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私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中国私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中国私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中国私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浅析中国私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摘要]私营企业作为非公有制经济主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长期一直处于传统的管理模式,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其进一步发展。因此,提高私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对私营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我国私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关键词]私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家族管理

1 私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私营企业大多数为私人投资兴办,企业主普遍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且在做决策管理时,基本上是对私人利益或少数投资者对负责即可。在企业创业初期这种家族管理模式发展是比较好的,但随着企业规模逐渐扩大的时候,该管理模式便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如容易造成决策的盲目,管理的混乱,权力的滥用等。

1.1 企业家素质不高

目前,我国私营业主中,除了一小部分集团式发展的企业主及一些从事高科技行业的企业主人才素质较高之外,大部分企业主普遍存在着素质偏低的问题。他们主要有过去体制外的边缘人士、农民、个体户、打工者、国营企业下海者。可以看出,这些企业主自身素质不高,缺乏管理、营销、资本运营的知识,只是靠着自身片面的丰富经验来经营企业。私营企业对于“外来人才”信任度低,特别在关键岗位上往往安排自己人。即使是关键岗位上安排了“外来人”,也根本不知道如何去授权,难以突破以往经验。

浅析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与特点及劣势分析

浅析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与特点及民营企业劣性分析 民营企业发展与特点 众所周知,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的重大成就之一就是民营企业的崛起和发展。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个体经济、家庭经济的出现到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乡镇企业的改制到21世纪民营企业的规模化、集团化,民营企业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份。目前民营企业的户数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数量总和相当,无论从企业数量、注册资本金、产值、市场零售额,还是从税收贡献、吸纳就业数量、出口创汇方面来看,民营企业都已经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民营企业能从偶然成功到必然成功必然有自己的方法。总结之后就是三大升级与五个台阶。“三大升级”是运作指导部分,包括企业家素质升级、专业化管理体系升级、产业化战略升级。 “五个台阶”是理念塑造部分,包括企业化台阶——做活、专业化台 阶——做好、产业化台阶——做强、资本化台阶——做大、国际化——做壮。 在此以管理咨询和企业培训两个行业为例,谈谈其中的“三大升级”中企业家素质升级,以及重点谈谈企业素质升级中的“懂行业”。 成就企业家,靠的是胆略。“胆”在前边,敢赌是前提;“略”在后边,谋划是关键。有略无胆做谋士,有胆无略成赌徒。企业家就是要有赌徒的胆量加上谋士的头脑。而目前大部分民营企业家是“胆大略小”,我们要做的是“减胆增略”。 企业家素质升级的“减胆增略”有三个部分,即“企业三懂、经营三明和管理三为”,称为“驾驭企业三部曲”。 企业三懂——懂行业、懂系统、懂运作; 经营三明——精明、高明、英明; 管理三为——亲力亲为、有所为有所不为、无为而治。 驾驭企业的前提是懂企业。中国古贤庄子有篇著名杂文,名为《庖丁解牛》,很能说明“懂”的重要性。该文讲的是古代一国君身边有一厨师很会杀牛,而且能做到“游刃有余”和“踌躇满志”,该国君很欣赏这个厨师,并从中悟出了养生之道。

如何加强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如何加强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摘要:民营企业要加强内部员工的管理,减少内部人员跳槽现象的发生,避免人才流失,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 关键词:管理企业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民营企业异军突起,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影响,民营经济遇到了诸如筹资困难、信用不足、人才匮乏等许多困难。而在目前条件下,人才短缺,人力资源的管理不善,则是严重制约民企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 1、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民营企业迫切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资源。但是民营企业自产生时就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导致企业本身先天不足,而在其发展中又由于低水平的管理模式,落后的人才观念,不完善的薪酬制度,缺乏沟通与交流,忽视员工的学习培训及人才自身事业的发展和职业规划,还有企业主的人格缺陷,使得民营企业的发展受困于自身的“人才陷阱”。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实困境主要有以下三点: 1.1 “内部人”控制 人力资本,特别是企业家人力资本的稀缺性和重要性人所共知,而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确实是存在许多弊端。据调查,约90%的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控制在家族成员中,中高层管理人员约40%是企业主的朋友或家庭成员。这就像人类近亲繁殖会退化一样,造成三种负面影响:(1)“自己人”的文化层次一般不高,缺乏现代化管理的知识和思维,对市场经济体制及其机制了解甚少,导致高层决策短视,不顾企业长远利益,甚至导致决策的失误。(2)使得企业内的成员关系复杂化、庸俗化,形成企业内非生产性损耗,不便于进行科学化管理和指挥。(3)导致人员配置不合理,某些岗位被占用,造成岗位“稀缺”,阻碍真正有用的人力资源进入;而“自己人”的素质不适应专业化的工作,造成企业的低效率。 1.2 人员流失严重 由于民营企业的制度安排、利益分配、福利保障、精神文化建设、激励等方面的问题,使其难以留住优秀人才,跳槽现象比较普遍。这一现象导致:加大了人力资源损耗,使人力资本使用成本上升;使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难以维系,不仅影响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而且有损企业形象;影响企业员工队伍的结构优化,跳槽者大多是企业中的骨干力量,这些人员的流失使企业员工队伍老、弱化

最新版-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发展趋势

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人的因素越来越成为企业实现自己战略目标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新的形势下,我国的中小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是其得以生存并长期稳定发展的必要措施,以下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意思及实施措施敬请查阅。 一、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意义 (一)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企业要从事经济活动以实现其既定目标,就必须使用各种资源作为投入。这些资源基本上可分为五类:即人、财、物、信息与时间。这是创造社会财富不可或缺的源泉,也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但其地位和作用并不相同,财、物、信息与时间的利用,必须通过人力资源活动去实现,人才、人力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大动力,具有其他资源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其他资源的组合运用都是靠人力资源来推动的,效能的发挥也都是以人力配置的优化和人才效益的发挥为前提的。 (二)人力资源管理可使企业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使中小企业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依据美国田纳西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劳伦斯S。克雷曼的观点:为了成功,企业必须获取并维持其对竞争对手的优势。这种竞争优势可以通过两个途径达到:一是成本优势;二是产品差异化。“而这两条途径的实现均得益于人力资源管理。 (三)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完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对于中小企业来讲,提升企业竞争力量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强企业管理。企业管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是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在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和研究企业管理发生演变历史的过程中,只有进行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包括选人、用人、培养人、激励人以及组织人、协调人等,才能使企业形成互相配合、取长补短的良性结构和良好氛围的一系列科学管理,才能完善和加强企业管理,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二、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和问题 (一)考核目标不明确。在我国由于一些企业目的不明确,在设计绩效考核体系时往往表现出非科学性,如考核原则混乱,在设计绩效考核体系时往往表现出非科学性;如考核原则混乱,在考核内容、项目设定等方面无相关性,体现长官意识和个人好恶现象严重。绩效考核体系更改随意,缺乏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绩效考核只是一种管理的手段,是以有效的绩效考核创建高绩效的员工阶段对员工阶段性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并不是管理的目的。 (二)考核标准不清晰。在一些企业存在绩效考核的标准过于模糊、表述不清晰、标准不齐全,以主观代替客观等现象。将不完善甚至是不相关的标准对员工进行考核,得到结果也必然

中国民营企业五大模式

中国民营企业五大“病症”盘点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特殊历史阶段成长起来的中国民营企业,仍然停留在一个初生的发展阶段,但是它具有市场行为直接、信息反馈及时、决策效率快捷、产品调整迅速、规模相对较小等典型特征,使得它能在市场上更具独特的优势,一批批的民营企业更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然而,关于“民企的寿命一般高不过三五年”的说法也总是敲打着民营企业家的信心,民企经过一番努力,完成早期阶段的资本积累后,常常容易由于管理上的混乱而陷入“瓶颈”状态,表现出的典型“病症”往往阻碍了民企的继续成长与发展。 1、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民营企业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创业之后,企业就面临着如何向第二阶段的创业转变的问题。如果民企不进行相对应的改革,企业就会停滞。事实上,不少民企到了发展的第二阶段,管理混乱等问题就冒出来了,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人力资源管理上的落后: (1)在职务分析上,组织内部往往缺少职务分工和职务分析体系,新聘的员工对自己的责权利经常搞不清楚。同时,职务分析与人力资源管理各职能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而民企的工作分析体系恰恰无法体现出其在这些职能中的作用;同时,企业在第二阶段的发展中,所需要的人才结构、素质能力、工作岗位与职能都会相应地发生变化,不建立科学的工作分析体系,必将阻碍企业的发展; (2)在考评上,不少民企也试图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同时鼓励员工进行项目管理,但是缺乏可供考核和量化的标准,常常是由评估者的主观印象和判断决定的;在考评制度上,没有建立在公开、公正、公平的基础上,因此不但不能起到监控、激励等作用,反而因为流于形式而导致员工不满意; (3)薪酬福利制度上,不少民企老板的观念是“员工是一种成本”,而且关注的是企业内部的平衡,因此,民企提供的薪酬福利往往缺乏外部竞争性,薪酬结构也不合理; (4)培训方面,民企老板口头对于培训是重视的,但是这种培训多是技能方面的培训,而很少针对员工开展综合素质方面的培训,因此员工的素质整体水平一般偏低。同时,民企老板很怕自己为他人做嫁衣裳,所以在培训上往往容易流于形式,培训力度和投入并不大。同时,大部分民企没有考虑要为员工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更谈不上根据职业规划对员工进行相应的培训了; (5)在招聘上,招聘手段也是简陋粗放,缺乏细节。同时,由于不重视内部人才梯队的培养,出现危机时过分依赖于招聘空降兵,给企业带来许多不稳定因素; (6)没有健全的激励机制,民企的激励形式往往很单一,管理手段也多是“管卡压”,对员工缺乏人性化的管理和人文关怀。概括地说,民企在人才的招、用、留方面都存在着很大

6-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研究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学生毕业论文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研究 学生姓名: 入学时间:2008.9 专业名称: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班级:08汽车营销一班 指导教师: 职称:讲师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二〇一一年五月 摘要 民营企业,简称民企,是指所有的非公有制企业。除“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外,其他类型的企业只要没有国有资本,均属民营企业。现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营企业多数是私营企业(私企),由于传统共产主义反对私有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便将它们命名为“民营企业”。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是没有“民营企业”的概念,“民营企业”只是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产生的。民营企业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如今中国的民营企业高度发达,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历程,截止2008年六月,我国的民营企业已经超过500万户,优秀民营企业家数不胜数。而企业的管理模式从单一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到如今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更是经过了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奋斗。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演变,家族式与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利弊,如何优化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等问题。 关键词:民营企业;管理模式;家族式管理;现代化管理;制度改善与创新

目录 0 引言 (1) 1.企业管理模式的概念 (2) 2.民营企业管理模式的演变 (3) 2.1初创阶段 (3) 2.2成长阶段 (3) 2.3 快速发展阶段 (4) 2.4 思考 (4) 3.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管理模式的现状 (6) 3.1 民营企业发展的优势 (6) 3.2 民营企业管理模式的缺陷 (6) 3.2.1企业股权单一,企业管理家族化 (6) 3.2.2经营管理集权化 (7) 3.2.3决策机制不健全,缺少科学的决策机制 (7) 3.2.4激励机制不完善,管理倾向人治 (7) 3.2.5重视硬件建设,忽视企业文化的作用 (8) 3.2.6 组织制度缺失,造成效率低下 (8) 3.2.7注重眼前利益,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 (8) 3.2.8靠策划起家,缺乏核心竞争力 (9) 3.2.9缺乏创新的动力和活力 (9) 4.我国民营企业家族式的管理模式 (10) 4.1 家族式经营 (10) 4.2企业家族式管理模式的负面影响 (10) 4.2.1 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影响 (10) 4.2.2对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影响 (11) 4.2.3对“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影响 (11) 5.我国民营企业管理模式优化模型 (13) 5.1 民营企业管理模式的因素分析 (13)

论中国私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毕业论文《论中国私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姓名陈小森 学校北京师范大学 专业工商管理专业

摘要 私营企业作为非公有制经济主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长期一直处于传统的管理模式,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其进一步发展。因此,提高私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对私营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我国私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一私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私营企业大多数为私人投资兴办,企业主普遍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且在做决策管理时,基本上是对私人利益或少数投资者对负责即可。在企业创业初期这种家族管理模式发展是比较好的,但随着企业规模逐渐扩大的时候,该管理模式便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如容易造成决策的盲目,管理的混乱,权力的滥用等。具体的问题有以下几种: (一)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战略性地位不高 对于目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私营企业中的作用调查表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最主要的还是“执行人事行政事务”,其次才是“支持战略实施”.它反映了当前我国的私营企业虽然已经日趋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但在发展阶段上更多的还是执行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还未能很好地与企业战略目标很好地进行匹配,未能很好地在企业的战略目标、经营计划、生产计划、财务计划的基础之上形成本企业的人员替补计划、招聘计划、发展计划等,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真正实现还需有个时间过程。 (二)家族式管理和唯亲是用的用人机制影响了企业的发展部分私营企业内部的家族式管理和唯亲是用的用人机制,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素质的提高。私营企业在创业和初步发展阶段,家族化管理体制有其合理性和有效性的一面,但从企业长期发展来看,由于家族企业封闭性的特点产生的制约性,将会严重束缚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据国内一项调查显示,大约有90%的私营企业财务管理控制在家

浅谈——民营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民营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社会工作系班级:人管0933班学号:0921053319姓名:林姣姣 【摘要】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民营经济刚刚开始发展,而今它已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迅速成长起来的中国民营企业,规模小却数量多、市场行为直接、信息回馈及时、产品调整迅速,这是最突出特征。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尽管已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创业奇迹,但在自身管理机制及经济运 转等方面仍然存在非常突出的问题,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民营企业管理战略 我国民营企业在30年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大批民营企业迅速成长起来。其中有像联想集团、海尔集团等产值数百亿的大型民营企业,也有一大批迅速崛起分布于各行各业的中小型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在社会经济中表现活跃,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不断提升,其优势日趋明显,在广东、浙江、福建等地区,民营企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在60%,民营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显示出巨大的活力。民营企业在最近几年成为国家发展主力军,但是民营企业在管理之上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 我国民营企业从1978年开始逐步发展起来,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程。首先是80年代个体经济的发展;到80年代中期,国家开始允许雇工8人以上的企业为私营经济,并将私营经济作为国有经济的补充。1997年党的十五大要求完善所有制结构,将“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至此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得以明确。中共十六大提出的“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则无疑会对民营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 二、我国民营企业的现状 改革开放30年来,民营经济克服了基础薄弱和先天不足等劣势,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点。客观地说,民营企业的发展正从发展初期向发展中期转变,向着更合理、更科学的方向发展。目前,中国的民营中小企业差不

浅谈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和全球化经济的形成,民营企业的发展遇到一些问题,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人才问题,这一问题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因而,如何加强和完善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为我国民营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人力资源管理不够重视。虽然改革开放20多年了,但我国的民营企业仍然延续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思想,特别是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和对人的认识上问题更为严重,表现为重物轻人;重生产管理,轻人力资源管理。再加上中国人口多特别是农民多、下岗人员多这一特点。很多民企的老板则认为:中国的人多的是,你不干他会干,他不干仍然会有其他人干。结果怎样?你进我出,人才不稳,恶性循环。企业怎样?不言而喻。 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不匹配。在我国很多民营企业,特别是大型民营企业,对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都非常重视。然而,在这些精心制定的“科学”的战略规划中,却很难找到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规划。即使有,也只是一些规章制度,如,工资制度、人员调配、晋升等常规性的工作计划,而没有按照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制定员工包括管理人员的开发、选拔、培养、任用、激励等的全面、系统的规划。这样不但使企业很难随着发展的需要及时发现和选拔优秀人才,而且,现有的员工的工作能力、技术水平、思想道德素质等得不到发展,难以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难挖掘员工的潜能,从而严重阻碍了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 人力资源管理机构不健全、不系统。在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中,特别是中小企业中,没有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其职能多为总经理或办公室兼任。一方面表现为部门职能设置不科学,功能不健全。另一方面表现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特别是负责人不称职。他们素质低,能力差。 激励机制不科学、不完善。一些民营企业,只强调“奖金”,片面认为“没有钱是不行的”,而忽视了“钱并不是万能的”,更忽视了人除了需要钱之外,还有其他更高级的需要,从而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更有甚者,有的企业只强调“管”,认为人都有“奴性”,只要“管住”、“压制住”,就万事大吉了,而忽视了人的“积极性”、忽略了人的“创造性”、忘记了人的“反抗性”。其结果必然是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限制了员工的“创造性”、引发了员工的“反抗性”。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黄冈师范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作者:骆文淋 专业班级:工商管理200802班 学号: 200816240219 指导老师:王庆 二○一二年五月

目录 中文摘要 (Ⅰ) 中文关键词 (Ⅰ) 英文关键词 (Ⅱ) 英文摘要 (Ⅱ) 正文 中文摘要 (1) 中文关键词: (1) 1问题的提出 (3) 2 相关文献综述 (3) 3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 (7) 3.1中小企业目前发展的基本情况 (7) 3.1.1企业成本增加 (7) 3.1.2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增加。 (8) 3.1.3结构性用工短缺矛盾凸显。 (8) 3.2中小企业目前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发展情况 (8) 3.2.1对人力资源规划的认识不全面。 (10) 3.2.2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投入不足 (10) 3.2.3公司战略目标不明确 (11) 3.2.4没有清晰明确的薪酬制度 (11) 3.2.5过多依赖家族式管理,缺乏科学的人才引进机制 (12) 3.2.6 企业人才观念之后,人才稳定性差 (12) 4、当前我国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原因 (13) 4.1企业自身原因 (13) 4.1.1企业规模因素的影响 (13) 4.1.2中小企业的行业和地区分布的影响 (13) 4.1.3中小企业的企业性质因素的影响 (15) 4.1.4中小企业管理者的因素 (15)

4.2 当前的经济状况的影响 (16) 4.3当前管理思想的影响 (16) 5、促进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升的建议 (17) 5.1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改变用个人理念 (17) 5.2制定和企业发展相匹配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17) 5.3加大人力资源管理投入 (17) 5.4规范绩效考评制度,完善企业薪酬管理 (18) 5.4.1制定科学的考评制度 (18) 5.4.2确定绩效考评的目标 (18) 5.4.3制订科学的考评指标 (19) 5.4.4选择合适的考评方法 (19) 5.4.5实行考评结果的反馈 (19) 5.4.6健全考评的配套机制 (20) 5.5完善企业激励机制,激发员工潜力 (20) 5.5.1建立科学的、公正的激励制度。 (20) 5.5.2建立健全企业激励制度的配套制度。 (20) 5.5.3多种激励机制的综合运用 (21) 参考文献 (21) 致谢 (22) 调查问卷 (23)

浅谈——民营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民营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民营经济刚刚开始发展,而今它已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迅速成长起来的中国民营企业,规模小却数量多、市场行为直接、信息回馈及时、产品调整迅速,这是最突出特征。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尽管已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创业奇迹,但在自身管理机制及经济运 转等方面仍然存在非常突出的问题,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民营企业管理战略 我国民营企业在30年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大批民营企业迅速成长起来。其中有像联想集团、海尔集团等产值数百亿的大型民营企业,也有一大批迅速崛起分布于各行各业的中小型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在社会经济中表现活跃,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不断提升,其优势日趋明显,在广东、浙江、福建等地区,民营企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在60%,民营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显示出巨大的活力。民营企业在最近几年成为国家发展主力军,但是民营企业在管理之上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 我国民营企业从1978年开始逐步发展起来,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程。首先是80年代个体经济的发展;到80年代中期,国家开始允许雇工8人以上的企业为私营经济,并将私营经济作为国有经济的补充。1997年党的十五大要求完善所有制结构,将“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至此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得以明确。中共十六大提出的“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则无疑会对民营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 二、我国民营企业的现状 改革开放30年来,民营经济克服了基础薄弱和先天不足等劣势,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点。客观地说,民营企业的发展正从发展初期向发展中期转变,向着更合理、更科学的方向发展。目前,中国的民营中小企业差不

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大多是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制度缝隙中发展起来的。受当时创业的环境和制度因素的影响,企业成功与企业主锐利目光、个人魅力、创业精神和特殊禀赋有关。但制度转轨过程中市场给予的巨大机会,掩盖了中小型民营企业在管理上的缺陷。这时期多数中小型民营企业采取以个人为中心、以亲情为主导的管理模式,创业者的个人魅力和感召力成为企业凝聚力主要来源,这对保证决策高效率和企业初期凝聚力起决定作用。因此,初始阶段中小型民营企业管理活动中的决策非程序化、管理非制度化、执行非理性化和随机性构成了初创期中小企业管理的基点,而转轨期的众多商机支撑企业迅速成长,其自身内部管理的不足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化,在宏观经济环境和微观经济主体的内在条件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中小型民营企业面临的竞争对手日益强大和多样化,竞争变得更为激烈,仅仅依靠机制灵活而获取大量市场机会的时代不复存在。相反,中小企业原有的管理痼疾日益暴露并成为制约其成长的桎梏。面临的管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企业规模扩大与管理能力不足的矛盾;产权不明导致“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一股独大导致发展风险增大,员工凝聚力下降;决策随意性与企业追求长远利益最大化需要理性决策的矛盾;亲情纽带与科学化制度化规范管理的矛盾。这些矛盾突出集中体现在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上。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中小型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面临的问题。 缺乏科学的人力资源战略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中小型民营企业主、企业管理层素质的不断提高,他们对企业人力资源也有了较全面的理解。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发展具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并着手制定本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为解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付式管理,不少中小型民营企业管理者都请专业的咨询机构进行诊断并制定相应的企业战略规划以及人力资源规划。从这点来看,中小型民营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重要性的认同感正逐渐从意识上转到实际中去。 但由于意识与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差异,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与人力资源投资理念也往往不一致,导致企业战略规划与人力资源战略并不协调。科学制定与企业相适应的人力资源战略成为当前中小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大难题。而由于在初创和成长初期,有限的资源更多的是向生产和销售倾斜,而在市场竞争环境发生变化和企业步入稳定成长期后,人的因素的作用日益重要。中小型民营企业原有管理模式如制度照抄照搬不适应企业实际情况,管理较随意化、缺乏科学性等弊端正成为制约企业成长的瓶颈。虽然以人为中心理念已被大数企业所有者和管理层所接受,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却更多的是将“人情”与“人性”混淆。据对广东省中小企业调查,被问到制约企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时,63%企业主认为是融资,47%回答是产品销售,38%认为是市场开拓,只有33%的企业主将人才和提高内部人力资源放在迫切需要解决议程上。同时,由于人才流动性大,中小企业对人力资源的投资比较慎重,再加之企业发展较快,人才需求量也较大时间急,所以人才更多地是从人才市场招聘,不能真正将人力资源投资作为企业基础性投资看待。相应的,这些企业在制定市场战略、产品战略、投资战略时,也未能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战略以支持。 用人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和规范 中小型民营企业在管理方面突出的问题便是家族式管理。据中国社会科学院1999年的抽样调查,浙江省私营企业的私人股份所占比例在90%以上,其中量大的股东所占比例高达66%以上,处于绝对控股地位;还有其他同姓兄弟也占相当比例,大约为14%。另一项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与全国工商联研究室共同组织的、对21个省市自治区的250个市县区的1947家私营企业进行的抽样调查结果也显示:中国私营企业目前普遍采用家族拥有的形

中国民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之道

许多聪明人,脑子里往往塞满了各种各样的事实;但是,他们却很少有自己的主意。 对中国民营企业的祝愿与期盼 小——是成长的开始,它只有未来。小是胚胎,小是种子,小是原生力,只是你要懂得如何释放它… 中国民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之道 交流重点—— 一个主题:“寻找可持续发展的创业之路”。 三个问题:我们的生存空间究竟有多大? 我们的发展空间究竟有多大? 我们的对策。 1.我们的生存空间究竟有多大? 背景链接: 世界三大经济体小企业之现状; 中国小企业之现状。 1.1 小企业发展之现状 俯瞰全球三大经济体,美国2200多万个,雇用了全国一半以上的劳动力。创造了全国一半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96年出口额达1800亿美元,占出口总额30%。日本约有650万家中小企业,约占企业总数99%。职工人数4200多万,约占全国职工总数的78%。德国中小企业278万多家(500人以下为中型、50人以内为小型),占全德企业总数99%以上,上交国家营业税占企业上交营业税的47%,就业人数站全国就业人数的68%。德国农林渔等国民经济部门,根本就没有大型企业。 1.1.1 扶持中小企业成为世界各国的基本国策 A、各国从行政主导型经济向市场主导型经济转移,中小企业船小好掉头,是市场经济的先锋; B、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向以消费为导向的经济转移,中小型企业在满足基础人群的消费中起主导作用; C、经济全球化,中小企业扮演着保持多元化的角色; D、传统的男性社会将向男女平等的社会转化,女性创业者会越来越多; E、中小企业吸纳劳动力多、国家投入少,对稳定社会、缩小贫富差距贡献大。 1.1.2 各国扶持办法大致相同 A、国家立法、政策倾斜,明文规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B、成立专门机构推动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如美国于1953成立小企业管理局,该局曾制定1998-2002财政年度“五年计划”,提出了帮助中小企业发展的具体计划和目标; C、国家拨出专款对中小企业进行专业培训、提供技术支持(如德国每年提供5亿马克资金支持它们的科研和技术革新活动); D、对中小企业创业和发展提供优惠贷款和信贷的机会。 1.2 中小企业的“国际标准”界定 国际上对中小企业的标准界定为“2、3、4”,即员工在2000人以下、销售额在3亿元以下,企业资产在4亿元以下。据此,我国的大企业仅1800余家,99%以上为中小企业。它们创造了过半的GDP,提供了70%以上的就业岗位,并连续5年对出口的贡献率在60%以上。而小企业(参照德国的标准)一般为5 0人以下。

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小型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由于历史和文化原因,我国的中小企业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上或多或少都存在了一下一些问题: (一)人力资源战略缺乏科学性 人力资源战略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组织具有持久的、长期的影响。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中小型民营企业主、企业管理层素质的不断提高,他们对企业人力资源也有了较全面的理解。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发展具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但由于意识与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差异,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与人力资源投资理念也往往不致,导致企业战略规划与人力资源战略并不协调。由于人才流动性大,中小企业对人力资源的投资比较慎重,再加之企业发展较快,人才需求量也较大时间急,所以人才更多地是从人才市场招聘,不能真正将人力资源投资作为企业基础性投资看待。相应的,这些企业在制定市场战略、产品战略、投资战略时,也未能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战略以支持。 (二)家族式管理,导致人才尤其是高端经营人才难求 现代企业管理必须有科学、规范的用人机制。中小型民营企业在管理方面突出的问题便是家族式管理。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与全国工商联研究室共同组织的、对21个省市自治区的250个市县区的1947家私营企业进行的抽样调查结果也显示:中国私营企业目前普遍采用家族拥有的形式;企业的所有权与管理权紧密结合,决策权和管理权高度集中在企业主手中;家庭成员在企业中居要位。许多企业主认为,企业要稳定发展就必须“由我本人或我的家人来经营管理”。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使用的这种家族式管理模式,在一定阶段和范围内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诸如内在的凝聚力和团结、能提供可充分利用的信用资源、避免代理人的“通往风险”和“逆向选择”、减少代理成本等。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弊端就很明显地暴露出来,企业发展的历史习惯使得他们在用人方面常表现为对外人不放心、任人惟亲、过分集权、论资排辈等。 (三)管理机构设置不科学,人员素质不高 要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战略、完善的激励和薪酬机制,必须依*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和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来实施。中小民营企业虽然意识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但由于管理基础薄弱,人力资源部门功能定位不清,导致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先天不足。目前不少中小企业人事管理的职能正步原国有企业中人事工作仅承担行政人事事物和劳资福利的后尘。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界定不清,尤其是对核心员工激励不到位,将会影响士气进而影响企业绩效,这在高科技民营企业更是如此。其直接后果是人力资源管理机构设置不科学和人员配备不合理,仍由人事行政部门承担或直接由行政后勤部人员兼任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就人员配备而言,不仅专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配备很少,分工也不明确,即使有也大多未受过专业训练,大多停留在员工的档案管理、工资和劳保福利等日常事务性管理中,是典型的以“事”为中心的“静态”人事管理。 (四)人力资本的投入严重不足 经济学家在分析近几十年来各国经济增长因素时发现,越来越多的经济增长不能利用劳动力的追加和物力资本的追加来解释。由于知识技术的爆炸性增长与迅速更新,职业半衰期越来越短,企业要谋得在竞争中创新发展,就必须对职工进行终身教育和培养,以保证企业发展所需人才技能的更新。然而,大多数民营

我国民营企业政治关联模式分析

我国民营企业政治关联模式分析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剧和政治经济的融合,企业已经步入政治竞争时代。Faccio(2005)从全球视角研究了政治关联问题,发现企业的政治关联在很多国家都广泛存在,特别是产权保护度较弱的国家和地区更为突出。①在许多产业,政治上的成功与经济上的成功同等重要,因此企业往往将政治战略作为其整体战略的一部分,政治关联已成为企业取得成功的基础。许多企业在制定市场竞争策略去战胜对手的同时,无不重视政治策略的制定与实施,他们通过影响政府政策的决策过程,从而获得各种政府资源,提高企业经营绩效水平。企业越具有长远发展意识,越会重视政治策略的制定与实施,这已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内容。 随着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家不但在经济领域内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也在社会政治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作用。在中国转型背景和关系主导型社会结构下,民营企业的政治关联广泛存在。②由中共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国家工商总局和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联合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企业家中,将近1/3的人希望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政治关联构成了民营企业外在环境的重要部分,对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以及企业之间的竞争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搞好与政府的关系是某些企业成功的重要前提,甚至连跨国公司都清楚地知道在中国做生意时“关系为王”。③民营企业通过不同渠道拥有政府资源,与不同层级的政府部门建立紧

密的联系,从而与政府官员的沟通更为有效,并带来政治利益和经济效益(周黎安、陶婧,2009;Li et al.,2006)。因此,政治关联作为一种竞争工具能拓展民营企业的外部生存空间,为民营企业创造有利的竞争环境。然而,政治关联也增加了民营企业的成本,从而损害企业绩效。Fan et al.(2007)研究发现,政治关联造成了政府对企业的侵害,导致了企业绩效下降。很多案例也表明,一些地方政府对民营企业存在侵害行为。可见,政治关联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并不必然与腐败联系在一起,它对民营企业的生存既能够发挥正面的促进作用,也能够产生负面的影响效应。 政治关联已经成为民营企业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甚至决定着民营企业经营的成败,因此,如何处理与政府的关系也就构成了民营企业战略决策和经营行为的重要方面。目前,民营企业所面临的最大不确定性不是来自于市场,而是来自于政府,政府不仅在体制方面给企业带来巨大影响,而且通过政府行为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运营。在民营企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民营企业的政治参与有着复杂的动机,随着企业经营活动中政治意识的加强,政治关联策略的运用越来越受到企业界的关注。 一、中国民营企业政治关联的利益链结构 中国迅速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和国外投资的首选目的地,日益受到全球的瞩目。然而,众多的新闻报道表明,中国的法律体系不完善,政府行政效率比较低,并且存在一定的腐败行为。根据国际透明组织(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的腐败感知指数(Corruption

H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有什么问题

H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有什么问题? 某私营企业H公司,主要业务是作某著名品牌的新产品在中国区的总经销。由于管理人才的缺乏,公司成立之初,市场业绩一直不理想。后经公司内部员工推荐,老板未经过人力资源部履行必要的人事手续,引进了一位高层管理人员作为主管销售和市场工作的副总裁。 副总裁来公司两周后,公司委派其带领公司一部门几名员工去参加外地一个展会。员工A 和该副总裁分别向财务借了部分费用。在参展期间,员工A预支的费用不够支出买回程的车票,请求副总裁支援。但副总裁怀疑员工A与展会主办单位有黑幕交易,拒绝支援并于展会结束后自己直接乘飞机回总部,并说服老板不安排汇款。参展的另外几名员工滞留当地一日,自行凑钱买了火车票回公司。员工A由于尚未结清参展费用,又无钱购火车票,被滞留当地三日,才辗转回到总部。 此事情发生后,在一段时期内给公司造成了消极影响。老板征求公司人力资源部的意见,希望能采取合适的措施消除该事件的消极影响。 请问:H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有什么问题?该公司人力资源部应该如何处理这样的事件? 案例解析 从上述案例资料上来分析,该公司引进的副总裁的表现不能令人满意。表现如下:1、怀疑该公司的员工A与展会主办单位有黑幕交易;2、拒绝支援并于展会结束后自己直接乘飞机回总部,3、说服老板不安排汇款;上述表现显然有问题。 该副总裁是本公司参展人员中的领导,如果是他安排员工A负责联系,又对员工A有怀疑,说明他用人方法、用人能力等值得怀疑。起码的,上司应该充分信任自己的下属这一点,他没有做到。不过,因为他来公司刚两周,有可能前期同展览承办单位的联系工作不是他做的安排。即使这样,他怀疑员工A有黑幕交易应该作充分的调查并获得证据支持才能下结论,从上述案例信息中看不出来该副总裁对员工A的怀疑有足够的证据。即使证实员工A与展会主办单位有黑幕交易,他后期的做法显然错误,此处没有必要做任何分析。可以认为,该事件的责任基本上应该由该副总裁承担。并且,从上述事件来看,公司老板引进的该副总裁显然不胜任,此次人才引进是失败的。 可以从分析上述引进人才的方式中找出此次人才引进失败的原因,同时,也能发现该公司的管理上的其他问题。"老板未经过人力资源部履行必要的人事手续,引进了………". 公司老板的做法错误之处在于:1、引进该副总裁之前没有做必要的测试、甄选,所以不能确定该人选是否合格;实践证明,该副总裁不称职。2、该副总裁来公司以后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就独立承担重要的工作。任何新到公司的员工都应该做系统的培训,包括:企业文化同化培训,公司政策、制度培训以及相应的技术、业务培训等;3、该副总裁来公司后,应该让他有一个实习期过渡,这样做让他本人对工作有个熟悉的过程,同时,让他和他的下属、上司之间有一个相互了解相互认可的机会。另外,对他的能力、工作态度等方面也是一个考察,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对公司、对他本人都有好处,有可能避免发生本案例中发生的事。 公司对准备录用的员工,在同他/她签订劳动合同之前,还应该确认:1、与原公司是否解除了劳动合同。2、该员工同原单位有没有签订"竞业限制"协议。3、有没有体检报告等等。 分析上述案例,还能看到:该公司存在严重的老板越权现象。公司老板超越人力资源部门做了本应该由力资源部门做的事情。在一个企业内,老板不能越权做其他经理该做的事,老板更不应该超越公司的制度。否则,带来的后果,就不仅仅是越权带来的直接不良结果,越权行为本身就是向公司的员工表示:公司的制度不重要,可以不遵守。老板这样做,将对形成

浅谈当前温州民营企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浅谈当前温州民营企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王汉军 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经过市场洗礼后的一批民营企业,累积了巨大的财富和市场能量,成为市场上举足轻重的企业,如联想、新希望、奥康、正泰等企业都是民营经济的杰出代表。据资料统计显示,民营经济已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5%,中国经济增量的70%—80%来自民营经济。浙江省民营企业总量达到了68.4万户,注册资金总额达到1.9万亿元,成为浙江省内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 温州一直被视为中国创业活力和激情最强的地方,是中国的实业聚集地,从皮革、眼镜、鞋服、电器、阀门、打火机等行业兴起,后来被誉为“中国低压电器之都”、“中国鞋都”、“中国纽扣之都”。 1978年至2000年,温州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15.6%,比全国的9.5%高出6.1个百分点,比浙江省的13.2%高出2.4个百分点。然而,从90年代末开始,温州经济已经开始出现增长缓慢,在浙江的增长中已不再具有领先的地位。2003年温州市虽然经济增幅为14.4%,但这个增幅在浙江11个地级市中仅排列第九位。今天的温州,处在一个非进即退的抉择关口,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当前民营企业面临着多重考验和困境 近几年来,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温州不少企业在发展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问题,切实感受到了发展的“制约之痛”,体会到了“成长的烦恼”。由于多种因素,当前温州企业面临着资金成本、人民币升值、环境成本、土地资本、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困境。据统计,今年温州仅劳动力成本一项就上升15%—20%之多。使企业进入“高成本时代”,企业出现市场疲软、资金困难、人才难留、企业难管的现象。 在这一系列问题出现的时候,充分暴露出民营企业在发展中自身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 摘要社会转型和市场竞争需要企业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创新能力。而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这些能力的形成。因此,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并提出深化改革,理顺体制、改变观念、完善人力资源市场等方面的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对策我国企业在近20年的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中,整体实力 有所增强,管理理念有较大的改变,管理水平也有较大提高。但是,随着改革全面深入地推进,开放力度不断地加大,企业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客观上需要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提出更有针对性、有效性的对策。本文拟就新形势下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主要问题 1、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战略引导、战略驱动、 战略约束。一句话,就是通过长远正确的谋划贯穿到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之中,体现在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上。只有这样,才可能保持人力资源管理的连续性、持久性、动力性。然而,我国的大多数企业特别是相当部分国有企业,普遍存在对政策较大的依赖性上。而我国政策本身变化大这一特点,使不少企业忽略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根据调查显示,我国企业领导大约有80%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制定及推行缺乏深刻认识,至少有60%的企业 没有始终一致贯彻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还有一些企业仍沿用摸着石头过河的经验去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从而大大降低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效,加大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风险,削弱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竞争力。2、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企业特色。人力资源管理的不 竭动力源来自于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而其中核心的价值及其价值体系则需要长时间的磨合。企业通过各种形式、渠道,借助于多种手段,进行教育、灌输,让员工感悟、体验,使企业文化慢慢地融入自己的思想中,最终形成扎根于心底的对员工行为起基本支配作用的观念。这一切需要时间,需要坚持,还需要创新和超越。而我国企业大多采取把国内外先进企业的基本做法稍加改造,加上自己的经验,便形成了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因此,极大地影响了人力资源管理功能的发挥,使人力资源管理陷入鸡肋的境地。3、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保障。“以人为本”是企业领导都能说出一大堆道理的话题,而“以人为本”以什么为载体、怎样贯彻、切实保证推行,就难以落实。笔者曾做过一次调查:题目是“以人为本”应该通过什么体现出来?相当一部分企业领导不能准确地回答此问题。 其实,一个简单的道理,没有完善健全的制度保障,再开明的领导也难以保证人性化的管理持久地推行。正因为我国企业不少领导在制度建设思想不重视、行动不力,遇到班子调整、人员升迁,“以人为本”就不自觉地变味儿,使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停 留在口头上。4、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主体意识。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人性 化管理的种种手段,以最大限度调动员工积极性、创造性,使员工对企业产生高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员工自觉地为企业作贡献,由此实现自身的价值,达到通常所说的企业与员工双赢的格局。目前,我国企业员工的主体意识已弱化到令人堪忧的程度,企业与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