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专业知识习题--第八章 常用中药的鉴别 第1节 其余植物类药材

中药专业知识习题--第八章 常用中药的鉴别 第1节 其余植物类药材

中药专业知识习题--第八章 常用中药的鉴别 第1节 其余植物类药材
中药专业知识习题--第八章 常用中药的鉴别 第1节 其余植物类药材

第八章常用中药的鉴别第1节其余植物类药材

一、A

1、下列关于黄柏炭的说法,错误的是

A、表面焦黑色

B、体轻,质脆,易折断

C、形如黄柏丝

D、偶有焦斑

E、内部深褐色或棕黑色

2、下列药材中,来源于芸香科,药用干燥树皮的是

A、杜仲

B、黄柏

C、秦皮

D、厚朴

E、肉桂

3、外表面灰白色,密布多数灰白色圆点状皮孔,内表面黄白色,味苦的药材是

A、杜仲

B、秦皮

C、厚朴

D、牡丹皮

E、肉桂

4、原植物属于木兰科的药材是

A、肉桂

B、秦皮

C、厚朴

D、杜仲

E、黄柏

5、牡丹皮的主要产地是

A、安徽

B、广东

C、河北

D、东北

E、广西

6、秋季采挖牡丹的根部,刮去粗皮,除去木心,晒干,称为

A、丹皮肉

B、连丹皮

C、刮丹皮

D、桑白皮

E、白鲜皮

7、桑白皮的药材来源为

A、桑科桑的干燥根皮

B、桑科桑树的带叶枝梢

C、桑寄生科桑的干燥根皮

D、桑科桑寄生的带叶茎枝

E、槲寄生科桑的干燥根皮

8、合欢皮来源于

A、芸香科

B、豆科

C、桑科

D、五加科

E、茄科

9、皮类药材通常是指来源于裸子植物或被子植物茎、枝和根的

A、落皮层部分

B、皮层以外的部分

C、形成层以外的部分

D、木栓形成层以外的部分

E、周皮部分

10、来源于樟科植物的药材是

A、桑白皮

B、肉桂

C、厚朴

D、地骨皮

E、香加皮

11、企边桂是

A、老树根皮或粗枝皮,不经压制,自然卷曲成筒状

B、5~6年生幼树的干皮不经压制,自然卷曲成筒状

C、10年生以上的干皮将两端削成斜面,突出桂心,压制成浅槽状

D、老年树最下部近地面的干皮,压制成扁平板状

E、老树枝皮,不经压制,自然卷曲成筒状

12、罗布麻叶的原植物属于

A、夹竹桃科

B、十字花科

C、五加科

D、毛茛科

E、唇形科

13、《中国药典》规定大青叶来源于

A、蔷薇科

B、马鞭草科

C、蓼科

D、十字花科

E、毛茛科

14、下列植物来源于柏科的为

A、石韦

B、枇杷叶

C、侧柏叶

D、大青叶

E、穿心莲

15、艾叶来源于

A、伞形科

B、菊科

C、廖科

D、唇形科

E、茜草科

16、紫苏叶的来源为

A、唇形科紫苏的叶

B、豆科紫苏的叶

C、蔷薇科紫苏的叶

D、茄科紫苏的叶

E、唇形科白苏的叶

17、狭叶番泻叶主产于

A、海南

B、印度

C、浙江

D、埃及

E、云南

18、叶片全缘或微波状,基部狭窄下延至叶柄成翼状的是

A、石韦

B、大青叶

C、枇杷叶

D、蓼大青叶

E、淫羊藿

19、苞片外表面紫红色或淡红色,内表面密被白色絮状茸毛,撕开后可见白色茸毛的药材是

A、丁香

B、红花

C、槐花

D、款冬花

E、金银花

20、来源于菊科,药用干燥头状花序的药材为

A、金银花

B、菊花

C、辛夷

D、款冬花

E、丁香

21、辛夷的入药部位是

A、带花的果穗

B、花蕾

C、花粉

D、管状花序

E、花冠

22、丁香的科属是

A、菊科

B、豆科

C、茄科

D、忍冬科

E、桃金娘科

23、花蕾呈研棒状,长1~2cm,表面棕褐色至褐黄色,有细粒状花药的药材是

A、金银花

B、洋金花

C、款冬花

D、丁香

E、红花

24、下列对花类药材的采收加工时间叙述不正确的是

A、辛夷的采收时间冬末春初花未开时

B、丁香通常当花蕾由绿色转红时采摘

C、金银花采收时间为花开时采收

D、红花在夏季花由黄变红时择晴天早晨露水未干时采摘

E、西红花为开花期晴天的早晨采花,摘取柱头,盖一张薄吸水纸后晒干

25、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

A、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B、红腺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C、山银花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D、毛花柱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E、小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26、西红花的来源是

A、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花序

B、菊科植物番红花的干燥花序

C、鸢尾科植物番红花的干燥柱头

D、鸢尾科植物红花的干燥柱头

E、鸢尾科植物番红花的干燥花序

27、呈长卵形,似毛笔头,苞片外表面密被灰白色或灰绿色具光泽的长茸毛,内表面无毛有此特征的花类药材是

A、丁香

B、金银花

C、菊花

D、款冬花

E、辛夷

28、丁香来源于

A、豆科

B、桃金娘科

C、大戟科

D、蔷薇科

E、樟科

29、关于以下药材叙述错误的是

A、以头状花序入药

B、按照产地和加工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贡菊,祁菊,亳菊,滁菊

C、贡菊的管状花数量较少,而杭菊的管状花数量较多

D、亳菊呈倒圆锥形或圆筒形,有时稍压扁成扇状

E、其主产地包括安徽、河南等省

30、木瓜的道地产区是

A、河北

B、广州

C、安徽

D、甘肃

E、山西

31、呈扁球状五角星形状的果实类中药材是

A、栀子

C、地肤子

D、木瓜

E、小茴香

32、南五味子的原植物是

A、红花五味子

B、披针叶五味子

C、球蕊五味子

D、五味子

E、华中五味子

33、乌梅来源于

A、蔷薇科

B、木兰科

C、豆科

D、鸢尾科

E、菊科

34、来源于大戟科植物的果实是

A、决明子

B、吴茱萸

C、巴豆

D、乌梅

E、补骨脂

35、果实为圆柱形双悬果,分果背面有纵棱5条的是

A、金樱子

B、益智

C、草果

D、砂仁

E、小茴香

36、枳壳的主产地是

A、湖南

B、河南

C、江西

D、河北

E、安徽

37、蛇床子的来源

A、伞形科

B、木犀科

C、大戟科

D、豆科

38、形似橘瓣状,表面灰黑色或淡黄白色,加水浸泡后种皮呈龟裂状的药材是

A、牵牛子

B、鹤虱

C、薏苡仁

D、补骨脂

E、槟榔

39、薏苡仁的原植物科属是

A、大戟科

B、菊科

C、十字花科

D、芸香科

E、禾本科

40、草果的来源

A、姜科

B、蓼科

C、木兰科

D、棕榈科

E、菊科

41、全草类药材的入药部位是

A、茎和叶

B、带花茎枝

C、带果茎枝

D、草本植物新鲜或干燥的全体、地上部分或地上某一部分

E、主要是根及根茎

42、紫花地丁的植物来源是

A、堇菜科

B、紫堇科

C、蔷薇科

D、罂粟科

E、毛茛科

43、金钱草的来源是

A、报春花科

B、马鞭草科

C、蔷薇科

D、唇形科

E、豆科

44、金钱草的主产地是

A、浙江

B、广东

C、湖南

D、四川

E、河南

45、以下哪项是广藿香的加工方法

A、曝晒

B、阴干

C、日晒夜闷,反复至干

D、低温干燥

E、蒸干

46、半枝莲来源于

A、唇形科

B、豆科

C、茜草科

D、十字花科

E、兰科

47、饮片呈短段状,茎略呈方柱形,节略膨大;其上有对生叶痕,气微,味极苦的是

A、薄荷

B、广藿香

C、荆芥

D、青蒿

E、穿心莲

48、薄荷最著名的产地是

A、四川

B、河北

C、云南

D、江苏

E、广东

49、肉苁蓉来源于

A、豆科

B、列当科

C、茄科

D、菊科

E、蓼科

50、来源于菊科的是

A、金钱草

B、大蓟

C、淡竹叶

D、苦地丁

E、广金钱草

51、含有松根的茯苓饮片称为

A、白茯苓

B、茯神

C、茯苓块

D、赤茯苓

E、茯神木

52、冬虫夏草的药用部位为

A、子实体

B、子座

C、子座和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D、幼虫尸体

E、根茎

53、以下药材来源于藻类植物的是

A、茯苓

B、灵芝

C、昆布

D、松萝

E、冬虫夏草

54、采收加工时,需反复“发汗”的药材是

A、海藻

B、松萝

C、冬虫夏草

D、灵芝

E、茯苓

55、以菌核入药的是

A、灵芝

B、猪苓

C、松萝

D、五倍子

E、冬虫夏草

56、以下关于冬虫夏草说法正确的是

A、头部三对较明显

B、头部四对较明显

C、尾部两对较明显

D、中部三对较明显

E、中部四对较明显

57、哪种植物的干燥藻体称为“小叶海藻”

A、海蒿子

B、羊栖菜

C、红藻

D、绿藻

E、褐藻

58、下列哪项不是猪苓药材的特征

A、呈条形、类圆形或者扁块状

B、表面黑色或棕黑色,有瘤状突起

C、体重质坚实,入水下沉

D、断面类白色或黄白色,略呈颗粒状

E、饮片的外表皮黑色或灰黑色

59、下列关于没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质坚脆,破碎面不整齐

B、橄榄科植物地丁树或哈地丁树树干皮部渗出的油胶树脂

C、呈不规则颗粒性团块,大小不等

D、主产于非洲东北部的索马里、埃塞俄比亚、阿拉伯半岛南部及印度等地

E、主要含酯树脂

60、下列哪项为酯树脂类药材

A、乳香

B、血竭

C、没药

D、阿魏

E、松香

61、血竭属于

A、棕榈科

B、百合科

C、橄榄科

D、爵床科

E、松科

62、与少量水共研,能形成白色乳状液且燃烧时有香气的药材是

A、青黛

B、儿茶

C、没药

D、乳香

E、血竭

63、关于下图药材的说法错误的是

A、药材在冬季成熟爆裂时采摘

B、来源于漆树科植物盐肤木、青麸杨或红麸杨叶上的虫瘿

C、药材内壁平滑,气特异,味涩

D、按外形的不同分为“肚倍”和“角倍”

E、药材断面角质样,有光泽

64、五倍子的入药部位为

A、菌核

B、果实

C、煎膏

D、虫瘿

E、子实体

65、《中国药典》规定,天然冰片的来源为

A、经化学合成的消旋龙脑

B、菊科植物艾纳香的叶中提取的左旋龙脑

C、龙脑香科植物龙脑香树干提取的右旋龙脑

D、樟科植物樟的新鲜枝、叶中提取的右旋龙脑

E、以上均不是

66、五倍子的加工方法为

A、晒干

B、阴干

C、煮或蒸后干燥

D、加石灰搅拌后干燥

E、堆置发汗后干燥

67、五倍子的主要产地为

A、广东、广西、福建

B、河南、安徽

C、东北三省

D、四川、贵州、云南

E、青海、甘肃

68、青黛的药用部位为

A、大青叶加工品

B、花粉

C、孢子

D、菌丝

E、提取物

69、青黛粉末火烧时

A、产生特有香气

B、绿色火焰

C、蓝色火焰

D、产生爆鸣声

E、紫红色烟雾

70、具有挥发性,点燃发生浓烟,并有带光火焰的中药材是

A、海金沙

B、青黛

C、儿茶

D、冰片

E、乳香

二、B

1、A.粉末状

B.圆形或卷曲形的薄片

C.不规则碎块

D.弯曲的丝条状或单、双卷筒状

E.块或丝状

<1> 、牡丹皮饮片呈

A B C D E

<2> 、厚朴饮片呈

A B C D E

2、A. B. C.

D.

E.

<1> 、以上图片中来源于芸香科植物干燥树皮的是

A B C D E

<2> 、断面有银白色胶丝,气微,味稍苦的药物是

A B C D E

<3> 、以上图片中来源于樟科的是

A B C D E

3、A. B. C.

D.

E.

<1> 、以上图片中药材来源于毛茛科的是

A B C D E

<2> 、以上图片中药物撕裂时有粉尘飞扬且来源于桑科的是

A B C D E

<3> 、以上图片中药材是茄科植物干燥根皮的是

A B C D E

4、A.地骨皮

B.厚朴

C.黄柏

D.杜仲

E.牡丹皮

<1> 、外表面灰黄色至棕黄色,易成鳞片状剥落,断面不平坦,外层黄棕色,内层灰白色,此药为

A B C D E

<2> 、外表灰褐色或黄褐色,有横长皮孔,栓皮脱落处粉红色,此药为

A B C D E

<3> 、外表灰棕色或灰褐色,有明显的椭圆形皮孔,此药为

A B C D E

<4> 、外表淡灰棕色或灰褐色,有斜方形皮孔,此药为

A B C D E

5、A.有腥气、味微苦

B.气清香、味微苦而带黏性,嚼之呈棉絮状

C.气微,味苦

D.香气浓郁,略具姜辣气

E.气香、味微苦、带辛辣感

<1> 、秦皮的气味是

A B C D E

<2> 、厚朴的气味是

A B C D E

6、A.安徽、河南、四川、山东

B.四川、湖北、浙江、福建

C.四川、贵州等省

D.四川、湖北、贵州、河南

E.广东、广西

<1> 、杜仲的主产地是

A B C D E

<2> 、黄柏的主产地是

A B C D E

<3> 、牡丹皮的主产地是

A B C D E

<4> 、厚朴的主产地是

A B C D E

7、A.豆科

B.水龙骨科

C.柏科

D.蔷薇科

E.木兰科

<1> 、侧柏叶的原植物属于

A B C D E

<2> 、枇杷叶的原植物属于

A B C D E

8、A.罗布麻叶

B.石韦

C.蓼大青叶

D.枇杷叶

E.大青叶

<1> 、叶片下表面密被黄色绒毛,革质而脆的药材是

A B C D E

<2> 、叶柄扁平,偶带膜质托叶鞘的药材是

A B C D E

<3> 、两面无毛,叶脉于下表面突起的药材是

A B C D E

<4> 、叶片基部下延至叶柄成翼状的药材是

A B C D E

9、A.红花

B.蒲黄

C.西红花

D.番泻叶

E.蓼大青叶

<1> 、主产于河北、山东、辽宁、山西等

A B C D E

<2> 、主产于西班牙,意大利、德国、法国、希腊等地的是

A B C D E

<3> 、主产于河南、云南、浙江、四川等

A B C D E

<4> 、主产于印度、埃及

A B C D E

10、A. B.

C.

D.

E.

<1> 、道地产地在河北的叶类中药材是

A B C D E

<2> 、主产于红海以东至印度一带以及埃及的尼罗河中上游的药材是

A B C D E

<3> 、以上图片中药材除新疆、青海外,全国大部分地区亦产,多栽培的是

A B C D E

11、A.气特异,微有刺激性,味微苦

B.香气浓郁,味辛辣,有麻舌感

C.气清香、味微苦而辛

D.气清香,味淡、微苦

E.具蜜香气,味微甜

<1> 、西红花的气味是

A B C D E

<2> 、金银花的气味是

A B C D E

<3> 、款冬花的气味是

A B C D E

<4> 、丁香的气味是

A B C D E

12、A.菊花

B.夏枯草

C.红花

D.西红花

E.蒲黄

<1> 、以头状花序入药的药材是

A B C D E

中药基础知识培训考试试题

渠县第二人民医院 中药基础知识培训考试试题 科室(单位):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5分,共50分) 1、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而言的中药性能是(),与所治疾病所表现的趋向性相对而言的中药性能是()。 2、朱砂能治疗心悸失眠,具有重镇安神之功,其归经是归()经;苦杏仁能治疗胸闷喘咳,具有止咳平喘之功,其归经是归()经。 3、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增强原有疗效的配伍关系是();功效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应用,辅药能增强主药的疗效,这种配伍关系是();一种药物能减轻另一种药物的毒烈性,这种配伍关系是()。 4、归经的含义是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作用。 5、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其药性一般属于()()。 二、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 1、四气是如何总结得出的() A、是从人体的感觉总结出来的 B、是从机体的反应总结出来的 C、是从疾病的性质总结出来的 D、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 E、是从药物药用部位、质地轻重等推导出来的 2、下列各项,不属苦味药作用的是() A、降泄 B、通泄 C、燥湿 D、行气 E、清泄 3、五味的含义是() A、全部味道 B、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 C、指口尝味道 D、五类作用

E、不同的滋味 4、芳香药多具有的味是() A、辛味 B、甘味 C、苦味 D、酸味 E、淡味 5、作用趋向属于升浮的是() A、甘、辛,凉 B、辛、苦,热 C、辛、甘,温 D、甘、淡,寒 E、酸、咸,热 6、平行药的含义是() A、寒、热之性不甚明显的药物 B、作用比较缓和的药物 C、升浮、沉降作用趋向不明显的药物 D、性味甘淡的药物 E、寒热之性均具备的药物 7、外感风热,应选择的药物性味是() A、辛、温 B、辛、凉 C、甘、寒 D、苦、寒 E、甘、温 8、确定归经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A、阴阳学说 B、脏腑经络理论 C、气血津液学说 D、药味理论 E、五行学说 9、人参配莱菔子,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这种配伍关系是() A、相须 B、相使 C、相畏 D、相恶 E、相杀 10、药物“七情”的含义是() A、喜、怒、忧、思、悲、恐、惊 B、辛、甘、酸、苦、咸、淡、涩 C、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单行 D、寒、热、温、凉、平、毒性 E、温、通、补、泻、滑、湿、清

中药学专业知识练习题.doc

中药学专业知识练习题 中药专业知识练习题 第一部分中药学练习题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与发展 一、单选题(每题有ABCD四个备选答案,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题 一分)。 L我国现存第一部药学专著是(A )o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经集注 C.新修本草 D.本草纲目 2.我国第一部药典性的本草是( D )。 A.本草纲目 B.本草经集注 C.本草备要 D.新修本草 二、多选题(在ABCD四个备选答案中有2~4个正确答案,每题一分,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3.属于官修本草的是(BC )。 A.《神农本草经》 B.《中华本草》 C.《新修本草》 D.《证类 本草》 第二章中药的性能 一、单选题(每题有ABCD四个备选答案,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题 一分)。

1.下列药物中煎煮时要后下的有(B )o A.天花粉B满荷 C.龙骨 D.石膏 2.具有发散风寒作用的药物,其性味多为(B )o A.甘温 B.辛温 C.酸温 D.苦寒 3.甘味药的作用是(B)。 A.发散 B.补益、缓急 4.归经学说的理论依据是(C.收敛 D.燥湿、降下C )o A.阴阳学说 B.五行学说 5.药物的四气是指(D C.脏腑、经络学说 D.气味学说)o A.辛、甘、酸、咸 B.温、热、温、凉 6.所谓平性药主要是指:(清、补、泻C.升、降、浮、沉 D. 寒、 A )o A.寒、热之性不甚明显的药物 B.作用比较缓和的药物 C.升浮、沉降作用趋向不明显的药物 D.性味甘淡的药物 7.下列哪项作用是苦味药的作用?()。能泄,能燥,能坚 A.行气、活血 B.软坚、泻下 C.和中、缓急 D.通泄、降泄 8.具有*利水渗湿功效的药物大多具11:(A )o A.淡味 B.苦味 C.咸味 D.酸味9.具有沉降趋向的是 ( D )。 A.解表药 B.祛风药 C.温里药 D.平肝药 1

中医知识测试题

2018年中医专科培训测试题 答题说明: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1.学习中医学的入门课程是: B A.医古文 B.中医基础理论 C.中医临床医学 D.中医预防医学 E.中国医学史 2.中医学是发源于哪个国家的传统医学:A A.中国 B.日本 C.印度 D.埃及 E.古希腊 3.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是: B A.《伤寒杂病论》 B.《黄帝内经》 C.《难经》 D.《神农本草经》 E.《温疫论》 4.下列哪部著作提出以解剖方法直接观察人体: C A.《伤寒论》 B.《金匮要略》 C.《黄帝内经》 D.《神农本草经》 E.《难经》 5.中医学中成功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著是:D A.《黄帝内经》 B.《难经》 C.《神农本草经》 D.《伤寒杂病论》 E.《小儿药证直诀》 6.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是:E A.《本草纲目》 B.《新修本草》 C.《黄帝内经》 D.《千金要方》 E.《神农本草经》 7.药物的“四气”、“五味”是在哪部著作中首次提出的:A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纲目》 C.《新修本草》 D.《难经》 E.《医学纲目》 8.最早提出“七情和合”药物配伍的著作是:A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纲目》 C.《新修本草》 D.《难经》 E.《千金要方》9.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C A.《黄帝内经》 B.《难

经》 C.《诸病源候论》 D.《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E.《温病条辨》10.提出病因“三因学说”的医家是:D A.巢元方 B.华佗 C.张仲景 D.陈无择 E.扁鹊 11.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寒凉派”的代表是: C A.叶天士 B.张从正 C.刘完素 D.朱丹溪 E.李杲 12.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攻邪派”的代表是D: A.李杲 B.李中梓 C.吴又可 D.张子和 E.王清任 13.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补土派”的代表是:B A.叶天士 B.李东垣 C.李中梓 D.张介宾 E.朱丹溪 14.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养阴派”的代表是:A A.朱震亨 B.李东垣 C.张从正 D.刘完素 E.吴鞠通 15.提出“百病多因痰作祟”的医家是:B A.李中梓 B.朱丹溪 C.李东垣 D.张介宾 E.赵献可 16.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理论的医家是:D A.刘完素 B.张子和 C.李东垣’ D.朱丹溪 E.张介宾 17.明确提出“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的医家是:A A.李中梓 B.赵献可 C.张介宾 D.李东垣 E.朱震亨 18.《温疫论》的作者是:E A.叶天士 B.吴鞠通 C.薛生白 D.王孟英 E.吴又可 19.创“卫气营血”辨证的温病大家是:D A.吴鞠通 B.吴有性 C.王孟英 D.叶天士 E.薛生白 20.创“三焦”辨证的温病大家是:B A.叶天士 B.吴鞠通 C.

中医护理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医护理知识考试卷 科室:姓名: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70分) 1、在中医观察舌象的目的中哪项不对:(E) A.判断正气盛衰 B.辨别病位深浅 C.区别病邪性质 D.推断病情进展 E.了解病位深浅 2、春季人体肝气、脾气相对不足,易精神倦怠,嗜睡,应适当控制睡眠时 间,起居方面应遵循:(C) A.早卧早起 B.早卧晚起 C.夜卧早起 D. 夜卧晚起 E.以上均不对 3.入秋后,白昼渐短,夜来提前,人身阳气渐内收,阴气渐长,秋季起居 方面应遵循:(A) A.早卧早起 B.早卧晚起 C.晚卧早起 D.晚卧晚起 E.以上均不对 4.护理人员应设法消除病室嘈杂之声不能超过(C) A、60-80分贝 B、20-40分贝 C、40-60分贝 D、40-50分贝 E、50-70分贝 5.普通病室的室温应在(B) A、16~20℃ B、18~22℃ C、20~24℃ D、24~26℃ E、26~28℃ 6、老年患者、新生儿、沐浴者、阳虚证、寒证病人的病房的室温应在(E) A、18~26℃ B、18~28℃ C、20~24℃ D、24~26℃ E、20~28℃ 7.病房的温度最好维持在(C) A、30%-40% B、40%-50% C、50%-60% D、60%-70% E、70%-80% 8、吸收快,能迅速发挥疗效,作用强,并可根据病情变化加减使用的中 药剂型是(D) A.散剂 B.丹剂 C.冲剂 D.汤剂 E、丸剂

9、中药汤剂的质量与选用的煎药器有密切的关系,最好选用(B) A、铁锅 B、瓷罐 C、铝锅 D、搪瓷锅 E、不锈钢锅 10、煎中药时,一般第一煎加水量应淹过药面(A) A、3-4cm B、4-5cm C、5-6cm D、6-7cm E、8-10cm 11、煎中药前需将中药用凉水浸泡,一般,根茎种子、果实宜浸泡(E) A、20分钟 B、30分钟 C、40分钟 D、50分钟 E、60分钟 12、煎药的火候应(B) A、先文后武 B、先武后文 C、直接用文火煮沸 D、直接用武火煮沸 E、文武交替使用 13、下列哪味中药需先煎(C) A、茯苓 B、白术 C、石膏 D、甘草 E、大黄 14、下列哪味中药需包煎(A) A、旋覆花 B、陈皮 C、连翘 D、甘草 E、黄芪 15、关于“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 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的说法,出自医家(B) A.徐大椿 B.李时珍 C.张仲景 D.孙思邈 E、朱丹溪 16、中医的四种诊法(D) A、望、触、问、切 B、视、触、叩、听 C、望、触、叩、听 D、望、闻、问、切 E、望、闻、叩、听 17、病情观察的目的哪项不妥(E) A、为护理诊断和护理计划提供依据 B、判断疾病的发展趋向和转归 C、及时了解用药反应和治疗效果 D、及时发现危重症或并发症 E、及时了解病人及家属的意见和建议 18、在四季环境适宜避外邪中哪项不妥(B) A、春防风 B、夏防热 C、长夏防湿 D、秋防燥 E、冬防寒 19、中医用药“八法”中不包括:(E) A、清法 B、吐法 C、下法 D、和法 E、热法 20、服用滋补药一般宜在:(E) A、饭后服用 B、饭后二小时服用 C、饭前二小时服用

中医药知识竞赛题库

中草药文化知识竞赛初赛题库 单项选择题 1.《伤寒杂病论》是谁的著作?() a.张仲景 B.扁鹊 C.华佗 2.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 A.《新修本草》 B.《神农本草经》 C.《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D.《本草纲目》 3。我国第一部药典是() A.《新修本草》 B.《神农本草经》 C.《证类本草》 D.《中药大辞典》 4. 四气是如何总结出来的? () A.是从疾病的性质总结出来的 B.是从人体的感官感觉出来的C.是机体反映的结果总结出来的 D.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映概括出来的 5.五味是指药物的() A.五种作用 B.部分味道 C.最基本滋味 D.全部味道 6.具有渗湿利尿作用的是() A.辛味 B.甘味 C.苦味 D.淡味 7.莱菔子能消弱人参的补气作用,其配伍关系是() A.相须 B.相使 C.相畏 D.相恶 8.下列哪一组不属十九畏的内容() A.官桂畏石脂 B.水银畏砒霜 C.芫花畏甘草 D.丁香畏郁金

9.除下列哪一项外,均为十八反的内容() A.乌头反白蔹 B.海藻反甘草 C.甘草反甘遂 D.人参反五灵脂 10.宜文火久煎的药应除以下外哪一类() A.解表药 B.补益药 C.贝壳类药 D.矿物类药 11.下列哪一组药是辛温解表药() A.羌活独活白芷 B.银花菊花薄荷C.升麻葛根桂枝 D.蒿本辛夷细辛 12.下列哪一组药是辛凉解表药() A.蝉蜕升麻蔓荆子 B.银花菊花薄荷 C.桑叶苍耳子浮萍 D.柴胡淡豆豉白芷 13.具有发汗解表,又能宣肺平喘的药是() A.杏仁 B.麻黄 C.葶苈子 D.桂枝 14.具有发表散寒,又能温肺化饮的药是() A.杏仁 B.紫苏 C.麻黄 D.细辛 15.具有“呕家圣药”之称的药是() A.香薷 B.紫苏 C.桂枝 D.生姜 16.具有“疮家圣药”之称的药是() A.连翘 B.紫苏 C.桂枝 D.生姜 17. 温热病表现为壮热烦渴,汗出、脉洪大等气分实热证,应首选() A.石膏 B.知母 C.黄芩 D.天花粉 18.治胃火牙痛应首选()A.生地 B.玄参C.知母 D.石膏 19. 知母的作用是()

2019执业药师考试真题解析《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2019年《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真题解析 一、最佳选择题 1、五味理论认为,能收敛邪气,凡邪未尽之证均当慎用的味是 A、辛 B、甘 C、酸 D、苦 E、咸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五味。凡邪未尽慎用的是酸味。因此选择C。 2、在七情配伍中,半夏与生姜同用的配伍关系是 A、单行 B、相须 C、相使 D、相畏 E、相反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配伍相畏。半夏畏生姜——相畏。因此选择D。 3、产于云南的道地药材是 A、麦冬 B、甘草 C、木香 D、泽泻 E、当归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道地药材。云南的道地药材有:三七,茯苓,木香,重楼。因此选择C。 4、提取莪术挥发油常用的方法是 A、浸流法 B、渗流法 C、超声提取法 D、加热回流法

E、水蒸气蒸馏法 答案:E 解析:本题考查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挥发油具有挥发性,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因此选择E。 5、按《中国药典》规定,质量控制成分的结构类型为异喹啉类生物碱的药材是 A、川乌 B、天仙子 C、防己 D、马钱子 E、千里光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物碱。防己中的质量控制成分粉防己碱,粉防己诺林碱的结构类型属于异喹啉类生物碱。因此选择C。 6、某女,40岁、按甘草附子汤的组方取药,药师嘱其所用制附子应先煎,之后与他药共煎。 制附子先煎的目的是 A、长时间煎煮可提高乌头碱的溶出量

B、制附子中的化学成分水溶性差、需要长时间溶解 C、长时间煎煮促使制附子中生物碱与有机酸成盐、有利于溶出 D、长时间煎煮会促使制附子中苯甲酸与生物碱结合成酯、有利于吸收 E、制附子中的二萜双酯型生物碱有很强的毒性,长时间煎煮可降低毒性 答案:E 解析:本题考查附子中的毒性成分。附子经过炮制后,其中的毒性成分双酯型生物碱发生水解,变为醇胺型生物碱,毒性降低。因此选择E。 7、燀法炮制苦杏仁可防止苦杏仁苷发生 A、加成反应 B、消除反应 C、甲基化反应 D、乙酰化反应 E、酶水解反应 答案:E 解析:本题考查苦杏仁的炮制作用。苦杏仁中经过燀法炮制后,其中的酶失去活性,防止苦杏仁苷发生酶解。因此选择E。 8、除另有规定外、应检査融变时限的制剂是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第八章常用中药的鉴别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第八章常用中药的鉴别 ■ 考点1 常用中药的特点总结 1.狗脊:近边缘1 ~ 4 mm 处有1 条棕黄色隆起的木质部环纹或条纹,偶有金黄色绒毛残留。 2.大黄:根茎髓部有“星点”。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 3.何首乌:皮部散列“云锦状花纹” (异常维管束)。 4.商陆:切面木部隆起,形成数个突起的同心性环轮,俗称“罗盘纹”。气微,味稍甜,久嚼麻舌。 5.银柴胡: “珍珠盘”“砂眼”。 6.黄连:①味连:多分枝,常弯曲,集聚成簇,形如鸡爪;②雅连:多为单枝,“过桥”较长;③云连:弯曲呈钩状,多为单枝,较细小。 7.防己: “猪大肠”“车轮纹”。 8.延胡索:置沸水中煮至恰无白心时,取出,晒干。 9.人参: “芦头” (根茎)、“芦碗” (芦头上凹窝状茎痕)、“珍珠点” (须根上的明显的疣状突起)、“艼” (不定根,根茎上生长的)。 10.甘草: “菊花心”。气微, 味甜而特殊。 11.黄芪: 嚼之微有豆腥味 12.远志:气微,味苦、微辛,嚼之有刺喉感。

13.白芷: “疙瘩丁” (根表面皮孔样横向突起)。 14.当归: “归头” (根上端)、“归身” (主根)、“归尾” (支根)、“全归” (根的全体)。主产于甘肃岷县。当归一般栽培至第二年秋末采挖,捆成小把,上棚,以烟火慢慢熏干。 15.川芎:药材呈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饮片呈蝴蝶状,习称“蝴蝶片”。 16.防风: 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 习称“蚯蚓头”。 17.玄参:气特异似焦糖, 味甘、微苦。 18.地黄:主产于河南省。烘焙,至内部变黑,约八成干,捏成团块,习称“生地黄”。 19.党参: “狮子头” (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 20.茅苍术: “朱砂点”“起霜” (暴露梢久,常可见析出白毛状结晶,习称“起霜” ;北苍术无起霜现象)。 21.川贝母: ①松贝: “怀中抱月” (外层磷叶2 瓣,大小悬殊,大瓣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②青贝:鳞茎呈类扁球形,外侧鳞片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端多开口;③炉贝:“虎皮斑” (炉贝表面黄白色, 梢粗糙, 常有黄棕色斑块; 22.浙贝母:①珠贝:鳞茎呈扁球形,外侧鳞片略称肾形,较大而肥厚,呈元宝状;②大贝:为鳞茎外层单瓣鳞叶,略呈新月形, 断面白色至黄白色, 富粉性。 23.天麻:“红小辫”“鹦鹉嘴”。 25.羌活: “蚕羌”“竹节羌”“条羌”“大头羌”。 26.鸡血藤:韧皮部有树脂状分泌物呈红棕色至黑棕色, 与木部相间排列呈数个同心性椭圆形

最新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试题50题

最新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试题50 题 单选题 1、患者,男, 50 岁,患消渴病症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中医辨为肾阴虚症,处以六味地黄汤,药用:熟地黄 24g、酒茱萸 12g、山药 12g、泽泻 9g、牡丹皮 9g、茯苓 9g。7 剂,每日一剂,水煎服。患者服完 7剂后即来就诊,自诉消渴等症状有所缓解,并云 : 因长期出差而不便服汤剂,希望服用组成与功效相同的成药。鉴此,医师根据病情,建议其服以六味地黄汤方制成的成药,不适宜的剂型是 A 炼蜜 B米糊 C米醋加水 D 药汁 E 聚乙二醇 6000 答案:A 按赋形剂不同,丸剂可分为水丸、蜜丸、水蜜丸、浓缩丸、糊丸、蜡丸等。牛黄解毒丸属于大蜜丸,常以炼蜜为赋形剂。 单选题 2、下列哪个是右图所示药材的药理作用 A 抗病原体 B解热 C抗炎 D 抗毒素

E镇痛

答案:E 本题考查各类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清热药主要有抗病原体、解热、调节免疫作用。 单选题 3、香豆类化合物具有荧光的原因是结构中的 7 位连有 A 厚朴酚 B麻黄素 C大黄素 D 紫草素 E紫花前胡素 答案:E 紫花前胡素属于香豆素类;香豆素类及其苷因分子中具有内酯环,开环生成顺邻羟基桂皮酸盐,加酸又可重新闭环成为原来的内酯。 单选题 4、下列药物的炮制品不用醋炙的是 A 引药入肾,增强补肝肾、强筋骨、安胎作用 B引药入肾,增强补肾阴、安胎作用 C引药入肾,增强补肾阴、强筋骨作用 D 引药入肾,增强补肝肾、退虚热、安胎作用 E引药入肾,增强滋肾阴、强筋骨、安胎作用 答案:A 抗炎、抗毒素、抗肿瘤和 在热稀碱溶液中内酯环可以

中医药知识竞赛试题3

中医药知识竞赛 一、单5选1 (共30分,每小题1分)题下选项可能多个正确,只能选择其中最佳的一项 1.表实寒证最常见: A.薄黄润苔 B.畏寒肢冷 C.舌体淡胖 D.脉象浮紧 E.咽喉肿痛 答案:D 2.既能健脾止泻,又能除湿止带的药物是 A.芡实 B.椿皮 C.鸡冠花 D.白芷 E.白果 答案:A 3.“六经辨证”是哪位医家创立的? A.华佗 B.成无己 C.王叔和 D.张机 E.张元素 答案:D 4.下列哪项表现为痰少而黏,难于咯出? A.湿痰 B.寒痰 C.热痰 D.燥痰 E.肺痈 答案:D 5.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文献是 A.《灵枢》 B.《难经》 C.《素问》 D.《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 E.《针灸甲乙经》 答案:D 6.既能活血,又能凉血,并能养血的药物是 A.丹参 B.大黄 C.鸡血藤 D.郁金 E.生地黄 答案:A 7.以下除哪项外,都是老人的体质特点 A.精气神渐衰 B.脏腑功能减退 C.代谢旺盛 D.气血郁滞 E.阴阳失调 答案:C 8.陈皮、木香共有的功效是 A.疏肝理气 B.降气止呕 C.行气导滞 D.理气止痛 E.理气健脾 答案:E 9.味过于咸则易致 A.肝盛而乘脾 B.肾盛而乘心 C.脾盛而乘肾 D.心盛而乘肺 E.肺盛而乘肝答案:B 10.过食肥甘厚味,易于 A.阻滞气机 B.损伤胃肠 C.化热生痰 D.营养失调 E.寒湿内生 答案:C 11.阴邪盛而导致的寒实证,其治疗方法是 A.实者泻之 B.虚者补之 C.寒者热之 D.热者寒之 E.阴病治阳 答案:C 12.下列哪项不是表证与里证的鉴别点? A.表证一般脉浮,里证一般脉沉 B.表证病程较短,里证病程较长 C.表证病情较轻,里证病情较重 D.表证恶寒为主,里证发热为主 E.表证苔薄,里证舌苔多有

2014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高频考点试题

执业药师考试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高频考点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第1题 关于散剂的概念叙述正确的是() A.散剂系指一种或数种药物均匀混合而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可外用也可内服 B.散剂系指一种或数种药物均匀混合而制成的颗粒状制剂,可外用也可内服 C.散剂系指一种或数种药物均匀混合而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只能外用 D.散剂系指一种或数种药物均匀混合而制成的颗粒状制剂,只能内服 E.散剂系指一种或数种药物均匀混合而制成的颗粒状制剂,只能外用 正确答案:A, 第2题 (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题目分类:未按章节分类的试题(如真题模拟预测题) > 单项选择题 > 关于乳浊液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热力学稳定体系 B.扩散快 C.显微镜下可见 D.显微镜下不可见 E.能透过半透膜 正确答案:C, 第3题 (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题目分类:未按章节分类的试题(如真题模拟预测题) > 单项选择题 > 下列哪种为骨胶类胶剂() A.龟甲胶 B.鹿骨胶 C.鳖甲胶 D.鹿角胶 E.黄明胶 正确答案:B, 第4题 (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题目分类:未按章节分类的试题(如真题模拟预测题) > 单项选择题 > 对酰胺类药物来说,影响药物降解的主要因素是() A.氧化 B.还原 C.水解 D.脱羧 E.异构化

正确答案:C, 第5题 (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题目分类:未按章节分类的试题(如真题模拟预测题) > 单项选择题 > 用物理或化学等方法杀死或除去物体上或介质中的所有微生物及芽孢的方法为() A.灭菌 B.消毒 C.防腐 D.抑菌 E.无菌操作 正确答案:A, 第6题 (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题目分类:未按章节分类的试题(如真题模拟预测题) > 单项选择题 > 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副反应,这种配伍关系是() A.相须 B.相畏 C.相杀 D.相恶 E.相反 正确答案:E, 第7题 (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题目分类:未按章节分类的试题(如真题模拟预测题) > 单项选择题 > 传统蒸制熟地的质量标准是() A.质地柔软易切 B.外表黑色、内部棕黄色 C.色黑如漆、味甘如饴 D.质变柔润、色褐 E.表面棕黑色,有光泽 正确答案:C, 第8题 (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题目分类:未按章节分类的试题(如真题模拟预测题) > 单项选择题 > 藤黄常采用的炮制方法是() A.甘草水煮 B.水煮 C.酒蒸 D.豆腐煮 E.姜汤煮 正确答案:D, 第9题 (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题目分类:未按章节分类的试题(如真题模拟预测题) > 单项选择题 > 下列除哪项外,均可治疗血热血瘀证() A.川芎 B.丹参 C.赤芍 D.茜草 E.虎杖 正确答案:A,

2011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基础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上)

一 一、单选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下列发散风寒药中,善治鼻渊头痛的药物是 A、羌活 B、辛夷 C、荆芥 D、防风 E、紫苏 标准答案:b 解析: 2、功能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的药物是 A、葛根 B、升麻 C、柴胡 D、蝉蜕 E、菊花 标准答案:c 解析: 3、风热或肺热咳嗽、咳痰不畅、咽喉肿痛宜选用 A、葛根 B、柴胡 C、菊花 D、蝉蜕 E、牛蒡子 标准答案:e 4、下列药物中,长于清利头目的是 A、葛根 B、桑叶 C、升麻 D、蔓荆子 E、牛蒡子 标准答案:d 解析:上述五味药均能发散风热,但只有蔓荆子长于清利头目。 5、治疗肝经风热,目赤肿痛,宜选用 A、柴胡 B、牛蒡子 C、葛根 D、蝉蜕 E、升麻 标准答案:d

解析:蝉蜕能够明目退翳,常用治肝经风热所致的目赤肿痛。 6、既能疏散风热,又能清热解毒的药物是 A、桑叶、菊花 B、薄荷、蔓荆子 C、柴胡、蝉蜕 D、升麻、菊花 E、升麻、柴胡 标准答案:d 解析:发散风热药中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药物只有菊花、升麻、牛蒡子三味药 7、里热积滞,除应用清热药外,还当配合 A、祛痰药 B、泻下药 C、活血药 D、解表药 E、补虚药 标准答案:b 解析: 8、煅用收敛生肌治疮疡不敛及湿疹的药物是 A、地骨皮 B、石膏 C、栀子 D、玄参 E、天花粉 标准答案:b 解析: 9、作用偏于下焦,善清相火,退虚热,除下焦湿热的药物是 A、夏枯草 B、黄芩 C、黄连 D、黄柏 E、苦参 标准答案:d 解析: 10、上清肺热,中清胃热,下泻肾火的药物是 A、黄柏 B、栀子 C、知母 D、地骨皮 E、生地黄 标准答案:c

中医药知识竞赛题库

中医药知识竞赛题库豪华版 参考题: (2) 单选题(一) (2) 单选题(二) (6) 单选题(三) (9) 单选题(四) (14) 不定项选择题 (17) 判断题 (21) 填空题(一) (22) 填空题(二) (24) 模拟卷: (26) 知识点: (37)

参考题: 单选题(一) 1.精气生万物的机理是天地阴阳二气的:(C) A.互根互用 B.对立制约 C.交感合和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2.精气神学说中所谓的“精”主要指:(D) A.生殖之精 B.后天之精 C.自然界之清气 D.肾中所藏之精 E.水谷精微 3.天、地、万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中介是:(A) A.气 B.气机 C.气化 D.彼此感应 E.神 4.精气神学说中的“神”主要指:(B)

A.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表现及其内在规律 B.人体内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 C.一切生物生命力的外在表现 D.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E.以上均是 5.精气神学说中特别重视:(C) A.精的作用 B.气的作用 C.神的作用 D.精气互化的作用 E.精气生养神的作用 6.阴阳属性的征兆是:(B) A.动静 B.水火 C.上下 D.晦明 E.寒热 7.阴阳比较完整而简要的概念是:(E) A.事物的对立 B.事物的对立统一 C.事物的一分为二 D.事物内部的一分为二 E.事物特定属性的一分为二 8.阴阳交感是指:(D) A.阴阳二气的和谐状况 B.阴阳二气是运动的 C.阴阳二气的相互运动 D.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 E.阴阳二气的对峙 9.天地阴阳二气交感是万物发生和变化的:(B) A.结果 B.根由 C.形式 D.物质 E.现象

2019年执业药师中药学知识一全真模拟试题(有答案解析)

2019 年执业药师中药学知识一全真模拟试题(有答案解析) A2型题 (1)患者,男,26 岁,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鼻塞,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用解表法治疗,应首选:答案B A. 香薷 B. 麻黄C 薄荷D. 苍术E. 细辛 (2)患者,女,30 岁,症见恶寒发热不渴,咳嗽气喘,痰多清稀,无汗,浮肿,脉浮等,治疗停饮,应首选:答案A A. 麻黄 B. 细辛 C. 桂枝 D. 白芥子 E. 茯苓 (3)患者男,20 岁,症见发热头痛,汗出恶风,或鼻塞干呕,身痛舌苔薄白,脉浮缓,解表应首选:答案C A.麻黄 B.细辛 C.桂枝 D.香薷 E.鹅不食草 (4)患者男,32 岁。外感风寒,症见恶寒发热,不渴,无汗,身体疼重,胸痞,干呕,咳喘,脉浮,与麻黄配伍治疗内停水饮,应首选答案B A. 芍药 B. 细辛 C. 桂枝、 D. 香薷 E. 鹅不食草 (5)患者男,40 岁,恶寒发热,咳喘,眼脸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小便不利,肢节酸楚,舌苔薄白,脉浮滑紧,宜首选:答案B A. 黄芪配茯苓 B. 麻黄配白术 C. 白术配茯苓 D. 白术配桑白皮 E. 麻黄配连翘 (6)患者男30 岁。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

疼痛,口苦而渴,苔白,脉浮,宜首选:答案B A.紫苏叶配防风 B.羌活配防风C麻黄配防风D.麻黄配桂枝E. 香薷配桂枝 (7)患者,男50 岁。起居不慎,感受风寒,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体疼痛,鼻寒流涕,舌苔薄白,脉浮紧。宜首选:答案A A. 麻黄配桂枝 B. 紫苏配荆芥 C. 白芷配防风 D. 荆芥配防风 E. 桂枝配芍药 (8)患者男,20 岁,有汗不畅,微恶风,身热,头昏重胀痛,肢体酸痛,流浊涕,心烦,口中粘腻,胸闷,腹痛吐泻,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宜首选:答案C A. 麻黄 B. 薄荷 C. 香薷 D. 防风 E. 羌活 (9)患者女,18 岁,发热,有汗,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咽痒,咳嗽,舌苔微黄,脉浮数。不宜用:答案D A. 桑叶配菊花 B. 桔梗配甘草C 杏仁配甘草D. 羌活配苇根E 连翘配薄荷 (10)患者男,35岁,外感风寒,恶寒渐轻,无汗头痛,项背强痛,脉浮者。宜首选: A. 葛根B 桑叶C 菊花D 薄荷E 苏叶答案A (11)患者女35 岁,初起鼻塞,头痛,微寒,身热,咽喉干痛,痰少不易咳出,舌苔薄黄,脉浮数。宜选:答案A A. 桑叶 B. 柴胡 C. 葛根 D. 香薷 E. 苏叶 (12)患者女60 岁,少气倦怠,腹部坠胀,脱肛,头昏目花,舌

常用中药的鉴别及彩图(史上最全解析带记忆技巧)

常用中药的鉴别及彩图(史上最全解析带记忆技巧) 总共203味中药一、根及根茎类双子叶和单子叶双子叶:有栓皮,形成层,木部射线明显单子叶:有内皮层,维管束散在,无射线单子叶根:有髓部单子叶根茎:无髓部双子叶根:无髓部双子叶根茎:有髓部记忆:单跟随块根入药:太子参,麦冬,何首乌,草乌,百部,天冬,地黄,郁金记忆:太子花百黄金吃二乌冬块茎入药:延胡索、白及、半夏、天麻、天南星、三棱、泽泻记忆:唬几下,两天三泻,快禁。金毛狗脊:蚌壳蕨科特征:金黄色绒毛,近边缘1~4mm处有一条棕黄色隆起的木质部环纹。绵马贯众:鳞毛蕨科特征:密被排列整齐的叶柄残基及鳞片,有黄白色维管束5-13个细辛:马兜铃科大黄:蓼科特征: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环列,嚼之黏牙,有砂粒感虎杖:蓼科特征:皮部和木部较易分离;根茎髓中有隔或呈空洞状;何首乌:蓼科,块根入药特征:皮部有4-11个类圆形异性维管束,形成云锦花纹;怀牛膝:苋科,主产河南特征:外周散有黄白色点状维管束,断续排列成2-4轮。川牛膝:苋科,主产四川。特征:黄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数轮同心环状。商陆:商陆科特征:木部隆起,形成数个突起的同心性环轮——罗盘纹太子参:石竹科,块根入药威灵仙:毛茛科川乌:毛茛科草乌:毛茛科,块根入药特征:钉角附子:毛茛科常有加工品:黑顺片、盐

附子、白附片白芍:毛茛科,主产浙江特征:表面类白色或淡红棕色,断面射线放射状,不易折断赤芍:毛茛科,多野生特征:表面棕褐色,粗糙,断面粉白色或粉红色,皮部窄,木部放射状纹理明显,有的有裂隙,易折断黄连:毛茛科特征:鸡爪状,有过桥鸡爪状——味连(鸡爪味道好)过桥长——雅连(长的看起来优雅)过桥短——云连黄连:味连,形如鸡爪,有的节间表面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升麻:毛茛科防己:防己科特征:断面粉性,有排列稀疏的放射状纹理——车轮纹延胡索:罂粟科,块茎入药板蓝根:十字花科菘蓝(大青叶同一来源植物)特征:根头略膨大,味微甜后苦涩,有纵皱纹、横长皮孔样突起及支根痕。地榆:蔷薇科苦参:豆科特征:多破裂反卷,易剥落,味极苦。葛根:豆科特征:纤维性强,味微甜。甘草:豆科特征:射线放射状,至皮部偏弯,有裂隙,显菊花心。味甜而特殊。黄芪:豆科特征:木部淡黄色,具放射状纹理及裂隙,显菊花心。嚼之微有豆腥味。远志:远志科人参:五加科,主产东北特征:根茎(芦头)长1~4cm,直径0.3~1.5cm,多拘挛而弯曲,具不定根(艼)和稀疏的凹窝状茎痕(芦碗)。芦头:根茎芦碗:茎痕艼:不定根籽海(林下山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园参——园子里束缚的栽培人参,栽培的叫园参。西洋参:五加科三七:五加科,主产云南主根:“三七”,支根:“筋条”,根茎:“剪口”,须根:“绒根”特

2015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二)》高频考点试题

执业药师考试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高频考点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第1题 中药大黄致泻的主要成分是() A.大黄素 B.大黄酚 C.番泻苷A D.大黄素甲醚 E.芦荟大黄素 正确答案:C, 第2题 加10%α-萘酚乙醇试液,再加硫酸,显紫红色并很快溶解的为() A.黏液 B.菊糖 C.挥发油 D.糊粉粒 E.淀粉粒 正确答案:B, 第3题 纤维狭长,壁厚,壁上附有众多细小的砂晶和方晶的药材() A.麻黄 B.益母草 C.槲寄生 D.广藿香 E.薄荷 正确答案:A, 第4题 小檗碱由季铵式转变成醇式的条件是() A.弱酸性 B.弱碱性 C.强酸性 D.强碱性 E.中性 正确答案:D, 第5题

绵马贯众具有驱虫与抗肿瘤作用的有效成分主要是() A.生物碱类化合物 B.间苯三酚类化合物 C.三萜类化合物 D.内酯类化合物 E.蒽醌类化合物 正确答案:B, 第6题 药用部位为虫瘿的药材是() A.五倍子 B.青黛 C.海金沙 D.儿茶 E.冰片 正确答案:A, 第7题 泽泻的药材形状为() A.圆柱形 B.不规则纺锤形 C.圆锥形 D.椭圆形 E.扁球形 正确答案:D, 第8题 适用于含有大量淀粉、树胶、果胶、黏液质的中药提取方法是() A.回流法 B.浸渍法 C.煎煮法 D.蒸馏法 E.连续回流法 正确答案:B, 第9题 将苷的全甲基化衍生物进行甲醇解,分析所得产物可以判断() A.苷键的构型 B.苷中糖与糖之间的连接位置 C.苷中糖与糖的连接顺序 D.苷元结合糖的位置 E.苷的结构 正确答案:B, 第10题 化学成分主要含水硅酸镁的药材是() A.石膏 B.芒硝 C.赭石 D.自然铜 E.滑石

医疗卫生招聘考试题库:中医基础知识试题

医疗卫生招聘考试题库:中医基础知识试题 更多相关内容:医疗卫生招聘考试题库 【第一部分】 导语:中医基础理论是考生们需要着重复习的部分,中医内容庞杂,考生一定要有恒心有决定多练习。 1. 【多选】在药食五味中,属于阴的味是( ) A.辛 B.甘 C.酸 D.苦 E.咸 2. 【多选】五脏分阴阳,以其功能特点而言,属阳的有( )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3.内脏下垂的主要病机是( ) A.宗气虚 B.胃气虚 C.脾气虚 D.肾气虚 E.肺气虚 ; 4.经络系统中,具有加强十二经脉在体表联系的是( ) A.正经 B.经别 C.经筋 D.别络 E.奇经 5.五脏与五窍的关系密切,其中肾开窍于( ) A.鼻 B.耳 C.口 D.舌 E.目 6.“罢极之本”是指( ) A.肝 B.肾 C.脾 D.胆 E.心 7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 ) A.隋唐时期 B.金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战国至秦汉时期 E.春秋战国时期 8金元四大家中,“养阴派”的代表人物是( ) A.刘完素 B.李杲 C.张从正 D.朱震亨 E.张元素 ] 参考答案: D E B 【第二部分】 1.六淫邪气中,具有伤津而不耗气致病特征的是( ) A.风邪 B.火邪 C.暑邪 D.燥邪 E.以上都不是 2.具有“贯心脉行血气”功能的是( ) A.元气 B.心气 C.宗气 D.营气 E.卫气 3.“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 ) A.气能生津 B.气能行津 C.气能摄津 D.津能载气 E.津能化气

4. 【多选】以下在五行中属木的是( ) - A.筋 B.脉 C.肉 D.目 E.胆 5. 【多选】阴阳失调的病机变化包括( ) A.阴阳偏盛 B.阴阳偏衰 C.阴阳互损 D.阴阳格拒 E.阴阳亡失 6.以下属于阴中之阳的是( ) A.心 B.脾 C.肝 D.肾 E.肺 7.“佐金平木”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 ) A.五行相生 B.五行相克 C.五行相乘 D.五行相侮 E.五行制化 8.脏腑之中,被称为“孤府”的是( ) 参考答案: D E B C D E 更多相关内容欢迎访问:医疗卫生招聘考试题库

中药师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

1.根据药物的性质,用药目的和给药途径,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和预防应用的形式,称为( ) A制剂 B剂型 C新药 D成药 E非处方药 答案:B 2.下列剂型作用速度最快的是() A舌下给药 B口服液体制剂 C透皮吸收 D吸入给药 E肌内注射 答案:D 注解: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剂型起效时间不同,通常:静脉注射>吸入给药>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直肠或舌下给药>口服液体制剂>口服固体制剂>皮肤给药。 3.不属于浸出药剂的剂型有() A汤剂 B酒剂 C散剂 D浸膏剂 E流浸膏剂 答案:C 注解:汤剂、酒剂、浸膏剂、流浸膏剂均是采用浸出方法制备的,因此属于浸出药剂,散剂是药物直接粉碎制备的,因此不属于。 4.《药典》中不记载的项目是( ) A.质量标准 B.制备要求 C.鉴别 D.杂质检查 E.药材产地 答案:.E 注解:《药典》中收载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质量稳定的常用药物及制剂,规定其质量标准、制备要求、鉴别、杂质检查、含量测定、功能主治及用法用量等。 5.不含药材原粉的制剂,每克含细菌数不得超过 A.10000个 B.5000个 C.1000个 D.500个 E.100个 答案:C 6. 制药厂的生产车间根据洁净度的不同,可分为控制区和洁净区。控制区一般要求达到()级标准。 A 100级 B 1000级 C 5000级 D 10000级 E 100000级 答案:E 7.下列描述麝香粉碎的过程,正确的是() A轻研麝香,重研冰片 B打潮 C水飞法 D干法粉碎 E低温粉碎答案:B 注解:麝香与冰片粉碎的方法均是加液研磨法,但是宜轻研冰片,重研麝香;麝香在粉碎时加入少量水很易粉碎,尤其是麝香渣,这就是俗称的“打潮”;水飞法适合于如朱砂等的药物粉碎,与加液研磨法有区别,水飞法一般用水量很大;由于用水因此为湿法粉碎,非干法粉碎;麝香不需要低温粉碎,常温即可。 8.下列既可作为脱脂剂又可作为脱水剂的是() A氯仿 B乙醚 C苯 D丙酮 E石油醚 答案:D 11.关于糖浆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几种常用中药材的性状鉴别

几种常用中药材的性状鉴别 三七 【来源】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和根茎。 【产地】主产于、西畴,广西田阳靖西、等地。多系栽培,以产者为地道药材。 【采收加工】第3-4年开花前或冬季果熟后采挖,以花前期采收质量佳。采收除去茎叶、泥土,剪下芦头、侧根及须根,曝晒至半干,反复揉搓,以后每天边晒边搓,待全干后放入麻袋撞至表面光滑即可。剪下的芦头、侧根、须根晒干后,分别称为“剪口”、“筋条”、“绒根”。 【性状鉴别】:三七被称之为“铜皮铁骨”。铜皮:指药材的外皮呈灰黄色,似金属铜的颜色;铁骨:指药材体重而坚实不易折断。三七外形略呈纺锤形或类圆锥形。表面灰黄或灰棕色,常有蜡样光泽,顶端有瘤状突起;质坚实,击碎后皮部与木部常分离。横切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皮部有细小棕色树脂道;气微,味苦而后微甜。

附注三七价格较昂贵,伪品较多,主要有: ①科植物莪术的根茎雕刻而成。 ②五加科植物大叶三七的根茎。“竹节三七” ③落葵科植物藤三七的块茎。 ④科植物高良的根茎,仿造三七的外形,用颜料酸性大红并掺了适量墨汁进行染色加工而成。“血三七” ⑤科植物三七的根茎。 ⑥豆科植物绵三七的块根。 ⑦以楝科植物苦楝树和冬青科植物熊胆木的叶,经煎煮所得提取液加入木薯粉,精心搓捏而成,然后置黄泥粉中搓滚。附注1、三七以“头数”论好坏。每斤能称的三七个数,称为多少“头”,“头”数越少价越高,质量越好。但据当地人称,目前由于过度追求个大,滥用化肥,有的三七只有十多头,但木心大,质量欠佳。 2、菊科植物菊三七的根茎,民间习称“土三七”。本品有止血作用,与三七相似。 冬虫夏草 【来源】: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越冬幼虫体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干燥复合体。 【产地】:主产于、、等省区。、、等省亦产。 【采收加工】夏初子座出土、孢子未发散时挖取,晒至六七成干,除去似纤维状的附着物及杂质,晒干或低温干燥。

新版-GSP-:中药材、中药饮片知识培训试题及答案

中药材、中药饮片培训测试题 部门:_______ 姓名:_______ 分数: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 1 份,共45 分) 1 、中药包括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为中药行业的三大支柱。其中中药材是__________ 的原料,中药饮片是____________ 的原料。中药汤剂是中药的一种形式,象______________ 一样用于临床防病、治病、保健。 2 、中药材、中药饮片应入中药材库_______ 区,保管员应根据原始凭证核对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包装质量。对货单不符,质量异常、包装破损,标志不清等商品有权______ 。 3 、中药材的验收内容包括: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等五大过程,应无虫蛀、霉变、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气味散失、风化等现象。贵细药材必须施行________________ 。 4 、中药饮片验收除验收数量、检查包装外,更重要的是检查饮片 _________ 是否符合___________ 的要求,是否有该炮不炮,该炙不炙,生药整枝的情况。 5 、中药饮片包装应选用符合药品质量要求的___________ 和________ ;中药饮片的标签应注明品名、规格、产地、生产企业、_________ 、生产日期。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饮片

中药学专业知识试题与答案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一、最佳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按中医五味理论,具有苦能清泄的中药是 A.芒硝 B.大黄 C.牛膝 D.栀子 E.苦杏仁 【答案】D。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五味的作用。苦能泄、能燥、能坚,具有三泄一燥二坚的作用。三泄指苦能通泄、降泄、清泄。其中苦能清泄,如栀子味苦,能清热泻火,治火热内蕴或上攻诸证宜用。 命中考点:《2018年执业药师考试终极密押卷2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第42题——中药性能五味 近似考题:《2018年执业药师考试终极密押卷2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41~43] A.软、下 B.燥、泄 C.补、缓 D.收、涩 E.散、行 41.甘味的作用特点 42.苦味的作用特点 43.酸味的作用特点 【答案】CBD 2.按升降浮沉理论,具有升浮与沉降二向性的中药是 A.桔梗 B.白前 C.前胡 D.紫苏 E.黄连 【答案】C。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具有升浮和沉降两向性的中药。前胡既具有升浮之性而宣散风热,又具有沉降之性而降气祛痰。 命中考点:《2018年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考点精讲班学员随堂练习中药学专业知识(一)》P2——中药性能升降浮沉。

近似考题:《2018年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考点精讲班学员随堂练习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6.属于沉降类药所示功效的是 A.升阳发表 B.祛风散寒 C.涌吐 D.开窍 E.重镇安神 【答案】E 3.中药品种对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一药多基原情况普遍存在,来源于同属2个种以上的中药是 A.珍珠 B.川贝母 C.青黛 D.葶苈子 E.杜仲 【答案】B。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中药的基原。《中国药典》收载的常用中药有些来源于同属2个至多个种,比如柴胡、川贝母等。 命中考点:《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课堂实录》P14——中药材的品种与栽培 4.有效成分遇热不稳定的中药,适宜的提取方法是 A.冷浸法 B.连续回流提取法 C.煎煮法 D.水蒸气蒸馏法 E.升华法 【答案】A。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中药化学成分提取方法,遇热不稳定的中药需要用不加热的提取方法,故此题选A。连续回流提取法、煎煮法、水蒸气蒸馏法、升华法等都需要加热,故不适用于有效成分遇热不稳定的中药。 命中考点:《2018年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考点精讲班学员随堂练习中药学专业知识(一)》P18——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 近似考题:《2018年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考点精讲班学员随堂练习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16.提取遇热不稳定的或含大量淀粉、树胶、果胶、黏液质的中药常用 A.浸渍法 B.超声提取法 C.回流提取法 D.水蒸气蒸馏法 E.升华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