光的报警,这些信号是提醒在场的人员必需对病人或机器进行检查和处理,如果处理不当,可导致病人的呼吸困难加重,病情恶化,甚至病人死亡。因此,正确处理好呼吸机报警,是呼吸机使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在呼吸机的使用中,首先要明确的是,在呼吸机应用时必须有医务人员在场监护,应有必要的监测设备,如 X 线机、血气分析、测压表、测氧仪等,并应使所有的在场人员明确,报警对病人都有一定的危险性,出现报警时,不仅仅是单纯消除报警信号,更重要的是正确处理报警原因。

呼吸机常见的报警范围设置:分钟通气量:低分钟通气量:不低于3。5—4 升;高分钟通气量不大于 10 升压力:高压不大于 40 ㎝ H2O ,低压不小于 10 呼吸: 8 — 35 窒息间隙: 20 秒

常见的呼吸机报警原因有通气量、压力、动力、氧浓度和窒息报警等。其处理的步骤大致是相同的。

⒈通气量报警:

⑴患者原因触发了通气量低限报警:①病人自主呼吸能力差,在使用IMV、SIMV、PSV、CPAP 等方式时,由于病人呼吸频率慢、节律不齐、潮气量小等原因,造成病人呼吸不充足,使每分通气量减少而触发报警。此时,应在原通气方式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控制性通气的次数或压力或潮气量,部分病人如自主呼吸太弱,应改为控制性通气。②病人气道不通畅,特别是定压通气时表现明显。应及时解除梗阻,吸出分泌物:如为粘稠痰液堵塞,应给予充分湿化,定期排背吸痰,以保证呼吸道通畅;如为气管痉挛所至,可由定压改为定容,并给予积极的药物治疗,解除气管痉挛,也可在原定容基础上增加适当的通气压力,以保证足够通气量。

⑵呼吸机或导管设施触发通气量低限报警:

①给予的通气量少:如设置的TV 小或压力不足或频率慢;在定时限压持续气流的呼吸机中气流量小、呼吸时间短等均可致每分通气量(mv)少,而触发报警。应重新核查通气的条件,增加 TV、压力或频率、流量或吸气时间等。

②低限报警设备太高、通气量表显示不准确:此时病人通气情况良好,无通气不足表现。应重新设置报警界限,或用潮气量表重新校正 MV。

③死腔过大:在机械通气条件未变化情况下,额外增加了呼吸机管道,或湿化瓶内液体过少等。应尽量减少额外死腔,去除鼻腔外过长的气管导

管(小婴儿宜保留 2~3cm ),使用呼吸机本身固定的管道,去除延长管,

经常检查湿化瓶的液面。

④漏气:包括气管导管或套管过细而发生的漏气,呼吸机各联接管道间松动、连接管破裂,湿化瓶封闭不严和呼吸机内部的漏气。应将管道连接紧密,有破裂或不严密时应更换管道;如插管或套管稍细自插管处漏气,可适当增大潮气量和吸气压力;如太细,应更换插管或套管;在应用 CPAP 或 PEEP 时即使较少的漏气也应更换管道。

⑤脱管:是机械通气的常见及严重并发症,根据脱管位置可分三种:一是移位于咽下部:表现为在送气时能听到漏气声,可用喉镜直接看到脱出的位置。另一是移位于食道内:其症状是腹胀、胃部听到呼吸音,在呼气时插管内无气雾形成。第三是脱出口腔外。已经确立脱管,应立刻重新气管插管。

此外,气源压力低,机械工作压力不足,也可引起通气量低限报警。应更换气源,调整工作压力。

⑶病人触发了通气量高限报警:多见于自主呼吸强的病人,在使用IMV 、

PSV 、 SIMV 、CPAP 等方式时,由于自主呼吸频率增加,呼吸

深度增大,使病人的自主通气量增大,触发通气量报警,如高热,疼痛,烦躁或有其他刺激时,病人可呼吸增快。此时主要给与对症处理,如必要的降温,止痛,镇静等。

⑷呼吸机设置不当,触发高限报警:

①通气量报警的上限设置太低;此时病人无不适现象,应重新进行报警上限的设置。

② TV 或 MV 设置过大,应重新核查通气条件。

③触发敏感设置不当,重新设置。

④在使用 Sigh 时出现的短暂的报警,可不必处理。

⑤ MV 测量表显示出错,此时应使用通气量表进行校正。

⒉压力报警:

⑴病人的原因触发压力高限报警:

①病人咳嗽、疼痛、缺氧、分泌物阻塞或吸入气体温度过高等刺激引起不适,躁动不安时,自主呼吸与机械呼吸对抗,可激发高压报警。上述情况应对因治疗,给予镇静,必要时可使用肌松剂,“打断”病人的自主呼吸。

② 肺部出现并发症:当出现气胸、肺不张、肺部炎症加重、肺水肿和支气管痉挛等并发症时,肺的顺应性降低,气道阻力增加,行容量控制等通气方式时,可发生压力报警。前两者与呼吸机的使用与调节、气管插管等有关,是较严重且常见的并发症。X-线可发现。在新生儿病例,气胸可通过透光试验及

早发现,以便行胸腔闭式引流。肺不张常由粘液栓堵管或气管套管插入过深等引起的,也是常见的通气并发症,因此,为防止肺不张的发生,在机械通气时应加强呼吸道的管理,充分湿化,及时补充液体,拍背吸痰,经常变换患者体位,胸部理疗等,以利于分泌物的排出,同时应调整好气管套管的位置。

当肺部炎症加重、肺气肿、肺水肿、支气管痉挛等并发症时,由于肺的顺应性的降低,也可出现压力报警现象,此时,主要是处理原发病,支气管痉挛时,可气管内或静脉应用解痉剂。

⑵呼吸机或导管等设施触发高压报警:① 插管过深,而进入一侧主支气管(以进入右侧常见,应根据胸片提示的深度,重新调整插管;②导管中积水或分泌物阻塞:导管中积水不反流至病人呼吸道,可无症状。进入呼吸道可引起“水淹”。使呼吸道阻力增大,触发高压报警。应及时清理。并观察有无气道痉挛,必要时镇静;③呼吸机管道和气管插管本身的堵塞如扭结、打折等,常同时有通气量的报警出现。应立刻脱离呼吸机,气囊给氧;解除扭结和打折或更换导管;④高压报警设置太低:病人常无症状,需重新设置报警限值;⑤呼吸机或导管设置触发低压报警:主要有插管型号不合适、导管破裂或连接处松动致漏气,约占气管并发症 1/3。其处理同该原因致通气量低限报警相同。

⒊ 氧浓度报警:

⑴低限报警:当氧气供应不足、氧电池耗尽或插入不合适、新更换氧电池未能与充足的氧气接触(一般在 24小时内)或低限报警设置值太高时,可出现氧浓度低限报警。其处理即给予充足的氧供;及时更换氧电池;在新氧电池使用前,可先接触空气 24 小时或接触 100% 纯氧 1 小时;合理设置低限报警。

⑵高限报警:当压缩空气的压力不足、空气和 / 或氧气压力不符合呼吸机的工作压力时,或氧浓度高限报警的设置值太低时,可触发该报警系统,此时应调整空气、氧气的压力和比例,重新设置氧浓度的高限报警值。

⒋动力报警:

⑴电源动力报警:由电源中断(如保险丝融断、电源线脱落、停电等)引起,呼吸机以外的电源故障容易发现,可得到及时处理,如为呼吸机内部的电路故障,则应有专门的维修人员进行修理,但此时应注意,当发生上述故障时,均应先使病人脱离呼吸机,然后再行机械的维修。

⑵气源报警:表现为呼吸机的工作压力不足,分为:①空气压力不足,如空压泵故障,使空气压力达不到工作压等。②氧源不足,氧压力达不到驱动压,如氧气耗尽,工作压力预入过低等,均应及时调整压力或更换气源。

⒌窒息报警:常见于呼吸节律不整、自主呼吸差的病

人,在辅助机械通气时易于见到,其治疗方法是积极处理原发病,并行控制性

机械通气。

总之,在上述诸多报警原因中,机械事故约占 50% 以上,而源自病人的因素是最多且最重要的。对报警状态的处理原则是:当发生

呼吸机报警时,如果不能立刻明确报警的原因或虽已明确报警的原因却难于一

时排除时,均应立刻使病人脱离呼吸机,进行气囊给氧,然后再进行报警原因

的检查及进一步的处理.

呼吸机的维护保养

呼吸机是医院不可缺少的设备之一, 它作为对各种呼吸功能不全的病人提供呼吸支持的工具,常配备于各大、中型医院的呼吸科、急诊科、老年科、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等科室。近年来,随着危重医学和呼吸生理学的发展, 临床对呼吸机的需求日益增多。那么,如何保养好机器,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则尤为重要。这里我们简要介绍一下呼吸机使用前的检查与使用后的保养。

1通电前检查

检查电源是否与呼吸机标定值相符,插头是否接触良好,氧气、压缩空气的压力是否在规定范

围(通常为275~620kPa 或40~90psi), 各通风口是否畅通;正确接好管道、模拟肺、湿化器等呼吸回路。

2开机自检

大多数高、中档机型有呼吸回路密封性、呼出流量传感器、氧浓度、电磁阀等一系列自检功能,自检通过,说明机器基本完好。对那些无自检功能的呼吸机,可采用如下方法进行大致判断: 流量取24L /min, 吸气时间取1s 或潮气量取400mL,呼吸频率取15 次/min, 氧浓度取60%, 此时最大气道压力约25cmH2O、通气量约6L /min 左右,可说明机器基本正常。此方法对有自检功能机型同样适用。

3报警功能检查

通常对气道压力报警、分钟通气量(或潮气量)报警、吸入氧浓度报警、窒息报警及气源报警等几项功能进行检查。

(1)压力报警上下限:根据设置的通气参数, 呼吸回路中将产生最大气道压力(峰值压力),调节报警上限高于峰压10cmH2O、报警下限低于峰压2 ~3cmH2O 左右,采用调大潮气量(或使回路

漏气)等方法人为制造气道压力超出上(或下)限范围,此时有报警声响、灯闪,且呼吸机

的呼出阀门打开, 可说明此项功能正常。

(2)分钟通气量报警:分钟通气量是衡量病人吸气是否充分的重要指标,设置的报警范围不能过宽,否则失去意义。

通常将上、下限设在实际分钟通气量的± 25% 左右( 例如实际分钟通气量为5L /min,上、下限报警约分别设为6.25、3.75L /min 左右)。分钟通气量多点分别检查(人为制造超出范围,方法同上),应有报警声响、灯闪。

(3)吸入氧浓度检查:病人吸入氧浓度也是治疗的重要参数, 氧浓度的大小一般采用氧传感器俗称氧电池来测定,氧电池是易损器件,即使不用,随时间的延长能量也会自然消耗,通常寿命6~12 个月。氧电池性能下降直接影响氧浓度监测的准确度, 因此要经常进行氧浓度的检查。大多数高、中档呼吸机具有氧浓度自检, 对无自检功能机型而又没有外接的氧浓度表, 可用下述方法简单判断:分别用纯氧和压缩空气通气, 观察潮气量大小, 若无明显变化基本判定氧浓度正常。

(4)窒息报警:这也是呼吸机的重要指标, 可将呼吸机的模式设置在自主呼吸,待十几秒钟后(有些机型窒息报警时间可调)应有窒息报警提示。较高档次机型会将开始设置的自主呼吸模式自动切换到指令通气模式。

(5)气源报警:将氧气或压缩空气去掉一路,此时应有相应报警提示。

4辅助功能检查

(1)触发灵敏度检查: 由于是模拟肺,因此只能检查压力触发灵敏度。将工作模式设置在辅助通气模式, 触发灵敏度置最灵敏处(如-2cmH2O),当呼吸机在触发窗时,用手挤压模拟肺,呼吸机应能被触发。

(2)PEEP 检查:PEEP 分别多点设置检查,让呼吸机工作几个周期,稳定后观察压力波形的基线或压力表的呼末压力值(有些机型具有数据值大小的显示),设置值与测量值的误差应小于10%。

(3)吸入、呼出潮气量检测检查:大多数呼吸机有两个流量传感器: 一个在吸入端,用于测量呼吸参数的设定值;另一个在呼出端,用于监测实际值,改变呼吸机的潮气量进行多点观察, 二者误差在10%以内。

上述各项检查无故障, 可用于病人治疗(否则,应及时进行修理)。对于急救情况,由于时间因素,可简单作外围及报警范围设置检查, 再按上述介绍的无自检功能方法进行判断机器的好坏。

5 保养呼吸机使用一次后,无论时间长短,为了避免交叉感染,都要严格进行消毒。消毒是对呼吸机的管道回路而言, 有药物浸泡、气体熏蒸和高压蒸汽等方法任选。

使用浸泡的药物有多种, 如戊二醛中性溶液、泡藤片等,按规定的比例将冲洗干净的管路浸泡1 ~2h, 再用清水洗净。适用于金属、橡胶、塑料类。环氧乙烷熏蒸可穿透橡胶、塑料等, 无腐蚀、无破坏性,但一次消毒后需一周时间环氧乙烷才能挥发尽,有过程长、价格贵、易燃等弱点,不常使用。高压蒸汽法仅适用于金属及耐高温的部件, 不可用于硅胶等材料的呼吸管道的消毒。特别提醒: 呼出流量传感器大多为铂金丝制作, 比发丝还细几十倍, 极易损坏, 价格也相当昂贵, 切不可用上述方法消毒, 必须按使用说明书介绍的方法进行。

同其它任何设备一样, 主动预防维护是维修工作的上策,它能防患于未然、减少设备不必要的损耗、最大限度地延长呼吸机的使用寿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