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规范

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规范

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规范
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规范

附件1

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规范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障公众健康,规范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规、规章,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所称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是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以下简称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其监督机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规、规章,对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执法。

本规范所指的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采供血机构。

第三条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能力建设,保障人员配备,合理配置工作装备,并将工作经费纳入预算管理。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其监督机构在开展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执法时,适用本规范。

第二章监督职责及要求

第五条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其监督机构职责:

(一)制订全省(区、市)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规划,以及相应工作制度;根据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情况,确定年度重点监督工作内容和监督覆盖率、监督频次;

(二)组织实施全省(区、市)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及相关培训;对下级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进行指导、督查;

(三)对管辖范围内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情况实施日常卫生监督工作;

(四)组织协调、督办、查办辖区内传染病防治重大违法案件;

(五)负责全省(区、市)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信息管理及数据汇总、核实、分析和上报工作;

(六)承担上级部门指定或交办的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任务。

第六条设区的市、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其监督机构职责:

(一)根据本省(区、市)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规划、年度计划,结合实际,制定辖区内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计划,明确重点监督内容并组织落实;

(二)组织开展辖区内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培训工作;

(三)组织开展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预防接种、传染病疫情报告、传染病疫情控制措施、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及医疗废物处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等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

(四)组织查处辖区内传染病防治违法案件;

(五)负责辖区内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信息的汇总、核实、分析和上报工作;

(六)设区的市对县级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进行指导、督查;

(七)承担上级部门指定或交办的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任务。

第七条省级和设区的市级监督机构应当设置传染病防治监督科(处)室,负责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的具体工作;县级监督机构应当有负责传染病防治监督的科室或指定专人从事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

第八条实施现场卫生监督执法前,监督人员应当明确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任务、方法、要求,检查安全防护装备,做好安全防护。

第九条实施现场卫生监督执法时,发现违法行为,应当依法收集证据;在证据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应当依法先行采取证据保全措施。

第十条县级以上地方监督机构应当建立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档案,掌握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情况及传染病防治工作情况。

第三章卫生监督内容及方法

第一节预防接种的卫生监督

第十一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预防接种的卫生监督内容:(一)接种单位和人员的资质情况;

(二)接种单位疫苗公示、接种告知(询问)的情况;

(三)疫苗的接收、购进、分发、供应、使用登记和报告情况;

(四)遵守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情况;

(五)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者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处理情况和报告情况。

第十二条监督检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预防接种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查阅接种单位经过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证明文件、工作人员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和考核合格资料;

(二)核查接种单位接收第一类疫苗或者购进第二类疫苗的记录,接种情况登记、报告记录,以及完成国家免疫规划后剩余第一类疫苗的报告记录;

(三)查阅接种单位医疗卫生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对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告知、询问记录;查阅实施预防接种的医疗卫生人员填写的接种记录;

(四)检查接种单位在其接种场所的显著位置公示第一类疫苗的品种和接种方法的情况;

(五)查阅乡级医疗卫生机构向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村医疗卫生机构分发第一类疫苗的记录;

(六)查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疫苗购进、分发、供应记录,核查记录的保存期限;

(七)查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接收或者购进疫苗时向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索取的证明文件,核查文件的保存期限;

(八)查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者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处理和报告的记录。

第二节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卫生监督

第十三条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卫生监督内容:

(一)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管理组织、制度及依法履行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职责的情况;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时对辖区网络直报的传染病疫情信息审核确认,并开展疫情分析、调查与核实的情况;

(三)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依法履行与相关部门传染病疫情信息通报职责的情况。

第十四条监督检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查阅设置疫情报告管理部门或明确疫情报告管理职责分工的文件资料,核查疫情报告管理部门和专职疫情报告人员,查阅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二)查阅传染病疫情审核记录、各类常规疫情分析报告等文字资料,核查设置疫情值班、咨询电话的情况;

(三)查阅传染病疫情通报制度,与动物防疫机构互相通报动物间和人间发生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疫情、与国境卫生检疫机关互相通报传染病疫情以及相关信息的记录;

(四)现场检查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运转情况,疫情网络直报设备,疫情报告人员现场演示报告卡的审核确认以及疫情数据导出的情况;

(五)核查承担辖区内不具备疫情网络直报条件的疫情报告单位传染病疫情代报的情况;

(六)查阅与传染病疫情报告相关的其他记录情况。

第十五条监督检查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查阅设置疫情报告管理部门或明确疫情报告管理职责分工的文件,核查专职疫情报告人员;查阅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内容应当包括传染病诊断、登记、报告、检查等方面;核查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及相关电话记录,对临床异常诊断信息的快速反应流程及有关记录;

(二)查阅门诊日志、实验室和影像资料阳性结果、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报告登记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信息等资料,核查未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或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情况;

(三)查阅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内部检查的记录、报告;

(四)查阅定期组织临床医生、新上岗人员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传染病报告管理专业培训与考核的资料;

(五)检查专用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设备及报告系统运转情况,专职疫情报告人员演示传染病网络直报操作;

(六)对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县级以下医疗机构,查阅《传染病报告卡》登记备案记录,核查传染病疫情网络代报情况。

第十六条监督检查采供血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查阅传染病疫情报告等制度,核查疫情报告管理部门或人员;

(二)查阅HIV抗体检测两次初筛阳性结果登记情况,以及献血者或供浆员登记簿,核查HIV初筛阳性结果报告情况;

(三)对于设置疫情网络直报系统的机构,检查疫情报告人员演示网络直报操作,检查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运转情况;

(四)对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机构,查阅《传染病报告卡》登记备案记录,核查传染病疫情网络代报情况。

第三节传染病疫情控制的卫生监督

第十七条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控制的卫生监督内容:

(一)建立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及落实情况;

(二)感染性疾病科或分诊点的设置和开放情况;

(三)发现传染病疫情时,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诊疗的情况;

(四)消毒隔离措施落实情况;对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的消毒处理情况。

第十八条监督检查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控制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查阅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和应急处理预案等管理文件;

(二)检查感染性疾病科或分诊点设置情况和预检、分诊落实情况,以及医疗卫生人员、就诊病人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

(三)检查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诊疗服务情况;

(四)检查对法定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采取隔离控制措施的场所、设施设备以及使用记录。查阅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对医疗废物实施消毒或者无害化处置的记录。

第十九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疫情控制的卫生监督内容:

(一)依法履行传染病监测职责的情况;

(二)发现传染病疫情时,依据属地管理原则及时采取传染病控制措施的情况。

第二十条监督检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疫情控制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查阅传染病监测制度、本辖区内的传染病监测计划和工作方案,收集、分析和报告传染病监测信息的书面资料,以及预测传染病的发生、流行趋势的书面资料;

(二)查阅传染病疫情调查处置技术方案或预案,以及传染病疫情调查处理记录、报告;

(三)查阅传染病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记录和书面资料,以及疫点、疫区卫生处理记录。

第四节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的卫生监督

第二十一条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的卫生监督内容:

(一)建立消毒管理组织、制度及落实情况;

(二)医疗卫生人员接受消毒技术培训、掌握消毒知识、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的情况;

(三)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的情况;

(四)医疗用品、器械的消毒、灭菌情况;

(五)消毒产品进货检查验收、使用和管理情况;

(六)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消毒隔离措施落实情况。

第二十二条监督检查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查阅消毒管理组织设置文件、消毒管理制度、工作计划及检查记录;

(二)查阅工作人员消毒技术培训记录;现场提问相关工作人员消毒隔离知识;检查相关工作人员消毒隔离制度工作流程执行情况;

(三)查阅消毒与灭菌效果定期检测记录或检测报告,查阅检测结果不合格的整改记录。必要时现场采样检测消毒与灭菌效果;

(四)查阅消毒产品进货检查验收记录;检查消毒产品相关证明文件、使用记录和有效期;

(五)检查医疗机构相关科室(重点是消毒供应室、口腔科、注射室、血透室、内镜室、新生儿室、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性疾病科、发热门诊、检验科等)执行消毒技术规范、标准和规定情况;

(六)检查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进行隔离的场所、设施和措施。

第五节医疗废物处置的卫生监督

第二十三条医疗废物处置情况的卫生监督内容:

(一)医疗废物管理组织、制度、应急方案的建立和落实情况;

(二)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处置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和培训情况;

(三)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转运、登记的情况;

(四)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情况;

(五)医疗废物、污水的处置情况;

(六)实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的医疗卫生机构与具有资质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签订合同的情况;不具备集中处置医疗废物条件的医疗卫生

机构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自行就地处置医疗废物的情况。

第二十四条监督检查医疗废物处置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查阅设置医疗废物管理监控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岗位职责的文件资料,核查监控部门和管理人员;

(二)查阅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医疗废物分类收集、交接、登记等规章制度以及应急方案;

(三)查阅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处置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培训的资料;

(四)检查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处置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设备,查阅健康监护和预防接种记录;

(五)查阅医疗废物登记簿,检查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点是否按照《医疗废物分类目录》规定,使用专用包装物或容器分类收集医疗废物,检查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说明和警示标识;

(六)检查医疗废物运送工具、专用包装物或容器、暂时贮存的地点和条件,核查医疗废物运送线路;

(七)检查使用后的医疗废物运送工具的消毒和清洁地点,核查消毒和清洁程序;

(八)查阅交接医疗废物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资质、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等资料;

(九)检查对污水、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排泄物实施消毒的设备设施及其运转维护情况;

(十)对不具备集中处置医疗废物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检查其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自行就地处置产生的医疗废物的设施、方法及其记录资料。

第六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卫生监督第二十五条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卫生监督内容:

(一)新建、改建或者扩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资质情况;开展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资格情况;

(二)从事实验活动的人员培训、考核及上岗持证情况;

(三)管理制度、应急预案的制定和落实情况;

(四)开展实验活动情况;

(五)实验档案建立和保存情况;

(六)菌(毒)种的采集、保藏、携带、运输、使用情况。

第二十六条监督检查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查阅新建、改建或者扩建一级、二级实验室的备案证明和三级、四级实验室的认可证明,并进行核实;

(二)查阅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及其开展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资格证书;查阅实验室经论证可使用新技术、新方法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证明文件;

(三)查阅从事在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资质证明文件;

(四)查阅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培训、考核资料和上岗证;检查进入实验室人员的防护用品配备及使用情况;

(五)查阅实验室感染应急处置预案、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查阅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实验室向当地公安机关备案,实验室感染应急处置预案向批准部门备案的资料;

(六)检查在明显位置标示的生物危险标识和生物安全实验室级别标志;检查生物标本转运安全设备配置及运行情况;检查二级及以上实验室

的门禁系统、生物安全柜、压力蒸汽灭菌设备、洗眼器、应急喷淋设备配置及运行情况;核查生物安全柜、压力蒸气灭菌设备年度强检报告;

(七)查阅病原微生物样本来源、采集过程和方法的书面记录;检查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生物安全防护设备配备及使用情况;查阅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和感染措施落实的记录;检查实验室工作人员执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情况的记录;

(八)查阅指定的专业实验室从事在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记录;

(九)查阅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或者疑似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登记及结果报告记录;检查是否在同一个实验室的同一个独立安全区域内同时从事两种或者两种以上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相关实验活动;

(十)查阅实验室工作人员出现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感染、实验室发生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泄漏的报告、处置记录;

(十一)核查实验室将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就地销毁或者送交保藏机构保管的记录;

(十二)查阅实验室使用情况和安全监督情况等实验档案;核查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实验档案的保存年限。

第二十七条监督检查菌(毒)种或样本管理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一)查阅保藏、使用菌(毒)种的相应资格证书;

(二)查阅设置菌(毒)种管理组织、建立菌(毒)种操作规程、安全保卫等管理制度以及应急预案等文件资料;

(三)查阅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运输、保藏过程中发生被盗、被抢、丢失、泄漏后的报告记录;

(四)检查菌(毒)种保藏、保管条件、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设专库或者专柜单独储存的情况,以及按规定收集、提供菌(毒)种样本的记录;

(五)检查无害化处理或销毁传染病菌(毒)种或样本的记录、批准文书等资料;

(六)查阅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的采集或运输的批准文件、记录,检查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物菌(毒)种和样本使用的容器或包装材料的产品说明书和外包装标识。

第四章信息管理

第二十八条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信息系统建设,组织分析辖区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信息,为制定传染病防治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第二十九条各级监督机构应当定期汇总分析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信息,报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监督机构。

各级监督机构应当设置专(兼)职人员负责辖区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信息采集、报告任务,及时、准确上报监督检查相关信息。

第五章监督情况的处理

第三十条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其监督机构开展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后,应当及时将检查情况反馈被检查单位。要将监督检查结果与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校验和等级评审等管理工作挂钩。对存在问题的应当出具卫生监督意见书,对存在违法行为的应当依法查处,对涉嫌犯罪的应当及时移送当地公安机关。

第三十一条对菌(毒)种保藏机构未依照规定储存实验室送交的菌(毒)种和样本,或者未依照规定提供菌(毒)种和样本的,县级以上地

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其监督机构应当及时逐级向指定该保藏机构的行政部门报告。

第三十二条对重大的传染病防治违法案件,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曝光并向上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报告。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三条对涉及饮用水、消毒产品及学校、公共场所的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应当分别适用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

对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科研机构及其他相关单位的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参照本规范执行。

第三十四条传染病疫情暴发、流行期间,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其监督机构应当重点对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疫情控制措施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五条本规范自公布之日起实施。原卫生部2010年9月17日印发的《传染病防治日常卫生监督工作规范》(卫监督发〔2010〕82号)同时废止。

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制度

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制度 一、医院自上而下设院级、科级、转制三级疫情管理监督人员对全院疫情实行 监督控制。 二、传染病疫情管理实行首诊负责制,首诊医生发现传染病疫情,应立即按要 求报告,并填写传染病卡片,报告科室疫情监督员。科室疫情监督员负责登记,并转交疫情专干。 三、医院内设原籍疫情管理负责人:内、外、妇、儿、呼吸、住院部等相关业 务科室设立疫情管理负责人及疫情监督员,同时院内还设专人专(兼职)职疫情管理人员,自上而下形成疫情管理监督网,负责对全院的疫情实行监督和控制。 四、感染管理部直接负责和指导院内的疫情管理工作,具体贯彻落实上级管理 部门的各项要求,结合院内的实际情况进行逐项落实改进,同时还要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门诊疫情发生动态情况及时反馈给院领导及上级管理部门,当好参谋,在医院和上级管理部门之间起到上传下联的纽带作用。 五、每年要对医院新上岗及换岗的医生和实习医生进行疫情业务知识培训,明 确责任疫情报告人所承担的报告任务,管理登记,传染病报告时限、病种及方法等。 六、建立疫情自查制度,定期检查检验科、全院各诊室、各病房传染病发生的 情况,查病案室、住院处传染病人出院情况,抽查全院诊断书等,对自查情况要详细记录,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和处理。 七、对门诊日志、住院登记和化验登记的管理,要建立健全个项登记本,要求 填写内容详细,不得有漏项和漏登记现象;设立阳性化验单交接手续,对阳性化验单由专人负责,送到医生手中,有医生签字并承担上报疫情责任,未经疫情登记、医生签字处理的化验单,不得让患者自行取走。 八、化验单各种登记管理制度,肝功化验登记完善,不漏项,有阳性化验交接 手续;建立便常规化验登记规范;建立性病化验登记(以上化验登记均不可漏项和漏登记)。 九、疫情报告卡片要逐项填写齐全,不得延报、漏报、缓报;全院疫情报告质 量监控本,详细记录漏项、迟报、缓报情况,凡有违反疫情管理规定造成工作损失者,按医院疫情管理奖惩制度处罚。

小学生春季预防传染病安全教育知识Word版

小学生春季预防传染病安全教育知识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一章传染病的基本知识 一、何谓传染病 ㈠什么是传染病 传染病是指能够在人群中或人和动物之间引起流行的感染性疾病。此类疾病是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侵入人体内引起,病原体在体内繁殖或产生毒素,并对正常细胞及其功能造成破坏,严重时可导致感染者死亡。这些病原体,能通过多种途径,从一个传染源(例如病人、病畜)传到另一个人身上,在人与人或动物之间相互传染,使其他人也感染同样疾病。 ㈡传染病的特点 传染病一般都具有以下特点: ⒈病原体 绝大多数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真菌、螺旋体、原虫、寄生虫等,少数传染病的病原体至今仍不太明确。 ⒉传染性 病原体从宿主排出体外,通过一定方式,到达新的易感染者体内,呈现出一定传染性,其传染强度与病原体种类、数量、毒力、易感者的免疫状态等因素

有关。 ⒊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 ⑴流行性。按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强度和广度分为: 散发:是指传染病在人群中散在发生; 流行:是指某一地区或某一单位,在某一时间内,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超过了历年同期的发病水平; 大流行:指某种传染病在某个短时期内迅速传播、蔓延,超过了一般的流行强度; 暴发:指某一局部地区或集体中,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批患同一传染病的人。 ⑵地方性。地方性是指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的中间宿主,受地理条件、气温条件变化的影响,常局限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发生。如疟疾等虫媒传染病,鼠疫等自然疫源性疾病。 ⑶季节性。季节性是指传染病的发病率在年度内出现季节性升高,如流行性乙型脑炎多在夏秋季节流行。 ⒋免疫性 传染病痊愈后,人体对同一种传染病原体产生抵抗力,一段时间内再次遇到该病原体的入侵而不会再感染,称为免疫。 不同的传染病,病后的免疫状态有所不同,有的

传染病防治日常卫生监督工作规范

传染病防治日常卫生监督工作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障公众健康,规范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规、规章,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所称的传染病防治日常卫生监督,是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卫生监督机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规、规章,对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疫情控制措施、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医疗废物处置情况以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菌(毒)种管理情况进行日常监督检查的活动。 本规范所指的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 第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卫生监督机构在开展传染病防治日常卫生监督时,适用本规范。 第二章监督职责及要求 第四条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卫生监督机构开展传染病防治日常卫生监督时,依法履行以下职责: (一)制订全省、区、市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计划,以及相应的工作制度。 (二)组织实施全省、区、市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及相关培训,对下级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督查。 (三)对管辖范围内的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情况实施日常卫生监督。 (四)组织协调、督办传染病防治重大违法案件的查处。 (五)承担上级部门指定或交办的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任务。 第五条设区的市、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卫生监督机构开展传染病防治日常卫生监督时,依法履行以下职责: (一)制订本行政区域内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计划,明确卫生监督的项目、重点内容及环节, 页脚内容1

并组织落实。 (二)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卫生监督。 (三)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传染病疫情控制措施的卫生 监督。 (四)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的卫生监督。 (五)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医疗废物处置情况的卫生监督。 (六)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菌(毒)种管理情况的卫生监督。 (七)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传染病防治违法案件的查处。 (八)承担上级部门指定或交办的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任务。 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下级卫生行政部门开展的传染病防治日常卫生监督情况进行指导和检查。 第六条设区的市级以上卫生监督机构应当有负责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的科(处)室,负责传染病防治日常卫生监督的具体工作,县级卫生监督机构应当有负责传染病防治监督的科室或指定专、兼职卫生监督员从事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 第七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卫生监督机构实施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的监督覆盖率、监督频次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作出规定。 第八条实施现场卫生监督前,应当明确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任务、方法、要求,检查安全防护装备,做好安全防护。 第九条实施传染病防治现场卫生监督,发现违法行为时,应当依法收集证据,在证据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应当依法先行采取证据保全措施。 第十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卫生监督机构应当建立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档案,掌握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情况及传染病防治工作情况。 第十一条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卫生监督机构每年应当对下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卫生监督机构 页脚内容2

传染病管理部门对传染病定期监督检查

传染病管理部门对传染病定期监督检查、总结分析报告 为了准确了解、掌握我县医院传染病报告情况,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管理,健全疫情报告制度,提高报告质量,防止传染病流行。依照《江西省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检查方案》和市、县有关会议、文件要求,我院组织人员于2003年11月20日—12月5日,对医院的传染病管理及疫情报告等工作,进行督导检查,现总结于下。 一、检查内容与方案 1、内容。医院传染病管理的组织制度建设和落实情况;2003年1月—9月医疗单位就诊的甲、乙、丙类法定传染病报告情况;传染病防治宣传情况等。 2、检查对象与方法:按《江西省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方案》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采取听、查、看相结合的百分制法进行综合评分,其中传染病管理30分,疫情报告70分。 二、检查结果 1、疫情管理。本次抽查3级15个单位,县级医疗单位3个、中心卫生院7个、乡镇卫生院3个和6个卫生站及2个个体医院,各医院均成立了疫情管理组织,建立健全了疫情管理制度,绝大多数医院做到了门诊、住院部和化验室有登记本,保健科有疫情资料。通过考核评分,得分最高的是县人民医院(95.50分),其次是罗家中心卫生院(91.50分),得分最低的是博爱医院(43.50分)和金溪镇卫生院(47.50分)。详见表1。 2、传染病报告。本次抽查了各级医院的门诊部、住院部、化验室,共抽查出乙、丙类传染病12种,计198例,报告157例,报告率为79.3%,漏报41例,漏报率为20.7%。其中门诊查出136例,报告102例,报告率为75%。漏报34例,漏报率为25%。住院部查出传染病51例,报告率为96.1%,漏报2例,漏报率为3.9%。化验室查出的传染病有11例,报告6例,报告率为54.5%。传染病报告得分最高的是县人民医院,其次是罗家中心医院、金溪中心卫生院、济民医院,得分最低的是金溪镇卫生院、博爱医院。传染病报告的及时率、卡片填写的完整率、准确率得分情况详见表1。各级医院门诊部、住院部、化验室传染病报告统计详见附表2。法定传染病报告分病种统计详见附表3。各级医院传染病报告情况见附表4、表5。 三、分析通过本次对各级医院传染病管理报告检查,共查出乙、丙两类传染病198例,漏报41例,漏报率为20.7%,其中,县级医院漏报率为8%,区级漏报率为20.4%,乡级为30.3%,个体医院漏报率为20.7%。县级医院、罗家、金溪中心卫生院、济民医院通过每年检查督促,建立了完整的管理制度,并有专人负责、分管领导亲自抓,疫情报告与奖惩挂钩,故传染病报告率达100%,但部分乡镇卫生院和个体医院管理制度不健全,无人过问,传染病报告率低漏报现象严重:一是部分医疗单位的领导重治轻防,医务人员缺乏有关传染病防治的基本知识、法律意识淡漠,忽视传染病报告。二是有的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虽然健全,但不落实,措施不力,管理不善,致使传染病漏报严重。三是大部分医院有门诊日志,但使用情况差,有的项目填写不齐全,无发病日期、住址、年龄填与不详,有的医生以种种理由不登不报传染病。四是少数村卫生站和个体诊所未建立门诊日志,即使有的门诊日志和传染病登记簿,但都未登记,空白一本,致使看过的传染病无处可查。五是部分中心卫生院检验科无专用登记簿,使用材料纸或门诊日志,且填写不全、不规范,无法核实是哪位医生送检的样品。 四、建议 1、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大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及《实施办法》的监督管理和依法处罚力度,增强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逐步把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2、按照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的要求,各级医院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奖惩制度,加强检查和督促,提高疫情报告率、准确率、完整性和及时性,降低漏报率。

预防传染病安全常识

欢迎阅读 预防传染病安全常识 传染病是由由各种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人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 一、传染病传播的方式和途径: 第一,通过空气从呼吸道传染。如流感、流脑、麻疹、百日咳、风疹、猩红热等。 第二,通过食物经消化道传播。如痢疾、伤寒、甲型肝炎等。 第三,通过昆虫及动物传染。如蚊子传播乙脑;虱子传播斑疹、伤寒;狗能传播狂犬病;苍蝇传播痢疾等。 第四,通过日常接触传染。如甲肝、沙眼、红眼病、水痘等。 第五,通过血液传播。如输血、打针感染乙肝、丙肝、艾滋病等。 二、预防传染病的环节: 1、控制和消灭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三、目前多发的几种传染病及预防 1、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儿童。麻疹极易传播,同居一室就可能被染。一般在接触病毒后10天开始发热、流涕、咳嗽。病程可7-18天不等。皮疹一般在初始症状后的3-7天出现。患者从刚出现症状到疹子出现后4天内有传染性。任何诊断为麻疹的患者,必须从学校或工作中隔离,直到疹子出现后的4天。

麻疹的预防主要有: ①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②隔离患者。 ③麻疹流行期间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尤其是医院),少串门,以减少感染和传播机会。 ④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不挑剔食物,多喝开水。 ⑤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后12天左右可产生免疫力。 2、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痄腮”,是由流行性腮腺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具有高度传染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较多见。多见于4到15岁的儿童。 流腮的预防主要有: ①最佳的预防是在适当的年龄接种疫苗。 ②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完全消退为止。 ③注射腮腺炎减毒活疫苗。 ④药物预防 3、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ing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于冬、春季流行,通过空气飞沫传播。该病潜伏期短,一般1~3日,最短数小时,最长4日,传染性强,传播迅速。临床症状为急起高热,全身症状较重,呼吸道症状较轻。显着头痛、身痛、乏力、咽干及食欲减退等。部分病人有鼻阻、流涕、干咳等。查体可见急性热病容,面颊潮红,眼结膜及咽部充血。肺部可闻及干罗音。发热多于1~2日内达高峰,3~4日内退热,其他症状随之缓解,但上呼吸道症状

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规范最新

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障公众健康,规范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规、规章,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所称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是指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其综合监督执法机构依据传染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对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执法的活动。 本规范所指的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采供血机构。 第三条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能力建设,保障人员配备,合理配置工作装备,并将工作经费纳入预算管理。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其综合监督执法机构在开展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时,适用本规范。 第二章监督职责及要求 第五条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其综合监督执法机构职责: (一)制定全省(区、市)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规划、年度计划,以及相应工作制度;根据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情况,确定年度重点监督工作;

(二)组织实施全省(区、市)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及相关培训;对下级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进行指导、督查; (三)组织协调、督办、查办辖区内传染病防治重大违法案件; (四)承担国家卫生监督抽检任务,组织实施辖区内卫生监督抽检; (五)负责全省(区、市)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信息管理及数据汇总、核实、分析和上报工作; (六)承担上级部门指定或交办的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任务。 第六条设区的市、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其综合监督执法机构职责: (一)根据本省(区、市)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规划、年度计划,结合实际,制订辖区内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计划,明确重点监督内容并组织落实; (二)组织开展辖区内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培训工作; (三)组织开展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预防接种、传染病疫情报告、传染病疫情控制措施、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医疗废物处置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等传染病防治日常卫生监督工作; (四)组织查处辖区内传染病防治违法案件; (五)负责辖区内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信息的汇总、核实、分析和上报工作;

传染病防治管理制度

传染病防治管理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相关规定,为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的防治与管理工作,结合诊所实际,特制定管理制度。 一、组织管理 (一)诊所所有人员均为防治工作小组成员,所长负总责,临床医生为直接责任人。 (二)内科医师负责传染病防治工作方案的具体实施,接受区疾控中心的指导和监督。落实传染病登记和疫情报告制度。 二、疫情报告制度 (一)按要求建立疫情管理、报告制度,专人负责疫情报告工作。 (二)发现传染病和疑似传染病患者,必须按规定程序及时报告,做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三)医务人员必须认真填写门诊日志,便于传染性疫情的发现、收集和报告,凡确诊为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的,要在门诊工作日志上登记患者的病名、家庭住址和联系电话,做好相应处理,及时将疫情报告区疾控中心。(四)若发现疑似甲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病人,应在2小时内送上级医院确诊。对其他有条件确诊的乙类和丙类传染病病人,应在24小时内报告区疾控中心,对疑似病人应及时送上级医院确诊。

社会监督制度 1.设立社会监督电话或意见箱,有专人负责管理,并做好登记。 2.聘请社会义务监督员,定期召开有关人员座谈会,征求意见。 3.实施以下公开制度: (1)上岗人员必须佩带附有本人照片、姓名或编号、职称或职务等内容的胸卡。 (2)公开张贴卫生部制订的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 (3)公布主要检查、治疗及常用药品价格。 (4)患者诊疗完毕后,应出具其费用结算凭证。 药剂师岗位职责 1.在所长领导下工作。 2.进行药品调配工作。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严谨差错事故。 3.负责药品检验鉴定工作,保证药品质量符合药典规定。 4.检查毒、麻、限制、贵重药品和其他药品的使用,管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

预防传染病安全常识学习资料

预防传染病安全常识 传染病是由由各种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人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 一、传染病传播的方式和途径: 第一,通过空气从呼吸道传染。如流感、流脑、麻疹、百日咳、 风疹、猩红热等。 第二,通过食物经消化道传播。如痢疾、伤寒、甲型肝炎等。 第三,通过昆虫及动物传染。如蚊子传播乙脑;虱子传播斑疹、 伤寒;狗能传播狂犬病;苍蝇传播痢疾等。 第四,通过日常接触传染。如甲肝、沙眼、红眼病、水痘等。 第五,通过血液传播。如输血、打针感染乙肝、丙肝、艾滋病等。 二、预防传染病的环节: 1、控制和消灭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三、目前多发的几种传染病及预防 1、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儿童。 麻疹极易传播,同居一室就可能被染。一般在接触病毒后10天开始 发热、流涕、咳嗽。病程可7—18天不等。皮疹一般在初始症状后的

3-7天出现。患者从刚出现症状到疹子出现后4天内有传染性。任何诊断为麻疹的患者,必须从学校或工作中隔离,直到疹子出现后的 4天。 麻疹的预防主要有: ①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②隔离患者。 ③麻疹流行期间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尤其是医院),少串门,以 减少感染和传播机会。 ④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不挑剔食物,多喝开水。 ⑤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后12天左右可产生免疫力。 2、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痄腮”,是由流行性腮腺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具有高度传染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较多见。多见于4到15岁的儿童。 流腮的预防主要有: ①最佳的预防是在适当的年龄接种疫苗。 ②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完全消退为止。 ③注射腮腺炎减毒活疫苗。 ④药物预防 3、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in glue nza )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

传染病防控监督管理校长第一责任制度

传染病防控监督管理校长第一责任制度 发布日期:2017年9月4日保定白沟新城东芦小学 传染病防控监督管理校长第一责任制度 一、预防与控制传染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组长: 姜永强(校长):统一指挥协调全校的防控工作。 副组长: 白淑平:协助校长完成防控工作,并为学校责任报告人,负责传染病的上报工作。 组员: 各班班主任 1.责任制度:学校校长姜永强同志为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各班班主任为责任报告人,白淑平为常务负责人,并为学校责任报告人。责任报告人要认真履行职责,及时上报有关情况,学校其余教师、部门要积极配合责任人的工作,承担相应的防控责任。 2.疫情报告制度:对师生出现传染病疫情或疑似传染病疫情(如疑似血吸虫、艾滋病、狂犬病、禽流感、流脑、流感、甲肝、乙肝、麻疹、二号病、腮腺炎、水痘等传染病),各班主任、要立即通报给学校责任报告人和负责人,同时将病人实行隔离,学校立即通报卫生防疫站、家长及总校办公室,并由卫生防疫站对其进行诊断检查,如确诊为传染病,将按卫生防疫站的要求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 3.晨检制度:各班每日早自习时间,班主任老师负责对各班学生健康状况进行观察、询问,做好对学生个人、教室等清洁卫生检查,如有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各班主任要立即报告给学校责任报告人白淑平,并做好记载。 4.缺课、缺勤登记制度:各班班主任要做好缺课学生的登记,弄清缺课学生的原因,如遇缺课学生有与传染病相似的病症,应立即报告学校领导小组,应立即核实患病情况,做出相应处理。该生必须具有医院病情证明,才能允许返校上课。校长要做缺勤教师的登记,查明原因,并做出相应处理。 5.就诊登记制度:责任报告人应做好学生、教师就诊登记,凡发现有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人员,应登记在册,及时向学校领导小组汇报,学校及时向有关单位汇报。 6.值班制度:按照要求切实认真做好值班工作,做到领导带班,教师值班。各班主任要做到信息24小时畅通,做到随时能联系。 7.传染病预防宣传制度:学校每学期要组织开展一次“预防传染病”的课外活动,上一堂有关“预防传染病”的课,进行一次“传染病预防”的电视讲座,4~6年级写一篇有关“预防传染病”的作文。利用集会、影视、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宣传方式及时对学生进行“预防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少先队要开展一次有关“传染病预防”的主题队会活动。 8.校园清洁制度。各班每天对教室和清洁区进行清洁大扫除,坚决不留卫生死角,保持室内通风换气,保证有良好的卫生环境。 9.责任追究制度:对疫情有迟报、谎报、瞒报、漏报或处置不当的,要追究有关负责人和当事者的责任。 三、预防与控制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我校学生或教职工一旦出现非典、禽流感、风疹、流脑、麻疹、流感等传染性疾病,应及时就医并向学校请假,不得带病上学、上班。经医院诊断排除传染病后才能回校上课、上班; 2.学生或教职工在校内出现传染病,及时报告病情给学校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成员的统一安排下,要求传染病者立即戴防护口罩、手套,到学校隔离室休息,并由学校立即通知传染

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规范

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规范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障公众健康,规范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根据《》及相关法规、规章,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所称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是指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其综合监督执法机构依据传染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对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执法的活动。 本规范所指的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采供血机构。 第三条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能力建设,保障人员配备,合理配置工作装备,并将工作经费纳入预算管理。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其综合监督执法机构在开展传染病防治卫 生监督时,适用本规范。[1-2] 第二章监督职责及要求 第五条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其综合监督执法机构职责: (一)制定全省(区、市)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规划、年度计划,以及相应工作制度;根据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情况,确定年度重点监督工作; (二)组织实施全省(区、市)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及相关培训;对下级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进行指导、督查; (三)组织协调、督办、查办辖区内传染病防治重大违法案件; (四)承担国家卫生监督抽检任务,组织实施辖区内卫生监督抽检; (五)负责全省(区、市)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信息管理及数据汇总、核实、分析和上报工作; (六)承担上级部门指定或交办的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任务。 第六条设区的市、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其综合监督执法机构职责: (一)根据本省(区、市)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规划、年度计划,结合实际,制订辖区内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计划,明确重点监督内容并组织落实; (二)组织开展辖区内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培训工作; (三)组织开展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预防接种、传染病疫情报告、传染病疫情控制措施、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医疗废物处置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等传染病防治日常卫生监督工作; (四)组织查处辖区内传染病防治违法案件; (五)负责辖区内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信息的汇总、核实、分析和上报工作; (六)设区的市对县级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进行指导、督查; (七)承担上级部门指定或交办的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任务。 第七条省级和设区的市级综合监督执法机构应当明确具体科(处)室,负责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县级综合监督执法机构应当有负责传染病防治监督的科室或指定专人从事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

个预防传染病的小常识

个预防传染病的小常识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克山县第二小学校明丽华 避免自己和亲人遭受传染病感染看起来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除了显而易见的流鼻水和咳嗽等症状以外,你可能还希望知道更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皮肤是防止有害微生物感染的天然屏障,但聪明的“病菌”会找到其他替代方法进入身体造成感染。在生活中做一些简单改变,就可以有效防止传染病。 1、经常洗手。您是否知道微生物可以在惰性表面生活几分钟到几个月?想象一下,这些致病微生物可以生活在计算机键盘里,电开关上,甚至在人行道的扶手上!令人惊讶的是,大多数人不知道有效洗手是最好的预防措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议使用肥皂和水彻底清洗,然后用纸巾擦干手。在没有流动水的地方,基于酒精的凝胶可以满足洗手的要求,尽管它不如肥皂和水好用。 2、不要共享个人物品。牙刷,毛巾,剃刀,手帕和指甲刀都可以是传染因子(细菌,病毒和真菌)的来源。在幼儿园,孩子通常会被教导共享玩具,但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手。尝试记住不要把自己的个人物品与别人共享。 3、咳嗽和打喷嚏时掩住嘴。本着同样精神,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仅包括个人清洁,还包括在咳嗽和打喷嚏时掩住嘴巴的传统做法。为什么这在没有生病时也很重要?因为对于大多数传染,致病微生物在症状出现很久之前就已经开始增长和分裂。咳嗽或打喷嚏可以通过空气传播这些病菌。建议用手臂,袖子遮住嘴,而不是用手。 4、注射流感疫苗。人体免疫系统被设计的具有“记忆”先前感染的功能。当身体遇到了以前引起感染的微生物时,它会提高生产白血细胞和抗体,以防止第二次感染。因此,通过,可以欺骗身体,让它认为曾经感染过某些特定微生物,从而提高自己的传染病防御能力。 5、使用安全烹饪方法。不良食品制作和饮食习惯常常是造成食物性疾病的原因。事实上,微生物喜欢所有食品,特别是放在室温环境下

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规范最新

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规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障公众健康,规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规、规章,制定本规。 第二条本规所称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是指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其综合监督执法机构依据传染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对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执法的活动。 本规所指的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采供血机构。 第三条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能力建设,保障人员配备,合理配置工作装备,并将工作经费纳入预算管理。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其综合监督执法机构在开展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时,适用本规。 第二章监督职责及要求 第五条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其综合监督执法机构职责: (一)制定全省(区、市)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规划、年度计划,以及相应工作制度;根据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情况,确定年度重点监督工作;

(二)组织实施全省(区、市)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及相关培训;对下级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进行指导、督查; (三)组织协调、督办、查办辖区传染病防治重大案件; (四)承担卫生监督抽检任务,组织实施辖区卫生监督抽检; (五)负责全省(区、市)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信息管理及数据汇总、核实、分析和上报工作; (六)承担上级部门指定或交办的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任务。 第六条设区的市、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其综合监督执法机构职责: (一)根据本省(区、市)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规划、年度计划,结合实际,制订辖区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计划,明确重点监督容并组织落实; (二)组织开展辖区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培训工作; (三)组织开展辖区医疗卫生机构预防接种、传染病疫情报告、传染病疫情控制措施、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医疗废物处置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等传染病防治日常卫生监督工作; (四)组织查处辖区传染病防治案件; (五)负责辖区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信息的汇总、核实、分析和上报工作; (六)设区的市对县级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进行指导、督查;

区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方案.doc

******区传染病防治 卫生监督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传染病防治监督管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消毒管理办法》、《艾滋病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大传染病防治监督管理力度,依法纠正、查处违反卫生法律法规的行为,切实履行法律赋予卫生监督机构的职责,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定不移地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加强传染病防治监督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明确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学校、托幼机构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承担的法定职责与义务,在传染病防治监督管理中实行依法管理,依法行政。 二、工作任务 1.加强传染病防治执法,确保完成重点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目标任务。 2.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监督制度,加大传染病防治监督执法力度,案件查处率达100%。 3.促进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的提高,使传染病报告及时率和准确率达100%。 4.规范医疗废物管理,医疗废弃物分类收集率达100%;废弃物暂存设施建立率100%,且符合标准要求,完善各项登记制度。 5.应急预案建立达100%,各项应急人员、物资储备等充足。 6.加强对公共场所的监督管理,防止疾病传播。 三、工作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1-3月) 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任务,开展层级培训。 (二)自查自纠阶段(4月) 各医疗机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照标准开展自查自纠。 (三)监督检查阶段(4至11月) 1、区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治专项检查 开展春夏季(4月至6月)及秋冬季(9至11月)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治专项检查;

2、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专项检查 年度4-5月、10-11月间组织开展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防治措施落实情况专项检查,可与医疗服务专项检查相结合; 3、年度内组织一次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传染病防治、疫情报告制度执行情况的专项检查。 (四)总结提高阶段(12月) 对前期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组织“回头看”,巩固提高行动成果,及时上报工作总结。 四、工作内容及方法 (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预防接种单位的卫生监督内容及方法: 1.接种单位和人员的资质情况; 2.接种单位疫苗公示、接种告知(询问)的情况; 3.疫苗的接收、购进、分发、供应、使用登记和报告情况; 4.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者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处理和报告情况; 5.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预防接种相关宣传、培训、技术指导等工作情况。 (二)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1.疫情报告管理 应建立疫情报告管理组织,确定专门的人员承担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建立传染病防治相关的管理制度。有门诊日志和传染病疫情登记本,门诊日志和登记本的项目填写要完整。 传染病疫情报告要及时、完整、准确。 2.传染病患者的接诊与医疗救治管理 医疗机构应按规定设立感染性疾病科,设置要规范,运转要正常。 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分诊点设置要规范;冬春季重点开展发热(呼吸道)疾病的预检分诊;夏秋季重点开展腹泻病人的预检分诊。 3.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 要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管理机构、人员配置合理。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各种制度并经常自查,医院消毒隔离措施落实要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一次性医疗用品购置、储存、发放、使用和回收要严格规范的进行登记,医院感染检测要按规定进行。

幼儿园常见传染病和安全知识

幼儿园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一、传染病1、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传染源主要是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为一周。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 2、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惟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 3、水痘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园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且瘙痒感重。接受正规治疗后,如果没有并发感染,一般7-10天可治愈。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的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由于本病传染性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 4、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发热、耳下腮部、颌下肿胀疼痛,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可并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等。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病毒经过飞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预后良好,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 5、风疹风疹是一种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开始一般仅有低热及很轻的感冒症状。多在发病后1到2天出现皮疹,出疹迅速由面部开始发展到全身只需要1天的时间,发热即出疹,热退疹也退,枕后、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风疹患者、带有风疹病毒却没发病的人和先天性风疹患者是此病的传染源。儿童及成人都可能得此病,发病前5天至7天和发病后3天至5天都有传染性,起病当天和前一天传染性最强。感染后基本上能获得永久保护。空气飞沫传播是风疹的主要传播途径,日常的密切接触也可传染。 6、猩红热猩红热为主要由A组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早期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表现为发热、咽痛、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一般发热24小时内出现皮疹,开始于耳后,颈部,上胸部,一日内蔓延至全身。全身皮肤潮红,可见呈鲜红色,针头大小皮疹,有些象“鸡皮疙瘩”,面部充血潮红,但无皮疹,口唇周围及鼻尖则显得苍白,舌乳头红肿。猩红热的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偶可经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少年多发。该病早诊断、正确治疗是关键。 7、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临床症候群,多数病例临床表现较轻,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病例出现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引起脑炎、心肌炎、肺水肿、弛缓性麻痹等症状,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导

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卫生监督检查表

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卫生监督检查表 机构名称法定代表人 地址联系人 床位数医院人员数联系电话 医疗机构类型:综合性医院:三级□二级□一级□未评级□ 传染病医院□妇幼保健院□专科疾病防治所(站)□ 一、传染病疫情报告 (一)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有□无□ (二)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部门(科) 人员(名单) (三)对工作人员是否进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培训有□无□ (四)疫情报告方式:网络直报□、报告卡□、电话□ (五)诊治传染病有关科室 门诊:门诊日志□住院登记簿□传染病疫情登记簿□报告卡□ 其他科室 (六)现场检查门诊日志、住院登记簿、检验室报告记录,并与传染病报告登记簿、传染病报告卡核对,发现 1、瞒报传染病例、疑似病人例 2、缓报传染病例、疑似病人例 3、谎报传染病例、疑似病人例 (七)现场检查门诊日志、住院登记簿、检验室报告记录,并与疫情网络核对,发现 1、瞒报传染病例、疑似病人例 2、缓报传染病例、疑似病人例

3、谎报传染病例、疑似病人例 二、医院感染控制 (一)是否成立医院感染管理科是□否□专人负责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是□否□(二)是否开展呼吸道疾病病人预检分诊工作是□否□是否制定发热病人就诊流程并在门诊急诊处公示是□否□(三)接诊流感样病例和肺炎病例等发热呼吸道病人时,是否认真询问有无与病死家禽接触情况、职业史同类病人接触史,并进行相应的临床检查和医学影象学检查是□否□ (四)是否设置感染性疾病科是□否□(五)感染性疾病科医护人员防护是□否□(六)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 1、是否制定了实验室操作安全规程是□否□ 2、是否有实验室与操作适应的防护设备是□否□ 3、是否进行有关人员的生物安全知识培训是□否□ (八)是否充分准备了必须的医疗器械、药品及防护用具,是否

预防传染病安全常识

预防传染病安全常识 传染病就是由由各种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人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 一、传染病传播的方式与途径: 第一,通过空气从呼吸道传染。如流感、流脑、麻疹、百日咳、风疹、猩红热等。 第二,通过食物经消化道传播。如痢疾、伤寒、甲型肝炎等。 第三,通过昆虫及动物传染。如蚊子传播乙脑;虱子传播斑疹、伤寒;狗能传播狂犬病;苍蝇传播痢疾等。 第四,通过日常接触传染。如甲肝、沙眼、红眼病、水痘等。 第五,通过血液传播。如输血、打针感染乙肝、丙肝、艾滋病等。 二、预防传染病的环节: 1、控制与消灭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三、目前多发的几种传染病及预防 1、麻疹 麻疹就是由麻疹病毒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儿童。麻疹极易传播,同居一室就可能被染。一般在接触病毒后10天开始发热、流涕、咳嗽。病程可7-18天不等。皮疹一般在初始症状后的3-7天出现。患者从刚出现症状到疹子出现后4天内有传染性。任何诊断为麻疹的患者,必须从学校或工作中隔离,直到疹子出现后

的4天。 麻疹的预防主要有: ①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②隔离患者。 ③麻疹流行期间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尤其就是医院),少串门,以减少感染与传播机会。 ④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不挑剔食物,多喝开水。 ⑤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后12天左右可产生免疫力。 2、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痄腮”,就是由流行性腮腺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就是儿童与青少年中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具有高度传染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较多见。多见于4到15岁的儿童。 流腮的预防主要有: ①最佳的预防就是在适当的年龄接种疫苗。 ②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完全消退为止。 ③注射腮腺炎减毒活疫苗。 ④药物预防 3、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ingluenza)简称流感,就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于冬、春季流行,通过空气飞沫传播。该病潜伏期短,一般1~3日,最短数小时,最长4日,传染性强,传播迅速。临床症状为

传染病防控卫生监督内容及方法

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的监督内容: 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管理组织、制度及依法履行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职责的情况。 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查阅设置疫情报告管理部门或明确疫情报告管理职责分工的文件资料,核实疫情报告管理部门和专职疫情报告人员,查阅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二)现场检查传染病疫情审核记录、各类常规疫情分析报告等文字资料,核查设置疫情值班、咨询电话的情况。 (三)现场了解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运转情况,查看疫情网络直报设备,查看疫情报告人员现场演示报告卡的审核确认以及疫情数据导出的情况。 医疗机构疫情控制措施的监督内容: (一)依法承担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情况。 (二)发现传染病疫情时,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诊疗的情况。 (三)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消毒或者无害化处置的情况。 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查阅该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计划和责任区域内传染病预防控制计划、工作资料。 (二)查阅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应急处理预案等管理文件。查阅设置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队伍的文件。 (三)现场检查感染性疾病科、预检分诊点的设置情况和预检、分诊的落实情况,以及医疗卫生人员、就诊病人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 (四)现场检查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诊疗服务情况。 (五)现场检查对法定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采取隔离控制措施的场所、设施设备以及使用记录。检查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对医疗废物实施消毒或者无害化处置的记录。消医疗卫生机构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内容: (一)负责消毒管理工作的部门及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 (二)医疗卫生人员接受消毒、隔离技术培训,掌握消毒隔离知识、

2020年疫情期间卫生监督检查工作小结8则

如何写一篇高质量的原创文章,不要为难了,快联系我们吧!一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文章的写作服务,联系电话 (篇一)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丰县卫生监督所所长李江涛带领全所人员,抗击疫情的脚步不停歇。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县卫生监督所迅速成立领导小组,按照“集中编组、统一管理、合理调配、督查考评”的原则,开展各项卫生监督工作。 监督检查医疗机构31家,其中二级及以上医院4家(发热门诊),疾病控制中心1家,卫生院24家,其他医疗卫生机构2家。重点对各单位的发热门诊、预检分诊设置情况、疫情防控知识培训情况、人员防护情况、体温监测及医疗废物管理等情况进行了监督,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下达《卫生监督意见书》,并督导整改。 监督各类公共场所517户,重点查看了各单位的疫情防控措施、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公共场所通风换气情况、公共用品用具消毒情况、从业人员洗手消毒、佩戴口罩上岗情况以及每日监测体温情况等,要求各单位按照相关要求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 县监督所与济徐高速、连徐高速支队第五大队、安庄公安检查站临时成立了S69济徐高速苏鲁省界疫情查控点,组织人员24小时值班,对入省车辆及人员,逐一排查、测量体温、询问过往史等并登记上报。平均每日排查车辆1000余辆,3000余人次。 疫情无情,人间有爱,大家守望相助,众志成城共同抗击疫情,我们一直在一起,一定会取得胜利! (篇二) 2月27日,**县卫生监督所执法人员依法向**县**街道某卫生室送达了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该卫生室因违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处以“1、警告; 2、罚款人民币1万元整(10000.00元)”的行政处罚。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县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发布“10号通告”,要求“自2020年2月4日期,全县范围内所有门诊部、诊所、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及医务室暂停诊疗活动”。2月9日,在巡查过程中,卫生执法人员发现**县**街道某卫生室处于半开门状态,推门进入,发现一患者正在该卫生室接受静脉输液治疗。随即,卫生执法人员对该卫生室负责人及患者进行了询问调查,现场拍照取证,并出具卫生监督意见书。 经调查,该卫生室拒不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开展诊疗活动,医生接诊病人时未按规定书写病历,其行为违反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三十一条第三款“医疗卫生机构、监测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应当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统一指挥,相互配合、协作,集中力量开展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及《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十五条第一款“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的规定,填写并妥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