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应用语言学导论考点全梳理(陈昌来版)

应用语言学导论考点全梳理(陈昌来版)

应用语言学导论考点全梳理(陈昌来版)
应用语言学导论考点全梳理(陈昌来版)

第一章绪论

1.应用语言学的性质。狭义:专指语言教学,特指外语教学和第二语言教学。定义为研究语言理论在语言教学或外语教学中的种种应用问题。广义:应用于各实际领域的语言学,指语言学知识和研究成果所应用的一切领域和方面,应用语言学所关心的是如何应用语言学理论、方法和成果来阐释其他应用领域所遇到的跟语言有关的问题。应用语言学是语言学跟其他学科相互交叉渗透所产生的一门边缘学科。

2.应用语言学具有学科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1.有明确的研究任务,研究语言学在一切领域的实际应用问题;2.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形成了像语言教学、语言规划、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儿童语言学、语言信息处理、神经语言学、词典学等几个较为成熟的下位领域;

3.有自己独特的学科基础,如有大量的专业研究人员、创建了大量专门的研究机构;

4.形成了专门的应用语言学专业和课程。

3.应用语言学的特点:a.相对独立性;b实用性,实用性是应用语言学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c.实验性,调查和实验是应用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调查包括访谈调查、观察调查、问卷调查等,比较的方法和统计的手段在应用语言学中较为常用。d.综合性,由应用语言学学科性质决定。

4.语言学三大分支:本体语言学、理论语言学(普通语言学或一般语言学)、应用语言学。

5.应用语言学与本体语言学、理论语言学的关系:应用语言学首先必须是语言学,应用语言学不是语言本体的研究。但必须从本体研究的成功出发进行相关研究;应用语言学不是进行语言学理论研究,但必须遵循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应用语言学的不同分支对语言本体研究和理论研究成果的利用有不同的侧重点。

6.语言教学、语言规划、社会语言学、计算语言学四个领域构成了我国应用语言学的研究主体。主要研究领域:语言教学、语言规划和语言调查、对外汉语教学、社会语言学、计算语言学、儿童语言发展等。

7.1870,波兰语言学家杜恩。德。库尔特内提出区分纯粹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首次提出“应用语言学”。

8.美国,是应用语言学的发源地。世界上第一本应用语言学杂志:弗赖斯、拉多《语言学习》-“应用语言学杂志”,主要研究语言教学问题。

9.1959,语言学家弗格森在华盛顿成立“应用语言学中心”。1964年第一届国际应用语言学大会(法国)的召开和国际应用语言学协会的成立标志着应用语言学学科的正式形成。

10.外国我国对语言应用问题的研究起源于先秦

11.现代语文运动的三个主要方面:白话文运动、国语统一运动、拼音化运动(起源于清末切音字运动)。

12.1955.10 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学术会议”标志着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以“简化汉字、制订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推广普通话”三项主要任务为代表的现代语文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

13.1958年2月汉语拼音方案正式施行。

14.中国应用语言学学科形成的标志:是1984年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的成立。简称“语用所”。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应用语言学研究机构。1992年《语言文字应用》创刊。1995年筹建中国应用语言学学会。

15.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法律是2001.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16.应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一、调查和比较;二、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三、实验方法

17.一调查和比较:(1)语言材料的调查:调查是指收集和考察语言事实、语言使用者、语言使用环境等材料,调查就是要收集材料。

方法有三:

1.访谈法:是一种由调查人员和被调查者进行面对面谈话的方法,分为:个别访谈、集体访谈。技巧:1.念字表、词表、句子或语段;

2.提问;

3.测验;

4.座谈会。

2.观察法:研究人员通过直接观察研究对象的言语行为以获取语言材料的方法。分为:隐蔽观察,指调查人员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不暴露自己的身份,从一旁观察人们的语言行为。参与观察,指调查人员深入到被研究的人中去,与他们一起参与语言活动,在其中进行观察和搜集材料。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拉波夫(Labov)关于城市方言的调查就是典型的观察法。

3.问卷法:用书面形式进行社会调查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大规模的摸底调查。问卷按所列问题的回答方式不同分为:封闭式(注意选择可测标志)和开放式(主义提法的中立性)

18.调查是应用语言学最重要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有实地调查和通信调查;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口头调查和书面调查,录音录像调查,常用的是:通信调查和抽样调查。

19.比较使一种根本性的研究方法。分为:一、事实比较,即对现象事实进行的归纳概括的比较,具有明显的描写性;二、理论性的比较,是关于系统理论普遍原理在具体语言中的可行性的比较,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应用语言学研究中的比较方法主要指对比研究法。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都要使用比较的方法。

20.定量方法也就是计量方法。科学的本质可以说就是数学。

21.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的关系:定性研究是对研究的对象进行“质”的分析,即对所研究的对象的本质、特征及其联系进行概括;定量研究通过量化,即利用数量、频率、比例的统计等来说明各种事实。定性方法是综合,定量是分析,分析是为综合服务的。定量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定性,定量研究只是一种研究手段。同样,对定量分析所取得的各种数据进行描写和分析,以得出相应的结论,又属于定性分析的范畴了。

22.统计是定量分析的主要方法。

23.抽样(又叫取样),指从一个总体中选取一部分作为样本来观察,由来自同一总体的无数组样本数据而获得该总体的某种特征,称为参数。

24.在语言调查的抽样程序中,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取样的范围;样本的典型性;选取合适的抽样方法;样本应有足够的数量

25.抽样包括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抽样最基本的办法是随机抽样。应用语言学研究中最有效的随机抽样方法是分层抽样,指把总体按一定标准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然后再分层抽样。跟分层抽样相关的是多级抽样,即在调查中先按一定的标准把对象分组,在各组中抽取样本形成样本组,最后再在样本组中抽样。

26.多级抽样和分层抽样的不同在于:分层抽样是在各分层中直接抽样,而多级抽样是在分层抽样的基础上进行再抽样。多级抽样适合范围较大的调查。

27.在统计方法中,百分比统计法是较为常用的。

28.实验方法的特点:系统性(组织严密的系统);逻辑性;经验性;简约性;重复性和传递性。

29.实验的步骤:实验的设计;实验的实施;实验的解释

30.实验实施方案包括:a.实验的目的和意义;b.实验的时间和地点;c.实验的对象;d.实验的内容和指标;e.实验队伍的确定和培训;f.实验报告或总结。

第二章语言教学

1.语言教学:指运用特定的方法,将语言知识和相关的理论通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给学习者,以达到是学习者掌握一门具体语言并用于交际目的的教学活动,它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语言教学作为一种以语言为内容的教学活动,包括本族语教学和外族语教学,即第一语言教学和第二语言教学。

3.语言教学的目标:培养和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

4.教学类型:是根据语言教学的某些综合特点划分出来的与教学对象、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等有关的类别。a.按语言教学的内容,分为:第一语言教学和第二语言教学;

b.按教育性质,分为:常规教学和业余教学;

c.按学习期限,分为:长期教学和短期教学;

d.按教学组织形式,分为:班级教学和个别教学;

e.根据教学对象的年龄,分为:儿童教学和成人教学;

f.按学习语言的程度,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阶段教学等

5.语言教学的基本过程:a.制定语言教学政策(在我国,汉语无论是作为第一语言教学还是第二语言教学,都必须教授和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其依据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b.语言教学的总体设计;c.编写语言教学的教材;d.师资选拔和培训、

e.课堂教学、

f.语言测试、

g.语言教学研究

6.教学法流派根据所体现的主要语言教学特征分为四大派:a.强调自觉掌握的认知派:语法翻译法、自觉对比法、认知法等;b.强调习惯养成的经验派:直接法、情景法、听说法、视听法;c.强调情感因素的人本派:团体语言学习法、默教法、暗示法、全身反应法等,d.强调交际运用的功能派:交际法等。

7.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假说:对比分析假说;中介语假说;内在大纲假说和习得顺序假说、输入假说、普遍语法假说、文化适应假说等。

8.我国的语言教学包括:汉语教学、少数民族语言教学、外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等多种类型。

9.我国语言教学的历史:a.萌芽阶段:从殷周到春秋战国时代就开始了;b.传统阶段:从秦汉到清末;c.变革阶段:从1919到1949;d.改革实验阶段:1949年以后;e.繁荣发展阶段:1978年以后。

10.特殊群体语言教学:指因生理上有一定的缺陷而无法对其实施正常的语言教学的人群,主要包括聋哑人(手势语和指语)和盲人(盲文)。

11.语言自身的发展是语言教学改革自由力的动因。

12.第一语言:指一个人出生之后最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一个人的第一语言通常是他的母语。母语指父母乃至多代以前一直沿用下来的语言。第一语言和母语是从不同角度对语言进行的分类,第一语言并不等于母语。

13.本族语:指语言习得者自己的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也称民族语。本族语也并不一定是母语,母语的转用和本族语的死亡是很好的证明。

14.第一语言的获得分为两个阶段:早起的潜意识的语言习得;入学后课堂上有意识的语言学习。习得:指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语言交际活动不知不觉地获得语言,以儿童习得第一语言最为典型。学习或学得: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有专门的老师指导,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通过讲练等环节有计划、有系统、有意识地去获得语言。

15.第一语言教学:通常是本族语教学或母语教学,它主要是指儿童习得第一语言之后有意识地继续学习第一语言而进行的正规的学校课堂教学活动。

16.第一语言教学的特点:a.学习者有一定的语言基础;b.师生之间交流无语言障碍;c.时间充裕,有很好的语言环境,练习实践机会多;d.注重语言形式;e.掌握文化主要靠习得。

17.第二语言:指一个人掌握了第一语言之后所学的另一种或多种其他语言。

18.目的语: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通过学习获得的任何语言。

19.外语:指外国的语言。第二语言与外语之间是包容关系,第二语言所指的范围比外语要广。

20.动机是学习过程的决定因素和催化剂。分为融入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

21.第二语言教学:指人们在掌握了第一语言之后,在学校环境里进行的正规的学习其他语言的教学活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包括:我国国内少数民族进行的汉语教学;对外国人

进行的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

22.第二语言教学包括:外国学生在目的语国家的学校里进行语言学习的教学活动;学习者在本国的外语院校进行第二语言学习的教学活动;本国某一民族的学生在本国学校里学习本国其他民族语言。

23.第二语言教学包括两个方面:“教”:课堂组织、课堂教学技巧、教材的编写、成绩测试;“学”:学习者的心理和学习规律。

24.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

a.以培养学习者运用目的语的交际能力为目标

b.以技能训练位中心,通过大量练习和反复实践将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

c.以集中强化训练为主要教学形式。内容密集,进度较快,班级规模相对较小。

d.重视基础阶段教学。

e.注重语言对比,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f.重视母语对目的语的迁移。

g.更加注重文化教学。

25.第一语言教学与第二语言教学的共性:都以培养语言的交际能力为目的;学习都需要一定的语言环境;都必须学习并掌握语言。分别体现在:1.从教的方面看: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过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教学方式;课堂趣味性;2.从学的方面看:学习目的;学习策略、掌握语言规律、学习过程(感知、理解、模仿、记忆、巩固、应用)、都是有意义的学习。

26.第一语言教学与第二语言教学的差异:

a学习者:第一语言学习者是儿童,第二语言学习者多是成人;

语言环境:第一语言的学习使在自然的环境中进行的,家庭、社会为学习者提供了优越的语言环境,而第二语言学习者由于缺少目的语的语言环境,学习者掌握目的语就困难得多;迁移问题:第一语言学习者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发展,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往往要经过第一语言的思维过程,存在着第一语言的迁移问题;

文化的影响:第一语言学习者通常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习得该语言的文化和语用规则,而第二语言学习者还要花相当的时间和精力专门学习目的语文化。

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教学对象不同;

教学起点不同;

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不同;

教学目的和要求不同;

教学内容及教学重点和难点不同;

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不同;

教学环境氛围不同;

文化对语言教学的影响不同;

受其他语言的影响不同;

接触的语言材料不同。

27.语文教学的历史进程:殷周到春秋的萌芽阶段;秦汉到清末的传统语文教学阶段;20世纪以后的现代语言教学阶段。

28.语文教学的性质:工具论、人文论、素质论(工具和人文的统一)、语感论

29.语文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语言基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文字、修辞);现当代文选、古代文选、外国文学作品选、写作等。小学语言教学的重点是识字;初中进行汉语语法教学;高中要求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

30.1993.3.8《师范院校“教师口语”课程标准》,包括:普通话训练、一般口语交际训练、教师职业口语训练。

31.双语教学:指在教学中同时进行两种语言教学,通过双语教学,使学生成为操双语者。广义:一种教育模式,指在加强外语学习的同时,对非外语课程用母语和外语两种语言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用外语思考的习惯;

狭义:一种教学方法,即通过本民族和一门外语的教与学,让学生能够用两种语言进行学习、思考和交流,达到既精通母语又能掌握一门外语的教学方法。

32.双语教学模式:浸(jin)没式(加拿大);过渡式

第三章对外汉语教学

1.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可追溯到东汉时期。

2.对外汉语教学的含义:对外汉语教学活动或教学行为;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其本质属性:针对外国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言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是针对外国人的第二语言教学。启用于1983年。

3.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特点:

(一)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具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对象;具备完整的学科理论体系(“一体两翼”:汉语语言学本体、对外汉语学科与教学论、中外文化素养);具有准确的学科定位;具有成熟的研究队伍和丰硕的研究成果;

(二)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

(三)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

(四)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一般性和特殊性

4.作为教学活动的对外汉语教学是针对外国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过程,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语言测试。

5.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包括:a.面对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研究;b.对教学活动主体的研究;c.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和认知规律研究;d.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方法的研究;e.对外汉语教学基础理论的研究;

6.作为一项国家和民族的事业:a.加速汉语国际推广;b.抓好学科建设;c.培养专业教师;d.推动科研发展;e.推广汉语水平考试

7.明初朝鲜人学习汉语口语的教材是《老乞大》、《朴通事》。

8.中国第一个到美国专职教授汉语并与哈佛大学签订工作契约的出国教师是:戈鲲化。

9.1951,清华大学,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1952,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最早的论文,1953,周祖谟《教非汉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问题》;1958,邓懿,第一部对外汉语教材《汉语教科书》。1965,“北京语言学院”,唯一的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为主要任务的高等学校。1965,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刊物《外国留学生基础汉语教学通讯》;1992,HSK被正式确定为国家级考试。2002.8.15,首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在北京开幕。

10.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汉办”;

11.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家对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领导和管理不断加强

教学体制不断完善,教学规模不断扩大

汉语水平考试进一步推广,研发力度加强

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渠道更加广泛

建立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和汉语中心

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高度重视基础理论和教学理论研究

教材开发有新突破

更加重视教学质量和评优工作

12.总体设计的意义:使整个教学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对教学全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的宏观控制和把握。

13.对外汉语教学总体设计的程序和方法:

明确教学类型(依据教学期限和教学组织形式);

分析教学对象(自然特征、学习目的、学习起点、学习时限)

确定教学目标(指培养学生具备什么样的止水结构和能力结构,具备什么样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能够使用目的语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包括使用目的语的范围,目的语水平的等级。)

确定教学内容(包括语言要素、语用规则、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确定教学原则(处理好语言要素、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三者之间的关系;选择好言语技能训练方式;选择好言语交际技能训练方式;处理好语言要素之间的关系)

规定教学途径,指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原则贯彻到教学过程中去。包括:教学阶段;课程设计(总体设计的核心内容,中心环节);课时安排(总课时及周课时)

明确教师分工和对教师的要求

14.教材是课堂教学和测试的主要依据,反映了语言教学的两个根本问题:教什么和如何教。

15.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原则: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趣味性;系统性

16.对外汉语教材的类型:a.按遵循的教学原则区分:课文型,结构型,功能型,结构-功能型,功能-结构型,话题型,文化型;b.按教材的体例区分:综合型和分科型,直线式和螺旋式

17.课堂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教学活动的四大环节中,课堂教学是中心环节。

18.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

19.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技巧:

a.备课和教案,备课要分析教材、分析教学对象、确定教学方法;教案的内容包括课程名称、教学内容、目的和要求、重点和难点、学时安排、教学环节、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等;

b.课堂组织,处理好以学生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主导的辩证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稳定课堂教学秩序

c.教师的语言,特点有三:停顿较多,语速较慢;使用的词汇、句子比较简单;冗余信息较多,即重复、解释较多。应注意:准确规范、语速尽量正常、浅显易懂,词汇多样化;重现原则;尽量用汉语与学生交流;克服口头禅

d.板书:精心设计,条理分明;汉字书写规范;鲜明醒目。

20.语言测试的类别:潜能测试(学能测试)、水平测试、成绩测试、诊断测试。

21.题型,指试题的类型,有:多项选择题(评分客观,信度大;可直接考出编制者想考查的内容,效度大。难点在于设计干扰项,费时费力,且有25%猜对的概率);综合填空题;口试;写作。

22.卷面:指一次考试中的一种完整的试卷。卷面构成指一个卷面包括哪些测试项目和测试内容。

23.试题类型:从命题过程和试题的可靠性程度要求的角度进行划分:标准化试题和非标准化试题;从阅卷评分的角度划分:主观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从试题的题型:分立性试题和综合性试题。

24.测试的质量保证:试题的效度、信度、区分度、反馈作用。

a.效度,也叫有效性,及测试的内容和方法是否达到了测试的目的

b.信度,也叫可靠性,测试的结果的可靠程度和稳定性。主要包括:卷面构成、试题数量、评分标准和方法、受试者水平。

c.区分度,即测试区分受试者的水平差异的性能。与难易程度有关

d.反馈作用,即测试对教学所产生的影响。

25.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研究:语法-翻译理论;行为-结构主义理论;转换生成语法-认识理论;交际教学法理论。

a.语法-翻译理论

b.行为-结构主义理论

基础“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受俄国巴普洛夫条件反射学说影响。华生提出“行为主义”,斯金纳《言语行为》,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论”。美国结构主义最初是为拯救印第安人口语,布龙菲尔德将结构主义嫁接到第二语言教学上。

c.转换生成语法-认识理论

乔姆斯基提出“语言能力”“语言行为”,认为人天生具有“语言习得机制”;

皮亚杰创立了发生认知论,提出S(刺激)—(A同化T认知结构)—R(反应),皮亚杰用同化和顺应两个概念来解释主体认知结构与环境刺激的关系。

d.交际教学法理论

海姆斯提出“交际能力”:语法性、可行性、现实性、得体性;

英国功能主义语言学,韩礼德认为语言有三大功能:认知功能;交际功能;语篇功能。

26.第二语言学习理论研究:

a.克拉申输入假说,分为:习得与学习假说;自然顺序假说,输入假说,监控假说,情感过滤假说

b.舒曼文化适应模式

27.什么是课堂教学技巧:

a.教师的行为,指课堂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语言项目或言语技能所使用的手段,如用图片或事物等介绍生词;

b.学生的行为,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课堂操练,从而掌握所学的语言项目和言语技能,如通过替换练习学习语法项目。

28.课堂教学技巧一般包括四级单位: 教学单元、教学环节、教学步骤(展示、解释、练习、归纳)、教学行为(课堂教学中最核心的单位。)

29.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教学技巧的选择使用:根据教学目的选择;选择交际性强的技巧;优先选择节省时间的技巧。

30.对比分析:即把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从而确定二者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代表人物:拉多。语言学基础: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及迁移理论。迁移分为:正迁移、负迁移、零迁移(母语与目的语完全不同,毫无关系)

31.对比分析的步骤:描写、选择、对比、预测

32.对比分析难度等级模式(布拉图?普拉克特?)

零级:迁移

一级:合并

二级:差异不足(母语中有而目的语中没有,防止介入性干扰)

三级:再解释(被动句)

四级:超差异(目的语中有而母语中没有,产生阻碍性干扰,如“把”字句)

五级:分裂(visit:拜访、参观、访问)

33.对比分析的作用:有利于确定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有利于预测学生可能会犯的错误;有利于测试项目;有利于发现单语研究中不易发现的问题;有利于对语言形式的细致分析34.对比分析的不足:重视语际迁移忽视语内迁移及社会、心理及其他因素所产生的迁移作用;重视语言形式而忽视语言的意义和功能;对语言错误的预测不能凑效。

35.偏误分析,即对学生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所犯的偏误进行分析,从而发现第二语言学习者产生偏误的规律,包括偏误类型、偏误产生的原因等。

36.认知心理学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不同:认知心理学认为语言是一个转换生成的创造系统,而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语言是一套习惯,是一个结构系统;认知心理学认为语言只能通过有意义的学习获得,而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语言可以通过反复的机械操练获得;认知心理学认为语言是一个不断假设、求证的过程,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而行为主义心理学主张尽量避免犯错误。

37.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中介语理论。

38.中介语的特点:a.中介语是独立的语言系统,是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过度形式;中介语中包含了大量的偏误,但也存在一定的正确因素;中介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它有自己的规则,学习者不是随意地使用这种语言,而是有意识地、创造性地使用这些规则;中介语是一个动态的语言系统,逐步由母语向目的语靠近。

39.偏误的来源:语际迁移、语内迁移、学习环境、交际策略、文化迁移

40.偏误的类型:a.按偏误的严重程度:整体性偏误和局部偏误;b.根据学习者所处的学习阶段:系统前偏误、系统偏误、系统后偏误;c.根据偏误的形式特征:添加、遗漏、替代、错序等。

41.鲁健骥1984首次引进“中介语”和“偏误”两个重要概念。《中介语理论与外国学习者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

42.中介语于1972年由selinker在《中介语》一文中提出。中介语的五个产生过程:语言迁移、目的语规则泛化、训练迁移、第二语言习得策略、交际策略。理论基础:生成语法、认知心理学。

43.僵化:指存在于中介语中的一种心理机制,无法消除,可以出现在语言学习的任何阶段。

44.中介语的特点:开放性;灵活性;系统性。

45.第二语言教学环境分为:宏观调控环境,指语言学习的大的社会环境;微观教学环境。指课堂教学的小的教学环境,可称为中观制约环境。

第四章社会语言学

1.社会和语言的关系: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的本质属性就是它的社会性。语言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产生的,而且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发展。语言与社会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语言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社会的构成需要语言;语言行为同时也是社会行为;语言通讯的问题、对语言的态度问题等都是可能产生严重社会后果的问题。社会促进语言的发展,语言反映了社会的发展。

2.语言与社会结构的“共变论”于1964有布赖特在《社会语言学》中提出。语言是一个变数,社会也是一个变数,语言和社会这两个变数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互相接触而引起的互相变化就是“共变”。

3.社会语言学与语言社会学的区别:前者着重语言结构,探讨语言怎样在交际中发挥作用,后者则通过对语言的研究更好地了解社会结构。其实这两方面都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范围,社会语言学就是研究语言与社会或社会与语言的关系。通俗地说,社会语言学要研究的是:何人在何地何时对何人如何说何种话。研究对象是:社会语言现象即,语言应用、语言变异与社会诸因素的关系。

4.社会语言学分为:宏观社会语言学、微观社会语言学

5.宏观社会语言学也称大社会语言学。重在研究社会中的语言问题,指语言接触和语言规划。包括双语、双方言或多语的交际与教育。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标准语选择,语言的相互接触与影响,语言冲突等问题。

6.微观社会语言学也称小社会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的各种变异,讨论各种社会因素对语言变异的影响。以拉波夫(Labov)“城市社会方言学派”为代表。

7.社会语言学的学科特点:综合性;应用性;实验性;语言学性质

8.社会语言学的方法论原则: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客观性原则(材料的真实性;研究态度的客观性)

9.社会语言习具体研究方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实验法、抽样统计法等

10.社会语言学的研究程序:a.选定课题,建立假设;b.确定研究范围和调查对象;c.调查实验,搜集资料;d.整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11.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a.理论意义:就研究范围看,研究社会语言、语言外部、语言应用与语言变异,大大拓宽了语言学的研究领域;

就语言观来看,语言不是单一的,而是有变化的,变化又分地方性的和社会性的,社会性的变化分为社会阶层的变化和职业的变化;

就研究方法看,综合宏观微观各方面方法,使研究更深入;

提出了语言研究的数量化的概念。

b.实用价值:有助于了解社会发展变化的情况和原因;

为制定语言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为语言教学提供理论和资料;

研究语言运用规律和个人使用语言的特点等,对加强个人语言修养、提高语言应用水平有重要意义;

研究语言变异,对治安部门的语言识别有较大帮助。

12.社会语言学于20世纪60年代诞生于美国。

13.“社会语言学”这一术语由美国学者哈佛.库力《社会语言学的设计:语言和社会阶层的关系》;第一次社会语言学会议于1964.5在美国洛杉矶加尼福尼亚大学召开。

14.美国社会语言学两个流派:微观社会语言学流派:拉波夫代表的城市方言学派,代表作《社会语言学模式》;宏观社会语言学派:费什曼(Fishman),代表作《社会语言学初阶》15.社会语言学兴起的动因:a.社会外部动因和客观物质条件:许多突出的社会语言问题需要得到科学的解决;有关社会热点问题引起社会语言学家的关注;现代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的突破;b.最根本动因是语言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是语言学发展的历史必然。

16.吕叔湘把社会语言学、历史语言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并列,成为语言学的第三次解放。

17.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主要类型:祝畹瑾

a.语言学的社会语言学:研究对象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国所说的言语,核心问题是语言变异,基点是把语言看做异质有序的客体;

b.民族学的社会语言学:从民族文化的角度去考察语言的使用情况以及语言在人类交际活动中的作用,其核心理论是人类的交际能力,其最终目标是要建立综合性的人类交际科学;

c.社会学的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与社会之间的全局性的相互作用,解决社会所面临的重大语言问题

d.社会心理学的社会语言学:全社会或某个社会集团对使用某种语言变体的评价和态度;

e.语用学的社会语言学:以会话为研究对象,认为在日常会话中存在支配交谈的自然规则,有待研究。

18.汉代杨雄《猷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简称《方言》。

19.罗常培《语言与文化》是中国社会语言学的开创之作,开拓了我国语言研究的新领域,标志着我国社会语言学进入了预备、草创阶段。

20.陈原《社会语言学》是我国最早出版的社会语言学专著。

21.1987.12,第一次全国性的社会语言学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标志着我国社会语言学的建立并从建设阶段跨入了发展阶段。

22.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主要类型:a.理论社会语言学和应用社会语言学;b.宏观社会语言学和微观社会语言学;c.共时社会语言学与历时社会语言学;d.描写社会语言学与动态社会语言学;e.一般社会语言学与个别社会语言学。

23.语言接触,指不同民族、不同社群之间由于社会生活中的相互接触和影响而引起的语言接触关系。语言接触分为:自然接触和非自然接触。自然接触,指同一空间语言的相互接触;非自然接触,是在不同空间通过文字传播或文献翻译展开的。

24.语言接触引起语言演变,包括语言结构的变化;语言功能的变化.

25.语言影响的类型:a.从影响的程度看,分为浅影响和深影响;b.从影响的时间看,分为长型和短型;c.从影响的方式看,分为口语型和书面型(口语型的语言影响指不同民族、不同社群由于杂居、交融而产生的影响,又称“自然影响型”;书面型的语言影响指通过书面语或文字的传播而进入另一语言,不是直接的口语接触而形成的);d.从受多少语言影响看,分为单一语言影响和多种语言影响。

26.语言影响的内容涉及语言要素和语言应用。

27.语言要素影响:a.词汇影响,表现为词汇借用;b.语音影响,新音位的借用,即从另一语言吸收新的音位,包括辅音、元音、声调;c.语法影响,主要表现在增加虚词,出现新的语序。

28.语言影响的制约因素:a.语言外部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如政治、经济、文化、人口、民族关系等;b.语言自身因素:同语言影响的深度、幅度、方式等有关的重要因素是语言文字自身。

29.语言兼用:又称“双语现象”,指一个语言社团或个人除了使用自己的母语,还同时使用另外的语言。

30.社会语言学把广义双语分为:社会双语,即社会中双语并用的情况;个人双语,即个人使用两种以上语言。它是社会双语的具体体现;国家双语,指国家的官方语言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情况。如菲律宾(菲律宾语和英语)

31.语言兼用的类型:a.按兼用语使用范围,分为全民型和局部型;b.从掌握程度上看,分为熟练型和半熟练型;c.从兼用何种语言来看,有境内型和境外型;d.从兼用时间看,有时间长的和时间短的。

32.语码,指人们用于交际的语言系统,包括语言或语言的各种变体(地域变体、时代变体和社会变体)。语言转换,指在同一次言语交际中说话人从使用一种语言转换到使用另一种语言的现象。(包括不同语言,不同方言变体、不同语体之间的转换),是一种语言策略。33.语码转换的类型:情景型转换,指由于改变话题、参与者、场合等情景因素而引起的语码转换;喻义型转换,指那些在情景不变的情况下,交际者为了表达一定的交际意图,为了改变说话的语气、重点或角色关系等采取的语码转换;句间语码转换;句内语码转换(语码混用);附加语码转换;帕普拉克:顺畅转换(无标记性转换);不顺畅转换(有标记性转换)34.语码转换的制约因素:与交际参与者的主观因素;与场景有关的客观因素;交际过程中所涉及的话题或内容;语码因素,即语码自身的价值或功能,包括:语义价值、关系价值、情感价值、风格价值。

35.语码转换的交际功能:a.实现说话人的交际意图,包括标志身份和社会地位;区分言语交际参与者之间不同层次的人际关系,实现交际参与者之间的趋同与求异;显示交际者的言

语交际风格。b.帮助说话人获得有效的言语表达形式,包括:便利;引用;复述;突出36.语言转用:指一个民族或一个民族的一部分人放弃使用母语而改用另一个民族的语言的现象,又称语言替换、语言替代或语言更换。分为自愿转用和被迫转用。

37.语言转用的类型:整体转用;主体转用;局部转用

38.语言转用的条件:民族的融合;分布的变迁;脱离民族主体;民族间的通婚

39.语言冲突:因语言地位引起的语言冲突,是民族地位和社团地位的冲突在语言上的反映。

40.199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这一年定位“濒危语言年”

41.语言干扰指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的影响,也叫语言迁移。以词汇、语音上的干扰最为明显,语法干扰包括词形干扰和句法干扰。

42.语言接触产生的现象:语言影响、语言兼用、语言转用、语码转换、语言冲突、语言濒危、语言干扰、语言混合、语言联盟、语言维持、语言消亡等。语言混用:皮钦语和克里奥尔语。语言联盟指几种没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由于长期共处于一个地区,密切接触,从而在语言结构上产生共同特征的现象。

43.语言联盟与语言融合的区别:语言融合是由一种语言替代了另一种语言,而语言联盟则是有关语言继续存在,知识它们之间产生了系统的共同的结构特征。

44.语言变异:指语言因各种社会因素影响而产生的种种差异。

45.拉波夫领导的变异学派指出语言是异质有序的符号系统。变异学派的社会语言学家以语言社团为基本研究单位。

46.语言变异的分类:

a.从语言变异的成因来分:来自语言结构系统内部的变异;来自语言结构系统外部的变异,按它们是否出现在不同说话人身上,区分为个体之间的变异、个体内部的变异、“纯粹自由”的变异。

b.从变异在语言系统中出现的范围或层次来分:系统的变异;分布的变异;实现中的变异

c.从变异在社会中的作用来分:言语社团的象征;语体的标记;“陈规”或“偏见”。

47.语言变体,具有类似社会分布的一组语言项目。

48.语言变体的分类:a.从说话人本身的社会特征来分:双(多)语变体、民族语言变体、地域方言变体、社会方言;b.从说话人对语言的使用来分:语言的功能变体。

49.地域方言形成的主要原因:社会的分离;人民的迁徙;地理的阻隔;民族的融合;语言的接触

50.社会方言:即社会中的人群由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社会分工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的言语社团,在语言的使用上表现出一些不同于其他社团的特点。各种言语社团在全民语言的基础上会产生各有自己特点的语言分支或语言变体,这就是社会方言。

51.言语社团:即言语共同体、语言集团、语言社团,是某种语言运用上持有某些共同社会准则的人们的集合体。

52.语言态度,指人们对某种语言或语言变体所持的态度,包括价值评价、情感和行为倾向。

53.语言年龄差异的表现形式:语言结构和语言选择两方面。

54.语言性别差异的具体表现:语言结构的性别差异;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言语风格的性别差异;语言能力的性别差异;书面语选择和运用的性别差异

55.语言性别差异的形成原因:社会地位的影响;社会文化的影响;社会价值取向的影响

56.语言的功能变体,常见有口语变体、书面语变体。口语有正是语言变体、随意语言变体、亲密语言变体。

57.跨境语言:指分布在不同国境中的同一语言。狭义:指接壤的不同国家的同一语言,如朝鲜语。广义:非接壤国家的同一语言,如英语。

58.跨境语言的一般特点:a.跨两国或跨两国以上;b.同名或异名;c.相邻或不相邻;d.差别大

或差别小;e.时间长或时间短。

59.跨境语言变异程度由多种因素决定:跨境时间的长短;跨境语言所在国之间的关系;跨境各国居民交往的频繁度;跨境民族与周围其他民族的关系;跨境民族受所在国主体民族影响的大小。跨境语言的变异在词汇方面表现最明显。

60.语言扩散的模式:人口模式;经济文化模式;帝国模式。

第五章语言规划和语言调查

1.语言规划:又叫语言计划,是政府或社会团体为了解决语言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使语言文字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语言文字及其使用进行干预和管理的各种工作。1957,语言学家威因里希首先提出“语言规划”的概念,1969在夏威夷召开会议系统探讨了语言规划的各种问题,标志语言规划成为一门正式的学科。其主要任务:研究如何通过人工干预和管理提高社会语言交往的效率;研究对象:社会语言集团和语言集团之间及其内部的各种语言关系。

2.进行语言规划的原因:统一社会的需要;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需要;民族间平等交往的需要;民族或区域自治的需要;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

3.语言规划的性质:组织性;目的性;综合性;持续性;权威性

4.语言规划的原则:科学性原则;政策性原则;稳妥性原则;经济性原则

a.语言规划的科学性原则:求实性;动态性;人文性;系统性;可行性。

b.语言规划的政策性原则指制定、实施语言规划要贯彻、体现国家语言政策的重要规定和主要精神。包括:政治性;群众性;理论性。

c.稳妥性原则:传承性;宽容性;渐进性

d.经济性原则:简便性;适用性;效益性

5.语言规划的内容:地位规划;本体规划;语言教育规划;声望规划

6.语言文字的地位规划,指确定某种语言文字在社会预言中的地位,及其和其他语言文字之间的关系。

a.制定语言政策:指国家和政府制定关于社会语言生活方面的大政方针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引导和规范社会成员的语言行为。

b.选择确定标准语、共同语或官方语言

c.创造、改革文字

d.协同语言关系

e.保障公民的语言权利

7.语言文字的本体规划:

a.全民共同语和民族标准语的推广与规范;

b.文字规范和标准的制定与推行

c.科技术语的标准化

d.新词语的整理与规范:四个原则:需要原则;明确原则;普遍性原则(约定俗成原则);动态原则(发展性原则)

8.隋,陆法言,《切韵》,我国第一部音韵学著作。元,周德清,《中原音韵》

9.1892,卢戆章,《一目了然初阶》,发起切音字运动,是第一个中国人自己创制的字母式拼音文字方案。

10.1918.11.23正式公布“注音字母”,以法定形式正式成为拼切汉字的工具。

11.语言规划的步骤:选择规范;规范法典化;推广使用;完善功能。

12.从宏观角度看,语言调查的目的有:描写语言结构;了解语言分布;了解语言的内部差异;了解社会语言生活状况;了解人们对待语言的感情和态度

13.语言调查的类型:语言内部结构调查;语言分布调查;方言调查;社会用语调查;语言

观念调查(语言态度调查)。

14.语言调查的基本原则:总则:科学性,结果真实、可靠、有效。a.目标明确;b.客观真实;

c.推理有据;

d.程序公开

15.语言调查的基本步骤:选择课题;提出假设(涉及两个变量:自变量和依变量);制定调查大纲;确定调查对象;实施调查(收集资料、整理资料)

16.抽样调查:按照一定的计算方法,从全体中抽取部分单位或成员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对样本的个案研究来推断相关整体的性质或特点的调查方法。

17.样本的大小取决于几个因素:被调查对象的总体差异程度,即标准差;容许误差的大小;抽样的方法。

18.抽样调查分为: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主观性强,是辅助调查手段)

19.随机抽样有几种:简单随机抽样(纯随机抽样)是最基本的办法;分层抽样(类型抽样);等距离抽样(系统抽样);整体抽样;阶段抽样

20.非随机抽样:偶然性抽样;滚动式抽样;判断抽样

21.资料和数据的收集:被调查者的背景资料;言语资料;被调查者的语言态度和语言能力

22.收集资料和数据的方法有:访谈法、观察法、问卷法、实验法

23.整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24.资料量化的方式:定类性(分类);定序性(分层分析)

25.资料统计的方法:平均值;方差与标准差;概率;正态分布。

第六章计算语言学

1.计算语言学研究自然语言在计算机中的处理,即研究如何让计算机自动理解自然语言和生成自然语言。

2.计算语言学研究对象:自然语言;计算机处理(计算)

3.自然语言是指日常工作生活中人们所使用的语言。

4.自然语言的计算机处理包括以下四个过程:知识挖掘、形式表示、算法设计、软件编制。

5.计算语言学是由语言学和计算机科学相互交叉而产生的学科。

6.计算语言学与传统语言学的区别:a.计算语言学对自然语言规则的表述都是为了能在计算机上让程序运行,必须具有可操作性。b.计算语言学研究自然语言十分讲究系统性描述:语言现象无论是特殊还是一般,都要进行描述;要从系统出发对自然语言规则作可操作性的表述。c.计算语言学挖掘自然语言的知识过程时把语言单位有小到大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获得理解。

7.语言学与认知科学结合有了人工智能;语言学与数学结合有了数理语言学(统计语言学和代数语言学);语言学与物理结合有了声学语音学。

8.计算语言学的研究内容:计算语音学;计算词汇学(分词、词的同一性识别、词义系统的表示);计算语法学(自顶向下或自底向上);计算语义学(优选语义学、格语法、语义网络理论、蒙塔古语法);机器自动学习;语料库语言学。

9.计算语言学的应用领域:机器翻译;语音自动识别、语音自动生成;自动文摘;情报自动检索(信息自动检索);自动校对;自然语言理解;术语数据库;计算机辅助教学。

10.计算语言学的研究方法:经验主义的归纳以数据统计为手段;理性主义的演绎以形式推导为手段。

11.机器翻译是计算机与自然语言的第一个结合点。

12.树库:指在对词作了词性标注的基础上,再对语料库中的每个句子加注符号表明句法关系的语料库。

13.中文信息处理是用计算机对汉语(包括书面语信息和口语信息)进行输入、存储、转换、分析、合成、传输、输出等加工。包括:“字”处理;“词”处理;“句”处理。

14.汉字编码分为四种:汉字输入码、汉字机内码、汉字输出码、汉字交换码

15.汉字的计算机处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汉字输入、汉字存储、汉字输出。

16.汉字输入的方法:键盘输入、语言输入、光学字符识别输入

17.汉字输出的两种行书:屏幕显示输出、打印输出。

18.中文信息处理的主要难题:汉字的输入、存储、显示、打印;汉语在计算机中的分词处理(分词规范:基本词表、附加词表;切分歧义:交集性歧义、组合性歧义;未登陆词的识别);汉语词性的自动标注;汉语句子的理解和生成。

19.未登录词:在真实预料中,常会有在词表中没有收入的词,这些词就叫未登录词。

20.计算机所需的知识分为静态知识和动态知识。

21.语言知识库是规则和使用条件的聚合。

22.形势语法的定义:G= S是起始符,Vn表示非终端语符集,Vt表示终端语符集,P表示重写规则集,它是一套演绎系统。

23.句法分析策略:回溯与并行处理;确定性算法(无回溯处理)与非确定性算法;自顶向下分析法与自底向上分析法

24.自顶向下分析法:根据重写规则,从初始符号开始,自顶向下进行搜索,构造推导树,一直分析到句子的结尾为止。

25.自底向上分析法:从输入句子的句首开始顺次取词向前移并根据语法的重写规则逐级向上归纳。直接构造出表示句子的整个推导树为止。采用移进、归约、拒绝、接受四种信息操作方式,移进-归约算法的信息存放于栈中。

26.菲尔墨提出的格有:施事格、工具格、承受格、使成格、方位格、客体格、受益格、源点格、终点格、伴随格。

27.语义网络通过由概念及其语义关系组成的有向图来表示知识、描述语义。

28.义素是词的理性意义的区别特征,词的理性意义是一束语义特征(义素)的总和。

29.优选语义理论:美,威尔克斯。构成部分:语义元素、语义公式、语义模式。语义元素是语义的基本单位,分成实体、动作、性状、种类、格五大类。一个语义公式表示词的一个义项。

30.蒙塔古语法构成部分:句法、翻译、语义。句法部分包括一套语类和一套句法规则。

31.机器翻译的方法:直接翻译法;基于转换的方法;基于中间语言的方法;统计的方法;基于实例的方法。

32.语料库的类型:静态语料库和动态语料库;平衡语料库和专用语料库;小型语料库、中型语料库和大型语料库

33.语料库的加工:分词和词性标注;句法结构标注。

第七章儿童语言发展

1.儿童语言发展又称语言获得,是指儿童对母语的产生和理解能力的获得。

2.儿童语言的研究方法:日记研究法;临床法(皮亚杰);引导产生法;儿童语言测验量表(心理学家通过一定程序编制的,以测验儿童的语言能力为目的的,由一定数量测验题组成的量表。)

3.儿童语言获得理论:a.行为主义的环境决定论:模仿说、强化说、中介说;b.心灵主义的先天决定论: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说、伦尼伯格关键期假说;c.主客体相互作用论:皮亚杰认知相互作用论。

4.儿童语言发展过程:前语言阶段(啼哭阶段、咕咕声阶段、呀呀语阶段、过渡音阶段);真正语言阶段(单词句阶段、双词句阶段<电报句阶段>、完整句阶段)

5.儿童语言发展的共同因素:儿童具有相同的先天因素(精细的、专门化的发音器官;大脑中的语言中枢),提供了他们语言发展的可能性;儿童的语言发展需要丰富的后天因素,以

便使先天因素所提供的可能性成为现实性。

6.儿童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的语言能力是按照某种生物发展的时间表趋向成熟的;人类的语言获得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关键期;人类的语言发展与认知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7.儿童语言的差异性表现在语言获得的早晚和语言发展水平的高低上。

8.对儿童语言发展中的差异性的解释:a.不同民族的语言具有普遍性,但相互之间也存在一些个性差异;b.儿童在大脑、语言器官的发育和认知的发展上有早晚的不同;c.儿童与成人的语言交际、成人的语言教授和儿童相应的模仿学习以及儿童本身的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也是重要因素。

9.儿童一般先掌握实词,再掌握虚词。实词中最先掌握的是名词,其次是动词,再次是形容词,最后是数量词。

10.儿童词义的发展:a.意义的重叠和过度扩大;b.意义的重叠和过度缩小;c.无重叠的意义。

11.儿童词汇发展存在比较大的个体差异,表现在:a.儿童词汇量的差异;b.儿童掌握单词类型的差异;c.性别差异;d.跨文化差异。

12.儿童掌握词汇有以下特点:a.发展的顺序性以及对情境的依赖;b.发展的不匀速性和阶段性;c.词汇意义的逐步精确化和概括化;d.儿童对词的理解和使用是以儿童的认知发展,特别是概念的掌握为基础的。

13.儿童的单句具有以下特点:a.在儿童没有掌握一些词语之前,他们会发明一些词语来表示事物;b.动作紧密结合;c.词性不确定性;d.词义界限具有一定的模糊性。

14.儿童在陈述句中语法结构发展的一般趋势: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结构松散到逐步严谨;压缩呆板到逐步扩展灵活;平均长度由短到长。

第八章应用语言学的其他重要领域

1.米勒指出,语言使用牵涉到五方面的知识:语音、词汇、语法;概念知识(说话人必须对他所生活和谈论的世界有所了解);信念系统(说话人用以评估他所听到的东西)。

2.研究语言使用的心理过程实际上是研究:语言、记忆、认知三者的关系。

3.心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语言习得和使用的心理过程。

4.1954.《心理语言学:理论和研究问题的概观》,标志了心理语言学的问世。

5.乔姆斯基生成学派的心理语言学:

语言理论应解释人们对母语的隐含的知识(语言能力);

全面批判行为主义;

提出语言模块理论;

促进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

引入形式主义分析法,强调句法的核心作用。

6.认知科学的心理语言学:

句子记忆中句法结构的作用并不明显;

语言处理的过程应纳入其他认知过程的框架来认识;

发展一种实验方法来细致地检验语言使用者的心理过程;

对语言在具体情景中的实际使用感兴趣;

充分考虑语境的作用;认为自然语言的某些方面既非天生的,也非任意的,而是约定俗成的。

7.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方法:1.自然观察(四个特点:不干预性、型式性、直观性、持久性);

2.科学实验

8.常用的实验手段:对输入的刺激形式进行控制;使用“实时”或“在线”的方法来观察处理语言的过程;观察语言处理结果是否保存在短时记忆里。

9.神经语言学的两个研究角度:1.立足于语言理论,根据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对言语活动柜的神经机制提出假设,再用神经科学的方法加以验证;2.立足于临床实践,根据医学和神经

科学对言语活动现象的观察材料提出假设,在语言学理论指导西得出实验结论。即:人类大脑构造的语言功能、人类语言活动的神经机制。

10.当前神经语言学的研究主要涉及一下范畴:a.语言掌握的神经机制分析;b.言语交际的神经机制分析;c.言语生成的神经机制分析;d.言语理解的神经机制分析;e.言语障碍的神经机制分析;f.有关语言和言语的其他神经机制分析。

11.神经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病理学实验方法。脑电图描记法;大脑半球言语功能测试法。

12.文化语言学要解释的是语言的文化本质,要把语言作为文化模式和文化符号来研究。

13.语言和文化“相辅相成”的关系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语言和文化的同一性;语言和文化的“可变性”。

14.对中国文化语言学影响较大的三大家:英国泰勒文化进化论;马林诺夫斯基功能主义学派;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论。

15.洪堡特文化语言学说:a.把语言看做是精神力量的创造活动;b.语言处在人与世界之间,人必须通过语言并使用语言来认识世界;c.一个民族的语言创造过程就是精神创造过程。16.萨丕尔-沃尔夫假设:语言的结构能够决定操该语言的人的思维方法,语言表达文化,决定文化,支配着人们的思维,并形成人们的世界观。

17.文化语言学的研究思路:文化符号解析、文化思维认同、文化背景考察、文化差异比较、文化心理解释。

18.文化思维:指具有类型性的人类群体在文化建构中表现的倾向性思维。语言结构类型上的双重性:一方面,它是民族文化思维方式的体现,输欧民族文化思维方式的制约;另一方面,它构成一种思维框架,规范着民族文化思维的运作和发展。

19.文化差异比较,是通过对不同民族的语言在结构上和使用上的差异的研究来揭示产生差异的文化根源。

20.文化心理揭示,是对语言的结构和语言的使用中所隐含的心理机制进行分析和揭示。

21.符号:人们以某种可感知的形式来指代某种事物的结合体。

22.莫里斯将符号学分为: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

23.符号的三个基本功能:表述和理解功能;传达功能;思考功能。

24.符号的类型: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

25.语言符号的特征:超时空性、灵活性、经济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的特征)

26.非语言符号的类型:语言符号的伴生符;体态符号;物化、活动化、程式化的符号。

27.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关系:a.非语言符号能表达的信息语言符号都能表达,非语言符号不能表达的信息语言符号也能表达;b.语言符号是思维的工具,非语言符号不是思维的工具;c.语言具有自我解释的功能,任何非语言符号都不能自己解释自己。

28.符号的意义:传播者的意义;受传者的意义;情境意义。

29.传播语言学的研究范畴:关于语言符号与语言信息;关于语言传播过程和传播效果。

遥感导论考试重点(旗舰版)

遥感: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 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 等的探测。 遥感与遥控遥测的区别:遥感不同于遥测和 遥控。遥测是指对被测物体某些运动参数和性质进行远距离测量的技术,分接触测量和非接触测量。遥控是指远距离控制目标物运动状态和过程的技术。 遥感系统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 的获取、信息的接收、信息的处理、信息的 应用 遥感的类型:按遥感平台分:地面遥感、航 空遥感、航天遥感、航宇遥感 按探测波段分: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 外遥感、微波遥感、多波段遥感 按工作方式分: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成像 遥感与非成像遥感 按应用领域分:外层空间遥感、大气层遥惑、陆地遥感、海洋遥感等 遥感的特点:大面积的同步观测、时效性、 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经济性、局限性 电磁波谱:按照波长或频率、波数、能量的 顺序把电磁波排列起来,这就是电磁波谱。 波段划分:长波,中波和短波,超短波,微波,红外波段 电磁辐射:电场和磁场的交互变化产生电磁波,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泄露的现象,叫电磁辐射。 辐射测量内容:辐射能量、辐射通量、辐照度、辐射出射度、辐射亮度 绝对黑体: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 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则这个物体是绝对黑体。大气散射有三种情况:瑞利散射、米氏散射、无选择性散射 大气窗口: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 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大气窗口对应的光谱段: 0.3—1.3ym,即紫外、可见光、近红外波段。 1.5-1.8pm和 2.0— 3.5tm,即近、中红外波段。 3.5—5.5_um,即中红外波段。 8-14pm,即远红外波段。 0.8~2.5cm,即微波波段。 地球辐射的分段特性: 可见光与近红外:波长0.3-2.5辐射特性-地 表反射太阳辐射为主 中红外:波长2.5-6辐射特性-地表反射太阳 辐射和自身的热辐射 远红外:波长>6辐射特性-地表物体自身热辐 为主 遥感平台:遥感平台是搭载传感器的工具。 分类:航天平台、航空平台、地面平台 航天比例尺(像片比例尺):即像片上两点之 间的距离与地面上相应两点实际距离之比。 扫描成像成像方式:光/机扫描成像、固体 自扫描成像、高光谱成像光谱扫描 微波遥感:是指通过微波传感器获取从目标 地物发射或反射的微波辐射,经过判读处理来识别地物的技术。微波遥感特点: 能全天候、全天时工作 对某些地物具有特殊的波谱特征 对冰、雪、森林、土壤等具有一定穿透能力 对海洋遥感具有特殊意义 分辨率较低,但特性明显 主动微波遥感:是指通过向目标地物发射微波 并接收其后向散射信号来实现对地观测遥感 方式。 雷达:意为无线电测距和定位。 遥感图像特征:几何特征、物理特征、时间特 征 表现参数: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辐射分 辨率、时间分辨率 颜色的性质:由明度、色调、饱和度来描述 遥感摄影像片解译标志:又称判读标志,它 指能够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影像各 种特征,这些特征能帮助判读者识别遥感图像 上目标地物或现象。解译标志分为直接判读标 志和间接解译标志。 热红外像片的解译: 直接解译标志包括:色调、形状与大小、地物 大小、阴影、 地物的解译:水体与道路、树林与草地、土壤 与岩石: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步骤: (1)目视解译准备工作阶段 (2)初步解译与判读区的野外考察 (3)室内详细判读 (4)野外验证与补判 (5)目视解译成果的转绘与制图 遥感影像地图:是一种以遥感影像和一定的 地图符号来表现制图对象地理空间分布和环境 状况的地图。 遥感数据与非遥感数据的复合步骤如下: 1.地理数据的网格化 (1)网格数据生成、(2)与遥感数据配准: 2.最优遥感数据的选取 3.配准复合 数字图像的校正:辐射校正、几何校正 几何校正三层次:遥感影像变形的原因、几 何畸变校正、控制点的选取 控制点的选取: (1)数目确定:控制点数目的最低限是按未知 系数的多少来确定的。 (2)选取原则:控制点的选择要以配准对象为 依据。以地面坐标为匹配标准的,叫做地面控 制点。有时也用地图作地面控制点标准,或用 遥感图像作为控制点标准。无论用哪一种坐标 系,关键在于建立待匹配的两种坐标系的对应 点关系。 数字图像增强的5种方法:对比度变换、空 间滤波、彩色变换、图像运算、多光谱变换 多波段数字图像数据格式:BSQ、BIP、BIL 度量特征空间中的距离经常采用的算法:绝 对值距离、欧氏距离、马氏距离、均值向量的 混合距离、相关系数 遥感图像的计算机分类方法:包括监督分类 和非监督分类。 水体遥感:是通过对遥感影像的分析,获得 水体的分布、泥沙、有机质等状况和水深、水 温等要素的信息,从而对一个地区的水资源和 水环境等作出评价,为水利、交通、航运及资 源环境等部门提供决策服务。 水体遥感的研究内容:水体的光谱特征、水 体界线的确定、水体悬浮物质的确定、水温的 探测、水体污染的探测、水深的探测 植物的光谱特征:可使其在遥感影像上有效 地与其他地物相区别。同时,不同的植物各有 其自身的波谱特征,从而成为区分植被类型、 长势及估算生物量的依据。 健康植物的反射光谱特征:健康植物的波谱 曲线有明显的特点,在可见光的0.55附近有 一个反射率为10%~20%的小反射峰。在0.45 和0.65附近有两个明显的吸收谷。在0.7-0.8 是一个陡坡,反射率急剧增高。在近红外波段 0.8—1.3之间形成一个高的,反射率可达40% 或更大的反射峰。在1.45,1.95和2.6—2.7 处有三个吸收谷。 影响植物光谱的因素: 主要因素有植物叶子的颜色、叶子的细胞构造 和植物的水分等。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的不 同种类、灌溉、施肥、气候、土壤、地形等因 素 不同植物类型的区分: 1.不同植物由于叶子的组织结构和所含色素 不同,具有不同的光谱特征。 2·利用植物的物候期差异来区分植物 3.根据植物生态条件区别植物类型 大面积农作物的遥感估产三方面内容: 农作物的识别与种植面积估算、长势监测、 估产模式的建立。 高光谱遥感与一般遥感区别(特点)在于: 高光谱遥感的成像光谱仪可以分离成几十甚至 数百个很窄的波段来接收信息;每个波段宽度 仅小于10nm;所有波段排列在一起能形成一条 连续的完整的光谱曲线;光谱的覆盖范围从可 见光到热红外的全部电磁辐射波谱范围。 应用领域:在地质调查中的应用、在植被研 究中的应用、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中心投影与垂直投影的区别: 1.投影距离的影响:垂直投影图像的缩小和放 大与投影距离无关,并有统一的比例尺。中心 投影则受投影距离影响,像片比例尺与平台高 度和焦距有关 2.投影面倾斜的影响:当投影面倾斜时,垂直 投影的影像仅表现为比例尺有所放大,像点相 对位置保持不变。在中心投影的像片上其比例 关系有显著的变化,各点的相对位置和形状不 再保持原来的样子 3.地形起伏的影响:垂直投影时,随地面起伏 变化,投影点之间的距离与地面实际水平距离 成比例缩小,相对位置不变。中心投影时,地 面起伏越大,像上投影点水平位置的位移量就 越大

2019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考研经验分享

初试篇 我初试排名第一,总分412,技术分385.2。现代汉语137,语言学概论129,英语78,政治68。 一.政治 因为上外不重视政治,我没怎么好好复习政治,买的什么风中劲草现在还跟刚买的一样,比重只有10%我想过线就好。说到这里我要强调一下一定看清你所考学校专业如何算分和排名。有的同学总分比别人高,但是按技术分排名后名次反而下降了几个,这样内心不免觉得有点亏。所以这里就不谈怎么复习政治了。 二.英语 英语的话,主要就是多做真题,黄皮书的真题一定要吃透,尤其是阅读理解,我反复做了三遍,当然很多人做了更多遍。重点在后面几年要格外细致。 作文不用开始的太早,后期多写多练。关于作文书我是用的王江涛和何凯文的,还都不错,还买了一本朱伟的写作宝典,真心不推荐。单词我没有按照单词书背,就是背的真题里面的词汇。单词要坚持每天背,利用一些零碎的时间就可以,不要像我一样很拖拉最后背单词很匆忙。

三.专业课 关于专业课,很明显专业课给我拉了很多分,两门专业课我都是第一,并且后期我复试成绩并不好,但是依然总评第一的原因就在这,所以大家一定重视初试尤其是专业课。 现代汉语这门课我看了张斌版的现汉和课后练习。这本书是主要的,然后看了《语法答问》《语法讲义》《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现代汉语十五讲》《汉语语法三百问》《现代汉语八百词》。差不多就是这些吧。 语法研究教程像是十五讲的简明版,十五讲比较晦涩难懂,因为往年的真题有很多题从十五讲上出的,近年来比重有所缩小,我没记错的话2017年并没有考过十五讲(我的记忆力不能保证哈),但我考前一个晚上仍然把十五讲上相对简单的那些捋了一遍,生怕考到。 重点在真题的整理,光背够课本那些条条框框,不梳理出自己的东西很难与众多优秀的同学拉开差距。语言学概论课考完我曾经以为我完了,因为复习的时候以王德春的语言学概论为重中之重,往年都是这样的,虽然叶徐的语言学纲要也是参考书,但往往都是辅助,所以懒散如我后来根本没有时间估计那本辅助的。然而今年不知道怎么回事,题目(尤其大题)很少涉及王版概论,重点考查了语言学纲要。但是我当时没有紧张,语言学纲要大二还是大三的时候学过,当时期末复习我复习的还不错,就凭借遥远的记忆和复习中得到的东西写的。

全国各高校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排名

全国各高校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排名 中国研究生教育分专业排行榜: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A+ 13 北京师范大学 A 25 湖南大学 A 2 北京外国语大学A+ 14 华中师范大学 A 26 厦门大学 A 3 南京大学A+ 15 中南大学 A 27 中国海洋大学 A 4 中山大学A+ 16 东南大学 A 28 延边大学 A 5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A+ 17 上海大学 A 29 大连外国语学院 A 6 南京师范大学A+ 18 华南师范大学 A 30 山东大学 A 7 上海外国语大学A+ 19 宁波大学 A 31 清华大学 A 8 四川大学A+ 20 华东师范大学 A 32 江苏大学 A 9 上海交通大学 A 21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 A 33 重庆大学 A 10 西安外国语大学 A 22 吉林大学 A 34 同济大学 A 11 复旦大学 A 23 暨南大学 A 12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A 24 西安交通大学 A B+ 等(53 个)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苏州大学、南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深圳大学、四川外语学院、上海海事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沈阳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湘潭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广西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湖北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天津大学、贵州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东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安徽大学、中国地质大学、黑龙江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外交学院、北华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广西民族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西北大学、青岛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B 等(52 个) :武汉大学、南昌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内蒙古大学、山西大学、燕山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郑州大学、聊城大学、山西师范大学、西华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广西师范大学、东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河南师范大学、长春税务学院、中南民族大学、南华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湖北工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青岛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济南大学、河南科技大学、长江大学、西安工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山西财经大学、烟台大学、长春工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扬州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大连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河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天津理工大学

遥感导论复习重点

1.遥感的基本概念。 广义: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重力场、声波、地震波的探测; 狭义: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结合P2图,阐述遥感系统的组成。 被侧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 3.按遥感平台、探测波段、传感器的工作方式来分,遥感可分成哪几种类型。 按遥感平台分类: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航宇遥感 按探测波段分类:紫外遥感:探测波段在0.05-0.38微米; 可见光探测:探测波段为0.38-0.76微米; 红外遥感:探测波段在0.76-1000微米; 微波遥感:探测波段在1mm-1m,收集与记录目标物发射、散射的微波能量。 按工作方式分类:主动和被动遥感:二者主要区别在于传感器是否发射电磁波。被动式遥感是被动地接受 地表反射的电磁波,受天气状况的影响比较大。主动式遥感多为微波 波段,受天气和云层影响较小。 成像和非成像遥感:成像方式:把目标物发射或反射的电磁波能量以图像形式来表示。 非成像方式:将目标物发射或反射的电磁辐射的各种物理参数记录为 数据或曲线图形式,包括:光谱辐射计、散射计、高度计等。4.阐述遥感的特点。 ①大面积同步观测:传统地面调查实施困难,工作量大,遥感观测可以不受地面阻隔等限制。 ②时效性:可以短时间内对同一地区进行重复探测,发现地球上许多事物的动态变化,遥感大大提高了观测的时效性。这对天气预报、火灾、水灾等的灾情监测,以及军事行动等都非常重要。 ③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综合性是指,可以根据地物在不同波段的光谱特性,选取相应的波段组合来判断地物的属性。可比性是指,可以将不同传感器得到的数据或图像进行对比。 ④经济性:遥感的费用投入与所获得的效益,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可以大大的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⑤局限性:遥感技术所利用的电磁波有限,有待进一步开发,需要更高分辨率以及遥感以外的其他手段相配合,特别是地面调查和验证。 5.地物辐射和反射电磁波的特点有哪些。 6.什么叫电磁波谱。 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则构成了电磁波谱。 7. 目前遥感所使用的电磁波有哪些波段(其波长范围、特点、应用)。 可见光波段:0.38-0.76 μm,作为鉴别物质特征的主要波段,是遥感中最常用的波段 红外波段:0.76—1000μm,采用热感应方式探测地物本身的辐射(如热污染、火山、森林火灾等),可进行全天时遥感。 微波波段:1mm—1m,能穿透云、雾而不受天气影响,能进行全天时全天候的遥感探测。能直接透过植被、冰雪、土壤等表层覆盖物。 紫外线波段:0.01—0.4μm,主要用于探测碳酸盐岩的分布和油污染的监测。由于大气层中臭氧对紫外线的强烈吸收和散射作用,通常探测高度在2000米以下。 8.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有哪些。 吸收、散射及反射作用、折射。 1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带主要位于哪几个波段? 在紫外——微波之间,具明显吸收作用的主要是O3、O2、CO2和H20;此外NO2、CH4对电磁辐射也有吸收,多种成份吸收特定波和的电磁波,形成相应的吸收带。

计算机科学导论》实验指导书2.doc

《计算机科学导论》 实验指导书 欧阳一鸣王浩编 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计算机科学导论》实验 《计算机科学导论》实验课侧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应用能力,要求学生通过上机实验,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该实验指导书共安排六个实验,内容包括:Windows的基本操作、使用Word 进行文字处理、利用Excel进行表格编排等等。要求学生做完实验后,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上需要写明的项目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设备、实验题目、实验步骤、实验结果。 实验一 Windows 基本操作 1.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Windows 的启动和安全退出的方法。 (2)掌握Windows 的窗口、菜单栏、工具栏及任务栏的基本操 作。 (3)掌握Windows 常用快捷键的使用方法。 (4)掌握应用程序的多种启动方法以及切换和退出应用程序的 方法。 (5)掌握Windows 环境下的汉字输入方法。 (6)掌握Windows 帮助的使用。 (7)实验内容

(8)启动Windows ,打开“我的电脑”窗口,熟悉Windows 窗 口组成,然后对窗口作下列操作: 1)移动窗口。 2)改变窗口的大小、使滚动条出现,然后滚动窗口的内容。 3)最大化、最小化、复原和关闭窗口。 (9)打开“控制面板”窗口,再打开“控制面板”中的“字体” 窗口,然后进行下列操作: 1)通过任务栏和快捷键切换当前的窗口。 alt + tab 或alt +esc 2)以不同方式排列已打开的窗口(层叠、横向平铺、纵向平铺)。 3)在“我的电脑”窗口中,单击“查看”菜单下的“大图标”、 “小图标”、“列表”“详细资料”命令项,观察窗口中的各 项的变化。用工具栏上的“查看”命令按钮重复做一遍。 (10)通过二种方法查看当前的日期和时间,如果日期和时间不 正确,请进行修改。 (11)分别通过以下方法启动“画图”程序(windows-xp下程序 文件路径为" C:\WINDOWS\system32 \mspaint.exe" ,在windows2000下程序文件路径为" C:\WINNT\system32 \mspaint.exe"),然后退出该程序。 1)通过“开始”菜单→“程序”→“附件”,启动“画图”程

应用语言学期末论文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ourse Name: 应用语言学Credits: _____2___________ Name: 田冬 Student ID: 2015110591 Date: Jau.15. 2016

应用语言学:基于实践的理论 我对这个领域的理解 从我在德国文学领域的研究,以及20世纪50年代在法国的学习,以及后来我移民到美国。我发现我在20世纪60年代在学术氛围浓厚的美国大学做出乎意料的大量的外语教学。我不知道在美国教授语言被认为不如教授文学,我开始厌恶美国外国语言和文学系中的语言、文学层级结构。终究,我认为,文学是由语言构成的,我们必须先学会语言才能明白文学的微妙。这些年来,我发现我对解析文学文本和分析句子都不感兴趣,但我对演讲者和作者如何在不同的语言中表达他们的思想很感兴趣。事实上,我对我和我的美国学生在世界观上的基本区别不感兴趣,尽管我们在课堂上都讲德语。我对英语和德语有一个法国局外人的观点,正如他们对法语和德语有一个美国局外人的观点。这种局外人的视角对我的实践来说是痛苦的,但对我的研究是有好处的。这些我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是我的一块肥沃的研究领域。在教授我的学生德语词汇时我教授了什么认知范畴?并且,为什么我的美国学生总是用一些在法语或德语中没有对应的单词比如challenge或者agency?今天,这些问题在我的头脑中形成了关于语篇和跨文化理解的更大的问题。我意识到我作为学者的身份或许和在这个特殊的领域做贡献的其他人有些不同。尽管我大部分时间在美国,我故意停留在盎格鲁-撒克逊和欧洲大陆教育和文化传统的交叉点上。事实上,这些年来,关于不同文化间的误解一直是我研究工作的一个主要推动力。 我沉浸于一本小的自传的原因是为了突出我如何来到应用语言学以及我个人对这个领域的理解。是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促使我在社会科学而非文学和文化领域中寻求答案。通过Pierre Bourdieu 的工作,我对演讲者而非演讲感兴趣,对话语而非语言系统感兴趣。Bourdieu在1977年用英语出版的Outline of a Theory of the Practice,美国应用语言学会也在同年成立,第一届大会于1978年由Wilga Rivers组织并在波士顿举行。他是当时哈佛大学的法语教授并且是学会的首任主席。由于我在麻省理工学院教学,Wilga Rivers慷慨地允许我参加他在哈佛的基于心理语言学的二语习得的研讨班并将我带入了应用语言学的领域。 Bourdieu当时在法国的畅销书对我来说是一个启示。他对反映社会学的呼唤,冲破了科学的客观性和实践性的界限。这与我对理解语言学习者的努力产生了共鸣。它打消了我作为移民的焦虑并坚定了我对研究事业的决心。在那个时候我通过二语习得的分支对应用语言学的发现使我在社会科学领域拥有一席之地,同时通过话语文体学的分支使我对文学的原始研究有了新的发现。 对我来说,应用语言学从来不是语言学理论或其他理论对语言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的应用。它是语言研究本身的实践,并且是可以从实践中得到的理论。和Bourdieu对人种学的研究一样,我对应用语言学的兴趣源自它提供了基于实践的理论。与其称作应用语言学,我宁愿称它为实践语言研究。然而,这样一个名字必然会引来歧义。应用语言学不能等同于语言教学方法或者是课程与教学论。应用语言学不像理论语言学或者社会功能系统那样是一门抽象的研究语言系统的科学。它是一个基于实证经验的领域,从中产生基于实践的理论。 抛开它的名字,应用语言学不仅从语言学理论也从其它领域比如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中发展的理论中获得启示。像其它对复杂系统的研究一样,应用语言学的目标有两方面。一是观察,解释,分析,阐释实践并将其研究的成果告知实践者;二是反映实践者和研究者的实践并发展实践的理论。 近年来,一些语言学家提出了一系列语言实践的应用语言学理论。比如,维果茨基学派关于社会文化心理学的学者把活动聚焦于二语习得中的单元分析。Pennycook的《作为实践的语言》指出语言从活动中产生。Widdowson的《实践文体学》提供了探索它对研究者和实践者的益处的机会。话语分析学家比如Kasper,Markee,或者Gardner和Wagner研究了会话实践分析如何促进二语习得理论。在专业领域,Chris Candlin和Srikant Sarangi和已将他们的期刊《应用语言学与专业实践》更名以缓解应用语言学中研究与实践的紧张关系。

遥感导论复习要点

复习要点 第一章 遥感概述 遥感定义:遥远的感知。通过遥感器(传感器)这类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远 离目标和非接触目标物体条件下探测目标地物,获取其反射、辐射或散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和应用的一门科学和技术。 主动遥感:传感器主动发射一定电磁波能量,并接受目标的后向散射信号。 被动遥感:传感器不向目标发射电磁波,仅被动的接受目标物体的自身发射和对 自然辐射的反射能量。 按遥感平台分: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宇航遥感等。 按探测波段分: 紫外遥感:0.05-0.38μm 可见光遥感:0.38-0.76μm 红外遥感:0.76-1000μm 微波遥感:1mm-1000mm 遥感技术系统:遥感信息源信息获取、遥感数据传输与接收、信息处理、信息应用。 遥感特点:5个小标题: 大面积同步观测 时效性强 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好 较高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一定的局限性 第二章 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 2.1 电磁波谱与电磁辐射 横波:在真空中以光速传播。 满足方程: f λ = c 电磁辐射的度量:辐射能量,辐射通量,辐射通量密度,辐射照度,辐射出射度 绝对黑体:对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全部吸收 吸收率(,)1T αλ≡,反射率(,)0T ρλ≡,与波长与温度无关。 恒星和太阳的辐射可近似看作黑体辐射。 斯忒藩-玻尔滋蔓定律:p20

绝对黑体的辐射出射度与其温度的4次方成比例:4M T σ= 其中 0()T M M d λλ∞ =? 维恩位移定律:p20,注意p20图2.7和p21表2.2 最强辐射的波长 max λ 与其温度T 成反比:max T b λ?= 基尔霍夫定律:p21-22。公式,0M M ε= 某实际物体与同一温度、同一波长绝对黑体的辐射出射度之间存在关系:0M M α= 其中,α为实际物体的吸收系数, 0M 为绝对黑体的辐射出射度,α也称为比辐射率或发射率,记作0M M ε=。 2.2 太阳辐射及大气对辐射的影响 太阳辐射: 太阳是遥感主要的辐射源,又叫太阳光。 大气吸收:大气中的各种成分对太阳辐射有选择性吸收,形成太阳辐射的大气吸收带。 大气散射 ?不同于吸收作用,只改变传播方向,不能转变为内能。 ?大气的散射是太阳辐射衰减的主要原因。 ?对遥感图像来说,降低了传感器接收数据的质量,造成图像模糊不清。 ?散射主要发生在可见光区。 大气发生的散射主要有三种:(p29-30) 瑞利散射:d <<λ,分子为主,无方向性,可见光,4I λ-∝ 米氏散射:d ≈λ,微粒,强度有明显方向性,红外,2I λ-∝ 非选择性散射:d >>λ,强度与波长无关。 大气折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折射虽只改变电磁波的方向,不改变强度,但会 导致传感器接收的地物信号发生形状和比例尺的改变。 大气反射:大气反射主要发生在云层顶部,取决于云量,各波段均会受其影响。 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 这些波段是被动遥感的工作波段。 2.3 地球辐射及地物波谱

电大语言与应用语言学

语言与应用语言学》复习指导 一、课程说明 “语言与应用语言学”是本科开放教育英语专业的限选课程之一。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语言这一抽象的符号系统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它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产生的重要影响。着重要求学生了解语言的重要功能以及它与民族、地区,政治等社会各方面的关系。课程的重点是提高学生对语言一般规律的认识,并有助于他们对所学语言有更深刻的理解。 本课程采用的教材文字教材:由顾曰国教授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语言与语言学:实用手册》(试用版);辅助教材:《语言与语言学:实用手册》中涉及的听力练习磁带两盒,由北京外语音像出版社出版。 二、考试说明 本课程考核包括两部分:形成性考核和课程终结考试。课程总成绩采用百分制,形成性考核占20% ,课程终结考试占80%,终结考试为闭卷考试,考生不得拾携带任何教材、参考资料、电子读物或工具书等。本课程终结考试的命题依据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本科开放教育英语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以及“高级英语自学系列教程”中的《语言与语言学:实用手册》教材。 课程终结考试试题结构及分值比例 三、复习要点 教材共分10 个教学单元,每个单元的标题如下:第一单元:认识我们的语言Awareness of our language;第二单元:语言的物理属性Physical aspects of language;第三单元:语言的符号性本质The symbolic nature of language;第四单元:语言功能1:构筑我们对物质世界的感官认识Language function: Organizing our experiences of the material world;第五单元:语言功能2:以言行事Language function: doing things with language;第六单元:语言功能3:协调处理人际关系Language function: managing interpersonal relations;第七单元:语言功能4:说说谈谈Language function: talk, talk and talk;第八单元:语言与社会Language in society;第九单元:语言、大脑、思维Language, brain and mind;第十单元:复习与课程评估General review and course assessment. 下面简要地描述了各个单元的核心内容。同学们在学习时可以参考。

关于《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教学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a11854495.html, 关于《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教学的思考 作者:乐天 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年第04期 摘要:《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入门课,为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起着引导作用。本文指出《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给出思考。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导论;教学方法;考核方式 《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引导性课程,为计算机专业的新生提供了关于该专业学科的入门介绍。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并了解该专业的学生在该领域工作应具有的职业道德和应遵守的法律准则。《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在大一第一个学期开设,新生虽然具有计算机的基本使用能力,但在计算机理论知识上的专业性不够,大部分的知识对新生来说都是第一次接触。如果一味地想把如此广的知识介绍给学生,理解上的难度会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效果并不好。根据该课程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给出思考。 ●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科学导论的教学内容虽然相对浅显,但是涵盖的知识面很广,几乎包括计算机领域所有的理论知识,应用技术、热点研究问题等。在授课中不仅要把基本的概念介绍清楚,还要对最新的专业动态有所介绍。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合适教材难以选择 我国的计算机科学导论教材非常多,按其内容主要有以下三种:一、内容为计算机各种办公软件的使用,使学生具有使用计算机的初步能力,和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等同[1];二、将计算机专业学生大学四年要学的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了浓缩,内容 涉及面广;三、计算机和计算的本质属性用高度抽象的数学模型来刻画[2],内容进行系统 化、形式化的概括。由于目前中小学已开始开设了相关的课程,新生都具有不同程度的使用计算机的能力。所以选择第一种教材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会过于简单,失去“专业引导”课程的本质属性;第二种教材在广度和深度上是比较难以把握的;第三种教材过于抽象,教师难讲,一般院校的学生难以理解。再加之计算机科学技术和应用技术的发展变化非常快[3],可谓日 新月异,许多教材内容的更新速度严重滞后。 2.理论教学过于复杂 新生非常渴望专业知识,计算机专业的新生对第一学期开设的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抱有很大的期望。教师希望通过讲授该课程给学生初步建立整个学科的框架,指明计算机专业学习的

应用语言学的学科体系

应用语言学的学科体系 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十分广泛,并且随着语言应用领域的不断发展,应用语言学的新的研究对象即新的分支学科在不断产生。那么怎样来看待应用语言学的学科结构呢?或者说应用语言学的主要研究对象、研究领域是哪些呢? (一)国外应用语言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由于语言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因而应用语言学从早期单一的研究对象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内容十分广泛丰富的研究领域。早期的应用语言学或传统的、狭义应用语言学专指语言教学,尤其特指第二语言教学,而目前应用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可以说丰富多样、琳琅满目,研究范围日益扩大,如“国际应用语言学协会”设有19个科学委员会,即有19个研究领域,分别是:成人语言教学、应用计算语言学、儿童语言学、对比语言学与偏误分析、言谈分析、教育技术与语言培训、多语环境下的语言教育、语言与性别、特殊用途的语言(如聋哑人的手势语)、语言规划、语言测试、词典编纂与词汇学、母语教育、心理语言学、修辞学与风格学、第二语言习得、社会语言学、术语学、翻译等。像1996年召开的第11届国际应用语言学会议设有多个议题,如语言教学、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段学、语用学、语言测试与评估、翻译理论与实践、自然语言信息处理、语言与科技、语言文化学、生态语言学等等。 (二)我国应用语言学的研究领域 目前在我国,应用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既包括语言教学、语言文字规划、词典学、人名学和地名学等传统的研究领域,也包括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病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人类语言学、语言风格学、语言测试、术语学、计算语言学(包括语言信息处理)、儿童语言习得、翻译学、言语交际学、传播语言学(广播、电影、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语言以及广告语言、网络语言等)、法律语言学、刑侦语言学、体态语等研究领域。总之,对应用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持一种开放的态度,随着语言应用领域的扩展,应用语言学的研究领域也必将随之拓展。 据刘春艳(2005)的统计,在《语言文字应用》杂志1992年第1期到2003年第4期中,从所发表的论文来看共涉及29个研究领域,除了词汇研究、汉字研究、语法研究、语言修辞研究、语音语义研究、语用研究、杂感、治学方法等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外,其他21个研究领域都可以看作是应用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分别是:辞书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儿童语言研究、翻译研究、港澳台语文研究、计算语言学、普通话及推普研究、社会语言学、神经语言学、中介语研究、文化语言学、学科研究、语感研究、语文学习与教学研究、语言风格研究、语言规范研究、语文规划研究、语言立法、语言市场调查研究、语言应用、新词新语研究等。从这些丰富多彩的研究领域来看,我国的应用语言学研究在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上已经接近于外国的应用语言学。

语言与应用语言学 作业01

第1页(共3页)Assignment 01 for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Units 1-3) Answer Sheet 语言与语言学作业01(第1-3单元)答题纸 学籍号:姓名:分数: 学习中心:专业: ___________ The total marks for this assignment are 100 points. Time allowed for completing this assignment is 1 hour (60 minutes). PLEASE WRITE ALL YOUR ANSWERS ON THE ANSWER SHEET 1.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60 points] Step 1:Hit upon an idea (If we want to tell somebody something or write something to somebody, first we have to have an idea. It is mainly a kind of mental process. We form a plan in our mind so that we can write it down or speak it out or make others understand with our body gestures. Step 2: Speak out the idea or write it down or make gestures for other understand (In the first step we have an idea, second if we want to make others know and understand our ideas, we have to make the idea displayed. So in this step we have to speak it out or write it down, or make gestures to make others see with a description symbol, which called words. Step 3: Make idea sent out (Only the sound or words or gestures with our idea be sent out, the idea destination can be reached. Sound humans make travels via air to the ears

计算机科学导论复习整理

计算机科学导论复习整 理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考试重点知识 考试说明: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名词解释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简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综合题(共5小题,选做3小题。其中强化班同学必作1、2、3小题,普通班同学任选3小题作答,每小题10分,共30分)。 一、考试范围:1~10、15章,每章都有一定量的题目。 二、课后习题中的选择题全部要求。 三、重点掌握的知识点: 1.计算机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就是合理管理并控制计算机系统内软、硬件资源,并能够合理组织工作流程、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的集合。 通常我们将操作系统的功能概括为两大功能:扩展的虚拟机功能、资源管理功能。 其中,资源管理功能包括了处理机管理、内存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四大功能。而扩展的虚拟机提供友好的人机交互以及程序级接口,使得计算机看上去像是功能扩展了的机器。 2.存储器: 存储器是计算机的记忆装置,用于存放原始数据、中间数据、最终结果和处理程序。为了对存储的信息进行管理,把存储器划分成存储单元,每个单元的编号称为该单元的地址。各种存储器基本上都是以1个字节作为一个存储单元。存储器内的信息是按地址存取的,如要访问存储器中的某个信息,就必须知道它的地址。向存储器里存入信息也称为“写入”,写入新的内容将覆盖原来的内容。从存储器里取出信息也称为“读出”,信息读出后并不破坏原来存储的内容,因此信息可以重复读出,多次利用。 通常把内存储器、运算器和控制器合称为计算机主机,也可以说主机是由CPU与内存储器组成的,而主机以外的装置称为外部设备,外部设备包括输入/输出设备、外存储器等。

盘点语言学专业五大方向就业

盘点语言学专业五大方向就业 方向之一:计算语言学 你可以在技术产业从事计算语言学工作。这是一个跨学科领域,融合了自然语言的计算模型和基于规则模型。计算语言学可以解决 诸多方面的问题,包括人工智能、机器翻译、自然语言接口、文件 处理、语法核对、风格核对以及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 薪资:作为计算语言学家,你可以供职于蓝筹公司、实验室、高校或大型软件品牌。平均薪资在美国是77,511美金,在英国为 42,640英镑(约合60,500美元)。 学历及知识储备要求:在拿到本科语言学学位基础上攻读计算语言学或相关学科硕士,具备编程知识。某些情况下还需要掌握一门 外语。 方向之二:语言学讲师/教授 你可以走学术道路,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于高校部门,比如你可以在语言学、哲学、心理学、讲演、通讯科学和人类学等部门供职。 薪资:薪资其实取决于你的工作年限、所在地和任职部门。在美国,工作经历低于一年的讲师平均薪资为32,000到46,850美金。 十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教授平均薪资可达65,141到160,000美金(含 奖金)。在英国,初级讲师薪资平均在33,943到41,709英镑。经验丰富的教授薪资可达41,709到107,244英镑。 学历及知识储备要求:需要完成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某些情况下还需要专业教师证。 方向之三:译员 作为译员,每天需要快消化二千到三千个单词(英文)。平时需要联络客户,查看专业词典和参考书,才能为行业属于找到精准的翻

译。无论是自由职业还是内部全职,一般都需要精通一个领域,比如商业、教育、法律、文学和科学。 薪资:译员的起薪计算基于字数和专业程度,不同雇主给的有不同。在美国,译员的平均薪资为25,370到46,120美金。在英国,则仅为18,000到40,000英镑(约合25,550到56,800美金)。 学历及知识储备要求:除了母语,还要拿到两门语言的学位,掌握两门语言知识。翻译硕士证书可以极大地增加被雇用几率,特别是在跨国公司。 方向之四:外语教师 外语教师平时需要备课,批改作业,发放材料,单独或集体辅导学生,联络学生家长和参加行政会议。需要让学生掌握一定语言知识,了解该门语言的背后的文化和历史。 薪资:这个取决于你的经验和所在地。在英国,不同城市及工作年限的高中教师薪资在22,194到35,409英镑之间。在美国,薪资浮动在33,422到74,562美金之间。具体薪资取决于你的技能、经验和城市。 学历及知识储备要求:学士学位、所选语言的课业证明。如果是在英国,还需要完成教师计划或教育学研究生证书(PGCE)。 方向之五:法医语言学 法医语言学人员需要处理紧急情况、自杀信、威胁沟通及社交媒体中的语言分析。服务对象包括律师事务所、警方和政府。商标争议、作者鉴定、精神病人等也可能用于法医语言学。 薪资:这项工作有一个特别的好处,那就是你的薪资可以很高。在美国,法医语言学从事人员薪资平均为40,000到100,000美金。在英国,薪资平均在25,000到35,000英镑(约合35,500-49,700美金)。在英国,经验丰富的法医语言学从业者薪资可达60,000英镑(约合85,250美金)。

遥感导论复习资料,考试重点

※遥感的涵义: 在一定距离的空间,不与目标物接触,通过信息系统去获取有关目标物的信息,经过对信息的分析研究,确定目标物的属性及目标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简言之,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 ※广义遥感是指以现代工具为技术手段,对目标进行遥远感知的整个过程。 ※狭义遥感技术是指从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紫外线、可见光、红外、微波等探测仪器,通过摄影或扫描方式,对目标电磁波辐射能量的感应、接收、传输、处理和分析,从而识别目标物性质和运动状态的现代化技术系统。 ※传感器或者遥感器:接受、记录目标物电磁波特征的仪器。 ※遥感系统: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 ※遥感的分类1按遥感平台分航宇遥感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地面遥感 2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分紫外遥感(0.05—0.38 μm)可见光遥感(0.38—0.76 μm)红外遥感(0.76—1000μm)微波遥感(1mm—10m)多波段遥感(探测波段在可见光和红外波段范围内,再分成若干个窄波段来探测目标)。 3按工作方式分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前者是由探测器主动向目标发射一定能量的电磁波,并接收目标的反射或散射信号。后者是被动接收目标物的自身发射和自然辐射源的反射能量。 ※成像遥感与非成像遥感:前者传感器接收的目标电磁辐射信号可转换成(数字或模拟)图像;后者传感器接收的目标电磁辐射信号不能形成图像。 ※遥感的特点:大面积的同步观测-视域广;时效性-定时、定位观测;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信息丰富,综合反映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人文信息。包括紫外线、可见光、红外、微波、多波段遥感,能提供超出人的视觉以外的地面信息;经济性-效率高、速度快,精度高、成本低;局限性-波段有限,技术有限。 ※电磁波及其特性由振源发出的电磁振荡在空间的传播叫做电磁波。 ※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的波长或者频率,递增或者递减排列,构成了电磁波谱。频率高到低:Y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无线电波。 ※电磁辐射源:凡是能够产生电磁辐射的物体都是辐射源。 ※绝对黑体:在任何温度下,对任何波长的入射辐射的吸收系数(率)α(λ,T)恒等于1,即α(λ,T)=1的物体称为绝对黑体(简称黑体) ※斯忒藩-玻尔兹曼定律:绝对黑体的总辐射出射度与黑体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维恩位移定律:黑体辐射光谱中最大辐射的峰值波长λmax与黑体绝对温度T成反比。※基尔霍夫定律:在研究电磁辐射传输过程中,在给定的温度下,物体辐射出射度和吸收率之比,对任何材料都是一个常数,并等于该温度下黑体的辐射出射度。这就是基尔霍夫定律。其表达式为:M′/ α=M M′为真实物体的辐射出射度;α为吸收率。 ※实际物体的辐射:表示实际物体辐射与黑体辐射之比M= εM0 ε:比辐射率或发射率※太阳光谱:光球产生的光谱,光球发射的能量大部分集中于可见光波段。0.1—6μ可见光※地球辐射:地球辐射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的短波辐射和地球内部的热能。地球辐射的波谱可分为三个部分:3—6μ:为反射太阳光和地球自身辐射,属混合辐射。8—14μ:为地球表面物体自身的热辐射,其峰值波段在9—10μ处,属远红外或称热红外。15—30μ:属超远红外。 ※散射: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 ※瑞利散射是指比波长小得多的大气分子引起的散射,其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即波长越长,散射强度越弱,波长越短,散射强度越强。 ※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如烟、尘埃、小水滴、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