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测量与评估概述学习资料

心理测量与评估概述学习资料

心理测量与评估概述学习资料
心理测量与评估概述学习资料

心理测量与评估概述

学校心理学家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进行评估。当学生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时,如学习不良、注意缺失、情绪困扰、人格障碍和问题行为等,通过心理评估,学校心理学家可以对问题学生进行诊断,找出问题的症结,从而制定干预方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干预方案实施过程中或之后,心理评估可以检验干预的效果,有助于修正或提出新的干预措施。对一般学生和超常学生的心理评估,可以为因材施教,实施发展性指导提供依据。

心理评估的宗旨是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因此心理评估必须是科学的、客观的。不负责任的评价、错误的评价可能会误导学生,甚至会贻害终生。鉴于心理评估的科学性和严肃性,掌握心理测量和评估的知识,接受基本技能的良好训练是获取学校心理学家资格必不可少的条件。

一、心理测量的特性与种类

心理测量是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以心理测验作为工具对人的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心理测量是心理评估的重要方法之一。

关于心理测验有许多定义。美国心理学家布朗(F.G.Brown)认为,测验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系统程序;阿纳斯塔西(A.Anastasi)认为,心理测验在本质上是关于行为样本客观的标准化的测定;克龙巴赫(L.T.Cronbach)将心理测验定义为比较两个人以上的人类行为而仔细计划了的有组织的程序。这些定义表述尽管不尽相同,但共同点在于都认为测验测量的是人的行为,是人行为的一个样本,测验是按照严格的科学程序编制、施测、记分和解释的测量工具。由此决定了心理测量的特殊性质。

1.心理测量的特性

人的心理特质是通过外显行为表现出来的,测验无法直接测量心理特质,而是通过一个人对测验题目的反应来推论他的心理特质,因此心理测量具有间接性。

人的行为比较没有绝对标准,心理测量中对人的评价总是与他所在团体中的大多数人或某种人为确定的标准相比较而言,如聪明、愚钝;内向、外向等,因此心理测量具有相对性。

测验不可能测量人所有的行为,特定的测验也只测量了它所要测定的行为领域的一个行为样本。测验的编制者往往根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抽取出决定某一心理特质的代表性要素,选取最能表现这些要素的行为组成行为样本。从某种意义上说,测验只是测量了编制者所定义的行为。测量具有代表性。

同其他测量一样,心理测量还具有客观性。因为测验工具从编制到施测、记分及结果的解释都经过了标准化。

当然,由于心理现象本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人们对心理特性的测量还达不到物理测量的精

确度,对某些心理特性的认识可能还有偏差,因而对心理测验的使用必须相当慎重。

2.心理测验的种类

心理测验的种类繁多,分类随采用的标准不同而有所不同,同一测验采用不同标准划分,可能归为不同类别。

(1)按测验的功能分类,有智力测验,用于测量人的智力;特殊能力测验,测量人的特殊能力;人格测验,测量人格特点。

(2)按测验材料分类,有文字测验,也称纸笔测验,所用的是文字材料,被试用文字作答;非文字测验,也称操作测验,测验项目多是图画、实物等,无需文字作答。

(3)按测验对象分类,有个别测验,即一个主试与一个被试在面对面的情形下进行;团体测验,在同一时间内由主试对多个被试施测。

以上只是一些主要种类的心理测验。

二、心理测量工具的选择

心理测量的基本功能是测量个体间的差异或同一个体在不同方面的反应。要想对学生作出科学、客观的评估,心理测量工具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各种心理测验数不胜数,良莠混杂。那么,在评估的目的、对象、功能确定后,选择测量工具应考虑哪些要素呢?

1.标准化测验

标准化测验是经过一套严格的标准化程序进行编制,并按标准化程序去使用的测验。标准化测验,问卷的项目是通过项目分析获得的,是有效的;施测的方法、指导语和时间是标准化的;记分标准明确,对反应的量化是客观的,分数的转换和解释也有详细规定。标准化测验还必须具有信度和效度指标,并提供常模。

2.信度

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程度,即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程度,通常用相关系数来表示信度的高低。由于测验分数有不同的误差来源,估计信度的方法也不同。测验手册常报告的信度指标有:再测信度、复本信度、分半信度和同质性信度。一个好的测验应有较高的信度。通常能力测验的信度高于人格测验的信度。

3.效度

效度指测验对要测量的东西能够测量的正确程度。测验的效度较高,表明它所测量的结果越能代表所要测量的行为的真正特征。效度是一个好测验的必备条件,效度可分为内容效度、构想效度和效标效度。

4.常模

常模是判断个别差异的依据和比较的标准。用于比较的参考团体叫做常模团体。常模团体测验的平均分数叫常模。当把被试的原始分数转化为导出分数,与和他具有类似特质的团体相比较时,便可知道他在该团体内的相对位置。由于区分和限定常模团体的变量不同,常模的种类也不同。最常见的有年龄常模、年级常模、性别常模、地区常模、全国常模和临床常模。

三、心理评估的模式和原则

心理测量只是心理评估的一种方法,心理评估是运用各种心理方法,如观察法、访谈法、心理测量法等,围绕解决某一问题对学生心理所做的综合评价过程。在心理评估中,理解所拟评估的心理现象的本质是非常重要的。从设计评价程序、选择测量工具到将评价信息反馈给学生、家长或教师,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建议,每个环节都要求评估者有深厚的心理学理论功底、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娴熟的技巧。

这里仅介绍心理评估的两个重要方面,评估的模式和原则。

(一)心理评估的模式

学校心理学中的心理评估长期以来遵循着医学诊断模式,由于强调心理健康服务,心理疾病一直是评估的重点。这里评估即含有诊断的意义,通常要确定心理疾病的性质、程度以及起因,为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现代学校心理学的服务对象已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转为面向全体学生,评估模式也逐步发展为一种更加整合的模式。但是无论哪种模式,最基本的工作都涉及到分类,即按照一套特殊的规则,将不同的心理现象放入不同的类别。分类有两种水平,一种是确定什么样的心理功能是变态的、偏常或需要治疗的,另一种是区别心理功能的类型或不同的维度。

心理现象的复杂性和心理学发展水平的局限性决定了心理功能分类系统并不完美。以尚不完美的分类随意为被评价者贴标签,尤其是对儿童,将会带来很大的危险。由于这一问题的污染效应,许多专家强调了心理评估的个别化。他们认为,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那么心理功能的评价也应保持这种独特性,对每个学生的评价都应具有特异性,而不必与其他个体去比较或归入某一类别。其实,心理评价的一般性和特异性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都是应当考虑的。心理正常或偏常、智商高或低总是相比较而言的,但每个个体的表现形式,不同问题的独特组合,不同心理功能的内部差异以及问题的成因却又是特殊的。因此,对学生的心理评价必须慎之又慎。

分类是以特殊的规则或理论模式为基础的。临床心理学的分类模式至今仍影响着学校心理学中的心理评估。这些模式有医学模式、多元模式和整合模式。

1. 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主要是以临床经验为基础产生的,它认为只要存在一种心理或精神疾病,就会有表明这种疾病存在的症状,诊断系统定义了哪些特征是诊断的指标。医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第一,由于强调了心理障碍的核心症状,因而不同的诊断系统会因用于定义心理障碍的理论

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别;第二,由于强调了病理学的内容,诊断系统在病与非病之间作了明确的划分,基本的假设就是有障碍与无障碍的个体间有质的区别。

2. 多元模式

多元模式又称心理测量方法。在这种模式中,多元统计技术被用来分离出有内部联系的行为模式,行为的症状是用行为间或行为与协变量间的统计关系来定义的。如果行为间有高相关,那么这些行为就构成了一个症候群。决定行为间协方差关系的主要统计方法是因素分析。这种模式强调了量的差别。一旦行为症状通过统计分析被分离出来,那么儿童在行为各维度的机能水平就可确定了。行为症状是沿着正常到偏常的连续体被概化的。一般是将儿童与代表性常模样本相比较,在某些维度上如果远低于常模团体的平均水平,即被认为是偏常的。

3.整合模式

医学模式过分强调了正常与非正常间质的区别,而多元模式则过分依赖统计分析,又缺乏明确的理论支持,都暴露出一些缺陷。儿童青少年的某些心理现象可能是分布在一个正常的连续体上,而另一些可能适合于做质的区分。如果能够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将有助于提高心理评估的水平。现在,心理评估更多地强调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特性与机能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估模式。

(二)心理评估的原则

美国心理学家拉特(M.Rutter)和加米泽(N.Garmezy)在其发展心理病理学一书中提出了发展心理病理学的一般原则,即儿童的情感和行为机能必须在发展的背景下去理解,同时也必须在发展的框架内去评价。在发展的背景下去理解学生的行为,在发展的框架内去评价学生的行为,同样也应是学校心理学中心理评估的普遍原则。心理评估中与发展有关的理念主要涉及发展常模、发展过程、发展的稳定性。

1.发展常模

在发展的背景下理解儿童青少年的心理机能和行为,首先要考虑发展常模。儿童的许多行为是随年龄变化的,在某一年龄段很普遍的行为,在其他年龄段可能相对就不普遍。如对黑暗和想象中的生物的恐惧在学前和低年级学龄儿童中相当普遍,但以后随年龄增长就减弱了。承认儿童行为的发展变化对于心理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同样的行为在某一年龄段属发展正常范围内的,而在另一年龄段却可能是病理的指标。

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具有鲜明的年龄特征,因而在选择评估工具时应当考虑评估工具是否提供了适当的、特定的年龄常模;心理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些心理机能或行为在某些年龄段发展变化较快,而在其他年龄段变化却相对平稳,年龄常模中年龄组的划分应能体现这一特点;正确利用发展常模所提供的信息对评估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在心理评估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2.发展过程

为了正确解释评估的结果,评价者还必须了解发展过程。发展过程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儿童青少年的一般发展过程,一是每个评估对象独特的个人发展史。

一般发展过程指年龄阶段的发展。每个年龄阶段的发展都是一些相互联系的机能如认知、情感、言语或内因、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每个年龄阶段都有特定的发展任务或发展需要,这种独特的发展需要导致了与年龄相关的发展变化。仅把儿童青少年的行为与年龄常模比较,并不能解释为什么一些行为在某些年龄段有明显的增多,不能确定它们究竟是正常发展过程的变形,或是与正常发展有质的偏离的病理发展过程的指标。

例如,对权威的反叛和质疑是青少年拒绝父母或社会价值的表现,这是青少年发展自我同一性过程中抗争的一种形式。当青少年第一次出现了这类行为问题时,最好把它看作是正常发展中的变形;而在前青少年期儿童表现出这些行为问题时,也许就是比较严重的病理征兆。一些研究表明,有些行为问题发生在青少年期很可能是短暂的,而发生在青春期前则可能是较为严重的或长期的。

儿童的个人发展史应包括个人在不同发展阶段如胎儿期、新生儿期、学龄期等的一般发展状况,既往病史和家庭史。了解个体独特的发展过程将有助于探明心理问题形成的机制和原因。

3.发展的稳定性

稳定性指的是行为跨时间、跨情境的一致性。从发展的观点正确看待儿童青少年心理特质和行为的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

稳定性是心理评估中一直有争议的问题。例如,有人对人格概念提出质疑,认为人格是指行为跨时间、跨情境的一致性特征,但实际上许多行为却并不具有这种一致性;儿童比成人就显得不稳定,许多行为测验证明了这一点。儿童期的飞速发展变化决定了儿童行为的稳定性相对低于成人。然而儿童的一些行为仍是有一定的连续性的。稳定性的程度取决于所评价的心理机能和行为的类型,评价了心理机能和行为的哪些方面,评价的是孤立的行为,还是行为不同维度的集合。例如,研究普遍表明,外化行为如多动、攻击行为等比内化行为

如恐惧、抑郁等更为稳定;不同维度行为的集合体比孤立的行为更为稳定。另外,在一些行为上的不稳定也许是真实地反映了这样的事实,即不适应只是一种暂时现象,可能就是个体应对压力的一种发展性反应。

儿童的行为很大程度上与行为发生的背景有关。有人(Achenbach,McConaughy和Howell,1987)对119项研究进行了元分析(meta-analysis),发现在有关儿童情绪和行为机能的报告中,不同评价者间的相关相当低,仅为0.28(平均)。然而这种低相关并不是行为跨情境的特异性的很好指标,因为低相关可能反映了不同评价者的个人偏见,而不是儿童行为跨情境的真实的差异。但是如果两个以上的观察者如父母或两个教师在类似的情境中对儿童的评价相关较高(如0.60以上),而在不同的情境中的观察相关较低,这种低相关可能才是儿童行为跨情境的高度变异性的指标。

与跨时间的稳定性类似,跨情境的稳定性也与所评价的行为类型,以及所评价的是行为的集合体或是孤立的行为有关。例如,不同观察者所报告的外化行为的相关高于内化行为;母亲

和教师所报告的关于儿童注意缺失的某一症状的相关远低于两者所报告的达到诊断标准的有关注意缺失的一组症状的相关。

正是由于考虑到发展的稳定性和变异性,对儿童的心理评估必须基于多种背景、多种信息源,这样才能做出综合的客观的评价。

为了更好地理解儿童行为跨情境的变异性,在评价儿童心理特质与行为本身之外,对许多重要背景如家庭、学校、同伴的相关方面也应进行评估,因为许多重要的环境因素都会影响儿童的适应。

4.共生现象

除了在心理评估中要考虑发展因素外,儿童心理问题的共生现象也是值得注意的。共生现象是一生物学术语,这里借指同一个体的适应问题或心理障碍总是两个或更多的问题相继或同时出现,很少是孤立的单一问题。观察发现,有许多儿童经常会出现多方面如情绪、学习、社交等问题。这种共生现象的高比率也决定了大多数心理评估必须是综合性的。评估不仅应跨越不同的背景,也应跨越不同的心理机能;不仅要评价学生、家长和教师所报告的问题,也应该评价在适应中那些潜在的共生问题。有时可能会发现一些最初报告的问题其实并不是主要问题,一些症状可能会因其他共生问题而加重。

对共生条件的评价同样也很必要,因为有效的干预方案的设计需要多种参数。除了发现问题之外,儿童的心理机能的积极方面也有必要予以关注。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概述

第一章发展理论概述 在讲发展理论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什么才可称为发展,发展理论研究些什么东西;学发展理论又有什么用。抓住了这些,学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本章将详细为您介绍这些内容。 发展的含义:获得新结构或引起心理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 发展包括三个要素: 1、发展是一个在个体内部进行的变化; 幼儿从外面进入教室。幼儿发展了吗? 2、这种变化是连续的、稳定的; 当你从明处走入暗处,视网膜上的光化学物质会发生变化,使视觉感受性 大大提高,这就是众所周知的暗适应。反之,从暗处走入明处,又会发生 过程相反的明适应。这种内部变化是为了重建机体的正常平衡,其最终结 果是回复到原先的状态。这不能称为发展。 思考:具有可逆性的周期变化可称为发展吗?(否) 所有内部变化都是发展吗?(否) 3、发展最终导致结构性改变(如获得一个新结构或由一个旧结构演变为一个新结构) 发展理论的作用 人类的科学史已经证明,科学不是事实的单纯积累。只有当事实被整理成一个概念体系时,才能变成有用的知识。这个概念体系就是理论。那你想过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理论吗?发展理论对教育实践有什么作用吗?

1.组织信息 我们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每天工作在第一线,与幼儿生活在一起,对学前儿童的行为特征、兴趣、游戏内容、生活规律都有丰富的经验。如果我们不去总结、概括这些经验,那么,它们永远是个人的感受,既不一定正确、也不一定具有普遍意义。只有把这些感性经验纳入一定的理论框架,用一定的理论指导去整理、分析、归纳,才能形成理性认识,才能从纷繁、零散的事实中揭示出规律性的东西,从而正确地认识事物、解释现象、预测趋势。概而言之,达到科学的"解释"功能。所谓解释,就是把一些现象归纳到一个理论体系之中的过程。这就是发展理论的第一个作用:组织信息。 通俗地讲,你所掌握的大量事实,就好比拥有大量的砖头瓦片。砖头瓦片并不具备房屋的功能。只有当你根据蓝图将砖瓦搭成一定的结构才能充当房屋的主人。建筑蓝图就是理论,没有它,无论你占有多少材料,也只是一个"无房户"。 2.指导研究 理论的第二的功能是指导研究。理论能启发思考、指导观察和产生新信息。 幼教工作者具有从事学前儿童心理和教育研究的独特条件。但事实上并不是每一个幼教工作者都能开展真正的科学研究。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并不是她们没有科研的兴趣,也不是缺乏科研的条件或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她们缺乏一个用以指导科研的明确理论。没有理论指导,就提不出问题、提不出假设、甚至也看不见事实,更谈不上分析综合了。 爱因斯坦说:"你能不能观察到眼前的现象取决于你运用什么样的理论,理论决定着你到底能观察到什么。" 这就是说,凡是要从事科学研究的人,都必须选定一个理论,并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从事具体的资料收集(如观察、实验等),然后,又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分析、整理和解释资料,证实或修正假设。因此,理论具有指导研究的功能。 理论的分类 提示: 理论的分类是介绍有关理论的几种形态。无论哪一种理论形态,都是理论与资料(数据)之间的关系的反映。对于这一内容,只需稍作了解,无须深究。 1、模型 (例如:记忆流程图:瞬间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心理测量期末考试卷

心理测量期末考试卷

————————————————————————————————作者:————————————————————————————————日期:

心理测量学试题A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一般来说,心理测量是在()变量上进行的。 A. 命名 B.顺序 C.等距 D.等比 2、全国性常模,样本量要在()之间。 A.1000-2000 B. 2000-3000 C. 3000-4000 D. 4000-5000 3、区分度的取值范围介于() A.-0.50~0.50 B.-1.00~1.00 C.-10.00~10.00 D.-15.00~15.00 4、在吴天敏修订的比内-西蒙量表中,某儿童通过了4岁组的全部题目,5岁组通过了3题, 6岁组通过了2题,7岁组通过了1题,其智龄为()。 A. 4岁3个月 B.4岁6个月 C. 5岁 D.5岁2个月 5、信度的估计方法中,以下哪一种属于内部一致性效度 A、重测信度 B、分半信度 C、评分者信度 D、复本信度 6、某选择题的难度△值14,则该题难度值所对应的Z值为 A、0.25 B、-0.25 C、0.3D-0.3 7、()是由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个群体,或是该群体的一个样本。 A. 团体 B.常模团体 C.受测人群 D.样本 8、甲被试在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测验中言语智商为102,操作智商为110。已知两个分数 都是以100为平均数,15为标准差的标准分数。假设言语测验和操作测验的分半信度分别为0.87和0.88,那么,甲被试的操作智商()于言语智商。 A.显著高 B. 不显著高 C. 等 D.低 9、在标准化心理测验中,测查了所要测验内容的技术指标是() 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 10、1916年出版的《斯坦福—比内量表》,首次使用了() A.智力水平 B.智力年龄 C.智力商数 D.离差智商 二、辨析题(每题3分,共30分): 1、知道了测验的原始分数,就能对个人的测验结果作出有意义的解释。 2、一个好的测验必须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和较低的表面效度。 3、量表是具有确定距离和参照点的数字连续体。 4、T分数的平均值为50,标准差为15。 5、测量信度高是效度高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6、所有的原始分数转换为标准分数后,其原始的分布状态不变 7、首先倡导测验运动的是卡特尔 8、常模团体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个群体,其常模团体的母体就是常模总体。 9、在能力倾向测验中常用的效标是等级评定。 10、成就测验是测量某种知识、技能训练结果的测验,它属于典型行为测验。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项目难度 2、测验误差 3、常模参照实验 4、重测信度 5、区分度

(附答案)心理咨询师二级试卷---心理测量学多选题99道

(附答案)心理咨询师二级试卷---心理测量学多选题99道 1. 20世纪以后,心理测验在()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 A 操作测验 B 团体智力测验 C 能力倾向测验 D 人格测验 我的答案: 2. 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J.M.Cattell)对促进心理测验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是()。 A 使心理测验首次出现于心理学文献中 B 认为心理学应立足于实验和测验 C 为智力测量制定了常模 D 认为心理测验应有统一的标准 我的答案: 3. 英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高尔登(F.Galton)的主要贡献有()。 A 提出人的不同气质特点和智能是按身体特点的不同而遗传的 B 为了研究差异的遗传性,设计了测量差异的方法 C 为心理测验奠定了统计学基础,第一个提出了相关的概念 D 创立了积差相关法 我的答案: 4. 我国目前心理门诊中运用较多的心理测验有()。 A 适应行为评定量表 B 智力测验 C 人格测验

心理评定量表 我的答案: 5. 正确的测验观包括()。 A 心理测验是重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之一,是决策的辅助工具B 做心理测验时态度要正确 C 心理测验作为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尚不完善 D “一考定终身”说明心理测验最重要 我的答案: 6. 按测验的要求分类,可将测验分为()。 A 最高作为测验 B 典型行为测验 C 主观测验 D 客观测验 我的答案: 7. 按测验的方式分类,可将测验分为()。 A 操作测验 B 文字测验 C 个别测验 D 团体测验 我的答案: 8. 按测验材料的严谨程度分类,可将测验分为()。 A 文字测验 B 客观测验 C 投射测验

非文字测验 我的答案: 9. 按测验材料的性质分类,可将测验分为()。A 文字测验 B 智力测验 C 主题统觉测验 D 操作测验 我的答案: 10. 按测验的功能进行分类,可将测验分为()。A 智力测验 B 特殊能力测验 C 人格测验 D 投射测验 我的答案: 11. 心理测验具有独特的性质,即具有()。 A 外显性 B 间接性 C 相对性 D 客观性 我的答案: 12. 等距量表中的数值可以进行()运算。 A 加 B 减 C 乘

戴海琦心理测量课后答案

心理测量(戴海琦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 练习与思考: 1.与物理测量相比较,阐明心理测量的特点。 2.为什么人们不能象对物理测量那样容易接受心理测量?(此题为思考题) 3.如何才能证明心理测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解答要点: 1.(1)从依据的法则来说,心理与教育测量依据的法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理论。 (2)从测量的内容来说,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内容是复杂的,内隐的,其测量只能是间接的。 (3)相对与物理测量的定量分析的精确度而言,心理与教育测量定量分析的精确度很低。 3.(1)从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理论基础来看,心理测量是可能的。 (2)人的心理现象和知识水平如同其他一切物理现象一样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既有质的方面,也有量的方面,因此有必要测定出这些差异的数量。 第二章心理与教育测量的产生与发展>>练习与思考 练习与思考 1.简述古代中国对心理与教育测量的贡献及其特点。 2.心理与教育测量从卡特尔到比内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什么特点?(此题为思考题) 3.推孟和韦克斯勒在智力测验发展过程中各有什么贡献? 解答要点: 1.在古代中国,在测验实践和测验理论方面都对心理与教育测量作出了贡献并具有自己的特点。 一、在测验实践方面的贡献。1、在能力测量方面。早在2500年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凭自己的经验观察,首先评定学生能力的个别差异,并将人的智力分成中上之人、中人和中下之人三个等级。董仲舒已论及到注意测验。刘邵把人的才能划分为12种类型。6世纪中叶,中国江南出现了类似现在的婴儿发展测验的"周岁试儿"习俗。出现于清代的益智图、九连环可以认为是最早的创造力测验。2、在人格测量方面。孔子把人分为狂者、狷者和中行3种。刘邵根据阴阳、五行和形体的关系及其人的行为表现,把人的性格划分成12种类型。3、在教育测量方面。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测量出现于中国西周奴隶时期。据记载,在西周的"国学"中已经建立具有相当系统性的教育测量制度。在汉代,考试制度、考试类型和考试功能方面都作了重要的发展。除了学校内部测量的自身发展以外,取士制度自汉以来的发展,客观上也对我国的古代乃至西方的教育测量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一、儿童期及发展阶段划分 根据教育工作的经验和心理学的研究材料,我们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如下的几个主要阶段:乳儿期(从出生到满一岁),婴儿期(从一岁到三岁),学龄前期(从三岁到六七岁),学龄初期(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少年期或学龄中期(从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青年初期或学龄晚期(从十四五岁到十七八岁)。 其他理论说法: 1、婴儿期(或称乳儿期) 0~1岁 其中可分为: 新生儿期 0~1月 婴儿早期:1~6月 婴儿晚期:6~12月 2、先学前期(或称幼儿早期) 1~3岁 3、学前期(或称幼儿期) 3~6岁 其中有可分为: 幼儿初期 3~4岁 幼儿中期 4~5岁 幼儿晚期 5~6、7岁 4、学龄期 6、7岁~18岁 其中又可分为: 学龄初期 6、7~11、12岁 学龄中期 11、12~14、15岁 学龄晚期或青年期 14、15~17、18岁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一)定义 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在每个不同的年龄阶段中表现出来的一般的、本质的、典型的特征。

注意定义包含了以下几个含义: 1.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儿童的生理发展有一定的关系。不同的儿童心理上虽然有差异,但同一年龄段的儿童也表现出大体相同的特征。 3.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从许多个别儿童心理发展的事实中总结概括出来的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所代表的是各年龄儿童的本质的心理特点,而不代表每个具体儿童的个别差异。 4.强调的是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本章所谈及的年龄特征指的是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区别于生理发育的年龄特征。儿童的心理年龄和他的生活的实际年龄,常常会有所出入。 (二)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1.稳定性 为什么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具有稳定性呢?主要在于它受下列因素所制约,而这些因素,从本质上没有改变。 ①儿童脑的结构和机能的发展是有一个大致稳定的顺序和阶段。 ②人类知识经验本身是有一定顺序性的,儿童掌握人类知识经验也必须遵循这一顺序,都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外表到本质的过程,都需要经历相应的时间。 ③儿童从掌握知识经验到心理机能发生变化,也要经过一个大体相同的不断量变质变的过程。 2.可变性

2021年心理测量期末试题卷

心理测量学试题A卷 一、选取题(每题1分,共10分): 1、普通来说,心理测量是在()变量上进行。 A. 命名 B.顺序 C.等距 D.等比 2、全国性常模,样本量要在()之间。 A.1000- B. -3000 C. 3000-4000 D. 4000-5000 3、区别度取值范畴介于() A.-0.50~0.50 B.-1.00~1.00 C.-10.00~10.00 D.-15.00~15.00 4、在吴天敏修订比内-西蒙量表中,某小朋友通过了4岁组所有题目,5岁组通过了3题, 6岁组通过了2题,7岁组通过了1题,其智龄为()。 A. 4岁3个月 B.4岁6个月 C. 5岁 D.5岁2个月 5、信度预计办法中,如下哪一种属于内部一致性效度 A、重测信度 B、分半信度 C、评分者信度 D、复本信度 6、某选取题难度△值14,则该题难度值所相应Z值为 A、0.25 B、-0.25 C、0.3D-0.3 7、()是由具备某种共同特性人所构成一种群体,或是该群体一种样本。 A. 团队 B.常模团队 C.受测人群 D.样本 8、甲被试在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测验中言语智商为102,操作智商为110。已知两个分数 都是以100为平均数,15为原则差原则分数。假设言语测验和操作测验分半信度分别为 0.87和0.88,那么,甲被试操作智商()于言语智商。 A.明显高 B. 不明显高 C. 等 D.低 9、在原则化心理测验中,测查了所要测验内容技术指标是() 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别度 10、19出版《斯坦福—比内量表》,初次使用了()

A.智力水平 B.智力年龄 C.智力商数 D.离差智商 二、辨析题(每题3分,共30分): 1、懂得了测验原始分数,就能对个人测验成果作出故意义解释。 2、一种好测验必要具备较高内容效度和较低表面效度。 3、量表是具备拟定距离和参照点数字持续体。 4、T分数平均值为50,原则差为15。 5、测量信度高是效度高必要不充分条件 6、所有原始分数转换为原则分数后,其原始分布状态不变 7、一方面倡导测验运动是卡特尔 8、常模团队是具备某些共同特性人所构成一种群体,其常模团队母体就是常模总体。 9、在能力倾向测验中惯用效标是级别评估。 10、成就测验是测量某种知识、技能训练成果测验,它属于典型行为测验。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项目难度 2、测验误差 3、常模参照实验 4、重测信度 5、区别度 四、计算题(每题5分,共10分): 1、已知16个人参加一次测验,在奇数和偶数题上得分状况如下,请预计该套测验信度。

心理咨询与心理素质训练讲义全

心理咨询与心理素质训练讲义 主讲:吴永波 第一讲:心理咨询概述 1、心理健康和咨询的概论 ⑴认识误区 ⑵心理异常的原因、表现和预防 ⑴认识误区 ①心理健康和咨询的意义。 ②心理健康的界定。 ③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的区分 重视心理健康,关注心灵(一) 联合国教科文国际委员会宣言 70年代《学会生存》, 核心:教育是为人类适应生存的需要,为人类的生存服务。 1989年《学会关心》,核心:关心自己的健康,关心自己的家庭、朋友和同行,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和国家的经济和生态利益,关心人权,关心其他物种,关心地球的生活条件,关心真理、知识和学习。 重视心理健康,关注心灵(二) 有关心理的书籍品种多、畅销(因为被放在显著的位置): (1)戴尔·卡耐基的《人性的优点》、《人性的缺点》。 (2)戈尔曼的情绪能力 (3)多湖辉的心理操纵术 (4)刘墉的心灵演说 (5)另外,情商启蒙,心理自测、心理创富、心灵鸡汤等等。 重视心理健康,关注心灵(三) 我国自杀的比例偏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重视心理调节不够。心理异常的状况累计、恶化,最终会酿成悲剧。 随着学业的上升,学生心理问题增多,比例上升。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不低。 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对人的心理影响 一、几个与现时代相关的背景材料 (一)效率标准与状态标准 1 .效率标准:运用可以客观化、数量化的方式去进行评价的标准体系。 2 .状态标准:运用主观化的方式去进行评价的标准体系。 (二)工具价值与终极价值 1 .工具价值:偏爱的行为方式或通过实现终极价值的手段。 2 .终极价值:期望存在的状态或通过一生而实现的目标。 视频材料——彩迷彩奴 (三)21世纪中国心理疾患的转型 1 .1980 年前,大多数人看“ 精神科” ,主要病症是: (1) 典型抑郁症. (2) 典型焦虑症 (3) 典型精神分裂症 2 .21 世纪多数是如下病症: (1) 婚姻问题 (2) 家庭问题 (3) 教育问题

心理测量学重点

第一章心理测量概述 第一节心理测验的历史量的性质 2、测验标准化条件: (1)测验内容的标准化 (2)施测条件的标准化 包括:①相同的测验情境。②相同的指导语。③相同的测验时限。 (3)评分规则的标准化 (4)测验常模的标准化 二、心理测量 (一)心理测量的定义(一级定义) 所谓心理测量,就是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作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第三节心理测验的种类与功能及其正确使用(五)按评价所参照的标准来分类 1、常模参照测验(一级定义)是根据被试对量表中所规定的题目答对多少来评分的,被试成绩的 优劣,是根据所得分 数在常模中所处的地位来确定的,不是以是否达到某个标准来决定。 2、目标参照测验(一级定义) 是将被试水平与一绝对标准相比较,以便评价被试有无达到该标准为目的测验,也称标准参照测验。 3、潜力参照测验是将被试水平与自身潜力相比较,以评价被试有无充分发挥自身潜力为目的的测 验。 三、心理测验使用的注意事项 (1)慎重选择测验量表(2)与被测验者建立协调关系(3)控制实施测验的误差 (4)正确解释测验结果(5)遵守测验的道德(6)注意测验的保密 第二章心理测验的编制与应用第一节心理测验的编制①确定测验目的与对象②拟定编制计划③设计测试项目④项目的预测和分析 ⑤合成测验⑥测验使用的标准化⑦搜集信度、效度资料⑧编写测验手册 一、确定测验目的与对象 (一)测量对象 测验编成后要用于何种团体。如被试的年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以及阅读水平等。 (二)确定并分析测量的目标一般可分三种情况: 一是编制带有预测功能的心理测验。(工作分析)二是编制针对某种心理特质的测验。(下操作定义)三是编制标准参照测验。(双向细目表) (三)测验用途(测量目的) 二、拟定编制计划双向细目表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全面而具代表性的测验内容。二是对各个内容点的相对重视程度,通常用百分比来标明。 三、设计测试项目 (一)搜集有关资料 1、资料要丰富。 2、资料要有普通性。 3、资料要有趣味性。 题目的来源: 1、已出版的标准测验。 2、理论和专家的经验。 3、临床观察和记录。 (二)选择项目形式 考虑: 1、测验的目的和材料的性质。 2、接受测验的团体的特点。 3、各种实际因素。 (三)命题的一般原则 1、内容方面2 、文字方面3 、理解方面4 、社会敏感性方面 (四)编写和修订项目 X [ [ :、,\ . 、、> :

学前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练习题

2014级学前班《绪论》、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练习题一、填空。 1·心理学通常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两大类。 2 认识过程是人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它包括--------、---------记忆、---------和---------等过程,这些过程总称为认识过程。 3 人对物体个别属性的认识是感觉,对物体各种属性的总体认识称为---------。 4 -----------。---------和-----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5 ----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是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基础。 6 意志过程对人的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具有----------。 7 心理学史研究--------------------------的科学。 8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的科学。 9 脑由--------------、---------、---------、----------、-------------、五部分组成的,其中最发达的部分是---------。 10 人的大脑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表面覆盖着大脑皮层,简称--------。 11、根据沟、回的分布,一般把大脑皮层分为四个部分,是--------、--------------、-----------------、-------------------- 四部分? 12 大脑的主要机能-------------、-----------------、----------------、----------------、-------------。 13 中枢神经系统向全身发出---------------对脑神经,? 14 反射按起源可分成两类:----------------------、----------------------------。 15 大脑半球的表面有很多褶皱,凹陷部分称为------------或---------,隆起部分称为------------。 16神经系统由-----------------和--------------组成,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 17 客观现实是指------------------------------------------------,它们构成了---------------------------------------。 18 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另一类是------------------------。 19 遗传素质是指有机体通过遗传获得的----------------、---------------、----------------和---------------方面的解剖生理特征。 20 幼儿往往把他们所感知、观察到的---------------、----------------、---------------等都在自己的游戏中反映出来。 21 幼儿教育是-------------------------的基础,是-----------------的有机组成部分。 22 幼儿期儿童的心理就是在以-----------------为主要形式的各种活动中不断发展的。 23 脑-----------------------的重要组成部分。 24 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又构成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25 幼儿的活动主要有-------、---------和-----------。 26 条件反射是---------------形成的------------的反射。 27 社会生活环境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 28 生理成熟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 29 -------------------是进化过程中最新发展起来的部分。 30 人脑的--------------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占皮层表面的------------。31 大脑半球皮层以下的部位是-------------------,二者构成了----------------系统。 32 人所处的客观现实包括-----------环境和----------环境。 33 心理的反应具有--------性。 34 人的心理一方面受客观现实的----------------------,一方面又受人的主观条件的------------。 二、选择题。 1 脑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结构复杂的器官,它由延髓、桥脑、中脑、间脑、小脑和大脑组成,其中最发达的部分是() A、延髓 B、大脑 C、间脑 D、中脑 2 儿童的神经系统在出生后最初几年发展相当迅速,脑重量出生时达到()。 A、500克 B、900克 C、400克 D、800克 3 大脑皮层上的几个叶在技能上也有所分工,如枕叶和()有关。 A、听觉 B、视觉 C、嗅觉 D、味觉 4儿童到九个月时脑的重量就会增加几倍?() A、1倍 B、2倍 C、4倍 D、5倍 5儿童一周岁时达到几克?() A、850克 B、950克 C、1000克 D、900克 6七周岁儿童脑已增长到多少克?() A、1500克 B、1300克 C、1250克 D、1700克 7脑最发达的部分是()。 A、大脑 B、中脑 C、小脑 三、判断。 1 无条件反射是先天固有的、由遗传而来的反射。() 2 额叶损伤(如疾病、受伤等)会引起智力低下,不会引起个性方面的障碍。() 3 心里是人脑的机能,有了脑就有了心理现象。() 4 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5 人的心理的主观能动性的大小依赖于人们对客观世界规律的认识水平() 6 人的心理一方面受客观现实的制约,一方面又受人的主观条件的折射。() 7 幼儿出生时脑重量为400克,到九个月时达到900克。() 8 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只有一种是遗传方面的因素。() 9遗传素质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10 社会生活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主动调控作用是通过教育来实现的。() 11 心理的反映只有能动性。() 12 脑与四肢、内脏、腿、脊髓与四肢之间都有神经联系。() 13 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 14 遗传素质是指有机体通过遗传获得的生理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解剖生理特征。() 15 幼儿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16 无条件反射以条件反射为基础。()

职业素养概述

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个体行为的总合构成了自身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内涵,个体行为是外在表象。 中文名 职业素养 外文名 professional quality 类别 职业道德 使用人群 在职人员等 目录 .1 .2 .3 职业素养包含内容 1、职业素养的三大核心:

(一)职业信念 “职业信念”是职业素养的核心。那么良好的职业素养包涵了那些的职业信念呢?应该包涵了良好的道德,正面积极的职业心态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意识,是一个成功职业人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良好的职业信念应该是由爱岗、敬业、、奉献、正面、乐观、用心、开放、合作及始终如一等这些关键词组成。 (二)职业知识技能 “职业知识技能”是做好一个职业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没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没有精湛的职业技能,就无法把一件事情做好,就更不可能成为“状元”了。 所以要把一件事情做好就必须坚持不断的关注行业的发展动态及未来的趋势走向;就要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懂得上传下达,左右协调从而做到事半功倍;就要有高效的执行力,我们研究发现:一个企业的成功30%靠战略,60%靠企业各层的执行力,只有10%的其他因素。中国人在世界上都是出了名的“聪明而有智慧”,中国人不缺少战略家,缺少的是执行者!执行能力也是每个成功职场人必修炼的一种基本职业技能。还有很多需要修炼的基本技能,如:职场礼仪、时间管理及情绪管控等等,这里就不一一罗列。 各个职业有各职业的知识技能,每个行业还有每个行业知识技能。总之学习提升职业知识技能是为了让我们把事情做的更好。 (三)职业行为习惯 “职业行为习惯”,职业素养就是在职场上通过长时间地学习-改变-形成而最后变成习惯的一种职场综合素质。 信念可以调整,技能可以提升。要让正确的信念、良好的技能发挥作用就需要不断的练习、练习、再练习,直到成为习惯。 2、职业素养概括的说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一)职业道德 (二)职业思想(意识) (三) (四)职业技能 前三项是职业素养中最根基的部分。而职业技能是支撑的表象内容。 在衡量一个人的时候,企业通常将二者的比例以6.5—3.5进行划分。 前三项属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范畴的产物。从出生到退休或至死亡逐步形成,逐渐完善。而后一项,是通过学习、培训比较容易获得。例如,、、建筑等属职业技能范畴的技能,可以通过三年左右的时间令我们掌握入门技术,在实践运用中日渐成熟而成专家。可企业更认同的道理是,如果一个人基本的职业素养不够,比如说忠诚度不够,那么技能越高的人,其隐含的危险越大。 那当然做好自己最本质的工作,也就是具备了最好的职业素养。 所以,用大树理论来描述两者的关系比较直接。

《心理测量学》复习思考题

《心理测量学》复习思考题一 第一章心理测量概论 1.为什么说人的心理是可测的? 2.同是间接测量,测人的心理与测温度有什么不同? 3.心理测量量表有什么特点? 4.心理测量误差的类型与来源各有哪些? 4.说说标准化测验的“标准”要求有哪些? 5.说说常模参照测验与标准参照测验的不同之处。 6.心理测验编制的一般步骤有哪些? 7.你从心理测量发展的历史中感悟到了什么? 第二章测量信度与随机误差控制 1.测量信度的概念和作用是什么? 2.有哪些主要的测量信度估计方法? 3.测量信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进行控制? 第三章测量效度与系统误差控制 1.测量效度的概念和作用是什么? 2.有哪些主要的效度证据采集方法? 3.测量效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进行控制? 第四章测验题目性能与题目编写 1. 对测验题目性能分析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对测验题目性能进行分析?

2. 下表是11名考生在某测验6道题目上的得分及总分情况,请计算每题的难度及区分度。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满分 1 2 5 3 4 3 2 3 8 10 4 3 7 9 15 34 5 2 5 3 4 10 24 6 2 7 5 3 6 5 14 33 8 3 4 7 8 22 9 2 5 8 4 21 40 10 11 2 2 5 2 5 8 0 5 5 3 3 3 3 10 15 25 60 8 5 10 13 19 52 12 8 14 19 46 10 13 36 20 18 22 47 38 45 第五章常模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 1. 什么是常模参照测验?主要有哪些编制原则? 2. 什么是标准化样本?选取标准化样本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3. 什么是常模?常模有哪些种类?如何编制? 4. 常模资料的主要呈现方法有哪些? 第六章标准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 1.简述标准参照测验的编制过程。 2.标准参照测验的区分度分析有几种情况,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3.什么是分类一致性信度,如何计算? 4.举例说明标准参照测验几种划界分数的设置方法。 5.试比较标准参照测验与常模参照测验效度分析的异同。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点:中学生心理发展概述

新东方在线教师网(https://www.doczj.com/doc/6a10440869.html,/)分享中学教育心理学考点:中学生心理发展概述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心理发展的含义 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人的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是密切联系的,在人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里,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是相互协调的,因而使个体的身心能处于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但中学阶段是人类个体生命中一个特殊的阶段,这个阶段学生的生理发育十分迅速,而心理发展却相对缓慢。研究表明,中学生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 第一,连续性与阶段性。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当某些代表新特征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取代旧特征而处于优势的主导地位,表现为阶段性的间断现象。但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发生,而且又萌发着下一阶段的特征,表现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 第二,定向性与顺序性。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尽管发展的速度可能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不可逆的,各阶段之间也不可逾越。

新东方在线教师网(https://www.doczj.com/doc/6a10440869.html,/)分享第三,不平衡性。心理的发展可以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达到的高度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通常,一方面表现出个体的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发展的起讫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的进程不同;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同一功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度。 第四,差异性。任何一个正常学生的心理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又往往是千差万别的。 我国心理学家通常按照个体在一段时期内所具有的共同的、典型的心理特点和主导活动,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N孚LJL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岁~11、12岁)、少年期(11、12岁~l4、15岁)、青年期(14、15岁~25岁)、成年期(25岁~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一)少年期 少年期是指11、12岁~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性。整个少年期,个体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性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此而造成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是以具体形象作支柱。与此同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但仍带有不少片面性

心理测量试卷及答案

《心理测量学》期末考试试卷 A卷(闭) 命题教师:命题教研室:应用心理学教研室学院:专业:层次:年级:班级:姓名:学号:考试日期:年月日 一、单选题(每个1分,24个,共24分) 1.目的是测量受测者在某方面将来可能达到的水平和成就的测 做。 () A.形成性测验B.总结性测验C.预测测验D.诊断性测验 2.1000人参加英语考试,其中甲题和乙题通过的人数分别为200人和300人, 下面选项哪个正确? () A.甲题的通过率大于乙题B.甲题的标准难度小于乙题 C.甲题的难度大于乙题D.甲题的难度小于乙题 3.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偶然因素引起的变化无规律的误差 叫做。 () A.随机误差B.系统误差C.被试产生的误差D.主试产生的误差 4.用同一个测验,对同一组被试前后施测两次,对两次测验分数求相关,其相 关系数就叫。 () A.复本信度B.再测信度 C.等值稳定性系数D.内部一致性系数 5. 指测验分数能够说明某一理论概念或特质的程度叫做。 () A.内容效度B.构想效度C.校标关联效度D.表面效度 6.大多数适合普通人群的测验,如果要有较大的区分能力,一般应选择哪种程 度难度的项目。 () A.低B.中等 C.高D.无所谓 7.要考查对事物的辨别和判断的能力,宜用的题型是。 () A.简答题B.论文题C.填空题D.选择题 8.项目分析时,被试划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一般将取总分最高和最低 的。 ()

A.7% B.17% C.37% D.27% 9.以下四项中不是引起误差的被试内因素是。 () A.评分记分B.反应倾向C.生理变化D.应试动机 10.所谓效标指的是衡量测验有效性的外在标准,通常是指我们所要预测 的。 () A.行为B.言语C.学业成就D.心理 11.下列不属于标准分数的是。() A.标准九B.T分数C.比率智商D.离差智商 12.一个人在智力测验上的得分高于平均值1.6个标准差,那么其离差智商 为。 () A.130 B.124 C.116 D.66 13.如果原始分数的分布是常态的,那么z分数的范围大致是 从。 () A.-1到+1 B.-2到+2 C.-3到+3 D.-4到+4 14.韦氏成人智力量表包含个分测验。 () A.10 B.11 C.12 D.13 15.SAT是测验能力的。 () A.学术能力B.分辨能力C.行政职业能力D.特殊能力 16.EPQ是哪个量表的简称。 () A.加州心理问卷B.爱森克人格问卷 C.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D.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 17.瑞文标准推理测验是测验。 () A.成就测验B.言语智力测验C.非言语智力测验D.投射测验 18.下列量表属于哪个是发展量表。()A.百分等级B.标准分数C.心理年龄D.离差智商 19.准确地说,通过将被试的反应与标准答案相比较而获得的测验分数 叫。 () A.导出分数B.标准分数C.常模分数D.原始分数 20.当目标总体很大时,我们可以按照一定规则对目标总体进行分组,再在组内随机抽样,这种抽样方式称为。()A.简单随机抽样B.系统抽样 C.分组抽样D.分层抽样 21.1960年推孟修订的斯坦福-比内量表的最大改变在于采用。 () A.智力结构B.智力层次C.离差智商D.比率智商 22.正确对待心理测验的态度应该是。 () A.万能B.无用C.绝对公平D.尚待完善 23.卡特尔16人格因素测验的编制方法是。()

《心理测量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0076)《心理测量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心理测量概述 一、解释 1.测量:按照一定法则给事物指派数字。 2.心理测验:实质上是行为样本的客观的和标准化的测量。 3.量表:具有参照点和单位的用以测量某种事物以确定其数量的连续体。 二、填空 1.无论是物理特性的测量,还是精神特性的测量,都必须具有(参照点)和(单位)两个要素。 2.量表可以分为(类别量表)、(等级量表)、(等距量表)和(比率量表)四级水平。 3.要求被试按平时的习惯作出反应而无正确答案的测验称为(典型行为测验)。 4.以预先确定的教学内容为标准,考查被试对于指定的教学目标中的内容或技能掌握程度的测验称为(目标参照测验)。 三、单项选择 1.心理测量的参照点是(①)。 ①人定零点②绝对零点③人定零点和绝对零点④不能确定 2. 一般而言,心理测验的分数属于(②)。 ①类别量表②等级量表③等距量表④比率量表 3.狭义的心理测量是指以(②)为工具的测量。 ①调查②测验③实验④口试 四、判断分析 1.心理测量主要用于对人的精神特性的直接测量。(×) 分析:人的心理行为变化无法直接测出,只能通过个人在活动中(具体讲就是对测验题目)的反应来间接推断人的某种精神特性的状况。 2.由于心理测量属于等级量表,因而在应用中只能使用等级量表适用的统计方法。(×) 分析:虽然心理测量属于等级量表,但在应用时可以采取变通的方式:①假设量表上的单位是相等或近似相等,其前提是常态分布的假设;②把测验分数转换到一个有相等单位的量表上,即把原始分数转换成标准分数。这样就可以使用等距量表的统计方法。 3,在对心理测验进行区分时,应主要看编制者的目的和测验的实际内容。(√)

心理学考研测量心理学测试题二

【比邻学堂】心理测量学测试题 第二章 经典测量理论 【本章习题精练】 一、判断题 1.系统误差具有稳定性,因此一些系统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2.随机误差是难以控制的,在测量中是无法避免的。 3.CTT 假设真分数是不变的,所以测量的任务就是估计真分数并通过改进测量工具等方法来是观测分数等于真分数。 4.真分数中包括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 5.测量特质单一表示同质性信度高,同样,同质性信度高也可推出测量特质单一。 6.使用重测信度估计信度系数时,时间间隔越长,越容易高估信度。 7.多种特质—多种方法矩阵法是相容效度和区分效度法的综合运用。 8.可以通过线性回归来以测验分数对校标分数进行预测。 9.经典测验理论中的项目的区分度是相对的,而难度是绝对的。 二、填空题 1.对信度最严格的检验是__________。 2.用再测法估计信度的优点是能提供测验结果随时间变化的资料,但缺点是容易受_________的影响。 3.在心理测验中,一般来说,测验越长,信度值越__________。 4.根据校标资料搜集的时间差异,可将实证效度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若甲测验与测量不同特质的标准化乙测验之间的相关较高,可以分析甲测验的效度__________。 6.筛选项目的主要指标和依据是__________。 7.区分度的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8~12题 某代数测验有40个"五选一"的选择题,实施于高一年级100名学生。现获如下资料:第一题的难度P 为0.6,S x =10,∑pq =18 (已知:K –R 20:)1(12x i i xx S q p K K r ∑--=;克龙巴赫α系数:)1(12 2x i S S K K ∑--=α) 8.计算第一题矫正机遇之后的难度为__________。 9.如第一题上端27%的P =0.75,下端27%的P =0.35,该题鉴别力指数为__________。 10.该测验的信度为__________。 11.该测验的测量误差为__________。 12.如一学生实得分数为30分,在95%的可靠度的范围内,此生的真分数为__________。 13.有200人参加了某智力测验,高分组被试第8题平均4.5分,低分组被试第8题得分平均2.2分(该 题满分为5分),那么该题的区分度约为__________。 14.信度系数和效度系数的数量关系可以表达为__________。 15.若以测量信度趋向于1,则该测量的标准误趋向于__________。 16.效度定义的数学表达式__________。

心理测量第一章、第八章复习材料

名词解释(10)2分/题×5 填空题(20)1分/题×20 单选题(10)1分/题×10 多选题(20)2分/题×10 计算题(10)2分/题×5 问答题(30)5分/题×6 第一章 名词解释 测量:根据一定的法则给事物指派数字。 量表:能够使事物的特征数量化的数字的连续体。 心理测量:根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心理特质的行为表现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 测验:是测量的工具,是对行为样本进行测量的系统程序。 极限行为测验:要求被试尽可能做出最好的回答,有正确答案。旨在了解个体在某种心理特质或行为表现上的最佳表现水平。 典型行为测验:要求被试按通常的习惯方式做出反应,无正确答案。旨在了解被试在某种心理特质或行为上最一般、最具有代表性的表现。 常模参照测验:将被试测验结果的分数与常模分数相比较来解释被试的成绩。 标准参照测验:将被试测验结果的分数与一个既定的标准比较来解释被试的成绩。 个别测验:一个主试每次只能测试一个被试的测验。 团体测验:一个主试可以同时测试若干个被试的测验。 测量的三个元素是什么? 1.事物及其属性——测量的对象 ①外显的vs内隐的 ②确定的vs模糊的 ③物理的、生理的、社会的、心理的 2.法则——指导测量的规则和程序 3.数字——测量结果的表示方式 量表有哪四种水平?其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按照参照点和单位的不同,一般可分为称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比率量表。

理解心理测量的性质(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性质 1.间接性 心理测量是一种间接测量,是通过对外显行为的测量来推论心理特质。 2.相对性 对心理或行为水平的判断,没有绝对的标准。只有将一个人的行为与别人的行为加以比较,才能做出判断。 3.时空性 心理测量的结果容易受时空因素的影响,往往反映的是在一定的时间范围、环境条件下的心理水平和特点。 4.客观性 客观性即测量的标准化问题,是测量的基本要求。测量的标准化是指测验的编制、实施、计分、解释等程序的规范性。 ●问题 1.对于任何特质的测量都不存在普遍认同的一种方法。 2.心理测量通常都基于有限的行为样组。 3.测量的结果总会受到误差的影响。 4.测量量表缺乏定义清晰的单位。 5.心理特质不能仅以操作性定义来界定,还必须说明它与其他特质或可观察现象之间的关 系。 心理测验的三个要素是什么? 1.行为样组:出于经济性、可能性等的考虑,每个测验是所欲测量行为的一个样本。样本 的代表性决定了测验的质量。每个心理测验都要求被试做某些事情,因此不要求被试做出任何外显行为的测量不是心理测验。 2.标准化:指测验的一致性。主要包括:测验内容、施测条件、评分规则、分数解释的标 准化。 3.客观性:指测验不受主观支配,测量的方法是可重复的,结果是准确可靠的。样本的代 表性和测验的标准化都是为了保证客观性。衡量测验客观性的指标主要有:信度、效度、难度和鉴别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