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州市人口地区分布情况

福州市人口地区分布情况

福州市人口地区分布情况

福州市人口地区分布情况

市域生态环境规划图

发布时间:2014-08-11

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图

?[规划局]????????????????字体显示:大中小发布时间:2014-08-08

中国的人口问题

中国的人口问题 毋庸置疑,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是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我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人口结构不合理、新增人口数量下降的现状。 依据国际社会的标准,我国已经远远达到老龄化的定义,并且老龄化程度在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下降,在这种现状下,我国建立并完善了相关的养老保障制度和医疗保障制度,提出了延迟退休的政策,通过增加老年劳动力来填补年轻劳动力的缺少。 另外,男女比例失调也是我国人口的重要问题,在性别比例中,男要远远大于女。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将意味着会有大量的男性单身,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男性的就业压力。要使问题得到彻底的解决,首先要树立男女平等的观念,促使我国男女比例失调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所以,我们要加强教育,抵制性别歧视。政府也应当完善计划生育政策,以此控制男女比例失调的问题。 在新形势下,我国的人口同样面临着新形势及对策。 其中,晚婚晚育、单身丁克、不孕不育等削弱生育基础。中国结婚率2013年见顶后持续回落,离婚率持续攀升;晚婚晚育现象日益突出。生育决定着人口的多少,而人口决定着国家的未来与发展。要实现我国的复兴就要采取积极的人口生育政策,所以,鼓励“二孩”,是促进我国人口发展的政策保障。 其次,住房教育医疗等直接成本大、养老负担重、机会成本高抑制生育行为。住房、教育、医疗等直接成本高是抑制生育行为的“三座大山”。要推翻“三座大山”,就要搞基础设施建设,要健全社会公共服务体系,解决年轻父母的后顾之忧。 总的来说,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应对人口老龄化,必须始终坚持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注重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物质基础和生活保障,促使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协调发展。也要大力提高人口的素质,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国家的制度到位,广大人民群众也要大力的支持和积极配合响应我国的政策。

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及成因分析

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及成因分析 一、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特征 胡焕庸先生在20 世纪50 年代曾提出:以黑河—腾冲线为中国人口的地理分界线。经过近50 年的发展,通过图1 ,我们可以看到,这种人口地域分布的差异仍然存在,中国人口仍然集中在东南半壁,西北则相对较少。进一步分析,这种差异更显著。 图1 中国人口分布密度图 若以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来看;东部人口稠密、西部较小、中部居中。东部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41.18%,西部占到22.91%,中部占35.91%,东西差异显著。若从人口密度来考察(表1)东西差异更加明显,东部地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77人,是中部的2倍多,是西部地区的7倍还强。若从东部的上海向西部的西藏划条直线,则由东向西横跨这条直线的上海、江苏、安徽、湖北、四川、西藏6省得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分别为(1996年):2138、677、431、313、196和2,由东向西,人口密度从低到高的阶梯降低趋势十分明显。若从中国的三大地形阶梯来考察,中国人口则主要集中在第三阶梯上,我国一、二、三阶梯的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分别为:0.76%、28.36%、70.81%,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为:33 人,75.4人,313.4人。①由东向西,人口密度呈断层式下降,人口分布明显地趋向于第三阶梯。从中国的人口重心来看, 1990年, 我国人口重心为东经113°22′, ②,东距长江口770 公里,西距国镜最西端达3660 公里,南距三亚164 公里,北距漠河2470 公里,清楚地反映出人口分不均衡状况,人口的地域分布明显地偏向国的东南方。 二、成因分析 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主要受自然环境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其中又以自然环境的影响为最大,二者对人口地域分布影响的贡献度大致为80对20,③除此之外,气体因素,如历史因素也对人口的地域分布有一定影响,只是贡献度较小而已。 首先,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受自然环境条件的深刻制约。中国特殊的地理环境,尤其是地形和海拔高程,对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起着直接影响作用。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同世界人口的分布区是大致相同,具有三大趋向,即:趋向沿海,趋向地平地势以及趋向暖湿气候。正是这三种趋向姓的结合,再加上中国特殊的地理环境,才形成了中国东西人口地域分布的差异。地形和海拔还通过对农业的影响,间接地制约中国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目前, 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农业约占27 % ,社会劳动者总数中,农业占60 % ,这说明中国乡村人口分散的分布模式仍占绝对优势,大多数人被束缚在土地上,人口分布的地域差异在很大程度上仍受着各地区农业生产水平的制约,耕地的地域差异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基本因素。据研究发现,人口密度与垦殖指数正相关, ④说明农业耕地是目前制约中国人口地域分布的最基本

历年福州人口及收入对比

2005 人口、人民生活 2005年末,全市常住总人口664万人,其中市区常住总人口246万人。全市户籍总人口613.93万人,其中市区户籍总人口175.33万人。据抽样调查数据推算,2005年,全市人口出生率10.63‰,人口自然增长率5.97‰。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2005年,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8400元,比上年增长10.9%。据抽样调查,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60元,比上年增长9.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57元,增长10.8%,实际增长8.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8382元,增长8.3%,其中食品支出3647元,增长6%,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的比重)为43.5%;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8428元,增长8.3%,恩格尔系数为43.5%。随着消费结构的逐步转型,居住、旅游、教育、文化、信息等服务性消费进一步扩大,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中,服务性的消费支出占25.4%。农民人均纯收入5200元,增长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663元,比上年增长13.9%,其中,食品类支出1719元,增长10.9%;文教娱乐类支出385元,增长15.6%;医疗保健类支出191元、交通通讯类支出359元,分别增长15.6%和23.4%。 居民居住环境逐步改善,社区服务渐趋完善。据抽样调查,2005年,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9.19平方米,比上年增长0.3%;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1.52平方米,下降0.7%。 社会保障工作继续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启动。2005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职工47.20万人,领取基本养老保险金的企业离退休人员18.39万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到基本养老金,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的

10年【到2020年】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一、确定规划目标 1、范围与层次 市域:福州市行政区范围,面积11968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包括福州市区、长乐市、连江县和闽侯县南部11个乡镇(白沙镇、甘蔗街道、荆溪镇、鸿尾乡、竹岐乡、上街镇、南屿镇、祥谦镇、尚干镇、青口镇),以及永泰县葛岭镇、塘前乡,罗源县松山镇、碧里乡,规划区域面积4792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包括福州市5区(晋安区除寿山、日溪、宦溪),以及闽侯的荆溪镇、南屿镇、南通镇、尚干镇、祥谦镇、青口镇、上街镇和连江县的王官头镇,面积为1443平方公里。 2、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其中近期为2011-2015年,远期为2016-2020年,并对2020年以后做远景展望。 3、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福州城市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加强福州与台湾的联系与合作,提升福州城市在区域中的战略地位,坚持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重点关注教育、文化、医疗、住房、社会福利、等设施规划布局,建设和谐城市,继承和发展福州城市文化特色,提高城市建设品质和环境质量,建设宜居城市。

4、发展战略 区域协作策略、经济发展策略以及社会和谐发展策略 二、制定规划方向 1、发展总目标 将福州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的中心城市、生活舒适的宜居城市、环境优美的山水城市、人文和谐的文化名城。 2、市域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1)市域人口规模与城镇化水平 2015年市域总人口为800万人,城镇人口为527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6%; 2020年市域总人口为890万人,城镇人口为642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2%。 (2)市域城镇中心体系 到2020年,福州市形成1个特大城市(福州中心城区)、2个大城市(福清市、平潭岛)、2个中等城市(长乐市、连江县)、4个小城市(闽清县、永泰县、罗源县、闽侯县)以及若干个小城镇,并构建“一主一区两副”的中心体系格局。其中,“一主”包括福州中心区域,长乐市区-滨海新城和连江,是中心城建设用地拓展的核心地区;“一区”即平潭综合实验区,在科学发展和两岸交流合作上先行先试,开发建设为两岸人民的共同家园;“两副”即福清市区,罗源县城2个副中心城市,福清市区是福州南翼的中心城市,罗源县城是福州北翼的中心城市。 (3)市域空间结构 市域规划形成“一区两翼,双轴多极”的空间结构体系: 一区:中心发展区,即城市规划区的范围,打破行政区划束缚,加强福州中心城区与闽侯、长乐、连江、永泰等城镇合作,充分利用中心城区内部城市资源、空港资源、海港资源和滨海资源,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城市地区,共同承担海西经济区中心城市功能。 两翼:南翼发展区和北翼发展区,“南翼”即福清和平潭,由福清的中心城区、元洪投资区(海口城头)、江阴工业集中区(江阴渔溪)、龙田高山、镜洋东张等新城以及平潭岛组成,南翼地区应充分利用丰富的港口资源条件,发展港口工业及其它临海重工业,建设成为福州市乃至全省的重要产业基地。平潭岛是科学发展和两岸交流先行先试综合实验区、海峡西岸经贸合作实验区,是海峡两岸合作的重要前沿和两岸人民的共同家园。“北翼”即罗源和连江部分地区,由环罗源湾地区的主要城镇,工业区及罗源县城组成,北翼地区应依托台商投资区扩区的载体优势发展成为以能源工业为主的临港工业基地。 双轴:沿海发展轴和沿江发展轴,沿海发展轴北起罗源湾,经可门,大官坂,长安,琅岐、长乐国际机场、海滨新城、元洪投资区到江阴港区,通过建设沿海大通道将这些功能区联为一体,形成滨海经济走廊,沿江发展轴以福州中心城区为起点,以闽江,乌龙江为依托,向西拓展至甘蔗、竹歧、闽侯等地区,向东发展至长安、琅岐和机场周边地区,重点发展城市公共服务、旅游服务等产业,推动市域山区和沿海地区联动发展。 多极:福州市其他经济增长极,包括永泰县城以及福州西部山区(主要指永泰、闽清、闽侯)的中心镇,永泰县城承担一定区域内服务中心和经济增长极功能,中心镇重点承担镇域及其相邻地区服务中心和产业集聚区功能。 (4)市域产业布局 市域形成江阴湾临港产业基地、罗源湾能源原材料产业基地、空港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马尾-晋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松下港加工制造物流产业基地、玉田纺织物流产业基地、青口汽车产业基地、南屿-南通科学城科技研发产业基地、福清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共九大产业基地。 (5)市域城乡统筹 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强化福州中心城区的中心地位,鼓励沿海地区城镇率先发展,形成中心城区与中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格局;推进福州各类工业园区的空间整合,鼓励沿海地区工业向工业集中区域聚集,山区污染工业逐步得到置换,实现城乡产业空间统筹健康发展;以公共交通为主题,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加强农村文教卫生和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社会差别;打破城乡分割的制度壁垒,逐步建立统一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重视城乡一体化规划,实现城乡各类资源的整合;形成城乡功能结构互补、城乡空间布局融合、城乡生态环境协调、城乡基础设施共享、城乡之间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社会服务统筹管理的统筹协调发展格局。

福州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行办法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福州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行办法 第八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年度为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申报缴费期为每年的10月8日至11月30日。城镇居民在申报缴费期内按规定办理了参保或续保登记手续,并向医保经办机构一次性缴纳下一年度医疗保险费的,从申报缴费的次年1月起享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待遇。新生儿由其父母或监护人持新生儿户口簿办理参保登记申报手续,并按规定一次性缴纳当年的医疗保险费。新生儿在出生后三个月内参保的,从出生之日起享受医疗保险待遇;在出生三个月后参保的,从参保之日起享受医疗保险待遇。第九条城镇居民未在规定的申报缴费期内参保或续保的,只能于下一年度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申报缴费期内办理参保或续保缴费手续。缴费中断期间发生的医疗费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 1、鼓楼区、台江区、晋安区、仓山区、连江县、罗源县按市、县(区)1:1比例分担; 2、马尾区、福清市、长乐市、闽侯县按市、县(市)区1:9比例分担; 3、闽清县、永泰县、平潭县由市政府全额补助。 第四章基金支付 十一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和标准、医疗费用结算、定点医疗服务管理等,按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执行。增加儿童专科定点医疗机构。增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的儿科常用药品和诊疗项目,便利未成年人就诊。第十二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为参保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就医和门诊大病就诊的医疗费。门诊大病病种及治疗项目包括:(1)恶性肿瘤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2)重症尿毒症透析(3)器官移植抗排异反应治疗(4)精神分裂症治疗(5)高血压(6)糖尿病。参保人员门诊大病病种及治疗项目,由二级以上定点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负责指定相关专科副主任以上医师做出临床诊断,报属地医疗保险管理中心审核确认。 第十三条参保人员首次住院所发生的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由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 第十四条参保人员门诊大病所发生的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由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起付标准与首次住院的起付标准相同。两个以上门诊大病病种按一个起付标准计算。第十五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保险年度内最高支付限额为35000元。超过最高支付限额以上的医疗费用,由市劳动保障局会同市财政局另行制定办法解决。 第十六条参保人员住院、门诊大病的医疗费用由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按以下标准支付:

福州旅游市场调研报告

福州居民旅游市场调研报告 一、市场调研背景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消费逐渐成为人们的消费热点。而旅游业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朝阳产业,我国也将发展国内旅游作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条重要途径。所以,从经济学的角度说,研究当前国内旅游消费对促进经济增长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011年全国旅游业的预期目标为:国内旅游人数23亿人次,增长9%;国内旅游收入1.4万亿元,增长12%。入境旅游人数1.38亿人次,增长3%;入境过夜旅游人数5850万人次,增长5%;旅游外汇收入490亿美元,增长8%。出境旅游人数6500万人次,增长16%。旅游业总收入1.72万亿元,增长11%。此次调查以福州居民为调查对象,目的在于:为了解旅游市场状况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数据,为旅行社提供可行的建议,挖掘消费者潜在需求,开发福州旅游市场。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内容: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福州居民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同时结合访谈法,内容涉及被调查者的个人基本情况、旅游时间、旅游动机、旅游产品偏好、出游方式等。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共回收问卷120份,回收率达100%。其中有效问卷118份,占98.3%。在本次调查中,受访男性人数65人,占样本总数的54.17%;女性人数55人,占样本总数的45.83%。 2、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直接访谈法和数理统计的方法。 3、调查问卷信度与效度分析。为了更好地设计出一份比较完善的调查问卷,在正式发放问卷前我们对已设计完毕的问卷进行了预调查工作,希望通过得出的初步的信度与效度的分析来适当完善问卷。

为了对问卷的信度进行分析,我们在左海公园楼随机抽取10 人,要求他们分两次填写同一份问卷,间隔时间为一周。根据问卷的填写结果,我们发现两次的填写结果几乎相同、误差很小,用克伦巴赫α信度系数法求得信度系数为0.9232,这反映了我们的原始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为了对问卷的效度进行分析,我们讨论了原始问卷中的问题能否全面地代表我们所研究的主题。考虑到我组题目设置中仅有少量满意度调查的试题,因此我们选择用逻辑分析法进行效度研究,即由研究者评判所选题项是否“看上去”符合测量的目的和要求。 经过分析,做以下几点调整: (1)对于第7 题,考虑出游的时间,游客尤为关注的要点很可能不仅仅只是其中的一点,因此增加了“其他”的选项。这样可以充分了解游客对旅游的真正需求而不至于遗漏关键点。 (2)对于14题,我们的预调查中无人选择旅行包,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被调查者对这些名词的含义不了解所造成的;所以对于这些专业性术语我们将其进行注解。 三、研究结果分析 1、旅游时间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每年至少出游一次的人数比例为93.32%,每月大约出游一次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0.07%。说明大部分福州居民有着强烈的旅游需求,出游频率较高。在停留时间方面,在外停留两至三天的人数最多,占到48.3%,其他停留时间依次是一日游的占12.5%,一周的占27.5%,停留一周以上的占11.7%。由此可推断,大部分人的停留时间都在四天以内,在访谈中很多人也提到出于经济因素的考虑,他们不愿意在外逗留时间太长,除和父母出游,选择的在外停留时间会在一周或一周以上。 2、旅游目的地与景观选 择分析。调查显示,对于旅游 景观类型的选择上,被访者偏 好于名山胜水、名胜古迹等自 然景观,在访谈过程中,探险 与运动类项目也是他们较感 兴趣的。以上两方面说明,自 然旅游资源在旅游产品的开 发设计中应该占据重要地位。 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表明居 民旅游已不再局限于省内,而

浅论中国人口的现状及解决办法

浅谈中国人口的现状及解决办法 记得我上小学时,学校开了一门课《社会》,就是让我们了解我们国家的人口,民族,语言,省份等常识。当初对数字还没什么印象,当老师提及中国有数十亿人口时,我们在老师的惊呼中在脑海中留下了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的浅浅的印象。至于这个“大”所折射的含义,当初根本没有概念,随着中国人口的发展,现在也只能对这个“大”做浅浅的分析和理解。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人口问题是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面临的问题,是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人口问题的重要性毋庸赘言,既然如此我们必须理性的认清中国到底存在哪些人口问题,也即中国人口的现状是怎样的。 现就从数量、素质、结构、分布来一窥中国人口的现状。 一、人口数量。庞大的人口数量一直是中国国情最显著的特点之一。虽然中国已经进入了低生育率国家行列,但由于我国热口基数大和人口增长的惯性作用,当前和今后十几年,中国人口净增数仍很大。按照目前总和生育率1.8预测,2020年,中国人口总量将达到14.6亿;人口总量高峰将出现在2033年前后,达15亿左右。受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第三次出生人口高峰的影响,在2005年-2020年期间,20岁-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数量将形成一个高峰。同时,由于独生子女陆续进入生育年龄,按照现行生育政策,政策内生育水平将有所提高。上述两个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中国将迎来第四次出生人口高峰。庞大的人口数量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多方面影响,在给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的同时,也给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带来沉重的压力。二、人口素质。中国政府加大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力度,不断提高人口健康素质。平均预期寿命已经得到很大提高,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明显下降。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大幅度减少。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得到有效的监测和控制,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从总体上讲,中国人口健康素质仍然不高。数以千万计的地方病患者和残疾人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防治艾滋病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中国政府加快发展教育事业,人口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高。中国普及九年义务制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人口粗文盲率等数据均显示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受高层次教育的人数大幅度增加,受小学教育人口比重逐步下降。但是中国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总体水平还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口粗文盲率大大高于发达国家2%以下的水平;二是大学粗入学率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三是平均受教育年限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的人均受教育水平,而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并且,城乡人口受教育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三、人口结构。从人口年龄结构看,第一,当前中国人口社会抚养比较低,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未来一、二十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口红利期。但庞大的劳动年龄人口也给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目前,中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近千万,农村剩余劳动力2亿多。并且,劳动年龄人口将保持增长态势。这对就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事业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二,根据国际标准,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中国老龄化呈现速度快、规模大、“未富先老”等特点,对未来社会抚养比、储蓄率、消费结构及社会保障等产生重大影响。第三,从人口性别结构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四、人口分布。从城乡分布来看,全国城镇人口低于下面缓存人口比重。近年来,由于积极推进人口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实施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战略,人口城镇化率以每年超过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采取多种措施和合理规划,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努力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环境,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劳动力,同时也改善了农村的经济状况。与此同时,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体系却严重滞后,亟待完善。庞大的流动迁移人口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构成巨大压力。流动人口就业、子女受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以及计划生育等方面的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严重制约着人口的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面临困难。

福州城市发展展望

福州市区域发展介绍 一、构建福州大都市区 以福州为中心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东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台湾地区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近年来,福州市围绕“富民强市、和谐宜居”的发展定位,大力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区:一个中心区,指三环以内区域。主要承担市场行政、文化、商贸服务等中心职能。重点强化八一七中轴线和闽江轴线两条公共设施服务带,以及北江滨中央商务中心、海峡金融街商务区、会展岛、晋安中心、奥体中心、义序中心等六个公建中心。 三轴:传统城市服务轴、城市东扩发展轴、城市南进发展轴。 传统城市服务轴指沿八一七路、五一、五四路一直延伸至南台岛的南北向传统轴线,承担商业服务、行政办公、文化体育等综合服务功能,未来跨越闽江延伸至乌龙江沿岸。 城市东扩发展轴是基于闽江轴线向东推进至马尾新城,发展城市新中心,提高福州大都市核心竞争力。 城市南进发展轴指承接传统城市服务轴向南部延伸的发展轴,串联中心区、科学城新城,以科技研发、创意产业发展为主的区域科技发展轴。 推动城市东扩南进、沿江向海跨越式、组团式发展,加快建设福州大都市区。打破行政区划壁垒,统筹中心城区与周边闽侯、长乐、连江等县(市)的发展、适时推进行政区划调整,促进周边县(市)撤县改区,推进南台岛义序机场搬迁。 八城:建设包括东部新城、科学城、大学城、汽车城、马尾、晋安、荆溪-甘蔗、亭江-琅岐等8个新城。

图1-1 福州大都市“一区三轴” ?北江滨中央商务中心;?海峡金融商务区;?会展岛; ?晋安中心;?奥体中心;?义序中心。 图1-2 福州大都市“八城”

最新中国人口问题及其解决对策资料

中国人口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关键词:人口质量;解决策略;完善制度 一、当今中国人口现状分析 (一)人口基数大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在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疆域上,居住着56个民族的中华儿女。中国人口问题,首先是人口数量太大,人口增长过快。2001年底,中国总人口(不含香港、澳门和台湾)为12.76亿,占世界总人口的22%。由于人口基数大,尽管实行计划生育,近几年每年净增人口仍在1300万左右。同时,人口分布极不平衡,94%的人口聚居在占全国总面积43%的东南部,乡村人口约为63%(2001年),城市化水平较低。一个国家的人口超过全世界发达国家的总人口(1990 年发达国家总人口为8.16 亿人)。现在虽然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但是每年仍净增1400 ―1500 万人,即每年增加一个世界大国的人口。 (二)人口质量方面的问题 我国人口质量从总体讲,比第四次人口普查时,有了较大的提高,无论是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或思想道德素质都是如此。但是,同发达国家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要求比,则有很大的差距。我国人口质量的差距在于人口群体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不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经济。 1、身体素质方面的问题 全国现在约有各类残疾人口5164万人,残疾人口中,各类遗传病患者约有2200多万人,而主要问题是人口的耐力、精力不足,不能坚持较长时间的连续工作,劳动中的紧张度不够,散漫松弛,精力集中度不够。 2、思想素质方面的问题 我国大多数人口的思想素质基本上是适应自然、半自然经济旧体制的观念,对新的市场经济体制总是适应不好,商品观念、市场经济观念、必要劳动时间观念、市场观念、竞争观念、劳动生产率观念也很薄弱。

地理《中国的人口》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后有教案) 我设计了《中国的人口》一节,根据课程标准中对于本节的要求我设计了如下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相关图文资料,说明我国人口基本国情及人口分布特点,并能简要分析成因。2)准确理解我国人口国策,树立准确的人口观。给学生体现清晰明确的目标,这样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自己的任务,学习时更有目标性。在明确了学习目标后我设计了以下评价任务:1.通过学生自主读图分析解决问题,看看学生是否具备读图、析图、从图中获取信息的水平。 2.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展示人口东多西少成因及解放后人口增长快的原因,看看学生会不会观察问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不能合作交流。 3.通过课堂小测,同桌互评,看看学生是否掌握本节重点知识。接下来针对目标设计教学过程,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都实行了评价设计。就教学设计来看,能够较好地体现“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各环节设计比较合理,思路比较清晰,过渡设计比较自然流畅。 三,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1.评价任务落实不好,评价不即时、不全面,语言不丰富,比较单一。评价 的目的不但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用于指导学生学习(学习什么)和教师的教学活动。评价为调控教学提供依据,使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使教学能够始终围绕目标实行,使教学目标能够更好地达成。不过,在课堂上虽然我的评价手段比较多样但是评价语言不丰富,例如学生发言很精彩的没有即时赞扬,能够让她交流一下通过什么方式知道的,学生发言错误的地方应即时点出。较好地学生积极发言但一节课下来发现就那么几个学生在表现,其他学生掌握情况如何没有做出相对应的评价。关于如何评价这将是未来我要学习的重点,不论是评价语言还是评价方式,日常教学中要多积累多使用,把教的过程当做评的过程,让评价与教学二合一。 2.教学设计中存有不紧凑的地方。从总体上说,教学设计设计比较合理,打 破教材内容的编排,先讲人口的分布再讲人口增长。但是,在设计人口分布这个块时有些啰嗦,比如人口分界线的图用到三次,感觉又绕回来了,顺序能够再设计使得更合理。 关于为什么人口分布东多西少这个问题能够放到后面讲完地形、气候之后再学习,也能够在这里在联系前面世界地理,人口分布稠密和稀疏的原因当时从哪几方面考虑的,注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

10年【到2020年】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 目录 规划范围与层次规划期限 规划指导思想发展总目标 发展战略市域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城市性质城市规模 中心城区发展方向与空间布局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置规划 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1、规划范围与层次 市域:福州市行政区范围,面积11968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包括福州市区、长乐市、连江县和闽侯县南部11个乡镇(白沙镇、甘蔗街道、荆溪镇、鸿尾乡、竹岐乡、上街镇、南屿镇、祥谦镇、尚干镇、青口镇),以及永泰县葛岭镇、塘前乡,罗源县松山镇、碧里乡,规划区域面积4792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包括福州市5区(晋安区除寿山、日溪、宦溪),以及闽侯的荆溪镇、南屿镇、南通镇、尚干镇、祥谦镇、青口镇、上街镇和连江县的王官头镇,面积为1443平方公里。 2、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09-2020年,其中近期为2009-2015年,远期为2016-2020年,并对2020年以后做远景展望。 、规划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福州城市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加强福州与台湾的联系与合作,提升福州城市在区域中的战略地位,坚持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重点关注教育、文化、医疗、住房、社会福利、等设施规划布局,建设和谐城市,继承和发展福州城市文化特色,提高城市建设品质和环境质量,建设宜居城市。 、发展总目标 将福州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的中心城市、生活舒适的宜居城市、环境优美的山水城市、人文和谐的文化名城。 、发展战略 区域协作策略:落实国家海西反战战略,强化榕台经济合作;加强福州与沿海及内陆的协作,提升海西的区域影响力;强化城市中心带动,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 经济发展策略:大力发展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高新技术、汽车及配件、临港产业和装备机械等主导产业,形成产业集群优势;强化空港、海港带动,结合空港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结合江阴港、罗源湾港和松下港建设工业集中区;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和提升旅游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转型与提升。 社会和谐发展策略:加强社会公共服务配套,建立基本住房保障制度,完善社会福利保障机制,缩小城乡差距;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大对公共交通建设的投入;保障城市公共安全,建立资源供应与公共安全保障机制。 、市域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1)市域人口规模与城镇化水平 2015年市域总人口为800万人,城镇人口为527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6%; 2020年市域总人口为890万人,城镇人口为642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2%。 (2)市域城镇中心体系 到2020年,福州市形成1个特大城市(福州中心城区)、2个大城市(福清市、平潭岛)、2个中等城市(长乐市、连江县)、4个小城市(闽清县、永泰县、罗源县、闽侯县)以及若干个小城镇,并构建“一主一区两副”的中心体系格局。其中,“一主”包括福州中心区域,长乐市区-滨海新城和连江,是中心城建设用地拓展的核心地区;“一区”即平潭综合实验区,在科学发展和两岸交流合作上先行先试,开发建设为两岸人民的共同家园;“两副”即福清市区,罗源县城2个副中心城市,福清市区是福州南翼的中心城市,罗源县城是福州北翼的中心城市。 (3)市域空间结构 市域规划形成“一区两翼,双轴多极”的空间结构体系: 一区:中心发展区,即城市规划区的范围,打破行政区划束缚,加强福州中心城区与闽侯、长乐、连江、永泰等城镇合作,充分利用中心城区内部城市资源、空港资源、海港资源和滨海资源,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城市地区,共同承担海西经济区中心城市功能。

中国流动人口的规模、分布和结构特征

中国流动人口的规模、分布和结构特征 人口的流动也是一种重要的人口地理现象,它和人口迁移的区别在于它不改变户籍登记地,因此可以把流动人口定义为在本地居住3日以上,不具有本地常住户口的暂住人口和常住人口,以及在旅途中周转的人口。 关于流动人口的总量,很难进行精确的统计。由于在现代社会中,越出“本地”的人口流动基本上全都要使用交通工具,而人口流动量比人口迁移量总要大出许多倍,所以一个地区的客运总量大致可用来反映其人口流动的规模。 新中国成立以后,除60年代曾出现下降和停滞外,全国客运总量一直是迅速上升的。据此推算,1950~1988年间全国人均每年流动次数增长了18.5倍,全年人均旅行距离也延长了11.6倍,表明人口的流动性显著增大了(见表69)。近两三年来,全国客流量有所减小,1990年人均旅行距离比1988年缩短了11%;究其原因,主要有二:①治理整顿抑制了经济过热;②客运价格在稳定多年后首次大幅提高,从而抑制了一部分非必要性人口流动。 中国人口的流动性虽比过去显著增大,但与一些外国相比,差距仍很大:人均旅行里程在80年代中期仅为日本的1/20,不及美国的1/30。事实上,不仅中国的乡村人口,即使是城市人口,也有很大一部分人终生很少离开常住地外出流动,他们的活动范围就是住家周围几公里为半径的狭小圈子,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人口分布的相对凝固化。 人口的流动性主要取决于经济水平,应该说它在某种意义上是生活走向现代化的一个标志,而经济部门和地域结构的改善,也必然要在人口流动上有所反映。1989年,辽宁省人均旅行1043.9公里,西藏仅139.2公里,二者相差6倍以上;同年浙江省人均流动7.3次,安徽省仅2.6次,都反映出经济水平的差距。但流动人口的分布还与政治和交通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一些水陆空交通枢纽,如北京、南京、沈阳、武汉、上海、广州等,本身就是特大城市兼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有庞大的中转客流,成为具有全国意义的流动人口聚会焦点。如1989年南京市市区铁路、公路和水运的客运量分别达到1119万人、1539万人和2519万人,合计达5177万人,相当于市区人口每人流动21次。而广大农村经济水平低,有的地理位置也很偏僻,外来人员少,流动人口就少得多。其中中国东部各县1年人均流动约数次,如辽宁省岫岩县1987年为5.49次,安徽

浅谈明洪武年间福建的人口统计

浅谈明洪武年间福建的人口统计 历史系九九级2班杨明新 51号【摘要】明代福建省的人口研究是一个难点。福建省的人口数,在洪武年间就有极为明显的偏差,因此,探讨洪武年间福建省的人口统计状况,是完全必要的。 【关键词】福建人口 按照明朝的制度,自洪武十四年开始,朝廷每十年都要进行人口的点编,以确定服徭役与纳税的对象。但全省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部分方志上保留的人口数字多为洪武二十四年,洪武十四年反而没有人口数,但另一些方志记载了洪武十四年的人口数字,却没有洪武二十四年的人口数。令人难解的是,还有些府县没有洪武年间的人口数字。这就是我为什么首先要从洪武年间福建全省的人口数研究开始。洪武年间福建全省人口数迄今只存三个数字: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福建人口为811369户,3840250人; 洪武二十四年为816830户,3293444人; 洪武二十六年的人口为815527户,3916806人。① 自南宋以后,福建人口数一直有300多万,南宋嘉定十二年为3489618口,②元代福建人口约为3059068人。③以此相对比较,明代洪武年间福建人口约为384~391万是可信的。福建人口在明代所以有较大的增长,与明朝廷官员进行了较详细的调查有关,如果我们进一步研究洪武年间福建各府的人口,并将其和元代福建人口比较,问题就更清楚。以下将现在所知明初福建诸府的人口数与元代人口数作一比较: 以上仅存五府的人口数,有些府就不得而知了。如泉州府、漳州府和延平府。关于泉州府洪武年间的人口数,据万历《泉州府志》云:系毁于倭乱。而漳州府与延平府则不可考。就仅有的洪武年间各府人口数来看,建宁府、邵武府、汀州府、兴化府等四府的人口与元代相比略有增减是可信的,唯独福州府人口骤减,明显不符合实际。何炳棣先生发表于1959年的《中国人口研究,1368~1953年》一书,认为明代洪武年间的人口调查是较为可靠的;而陈支平的《明代福建户籍失控与民间私例》一文则提出:明代福建的人口点编,或是沿袭旧制,或是令民自实,其实有大量隐漏。⑦参照元明时期福建各府人口比较表之后,我觉得以上两种观点各有其可取之处。 首先,明代人口总体上的增长,说明何炳棣认为明初人口点编最为详实是合理的,否则,明初福建人口不可能比宋元时期更多。然而,从建宁府、邵武府、汀州府、兴化府等四府的人口总数仅比元代略有增长或减少来看,明代福建的人口点编应是在原有的元代户籍基础上进行的核算,所谓沿袭旧制是可信的。不过,明初福州府人口数不仅比元代要少,甚至比宋代的308529户,595946口还要少一半以上,则明显是“令民自实”造成的。因为,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解释福州府这一最大的府,历来也是福建人口最多的府之一,为何在明代初期成为人口最少的府,——它当然是老百姓隐瞒人口的结果。如果明初福州有进行认真的人口调查,福州肯定不会只有这么一点人口!所以,就连《福州府志》也承认:“其数仅胜国之半,以海内新定,皇仁大霈,禁日疏阔,不加详检也。”⑧可见,“沿袭旧制”与“令民

福州市区域发展的SWOT分析及定位选择

福州市区域发展的SWOT分析及定位选择* 摘要:在综合分析福州市区域发展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的基础上,本文对福州市区域发展的战略定位、功能定位和形象定位进行了尝试性研究。 关键词:城市发展SWOT分析战略定位功能定位形象定位 1 引言 当代经济社会背景下,任何一个城市均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城市的发展进程和发展轨迹不仅取决于其作为封闭系统的自身要素的聚集与配置状况,也不仅取决于其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在城市群落中所具有的动态比较优势,而且还取决于其作为一个博弈主体与城市群落中其他城市能否形成较强的互补关系。基于上述考虑,本文将依据所在城市群落的基本要素分布状态和相关城市未来发展趋势,以城市发展的SWOT分析为切入点,探寻福州市的城市发展理想定位模式。 2 福州市区域发展的SWOT分析 SWOT(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ty,Threat)模型是市场营销学中进行企业发展战略选择的一种常见分析方法,它同时对企业内部环境的优势与劣势、外部环境的机会与风险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以系统论的思想将各类看似独立的因素相互匹配起来,能够较为客观地揭示企业发展的最优轨迹。实际上,SWOT在本质上是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战略分析方法,完全可以通过宏观化处理,用来分析特定城市的发展定位问题。因为任何一个城市的发展过程都是自身要素不断改变配置方式的过程,同时也是在相关城市群落系统中不断谋求和强化比较优势的演进过程。 区域发展优势(Strength) 福州市区域发展的优势可以概括为三个主要方面,即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首先,从区位优势上看,福州市是福建省的省会城市,同时是沿海城市群中重要城市之一。此外,福州位于闽江出海口,作为重要的港口城市,福州港将建成以大型干散货运输中转为特色的国家主要港口。重点开发外海深水港区。江阴港区以建设西部作业区大型集装箱码头、东部作业区冶金深水泊位为主;罗源湾港区以可门作业区、将军帽作业区大型能源、矿石深水泊位为主。闽江口内和松下港区分别以建设长安、洋屿作业区内集装箱运输和滨海工业区临港工业泊位为主。到2010年,福州港新增泊位25个,新增吞吐能力3723万吨,其中集装箱134万TEU。实现货物吞吐量超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200万标箱。 区域发展弱势(Weakness) 从2005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的排名中可以看出,福州市在很多的测评标准中排名都不是很高,这也就直接影响了福州的综合竞争力排名。目前,福州在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人口问题与发展

浅谈中国的人口问题与发展

————————————————————————————————作者:————————————————————————————————日期: 2

浅谈中国的人口问题与发展 【摘要】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人口问题始终是一个关键且不容忽视的问题,任何问题涉及到人都会变得十分敏感,所以在处理关于人的问题上总是争议不断。生物伦理学就是基于这样一个关于“人”的问题的研究和讨论。而人口问题则自然成为必须给予高度关注的问题。所有的生物伦理问题包括器官移植、转基因、克隆、人体实验等都必须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基础上。只有让人得到基本有利的生存环境才有可能谈经济发展、医疗发展、科技发展等相关问题。人口与环境的和平共存可持续发展及人口与经济的发展的关系警示我们:人口应当被控制在一个合适的数量,不能因为贪图国家国力及经济发展而不顾人与自然的协调共处。我们应当站在理性的角度上处理人口问题。就中国而言,人口基数大,老龄化严重,资源不足这些基本问题都应该结合处理让中国人口问题得到妥善的解决。 【关键词】人口;资源;发展;和谐 目前,不少人士提出请国家放宽已经施行多年且取得不菲效果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国民目光重聚人口问题。要谈人口问题,首先要聚焦目前我过的人口现状。 一、中国是众所周知的人口大国,至2007年7月,世界人口已达66亿,我国人口达13亿,居世界首位,占世界总人口的1/5,意味着世界上每5个人中,就有1人为中国人。我国的人口数相当于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意大利、加拿大、日本7个发达国家人口总和的1.9倍,超过非洲、拉丁美洲两大洲人口的总和。 二、新增人口多从1990年到2000年10年间,我国平均每年增加1279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07%。每天净增人口3.5万人,每分钟约有30人出生。 三、农村人口多。目前,我国大陆城镇人口为5亿多,占全国总人口的45.68%;农村人口8亿多,占全国总人口的55.32%。 四、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人口的分布不平衡。截至2000年11月1日,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近8811万,占总人口的6.96%。预计到2050年将上升到28%以上,年增长率为4.5%,相当于总人口年均增长率的6倍。而且,我国人口95%以上集中在中东部地区,其中,深圳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6000人以上,上海为2657人,北京为823人。而在西部地区地广人稀,西藏每平方公里为2.1人,青海为7.2人,新疆为12人。东部人口密度是西部的8.8倍。 五、我国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是我国男女性别比达119.92,一些省份超过13 0,严重超过自然比值104,也超过规定的预警线107。根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男性将比女性多出3500万——4000万左右,这是一组非常可怕的数据,意味着在不远的将来,国内将有几千万男子无适龄婚配对象而打光棍。 根据上述数据不难看出,中国目前仍处于人口众多的阶段。主张放宽计划生育政策的人基本是担心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经济发展迟缓和其他个人因素。但我认为,中国目前没有放宽政策的需要。首先,中国人口数量目前仍然十分庞大,但资源储量及利用前景却不容乐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